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14:12: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你是那樣善良,
你又是那樣悲哀,
在寒風中,
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里,
不能在家中過年,
而是出遠門賣火柴。
你抵住饑餓,
你抵住寒冷,
可誰在意呢?
是你用一根火柴,
燒潤了全世界人的眼睛。
火柴
你雖然粗糙,
但你很樸素;
你雖然孤單,
但你卻是賣火柴小女孩最好的伙伴。
你伴隨她從生到死,
給她這么多好奇。
你雖說小,
篇2
“她在一座房子的墻角里坐下來,蜷著腳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沒有掙到一個錢。她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里和街上一樣冷……”我又一次想起了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自從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賣火柴小女孩的形象時時縈繞在我的眼前,小女孩的悲慘遭遇深深觸痛了我幼小的心靈。
賣火柴的小女孩出生在舊時代的丹麥,報以才會過著那樣痛苦的生活。小女孩每天邊飯都吃不飽,為了獲得食物,小女孩只能上大街去賣火柴,這怎么能忍受得了呢?哪像我,每天早晨,我都要喝一碗熱乎乎的豆漿,吃一個雞蛋、和一個白乎乎的面包,中午就中吃得更好了,晚上在家,又有豐盛的晚餐在等我享用,唉!賣火柴的小女孩,如果你來我家,我一定要讓你吃飽吃好。比起穿衣服,那就更不用說了。小女孩的身上只穿著一條舊圍裙,破破爛爛;腳上拖著兩只很大的,像是她媽媽的拖鞋,這如何抵御風寒呢?而我卻一天到晚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哎!我們的差距太大了。
過年時,我們一家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著年夜飯,遠房的親人也都來到,歡聲四起,合家團圓,晚是又一起下樓放煙火,一家人其樂無究。而賣火柴的小女孩只能在街上賣火柴,最后竟凍死在墻角下,這是多么悲慘,令人心酸的童年?。?/p>
在生活中,親人們對我關愛更比小女孩得到多得多,父母寵愛我,給我買方市場買那,關心我的健康,生個小病就大呼小叫。在學校,老師精心呵護我,傳授給我們知識,同學們也都與我各睦相外處,多好。但在小女孩的生活中,那疼愛她的奶奶過世了,唯一的親人爸爸又無情地打罵她,把小女孩當作賺錢工具。你們說,小女孩的生活怎么就那么黑暗呢?
賣火柴的小女孩死了,她就這樣帶著無盡的委屈和遺憾離開了人間。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在我的童年生活里,充滿著生機、充滿著歡笑。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童年卻是一片黑暗,有著不幸和痛苦。我和賣火柴的小女孩同樣都是一個孩子,卻有著兩種不同的生活境遇。這,使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更加熱愛我的祖國。我的童年是在一個安寧幸福的時期度過的,而賣火柴的小女孩卻是在那黑暗的舊丹麥王朝度過的,這真是天壤之別呀!我決心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打好結實的基礎,為養育我的母親——祖國而奮斗!
