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與口才論文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8: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演講與口才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考慮到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主要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這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很多程度上體現在我們在課堂上所講述的內容要以應用為主,在他們今后的生活、工作當中是切切實實用得到的。大學語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它也毫不例外要打上以應用型為主的烙印。在教學內容方面注重實用性和實踐性,實用性是指結合專業特點,選擇學生今后會用得上的教學內容來講授,一方面,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用;另一方面,這些實用性的內容大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它可以避免出現很多枯燥的、與他們專業聯系不大的且難以用得著的純理論的內容,這是三本學生很反感的。實踐性是指通過課堂所講授的知識,在課后通過各種機會去多實踐,去鍛煉自身,為今后走向社會做準備。這是學生很喜歡參與的內容。比如,講完演講與口才的內容后,學生可以借助學院展開的各種主持人比賽、辯論大賽和演講比賽等去鍛煉自己;講完應用文寫作之后,可以結合需要在學生會、在社團各種信息等。獨立學院大學語文教材要體現大學語文人文性、工具性與審美性的統一。
不能整本教材都是屬于文學鑒賞性質的內容,這不符合三本學生的特點。考慮到三本學生的語文基礎還比較差,所做的作業,還有很多錯別字,標點符號也有使用錯誤的地方等,以及所寫的畢業論文通篇散文式的道來,甚至還有一些學生連說話都說不清楚,因此獨立學院大學語文的教材要有應用文寫作以及演講與口才這兩部分的體現。特別是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主要是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主,而應用文寫作以及演講與口才是打造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希望借助大學語文這個課堂想要學到的內容。或許有人會認為應用文寫作應該另外開設一門課,但是真真正正在獨立學院另設應用文寫作課是很少見的,除非是應用文寫作與本專業聯系很緊密。而且應用文寫作這一部分,老師只需要花少量的時間將各種類型的文書,通過報紙、學院發的公文等講1~2范例,其他的學生可以根據需要借助網絡信息、多媒體、視頻等自學。
演講與口才,也是大學語文教材必須要體現的,盡管和應用文寫作一樣所占的比例少,課時少,但是不可缺少,這一部分重點在鍛煉,通過課堂上的少許時間的講述,讓學生在課后抓住學院開展的各種活動去實踐,去鍛煉。市面上的教材很多都只有文學鑒賞部分,針對的都是本科院校,所以在獨立院校的學生看來,這些教材不符合他們實際需要。教材的各大主體部分,要有主次之分,各部分前面要有一個總的概述,特別是文學鑒賞部分,哪個時期有什么特點有哪些代表作家及作品,便于學生了解整個文學的來龍去脈。文學鑒賞部分、應用文寫作部分和演講與口才部分,文學鑒賞要占大部分,而文學鑒賞中的現代文要占主要部分,古文占少部分。相比文學鑒賞部分來說,應用文和演講與口才占小部分,但不能少,且在教材后面應當附有常見錯別字、正音表等。這是大學語文人文性、工具性和審美性的重要體現。市面上出現的一些大學語文教材盡管文學鑒賞、應用文寫作和演講與口才都有體現,但是偏離了大學語文學習的主旨,主次不分,應用文寫作和文學鑒賞處于同等地位等,這是在編寫獨立學院大學語文教材時需要主要的地方。
教材在選材方面一定要新,要切合當代大學生的主流思想。不能老拿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所學的文學類的文章放到里面,特別是拿一些現實意義不強的文章放到大學語文的教材當中。本來,大學語文是一門除漢語言文學專業之外的各大專業的學生所必須要學習的基礎課程之一,它具有大眾性,面對的是各種不同的專業,要讓各種不同專業的學生都接受它,就必須做到在選材上與學生的生活相貼切,與他們的思想動向相貼切,所以選材一定要有新意,與時俱進。比如,可以選入韓寒、郭敬明為代表的一些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他們的思想反應了當代“80后”“90后”的主流思想,也是“80后”“90后”崇拜的對象;同時,可以選入最具中國風的歌手周杰倫的歌曲《青花瓷》等來學習,讓學生了解到詞的創作以及它是如何配樂的,從而學會這首歌。總之,獨立學院的大學語文不能沿用本科院校的教材,內容要有新意,符合學生主流思想,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要有主次之分,各部分前面要有一個總的概述,特別是文學鑒賞部分,要兼具工具性、人文性與審美性的統一,要注重實用性和實踐性,同時要附有常用錯別字、正音字表等,從而打造出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大學語文教材。
作者:鐘柳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
篇2
關鍵詞:大學語文;寫作;口才;模塊化教學
學院定位為應用型本科之后,“大學語文”課程改革也已經進行了好幾年,不論是教改成果還是教改實踐都取得了不少成果,尤其教學內容的改革完全顛覆了傳統大學語文的模式:由傳統的人文文學教學改革為三大板塊:應用寫作、實用口才、文學欣賞;但一直苦于課時少、內容多,倘若機械地將寫作與口才兩個板塊的內容分開來講,不但課時解決了不了教學內容眾多的麻煩,而且也割裂了兩者之間關聯,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目的,筆者結合多年的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引入了“模塊化”教學,將應用寫作和實用口才中一些相關聯的內容,有機地組成若干個模塊,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一、模塊劃分組合
按照教學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系、按照不同的專題,將其分為溝通模塊、日常文書模塊、演講模塊、專業模塊、求職模塊、事務文書模塊等六大模塊:溝通模塊――社交口才、申請書、報告、請示、批復、函的寫作等;日常文書模塊――通知、啟事、海報、聲明等寫作;演講模塊――演講稿、述職報告、演講口才、辯論口才、歡迎詞(歡送詞);事物文書模塊――計劃、活動策劃書、總結、調查報告的寫作等;專業模塊――營銷口才、經濟合同、市場調查報告、產品說明書、廣告文案寫作等;求職模塊――求職信(自薦信)、求職簡歷、自我介紹(自薦)、求職面試口才。每個模塊側重突出一個主題,例如求職模塊,主要圍繞大學生求職工作展開,從求職寫作和面試口才兩方面進行教學,這樣既加深了兩板塊內容之間的聯系,也讓學生深刻意識到語文的應用性,并懂得具體如何運用。
二、實施方法
1、注重專業特色。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側重不同的授課內容,注重其專業特色。比如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在應用寫作方面就側重市場調查報告、廣告文案、經濟合同等文書的寫作,而在口才方面則側重社交口才、營銷口才等內容;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寫作方面側重行政公文、事務文書的寫作,口才方面側重于社交口才、談判口才的訓練。對于理工科的學生,寫作方面則側重培養其日常文書、事務文書、市場調查報告、招投標書等的寫作能力,在口才方面著重訓練表達的條理性、表達能重點突出和一般溝通能力即可。教師只有認真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來設置教學內容,才能將基礎課與專業培養目標掛起鉤來。
2、著重培養實踐能力。要體現課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必須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因此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策略,依教學條件,為學生創建活動平臺,讓他們很快將課堂所學的理論應用到具體實踐中去。例如,在市場營銷專業“營銷模塊”的教學時,設計營銷任務,讓學生事先去進行市場調查,針對市場調查寫出市場調查報告、營銷策劃等文書,在此基礎上設計一場商務洽談,使學生分角色坐到洽談會議上,真正進行一次協商談判,將雙方協商的結果形成書面文字――經濟合同;最后分小組進行模擬營銷。整個教學過程銜接緊密,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寫作能力。
再例如,在所有專業學生都要學習的“求職”這一模塊,由老師先講授求職信、求職簡歷的寫作方法基礎知識,然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寫一份求職信,再由教師講授自我介紹(自薦)、面試口才,最后由師生策劃組織一次現場模擬招聘,讓求職信、簡歷寫得和制作得優秀的的學生做求職者,安排其他學生作為招聘方,事先設計好面試環節、面試場景、面試問題等;教師擬好評分標準和評分細則,再請部分學生充當評委,為面試學生打分。這樣既進行了“求職信、求職簡歷”兩個文種的寫作,也訓練了學生面試口才表達技巧,一舉兩得。
3、強調課堂互動。這樣,如此模塊化教學充分調動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關聯內容之間、相關文種之間、理論實踐之間、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促使師生共同積極參與、認真實踐,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們的膽量也讓他們在緊張競爭愉悅的氛圍中提升語文應用能力。
