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科研能力范文
時間:2023-06-08 17:45: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研科研能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全國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教學研究成果評選工作平臺(教研工作平臺)創建以來,技工院校教育科研有了國家層面的管理和評選機制,優秀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以得到社會承認,也為我們天津市教育科研主管部門以教研工作平臺的運行機制激勵教師樹立教育科研意識、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提供了保障。教研工作平臺已成為激勵技工院校教師積極開展科研工作的推進器,引領研究方向的指示燈,進行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的資源平臺。自2004年起,通過教研工作平臺開展的論文、課題評選和展示活動,不僅使廣大技工院校教師及時了解和掌握技工教育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通過申報參加評選活動,鍛煉和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為技工院校師資隊伍科研水平不斷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教研工作平臺的引領下,天津市參加市級評選的作品由起初的100多篇逐年遞增至近5年的年均600篇左右。說明技工院校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不斷提升,而且參評作品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一批高質量的論文和課題在教研工作平臺上獲獎。全市技工院校教師普遍樹立了“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空”的意識,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針對技工教育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并將研究成果運用于日常教學實踐中。
組織好每年度的教育教學論文、課題評選和推薦工作是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門和各技工院校開展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教研工作平臺的引領作用,達到推動全體技工院校教師科研能力不斷提高的目的,需要我們不斷進行積極思考和創新實踐。現將我們的一些思考梳理出來,供大家指正。
一、引導教師明確技工院校教育科研定位
要實現技工教育創新發展,教師必須從事教育科研;要實現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教師必須從事研究、探索,才能將新觀念滲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要消除從教的疲憊感,改變教書沒有樂趣的心理,教師必須從事教育科研,在研究中體驗到工作的快樂,使教師不會像蠟燭那樣,燃燒之后毀滅自己。但是,在過去技工院校教師隊伍中存在著對教育科研“敬而遠之”的心理,認為搞科研是教育專家、學者的事情,認為從事科研工作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技工院校教師主動從事科研的意識不高。通過分析,我們認為要提高全體教師的科研意識,必須明確技工教育科研的目標定位。
教育科研是運用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認識活動。技工院校教育科研既有教育科研的一般特點,又具有自己的特殊之處。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主體是技工院校教師,研究的對象是技工教育規律,研究的內容是技工院校的實際問題,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技工院校健康發展。因此,技工院校教育研究的特點是:緊密聯系教育教學實踐,只有當技工院校教育科研與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密切聯系,才能吸引廣大技工院校教師積極參加;參加的主體是全體教師,只有充分調動全體教師參與的積極性,才能使教育科研繁榮發展。為此,我們提出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定位是:以當前正在應用而又急需補充完善的教學管理問題為對象;以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對象;以學科教學遇到的問題為對象;以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對象。
我們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門利用jnpx網站以及召開相關的工作會議,將教研工作平臺上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定位的信息理念及時向各學校宣傳講解,使廣大教師基本消除了教育科研神秘高深以及教學、科研沖突論的原有觀念,普遍樹立起正確的科研意識。
二、引導教師培養鍛煉教育科研能力
通過前幾年的論文、課題評選工作,我們發現教師在樹立了正確的科研意識后,要達到科研活動出成果的目的,還必須使教師掌握必備的技工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對教育實踐超越和升華的創新能力。針對技工教育科研的目標定位,應當從以下方面培養和鍛煉教師的科研能力。
1.提高選題的能力
教育科研的宗旨是為技工教育改革和發展服務。從事教育科研首先遇到問題是找到合適的研究課題,因為,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發現問題,所以,教師首先要具有選題的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出現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現象都能成為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選題。只有技工教育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現象,才能成為教育科研的選題。所以,對教師選題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要選擇技工教育改革、發展和提高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要選擇具有新意或有新知的問題,主要包括,首創性的題目,對同一題目的不同方面作補充研究,對已有題目進行補充完善等。技工院校教師在選擇研究題目時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要適合自身的研究能力
教師了解和掌握國內外的職業教育研究的發展動向是必要的,但如果對國內外的職業教育某一領域的問題展開研究,往往得不出創新性的結論。因此,選擇題目時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選擇的題目不要超出自己實踐和可以觀察到的范圍,課題的主攻目標要明確,研究的問題難易要適度,研究的范圍大小要適度。選擇的題目要適合自身的研究能力,就是要以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主,主要有,需要我們直接面對,又必須想辦法加以解決的問題;將教育理論、成果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時所遇到的問題;為改進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回顧和反思發現的問題。
(2)要發揮教研工作平臺選題指南作用
為了提高教師的選題能力,我們倡導教師要關注教研工作平臺公布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問題,為選擇恰當的研究題目提供依據;要關注以往已經研究過并取得相應成果的問題,以避免重復研究。我們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門,根據教研工作平臺公布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問題,結合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擬定出每年度的重點題目,為培養鍛煉教師的選題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
2.要培養鍛煉理論思維能力
開展技工教育研究的過程,就是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學科專業等理論對教學實踐過程和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綜合,進而推導、論證出相應結論的過程。因此,理論思維能力是從事教育科研的必備能力。我們倡導教師要著重在以下方面進行鍛煉和提高。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
從事教育科研必須具有理論修養,理論能夠為從事教育科研提供指導。沒有理論指導的教育研究是難以得出創新性結論,甚至是主觀臆斷的結論。可見,對教師來說,強化教育理論學習,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非常必要的。
(2)要強化信息資料收集的意識
收集教育教學資料和信息是做好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重要保證。只有收集和占有豐富的資料和信息,才有可能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理論思維過程。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做到心到口到的同時,還必須做到手到,及時地將自己身邊發生的具有研究價值的事實記錄下來,把收集到的有價值的資料信息保存起來,為從事科研做好資料準備。
(3)要培養鍛煉創新思維能力
運用理論思維對所積累的相關資料信息進行綜合分析,進而得出新知、新論,實際上就是一個創新思維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我們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挑戰過去的思想觀念,轉換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判斷。因此,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培養和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只有不斷培養鍛煉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創造出具有創新指導意義的教育科研成果。
3.要注重提高文字表達和寫作能力
教育科研成果是要以規范的文體和規范的文字為載體,才能表達出來。因此,教師的文字表達和寫作能力,也成為科研能力的重要組成要素。這需要教師在從事科研的過程中,注重培養鍛煉自己的文字表達和寫作能力 。針對論文、課題評選過程中存在的寫作和文字表達等方面的問題,我們定期舉辦了相關的培訓講座,同時倡導教師要仔細研讀有關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及寫作方面的書籍,對于提高教師科研成果總結概括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創造良好的教育科研評選激勵機制