篇3
中學部七(8)班 江鼎基
自從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我一直很同情她,為什么她的命運那么苦?為什么她不被親人和其他人疼愛?為什么沒有人關心她?一大串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賣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講了:在一個大年夜的晚上,一個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當我讀到“她的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里還拿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她一個硬幣?!边@里,我感受到小女孩非常悲慘,沒有人買她的火柴,沒有一個人同情她。
當我讀完課文后,聽了一首叫做:“火柴天堂”的歌后,仿佛賣火柴的小女孩出現在我的眼前。這首歌更使我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慘。
一根渺小的火柴,雖然不能照亮這個開闊的世界,但是卻能溫暖一個小女孩的夢想。大年夜里,當大家都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的時候,小女孩非常饑餓;當大家開心地玩耍時、聊天時,小女孩非常的孤獨;當大家一起圍在火爐旁聊天時,小女孩非常的寒冷;當大家穿上保暖衣的時候,小女孩只有一件薄薄的衣服和褲子。
在大年夜的時候,小女孩為什么還在街上賣火柴?因為她的父親是一個視金錢高于一切的地位,連自己的女兒都不理不管。如果小女孩賣不出火柴,她的爸爸就會打她。
篇4
一、呼喚舊知,激發閱讀興趣
1.談話法進入閱讀主題。課之初,引導學生自主交流安徒生、格林童話的主要特點,交流《丑小鴨》、《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裝》、《豌豆上的公主》等,通過自主交流,再次熟悉童話中的人物世界,了解童話的趣味性、故事性、新穎性。與此同時,教師指出:我們認識了解了如此眾多的童話人物,今天我們要熟悉另一個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女孩》,這個女孩又有怎樣的故事,促使學生對這個童話故事的閱讀興趣。
2.情境法呈現閱讀主題。對于這篇童話,筆者從讀過、熟悉的童話入手,過渡到教學的主題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這個故事的背景,以及故事發生發展的幾個“剪影”,如多次擦燃火柴等細節,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這個故事中人物的不幸、初步感知小女孩的命運悲慘,有力地揭示文章的主題。
3.引用法激發閱讀興趣。對于@篇文章的激趣的方法,除了談話法、情境法外,引用臺灣作家張曉風對安徒生童話認識的一段話:“如果有人5歲了,還沒有傾聽過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就少了一段溫馨……”(多媒體展示出來),教師提出:你對這段話有什么體會?(體會到安徒生童話作品的影響之深遠)由此,再次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二、指導文本,學會閱讀童話
1.觀看插圖,初步感知文章意境。在教學這篇童話時,首先指導學生觀看文章的插圖,從插圖中想象小女孩的饑餓、寒冷、痛苦等,通過插圖中的女孩與女孩透過窗戶看到屋里的一家人其樂融融歡度圣誕夜的情景對比,感受課文主題之深奧,理解童話的意境之深遠。
2.抓住關鍵詞,感悟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文章、走進文本,詞語的分析、理解和感悟是體味文章內涵、把握文章中心的主要方法。因此,對于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師在引導學生觀看插圖、觀看教師創設的故事情境之后,學生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不幸后,教師進一步提出:從課文中的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得到小女孩的不幸?或者教師直接將這些詞語――寒冷、饑餓、恐懼、孤獨、痛苦等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從這些詞語所表達的含義、傳遞的信息而分析出小女孩的不幸和痛苦。
3.抓住細節,引導學生走進人物世界。細節描寫是童話的主要特點。對于這個故事,筆者抓住小女孩饑餓、寒冷時的一次次擦火柴等細節,解讀小女孩的“幸福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快速瀏覽故事,看看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一次擦燃火柴,借著“亮光”,她看到了什么?從哪些細節描寫中可以看得出、感覺得到?分別讓五位學生朗讀相應的段落,并簡單說說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回顧課文,再次感悟女孩的“幸?!?。讀完《賣火柴的小女孩》,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蕩起學生的內心深處的層層漣漪。于是,教師應該趁熱打鐵,乘勝追擊,利用課文中五次幻想出來的句子:她敢擦……又擦了……又擦著了一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從中,你感悟到什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渴望幸福。
5.設計活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閱讀文章的指導策略,關鍵在于情境創設、問題設計、活動的引領。在這篇文章的閱讀中,讓班級的一個女孩扮演賣火柴的小女孩,看到人家在歡度圣誕節的情景中,想象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收到許多的卡片和祝福,其他同學送卡片和祝?!@個表演活動的開展,與童話的想象的特點相吻合。再開展“采訪”活動,兩人一組,一個是記者一個是女孩,記者采訪小女孩過圣誕的收獲和感受,小女孩聽到別人的祝福,內心會怎么想?這樣的活動,不僅提高學生的創新力,也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拓展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篇5
要知道一個人活在世上是要干嘛的,一定是有目的的,你不可以死了,然后去天堂呢?
