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文化價值范文

時間:2023-07-14 18:06: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茶的文化價值,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茶的文化價值

篇1

盡管前者可能占領大部分茶人的思想與茶文化傳媒的版面,但后者卻始終居于商業話語的主流,以至于學者們有這樣的觀點:“茶文化發展面臨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如何賣掉更多的茶葉,這是評價茶文化有效、有用的標準,也是茶文化人才培養創新的方向和目標。”看似偏頗的論斷中,蘊含著必然。

茶文化屬于非物質文化――我國目前公布的第一、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茶文化項目有武夷巖茶、綠茶、紅茶等品種和茶點、涼茶的制作工藝,采茶戲、茶山號子等藝術形式,茶藝、茶宴等民俗形態等15項。非物質文化的特點是依附性,通過某種具體物質作為載體,才能夠表現出來。因此,茶文化天然具有這樣的性質:為茶產品提供或華麗或深沉的包裝,使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成為高雅生活的符號。于是,茶文化的目的就成了“如何賣掉更多的茶葉”。在這樣的認識中,茶文化的產業價值有了最為典型的實現途徑。

營銷手段:增加茶產品的附加值

從當前我國茶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看,有三類市場主體關注著茶文化的產業價值:首先是茶葉生產與銷售企業。企業對茶文化的市場利用,除了常見的富有文化審美意識的茶產品包裝、茶藝表演等等,還包括把其他文化引入茶產業之中,以吸引特定的消費者。一般的茶企業用于企劃宣傳的資金預算有限,于是便往往傾向于選擇借助體育、文娛、節慶等影響力較大的事件來組織營銷,以降低成本。

這就涉及到茶文化營銷策略的第二個主體――地方政府。茶葉銷售是產茶區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通過茶文化的傳播活動,打造公共品牌,為茶企業的營銷服務,是地方政府扶持茶產業的重要方式。另外,地方政府還出面申請茶葉品種的地理標志命名。四川茶長久以來湮沒無聞,總是以半成品茶運往浙江等地,貼上浙茶的商標出售。這種人稱“川茶裸奔”的現象,在蒙山茶等成為地理標志產品之后,就減少了許多。

地方政府也會采取傳統文化營銷方式對當地茶產品進行文化包裝,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說:提升黔茶的影響力,就要“出一本好書、印一本好畫冊、制作一張好光碟,創作一首具有濃郁高原文化特色的茶歌,打造一臺‘多彩名茶風’茶文化節目”。

最后是茶行業中介組織,包括全國最早成立的湖南省茶館協會、廣州茶文化促進會等。它們不僅在市場準入、技術推廣、價格協調等方面有所作用,而且在市場規范、信息咨詢、市場營銷、行業調查等方面具有優勢。行業組織策劃和主辦茶文化活動,市場指向并不如企業、政府那么明確,于是茶文化作為營銷包裝手段的屬性就不那么明顯,它的獨立產業價值也會得到體現。像武夷山茶業同業公會2010年舉辦的民間斗茶賽、大紅袍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茶文化攝影展等活動,在打造行業形象的同時,已經具有文化產業的色彩。

從與市場聯系最密切的企業,到帶有非營利組織(NPO)性質的行業中介,茶文化作為茶產品營銷手段的色彩越來越弱。在茶企業那里,茶文化是“事件營銷”(云南馬幫馱普洱茶進京)、“口碑營銷”(安溪茶農QQ銷售)等促銷形式的由頭;而在行業組織策劃的活動中,“茶文化”的獨特產業價值才被認識――茶會展、茶文化出版、茶文化旅游等茶文化形式,本身就能夠滿足消費者精神需要,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具有豐厚的產業價值。在這個意義上來看將“賣掉更多的茶葉”作為茶文化的發展目標,難免就會讓人覺得有些狹隘。

獨立產業:開辟新的市場藍海

文化產品能夠滿足人們精神需求,是文化產業存在的根據;人們對茶文化和茶文化中的慢生活有著精神上的向往,茶文化就有可能擺脫茶葉“廣告”的附庸身份,其產業價值有了第二條實現途徑:獨立的文化產業。

在獨立的茶文化產業中,茶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最為迅速。大量茶場、茶園通過改造發展為生態農業旅游或體驗工業旅游項目。但專項茶文化旅游由于旅游產品單一,存在一定市場風險。相比之下,那種將茶文化與既有旅游景點、文化項目相配套的方式,就要有效得多,比如福建武夷山、浙江龍井山園等,都是借助業已成熟的文化產業(旅游業)來發展茶文化產業;還包括各地佛教寺院的無相茶會以及茶文化與養生旅游等,已經成為了一種都市新生活。

但除文化旅游之外的獨立茶文化產業,卻沒有在茶產業的衍生鏈條中出現,反而是受文化創意產業整體趨勢的啟發,偶有零星的茶文化產品產生。茶產業與茶文化產業相脫節,會縮短茶產業的產業鏈,作為策略的茶文化營銷無法得到產業上的深化和文化上的提升,最終始終淪為“文化為產品銷售做廣告”的困境之中。

要想擺脫這一困境,就要強調茶企業在獨立茶文化產業中的投資主體意識。由茶企業對茶文化進行超越附加值營銷意義上的產業投資,有利于完善市場利益聯結機制,將文化產業與茶產業聯結在一起,從而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和產、加、銷及文化衍生品一體化的產業經營格局。茶產業的產業利益聯結機制不僅要表現產業上游的“訂單農業”,還表現在產業下游的銷售環節和產業衍生環節――這正是“茶文化”的用武之地。此外,由茶葉生產企業投資茶文化產業,讓它作為農業產業化的自然延伸,還有可能享有政府在“農業產業化”和“文化產業”兩個專項資金的貼息、補助、獎勵等形式的政策扶持。

我們要什么樣的“茶文化”

我們需要無功利的“茶文化”,但也需要可以轉化為經濟利潤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產業價值既可以用來增加茶產品的附加值,又能夠作為獨立的文化產業,而得到開發。這兩種方式并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共存、互動的形態。茶文化作為茶產品的營銷策略,是茶“產業的文化化”;茶文化作為獨立產業,則是茶“文化的產業化”。

從茶“產業的文化化”到茶“文化的產業化”是歷史發展的趨勢。認識到這一產業規律,就可以引導茶文化產業朝著新型文化業態方向發展。通過建立穩定、成熟的茶業文化經紀人隊伍、茶葉文化經濟實體,完善茶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培育茶文化消費市場等方式,實現茶文化的產業價值從策略型向戰略型轉化,發揮茶文化在中國獨有的市場優勢。

與一般國家“ 茶” 總是作為基本生活消費品而被接受不同,在中國語境中“茶”具有典型的文化色彩,有可能發展成為較為充分的“準文化產業”。而文化產業具有“以小博大”的獨特優勢。那種標舉“立頓”等品牌無文化卻暢銷世界的“經驗之談”,其實是要中國茶產業放棄“文化性”,降而成為與味精、醬油無疑的“以小博小”的生活用品產業之列。

這顯然并非明智之舉。既注意到茶“文化”在茶產品營銷中的作用,又努力將其作為一種產業形態的加以發展,才是茶文化在市場中實現產業價值的基本路向。茶文化與茶產業的相互促進表現在:

第一,深厚的、相對穩定的茶文化可以限制流動的、逐利的資本對茶產品的惡意炒作,防止品牌透支(如普洱茶)等現象的發生――哄抬茶價、利用信息不對稱欺詐消費者等擾亂茶市場的行為會得到有效控制。茶文化產業的興起,也要求茶企業不能緊盯高端精品茶市場和低端袋泡茶市場,還要培育大眾消費市場,打破文化“區隔”(distinction),使茶文化在不失傳統厚重感的同時,成為一種與低碳、便捷和生活美學相關聯的主流生活方式。

第二,產業化的發展形態可以促進茶文化的挖掘、保護,更可以促進其通過創新茶葉品種、茶園結構、茶藝方式等方法,創造出新的茶文化。例如借鑒“體驗經濟”,為消費者量身定制茶產品,策劃、引導茶客參與創造自己的體驗。

篇2

1茶文化和音樂之間的歷史淵源

中國的茶文化發展歷程源遠流長,歷史底蘊極其深厚,是經過數千年歷史洗禮留下來的精華,發展至今依然被人們廣為推崇。認真回想書籍中有關采茶、飲茶方面的詩詞歌賦不難發現,茶文化和音樂早已被古人融合在了一起,并被歷代人們所傳頌。比如,大家熟知的《行香子•茶詞》、《宿杜曲花下》、《鷓鵠天•湯詞》等作品,都提到了琵琶、笛子、古箏等一系列古典樂器的應用。與此同時,當代茶樓中經常播放的音樂也均以古典歌曲為主,奉行了“茶適合凈室與古曲”這一從古到今永不改變的文化與旋律。茶藝與茶道即是能夠培育人們精神情操的藝術形式,也是能夠培養人們審美情趣的美學形式。因而,茶道學習不僅可以利用沏茶、賞茶增進茶友間的溝通與友誼,[1]同時,還能夠通過品茗讓自己樹立求真、溫婉、廉潔、清和的高尚情操。另外,茶道作為能夠提升氣質且極具意義的美學儀式,同古代文人、墨客等儒雅之士所提倡的儒家、道家與佛家的茶文化精神不謀而合。茶文化和音樂是相生相容的關系,如我們熟知的采茶歌。來源于日常生活但又高于日常生活的采茶歌,經過發展又衍生出了采茶舞、采茶戲等,且這些極具特色的民間藝術都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尤其是采茶戲,其為我國有且僅有的獨特劇種。即便是在現代生活中談論到茶文化和音樂的相容相生時,很多人也會想起一些經典的傳統采茶歌,如《請茶歌》、《采茶舞曲》等。當然,當代音樂在吸收傳統茶歌的基礎上,也極其重視對其的發展與創新,促使茶文化和當代音樂不斷發生碰撞和交流,推動了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更好發展。比如,在精湛的茶藝表演中,將水從壺中傾斜而注到茶杯中的動作,配之以古典曲目《高山流水》,可以讓整個畫面充滿詩情畫意,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與藝術環境。

