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高壓患者的護理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6: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顱內高壓患者的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腦出血(ICH)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也成自發性出血,占急性腦血管病的20%-30%,發病率為60-80人/10萬人口/年,急性期病死率約為30-40%,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高的。腦出血常發生于50歲以上患者,多有高血壓病史。在活動中或情緒激動時突然起病,少數在安靜狀態下發生病。高血壓患者發生此疾病的幾率很大,也為此疾病的高發因素之一。患者發生疾病之后如仍有高血壓疾病發生,會致使患者的腦部疾病發展更加嚴重,故需給予患者及時的治療措施,以避免患者出現生命危險。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患者因藥物應用易于出現體液平衡失調的現象,對患者的影響很大,故需對患者進行精心地護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筆者對2010年10月-2011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治療的58例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應用脫水治療腦出血顱內高壓患者護理方法及效果,總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筆者對2010年10月-2011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治療的58例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22例患者為女性,36例患者為男性,患者的年齡為39-86歲,中位為64歲。1例患者有應激性血糖升高的合并疾病,4例患者為肺部感染,10例患者為糖尿病,4例患者為腎功能不全,39例患者有高血壓病Ⅲ期的合并疾病。所有患者中7例患者有昏迷表現,35例患者有神志模糊表現。所有患者經治療后3例患者死亡,6例患者疾病出現惡化或沒有其他變化,49例患者治愈。所有患者中有40例(69%)患者的年齡大于60歲。
1.2方法所有患者中8例患者為輕度腦水腫,50例患者為重度,給予其進行脫水治療,給予患者應用125-250ml,20%甘露醇進行靜點治療,4-5d為一個療程。患者腦水腫改善后開始減量。
2結果
所有患者中3例患者經治療死亡,治療沒有效果或出現惡化的患者有6例,治療好轉的患者有49例。給予患者治療期間,3例患者出現應激性高血糖的表現,2例患者出現高滲性脫水的表現,給予患者對癥處理后患者情況改善。
3護理措施
3.1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可以反映患者的疾病情況,故在給予患者應用藥物后應對患者進行密切地觀察,了解患者的脈搏、血壓、體溫、呼吸等情況。應用藥物之后患者多想進行飲水,這是因為藥物的原因。在給予患者應用藥物1-2d后為重點時段,此時應對患者的各項體液平衡進行觀察,此期間患者易于發生水電解質平衡。如患者出現血壓下降、脈搏細速、躁動的表現時,應給予重視,不應把此作為患者疾病的表現,出現延誤的情況發生。對于應激性血糖增高的合并疾病應首先控制患者的糖攝入量,對其進行密切的觀察,出現問題及時處理。
3.2給予患者應用藥物之后應對患者的尿量進行觀察,其可作為評價患者的一種標準。故護理工作中應對患者的尿量進行仔細地記錄,如患者的尿量比較少,應馬上對患者進行檢查,查處具體原因,避免其他疾病發生。如患者的顱內壓出現上升的表現時應控制對患者的輸液量,可通過消化道給予患者補充。
3.3合理飲食如患者為昏迷表現可給予患者應用鼻飼的方式進行營養支持。患者的營養應給予保障,避免出現意外情況。患者應多進行飲水。
3.4皮膚黏膜的改變甘露醇脫水后,作用迅速,大部分從腎臟排出,并帶走大量水分,使患者呈輕度脫水狀態,表現皮膚彈性差,黏膜干燥,呼吸道分泌物粘稠,舌體干紅、粗糙。在護理中,對于吸痰困難,痰液粘稠的患者給予超生霧化吸入。同還需考慮液體量是否不足,結合臨床癥狀,給予糾正,對于臥床患者,應定時給予翻身、叩背,每1-2小時一次,防止褥瘡的發生。