三、教師的作用
這樣,模塊化教學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里,不再只做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整個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用型本科注重應用能力與職業技能,教師就要盡量壓縮理論知識的講授,只求“夠用”,并且將理論教學滲透到實踐過程中,通過組織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做、及時進行應用和反思。自然,這樣任課教師自身也面臨很大挑戰,首先自己要拓寬視野,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在授課課程方面做到“精”,且在其它學科方面還要做到“博”,只有這樣,才能靈活地根據各專業和實際情況及時組合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才能高屋建瓴,更好指導和引導學生。
[參考文獻]
[1] 王春華.大學語文應當注重應用性[J] 教育與職業,2009(08).
[2] 張琦 中職語文主題式模塊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田.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 (19).
[3] 王繼紅 大學語文課程性質與教學目標研究 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
[4] 余亞森 關于大學語文課程定位的幾點思考 文學教學研究 2007(04).
[5] 童媛華《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方式芻議[J] 教育教學論壇 2010(36).
篇3
Abstract: Quality education concern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growth, implementing it is both the demand of social progress and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further development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school class teaching the main role to carry out the policy, it is our obligatory to carry through it . As the teacher on political lessons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s ,I here summrized several effective ways to put it into practice.
Key Words: self study , good at learning , do well in listening,can write
一、教師指導下的 “自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頭腦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和信息的處理和加工中心,他應該懂得知識和信息怎樣歸類、怎取舍樣、怎樣加工、整合成新的知識。,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去激發、喚醒、鼓勵學生的主體意識,這樣有助于學生分析、綜合、發散、歸納等思維的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甘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引導者,以充分激發和挖掘學生潛能。“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傳統教學中,教師死教,學生死學,成為灌輸式的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一方面,教師要針對教材中的難點和學生通過自學的討論、質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決的過程中,提出問題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提問。對于學生所提問題,如果是個性的,可以課后指導;對于共性問題,教師要在啟發的前提下精講,使學生真正排除疑難。所以,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做到心中有教材,更應該做到心中有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性。
二、認真指導,培養學生“會學”
思想政治課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的一個過程,但是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著一種傳統模式,那就是上課以老師講授為主,而講授知識為了參加考試,學生的學習是很被動的,這種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認為,“教師不宜以講課本為專務。教師必須注意之點,令自為理解,彼求之弗得或得之而謬誤,然后為之講說。如是則教師真起主導作用,而學生亦免處于被動地位矣” 。在政治課教學中,這種“一言堂”的教學方法,起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改變這種索然無味“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采用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的“提綱法”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認真閱讀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全部內容,然后列出提綱。其次讓一名學生把他所列的提綱認真寫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對此進行分析、補充完整,然后教師做出總結,最后重點講解一下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這種方法使每位同學在課上都能動腦、動手,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老師也不用那樣滔滔不絕,口焦唇燥地去講課,學生也不會昏昏欲睡。“提綱法”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逐步變的“會學”了,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改進教法,培養學生會“說”
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職業競爭十分嚴酷,現代生產越來越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將來學生走上社會后,不論干哪一行,都免不了運用自己的口才,所以教師要很好的利用課堂這一機會,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據我觀察,現在不少學生,缺乏鍛煉,不敢在大庭廣眾場合下講話,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為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改進教學方法,采用了“課堂演講”的教學方法。具體方法是每節課給一名學生3―5分鐘的時間,讓他到講臺上來演講,內容當然是用學過的知識分析現實中熟悉的現象,不論效果如何,我都給以鼓勵、引導。有的同學好勝心很強,上次演講不怎么成功,主動要求下節課他還講。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同學們“說”的能力都增強了,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他們的心理素質。這種組織學生搞好“課堂演講”的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口才,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篇4
【論文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信息交流越來越頻繁,高校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日益重要,如何提高高校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水平就成為我們必須重視的問題。理論教學從教學內容到教學實踐都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引入演講活動、新聞活動、學習心得交流活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等。我們要不斷完善高校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體系,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論文關鍵詞】;教學;語言表達能力;途徑
語言表達能力是人們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人與人之間多層次多領域的接觸越來越多,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越來越成為高校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