2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價值

2.1增強審美感知力

音樂屬于聲音藝術的一種,也是情感最為豐富的藝術形式。因此,采茶戲、茶詩歌、茶藝表演等各種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應用,不僅要蘊含深厚的審美意境與茶道精神,而且還要增強動作的“神韻”與美感度,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聆聽與觀賞真切感悟到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及美的享受。[2]伴隨著學生在音樂知識方面的不斷積累與提升,促使學生對音樂的表達方式產生了更多理解,也更易于把握音樂作品中蘊含的茶道精神、表達意境等,進而提升其審美感知力。

2.2有效拓展想象力

從某種角度去講,豐富的想象力主要是指從對象的表現形式中獲取更為廣闊的思考與想象空間。將茶文化應用于當代音樂教育中,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體驗美、發現美以及拓展美,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深化學生對人生、對生活的感悟,增加想象的彈性空間,而且有助于學生通過音樂科學表達自己的內在情感,深入理解與把握音樂作品的本質內涵與文化蘊意。例如,在當代音樂教學中學習作品《十二月采茶》時,蘊意飽滿的曲詞不僅僅能讓學生體會到茶農愉悅歡快的心情與奮發向上的積極態度,雖有無奈但卻毫不氣餒的偉大精神,更為關鍵的是能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對茶園的景象、茶農的情感及辛勤勞作的畫面等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在欣賞美、感受美的同時,還能有效拓展想象力。

2.3建立健全高尚人格

茶自古就被中華民族視為高尚情操與健全人格的重要象征符號。因而自古至今數不清的文人騷客均是在茶的陪伴下洞悉事故人情,領悟清凈為懷、虛懷若谷的道理,將茶作為支撐自己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柱,當然也創作出了一部部膾炙人口的茶詩詞、采茶戲、茶歌曲等。在當代音樂教育中引入這些與茶息息相關的作品,對學生深入理解茶文化內涵與音樂本質有極大幫助。[3]古代人們對茶味、茶秉性的解讀實質是對茶的意蘊與精神的贊美,是為了塑造更為高尚的品質與人格,是為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所以,在當代音樂教育中運用茶文化,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時予以改正,對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與道德情操塑造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3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運用路徑

3.1增加教材的茶文化內容比重

在我國的中小學教育階段,音樂課程常被列為“副科”,始終處于教育的邊緣地位,所采用的音樂教材也是長期未得到調整與創新的陳舊教材。但是,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音樂內容卻在不斷變化,如果一直沿用傳統教材開展教學,不僅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會降低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為實現茶文化的有效應用,需要相關人員緊扣茶文化對當代音樂教材進行改進與創新,適當增加教材中的茶文化內容比重。譬如,在教材中詳細介紹我國各地區比較經典的采茶歌,將茶藝、茶道與當代音樂教育內容相融合,提升學生對我國茶文化的認知與了解,最大程度地發揮茶文化對當代音樂教育的帶動作用。只有在當代音樂教育中注入更多的茶文化內容,才能讓學生對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路徑有更為清晰的理解,也才能真正發揮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3.2發揮多媒體的音樂教育功能

新時代的多媒體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已被廣泛應用到包括學校在內的多個領域,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有利于促進當代音樂教學內容的積極開展。根據近年來的調查數據顯示,諸多音樂教師仍以“唱練結合”的傳統教學方式為主,這種單一的、機械的教學模式缺乏專業性,而且易于出現走音、氣息不穩等現象。[4]然而,多媒體作為集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多種元素于一體的現代化科學技術,如果當代音樂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功能與作用,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之中,不僅可以提高音樂示范的精準性與逼真性,而且豐富多彩的教學畫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具體而言,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播放有關茶文化音樂的音頻、視頻以及有聲讀物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直觀認識,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影響力。

3.3開設茶文化的音樂欣賞課程

在當代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選取不同朝代中極具特色的有關茶的舞蹈、歌曲或詞曲等作品,以此當作茶文化的音樂欣賞課程的重點內容。例如,《茶歌》、《全唐詩》、《西山蘭若試茶歌》、《茶中雜詠序》等。同時,茶歌的一個重要來源是由民謠改編而成的歌曲,即民謠經過文人墨客的整理、配曲與雕琢,再放置于民間進行傳唱,如在明清時期廣為流傳的茶歌曲《貢茶鰣魚歌》;同時茶歌還有一個重要來源,即由茶工和茶農自己創編而成的山歌或民歌等,如在清代的武夷山采茶區廣為流傳的勞工歌等。通過鑒賞這些描述茶文化的音樂曲目,可以增強學生的歌詞理解力,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感悟到歌曲的內在魅力與文化氣息。[5]另外,當代音樂教師在茶文化的音樂欣賞課堂上,還應積極引導學生針對茶文化的賞析及見解進行討論,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深切領會中國茶文化的浩瀚與精深。開設該課程的重要目的是鼓勵學生學習鑒賞茶文化音樂的內容和方法,初步具備基礎的文化賞析水平與能力,促使學生將自己對人生的領悟、文化的認知以及自然的萬物等融入到當代音樂的學習之中,進而創作出經典的、觸動心靈的現代音樂。

3.4重視實踐活動的科學合理組織

加強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茶文化的音樂選擇水平與能力。學生在當代音樂教學中學到豐富的茶文化知識之后,已經對茶藝表演中的音樂選擇、音樂形式等有了系統性的了解,此時就需要音樂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從本質上講,音樂實踐就是在學生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感悟音樂中的茶文化精髓,實現音樂感知與音樂能力升華的一系列過程。科學有效開展當代音樂教育實踐活動,有助于幫助學生通過音樂與茶文化學習,更好的樹立形象思維和鑒賞思維。諸如,教師可以舉辦賞樂茶會、音樂茶談會、茶音樂競技等實踐活動,對學生應用茶文化的音樂能力進行系統化、集中化的訓練,對學生的藝術品位進行層次化的練習,甚至可以通過舉辦音樂欣賞茶會等活動,全面展示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的實際訓練成果。[6]這種實踐模式,既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當代音樂的學習之中,還有助于教師形成學生學習成果記錄,對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進行全方位的把握,從而為提高當代音樂教育的針對性發揮重要功能。更為重要的是在此學習過程中,廣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結合茶藝表演的具體類型,選用最為合理的音樂曲目,然后在音樂茶會活動中進行表演,不但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而且能提升教學質量與成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創造力以及審美能力等。

總而言之,歷經數千年的茶文化,不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還是全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中國茶文化還影響著英國、日本等國家的茶文化形成。當代音樂教育如果能夠將茶文化科學引入到課程之中,則可以有效鞏固茶文化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從微觀視角去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感知力與審美力,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操與整體素養;從宏觀視角去看,也是傳播與發揚中國茶文化的主要路徑,對提高整個社會的品德素質、人文素養以及精神文明等有突出作用,更有助于提升中國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

作者:王芳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曾竹娥.淺議音樂教學的生活化取向———以贛南采茶戲教學為例[J].群文天地,2012(11).

[2]楊韶軍.粵北采茶戲及其音樂歌舞特色[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09).

[3]陳茶鳳.茶文化學科音樂課開設的意義和教學設計[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08).

[4]林曉潔.不可替代的魅力———淺談茶文化與藝術的聯系[J].文學界(理論版),2011(02).

篇3

[關鍵詞] 廣告設計 文化差異 價值取向

廣告設計是將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品牌戰略翻譯成詞匯和畫面,讓抽象理念落實為具體可見的傳達符號,以便公眾產生認同。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催生下,以“讀圖為主”的感性視覺符號傳播系統,正向以“讀文為主”的理性傳統語言符號傳播系統發出挑戰。這一變化不僅標志著人類思維模式的轉換正在形成,也標志著廣告設計傳播理念的拓展――在時空變更的轉換中催化著不同地域的消費者認知符號的共享,在人類情感的交融中固化了不同民族的消費者認知符號的共享。

一、廣告設計與視覺文化傳播

伴隨著千百年商品交換的發展,絕大多數廣告是通過視覺進行傳達,視覺成為交流廣告信息的主要通道。人們在充斥于環境的各種符號中容易迅速識別,加以記憶。

文化是一個民族或群體在精神氣質方面的集體性特征,在同一群體中往往存在著某種共識。作為一種文化傳播活動的當代廣告設計也不例外,當代廣告設計的目的早已不再是單純處理具體的商品信息,而是關注消費者的價值取向。廣告設計者為了能使人們廣泛接受廣告,達到預期效果,常利用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共享符號因素。

歷史形成的文化氛圍每時每刻都在塑造人,改造人;每個個體也以自身的心智去建構、維系、支撐各種文化的平衡與存在。人在既定文化環境中保存、再造著文化。人們的政治態度,宗教情感,人生理想,藝術審美,價值評判乃至思想,生活、行為諸方式,都浸透著文化的影響。文化基質總是以某種心理積淀和生理遺傳的方式貯存在人的心理、生理機制之中,構成較為穩定的個體生理模態。在這一模態中,人能自我更新,依靠內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來維系。前代人通過一定渠道把物質和精神的遺產留傳給下一代,并世世相傳。

在當代廣告設計中,文化作為約定性的符號占有顯著的地位。文化是在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長河里形成的,文化的背景在于其地域,歷史和民族,同一地域,歷史背景,民族心理決定文化的認同。原文化不易被異文化所吞噬,而表現出相當的內聚力和排它性。從橫向上看,文化是一個民族共有的一致的生活方式總體;從縱向上看,文化是凝聚在一代代人身上和歷史財富中的生活方式。正因為如此,凝聚在一代代人身上的生活方式之總和形成民族性格,構成文化遺產。

文化的滲透力與感染力隨時隨地在社會成員彼此間散發流動,個人不僅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跟隨者。現代高科技的發展使得商品之間的質量差異日益縮小,企業在產品質量的競爭上越來越趨于同質化。為了爭奪消費者,同行業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爆發了激烈而殘酷的廣告戰。在越來越發達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會朝著簡潔化的視覺表達為主的方向發展,廣告視覺符號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快節奏生活方式的重要溝通語言。它可以打破不同民族間的語言隔閡,促進不同膚色不同人種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加快各種信息的傳達。當代西方廣告設計十分重視利用符號語言中表征物和被表征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運用清晰而簡潔的圖形語言和溝通技術,使不同地域的消費受眾產生認同。

