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獨立思考范文

時間:2023-06-05 18:01: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青少年獨立思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青少年獨立思考

篇1

這份關于“少年兒童偶像崇拜與榜樣教育”調查報告的,起到的正是偶像“打假”的作用。“少年兒童偶像崇拜與榜樣教育”課題組副組長孫宏艷,在接受采訪時承認,我們現在提供給少年兒童的榜樣雖然是正面的,但一些榜樣和偶像內涵不夠豐富,經常不被當成普通人來塑造;而且,在實際的榜樣教育中,學校給學生提供的是經過修飾、掩蓋了缺點的雕像,并不是可以打動人心的人物。

只是,在偶像“打假”之后,我們在進一步思考如何為少年兒童進行榜樣教育的同時,還應該思考:在培養少年兒童獨立思考品質和獨立人格意識方面,如何有更多作為。

我們的少年兒童,從來不缺獨立思考的品質和獨立人格意識,尤其是在思維和文化多元發展的現在。從學校榜樣教育和少年兒童現實偶像崇拜之間的脫節,便能看出一些端倪——面對學校教育中顯得“假、大、空”的榜樣塑造,少年兒童自有其理性而明晰的認識。現在的情況是,在學生、學校和家長,都對這樣的榜樣教育心知肚明的情況下,這種不切實際甚至可以說是教化失敗的榜樣教育模式,似乎仍在大行其道,這才是最令人擔憂之所在。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少年兒童視文體明星為偶像,并非始于今日。一代青少年的成長,伴隨的是一代偶像的成長和轉變;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青少年自會正確選擇偶像,正確看待偶像問題。所以說,當前最大的問題,不是設法阻止青少年去視文體明星為偶像,甚至創新學校常態的榜樣教育也不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最重要的問題是,要在常態的教育中,如何多開設一些相關章節,或者說在通識教育中多增加獨立思考品質和獨立人格意識的培養。

篇2

關鍵詞:校外教育 獨立人格 新時期師德

一、獨立人格塑造是當代教師科學價值觀與基本素質養成的“著力點”

鑒于青少年宮在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公益使命,要求當代教師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善于獨立思考的自覺精神、創新精神以及扎實的實踐能力,獨立人格塑造是當代教師科學價值觀與基本素質養成的“著力點”。“人格”的概念源于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的論述,黑格爾在談到意志及其單一性時,提出了“人格”(personality)概念。在黑格爾看來“單一的意志”即是“人”(person),“人格”是單一意志的定在,“人格”與“人”是等同的概念。陳寅恪在1929年所作的王國維紀念碑銘中首先提出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追求的學術精神與價值取向,其中“獨立之人格”廣義上是指一個人在污濁不堪的社會環境下要保持獨立之人格,不人云亦云、不同流合污,同時則因為具備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人們可以獲取更積極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力,這種“獨立人格”的精神在多元文化沖擊青少年思維的當下社會尤為受用。

1.在當代教師的價值觀塑造上,要求當代教師在信息迅速交互的社會環境下,面對多元文化要具備理性取舍的能力。作為現代國家一個重要的知識分子群體,教師價值觀的形成與變化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互聯網、輿論媒體等,其中文化對教師的價值觀形成與變化的影響至關重要。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許多教師的價值觀由“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發展到“多貢獻、少索取”,再演變為“多貢獻、多索取”,甚至有少數教師把“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作為人生信條。當代教師要培養獨立人格,能在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下理性分析社會因素,不能因片面的、少數的社會矛盾否定社會發展大潮流;不能因新鮮的、多樣的非主流文化否定社會主流文化;不能因個人的、某一特殊群體的現狀否定和諧社會的大局面。

2.在當代教師的基本素質養成上,教師積極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來源于善于獨立思考,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教師隊伍內的相互交流是知識交互的平臺,但不意味著是簡單的知識復制,而是要通過每位教師的發問、思考、實踐與總結實現知識創新,這才是教育過程中知識創新的真義所在。我國的科技、文化都在不斷的進步當中,國家各領域建設需要的是創新型復合人才,在踐行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道路上,當代教師需要認清個人價值訴求的實現需要獨立人格衍生出的創造力,這是當代教師實現自身價值的力量源泉。

二、新時期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石

鑒于教師的工作性質,從學生角度出發,耳濡目染,教師是許多青少年校外教育領域重要的道德榜樣,甚至是孩子們價值觀塑造的“教科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化改革潮流下,我國社會知識分子的意識形態發展已經自覺、不自覺的處在大眾社會、大眾文化價值體系的控制支配下,社會文化營養程度參差不齊,這造成教師隊伍內部價值觀標準與道德標準的分化,突出表現在:有些教師的思維仍保持在“在崗不敬業”的水平,并沒有將教師工作作為一項事業;在青少年教育過程中墨守陳規,主觀方面不樂于根據時代要求改進自身思想道德輔導方式與內容,固化了青少年的思維發展;更有價值觀嚴重歪曲的教師在個人利益驅動下職權謀私,在青少年中間毫無“思想道德導師”之形象。這就要求青少年宮根據時展動向豐富新時期師德建設的內涵。

1.新時期師德建設要求教師具備清晰認知社會發展現狀和社會文化發展方向的能力,這是指導青少年正確認知社會問題的關鍵。相對于指導來宮學習的青少年對專業內容的認知,教師指導青少年對現實問題的認知同樣重要,這是由于當今社會信息擴展迅速,各種新鮮事物、新鮮文化充斥著青少年的頭腦,在有限的思維能力前提下,有些孩子不能理性取舍多元化信息素材,被部分不良信息歪曲了思維方式,這不利于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塑造。教師的社會問題認知能力培養要通過自身多視角、多領域的知識學習與探索,要豐富自身知識結構、掌握社會問題的分析方法、非盲目而是漸進的認識與評價社會熱點。

