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劃意見和建議范文
時間:2023-06-04 10:04: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培計劃意見和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職院校 國際化 人才培養模式
在經濟全球化與信息網絡化的形勢下,教育國際化已成為必然趨勢。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任。因此,如何適應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探索國際化的辦學模式,從而建立符合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規律特點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是當前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為順應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的原則,較早的開展了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積極探索國際化的辦學模式與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中丹合作辦學項目
2006年5月,經中國駐丹麥大使館推薦,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與丹麥尼爾斯布魯克哥本哈根商學院(Niels Brock Copenhagen Business College )簽署了物流管理專業專科合作辦學協議。2008年7月,兩個學校聯合招生、共同培養中國計劃內高考考生。申請并通過尼爾斯布魯克哥本哈根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英文論文答辯的學生,可以獲得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和哥本哈根商學院兩個學校的專科畢業證書,并可以繼續赴丹麥攻讀哥本哈根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本科課程,成績合格后,獲得哥本哈根商學院的本科學歷與學位。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中丹合作的物流管理專業以雙方優勢專業為依托,引進丹麥尼爾斯布魯克哥本哈根商學院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材教法及師資等教育資源,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和丹麥教師聯合開展雙語教學,同時聘請了國內大型物流企業有三年以上管理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開展實踐課程項目的教學。至今,已經有三屆168名畢業生順利完成學業,3人赴丹麥繼續深造,其余畢業生全部就業,他們分布在山東榮慶物流有限公司、日照港務局等國內物流業從事生產和管理工作,學生對項目的滿意度和用人單位滿意率分別為99.58%和96%。該項目為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借鑒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高技能國際化人才,探索和完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深化教學改革、完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路徑
1.國際化的課程設置
為適應現代物流的國際化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借鑒丹麥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尼爾斯布魯克哥本哈根商學院與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共同討論,準確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了學生培養計劃、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及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課程,形成了系統的模塊化、國際化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從而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和國際競爭能力,熟練掌握現代物流基本原理,熟練運用與現代物流相適應的管理、經濟、法律與技術等綜合性知識,具備現代物流管理優秀的工作態度、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高超的技能,能在各類物流企業從事國際國內物流經營生產與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中丹合作物流管理專業按照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三大模塊設置課程,形成了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與人交流溝通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專業動手實踐能力的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大一下學期開始,引入了丹麥尼爾斯布魯克哥本哈根商學院的組織管理(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物流學(Logistics)、質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跨文化交際(Cross Cultural Relations)、商務經濟學(Business Economics)、國際市場營銷學 (International Marketing)等8門優質課程,實行全英文教學。其中跨文化交際(Cross Cultural Relations)課程的開設增加了學生的國際知識和外國文化,培養了學生的國際觀念和國際交往能力。為有效地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該專業的中丹兩國教師密切合作,突出實踐教學項目與專業崗位工作的一致性,精心設計了來自國際國內物流業的11個經典實踐實訓項目,開設了國內物流企業內訓課程,三年級下學期與物流企業合作進行企業實地培訓,從而實現學生“零距離上崗”。該專業還引進了國際執業資格證書課程,將職業資格認證(物流師、報關員、全國貨代員從業資格證)標準納入課程建設,為學生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國際化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上,中丹物流管理專業全面借鑒丹麥先進的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課堂上,更加注重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與交流,更加注重實踐項目在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在所有的理論課程中,全部采用實際的案例式教學;更加注重實踐教學項目在教學中的應用,利用實際項目對學生進行能力的訓練和提高。項目實踐是課程教學的主線,以項目實踐開展課堂教育教學活動,更加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堂討論貫穿課程教學的始終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和項目實踐使學生愉快的掌握了理論知識,強化了學生的職業認識,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也為學生將來學業的深造和就業以及職業的轉崗和遷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國際化的師資隊伍
為保證中丹合作物流管理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不斷提高該專業的辦學水平,日照職業技術學院選拔了7名物流管理專業精通英語的教師與丹麥尼爾斯布魯克哥本哈根商學院的4名專業教師以及來自國內物流大企業的3名兼職教師共同成立了中丹合作物流管理專業教研室,中方的教師全部為碩士研究生,同時有5名教師具有國外教育經歷。中丹雙方教師共同制定教學計劃、探討教學內容的設置,研究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項目合作期間,丹方還每年免費培訓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6名專業教師,以使該專業的教師能夠密切跟蹤國際物流業最新發展。來自國內物流企業的兼職教師則從事實踐課程的教學和學生實習的指導工作,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參與教學計劃特別是實踐課程教學計劃的制定工作。
4.國際化的教材
中丹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國際化的物流生產經營和管理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在此過程中,引進國外物流管理專業的原版教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方面,原版教材的引進可以促進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專業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原版教材可以非常準確地傳遞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因而,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中丹合作物流管理專業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教材,從第二學期開始引進的丹麥尼爾斯布魯克哥本哈根商學院的8門優質課程。但原版教材的引進,也加大了教學的難度和成本,學生閱讀理解的難度加大,為了達成教學效果,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中丹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們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了相關輔導教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使用和理解原版教材,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的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5.有力的教學保障措施
為了中丹物流管理專業合作辦學的順利實施,中丹雙方共同成立了聯合管理委員會,負責研究和制定該專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中丹雙方建立了定期會議制度,交流工作信息、研究解決有關問題,制定并落實各項教學措施。聯合管理委員會負責該教學項目的教學組織與管理;定期安排丹方專家進行教學指導、講座交流、參加開學畢業典禮和論文答辯;組織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參加外方考試、赴國外院校繼續深造等等。
良好的教學條件是中丹物流管理專業辦學的基礎。一是為中丹物流管理專業設立班級專用教室。二是設立了教學管理辦公室進行教學管理工作。三是設立外教專用辦公室。四是建設了專用多媒體語音室,便于外語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強化學生英語水平和實踐教學環節,保證中丹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由于職業需求的特殊性,要求該職業的人員既要掌握現代經貿、運輸與物流理論和技能,又要具有較高的英語能力。一般在第四學期安排專業外語學習。課外活動時間鼓勵學生加強語言學習,確保第三學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力爭通過六級考試,具備外語會話交流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的全英文授課創造條件。課外活動時間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的英語角、英語對外社團等活動來提高英語水平及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為促進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把握,我院每年都安排學生定期到國內先進物流企業參觀學習,每年都舉行物流管理專家論壇,讓學生了解國內外物流發展的現狀,把握物流發展動態。
