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村規劃方案范文
時間:2023-05-30 16:10: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態村規劃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根據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市環境保護局《關于加強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創建工作的意見》(寶市環發[]26號),縣政府決定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創建國家級優美鄉鎮和生態村活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生態創建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通過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經濟和循環經濟,實現節能減排;實施生態保護、恢復和重建工程,改善生態環境狀態,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弘揚生態文明,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為構建富裕和諧新做出貢獻。
目標任務:促進經濟增長方式和傳統生活方式的轉變,推進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經濟環節中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增強全縣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按照先行示范、逐步推進的總體設想,在“十一五”期間建成6個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和10個生態村,在“十二五”期間建成8個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和10個生態村。
總體要求:以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推進生態經濟體系建設;以加強資源永續利用為重點,推進資源保障體系建設;以生態保護和恢復為重點,推進以山川秀美為主的生態環境體系建設;以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的人居生態體系建設;以環境管理能力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推進高效、穩定、配套的能力保障體系建設;以培育生態文明,倡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為重點,推進生態文化體系建設。
二、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生態創建活動
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建設是生態系列創建的細胞工程和基礎工程,要重點解決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主要抓好六個方面:
一是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組織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
二是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為基礎,大力推廣科學施用農藥、化肥技術;
三是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加大規模化養殖業污染治理力度;
四是推進農村改廚、改水、改廁、改圈工作;
五是加快推進農用廢棄物等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農村沼氣;
六是積極開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探索污水處置辦法和有效途徑,大力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
三、強化生態創建工作措施和保障機制
(一)精心組織,完善生態創建規劃。堅持協調發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便于操作的原則,科學劃分本鄉鎮優先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區域,指導鄉鎮的產業發展和生產活動,充分發揮鄉鎮資源、環境、區位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創建規劃要與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與相關部門的行業規劃相銜接。生態縣、環境優美鄉鎮建設規劃和生態村建設實施方案要相互銜接,活動一并開展。規劃任務和目標要做到工程化、項目化、時限化,便于實施、檢查和考核。
(二)分類指導,規范管理生態創建工作。各鄉鎮應從本地實際出發,創造性的開展工作,高標準、高起點地做好生態創建,確保建設成效。根據國家考核標準,修訂和完善生態示范縣、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建設指標體系,完善相關規劃編制指南等技術規范。加強分類指導,制定創建方案,調動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生態創建活動。
(三)加強領導,為創建工作提供保障。各鄉鎮要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機構,加大創建工作的組織協調力度。制訂年度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把規劃中確定的任務進行分解,切實抓好落實。提高環境綜合監管能力,建立完善的生態環境信息管理體系、及時有效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和科學的城鄉環境管理決策體系。
篇2
一、*年工作情況
(一)生態市建設進展良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生態市建設的意見》。二是科學編制生態市縣規劃。市政府批準實施《臨沂生態市建設規劃》。各生態縣區建設規劃全部編制完成,并通過了省、市組織的專家論證,經各縣區人大審議通過、頒布實施。三是突出抓好生態市建設重點工作。抓住循環經濟、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三大重點領域和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四個關鍵環節。臨沂市被列為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市。四是積極推進生態縣區建設。對全市各生態縣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調度,初步制定了生態縣區創建計劃,并上報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確定蘭山區率先建設生態區,*等多個縣區爭取生態縣創建先進縣。五是圍繞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加強各項生態工作。六是加快2003—2007生態省建設市長目標責任書各項工作完成。對責任書各項指標進行認真分析梳理,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對生態市建設縣區長目標責任書進行了督導落實。
(二)積極準備生態示范區驗收工作。組織各縣區環保局分管局長、科長去日照、章丘等地學習生態示范區創建先進經驗。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考核驗收工作的通知》,制定了《臨沂市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實施方案》和《臨沂市各縣區生態示范區建設驗收資料準備方案指導意見》。