要切實發揮教研工作平臺的引領作用,必須要創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要消除“為科研而科研”“為評獎而科研”的舊觀念。積極創造為提高技工教育質量、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而開展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圍。為此,我們提出要從以下方面加強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
1.堅持同行評審制度
在組織論文、課題評選工作過程中,首先要對評審專家進行培訓,以統一標準。對各技工院上報的論文、課題,要按照學科專業進行分類、編組,堅持由同行專家對各類成果進行集體評審,最后得出綜合評價。避免“外行審內行”的現象發生,確保評審結論經得起考驗。
2.建立反饋修改機制
對于不符合評獎標準的作品,要寫出具體修改意見,并及時反饋給作者,幫助其進行修改、提高。
對于獲獎但仍存在需要補充完善的作品,也要將修改意見反饋給作者,幫助其繼續提高科研質量。為其作品能夠推薦到教研工作平臺參加評獎和展示創造條件。
通過反饋修改機制的建立,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的科研氛圍。使廣大教師深切體會到,開展論文、課題評選工作是為了引領他們不斷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和提高教學質量。為激勵教師積極投身教育科研活動,創造了良好環境。
3.建立有效激勵機制
篇2
一、教師在教育科研中面臨的現狀
1. 中小學教師科研地位不高,有外界的偏見也有自身的自卑。長期以來,教師的職業,特別是中小學教師并沒有獲得應有的科研地位和聲譽。從外界講,人們總認為教師是教書匠、孩子王,無論他們的學術地位還是社會地位,都無法和醫生、律師相比,更不能和工程師相提并論。最為可悲的是我們的廣大中小學教師也認為自己無論從哪方面講都不是專家,只是一個知識的傳遞者,而傳遞者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無需學術地位或科研能力支撐。
2. 傳統的教育制度束縛著廣大中小學教師進行科研的手腳。眾所周知,兒童的年齡越小對他們的教育就越難,但對他們將來的發展影響卻極大。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致使中小學教師一天到晚忙于教書、作業,正所謂:“眼睛一睜忙到熄燈”,根本不知道還要進行科研,把科研當做分外事,使科研在農村中小學被窒息,成績考不好有人管,科研情況怎樣無人問津,使這樣一支龐大的教師隊伍長期處于脫離教育科研的境地。
3. 落后的工作環境,閉塞的信息通道制約著教師的科研能力。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環境相對于城市學校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比較差,首先是生活條件差、大多數教師是人在學校,心卻想著家中的“一畝三分地”長勢怎么樣,有的思考著調往條件好的、待遇高的學校,在教學中以出成績做跳板,基本無心多想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或研究水平;其次是落后的交通形成信息傳遞的文字渠道不通暢,制約著教師攝取信息的主渠道;另外是農村條件差,大多數學校受經濟條件的制約,電腦、網上學習遠程教育,這種最快獲取信息的通道,在農村學校仍是死角。由此反映在教師身上,就是不會總結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更不知道論文課題。
4. 學校、社會、家長對教師的要求是制約教師科研能力的最大隱形因素。以考分定優劣、論成敗,以升學率評價教師已成為教育管理部門、社會、家長的唯一標準,教師科研能力或為此作的教學改革往往不被人們認同,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扼制了教師進行科研的積極性。
二、抓好教師科研能力應多管齊下
1. 充分認識“科研興校”的重要意義。
首先,教育科研能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縱觀各地的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事跡,他們精湛的教學技巧、獨特的教學方法,無一不是教育科研成果的結晶和再現。大量事實證明:不搞教育科研就沒有出路,以研促教,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使教師從高消耗、低效益的誤區中走出來。尋找出提高質量、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規律,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
其次,教育科研是今后教育發展對教師的必然要求,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的一項長期任務。必須下決心鼓勵教師步入“學理論一搞科研一提質量一增效率”的良性循環軌道,使教師充分認識自己肩負的“雙重任務”,即教師是實際的教學工作者,又是教育科學的探索者。
2. 掌握規律,在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第一,要加強理論學習,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學習理論是教師進行科研的起點和基石,鼓勵教師堅持不懈地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做指導,做科研的有心人,學校領導要把教育科研能力作為教師必備的基本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教學研究、教改實驗的重要途徑,否則科研只會陷入盲目性,只能在黑暗中徘徊,勞而無功。
第二,學校要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抓科研的重要性。要求教師抓住目標不放松,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不怕困難、深入下去、必有成效。那種大而空、不切實際、為教師力難所不及且缺乏操作性的課題選擇要慎重,那種因“風”而易,追“熱”點、趕浪頭、走過場,花樣年年翻新,狗熊掰玉米式的抓一丟一的科研態度要避免;那種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科研心態要反思,只有學校教師整體科研水平上去了,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跟著上去。
第三,要善于選擇適應自己研究的課題。課題是學校科研的龍頭,沒有課題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研,課題選得不準,科研也難出成果。作為中小學教師要緊密圍繞教學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確立總課題、完善子課題。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其實效性、可行性、推廣性,才能充分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
第四,要舍得在科研上投資。其一,要通過進修、短訓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師業務水平提高了,能力增強了,就會事半功倍。其二,給教師盡量創造適宜搞科研的工作環境,添置圖書、支持教師外出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活動。其三,撥給一定的科研經費,健全獎勵制度。其四,把科研和教師評職、評優等活動掛鉤。
篇3
一、增強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意識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的、有生命力的學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去探索教學規律,對教材的特點、教學方法的使用以及學情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鉆研,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學的方法,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終目的。多年來,在教育實踐中我們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絕大多數教師缺乏進行教育科研的意識,大多數人頭腦中存在諸如“教育科研神秘觀”、“教育科研無用論” 等一些錯誤的觀念和意識,還有些教師則把教育科研簡單化,認為能寫出文章、發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此,青年教師必須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在觀念上進行轉變和更新,樹立全新意識。僅僅會教書而不會教育研究的教師,不是新時期的合格教師。
增強科研意識,要求教師及時更新自己陳舊的教育觀念。比如教師要轉變對前人成就的繼承和傳遞的教育思想,樹立培養創新精神的教育觀念;樹立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的教育觀念;以做事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做人與做事相結合的教育觀念等。教師要形成新的教育觀念,尤其是不斷創新的觀念。教師通過參加教育科研培訓,同時閱讀大量有關教育科研的書籍并結合教師教育的教學實踐不斷地研究和探索才能提高和水平范運靈。
二、增強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勇氣
教師的教育科研必須立足于學科教學,把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教育科研的切入點,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去貪大求全。學科教學是教育科研的動力和認識來源。教師的學科教學實踐是教育科研的認識來源,同時也是教師教育科研的內在動力。教師教育科研必須植根于教學活動,以教學活動為前提。教師主要任務是教學,教育科研只有在堅持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結出豐碩之果。離開教學活動去搞教育科研,必然脫離實際,甚至走入誤區。教師要搞好教育科研,就應當首先要立足于搞好教學,認真地備課,認真地研究教學規律,吃透教材。其次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只要刻苦學習,勤于思考,試圖從備課、上課、批改課外活動等教學環節中,以及從當今教育改革的重點、難點、熱點中、發現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果你按著教育科研的一般過程的四個方面發現問題,方法解決問題,形成總結這樣在你的實際教育工作中始終堅持這一原則,這就是提高你自己教師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徑。
三、構建教師開展科研的良好機制
構建起以網絡為載體的教師教研訓一體化機制,以教研組為主體,中小學教師為核心,以教學中教師親身經歷的教育教學問題作為研究課題,并利用校園網設立教研專欄,開展課題討論,及時報道課題研究進展,以及課堂教學試驗或應用情況,及時采納教師提出的建議,并邀請校內外相關學科帶頭人或專家作專業性點評,及時將較成熟的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領導應為教師搭建教研訓機制的服務平臺,提供師資、技術、經費等方面的支持。
同時,構建建立科研激勵機制。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是關鍵,要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建立一個合理、科學、高效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是尊重人才、發現人才、鼓勵成才、人才強校的一種手段。學校要設立專項資金如:教研項目獎勵基金、學術專著獎勵基金、科研成果應用獎勵基金等;還可借鑒國外的“科研假期”,并應將科研成果計入工作量,作為評定職稱時的參考。當然,科研獎勵重心在于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服務。
四、以教育科研促使教師理論水平的提高
篇4