2.教師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與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謹記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當中自身的角色定位與工作性質,不要將個人于私人空間下較為隨意的言行暴露在校園當中,時刻保持道德“教科書”的榜樣作風。在同青少年進行思想交流過程中,當談論的社會熱點涉及到政治意識形態或者文化意識形態等較為敏感話題時,一定謹言慎行,用客觀公正的態度、嚴謹科學的方式,在遵循社會主流政治意識形態和主流文化的前提下,與青少年進行討論和觀點交流,當發現個別學生出現較為激進的言行時,一定講究方式方法第一時間與其溝通與指導。

3.新時期師德建設內容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即教師要具備公平公正的意識水平和公平公正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一線認真仔細的踐行教育公正。和諧社會本質上應該是一個平等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平等的享有權利和充分的自我發展空間,當代青少年不僅僅是學子,也是公眾話語權借助社會輿論媒體表達與釋放的先鋒隊,其接受的教育和對社會問題的所學所覺使得當代青少年具備了爭取平等權利的意識,以及表達利益訴求的能力。教育公正的內涵不僅是指青少年選擇校外教育培訓專業時的機會均等,其在教育管理過程當中體現為“過程公正”,其相似于司法公正中的“程序公正”理念,這是形成青少年對青少年宮教師工作普遍認同與信任的關鍵。從在課堂上教師要平等的關心每位學生,到比賽、考級等系列活動中的考察與評選,教育管理的過程公正體現在教師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就首先,要求教師做到增強履行教育公正的道德責任感、正義感、使命感,從意識層面將公平公正的理念作為指導一切日常學生管理工作的標準;其次,要在原有范式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指導方式上有所突破,在原有常規化的日常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法上有所創新,以教育公正為指導,多角度、多層次的建立教育過程公正;最后,要在來宮學習的青少年主體內部形成良好的公平公正氛圍,只有在意識上打破部分孩子對教育不公的固化思維,才能讓孩子們以積極的心態去交流,在青少年宮這一知識交互與創新平臺上實現青少年的自主塑造――自學自覺地辨識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的能力塑造。

參考文獻:

[1][德]黑格爾 著.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45.

[2]周濟.大力加強師德建設努力造就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J].中國高教研究,2004,(10).

篇3

摘 要 針對我國青少年運動員的發展現狀,相應的體制改革尚未完善,而青少年運動員又是體育事業的未來,因而三線教練員就負擔著重要的任務。青少年運動員對自我價值的實現有較高的追求,但在行動取向上缺乏高度的社會感和奮斗拼搏的精神,針對這一普遍問題,本文從心理學教育分析,探究解決的方法,使得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 青少年運動員 飛碟 射擊 情感教育

一、前言

今天,歷史的車輪已進入人類發展的一個新時代,體育事業中的世界比賽比比皆是。但在一些重大、關鍵的比賽中往往是那些身體條件并不理想的運動員在發揮作用,而許多身體條件理想、身體素質也很出色的運動員卻沒能站在拼搏的舞臺上。究其原因,除了訓練上的原因外,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從原始材料進行選材時,忽略了心理訓練,以致影響了最終出人才的培養目的。本文試圖通過平時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利用與青少年運動員的情感交流為基礎,總結青少年運動員情感教育的途徑,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運動員培養提供理論依據。

二、射擊運動與心理學

射擊運動是一項對運動員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穩定性要求極高的運動。射擊運動中的方方面面都與這項運動的參與者的心里有著密切的聯系。如射擊運動員的“槍感”問題,比賽穩定的發揮與運動員心理準備和心理狀態的關系等。因此,教練員在選材時要合理運用心理學理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全面綜合的評價選拔運動員,提高成功率,降低淘汰率以及量才為用,合理選材,揚長避短。

三、青少年運動員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的年齡區段實際包含了少年期和青年期兩個年齡階段。少年期是個體生理與心理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青年初期者是個體的心理生理逐漸成熟的時期。

(一)少年期運動員的認知心理特征

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半幼稚與半成熟,較旺盛的精力和較低的能力水平、獨立性與依賴性,以及自覺性與沖動性等矛盾相互交錯產生,少年運動員在文化學習和運動訓練過程中,接觸到許多新知識、事物與經驗,因此他們在感知能力上有很大的發展和提高。他們也能夠較長時間的指向和集中于必須注意的事物,但興趣在穩定注意方向扔起很大作用。抽象思維已成為他們思考問題的主要方法,但集體形象的記憶仍不可替代。因此直觀教學、示范動作以及形象生動的比喻對少年運動員來說仍是很重要的教學方法。

(二)少年期運動員的情感特征

少年的情緒和情感體驗豐富、強烈,表現為鮮明、生動,并常有明顯的外部表現,但仍然擺脫不了幼稚性。友誼感、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等高級情感開始發展起來,但由于知識經驗與認知的局限,還顯的狹義和膚淺。

(三)青年初期運動員的心理特征

青年初期運動員的情緒體驗強烈,兩極性突出,愿意獨立思考,能進行理論思維,喜歡懷疑和爭論,不愿輕信和盲從。他們的自我評價日趨成熟,自尊心更加強烈,希望自己在集體中居于適當的地位,獲得較高的評價。

四、加強青少年運動員情感需要的路徑

(一)在訓練中滿足青少年的依戀需要

依戀需要是一個人的基本社會需要之一,表現為要求他人對自己的關心、照顧和。兒童未入學前,其依戀需要的滿足對象主要是自己的父母。入學后,學習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他們大多數時間是與教師相處在一起,其依戀需要的主要滿足對象也由父母擴大到教師。當一些符合條件的學生被我選中時,我首先給他們轉向知識、技能,同時給予他們關心和愛護。在訓練過程中不知看到嚴肅的一面,更多的要讓隊員看到期間充滿柔情與溫馨,讓這成為滿足隊員依戀需要的一個渠道。

(二)在訓練中滿足青少年運動員尊重需要

在訓練管理中,為維護訓練秩序,嚴肅訓練活動的紀律,必須制止、糾正或處罰一些違紀行為,往往會與隊員發生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教練員尤應保持清醒的頭腦。針對的是隊員的違紀行為,而不是違紀行為的隊員;對于違紀行為要按原則管教,但對隊員本人則仍應尊重,要維護他的自尊心。