這個小女孩孤單的在風雪中賣著火柴,而她是要賣火柴干嗎的呢,也許她希望爸爸媽媽吃的好一些,或是爸爸媽媽永遠都像別的媽媽爸爸那樣去疼愛她呢,因為她的愛太少了,我對她的看點是:我希望她去懇求那些善良的阿姨叔叔,讓他們給你一份能吃能穿能睡的工作,你寧可放棄那個回家見不到錢的又不會自己去賺錢的黑心爸爸,放棄那個沒有好好照顧你的,回家就打你的爸爸吧,你的生活不能夠這樣淡漠,你要去營造快樂,收獲知識,畢竟你還小。
你走在那冰冷的雪地上;你走在那大風呼呼的雪天里;你受盡了殘酷的冰雪;你吹盡了刺骨的風霜,你傷心極了,可誰那時會從溫暖的家中走來;可誰會那時從幸福的圣誕樹走來;誰會放棄啃著的雞腿向你迎來,有嗎?這一切都是一個偉大國家而做的事情嗎?為此我替小姑娘感到不公平,對這個世界的殘酷感到不滿,我也希望你們這群善良的人們能抽出一點點時間,這點事情不會讓你們太冷,可這件事情每個人做一點,就會讓這個小女孩感到世界的美好與世界的光輝……而且會讓這個可愛漂亮的小女孩不死,那這樣不是比死亡來的更好呢?
為何人類永遠都要這樣的殘酷,為何要讓這個小女孩死去,為何要這樣做呢?為何要那樣做呢?
我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對這篇課文感觸很深,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申申冤,并且想讓天底下的人變的善良,我想你一定不想成為第二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吧!
篇6
小學語文 教學 命題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是按照專題進行編排的,命題時就要體現教材的單元整體性,引導學生從課文走向單元,再從單元專題走向課文,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整體意識;同時也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打破課與課、課內與課外之間的屏障,構建起立足于語文教材,具有開放性的教學內容。
一、抓住單元專題命題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組的導語中都明確了單元的專題,我們可以通過課文前的提示語、“口語交際”、“習作”,特別是“交流平臺”,了解單元編排意圖,命題時要抓住單元專題設計題目,把專題落實到課文、重點段、重點詞句中,使學生樹立起單元整體意識。
案例:回憶六上第八組內容,完成練習。
1.填空。
第八組的專題是感受“藝術的魅力”。通過學習( ),我體會到了音樂的魅力;通過學習《蒙娜麗莎之約》,我體會到了( );通過學習《我的舞臺》,我感受到了( )。我還知道了我身邊的藝術,比如( )。
2.讀一讀,寫出句子的意思,體會音樂的魅力。
(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2)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回答問題。
(1)“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薄懊烂畹那俾暋笔侵改氖浊??兄妹倆陶醉了,他們好像看到了什么?
(2)請聯系實際,談談你對“知音”的理解。
這組課文的學習重點是感受藝術的魅力,學習作者是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的。上面三道題,其內在結構是“整體―部分―整體”,用以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單元內容,再深入理解詞句的意思及表達方式,最后回歸到整體掌握單元重點。
二、抓住課文內在聯系命題
人教版教材有些單元的專題雖然明確,但是仍過于籠統,課文之間的聯系是內在的、隱性的。這就需要命題者找到單元的著眼點,使內在的、隱性的線索外顯、明確,讓學生感受到單元的整體性。
六下第四組的專題是“外國名篇名著”,四篇課文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掌握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方法,了解異域文化。本單元課文篇幅長,內容豐富,找到閱讀本單元課文的著眼點,整合單元內容,是命題和有效教學的關鍵。