在學生管理方面,由專職輔導員按照學院要求組織學生安全教育,加強學生住宿、生活、交通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開設人文素質課、召開主題班會、加強教育引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鼓勵學生參加有意義的社團活動,活動情況納入學生考核評定;學生獎學助學,則根據學生德育、智育、體育三方面成績綜合考評,評選落實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學院獎學金、丁肇中獎學金、系部獎學金等獎項。
三、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經驗
通過中丹合作辦學,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的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果,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優質課程的引進豐富了高職教學內容。中丹合作物流管理專業引進了丹麥的優質教育資源,吸收了國外職業教育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充實并豐富了教學內容,更新了教學和管理理念,提高了辦學質量。對我院提高教學質量,擴大辦學規模,服務區域經濟,突出辦學特色發揮了積極作用。
優質項目的實施全面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中丹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在合作辦學的過程中,通過與國外教師合作,赴國外學習和培訓,獲得了大量的國外關于物流管理專業方面的新知識和新理論,一方面,提高了他們英語應用水平,拓寬了理論知識,開拓了視野;另一方面,發達國家教師的敬業精神,對教育的熱愛和對職業的忠誠也強烈的影響著他們更好的教書育人。物流管理專業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增長了教學經驗,提高了教學實踐能力,使他們迅速地成長為“雙師型”、“雙語型”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要求的師資。
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實踐提高了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需要既具備專門知識和能力,又具備國際視野的國際化人才。為實現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合作辦學為學生提供了趨向國際化的學習環境。中丹物流專業畢業的學生,不僅具備本專業的專業技能,外語水平較高,而且通過丹方外教來我院授課,使學生了解了國際通行的慣例、法規、國際經貿常識以及文化、習俗、禮儀等,具備了基本的國際社會人才標準,為學生就業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中丹合作辦學擴大了對外交流與合作。中丹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順利實施,為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與國外院校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帶動了學校機電、旅游、汽車等專業與國外院校的合作,學校在與丹麥尼爾斯布魯克哥本哈根商學院合作的基礎上,2009年再次合作申報了“中丹旅游管理專業”,并相繼與韓國新星大學合辦了“中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合作專業,與澳大利亞戈頓繼續教育學院合辦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其中與韓國合作舉辦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被確立為地方財政支持的國家示范建設專業,極大地拓寬了學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領域和范圍,提高了學校的國際知名度。
四、結束語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我國高職院校借鑒國際經驗、提升自身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等方面的重要途徑。面對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教育國際化的機遇和挑戰,高等職業教育要確立國際化理念,從實際出發,立足實踐,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提升高等職業院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
基金項目:2012年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立項項目《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研究》( 項目編號:2012632)。主持人:韓邦云
參考文獻:
[1]趙彥志.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國際化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基于東北財經大學薩里國際學院的人才培養經驗.[J]文教資料,2010(3)
[2]楊林、褚紹綿.論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及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遼寧高職學報,2003(4)
[3]陳昌貴.跨國教育:一個不容忽視的新課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4]張曉琴、溫婷.淺析中外職教集團化辦學的共性和差異性[J].中國成人教育,2013(17)
[5]陶學恒、崔遠慧等.依托中法合作項目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價值工程》2011(5)
[6]李輝、孫文軍.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中丹合作辦學的改革措施;《商場現代化》2012(9)
篇2
一、培訓學員對培訓滿意度調查結果
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表明:培訓學員對本次培訓的滿意度還是非常高的,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有99%的學員對培訓的項目滿足學習需求的程度、研修(培訓)資源、研修(培訓)方式方法選擇、主講和指導教師水平、用餐和服務質量評價內容表示滿意(見表1),表明本次培訓的課程安排、培訓教師能力、組織形式、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內容安排合理。
二、培訓學員訪談總結本次培訓的主要成果
在培訓中和培訓結束后分別組織召開了兩次培訓學員座談會,針對培訓中和整個培訓的各項內容進行座談和討論,通過兩次座談會總結了本次培訓的主要成果。
(1)10天60課時的培訓,按照預定的培訓計劃,順利實施了培訓,達到了預期的培訓目標。所有學員都圓滿完成培訓任務,全員結業。調查問卷的反饋意見顯示全體學員對培訓整體效果表示非常滿意。
(2)在培訓過程中積累了培訓視頻資源,將逐步形成培訓資源庫,為學員的后續發展提供長遠支持。
(3)收集并整理了所有培訓學員的作業,內部整理了學員教案集、說課集和問題集。
(4)在培訓過程中,學員與學員之間、學員與培訓教師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以后開展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學員在培訓中記錄下自己的培訓感悟,與培訓單位建立了深厚友誼。
(6)通過培訓課程的學習,學員自編的一套100人的小型團體操、30余個自編小學游戲,可以為今后的培訓提供豐富的素材。
(7)學員通過兩位日本學校體育學專家的授課,對日本小學學校體育有了一定的了解,開闊了眼界,獲得了巨大的收獲。
(8)在培訓過程中培訓主講教師隊伍與培訓管理隊伍也得到相應的鍛煉,對于優秀培訓團隊的建設和培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學員對本次培訓提出的優點和不足
通過培訓后的調查問卷統計分析,調查和總結本次培訓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為以后的培訓提供經驗和總結。
1.學員認為項目的優點或給學員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1)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紅歌教師”年豐老師最受愛戴。
(2)國培課程中的實踐課教學比例比較多,能夠達到培訓總課程的50%,是和以往的培訓大不相同的地方,是我們學員最喜歡的課程。
(3) 培訓中邀請到國外專家授課,也是在其它培訓中沒有經歷過的。
(4)課程設置針對性強,班主任團隊工作細致、周到。
(5)接待工作、服務工作使學員感動。
(6)重視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實踐運動技能的培訓,學到真正的本領。
(7)管理團隊認真、負責的態度。
(8)教學與服務團隊。
(9)管理團隊服務態度與質量。
(10)服務團隊周到細致,課程安排針對性強,切中要點。
(11)生活和服務、課程設置。
(12)培訓教師隊伍陣容強大,每一位教師上課都那么認真、投入、有激情,從他們身上看到了體育教師的品格。
(13)教育科研。
(14)課程設置,培訓資源,培訓方式,團隊管理。
(15)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講座專家的安排。
(16)班主任劉俊一老師及志愿者們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
(17)印象最深刻的是年豐老師,他的激情、精神、教法、口令、3-3-5式的掌聲,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8)培訓目標的設置,培訓主講和指導教師水平高,班主任及助教的敬業精神,培訓課程和活動內容豐富。
(19)能夠根據學員需求及時調整培訓活動。
2.學員對改進該項目的建議與意見是:
(1)希望進一步加大實踐課的教學。
(2)理論課內容需要進一步貼近小學體育教學的實踐。
(3)希望培訓資源完全共享。
(4)培訓時間太短,有點蜻蜓點水。
(5)日程安排不要太緊,要考慮不同年齡層次的人。
(6)適當增加學員的研討活動。
(7)希望有更多的交流與研討的時間。
(8)“破冰行動”放在培訓之前可能效果顯著。
篇3
關鍵詞 “國培計劃” 鄉村教師訪 名校 實施 建議
教育部、財政部自2010年開始實施的“國培計劃”取得很大的成效,培訓教師700多萬人次,其中農村教師占96.4%,極大提高了廣大農村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2015年,教育部、財政部設置了“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項目,要求教師培訓者組織參訓教師進入發達省市的優質中小學,以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驅櫻通過訪名校跟崗實踐的形式,改變參訓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升參訓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2015年,作為專門的省級教師培訓機構,福建教育學院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獲得了中西部五個省區(以下簡稱“五省”)的“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鄉村教師訪名校初中化學培訓任務,并順利完成,獲得委托單位和參訓教師的高度好評。
一、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項目參訓教師需求分析
通過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專家咨詢、個別訪談等方式,我們對五省參訓教師的培訓需求進行了調研。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我們認為參訓教師的培訓需求主要有:更新化學教育教學理念;進一步學習掌握化學相關知識;提升化學教育教學能力;提升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能力;開設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和學校安全與法制專題課程。在此基礎上,確立了培訓的主題――深化新課標理念,提升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二、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項目的設計和實施
1.在首席專家和項目負責人帶領下進行方案的研制、論證與修改