(三)快速推進環境優美鄉鎮創建活動。一是全面編制鄉鎮環境規劃。環境規劃堅持以人為本,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體現循環經濟理念,因鎮制宜,根據各鄉鎮發展定位,緊緊抓住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規劃措施。各鄉鎮根據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生態狀況、人口數量以及國家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將鎮域經濟規劃和環境保護目標有機結合起來,促進鄉鎮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加強對環境規劃實施的監督管理,對不符合環境規劃、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工程和項目,都做到了令行禁止。*年共編制62個鄉鎮環境規劃,并全部通過論證,經縣區人大或縣區政府批準實施,居全省首位。二是加強資金扶持。環境優美鄉鎮等生態創建活動,應作為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項目。市環保局對創建環境優美鄉鎮進行資金扶持。對獲得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稱號的,市局獎勵每個鄉鎮2萬元;獲得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稱號的,市局獎勵5萬元。三是落實責任。為加快我市環境優美鄉鎮建設,臨沂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年度環境優美鄉鎮創建計劃,并組織部分鄉鎮及縣局去*學習創建經驗,*年上報沂水鎮、郯城鎮創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上報61個鄉鎮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居全省首位。四是梯次推進。為深入推進生態市、生態縣建設,市環保局結合臨沂實際,2005年制定了《市級環境優美鄉鎮考核驗收規定》,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創建市級環境優美鄉鎮活動。目前,全市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已形成市級、省級、國家級“整體規劃、梯次推進”的良好格局。
(四)積極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創建工作向村莊延伸,使村莊成為生態系列創建活動的基本單元,生態市、生態縣、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就有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11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農村廣泛開展了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以“經濟發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實、環境良好”為主要創建內容,由各級文明辦和農業、環保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并提出了全市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的目標:到2007年,全市15%左右的行政村達到文明生態村標準;到2010年,全市45%左右的行政村達到文明生態村標準;力爭到2020年,把全市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態村。創建以來,全市涌現出一大批文明生態村先進典型。*年4月,在臨沭縣召開了全市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現場會,創建活動全面鋪開。目前,全市文明生態村已建設規劃538個,基本建成201個文明生態村。
文明生態村建設中,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創模為促進,以建設生態示范區為主體,以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為拉動,以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為主要內容,因地制宜,確定了平原、山區、丘陵等不同類型的典型范例進行總結推廣,按照好、中、差劃分為三個層次制定了不同創建標準,實施了以“三清五化”(清糞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硬化、凈化、綠化、美化、亮化)為重點的環境整治工程,開展了以“六通九有”(通電、通自來水、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電話、通有線電視、有村莊規劃、有管理制度、有專管人員、有文體活動場所及活動器材、有文藝隊伍、有圖書閱覽室和小康電子書屋、有宣傳欄、閱報欄、村務公開欄、有村民學校、有衛生室)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以“一池四改一利用”(沼氣池建造與改圈、改廁、改廚、改水,開發利用太陽能等新型清潔能源)為中心的生態家園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在全市建成了生態家園型、文化特色型和生態經濟型等不同類型的文明生態村,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五)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是圍繞新農村建設,全面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下發了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通知,沂水縣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為全國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試點。二是認真準備土壤污染防治調查基礎工作。成立了臨沂市環境保護局土壤污染調查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初步摸清并上報了全市土壤污染調點對象基本情況。三是加強好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夏秋收季節,市政府分別下發了做好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根據對國家環保總局利用風云一號等氣象衛星對全國主要麥收地區的焚燒作物秸稈火點進行監測的結果統計,夏收季節全國共計火點2982個,其中山東省430個,臨沂市22個,占全省的5%。
(六)加強自然生態區和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在全市開展了自然保護區專項執法檢查。建成了莒南馬鬐山、臨沭蒼馬山2個市級自然保護區,協調各方積極進行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蒙山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已編制完成。積極開展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云蒙湖、沭河源、跋山水庫等省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已編制完成初稿。開展省級生態示范旅游區創建工作,與市旅游局聯合轉發了省旅游局、環保局開展創建省級生態示范旅游區的文件,上報蒙山風景區等創建省級生態示范旅游區。
二、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保護工作缺乏具體的規范和有關制度的支撐。生態保護職責難以真正落實,環保部門在生態保護方面責任大、權力小、措施空。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措施和最基本的原則性規定,面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環保部門無法可依,缺乏相應的處罰依據和處罰標準。
(二)嚴峻環境污染形勢下,現實中生態保護很難與污染防治并重。當前污染防治任務異常繁重,環保系統內難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態保護。另外,圍繞怎樣促進污染防治,生態保護還沒有找到明確的、馬上行之有效的切入點。
(三)生態市建設投融資渠道不暢,政府引導、市場推進、社會參與的多元化融資機制尚未健全。生態保護與建設,必須有資金支持,有明確的政策,有順暢的渠道。生態資源補償機制的建立,也迫在眉睫。
(四)生態保護與建設管理體系需要進一步理順。生態保護工作,單純環保部門自己的事情很少,大多工作主要是別的部門負責,有的還重復。比如,環保部門的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與農業部門的生態家園富民行動類似;發展有機食品、沼氣工程等農業部門更具有優勢,要人有人,要錢有錢;等等。
(五)生態保護自身的制約性,反過來也制約了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比如自然保護區建設,自然保護區按規定絕對不能隨意開發,《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處分暫行規定》也特別明確的針對在自然保護區違規旅游等提出了處分規定,另外還需經費維持,已建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資金非常緊張。有的部門存在一種誤解,認為是花錢買“套”,積極性不高。
(六)縣級環保局生態管理隊伍水平偏低。缺少培訓,開展生態保護工作少,不能適應新形勢需要。