二、文化差異與消費受眾認同

在當代,文化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重新流動和重組,使其呈現出全球化、標準化和一體化的特征,也促進了不同地域之間文化傳播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是跨文化傳播所面臨的客觀事實,它必然引起人的思維方式與文化價值觀念的轉換,甚至出現文化發展的趨向性。這就如同見到執撥浪鼓并伴有吆喝聲的貨郎擔出現,人們就會自然而然聚集在一起,紛紛選購自己所需要的日用品。有的設計師就巧妙地運用了“撥浪鼓”的符號意義,營造著廣告溝通與融合的生成意義,用圖形語言成功地傳遞著現代商品的信息。很顯然,人類帶有共享特征的符號形式一直影響到了今天。

當代廣告在其國際化的傳播過程中面臨著各國各地較為復雜的社會環境,其中最難逾越的障礙便是文化差異。現今社會的許多產品和服務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為不同市場所共有,其存在的意義卻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異。盡管麥當勞走到哪里都采用相同的經營模式,但這些表面上看起來一樣店面,卻擁有不完全相同的消費含義。在美國,麥當勞只是一種快餐而已;在莫斯科,它意味著特權和等級。可見,文化差異影響著消費觀念。

在探討文化差異性的價值觀方面,荷蘭文化協會研究所所長霍夫斯坦特(G H0tstede)先生曾做過專題研究。20世紀80年代,霍夫斯坦特先生曾提出過四項描述民族文化差異的觀測點,即權力距離、不確定性避免、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和男性度與女性度等。此外,克拉克洪和斯托貝克等學者也從人性、人與自然、時間、行動,以及社會關系等方面分析了文化差異中的價值導向問題。這些研究成果可以在當代西方廣告中窺斑見豹并得到印證:

1.權力距離指數。權力距離指數主要指弱勢群體成員對權力在社會和組織中不公平分配的接受程度。由于每個國家、每個社會的價值觀和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有的比較寬容,有的則比較嚴謹。在權力距離指數較大的國家(多為長期受王權統治的東方國家),地位象征則非常重要。在這些地方,從家庭到社會,都講究一個尊卑有序,可以接受群體中權力分配的不平等或接受員工和管理者之間權力差距的。而在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人與人之間講求的是平等,等級只是為了方便而創立的角色。比如,美國不是很看中權力,而是更注重個人能力的發揮,不接受特權的觀念,因此,出現在藥品廣告中的國家總統并不因其位高權重而被頂禮膜拜,而是為達成廣告傳播效果成為調侃對象的絕妙廣告創意。

2.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指數主要是用來觀測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融入集體的一個衡量指標。這里的個人主義并非指以利己為出發點的道德原則,而是指基于獨立的個體與構成社會本源相互關系的一項測量指標。在崇尚個人主義的國度,人與人之間是一種松散的社會組織結構,不會過多的依賴于組織或群體,更多的是鼓勵競爭。在崇尚集體主義的國度中,人們從一出生就開始融入到一個結合緊密的社會組織之中,注重人際交往、彼此協作,追求集體的目標、榮譽和成就等。如針對年輕消費者的銳步廣告中,明星代言的廣告詞具有極強的聽覺沖擊力―“I am what I am”(我就是我)。而在針對亞洲地區的海尼根酒廣告中,提倡“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成為主要訴求點,“出頭了,就該找朋友喝一杯”,以及“三人同行,就該找個地方喝一杯”則體現了與人分享的集體主義精神。

3.男性度。男性度和女性度問題是指社會上居于統治地位的一種價值標準。如果一個社會中兩性的社會性別角色差別十分清楚,男人應表現得自信、堅強、注重物質成就,女人應表現得謙遜、溫柔、關注生活質量,則成為男性度社會;而如果一個社會中兩性的社會性別角色分得不那么明確,社會性別角色互相重疊,則稱之為女性度社會。

這種價值標準在廣告文化中也有所體現,如在耐克廣告中人們看到的不僅是健碩、彪悍的男性球星的勇猛身姿,而是足球運動釋放出來的粗獷與豪放的進取精神。在蘇格蘭芝華士酒廣告中,主角雖為正在垂釣的男性模特,人們從中領悟著卻是平靜的生活態度,以及對高品質生活和友情的追求,廣告畫面傳達的是“享受人生”的審美意境。

4.不確定性規避。在任何一個社會中,人們對于不確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會感到威脅,從而總是試圖加以防范或尋求保護。尤其是處于不確定規避度高的文化氛圍中,人們往往不能容忍離經叛道的觀點和行為,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也會感到恐慌、焦慮和過重的心理負擔。因此,在一些進入亞洲地區的化妝品廣告或保潔品廣告中,要么是以“權威認證”的方式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或以恐怖訴求的夸張形式展示其危害性;要么是以詼諧調侃的表現手法,贏得受眾認同。處于不確定規避度低的文化氛圍中,人們更容易接受各種不確定因素,一般包容度、容忍度比較高,并不為偏離主流文化感到緊張。

當代廣告設計的價值取向是由文化模式的多樣性所決定的。包括信仰體系、思維方式、價值觀緯度及傳播模式等等。不論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有多大,但有些基本的道德準則和認知規律卻是相通的。現代廣告借用普遍接受的趣味性符號形式是廣告創新的一種選擇。

參考文獻:

[1](美)拉里A.薩默瓦(Larry A. Samovar)理查德E.波特著 麻爭旗等譯:文化模式與傳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3月

[2](法)羅蘭?巴特康新文曉文:符號帝國.商務印書館, 1994年2月

[3](美)布拉德福德?J?霍爾麻爭旗等譯:跨越文化障礙:交流的挑戰.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5月

篇4

關鍵詞:價值觀 跨文化交際 語言 文化

語言是文化和社會的產品,它必須從文化和社會的角度去理解。而價值觀念是文化的核心,是在跨文化交際中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不了解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就不會充分理解該民族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行為模式,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了解中西不同的價值觀念差異對在跨文化交際中取得成功意義重大。

一、西方的個人自由與中國的社團價值至上

美國文化最重要的價值觀念是個人自由,是一種以個人為基本單元強調“人人生而平等”的文化。在這種注重個人尊嚴的文化力,權力的重心更多的傾向于個體,人際交往是在“不分高下的,在假定平等的情況下進行的”(薩姆瓦)。中國的社團價值至上文化推崇的是社團和集團的價值而不是個人價值的文化,社團的存在比個人的存在更重要。在這樣的社會里,人們不是尋求個性化,而是要求個體符合群體要求,不提倡個人突出,不提倡個人價值的實現,而是強調群體對個體的制約性,使人難以表現個性和追求個性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價值觀念是“忠”和“孝”,是一種以家庭為基本單元情調整體利益和顧全大局的觀念。個人的成長是一個反復教導如何服從上級和長輩,尊重他人的過程。在這種注重關系和諧的文化力群體在任何情況下都高于個人。

二、西方的重視個人成就與中國的中庸之道

個人成就是所有美國人評價最高的價值觀之一。美國人贊揚和獎勵那些才藝出眾和成就輝煌者,尤其是那些通過艱苦工作而取得成就的人。一個人的價值常常被贊同于其在商業、藝術或其他重要領域中的成就。而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中庸辯證法講天道、地道、人道,天地人三者合一。《大學》里講“德為本,才為末。”《呂氏春秋》里講“農本商末”。根與枝、本與末也是要講中庸的。中國人在談論有關自己的事情時,通常表現出一種自謙或自貶,力圖達到“無我”或“超我”的境界。下面這個例子,我想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感謝我的制作人某某,感謝我的唱片公司某某,感謝我的歌迷,因為有了你們的支持,今天我才能拿到這個獎。謝謝你們!我會繼續努力的!”

中國人這種貶抑自我的做法使西方人感到十分費解。既然成績都是別人的,你為什么要在這里領獎呢?按照西方人的價值觀點,他們會說,為了取得這個成績,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花費了很大的精力。時至今日,中國人仍然習慣于把“個性強”視為一個人的缺點。歐美人對此常常不能理解,漢語里“木秀于林而風必摧之”、“槍打出頭鳥”、“樹大招風”等詞語常令西方人感到困惑。社團價值至上者不愿引起他人對自己的注意,也不愿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因為在中國文化中表現自我的行為被認為是不高尚、不體面的,是“出風頭”,而且對集體的和諧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在英語國家,如果對方向你提問,除特殊情況必須予以回答。如果沒有聽懂問題,請對方重復一下,這在西方人看來是很正常的事,對方也很樂意再講一遍。但是,如果對別人的問題保持沉默或付之以微笑則被認為是嚴重失禮。在中國文化環境中,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沉默比回答不妥,或者答非所問而使自己丟面子要好得多了。所以在演講或者報告結束時,英語國家的聽眾喜歡提一些相關的問題,而演講者也大多會在結尾的時候附帶一句“Any question?”以示報告結束,現在可以接受聽眾提問。相比之下,中國聽眾則很少發問,即便發問也多采取“遞小紙條”的方式。這是因為他們不愿意引起他人注意,或者不愿意發表相反的意見使雙方都丟面子。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西方人推崇謙恭有禮的“紳士風度”,事實上,他們似乎是“恭而不謙”,認為肯定自己的才能作用是自信的表現,過于謙虛反而是缺乏信心的表現。這種觀念在語言中得到充分的再現。如在英文書面語中,“I”字無論如何都要大寫,而“我們”、“你們”、“你”、“他”則不大寫。從這些小細節中可以看到,英美文化中這些詞的地位如何重要,英語是世界上惟一將“我”字大寫的語言。

三、對待“個人隱私權”的不同態度

西方個人主義對“個人隱私”也很重視。所謂“見男士不問收入,見女士不問年齡”就是一個典型事例。相比之下,中國人的隱私范圍就比較窄。西方認為屬于隱私范疇的許多事情往往是中國人初次見面就津津樂道的話題。西方人認為個人隱私神圣不可侵犯,而中國人往往把交換一些個人隱私方面的話題作為迅速拉進談話雙方心理距離的一種方式。作為中國人的談話雙方之間如果想建立進一步的交際關系,往往會主動拋出個人隱私作為進一步交談的基礎。如火車上經常聽見旅客之間的閑聊,不一會兒,大家就都會知道彼此的工作性質,工作單位,工資情況,家庭情況等。