(三)在訓練中滿足青少年運動員的理解需要

理解需要也是人際交往中一種基本社會需要。青少年運動員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往往不滿足于教練怎么說的,書上怎么寫的,而是有自己的判斷和見解,也敢于向教練員提出。在訓練管理中,教練員應懷著一片愛心,細析具體情況以及具體情境下隊員的實際心理活動,以便更好的理解隊員,做出妥善處理,這樣隊員不僅沒委屈,而且還從教練員善解人意的舉動中感受到教練員的一片愛心,既有利于增進教練員與運動員的情感,又有利于運動員接受教育。

五、小結

教練員在訓練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從根本上決定了師愛這一情感在訓練中教練員與運動員情感交融的主導性作用。教練員與運動員的情感交融對雙方、對整個教學活動都有積極的優化作用。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訓練態度和訓練成績都有提高,對運動員高尚情操的陶冶,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射擊[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57-60.

[2] 教練員優秀論文文集[M].上海市體育運動委員會.1998.162-170.

[3] 體育心理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6).154-199.

篇4

好奇心是對新異事物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主動積極地觀察世界,開展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因。開發創造力一定要有好奇心這種心理因素,在青少年階段,好奇心正是探索活動的前導和創造力發展的起點。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珍惜、培養青少年的好奇心,切實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火花,促使好奇心逐步由不切實際到切合實際,由對事物外部的好奇發展到對事物內部的好奇,由對表面現象的好奇到本質規律的好奇,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獨立思考,進而激發起學生求知的強烈愿望,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以創造性思維去思考問題,去探索規律,誘發創造個性。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發創造活動的誘發劑,也是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原動力。由于小學生好勝心強,渴望獨立思考得到結論。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來創設能引起觀察、探求知識的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去發現和找到問題答案。例如在講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時,我們可以帶上一只指南針,讓學生在下面傳遞觀察,他們驚奇地發現會不管怎樣擺弄,指南針始終指向南面,從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既激發了他們對祖先的聰明才智的無比自豪感,又培養了青少年純樸率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探索事物規律的求知欲望。

二、要注意培養青少年的創造興趣

興趣對科學創造具有啟動功能,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地、主動地、心情愉快的去接觸和觀察研究。興趣又是發揮聰明才智的重要條件,興趣能使人入迷,入迷的程度越深,其聰明才智也就發揮得越充分。教師必須重視對青少年各種興趣的培養。

學生時期富于幻想,心中有著形形的向往和追求,如果教師能對學生積極引導,并通過以身作則加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引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各種活動,他們的創造力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對學生來說,憧憬和興趣會使他對獲得新知和成功而產生一種滿足感和自豪感。

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用生動且帶有啟發性的語言,聯系實際生活,通過精心設疑、鼓勵成功、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持續強化學生可能會逐漸消退的興趣,使學生由興趣引路,發展積極思維并形成較強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切忌照本宣科,死板教育,在澆滅了學生學習思品課的濃厚興趣的同時,也扼殺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三、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培養學生創造素質的基礎,增強想象力的關鍵在于不斷地打破已有事物的形象,擺脫習慣性思維對自己的束縛,做到敢想、多想、聯想、廣想、深想、幻想,讓創造性的思想隨心所欲,自由奔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給學生提供豐實的感性基礎,才能促使學生大膽的想象,給學生更多的想象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善于激發和保護學生豐富的想象,因為學生只有在自由、廣闊的想象時空里,思維才會更活躍,創新也才會有可能。

四、要注意培養學生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及發散思維

求同思維是天性,所謂“人云亦云”,大部分人的求同思維非常活躍。但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求異思維更為重要,只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路,才會有與眾不同的創新精神。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就是依據給定的情境,能突破常規,從多個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途徑的思維方式,它具有獨創性。作為教師要做到“教無定法”,在立足教學常規,對學生進行認識事物發展規律的求同教育的同時,從實際出發,運用啟發式教學,發現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克服刻板化,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等思維能力,允許學生標新立異,大膽質疑,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提倡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想象,靈活變通。

五、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從生理機制上來看,心理學家、生理學家研究發現,從小重視動手能力的發展會極大地促進大腦的發育和智能的開發。從人類的進化來看,在漫長的歲月里,勞動創造了人的手,手的發展又改造了人的大腦,人類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動手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凡學生能動手操作的,教師絕不代替,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動手。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說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通過各種有趣的游戲和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有實踐操作的機會,促進學生手腦并用能力的發展。例如在與貧困山區學校結對活動時,我們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件玩具或其它禮物送給結對的小朋友,借以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因為通過自己動手出來的作品,往往更顯得珍貴。而且通過動手他們會考慮做什么禮物,怎么做,這樣就會讓他們思維活動起來,把腦筋調動起來,在制作過程中創造新意,達到鍛煉創新意識的目的。

篇5

論文摘要: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一個社會問題,是一種社會“綜合癥”。預防和控制青少年違法犯罪,構建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體系,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司其職,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家庭細胞”工程、“校園育苗”工程和“社會防護林”工程構建質量的高低關乎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工作的實效。

青少年違法犯罪是當今世界各國所共同面臨的社會難題,是我們最不愿看到,卻又無法回避的社會現實,是一種社會“綜合癥”。預防和控制青少年違法犯罪,構建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體系必然是一項全社會的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司其職,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合力,抓出實效。

1.“家庭細胞”工程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青少年生活、學習的搖籃,是遏制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線。聯合國第三屆預防犯罪及罪犯處理大會指出:“家庭在所有國家都是影響青年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力量”,“家庭是最有效的社會控制媒介。”[1]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最基本形式。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培養教育子女是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教子不善、養子不教是父母的失職甚至是犯罪。實施“家庭細胞”工程應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1提高父母自身素質

