歐姆定律的決定式范文

時間:2023-07-14 18:10: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歐姆定律的決定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歐姆定律的決定式

篇1

歐姆定律在中考中的題型主要有填空題、選擇題、圖像題、問答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填空題、選擇題、圖像題主要考查歐姆定律的基礎知識,實驗探究題主要集中在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及伏安法測電阻上,問答題一般在實際應用方面出題,計算題主要考查歐姆定律的計算。

重點考查:

1.探究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伏安法測電阻及變形;

2.歐姆定律的意義及應用: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及應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

考查熱點:

1.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伏安法測電阻及變形;

2.理解:對歐姆定律的理解;

3.應用:應用歐姆定律分析動態電路、計算及解決實際問題。

考點1: 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例1:小華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已知電源電壓為6V,滑動變阻器R2的最大電阻為20Ω,電阻R1為l0Ω。實驗過程中,將滑動變阻器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時,讀出電阻R1兩端電壓為4V,并讀出了電流表此時的示數。緊接著小華想更換與電壓表并聯的電阻再做兩次實驗,可供選擇的電阻有l5Ω、30Ω、45Ω和60Ω各一個,為了保證實驗成功,小華應選擇的電阻是 Ω和 Ω。

解析:要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必須要控制電阻R1兩端的電壓一定,即R1兩端電壓U1=4V不變。要能保證實驗成功,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控制為6V-4V=2V,R2中也就是電路中的最小電流為2V/20Ω=0.1A,此時定值電阻最大為U1/I=4V/0.1A=40Ω,故只能選擇l5Ω、30Ω的電阻。

答案:15,30。

點撥: 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要改變電阻大小,而必須控制其兩端電壓一定。

考點2: 歐姆定律表達式及其物理意義

例2:關于歐姆定律公式I=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導體的電阻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

B.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其電阻越大

C.據歐姆定律公式變形可得R= ■,可見導體電阻大小與通過它的電流與它兩端電壓有關

D. 根導體電阻的大小等于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它的電流的比值

解析:I、U、R三者不能隨意用正比、反比關系說明,R=U/I,它是電阻的計算式,而不是決定式,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與電流電壓無關,只與導體的長度、材料、橫截面積和溫度有關,但可用電壓與電流的比值求電阻。

答案:D。

點撥:理解歐姆定律中的“成反比”和“成正比”兩個關系及知道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考點3:動態電路分析

例3:如下圖所示,電源電壓不變.閉合S1后,再閉合S2,電流表的示數 ,電壓表的示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解析:當閉合S1后,再閉合S2,此時R2被短路,電壓表接到電源兩端,因此電壓表示數變大,此時電路中的總電阻減小,電流表示數也變大。

答案:變大,變大。

點撥:分清原來開關閉合時電路狀態和兩個開關同時閉合時電路的狀態。

考點4:歐姆定律計算

例4:實驗室有甲、乙兩只燈泡,甲標有“15V 1.0A”字樣,乙標有“10V 0.5A”字樣?,F把它們串聯起來,則該串聯電路兩端允許加的最高電壓為(不考慮溫度對燈泡電阻的影響)( )。

A.25V B.35V C.15V D.12.5V

解析:甲燈的電阻是R甲=■=■=15Ω。乙燈的電阻R乙=■=■=20Ω,兩燈串起來后,總電阻是15Ω+20Ω=3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0.5A,所以最高電壓是30Ω×0.5A=15V。

答案:C。

點撥:不能把兩額定電壓的值相加作為最高電壓;串聯應取小電流。

考點5:電阻的測量

例5:現有一個電池組,一個電流表,一個開關,一個已知電阻R0,導線若干,用上述器材測定待測電阻Rx的阻值,要求:①畫出實驗電路圖;②簡要寫出實驗步驟并用字母表示測量的物理量;③根據所測物理量寫出待測阻值Rx的表達式。

解析:此題是伏安法測電阻的變形――雙安法,在兩表一器不全的情況下設計電路測電阻,因有電流表和定值電阻,故設計并聯電路,測出兩支路電流,利用電壓相等,電流比等于電阻反比列關系式解答。答案不唯一,但基本原理是設計成并聯電路。

篇2

就快期末考試了,考試如何復習呢。那么你們知道關于2021年初三上冊期末物理知識點復習資料內容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初三上冊物理《電壓電能》知識點復習資料大全,歡迎參閱。