三、2007年主要工作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國務院《決定》和省局部署,學習兄弟市先進經驗,以生態市建設目標責任書為抓手,以創建生態示范區為中心,健全組織和資金保障,加強各類生態示范創建,突出抓好農村環境保護、自然生態保護,務求實效,使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較大進展。
(一)做好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驗收工作。原先計劃*年9月全市包括12縣區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各項前期工作均已開展。通過認真落實《臨沂市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實施方案》和《臨沂市各縣區生態示范區建設驗收資料準備方案指導意見》,計劃2007年全市整體分別通過省局預驗和國家總局驗收,率先建成全國人口最多的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二)繼續推進生態市、縣區建設。進一步加強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努力形成齊抓共管、分工協作、責任明確、有序推進的工作格局。定期召開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和聯絡員會議。建立生態市建設考核獎懲機制。加強各縣區、各有關部門生態市建設任務調度。計劃2007年蘭山區率先建成生態區。
(三)積極創建環境優美鄉鎮。計劃2007年建成10個國家級、30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落實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獎勵2萬元,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獎勵5萬元,鼓勵各縣區也出臺相應獎勵政策。加快鄉鎮環境規劃編制和評審工作,精心準備申報材料。配合市文明辦、農業局搞好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
(四)加快實施生態省建設市長目標責任書。2007年是實施生態省建設市長目標責任書的最后一年,確保我市責任書考核成績能確保合格,并能進入生態市建設先進市考核B組前三名,取得生態市建設先進市稱號。同時制定《生態市建設縣區長目標責任書(2003—2007)考核辦法》,做好生態市建設縣區長目標責任書的督導落實和檢查考核。
(五)認真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結合國家、省要求,制定并組織實施全市《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加強農村生態保護。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積極創建有機食品基地,推廣有機食品認證。加強規模化禽畜養殖業污染防治,開展對規模化禽畜養殖業的污染防治進行監督檢查,創建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繼續開展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農用化學品環境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認真做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調查工作。根據國家總局、省局規定,在全市范圍內系統地開展土壤現狀調查,分析重金屬、農藥殘留、有機污染物等項目及土壤理化性質,通過開展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狀況,闡明區域土壤污染的特征,為建立符合我市的土壤環境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礎數據和信息。
(七)加強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建成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3個市級自然保護區,建成沭河源頭區、云蒙湖、跋山水庫飲用水源地3個省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和3個市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強重點資源開發及旅游資源生態保護,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生態保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八)建立生態市建設財政支持制度。協調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生態市建設事項,爭取制定生態市、縣區建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落實財政設立專項資金。開展全市生態補償機制研究,以云蒙湖飲用水源地生態補償為試點,爭取建立全市上下游之間的生態資源補償機制。
(九)開展生態環境狀況評價。依據國家環保總局最近于*年5月1日實施的《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試行)》,開展全市及各縣區生態環境現狀及動態趨勢的年度綜合評價。
四、建議
(一)強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保障。建議省里出臺專門的生態省建設考核獎懲機制。二是加強資金保障。建議省里出臺文件,進一步明確生態省、市、縣建設資金列入本級預算的規定,做到必要的資金保障。對生態示范系列創建落實配套支持資金,省級及以上級別創建,省里應給予部分資金扶持。三是加強法制保障。建議省里制定相應的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措施,面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使基層環保部門有法可依,有明確地的處罰依據和處罰標準。
篇3
一、指導思想
區林業生態區建設工作依照黨的十七大關于“建設生態文明”總體要求,年度。以《省林業生態省(生態)建設規劃大綱(-2012和《市林業生態市建設規劃編制提綱(-2012為依據,以三年(年年底前)建成林業生態區為奮斗目標,以生態廊道、農田林網、村莊綠化為重點,創新機制、強化措施、突出重點、打造亮點,全面推進林業生態區建設工作健康、快速發展。
二、建設原則
(一)堅持以鐵路、公路、鄉村道路、農田林網、圍村林帶、街道、村莊公共綠地、群眾房前屋后綠化為主的原則;
(二)堅持突出重點。
(三)堅持因地制宜。優先發展速生用材樹種、優良鄉土樹種等高大喬木,兼顧常綠樹種的原則;
四)堅持生物多樣性和營造混交林的原則。
三、目標任務
其中:生態廊道綠化250畝、村莊綠化834畝、水源涵養林1000畝。全區計劃完成新造林2084畝。
(一)生態廊道綠化
1鐵路兩側30畝;
2鐵路兩側100畝;
3310國道兩側30畝;
4鋁廠專用鐵路兩側90畝。
(二)村莊綠化(圍村林帶、街道、公共綠地、房前屋后)834畝。
(三)水源涵養林1000畝。
(四)鄉村通道綠化11公里。
(五)林業生態村建設
依據《市林業生態村建設標準》建成2個林業生態村。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六)生態林網建設
以峽窩鎮中部、北部和工業路街道辦事處所轄村為主。每個網格面積不超過200畝。
(七)造林管護
發生火情及時組織撲救,1加強森林防火工作。林地受害面積控制在1‰以內,確保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
做好蟲情檢測預報,2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及時防治,森林病蟲害成災率低于6‰,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病蟲害。
做好修枝除草、抗旱澆水、巡護防盜管護工作,3加強幼林撫育。確保造林效果。
四、措施和要求
(一)加強領導。
區農經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參與的督查組,區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區長牽頭。對冬春造林工作實施全程督查。充分發揮政府通報和新聞媒體監督作用,及時通報工程建設進展情況。
(二)科學組織。
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區政府對各鎮、辦年度造林綠化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各鎮、辦要及時組織開展造林工作。年年底前對各鎮、辦造林綠化工作進行綜合評定。
(三)強化宣傳。
加強政策宣傳,各鎮、辦要利用各種形式。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對林業發展的意義和要求,提高植綠、護綠、愛綠意識和積極參與林業生態區建設的自覺性。
篇4
設計單位: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otures()
一直以來,海地被人譽為西印度洋群島上的一顆明珠;也正因此,它成了大安得列斯群島中人們受訪最多的個國度。然而,發生在2010年的一場里氏7.0級的災難性地震,使其現在不得不面臨一次全新概念的城市規劃和家園重建。