父母尤其是母親的素質直接影響子女的素質,從某種意義上講,還將影響全民族的素質。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資料顯示,青少年犯中父母未上過學的占10.2%,小學文化程度的占24.4%,初中文化的占45%,高中以上的占21.4%,本科的只占1.8%。父母自身素質低下,對子女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是導致子女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作為父母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法制素養,掌握科學的教子理論與方法,才能通過言傳身教,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把子女塑造成人格健全的守法公民。

1.2營造和諧家庭環境

和諧的家庭環境對子女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夫妻關系和諧,父母子女關系和諧是和諧家庭環境的兩個基本要素。提高婚姻質量,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父母子女關系是營造和諧家庭環境的兩個關鍵環節。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只有協調一致,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溝通,才能隨時把握子女的思想脈博,及時發現異常并加以教育引導,防患于未然,或將其解決在萌芽狀態。

1.3教子不力應承擔相應責任

我國《婚姻法》第23條規定:“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人保護法》第62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予以勸誡、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虐待、遺棄子女、教唆子女犯罪的要嚴格依照《刑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2.“校園育苗”工程

學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是培養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專門場所。“兒童的發育成型期有許多年是在為了滿足他們的教育和社會化需要而設立的各種機構中度過的。”“學校能提供種種機會來倡導社會平等、文化多元化和個人的親密關系,并幫助青少年獲得道德標準、社會技能和公民的責任感。”[2]一個人在他的青少年時期如果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情操高尚,對社會有益的人;否則,他就有可能走上歧途。實施“校園育苗”工程應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2.1端正辦學指導思想,促進未成年學生全面發展。

根據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7條:“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培養未成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未成年學生全面發展”的規定。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應當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位。但在我國目前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往往以片面追求升學率為辦學指導思想。德育工作處于次要地位,甚至形同虛設,忽略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只知讀書,不懂得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獨立思考能力差,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低下。端正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是學校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首要任務。

2.2努力提高教師素質

青少年在學校接受教育,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有些影響甚至是終身的。只有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造就高素質的教師,首先要注重教師政治素質、品質及師德的培養。其次要注重教師良好法律素質的培養,杜絕教師侵犯學生權益行為的發生,如:體罰、勸退學習差的學生等。再次要注重對教師知識多元化的培養,教師不僅要精通本專業的知識,還要懂得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將對學生的教育寓于教學之中,真正肩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

2.3搞好學生的法制教育,并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列入考核體系

中、小學應將法制課從思想政治課中分列出來,單獨規劃,編寫專門教材,配備專門的法制課教師并保證課時。做到計劃、教材、教師、課時“四保障”。要根據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來安排教學的順序。小學法制教育應多側重感性認識,講求形象、生動;初高中階段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在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法制教育作用的同時,應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活動,如知識競賽、模擬法庭、圖片展覽、參觀等。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8條規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列入考核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這說明,教育行政部門應依法將學校的法制教育以及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工作效果列入對學校的考核體系,促使學校法制教育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從而有效地減少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發生。

2.4抓好學生的生理、心理知識教育

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成長階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生理成熟年齡普遍降低,而心理成熟年齡卻相對滯后。這種矛盾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解決好這個矛盾對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十分關鍵。有調查發現,幾乎所有青少年犯罪,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心理扭曲。河北省未成年人管教所的資料也顯示青少年犯中屬欲型犯罪的占到了20%。這都說明學校傳統的青春期教育方法,與青少年正常的身體發育、心理發育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這就要求學校除改進生理、心理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學到必要的生理、心理知識外,還應設立咨詢室,結合青少年中常見的生理、心理問題,如焦慮癥、抑郁癥、人格障礙、性偏差等,以平等的呵護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正確加以引導、疏通,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對一生都將發生重大影響的成長階段。教學生正確地對待生理發育,合理控制性的欲望,有效地減少和預防青少年由于缺乏誘導和節制而發生性犯罪。教學生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合理釋放壓力,時刻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以防心理扭曲而走上邪路。

3.“社會防護林”工程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大環境特別是社區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正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凈化社會環境,給青少年創造一個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社會環境,動員社會力量,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保護,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3]實施“社會防護林”工程,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3.1加大反腐敗力度,優化社會大環境

目前,社會上權錢交易、貪污受賄等社會腐敗現象嚴重地侵蝕著我們黨的肌體,敗壞著黨的形象,污染著社會風氣。那些思想尚不成熟、好奇心較強、自控力較差的青少年極易受到這些腐敗現象的影響,走上通過盜、搶以獲得錢財的犯罪道路。端正黨風、、優化社會大環境,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基礎。

3.2健全社區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組織機構

根據中央綜治委2003年制定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社區預防計劃》,街道要成立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由街道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負責制定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工作規劃,并督促落實與檢查。社區要成立社區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聯席會議,以社區干事、社區民警、司法干部為核心,吸收駐區單位代表、離退休老同志、青少年工作志愿者、中小學校負責人、社區群眾代表參加,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負責凈化青少年成長的社區環境,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切實控制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發生。[4]

3.3加強對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

社區在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上,應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的通知》的要求,通過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如:“當一天社區道德監督員”、“一助一”幫困、義務勞動、志愿服務等形式,強化青少年對道德規范的體驗和認同,知榮明恥,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強青少年的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青少年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法制教育是培養青少年成為國家守法公民的重要途徑。社區在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方面,應以《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為主要內容,積極開展創建“社區青少年法律學校”活動。在講解法律知識的基礎上,采取知識競賽、故事會、展覽、宣傳欄、演講等多種方式,開展社區系列普法宣傳,讓青少年唱主角,幫助青少年在實踐中掌握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做到警鐘長鳴。