四、西方人與中國人不同的“平等“概念

由于早期的美國殖民者大多來自殖民國的中下層階級,所以他們大多反對嚴格劃分階級的觀念。因此,“舊世界”的許多不平等現象在美國則不是問題。另一方面,由于這個國家具有大量的自然資源能夠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供應,從而更增強了平等的觀念。和許多其他主要價值觀一樣,平等觀念也和其他一些價值觀存在沖突,而且也往往在實踐中難以得到體現。這里,我們再次看到了理想價值觀和現實價值觀之間的沖突。一種認為美國人生活中明顯缺乏平等的觀點指出,要體現平等價值觀就要求每個人都能有一個平等的機會去爭取成功,但實際上即使以這個最普通的標準去衡量,大多數美國人也很難做到這一點。許多中上層階級的成員把他們在社會中的優越地位解釋為對他們更高個人成就的一種獎勵,而這種個人成就觀點也是美國人的主要價值觀之一。

這種不同的“平等觀”也體現在中西方對人的不同稱呼上。漢語里對有職務的人,無論大小,通常把姓氏加上職務稱呼,如某科長,某市長等,以示尊重。而當上級對下級說話時通常直呼其名,以示其身份高于對方。英語中除了總統,教授,醫生等為數不多的頭銜可以用于稱呼外,絕大多數職務不能用作稱呼。而美國人在稱呼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也直呼其名。

正確理解中西方不同的價值觀,對克服跨文化交際障礙,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意義重大。英語學習必須把英漢兩種語言置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進行對比,找出各自參照的坐標,并從對中西不同價值觀的認識上,使用和理解對方的語言,這也是進行跨文化交際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高一虹:《“文化定型“與“跨文化交際悖論”》,《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2。

[2].高一虹:《語言文化差異的認識與超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篇5

【關鍵詞】文化差異;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英語翻譯

一 、引言

翻譯是通過一種語言轉達另一種語言的文化信息的過程。中西文化在價值觀念,思維模式方面的差異直接且根本地影響和決定了語言的語用原則和表達方式,影響到學習者對該語言及文化的認知和掌握。因此,了解目的語國家人們感知世界的方式是英語學習中提高語言綜合素質的根本途徑。本文擬從價值觀念、思維模式的差異與英語翻譯的關系及其對英語翻譯的影響來論述。

二、 語言與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

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不同的文化之間自然會產生差異,文化差異反映到語言上,就成了語言差異。語言是文化的產物,又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語言的使用一定得遵循文化規則。換言之,文化決定思維,決定語言的表達方式。語言與人類思維的密切關系決定了語言與文化相依相存的關系。特定的文化由特定的語言來表達,特定的語言體現特有的文化內涵。即體現特有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特有的思維模式決定了該語言的基礎結構。

三 、價值觀念與英語翻譯

1.宇宙觀

中國傳統的宇宙觀是“天人合一”,既人與自然是處于統一和諧的整體結構中,體現在思維模式上就是整合型思維,體現在語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它首先注重整體形象,然后再注重細節,先整體后局部。與此對應,西方文化堅持“天人相分”即“主客相分”的哲學觀點。認為人是萬物的中心,人與自然是相對分立,人應處于支配和改造的地位。西方人認為整體是由個體構成,思維時往往以個別部分為起點,然后把這些部分拼合成一個整體,既分異型思維, 也稱解析式思維,體現在語言上就是分異型句式。我們常看到這樣的句子:“辦公室里有一個老師”(先整體后局部),而英語則說“There is a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先局部而后整體)體現了中國人整體思維優先而英語族人解析思維優先的傾向。如受漢語思維影響,英語要表達“我家有三口人”,中國學生有時會說出這樣的句子:誤:My family has three people ( 先整體后局部) 而不說。正: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y family (先局部后整體)

2.群體取向與個人取向(Group vs. Individualism Orientation)

基于上述世界觀的不同,中西方的價值取向有天壤之別。中國人認為個人是“滄海一粟”微不足道,強調社會群體的統一和認同,是一種社團價值至上的價值取向。而西方文化則是個人價值至上。它推崇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強調個人的存在價值,崇拜個人奮斗。每個人體現個性化的自我,自由抒發內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約束。在致謝時,英美人自信地說:“Thank you ”,而中國人謙虛地答“過獎、過獎”,“哪里,哪里”。

同時,西方人空間對抗感很強,特別注重個人空間,也稱個人隱私(privacy)。他們認為個人的事不必讓別人知道,更不愿別人干涉。但英美人的“privacy”范圍很廣,在跨文化交際和英語學習中要特別注意此類問題。如在打招呼時,中國人見面問:“吃飯了嗎?” 如翻譯為英語則為“Have you eaten yet?”外國人常對此莫名其妙,常作此問,有的外國人甚至會誤解為你以為他吃不起飯,而覺得受“hurt”。

3.時間取向與時間順序

在時間取向上中國人以過去為主,往往考慮過去做什么,有什么經驗教訓。而西方人著眼于未來,有強烈的時間“緊缺感”,不是追求如何做人而是追求如何做事。中國人在英語學習時往往受了這一內在影響,在用英語表述時間關系的句子時往往會按照時間順序。如:“下課后我回家”總是用“After class I went home ”,而較少使用:“I went home after class”這種結構。雖然兩種句式都正確,但仍可以反映出兩種不同時間觀念在英語句式中的差別。

四、 文化思維模式與英語翻譯

中西兩種不同的價值觀構建了不同的思維模式,不同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不同語言的基礎結構。如在感知時間(年、月、日),地理位置,在表達組織,系統介紹人物等方面,漢語的順序都是從大到小,而英語的表達順序恰好相反。如:“2009年12 月1 日”英語則表達為“December 11, 2009”,“鹽城師專英語系系主任”用英語表達則為“The dean of English Department of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體現了不同的思維模式。在漢語中,定語從句只是可以整合到主謂賓結構之內,例:“上個月我們考察了那個有溶洞的城市”在英語中,“考察城市”這個核心結構是不能分開的,修飾語或用介詞短語,或用定語從句,應尾隨在核心結構之后――主結構與次結構是分異的。對于講漢語的人來說,不聽完全句就不能獲得該句的主要信息,相反,英語可以先獲得主要信息再獲得次要信息。

不同的文化在語言與思維上的個性差異必然會給外語學習者帶來障礙。英語注重運用各種具體的連接手段以達到語法形式的完整。這些句子嚴密,層次井然有序,句法功能一望而知,比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而漢語則很少使用連接手段,概念,判斷,推理不嚴密,句子間的邏輯聯系不易從外表看出。

五、結語

以上僅從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與語言的相互影響作了整體分析,如果在英語翻譯中,把文化的主要層面(價值觀,思維模式)作宏觀的理論認識,把文化的異同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久而久之,翻譯者對目的語文化有一個全景式的印象,熟知各種具體差異,便會從目的語文化的角度來認識事物。即把表層的文化現象引入到深層的文化結構中,再來指導一般的文化行為。這在翻譯中有積極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福康,1992,《中國翻譯史稿》,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 劉宓慶,1990,《現代翻譯理論》,江西教育出版社

篇6

關鍵詞: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經濟價值;應用探討;內涵思路

事實上,通過對茶文化旅游產品的經營內容進行篩選分類,其也能為茶葉產業結構升級、優化提供重要幫助。對于整個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活動來說,其經營水平較低,產業結構相對不合理,從而影響了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最佳效益。

1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具體內涵分析

當然,對于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來說,想要實現理想的開發效果,還應該確保整個旅游產品的先進性與完善性,通過具體的價值理念詮釋,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最佳效果。客觀而言,我國是整個傳統茶文化體系的發源地。從先秦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關于茶葉產業的發展應用歷史。而經過幾千年的成熟完善發展,如今整個茶文化體系,已經突破了傳統、單一的元素形式,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層次化、多樣化的發展態勢。在整個茶文化資源形成過程中,造就了一系列與其相關的旅游資源。尤其是隨著當前旅游產業開發成熟度不斷提升,茶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的融合度不斷提升,無論是茶文化理念內涵,還是其中所具有的元素都實現了成熟發展,尤其是人們在參與旅游活動過程中的方式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結合人們具體的旅游參與方式,需要將這些旅游資源進行結合融入,實際上就構成了我國傳統茶文化旅游資源。當然,目前在關于傳統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具體內涵進行認知時,尚未形成統一的觀念。部分學者認為傳統茶文化旅游資源指的是整個旅游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可以被應用的傳統茶文化資源,當然,還有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傳統茶文化旅游資源指的是以茶文化和旅游活動為主題的資源類型。而在這一過程中,游客有效參與和廣泛積極的融入,從而實現整個旅游業務的最大價值。雖然,目前對于傳統茶文化資源的界定認知不同。但是通過對茶文化理念內外內涵認知進行分析,不難發現這對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整體開發過程中,其中需要對游客參與旅游活動的目的進行整合旅游活動類型,當然旅游活動融入茶文化元素之后,更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認識到以上觀點,實際上都不全面。而且想要實現對茶文化旅游的全面應用和內涵進行開發和準確理解。需要對傳統茶文化資源的價值內涵進行全面、準確認知。而在整個傳統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認知過程中,其主要表現為茶葉的生長狀況以及茶文化的具體價值內涵等等。通過完善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活動,從而滿足游客參與觀光旅游的綜合目的,進而實現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的最佳應用。因此,對傳統茶文化資源的應用,并不是一種獨立的資源形式。而是在整個茶文化體系中尋找、挖掘的旅游資源進行整體開發,所以在整個茶文化元素中,能夠感受到其中所具有的體系化資源內涵。