初三上冊期末物理知識點復習資料章一

(一)電壓

1、電壓

(1)電路中提供電壓的裝置是電源。

(2)電壓的作用是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3)電壓用字母U表示。電壓的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

(4)一節干電池兩端的電壓是1.5V,一個鉛蓄電池的電壓是2V,家庭照明電路的電壓是220V,對人體的安全電壓是不高于36V。

2、電壓的測量

(1)電壓表是測量導體或電路兩端電壓儀表,電路中的符號。

(2)電壓表的使用規則:①使用前注意觀察:接線柱、量程、分度值、校“0”;

②電壓表應該并聯在被測電路的兩端;(否則電流會很大,此時測的是電源電壓);

③電壓表正接線柱應與靠近電源正極的一端相連,負接線柱應與靠近電源負極的一端相連;(即電流從電壓表的“+”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會反偏);

④不允許被測電路兩端的電壓超過電壓表的測量值。(用較大量程試觸,否則指針可能打彎);

⑤讀數時看清接線柱(量程)、明確分度值、看清指針位置。

3、串聯電池組的電壓等于各節電池的電壓之和。

4、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5、把電壓比作水壓→類比法。

6、電壓表與電流表使用方法的相同點:電流表或電壓表的電流都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被測的電流或電壓都不要超過電流表或電壓表的測量值。

7、電壓表與電流表使用方法的不同點:電流表與被測部分串聯,電壓表與被測部分并聯;電流表不允許直接接到電源的兩極上,而電壓表能直接接到電源的兩極上。

(二)電阻(R)

1、導體對電流礙作用叫電阻,任何導體都有電阻,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2、電阻用字母R表示,電阻的國際單位是歐姆,簡稱歐,符號Ω;常用單位:兆歐(MΩ)、千歐(KΩ);1MΩ=1×KΩ,1KΩ=1×Ω。

3、導體兩端的電壓相同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小,導體的電阻大,或電壓相同時,燈泡越暗,電阻大。(轉換法)

4、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

5、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的不同材料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

6、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的導體,長度越長,電阻越大。

7、材料和長度相同的導體,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

8、大多數金屬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大多數非金屬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9、導體的電阻很小,絕緣體的電阻很大;導電能力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叫做半導體,如:硅和鍺。

10、某些導體在溫度很低的情況下電阻就變成了零,這就是超導現象。

(三)、變阻器

1、滑動變阻器能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控制某電路兩端的電壓、分擔電壓保護電路。

2、滑動變阻器的原理是通過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3、滑動變阻器使用規則:?串聯在電路中;?不能使通過它的電流超過銘牌上所標的電流;?連接時,所使用的接線柱要“一上一下”。④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置于阻值處。

4、規格的物理意義:“50Ω,1.5A”表示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范圍為0——50Ω,允許通過的電流是1.5A。

5、使用口訣:一上一下接線柱,阻值變化觀下柱,滑片靠近阻值小,滑片遠離阻值大。

6、電阻箱的優點:能顯示電阻箱連入電阻大小的變阻器;

7、電阻箱的原理:與滑動變阻器的原理相同;

8、電阻箱的讀數方法:每個旋盤所指示的數字乘以相應的倍數的總和。

初三上冊期末物理知識點復習資料章二

(一)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

1、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即R一定時,︰=︰。

2、電壓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即電壓不變時︰=︰。

3、若電壓表、電流表的指針反偏,則是電壓表、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反了;

4、若電壓表、電流表的指針偏轉很小,則電壓表、電流表的量程選大了,若電壓表、電流表的指針偏轉到最右邊,則電壓表、電流表的量程選小了。

5、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流都不變,若此時的電流較大,則是滑動變阻器的兩個接線柱都接在了金屬桿上,若此時的電流很小,則是歡動變阻器的兩個接線柱都接在了電阻絲上。

(二)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的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數學表達示:I=U/R;

2、使用歐姆定律時應注意同時性和同體性;

3、“同體性”指公式中的I、U、R必須是同一電路或同一電阻或是整個電路的三個物理量;

4、“同時性”是指公式中的I、U、R必須是同一時刻的值;

5、使用公式時I、U、R都必須用國際單位,即,I——安培,U——電壓,R——歐姆;