此次概念方案的設計者之一――法國建筑事務所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以名為“珊瑚礁生態村”的概念來進行設計。該項計劃預計座落于海地的太子港區,設計采用“矩陣式組合屋”的形式為當地難民打造一個三維理念且在能源上能自給自足的生態村。
之所以命名為“珊瑚礁生態村”,其設計靈感正是來源于珊瑚礁衍生和有機組合方式。因此,其設計概念也十分簡單,即利用當地可自己生產的金屬結構以及熱帶木材組合成如同貨柜般的預制單元模塊。這些預制模塊分成兩排交錯排列組合,從而形成兩個水平平行且垂直交錯的波形社區。交錯排列的預制模塊形成了一戶戶懸臂式的被動節能住宅,為住戶提供了觀望的多重視角;同時有機交錯的懸臂式結構,使每戶家庭可擁有自己的庭院,并且家庭所產生的廢物還可作為混合肥料種植蔬果等;預制的單元模塊大大縮小了工程的施工時間,預計將容納超過1000戶海地家庭。
該生態村建于人工碼頭上,而工程地基則深植于加勒比海中。其造型概念既綜合了珊瑚礁的組合形式又從整體上借鑒了水流的波動性。此外,波浪形的造型設計,還使每戶家庭都能享受到日照。在兩排波形社區之間,是一個豪華陣營的社區峽谷,峽谷內瀑布聲不絕于耳,不僅種植有海地特有的熱帶植物,還可在這塊土地上圈養動物。該峽谷是一個由當地動植物群構成的真正的熱帶生態系統,不僅呈現了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城市環境,同時也將成為這個未來村落社群生活的中心。
在防震問題上,設計師利用位于社區最下層的地下空間和建筑作為防震系統,且社區蜿蜒的造型設計,也有利于減緩地震時所帶來的損害。同時,基于預制模塊的插件式組合方式,因此在海嘯來臨時,還可通過系統解除模塊之間的串連,使房子可單獨漂浮在海面上;同時,插件式的組合方式,還使工程的總體規劃可根據時間和空間的具體需求進行拓展延伸,從而使生態村靈活可變、不斷發展的城市框架成為可能。此外,社區還可借助碼頭和船舶的環境優勢,進行水產養殖:社區還計劃擁有一個廢水處理廠,將污水經過凈化處理后排入大海。
篇5
確保全面完成省、市政府下達給我區的年度林業生態建設目標任務,為切實做好年度造林綠化工作。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加快推進我區生態文明建設。根據《森林生態城總體規劃》和《區林業生態建設規劃(年)安排安排,緊緊圍繞“生態經濟”強區建設目標,依照市委、市政府年度生態建設總體要求,以生態造林、廊道綠化、環城防護林建設、中幼林撫育和生態村建設等造林綠化工程為重點,創新造林機制,強化質量措施,突出造林重點,堅持依法治林,大力培育森林資源,推進我區林業跨越式發展。
二、基本原則
招標造林,堅持以荒山、荒溝、荒坡、荒灘等生態脆弱部位生態治理為主的原則;堅持重點區域、地段、路段重點治理的原則;堅持工程造林。確保造林效果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以優先發展速生用材樹種、優良鄉土樹種等高大喬木為主,兼顧常綠樹種和名優經濟林樹種的原則;堅持生物多樣性和營造混交林的原則。
三、目標任務
一是完成林業生態省、市造林任務7700畝,年度完成造林總任務10793畝。其中新造林3500畝(水保林和水源涵養林1500畝、生態能源林500畝、生態廊道網絡工程300畝、環城防護林帶及城郊森林500畝、村鎮綠化工程700畝)園林綠化苗木花卉2200畝,森林撫育和改造2000畝,建成5個林業生態村。二是完成區本級造林3093畝,其中連霍高速周邊綠化200畝,綠源東路綠化100畝,村路綠化19畝,道路升級改造600畝,索須河上游綠化320畝,東風渠造林綠化954畝,完善農田林網造林面積900畝。
(一)林業生態省、市建設任務
生態能源林主要以核桃、棗、泡桐、刺槐等為主,1西北部荒山荒灘水保林、水源涵養林和生態能源林建設。區西北部邙嶺和北部黃河灘區建設500畝生態能源林和1500畝水保林、水源涵養林。水保林和水源涵養林主要以楊樹、松柏、國槐等為主。
2生態廊道及環城防護林帶、城郊森林建設。年度完成生態廊道網絡建設工程300畝和環城防護林帶及城郊森林500畝。
造林面積700畝。3林業生態村鎮建設。年度建設林業生態村6個。
涉及鎮、鎮、路辦事處、辦事處。4林業產業工程園林建設。年度完成苗木花卉園林2200畝。
主要涉及花園口鎮的花園口村、南月堤村和八堡村三個行政村。5中幼林撫育工程建設。年度完成中幼林撫育2000畝。
(二)區本級重點造林工程
綠源東路綠化100畝,1道路綠化。連霍高速下道口周邊綠化美化200畝。鎮村新修道路綠化19畝,完成10公里已綠化道路的升級改造工作,升級改造面積600畝。
綠化長度4.2公里,2索須河河道綠化。年在索須河上游河道兩側進行造林綠化。植樹2.4萬株,面積320畝。
待高標準河道治理完成后進行綠化,3東風渠河道綠化。東風渠在區可綠化長度6.5公里。每側綠化平均寬度50米,植樹954畝,約10萬株。
長度60公里,4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綠化田間生產路、排水溝和塘埂293條。面積900畝,植樹總數8.6萬株。
共需補植各類樹木6萬多株,5往年造林補植補造。對往年缺株斷檔地塊進行補植補造。
四、具體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各單位、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年度的造林綠化工作。要抽調專門力量,具體負責年度造林綠化任務,將其納入單位、部門的主要工作,明確目標、強化措施,確保高標準完成全年植樹造林目標任務。區政府把林業建設納入全年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將抽調有關部門,成立造林綠化工作督查組,對全區造林綠化工作進行全面督查。
篇6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況及措施
(一)領導重視,機構健全。
針對當前農村環境污染的嚴峻形勢,為了保護和改善農村環境,我縣成立了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環保局局長任副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農村小康環保行動的綜合協調、組織實施、督查調度。同時,我縣已組織力量對農村環境污染現狀進行了調查,根據農村面源污染現狀,經過多次研究討論,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前提下,編制了《縣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各鄉鎮、各有關單位的職責分工,共同抓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工作。
(二)統籌規劃,狠抓落實。
1、切實保護農村飲用水源地。把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依法科學劃定了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加強了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監測和監管,取締了鐵石口、大塘埠等鄉鎮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加強了水源水質的監測,開展了農村飲用水源水污的調查評估,為進一步保護水源提供了依據。
2、加大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生活垃圾實行了“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置”的城統籌處理模式,全年新建分格式垃圾池255座,購置垃圾轉運車16輛,配置保潔桶9492個,配備保潔員340名;結合農村改水、改廁、改路配套建設沼氣池254座;同時,開展了環境整治,拆除了一大批“空心房”及違障建筑,綠化、美化了農村環境,
3、開展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活動。我縣根據省環保廳《關于在全省開展創建省級優美鄉鎮和生態村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縣實際,認真對照創建標準,積極申報省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大塘埠鎮等2個條件較好的鄉鎮、4個村已向上級申報省級優美鄉鎮和生態村,目前已通過了省、市專家組的驗收。
4、加強畜禽養殖的污染防治。科學劃定禁養、限養區域,改變人畜混亂現象,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對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對未達標排放的畜禽養殖場實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實行停產整治。同時,鼓勵建設生態養殖小區,通過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等方式科學有效利用畜禽糞便。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區域規劃、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有機食品基地創建等工作進展較慢。
(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涉及范圍廣,全面實施有一定的難度,應根據各鄉鎮實際,突出重點,進行組織實施。