2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的具體分類標準和意義分析

想要有效開發茶文化旅游產品,實現整個產品資源應用的最大價值,就必須對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具體內涵進行成熟認知,當然,在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應用過程中,認知整個資源的內涵,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對茶文化旅游資源應用的最大價值。因此,通過細化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的具體分類標準,從而實現最佳開發效果。從整個茶文化資源類型的具體內涵進行分析,可以看到想要實現理想的分類效果,就需要應用好以下原則:首先,在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分類過程中,要注重從資源的內涵屬性分析入手,通過融入共同屬性的具體要求,從而實現對整個資源的融合應用。比如,在對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中,其類型元素的屬性認知過程中,通過融合多樣資源內涵,結合類型細化,從而確保整個茶文化資源應用的最佳效果。當然,相同屬性歸納,并不是嚴格的屬性融入,而應該將具體的屬性大類相結合,通過細化分類,從而實現最佳分類效果。其次,在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劃分認知過程中,要結合層次性原則,實際上,在對茶文化資源類型應用過程中,要對整個資源進行細化分類,通過一一細化,從而避免出現資源開發錯位的現象。最后,在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應用過程中,要注重融入體系化原則,實際上,茶文化旅游資源的應用是一個體系化的過程,而想要實現價值利用最大化,就必須從系統視角認知來開展茶文化旅游資源利用活動,通過整體融入,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應用的最大化價值。結合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內涵定義,以及其具體的分類原則和標準,可以看到當前我國有著豐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而在整個資源體系中,包含了諸多元素內容,其一是與茶葉及茶文化相關的自然資源,比如與茶葉的生長相關的自然環境,茶樹本身等等;二是與茶及茶文化相關的人文社會資源,比如人們專門的飲茶場所等;三是與茶相關的社會習俗內涵和文化理念,其大多是與茶有關的節慶活動,比如茶文化節等等;四是與茶相關的文學藝術等等;比如在整個茶文化體系中,包含了諸多以茶為主要創作元素的詩詞歌賦和經典著作等等。最后,在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中,還有一系列與茶相關的文化元素,其大多是以茶文化為基礎,融入多樣文化元素的具體類型,比如茶藝文化、茶道文化等等。

3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中所具有的經濟價值

隨著當前整個產業結構發展不斷優化,如今在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創新整個資源體系的應用環境和氛圍,特別是要從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中所具有的價值內涵分析入手,通過準確認知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中所具有的經濟價值,能夠為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價值最大化提供重要幫助。客觀而言,整個旅游資源體系中,所具有的經濟價值主要包含:首先,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作為整個資源體系,其中蘊含了諸多旅游元素和文化元素,通過深層次挖掘該資源體系的具體理念內容,能為我們了解和應用茶文化旅游資源提供重要幫助。從當前整個時展狀況看,社會大眾的消費理念和消費層次實現了成熟發展,尤其是人們對旅游生態的參與要求和積極性進一步提升,整個茶文化產業的發展層級和內涵也實現了成熟發展和改造價值最大化。其次,在當前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應該從資源價值應用的最大化出發,而想要實現整個茶文化資源應用的最佳效果,需要創新整個資源體系的內涵和形式,尤其是要激昂社會大眾的具體需要融入其中,通過創新具體的資源內涵,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最佳效果。傳統茶文化資源實際上指的是其根源在于社會大眾對茶葉生產狀況和茶葉產業歷史發展進行全面認知,并且有較高的參與興趣,從而實現其良好的內心驅動。最后,在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想要實現最大經濟價值,要注重對整個旅游資源體系的各項內涵相結合,特別是要從構建完善的旅游資源體系這一視角來出發,通過具體的內涵展現,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活動的有效開展。

4茶文化旅游資源價值最大化的具體應用思路

旅游產品的類型界定,實際上是從旅游產品本身的內涵和屬性進行認知的重要要求,結合當前旅游產業發展的具體狀況看,無論是旅游產品開發體系,還是消費者自身的具體要求,都實現了成熟發展。因此,細化認知整個旅游產品的類型和標準,能夠幫助我們制定精準定位,同時也能選擇合適恰當的選擇方案。我國有著豐富完善的茶文化資源體系,其中包含了諸多元素內容,無論是具體的元素內涵,還是資源體系的完善度,都實現了創新發展。但是客觀的說,在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無論是資源體系,還是其中所包含的具體類型,都有一定程度的變化,特別是在當前人們對旅游活動參與的要求不斷提升這一大的背景下,想要實現茶文化旅游活動開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須從完善資源類型認知出發,通過細化類型,優化開發機制,從而實現茶文化旅游活動開展的最大價值。按照產業劃分的相關標準,茶葉產業屬于第一產業,無論其發展層級,還是經濟效益,都相對較差,但是茶文化旅游活動在產業理念認知過程中,則屬于第三產業,其發展內涵及價值體系實現了創新發展。當然,想要實現茶文化旅游活動開發的最佳效果,其需要從經濟價值認知視角出發。在對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具體類型進行劃分時,要注重從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價值內涵認知出發,結合具體的定義來界定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內涵,通過確定具體的范圍和內容,從而為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應用實現最佳效果提供重要幫助。此外,在茶文化旅游資源應用過程中,要從具體的屬性內涵視角出發,實際上隨著茶文化產業發展不斷成熟,如今在整個資源應用過程中,通過將資源的具體價值進行分析,從而提升茶文化理念的最佳應用效果。當然,在對茶文化旅游資源的類型進行具體劃分時,必須從整個茶文化資源體系中的具體元素分析入手,結合重點突出和內涵詮釋,從而實現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應用的最佳效果。

5結語

隨著當前人們生活理念不斷成熟,如今人們在參與生活時,其關注度從傳統的物質消費逐漸轉變成為精神文化消費。而對于旅游活動開展來說,其中所具有的文化、休閑、生態、綠色的理念內涵,更是被人們所關注。因此,創新旅游活動開展形式,豐富融入其他元素體系,從而才能實現整個旅游產業經營發展的最佳效果,同時也是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實現最大價值的基礎和關鍵。

參考文獻

[1]范鵬舉.茶文化旅游資源研究—以環太湖地區為例[J].經濟導報,2014(12):187-191.

[2]楊兵.金華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茶葉通報,2015(3):29-235.

[3]宋峰生.浙江茶文化旅游開發對策研究[J].學術探索,2015(10):95-100.

[4]余美珠.論云南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內涵、類型、特色和價值[J].經濟地理,2015(15):59-62.

篇7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學生心理教育;影響;價值研究

學校是培養新一代人才的搖籃,而其校園文化是只有在學校這種環境中才存在的特色文化,是在學校這一特定的環境氛圍內,專門以全體師生為中心制定的相關規章、活動實踐乃至其所承載的精神財富。而茶文化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世界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寶,通過茶這一載體進行各種文化的傳播,不但可以促進我國茶企向世界各國銷售茶產品,而且可以促進我國茶文化及其它傳統文化的傳播。茶文化的內容豐富,涉及了藝術審美、社交禮儀、哲學宗教等多個方面,而且在思想上融合了儒、道、釋三家的思想精華,集各家文化的深刻內涵于一體,不但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且展現了我國飲茶之文人雅士的道德風范,起到了重要的文化傳播及發揚傳統、修養身心的作用。學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任,而在學校課程中合理的開展心理教育課程是現階段我國開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心理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的各項技能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心理教育的獨特內涵與茶文化精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性,尤其是其功能意義,因此,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充分的應用茶文化進行教學具有重大價值。本文通過對茶文化的整體及內涵概述,茶文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保持的影響及心理健康課程中融入茶文化的價值功能做了清晰系統的分析探索。

1中國茶文化概述

茶文化是由我國古代人民以茶為載體,融合多種優秀的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發展積淀而衍生出的,具有一系列的豐富內容,但仍是以茶為核心。我國古代具有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而茶文化的繁榮發展正是以此為基礎的,以至現代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高品質的物質及精神生活都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對于茶文化的追求也成為了人們對于生活品質追求的重要體現。從文化的視角來看,茶文化是與茶相關的、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出來的、系統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統一,是“中介文化”的所屬范疇之一,并且在歷經了千年的歷史積淀之后,其內容與內涵的整個體系更加趨向于健全與完善。茶文化的文化內容主要涉及到了茶的發展歷史、生長環境、地域風俗、茶業發展科技乃至茶的種類、茶具、茶藝、茶詩、茶畫、茶舞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再由茶這一具體物質發展延伸至人們的社會生活及思想精神,如茶德、茶道等,但總體上來講,茶文化在結構體系上共分為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三個層次。從行為文化的角度來看,在茶葉的生產、制作與消費發展過程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形成了多種約定俗成的茶事活動,通過茶禮茶俗及茶藝表演等形式進行演繹。我國在古代即已經形成了敬茶的習俗,茶被應用于多種禮儀風俗中,如客來敬茶、以茶敬佛、婚禮敬茶、以茶祭祀等,而且不同的民族、地區、社會地位及不同的茶葉種類等有著不同的茶禮習慣,各有各的特色。除此之外,還有心態文化,這主要表現在茶客飲茶品茗的身心意境、審美意趣及價值觀念等幾方面,是在長期的茶事活動中逐漸的積累表現出來的,從而體現出茶葉的生產過程及茶區茶農們的生活常態,將茶藝文化與人生哲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促使茶文化上升到精神思想哲學的高度,進而形成了茶道等精神文化,同時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精髓所在。

2中國茶文化對學生心理教育的影響

2.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處世態度,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

我們知道茶文化的精髓核心是茶德、茶道精神,而這種思想精神的表現又與茶人的思想精神息息相關,茶人精神是指茶人所具備的面貌、風范、氣質與素質所塑造的茶人形象,其最樸素的精神表達是從茶樹的風格品性中引申出來的人的社會精神,即“無私奉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為人類謀福”。對于高校環境中學習的學生來說,從豐富的優秀茶文化中汲取其蘊含的營養,并充分的吸收應用,學習茶事活動及茶藝心態所代表的茶人精神,從而掌握正確的為人處世方向與原則,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人格發展。所以,在高校的心理健康課程中應用茶文化,以茶文化作為心理素質培養的載體,通過學生對茶道精神的深刻領會體悟,對學生進行思想心理方面的健康保持及強化,從而幫助學生定期的自省,以良好的心態認識自己,以平穩和悅的心態調整自己的社會人際關系,平和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而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

2.2幫助學生更好地修身養性

茶文化與人類的精神理想追求息息相關,其本質就是從泡茶、品茶過程中領會其所蘊含的各種文化韻味。在這種文化本質的促使下,人們通常可以通過細微的視覺、聽覺、味覺等來感受茶道精神,從而對未知的事物進行有效的細致探索,使學生能夠在茶文化引導的心理教育中達到自我認知層面上的自我超越。茶道精神蘊含了我國傳統美德中的仁義與誠信,而這兩種美德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是學生素質修養表現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學生立身處世的基本準則。將茶文化引入高校的心理教育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品茶與學習兩者互促,領悟深厚的茶道精神,培養自己的思想品德修養,更加注重人與人交往的仁義與誠信,改變自己原有的性格中的劣勢,重新在修身養性中塑造自己的人格,以樂觀積極的心態為社會、為人民服務,利人利己。