3.4加強社區建設,滿足青少年需求

青少年生性好動,精力充沛。社區是社會閑散青少年的主要活動場所。中小學生一年中也有160多天的校外活動時間。搞好社區青少年活動設施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內容,滿足青少年成長的基本需求,真正做到“學校放學,社區開學”,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占領青少年的業余生活陣地,使他們在健康有益的活動中釋放過剩能量,消耗多余時間,充實課余生活,凈化心靈,強化自控。活躍社區文化,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是社區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有效途徑。在完善社區服務方面,社區還要根據社區青少年的就業需求,聯合社區勞動、教育、工商等部門開展職業培訓、職業介紹、信息咨詢等服務。

3.5凈化社區環境,消除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誘因

社會環境中的消極因素,不健康的社會文化,對涉世不深、抗誘惑力不強的青少年毒害很深,是使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催化劑。只有大力整頓文化市場,凈化社會環境,才能減少引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誘因。街道、社區要聯合公安、文化、工商等相關部門,針對社區中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突出環境問題,密切配合,齊抓共管,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清理整頓力度。繼續推動非法“口袋書”專項整治行動,“安全放心網吧”創建活動。制定青少年“安全放心網吧”標準,與業主簽訂承諾書,建立網吧監督舉報熱線,聘請“青少年安全放心網吧”監督員,推動網吧經營者履行安全上網承諾;規范歌舞廳、音樂茶座、臺球室、錄像廳等場所的經營,對無照經營和超范圍經營的堅決打擊。對“黃賭毒”問題,一經發現,立即取締。對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懲處。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納入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體系中,作為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把無青少年違法犯罪作為創建安全小區工作的重要內容。

3.6建立社區青少年管理檔案,加強對特殊青少年群體的管理

社區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發生,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必須加強社區青少年事務的管理。社區青少年工作人員要經常性地開展走訪、調查,掌握社區內青少年的基本情況,為他們建立全面、準確的管理檔案。尤其對履行教育義務、監護職責存在問題家庭的青少年、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刑滿釋放和解教青少年要建立詳細的檔案,并根據其行為的變化定期更新,做到底數清、家庭情況清、心理特征清、目前狀況清,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

社區輟學學生、待業青年和下崗青年等社會閑散青少年,幫助他們就學、就業是預防他們違法犯罪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與街道勞動、工商等部門聯合,加強待業、下崗青年的職業培訓、職業介紹服務,增強他們參與市場競爭、就業上崗的能力,安置好他們的就業,變待業、下崗為上崗,消除他們違法犯罪的隱患。

對有不良行為和刑滿釋放、解教的青少年,社區要制定綜合幫教措施,安排專人開展結對幫教。可以采取“四幫一”的做法,即:一個派出所民警、一個老同志、一個青年志愿者和一個幫教對象的父母,四個人共同幫助一個對象的方法。對幫教對象每月堅持兩次走訪,通過走訪、談心,一方面開展正面教育,做好幫教對象的思想工作,感化幫教對象。另一方面,要為幫教對象解決實際困難,通過積極幫助他們就業,使其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把他們違法犯罪和再次違法犯罪的傾向和行為消除在萌芽狀態。

另外,社區要加強對進城務工青年的管理,建立進城務工青年檔案。以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工作重點,針對存在的拖欠工資、人身傷害、延長勞動時間、降低工資標準等侵害進城務工青年權益的突出問題,聯合公安、勞動、工商等有關部門,開展“青少年維權崗在行動”活動,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以防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導致進城務工青年對社會產生反抗和報復心理,進而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聯合國第三屆預防犯罪及罪犯處理大會資料[G].

[2]聯合國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處《綜合性預防犯罪措施匯編》[G].

篇6

俗話說“百育德為先”,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素質,是一個人立身之本,其次方式文化知識和綜合技能的運用。初中數學,是構成初中課堂教學的一門基礎課程,具有課時長、知識面廣的特點,為德育提供了便利。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機遇,巧妙滲透德育,讓青少年數學技能得到強化的同時,又能做一個“四有”人才。以下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出發,探尋有效教學策略,望對同仁有所幫助。

一、實施小組教學,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學習能力

自主思考,是培養學生自理自立能力的其中一種體現,青少年,雖然還未成年,但是他們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也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意識和能力,但是在實踐中,部分家長對其過于溺愛,致使有的學生過分依賴父母和教師,墮于思考問題和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這些都是缺少德育的表現,除此之外,有些學生還存在一定的歧視心理,對其他同學不能做到和睦、融洽相處,這樣是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恰當利用小組合作教學來引導學生,讓初中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養成良好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一則,在學習上最大限度地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讓學生學會自理自立,二則,培養青少年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使其將來走出校園步入社會,更好同他人合作完成某項任務,在合作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具體來講,比如,在教學完七年級數學《幾何圖形的初步認識》一章后,其中4.4課題學習部分有一個動手操作的練習,教師可以讓初中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這一動手實踐任務。在實踐中,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鍛煉,有的學生負責繪圖、有的負責剪紙、有的負責拼接等等,讓初中生在自主完成分組任務的同時,更能體驗到合作學習的趣味性和成功的樂趣,明白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促進初中生更好地發展。

二、立足數學教材,尋覓德育出發點并恰當延伸

初中數學教材中的知識,其涵蓋的范圍較為廣闊,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為我們尋找德育的出發點提供了便利和機會。德育的內容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保護環境、誠實守信、言出必行等等,而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德育的內容與數學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實現緊密的銜接,從數學知識上,引申出德育的內涵,然后,再將其恰當的延伸,這樣我們就可以在立教材的基礎上,讓德育工作落到教學實處。

比如,在教學“點、線、面位置關系”的相關知識時,我們可以如此啟發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說兩點之?g直線段最短嗎?”可以邊向學生提問,邊用粉筆在黑板上做出相應的圖示,如此一來,加之圖示的說明學生便會自然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意義。由此,我們更可以進一步啟發學生,要想獲得學習上的成功,也可以構建出最短的路線,即找到自己現停留的點,再找到自己想要達到的點,從而以合理的規劃時間為路線,從而構建一條直線,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也在間接地告訴學生,在學習中一定要樹立理想與目標,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社會主義新時代青年。

