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3: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教學;信息化教學能力

新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也更加重視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這一觀念,在這樣的形勢下,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需要發揮自身的主體能動性進行學習,自主地探究課本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對語文這門課程進行深入的學習、理解和運用。因此,教師就需要完善微課程、利用微課程,從而實現對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不斷去學習和改進,積極地運用微課教學提升小學語文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讓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得到有效創新。

一、激勵和學習并存,加強課前準備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在上課前就應該做好所講知識的準備工作,這些就包含了教師對所講教材做到有效分析,還要了解其中隱含的知識和怎樣做能讓學生更快速地理解知識,都需要教師擁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學思想,還要求其擁有信息化的教學設計能力。我們要想成功地做成某一件事,就必須對其有一個很好的規劃或設計,教學也是亦然,優秀的教學設計不僅能作為信息化教學的參照,同時也讓教學過程變得嚴密,最終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比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時,教師先思考怎樣做好這節課的講解,在微觀上加以調整,并設計好教學方法,更加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從而讓教學邏輯性變得更強。教師自身理念的提升,不僅要做到教師對本專業的不斷學習,還要通過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和激勵來提高自己的思想認知。

二、微課教學注重教學方式的信息化

微課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主要內容就是以課堂播放幾分鐘的短視頻來進行課堂教學,注重教學方式的信息化。在教學《賣火柴小女孩》前,教師就可以到網上去查找了解,搜索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相關的童話視頻,找到互聯網中優秀的視頻資源,將其加以剪輯,留下最精彩的地方。在課堂上,首先利用多媒體設施播放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相關的歌曲,然后把它放映出來,將賣火柴小女孩那悲慘的畫面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和當時社會的冷漠,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設備把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讓學生在懂得小女孩可憐身世的同時,還要思考自己和她相比有什么不同,自己現在身處于幸福時光里,是否應該更加珍惜眼前,努力學習,不斷地成長,變成祖國所需要的棟梁之才?視頻能將文章的內容變得更形象、更生動,可憐的小女孩仿佛離我們很近,能很好地體會出當她點燃一根又一根的火柴時,那些想象的內容,讓學生理解她點燃第一根火柴時想象出來的火爐是那么溫暖,可是現實卻那么寒冷,學生思考自己一直不愁吃不愁穿,哪里嘗試過又冷又餓的滋味。當她點燃第二根火柴的時候,小女孩只想好好地吃一頓,讓自己的肚子不在咕咕地叫,學生思考自己一回家就可以吃到媽媽做得香噴噴的飯菜,哪里嘗過挨餓的滋味。當她點燃第三根火柴的時候,小女孩多么想要與家人在一起,而自己卻一直在家人的呵護下成長,沒有經歷過任何困難。視頻將文章所表達的內容完美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深深地刻進學生的腦海中,讓他們深深地記住這一幕。這樣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學來實現微課堂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運用,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

三、重視課后總結,加強課后反思

不論是信息化教學還是微課教學,教師課后都要進行反思,這樣不僅能夠讓教師對課堂教學效果有一個好的認知,再通過信息化微課課堂教學實施前后的比較,教師不斷反思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教師對課后的總結,還需要教師增強自身學習的意識。一個有著自我認知高度的教師,必定會做好教學的有效提升。教師個人的不斷成長,才是實現微課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教師在反思中不斷增長知識,總結經驗,實現教學能力的一個質的飛躍。

總之,微課堂具有教學內容精煉、豐富的特點,有著非常豐富的教學優勢,有利于信息化教學,但是其中所出現的問題還需要我們教育教學工作人員不斷地進行探討,了解微課程教學真正的意義,最大地發揮出微課提升信息化教學的作用,讓我國的教育教學真正得到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衛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5).

篇2

然而,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F代教育理論也認為“學習這是主體,是知識文化的創造者,是新課程的開發者?!痹趯W習、創造、開發的過程中,他們必然會有所思,有所疑。況且現代的教學已經證明課堂教學過程是豐富多變的。師生的對話、合作、溝通等交往關系是在動態生成中展開和實現的。既然是豐富多變的,我們怎能把它局限在課前預設的規范化框架內呢?我們怎能給它設定通行的軌道呢?因此,課堂教學中的“節外生枝”在所難免。它是學生在動腦、用心去學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而呈現出的一系列問題。它往往具有個性和創造性,出乎眾人意料,但也給眾人帶來嶄新的感受。它體現了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良好的生成狀態,又考驗了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和教學機智。因而,我們必須改變思想,端正態度,正確、科學地看待課堂上的“節外生枝”。

一、課堂上的“節外生枝”,是學生個性化的結果

古語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們之間在心理面貌上是互相不同的。每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心感受,有著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獨特的同時,也意味著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珍惜個人獨特感受,尊重孩子的理解,尊重孩子的答案?!痹谥笇私贪娴谑粌缘目磮D寫文時,學生的個性就凸現出來了。當大部分同學認為圖上畫著教師節那天,小女孩悄悄送花給老師。這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響起來:小女孩是趁著教師節來偷花的。這話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這樣的“節外生枝”是對慣性思維的一大挑戰。是“偷花”,還是“送花”?小男生認為小女孩站在窗外,神不知,鬼不覺地從筆筒里拔出鮮花。這簡直就是小偷的一貫做法,有一定道理。可見,小男生也是經過仔細的觀察后,才斷定小女孩在偷花。我沒有輕易吐出“胡鬧”二字,也沒有立即回答他。我輕聲問道:“小女孩偷花送給誰?”“送給教了他五年知識的數學老師!”“同學們同意他的看法吧?”一名同學反駁道:“圖上的小女孩面帶笑容,不像小偷啊!”“是??!”大家紛紛點頭答應。

的確,“節外生枝”讓我花了點時間,影響了我的教學進程,但它傳遞給我一條可喜的消息: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了。他們充分自主地、個性化地與文本進行了直接對話,才會對文本產生多元的解讀。否則,學生不會有這樣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二、課堂上的“節外生枝”,凸顯了學生質疑能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宛如創造之母,只有當一個人善于發現問題時,才能學到許多東西,而且學生的“疑”往往隱藏在一個個看似“節外生枝”的問題中。