6、I=U/R,變形為U=IR,R=U/I;

7、R=U/I表示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跟這段導體中的電流之比等于這個導體的電阻,它是電阻的計算式,不是電阻的決定式。

8、電路計算時應做到“兩步三查”。兩步是指畫圖標量(書寫已知條件、求解的問題)和列式求解(①寫出計算公式,②帶數字和單位,③計算出結果)。三查是指查物理公式、查下標、查單位。

9、電阻的串聯實際上是增加了電阻的長度,因此串聯電阻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大;

10、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公式是R=+;

11、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串聯后的總電阻=nR

12、串聯電路中,導體兩端的電壓與導體電阻成正比,即::=︰

13、電阻的并聯實際上是增加了電阻的橫截面積,因此并聯電路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小。

14、并聯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之和。公式是1/R=1/+1/;

15、n個相同的電阻R并聯,總電阻=1/n。

16、并聯電路中,電流與電阻成反比,即︰=︰。

17、串聯、并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關系的口訣:串流并壓各相等,串壓并流總之和,串聯電阻總之和,并聯電阻合倒和。

(三)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1、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原理:R=U/I;

2、操作時的注意事項:①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要選擇適當;②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斷開狀態;③閉合開關前,應使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

3、測量的物理量:用電壓表測出電壓,用電流表測出電流代入公式R=U/I計算出電阻值;

4、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改變連入電路的阻值,從而改變電流和電壓,以達到多測幾次的目的。

5、該實驗中至少要測三組數據,是為了求電阻的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6、在該實驗中閉合開關時,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有明顯的示數,則出現的故障是燈泡斷路(即燈絲斷了、接燈泡的導線斷了或接線柱松動、接觸不良)。

7、在該實驗中移動滑片時,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變化不一致,則是電壓表并聯在了滑動變阻器的兩端。

(四)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

1、人體的電阻一定,根據歐姆定律,電壓越高,通過的電流越大;

2、只有不高于36V的電壓才是安全的;

3、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或扳開關;

4、斷路:由于導線斷了、用電器損壞、開關斷開或接觸不良造成電路中沒有電流的現象。

5、短路:電源的兩端或用電器兩端被導線直接連接起來的電路,發生短路時會燒壞電源或電流表,也有可能發生火災。

6、雷電產生是帶正負電的云層靠近時產生劇烈的放電現象;

7、雷電的預防是安裝避雷針(又叫引雷針,把雷電引來入地,從而保護其他物體)。

8、螺絲口燈泡的螺旋套只準接在零線上。

初三上冊期末物理知識點復習資料章三

(一)電能

1、電能的獲得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

2、用電器工作的過程就是消耗電能的過程,用電器工作時把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

3、物理學中,電能的國際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J;

4、生活中常用度作為電能的單位,學名“千瓦時”;

5、1度=1千瓦時,“千瓦時”的物理意義:1千瓦的用電器正常使用1h所消耗的電能;1KW.h=3.6×J.

6、電能表(又叫電度表)測量用電器在一段時間內所消耗的電能;

7、電能表串聯在干路上(一三孔進、二四孔出);

8、測量較大電能時用計數器讀數;計數器上最后一位有紅色標記的數字表示小數點后一位;

9、電能表前后兩次讀數之差就是這段時間內用電的度數。

10、“600R/KW.h”是說,接在這個電能表上的用電器每消耗1千瓦時的電能,電能表的轉盤轉過600轉。

11、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消耗電能的過程;

12、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也就是消耗了多少電能;

13、電功的國際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二)電功率

1、在物理學中,用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快慢的物理量。用字母“P”表示。

2、用電器在1秒內消耗的電能,叫做電功率,

3、電功率的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W。

4、電功率的定義式:P=W/t;基本式P=UI。這兩個公式對不同情況下各種用電器的電功率的計算都適用。

5、導出的計算公式P=R、P=/R。這兩個公式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中電功率的計算。(即電能全部轉化為熱能)

6、公式中的單位:U——電壓——伏特(V),I——電流——安培(A),

R——電阻——歐姆(Ω),P——電功率——瓦特(W)

7、P=W/t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W——電能——焦耳(J)——千瓦時(度,KW.H),t——時間——秒(s)——小時(H),P——電功率——瓦特(W)——千瓦(KW)。

