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供應鏈管理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06-01 10:43: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供應鏈管理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供應鏈管理的建議

篇1

關鍵詞:供應鏈;B2B;電供應鏈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01

一、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現狀

(一)供應鏈管理模式整體構架。X公司的集團母公司是一家有著80年歷史的跨國元器件制造型企業。X公司產品相對國內制造商有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但相對價格較高。X公司在部分產品線的市場份額上占有領先地位,但不可否認在部分產品線上也正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夾擊而市場表現不佳。因此,X公司在提品差異化的同時,也始終強調嚴格控制成本結構,而供應鏈管理的戰略目標自然要和公司戰略保持一致。

(二)現有信息流管理模式。X公司內部通過ERP系統的銷售模塊和財務模塊分別管理內部銷售相關信息,銷售和客服模塊的信息實時地自動流向財務管理模塊。工廠另有MRP系統管理生產相關信息,X公司和各工廠間每晚進行數據交換來進行訂單相關信息共享。因為商流是介于工廠和總部,總部和X公司之間的三方貿易,而這三方的財務管理是相互獨立的,各自的財務系統均不與X公司進行數據交換。

(三)現有供應商關系管理模式。在X公司多年經營發展歷程之中,通過嚴密的擇選過程和深入的考察,使得X公司與一級商之間的關系表現穩定,過去十年之中只有少數幾個商退出合作。目前從X公司的業務流程看,已經構成了一個以X公司為核心企業的完整供應鏈,其中上游企業是A集團公司作為X公司(上海)的產品供應商、而其下游企業是以商和各行業需求元器件的廠家企業為中心的銷售終端。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供應鏈管理模式整體構架問題。在未來B2B電子商務平臺上,經X公司認證通過的客戶數量至少達到一千五百家以上。在將來新增客戶價值未知的情況下,建議先要考慮如何進行成本控制和優化,避免因為客戶數量的增加而帶來成本的飆升和浪費的產生,要始終圍繞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目標一一用最低的總成本來實現最優化的供應鏈績效來開展工作。

(二)現有信息流管理模式問題。雖然X公司自身擁有ERP和CRM系統,X公司的客戶也多半擁有自己企業的管理系統,但是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聯,X公司的系統也沒有開放全部或部分權限給客戶訪問相關內容。特別是對于商來說,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被定位在競爭關系上而忽略了實質性的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強烈的競爭意識無形中拉大了彼此間的距離,降低了彼此問的信任感和責任感。

(三)現有客戶關系管理和供應商關系管理問題。公司現有的銷售網絡通過15個城市的分支機構和30多家商來覆蓋全國,但是受到銷售力量的地理分布和規模的限制,無法覆蓋所有區域,特別是西部等新興經濟區域,也無法覆蓋到為數眾多的中小微型生產廠家。預計新的銷售渠道將給目前的商業務帶來較大的沖擊,因為未來B2B電子商務平臺將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為任何一位客戶提供隨時在線的各種服務。

X公司目前與內部供應商的合作關系程度高,處于合作伙伴關系,但是與外部OEM供應商的合作關系程度低,處于契約關系。這一水平的合作關系在未來B2B供應鏈中將要受到挑戰。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重構

(一)B2B供應鏈管理模式的整體構建建議。(1)B2B供應鏈管理的戰略核心目標:用最低的總成本來實現最優化的供應鏈績效。(2)B2B供應鏈管理的協同策略:以供應商管理庫存(VMI)為主要手段。采用VMI模式,將未來B2B供應鏈上的生產、銷售、庫存和配送等業務在上下游企業之間進行調整。(3)采購和庫存:采用訂貨型生產和備貨型生產,推拉結合的混合策略。

在X公司B2B供應鏈中,網上訂單的引入,使得客戶可隨時在線下單。基于上述訂單生產和備貨型生產相結合的策略,允許客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現貨交易或是訂單交易。如圖1所示。

圖1 X公司B2B供應鏈管理推/拉式流程

(二)信息流管理模式的重構建議。(1)借助X公司未來B2B電子商務這一平臺實現供應鏈的信息共享,使得集團內外部制造商、商和客戶、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等供應鏈中的各個節點企業,根據不同的訪問權限設置可以隨時掌握整條供應鏈的相關部分信息,最終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共享,保證鏈上各企業整體高效的協調運作,大大提高X公司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實力。(2)將X公司的企業采購、生產制造、流通等環節通過B2B供應鏈管理實現物流管理過程的電子商務化,有效集成并處理與物流有關的信息資源和海量數據,提高了物流的實時性和可跟蹤性。(3)將X公司的客戶關系管理納入B2B供應鏈管理模式之中,使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演化成為了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三)客戶關系管理和供應商關系管理的重構建議。相較于X公司的內部供應商,目前X公司對國內的4家外部OEM供應商實行了差異化管理。考慮到和這些外部供應商的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和績效,也為了 VMI協同模式的順利開展,建議X公司將這4家外部OEM供應商定位于合作伙伴關系,提高互信合作水平,達成X公司B2B供應鏈的整體效率。

四、結束語

論文重構了X公司B2B供應鏈管理模式的整體解決方案的建議,包括運用VMI模式和信息共享為主要協同策略,整合出面向未來B2B電子商務環境的新的供應鏈管理模式,該模式對X公司來說有一定的實踐意義。作為一個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實例,希望能給有志于開拓電子商務的同類企業帶來一定的參考借鑒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桂學文.電子商務物流[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篇2

隨著經濟全球化、通信技術進步、用戶市場飽和以及競爭日益激烈,移動運營商面臨收入增長放緩、運營成本增加、凈利潤下滑的巨大壓力。近年來,國內各大運營商都把供應鏈管理優化放到了戰略位置,希望通過重視采購、物流成本以及與供應商、客戶的關系,獲得低成本、高效率的運營服務鏈,支撐企業運作,創造和提升價值,構建運營核心競爭能力[1]。

移動運營商供應鏈有別于傳統制造業供應鏈,國內對供應鏈管理的實踐起步較晚,目前基本都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理論總結和實踐探索起步階段。供應鏈管理體系剛搭建,專業化組織運營才起步,目標和模式上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對管理模式和優化策略方面有著較為迫切的研究需求。

2 移動運營商供應鏈管理現狀

中國移動從2004年開始關注采購管理,2005年,為降低采購成本,公司總體擔負全國各地分公司業務管理工作,開始實行集中采購制度,以求有效發揮規模優勢,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其后,逐步擴大集中采購工作范圍,并在2010年成立了集團采購部,實行二級采購三級執行的模式,集團采購中心和省級分公司物資供應部為集中采購計劃主體,地市公司為執行主體。集中采購增加了采購數量,提高了采購規模,也提高了與供應商的談判籌碼,因此可以獲得較優的價格,降低總體采購成本。但從總體水平來看,國內移動運營商采購集中化程度并不高。

3 標桿企業供應鏈優化策略研究

供應鏈能力已經成為制造業、零售業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海爾的平均采購周期為3天,生產周期在1周以內,產品一下線,中心城市在8小時內、輻射區域在24小時以內、全國客戶在4天內即可送達??傮w計算,海爾完成客戶訂單的全過程僅為10天時間,資金周轉達到了一年15次,實現了零運營成本的目標。國內商業流動資金平均周轉率僅為2.3次,移動運營商因為其行業特點,根據艾瑞咨詢公布的數據,國內移動運營商總資金平均周轉率通常都不到1次。

JIT模式是海爾供應鏈能力的核心[2],JIT(Just In Time)實時生產系統,又稱無庫存生產,1953年由日本豐田公司大野耐一提出,其實質就是通過采購、配送、生產三個JIT同步流程,實現以恰當數量的物料,在恰當的時候進入恰當的生產環節,生產出恰當質量的產品。

移動運營商供應鏈有別于傳統制造業供應鏈,一些國外先進移動運營商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供應鏈管理實踐。Vodafone從2003年就開始了供應鏈的優化,到2008年已經確立了18個國家、200多種集中采購的產品目錄,通過支出分析、供應商績效管理,完善了供應鏈管理體系;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尋源,實現了全球采購,擴張了新的渠道;通過網上競價、IT服務,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的供應鏈管理目標。

4 移動運營商供應鏈優化策略建議

移動運營商目前已經基本搭建起了供應鏈管理基礎體系,接下來需要探索供應鏈管理的未來發展階段和優化模式。通過分析標桿企業,結合業內研究成果,本文基于運營競爭與核心能力理念[3],提出了運營商供應鏈管理的三個發展階段:第1階段——低成本采購階段,重點關注成本節約;第2階段——戰略合作階段,開始關注長期、可持續伙伴關系建立;第3階段——供應鏈融合階段,重點關注整個產業鏈整合,改變產業競爭力。

供應鏈管理優化的基本目標是整體價值最大化,目前供應鏈優化的基本可選策略[4]有:集中采購策略、全球采購策略、JIT采購策略和VMI庫存策略。對運營商而言,如何通過供應鏈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優化,加強與內部其它部門以及外部合作伙伴的協同而提高自身和整個系統的效率,獲得成本、時間、效率、柔性等最佳效果,是必須面臨的重大研究課題,目前尚無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下文從七個方面探討如何有效構建和優化移動運營商卓越服務供應鏈的策略建議。

(1)建立多層次需求管理體系

可口可樂公司采取較短周期預測的方式,在每月常規預測的基礎上,結合每日數據,進行一到四周不定期的預測作為參考,從而得出需求預測結果。建議建立年度采購預算計劃、集團和省公司兩級集采、單項采購需求三級需求管理體系,針對每個需求層級分別制定需求提升措施,逐步實現需求的準確性、計劃性和主動性。