3.5加強對心肺功能的觀察甘露醇快速注入體內短期內可使血容量驟增,心臟負荷加重,已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易誘發心衰,用藥后如發生呼吸困難、煩躁不安、心率增快應及時停止使用甘露醇并報告醫生,對心功能不全者,最好使用速尿脫水。因為速尿不增加容量負荷,對腦水腫合并左心衰者尤為適用,遇有心功能不全,但又因為病情需要用高滲性脫水劑時,可先給利尿劑,然后再給高滲透脫水劑,但更需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3.6電解質的鑒定甘露醇及速尿除能迅速增加尿量外,還明顯增加尿鈉、鉀的排出,速尿還增加氯的排出,因過度利尿可出現電解質紊亂,出現低血鈉、低血鉀癥,前者可表現表情淡漠、食欲不振、頭痛、視力模糊以及肌肉痙攣、脈搏細速、血鈉低于正常,后者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惡心、嘔吐、腹脹、胸麻痹而發生尿潴留、肌無力、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循環反面可發生心律不齊,血壓下降,血鉀低于正常,心電圖呈缺鉀改變,由于腦出血患者年齡偏高,腎小球濃縮功能差。如脫水后未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可導致血管痙攣,尿量減少,也可出現高血鈉、高血氯癥,并有呼吸深快,合并代謝性酸中毒。因此,須及時準確做好血液生化及血氣檢查,隨時配合醫生了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變化。
3.7減少并發癥臨床中多應用甘露醇治療藥物,此藥物為高滲藥物,給予患者應用時應注意速度應快,并避免液體出現外滲,經常對患者進行巡視,檢查患者的輸液情況,出現問題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篇2
1臨床資料
患者于1年余前出現額面部頭痛,無膿鼻涕。自行服用抗生素無效,到我院就診,門診CT示:蝶竇囊腫。遂于2013男3-21收入我科。否認外傷史,高血壓、糖尿病史。于3-21在局麻下行蝶竇囊腫摘除術,術中出血少,術后無出血。3-23鼻腔紗條抽取后鼻腔流出清水樣40ml。低頭時明顯增多,生化檢查示:腦脊液。行MRI檢查,結果示:空蝶鞍綜合征。4-1在全麻下行取大腿筋膜鼻內鏡下漏口修補術。手術順利。于10d后拆除大腿傷口縫線。術后第12d填取鼻腔填塞物,鼻漏消失,又繼續觀察10d無腦脊液鼻漏,痊愈出院。
2 病情特點
1為自發性2低頭時腦脊液增多3鼻漏液經生化檢查為腦脊液4經CT及MRI檢查出蝶鞍擴大,垂體壓扁約2.66cm
手術方法:取大腿筋膜在鼻內鏡下行漏口修補術。
3 其優點有
在手術進路中增加光亮度,使視野更加明亮;可近距離觀察目標從而得到高清晰的細微圖像;可以延伸視野及視角;可避免開顱手術引起的手術和住院時間長、并發癥多的弊端。漏口填充物采用自體肌肉、脂肪和闊筋膜,避免了因利用鼻甲、鼻中隔粘膜填充時組織不足[2]。
4 護理
4.1 術前護理
4.1.1 采取床頭抬高30°,避免頭低位,這樣既可以降低顱內壓,減輕病員頭痛癥狀,也可以避免腦脊液回流引起顱內感染。
4.1.2心理護理 患者因為此病治療時間較長、費用高而擔憂,并且因為腦脊液鼻漏擔心顱內感染而呈現明顯焦慮。表現在既有迫切的求治心理,又擔心手術復雜可能引發后遺癥,或者難以治愈的矛盾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將共情應用于護患溝通中,首先建立起護患的信任,取得患者的配合。再向病員詳細介紹疾病的治療方法與配合方法。講解此種手術的優點,及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出現問題的處理及配合。將患者的焦慮擔心降到最低。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
4.1.3 皮膚準備 術晨做好皮膚的準備,剪鼻毛。避免術中污染術區。
4.1.4 鼻漏液的觀察 護士應注意詢問或觀察鼻漏液流出的速度、部位和關系。向醫生做好報告。以利于醫生與檢查報告結合判斷漏口的位置。
4.2 術后護理
4.2.1 病情的觀察 此手術涉及顱底及硬腦膜,易造成顱腦損傷。術后除常規床旁心電監護48h,觀察患者的體溫、呼吸、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外。還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瞳孔、意識。是否有頭痛、惡心、嘔吐等。以及時發現患者有無顱內高壓和顱內感染的癥狀。
4.2.2 全麻清醒后給予床頭抬高30°利用腦部重力作用,使腦組織附與漏口修補位置,利于傷口愈合,同時可以減輕因鼻部填塞引起的頭部不適。告知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每2h翻身一次,預防壓瘡,翻身時動作要輕柔緩慢。解釋臥床休息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活動引起顱內高壓導致腦脊液再次鼻漏。可提供書籍,床上可做手工活,緩解患者因絕對臥床帶來的心理問題,提供患者的依從性。