2.3提升整體素質,實現全面綜合發展

學生的高校學習時期是學生的“三觀”正確保證的關鍵階段,他們的各方面技能素質都在逐漸的成長完善,所以,將茶文化融入于高校教育課程具有重要的影響。茶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沉淀之后,已經具有了比較完善健全的文化體系,且其精神內涵意蘊博大精深,對保持學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效。此外,茶文化根植于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中,包容了美學藝術、禮儀風俗、哲學思想等理論精髓。學生在心理教育課程中接觸茶文化,不但可以體會到華夏千年豐富文化的獨特魅力,而且還可以從中學習為人處世的原則、理念,改善自己的心理、言行與價值觀,了解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發展特色,以茶道精神對學生未來走入社會的發展方向進行有效指導,并結合自己的發展目標,以修身養性的方式升華自我。

3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價值研究

3.1思想引導價值———行為規范的豐富

茶文化對于茶客的行為、禮儀及社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其價值觀念也是淡泊悠遠、積極向上,是目前浮躁喧囂社會的有效補充。教學活動盡管是以完成教學目標為目的的,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目的,則會對學生的思想心理上形成急功近利的局部價值觀念引導,不利于其長遠發展,而通過融入茶文化,使學生的心態保持積極、清新的狀態,樂觀豁達地看待將來會遇到的社會問題,從根本上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念,規范自己的行為準則,從而幫助完成心理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

3.2文化學習價值———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茶文化作為一個完善的知識文化體系,具有豐富的歷史人文內容,在之前傳統的心理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分的依賴于心理教材,僅僅是傳授理論內容,不僅增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而且很難幫助學生理解心理課程的內涵與魅力,從而促使學生的心理課程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強。將茶文化與心理思想課程的教學知識有效的結合,不但直接豐富了學生所學習的課程知識,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中國茶文化歷經千年的發展淵源與知識體系,加深高校學生對于心理知識內容的印象,以其特有的文化學習價值實現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3.3人才培養價值———理性、健全價值觀念的形成

目前的心理課程教學中,教師通常以知識內容的講解作為教學重點,而相對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心理,忽略了學生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念,甚至是某些如利益導向等的片面錯誤的觀念,從而無法有效的幫助學生改善自己的價值觀念,培養與同學、集體、社會中的情感友誼。茶文化的精神蘊含包括了修身養性、與人為善和淡泊寧靜等思想價值內涵,而這正是學生的人生成長所具有一定程度缺失的理念。所以,通過高效心理教育課程對于茶文化的合理借鑒,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理性、健全的價值觀念體系,從而達到心理思想教育的教學目的,最終培養出適合我國未來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結語茶文化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涉及到了多種多樣的文化知識領域,包含了寧靜致遠、仁義誠信、社交禮儀等多方面的哲學思想及處世原則,將其應用于心理教育課程,對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極為有益,可以幫助他們保持正確的自我認知方向,從而實現綜合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桂華,高旭暉,金哲.茶文化與大學和諧校園的建設[J].中國茶葉加工,2010(3):46-48.

[2]張學連.淺談茶文化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其開展[J].科技文匯,2009(15):58-58.

[3]黃曉琴,張麗霞,向勤锃,試論《茶文化學》課程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茶葉加工,2010(1):40-42.

[4]蘭嵐.中國禮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J].長春大學學報,2014(10):1431-1434.

[5]劉芬.論優秀傳統文化的誠信教育價值[J].文教資料,2013(11):4347.

篇8

中國茶葉消費的未來趨勢

中國作為世界茶葉大國,其現實狀況是:80后近70%不喜歡喝茶,90后不愛喝茶者更是高達95%。以傳統茶文化為品牌之魂的中國茶企到了經營模式升級的時代,因為市場環境已經發生變化。中國茶企、中國茶葉品牌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必須完成一項艱巨的任務,那就是輸出價值觀,因為僅靠輸出物美價廉的茶葉是無法征服世界的。我們能否輸出價值觀,讓世界認同我們的茶文化,這是中國茶企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茶葉具有天然、保健等特點而備受世人青睞,近幾年來,中國茶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每年以10萬噸的銷售規模遞增。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把文化與商業結合起來,就像韓國的影視劇一樣,文化先行,商業殿后,先賣思想,再賣產品。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造就了市場機會,中國茶企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擁抱變化,不再固守農耕文化延續的所謂“傳統茶文化”,方可成為未來茶葉市場的佼佼者。以下是本文結合有關茶業專家的分析對未來茶業消費趨勢的展望。

1,已形成飲茶風氣的地區和飲茶的人群,飲茶習慣不變,茶葉的消費檔次一定會越來越高。

2,已養成飲茶習慣的人群,將會依據自身的健康需求,選擇不同品種的茶葉,不會再受到所在文化圈和根深蒂固習慣的制約。

3,新興的飲茶人群不是因為收入和年齡增長的因素,而是因為其他社會性飲料所不具有的天然和保健養生功效,吸引他們加入飲茶行列的是有機農業產品和工業產品對人類健康上的理念分別。

4飲茶習慣將走向更為廣泛的社會化,這是21世紀一個很大的變化,人們給飲茶賦予了更多的社會符號,因此很多人在需要場合中消費茶葉,回到家里未必有那么的講究,即茶葉消費的時尚化。

5,茶葉消費走入工業品領域,茶葉牙膏、茶葉枕頭、茶葉紙品,即更多的與茶葉有關的日常消費品將層出不窮。

6,茶葉包裝將更加環保,包裝技術要求更高,而包裝材料的健康要求和便于攜帶,將是未來包裝的一個基本趨勢,而大包裝將最終被淘汰,人們將更習慣即買即飲的新鮮茶葉。

7,茶葉的保健功能將得到大力開發,茶葉對健康直接作用,可能會出現茶葉醫藥,也許會有重大科技突破。

8,保健功效顯著及代表明顯社會階層符號的茶葉,將作為高端,乃至頂級奢侈品流通于禮品市場,入侵傳統的高檔煙酒、保健品禮品。

中國茶葉營銷的變革方向

全球最大茶葉品牌立頓紅茶的年銷售額約為30億美元,總結立頓的成功經驗主要是:一個好的品牌、穩定的質量保證、一個高素質的研發隊伍、一個講信譽的營銷網絡、一批穩定的消費者。立頓紅茶的穩定質量,一是靠摸清大眾消費的質量需求,二是靠品質設計,三是靠拼配技術,四是靠科學實用的包裝。立頓在營銷上的成功經驗是值得借鑒的。

從“產地品牌”到“產品品牌”。在中國悠久的茶發展史中,只有產地品牌,而沒有產品品牌。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洞庭碧螺春等都是名茶品種,但不是茶品牌,而且每個品種都是以產地為茶品質的衡量標準。其結果就是,任何企業都可以把產品冠上龍井、鐵觀音等,造成市場上充斥著品質各異、價格各異的茶品,結果是消費者霧里看花,市場缺乏信任度。這是典型的有種類、無名牌的“有名無姓”市場特征,因此,這個行業迫切需要突破和改變。

從“價格導向”到“價值導向”。很多茶企希望自己的產品是物美價廉的,其實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主要是看茶葉品牌的定位。如果產品定位為一個供消費者解渴的飲品原料,那么你的茶葉品牌可以走規模經濟效益路線,用低成本運營的模式來滿足低端消費人群需求。但并不是所有消費者都愿意選擇價格低的產品,特別是在中產階層主導消費的今天,當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時,他們還是愿意付出較高的代價滿足自己的需求。當前中國市場上出現的為數不多的幾個每斤售價上萬元的“貴族品牌”,它們的銷售規模并不大,以小眾化的姿態而不以規模著稱,盡管規模有限,但是利潤較高,競爭也沒有那么激烈。如果走高端路線,企業就不必追求銷量,而更多的是追求利潤,而要想換取利潤就得深入理解消費者的深層次需求,給他創造獨特的價值。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茶企從價格導向轉向價值導向。

從“傳統茶文化”到“時尚茶文化”。文化是茶葉經營的支撐點,但不是全部,僅僅擁有茶文化,并不能為企業帶來銷售業績和利潤。中國市場已經不再是以溫飽型消費為主的市場,在這個階段由于市場不透明,消費者相對比較愚昧,會盲目跟風,變成集體無意識。現在的主流消費群體的消費特點是獨立思考,理性消費,他們在消費茶葉時,關注的是茶品的時尚口感,實實在在的保健養生功效,是否方便飲用,以及代表他們群體特征的時尚個性。中國茶企要根據這種轉變而作出戰略調整。

從“慢銷品”到“快銷品”。當我們忙著賣文化的時候,立頓卻一下子占據了中國很大的市場份額。究其原因,是因為立頓改變了很多中國人的飲茶方式,將傳統變為時尚,這無疑是一種質的變化。當中國茶企還在耕耘自己門前的田地時,立頓早已開始琢磨如何讓中國人能接受的一種標準口味;當別的茶企正在樂此不疲地包裝文化、弘揚傳統時,立頓在想怎么讓消費者更快速、便捷、衛生地飲茶;當別的茶企還在享受慢銷的樂趣時,立頓在想如何利用快銷渠道大量鋪貨;當別的茶企絞盡腦汁想打造一種茶品時,立頓已經開發出多種適合不同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構建中國茶企的商業模式

一個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進行商業模式的設計,必須具有清晰的商業模式,知道怎么走,知道往哪里走,這個路徑是需要設計的,唯有這樣中國茶企才能逐步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設計涉及到四個大的方面:客戶選擇,價值獲取、戰略控制、業務范圍(見圖1)。

客戶選擇。就是要明確品牌僅為目標消費者服務,這就需要茶企老總們具有“小眾化”的思維。茶葉具有多重屬性特征,可以是解渴的飲料原料,也可以是保健養生的茶品,還可以是實現情感交流的禮品等。明智的茶企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層次挖掘不同消費群體的飲茶需求以此發現市場機會,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實力,選擇相應的細分市場,把所選的目標市場做到市場占有率最