當我們在回顧2004年奧運健兒奪金過程中,(人教版第十二冊《向往奧運》)班上的小個子同學忽然冒出一個問題:“體操運動員個個身材矮小,很不好看。為什么還要堅持鍛煉?”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議論開了。有的說:“對啊!拳擊手經常被打的鼻青臉腫,甚至有大腦受傷的危險。這不是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嗎?”“不僅如此,電視臺報紙上還多次報導運動員因超負荷訓練,身體上遍是傷病。幾乎每位征戰運動場上的運動員都有這樣那樣的毛?。 薄凹热贿@樣,我們為什么要大張旗鼓地舉辦奧運會呢?”這些問題似乎與對奧運的向往之情有所出入,但卻說明他們對奧運項目有一定的了解。難道體育運動成績與身體素質劃上等號嗎?面對這些“異樣的聲音”,是把學生往預設的軌道上趕,還是順著學生的價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實在是挑戰教師的理念和智慧。跟著學生走,勢必會打亂教師原有的計劃,沖擊教師課前的預設;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無疑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此時,我沒有搪塞,沒有敷衍,也沒有順水推舟?!熬烤乖摬辉撆e行奧運會?我們不妨先把課文仔細讀一讀、靜心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討論討論,等會兒,來場現場辯論?!贝藭r,同學興趣盎然,投入到瑯瑯的讀書聲中。辯論中學生旁征博引,不正是我們所要的理想教學狀態嗎?最后,他們他們達成共識,體育運動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其實是對人類身體的一大挑戰。這就是奧林匹克精神??此啤肮澩馍Α钡膯栴},實際上隱含著他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朦朧認識。

三、課堂上的“節外生枝”,反映了學生的價值觀

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再加上學生年紀小、閱歷淺,許多不良思想在學生頭腦中滋長。因此,新課程標準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列入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

篇3

學貴有疑。疑,是深入學習的起點,也是閃爍智慧火花的開端。問題是學生常常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很難有疑。“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朱熹)教師解惑傳道固然重要,而精心設疑,有意激疑則更為重要。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有疑”,要有意識地揭出教學內容中容易被忽略的“疑點”,從而引導學生去解決疑難,并使之頓悟或徹悟。

簡單地說,激疑就是提問,要問得精、問得巧、問得具體,不能不假思索地隨口問、滿堂問、空泛地問,最好能做到一問攝全篇。譬如,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開頭一段寫道:“我早已想寫一點文字,來記念幾個青年的作家。這并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兩年以來,悲憤總時時來襲擊我的心,至今沒有停止,我很想算是竦身一搖,將悲哀擺脫,給自己輕松一下,照直說,就是我倒要他們忘卻了?!苯虒W時,我反復強調“悲憤”和“悲哀”用得很好,然后提問:這兩個詞能不能對調位置?學生說“不能”。我接著又問:為什么不能對調?我讓學生積極思考,尋求答案。最后,學生終于領悟了魯迅用詞的高妙。從情感上看,“悲憤”比“悲哀”更激昂;從詞義上看,“悲憤”含有“悲哀”和“憤怒”的意思。作者先說“悲憤總時時來襲擊我的心”,然后說要“將悲哀擺脫”,那就只剩下“憤怒”了。其含意就是:要擺脫郁積胸中的悲哀,將心情從重壓中解脫出來,化悲痛為力量,滿懷憤怒地同敵人戰斗。同時,熟讀全文之后,文題的含意也就不難理解了?!盀榱送鼌s的記念”就是“為了快被人們忘卻了的人而寫的記念”,“為了現在下意識忘卻而寫的記念”,“為了將來不被人們忘卻而寫的記念”,濃縮以后,便成了“為了忘卻的記念”。

激發學生質疑,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要于無疑處質疑。教學中我們有時會感到文章通俗易懂,無疑可質。其實,只要指導學生深細品讀,反復咀嚼,仍然可以發現疑點。例如《給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開頭說:“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您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睂W生閱讀這幾句時覺得明白如話,并無什么疑難。教學時,我曾引導學生這樣質疑:第一句“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說的是歷史事實;第三句“您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說的是對徐老的高度信任和永久愛戴??墒牵诙洹澳F在仍然是我的先生”該怎么理解呢?問題提出之后,全班同學展開了討論。有的說,這句話與第一句一樣,仍然是表現對徐老的崇敬;有的認為,這句表現了的謙虛;還有的認為除了表現對徐老的崇敬與自己的謙虛之外,更重要的是贊揚徐老現在所具有的高尚品德與可貴的革命精神。討論至此,大家明確了這句話的含意,知道這是全文“文眼”所在,為下文從八個方面具體贊揚徐老的總綱。這種于無疑處質疑的方法,能很好地克服學生閱讀時那種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的毛病,能有效地培養他們咬文嚼字、細心揣摩、多思深思的良好習慣。

激發學生質疑,還須注意順著學生的思路,一層深入一層地提出問題,讓學生認真思考,才能激發思維向深度與廣度發展。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分四步引導學生質疑。第一步,提問:小女孩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擦亮火柴?經過討論,明確個中道理:因為她擦亮火柴以后,眼前就出現了許多她想得到的東西;火柴熄滅后,東西就不見了。她為了讓那些東西繼續出現,就只好繼續擦亮火柴。她一根又一根地擦亮火柴,是表示她渴望得到擦亮火柴后所出現的那些東西。第二步,追問:為什么小女孩渴望得到的東西,就能馬上出現在眼前,而我們所渴望得到的東西卻不能在眼前出現呢?我啟發學生討論并明確:這是小女孩在饑寒交迫、頭昏眼花、瀕臨死亡時產生的一種幻覺。第三步,再追問:小女孩渴望得到的東西得到了沒有,她的幻想實現了沒有?很簡單,沒有!第四步,繼續追問:為什么小女孩美麗的幻想破滅了?這樣,學生對十九世紀丹麥那種黑暗殘酷的社會現實,也就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很顯然,這種順著學生思路層層深入地進行質疑的方法,能促使學生前后勾連思考問題,使思維逐步深入下去,從而獲得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因為這些問題的設計與安排,實際上是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鋪設的一條深入認識事物本質的路線。