“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一般采取公開招投標的方式遴選培訓承擔機構。項目申報書中要求成立項目管理團隊和設立首席專家。在首席專家和項目負責人的帶領下,認真研讀中西部各省的招投標文件,按照文件的要求進行培訓需求調研,確立培訓主題和目標,并研制方案,撰寫申報書。有些省份還要求首席專家和項目負責人進行現場答辯、論證。在此基礎上,相關省份“國培計劃”負責部門會根據網絡平臺專家匿名評審或者專家現場論證意見列出可能人選承擔培訓機構名單,并請申報單位根據專家的評審意見修改方案和申報書。通過多次反復修改,項目團隊撰寫的培訓方案和申報書可以更好地符合委托省份參訓教師培訓需求,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在項目負責人和教學班主任的主持下進行項目的實施
獲得項目承擔資格后,項目負責人和教學班主任著手按照培訓方案和申報書的規劃,組織項目團隊進行項目的實施。在收到委托省份參訓教師信息后,第一時間通過郵箱、QQ群或問卷星網站等途徑,向參訓教師進行培訓需求問卷調查,以便進一步修正培訓方案,并撰寫出培訓實施方案。開班式上,項目負責人和教學班主任圍繞培訓理念、培訓需求調研、培訓主題、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模式、培訓要求、學員任務、考核方式、培訓預期成果等內容向參訓教師作全面介紹,以便參訓教師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培訓過程中。每一門課程或活動前,項目負責人和教學班主任對該課程或活動設計的意圖進行深入說明,幫助參訓教師認識該課程或活動在整個培訓中起什么作用或要達到什么目標;課程或活動結束后,項目負責人或教學班主任對該課程或活動進行深入總結或提升,幫助參訓教師進一步提煉課程或活動的收獲,并形成一些觀念性的認識。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負責人和教學班主任通過個別交流、座談會或課程測評等方式及時了解參訓教師的意見或建議,及時改進培訓方案,調整培訓內容和形式。培訓過程中,教學班主任根據培訓時間的長短,有針對性地制作3~4期精美的、有指導價值的、專業性的培訓工作簡報。培訓結束后,項目負責人和教學班主任根據委托省份的要求,撰寫提交相關的培訓總結材料。
3.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帶動下進行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項目的參訓教師來自于同一個省份的不同縣的農村初中校,參訓教師之間互相認識的并不多,培訓時間一般為10天或15天。在短暫的培訓時間內,要使參訓教師都可以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培訓過程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就顯得相當重要。在從委托省份獲得參訓教師信息后,項目團隊行政班主任第一時間建立了班級QQ群、班級微信群、班級網絡研修平臺,并發送短信或打電話邀請全體參訓教師加入。在QQ群和微信群里,行政班主任通過培訓方案、回答參訓教師問題、福州市和福建教育學院簡介等方式,與參訓教師們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并根據參訓教師信息和交流情況,初步遴選培訓班班委隊伍,將參訓教師進行分組。開班式結束后,行政班主任負責組織參訓教師開展“破冰之旅,團隊建設”活動,在活動中參訓教師們自主選出了各組的組長以及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生活委員、文藝委員等。課后,行政班主任組織班委召開班委會,對班委的工作提出要求。有了強有力的班委隊伍,行政班主任構建班級學習共同體的工作就更為順利了。整個培訓過程中,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帶動下,班級的學習共同體得到了有效構建,并在培訓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班委自治”氛圍,帶動了更多的參訓教師自覺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4.在項目團隊和一線名師的導引下進行訪名校跟崗實踐
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項目的突出亮點之一在于引入了訪名校跟崗實踐環節,要求實踐性課程不少于50%,要聘請一線優秀教師擔任指導教師,通過訪名校跟崗實踐活動,讓參訓教師通過觀摩體驗優秀教師示范課進行反思,以期對參訓教師返校后的教學行為改進有所幫助。為實現教育部的這一意圖,項目團隊遴選了一大批優秀的一線名師作為實踐指導教師對參訓教師的跟崗實踐活動進行全程指導。這些優秀一線名師包括來自一線的國培專家、特級教師、省名師、省學科帶頭人、教研員、高級教師、優秀青年教師等。在訪名校跟崗實踐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是示范課觀摩、同課異構、同課二次異構、研討課現場診斷、課例研究、名校課程介紹、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進行。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一線名師的實踐指導教師作用,讓一線名師與參訓教師共同探討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互相交流經驗和看法,既幫助參訓教師解決了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疑難問題,也培養了一批可以承擔鄉村教師培訓工作的一線名師隊伍。
5.在網絡研修平臺的助力下進行自主反思與改進方案撰寫
在集中培訓過程中,項目團隊建立了鄉村教師訪名校專題網絡研修平臺。網絡研修平臺的一個重要作用在于參訓教師在參加培訓的每一天,都可以根據當天的課程或活動撰寫研修心得或體會,全班教師均可以登陸平臺閱讀其他教師提交的研修心得或體會,進一步鞏固了學習共同體。在專家講座理論引領、名師跟崗實踐示范指導、同伴小組交流互助的基礎上,參訓教師通過觀摩、體驗、感悟,結合所在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生源情況,撰寫返校以后課堂教學改進的方案,以期通過教育教學理念的改引領自身教學行為的改變,從而實現教育部所期待的“先體驗、后反思、再實踐”的要求。這樣的培訓設計里,培訓的結業并不代表著培訓班的結束,項目團隊還要對參訓教師撰寫的改進方案進行指導修改,并督促參訓教師返校后進行實踐。
三、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項目的實施建議
1.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參訓教師培訓個體需求
在進行五省“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項目申報和實施后,發現五省的參訓教師總體需求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個省份選派的參訓教師年齡、教齡、職稱、所在學校等方面的差異,參訓教師個體的培訓需求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省份選派的參訓教師大部分參加工作時間都不足五年,有的省份選派的教師參訓工作的時間基本都超過了十五年;有的省份選派的參訓教師高級教師占大多數,而有的省份選派的參訓教師中學二級和中學一級占大多數;有的省份選派的參訓教師全部是鄉村一級的教師,而有的省份選派的參訓教師里面有部分來自于縣城學校。在從委托省份獲得參訓教師信息后,要第一時間通過各種途徑對參訓教師進行培訓需求的再調研,以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參訓教師的培訓個體需求,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用富有吸引力的課程和靈活多樣的培訓模式將參訓教師吸引到培訓中來,讓盡可能多的參訓教師都獲得最大的收獲。
2.全面保障不同省份參訓教師生活需求
后勤生活保障對于參訓教師能不能全身心、愉快地參與到培訓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中西部省份與中東部省份在生活、飲食、作息時間等方面都有較大差異,這些差異需要引起項目團隊的足夠重視。在培訓前,項目團隊可以通過網絡搜索、與學員交流、咨詢了解相關省份情況的人員等多種方式了解掌握不同省份參訓教師的不同生活需求。比如,有兩個省的參訓教師到東部沿海城市參加培訓存在時差問題,這就需要在培訓過程中適當調整每天的課程或活動時間,并幫助參訓教師逐漸適應;沿海地區飲食方面偏好海鮮魚類,口味偏清淡,中西部地區偏好面食,口味偏辣偏重,沿海地區雨季偏多,冬天陰冷沒有暖氣供應,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項目承擔機構和項目團隊在培訓前廣泛調研了解,在培訓過程中盡力為參訓教師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和條件。教育部對“國培計劃”項目的質量進行了學員匿名測評,參訓教師滿意率最低的一般都是食宿條件這一項。2015年承擔的五省鄉村教師訪名校初中化學培訓結束后,對參訓教師進行了匿名測評,參訓教師對我院提供的食宿條件非常滿意率都超過了90%。
3.組建專門專業的培訓項目專家導師團隊
要真正通過“國培計劃”項目的實施幫助參訓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教育教學能力,這就要求培訓承擔單位組建一支專門專業的培訓項目專家導師團隊。該導師團隊既要有高校培訓專家,又要有教研員和一線名師,形成“三人行”導師團隊,全程指導參訓教師。項目團隊在培訓過程中,應該用自己的專業指導讓參訓教師感受到項目團隊成員除了是自己生活上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自己專業成長過程的導師。在培訓過程中,可以采用“雙導師制”,由高校培訓專家擔任參訓教師的理論導師,由教研員或一線名師擔任參訓教師的實踐導師。或者可以根據需要結合采用“主輔導師制”,由高校培訓專家擔任理論導師,教研員或一線教師擔任實踐導師,他們共同作為主導師的基礎上,聘請國內知名高校的知名學者擔任輔導師,共同指導參訓教師。
4.構建靈活多樣的訪名校跟崗實踐模式
項目團隊要設計好訪名校跟崗實踐環節的實踐方案,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比如示范課觀摩、同課異構、同課二次異構、研討課現場診斷、課例研究、名校課程介紹、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我們比較不贊同直接將學員分成若干小組,將這些小組成員分散到若干個不同的學校,由所在學校的優秀教師直接接管,參訓教師直接跟著所在學校的優秀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因為初中化學學科每周的課程并不太多,加上一線名師自身工作繁忙,無法全程兼顧參訓教師,也無法完全按照項目團隊的實踐方案落實,效果會大打折扣,無法真正達到訪名校的目的。
篇4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的來源主要是高校畢業生,實踐經驗欠缺,實踐能力偏弱,無法有效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種現象已經引起各高職院校以及研究學者的重視,并開展了各項研究。李蕊在《高職教師頂崗實踐實施策略建議》一文中指出要建立頂崗實踐長效機制。王升平在《高職專業教師頂崗實踐培養模式的有效性探究》一文中指出,通過直接脫產下企業頂崗實踐的方式提高年青教師的實踐能力。張君維在《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實施途徑探討》一文中主張建立專業教師頂崗實踐基地。這些研究都在探討高職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但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企業方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參與進來,以及如何提高企業的參與積極性。
2企業頂崗國培對高職教師成長的意義
2.1實際意義
第一,建立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成長通道。通過企業頂崗國培項目,提高企業參與對教師培養的積極性,接納教師融入企業,使高職教師在實際對應的工作崗位中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無縫對接。通過在企業頂崗實踐,教師可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與企業實際經營中的先進專業技術進行無縫對接,從而達到知識和技能的水融境界,剔除與當前知識背景不相符合的老化理論,吸納與時俱進的專業技能,在頂崗中見“真知”。第二,調動校、企、人三方的參與積極性。通過企業頂崗國培,可有效開展深度校企合作,提高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提升實踐教學效果,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教師深入企業履行專業崗位職責,企業員工進入院校擔任專業課程教授工作,行業與專業間的共性與差異,在不斷的學術研討與技能實操中使專業知識在幅度上和縱深處逐步得以體現,企業崗位的設置、項目專業的變更、專業核心課程的修改、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等,都應在持續交流和合作中走向深入,并有憑有據。
2.2理論意義
第一,政策意義:是對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中關于頂崗實踐國家級培訓的政策實施研究。有助于政策更好的發揮其價值,使政府、學校、企業共同參與教師頂崗實踐培訓,有助于保障培訓質量。第二,在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科學的管理之下,企業同行間的優勝劣汰,使市場成為教師企業頂崗實踐結果的最終裁判,角色的轉變,無形中增強了教師的責任感,形成主人翁精神,從而建立具有創新理念的教學結構與思維。