(三)農民群眾認識不高,仍需做大量的宣傳工作。我縣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還處于起步階段,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還存在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困難,還存在農村垃圾隨意傾倒排放,造成土壤和水體的污染的現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投入,加強農村環境治理。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重點抓好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同時,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2個(鐵石口鎮、正平鎮),積極爭取中央環保專項資金的支持。
篇7
一、主要做法
(一)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在環境整治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注重以制度配套為保障,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黨政班子成員任副組長,新農村建設辦公室、村鎮建設辦公室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與協調指揮;原創:制定了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由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能分工成立了9個專業項目工作組,各工作組都制訂了工作方案,并與領導小組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將指標層層分解,對各村的環境綜合整治情況納入年度考核,采取組長碰頭、工作調度、現場辦公等多種形式每月召開一次調度會議,集中力量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對鎮主要路面公用設施責任到人并簽訂包保責任書,鎮城管監察大隊會同派出所、城建辦等部門采用綜合執法的形式不定期清理沿街亂擺亂放。通過強化組織管理,調動了全鎮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形成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辦的良好局面。
(二)以輿論宣傳為先導,積極引導,廣泛發動。開展環境整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宣傳群眾、發動群眾、教育群眾、引導全民參與是關鍵。為確保鎮村規劃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既深入人心又形成合力。我們高度重視,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發動和引導:一是輿論引導。鎮村兩級通過橫幅、標語、宣傳窗、大型宣傳牌、黑板報等形式,廣泛宣傳鎮村規劃、環境整治的目的和意義,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二是載體推動。通過開展評選“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態村”、“精神文明一條街”和發放環境整治倡議書等活動,使廣大群眾在參與創建活動中形成了人人為環境保護做貢獻的共識。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鎮共有4000多人次參加了鎮政府組織的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有效的推進了整治工作的進展。三是經驗交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我鎮專門召開相關部門及各村書記研討會10余次,各村根據自身情況提出了鎮村規劃的建議和意見以及切實可行的環境綜合整治措施,有效的促進了我鎮工作的開展。
(三)以科學規劃為龍頭,高點定位,全面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是龍頭。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把鎮村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在鎮總體規劃方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為目標,以解決制約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為原則進行了新一輪的小城鎮建設規劃,注重土地開發建設的優化配置,推動土地開發利用模式由“沿路開發”向“功能分區”轉變,新的小城鎮規劃對全鎮進行了功能分區,即:文化行政區、工業園區,糧食主產區、礦區。在村莊規劃方面,我們對全鎮各個村莊的現狀逐一進行調查分析,并借鑒外地經驗,實施以點帶面,分層次來推進村莊規劃。一是試點引路。以馬樓村為規劃試點,充分調查研究該村的人口結構、勞動力、就業渠道、村民居住習慣以及對住宅戶型要求等,對村莊發展方向、用地規模、總體布局和村莊內部道路的配套、路燈設置、垃圾處理、草堆圈舍的處理以及農民住宅方案等都進行了詳細系統的規劃,為村莊建設規劃工作的開展開了一個好頭。二是分層次推進。依據鎮村布局規劃,擬分為三個層次編制規劃。一類為示范村,即列入市委新農村建設的10個示范村;二類為先行村。即人口規模較大、歷史悠久、特色明顯的村莊有21個,規劃層次相對降低;三類為一般村,即其他村莊計14個,以規劃明確四至界限為主。截至目前,鎮總體規劃和馬樓村試點村的規劃已經完成,谷堆、東落、前萬、東故等示范村已完成初步規劃,正在進一步修訂完善。
(四)以環境整治為突破,集中整治,美化容貌。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活動,積極開展環境集中整治活動,按照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原則,制定了《北宿鎮村容整潔標準》,組織專門人員,集中打掃衛生,清理街道“五大堆”和街道兩側的牛皮癬,對各種亂堆、亂放、亂搭建進行了集中整治,有條件的村莊進行路面硬化和道路兩側綠化,安裝路燈、設立垃圾箱,原創:并落實待遇實行專人負責,掀起了全民動手,萬物搬家的環境整治活動,為新農村示范村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結合環境整治,我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以來,順利完成了北屯村壓煤搬遷任務,目前正在實施霍村小康樓建設;完成北宿中學西創業大道的瀝青鋪設、綠化工作;原華光影院西側和北宿花園對過擬建的高標準水沖式公廁已進入施工階段;利用北宿中學南、嵐濟路北原沙坑上建設了一處占地面積48700平方米的花園廣場,現土建工程已經結束,即將進入綠化階段。
二、下步工作計劃
回顧總結我鎮開展的鎮村規劃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照上級要求和先進地區的經驗,仍有一定差距,群眾還不能自覺的參與到治理、建設自己的家園中來。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對照上級要求,繼續在以下四個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繼續加強宣傳,營造全民參與的氛圍。采取多種形式,不斷加強對干部群眾開展環境整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宣傳教育,通過對全社會的廣泛宣傳,進一步營造領導重視、群眾參與的濃厚氛圍。
二是實行規劃下鄉活動。把新農村的建設規劃方案展示給群眾,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不斷修正完善,努力使村莊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城鎮體系規劃以及交通、水利等規劃相銜接,合理布局鎮村生產、生活區;在落實村莊規劃過程中,嚴格按照“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要求貫徹執行,確保規劃的嚴肅性。
篇8
近年來,四川省大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深入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先后成功創建了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四川省級生態縣、省環保模范縣、省保護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先進縣,初步走出了一條具有大邑特色的生態發展路子,譜寫了生態文明的新篇章。
加強頂層設計,著力構建安全的生態空間
注重規劃引領,優化空間布局。為突出規劃的龍頭引領和指導作用,大邑縣高標準遴選編制單位,開展了大量的實地調研,多批次組織人員到浙江安吉、桐廬等先進地區學習,借鑒其創建經驗,編制完成了《成都市大邑縣生態縣建設規劃(2008-2015)》(以下簡稱《規劃》),并由縣人大批準實施。《規劃》做到了與大邑實際相結合,通過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為生態創建工作提供了路線圖。