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教書就是教會學生讀書。因此,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不宜多講,宜少而精;講授不如巧問。注重并善于激疑,也就是巧問,應該是教育教學的正途。惟其如此,方可造就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具有超常治學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篇4

一是預習能力:預習是學習諸環節中的第一環節,培養學習能力首先要從培養預習能力開始。學生有了預習能力,就可以提高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可加強教師講授的針對性,預習能力包括閱讀能力、筆記能力、質疑能力。

二是聽課能力:課堂教學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開發智力的基本形式,聽課能力如何,對學生學習優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包括接受能力、小結能力、記錄能力。

三是討論能力:討論能力能幫助學生消化、吸收知識,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四是復習能力:復習能力是歸納知識、記憶知識所必需的一種能力,它包括復述能力、記憶能力、總結能力。

五是作業能力:作業能力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的一種實踐能力,包括計算能力、寫作能力、操作能力、實驗能力。

六是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學生獨立掌握知識、真正成為學習主人所必需的一種重要能力,是以上五種能力的綜合能力,包括計劃能力、自控能力、自檢能力、查閱、積累和整理資料等的能力。

在這六種能力中,思維能力起主要作用,思維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一、激發學習動機,實踐“我要學”

“要我學”還是“我要學”,是被動學習與主動學習的分野,內在動力是學習的關鍵。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最好的內在動力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求知欲望,是對學習內容本身的興趣。為此,教學中通過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借助問題和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無疑是一個好的途徑,而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比較好的做法。

《賣火柴的小女孩》通過課件再現小女孩凍死街頭的情景,以“看了一個小女孩凍死街頭的畫面,你想說什么?會有什么疑問”質疑,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成為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

在問題和任務的推動下,學生以主動的姿態投入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我要學”意識貫穿整個學習中。

二、參與目標制定,堅信“我能學”

在自主學習中,課堂教學目標既要有教師預設的部分,也有在課堂中根據實際情況生成的部分。教學目標的制定既要按照課程標準、教材的規定,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和他們的實際需要。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

拿《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為例,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這節課估計可以解決哪幾個,解決到什么程度,由師生共同來決定;學生對那些分層次的學習目標,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做出選擇;學生自己確定學習進程,學得快的拓展閱讀大量的課外材料,學得慢的能“保底”就行——達到基本訓練要求:基本讀懂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由于學生參與了學習目標的制定,無論是學優生、中等生還是學困生,都有很大的學習熱情,在力所能及的學習成果中,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了“我能學”的思想。

三、自主選擇內容與方式,達到“我會學”

葉瀾教授認為:“當成功與失敗并存、機遇與陷阱同在時,正確的選擇就成為走向成功、抓住機遇的十分重要的第一步?!薄白⒅剡x擇”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精神。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做準備的教育,必須適應時代的變化。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如教學《七步詩》這首古詩,我建議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于是有的吟誦,有的揮毫,有的繪畫,有的表演,盡顯其能,興趣盎然,對這首詩有了更深的體驗和感受。

四、拓展閱讀教學的天地,實現“我樂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讓學生不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的邏輯。他還說:“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系統論告訴我們,一個系統只有開放,不斷地和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才能從無序到有序,從低級走向高級。閱讀教學必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要努力實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

篇5

關鍵詞: 語文教學情趣 教材 教師 實踐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假如生活充滿情趣,人們將熱愛生活;假如教育充滿情趣,學生將熱愛學習;假如學生熱愛學習,那教育還何憂何愁……教學實踐中,筆者一直信奉: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情趣;成功的課堂應是情趣和夢幻的棲息地……成功的課堂應該充滿情趣。下面筆者就實踐中的點滴體會與大家共享。

一、挖掘教材情趣,吸引學生的情趣

如果閱讀教材不受學生喜歡,課文對他們沒有吸引力,學生沒有學習的內驅力,上課成了奉命而學,那么課堂的生命力就失去了一半?!墩n程標準》提出,要“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課堂要煥發生命活力,教師必須鉆研教材,發掘教材中潛在的情感和情趣因素,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制作不同的教具、道具或CAI,以最佳的情景、畫面、音樂、色彩和語言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在引導學生進入教材故事情境后,我讓學生熟讀課文,觀看CAI演示,激發學生想象: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現在的社會會怎樣?學生望著畫面中小女孩饑寒交迫、無家可歸的具體形象,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入了想象:“鄰居會關心她。”“親戚會關心她?!薄吧鐣P心她?!薄栌孟胂螅瑢W生真切地體驗到當時的社會狀況,在情理交融中,提高了道德情趣。

再如教學《將相和》、《草船借箭》等歷史類的課文時,為引導學生體驗人物的性格、內心,我讓學生采用讀文交流、課外收集等方法激發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某某(如曹操)……你會……以此一石激起千層浪,從學生的體驗出發,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在學習時,文中的人物就像他們自己的影子,他們自然關注事件的發展變化,關注人物的表現,在悄然對比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展示教師魅力,激化學生的情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使整個教學頓時生輝,并能創造出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輕松愉快的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氣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幽默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情緒。學生心情舒暢地學習與惶恐畏懼地學習,其效果是大相徑庭的;幽默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提高思維的質量;幽默是教師教學語言生動的法寶,它簡捷明了,能表達出深刻的內容,教學效果更佳。

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情趣,提高他們語文學習水平的決定因素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其中,教師又是情趣教育成功的關鍵。教師幽默活潑的話語、幽默生動的舉止會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語言去創造有利于師生情感溝通的課堂氣氛。其實,只要有心,幽默就無處不在。