案例:回憶六下第四組內容,完成練習。
1.填空。
學習了本單元,我知道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了( )擦燃火柴;凡卡為了不挨打、不挨餓、不孤獨、不痛苦,寫信懇求爺爺把自己接回去;魯濱孫不再整天望著海面,盼有船來,開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盡量改善自己的生活;湯姆?索亞是為了( )去當“海盜”、去探險。
2.讀下面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總體感受,并簡要寫出理由。
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賣火柴的小女孩》
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耷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
――《凡卡》
3.請你參加同學們的交流活動。
第1題著眼點是人物,是人物追求的生活目標。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了暖和、不餓、想見到奶奶而擦燃火柴――為了活著;凡卡為了不挨打、不挨餓、不孤獨、不痛苦,寫信懇求爺爺把自己接回去――為了不痛苦;魯濱孫不再整天望著海面,盼有船來,開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盡量改善自己的生活――為了生存,追求物質豐富的美滿生活;湯姆?索亞去當“海盜”、去探險――為了自由。學生體會到了課文內在的聯系,感受到了人是應該有所追求的,“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
第2題關注人物的生活、人物命運引起的學生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幻想的只是不冷、不餓,凡卡夢想的只是沒有痛苦,但是他們的希望只能存在于夢幻中,現實是如此殘酷,學生的感受是辛酸、同情、痛苦、憤怒……
篇7
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我禁不住沉思起來。對于小女孩的悲慘生活,我深感同情,她擁有的只能是幻想,而我擁有的,一切都是現實。
圣誕節的晚上,小女孩又冷又餓,她擦然了第一根火柴,幻想自己座在一個暖烘烘的火爐面前……火柴滅了,溫暖的感覺不見了,消滅了。而我,還從未嘗過挨凍的滋味。
小女孩餓極了,此時,她多想吃點兒東西呀,可是哪兒有???只是幻想伴隨她,她覺得有一只噴香的考鵝,背上還插著刀和叉,向她搖搖擺擺地走來,但是只要火柴一滅,她又回到了那種饑餓的現實中,而我,從沒有被饑餓的感覺困擾過,沒頓都是豐盛的!
她從沒有快樂,只有痛苦。于是,就幻想那美麗的圣誕樹來寄托她美好的愿望;而我,生長在甜水中,哪一個節目,不是家長陪在身邊盡情地快樂呢!最后,小女孩在火柴強烈的光亮中,幻想見到了她唯一疼愛自己的奶奶。她雖然有爸爸、媽媽,但他們卻無法給她關懷,小女孩多么可憐??!而我呢?全家對我的關懷是無限的!
想著想著,我仿佛看到了小女孩和她奶奶坐在暖和的屋子里,吃著可口的晚餐。!
篇8
華君武畫的《假文盲》,四個大男子漢站在“母子上車處”,他們前面放著一個“母子上車處”的牌子,他們不是文盲,而是裝做沒看見。第一個人看起來很像一個有文化的干部,他閉著眼睛,手插在口袋里,他可能在想:我閉著眼睛,別人不會硬要我去看。第二個人是一名穿著軍裝的人,他見第一個人閉著眼睛,自己也就閉著眼睛,心想:既然第一個人混過去了,我也像他一樣混過去。第三個人戴一副眼鏡,個子不高,心想:我很想早點上車,如果別人問我為什么對牌子視而不見,我就說我個子矮看不見。最后一個人戴著口罩,他雖然睜著眼睛,還是低著頭,假裝沒看見。在“母子上車處”牌子的后面,還站著一位婦女,她手里抱著孩子,她看著這四位“文盲”,心想:現在的人怎么這么沒有道德?明明看到牌子上的字怎么還不走開?