一、提高高校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語言表達能力是現代高校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在現代社會,好口才越來越被認為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必備能力。作為現代的大學生,不僅要有新的思想和見解,還要能在別人面前很好地表達出來;不僅要用自己的行為對社會做貢獻,還要用自己的語言去感染、說服別人。
就職業而言,現代社會從事各行各業的人都需要口才:對理論家和外交家來說,口齒伶俐、能言善辯是基本的素質;商業工作者推銷商品、招徠顧客,企業家經營管理企業,這都需要口才。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具有口才天賦的人能把平淡的話題講得非常吸引人,而口笨嘴拙的人就算他講的話題內容很好,人們聽起來也是索然無味。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名家都重視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最為基本。”美國醫藥學會的前會長大衛、奧門博士曾經說過,我們應該盡力培養出一種能力,讓別人能夠進入我們的腦海和心靈,能夠在別人面前、在人群當中、在大眾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傳遞給別人。
總之,語言表達能力是高校學生提高素質、開發潛力的主要途徑,是他們駕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業成功的無價之寶,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徑。
二、理論教學也應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說到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學科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大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其實,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單純是語文教師的事,各科教師都應通力協作,共同挑起大任。然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在教師與學生中并未得到重視,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語言表達的訓練。從教師的想法上看,認為“說得太多”會拖長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從學生方面去看,認為“除了啞巴都會說”,“有啥說啥,想啥說啥,說還用得著練”?還有些學生認為“考試只考寫,不考說,練說有什么用,浪費時間”;但也有的學生感到“說”挺重要,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說不好教師瞧不起,平時談話說不好,同學嘲笑,還是不說為妙,少說為佳。久而久之,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學實踐證明,在理論教學中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分析力、概括和綜合力、聯想和想象力都有補益。我們有理由相信,假如在理論教學實踐中能有計劃地、細水長流地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配合其他學科的相關培養,是可以使學生從“笨嘴拙舌”成長到“能說會道”甚至到“能言善辯”的。
三、培養高校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
語言表達能力問題不是單純的語言問題,問題的解決也不能局限于語法、修辭等范圍,而應突破框框,擴大語言教學內涵,增強語言教學應用性,并和思想理論、心理學、公關學、社會學等結合起來,與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多角度探索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我經過探索和研究,總結出多種訓練方法,來完善高校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體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一)三分鐘演講活動(或稱主持人節目)。這項活動放在每節理論課開講前三分鐘進行,這是個固定節目。演講的順序是按學生學號為序,演講者事先可略作準備,根據具體要求確定內容,擬一個提綱,或寫個演講稿,演講內容可根據課本內容或當前的熱門話題,提出問題讓大家答辯。此形式學生取名為“記者招待會”、“答記者問”。我們的做法是:對學生進行演講訓練時,先對開場白、吐字、發音、語調、節奏等單項進行分解訓練,然后對表情、眼神、手勢等項目進行綜合訓練,演練時有一個人自練,也有幾人一起互練,演練后對演講的主題、觀點、內容、結構、語言技巧、表情語態等方面一起評說因為凡演講都要面對聽眾,要突出理論課的特色,有針對性、條理性和通俗性。實踐證明,演講能彌補課本內容的欠缺,使之從課堂引向課外、聯系實際、與其他學科縱橫延伸,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開拓了學生視野。同時,還擴大了閱讀容量,多方面獲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顯著的。再有,演講不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學習理論課的積極性,演講還能使學生的思想溝通,情感相互交流,在眾多思想情感的撞擊下,便于我們了解學生的思想脈搏,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提高辨識力、分析力。總之,演講對學生各方面的成長確有幫助。滴水可穿石,每節理論課用三分鐘演講是做了一項利于學生的切切實實的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二)新聞活動。此項活動每節理論課都進行,事先由學生準備,由兩位同學(一位講國內新聞,一位講國際新聞)向全班同學近一二天內發生的國內、國際重大時事政治。學生在收集新聞時首先強調一個“新”,其次是“大”,再兼顧“地方新聞”。學生對新聞活動很感興趣,學生們認為,新聞活動:一是開闊了視野;二是有利于養成關心時事政治的好習慣,如堅持每天早上收聽“新聞廣播”節目,晚上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三是有利于培養動手、動腦、動口能力。此外,還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理論課的興趣。
(三)國情鄉情教育活動。此項活動的時間不固定,可酌情選擇。資料全由學生去尋找或編寫,尋找資料的原則,一般是由近及遠、就地取材,可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可信度強、有真實感。開展此項活動,目的不僅為了鍛煉學生“說”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學生通過編寫家鄉史,抒發愛國情,不但可培養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還可逐步升華為愛國之情,付諸將來報國之行。
(四)學習心得交流活動。此項活動的時間是放在學完了某一個單元或某個章節后的正課上進行。每人上臺演講的時間約二分鐘左右。一般要求演講者脫稿上臺去“說”。一個在臺上“說”,臺下由評分小組進行評分。評分小組成員由課代表、小組長、演講者本人、老師組成,是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最后確定一個分數記入記分冊上,學生為了奪取高分,因此許多學生演講前在家里、宿舍里對著鏡子進行試講,研究演講用語、考慮演講姿勢、協調演講動作、進入演講角色、不斷提高演講水平。
(五)口試活動。幾年來,為了真正使“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我在理論課教與考的問題上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實驗。主要措施是對期中期末兩次傳統考試摻入口試內容,口試和筆試各半記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試題送入“題庫”或“題簽”,臨考時由學生自抽其中一題為該生的口試題,學生抽出題目后,略作三、五分鐘的思考,再上臺面向全班同學答題,口試者的答題時間不得超過三分鐘,這是一個規定。在評分這環節上,為了避免老師打個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個評分小組(其成員同上),這樣確定的分數更具有客觀性,又便于操作,分數公開,如口試者認為給的分數不合理,可再共議商量,實行二次終身“裁決”制。這種做法,雖在時間上拉長了一點,但多年實驗證明是受學生歡迎的。因為這確實既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又避免了“考試背條條”的“八股式”考試。這種做法,老師雖辛苦一點,但老師正是堅持了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因此,有的學生在周記中反映:“還是口試開心。”