【關鍵詞】幼兒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培養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深入,幼兒教育也跟著發生了改變,對幼兒教師素質和教育方法有了更嚴格的要求,使幼兒教師不僅有具有很強的洞察力、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掌握基本的幼兒教學方法,對孩子心理活動的探尋,還要具備非常扎實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幼兒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得到提高,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幼兒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特征
(一)幼兒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實用性
培養幼兒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目的,是讓幼兒教師能在孩子出現新問題、新現象的時候,能有更好的方法進行解決,不斷探尋幼兒教育的規律性,將探尋出的結果有效應用到幼兒教學中[1]。
(二)幼兒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廣泛性
幼兒教育科研方面研究的比較廣泛,其中包括很多方面的幼兒教育工作,比如數學、語文、英語、音樂、美術、手工制作等,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將幼兒教師教育科研成果,落實到實際應用實踐中,才能體現出幼兒教育科研的價值。
(三)幼航淌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實踐性
幼兒教師的教育科研工作不能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要能夠在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對平時教學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科研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幼兒教師可以在實踐科研活動中探究方法,提升教師自身的科研能力。
(四)幼兒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具有操作性
幼兒教師在教育科研中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對于教育科研研究過程中,不要太過重視研究教學課題的深度,要在符合實際,問題涉及面較小的方面進行重點研究,研究活動的時間也不宜過長,這樣使幼兒教師在教育科研中能夠靈活操作,快速探究出科研成果。
二、幼兒教師科研能力的現狀
(一)幼兒教師科研意識不足
幼兒教師的科研意識是教師參加科研活動的前提,教師對科研具有一定的意識,才能具備一定的科研素質,用更強的積極性參與教育科研活動[2]。但是現階段,幼兒教師對科研意識比較弱,對教育科研沒有足夠的認識,更體會不到幼兒教育與教育科研的關系,使自身沒有科研興趣。再有,幼兒教師的科研理論基礎和技能不扎實,導致科研實踐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育科研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取決與教師對教育科研理論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現今幼兒教師的科研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也只是處于初級階段,再加上教師沒有時間自學,關于教育科研培養的機會也少,導致幼兒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存在一定差異。
(二)科研范圍和課題選擇方法不當
幼兒教育科研的范圍和課題選擇方法如果不恰當,就影響幼兒教育科研的活動,因此,幼兒教育科研的范圍需要擴大,在課題的選擇上也有做到科學、合理。但是,在現在的幼兒教育科研活動中,所選的研究課題缺少新意,缺乏創新性,沒辦法以最新的角度來進行科研,一些研究課題的范圍不夠廣泛,課題研究的目的不明確,導致幼兒教育科研活動嚴重缺乏實效性。
三、培養幼兒教師科研能力的方法
(一)強化幼兒教師對科研能力的認知程度
在我國的教育中,幼兒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幼師學校對教師的各方面培養也越來越重視,幼師學校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在對幼兒教師進行教育科研能力培養時,更加重視教師的職前教育,讓教師對教育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認知,掌握基本的科研能力,幼師學校對教師的素質培養,以及對幼兒教師教學模式的創新,這些因素都能對影響到整體幼師的綜合素質。因此,幼師學校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不但要注重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教學,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更要重視培養教師教育科研的認知能力,經常開展教育科研訓練[3]。例如,幼師學校可以定期開展一些關于教育科研知識講座,讓教師有機會進行教育科研培訓;可以開展教研討論小組,讓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分享,互學優勢,改善不良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這些教研活動讓教師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體系
幼師學校培養幼兒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時,要建立起完善的科研管理體系,這對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師素質來說都至關重要。在培養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之前,要建立起健全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構建完善的科研管理體系,讓教師對教育科研有更深的認識,并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將教育科研活動重視起來。
(三)加大教師學習力度,主動探究教育科研
幼兒教師學好教研理論知識,才能更有效的參加教育科研活動,在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中,主動積極探究科研內容,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在具體學習中,要不斷選擇新課題,不斷更新對教育教研的理解,使自己不斷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積極更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結束語
總之,幼兒教育在國家教育中的地位深重,幼兒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應更加嚴格,鼓勵教師經常參加教育科研活動,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探究,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重視教育科研的學習,為我國幼兒教育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紅梅.幼兒教師要注重教科研能力的提高[J].考試周刊,2013.
篇5
關鍵詞:高職高專教師;科研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1-0069-02
高職高專是近年來為適應市場經濟多元化形勢和生產力水平發展需要而設立的、以培養技術應用型高級人才為主要任務的高等教育機構。《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職業技術教育是加快提高勞動者素質,振興我國經濟的必由之路。高職高專教育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因此,高職高專教育要突出實用性,以學生的職業道德、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為培養重點。而這些素質的培養需要教師具備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國情的差異,在高職高專,科研工作顯得高不可攀,望塵莫及。不重視科研嚴重阻礙了高職高專的發展,制約了高職高專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的提高。筆者擬分析高職高專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以及高職高專教師科研現狀及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提升高職高專教師科研能力的幾點構想。
高職高專教師科研
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是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高職高專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見,高職高專教育的本質特征是高等性、職業性,具體體現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就是要根據目前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能力要求,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技能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使學生讀書期間就能順利完成上崗前的實踐訓練,為畢業后的就業奠定良好基礎。這就需要高職高專教師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具備較高的科研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高職高專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游刃有余,培養出高質量的高職人才。
是高職高專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 高職高專教師的“雙師”素質對高職高專教育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高職高專教師要成為一名高水平的教師不僅要具備較雄厚的學科知識,更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技能和應用開發研究能力,要能結合生產和服務中的實際問題展開研究,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因此,科研素質是高職高專教師專業發展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教師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教學能力、提升專業精神、形成自我專業特色的內在動力。