(2)繼續加大集中采購的力度

通過對比分析《中國采購發展報告(2009)》[5]中的國有企業采購集中度,發現采購管理集中度是現代高效采購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國內移動運營商集中采購指標相比國內大型企業集團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建議移動運營商繼續加大集中采購力度,提升途徑主要有三條:一是擴大集中采購產品的范圍,目前通信工程設備集中度較高,提升空間有限,但營銷用品、維護服務、備品備件、辦公用品、差旅等非通信用品集中度普遍較低,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二是明確橫向職能,在省公司層面,專業部門與采購中心采購管理職能不清晰,部分物資特別是非通信工程設備類物資歸口管理難度較大;三是推進物資標準化管理,積極主動采用供應鏈管理新技術來推進物資品類與標準化管理。

(3)探索基地模式的全球采購

IBM公司采購業務的成功轉型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采取了全方位的措施實現了集中采購和運營模式一體化轉型,從各地各部門各做各的到整合供應鏈的集中管理,最終達到全球整合。國內企業已經開始了全球采購優化的嘗試,2009年10月,中國聯通和西班牙電信首次聯合采購了一筆16億元人民幣的ADSL調制解調設備,用于雙方現有客戶及新發展客戶的升級。本文預測未來5~10年國內部分產品和服務價格上升較快,海外部分產品的比較優勢愈發明顯,海外采購基地模式將成為國內大型企業集團采購優化的主流。

篇3

調查自2012年4月至9月間進行,歷時半年。參與調查的821家企業,以制造業和流通行業為主,涉及機械、電子、化工、醫藥、零售、煤炭、鋼鐵、汽車等多個行業。同時這些企業貫穿供應鏈中的上、中、下游。

2013年5月27日平安銀行等機構在深圳2012年中國供應鏈管理調查報告,總結2012年中國供應鏈管理的“六大發現”,呼吁各界關注供應鏈管理的“成本、融資與供應穩定”等關鍵問題,并就加速中國供應鏈管理行動提出了建立和健全供應鏈管理組織、培養和儲備供應鏈管理的專業人才、加快供應鏈電子商務的應用和加大對信息化技術投入等建議。

六大關鍵發現

95%企業感受到成本壓力

2013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7%,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8%。在宏觀經濟增速趨緩的環境下,企業同時又面臨著不斷攀升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日益白熱化的行業競爭等問題。“以前控制物流成本差不多在1%,超過1%是不合理的;現在的(物流成本)要高很多了,最近兩年顯著增加了公司的負擔。藥價在降,運營成本也在升高。油價上漲,人力資源成本上漲,還有原料成本也在上漲?!蹦成鲜兄扑幑镜呢攧罩鞴芤徽Z點出了目前國內多數企業所面臨的困境。

59%的受訪企業認為,公司所處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其中周期性行業如鋼鐵、煤炭行業由于產能過剩,政策調控等原因,競爭較其他行業尤為激烈。企業明顯感受到成本壓力,有95%的受訪企業認為成本是非常重要(47%)或比較重要(48%)的考慮因素。大型企業的競爭壓力和成本壓力較中小企業明顯。成本壓力也可從企業去年的凈利潤率得到印證。有15%左右的受訪企業去年處于虧損狀態。中小企業比大型企業虧損的比例要高。

銀行仍是融資主渠道;供應鏈融資采用比例低,但前景廣闊

金融海嘯過后,國內企業尤其是眾多的中小民營企業仍面臨著流動性短缺的問題。調查發現,面對資金壓力企業目前融資方式主要還是以信用借款為主,其次分別是擔保借款和供應鏈融資。三類融資方式的獲取渠道仍以銀行為主,民間個人和機構方式獲取融資占有一定比例,但遠非主流,而通過物流公司和網絡平臺等方式獲取融資的比例更微。中小型企業通過民間個人和機構、物流公司及網絡平臺等方式獲取融資的比例相比大型企業要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傳統的銀行信貸資源對中小型企業來說還是相對稀缺。除了銀行等金融機構之外,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以延展或縮短賬期、提供預付款、賒銷等方式幫助上下游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這種互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供應鏈社區的穩定和長遠發展。

英國首相卡梅倫最近頒布了一項政府供應鏈金融法案,以鼓勵和倡導英國的大型企業去幫助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解決他們融資難和成本高的問題,保護就業市場。整體上來說,國內企業采用供應鏈融資服務的比例相對較低,與發達國家的數字相比差距較大。使用供應鏈融資服務的企業僅占被訪企業的30%;煤炭和鋼鐵行業是開展供應鏈融資最為活躍的兩個行業。有28%的企業正在研究和考慮各種供應鏈融資方案;余下的42%尚無開展實際行動。大型企業在開展供應鏈融資方面較中小型企業活躍:有45%的受訪企業正在積極采用供應鏈金融方案,降低上下游的供應鏈融資成本。參與供應鏈金融的企業當中,應收賬款融資和存貨融資占居主導地位,而預付賬款融資次之。企業在選擇供應鏈融資服務銀行時,考慮的前三位購買因素分別是貸款利率、貸款額度和銀行的品牌,說明資金成本仍是企業的首要關注因素。

調查同時顯示,我國開展供應鏈金融的實體環境已相當成熟,發展前景廣闊:以大型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上下游社區規模大,并且合作穩定;同時在上下游開展合作共贏方面,大部分企業已形成共識。75%的受訪企業認為公司建立的上下游供應鏈體系需合作共贏;同時在產品設計和業務流程設計上都希望與供應鏈合作企業開展廣泛的合作。

供應穩定至關重要

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泰國洪水造成汽車行業和電子行業的零部件短缺,由此帶來的巨大損失也正促使企業重新審視和積極應對供應鏈運轉中的相關風險。據報道美國波音公司當時約有35%的在制夢幻者飛機受到了日本地震的影響。地震過后波音也因此在考慮建立一套新的供應商系統去減少自然災害對日常運營的沖擊。

總體來說,由于生產所需原料、零部件斷貨等原因引起的供貨風險成為影響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最主要風險,其次為與生產安全、運輸安全,產品本身的安全性等相關的安全風險及受政策法律法規、環保要求等影響的政策風險。但煤炭行業和鋼鐵行業將政策風險列為與供貨風險同等程度的影響要素。風險要素排名與影響供應鏈管理的要素基本一致。不過在醫藥行業中,安全風險被列為影響客戶關系管理的首要風險要素。

日本地震和泰國洪水帶給我們的警示是,企業需要去識別和監控供應鏈中的各種風險,并采取風險緩釋措施來加以應對。受訪企業的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企業已經開始在風險識別,風險規避或風險監控上有所動作;有38%的企業已開始進行思考如何管理風險;只有不到一成的企業還未進行任何動作。大型企業在風險管理機制建設方面要遠遠領先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在風險識別、規避或監控上開展行動的比例占受訪企業的75%左右,而中小型企業的比例僅約為47%。

物流可視化亟待提升

供應鏈可視化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對產品在供應鏈流轉環節中所產生的數據進行采集、加工和傳遞,供應鏈成員企業據此做出快速反應和決策。無論是企業內部可視化,還是企業所在供應鏈上下游的可視化對提升供應鏈各成員的反應速度、決策質量及風險管理能力等至關重要。

調查顯示,只有46%的受訪企業采用了ERP或核心業務系統支持供應鏈管理流程。同時大部分企業未能直接在上述系統中看到貨物在途信息,而另需登錄到物流企業的網站查詢??傮w來看整個物流過程中的信息透明性一般,有70%的受訪企業只能看到部分數據或由于缺乏系統支持看不到數據;同時能看到的部分數據存在更新不及時、不準確等現象。

在上下游的協同方面,企業與其上下游之間的數據供給相當部分還采用紙質文件、電子郵件等比較原始的方式,而通過系統接口方式的僅占25%左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下游信息的共享與可視化。

八成企業外包物流運輸

中國作為低成本國家長期以來為跨國公司制造業務的外包目的地之一。但這一趨勢正在改變。受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及運費上漲等影響,中國制造外包的成本指數也正同步上漲。根據AlixPartners的《2011年美國制造外包成本指數》報告,中國已成為制造業務外包目的地中成本最高的國家,遠超羅馬尼亞、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國家。

調查發現,大部分受訪企業(約69%)在生產制造方面選擇無外包或小部分外包;全部外包的企業占到約6%。煤炭和汽車行業的外包比例較高。例如汽車行業約49%的企業會選擇將大部分的制造業務外包出去;醫藥和化工行業的無外包情況比較多。

企業庫存外包方面,71%的企業選擇了無外包或少部分外包,只有4%的企業選擇了全部外包。采用零庫存方式的企業更少,只有2%,且主要集中在汽車、電子、機械設備和零售。

相反企業物流運輸的外包程度較高,有將近82%的企業將該部分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只有7%的公司選擇了無外包。物流運輸外包程度最高的行業為鋼鐵行業,接近全部外包;其次是汽車和電子行業。通過外包,企業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成本,節約了大量的資本開支,提高了運營效率。物流的及時配送率很高, 92%的企業認為他們的產成品能及時配送到最終客戶/經銷商的比例為90%以上。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我國的第三方物流已達到一定水平。

體制是根本制約

阻礙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很多,而體制性因素是首因,這其中包括企業高層對供應鏈管理的認知度和重視度;供應鏈管理組織的設置;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及專項資金的投入。加拿大供應鏈部門委員會最近的《2012年供應鏈部門戰略人力資源研究》報告指出,對供應鏈的認知度和理解程度不高;新入職員工的專業技能,特別是領導力不足;員工離職率高等因素正使加拿大的供應鏈部門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調查顯示,企業高層對供應鏈管理的熟悉程度一般。79%的受訪企業高層對供應鏈管理的熟悉程度停留在熟悉或比較熟悉兩個狀態,而只有10%的企業高層對供應鏈管理非常熟悉。汽車行業的高層管理者對供應鏈管理的熟悉程度相對較高。