注重多方銜接,務求形成創建合力。《規劃》從大邑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環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周邊地區的發展特征,做到與《大邑縣城市總體規劃》、《大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大邑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都市生態市建設規劃》以及成都市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戰略部署等相銜接并保持一致,堅持推進區域之間、流域之間、上下游之間生態建設保護工作的協調合作,實現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總體與局部相銜接,通過凝聚各方共識形成合力,高效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步伐。
注重任務分解,各領域齊抓共建。大邑縣在穩步實施《規劃》的基礎上,又陸續編制實施了《環境優美鄉鎮建設規劃》、《生態鄉鎮建設規劃》、《生態家園環境建設規劃》等一系列相配套規劃,先后制定了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文化等“十二五”專項規劃,全域鄉鎮也完成了生態鄉鎮、生態村建設等相應規劃,形成了“一綜多專”的生態規劃編制實施體系,為創建目標任務的落實提供堅實保障。
推進三大工程,著力培育發達的生態經濟
推進生態工業工程。按照高端、高新、高效產業發展方向,、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著力提升產業質量。加快形成汽車零部件、重大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集群。抓好經濟開發區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園區工作,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引導工業區(點)企業參與清潔生產認證,實施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節水改造。
推進生態農業工程。大邑縣切實加強與農業科技院校合作,大力推廣農用塑料薄膜回收、.節水灌溉等技術,加快優質糧油、果蔬、茶桑、畜牧、林竹藥五大產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推進標準化生產。積極推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種植和認證,提高“大邑產”品牌影響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結合安西走廊示范線建設,堅持“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目前,“安韓王新”農業園區被評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榮獲“國家生態食品基地縣”稱號。
推進生態旅游工程。大邑縣通過健全完善《生態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有序推進“三山一泉兩古鎮”(西嶺雪山、鶴鳴山、霧中山、花水灣溫泉、安仁古鎮、新場古鎮)六大精品旅游景點建設,有效保障了生態旅游資源的持續利用,在全縣建設了一批主題鮮明、特色明顯、環境優美、服務設施相對完善的星級農家樂和鄉村酒店。
加大三個力度,著力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加大生態資源安全保護力度。結合龍門山生態旅游綜合功能區建設,將縣城以北的1000平方公里山區、丘陵納入區域生態功能保護范圍,嚴禁進行煤礦、礦山開采等破壞生態的行為。劃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等各類保護區505.8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積的39%。狠抓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四旁綠化等工程,在成都市率先實行公益林生態補償,將大邑縣336. 339平方公里林地納入生態公益林保護,有效提高了區域生態環境安全保障水平。
加大水環境安全保護力度。以兩河(斜江河、出江河)源頭保護和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為抓手,大力開展全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對沿河兩岸大小煤礦、石材廠、火電廠等企業進行了全部關閉,有效降低了水質污染。在全縣19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劃定了畜禽養殖禁養區和適度養殖區,對禁養區內697家養殖戶(場)進行了全部關閉,對適度養殖區內的59個規模養殖場實施“養殖+沼氣+種植”種養結合循環治理模式,實現養殖廢水“零排放”。
加大大氣環境安全保護力度。建設9個負氧離子自動檢測站,對大邑縣空氣質量進行全域動態監控,建立預報預警、聯席會議、目標考核、督查督辦及公眾監督五項制度和環境空氣污染預警及應急處置機制。完善了《大氣環境整治和揚塵污染整治方案》、《大邑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等相關制度建設。2014年,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負氧離子濃度優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清新空氣標準。
狠抓全域建設,著力營造適度的生態生活
提高綠化水平。實施生態綠地進城、生態景觀繞城、生態廊道圍城的空間優化行動,2014年大邑縣共完成義務植樹105萬株,新增城鎮綠地8.12公頃、森林面積1367.4公頃,獲得“四川省綠化模范縣”榮譽稱號。結合舊城改造,完成大小南街一大邑大道城市改造、二環路綠化提升、斜江河兩岸綠化建設等一批生態景觀工程。2013年大邑縣生態環境質量指數84.1(EI)達到“優”,在成都市各區縣中排名第一。
美化村鎮風貌。大邑縣深入開展以“五改一化”(改路、改廁、改水、改房、改線和美化環境)為基本內容的村莊環境整治,農村清潔能源使用比例達75%。健全了“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5%,有效改善了全域村鎮風貌。
深化細胞建設。大邑縣把開展生態細胞創建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基礎和中心環節,下大力、多措并舉推進。截至目前,大邑縣20個鄉鎮均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實現國家級生態鄉鎮全覆蓋,建成省級生態村6個、省級人居活動社區2個、市級生態村183個、市級生態家園644家,成績喜人。
篇9
1、“兩區一線”治理要取得新成果。一是以環保部華北督察中心兩次暗查的14家污染企業為突破口,開展104國道沿線及周邊企業專項整治。摸清污染企業底數,制定污染企業整治方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補辦環保審批手續、治理不達標企業、搬遷電鍍及金屬加工制造企業、關停治理無望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使104國道兩側六鄉鎮環境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二是突出抓好大邱莊及周邊地區的水污染治理工程。全面實施大邱莊及周邊區域水污染治理方案,并在現有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的基礎上再建兩個大型污水處理廠,提高大邱莊及周邊地區污水收取率和污水處理率;同時開展84臺燃煤設施脫硫除塵的雙重治理,解決煙塵及二氧化硫超標排放問題。三是繼續抓好子牙地區拆舊污染專項治理工作,要按照縣政府《關于禁止進入子牙環保產業園內第七類固體廢物到園區外拆解加工的決定》,嚴厲查處外貨內銷,內貨外流,燒線污染的違法行為,進一步改善子牙及周邊地區的空氣質量。
2、電鍍企業清理整頓工作要取得新進展。落實縣委靜黨發[**]**號《**縣規范和促進電鍍行業健康發展的暫行辦法》文件精神,推進三個電鍍集中控制區建設。在完成第一批唐官屯、大豐堆、團泊、梁頭四鄉鎮70家電鍍企業整治的基礎上,采取嚴厲措施,全面展開其余14鄉鎮153家企業的整治工作。對完成限期無望企業、未經允許私自建設企業,要下達關停處理決定;對已被取締關閉,后又死灰復燃企業,要強行拆除生產設施;對原地整治企業,要下達限期整改,逾期不能完成的,要下達關停處理決定;新上電鍍企業,必須進入集控區。區外原有電鍍企業不允許擴大產能,廢水排放要嚴格達到環保規定標準,不能達標的要依法關閉。
3、中小企業污染整治要采取新行動。要按照“關閉一批、限期治理一批、改造搬遷一批”的原則和先易后難、先城郊后鄉村,先國道、后園區的整治思路,以保護群眾健康整治違法排污企業為依托,全方位、分步驟實施整治計劃,全面開展中小企業整治工作,提升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和能力,努力實現中小企業污染治理設施覆蓋率百分之百、排放達標率百分之百的目標。