8、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叫做額定電壓。

9、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叫做額定功率。

10、一般用電器的銘牌上都標有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如燈泡上標有“220V40W”時,表示此燈的額定電壓為220V,額定功率為40W。

11、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關系:?當=時,=,用電器正常工作,如:燈泡正常發光;

當<時,<,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如:燈泡發光暗淡;

當>時,>,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很容易損壞或縮短使用壽命,如:燈泡發光強烈。

12、燈泡的亮度決定于它的實際功率功率。

13、串、并聯電路中用電器消耗的總功率均等于各用電器消耗的電功率之和。

14、電能的基本計算公式是W=Pt和W=UIt。(適用任何情況)。導出公式有W=Rt和W=t/R。(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15、串、并聯電路中用電器消耗的總電能均等于各用電器消耗的電能之和。

(三)電與熱

1、電流通過導體時電能轉化成熱,這個現象叫做電流的熱效應。

2、電流熱效應的大?。焊鷮w的電阻、通過電流的大小、通電時間有關。

3、電流有熱效應、化學效應和磁效應,電飯鍋、電熨斗、電烙鐵、電爐等電熱器就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的。

4、焦耳定律的內容: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

5、焦耳定律的數學表達式:Q=Rt。

6、符號和單位:Q——熱量——焦耳(J)R——電阻——歐姆(Ω)

I——電流——安培(A)t——時間——秒(s)

7、導出公式:如果用電器消耗的電能全部轉化為熱,則Q=W=UIt=Pt=Rt=t/R。若只有一部分轉化為熱,則Q<w,計算電熱時應用q=rt。< p="">

8、用電來加熱的設備叫做電熱器。

9、電熱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發熱體。

10、發熱體是由電阻率大、熔點高的合金絲制成的。

11、串聯電路中,電壓、電能、電功率、電熱都與電阻成正比,即︰=︰=︰=︰=︰。

12、并聯電路中電流、電能、電功率、電熱都與電阻成反比,即︰=︰=︰=︰=︰。

(四)電功率和安全用電

1、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1)發生短路;(2)用電器的電功率過大。2、接入電路用電器的總功率越大,電路中的總電流越大。家庭電路中應安裝保險絲或空氣開關,在電流過大時自動切斷電路。

3、保險絲的作用是當電流過大時,自動切斷電路

4、保險絲是用鉛銻合金制作的,電阻比較大,熔點比較低。

5、保險絲原理:電流過大時,產生較多的熱量使它的溫度達到熔點,于是保險絲熔斷,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險的作用。

6、保險絲串聯接在干路的火線上。

7、保險絲的額定電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電路的電流。

8、不能用鐵絲、銅絲代替保險絲。

(六)生活用電常識

1、家庭電路的組成:低壓供電線路、電能表、閘刀開關、保險裝置、用電器、插座、燈座、開關。

2、家庭電路中的各用電器采用并聯,用電器與插座并聯,控制燈泡的開關應與燈泡串聯,接在燈泡與火線之間,保險絲要串聯接在火線上,螺絲扣燈泡的螺旋套只準接在零線上。

3、家庭電路的進戶線有:火線和零線,它們之間的電壓為220V,火線與大地之間的電壓為220V,零線與大地之間的電壓為0。

4、辨別火線和零線的工具是試電筆。

5、使用試電筆時,手指按住筆卡,筆尖接觸被測導體,能使氖管反光的是火線。

6、兩孔插座:一孔接火線,另一孔接零線。

7、三孔插座:兩孔分別接火線和零線,第三孔把用電器的金屬外殼與大地連接起來,防止了外殼帶電引起觸電事故。

8、使用有金屬外殼的家用電器,外殼一定要接地。

9、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都是人體直接或間接跟火線連通,形成通路造成的。

10、安全電壓不高于36V,動力電路電壓380V,家庭電路電壓220V,都超出了安全電壓。

11、低壓觸電的形式是:單線觸電和雙線觸電;高壓觸電形式有高壓跨步電壓觸電和高壓放電電壓觸電。

12、安全用電原則是: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篇3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物理教學;啟示

一.問題背景

到目前為止,批判性思維的定義仍在不斷更新。美國學者摩爾和帕克對它的定義為:批判性思維指人對接受或拒絕任何事物、或對某種說法存疑的謹慎的、深思熟慮的決定,以及接受或拒絕某事物時的自信程度[1]。其核心在于經過獨立思考,對知識審慎的分析、評價,從而得出自己的認知,能夠自我反省;反對盲從、反對不加思考即對知識進行囫圇吞棗,要具有質疑精神。批判性思維對物理教學無疑具有重要影響。