3研究內容
3.1頂崗國培在高職教師實踐能力方面發揮的作用
高職院校教師通過參加企業頂崗培訓項目,了解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工作組織方式、管理模式等基本情況,學習與所教專業相關領域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掌握專業崗位的操作技能。在職業教育理念、思維模式、實際工作需求等方面總結企業頂崗在促進教師實踐成長能力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3.2分析高職人才培養的客觀規律及其對教師的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頂崗實踐是培養真正的“雙師型”教師,保證教育質量,實現高等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辦出高等職業院校特色,提高專業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
3.3政、校、企共同制定培養方案,保障培訓工作有效實施
由政府教育部門與企業聯合開展的企業頂崗國培成為促進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成長新的重要途徑,由多方共同參與保障培訓的順利實施,使得這一途徑具有較大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3.4完善相應的配套服務體系
第一,加強與企業領導的溝通,使企業領導認識到,國家級師資培訓的重要意義所在,進而協調好生產管理與教師培訓的關系,把優秀的技術人員分配到培訓班上作為指導教師對參培教師進行培訓。第二,加強學員管理,建立科學的國培學員考評體系,提升國培證書含金量,建議將培訓成績作為學員晉升職稱、認定雙師素質的有效憑據;以促使學員和所在單位更加重視國培。
4亟待解決的問題
4.1企業的開放度
由于企業參與頂崗國培更多的是帶有公益的性質,接收教師頂崗實踐的企業不夠重視,參與面小,參加企業頂崗國培的教師只占高職院校教師比例的一部分,因而無法真正獲得企業崗位實際有效信息,普及面受到限制。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使企業能更多的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
4.2教師參培的規模
2011年到2013年三年間的企業頂崗國培項目共計劃培訓教師數量占高職院校教師數量不到30%,規模偏小,需聯合更多優秀的企業,政府部門提供更多的政策、資金支持,鼓勵更多的教師參加培訓,使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呈現整體性的成長趨勢。
4.3后期的應用實效性
篇5
[關鍵詞]鄉村;英語教師;培訓
職業培訓是教師職后專業提升及職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之一。為了完善教師培訓,提高鄉村教師的專題素質,2010年,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共同下發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的通知,啟動了“國培計劃”的實施工作?!皣嘤媱潯钡膶嵤τ谔岣哙l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推動鄉村教育教學改革,更好服務于鄉村教育教學活動,促進鄉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有重要意義。自“國培計劃實施以來,鄉村教師的培訓現狀及需求如何?如何使培訓與鄉村教學實際相結合?本文結合桂林師?!皣嘤媱潯庇⒄Z學科項目實施的情況,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聽課、查看學員總結等方式,分析鄉村英語教師培訓的現狀及培訓需求,并對鄉村英語教師職業培訓提出相應對策。
一、鄉村英語教師培訓現狀
2015年,桂林師專參與“國培計劃”實施的英語學科項目包括:鄉村教師訪名校項目和送教下鄉項目,共六項,以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為主;學員構成為:桂林市和百色市的鄉村小學英語教師,共計428人。筆者通過參與該項目的管理、問卷調查、聽課、訪談、查閱學員總結等形式,對鄉村英語教師現狀及培訓情況有了一定了解。
(一)鄉村教師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在以上六項“國培項目”實施前,我們對項目縣的鄉村英語教師現狀進行調查得知,鄉村小學英語教師師資力量較薄弱,相當部分是轉崗或兼職英語教師,有的是語文、數學老師轉崗教英語,有的是音樂老師轉崗教英語。他們參加的培訓以轉崗培訓為主。存在英語專業基礎亟待提高的問題。
(二)鄉村教師參加培訓機會參差不齊。項目縣邊遠鄉村的教師走上教師工作崗位后,很少有機會參加培訓。原因是學校邊遠,師資缺乏。教師如果去參加培訓,就會造成無人代課的情況。近縣城的鄉村小學的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較多。原因是學校近縣城,資源共享的機會多。也有學員談到,由于縣教育局在培訓人員安排上統籌不夠,有的學員參加了好幾次培訓,有的一次機會也沒有。
(三)鄉村教師對培訓效果的認識莫衷一是。絕大多數鄉村英語教師對參與培訓活動,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具有一定的愿望。有的學員談到,他們很愿意參加培訓,出來接受新觀念,開闊視野。但也有學員認為參加培訓用處不大,因為鄉村教學條件的限制,在培訓中獲得的新觀念,新方法回到鄉村學校用不上,反而帶來很大的反差和失落感。
(四)培訓內容不符合鄉村英語教育教學實際。以往的培訓存在教學手段過于前沿或現代化的問題,鄉村英語老師通過培訓后,難以將這些內容用于教學實踐。此外,部分學員反映,以往參加過的一些培訓,培訓方式比較單一,通常采用講座形式,培訓理論課時多,拓展活動少。
二、鄉村英語教師培訓需求
在對桂林師專2015年“國培計劃”英語學科項目的學員進行訪談中,我們了解到鄉村教師的培訓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項目設置需求。隨著“國培計劃”的深入開展,參加培訓的鄉村英語教師數量在不斷增多。調查和訪談顯示,國培計劃項目中“送教下鄉”和“鄉村教師訪名校”項目是鄉村教師普遍歡迎的。送教下鄉項目,集中在項目縣城某學校進行培訓,對大多數學員而言,學習生活都相對方便。鄉村教師訪名校項目,集中在桂林市幾所名校進行跟崗培訓,這個項目形式受剛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普遍歡迎,這類鄉村教師年輕,思想活躍,勇于改革,加上沒有家庭方面的負擔,他們迫切希望接受新的信息和新的觀念。
(二)培訓內容需求。鄉村英語教師對培訓內容的要求包括:1.根據鄉村與城市教學條件差異,適合鄉村教師教學的培訓內容2.結合鄉村英語教學實際,涉及鄉村小學英語教學方法的培訓內容。3.少理論,多實踐和互動環節的培內容。4.同課異構,促進教學的培訓內容。5.課件、微課制作的培訓內容。
(三)培訓方式需求。調查顯示,在國培計劃,訪名校、頂崗置換、送教下鄉和網絡研修項目中,超過60%的學員希望參加名校的跟崗或送教下鄉。在培訓形式上,85%的學員希望同課異構及課堂教學展示,70%的學員希望專題研討與交流互動,55%的教師希望專家授課。
(四)培訓團隊需求。構建完善的培訓團隊,提高培訓團隊的綜合素質,這是落實“國培計劃”,提高鄉村教師培訓效果的重要條件。調查發現,鄉村教師最需要的培訓者是優秀的一線教師和教學名師,90%的教師希望一線優秀教師擔任培訓教師,65%的教師希望教學名師擔任培訓教師,也有25%的教師希望高校教師擔任培訓教師,另外有不到10%教師希望學校領導、教育行政主管領導擔任培訓教師。
(五)保障條件需求?!皣嘤媱潯钡膶嵤┖袜l村教師培訓效果提升,促進教師隊伍職業發展,離不開相應的保障條件,主要包括培訓時間、管理方法、培訓經費等。調查表明,80%的學員希望在學期工作時間內參加培訓,以擺脫繁瑣的教學任務和家庭瑣事,進行7――10天的脫產培訓;30%學員表示短期培訓可在寒假或暑假進行。80%以上的學員傾向于每次培訓時間不超過10天。在培訓管理方式上,85%的學員認同學分制管理,同時還希望根據學院的具體情況實行人性化管理。
三、鄉村教師職業培訓的有效對策
為促進教師培訓發展,結合培訓工作需要和“國培計劃”的要求,我們根據鄉村教師培訓現狀及需求分析,從以下方面人手,采取對策。
(一)重視調查研究,科學實施培訓項目。鄉村英語教師培訓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工作,為促進“國培計劃”有效實施,我們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了解學員的基本情況和培訓需求,明確培訓的目的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在教師培訓隊伍、培訓場地、資金、設施等方面做好準備工作,為鄉村教師培訓提供條件,有利于鄉村教師職業培訓和培訓效果提升。
1.重視培訓前的調查研究,了解培訓需求。我們在培訓前對學員開展問卷調查,并與項目縣教育局進行座談對接,了解他們對培訓的愿望和建議,并對這些意見和建議整理歸類,制定有效的培訓方案,提高培訓的針對性,提升鄉村英語教師培訓效果。
2.明確培訓目標,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目標非常關鍵的內容,首先要明確“為什么培訓”,并深入學習“國培計劃”文件的精神實質,準確把握培訓目標和要求,了解培訓需求和參與教師的基本情況。有針對的制定培訓計劃。重視培訓成果轉化,推動鄉村英語教師職業發展。探索出具有針對性、時效性的鄉村教師培訓方案,并創新培訓內容、形式和途徑,推動鄉村英語教師培訓工作順利進行。
3.注重教師培訓隊伍質量和課程資源的開發。為了讓學員在培訓期間能了解到國內前沿的教學理念,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我們聘請區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桂林市教科所小學英語教研員、區教育局小學英語教研員、桂林市一線小學高級教師組成培訓團隊。她們將自身多年實際教學與教研員的經驗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帶領學員對新課標進行了全面的解讀,并將許多實用的技巧現場演示給學員。她們豐富的知識面、扎實的基本功、風趣幽默的授課風格,帶動學員思考,引領學員前進。
(二)精選培訓內容,合理設置培訓方案。在明確培訓目標的前提下,精選設計培訓內容和形式,加強培訓過程的管理,有效組織鄉村教師培訓的各項活動。
1.緊跟目標制定培訓計劃,科學合理安排培訓內容。課程設置以學員需求為主線,以“兩部分,三維度”的形式展開,分別是專題講座、課堂教學觀摩和同課異構實踐兩部分,著眼于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三維度。培訓內容模塊包括專業理念、課程發展、教師專業發展等模塊及相關專題。
2.圍繞計劃采取形式多樣的培訓形式和方法,注重學以致用。在培訓形式和方法上,根據學員的具體特點,精心設計培訓形式,采用“參與式專題v座+名師課堂觀摩+同課異構展示+學員實踐匯報+后續跟進”的“多樣交融”的培訓模式,增加互動和體驗活動,突出鄉村英語教師主體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形成互動的培訓場景,并通過相互交流和反思,加深對培訓活動的感悟,總結經驗,讓鄉村英語教師相互學習和進步,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創建“學員討論QQ群”,為學員們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既可以交流學習期間的總結、心得、體會,也可以探討、交流學習過程中的疑問,還可以分享學習期間的各種音像、課件資料。邀請授課專家人群,解答和指導學員的困惑及問題,鞏固訓后的效果。
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形式和方法,幫助學員轉變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同時強化他們的英語語言素養,提高他們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和教學活動設計的創新能力,提升他們的教學科研能力。
(三)采取多元化考核評價方式。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由授課專家、一線教師及管理團隊組共同組成考評小組根據學員的表現進行全面客觀地評價。考核成績由學員的出勤情況20%,課堂參與40%,展示及任務20%,總結性成果20%構成。
篇6
關鍵詞: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1C-0048-05
為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1〕14號)和省教育廳、省財政廳頒發的《關于“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加強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蘇教師〔2012〕35號)等相關文件的要求,江蘇圍繞全省師資建設,特別是職業院校師資建設重點工作,全面規劃和統籌國培、省培等項目任務,合理安排各項目培訓計劃,科學優化項目培訓內容與方式,狠抓過程管理與質量監控,切實提高全省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成效。
一、“十二五”江蘇推進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專業化的背景及主要成績