多數企業(72%)沒有在企業內部設置供應鏈管理部門。這一結果表明,企業內部缺乏統一協調和組織計劃、采購、生產、銷售等活動的專職部門以快速應對客戶需求。大型企業已設置供應鏈管理部門的比例占受訪大型企業的44%,該比例比中小企業高出1倍。調查同時也顯示90%的企業缺少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暗示我國在供應鏈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方面有待加強。資金投入方面相對不足,有專門的資金與撥款的受訪企業僅占14%,必要時才投入或資金不足的占了53%。大型企業相對中小企業在專業人才引進和資金投入上較為領先。

管理差異與行業景氣度強相關

開展此次專題調查的目的之一,在于了解我國主要制造業供應鏈管理與運行現況,以期針對不同行業提出更具針對性的管理提升、效率增進的建議。本次調查發現,不同行業間的供應鏈管理存有較大差別,并顯示了與該行業景氣度的強關聯性:

受宏觀整體環境低落和產能過剩的影響,鋼鐵和煤炭兩大周期性行業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舉步維艱。通過調查發現,鋼鐵和煤炭行業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有待提高。相比其他行業,兩大行業的企業高層對供應鏈管理的熟悉程度不足;供應鏈管理專業人才缺乏;供應鏈管理部門設置缺失的比例較高。

整體而言,汽車行業在客戶管理、訂單管理、物流管理以及信息化技術應用等方面都體現了較高的水平,供應鏈管理成熟度高。例如汽車整車制造商通過運用準時有序的交貨模式(JIT/JIS),顯著降低了庫存成本。

零售最為貼近客戶和市場,有著天然的優勢去了解客戶需求,了解客戶購買、付款、退貨等行為,并積累海量數據。零售行業也正在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調查顯示該行業對商業智能系統(BI)的應用比例在所有調查行業中最高。

電子行業產品的生命周期較短,需要整條供應鏈具有高度的信息透明性和快速反應能力,以避免商機流失和產品過期等帶來的損失。調查數據顯示,電子行業的信息化程度很好地契合了這一需求,相當數量的企業使用ERP系統整合企業內部供應鏈流程,并通過EDI與上下游進行數據交換。

與此同時,調查也發現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存在差異:在競爭壓力和成本壓力方面,大型企業的感受要比中小企業明顯;在融資渠道上,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通過民間個人和機構方式、物流公司及網絡平臺等方式獲取融資的比例較大型企業高;在供應鏈風險管理機制的建設方面,大型企業邁出的步伐比中小企業快,大型企業在風險識別、規避或監控上開展行動的比例占受訪企業的75%左右,而中小型企業的這一比例僅約為47%;組織管理方面,大型企業也較中小企業領先,大型企業高層對供應鏈管理的熟悉程度處于熟悉或比較熟悉兩個狀態的比例較中小型企業多,大型企業已經設置供應鏈管理部門的比例達到44%,是中小企業比例的1倍;在外包方面,大型企業制造業務的外包程度較中小企業高;同時與中小企業相比,大型企業的信息化和可視化程度較中小企業高。

從組織、人才和技術方面強化供應鏈管理

中國企業無論在供應鏈管理組織、人才培養,還是供應鏈的可視化、風險管理及供應鏈金融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我們從本次供應鏈管理調查中看到了國內企業在組織、成本、融資、風險、可視化、外包等方面的現狀和困境,建議從組織建制、人才培養、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加以強化。

建立和健全供應鏈管理組織

供應鏈管理涉及企業內部采購、銷售、財務、物流等多個職能部門,同時協同上游供應商與下游客戶的決策與流程也跨越了企業的產權邊界。如此復雜而重要的管理活動,需要頂層設計和管控。建議核心企業設立首席供應鏈管理官和專業的供應鏈管理部門,面向市場統籌協同計劃、采購、生產、銷售、物流等供應鏈管理目標與活動,推動企業與上下游之間的協同作業,放眼供應鏈全局優化供應鏈,以系統最優替代個體最優,創造各方共贏的局面。

培養和儲備供應鏈管理的專業人才

供應鏈管理人才缺失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我們建議對應供應鏈“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鼓勵管理學、金融學、物流管理、信息工程等學科下設供應鏈管理專業(碩士),面向“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中其他三流專業的本科學生招生。鼓勵多主體參與的協同創新研究和實踐,如復旦大學與平安銀行在2010年開展了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合作,開設了全國首個供應鏈金融課程、設立了第一個供應鏈金融專業碩士方向、第一個供應鏈金融獎學金,開展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定價、交叉營銷等多方面課題研究等,成效斐然。另一方面,國家相關部委和行業協會也可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聯合推動供應鏈管理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及執業資格考試,培養供應鏈方面的專業人才,提升供應鏈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

加快供應鏈電子商務應用和加大信息技術投入

國家《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到2015年,大型企業的網絡化供應鏈協同能力基本建立,部分行業龍頭企業的全球化商務協同能力初步形成。經常性應用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達到中小企業總數的60%以上”的電子商務規劃目標。大型企業是電子商務的主力軍,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采用自建供應鏈管理平臺實現供應鏈電子商務,并通過其對上下游的影響力,帶動上下游和產業群的電子商務應用。在美國,有不少大的零售商和制造商,通過第三方的供應鏈云服務平臺,連接供應鏈的上下游。例如Coach,Kohl’s等公司在使用貿易卡(TradeCard)平臺提供的服務,而不是通過自建的方式去運營供應鏈協同平臺。

為此,我們要同時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加大企業的信息化投入,國家也可適時推出鼓勵企業科技投入的政策,給予相關企業一定的財稅補貼。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企業在可視化、自動化方面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歸結于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低下。

篇4

[關鍵詞] 供應鏈管理 潛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預防

一、引言

近年來,國外一些現代化大型企業已在世界范圍內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對傳統企業間的合作關系和運作模式實行了大規模革新,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還處于推廣階段,企業管理者對戰略伙伴關系與傳統企業的合作關系有一定的認識,但對供應鏈失效模式及后果的研究仍不足,由于不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會導致供應鏈失效模式控制失敗。針對這一情況,對FMEA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問題進行探討。

二、潛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潛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簡稱FMEA,它是在已有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系統地應用管理技術來預測潛在的失效風險及后果,采取措施以進行事前改進的技術與方法。供應鏈潛在失效模式是指由于供應鏈內部和外部的不確定因素可能給整條供應鏈成員企業造成損失的表現形式。供應鏈潛在失效模式管理重在事前預警和預防,而不是事后的控制。其目的在于發現并評估供應鏈中潛在的失效和可能的后果,找出能夠避免或減少這些潛在失效發生的措施,并將上述過程文件化。從而提高供應鏈的質量、可靠性和安全性,持續地減少供應鏈失效的頻度和后果,優化資源的利用。

FMEA通過分析供應鏈管理過程,找出潛在的過程失效模式,評估其影響,確定導致這種潛在失效模式的原因及因子,對風險較大的失效模式制定預防措施,以防止缺陷的發生。顯然這是一種主動、積極的降低失效風險、支持供應鏈管理的預防方法。

應用FMEA方法時,從分析過程開始,首先對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特性項目過程列出每個潛在的失效模式;繼而確認失效對供應鏈或后續工作產生的影響,即效果;在分析出導致潛在失效的原因;然后對失效進行評價,應用標準等級來考察失效影響的嚴重程度、發生頻率和發現的難易程度,進行風險評價;對風險較大的失效模式優先制定預防措施;估計預防措施的效果,保證預防措施得到實施或落實。

1.確定供應鏈管理過程,識別關鍵步驟

在開始進行FMEA前,畫過程的流程圖,該圖應包含該過程的所有步驟(即低層次的過程) ,即使某個步驟看起來似乎對供應鏈管理沒有多大影響。

2.確定失效模式(輸出) 和失效后果

為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每一步確定潛在的失效模式,潛在失效模式指某個過程不符合要求,它可以通過問“供應鏈怎么會失效”來確定。每個過程都可能有一個或多個可能的失效模式,列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而不只是已經發生過的失效模式。為每個列出的失效模式確定潛在的失效后果,它可以通過問“如果失效模式發生,供應鏈將受到什么影響?”來確定。

3.識別潛在失效原因(輸入) ,然后列出現行的過程控制

為列出的每個失效模式確定潛在原因,它描述了每個失效是怎么發生的。描述原因要詳細,后面建議過程改進措施要依賴于這些原因。每個后果都可能有好幾個潛在的原因,盡可能多地列出潛在原因,確保沒有遺漏。識別潛在原因可以用頭腦風暴法,或者因果圖法。但是,失效的許多起因往往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要糾正或控制一個起因,需要明確哪些起因起主要作用,哪些起因最容易得到控制。

現行的過程控制是對盡可能地防止失效模式或其起因的發生或者將發生的失效模式或其起因的控制的說明。有兩類過程控制可以考慮:預防:防止失效的起因或失效模式出現,或者降低其出現的幾率;探測:探測出失效的起因或者失效模式,導致采取糾正措施。