二.批判性思維的缺失對物理學習的影響

2.1物理規律理解不深刻

物理規律反映物質結構及物質運動中諸要素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系,表現為某物理狀態下或某物理過程中相關要素之間在一定條件下所遵從的關系[2]。大多數內容都可以用數學公式表示,公式反映了諸要素的聯系,且形式簡潔,易被學生牢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往往只記得公式,忽略了其本質的物理規律、淡忘了物理量的意義,導致看到問題后不仔細分析、靠慣性盲目套用公式。 例如“雙星問題”中,已知兩個天體的質量分別為m1、m2,距離為L,角速度為ω,學生總是習慣寫出公式 ,認為引力半徑等于軌道半徑,沒有認真分析兩個半徑的含義,忽略了規律本身:無論簡單的衛星繞地球環繞運動,還是雙星系統、三星系統,其本質都是勻速圓周運動,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引力半講灰歡ǖ扔詮斕臘刖叮畫出物理圖像后思路很清晰。

2.2缺乏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

大道至簡,高考對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和能力是一如既往,簡約而又明確的,即明確研究對象,分析狀態和過程,運用適當的思維方法,建立物理模型,通過數學手段處理并分析所得結果[3]。掌握了解決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而學生往往沒有體會這些,沒有思考問題中滲透了什么物理模型、物理思想和方法,在其構建的問題空間無法迅速找到相關的算子,即使偶爾找到某個算子也不一定正確,只能在其沒有明確解題路徑的問題空間瞎碰,這導致其出錯概率大大增加。

2.3沒有建立物理模型的習慣

錢學森先生說過:“模型就是我們對問題現象的分析,利用我們考究得來的機理,吸收一切主要的因素,略去次要的因素所創造出來的一幅圖畫”.物理模型既是物理學賴以建立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物理學在應用中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方法[4],是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而大多數學生缺少建立物理模型的習慣。面對生產、生活中具體問題時,學生建模能力的缺失表現的尤為突出。2011年江蘇高考試卷中要估算一個人將一只雞蛋拋出的過程中對其所做的功,著重考察學生建模能力,要求學生分析出雞蛋近似做豎直上拋運動,同時估算出一個雞蛋的質量。如果不會主動構建物理模型,這個題目就會很茫然。

2.4缺少反思的品質

杜威認為反思是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成的積極、全面的考慮,它包括這樣一種有意識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證據和理性的堅實基礎上建立信念。通過反思,可以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學生的自我監控、自我調節[5],使學生元認知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思維的惰性導致學生很少反思,沒有及時思考學習中問題出現的原因,自己是概念不清楚還是思考問題不全面?這個題目的考點是什么?還有沒有其它的解決方法?自己的課堂效率、作業質量是否能保障?反思的缺失導致一個物理問題反復出現、反復出錯,降低了學習的信心,學生更不愿意靜下心研究,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三.提高批判性思維的途徑

3.1重視質疑精神的培養

質疑是獨立思考的開始。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樹立質疑的意識,要審慎、思辨的獲得知識,不盲目迷信權威和書本;另一方面要給學生質疑的機會,教師可以設疑、描繪問題情景,提出啟發性、爭議性問題,引起學生的質疑,同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真正實現思維的碰撞。

3.2深化物理規律的理解

課堂上要帶領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歸納或理論分析獲得物理規律,這樣他們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對物理規律更加信服,引導學生不能重結論、輕分析推導;對物理規律的公式要詳細剖析,分析各個要素的含義、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明確規律的使用條件和范圍,對學生思維上易出現的問題進行辨析。例如歐姆定律 ,它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金屬導電和電解液導電,發動機等元件不符合此規律;功的定義式W=FLcosθ只適用于恒力做功,變力做功一般通過動能定理解決;萬有引力公式F= ,適用于質點或均質球體,r指的是質點間的距離或者均質球體球心的距離。