篇5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職教育環境下大學語文的教學情況,提出了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探索了大學語文教學的新途徑,論證了大學語文對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積極意義。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與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掌握較寬厚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從事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工作的應用人才。在此環境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既要堅持和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又必須尋求突破,明確定位,拓展功能,使其與高職教育相和諧,并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和能力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高職教育環境下大學語文的界定
徐中玉先生在談到大學語文時說:“大學語文這門課,不僅可以讓大學生進一步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培養他們對祖國優秀文化、文學作品的鑒賞水平和審美表達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他們的人文精神和高尚品德,‘鑄造中國人為人的道德’(魯迅語)”。①據此,大學語文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功能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界定:一是為專業服務的功能,表現在為學生學習專業提供必需的語文知識,以提高專業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通過語文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二是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現代社會合格人才的素質,大體可分為兩類,即智能素質與品德素質;三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這種功能實際上是前兩種功能實現的必然結果。必要的語文知識儲備、語文素質的提高、健全人格的養成是學生轉換職業或崗位、升人高一級學校學習以及創業所必需的。
現行的大學語文教學基本上沿襲了中學傳統語文教學的模式,受制于應試教育的框框,重視字、詞、句、章的分析,缺少文學知識的系統介紹;缺少整體的感悟與思想的啟迪;缺少實踐能力的訓練;缺少質疑、批判、創新精神的培養……如此等等,導致教師不愿意教,學生不愿意學,大學生的語言和書面表達能力日漸下降,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文化素質、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因此,大學語文教學如何應對時代的發展變化和自身存在的問題,是巫待解決的問題。
高職教育環境下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構想
高職教育環境下大學語文課程的改革應當建立以學生為實踐主體,以人文精神為內核,以言語技能培養為主線,全面提高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和言語實踐能力的課程體系。可根據語文學科思想性和工具性的本質以及實用性與倫理性的特性,以語言文字為核心,教給學生各種專項能力,它不應是對中學語文的補充,而應注重對中學語文知識的回應和銜接,拉開與中學語文教育應有的距離。大學語文應是對中學語文知識的梳理、激活,是在較高平臺上的升華和總結。
筆者以為,模塊式教學可以彌補高職大學語文課程中的這些不足。“模塊”是以能力為核心的加拿大“CBE”模式中的概念。
這個模式可歸結為“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把職業人才的知識與技能培養要求用課程模塊一一對應,用活的課程模塊與多方向的專業對應。它是根據專項能力的最終目標及實現目標的各項要求,按照職業實際需要的知識技能、工作態度和能力而確定的教學單元。可以將大學語文課程的學習分解為相互融會的四個模塊,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教學。
(一)語文基礎知識模塊(包括古代漢語、現代漢語的基本常識)
要求學生掌握語音、詞匯、語法、修辭、邏輯、文體常識、文學常識等,建立文學史的知識體系。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所學的文學知識的梳理,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激活”舊知識。對中小學學過的作家作品從文學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認識,使學生對中國文學發展的全貌有系統的了解,從而建構文學史的知識體系,大致能指出各個朝代詩、詞、文、賦、戲劇、小說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與得失,使新老知識從中找到相應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此模塊在教學中可結合專業特點添加如下內容:
漢字書寫基本知識與訓練(書法史、書寫意義、楷書與行書的書寫技巧等)對文房四寶,歐、柳、趙、文等書法名家,以及篆、隸、楷、草、行等書寫形式,如何欣賞書法藝術作品等均作簡要介紹。在訓練中,可采用摹影、描紅、對帖、背帖、創作等方式,使學生從硬筆到軟筆,從楷書到行書,從一般字體到名家名作,由淺人深,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
口語交際訓練語言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承擔著重要的交際作用,一個人語言表達水平的高低,與人溝通協作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他在社會活動中的成功或失敗,因此,在大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應有意加強這些能力的訓練。提高高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搞集中突擊,要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在教學中,可以將口語交際訓練分解為:(1)普通話能力訓練(面對不同身份、性別、年齡、熟悉程度的談話對象得體地提出問題、回答間題的能力);(2)口頭表達能力訓練(有準備的和無準備的);(3)演講和論辯能力訓練。在整個過程中,既教給學生知識,也教給學生訓練方法,如聲韻發音練習、聲調練習、蓄氣換氣練習、兒化韻練習、說繞口令、口才得體性訓練、口才集中性訓練、口才思維性訓練等并聯系學生的專業進行實際模擬教學。
(二)閱讀與鑒賞模塊
大學語文絕不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繼續。就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言,必須注重鑒賞批評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如果說有關文藝學的種種知識都是必要的,那么它的歸宿應該是鑒賞和批評,也就是說,學習理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
高職大學語文課的閱讀與鑒賞模塊可以采取專題講座的形式,由專業教師輪番講授,致力于將優秀作品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化、文學、藝術名著,在與古今中外的大師們進行心靈對話的同時,豐富情感,升華境界,使他們關注社會、人生、人性、人類、自然等等,并在充滿詩意的描述中,幫助學生形成高品位、開放性的文學藝術審美意識,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靈的凈化,從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華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達到“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目的。
閱讀與鑒賞模塊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兩組,一組是為形成一定文學、文化素質而必須研習的作家、作品及學術界對它們的權威闡述;另一組是為達到閱讀鑒賞、寫作等能力目標而必須研習的概念、技能、策略、態度、價值觀等,主要講授那些文質兼備的名家名篇,介紹作者、作品的背景、風格等一般常識。學生可從教師深人講解剖析作品、展示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在匠心獨運的分析環境描寫、情節設置、細節編排、場面描繪、感情流露和思想表達的過程中,獲得情感、藝術、精神上的充分享受,在此基礎上,完成字、詞、句、修辭、邏輯、篇章的學習,提高他們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此類課可以借助于文學講座、評論、閱讀指導、讀書報告、播放錄像等形式,努力實現文學的立體傳授與立體接受,并進行輔導、答疑、討論,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寫作訓練模塊
高職學生尤其要加強寫作能力的訓練。高職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應以中學生已基本具備的寫作知識和寫作能力為起點,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寫作理論知識,強化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對寫作材料的搜集、處理能力,并從文體學角度把握不同文體特征,以具備常用實用文章的寫作能力。大學生的寫作能力,應體現在具有文體感的文章寫作上。所謂文體感,就是要有自覺的文體意識,寫什么像什么。