在教學《小鎮的早晨》一文時,為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在播放描繪游人坐著小船在河中悠閑游覽的一段錄像時,我設計了三個情景:第一個情景是只放畫面不放音樂,不到十秒鐘,就有學生反映,沒有音樂,效果不好;于是我給畫面配上了《軍隊進行曲》,學生竟基本沒反映,這時,我就暫停畫面問:效果好不好?下面竟發出“好”的聲音。面對以上情形,我笑著說:同學們,下面老師想來表演一下那悠閑的船夫。聽說老師要表演,那學生就更帶勁了。音樂沒響時,我擺出悠閑的姿態,等《軍隊進行曲》一響起,我就嘴里哼著音樂,配著昂揚的旋律擺出夸張式的動作,學生大笑起來,當學生看到我由于動作太大而導致“翻船入河”時,更是捧腹大笑,笑過之后有學生反映應該配上輕快悠閑的音樂。于是我再配上優美恬靜的笛子曲讓學生感受了一番江南小鎮恬靜的水鄉生活。

再如在一次大市級的閱讀觀摩評比活動中,筆者執教的是《螳螂捕蟬》,由于戴著無線話筒,在與學生探究吳王固執不聽大臣勸告且怒斥群臣膽小的互動中,我由于過分投入,動作幅度較大,話筒突然滑落在地,面對此情此境,我靈機一動,邊彎腰撿起,邊幽默地說:“那吳王可真是厲害,連話筒都震落下了。”隨著一陣笑聲和掌聲,一場尷尬煙消云散,且吳王的人物性格也深深地印在學生心中。

三、創設實踐機會,發展學生情趣

將富有情趣的語文實踐由課內延伸至課外,讓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主動積極地自我發展,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使他們在情趣中長知識、增才干。在實踐中品味情趣,感悟人生。學海無涯,生活的大舞臺更是多姿多彩。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釋放個性,培養情趣,熏陶情感,完善人格,是“情趣”教學追求的更高目標。

篇6

文/楊 玲

【摘 要】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我們要更加重視課堂教學的簡約和實效。理想的課堂應該是簡約的、富有實效的課堂。它要求的是教學設計和實踐過程中高度的概括性和豐富性。這不僅表現為教學形式上簡潔、簡省、簡練,而且表現為教學內容上的豐富、活潑、生動,更表現在教學效果的高效上。

關鍵詞 簡約課堂;教學實效;小學英語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曾說:“任何學科的內容都可以用更為經濟、更加富有活力的簡約方法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習者易于掌握”。因此,理想的課堂應該是簡約的、富有實效的課堂。然而簡約,絕不是簡單、簡化。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英語教師,我認為:簡約、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參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因此要提高教學實效,教師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要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先進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上要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國知名教育家陳琦、劉儒德主編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中寫道:“教師的核心工作是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有賴于教師良好的個人素養,而且有賴于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更有賴于進行合理的教學計劃與選用合適的教學模式”。我個人多年的一線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經驗也表明,構建簡約課堂,提高教學實效確實有賴于簡潔明了的教學目標、簡化的教學手段和簡練的教學語言。

一、簡潔明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學習結果。良好的計劃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在教學過程中,簡潔、明了、有序的教學目標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重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構建簡約課堂,提高教學實效首先要從教學目標做起,接下來以《牛津小學英語》為例,《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8 What is the matter? Part B 如何簡潔明了的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呢?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利用PPT制作出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風雪交加的新年夜賣火柴的悲慘畫面,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具體的情境中去體驗﹑感悟、認知 cold、hungry、tired 、thirsty 、ill幾個單詞。接下來通過設計小女孩想見到自己奶奶的愿望,來安排學生結合Here is…for you,Why don’t you…句式,進一步掌握、理解所學單詞和句式。同時通過這樣的情境,就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情感目標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

二、簡約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著教學工作的成敗。新課程標準號召教師運用多種教學資源來教學,這本身沒錯。然而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追求教學手段多樣化,卻忽略了教學手段的目的性和實效性,結果課堂教學非但沒有達到高效的目的,反而出現了散亂、雜亂的傾向。其實,我們應該遵循“簡單、實用、高效”的原則來安排自己的教學手段,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

比如在《牛津小學英語》“6BUnit1Who is younger ? Part B”部分,要求學生掌握幾組形容詞的比較級。學習英語比較級,我們只需利用簡單的教學掛圖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把全班進行分組,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掛圖來說比較級句子,而且不能重復。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充分調動起來,而且他們會在比較的過程中一邊觀察,一邊思考:Who is taller 、Who is bigger、Who is more beautiful…這樣,一組組鮮活的比較級句子就會被他們接二連三的創造出來,而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這幾個形容詞的比較級。可見,有時候簡單的教學手段恰恰能夠發揮出大作用,能夠讓學生在學好知識的同時體會到英語課堂的獨特魅力。

三、簡練的教學語言

教學語言是教師傳遞信息,提供指導的語言行為方式,它不獨立存在于教學之中,卻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最基本的教學行為。無數教學實踐表明,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堂教學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性因素。作為一名教師,他的教學語言是否簡潔、準確、生動,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小學階段,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容易走思,冗長的話語不利于學生理解,容易讓學生厭煩,進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其學習效率。這一點兒在英語課堂上尤為突出。小學生處于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英語水平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運用淺顯易懂的日常語言,并用恰當的肢體語言加以配合。切忌拐彎抹角,使用長難句,這樣會使學生如墜五里霧中,不知所云,其結果是既造成對教學時間的浪費又降低了學習效率。

如在《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5 The seasons”的授課過程中,關于天氣的話題是很貼近日常生活的。教師如果選擇比較簡單、易于學生接受的對話作為切入點,學生會很快理解。比如,教師可以用簡單的疑問句和學生談論日期和星期,接下來很自然地引出天氣,學生就會很快地理解掌握這一句型。

篇7

關鍵詞:口語 說 情景 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0(b)-0090-02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說話過程中主要依賴形象思維來組織內部語言。只有在具體的、可感的情境中,激發他們的感受體驗,“說”才會有所依據,才會成為一項獨立自主的釋放心靈之音的活動。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讓學生自覺地進入“說”的角色呢?