篇10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的總體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以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為載體,引導農民樹立清潔生產理念,提高農村經濟發展質量,建設生產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基本原則
(一)協調發展,互惠共贏
正確處理農村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與建設新農村的關系,把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融入到新農村建設大局中去,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二)突出重點,全面推進
緊緊圍繞農村環境污染防治這一重點任務,優先解決農村地區突出的飲用水環境污染、土壤污染、畜禽養殖污染、工業企業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問題。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引導,重點保障農村污染防治必需的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收集和運輸、養殖廢棄物處理與利用、飲用水源保護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進一步搞好試點示范,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面推進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的實施。
(三)統籌規劃,分步實施
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要求,統籌規劃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重點規劃“十一五”農村環保工作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項目,以項目作支撐,把農村環境污染防治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優先解決影響面大、矛盾突出的問題,分步實施,扎實推進。
(四)因地制宜,政府主導
各鄉鎮人民政府要根據當地自然、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環保對策和措施,重點加強農村環保基礎設施與環保能力建設。
縣政府有關部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加大財政對農村環保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農村環保工作的相關政策,引導公眾積極參與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的實施,充分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建立激勵機制,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全面落實小康環保行動計劃。
三、工作目標
到2010年,初步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農村地區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村飲用水環境得到改善,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生態示范創建活動全面展開,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得到加強,公眾環保意識進一步提高,農村環境得到初步改善。基本達到“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目標。
——建設1個工業企業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在全縣選取并基本完成20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系統和30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示范建設項目。
——建設3個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建設4個環境優美鄉鎮,4個生態村。
——加強我縣的環境監測、監管和宣教基礎設施建設。
——完成3處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示范工程建設。
四、主要任務
根據我縣農村存在的環境問題和近期治理目標,重點要完成以下4項任務。
(一)加強生態保護
1.做好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特別是農村人口相對密集居住區的集中飲用水源;防治農村工業和農業生產及農民生活對飲用水源的污染;開展農村飲用水源水質調查與評估工作,建立農村水源水質監測制度。
此項工作由各鄉鎮人民政府牽頭實施,縣環保、水利、衛生等部門按各自職責做好工作。
2.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積極開展生態示范系列創建活動,建設一批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努力實現農村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突出抓好縣域內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的建設管理工作,
此項工作由縣林業局、各鄉鎮人民政府牽頭實施,縣環保局及其他有關部門配合。
(二)強化污染治理
1.按照國家環保部部署,積極配合市環保局開展土壤環境現狀調查工作。
此項工作由縣環保局配合。
2.治理畜禽養殖業污染。科學劃定禁養區和限養區,對超標排放的養殖污染企業進行治理。遵循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和綜合利用優先的原則,因地制宜,采取生產沼氣、建設有機肥生產廠以及堆肥、工藝處理等模式,提高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利用率與達標排放率。
此項工作由縣環保局和農業局按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3.治理鄉村工業污染。在服從鄉鎮及行政村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制定鄉鎮及行政村環境保護規劃,對鄉村工業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對工藝落后、設施簡陋、污染嚴重的鄉村工業企業,予以限期治理、取締或關閉;鄉鎮工業發展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有條件的地區,應建設鄉鎮工業小區,對污染進行集中防治。
此項工作由縣城建局、各鄉鎮人民政府牽頭實施,縣環保部門配合。
(三)開展創優活動
按照《國家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要求,引導和推動一批具有較好社會基礎、較強經濟實力、良好環境的村鎮率先開展生態示范系列創建工作,達到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的標準。生態示范系列創建工作要著眼于以環境優化農村經濟的增長,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經濟。一是發展生態農業。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農民增收。二是提高鄉村工業檔次和效益。*鄉村工業要實行清潔生產,積極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秸稈等再生資源轉化及循環利用,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水平。
此項工作由各鄉鎮人民政府牽頭實施,縣環保、農業等有關部門配合。
(四)推進環境建設,要大力推進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各有關部門要配合建設部門采用適用技術處理生活污水和垃圾。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強化農村環境監管。要在現有鄉鎮建保所的基礎上,繼續加強鄉鎮環保機構建設與人員配備。
此項工作由各鄉鎮人民政府牽頭實施,縣城建、環保部門配合。
五、重點建設工程
(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
1.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系統示范建設
到2010年,完成20個行政村建設垃圾收集—轉運設施。