寫作訓練模塊包括常用文體的寫作(如記敘文的特點與寫作、議論文的特點與寫作)、應用文的寫作,重點是學術論文的寫作(小論文、研究報告、畢業論文、實習報告、調查報告等)。在教學中,教師應把側重點放在典型例文的評析和實訓演練內容的設計上,盡可能聯系學生的實際,實現課堂寫作和實踐的互動。如在應用文的寫作教學中,可以先集中講解寫作知識,然后利用學生調研、實習的機會,寫出系列應用文,即調研、實習前寫通知,調研、實習回來后寫總結,并結合調研內容、實習內容和自己的認識,寫競聘報告、求職信、請柬、演講稿、實習報告、調查報告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體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信息資料搜尋模塊
信息資料搜尋模塊包括科研方法介紹、常用文史工具書的使用(專題研究資料的查詢)、現代網絡信息資料的查詢等,重點培養學生搜集、整理、運用信息資料的能力。
篇6
關鍵詞:大學語文改革素質職業能力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與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掌握較寬厚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從事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工作的應用人才。在此環境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既要堅持和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又必須尋求突破,明確定位,拓展功能,使其與高職教育相和諧,并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和能力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高職教育環境下大學語文的界定
徐中玉先生在談到大學語文時說:“大學語文這門課,不僅可以讓大學生進一步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培養他們對祖國優秀文化、文學作品的鑒賞水平和審美表達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他們的人文精神和高尚品德,‘鑄造中國人為人的道德’(魯迅語)”。①據此,大學語文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功能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界定:一是為專業服務的功能,表現在為學生學習專業提供必需的語文知識,以提高專業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通過語文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二是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現代社會合格人才的素質,大體可分為兩類,即智能素質與品德素質;三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這種功能實際上是前兩種功能實現的必然結果。必要的語文知識儲備、語文素質的提高、健全人格的養成是學生轉換職業或崗位、升人高一級學校學習以及創業所必需的。
現行的大學語文教學基本上沿襲了中學傳統語文教學的模式,受制于應試教育的框框,重視字、詞、句、章的分析,缺少文學知識的系統介紹;缺少整體的感悟與思想的啟迪;缺少實踐能力的訓練;缺少質疑、批判、創新精神的培養……如此等等,導致教師不愿意教,學生不愿意學,大學生的語言和書面表達能力日漸下降,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文化素質、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因此,大學語文教學如何應對時代的發展變化和自身存在的問題,是巫待解決的問題。
高職教育環境下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構想
高職教育環境下大學語文課程的改革應當建立以學生為實踐主體,以人文精神為內核,以言語技能培養為主線,全面提高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和言語實踐能力的課程體系。可根據語文學科思想性和工具性的本質以及實用性與倫理性的特性,以語言文字為核心,教給學生各種專項能力,它不應是對中學語文的補充,而應注重對中學語文知識的回應和銜接,拉開與中學語文教育應有的距離。大學語文應是對中學語文知識的梳理、激活,是在較高平臺上的升華和總結。
筆者以為,模塊式教學可以彌補高職大學語文課程中的這些不足。“模塊”是以能力為核心的加拿大“CBE”模式中的概念。
這個模式可歸結為“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把職業人才的知識與技能培養要求用課程模塊一一對應,用活的課程模塊與多方向的專業對應。它是根據專項能力的最終目標及實現目標的各項要求,按照職業實際需要的知識技能、工作態度和能力而確定的教學單元。可以將大學語文課程的學習分解為相互融會的四個模塊,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教學。
(一)語文基礎知識模塊(包括古代漢語、現代漢語的基本常識)
要求學生掌握語音、詞匯、語法、修辭、邏輯、文體常識、文學常識等,建立文學史的知識體系。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所學的文學知識的梳理,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激活”舊知識。對中小學學過的作家作品從文學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認識,使學生對中國文學發展的全貌有系統的了解,從而建構文學史的知識體系,大致能指出各個朝代詩、詞、文、賦、戲劇、小說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與得失,使新老知識從中找到相應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此模塊在教學中可結合專業特點添加如下內容:
漢字書寫基本知識與訓練(書法史、書寫意義、楷書與行書的書寫技巧等)對文房四寶,歐、柳、趙、文等書法名家,以及篆、隸、楷、草、行等書寫形式,如何欣賞書法藝術作品等均作簡要介紹。在訓練中,可采用摹影、描紅、對帖、背帖、創作等方式,使學生從硬筆到軟筆,從楷書到行書,從一般字體到名家名作,由淺人深,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
口語交際訓練語言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承擔著重要的交際作用,一個人語言表達水平的高低,與人溝通協作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他在社會活動中的成功或失敗,因此,在大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應有意加強這些能力的訓練。提高高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搞集中突擊,要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在教學中,可以將口語交際訓練分解為:(1)普通話能力訓練(面對不同身份、性別、年齡、熟悉程度的談話對象得體地提出問題、回答間題的能力);(2)口頭表達能力訓練(有準備的和無準備的);(3)演講和論辯能力訓練。在整個過程中,既教給學生知識,也教給學生訓練方法,如聲韻發音練習、聲調練習、蓄氣換氣練習、兒化韻練習、說繞口令、口才得體性訓練、口才集中性訓練、口才思維性訓練等并聯系學生的專業進行實際模擬教學。
(二)閱讀與鑒賞模塊
大學語文絕不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繼續。就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言,必須注重鑒賞批評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如果說有關文藝學的種種知識都是必要的,那么它的歸宿應該是鑒賞和批評,也就是說,學習理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
高職大學語文課的閱讀與鑒賞模塊可以采取專題講座的形式,由專業教師輪番講授,致力于將優秀作品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化、文學、藝術名著,在與古今中外的大師們進行心靈對話的同時,豐富情感,升華境界,使他們關注社會、人生、人性、人類、自然等等,并在充滿詩意的描述中,幫助學生形成高品位、開放性的文學藝術審美意識,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靈的凈化,從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華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達到“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目的。