1 編課文劇,引導學生參與

把有待擴展、擴大的語言信息創編成各種各樣的語文劇,不僅能提供給學生一個輕松的表演舞臺,充分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而且還能打消語言固有束縛,讓學生酣暢淋漓的發揮,有利于培養他們語言梳理的能力。在上《苦柚》一課時,先通過全班朗讀、個別朗讀、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感知;再讓他們自由組合,就地取材,虛擬情景,盡情發揮。由于學生的表現欲望強烈,生動的表演使他們很快理清了課文的線索,并依據這一線索有條理地組織自己的內部語言,除實現了課文知識上的對流外,還實現了情感的對流。話真正由心出:“金錢可以買到世界上的山珍海味,可以買到金銀珠寶,就是買不到高尚的靈魂??!”領會了文章的主旨。

2 音樂渲染,引發學生“閑談”

音樂最容易撩撥學生的心弦。在音樂裊裊的課堂上讓學生即景“閑聊”或就近“閑聊”,可以起到強化、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引發學生聯想、想象的能力,產生新的語言形象。在上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后,借助于激昂優美的音樂,一改悲愴深沉的課文基礎,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從小女孩悲慘的遭遇中走出來,并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給學生布下疑陣:“小女孩如果生活在社會主義的今天,她將會是另一番模樣,同學們能否說說呢?”學生們在不斷跳躍的音樂旋律中各自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設想。一名學生還這樣說:“賣火柴的小姑娘,請到我們社會主義祖國來。這里有關心你的祖國媽媽,有疼愛你的親朋好友;這里到處是溫暖,到處是陽光。你不用去賣火柴了,你也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庇捎谑侨后w參與的開放式說話訓練,既尊重他們的個性發揮,讓每個學生充分陳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在交流中產生共識。如最后得出結論:“在裸的金錢關系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人民根本就無幸福可言”,學生們都體會到了“課盡意無窮”的韻味。

3 變話為畫,引導學生解“說”

課文語言具有很強的凝聚和簡縮的功能。這就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如依照文字所蘊含的內在意義把它變成畫。小學生雖不具備對畫進行精雕細刻的能力,但都能夠在教師的適時點撥指導下,把文字用簡單的圖畫勾勒出來,教師再根據這一點,讓學生邊聽自己泛讀邊動手勾畫,再依畫復述。例如,在上《爬山虎的腳》一課時,講到“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和“爬山虎的腳怎樣向上爬”教師可先讓學生合上書,靜聽教師的慢慢泛讀,并在紙上任意勾勒。由于學生興趣濃厚,片刻便用線條粗略勾勒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這種把空間說教式的文字化成學生眼前具體真實的形象。既寓教于樂,又讓學生突破時空的限制。目睹其物,再用語言敘其狀,言其行,便顯得輕而易舉了。

4 運用美讀,啟發學生悟“說”

教師入情入境的朗讀,同時配以手勢、表情的生動表演,能喚起學生與課文內容傳達的情感同悲同喜,產生心靈的默契和共鳴,從而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因x入境、由境生情、緣情創悟,產生不能抑制的表達欲望。如上《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教師把握低緩、悲痛、依依不舍的基調,繪聲繪色地朗讀,讓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相應,從而喚起學生把握課文的情感蘊積,說便會由被動變成主動,理解文章便會化難為易。

5 轉換角色,鼓勵學生創“說”

由于語言的性質作用,決定了語文學科具有發揮思維的特殊功能。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一方面進行思維活動,另一方面通過語言的學習,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練“說”,能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端抉R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讓學生想出推缸救人這一兩全其美的辦法后,筆者讓學生分別扮演“司馬光”、“石頭”、“大水缸”的角色互相練“說”。學生頓時興趣橫生,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如《司馬超光》、《有力氣的石頭》、《舍己救人的大水缸》等)被學生描繪的生動活潑。一名學生還風趣地說:“電視小品里的老奶奶說司馬缸砸缸,我這回當的就是司馬缸。”這樣一科多教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有效途徑。

6 借助媒體,激發學生愛“說”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把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思維的發展、鞏固說話的能力。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看投影說話、看圖片說話、看VCD片復述故事、續說故事不失為訓練學生說話能力的好方法。電腦游戲具有興趣性、刺激性、機智性則更讓學生愛不釋手,且樂“說”。如筆者指導學生玩“找寶藏”的游戲,游戲規定找錯一個地方則全盤皆輸。筆者就指導學生動腦分析“寶藏”的位置,說說你怎樣“找寶藏”,結果怎樣,你怎樣逐漸尋到“找寶藏”的竅門的。這樣玩中說,說中玩,既鞏固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發展了學生思維。

7 學會傾聽,感受“說”的魅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時刻提醒學生多積累詞匯,多渠道學習,實現在口語表達時要有藝術性、要標準化。這也需要多傾聽別人的話語,要學會傾聽,要告訴學生傾聽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更是一種美德。學生在學會用耐心去感受他人的話語,就會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很多自身沒有的說話技巧。例如,說話的語氣、詞語的結構、發音的方式方法、語言的調式等,在反思中去想想他人說話時所帶來的各種結果,從中積累經驗,彌補自己說話時的不足。

要想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這么多年的教學中筆者總結出了,光憑學生在學校課堂教學中學到的點滴是萬萬不夠的。學生更多的是還要多形式、多渠道的開展各種學習,例如在家里多聽廣播;看一些語言類電視節目;聽一聽音樂感受歌詞的魅力等。讓學生多聽標準的普通話,經常這樣不斷地讓學生接觸標準的口語,就一定會讓學生正確的說好口語,并能接受到最佳的口語熏陶。長此以往,學生的口語就會表達的優美動聽、自然流暢。

綜上所述,一個良好的口語表達是當代學生必須具備的良好素質之一。學生極佳的口語表達能力直接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寫作水平以及他們的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了讓每一名健康的發展,擁有一個美好的心靈、自信的人生,讓每一名學生都能用標準的、流利的話語與人溝通、交流、暢所欲言,學校、家庭、社會都要積極努力地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在教學中加強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更快、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黃海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1(1):43,54-56.