4.指派嚴重度S、頻度O和探測度D,計算風險順序數RPN

嚴重度是潛在失效模式對供應鏈影響效果的嚴重程度,頻度指具體的失效原因發生的可能性,探測度描述了現行的系統無法識別失效模式或原因的可能性。每個指標的評分都從“1”~“10”。實際操作中,不一定非得10分制,但必須保證評價標準的一致性。風險順序數是嚴重度S、頻度O和探測度D的乘積。RPN=S×O×D,取值在1~1000之間。RPN越高,失效的風險越大,它確定了行動的優先級。首先對排列在最前面的問題和最關鍵的項目采取糾正措施。

5.建議改進措施并采取行動

從最高的RPN開始,確定能減少RPN的措施。一般實踐中,當嚴重度是9或10時,必須予以特別注意,以確保現行的措施/控制或過程預防/糾正措施針對了這種風險,不管其RPN值是多大。按照建議的改進措施采取行動,對過程改進的情況進行說明,必須顯示完成了什么,又產生了哪些新的信息。

6.行動后重新計算RPN

行動完成并被證明后,必須確定效果,這就需要計算新的RPN。

從以上可以看出,FMEA可以識別出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關鍵輸入變量(潛在失效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進。在減少了最大的RPN 后,還可以對其它較大的RPN或重新使用FMEA進行改進,從而達到對供應鏈管理的持續改進。

FMEA既可以用在事先預防階段,分析潛在的失效模式及其原因,采取預防措施防止供應鏈失效的發生,也可以用在事后改進階段,分析供應鏈已經發生的失效模式及其原因,采取改進措施,并防止失效再次發生。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應用方法的探討,本文以FMEA 對失效事前預防的特性為基礎,試圖建構一套簡單實用的供應鏈風險識別、評價和管理模式,以供各組織對供應鏈風險管理做參考。

參考文獻:

[1]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編譯:潛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2002

篇5

[關鍵詞]河北零售企業;供應鏈;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3)46-0108-02

供應鏈是指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之前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等各相關者的連接或業務的銜接。成功的供應鏈管理能夠協調并整合供應鏈中所有的活動,最終成為無縫連接的一體化過程。從總體上講,河北省內資零售企業在近幾年得到了長足發展,零售業的商品銷售額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貢獻率一直保持80%以上,是拉動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主要力量。但是企業在供應鏈管理的進程上卻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整個流通體系仍處于一種高成本,低效率的運行狀態。本文將就河北省零售企業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優化建議,以期對本省零售業的發展有所裨益。

1河北零售業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河北本土零售企業的競爭已經日趨激烈,另有外資巨頭的不斷覬覦市場,競爭越發熾烈,本省零售企業在競爭中反映出來的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問題日趨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供應鏈管理理念滯后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河北零售企業還存在許多并不真正理解供應鏈管理的現象。現代供應鏈管理理念認為:供應鏈管理是指企業具有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但實際情況是,首先,零售企業大部分還固守陳舊的競爭觀念,認為供應鏈上個各個環節僅是單純的競爭關系,其某一環節價值的增加必影響另一環節,從而導致各個環節都只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另外,零售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各個環節并不真正了解,認為供應鏈管理就是產品采購、存儲和運輸等環節的操作管理過程,把供應鏈管理簡單地等同于企業物流管理。

12尚未真正建立與供應商的伙伴關系

據筆者在河北省內調查,大部分零售企業對供貨商的供貨準時情況反映較好,近一半的零售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作時間在一年至兩年甚至更長時間,供應鏈結構趨于穩定,但是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尚未建立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甚至雙方處于利益對立狀況。零售商和供應商經常在價格上進行博弈,把渠道伙伴作為產生利潤的來源,導致雙方無法建立互相信賴的協作關系。

13供應鏈信息技術落后

目前,國內大型零售企業如沃爾瑪、家樂福、蘇寧電器等都已經配備了較先進的物流網絡系統、信息化網絡和應用系統等,相比之下,河北省零售企業的信息技術比較落后。首先表現在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不夠合理。盡管企業投資建設物流信息化系統的并不少,但多半側重于引進一些物流信息技術,如POS(銷售終端),EDI(電子數據交換),EOS(訂貨系統)等,深入程度不高,而且較少從企業物流管理的實際需要出發,缺乏信息系統的理性規劃。再有,表現在與供應商信息的共享程度不夠。本省零售企業在與供應商合作還未能形成規模優勢,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缺乏信息溝通,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機制,對零售業供應鏈普遍支持不夠。

14零售和物流人才短缺

供應鏈管理引入中國只有十年左右的時間,國內企業界人士對此知之尚淺,相關專業人才也很少。目前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供應鏈管理思想的發展、傳播和實施,阻礙了零售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步伐。據調查,在河北零售企業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員工僅為3%左右。零售和物流人才短缺,專業知識匱乏且更新速度慢,加之零售企業大部分又不重視加強對員工的系統培訓,導致企業供應鏈管理和物流人才非常匱乏,這已經成為限制本省零售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2河北零售企業供應鏈優化策略

為不斷提高零售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效率,筆者提出以下優化策略:

21轉變觀念,加強與供應鏈上各成員的協調

觀念轉變是整個供應鏈建設中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一環。首先,連鎖零售企業要樹立合作雙贏的競爭理念,從追求供應鏈整個價值最大化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和決策,從而降低供應鏈成本,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其次,要樹立系統的供應鏈理念。供應鏈管理是對整個供應鏈環節和流程的系統集成,既有內部資源的整合,又有外部資源的整合;既有物流的管理,又有信息流、資金流的管理。只有在系統化的思想下,以信息流為基礎,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進行物流和資金流的有效運作,強化各個環節成員的協調和合作,以建立一種成本低、效率高、敏捷度高的供應鏈管理機制。

22建立與供應商的戰略合作聯盟

零售企業不應把渠道伙伴作為競爭對象,而應借助于自身與消費終端最接近的優勢在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伙伴,建立利益共享的戰略聯盟,使得交易各方通過相互協調合作,實現以低成本向消費者提供更高價值服務的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制造商和零售商應把對產品價格和營銷資源的關注逐步轉移到對各自內部流程的再造和對接上,以及通過整體供應鏈的高效運作以不斷降低彼此的經營成本、提高雙方的贏利能力。實現供應鏈共贏的關鍵是供應鏈上的每個企業要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集中精力去鞏固和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技術改造和業務流程的重組,做好本企業能長期控制的、能創造出特殊價值的、有競爭力的關鍵業務。

23完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

管理信息系統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方面。從河北零售企業的總體情況來看,信息化應用程度還有待加強。首先,要注重完善內部的基本管理,利用信息化技術,整合各業務流程,提高企業效率,為向供應鏈管理打下基礎。其次,要完成自身管理信息系統的統一,使用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并在此前提下,要逐漸將供應商的信息與本企業對接,應用EDI系統和EOS系統,實現基本信息的電子化傳輸。最后,要加強信息系統與供應鏈成員之間的資源共享,這也是我們與世界先進企業相差的主要地方。零售企業與供應商要有更深入的溝通,共享需求信息、存貨狀況、生產能力計劃、生產進度、促銷計劃、需求預測和裝運進度等信息,并且在各企業間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生產商可以實現“即時生產”,完全根據市場需求來準確地安排生產,零售企業則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市場所需的商品。

24培養高層次零售供應鏈管理人才

管理和技術的競爭終將歸結為人才的競爭。目前河北零售業物流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的缺乏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針對本省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和實踐起步晚,管理和實踐人才缺乏的局面,企業應積極組織并參加供應鏈管理的研討會,在更新觀念的同時,對國外企業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加以繼承和完善,學習發達國家同類企業的先進思想與管理模式,逐漸壯大省內供應鏈管理人才的隊伍,促進企業的飛速發展。

3結論

總之,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顧客消費理念的悄然變化以及國外零售業巨頭入駐帶來巨大沖擊的多重壓力,河北本土零售企業必須樹立現代供應鏈管理理念,強化供應鏈管理各環節的企業協作,優化供應鏈管理的業務流程,充分掌握與應用先進的供應鏈信息管理技術與手段,培養高素質的供應鏈管理人才,在服務于顧客和社會的同時擁有真正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林小蘭,蔣鳴鹛我國零售業供應鏈管理探討[J].商業時代,2012(18).

[2]陳芳芳,陸劍河北省零售企業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6).

篇6

一、供應鏈管理概述

(一)供應鏈管理的內涵及意義

供應鏈管理,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產品制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一個典型的供應鏈管理計劃包括五大基本內容:采購、制造、配送、儲存和銷售。簡言之,供應鏈管理旨在對供應鏈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以及貿易伙伴關系等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工作。

供應鏈管理的意義在于對現代流通方式(批發和零售),和現代生產方式(全球化的采購、生產和銷售)、市場競爭方式、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化。現代流通方式的意義主要是通過信息共享,使社會資源達到最佳配置,并構建了雙贏關系,有效防止了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同時,信息的共享可降低社會總的成本,提升各企業、整個供應鏈乃至全社會的效益。市場競爭方式的意義主要是使上下游企業形成戰略聯盟,社會競爭從企業的競爭轉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促進組織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程度,提高競爭中的現代信息技術水平,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企業外部進行的供應鏈的重構上,企業之間形成戰略聯盟伙伴關系,并規范聯系的程序和技術,對風險和利益進行合理的承擔,推動良好的市場供應鏈結構的構建。

(二)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重點

每個企業都有自身不同的特點,盲目地借鑒其他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與優化的方法是事倍功半的,但就實施供應鏈管理中的關鍵問題,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一致的重點。

1.產品設計與庫存控制。

有效的產品設計往往緊扣企業的目標市場,企業可以通過對產品的設計來彌補顧客需求的不確定性,同時減少物流成本或縮短供應鏈的周期。而庫存控制,即對于一個終端渠道對既定產品應該持有庫存的控制,對于終端渠道的訂貨量與需求的預測值的協調工作以及終端渠道的再訂貨點與庫存周轉率的規劃,以達到最小化庫存訂購和保管成本的目的。