閱讀與鑒賞模塊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兩組,一組是為形成一定文學、文化素質而必須研習的作家、作品及學術界對它們的權威闡述;另一組是為達到閱讀鑒賞、寫作等能力目標而必須研習的概念、技能、策略、態度、價值觀等,主要講授那些文質兼備的名家名篇,介紹作者、作品的背景、風格等一般常識。學生可從教師深人講解剖析作品、展示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在匠心獨運的分析環境描寫、情節設置、細節編排、場面描繪、感情流露和思想表達的過程中,獲得情感、藝術、精神上的充分享受,在此基礎上,完成字、詞、句、修辭、邏輯、篇章的學習,提高他們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此類課可以借助于文學講座、評論、閱讀指導、讀書報告、播放錄像等形式,努力實現文學的立體傳授與立體接受,并進行輔導、答疑、討論,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寫作訓練模塊
高職學生尤其要加強寫作能力的訓練。高職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應以中學生已基本具備的寫作知識和寫作能力為起點,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寫作理論知識,強化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對寫作材料的搜集、處理能力,并從文體學角度把握不同文體特征,以具備常用實用文章的寫作能力。大學生的寫作能力,應體現在具有文體感的文章寫作上。所謂文體感,就是要有自覺的文體意識,寫什么像什么。
寫作訓練模塊包括常用文體的寫作(如記敘文的特點與寫作、議論文的特點與寫作)、應用文的寫作,重點是學術論文的寫作(小論文、研究報告、畢業論文、實習報告、調查報告等)。在教學中,教師應把側重點放在典型例文的評析和實訓演練內容的設計上,盡可能聯系學生的實際,實現課堂寫作和實踐的互動。如在應用文的寫作教學中,可以先集中講解寫作知識,然后利用學生調研、實習的機會,寫出系列應用文,即調研、實習前寫通知,調研、實習回來后寫總結,并結合調研內容、實習內容和自己的認識,寫競聘報告、求職信、請柬、演講稿、實習報告、調查報告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體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信息資料搜尋模塊
信息資料搜尋模塊包括科研方法介紹、常用文史工具書的使用(專題研究資料的查詢)、現代網絡信息資料的查詢等,重點培養學生搜集、整理、運用信息資料的能力。
篇7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實踐活動 口頭表達能力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一線小學語文教師關注到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為當今社會是一個需要全面性人才的社會,如果你只懂得書寫,不懂得用語言表達出來,那也是不行的,所以本人認為對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就應當從小抓起,特別是在小語階段。因此,本人希望能通過本文的研究能為提升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教學的現實困境
(一)語文實踐活動的教學實踐出現偏差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使課堂教學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改變了以前那種缺乏生氣的教學氛圍和呆板的學習方式,活躍了師生的思維,激發了師生的創新意識,促進了師生關系的融洽。但同時在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走向了另一種極端,語文課輕了“語”,不恰當地弱化知識教育;課堂上出現空洞的熱鬧,由“滿堂灌”走向“滿堂問”;課堂教學“虛化”;多媒體使用不當,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課”。存在的幾個誤區表現在:(1)“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習主體的活動過程;(2)繁、難、偏、舊的課程內容,脫離語文生活和實踐(3)模式化的語文教材無法把著眼點放在增強言語實踐活動上。
前國家教委負責人曾對我國的語文教材作了如下描繪:“語文教材,現在也有很多種,基本上都是由課本、語文知識、練習幾部分組成,其共同特點就以課文作為教材的主體,知識作為一個體系,按知識體系組織課文,少量的練習是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理解知識的。”原有的語文教材的編寫是與范文講讀的教學方式相匹配的,而范文講讀的具體表現形式常常為“滿堂灌”或“滿堂問”,學生無法為聽說讀寫的主體進行言語實踐活動。
(二)語文實踐活動教學的觀念有失偏頗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存在兩種不良傾向。一是抹煞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和特殊性,過分強調語文的工具屬性,否定和忽視語文課程內在的人文屬性,用無休止的做題、訓練來取代學生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這實際上是對語文實踐活動的誤解。二是在語文課程目標方面的“能力和知識”的關系上存有“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普遍地忽視了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認為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統地講授語文知識,靠在嚴整體系指導下的語文訓練,使語文課程的實施忽視了語文實踐。
二、探索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的指導策略
(一)賞析觀摩法
在“詩意早點”活動之初,老師先給學生開設了一場《扣敲詩門聆聽詩聲》的現代詩歌講座,向學生推薦著名的朗誦家和詩,比如一起欣賞喬榛朗誦的《雨巷》、丁建華朗誦的《一棵開花的樹》等,激發他們對詩歌和朗誦的興趣。平時也經常組織和鼓勵學生去收集、聆聽,并模仿名家的朗誦。
在辯手訓練營,老師定期地給學員觀看經典的辯論賽的視頻,其中選取的場次有:初中生的、高中生的、還有國際大專辯論賽、大學生辯論賽等等。主要把握的原則是:
(1)對抗要激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2)所觀摩視頻的辯題要讓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
(二)以身示范法
示范法是教學活動中不可少的教法之一。作為一名優秀的口頭表達指導師,其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在有步驟地訓練學生的體態語、眼神、氣息和發音的過程中,老師總能隨時親身上陣,用自己專業的技巧、大方的風度、滿腔的激情去感染學生。教師的榜樣作用是無窮大的,只有教師放開了,學生才會放得開。在全段朗誦比賽活動的尾聲,主持人章淑蘋老師就為孩子們傳授朗誦的技巧,并現場做了示范。她激情四射、聲情并茂的展示掀起了活動的,讓同學們在震撼的同時獲益匪淺。
(三)師生互動法
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交往,一般是靠言語交流實現的,這也就決定了口語交際教學的主要特征必須著眼交往主體之間的互動,只有堅持互動原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會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只有互動,才能體現交際功能。
辯論賽學生主持,學生點評:演講比賽,來自全段的30多位小評委人,個個正襟危坐,像模像樣:演講口才訓練場首開靶子場,眾說紛紜;學生說的不行老師上,每一次活動都能感受到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群體之間那份和諧的互動。
在演講與口才班互動的形式就更有趣了。采用大小課相結合,將七十來位學生分成紅、黃、藍、綠小組,四位老師輪流上課,四種風格兼容并蓄。并通過學生自評、互評的形式,讓每位學生都有學習有借鑒有鍛煉:更好地認識了解了演講,習得更多的演講技藝。
三、結論
經過多年的探索,而且我做了大量的實踐與研究工作,本文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從中發現問題并嘗試性地提出了口頭表達能力的語文實踐活動的指導策略,而且從中也積累了豐富的論文、案例、調查報告和總結,希望通過它能對口頭表達語文實踐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一定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牛衛紅,論小學語文課堂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篇8
我不會修電腦,但文化比較高,所以經常也有人找我幫各種忙。有人找我學術論文,當我拒絕的時候他竟然要求我幫他找一個來寫。我說你自己上網查啊,網站多得要命,不過小心別走到阿森納的球迷論壇上去就是。對方居然說,這點忙都不幫,你娃不耿直。
還有人找我義務翻譯上萬字的爛文,我說你去找翻譯公司或者外語專業的老師啊,他說,那我不是要給錢嗎?此外,更有大量的人找工作、跳槽或更換丈母娘,需要新簡歷。這幫孫子還非要整個雙語簡歷,結果又找到我了。英文差就別裝啊,給你弄個再容光煥發的英文簡歷,骨子里你還是一郊區果農嘛。
還有人找我幫忙買假文憑。我說,我是在大學教書,但不做這個生意。他說,你認識的人多,路子廣,就給辦一個嘛。可我認識的人再多,也沒有街上到處貼的小紙條多啊一“代辦文憑,網上可查,電話XXX”。
最煩的是,還有很多人找我寫機關或企業的內部演講稿,我又不是李開復,難道我們長得很像嗎?他們干嗎不去找一本《演講與口才》的合訂本來學習,或者上網搜索“勵志演說辭大全”?
這些孫子全部被我兇狠地拒絕了。奇怪的是,當我拒絕他們時,他們往往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用幽怨的眼神看著我:“怎么會這樣?”似乎要榨出我皮毛下的“小”來。有人還寫博客說,都說宋石男講義氣,好說話,原來是這種人!