篇8

關鍵詞:

“基礎知識”的教學工作不可輕視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基礎知識的教學,語文更不例外?,F在到外面聽課,都有一個共同現象,課堂教學要么是充足的“互動”,深挖文章的隱藏意,折射意,剖析語句的內涵和深刻,要么語文老師將自己變成一位熟練的電腦操作工和高級裁縫,卻很少聽到基礎知識方面的教學。如果我們再細心觀察一下坐在身旁的學生,就會發現他們的動筆片段中,會有很多的錯別字,如果我們再細心聽一下,就會發現學生的發言缺少邏輯,甚至不少的發言還存在明顯的語病現象。這些現象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是一個警鐘、一個質疑,我們是拔苗助長,緣木求魚,還是隨波逐流,心存浮躁?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我認為:是基礎知識的教學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字的形音義我們要去學習、鑒別、理解和記憶,這個流程我們不但不能忽視,而且還要足夠的重視起來,寫出來認一認、辨一辨、讀一讀、記一記。病句的類型和修改我們不應該淡忘,我們要經常在課堂教學中“捕捉”病句,在課外閱讀和作文批改中發現病句,帶著學生一起加以分析和修改,這對我們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都有著非常大的作用。我在最近的一次試卷命題中就出過兩道病句修改題,考察下來的結果非常糟糕,我還在四年級期末試卷中出過一道關于“激烈”和“熱烈”的造句題,同樣如此,批下來的得分率也非常低。還有其他的基礎知識,如果我們真心地研究一下,你真的會發現,我們的學生匱乏得很,這給我們目前的語文教學確實帶來很大困難,很多的思考。重視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是提高我們語文教學水平的前提,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任務。我們仰慕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水平,但我們更加欽佩的是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一字一句析義的淵博。

文本閱讀的返樸歸真真正落實

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便是很好地為閱讀教學服務。如果說基礎知識是軀干,那閱讀便是流動的血液,蓬勃出充滿激情的活力。我曾記得有這么一句話: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拓寬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的確富有哲理。我想我們通過閱讀,我們學會思考,學會自我提升;通過閱讀,我們明辨是非,識別美丑,感悟人生,陶冶自己的情操;通過閱讀,我們讓語文充滿深度和廣度,讓語文激起生活的層層浪花,真正體現語文這門學科的價值。重視閱讀,語文之需。但同時我認為我們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處理好張揚學生個性和文本教學歸位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到外面去聽課,許多課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教師想方設法引出學生的各種不同答案,不管學生的答案是否與文本一致,只要與眾不同,就給予表揚,結果讓學生以為只要絞盡腦汁想出不同的答案就會得到教師的表揚。記得多年前曾聽過一節公開課上,教師上的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學生的回答里竟然有小女孩很幸福的說法,這完全違背了文本,且背離了正確的價值觀,教師不能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只要及時引導:小女孩在大雪天還光著頭赤著腳身,上只穿了一件破衣服,披著條舊圍巾,在街上賣火柴,再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問:你們的大年夜是怎么過的呢?稍一點撥,學生就知道小女孩非常可憐,這樣可憐的小女孩,需要我們伸出友誼之手去幫助她。尊重學生的閱讀自由,張揚他們的個性,是我們應該鼓勵的,但這鼓勵不能脫離歪析文本的意思。學校一位新教師在上《狐貍和烏鴉》一文,請同學們談談對狐貍的看法。一名學生說:“狐貍太狡猾了?!苯處熚⑿χ枰粤丝隙?。另一名同學說:“狐貍很聰明,它想盡辦法終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教師大為贊賞,說:“你很會動腦筋,理解非常獨特,很好!”說完,該老師還帶領全班同學以有節奏的掌聲給予鼓勵??雌饋斫處熞还澱n上得熱熱鬧鬧,但這種個性的回答,我不贊成,因為這已脫離了文本。本文中狐貍用自己的花言巧語的欺騙方式獲取自己的利益,致使烏鴉上當受騙,切身利益受到損害,難道這種害人利己的行為也是聰明嗎?同樣我在無錫參加華東地區課堂大賽時上《月光啟蒙》這課時,討論母親摟著我唱動聽的歌謠,很多同學說母親愛我,我讓學生聯系實際,閉上眼睛,放母親的歌謠,讓學生想像此時正在母親的懷抱,學生立刻感受到了溫暖、快樂與無比的幸福,這樣的閱讀,孩子真正是領悟了。有同學還即興吟出了小詩:母愛是什么,母愛就是那一首首動聽的歌謠,母愛就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母愛就是那柔柔的月光。我們在重視閱讀教時,正確處理張揚學生個性和文本歸位的關系,讓文本閱讀歸位,這才是真正的閱讀教學。