2.產品配送。

產品配送問題的關鍵是重構配送網絡和采取有效的轉運戰略。配送網絡重構是指由于需求模式的轉變或市場外因的變化(如倉庫租賃合同的終止或者是渠道商的數量改變)而進行的對配送網絡進行的調整。問題主要集中在利用一個或多個制造廠生產的產品來滿足一組或多組地理位置分散的渠道商需求的企業。

3.供應鏈集成。

供應鏈的時間與速度常被視為衡量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指標。通常,供應鏈管理涉及眾多環節,需要環環緊扣,一個環節的拖延往往會波及整個供應鏈的運作。供應鏈集成實質是供應鏈中的各個企業通過各種手段實現它們之間物流、信息流的緊密連接,以達到對最終客戶要求的快速響應、減少存貨成本、提高供應鏈整體競爭水平的目的。

綜上所述,供應鏈管理不僅涉及到單個企業的方方面面,還注重目標不同的企業之間的管理協作。所以,企業供應鏈管理首先應抓住關鍵問題、層次分明,以達到預期的企業管理目標。

二、基于供應鏈的財務管理整合實踐

(一)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的必要性

相關調查顯示,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大多數企業供應鏈的主要目標是成本控制和增強客戶滿意度,但具體的供應鏈運作卻與其戰略并不一致,且對供應鏈的控制往往不完整。這使供應鏈變革的難度加大,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逐漸被提上日程。

供應鏈分析-價值鏈分析-作業鏈分析-成本動因分析的供應鏈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成本控制起到了不可否認的積極作用,但卻將供應鏈與財務管理分離開來研究與運用,這使供應鏈流程的局限性慢慢突現。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通過使資金流、信息流和物資流一體化的財務管理,進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

基于供應鏈的財務管理整合,實際上是在原有傳統供應鏈成本分析流程、作業成本法等成本控制工具的基礎上整合企業內外部的資金流、信息流和物資流,以降低供應鏈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從而優化現金流轉、企業營運資金管理,以達到節約成本、股東權益最大化的目標。

(二)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的實施要點

1.企業內部管理與控制。

良好的企業內部管理與控制是進行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的企業環境基礎。在企業進行內部管理與控制上,依據企業性質運用適當的管理會計方法,建立有效的信息決策系統以及管理會計系統逐漸成為現代的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的決定性因素。

2.財務流程自動化。

財務流程的自動化可以通過提供日常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的準確信息來消除付款鏈的風險,改善企業信貸決策,增強財務透明度,拓寬外部融資渠道以達到優化企業現金管理的目的。電子化和快速化的財務運作使企業財務流程,如支付處理,能夠得到實時、動態的反饋??梢哉f,財務流程自動化有助于企業在短時間內進行調度,并有助于企業結合自身收支項目繪制出相對準確的現金預測輔助圖來分析與預測企業長周期資金流向。

3.整體思維模式的建立。

整體供應鏈與財務管理系統的思維模式是企業戰略聯盟的集中體現。首先,供應鏈上各企業的高層要重視供應鏈財務管理的整合。同時,需要通過形成整體供應鏈與財務管理系統的整體思維理念的企業組織、財務文化以及員工培訓來拓展。其次,企業之間(如下游零售商和上游供應商共同開展銷售管理培訓)應建立互動交流平臺,廣泛開展各個領導層面的合作。

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的實施,使企業實現了有效的降低支付成本、優化收付程序,并最大限度地減少營運資金占用的財務以及供應鏈管理目標。

(三)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對企業財務業績的影響

1.對現金流的影響。

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通過對生產經營管理(存貨周轉期、現金回收期、付款周期的管理)的優化,對財務狀況實時、準確地掌握,以及對財務、供應鏈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的消除和對企業信貸決策改善、外部融資渠道的拓寬,整體的把握現金流管理的運作并使企業保持良好的現金流動性,提高現金的使用效率,從而將企業的資金及時地轉化為生產力以達到優化企業現金管理的目的。

2.對資產周轉率的影響。

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可以加快企業經營期間全部資產從投入到產出的流轉速度,即提高企業資產運營效率,使企業全部資產的管理質量和利用效率達到最大化。資產周轉率的提高意味著企業財務安全性及資產的收益能力的提高,債權的物質保障程度增強,企業信用程度提升,融資能力增強。

3.對期間費用的影響。

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有助于企業預算管理的優化,并建立各項費用制度,規范費用審核與控制,其影響主要體現在對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的控制上。

4.對資產成本的影響。

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形成上下游供應商與企業之間的供應鏈財務管理的協調合作,簡化采購流程、優化存貨管理、增強財務透明度以及企業的綜合管理活動,同時帶來了企業資產成本的減少。

5.對投入產出效益的影響。

投入產出效益逐漸取代低成本這一局限性指標成為衡量企業財務業績的重要指標。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通過企業內部管理與控制、財務流程自動化等從根本上完善企業供應鏈與財務管理乃至綜合管理,從企業整體的宏觀層面上大大提高企業的投入產出效益。

三、對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的實施建議

當前我國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實踐面臨著諸多困難,例如:市場經濟與競爭環境的不完善、信息技術的相對落后、企業目標的差異化、企業內部控制的不完善等。通過分析國內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的困難點,借鑒國外成功案例對我國的啟示,提出如下建議:

1.國家經濟政策的優化。

我國“南輕北重、東輕西重”的工業區域布局,使得地區間經濟產出水平差異較大。我國主要的消費品生產基地在東部地區,而能源和原材料輸出基地卻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因此產生了中、西部向東部提供價格低廉的能源和原材料,經東部組裝加工再向中、西部高價輸出產成品的現象。這種產業布局和區位分工使供應鏈與財務管理相分離。由于國家制訂的各項經濟布局計劃與政策在指導資源的宏觀配置、產業的空間布局、區域經濟格局的形成上起著奠基作用,在國家經濟政策的指導下,我國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的潛力巨大。

2.企業內部控制的加強。

企業內部控制的加強在內部環境方面主要體現在建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的財務管理制度上。只有通過財務人員的密切配合又相互制約的內控機制才有望達成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的有效、有序實踐。在信息與溝通方面,主要強調及時、準確、完整地搜集與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各項信息,并使這些信息以適當的方式在企業有關層級之間進行及時傳遞、有效溝通和正確應用。同時,企業應對其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與評估。

3.建立供應鏈集成的戰略聯盟。

在當今需求多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一個企業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是否能快速地應對商業環境的變化,并為其所服務的市場創造價值。因此,企業就需要和供應商、客戶甚至競爭對手建立密切的商業伙伴關系,并將自己看作是整個供應鏈中的一員,和其他成員一道共享信息、協同計劃和處理業務流程,即以建立供應鏈集成的戰略聯盟這一全新的商業運作模式一起為最終的客戶提供快速靈活、高效的支持和服務。所以說,供應鏈集成的戰略聯盟也是我國供應鏈與財務管理整合的一大關鍵步驟。

參考文獻:

[1] 戴新民 朱佳翔:《供應鏈管理與財務管理的整合》,《財會通訊》(綜合版)2006年第5期

[2] 賀碧云 吳先金:《財務供應鏈模型的構建及其實施環境》,《財會通訊》(理財版) 2006年第1期

篇7

內容摘要:現代企業競爭越來越多的圍繞著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展開。供應鏈的整合對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提升作用,本文通過對煤炭供應鏈界面之間界面關系的分析,指出當前煤炭供應鏈管理模式的不足,并針對此提出相應建議,以期對提高煤炭供應鏈競爭力有所借鑒。

關鍵詞:煤炭 供應鏈 界面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管理思維的創新,現代企業之間競爭中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競爭已演變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在當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分析煤炭供應鏈現在的界面關系對提高煤炭供應鏈整體效率,加強供應鏈整體競爭力有重要的意義。

煤炭供應鏈內涵

煤炭供應鏈包括煤炭資源勘探企業、煤炭生產企業、煤炭銷售企業、用煤企業等企事業單位以及一些物流部門,煤炭供應鏈存在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種流。呂濤(2009)描述的煤炭供應鏈的基本過程是:煤炭企業通過國家劃撥或資源市場獲得煤炭資源,通過采選環節將儲存在地下的煤炭轉化為商品,由煤炭銷售企業結合用戶的需求,與用煤企業簽訂合同,通過鐵路、公路、航運等運輸環節送達用戶,可以作為能源轉換、燃料或化工原料,對煤炭進行加工利用,整個結構如圖1所示。

煤炭供應鏈界面關系

(一)界面內涵

界面,用系統觀點解釋,可將其定義為兩個自主的系統為了達到更大的系統目標而相互合作和相互作用時的接觸點。組織理論中研究的界面分為三個層次如圖2所示:第一層組織間界面:A界面研究兩個或以上組織間關系。第二層組內部門間界面:B界面研究組織內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關系和聯系方式。第三層組織內部門內界面:C界面研究注重對同一個職能內部不同小組之間或任務之間的面。

供應鏈系統整體可以看成一個虛擬的組織,企業即是各組織單元,供應鏈中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受管理控制。這些實體或虛擬界面中包含了管理的內涵,存在管理界面。

(二)煤炭供應鏈界面關系存在問題

現階段煤炭供應鏈上各層次界面之間的關系存在很多問題。煤炭設備及材料供應企業與煤炭生產企業之間的交易仍是”0-1” 對策,不能實現“雙贏”,在供應鏈合作中實際上處于作業層和技術層的合作。另外,由于信息的不透明性,供應商與生產企業不能共享生產計劃,供給小的波動導致生產大的波動,比較容易導致一些采煤設備的缺貨和庫存現象的出現。