4.2.3 飲食 給予低鈉清單高營養飲食,每日限制飲水1000ml。低鈉飲食和限制飲水都是為了預防顱內高壓。同時在配餐中增高纖維素的含量,以增加大便的容積,刺激腸蠕動,預防絕對臥床休息及降低飲水量二引起的便秘。
4.2.4 預防顱內高壓 術前患者因腦脊液鼻漏顱內呈低顱內壓狀態,術后鏤空歐修補后腦脊液不再漏出,患者呈現假性顱內高壓。術后除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飲食及護理外在應給與以下幾點護理:
給與甘露醇靜脈快速滴注。輸入甘露醇要觀察患者是否有視物模糊、頭痛、頭暈、尿量增多等不良癥狀。預防便秘:由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活動減少,并且限制了飲水量,患者易發生便秘。而便秘是誘發顱內高壓的重要因素之一。配餐中增加纖維素、腹部順時針環形按摩、建立規律排便模式;還結合按摩腹部的天樞穴。指導患者避免摒氣、摳鼻、擤鼻等動作。
4.2.5 預防顱內感染 由于手術是經由鼻內非無菌去進入蝶鞍內,術后顱內感染仍然是易發并發癥之一,故應做好預防顱內感染的護理工作。處理每日監測體溫觀察病情變化外,術后要選擇對血腦屏障有良好穿透性的抗生素,按時按量用藥。鼻腔紗條抽取后保持鼻腔通暢,勿做摳鼻、擤鼻的動作;同時還要做好口腔衛生護理工作,保持口腔清潔,3次/d用西帕依漱口液漱口。
4.2.6 供組織區的觀察及護理 腦脊液鼻漏口填充物為筋膜。術后大腿傷口處各項操作須是無菌操作,防止供皮去感染。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觀察大腿處傷口是否有紅、腫、熱、痛及異常分泌物。此患者術后供血組織去皮膚生長良好,于第7d拆除縫線。
5 出院指導
鼻內鏡手術修補以后容易復發,可能再發的漏口部位較多,需要長期隨訪復查。隨訪監測的指標包括頭痛癥狀、眼底檢查、垂體激素水平檢查等。
空蝶鞍綜合癥是臨床罕見的一種臨床癥候群,目前有明顯臨床表現的患者需及早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多是在鼻內鏡下行腦脊液漏口修補術,此手術方法較為復雜,術后有可能引起領域內感染,輪高血壓等并發癥,進而可能導致手術失敗,腦脊液再次漏出,甚至威脅生命。但只要我們熟練掌握術前術后護理要點,認真仔細觀察病情,護理措施落實到位,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顱內血腫;顱內壓;臨床護理
顱內血腫是腦外科常見急診,患者顱腦損傷后直接造成的繼發性損害一般都是顱內高壓,意識障礙,其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病死率和致殘率也在50%以上[1]。因患者自身的生理特點,加上合并損傷多和腦損傷嚴重,傷后昏迷時間長,因此,傷后并發癥發生率很高。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2月—2009年10月收治的顱內血腫患者62例。其中單純顱內血腫28例,顱內血腫伴腦挫裂傷19例,合并顱骨骨折12例,合并腦疝3例。患者或清醒或處于昏迷狀態。患者致傷原因有:墜落38例,交通事故傷20例,打擊傷4例。
1.2 方法 采用開顱血腫清除和去骨瓣減壓術等手術治療的患者有60例;采用脫水、激素、抗炎、營養神經,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等非手術治療的有2例。
1.3 評分標準 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標準,3~5分36例,6~8分26例。
2 結果
本組資料62例患者中,治愈31例,中殘14例,重殘8例,死亡4例,放棄治療自動出院5例。
3 護理
3.1 一般護理 顱內血腫患者,要保持病室安靜,有條件的應單獨房間,專人護理。要注意室內溫濕度適宜,每天開窗通風2次,每次30~60min。患者保持平臥或頭高10°~15°為宜,避免頭部較劇烈的活動或搬動。顱內血腫患者一般都伴有意識障礙及顱高壓癥狀,有效地約束患者,及時上好床欄,觀察神志、瞳孔變化。如發現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可能是腦疝,需立即行頭顱CT檢查,并做好術前準備。
3.2 術前護理
3.2.1 心理護理 因患者病情發生急,外傷突然,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指導,解釋手術的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治療效果、消除家屬的顧慮,積極配合治療。