三、開展趣味比賽,綻放德育之花

篇7

關鍵詞:閱讀傾向;人生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0-0225-02

葉圣陶曾指出:“擔當這件大事的不僅是學校里的語文教師,作報告的,發表演說的,廣播員,戲劇演員,電影演員,寫稿子登在報上的,寫稿子登在雜志上的,寫各種各樣的書稿出版的,翻譯各種各樣的書稿出版的,全都擔負著語言教育的責任,就影響范圍看,語文教師的影響限于學校里,其他的人的影響普遍到整個社會。”如果說葉圣陶先生在這里論及的是“大語文教材”的話,那么滲透于字里行間的大閱讀觀也是顯而易見的。本文就青少年的閱讀傾向與人生觀的關系問題略作探討。

一、我國青少年閱讀現狀

語文科和其他科不同,更大容量的知識是學生從課外閱讀、交流中獲得的。朱自清談到這個問題時認為,學生的成就“大部分從課外閱讀和課外聯系得來;他們讀著譯的小說,讀各種雜志,文藝的,非文藝的。”那么,我們青少年目前除了語文課本上的選文外,課外又在進行什么樣的主流閱讀呢?首先,在瞬息萬變的當今社會,我們青少年的閱讀越來越趨于感性化、時尚化:

1.言情、武俠類作品。現行的“校園文學”百分之七八十都與這類題材有關。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心理的成長階段,這樣的年齡段自我意識增強,獨立意識萌生,但世界觀又不很清晰,容易產生幻想,去設想一些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事情。言情、武俠類小說正和他們的這種心理相吻合。這類作品中的人物、情節都帶理想色彩,而人的心理往往是越跟自己有距離的東西越能誘發追求欲,青少年尤其如此。

2.漫畫、卡通類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大眾化、通俗化。但學生常常看不到這類作品為迎合人的感官而帶來的庸俗化、粗俗化,某些作品以嘲笑長輩為樂,以逆為樂,甚至還極盡曲解經典名著之能事。青少年們在一笑了之的同時有誰去對比思考一下大師們筆下的笑的內涵和深意呢?咸亨酒店里的四次哄笑,與卡通漫畫里的笑能同日而語嗎?

3.快餐、網絡類作品。認真地用心閱讀是一件必須耐得住寂寞的事情。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加上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決定了經典名著地位的淡化,正如赫爾曼?黑塞說的,“我們總發現多數兒童很快就把會閱讀當成自然而無足輕重的事”、“多數缺少天賦的人將自己的閱讀能力很快就只用來讀報上的新聞或商業版”,可以借用這些話對我國目前青少年樂于快餐式、網絡式閱讀作一個絕好的注釋。其次是閱讀的質量和深度不夠。因為外面的世界誘惑太多,讓青少年耐不下心研讀名著;又因為經典名著不像時髦讀物那么富有刺激性,所以很多青少年不樂于拜讀;再因為數理化的巨大壓力和速效性,又使他們急功近利,不愿花時間和精力進行“慢工出細活的”閱讀。馮驥才曾說過:“我從未把書當作我消度時光的閑友,而把它們認定是充實和加深我的真正伙伴。”可見閱讀經典名著可以內化人文精神,為自己的人生樹立一個航標,懂得為人處世之道。

二、新課標對閱讀的要求

新課標高中語文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必修課程包含“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方面的目標;選修課程的五個系列,包括了對各類文體的閱讀。從新課標的閱讀目標中我們很容易看出,閱讀的重要任務是立人:“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地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對個人與社會、自然、國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新課標閱讀的指導精神就是讓青年學生通過閱讀經典名著走進大師們的心靈世界,了解、掌握他們的思想成果,感悟他們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精神境界。日本能在二次大戰的廢墟上迅速崛起,它的教育思想帶來的民族精神是功不可沒的。獨立閱讀能力和完善人格的培養也是新課標的閱讀目標:“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加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于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新課標主張通過閱讀經典名著讓青少年領略大師們所思的深刻與廣闊,這樣,閱讀過程也就成了他們心智成長、獨立閱讀能力強化的過程,他們面前的世界會越來越寬廣。如通過閱讀,對《史記選讀》中劉邦、項羽的形象、《雷雨》中周樸園的形象,他們就會拿出自己獨特的眼光去立體地審視,而不會以各類參考上的樣板化模式去僵化人物形象。

篇8

關鍵詞:青少年;足球教學訓練;校園足球;教學環節;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12-0051-02

法國是世界足球的強國,其國家隊多次闖入世界大賽的決賽圈,曾經兩奪歐洲杯和聯合會杯。法國也是歐洲培養和輸出足球人才最多的國家之一,其強大和完善的足球青少年訓練體系,保障了法國足壇人才輩出,長期屹立于世界足壇強國之列。因此,本文主要探析法國青少年足球教學訓練課的過程和教學模式,為我國校園足球的科學化教學訓練提供思路。

一、法國青少年足球教學訓練課的結構

近幾年,法國青少年足球教學訓練課的結構主要分為以下5個部分:熱身、比賽、技術練習、情景、比賽。對于U9-U13年齡段運動員來說,通常采用的教學訓練模式為比賽―技術練習―情景―比賽。之所以采用這種教學訓練模式,主要是由于很多運動員的足球技術非常好,但在比賽中不能很好地發揮競技能力。法國足球教學訓練課組織結構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比賽為中心,通過比賽來發現問題,根據在比賽中發現的問題來安排技術練習和情景訓練,提高技術練習和情景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總體來說,足球教學訓練課的內容設計緊扣主題,練習方法新穎多樣,貼近實際,針對性強,能調動和開發學生思維和拓展。