是高職高專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2006年,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適當控制高等職業院校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這就告訴我們,高等職業教育現在已進入內涵發展階段。《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還就諸如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訓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質量監控、示范性院校建設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要求。所有改革都離不開教師,但目前高職高專教師的整體素質還欠理想。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除了教學要有所創新外,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樣至關重要。“不教課,就不是教師;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師。”錢偉長院士的這句話是對教學與科研關系的精辟論述。高職高專教育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教學、科研“雙管齊下”,只有這樣,教學改革的目標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高職高專教師科研現狀及問題
科研意識不強 大多數高職高專教師認為,科研是普通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的“專利”,高職高專院校是以教學為主的大學,其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教師只要教會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即可,科研工作是學校科研管理部門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沒必要搞科研。對有利于高職高專教育發展、與區域經濟聯系密切的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大多數高職高專教師也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錯誤地認為那是企業和行業的事,與高職高專院校相隔甚遠。
科研目的不明確 目前,在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隊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科研目的不明確的問題。很多教師只是為了職稱晉升而申報課題或撰寫論文,職稱晉升結束后就不再搞科研,從而導致有的教授或副教授多年沒有科研成果。有的高職高專院校為促進科研把科研成果與教師考評掛鉤,部分教師為完成科研任務而被動進行科研。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科研本身的內在動力,也無法體現科研對社會進步的作用,從而產生許多不良后果。
科研成果等級偏低 高職高專院校大多數從中專改制而來,其教師在專業領域有一定的理論功底,但由于原來的中專學校對科研要求不高,教師對科研理論與方法的掌握有一定的欠缺。另外,大部分教師受外語水平的限制,難以及時了解國外最新科研動態。部分教師缺乏綜合研究能力,不完全具備包括研究方案設計、資料收集和處理、調查研究和提煉研究結論的邏輯思維能力等在內的綜合研究素質。基于此,很多高職高專教師盡管力所能及地進行科研,也發表了不少論文,但科研成果等級總的看是偏低的。
科研條件不理想 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在科研課題申報、科研工作條件等方面與本科院校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盡管部分教師在開展科研工作方面有興趣和激情,但要取得較好的成果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另外,很多高職高專院校本身經費就少,有限的資金已投入到基本建設和基礎設施上,教師很難獲得科研經費的大幅度支持。加之校際、校企、校政等合作交流的渠道不暢通,教師很少進行社會實踐或到企業一線參與解決實際問題,而高職高專科研主要應以實踐應用和實踐開發為主,這就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科研團隊合作少 很多高職高專教師缺乏團隊合作意識,采取單打獨斗的方式進行科研。部分教師由于科研能力較強通過這種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大多數教師而言,特別是年輕教師,由于不熟悉科研理論和方法,又沒有組建科研團隊,在科研的過程中摸索時間長,效果不理想。
科研精力不夠 為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高職高專院校要及時跟蹤市場,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設置和調整專業。專業的調整充實和新專業的開設使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可見,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高專教育加大了高職高專教師的工作難度,無形中增加了教師職業適應的難度,給教師帶來了較大的職業壓力。同時,由于高職高專發展速度快,高職高專院校專職教師擔任班主任的比例很高,在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上“兩頭抓”,而高職高專學生難管是公認的事實,并且由于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專職教師少,課程任務重,高職高專教師負擔沉重,從事科研的精力也隨之減少。
提升高職高專教師
科研能力的途徑探索
轉變觀念,增強科研意識 高職高專院校的內涵發展就是要處理好學校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培養高技能創新人才,形成特色,創出品牌。科研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教師不搞科研,就無法掌握本學科的最新動態與最新技術,就無法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高職高專教師要將學生培養成能不斷攝取知識,自我更新、獨立鉆研、富有創新意識的高技能人才,必須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科研能力與科研方法進行指導。因此,從高職高專的健康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和人才的培養來看,高職高專教師要提升科研能力必須轉變觀念,增強科研意識。一方面,要加強科研的主動意識,有敢于嘗試的勇氣,積極參與各類課題的研究與申報,積極主動地到生產第一線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虛心學習別人科研成功的經驗,通過積累,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完善制度,加強科研團隊建設 由于種種原因,高職高專院校很缺乏名家、大師級的科研領軍人物。因此,在科研隊伍建設中應充分發揮團隊作用,高度重視科研團隊的建設,爭取走“外引與內培”相結合的道路,把重點放在對校內學術帶頭人的培養上,依靠自身力量,不斷探索出一條適合高職高專院校自身科研實際的自主創新、特色發展之路。同時,要大力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提高高職高專教師的科研能力。
因地制宜,改善科研條件和環境 高職高專院校學術氛圍不濃、科研條件不理想是客觀事實,短期內也不可能徹底改變。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而應因地制宜地創造條件盡量改善科研條件。如,可以通過積極尋求與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利用他們先進的科研條件申報項目、從事科研活動;也可以通過校際、校企、校政合作等各種渠道參與地方相關部門的各種研究工作。這些都可以成為高職高專院校突破科研條件困境的途徑。
立足實際,促進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 高職高專教師進行科研時大多數注重思辨研究,不注重與基礎教育和相關行業密切聯系的應用性、實踐性研究。教師科研個體化和分散化導致很多科研選題層次不高,理論思辨多,實踐研究少,導致成果實際應用或成果轉化不理想。同時,大多數科研不注重社會需求,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知識與區域經濟建設緊密聯系起來,缺乏科研成果的轉化意識。其結果是,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及科研服務于社會的作用發揮不明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不突出。因此,要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必須引導教師從課程改革、專業建設等方面入手,真正做到以研促教、以研促改。
參考文獻:
[1]肖曉鶯,張穩根,蒙生木.論高職教師科研綜合素質的培養[J].當代教育論壇,2007(3).
[2]李勝利.高職教師科研能力的現狀及對策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
[3]譚榮波.提高師專教師隊伍科研素質的幾點設想[J].廣西高教研究,1999(3).
篇6
關鍵詞: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0008702
高校具有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大職能,而科學研究是這三大職能有機聯系的重要紐帶。近年來,地方各大高校引進了大量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成為地方高校科研隊伍中最積極、最有潛力的力量。從現況來看,青年教師還未能成為科研隊伍的強力軍,其面臨著諸多的現實問題和挑戰。
1 青年教師科研現況調查
這里以南京中醫藥大學經貿管理學院35歲以下青年專職教師(不含輔導員和行政人員)為調查對象,了解青年教師的科研現狀。
經管院35歲以下青年專職教師約占專職教師總數的68%,涉及到公共管理(18.3%)、經濟貿易(20%)、工商管理(11.6%)、電子商務(11.6%)、信息管理(6.5%)六個系。每年發表的高質量、有影響的科研論文很少,主持完成的科研課題也很少,就統計數據來看,青年教師還未成為地方高校科研的主力軍。
(1)青年教師的職稱和學位狀況(優秀人才、重要學術兼職、國際會議報告、舉辦國際會議)。
青年教師職稱、學歷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看出,青年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的約占14.8%,職稱方面講師占專職教師總數的58%,講師以上或以下職稱者比例很小。
(2)和承擔科研情況。
根據調查數據和學校科技部門的統計信息可知:青年教師發表的高質量、有影響的核心期刊論文數量較少,大多是普通期刊,且年平均發表學術論文數量不到兩篇;青年教師主持省部級、國家級項目數量較少,見表3,講師主持承擔的主要是省廳級和校內的科研基金。這說明青年教師在科研基礎、成果積累及科研競爭能力等方面較為薄弱,在青年教師中還沒有脫穎而出的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
調查顯示,80%以上的青年教師都積極參與了省級、國家級課題,還有部分教師在教材編寫、論文獲獎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果。近幾年學校在科研方面的重視和鼓勵政策也調動了大家的申報課題的積極性,青年教師科研意識大大增強。
2 制約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
制約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從調查統計的結果來看,既有教師自身的因素,也有學校和政府等的因素。
2.1 主要影響因素
(1)教學任務繁重,用于科研的精力有限。