職業學校教師和管理者素質提升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基礎,是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傮w而言,“十二五”期間江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仍然面臨著“量缺”和“質低”的問題。全省職業學校專業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生師比遠遠超出教育部規定的20∶1左右的標準,個別學校生師比高達27、28∶1,部分專業甚至超過30∶1。2011年,全省308所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達到92.46萬人,但專業教師數僅為4.4萬人,難以較好地滿足常規教學和管理需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大量教師難以適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要求。一方面,師范院校畢業的教師普遍缺乏專業素質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普通高校畢業的教師普遍缺乏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藝,其共同不足是缺乏企業背景和經歷,不具備“雙師”素質。
針對現狀,省、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教育規劃綱要,全面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出臺一系列的制度文件,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創新培訓工作機制,完善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和兼職教師聘用政策,著力加強職業學校師資和管理干部隊伍建設。一是適應職業教育穩定規模的要求,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根據省級教育、人事部門統一部署,市、縣根據省定編制標準,明確地方職業學校教師編制,解決生師比過高的問題。二是滿足職業教育教學提高的要求,明確職業學校教師素質要求。2012年起,省教育廳先后制定各大類主要專業“雙師型”教師標準,完善了“雙師型”教師認證和職稱評審制度;開通中職教師正高級職稱評審;制定中等職業學校特級教師標準和五年制高職校名師標準并組織開展了評選。同時,注重加強中職教師的師德建設,完善師德規范,嚴格考核管理。三是加快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創新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及管理模式。積極探索和建立“產教結合、研訓一體”的職業教育教師培訓新模式。2012年,成立省“職業教育教師培訓中心”,打造教師培訓發展新平臺。中心以“服務行政、統籌資源、優化管理、發展教師”為理念,堅持“打造公共項目、開發公共產品、提供公共服務”的定位,著力提高職業教育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效能。在全面落實國培計劃,完成專業骨干教師、青年教師企業實踐等各項任務的基礎上,每年度組織完成近7000人的省級面授培訓。各培訓基地不斷創新培訓形式,豐富培訓品類,提高培訓質量。各地從地方實際出發,組織開展國培、省培未能普及到的專業或類別培訓。
五年間,江蘇完成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4171人,組織完成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3967人。其中,出國研修101人,骨干校長及相關培訓374人,專業帶頭人培訓172人,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1846人,青年教師企業實踐581人。
組織完成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省級培訓26759人,年均超過5300人。其中,出國研修1500余人,新課程/專業帶頭人培訓5809人,骨干教師培訓5052人,技能競賽專題培訓4638人,管理者培訓3975人,其他專項培訓2810人;另外,教師網絡培訓2975人。
二、“十二五”江蘇創新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工作的主要做法與成效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提出的重點支持提高教師素質、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工作要求,積極構建國培、省培、市培和校培聯動機制,積極調動和統籌各方力量,指導各培訓基地強化重點和特色項目建設,加強培訓前、中、后的全程管理,著力于實現全省中職教師培訓的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和國際化。
(一)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和優化培訓項目安排
全省教師培訓項目在落實國家、省關于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總體要求和任務的基礎上,突出圍繞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工作和重大工程安排年度教師培訓項目和計劃,遵從“服務教育行政中心工作,破解課程教學改革現實難題,滿足學校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基本指導思想,按照從“校培、市培再到省培、國培”的培訓項目頂層設計思路,科學規劃設計,堅持“按專業、分類別”逐級提升培訓層次。特別是,在各項目中貫徹、突出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落實國家對合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引導廣大教師逐步建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范,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建立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以此構建教師培養、培訓、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據。
各年度職業學校教師主要包括出國研修、集中式基地培訓、網絡培訓等形式的9大類、180余項培訓。其中,國家級培訓3類、111項,達750余人;省級集中培訓6類、70項,達6600余人;省級網絡培訓近3000人。尤其是,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進展,設置了“指性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及教學模式改革研訓”,加大了德育課教師、班主任、團委書記等對象的培訓力度;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以及適應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專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要求,設置創業教育指導與管理者培訓等。2015年首次實施網絡培訓,共開設9門課程,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兩期共培訓2975人次,經考核,培訓合格率達99%,培訓反響較好。
(二)加強制度建設,推進培訓項目實施和管理規范化
完善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制度,使培訓工作各環節有章可循,是提升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工作整體水平、滿足教師專業化發展需求的重要保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工作高度重視對教師培訓的政策引導和制度規范,出臺了《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國家級和省級培訓管理辦法》《江蘇省中職校新入職教師培訓管理辦法》《江蘇省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優秀項目、優秀個人、優秀單位評選管理辦法》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工作的政策文件,嚴格機構遴選、項目準入、經費使用等各個環節要求,強調把考核驗收作為強化培訓效果的重要抓手,保證培訓工作高效穩妥推進,著力推進教師培訓組織、實施、考核等規范化、科學化,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要求各院校制定符合校情的教師培訓規劃及教師培訓制度,重視制度建設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
教師培訓中心成立由行業、企業、示范職業院校、本科院校、科研機構、行政部門等專家組成的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專家委員會,充分利用和發揮各有關單位專家優勢,圍繞培訓需求、項目設置、過程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加強培訓項目的頂層設計和持續優化。為確保培訓項目的落實到位,省教育廳、培訓中心多次召開由省職業教育教師培訓指導委員會專家、高等職業學院和大市職教師資培訓負責人、培訓項目負責人等參加的專家聯席會,充分聽取專家們的咨詢意見;組織進行嚴格的省培項目基地的申報和評審工作。
(三)實施過程監控,強化教師培訓的質量改進
教師培訓中心著力完善國培、省培項目執行情況的報告制度、考勤考核制度和督導問責制。在省教育廳師資處領導下,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省職業教育教師培訓指導委員會部分專家分批次對省培、國培項目基地的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督查調研與評估。在培訓項目開班前,組織國家級、省級培訓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參加培訓者培訓班,加強對高職教師培訓工作的認識,明確培訓任務和職責;在培訓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參加座談會、隨堂聽課、問卷調查、電話隨訪等多種形式加強培訓項目的質量監控。近三年來,完成全部項目的學員滿意度問卷測評以及培訓過程資料收集、整理;組織項目基地分項目類型進行了多次專題總結與評估,完善學員培訓過程管理要求和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協議等規范;加強基地管理,優化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分年度針對培訓項目、課程內容、學習形式、師資水平等方面開展中期巡視和結業檢查等,實施國培學員培訓結業考核,并進行國培成效調查和反饋。針對國培、省培項目,綜合過程管理、結果評價等多方面因素,經省教育行政部門同意,進行了省培優秀學員、省優秀培訓項目、優秀培訓管理者的評選、總結與表彰。
教師培訓中心在項目實施前深入調研,編制年度培訓計劃,要求全省職業學校通過《教師培訓管理信息平臺》填報年度教師培訓需求,根據培訓需求和教育部任務指標安排年度培訓任務;在項目評選中引入競爭擇優機制,實行培訓項目招標制,嚴格項目評審,遴選高質量、符合高職教師需求的項目施訓。建設并完善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強化從學員報名管理到項目實施的過程管理,再到項目評估與結果管理等,利用信息系統落實和強化職業學?!督處熍嘤柟芾磙k法》等系列文件要求,著力推進以全省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綜合管理系統為信息紐帶,構建連接地方管理部門、中等職業學校、培訓基地的服務管理體系,加強信息的橫向溝通,增進基地與地方管理部門、中職學校以及教師的互動,提高服務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同時,充分發揮綜合管理系統的功能整合優勢,推進培訓專家庫建設、學員網絡評價、管理數據分析等工作。
(四)創新培訓模式,著力提升教師培訓實際成效
我省對于以講授型為主和以實踐型為主的培訓進行分類管理,積極創新培訓模式,提升參訓教師的培訓體驗,革新培訓手段和模式,積極探索理論傳授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集中授課與師生互動相結合、分組交流和自我研修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等方式,采取分階段、模塊化培訓課程,分為集中授課、小組在線研修和個人自主研修等,形成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鼓勵培訓單位開發網絡培訓課程,開展網絡研修。教師培訓中心重點根據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和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領域,自2014年立項先后投入近200萬元通過自主開發的方式,開設了語文、數學、加工制造、交通運輸、信息技術、財經商貿、旅游服務以及班主任等“8+1”門、共計近千學時的網絡教師培訓,不僅創新了培訓形式,為廣大教師參與培訓提供更多機會,創造在崗學習的便利條件,而且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增強學習互動和反饋,有效控制學習和作業進度,提高過程監控成效。