我仔細清點了一下,真正的好兄弟其實很少向我索求可以花錢買到的服務,這么干的一般都是熟人或者朋友的朋友。這種叫“熟人”的物種似乎唯一的愛好就是把你當傳說中的雷鋒使用。兄弟不會這樣,兄弟會為你著想,替你挨刀,促成你搞到女人。
篇9
關鍵詞: 高師院校 師范 英語專業 師范特點
在擴招的嚴峻形勢下,在加入世貿之后英語顯得日益重要的今天,各個院校都競相辦起了英語專業,都想在就業的競爭中分得教師這份“蛋糕”。這無疑給師范英語專業的就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同時挑戰也會帶來更多的機遇。為什么?因為師范英語專業有其師范辦學的優勢和突出的師范特點。就像北京師范大學的顧明遠教授所說:“只有專業才是不可替代的。”(2007)這里所說的專業就是指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如果師范專業能夠突出自己的特點,樹立品牌策略,不斷強化專業技能和素養,就能夠在今后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1.師范英語專業的優勢
(1)長期以來的辦學經驗:大多數的師范英語專業都有幾十年的辦學經驗。這些經驗的積累就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運用這些經驗,在教學中不斷地拓展、創新,就能夠為師范生的專業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2)學科優勢:師范專業有其必修的專業課程:教育學、心理學、哲學及英語教學法等,這些課程是非師范專業所不會開設的。有了這些課程做基礎做后盾,師范生就會拿到《中學教師資格證書》,可以在競爭中多一份就業的保證。
(3)教學的實習、見習活動:隨著師范專業對實習、見習的日益重視,師范生就多了一些實踐的時間和機會。在實習中,他們就可以把從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中學英語教學中去,不斷地熟悉教材,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背景,盡早實現角色的轉換,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并且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2.師范英語專業的現狀
(1)《英語教學法》教學課時的減少,導致師范生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相對時間減少。進入新世紀后,許多師范學院都進行了課程改革,修訂了教學大綱,把《課程與教學論》或《英語教學法教程》由原來的一學年課程減少為一個學期,課時由原來的72學時減少到36學時。面對這一實際,教材內容肯定無法完成。像王薔老師主編的《英語教學法教程》(2000)要求70―80學時;肖惜老師主編《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簡明教程》(1999)共十三個單元44課。無論老師如何努力,教材內容只能進行一半多,還不能占用課堂教學時間讓師范生去訓練技能,這使得師范專業的學科特色和師范生的專業技能在慢慢地被弱化。
(2)學習時間的縮水,導致師范生學習時間不足。由于就業、考研、論文等因素,大四年級的師范生無法像以前那樣安心完成學習任務;考研的師范生找理由不上課,找工作的師范生在校外奔波無法保證按時上課,導致師范生上課人數銳減,課堂氣氛較差;加上論文、實習等,師范生的學習任務根本無法完成。就這樣大四全年恍惚之間過去了。
(3)英語口語和課堂用語的欠缺。作為一門語言專業,特別是師范專業,良好的口才是最基本的必備技能,而課堂用語是教師的職業語言,必須準確掌握,加以靈活運用。然而現在的師范生急功近利,不注意觀察自己老師的課堂用語,也不注意積累,導致課堂用語不夠熟練準確,個別師范生還會自己創造,導致錯講誤用。
3.突出師范英語專業的對策
(1)加強英語口語和演說能力的培養:良好的口才和演說能力是教師的必備素質,要練習英語口語,必須加強語音、語調的練習,單詞的輕讀、重讀以及句子的連讀、句群、意群的停頓,還有句子的聲調、降調等。除此而外還必須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比如:英語角、接待外賓、演講比賽等;也可以參加課堂內的活動,如:課前5分鐘講演、課堂的專題討論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提高師范生的口語技能,使其語言具有感染力,富有節奏感。通過演講,也可以改善個人的儀容儀態。
(2)加強游戲活動和簡筆畫的訓練:現在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為什么讓許多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主要原因就是教師注重知識的傳授、課堂組織形式單一。如果師范專業的學生能夠在學校學會一定的英語游戲:詞語接龍、聽音接龍、加減乘除運算游戲(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2000,P268)、Word Bingo(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2000,P75)、繞口令、幽默、笑話、獨幕劇、啞劇表演等。一旦師范生掌握這些游戲,掌握這些活動的組織技能,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運用,既可以調節學生的學習情趣,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寓教于樂促進教學效果。
(3)加強英語課堂用語的訓練:課堂用語是教師課堂的規范用語,由于種種原因師范生會導致課堂用語錯誤使用。如“上課”“講課”就被師范生說成:begin class,go to text而應該是Class begin,Now let’s learn the text。錯誤使用課堂用語會嚴重影響教師的自身形象,造成學生錯誤模仿。我曾經要求師范生在實習前必須能夠熟練地運用80―100條課堂用語,并且把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1999,P274―279)書中的課堂用語歸納為:準備上課――課堂交際――介紹、呈現――操練、練習――分組活動――鼓勵與肯定――書面鞏固練習――教室教具――家庭作業等總計280多句。我將其復印并分發給每一位實習生,效果不錯。也可參考肖惜(1999,P253―258)書中的課堂用語表,幫助師范生練習課堂用語。
(4)加強三筆字的訓練:即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的訓練。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許多師范生認為沒有必要去練習三筆字,因為有電腦輔助可以打印出各式各樣的字體模型。這就是為什么現在的學生話是越說越好聽了,而字是越來越糟糕。英語的書寫對許多師范生而言是一大難關,他們不愿去花費時間練習斜體和連筆書寫,覺得沒有必要。在青年人日益浮躁的今天,加強三筆字的訓練,既能幫助師范生磨煉意志,又能幫助師范生提高教學技能。
(5)了解中學英語課程改革方向,做英語教改的弄潮兒。自1996年以來,中學英語課本歷經三次大的變革:1996―1999年SEFC“Senior English For China”試行單元教學;2003―2006年的全新版SEFC教材實行聽、說、讀、寫及綜合技能的訓練;而2007版的NEFC“New English For China”教材則實行模塊教學,把每一單元分為五個模塊:Topics――Functional Items――Strctures――Reading――Writing。每一次教材的演變,都標志著一場新的改革。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時展的要求。因此我們更應該要求師范英語專業的學生積極學習《中學英語課程標準》(2003)(試行版),以促進師范生盡快適應當前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做英語教學改革的參與者和探索者。
4.結語
在完成本稿的同時,我讀到曾毅《多元 融合 特色》(2008)文中提到吉林師范大學人才培養的特色:職業技能“五能三字一話”,職業品格為“四實一創”。其中的“五能三字一話”指的是:課堂教學能力、實踐活動指導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我們可以學習吉林師大的經驗,結合各自院校的實際,加強師范特點,樹立品牌觀念,在創新中不斷提升師范生素質,為師范生就業、為社會造就更多合格的中學英語教師。
參考文獻:
[1]顧明遠.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在北京師范大學的報告,2007.7.28.