課堂提問的智慧運用必不可少

     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認為,智慧是“就那些對人類有益或有害的事情采取行動的真實的、伴隨著理性的能力狀態”。1912年,美國一些研究者認為智慧是一種能力,主要是:抽象思考能力;適應環境能力;適應生命新情境的能力;獲得知識的能力;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獲取教訓的能力。亞里士多德和美國研究者給智慧解釋的核心都是能力。所以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更應該關注學生能力的生成。課堂預設性的提問是為了課堂教學、文本解讀、學生學習而服務,但這遠遠不夠,我覺得提問的設計還應該考慮學生能力的生成性。通過訓練,讓學生能生成學習語文、解決語文的能力。我們現在的語文提問好像還停留在教什么,嚴格說,這樣的提問是淺層次的,我們更多的應該考慮學生能獲得些什么,有些什么收獲。因此我覺得應該更多的還是設計一些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問題,并通過對話來解讀文本、深化文本學習,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我在教《愛之鏈》時,設計了一道題目“文中寫喬依幫助老婦人修車,他是怎么修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的回答大都是:體會到了喬依很認真的修車,只顧幫助老婦人。我覺得這個回答只是停留在表層上,并沒有達到訓練的目的,學生并沒有生成什么,于是我又追問:“難道喬依只想到修車嗎?”學生再讀文章,在讀悟中真正體會喬依對老婦人的關愛。果然,在作業中,學生的回答就到位了,我們作業追求的就應該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同樣,《第一次抱母親》中我問“我抱起母親,才發現母親那么輕,我很難受,為什么?”,很多學生也只是淺層次的回答:體現了兒子對母親的感恩之情。當我把問題改為“我抱起了母親,為什么母親的眼中溢滿淚水? ”,學生生成出“母親對子女深沉的愛,才能讓兒子感到難受與愧疚”的內容,進而理解母愛。所以,語文老師在課堂提問設計方面一定多設計一些能夠生成學生閱讀能力的題目,能生成學習智慧的題目,從而達到真正的收獲。

平等對話的真誠交流有利溝通

    每個學生都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命力的獨特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教師如何才能走進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親近他們,給他們留下永久的記憶,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學會對話。這是一個新課標下的語文老師必須具備的意識和態度。學會對話,我們才會被我們的學生記得,而記得的原因可能就是與學生的一次真誠的交流,可能就是對某個問題一個獨特的見解,我們也因此就成了一個有聲音的語文老師。我們反對假對話的形式和做法,應該讓對話成為每一天教學工作的需要。學生今天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情、學習上遇到了什么障礙、生活上有了什么疙瘩……,這些都應該成為我們關注和對話的內容。我比較喜歡在作業中與學生對話,這樣可以避免一些直接對話的尷尬。我希望我的學生在“學會反思”中學會傾吐。在學生的日記中無意間看到這樣的一段文字:“……要是一個人總是自信不起來該怎么辦呢?”原來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外地生的日記,在接觸的這一段時間中,我清晰的記得,她從來上課不回答問題,課下也不見她與其他同學一起游戲。從其他學生中了解到,她是從來不和同學門玩的,也不和同學說話,甚至有學生認為她連笑也不會!而且她的成績也非常的不好。思索再三,我在她日記后面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給你一項特殊的作業,,請你把你認識到自己的優點總結出來,寫成一張小紙條,明天早上交給我,好嗎?”

第二天,果然在我的辦公桌上出現了一張紙條,只寫著“熱愛勞動守紀律”,看完這幾個字,我的新底里泛起一種酸楚的感覺:可憐的孩子,你活得好沉重呀!在一陣長時間的思索之后,我重新在一張紙條上寫了一份“優點錄”,除了她自己總結的以外,我還添了這么幾條,“善良、溫柔、樂于助人、坦誠、虛心、渴望成才、言行一致、細致、、有愛心”等十幾條。并且在其他同學中,經過一番了解后我寫下了認為最重要的一條:“還有一雙非常美麗的大眼睛”。

在第二天學生交上來的日記中,我特意先拿了她的日記看了起來?!袄蠋煟艺娴挠心敲春脝??”她提出了她的疑惑。我肯定了她,她終于在我面前緬甸的笑了。類似這樣的對話,有很多,在對話中明白了愛心、責任、樂觀……德蘭修女常說:“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苯逃褪侨绱耍Z文更應如此。

     一個語文教師可以教給學生考試用的語文知識,但卻要給學生留下長久的記憶和品位,就離不開對話。

拓展延伸的語文課堂最為理想

篇9

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運用教學藝術,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呢?下面筆者結合日常教學中積累的一些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堂導入的藝術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這部分必須成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當和最精彩的開端,才能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

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性的問題,采用疑問設置法,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教《書本里的螞蟻》一課時,我這樣導入:“一只螞蟻一不留神被帶進書本了,會怎么樣呢?”學生答:“這還用問?當然被壓扁了?!蔽艺f:“但是今天這只小螞蟻卻使書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請打開課文――《書本里的小螞蟻》。這一段導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問題的心情驅使他們認真學習課文。

另外對于一些抒情寫景的文章,用藝術感染法喚起學生的聯想,也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

當然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但任何方法設計導入語都要 “起講抓得住人”,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學會精心設計導入語,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二、激趣置疑的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 一堂富有藝術性的教學,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把知識信息輕松、愉快而有效地輸入學生的頭腦中,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每個教師都必須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巧妙的課堂提問正是激發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巧妙的激疑設問,使學生心中產生疑竇,引起積極的思考,思考是學習深入的源頭,啟迪知識的鑰匙,溝通智慧之路的橋梁。我一直認為,保持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問方式就是追問。追問其實就是啟發,就是誘導學生探究,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在解決中發現新問題。這樣可以使課堂環節嚴密緊湊,形成課堂的節奏感和嚴密的邏輯性。

在具體追問式教學中,我首先強調自己的問題意識,然后能通過自己的問題意識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設置的形式多種多樣??梢允羌僭O式提問,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課上我提出:“如果能穿越時空去找她,你會怎么說?怎么做?”這種提問,似虛而實,能啟發學生深入思考;也可以是設問式提問題,如果“小女孩的奶奶還活著的話,她還會像現在這樣可憐嗎?當然不會!”這種問需要將重音讀準,并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卻不需要展開深入討論,這樣可以使學生感覺,教師所想給予他們的一切,都原本存在于他們的大腦里,教師只是幫助他們整理了而已。這樣就調動學生的原感知、原思維,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并將規律靈活運用于實際操作中,從而形成一種語文能力。

三、教學語言的藝術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密切的關系。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所以教師的語言必須充滿藝術的魅力。

1.言之有物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把已學知識與未學內容聯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有意識地穿插有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成語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容。

2.言之有德

在講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把知識教育、文藝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統一起來,能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思想教育作用。