近些年高校規模的迅速擴張,導致師資力量嚴重缺乏,高校教師的教學任務明顯加重,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學的主力軍,承擔了大部分教學任務。大部分青年教師為講師,講師的教學工作量是最多的,平均每周有四天時間用于備課上課。可以想象,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完成教學任務,何以有足夠的精力去做科研。
(2)青年教師所處的特殊階段分散了其精力。
高校教師至少都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正常情況從大學讀到博士畢業一般接近三十歲,此階段面臨著戀愛、結婚、生子、考研、考博或讀博。調查顯示該院青年教師中:75%為女性,70%有三歲以內的小孩需要照看,18.2%的教師在攻讀博士學位。這一系列不可回避的問題都導致青年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搞科研。
(3)科研團隊意識不強、研究方向不定。
許多青年教師研究方向忽左忽右,淺嘗則止,沒有加入合適的科研團隊。一方面,教師對國家在科技工作方面的各項方針政策不了解;另一方面,青年教師進校時間不長,對所在學校、學院的科研特長、科研環境等不熟悉。這兩方面都嚴重制約了青年教師在申報科研課題的選題、申報、評審、組織實施、驗收等環節的運作。另外,許多青年教師做科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評職稱而非自己的研究興趣所在,致力于理論研究以發表幾篇高質量的論文,尤其是在醫藥類院校的經管院,缺乏服務于實際需要的科研課題。
(4)高校對青年教師的評價考核機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的青年專職教師(以講師為主)的任務主要是教學和科研,完成額定教學量(講師平均4次/周)是基本條件,否則年終考核通不過。科研包括論文和課題,按照目前的考核標準,論文和課題每年都必須各有一項才算達標。由此看來,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已經是非常艱巨的任務,剩下屈指可數的一點點時間做科研,報課題、寫論文都是有周期性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因此,青年教師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高校對青年教師的考評機制還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
2.2 影響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首先,通過對樣本(樣本數30個)的調查提煉出8個關鍵影響因素,并進行原始賦值。對8個因素賦值,采取五分制(5~1),最高為5分,說明該因素對科研能力提高的影響非常大,2.5分是平均分,說明該因素對目標的影響一般,0分表示沒有影響。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8個因素分別是:教學任務過重導致精力不足(A)、學校科研保障條件差(B)、學術交流機會過少(C)、學校科研評價激勵機制不夠合理(D)、缺乏科研團隊、科研帶頭人(E)、教師科研意識不強(F)、對青年教師傾斜扶持政策不夠(G)、研究方向缺乏系統性和穩定性(H)。
第二步,計算各因素對科研能力提高的影響力。根據上一步對各個因素的賦值,取平均值作為影響力的數值(表中A列與5分行交叉數值“10”,表示給因素A打5分的有10次)。
計算結果及順序如下表4所示:
均值在0-2.5之間,說明該因素對目標的影響較小;在2.5~3.5之間說明該因素對目標影響一般;在3.5~5之間,說明該因素對目標的影響較大。從表4調查結果可以看出,A教學任務過重導致精力不足(均分4.067)、C學術交流機會少(3.6)、B學校科研保障條件差(3.533)三個因素對提高科研能力的影響較大,屬于影響因素中的最重要的一個層次,需要放在首要位置來解決;
D學校科研評價激勵機制不夠合理(3.133)、E缺乏科研團隊、科研帶頭人(3.067)兩個因素對科研能力的影響一般;
G對青年教師傾斜扶持政策不夠(2.367)、H研究方向缺乏穩定性(2.2)、F教師科研意識不強(1.867)三個因素對科研能力的影響較小。
3 培養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對策
根據前一部分的分析可以得知,影響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影響很大、影響一般、影響較小三類。
3.1 第一層面:減少教學任務、鼓勵學術交流、增強科研保障條件
(1)降低教學負擔。減少青年教師的額定教學工作量,對于教學工作量不足但有科研項目的教師可以適當減免工作量。支持并鼓勵在外進修的青年教師,免除其在外期間的教學任務要求,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方面優先考慮,真正降低處于特殊時期的青年教師的教學、心理負擔,保障其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科學研究。
(2)鼓勵青年教師參與高層次的學術交流研討會。一方面,學術交流是獲取最新學術動態、開拓視野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應有專門的經費保障。另一方面,積極舉辦和提供各種學術交流會議信息。因為現在許多國際性的學術會議都是由高資歷的教授專家參加的,而年輕的學者很少有機會參加。讓他們更多地了解相關研究領域的國際發展動態,更多地參與到國際學術中,對提升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強化科研保障條件。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濃厚的學術氛圍,保障青年教師高度的科研熱情和信心。
首先,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科研業務培訓。科研管理部門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指導,使其系統掌握國家、地方政府的科技工作、政策、申報科研課題流程及技巧、科研課題組織運作的方法及成功經驗。
其次,可以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培養思路,以確保其盡早確定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進平臺、融團隊、融環境,避免研究方向搖擺不定,研究缺乏系統性和穩定性。
再次,科研部門應積極建立完善的科研信息庫并及時公布本校在研的科研計劃、科研課題,同時加大與地方政府的教育科研部門、科研院所、企業的交流,廣泛收集科研課題信息,建立科研課題信息庫,為青年教師及時、準確地提供科研課題信息服務。
3.2 第二層面:完善評價機制、形成科研團隊
(1)政策引導,建立健全考評制度。
建立科學合理的青年教師年度考核標準及獎懲制度,營造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科研的良好氛圍,采取科學的評價體系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的綜合科研能力。將年度考核與體現個人價值的個人收入、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掛鉤,借助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培養青年科研人才、建立結構合理的科研梯隊。
(2)鼓勵跨學科的科研團隊研究。
鼓勵不同學科人才的交叉合作團隊研究。高校科研團隊是高校為適應時展而在科研隊伍管理中推行的一種新的人才組織模式,是高校培養人才、加強學科建設、提升科研水平、增強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其應有團結協作的精髓,由不同學科人才自主結合、結構穩定、不同年齡、不同研究經驗、不同學科背景的人組成。團隊成員之間應具有足以互補的知識和技能,相對穩定的共同的目標。
3.3 第三層面:對青年教師加大扶持政策、確定研究方向、增強科研意識
(1)打破論資排輩機制。
對一些需要先在學校層面初審的項目,應重點向青年教師傾斜,打破以往論資排輩的慣例。老教師申報的科研項目也要多吸納青年教師參加,以便形成合理的科研梯隊和穩定的科研創新團隊。
(2)建立青年教師科研基金。
為鼓勵地方高校青年教師在科研方面出成果,應建立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開展創新性的課題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培養年輕的學術骨干。
(3)提升科研意識和積極性。
地方高校對于推動地方經濟及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學校、社會各個層面積極扶持青年教師的同時,青年教師自身應加強科研意識,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的支持和動力。
參考文獻
[1]吳秋生.高校教師要樹立正確科研觀[N].光明日報,2009813(10).
篇7
1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
培訓中心能否圓滿完成培訓任務,關鍵在于是否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現代企業培訓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還有待于提高,而科學研究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加強科學研究有利于在培訓中心形成濃厚的學習創新氛圍,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調研能力、理性思維能力、文字能力,促使教師更深刻地了解企業對人才培養的動態需求,全面了解和把握本學科國內外發展趨勢,掌握課程內部的邏輯聯系,使教師考慮問題更全面、更系統、更客觀。同時,教師還可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科研過程、科研思路和方法以及在科研中獲得的認識,及時有效地傳授給學員,提高培訓效果。
2教師應該具備的科研能力
教師的科研能力是指教師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和科研素養,明確研究內容、運用科學方法、表達研究成果。科研能力不是單一的能力,它是一種復合能力,教師的科研能力代表著教師從事科學研究必備的各種素養的總和。
2.1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具有在大量繁雜的問題中,準確地抓住自己需要的、有研究前景的問題作為研究方向的能力。這需要在培訓中多看多聽多想多留心,根據自己的分析做出判斷。一是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專業基礎,關注在現實中或學術上值得研究的問題,有實踐意義或有學術價值。有的教師喜歡研究專業問題,有的教師樂意思考培訓過程的問題,有的教師愿意了解培訓組織實施的問題,科研課題要與自己任教的專業有關,使研究活動與日常教學活動相結合,體現“研究教學化”的理念。二是研究目的要明確。確立科研課題一定要從學校和教師實際出發,教師要將科研方向與專業發展規劃聯系在一起,同時著眼于學校和教師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旦確定了就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努力。
2.2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具備將問題系統組織起來,對課題的各個方面進行剖析、分辨、觀察和研究分析,從紛繁復雜中提取分揀資料的能力。教師要有耐心和恒心,平時多觀察、多交流、多思考,深入研究問題癥結,透過現象把握本質,深入了解問題根源,透徹分析具體原因,提出解決對策建議。分析和研究問題必須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具備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善于抓住熱點、難點、重點問題,對課題內容進行創新研究,對研究過程堅持鉆研探索,對出現問題及時解決。