[2]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10
先生之謂,一半出自本然,一半源于景仰。從21歲湖北大學中文系本科師范畢業,光陰荏苒近三十春秋,中學教師是他的正宗,即便后來做書記、當校長,兼任政府督學、師大教授,也還是師者之師。他是改革開放后中學語文早期教改實驗的試航員,是湖北省第一個破格晉升為中學高級職稱的青年教師。他既見證了名校黃岡中學的鼎盛輝煌,又親歷了薄弱學校圖強變優的艱辛探索。但先生之謂,又不足以概其全貌,他還是政協常委、文聯委員、作家協會和書法美術家協會理事等。
一、專業歷練話成長
徐老師1983年大學畢業后去的第一間學校是七年后享譽全國的湖北省黃岡中學,稱得上一開始就處在一個較好的成長環境中,又站在一個較高的平臺上——參加人教社中語室編寫的全國六年制重點中學分編型初中語文教材在黃岡中學的實驗。
所謂分編型初中語文教材,就是按照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新的語文教學結構體系把每學期一本的全國統編語文教材分編成兩本——《閱讀》和《作文·漢語》,其厚度、容量和難度都遠超全國統編教材,卻沒有相配套的教學參考書。這給執教者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一次,他講授名家作品《紫云英》后,信心滿滿地準備接受肯定和表揚,可等來的卻是聽課的學校領導、名師對他老舊的課堂套路、沉悶的課堂氣氛、低質的課堂效果提出的善意批評,以及對所謂名家作品在構思、遣詞、語法等方面的研討和批判。這是一次讓他倍受震撼和洗禮的評課。
他深知自己的差距所在。為了能夠勝任教改實驗,他要求自己“善教、廣學、深研、精思、苦練”。善教是目的,廣學、深研、精思、苦練是途徑和過程。教而廣學,學以養教,方能教學相長;教而深研,研以助教,方能教研共進;教而精思,思以善教,方能知行合一;教而苦練,練以為教,方能熟能生巧。為此,他攻讀過別人很少涉及的專著《文章學》,自學過五十年代的漢語語法教材,對問題的研思幾近考據;他主動承擔試驗課、公開課的試講任務,努力創新教學方法,反復修改教案,他跟隨學校富有專長的名師苦練演講和硬筆書法,不斷嘗試各種文體的寫作。
教改實驗促進了徐老師的成長,徐老師的成長又浸潤著教改實驗汲取的養分。
1986年,他以自己數年的教改實驗為例,對中學語文教學提出富有創見的思考,在《演講與口才》雜志上首發中學說話教學教改實驗論文《以說為主兼練聽讀寫》,認為中學語文教學要高度重視說話訓練,要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列入考評內容,要以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為主帶動學生聽讀寫能力的提高。該刊主編邵守義先生因此發表《中學語文教學應該從說入手》一文,闡述自己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深入思考。
1992年,其11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專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之光》經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印行1.5萬冊單行本后,被多家報媒推介評論為“采用散點式透視手法,用引人入勝、飽蘸真情的文學筆觸,揭示了(黃岡中學國際數學奧賽選手)林強、王崧、庫超的成功之路,揭示了一所普通中學為什么五年之內連續四次登上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領獎臺之謎,從更深層次上對中等教育提出了一些發人深思的問題。……是經驗的抽象,更是人生的足跡;是謎底的破射,更是人生的窺探;是抽象的思維,更是形象的誘導;是文學海洋中的浪花,更是啟迪智慧的金鑰匙。”
1994年,作為三位主要參研人員之一,湖北省教科研課題中學選修教材《實用交際常識》一書榮獲該省教科研成果一等獎,徐老師獨立完成了第二章“現代中學生交際口才”近5萬字的編研任務。與此同時,他多次參加校內外演講和書法比賽,頻頻獲獎。其新聞通訊等各類文章也不斷在各級報刊登載,被同事們戲稱為黃岡中學“一支筆”。
教研夯實了他的教學根基,教改激發了他的教學創新,寫作、演講和書法為他增添了多彩的教學元素。他的優質課多次榮獲市內外青年教師業務比賽一等獎第一名。他的課堂教學嚴謹、靈動、實效,氤氳著激情、創新的活性因子,成為下課鈴敲響時學生最不愿意結束的課程之一,其《景泰藍的制作》、《與朱元思書》、《想像與作文》等閱讀和寫作教學更成為學校對外交流的名片。
1987年,徐老師榮獲湖北省教研室頒發的“在教學研究和改革中做出顯著成績的教學工作者”稱號。1995年,徐老師成為湖北省第一個破格晉升的最年輕的中學高級教師。1996年以后,他開始兼任學校行政管理工作,肩上的擔子越挑越重。2004年他擔任黃岡中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籌劃并親歷了黃岡中學的百年大慶。這是學校發展史上光榮而又璀燦奪目的重大里程碑。
每每談及在黃岡中學的成長經歷,徐老師總是十分感慨。他說,教師頭十年或者說三十五歲以前的專業狀態,基本上為其奠定了此后的事業基礎,自己后來能夠走上學校管理和領導崗位,多半與這十多年的專業歷練有關。青年教師要不怕壓擔子,要能夠挑重擔、吃大苦、練真功。他又說,人生之幸有“五好”,一個人如果出生后遇上好父母,讀書時遇上好老師,成家后遇上好伴侶,工作后遇上好領導好同事,困難時遇上好朋友,想要不成功都很難;自己如果不是遇上了像曹衍清校長那樣的著名教育家,如果不是得到了黃岡中學名師群體的幫教濡染,個人的努力都將是微不足道的;名師們崇高的敬業境界、嚴謹的治學態度、創新的思維品質、開闊的眼界視野、求真的批判精神,對自己都是一輩子受用的財富。
誠哉斯言!
二、治校辦學開新天
徐海元是一個勇敢面對挑戰、銳意創新創造的人。
2005年,他應改革開放前沿地區的召喚,參加了廣州市教育局面向全國公選校長的招聘考試;2006年,他走馬上任廣州市南沙第二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