教師培訓中心重點對由省級部門負責實施的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進行了改進、論證,先后組織近50家企業完成了5個年度近60個專業共計近1000人的企業實踐培訓。根據確保專業對口、突出專業優勢的原則,為每個企業配對了牽頭院校,由院校、企業共同擬定培訓方案,分段組織實施,并強化項目、任務在教師實踐培訓中的引領作用;嚴格學員考勤和紀律,及時處置突況,確保培訓工作有序、高效開展。其中,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江陰人民醫院承擔的“護理專業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對所探索的“三三三”研訓模式進一步深化,不僅構建了校―企―校多方聯動的機制,而且形成了一批文本、圖片、視頻以及微課等資源,初步實現了教師培訓與教學實踐的充分結合,為探索產教融合式教師培訓和學習模式積累了寶貴經驗。該項目成果獲得省教學改革研究成果二等獎。
(五)完善保障體系,確保教師培訓項目有效運行
教師發展是辦好教育事業的根本保證,辦好職業教育的核心在于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省教育、財政等部門對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給予了高度重視,在資金投入、時間安排等方面形成了制度保障。我省將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工作納入全省教師教育培訓工作的總體工作進行統籌安排,省財政安排了O鈄式稹F渲校自2011年起省財政每年對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和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在中央財政資金外分別按照0.9萬元/人和1.8萬元/人予以省財政補貼,每年度資助金額達到800余萬元;每年單列省級培訓專項資金近1500余萬元。同時,建立市、縣、校分級投入、分層實施的多級培訓體系,為廣大教師創造了更多學習和發展機會。
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的項目管理制度,在項目設計、項目申報、培訓形式、管理責任、項目評價等環節明確具體要求和措施。在項目設計方面,以“雙師型”教師職業素養、專業水平、教學能力等的提升為重點,提出明確學習任務;在項目申報方面,探索申報、審批制,由符合項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科研機構、行業企業等自主申報;在培訓形式方面,推進集中授課、企業實踐、網絡學習等多種形式,通過專家引領、小組研修、互動交流,體現多樣、開放、靈活的特點,以適應教師專業發展和終身學習的訴求;在管理責任方面,采用項目負責人制,加強對培訓項目的組織和管理。教師培訓中心開發了專門用于全省教師培訓管理的信息化平臺――江蘇省中職教師培訓信息化管理系統,集成于“江蘇教師教育網”,完成了全省中職教師全部信息的入庫以及省培網上報名、管理工作。
(六)推進督查考核,構建教師培訓項目評價機制
教師培訓中心注重加強培訓成果總結和問題改進,每年度組織培訓基地等有關單位編寫《年度教師培訓工作總結匯編》《教師培訓簡報》《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專題調研報告》,組織編寫《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年度規劃》。2015年下半年,省教育廳成立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十三五”規劃專項調研小組,深入高職院校、承擔培訓任務高校以及行業企業開展為期兩個多月的專項調研。調研小組主要采取專題座談會、個人訪談、網絡信息反饋等多種形式就“十二五”期間教師培訓成效與問題、“十三五”培訓需求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廣泛聽取意見,初步形成《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十三五”規劃專題調研報告》和《初步方案報告》。
在項目評價方面,采取過程管理和績效評估辦法,通過過程抽查、查閱材料、問卷調查、學員訪談、專家評議等方式,建立質量監測和反饋機制。在國培、省培項目的質量與成效方面,無論是從對項目執行情況的專項督查、調研座談會以及中期成果匯報,還是從中職教師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學員滿意度測評調查來看,所有項目計劃落實和組織實施的總體情況良好。近年來,省級培訓平均參訓率達98%;國家級培訓平均參訓率達90%。各培訓基地高度重視,組織嚴密,管理規范,從課程設計、報名管理、考勤制度、師資配備及后勤保障等方面,達到《培訓管理辦法》的要求,取得良好成效。“江蘇教師教育網/中職教師培訓信息化管理平臺”中的學員滿意度測評的“參培率、參評率和好評率”等三項綜合考評指標均超過95%。
三、江蘇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建議
近年來,我省各地、各培訓單位高度重視,組織管理規范,在課程設計、學員管理、師資配備及后勤保障等方面逐年改善,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但在總體上,還存在著以下突出問題:第一,培訓工作的計劃性有待進一步增強。一是國家、省、市、校雖然建成了職業教育教師培訓的基本框架和網絡,但分層培訓的定位、分工有待加強統籌規劃和設計。二是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對教師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尚不平衡。“學校發展教師、校長成就教師”的理念未能形成普遍共識,在執行培訓計劃上各地的執行力度表現不一。三是學校普遍缺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突出地表現在對教師派遣缺少統籌規劃,對教師參訓要達成的目標并不清晰。第二,培訓工作的科學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國培、省培計劃與市、縣、學校的教師培養培訓及日常工作安排未能建立有效的銜接機制,學校對派遣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資格把關不嚴。二是培訓項目、課程設置及其實施對教育教學實踐、教師發展需求的有效關注還需進一步提高,需要進行科學改進和優化。三是培訓形式相對傳統、單一,師資和教學資源不夠多元化,有待強化整合企業資源。第三,培訓工作的有效性有待進一步強化。一是培訓管理的系統性制度和相關政策亟待完善,教師參加培訓的相關保障制度和激勵制度有待進一步健全。二是亟需制定與行業、企業合作的教師教育培訓制度,缺乏適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要求和推進培訓工作創新的有效制度基礎。三是對培訓基地工作的績效考核制度不健全,成效評價、信息反饋和改進措施等還不完善。第四,培訓工作的創新性有待進一步改進。一是教師培訓總體上在內容模塊化、管理規范化等方面程度還不高,亟待健全培訓工作手冊等標準化制度文件。二是培訓的學員評價和效能考核尚不健全,教師崗位的后續培養與工作銜接有待完善。三是教師培訓的數字資源還很缺乏,培訓管理信息化剛起步,需要進一步加快培訓工作的信息化進程,完善教師學習電子檔案。
篇7
【關鍵詞】 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短期培訓;問題;對策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隨后,2010年11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國十條”)指出:“重視對幼兒特教師資的培養”;“建立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培訓體系,滿足幼兒教師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三年內對1萬名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進行國家級培訓。各地五年內對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進行一輪全員專業培訓?!痹谠颇鲜 皣嘤媱潯编l村幼兒園骨干教師短期培訓中,筆者作為國培助理參與其中,發現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對幼兒教師的評價中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 培訓教師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一) 評價主體單一化
評價主體即為評價者,是實施教師培訓評價職責的、具有獨立評價意識、見解的人或者群體。云南省“國培計劃”鄉村幼兒園骨干教師短期培訓的主要參與者是培訓的投資方、培訓的組織方、參加訓練的學員、培訓專家、幼兒園方面、班主任、國培助理等。幼兒教師培訓中的主體主要是幼兒園園長以及班主任、國培助理。在整個培訓過程中,評價主體忽視了參訓教師、同事對自己的評價。這種評價主體的構成沒有多角度、全方位的對參訓學員進行評價,沒有體現參訓學員的主體性,注重了外部評價,忽視了內部評價,影響了整個評價的客觀性。
(二) 評價內容不全面
評價內容是指對參訓教師評價包括的內容,在云南省“國培計劃”幼兒園骨干教師的培訓中評價的內容是多樣的。主要評價內容有考勤表、見習記錄表、活動設計方案以及教育活動的組織。教師評價內容不完整,表現在整個評價內容缺少師德素養、科研能力方面的評價。此外,參訓教師來自不同的地區,教齡、需求、學歷、經驗等各方面具有差異性,評價內容要考慮到全面性,盡量符合不同背景的參訓教師的需要。
(三) 評價過程不完整
參訓教師的培訓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包括培訓前對參訓人員的需求調查、培訓過程中資料的收集、對參訓教師的考察以及培訓結束后跟蹤評價。但實際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某些環節不到位或者缺少了一些環節,導致了評價過程不完整。比如在參訓人員的身份考核,有些參訓人員是在小學任職,并不是在幼兒園教學,卻被當地有些部門強制要求參加此次國培,使得整個培訓價值降低。
二、 改善培訓教師評價的對策與建議
(一) 促進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要體現多元化。多角度、全面的對參訓教師進行評價。參訓教師在評價中應處于主體地位,一方面,從培訓開始到培訓結束,參選教師要進行全面、整體評價,包括對待培訓的態度、學習的積極性、教育活動、自己的收獲等,對自己進行自我調控、自我完善以及自我修正。其次,不能忽視同事的評價。同事與參訓教師每天生活在一起,一同參與培訓,對參訓教師比較了解,同事對參訓學員的評價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 構建合理的評價內容
首先,根據培訓總時間,合理安排培訓內容。在時間上合理劃分理論知識學習、幼兒園跟崗研修、師德修養、科研能力各方面學習的比重,針對參訓教師的需求,有重點的進行培訓,讓參訓教師在有限的時間里接觸到不同的內容,擴展自己的視野。
其次,在培訓中對參訓教師進行滿意度調查。經過幾天的培訓,各項工作已經步入正軌,參訓教師對培訓的流程有了初步的感知,及時對參訓教師進行滿意度調查,盡快得出結果。針對參訓教師的需求最大化的進行調整,使滿意度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三) 統籌完整的評價過程
美國肯塔基大學教育政策與評價系教授Thomas RGuskey提出了一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模型,該模型包括了5個評價層次:一是學員反應;二是學員學習;三是組織的支持與變化;四是學員對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應用;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
首先,培訓前注重參訓教師的評價。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調查查詢教師自身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發展水平,然后對參訓教師做出恰當的評價。其次,通過在培訓過程中見見習記錄表、活動設計方案以及組織的活動等資料,形成一個檔案袋,根據檔案袋的資料對參訓教師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再次,培訓結束后,進行跟蹤評價。調查參訓教師是否將所學到的各方面的知識運用到所在幼兒園。第四,參訓教師接受培訓后,回到工作崗位。所在幼兒園的變化以及對教師的影響都是評價參訓教師的資料。最后,參訓教師實施后對幼兒產生的影響。比如,在幼兒園環境創設方面,教師增添了本民族地區特有的裝飾,幼兒的參與度、積極性明顯高于之前的活動,可以判定參訓教師對培訓內容進行了有效利用。
作者簡介:
倪紀梅,(1989.03-),山東泰安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學前教育課程方向。
參考文獻:
[1] 徐夏,陳兆蘭.以機制創新為保障,促進培訓質量提升[J].繼續教育研究,2013(10).