2.3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具備有規劃、有方法、有步驟地處理問題,產生新思想、創造新事物的能力。科研的目的在于應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培訓實踐問題、培訓組織問題,管理模式問題等等。開展科研需要教師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富于開拓創新,自覺跟蹤專業發展前沿,獲取最新的專業信息,從新的角度和高度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產生新成果。教師提出的對策建議,應有創新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
2.4表達科研成果的能力教師應具備對科研成果進行文字加工的能力。一項科研課題的研究按計劃完成后,需要對整個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用文字記錄下來,形成課題研究的書面材料,一般以研究論文和報告的形式表現出來。科研成果的撰寫表達是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創新能力、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教師要有準確運用語言文字的技巧。研究成果的表述必須強調科學性、嚴謹性、規范性和可讀性,不能只憑主觀臆測武斷地下結論。
3培養和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途徑
教師的科研能力是一個長期的知識積淀,不斷內化、逐漸發展的過程。只有平時不斷積累,才能形成良好的科研能力。
3.1深化認識,轉變觀念,樹立科研為培訓服務的思想只有重視和加強科研工作,發揮科研實踐探索、理論論證和開拓創新的作用,以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我們的教育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當前,有的教師因為培訓課程比較多,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科研的時間和精力不足;有的教師對于培訓與科研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認為科研是科研部門、專家學者的事,教師就是教書育人,培訓中心是以培訓為主,搞不搞科研無關緊要;有的教師的教研活動是為完成任務應付考核,或者為評職稱而搞科研,導致科研成果質量不高;還有的教師甚至將培訓和科研對立起來,認為搞科研會影響培訓。我們必須轉變這些觀念,認清培訓與科研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互動關系,樹立科研為培訓服務的思想,以培訓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培訓。教師在開展培訓之前,就應該對培訓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做深入思考和研究,在培訓中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充實到教學環節中,做到“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增加培訓的學術含量和理論性。實踐證明,具備科研經驗的教師能將其研究形成的感悟,傳遞給學員,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
3.2注重學習,夯實專業基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教育理論是指導教學活動的有力武器,也是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首要條件。只有掌握了理論,才能在理論指導下進行有目的地探索。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善于學習是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基本功,是形成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基礎。教師在學習中可以提高理論水平,吸取理論營養,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扎扎實實地學習教育科研基本理論,廣泛學習各種新方法。同時,還要學習本學科的理論與專業知識,以及與之相關學科的理論與專業知識,專業學術基礎給我們帶來尋找和解決問題的靈感、專業的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學習時,要善于記、善于想,把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載下來,記得全,需要的時候就能夠信手拈來;想得深,研究的時候就能夠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3.3提高科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做科研是一項非常艱苦和繁雜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需要長期的積累,才能有所收獲。在漫長的探索過程中,科研工作可以說是枯燥和單調的,只有具備良好的科研工作素質,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多一些沉著靜思,少一些心浮氣躁,對學術懷有一份虔誠、敬畏之心,才能保持持續旺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將科研工作做好。教師從事科研工作必須具備以下科研素質:一是要提高科學的價值觀和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養成踏實的工作作風,嚴謹的治學態度,牢記研究者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二是要遵守學術規范,獨立思考,努力體現真知灼見,杜絕弄虛作假,歪曲事實;三是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科研工作需要多學科的交叉融合,跨領域跨部門的聯合協作,通過交流與合作,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借鑒經驗、博取教訓,提升和發展自我。
篇8
Abstract: Based on expoun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have, this paper ful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ways to trai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關鍵詞: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培養途徑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young teachers;educat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training methods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2-0178-02
0引言
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中最年輕、最有朝氣的新生力量,也是高職院校科研隊伍中最積極、最活躍、最重要的生力軍,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正如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院士所說:“你不教課,就不是教師;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師。[1]教學沒有科研作為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因此高職院校要重視對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使青年教師不僅要能教書育人,還要―邊教書一邊搞科研,真正做到教學、科研兩個拳頭都要硬。
1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應具備的教科研能力
教師的教科研能力代表著教師從事教學科學研究工作所必備的各種素養的質的要求。目前,對教師應具備的教科研能力尚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界定,但是從各高職院校對教師教學科研能力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出發,作為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其教科研能力構成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1.1 申報課題的能力課題申報是教科研活動的起點,也是教科研的基礎。課題申報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是青年教師個人教科研能力積累的佐證。該能力集中體現在選題和組織材料的能力上,其直觀的表現形式就是課題項目申請書填報的好壞。一個好的課題項目申請應該有新穎的選題、全面的知識背景、實在的研究內容、合理的技術方案、新穎的創新點、強大的研究隊伍、可靠的研究基礎、恰當的經費預算及恰當的成果形式等。
1.2 組織實施課題的能力課題的組織實施是指課題立項后由主持人按照研究計劃進行分工協作實施課題研究的過程,其中,主持人作用發揮的大小、強弱直接關系到教科研課題完成的質量。在此過程中,課題主持人的組織協調能力很重要。青年教師在擔此重任時往往更具挑戰性,除思索如何做好科研外,如何運用各種可能的手段充分調動課題組其他成員的積極性,如何協調好方方面面的關系,也是對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的一種提升和鍛煉。
1.3 撰寫論文的能力課題研究成果一般是以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因此,論文寫作是青年教師進行教學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其撰寫論文質量的優劣是青年教師創新能力、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而通過論文的撰寫也可提高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現狀分析
當前高職院校的教科研人員數量普遍不足,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科研數量相對較低,由青年教師擔任完成的課題更是聊聊無幾,這種現象表明青年教師科研成果的數量與質量還不盡如人意。總的說來,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 科研意識薄弱、功利思想嚴重高職院校大多數青年教師教科研意識薄弱,認為自己只要把書教好即可,教科研工作搞不搞不重要。據統計有65%以上的青年教師對教科研的概念比較模糊,對教科研工作感到十分陌生和遙遠[2]。有70%以上的教師認為教學任務繁重,無暇搞教研及科研,認為教科研工作費時、耗力,與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關系不大。[2]還有相當一部分的青年教師只是到了評職稱、定骨干教師、申報教學成果獎及精品課程等方面需要教科研成果作為學術支撐時,才意識到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對教科研工作抱有嚴重的急功近利想法。