對于煤炭生產企業而言,由于煤炭生產有其特殊性。它的周期較長,從準備到出煤需要開掘石門、工作面上下順槽等等前期工作,工作面完成后還需要維護巷道以及安裝設備等后續工作,在生產出煤過程還要受到地質條件等非人為因素的制約,很難對用戶信息做到敏捷反應(李光亮等,2003)。另外,由于煤礦主導企業對附屬企業原材料供應的不確定性以及地質條件的影響,煤炭產量在短期內波動很大,煤炭質量也受到制約,完全依附于地質因素。

煤炭銷售企業作為用煤企業和生產企業的鏈接點,專注于壓低買入價格,提高賣出價格。它作為賣方希望煤炭高價出售,而用煤企業作為買方則希望低價買進煤炭,既增加了用煤企業成本,又降低了煤炭生產企業的利潤。用煤企業則在銷售企業之間引起價格的競爭,并在銷售企業之間分配采購數量來對其加以控制。這三者之間以傳統產品買賣為特征的短期合同關系,這種界面結構實際上是一種點對點的結構。此外,整個煤炭供應鏈上游企業全部的利潤都將轉化為用煤企業的成本,使其成本提高。

改進煤炭供應鏈界面關系的建議

目前我國煤炭供應鏈上各界面間關系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整個煤炭供應鏈系統故障,即不能達到整條供應鏈最優。故障狀態的發生可能是由系統要素本身功能喪失造成的,也可能是系統要素之間的關系障礙造成的(呂濤,2009)。初步分析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供應鏈界面間信息溝通不暢;供應鏈上各企業間的溝通與合作有待于進一步加深;供應鏈系統運行存在著一些障礙。

煤炭供應鏈管理的目的是使供應鏈總體效益最大化,為了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益,供應鏈上各參與者建立起穩定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煤炭供應鏈上各類主體相互之間的合作,離供應鏈管理所要求的合作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主要體現在相互之間缺少一種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本文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一些建議:首先,加強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溝通及信息共享,有利于更加快速的對煤炭供需變化作出反應,各企業調整計劃,減少供應鏈利益損失。

其次,建立煤炭供應鏈上個企業間合理的利益分享機制,互相參與對方決策,同時建立煤炭供應企業的淘汰機制,定期進行業績評價使其不斷改進工作,對業績比較差的煤炭供應企業要及時淘汰出局,以免挫傷其他合作企業的積極性。

最后,根據我國現在的國情,因為在煤炭供應鏈系統運行中,各個供應鏈環節都是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經濟和市場結構,還存在體制、機制和區域,而這些問題是微觀協調機制無法解決的,煤炭供應鏈不僅要實現微觀的企業獲利,功能,還要實現保障國民經濟發展中煤炭有效供給的宏觀功能(呂濤,2009)。因此需要政府加強合理靈活的宏觀調控。

參考文獻:

1.陳國權.供應鏈管理.中國軟科學, 1999

2.呂濤.供應鏈的系統結構與協調機制.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9(1)

3.曹英.面向戰略的供應鏈界面管理問題研究.科研管理,2004(1)

4.戴開富,楊先慧.國內外現代企業界面管理的比較研究.理工高教研究,2004.2

5.吳濤等.界面和管理界面分析.管理科學,2003(1)

6.夏德,程國平.基于廣義虛企業的界面管理研究.管理科學,2004(2)

7.陳茂強.基于快速反應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研究.商業時代,2008(19)

篇8

一、現代物流環境下,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關系

所謂的物流一體化管理指的是集成貿易伙伴的物流活動、戰略和企業內部的物流活動、戰略,以便于從整體上提升對客戶服務的質量并有效地讓總成本降低。通過和供應鏈上貿易伙伴的密切合作獲得的競爭優勢是對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滿足客戶的需求是物流的目標,對供應鏈進行計劃、執行和控制的一部分是有效的、有益的對來源點到使用點的物資、服務以及有關信息的活動或者存儲。由此可以得知,生產單位的需求是物流管理的戰略導向,也就是說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在物流一體化理論中,把物流置于在內部獲取最大戰略優勢的資源,而物流運作的一體化則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以便于“虛擬組織”的構建,它打破了渠道的限制,聯合所有的核心競爭力,對競爭優勢獲取的方法將發揮所有的供應渠道去探索。物流一體化和供應鏈管理的區別能夠從下面三點進行解釋:

1.可以把對物流運作管理的擴展看做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不僅要求企業對物流活動的優化給予關注,而是對企業所有的職能進行重視,包括需求管理、營銷、配送物資、財會等,緊密的對這些活動進行整合,實現物資在計劃管理中、訂閱、營銷、倉儲、物流、客戶服務、成本和增值服務等各個方面的重大突破。我們都知道對企業的生產和效益最為關鍵的是成本的管理,物流管理會逐漸的把目標轉移為整個企業的JIT和快速響應。但是就這樣的企業內部定位來講,需要企業的管理層以物流管理為基礎進行企業戰略計劃的制定和組織機構的建立。

2.可以把物流一體化管理的延伸看成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包含企業外部存在的競爭優勢,對企業的業務職能和外部集成格外重視,借助企業和商、客戶以及第三方聯盟關系重塑的契機,來進一步提升生產率和擴大競爭空間,在其中輔以通訊技術以及信息技術,連接整個供應鏈,把自身企業和貿易往來伙伴看成一個較大的企業,這可以造就全新的提高市場價值的方法。

3.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全新戰略傳統的物流運作任務是供應鏈管理在運作方面比較重視的,比如,進一步提高供應鏈庫存的流動,在優化內部功能的過程中和貿易伙伴聯合進行,并在整個供應鏈上提供一個機制,不僅可以不斷的降低成本,同時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它的略是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所在,對企業的外部定位和網絡能力的擴大供應鏈管理極為重要,將使企業形成具有戰略聯盟性質的渠道,以便于產品和服務可以有突破性的進展。

經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供應鏈管理和物流、戰略、營銷管理和重組業務流程等其內在的聯系比較密切。在眾多的管理思想、方法等相互滲透、彼此融合的基礎上產生了供應鏈管理。但是我們不能理解為這些管理學內容無機的疊加變形成了供應鏈管理,我們在理解和考察的過程中要從全新的角度進行。

二、加強礦業企業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措施

1.轉變高層管理層的關注點作為礦業企業的管理層,特別是管理供應部門的人員,不僅要對物流活動的優化給予關注,還需要對企業的全部職能進行關注,在制定企業的戰略計劃和建立組織機構的過程中以物流管理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密的聯合物流管理、營銷、配送物資、財務和物流管理,實現物資在營銷、管理、貯存配送、物流管理、客戶(生產單位)服務的成本管理和相關衍生服務各個方面的良好突破。

2.建立現代的物流配送網絡和企業的實際特點相結合,對自身所具有強大的倉儲能力和配送能力進行利用,積極打造符合礦業企業特點的現代物流業,在大型網絡信息平臺的幫助下,有效的構建現代物流配送網絡,進一步擴大市場得規模,最終實現市場價值。

3.優化企業的組織結構傳統的業務管理流程屬于“鏈條式”,是一環緊接著一環,下一環的反應速度和工作效率依賴于上一環,現代市場瞬息萬變,不能迅速的做出反應將極大地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筆者建議改“鏈條式”為“短平式”,這樣可以滿足無法預測市場信息的需求,讓整個企業的JIT和迅速響應得以實現,這樣才能收獲更多的經濟效益。

三、結束語

篇9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管理;可持續發展;實踐

目前眾多國外大型公司與企業都將某種形式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應用于企業的管理實踐中,并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就我國企業整體來講,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情況不理想。本文通過對美國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的成功經驗進行分析并結合中國的實踐現狀,提出了在我國企業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的幾點建議。

一、美國領先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分析

美國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早于我們國家,且出現了不少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先驅,他們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在于引入全新的設計思想,對產品從原材料購買和供應、生產、最終消費直到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整個供應鏈進行生態設計,通過供應鏈上各企業內部部門和各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使整條供應鏈在環境管理方面協調統一,達到系統環境最優化?;谠摲N思想它們開展了各種綠色供應鏈管理計劃并獲取了一些實踐經驗。

(一)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以及相關組織的大力支持

美國政府在綠色供應鏈的政策性引導上,制訂了一系列強有力的、靈活的以科學為依據的法律法規,諸如控制污染發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防止食品污染、保障消費者健康權益[4]等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并建立了相應的有效的監管體系,如在食品安全方面建立了全面的有效的機構協同監管體系,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安全的食物供應者,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實行了機構聯合監管制度,在地方、州、聯邦政府各個層面建立食物生產和流通的一種互相制約的監管體系。不僅如此,政府還從供應鏈業發展的合理布局上為供應鏈的綠色化鋪平了道路[1]。

為了建立國際形象,美國越來越多的領先企業致力于推行全球統一的環境標準,如要求世界各地的分部都通過ISO14001認證;許多企業將獲得環境聲譽作為環境管理的主要動力,如3M公司早期就強調建立環境優勢的聲譽(尤其是在他們的客戶中),Eli Lilly公司為了創立正面形象也將開發正面環境聲譽作為主要動機之一;一些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標兵企業也都把自己定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領導者,如美國宏達的主要目標就是在環境問題上成為“世界級”的領先企業,并已經得到成功實施。它們不僅制定了自身標準高于有關法律規定的節約資源、減少廢物、避免污染、綠色設計等目標,而且還積極提高整條供應鏈乃至整個行業的環保水平。另外,一些相關組織在推動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為了促進供應鏈向綠色化方面發展,美國環保局(US—EPA)做了大量的工作,而確認并支持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標兵”企業(如GM公司就是被US—EPA認定為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標兵企業之一)則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在這項工作中,US --EPA要求被確認為“標兵”的企業不僅要制定本企業所在供應鏈的環境標準,同時要與其他供應鏈合作,建立起行業性綠色供應鏈。