篇8
1.1強調結構合理,向一線傾斜
培訓者既包含來源于國培專家庫的理論前沿領軍人物,也包含有著豐富的一線教育實踐經驗的教研員和優秀教師。按照國培精神,培訓者優先遴選“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重點遴選一線優秀教師和教研員,省域外專家原則上不少于35%,一線優秀教師、教研員不少于50%。從培訓者隊伍結構的要求可以看出對一線優秀教師作為培訓者的重視,這也是基于對參訓教師的實踐與實際的關注。通過一線優秀教師參與培訓,發揮其種子和示范作用,一線優秀教師用自身的實踐為參訓教師提供示范榜樣作用。
1.2強調團隊力量,各方優勢互補
各培訓機構要組建專家團隊,設立首席專家,負責方案設計和統籌指導等工作。組建名師講學團,保障“送培送教”有效實施。其中專家的作用在于引領,幫助參訓教師進行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升;一線優秀教師和教研員的作用在于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因為她們貼近一線教師教育實際,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參訓教師的現實問題;省域外專家的加入在于促進各地優秀教育經驗的交流與分享。各方均有各自優勢,最重要通過培訓者會議和座談交流加強彼此之間協作,圍繞共同的目標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參訓教師素質的提高。
2多種角度增強培訓資源的實用性
2.1基于農村幼兒教育實際開發培訓資源
“有學者通過分析農村幼兒教師現狀的特殊性入手,提出挖掘與利用存在于農村獨特的民間游戲以及豐富的自然物質作為培訓課程資源。”[3]同時我們需要注重結合時代特點,引導學員探索新形勢幼兒教育方法;適時將《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和《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等增添到培訓資源中。根據參訓教師需要積極開發《幼兒園教師應知應會集成》、《農村場域中的模塊化課程資源包》、《幼兒園一日教育活動范例》、《幼兒園保育教育典型案例集成》等相關培訓讀物提供給參訓教師,為參訓教師未來的工作提供借鑒和實用的指導。
2.2基于培訓教師個體需要開發培訓資源
在培訓課程資源中我們可以增設選修模塊,如幼兒舞蹈創編、農村幼兒園玩教具制作、農村幼兒家庭親子教育、農村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農村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幼兒園區現場創設等不同的小規模培訓活動,各位學員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滿足學員的個性化需要。
3多種手段提升培訓過程的實踐性
為提升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過程的實踐性,我們綜合運用實地考察、現場觀摩、問題研討、微格訓練、實訓操作等培訓手段。在培訓過程中,師德和理念模塊采用互動交流、案例研討和經驗分享等培訓手段;專業知識模塊采用任務驅動、情境分析和問題研討等培訓手段;專業技能模塊,抓住學員專業技能薄弱點,采用現場觀摩、示范操作和技能訓練等培訓手段。一方面組織學員到優質幼兒園現場觀摩考察保教活動;另一方面聘請優秀一線教師(教研員)上示范課進行教學研討。在觀摩與研討之后,為參訓的農村幼兒園教師提供匯報展示的平臺,由各參訓教師開展成果匯報活動。培訓過程中具體培訓手段運用情況如下。實地考察:培訓初組織學員到幼兒園進行實習考察,觀摩幼兒園環境和一日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直觀了解幼兒園教育;任務驅動:引導參訓學員明確學習任務,帶著實踐案例、問題單、學習筆記、教學觀摩與反思以及提交和學習成果展示等任務積極參與到培訓過程中;專家講座:講座中具體采用案例學習、問題研討和參與式討論等方式;觀摩示范: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與利用、一日生活安排與保育、游戲活動支持與引導、教育活動計劃與實施等專業技能的學習將采用此方式,同時輔以典型案例研討;現場實操:幼兒園玩教具制作、幼兒舞蹈表演與創編、幼兒行為觀察與評價、師幼溝通等技能的學習主要采用現場實操的方式;工作坊:針對學員的需求由一線優秀教師或者學校專業教師開設除培訓課程外的主題工作坊。如農村幼兒園創意美術、農村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開發、農村幼兒園鄉土資源開發等工作坊;送培送教:通過名師現場示范課觀摩、學員教學活動成果展示及半日活動觀摩等環節,組織學員互評、專家點評,以研討、互動的方式開展送培送教活動。
4多方合作建設網絡研修平臺
通過建設網絡研修平臺,為參訓教師提供系統化專業支持。積極探索建設教師網絡研修社區,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建立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的機制,促進教師培訓常態化。目前農村幼兒園分布比較分散,教師難以集中,這也是造成農村幼兒教師缺乏專家指導的主要原因。為此通過網絡建立專業人士、培訓部門工作人員以及培訓者多方合作機制,借助建設網絡研修平臺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專家—培訓者—教師”之間的不間斷的有效互動,專家以及一線優秀教師可以在該平臺上進行答疑,還可以定期開展專業交流活動和優秀教育資源共享活動。這一平臺不僅是培訓者與參訓教師之間交流的平臺,還可以成為參訓教師之間交流互動的平臺,通過此平臺參訓教師形成網絡學習共同體,共同解決幼兒教育實踐問題。
5多種思路規范項目管理和質量監控
5.1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過程化管理
培訓前制定一系列相關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具體包括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方案;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教學督查制度;培訓首席專家崗位職責;培訓授課教師崗位職責;培訓班班主任職責;培訓后勤保障人員崗位職責;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班學員管理辦法;培訓班學員安全教育及管理辦法;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學員評優辦法;培訓班班委會工作條例。通過這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保證培訓工作順利高效的進行。
5.2實行“雙班主任”制,實現全面有效的管理
在培訓過程中,每個培訓班設教學班主任和生活班主任各1名。教學班主任負責做好本班學員的教學輔導管理,通過召開班會和座談會組織交流研討,收集學員反映的問題并及時反饋。生活班主任負責做好學員的食宿安排,嚴格進行考勤,妥善處置學員意見和建議。班主任每日要及時查看班級日志,了解學員培訓情況和學員意見,及時進行處理,同時每日記錄工作日志,對培訓組織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促進工作不斷完善。培訓管理方面兩位班主任要通力合作,要細致入微。班主任可以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引導學員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在培訓之初,可以組織學員進行破冰的心理活動,增進學員之間的了解。在培訓中采用學員分組的方式,一方面方便在培訓現場進行小組討論,另一方面方便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業余活動。在培訓結束的時候可以采用匯演方式或作品展示方式進行結業。
5.3公開化的質量監控
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過網絡平臺公開培訓實施方案、培訓團隊、培訓資源目錄、培訓簡報以及培訓者培訓效果評價和參訓教師學習情況等。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訪談和課堂觀察等形式,進行培訓專家教學質量評價,收集、反饋培訓對象對培訓的意見和建議,根據教學評價和培訓對象要求及時改進工作。
篇9
連鎖企業 人才任用與管理之非常道
11月5日―6日,在中國經營連鎖協會的組織下,百余企業的人力資源負責人齊聚鄭州,參加第三屆中國連鎖業人力資源高峰論壇。大會了《2008年中國連鎖業人力資源報告》,報告顯示,缺乏管理人員、個人績效考核難、人員流動大是連鎖企業在人力資源中遇到最棘手的三個問題。
參與此次調查的共有來自24個省的93家企業。就人員流失問題,調查數據指出,上一年度行業內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店長)的流失率為5.4%,填表的企業中流失率最高是30%;基層管理人員的流失率為18.65%,其中有7家企業的流失率超過50%。人員的高速流失,為企業的人才培養、穩定發展等都帶來很大的問題。
今年國家推出新的《勞動合同法》,企業人力成本提高;金融危機又導致消費市場疲軟,這些都是企業面臨的前所未遇的挑戰。面對新的形勢,人力資源部門如何助力企業的長期發展,成為眾企業關心的焦點。
針對這些現實問題,論壇設置了“組織與文化”、“應對人力資源挑戰”和“高效培訓體系”三個論題,來自沃爾瑪(中國)、華潤萬家、埃森哲、百思買等大型連鎖企業的人力資源副總裁分別結合本企業的情況,講述如何認識人力資源部門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的發揮人力資源部門的助推作用。
在被迫改變之前主動求變
―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培
如果在今天,你還認為人力資源部門只是處理人事關系,那不得不說你落伍了。對于一個成熟企業,或者有志于長久發展的企業來說,人力資源部門的作用早已經提升到一種樹立并完善企業文化的戰略地位。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培在演講中充分強調了這一點。她講到,在企業發展的各階段,人力資源部門都擔負著建設并傳播企業文化的作用,而這一點正是通過對員工的培訓做到的,通過他們把企業文化傳播給更多的人。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根,根如何決定了企業的成長狀況。尊重個人、服務顧客、追求卓越三點是沃爾瑪的核心文化,貫穿在沃爾瑪發展的所有階段。但是面對新的形式,企業必定要以變革謀求不斷的發展,相應的企業文化要適應外界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為企業的整體變革做好基礎準備,人力資源部門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對形勢做很好的判斷,抓住各階段企業文化的建設重點。
企業發展初期,最重要的任務是讓企業文化深入人心。王培介紹說,圍繞沃爾瑪的核心文化,他們設計企業文化海報,推行沃爾瑪文化墻的建設,讓員工每天都能從視覺上感受到沃爾瑪的企業精神。在尊重個人方面,通過門戶開放、草根會議等形式讓每個員工都能無障礙的把意見和建議傳達給沃爾瑪任何級別的管理人員。同時通過良師益友計劃,在企業中形成傳幫帶的氛圍,通過這種形式,員工之間可以互相學習,為自己的職業做出更好的規劃。
在企業快速增長模式下,人力資源部門需要時刻警惕企業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管理層的官僚氣息加重,企業運作中遇到的瓶頸等等,人力資源部門需要通過員工培訓、人事管理制度的建設克服這些問題。同時這個階段重要的任務還有建立和培養多元化的人才庫,為企業的長久發展打好基礎。
員工是企業的最大財富,好的企業必定為員工提供好的愿景。在市場快速變化的情況下,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成為人力資源部的重要職責。建立良好的人才培訓發展體系,營造良好的員工大家庭氛圍無疑是達到最好效果的不二法門。為此沃爾瑪為員工設立了明確的事業發展藍圖,為員工在沃爾瑪的成長設立了時間表以及各個階段的努力目標。同時通過“快樂之聲卡拉OK比賽”,“跳蚤市場”等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
演講的最后,王培引用了杰克?韋爾奇的名言:在被迫改變之前主動求變。企業要這樣,人力資源部也要這樣,當企業發展遇到瓶頸的時候,助力企業渡過難關。