2.2 申報經驗不足、畏難情緒嚴重當前有些年教師雖然萌發了一定的教科研意識,也已經認識到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想要在教科研方面有所建樹。但是,由于有些青年教師從參加工作以來,從未申報或參與過課題研究。因此,青年教師申報課題時對申報科研課題的選題、申報、評審、組織實施、驗收等環節不了解,不知道如何運作,缺乏相應的課題申報經驗,致使申報教科研課題時無從下手,對課題申報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從而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2.3 合作意識不強、組織實施能力差目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單打獨斗、單兵作戰的現象十分普遍,合作也只是為了申報課題而進行的名義上組合。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評價制度更多傾向于對教師個人的定量考核,弱化了團隊考核,從而加大了教師個體的競爭,忽略了團隊攻關意識與合作精神;使得項目的研究因缺乏多學科知識的融合與擴展、缺乏個體思想的交流與互動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青年教師在承擔科研項目后,在負責項目時由于教科研經驗的缺乏,使其在項目的總體設計、規劃,分工安排等方面能力缺失,容易導致立項的教科研項目難以如期完成。
2.4 缺乏教科研能力、研究層次較低高職院校一些青年教師由于平時上課忙,缺乏對文獻檢索和信息處理的學習,不會利用數字期刊。如陜西工業職業學院圖書館專門給教師們購進了中國知網數據資源庫,但是平時在線檢索的教師數量不是很多。另外,青年教師的科研論文的撰寫大都停留在教育教學的經驗總結上,研究層次和水平較低,很少能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而對專業領域的研究涉及的則更少。據統計有近80%的青年教師從未參與過課題研究,有90%上的青年教師沒有主持過市級以上的教科研課題。
3高職院校在培養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方面的有效途徑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科研現狀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學校的教科研狀況,并預示著學院以后的教科研發展趨勢,面對現狀,情況不容樂觀,下大力氣盡快提高現有青年教師隊伍的教科研水平切實可行,也勢在必行。
3.1 組織學術沙龍,培養青年教師的教科研意識為了培養青年教師的教科研意識,學院應每學期組織一些治學嚴謹、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專家、學者舉辦學術沙龍,傳授青年教師如何圍繞高職院校的現實問題開展研究,對學院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模式與人才培養規格進行探討;對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以及自己所從事的專業方面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探索;同時,鼓勵青年教師要把教科研工作當作終生的事業來對待,避免急功近利,做好長期規劃。通過學術沙龍,最終使青年教師了解和掌握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提高青年教師對教科研工作的認識、培養其教科研興趣和意識。
3.2 舉辦教科研培訓講座,提高青年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學院的相關部門如科研處應定期舉辦教科研培訓講座,向青年教師詳細介紹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申報、管理、檢查、鑒定、結題的具體要求,各級各類的教科研成果的評獎、出版資助的具體程序、學院教科研管理系統的使用方法、中國知網數字化期刊群的使用方法以及科研處管理工作的具體流程等方面的內容,幫助青年教師揭開科研工作的“神秘”面紗,消除其對教科研課題項目申報的畏難情緒,提高青年教師科研能力。
3.3 建立教科研導師制度,激發教師青年的教科研熱情在高職院校中建立教科研導師制度,充分發揮教師們的特長,形成教科研能力強的教師帶年輕教師;教科研經驗豐富的教師帶經驗欠缺教師的局面,從而保證青年教師教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具體做法如下: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成立研究小組,共同申請課題,通過這種方法來帶動各二級學院的青年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學科帶頭人要負責申請課題,設計研究方案和研究思路,推動研究的進行。從細節上指導青年教師如何做科研,包括研究具體方案的制定;數據的搜集、處理;論文的寫作和修改等,并推薦。而研究小組中經驗豐富的教師則幫助缺乏教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師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期望通過一兩項課題研究能提高青年教師們的教科研能力,以期能培養出一批教科研能力較強的骨干。
3.4 加強團隊建設,發揮青年教師的組織協作能力依靠團隊的共同奮斗求得教科研持久、突破性發展,是教科研人員取得成功最為重要的條件保障。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人們之間的心靈溝通、智慧火花的碰撞,會進一步增強信息化的交流。在達到資源共享的同時,可擴大視野、開拓思路,在互動中及時掌握學術前沿的發展動態,搶占學術制高點。在團隊中相互支持、真誠合作、共同研究,還有利于青年教師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重新創造自我,實現以往未能做到的事以及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因此,要鼓勵青年教師確立協同攻關的觀念積極加入到團隊中去。另外,青年教師在承擔教科研項目后,不僅要負責項目的總體設計、規劃、分工安排,還負責項目研究的組織協調工作。因此,在教科研工作中不僅能加強他們的團隊精神,還能鍛煉其組織協調能力,從而保證項目的實施完成。
3.5 實施教科研激勵機制,建立青年教科研人才隊伍有效的激勵機制是激發青年教師參與教科研活動的關鍵。教科研管理工作要根據教師對利益追求的層次和內容的不同,制定出適合的激勵機制,在物質與精神層面制定一些相關的政策,能有效的提高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和開展各類教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對參加不同層次課題研究的青年教師和取得研究成果的課題組成員,按照教科研工作進展情況和完成情況、成果開發程度和成果大小,在評聘職稱、晉升、進修培訓、獎金等方面給予獎勵,以激勵青年教師在教科研工作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最終建立一只優秀的青年教科研人才隊伍。
4結語
總之,青年教師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有生力量。因此,高職院校培養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當作一項長期的重要的工作來抓。只有這樣,才能激勵青年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使高職院校的教科研活動成為帶動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不斷前進的火車頭,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迎接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篇9
這些都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是根本、是關鍵。一個區域,通過引進人才可以調整教師隊伍的專業結構和學歷結構,但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持續、主動、有進階地研修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教師研修必須轉型,通過專業地服務教師學科育人能力的提升,使學生有實際獲得。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的理念就是“成就教師、發展學生”。
一、教師研修:關注教師學科育人能力提升
學科核心素養是現代社會公民必備的素養,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基礎,每門學科的課程對于文化的傳承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科育人是以學科核心知識為重要載體,重視教學內容的結構化設計,基于真實的情境任務,在學生團隊或個人開展實踐性學習、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落實學科課程目標、幫助學生達到學業質量標準的育人行為。課堂教學是學科育人的一部分。
學科育人要堅持價值觀與能力并重,要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學生需要通過學科課程的學習,獲得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特別是批判性思維能力、全球化能力等。這些需求對教育的目標、內容、組織、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
教師的學科育人能力是一種學術能力。它是教學的學術、育人的學術,是高度專業化的表現,其實踐性極強,具有學科性、現場性、個性化等特點。學科育人能力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能,是有教無類的、動態發展的學術能力,要求教師具備學生知識、課程知識、教材知識、教學知識、評價知識以及學習設計、實施和自我發展能力等。以學科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現場并不只是單向的輸出,無論是授課、組織活動以及師生之間互動,都對教師有很高的學科教育專業要求,教師的學科教學,在不同學段、不同學校、不同班級都不一樣,個性化極強。
只有堅持學科育人,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才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此,教師研修要超前思考、跨界思考,要關注教師學科育人能力的提升,要幫助教師獲得“帶得走”的理念和能力,內化成教師的自主行動。只有這樣,教師回到教學現場,才有可能創造性實施,解決現場問題。
二、研修轉型:專業提供高品質教師發展服務
教師研修,要滿足需求,更要引領需求。唯有專業,才更能體現教師中心,才能立足現在、面向未來。
1.尊重客觀規律
這一點非常重要,是專業精神的表現。教師研修機構具有研究、指導和服務的職能,首先要研究學生成長、教師成長、學科發展、學生學習和成人學習的規律。當然,也可以直接掌握并應用已有的關于規律的研究成果。對于研究過程當中生成的成果,一定要在區域層面把研究成果進行實踐應用,最終轉化成教師研修的資源,服務教師發展。
2.依據標準研修
素養導向、標準導向、問題導向的教師研修,有利于教師的學科育人能力提升。專業性的重要表現是依據標準開展研修。標準引導方向、明確目標、規定內容。教師發展標準體現了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和進階發展要求。教師在不同的專業發展階段,從新任教師、發展期教師、成熟教師到名師,素養特征和發展需求是不同的,育人能力是呈現進階發展的態勢的。
目前,國家正在研制《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標準》,旨在規范和指導各地分類、分科、分層實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引導各地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進行科學診斷,設置針對性培訓課程,確保按需施訓。促進各地按照教師專業成長規律,系統設計課程內容,創新研修模式,持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與整體素質,也為探索教師研修學分管理奠定基礎。
3.建設專業隊伍
專業的研修需要專業的隊伍和專業的機構。每個區域都應有一支高度專業化的培訓者團隊。培訓者隊伍的能力建設至關重要。目前,這支隊伍的名稱在各地不同,包括教研員、研修員、培訓者等,一些地區的培訓者隊伍還存在數量嚴重不足、結構不盡合理、專業化程度較低、學術性不夠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亟須改善。在各地,教師研修機構的名稱更是多樣,包括教研中心、教師進修學校、教育局教研室、教育發展研究院、教師進修學院、教師研修學院、教育學院等,其主體職能大體相同,部分職能略有不同。當前的主要問題是,要服務教育改革的需求,機構的職能需要豐富,內設機構需要匹配,以此來提升專業性。