3.言之有理

教師應該以理服人,要讓言語的科學力量征服學生,使學生從中領悟道理,并心悅誠服地接受指導。

4.言之有趣

語文教師的語言應當規范、準確、形象、生動、流暢,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與教材密切聯系的笑話、故事、游戲等均可引入課堂,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于理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講。

總之,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須以語言作為憑借。教師通過情趣盎然的表述,恰到好處的點撥,才會把學生帶進瑰麗的知識殿堂,并開啟心智,陶冶情操,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四、教育機智的藝術

教師深厚的文化素養,嫻熟的課堂駕馭能力,喜思善辯的理性思維,都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基本質素。遇到課堂的突發事件,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呵斥、否定學生的話,整堂課就會死氣沉沉,而此時教育機智就會突顯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學總結的藝術

一堂完美的課,不僅要有好的開頭,而且還要有完美的結尾,使整堂課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結有幾種常用的形式,如:

1.歸納式結尾

歸納式結尾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小結,使學生在原學習的基礎上再理解、再提高,進而完全掌握。我在教《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時,結語是這樣設計的:“自私讓巨人感受不到春天的快樂與美好,當他接納了孩子后,快樂就回到了他身邊,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寬容、與人分享?!蓖ㄟ^老師歸納式的結語,學生對與他人如何相處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

2.激勵式的結尾

教師在即將結束教學時,以意味深長的話語寄厚望于學生,打動學生心扉,留下難忘的印象。如教《探索與發現》,講讀這單元后我小結:“大自然真是妙不可言啊,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探索,大自然就會向我們呈現更多的奇跡。所以我希望課下同學們繼續和動植物交朋友,和大自然相約每一天?!蔽蚁脒@種結尾留給學生的印象是深刻的。

3.延伸式結尾

篇10

關鍵詞:創造能力培養;自主;發現;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1-136-01

有一位教師講《麻雀》一課時說:“課文記敘了老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事,歌頌了偉大的母愛?!痹捯魟偮?,一位學生舉手發言:“我不同意說是母愛,因為課文沒有告訴我們麻雀是公的,還是母的。”老師立即肯定了這位學生善于思考,敢于發表自己意見的精神,然后趁熱打鐵引導同學自讀課文,通過文中的詞句揣摩作者的寫作目的。孩子們暢所欲言,經過激烈討論達成共識:這篇課文贊頌的是親子之情。這一精彩的教學片斷向我們展示了學生自主探究后創造性地發揮。筆者為使這一成果得以擴展作如下嘗試:

一、自主探究閱讀讓學生學會“發現”

古人說得好:“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遍喿x教學則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自主閱讀中激勵他們智慧與潛能的發揮。

1、激發學生樂于發現問題的興趣 如上《我要的是葫蘆》時,教師用幻燈片來演示:葫蘆葉子的中間加上了蚜蟲(用動畫來顯示)一只只的蚜蟲是那么開心的啃吃葉子,聰明的學生一定想到了: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沒長大了就落了呢?相信學生會很有興趣的去尋找答案,得出結論:葉子生了蚜蟲,蚜蟲吃掉了能制造葫蘆生長所需用的營養,沒有了養料,葫蘆就慢慢地“餓死”了!學生在生動的幻燈動畫中有了自主學習的興趣并從中體驗了發現問題的樂趣。

2、培養學生敢于發現的精神與善于發現的能力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說過這樣一句話:“學校中知識的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使學生自己獲得求知識的方法?!苯處煾匾氖桥囵B學生善于發現的能力。例如一位老師教完《草船借箭》后發問: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問題要提醒大家探究的?有一位學生問:為什么諸葛亮會比周瑜高明?顯然這一問題閃爍著智慧的火花。于是這位老師立即將它提升為:在籌劃備箭上,周瑜和諸葛亮的策略有什么不同?這一問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經過一番爭議,學生的認識趨于一致:諸葛亮的思路和周瑜不一樣,周瑜是以常規思路來思考的,以為箭只能“造”才能得到;而諸葛亮用創造性思維來思考,想到以“借”代“造”的方法智取,利用天時地利向多疑善猜的曹操去“借”箭。課題上的一個“借”就說明諸葛亮的謀略智慧要比周瑜高明得多。

二、自主探究閱讀進行創造性的語言訓練

1、揭示關鍵詞語、句子 如《黃河象》中有這樣一段話:“老象的右腳正好踩在一塊橢圓形的石頭上,石頭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腳來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進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里,深深地陷了進去。”老象是怎樣陷進淤泥中的?閱讀時就可以抓住“橢圓”“陷”“來不及”“一下子”“踏進”“踩”等詞語展開想象?!顿u火柴的小女孩》中有這樣一句概括性的話:“她在一座房子的墻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我們從中可以想象一個赤著腳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里,躲在墻角下,饑寒交迫地縮成一團的樣子,多可憐啊!

2、抓標點符號 如在《金色的魚鉤》一文中,老班長在生命垂危時,還囑咐三個小戰士:“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從這段話中的省略號和感嘆號中,我們如果展開豐富的想象,老班長痛苦卻又堅毅的神情就會展現在我們面前,從而也能進一步體會他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的高大形象。

三、自主探究閱讀創造討論機會,學會合作學習

課堂討論可以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樣也可以促使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創新。在教學《將相和》中“澠池會見”一段時,組織學生就“澠池會上的斗爭,是打成平局還是決出了勝負”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認為打成了平局,理由是趙王為秦王鼓瑟,秦王也為趙王擊缶,一比一。也有的認為分出了勝負,理由是趙王是小國的王,秦王是大國的王,雖然都為對方演奏了樂器,但比較起來秦王更難堪;趙王鼓瑟是秦王叫鼓的,而秦王擊缶是藺相如叫擊的,藺相如只是趙王的一位大臣,比較起來,還是秦王更難堪。當學生能暢所欲言時,就有可能突破思維習慣,有所創見,并進一步使教師得到某些啟發,修正事先不確切、不完善的認識,調整預案,使教學活動向縱深發展。

四、自主探究閱讀開展反思評價與親身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