二、法國青少年足球教學訓練課的教學環節

1.課前準備

在足球教學訓練課前,教師需要花20~30分鐘的時間課前準備工作,保障教學訓練工作安全、有序、高效的進行。首先,準備器材,主要包括足球、分隊衫、標志桶、標志碟、標志桿、訓練圈等;其次,布置場地,教師根據學生年齡、教學訓練目標和內容,設計場地的大小、器材之間的距離、練習中組的距離等。通常情況下,傳接球練習的場地設計就會大一些,讓學生充分地跑動,并且有很大的場地空間進行傳接球。教師盡可能把各種練習需要的器材都布置在場地上。在課前讓學生穿好至少兩種顏色的分隊衫,并讓學生在第一個練習場地和器材前集合。

2.課的內容介紹

教學訓練課內容的介紹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對本次教學訓練課的主題進行介紹,其次是對課中每個環節中的教學訓練內容進行介紹。課的主題介紹主要是簡要地介紹這個主題的重點和要求。例如,以打破防守射門為主題的教學訓練課,主要簡要地介紹打破防守射門是通過人數優勢利用傳球或突破打破對方防守平衡,找到射門的機會,形成攻門得分。各環節教學訓練內容的介紹主要是概括性地闡述課中技術練習、情景練習、比賽等環節的教學訓練內容。例如,在U9以少打多情景練習內容的介紹中,教師重點圍繞這幾個方面進行介紹。(1)情景練習目的,通過以多打少打破防守,實現射門得分;(2)情景練習的場地布置,場地上各個標志碟和香蕉欄架的作用;(3)情景練習中得分方式,一組學生進攻,一組學生防守,每次2名進攻一名防守,進攻想辦法突破防線,把球打入欄架得1分;(4)情景練習的限制條件,如練習時間、運動空間、傳球腳數等,教師還強調技術練習的要求,如打入小門得分必須用腳內側射門方法;(5)情景練習的實踐演示,找幾個學生進行實踐演示,如在以少打多情景練習的演示中,兩人進攻,一人防守,演示兩遍;(6)提問,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詢問學生是否理解情景練習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必要時讓學生復述情景練習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了解學生對教師講解內容的理解程度。如果情景練習比較復雜,限制條件比較多,教師就會采用戰術板來介紹情景練習的方法和要求,然后再安排學生進行實踐演示。

3.教學訓練過程的組織實施

課的組織是通過教師有效的教學行為來實施教學內容的過程,這是確保教學訓練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環節。在教學訓練課的組織中,教師的教學行為主要包括觀察和指導、得分管理、鼓勵和表揚等方面。

(1)觀察和指導

觀察和指導是指教師通過認真觀察來掌握學生練習過程和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在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導。在教學訓練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是否按練習方法和要求進行練習,不急于糾正學生練習過程出現的問題。如果個別學生沒有完全理解練習的方法,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讓他思考練習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在教學訓練課的情景練習和比賽過程中,法國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應變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逐漸理解和掌握練習的方法與要求,很少打斷練習過程。

(2)管理分數

管理分數是指在情景練習和比賽中教師及時反饋練習/比賽的得分情況。在情景練習和比賽中,教師根據練習/比賽情況及時報出每個組得分情況,讓學生及時了解練習/比賽的結果。

(3)鼓勵與表揚

在青少年足球訓練中,法國教師非常重視及時鼓勵和表揚學生的運動表現,很少在訓練中對學生的運動技術和運動表現進行批評和指責。對青少年運動員來說,鼓勵和表揚有利于讓他們獲得自信和快樂,提高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和興趣。在練習過程中,如果學生的動作技術不正確或未按正確的方法進行練習,教師只是讓學生思考正確動作技術的要點,或告訴他完成動作技術的正確方法。

(4)練習的糾正和調整

練習的糾正和調整是指教師根據練習中學生的表現給予必要的糾正和調整。在教學訓練課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訓練目標和內容來進行糾正和調整。在情景練習中,在學生多次反復練習后,教師會中斷練習過程并提出練習中出現的突出問題,讓學生去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認真聽取學生在認真思考后提出的解決方案后,教師會給予一些補充的建議,或者提出更為完善的解決方案,并重新組織練習。練習的調整主要是教師根據學生掌握技術練習和情景練習方法的程度,通過調整練習的限制條件,適當簡化或復雜化練習的方法。降低和提高限制條件有很多種方法,如在練習進攻中,限制條件的要素主要包括擴大場地、增加進攻人數、增加接應點、限制防守活動區域、減少防守人等;通過縮小場地、限制進攻學生觸球次數、要求規定時間內要通過半場、只能向前傳球、增加防守人數、限制進攻活動區域及支援前場的人數等要素都可以限制進攻的發揮,是使進攻復雜化的方法,讓進攻學生想出更多的解決辦法。在教學訓練課中,教師通常會設計4~5種降低和提高練習難度的限制條件,以適應實際訓練中的各種情況。在教學訓練課的比賽部分中,教師主要是認真觀察學生在比賽中能否熟練地運用情景練習的方法,很少打斷比賽過程。

(5)課后總結

在課的結束部分,教師重視課后的總結和與學生的交流。首先,教師概括性地總結本次課的主題和內容,以及各環節教學訓練內容的重點,如技術練習中的動作技術要點、情景練習中不同限制條件下練習方法的要求、比賽中運動表現等。其次,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主要包括教學訓練課中自己達成學習目標的情況、教學訓練課中的表現及需要改進的地方等。

三、法國青少年足球教學訓練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法國青少年足球教學訓練課的主要過程分為比賽、練習、情景、比賽等環節,每個環節的目標和內容都不同,每個環節采用的教學模式也不同。法國青少年足球教學訓練課中采用的教學模式有三種:自主適應性教學模式(Pédagogie des Modèles Auto Adaptatifs,PMAA)、戰術決策教學模式(Pédagogie des Modèles de Décision Tactique,PMDT)、執行性教學模式(Pédagogie des Modèles d’Exécution,PME)。青少年足球教學訓練課中采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的行為見表1。

1.自主適應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通過學生自主探索方式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其優點是能激發學生參與足球訓練的積極性和興趣,適用于教學訓練課中情景的教學訓練。在教學訓練課的情景練習中,如果學生遇到了問題,教師不直接進行干涉,而是讓學生積極思考,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