(二)慎重選擇并與其建立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

綠色供應鏈管理強調整個供應鏈上所有企業間的合作,而對于供應商來說,它位于整條供應鏈的上游,他們的行動將傳遞到整條供應鏈的每一個節點,如在成本上的節約能夠通過供應鏈傳遞到下游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整體效率。所以美國領先企業非常重視并且極為慎重選擇供應商。它們通常的做法是把環境能力作為評估供應商的一個顯著標準,根據環境法規要求以及自身要求設定相應的指標體系,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來獲得供應商這些方面的數據,并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此作為選擇供應商的科學依據。在選擇好供應商之后,不是通過監督和評估與供應商進行合作,而是通過指導、支持和幫助供應商等途徑與其建立起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比如:

1.組織供應商會議或環境論壇

1998年1月,GM邀請8個供應商組成了一個供應商環境咨詢小組,該小組將如何把環境因素融入到設計、制造等過程作為開拓GM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途徑,旨在提高供應鏈上的企業在原材料選擇、產品設計、工藝流程等方面的環境效率。與此同時GM也就確定了與供應商合作的短期和長期計劃。另外,GM還與供應商環境咨詢小組一起擬定了一個GM供應鏈的環境聲明。目前,GM供應商環境咨詢小組就如何實施GM供應鏈的環保規定以及鼓勵各種形式的以環保為目的的合作等內容正在開展一系列的討論。

為了促進整個供應鏈環保水平,NIKE成功的在五個亞洲國家舉行了環境論壇。該論壇通過與供應商交流,表達了他們對環保的期望,并且擬定了環境改善的短期和長期目標,訂立了更進一步的目標:所有鞋類包裝合同制造商必須在2001年6月以前設立一個“環境衛生、安全”管理系統(EH&S)。為了幫助供應商實現這一目標,NIKE公司組織了一系列的討論會:在四個亞洲國家組織了9次、每次為期兩天的專題討論會。

2.供應商培訓和技術支持

1996年,GM開始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內容列入供應商培訓計劃,并且對世界范圍內的140多個供應商進行了培訓。為了促進整個供應鏈環保水平,尋求與本企業具有相同價值取向的企業進行合作,NIKE通過培訓和技術支持來幫助供應商提高管理環境的能力,從而協助NIKE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目標。福特汽車公司要求其所有供應商在2001年之前,最遲在2003年之前,必須獲得環境管理系統的第三方認證。不僅如此,福特汽車還為其供應商建立環境管理系統、提供人員培訓及相關研討會。

(三)重視整條供應鏈上的生態設計

迫于環境法規的壓力,許多制造商都非常重視生態設計問題。為了普及生態設計,制造商要求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都必須具備生態設計意識和達到有能力的合作水平。從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NIKE等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可以看出,綠色供應鏈管理要求企業在供應鏈中每個環節的各個成員必須實行環境管理,加強環境保護意識,開展減少或消除對生態環境有破壞作用的供應鏈管理活動。

(四)進行職能整合

由于環境管理方面的某些工作需要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所以一些綠色供應鏈管理領先企業通常會成立一個跨企業、跨部門的合作小組[2],例如Eli Lilly將質量保證、環境事務和采購等部門組成一個質量保證小組對供應商進行環境審計,同時集成所有衛生保健中的參與者,包括醫師、藥劑師、病人、病人單位和保險公司等,開發可以承擔成本下最好的潛在衛生保健措施。不僅如此,一些領先企業還把對環境問題的考慮整合到已有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之中[7]。

(五)與主要利益相關者形成聯盟

在推動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中,一些領先企業獲得了優秀的環境績效,其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與一些主要利益相關者(如環保組織、學術界、供應商和客戶等)形成了聯盟。例如1999年,Saturn公司及其供應商與Tennessee大學的清潔產品和清潔技術中心以及美國環保局(EPA)組成了綠色供應鏈管理合作伙伴,旨在減少Saturn 汽車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在同一時期,美國一個非營利機構—為社會負責的商業組(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BSR)與通用汽車公司(GM)聯合組成了一個有12 家企業參加的供應鏈工作組,該工作組作為BSR 的一個分支機構,負責探討提高供應鏈管理中企業的環境績效和經濟績效的途徑[6]。  (六)將生命周期管理和環境績效測試等環境工具作為最重要的環境實踐

美國一些領先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主題有許多種,而生命周期管理則是最重要的環境實踐,如3M公司、EliLill公司、密歇根Denso制造商、惠而浦、美國宏達等都使用了該種工具。3M公司產品和過程領域的顯著進步主要就是通過使用生命周期評估技術實現的,該公司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從開發到制造、使用和處置都評估了產品的環境、安全和健康影響?,F在越來越多的公司都發現這個工具對產品和過程規劃非常有用[4]。

環境績效測試也是另外一個受歡迎的主題[4]。EliLill公司、密歇根Denso制造商、惠而浦、美國宏達等也都使用了該種工具。為了建立國際形象,一些公司根據需要開發出了合適的環境績效測試系統,其中包括統一標準,如ISO14000系列等。

二、國內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在國民經濟宏觀調控中,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如關閉污染嚴重、能耗高的小企業等,為綠色供應鏈管理營造了一種良好的社會環境。目前,我國一些大企業在經營管理上也已經意識到了環境、資源在競爭中的戰略地位,并且也已經開始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如開發環保型雙動力汽車等。少數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已初見成效。如廣西貴糖股份有限公司集成綠色供應鏈建設生態工業園,其效益非常明顯: “九五”期間企業的“三廢”綜合利用產值達13.35億元,占公司總產值的53%;創稅利1.9668億元。

然而,據有關研究:中國大多數企業在綠色供應鏈實踐中更為注重的是企業內部的環境管理(如制造業累計貢獻率為45.5%[3]);對供應商的選擇及與供應商在環境方面的合作雖有所關注,但關注不夠;在廢料、廢物的回收和閑置的利用上雖有所行動,但力度還很不夠(如制造業貢獻率為8.9%[3]);對生態設計和建立企業綠色形象的重視程度不夠等[3]。一些企業仍處于發展綠色供應鏈的初級階段,缺乏技術、管理、經驗、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剛開始就遇到了強大的阻礙。

三、美國實踐對我國的啟示

根據目前我國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現狀以及美國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來推動綠色供應鏈在我國企業的發展。

(一)政府為綠色供應鏈的運行提供法制規范、監督懲罰措施和政策保障

1.制定嚴格的環保法規和相應的監督懲罰措施

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環保法規方面明顯滯后,盡管制定了一些相關“綠色”政策,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監督,懲罰力度不夠,實施效果很不理想。在這一點上,我國政府可以在借鑒美國環保法規的基礎上,制定嚴格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環保政策,嚴格控制企業違約成本,將環保審查與質量監督結合起來,提高對污染源的懲罰標準與打擊力度,比如對污染企業征以高稅,對不達標的企業加以懲罰。總之在法規與制度上降低傳統供應鏈模式的報酬率。

2.給予政策保護

政府應從政策上引導和鼓勵企業進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企業所承擔的環境風險,可由政府來投資,或者在確認取得一定成效后,由政府發給補助金,取得成功后采取有力措施在企業全面推廣。比如,針對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不僅要嚴格貫徹執行知識產權保護法,保護好創新專利,而且要給予創新的企業一定的補貼作為支持獎勵。

(二)增強企業對綠色環保的認識,樹立環境可持續發展觀

企業高層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理解和支持關系到這種戰略性管理的成敗。所以,首先企業領導要樹立環境意識,將環境納入到成本控制,著眼于長遠利益,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引導企業員工樹立良好的環境意識,并通過學習、培訓和激勵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員工的環保意識,使本企業的活動符合整體環境價值最大化要求。

(三)通過培訓、技術支持、信息共享等手段與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形成戰略聯盟

一個供應鏈經常是又長又復雜,包括幾級和幾十級。環境問題經常出現在二級供應商和三級供應商層次。所以在建立綠色供應鏈時,供應商的篩選體制以及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非常關鍵。但我國目前大多數供應商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對其環保的要求[5],因而在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時,不能盲目地將那些未滿足環保要求的供應商排斥在外,應積極與供應商建立新型的戰略聯盟關系。而為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提供相應的培訓和技術方面的支持以及信息共享是提高整條供應鏈的環境意識和環境管理能力、與供應鏈上各個成員進行長期合作、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必要手段。

(四)實施供應鏈系統各環節的生態設計

由于采用綠色材料可以嚴格控制源頭的污染,實施綠色營銷可以培養和強化整個社會的綠色消費觀念,實現綠色物流可以減少運輸廢物的產生等,整個過程包括了供應鏈上所有的成員,所以在供應鏈各個成員之間充分溝通、信息共享、協作的基礎上共同進行整個供應鏈系統的生態設計是改善和保護社會生態環境,提高企業的聲譽和產品的競爭力,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戴爾的供應鏈運作之所以實現成功,秘訣就在于用綠色的材料,通過綠色的業務模式,最終實現綠色運營。