類似的事情,也在我們的身邊時時刻刻地發生著。
有一次,我出去旅游,在一塊綠油油的草坪上,盛開著許多鮮花,旁邊有一個警示牌:不要踐踏跳草坪??捎性S多人裝做沒看見,跨過護欄,走到草坪中間的水管去沖手,他們洗完手后不關水龍頭,任由它白白浪費掉。
我想:這些人真不應該這樣做,他們無視社會公德,只圖自己方便。這些現象的存在,使人與人之間不能和睦相處,所以,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做一個文明的人。
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今天,我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讀完后,我默默地坐在椅子上,眼前不由地浮現出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和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所看到的幻景,最后凍死在街頭。
篇9
關鍵詞:教育均衡發展;六年級語文;教學研究
教育均衡發展提出:根據學生不同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獲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條件、享受的教育資源都得到相對的均衡發展。學生本無好差之分,只要我們想方設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教育一定會得到均衡發展。筆者根據自己多年來任教六年級語文的經驗教訓,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均衡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麑W生對某一事物有興趣,那么他學習起來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就會獲得成功。那么我們如何去激發學生在閱讀中學好語文呢?我認為還要從學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如:我要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時,就是利用學生最盼望、最喜歡的生活例子——大年夜作為開場白,逐步導出“在大年夜賣火柴的又冷又餓的小女孩”,再根據自己幸福的大年夜和小女孩相比,說出自己對小女孩的初步感情——同情、可憐、難過。這樣就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這個小女孩為什么在大年夜還要賣火柴呢?她的爸爸、媽媽為什么不管她呢?她為什么會在大年夜又冷又餓?每一個學生都有著那么多的不同問題不明白,那么他們就會急切地想到課文中閱讀、了解,心思就全放在課堂上了。
宋代學者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保ā吨熳诱Z類》卷十一)這是中國古代學者提出的閱讀教學的方法、途徑,當學生碰到令自己感到興趣、難解釋的問題時,也會受到刺激,使思維活躍起來。布魯納研究表明:難易適中且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足以激勵學生向下一階段發展,同時促進學生進行“反省性”探究,使思維從“前反省狀態”進入“后反省狀態”,在這種狀態轉變過程中,智力活動總是嘗試性、探究性的,始于問題的提出,終于問題的解決。《解讀》曾這樣論述過理想的課堂教學:“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立志挑戰的教學,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只有那些能夠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也只有那些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機會的教學……才能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
二、注重轉變學習差生和鼓勵學習好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均衡發展
教育均衡發展理論提出:根據學生不同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獲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條件、享受的教育資源都得到相對的均衡發展。學生本無優、差之分,只是個性有差異。有些個好學習,有些個好活動,因此學習有好差。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币粋€人不可能樣樣都好。同樣道理,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有差。他在這方面是差,但在另一方面可能是好,所以我們作為教師的,要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我們要多創造機會,讓學習差生發揮自己的閃光點,這們才是把學習的差生的學生轉變為學習的好生。特別要體現在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
如我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后,為了尋找機會讓學習差生表現自己,特別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問題提問學習差生:A、“想象”是文章的表達方法之一,那么想象的內容是現實的還是幻想的呢?B、課文中的小女孩最后的命運是怎樣的?C、一些常見的字組詞等等。作為六年級的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積累,一般都能回答出以上這些簡單的問題。于是我在閱讀教學中,就把這些“軟骨頭”拋給學習差生,讓學習的差生一口就能把它啃掉。當學習差生答對時,我總是不失良機鼓勵他,表揚他,讓他高興、愉悅。當他體會到學習的成功后,身心就愉悅快樂了,也就愛學習了,這樣日積月累,學習差生就不再差了,教學不就均衡發展了嗎?