4.不斷超越自我
這也是專業精神的一種體現。自我突破、自我超越,需要有前瞻性、寬視野,更需要教師培訓者有使命感、責任感與擔當精神。教師的培訓者應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基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的需要,基于教師的實際需求,超前研究與實踐,給一線教師提供專業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指導學校和教師發展。這樣的組織具有專業型、學習型、實踐型、研究型、創新型、合作型、生態型、服務型的特征。
5.加學科建設
重視學科建設是專業研修的另一個重要特征。要從課程、教學、評價、資源、教師專業發展,以及教師職前職后銜接等方面,重點開展研究與實踐,促進學科建設,這非常重要。要科學地把握學科建設的方向,建設一流的學科隊伍,才能專業地服務教師的學科育人能力的提升,著力推進研究成果的轉化。
唯有研修轉型,才能更好更專業地支持教師發展。具體包括:研修工作重心從“學科教學”轉向“課程育人”;教學目標從“知識獲得”轉向“素養提升”;研修內容從關注“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教學改進從“基于經驗”轉向“基于實證”;教師研修從“專家傳授”轉向“教師眾籌”、從“統一培訓”轉向“個性發展”。
在研修轉型實踐中,我們聚焦課程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以課題或者項目為載體,教研員牽頭整合高校專家和一線骨干教師資源,建立多個團隊,研究、解決真問題。例如:“促進學科能力發展的教學改進”“義務教育學業標準與教學指導研究”“基于學習者分析的教學改進”“基于學法指導的教學改進”“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建設研究與實踐”等30余個項目。在項目實施中,建立研究、實踐、改進和追蹤機制,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的過程,問題解決了,教師的能力也就提升了。教師自己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非常重要。其中,微團隊培訓的做法非常好,有利于團隊成員互相支持、共同解決問題、持續改進。
三、合作研究,提升中國特色教師教育的品質
當前,教育改革節奏快、力度大,我們要順勢而為、趁勢而上,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確保教師培訓機構、教師培訓者隊伍的專業性,研修機構和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要共同創新發展,共同開展研究。
1.服務區域教育
教師研修機構是區域的專業智庫,服務學校、教師發展,服務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面對多元需求,要通過高水平的研修轉型面對挑戰、解決問題,主動求新求變,轉變理念、豐富內容、創新方式、建立機制是轉型的重點,體現了中國特色教師教育系統的核心能力。
2.共同創新發展
教師教育研究的寬度和深度在不斷發生變化,研修制度具有中國特色,不可替代。我們要共同實踐,共同創新,發揮團隊力量。研修機構之間要開展合作,同時,研修機構也要與高校開展合作,做好教師職前職后銜接。對于教師職前培養,無論是本科、碩士或者博士學位,都應在職前加強教育教學學習與實踐,區縣級教師研修機構可以作為教師職前培養實踐基地,經過教學現場的學習、研究、實踐、改進,使學生畢業后能夠直接勝任教學工作。例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與北京師范大學開展合作項目,共同開發本科生或者教育碩士的教學實踐類課程,教研員可以去授課,做兼職教授。
3.共同開展研究
21世紀以來,國際上高水平的教師教育研究呈增長態勢,美國占據中心位置。但中國大陸處于弱勢,研究成果較少,缺乏國際化的教師教育研究機構和團隊,缺乏相對聚焦的研究主題,缺乏持續穩定的追蹤研究。
未來,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研修機構的研究力量可以結合在一起,聚焦關鍵的問題,共同_展持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不斷地應用。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共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過開展STEAM教育的教師研修,提高教師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水平。我們還要總結、提煉中國教師教育的實踐經驗與智慧,在國際上分享與交流,擴大國際影響力。
篇10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教育科研能力 途徑
隨著“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項目”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中等職業學校意識到,職業教育要上質量,必須大力推行教學改革。而教學改革的成敗與否,關鍵要素之一就在于是否有一支教育科研能力強的師資隊伍。
一、職業教育改革對教師的要求
中國職業教育的偉大先驅者黃炎培老先生認為職業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可見其核心就是以就業為導向。這就要求職業教育中的教師,需具備獨特的視野去構建職業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因此,教師除具備“傳道、授業、解惑”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實現由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
目前,職業教育教學中更加關注“以能力為本位”,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等傳統觀念正在被“以學生、活動、環境為中心”等新觀念所取代,而且教學對象的需求也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教育實踐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這些都需要老師進行研究和探索。因此,教師必須從經驗型向學者型轉變。
二、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內涵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認識活動。簡而言之,它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可見教育科研能力來源于實踐,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依據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日積月累起來的經驗,并借助先進的教育手段逐步形成的一種動態認識和改造教育的能力。
三、教育科研能力的內容
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發現問題的能力、預測和設計的能力、信息的獲取與篩選能力、開拓創新的能力、實施及操作的能力、組織協調及合作的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和成果交流與推廣的能力。由于職業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特性,它要求教師用所具備的科研能力,溝通教育科學理論與實踐,以解決職業教育實際問題。如在當前形勢下特別要在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模式等方面就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研究能力。
四、提升職業教育中教師科研能力的途徑
(一)搭建以課題為載體的研究網絡
1.選好適合校情課題。學校教研部門要及早謀劃,選擇有深度、有內需、可實踐的課題,供相關人員選擇。如學校可依據國家及省級相關職能部門的文件精神,出臺《校級教學研究課題指導目錄》,內容要體現時代特性,涵蓋職業辦學機制、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如職業院校“校企雙制”體制機制建設研究;基于課程改革中教材、學材的編制與研究等。各教學實施單位要鼓勵教師以教研組、學科組為單位,引導教師以課題研究的方式解決工作中的疑難和困惑,讓課題進入教學管理、進入課程、進入課堂。
2.提升教師參與積極性。學校通過組織開展課題評比活動,推薦優秀課題成果參加省、國家評選,組織校級及以上課題成果會,交流、展示、推廣優秀科研成果,讓課題成果交流形成制度、形成程序、形成教育生產力。
3.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總結、轉化工作。學校教研部門牽頭組織相關人員認真總結、提煉教師科研成果,形成具有校本特征、可操作的成果。特別要在校內大力推廣能夠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和能夠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的教科研成果,讓優秀成果形成校本優勢項目,進而形成校本品牌。
(二)構建教科研培訓課程體系
1.通過“外引內培”的方式對教師進行科研技能培訓。一是校本培訓加強教師教科研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普及與培訓,建議可由學校教研部門編輯《教育科研讀本》,以幫助教師梳理主要科研理論與應用策略。二是圍繞本校課題開展學習。通過課題主持人介紹課題的選項、立項過程、研究方案和操作方案的形成過程,使教師學習課題的理論原理和操作思路,促使他們的觀念轉變,從而達到提高教師整體理論水平。三是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等多種形式普及科研知識。如通過聘請國內外知名的職教專家,開展對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指導層面的培養。
2.制訂管理制度,保障培訓順利進行。學校通過出臺政策制度,如課題管理制度、科研工作量計算辦法、科研經費管理制度、科研課題成果推廣制度、學年論文評選制度等,從而完善完善管理體系,使教育科研做到有布置、有檢查,保證教育科研的質量達到預期目的,也可引導更多的教師步入教育科研行列。
(三)建立梯隊式教科研團隊
1.以名師、帶頭人為核心,建立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科研團隊,使名師、帶頭人的輻射效應最大化,促進更多的教師成為專家型、研究型教師。
2.各實施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成立學科、課題等相關的研究小組,將有共同研究興趣和方向的教師組織起來,搭建研究、交流、展示的平臺,共同提升。
3.借智借力,聘請相關的專家指導團隊,引領團隊成長;聘請省、市知名專家學者做教科研提升的學術指導顧問。
(四)搭建多方聯動合作平臺
充分利用專家團隊資源,引進新思想新理念;與上級教科研部門合作,享有最新信息,爭取政策支持;與技能大師合作,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提升區域教育科研品質;與教育報刊合作,推出教育教學成果,推廣教育教學改革經驗;與企業合作,及時了解企業在技術革新、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信息,為實現校企嘗試融合的嘗試整合打下堅實的平臺。
參考文獻
[1]錢啟升:《如何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教書育人》,2006年,第15期
- 上一篇:財務部門基本職能
- 下一篇:關愛空巢老人的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