3.3明確物理模型的建立

培養學生養成將實際問題主動變成物理物問題的習慣,構建相應的模型、尋找相應的參量,并借助于圖形、圖像幫助自己理解、分析。模型包括對象物理模型(如質點、單擺、點電荷等)、過程物理模型(如勻變速直線運動、彈性碰撞等)、條件物理模型(如光滑平面、輕繩、均勻介質等)[6]。

3.4強調思想方法的內化

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明確研究對象,分析狀態和過程,運用適當的思維方法,建立物理模型,通過數學手段處理并分析所得結果。逐步將這種方法內化為基本解決步驟,在分析過程中主動運用。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每個章節核心內容,例如拋體問題重點是將運動分解成兩個方向的直線運動研究;恒定電流問題中核心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E=U內+U外;天體運動主要分析勻速圓周運動,依據牛頓第二定律F合=F向;電學中力的方面圍繞公式F=qE,能的方面圍繞W=qU……物理知識是項鏈,物理方法是絲線,二者結合才會成為璀璨的珍珠項鏈。

3.5提高習題教學的實效

物理習題是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反饋。由弄懂事實、事物和現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的道路,一定要通過實際作業,而完成實際作業就正是掌握知識 [7]。根據目的的不同,習題教學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典型例題:通過典型例題滲透該知識點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步驟,體會如何在具體問題中運用知識進行解決,典型例題往往是“母題”,由它可以演變形成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和一題多變,典型例題的掌握對學生具有非常意義。

(2)一題多解:通過一題多解,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和創造性,學生可以多角度、多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開拓解題思路,總結解題規律,提高解題能力。

(3)多題一解:通過多題一解,培養思維的聚合性、深刻性和敏銳性,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教會學生總結規律、挖掘物理現象的本質。

(4)一題多變:通過一題多變,幫助學生深化基本物理規律的理解,使學生全面、審慎、批判性的分析問題,根據變化了的情況積極思索,迅速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防止和消除呆板和僵化[8],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6培養總結反思的習慣

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反思能力,讓他們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學會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1)反思學習環節(預習、上課、作業、復習)。例如上課已經示范過的解題技能,為什么不能較熟練地應用? 曾經解決過的某一類似問題,現在為何又難以完成?從中反映出自己的預習、聽課、作業、復習等學習環節存在著哪些問題?如何設法改進?

(2)反思解題過程。分析題目的題型,思考解決這類型題目的思路是什么;這個題目有什么關鍵點、運用了什么特殊的物理方法;這個題目有沒有其它方法,哪種更為便捷。

參考文獻:

1干詠昕.用批判性思維方法打造批判性思維課程.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51-53

2閻金鐸,郭玉英.中學物理教育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7

3楊震云.順應大勢減負勢在必行突破定式增效事在人為.物理教師,2010(6):39-41

4陳淑萍. 教會學生用物理模型思考問題.物理教師,2012(3):9-13

5桑張法. 運用元認知理論,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反思能力.物理教師,2001(10):5-7

6朱傲雪.巧建物理模型、提高復習實效.物理教師,2013(12):85-86

7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27

8陳恒.中學物理習題變式教學探.物理教學,2011(10):14-17

作者簡介:

王猛(1988年5月),男,籍貫江蘇徐州,

本科學歷/碩士學位,中學一級,

研究方向:物理學科教學

工作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收件地址:江蘇省南京市白下區御道街35號南航附中

郵編:210007

篇4

1兩種觀點,片面理解

1.1只有實驗,才是探究

只有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才是科學探究,才是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觀點是對科學探究的片面理解,只看到了科學探究的自主性和操作性層面,而忽視了科學探究的本質含義.實驗是探究的重要途徑,但探究學習不完全等同于實驗探究,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不可能將所有的學習都通過實驗探究來進行.如學習安全用電中“觸電方式”時,如果通過實驗來探究學習,危險性相當大,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演示,學生可以通過資料查找、模型構建等多種方式來開展探究式學習,這樣的學習既是接受式,又是探究式.只要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科學地理解物理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方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發展學生的能力,都是探究學習.

1.2凡問必探,流于形式

物理教學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并不是每一節課、每一個物理問題都要探究,很多物理知識還需要教師講授、學生自學或引導啟發、問題討論等多種方式學習;“教無定法,不可無法”,更不能到處都用“探究式學習”的方法,應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知識及能力水平,靈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及學法.如果只要求學生掌握某個結論,那么講授法也許就能達到目的;如果必須要學生了解過程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概念、規律等,那么教師需要考慮設計一個“探究過程”.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不要什么問題都依賴于“探究”,如學習“力”的定義,通過學生閱讀、教師講解、實例說明等過程,學生就可能理解“力”的初步定義.因此,所有的物理知識并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都通過科學探究去學習,一般說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比較適合進行探究性教學:

(1)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物理量之間關系的內容.如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等.