(五) 將企業業務流程再造與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構建有機結合起來

企業不管是設計新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還是完善原有的綠色供應鏈系統,都是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改造或改進,而這種改造或改進不僅僅限于核心企業的內部,還包含了供應鏈上的各個供需合作伙伴,所以這就要求企業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將企業業務流程再造與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構建有機結合起來,把業務流程再造的全局性和系統性的觀點作為實施綠色供應管理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具,幫助企業不斷優化整個供應鏈系統的業務流、信息流和內部組織機構。

(六) 強化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與主要利益相關者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合作伙伴關系

理論(1995年Sarkis就已經提出)與實踐皆已證明:與主要利益相關者形成聯盟是影響優秀環境績效的重要實踐。所以企業不僅要與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形成戰略聯盟,同時應努力與其它主要利益相關者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合作伙伴關系,要充分調動企業、學校和科研機構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產、學、研的合作,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結合國外領先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發展經驗,將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比如將一些國外大型企業成功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上升到理論,以指導我國企業的實踐。同時,理論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概念階段,應通過調研和統計分析等,解決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成功實施綠色供應鏈戰略,全面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提供理論支撐。

(七)重視并探索適合中國的環境工具

可持續發展戰略對中國的企業賦予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對企業的采購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企業的供應商開發計劃應當包括一些諸如生命周期評估、供應商環境審計和全面環境成本計算等培訓模塊,采購經理應當熟悉和使用諸如生命周期管理和環境審計(這可能影響材料和系統的采購)等環境工具。美國一些領先企業已經使用了這些環境工具并且取得了有益的經驗。但這些經驗不一定適合中國的企業,所以我們應當在借鑒這些領先企業經驗的基礎上探索適合中國的環境工具。

參考文獻

[1] 劉輝.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狀況及其路徑初探[J].現代物流,2005,28(6):25-27.

[2] 鄭迎飛,周欣華,趙旭.國外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1,23(12):33-34.

[3] 朱慶華,曲英.中國制造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統計分析[J].管理科學,2005,18(2):3-6.

[4] 朱慶華.綠色供應鏈管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270-287.

[5] 王能民,孫林巖,王應洛.綠色供應鏈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59-165.

篇10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發展創新

當前的供應鏈信息技術管理模式主要以Intranet為內部核心,以Internet為外部核心的商務平臺,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防止外部侵害入侵,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科學性和高效性。供應鏈信息管理的實施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經營目標,需要通過科學的供應鏈管理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來進行測量和衡量。近些年來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供應鏈的管理以及運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技術和幫助,可以不斷實現供應鏈之間合作伙伴之間的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不斷降低供應鏈成員日常運營和合作過程中產生的費用,減少經營過程中出現的摩擦,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以及市場預測能力,降低運營鏈管理過程中的成本。

1國內外研究現狀

1.1我國國內研究現狀

近些年來,企業的日常運營和發展對于信息化的需求和依賴日益增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開始轉變,從過去的單純財務部門及應用需求逐漸轉變為企業級全面運用需求,從注重經濟利益財務信息逐步擴大到關注企業的日常運營客戶關系、內部管理以及供應商、供貨商、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管理。其次是當前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使得各大企業不斷重視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應用和發展,企業之間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不斷實現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業務協同和合作。近些年來,我國一些發展較為全面的企業都紛紛意識到供應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開始不斷運用這種先進的理念進行日常運營和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部分國際性跨國公司也開始認識到供應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在中國市場運作中采用供應鏈管理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最后,我國的相關學者開始不斷加強與國外的交流和學習,對供應鏈研究信息和知識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創新,結合我國當前實際運作的情況,不斷豐富研究成果。近些年來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雖然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但是在供應鏈信息化管理運營程度上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還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我們必須精準地認識這一現實,采取多種方式不斷縮小與其他國家的差距,注重學術界的內部交流,定期召開相關的研討會,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相關的專業討論,不斷激發相關學者的學習熱情。

1.2國外研究現狀

不斷提升信息的利用價值以及信息的共享程度是國外學者提出較早,并且研究較為全面的現代化主題,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當前的信息技術已成為各個行業、各個企業之間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尤其是對于供應鏈管理更是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為了不斷實現行業和企業之間的互補共存不斷,擴大企業的生存空間,信息的利用以及資源共享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近些年來因特網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多媒體技術開始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日本著名企業豐田汽車公司在其全球供應鏈語音過程中研制和創新的知識共享機制,供應鏈中的各個節點、各個企業可以對于其中的顯性知識以及隱性資源進行一定的共享和互補,并且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功。國外對于供應鏈信息管理的研究主要側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主要分為供應鏈中的知識學習、供應鏈知識管理的基本理論、供應鏈企業之間的知識吸收能力、供應鏈知識管理的實現、供應鏈之間信息和資源的共享等。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實證研究以及理論研究相互融合的方式,結合實際的具體案例不斷分析理論意義。

2我國在實施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應用的現狀

供應鏈管理理念是當代社會和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競爭力不斷加劇背景下產生的各種競爭力和資源進行集成和互補,對供應鏈中的各個企業進行同步化、集成化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從而能夠使各個行業各個企業在實行外面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為客戶爭取最大程度的經營收益,是一種非?,F代化的經營管理模式。本文的研究出發點在于信息技術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應用和發展現狀,結合當前我國企業日常經營發展過程中供應鏈管理手段的現狀進行相關的分析和探索,就當前我國企業在實施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應用的現狀和問題進行相關的建議和分析,提出相關的意見和對策,以便不斷促進企業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

2.1信息技術應用的積極性不高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各行各業的企業發展有了明顯的突破和創新,但是部分企業在經營理念和經營手段的選擇上過于陳舊和老套,不能正視供應鏈管理為其發展帶來的積極意義和收益,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不愿意與相關企業進行信息技術上的共享以及資源的合理配置,不愿意犧牲自己的一小部分利益而去換取產業鏈的最大利益,企業之間缺乏存在的信任問題,總想最大限度地為自身企業規避風險,而不管供應鏈中的其他企業,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識和供應意識,因此使得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2實施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落后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起步較晚,因此供應鏈管理理念在我國各個行業、各個企業之間的應用并不廣泛,對于一些思想成就手段落后的老式企業,新型理念和管理手段的推行總是阻力重重。就以當前的物流條碼技術推廣過程為例,有一部分企業能夠正視該項技術對于企業發展帶來的便利和收益,但卻有一部分企業認為如果不給商品印制條碼,將會影響企業中自動掃描系統的設置和建立,而部分生產企業則認為物流企業不建立應用系統,而使得商品條碼印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此外物流條碼的不規范也給后期的配送和出售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不斷增加運營過程中的難度,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不斷提高企業運營過程中的損失。

2.3沒有過多地利用網絡開展相關的經營活動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的互聯網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但是卻有一大部分企業并未在網頁上開設相關的主頁以及地址,并沒有對當前廣闊的網絡資源進行合理的優化和使用,沒有借助網絡開展相關的商務活動、不斷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綜合實力。甚至有部分企業忽略自身的網站建設,網站的主頁信息長期不更新,使網站有名無實,而對比美國等其他相關企業,我國企業的網絡活躍程度遠遠不夠。2.4各大企業電子商務進程緩慢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全球經濟進展越來越迅速,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也使得全球的電子商務正處于快速的上升時期,在世界經濟總量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卻并不成熟,部分企業信用較差,存在著拖欠資金、信息技術不配套、缺乏支付系統以及保障制度等問題,在電子商務的推行和應用過程中并不積極。

3關于供應鏈信息管理研究的前景展望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我國各行各業的提升越來越迅速,對于供應鏈信息管理的研究也逐漸加大步伐,當前國內外各個研究學者紛紛開始對供應鏈管理理念的案例進行研究,研究成果也越來越多樣化,對于供應鏈信息管理的現在以及未來發展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在當前的學術討論和學術研究過程中,單獨對供應鏈信息管理進行研究和創新的組織卻少之又少,而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也并沒有得到及時合理的解決,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依舊困惑著企業甚至于各個行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各行各業的相關學者要不斷轉變自身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向,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不斷加強國際交流和探索,專門針對供應鏈信息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不斷加強研究的專業化和專門化。各個行業、各個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也在不斷轉變經營理念,改變傳統老舊的經營方式,不斷提升企業內部的信息化技術水平,將信息技術水平與供應鏈管理模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要學會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不斷,在網絡上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借助網絡這一開放的市場進行資源的收集和整理,不斷提升信息技術。而當前針對于企業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信息系統的研究,相關學者和研究者卻出現了一邊倒的情況,在選擇研究問題以及研究方向上較為單一,并沒有廣泛深入地針對某一行業或某一企業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深入,這是當前供應鏈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依舊困惑著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存在的問題仍舊得不到處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除了相關的控制論以及統計學原理,還可以采納其他的科學原理來對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信息化問題進行研究和建議,找到問題的根源,從根本上控制問題。在進行研究和實驗的過程中可以應用控制工程學的方法和相關理論,對信息失真、信息技術應用緩慢的問題進行分析,從本源上找出成因,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去消除困難。因此不管未來市場經濟如何動蕩,各行各業發展如何改變,在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創新路程上,科學信息技術的研究應當得到一定的關注和支持,必須要深入探討和分析網絡信息技術存在的各種問題得以解決,才能更好地促使供應鏈管理模式得到更加良好的發展。

4結語

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要想不斷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不斷完善供應鏈的運營模式合理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升網絡信息技術,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應用減少相關的成本投入,不斷提升企業的經濟收入。

參考文獻

[1]李曉琳.基于物聯網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的構建[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8(11).

[2]關越.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信息協同管理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8.

[3]王宜慧.供應鏈信息管理研究現狀及展望[A].中國煙草學會2015年度優秀論文匯編[C].中國煙草學會,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