2.戰術決策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決策和完成行為,其優點是很短時間內就能直接進行技戰術訓練,適用于教學訓練課的比賽環節。在足球教學訓練前、訓練過程中和訓練后,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3.執行教學模式

篇9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教學 實效性探討

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學模式及效果是影響德育實際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

一、為什么要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

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初中階段學生的教育十分重要,而且是在關鍵的時期。讓廣大的青少年健康成長,快樂成長,思想品德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學好思品課,不是僅僅了解掌握了其中的知識、常識,成績考得好就行了,而要用各種手段和方式來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并內化為行動,使學生思想水平提高,行為規范,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好公民。教師要給學生整理、選擇、創造出一個人文環境,并促使學生去實踐、體驗,從而學好思品課。

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是社會發展的強烈要求。改革開放過程中,社會轉型引發的各種矛盾與丑惡現象也隨之迸發,我們要正確估計、科學思考、合理引導,體現國家意志和符合社會要求,教育青少年學生認清方向,避免迷失自我,用高遠的視角、積極的心態、科學的思維來認識社會、設計人生。

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是其課程性質、特點及任務的內在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突出地體現在育人的功能上,只有入情入理、入心入腦的教學,才能體現其德育性質。

二、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要以人文性為出發點

人文性,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促進青年一代健康成長的現實需要。總體來說,我國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質發展良好,但諸多調查與研究也反映出許多不好的跡象。由于社會保持穩定與生活條件改善、學業壓力與就業競爭、處于成長發育時期以及獨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的特殊等,許多青少年不思上進,不關心社會與他人,唯我獨尊,缺少科學的思維方式,抗挫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弱,缺乏創新能力等。于是出現的道德滑坡、心理障礙、信仰危機、誠信缺失等系列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為青少年一代塑造精神支柱,在滾滾紅塵中為青少年守護精神家園,培養學生具有立場、觀點和方法,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看待和分析社會與人生的重大問題,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承擔這一職責,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注重情感、思維、知識傳授、能力訓練和心理輔導等方法,提高實效性,履行責任。

三、把握思品課的性質特點,探尋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德育實效的提高

1.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教學實效。多媒體能集中最多、最精彩、最新的教學資源,并以文字、聲音、圖片、動畫、影片等形式展現給學生,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只要教師合理利用這種手段,就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達到教學目標。這種手段的使用,不是教師說、黑板上粉筆寫能替代的。

2.討論教學法。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獲取知識的方法,用討論法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既可以是整節課的討論,也可從是幾分鐘的討論。既可以是全班性的討論,也可以分小組討論,還可以同桌之間展開討論。教師應處理好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討論的問題應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有討論、鉆研的價值,最好是社會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二是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啟發、引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發表見解,注意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討論的主題和爭論的焦點上,引導討論向縱深發展,使關鍵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三是在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做好討論小結,簡要概括討論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糾正學生錯誤的、片面的或模糊的認識,讓學生真正領會教材精神。

3.趣味教學法。趣味性是指在教學中為使受教育者產生自覺接受教育的動機,教師運用的是為其喜聞樂見、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實踐證明,它是對過去那種單純的灌輸式、訓導式、說教式德育教學模式的摒棄,是一種適應時展,符合中學生思想實際的教學方法。

4.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實際問題,單靠課堂教學不能完全解決,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課堂活動的形式很多,包括學生辯論會、專題調查、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

總之,目前對中學思想品德教學的評價還主要靠有限的筆試,考分是作為指導教學與學習反思的簡單杠桿,而考分又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許多教師和學校在新課程方案指導下開展了全面考查學生德育素質的嘗試,如行為監測、情景行為反應、跟蹤品德調查等,這些都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從而指導我們改進思想品德課教學,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德育實效。

參考文獻:

篇10

一、足球運動員文化文化課學習的現狀

對廣東省優秀運動員的學歷進行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如圖所示):初中及以下的低學歷優秀運動員達到總人數的45.9%,高中學歷運動員達到45.4%,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運動員不到10%,這說明我國足球運動員的文化基礎薄弱。

二、足球先進國家和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模式的區別

英國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模式以學校為中心,依靠學校的業余訓練來培養后備人才。中學是培養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搖籃,大學則是培養優秀運動員的高級階段。其特點是強化了教育和體育結合,突出了青少年體育的業余性質。其宗旨是:不栽培不學無術的孩子,要保證每一個球員退役后擁有一張學位證書賴以為生。他們認為,年輕孩子們不應生活在封閉環境里,足球也不就應該是他們人生的唯一內容。因此,英足總學校培養出來的球員具有相當的文化素質和極強的獨立思考能力。

而我國在原有計劃經濟模式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培養模式為:足球學校――青年隊――專業隊,它是以各級足球學校或體校為基礎,進行線型培養和選拔足球人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從14-15歲開始便離開父母,進入全封閉的環境中,過集體生活,在業余體校或者足校進行全天訓練或半天訓練。他們無法像同齡人一樣接受正規的文化知識教育,更為嚴峻的是,臨近比較重要的比賽時,運動員甚至完全放棄文化課學習,全力投入訓練,長此以往造成文化知識素質偏低。

三、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文化素質提高的重要性

足球運動員如果沒有相應的文化素質,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和豐富的文化知識作基礎,只靠對技術動作、戰術意識進行簡單的堆砌和機械的模仿,是很難適應現代足球發展的。只有提高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文化素質,才能使青少年訓練成績產生質的飛躍。

四、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文化課學習和訓練的矛盾關系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文化課學習與訓練的矛盾關系是由于文化課學習與運動訓練關系處理不當,出現的文化課學習與運動訓練相互對立的現象。目前許多體育學校還沒能處理好文化課學習與運動訓練的關系,以及學校的教練員訓練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滿足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對運動訓練帶來的期望。開展運動訓練又離不開不間斷的系統訓練,而文化課的文化課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又影響了運動訓練的時間和精力上。

五、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應該以文化課學習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