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配置:根據村莊規模和衛生要求配置一定數量的垃圾筒(箱),及時收集村莊生活區產生的垃圾廢物。根據村莊人口規模、清運路程,配置一定數量、規模的垃圾轉運工具、中轉站。
2.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示范建設
到2010年,完成30個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示范建設。優先在我縣農村水環境污染較嚴重的地區及水污染治理重點流域,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工程,根據我縣的實際情況,選擇沼氣池、化糞池、污水凈化池、人工濕地、地埋式污水處理等技術模式,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
(二)生態示范系列創建工程
到2010年,創建省級以上環境優美鄉鎮4個,生態村4個。
按照環境優美鄉鎮及生態村考核指標要求,在具有較好社會基礎和較強經濟實力的鄉鎮、村,率先開展環境創優工作,建設一批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實行以獎代補,對獲得稱號的鄉鎮、村予以獎勵。
(三)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示范工程
到2010年,完成3處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示范工程建設。優先在飲用水源水質污染較重、對當地群眾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農村地區及水污染治理重點流域,選取3處農村飲用水源地,建設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示范工程。開展農村飲用水源地周邊污染源調查與評價,布設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劃定水源保護區范圍,建設水源周邊截污工程,設置水源保護區標志,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水源水質保護相關規定和辦法。
(四)工業企業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設
到2010年,完成1個工業企業污染治理示范工程。重點在工業企業污染較重的農村地區、污染治理基礎設施不配套的部分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和完善工業企業的污染防治基礎設施,鼓勵、引導工業企業采用節能降耗新技術,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
(五)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到2010年,完成3個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設。在重點流域、區域和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發展較快的地區,建設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根據養殖場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種植業和養殖業布局等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生產沼氣、堆肥、各類環境工程等技術模式,治理畜禽養殖業污染,力求實現養殖污染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
(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到2010年,我縣要完成1—2個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設。
根據我縣種植業和養殖業布局,因地制宜地選擇生產有機肥、沼氣、堆肥、糞尿處理及秸稈氣化技術,綜合利用各類環境工程等技術模式。
(七)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工程
到2010年,完成建縣綠色藠頭基地示范工程建設。積極支持和協助有關部門開展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環境調查與評估,編制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發展規劃,開展產地水、土壤、大氣環境質量定期監測。
(八)土壤污染與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程
根據市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有關數據和結果,針對不同土壤污染類型(重金屬、農藥殘留、有機污染、復合污染等),選取有代表性的區域(污灌區、固體廢物堆放區、礦山區、工業廢棄地等)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示范工作。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實施沃土工程,避免或減輕土壤污染,促進土地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指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化肥、農膜等,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搞好作物秸稈、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妥善處理村鎮生活垃圾和污水,綜合防治農村面源污染。
(九)農村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工程
加強和完善我縣的環境監測、監管能力建設,建立農村環境應急預警系統。要在現有環保機構和裝備的基礎上,加強環保人員和環保裝備的配備工作,使之與我縣環境保護工作需要相適宜。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
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是一項具有綜合性、復雜性、長期性、艱巨性的系統工程,縣政府成立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環保、農業、林業、水利、城建、財政、衛生、民政、交通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行動計劃的組織與實施。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負責實施方案的制定、調度、協調和考核工作。
(二)政策措施與資金投入
縣政府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要研究制定有利于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實施的政策措施,制定促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綠色(有機)食品發展、有機肥推廣使用等有關政策,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新農村的建設,引導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向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及時建立我縣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專項資金,并制定具體可行的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專項資金的支持計劃。這些資金重點支持以下工程建設:
——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示范工程;
——鄉村工業企業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工程;
——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土壤污染綜合治理示范工程;
——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工程;
——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工程。
(三)宣傳教育
要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宣傳實施《行動計劃》的目的、意義和內容,廣泛開展“綠色村莊”、“綠色學校”、“綠色家庭”創建活動,提高廣大農民環境意識,引導廣大群眾自覺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形成良好的生活和消費習慣。動員和發動農民群眾積極參與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實施工作,通過樹立和宣傳典型,發展生態文化,弘揚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