(2)通過觀察、分析較容易直接找出規律的內容.如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研究液體的壓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等.

(3)使學生正確建立概念.如密度概念的教學等.

2費時費力,不如講練

目前,考試成績仍然是人們評判一個學生、一個學校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導致了部分學校主要以傳統的講練結合的方式進行物理教學,因為他們認為進行科學探究既費時又費力,不如講練結合便捷.其實不然,在講練結合的傳統模式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不重視學法的研究;只重視結論,不重視過程、不重視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而被大量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知識、大量重復的強化練習壓得不堪重負,為“應試”整天埋頭書本,這才是真正的費時費力而又得不償失.

為轉變傳統教學方式,新一輪課程改革力舉科學探究,其目的在于將教學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承傳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得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盡管真正實施科學探究需要較多的時間,但它本身就是新課程必須的教學內容.新課程倡導,在探究中體驗物理,在體驗中理解物理,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種能力一旦提高,就會事半功倍.

此外,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探究式教學比講練式教學有效.實踐表明,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是“科學探究”,濃厚的興趣會使個體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推動他興致勃勃地去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切不可藐視科學探究的作用.那種以“講練”代替“實驗”,以“圖片資料”代替“實驗”,以“書面作業”代替“實驗”探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科學探究,永無止境.只要我們加強學習、研究,努力實踐,認真總結,讓科學探究貫穿于物理教學始[HJ1.8mm]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探究,就能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使他們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和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3已知結論,再探無味

在物理新課程中改變傳統的、單一的驗證性實驗為探究實驗是新課改的一大亮點.探究式實驗要求實驗結論是未知的,因此,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對探究實驗不給步驟和結論,空白處較多,旨在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實際教學中,有些學校提倡“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鉆研輔導資料,事先知道了所探究實驗的過程和結論,導致探究實驗又變成了驗證性實驗而變味.因此,學生提出,如果我們已知結論再探無味,從而對實驗消極觀望,興趣低落.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事物或活動本身的興趣稱為直接興趣,而對活動的目的或結果的興趣稱為間接興趣,間接興趣與直接興趣互為影響.鑒于此,為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對有些實驗探究應不提倡預習.

4按部就班,扼殺興趣

很多教師指導學生運用科學探究這種學習方式時,都是事先確定課題,設計教學策略,然后按部就班地實施探究活動.對于課堂上由師生互動引發的問題,也就是在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可以探究的問題,教師卻沒有意識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當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出異議時,教師應當將問題拋給學生,引導全班同學就此問題進行探究,這樣的探究過程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有不少教師錯過了這樣開展探究活動的絕好機會.而是按照課前設計好的問題探究,而學生提出有關新的探究問題被認為是不按老師要求去做的壞學生,這樣絕好的探究機會被扼殺了.

很多案例教學實踐都啟發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中,選擇探究學習的題目,圍繞教學的某個環節展開,往往能夠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由師生互動引發的值得探究的問題,不失時機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5追求完整,模式僵化

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包括七個要素,即“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但有很多的探究過程是不完整的,只是用了其中的幾個要素進行探究,也有的是一個大問題包含幾個小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具體的探究問題對這七個要素進行組合、改變順序、合理增減等,切不可機械地套用,陷入一種僵化的模式.特別是剛剛開始進行探究教學時,應該先將一些主要的探究要素教給學生,然后再慢慢地使探究的要素逐漸完整.例如“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等都是有完整探究過程的探究活動.“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只經歷了“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等五個要素,這個探究活動又是由兩個小的探究過程組成,即探究凸透鏡成實像和探究凸透鏡成虛像的情況,這說明探究過程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重新組合.

在探究活動中可根據探究的具體問題靈活設置,各要素在探究過程中不應面面俱到,而應各有側重.例如“觀察水的沸騰”探究實驗中,就應該側重于“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這個環節.又如“歐姆定律的探究”應該側重于“實驗的設計”這一環節.

6起點太高,難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