01
鏈接:
沃爾瑪門戶開放政策
沃爾瑪一項體現民主,增強員工主人翁感的重要措施。具體內容是鼓勵員工如果有問題,或者有建議、有好的想法,都可以跟上一級的領導溝通。但是如果他的問題就出在更高一級的管理層,或者他認為上一級的管理層不能公平的解決問題,可以到更高管理層反映問題。比如他可以到人力資源部專門負責員工關系的組反映問題;他也可以直接到總裁,甚至可以到美國總部反映問題。人力資源部保證這個渠道的暢通。同時,如果出現有的人因為反映問題而打擊報復別人,沃爾瑪有專門的部門參與進來,做全面的調查。
沃爾瑪的良師益友計劃
這個計劃基本上涵蓋了公司所有的關鍵人才。公司設有導師庫和弟子庫,導師與弟子進行一對一的交流。為了保證這個計劃的質量,沃爾瑪會安排各種培訓,告訴他們怎么做才能使得他們相互利益的最大化,并經常設立會議,讓他們交流彼此的最佳實踐。
篇10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分為管理專家組(專家組)和專業學位研究生組(學生組)。專家組共27名專家積極參與了咨詢,并填寫了調查問卷。其中,院內專家10人,來自于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管理人員。院外專家共17人,分別來自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武警后勤學院附屬醫院、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山東省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昆明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揚州蘇北人民醫院、江蘇省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上海市長海醫院等各個與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管理與培養相關的專家人員。專家中職稱為正高的有19人,副高8人;教授17人,副教授10人;擔任職務中,參與研究生管理工作專家3人且參加咨詢的27人均為臨床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導師。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1人,10~20年7人,20年以上19人。在本文中納入了學生的意見作為指標設定的依據,共30名在讀的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參與了問卷調查即學生組。
1.2方法
根據重慶醫科大學《“雙軌合一”臨床專業碩士培養方案》,新版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通過前期大量的文獻調研和專家訪談,并結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現有的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考核項目與內容制訂了3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及43個三級指標,形成了初步的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考核指標體系[5-6]。根據所形成的初步體系設計調查問卷,并結合李克特(Likert)五分度量表法在問卷中設置1~5的重要性打分(越重要,分值越高);設置熟悉程度1~5打分(越熟悉,分值越高);同時設有“是否納入該體系”及“是否可實施”等選項對指標進行評價與篩選。用德爾菲法及學生問卷調查法對指標進行篩選及評價。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得到的問卷數據進行了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問卷回收情況分析
本研究共發放學生問卷30份,專家30份,學生問卷回收率為100%,專家問卷回收27份,回收率為90%,每一項條目的回答率均為100%,問卷完成情況良好。兩組部分專家與學生對問卷中一些條目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如學生問卷中提到了對于科研能力這一項指標的考慮,認為科研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比較重要;專家問卷中也提到了在二級指標中建議增加臨床一線工作時間,認為目前臨床醫學專業碩士有重科研,輕臨床的現象。
2.2學生意見與專家意見比較分析
本文采用德爾菲專家咨詢法,學生問卷調查法來征求研究生指導教師、研究生管理專家和在讀的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對于考評體系的意見。
2.2.1通過t檢驗對專家組和學生組分別對指標體系的重要性打分和熟悉程度作出分析,在一、二、三級指標中多數意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專家組對于指標重要性評價的均數和熟悉程度評價均數普遍大于學生組數據的相應值。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在考核評價體系中處于被動,對關于切身利益的考核評價過程了解程度較低。
2.2.2問卷中針對每一個指標提出了“是否可實施”和“是否納入體系”兩項問題,兩組對象對于一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的意見一致性較高,在二級指標中,學生組與專家組針對輪轉出勤、業務學習能力、醫德醫風等幾個指標“是否納入體系”的意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專家對于以上幾個指標納入體系均無異議,而有部分學生不建議將以上幾個指標納入考核指標體系。
2.2.3通過Spearman相關系數分析得出的研究結果表明,專家與學生對于考評體系的一、二級指標意見協調性較高,而三級指標中存在較多P>0.05,Spearman相關系數r值較低,存在兩者意見不相關的情況。如在三級指標中,“是否按輪轉順序進行”這一指標所得r=0.22215,P=0.0967,專家與學生意見存在差異,專家對于這項指標的重要性評價遠高于學生,說明學生對于輪轉的順序沒有足夠重視。
2.3指標體系權重結果分析
本文采用Spearman相關系數分析法對學生與專家對于指標打分相關性的計算,用因子分析法對指標權重計算。最終得到以下指標體系,并對各項指標賦予了權重。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結業考核為3個一級指標;輪轉出勤、臨床實踐等為15個二級指標;是否按輪轉順序進行、是否按規培內容輪轉等為43個三級指標。
2.4指標體系的適用性與可靠性分析
研究表明專家版問卷的克朗巴哈(Chronbachα)系數為0.92,學生版問卷的克朗巴哈系數為0.90,專家組問卷與學生組問卷的信度均大于0.9,具有較高的信度,結果表明本次研究所制訂的考核指標體系適用于臨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考核評價。
3討論
本文研究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考核指標設定時參考了大量相關文獻[7-11],同時也參考了重慶醫科大學臨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指標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對專家意見中指標重要性打分進行數據分析得出了表1中的指標權重。一級指標中,年度考核所占權重最高,其次為畢業考核、出科考核,專家對于年度考核的重視程度較高。二級指標中,畢業操作考試、醫德醫風等指標權重較低。本研究中的專家遍及全國多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均為研究生導師,對于研究生培養工作經驗豐富,對本研究的問題較為熟悉。多位專家的參與也保證了本次研究的可靠性。目前國內對于臨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考核指標體系的研究方法多采用Delphi專家法,本研究將臨床專業學位在讀研究生的意見也納入指標的設定當中,考慮到考核指標體系直接作用對象的感受,更有利于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對于考核指標體系具體工作的開展。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培養改革至今,我國已有許多高校開展了針對其考核指標體系的研究,大致分為,按考核內容劃分[12]、按考核方式性質劃分、按考核階段劃分等[13],本研究將考核體系按照考核階段設定的基礎上增加了年度考核作為階段性考核的一部分,更有利于評價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每一年度的學習情況與工作能力,為保障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衛生部.教育部衛生部關于批準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的通知[EB/OL].(2012-11-09)[2015-10-07].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163/201404/xxgk_166952.ht-ml.
[2]教育部,衛生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批準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的通知[EB/OL].(2013-05-06)[2015-10-0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6/201305/152422.html.
[3]胡偉力,陳地龍,陳怡婷,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的難點及對策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30(2):41-45.
[4]袁羽西,馮躍林,陳地龍,等.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醫德現狀調查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12):1524-1525.
[5]黃春基,高加蓉,任家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28(7):115-116.
[6]王洪恩,高立,潘興麗,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3,32(5):910-911.
[7]時文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實際能力考核指標體系的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3.
[8]雷笑瑜,張勇,黃卓,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培養模式分析[J].現代醫院管理,2015,13(2):65-67.
[9]蔡秀英,倪健強,段曉宇,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8):367-369.
[10]劉艷陽,趙栓枝,孟晶瑩,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住院醫師培訓相結合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7(10):9-10.
[11]肖松舒,蔣建發,薛敏,等.淺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7(11):129-130.
[12]鞠學紅,王濱,管英俊,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與考核[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21(6):16-17,23.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國培跟崗研修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