高,品牌成為該細分市場消費人群的首選。目前中國茶葉市場還是一塊未被完全開發的荒地,中國茶葉企業完全可以根據不同的人群、消費場合、飲用方法等方面選擇目標客戶群體,要知道,留存給廣大中小規模茶葉企業的市場機會將稍縱即逝。

價值獲取。就是要明確茶葉品牌為客戶創造了什么獨特的價值,唯有創造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價值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同,得到應有的利潤。但是在“大眾化”思維的影響下,這一點很難做到,很多企業都在做同質化產品,沒有什么獨特的價值。在中國茶業技術同源、產品同質、訴求蒼白、概念粗暴、渠道共享的無序競爭階段,中國茶業實現了自然增長,但隨著“You時代”的來臨,中國茶業競爭格局將轉變為有序競爭階段,茶葉銷售的線性自然增長也將一去不復返。

戰略控制。也就是說茶企靠什么來吸引消費者和經銷商,我們的差異化價值定位體現在哪些方面。湖南湘源天下農產品科技有限公司和國家茶學重點實驗室聯合開發的“金花提醇”技術,應用該技術推向市場的琥珀?金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首先,湘源天下企業是一家有別于傳統制茶企業的現代化企業,無論是廠房設施,還是生產檢驗設備都是業界最先進的,獨有的“金花提醇”技術不僅保障了高端品質,更是形成琥珀?金茶卓越保健功效的核心基礎,這些都是琥珀?金茶獨到的價值;其次,明確琥珀?金茶的新茶香醇口感優于5年藏陳茶,保健養生功效更是其他茶葉品種所不具有的;再次,琥珀?金茶減少對傳統茶文化的依賴,它是一個十足的時尚茶;最后,現代的制茶技術和工藝,不采用傳統的產品形態,既保證了食品衛生,又提高了產品品質穩定性和產量。

業務范圍。就是樹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經營理念,不再信奉“客戶是上帝”的理念,學會放棄,把客戶分成“高價值、中價值和低價值”三類,全力以赴保住高價值客戶,千方百計提升中價值客戶,而逐步放棄低價值客戶。所謂的高價值客戶是該客戶的需求跟自己茶葉品牌所能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比較吻合,品牌的技術實力和管理水平和客戶的需求也比較匹配。當達到這個最佳的平衡點的時候,客戶的忠誠度自然就高,客戶自然愿意以較高的代價來消費你的茶葉。中價值客戶是需要積極爭取,客戶的需求對茶葉品牌來說有吸引力,和自身品牌實力也比較接近,也比較看好這個客戶的發展前景,應盡量拉近與中價值客戶的距離。低價值客戶的需求和本品牌并不吻合,這時企業可以選擇放棄,以節省精力和企業資源。

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價值鏈

中國茶葉要走向世界就必須走下陳舊的傳統茶文化神壇,成為老百姓的日常消費品。可喜的是,近來中國茶業界一改往日的平靜,大事頻頻發生,一批先知先覺的茶企已經行動。先是中糧集團以國際流行的便捷包裝“大國茶園”系列產品進軍茶葉快消品市場,向市場發出了重新洗牌中國茶葉消費格局的信號;緊接著是醫藥行業的領軍公司之一天士力高調宣布將陸續斥資30個億進入中國茶葉市場,憑借藥企的技術研發實力推出“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大有獨占高端即飲包裝茶鰲頭之架勢;而以保健減肥茶起家的廣東汕頭大印象有限公司也不甘寂寞,剛剛試制了一種直接把袋泡茶用特殊濾紙封在紙杯底部,可以雙層過濾的“易泡茶”,扛起打造民族茶葉名牌的旗幟向立頓學習方便茶的理念,志在分得方便茶市場的一杯羹。

篇9

一直以來,茶葉在生活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元素和地位,飲用相應的茶,能夠使得我們獲得應有的養生和健康身體。因此,隨著對茶葉產業研究的科學化和精細化,茶葉產業正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尤其是隨著現代茶葉包裝設計理念不斷成熟,良好的包裝設計對于整個茶葉產品的價值作用日益突出。本文擬從現代茶葉包裝設計活動開展的全新形式分析入手,結合中國茶文化的具體內涵認知,通過融入現代茶葉包裝設計活動開展的具體思路,從而探究融入中國茶文化的現代茶葉包裝設計思路。

關鍵詞:

中國茶文化;現代茶葉產品;包裝設計;價值內涵;茶文化元素

引言

通過對茶葉包裝設計活動開展狀況與茶葉產品的市場營銷狀況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其主要的缺點和不足:就是缺乏對茶葉產品包裝設計工作開展的融入性,因此其不僅未能滿足整個互聯網電商時代的發展模式,同時也與消費者的具體市場理念有著重要的差別。

1現代茶葉包裝設計活動開展的全新形式分析

當前在茶葉產品平面包裝設計工作開展過程中,其缺乏傳統文化內涵的有效融入,特別是未能將傳統茶文化的具體理念融入其中,這就使得整個茶葉產品從外包裝上來看,缺乏應有的文化底蘊和屬性,雖然我國有著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并且在這一物質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但是在當前開展茶葉產品包裝設計工作時,未能認識到這一文化的價值和底蘊,從而使得其整體包裝設計效果受到很大影響,客觀上來看,茶葉產品的文化內涵,就是整個茶葉產品品質的一部分。因此,在向消費者展現茶葉產品時,如何通過巧妙合理展現產品的品質,就極其重要。當然特別是在現代茶葉產品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想要實現理想的茶葉產品設計效果,就必須將茶葉產品品質提升與整個包裝設計活動相結合,通過具體創新,從而實現理想的設計效果。融入中國茶文化,開展現代茶葉產品包裝設計工作,其不僅能夠融入和傳播茶文化,同時更重要的是,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完善的茶葉產品體系。因此,在當前整個茶葉產品包裝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必須探究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通過有效融入,從而實現理想的包裝設計效果,茶文化實際上是綜合化、體系化的內容,無論是其中所具備的繪畫藝術,還是其中所具備的文化價值理念,都是值得我們所探究的。因此,如果能夠將這一傳統文化理念與整個茶葉產品的外在包裝設計工作相結合,必然能夠充分滿足人們的使用需要。最后,當前在開展茶葉產品包裝設計工作時,缺乏應有科學性元素的系統化融入,尤其是未能將當前整個時展的特點相結合,從當前整個茶葉產品的營銷狀況來看,互聯網電商模式已經成為茶葉產品零售的主要渠道和途徑,因此在整個茶葉產品平面包裝設計開展過程中,必須結合互聯網的具體特點來進行融入和創新,而互聯網金融創新過程中,完善的支付方式,其直接影響到茶葉產品的外在展現。所以,優化現代茶葉包裝設計工作,就能夠為整個產業產品營銷提供相應的,促進要素,但是目前在多數茶葉企業在開展自身產品設計過程中,未能將市場需要和時念融入其中,從而使得整體包裝設計與時展之間,卻相脫節。

2中國茶文化的具體內涵認知

我國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從神農嘗百草開始,中國就已經具備了茶文化元素,無論是具體的茶葉產品,還是與茶葉相關的茶文化內容,都發展成為具有中國元素特色的符號和象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茶葉逐漸成為人們主要的生活元素,越來越多的人將品茶作為自身生活習慣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現代化發展日益成熟的今天,雖然人們的的飲茶環境得到了相應的完善,特別是生活元素內容進一步豐富,但是茶葉的地位仍然繼續得到保持。尤其是隨著當前人們對茶葉的健康、養生價值認知與成熟,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將飲茶作為自身重要的生活元素,不僅如此,隨著人們對整個消費生活理念日益成熟,如今與文化相關的具體元素也成為人們重要的消費習慣,因此,如何才能將茶文化融入到整個生活過程中就是當前整個茶葉產業發展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但是通過對當前整個茶葉產業的優勢以及茶文化的傳播狀況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由于缺乏對傳統茶文化的有效融入,從而影響了整個茶葉產業在市場發展過程的具體作用和價值影響。傳統茶文化對人們的具體影響,不僅僅是理念和元素上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從根本為人們認知其他事物提供了相應的渠道和空間,尤其是隨著人們對茶葉的作用價值認知日益成熟,完善人們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豐富人們的處事習慣就極其必要。

3現代茶葉包裝設計活動開展的具體思路

通過對當前整個茶葉平面包裝設計工作開展的具體狀況來看,不難發現其中存在相應的問題和不足,具體表現為,首先,多數茶葉產品在進行平面包裝設計時,缺乏清晰的結構定位和內涵的有效認知,從某種程度上看,良好的產品包裝設計,實際上是整個茶葉產品內涵的整體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多數茶葉產品在進行市場宣傳時,缺乏對自身產品的有效定位和合理構思,因此,對整個茶葉產品的包裝設計缺乏應有的重視程度,從而使得茶葉產品包裝與實際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當前包裝設計理論日益成熟,無論是彩色理論,還是心理理念都逐漸融入人們的具體生活。因此,人們對茶葉產品的包裝設計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茶葉產品想要滿足和實現這一要求,就必須完善自身產品構思,通過合理有效定位,既能為整個茶葉產品包裝工作開展奠定下基礎,同時也為滿足消費者的具體需要。從現代茶葉產業發展的具體視角看,豐富完善茶葉產品包裝設計理念,提升茶葉產品的價值元素,優化整個茶葉產品包裝設計工作開展的具體思路,已經成為當前茶葉產品在進行包裝設計活動時的客觀需要,具體而言,其思路主要表現為:首先,現代茶葉產品在開展包裝設計活動時,對于整個茶葉產品來說,其包裝設計也是整體產品的一部分,尤其是隨著當前產業產品的體系不斷完善,做好茶葉產品包裝設計極為重要。而想要做好茶葉產品的外包裝設計工作,就需要將其與整個茶葉產品本身的特點及內涵融入,就始終堅持圍繞其自身應有的特點來具體開展設計工作,從而才能實現其良好的效果,比如,針對茶葉產品的具體品種和類型,選擇合適的設計風格,從而使得整個茶葉產品的內涵得到有效提升,而這也是茶葉產品在包裝設計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其次,當前在開展茶葉產品平面包裝設計工作時,要結合消費者的具體需要和理念,通過融入消費者自身對整個茶葉產品品質的要求,選擇適合自身的市場定位,從而制定合適的設計方案,以及選擇合適的時機、素材和設計心理,進而從根本上做好整個茶葉產品的品牌包裝設計工作。客觀地說,隨著當前茶葉產業發展日益成熟,如今整個產業產品市場已經從傳統的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而消費者自身的需求,對整個茶葉產品營銷工作開展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完善融入消費者的具體理念,對整個茶葉產品營銷工作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最后,在整個茶葉產品包裝設計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注重融入多元文化內涵,尤其是將傳統茶文化理念融入其中。我國有著豐富完善的茶文化內涵。無論是,具體的藝術元素,還是現有的價值理念,都超越了其他文化體系。而且在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史上,飲茶也有著,其他所不具備的價值理念,所以,探究傳統茶文化的具體內涵,融入其具體的傳承思路,就極具價值和意義,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能夠從根本上提升茶葉產品的市場營銷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在這里同樣也為整個茶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相應的基礎和載體。