學習的好生也不一定樣樣都好。為什么呢?其一是說,學習好的學生不可能樣樣都是最好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最差的。我們常常發現,學習好的學生善于思考,聽從教育,但動手能力欠佳,不愛說話,詭辯能力較差。相反,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動手能力特別強,語言表達能力強,詭辯能力強。其二是說人是在變化的,學習差的學生也會轉變為學習好的學生,同樣,學習好的學生也會變為學習差的學生。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法中要防止學習好的學生變為學習差的學生,防止驕傲自滿情緒出現,我們就要善于創設一些問題情境,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引導他們勇往直前,達到好生更好的目的。
如我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時,有意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這篇課文多次運用了想象手法,這樣體現了主人公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讓全班學習最好的學生回答。有的可能答不出來。因為最好的學生不可能樣樣最好,但是給了好生一個挑戰,也是不斷鍛煉好生,讓他們看到自己的不足,讓他們更好。
三、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團結協作精神,促進課堂教學的均衡發展
上面我們提到學生本無好差之分,只是個性有差異。所以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學生為根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設和諧、有利的教學氛圍。具體來說,是要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如“一加一等于幾”要留給學習差生做,“一加一等于幾怎么算”留給中等生做,“一加一為什么等于二”留給學習好生做。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任務,培養全體學生互助合作精神。
在課堂中我利用學生學習的好與差搭配,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全部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高低設計不同的討論方式。一般在小組的討論中可以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先說,中等生再說,優生最后概括總結,達到人人參與,均衡發展。
篇10
關鍵詞:語文教學;讀;悟;促進
中圖分類號:G40 H1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11)04-0287-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蔽覀冋Z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有所感悟,達成共鳴,進而提升自己的情感。讀和悟是融為一體的,是不可分離的。讀是悟的載體,悟是讀的基礎。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讀中有悟,悟中有讀。
一、在“讀”中培養“悟”
1.自主讀書,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也就是說教師要給學生充分讀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運用不同形式的讀,在讀中質疑,在讀中解疑,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生情。這樣,在反復讀書的過程中,讀得不斷深入,學生的見解也會逐漸加深,視野也會大大開闊,還會逐漸地養成良好的自主讀書的習慣和品格。長此下去,學生不但在課內如此,還能將學得的讀書方法用于大量的課外閱讀實踐中,很好地培養了感悟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啟發感悟
當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之后,就要針對課文的重點來幫助學生領會。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小女孩悲苦的生活境遇,我問:“作者是怎樣描述小女孩賣火柴的情景的?你從哪些詞看出來的?”有的學生說“大年夜”、有的學生說“下著雪”、有的學生說“赤著腳”、還有的同學說“又冷又餓,哆哆嗦嗦”,然后我又問:“這說明了什么?”邊讀邊悟,從而體會到大年夜本應是孩子與父母團圓歡聚的幸福時刻,而小女孩卻流浪街頭,叫賣火柴,說明她的生活境遇非常悲苦。這樣教給學生一些能自行掌握的感悟語文的方法,抓住關鍵性的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起到融會貫通的作用。
3.在合作探究中感悟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探究學習,在理解“暖和安適地睡著”時,通過小組討論,找出本段的相關的句子和詞語,又通過朗讀,組與組之間進行評議、比賽,從而知道誰讀得好,為什么好,誰讀得不好,為什么不好。進一步鍛煉了他們在讀中感悟語言的能力。
二、把“悟”融進“讀”
學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學生的感悟是多元的。那么,如果引導學生讀的方式也是多元的,必然能更好促進學生個性化地閱讀。
1.把學生的個體體驗融進“讀”
只有學生親身體驗的,才能是學生自己的,才能讓學生碰出思想的火花。在教學《北京的春節》時,我先讓學生介紹自己體驗的春節習俗,他們談的興致勃勃。有了這種體驗,學生就能把它融進讀的過程,從而在讀出作者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2.把學生的生活體驗融進“讀”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教師傳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借助各種資源,通過主體和客體的交互作用,自己逐漸形成的。所以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重新建構、生成新的知識,是尤為必要的。
在理解“不知所措”時,我先問學生什么是“不知所措”,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或已有經驗,是能夠知道大概的意思的。我再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不知所措的事例,為建構新的知識奠定基礎。此時,學生已從對“不知所措”的理性的理解聯系到生活的實際,建構新的知識的條件已經成熟。于是,我再讓學生讀頂碗少年不知所措的句子時,學生自然能讀得更好,體會更深。這時候學生對“不知所措”的理解已不單單是不知怎么辦好了,而是受窘和發急。這種新知識的產生,是讀和悟相互促進的結果。
3.把學生的情感體驗融進“讀”
只有讓學生進入一定的情境,才能讓學生有所悟,才能悟得透徹。在讓學生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命運時,我讓學生試著想象“饑餓”“挨凍”“孤獨”的心理過程,讓學生覺得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學生進入一定的情境,感悟到的就越深,再讀課文時,就會悟出更多的東西。
由此可見,讀悟結合,正是新的閱讀觀念的體現。讀中悟,悟中讀,深入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了解語言的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豐富語言的積累,發展語言,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才能真正使我們的語文教學進一步啟發學生心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