4融入中國茶文化的現代茶葉包裝設計思路

隨著當前現代茶葉產品包裝設計工作開展不斷成熟,如今整個茶葉產品的體系化日益成熟,內涵化進一步豐富,因此在這一過程中,結合整個市場發展的具體需要,融入傳統茶文化理念,提升整個茶葉產品的包裝設計思路,就極為必要,而想要實現這一理想目標,就需要充分做到:首先,要清楚中國茶文化理念的具體內涵,并且尋找到適合現代茶葉的包裝設計思路,通過將具體的茶文化理念與整個茶葉產品包裝設計工作開展的具體思路相融合,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的成熟應用。對于茶葉產品來說,完善融入茶文化理念內容,在提升茶葉產品品質的同時,實現整個茶葉產品良好的應用效果。其次,在整個茶葉產品包裝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必須認識到整個活動開展的價值在與通過融入文化元素,從而提升茶葉產品的內涵和市場認知度。文化理念不僅是其整體成熟性的客觀表現,同時更是茶葉產品在包裝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所極為欠缺的內容。因此,融入文化元素,將為整個茶葉產品的品質提升提供實質性幫助。最后,對于茶葉產品包裝設計活動開展來說,將茶文化元素系統化融入到整個茶葉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客觀上講,也是整個茶葉產品產業化和科學化發展的重要內容。茶文化理念不僅是一種意識內涵,更重要的是在該體系內,融入了系統化的價值理念和藝術元素,因此,應用好茶文化理念,不僅是茶葉產品的創新發展,同時更是將傳統茶文化的價值作用實現全面應用的客觀保障。

5結語

隨著當前對文化發展的價值作用日益突出。優化開展茶葉產品的包裝設計工作,融入傳統茶文化理念就極其必要。但是通過對人們的選購行為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其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對整體品質認知,因此,茶葉產品的現代包裝設計開展狀況,就成為影響人們選擇消費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結合時展,通過融入具體的文化內涵,其必然能夠為整個茶文化傳播和茶葉產業優化開展奠定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利.中國茶文化對茶葉包裝設計的影響研究[J].美術大觀,2013(11):78-82.

[2]曾景祥.茶文化空間概念的拓展及茶席功能的提升[J].包裝設計,2014(19):69-73.

[3]李廣元.道家文化視域下的茶葉包裝設計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15(1):99-103.

[4]周紅杰.中國古代茶業的發展以及對茶文化作用的探析[J].包裝設計2015(5):223-226.

篇10

關鍵詞:茶文化;產品;經濟;發展;文化底蘊

茶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它不僅傳承了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在我國古代,茶是當時主要的經濟產業之一,它不僅能夠促進發展國內的小農經濟,并且通過絲綢之路連接了中國和外國的經濟往來,在為我國經濟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開闊了當時人們的眼界。可以說,茶文化產品決定著茶文化經濟的發展好壞,沒有茶文化的茶葉僅僅只是一種可以用開水浸泡成飲品的農產品而言,其經濟價值不會達到今天這樣的高度。這也就表面,茶文化經濟的發展受茶文化產品的制約,如果茶文化落后,那么茶文化經濟也不可能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茶文化是奠定茶文化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基礎。

1茶文化產品概述

一般的物質產品是通過傳統產業生產而得到的,而文化產品與其不同,文化產品主要是指能夠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通過文化產業或者說是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化資源而生產出的產品,但是所有的商品都兼具文化和實用兩方面價值,也就是說,文化商品不同于文化產業,文化商品是文化產業當中的一部分。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但是數千年的歷史變革,茶依然是作為人們生活必需品而流傳了下來,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共同組成了茶文化,在茶文化的資源體系結構中,包含了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也就是說,由于這四個領域都與茶各方面成果相聯系,所以在這四個領域下都可以生產茶文化產品。由此可以根據不同層面含義來劃分茶文化產品,比如說宏觀層面上可以將“杭為茶都”這類歸為一類茶產品;從中觀層面可以將茶文化生態園歸為一類茶文化產品;從微觀層面上可以將茶書、茶畫、茶文化服務等歸為一類文化產品。

2茶文化、茶文化產品與茶文化經濟發展的關系

2.1茶文化提高了茶產品的價值

茶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一種飲料,由于人們在消費茶葉的時候,除了能享受到茶葉所帶來的物質體驗之外,還能夠感受到茶葉所帶來的文化體驗,所以說它的價值又不僅僅局限于飲料價值,茶葉商品往往能夠通過繁多的種類而給人以沉重歷史和文化沖擊,使人們感受到不同茶葉所蘊含的茶文化內涵,因此,人們在品茶的過程中,并不僅僅只是在品嘗茶飲品,更是在感受茶葉濃厚的文化價值,這也就是所謂的茶文化價值,它極大地提高了茶產品的價值。

2.2茶文化產品推動了茶文化經濟的建設

商品的強大文化內涵是奠定其在現代經濟發展領先地位的基礎,也就是說,若想確保商品能夠在市場中一直暢銷,那么它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內涵來支撐,這樣才能夠確保其產業能夠發展得更為長久健康,也才能夠為其未來發展空間提供保障。茶文化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茶文化產品,茶文化產品對于茶文化經濟的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茶文化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茶文化經濟內容中大部分環節都與其相關,比如說茶文化交流會、茶文化盛典等,茶文化產品所蘊含的文化價值不僅超過了茶葉本身,更是決定茶文化經濟發展好壞的關鍵因素。人們對茶產品的購買欲望也正是通過該產品的所蘊含的地域文化、歷史故事、名勝古跡等相關文化知識所激起,所以說,茶文化產業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茶文化產品所刺激推動的。

3茶文化產品與茶文化經濟發展的關聯性分析

3.1茶文化經濟概況

人們通過消費與茶相關的產品來滿足自己休閑所需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物質文化需求的經濟就是茶文化經濟。豐富的茶文化產品能夠促進茶文化經濟發展的越來越繁榮,而繁榮的茶文化經濟能夠保障茶文化產品種類的多樣性,所以說,茶文化產品和茶文化經濟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究其關系,大致可以總結為兩方面,一方面是發展茶文化經濟就需要不斷的創新,如果一味的墨守成規那么不一定能夠做到持續發展,商品市場的發展需要不斷的利用新產品來為其注入活力和動力,而各種各樣豐富的茶文化產品就是不斷為茶文化經濟所注入的新鮮血液,為茶文化經濟的發展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茶文化產品的推廣離不開茶文化經濟所構建的市場影響,所以說,當茶文化經濟受茶文化產品推動而發展的越來越好的同時,也會促進發展茶文化產業,使其經濟文化化也受到推動發展,進而為茶文化產品的豐富多彩創造條件。

3.2準確的茶文化產品定位

茶文化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茶文化產品種類的豐富多彩,而茶文化產品的質量是影響茶文化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所以說,茶文化產品在定位時,需要在各地與茶相關資源的基礎上將其特色突出。比如手在浙江紹興出生的魯迅先生寫了關于紹興人們生活的小說,當中有提到“祥林嫂”、“咸亨”、“孔乙己”等特色人物,而對于這些魯迅先生所提到過的飯店文化資源,現代人們可以將其合理利用來促使文化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這也就是說,茶文化產品的定位時需要進行綜合考慮,并不是盲目制定的,為了在促進茶文化產品豐富的同時使各地特色的突出,需要對當地的優勢資源做出客觀正確的評估并據此制定戰略選擇,這樣才能夠為該茶文化產品的市場前景奠定良好的基礎。

3.3服務性茶文化產品

茶文化產品除了有物質性的產品之外,還包含有茶文化旅游、采茶、擂茶、茶藝學習等服務性的茶文化產品,這種虛實結合以文化理念為依據來表現茶文化的產品,不僅突破了傳統物質和文化定義的茶文化產品界限,還能夠使茶文化產品更加豐富,更好的提升其附加價值,從而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和興趣,激發消費者對茶文化產品的購買欲望,這種茶文化產品一方面能夠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經營者的收益。比如說在白族的特色節目“三道茶”,就是基于當地傳統的茶文化習俗而展開的服務性茶文化產品,它的商業價值就是讓人們在旅游的過程中觀賞到茶文化表演,進而實現精神需求的消費。

4結束語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藏,為了使我國的茶文化經濟一直在世界經濟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需要注重將茶文化與茶產品的結合,使茶文化的文化底蘊能夠有效提高茶產品的經濟價值,除了生產出茶畫、茶書等物質性的茶文化產品之外,還要合理的開發利用具有民俗地域特征的服務性茶文化產品,由此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更好地促進茶文化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祥虎.簡述茶文化與茶館設計[J].建筑知識,,:1-2.

[2]李翠霞,華國梅.茶文化旅游對茶業經濟發展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01):124-125.

[3]申素熙.茶文化產業相關概念及對茶文化商品的消費者價值研究[D].浙江大學,2013.

[4]臧新,林竹,邵軍.文化親近、經濟發展與文化產品的出口———基于中國文化產品出口的實證研究[J].財貿經濟,2012,(10):102-110.

[5]潘順順,凌彩金,孫世利,趙超藝,卓敏,徐永恒.淺談茶文化對茶經濟的影響[J].廣東茶業,2008,(06):30-31.

[6]馮子標,王建功.文化產品、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