3.2.2 保持呼吸道通暢 嚴重顱腦外傷造成的多發性顱內血腫,顱骨骨折可引起口鼻腔大量出血,或因顱內壓增高而頻繁嘔吐,并堵塞呼吸道。這時將患者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床旁備吸引裝置及搶救物品,及時清除呼吸道內的異物。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防止出現腦疝造成呼吸停止,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3.2.3 協助醫生做好各項術前準備 及時準確地完成術前準備,包括血常規、出凝血功能,術前四項、配血、心電圖等,備好頭皮,建立靜脈通道。對于急需手術患者,要在30min內完成術前準備。
3.3 術后護理
3.3.1 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觀察 意識和瞳孔的變化提示病情變化,予以持續心電監護,持續血氧飽和度監測,每15min監測血壓、脈搏、呼吸、神志、瞳孔,待病情穩定24h后改為q1h監測,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3.3.2 呼吸道護理 術后昏迷行氣管插管者,應做好帶管護理。護理人員應告知家屬氣管插管的重要性,交代家屬注意帶好病人的手,防止意外拔管。護士每4h觀察插管深度并做記錄,每班聽診雙肺呼吸音是否對稱,觀察有無單側氣管插管。床旁備吸引裝置,及時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根據痰液粘稠程度進行氣道濕化,保證200~400ml/d。q2h予翻身,叩背,促進痰液排出。如病情未好轉,氣管插管48~72h左右,醫生可能根據病情需要做氣管切開,按氣管切開護理常規進行護理。人工呼吸患者,做好呼吸機護理,觀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情況,有無人機對抗現象,煩躁明顯者遵醫囑予鎮靜。
3.3.3 管道護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量是顱內壓高低的重要標志,根據硬膜外或硬膜下引流管適當調節引流袋的高度。術后保持頭部相對固定,翻身及護理操作時避免牽拉引流管。密切觀察引流管是否扭曲、受壓,保持引流管通暢,經常擠壓引流管。要注意觀察引流量、顏色、性質、準確記錄2h引流量,了解顱內壓及顱內出血情況。每日更換引流袋,嚴格無菌操作。搬動患者時應夾閉頭部引流管,避免引流液回流,防止逆行感染。
3.3.4 基礎護理及并發癥的預防 (1)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濕潤,每日口腔護理1次。(2)褥瘡護理:予以墊氣墊床,q 2h翻身,及時清除大便及尿液,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如有潮濕及時更換,加強營養,如有皮膚發紅,加強翻身次數,并予以高分子材料保護局部皮膚。(3)會陰護理:每日會陰擦洗2次,每天更換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扭曲、受壓、折疊,定時夾管訓練其膀胱功能。(4)飲食護理:預防消化道出血,根據醫囑用奧美拉唑或泮托拉唑靜滴或口服、鼻飼護胃治療。鼻飼前回抽胃液,如有咖啡液體及時通知醫生,并留胃液送檢,暫時禁食或鼻飼冷流汁。(5)呼吸護理:預防肺部感染,q2h翻身、叩背,保持病室清潔通風,每日開窗通風,昏迷患者及時予以吸痰,吸痰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要輕,以免引起顱內壓升高。
3.3.5 康復治療與指導 顱內出血患者按其出血部位及對腦組織損害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或語言功能障礙,術后盡可能早進行功能訓練尤為重要,借助針灸療法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同時指導或協助患者進行患側肢體的主動或被動運動及語言功能訓練幫助患者恢復功能,顱內血腫吸收后可輔助高壓氧治療,外傷性顱內血腫患者肌張力高根據醫囑應用抗肌張力高的藥物,每日定時進行癱瘓肢體活動和按摩,保持肢體功能位,防足下垂。
3.3.6 心理護理 顱內血腫患者術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偏癱致生活不能自理,針對不同的患者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介紹同病室康復較好的病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加強自主鍛煉,保持情緒穩定。
4 體會
做好護理工作除具備精湛的護理技術、良好的服務態度外,更重要的是加強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各科專業理論的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篇4
一般資料:本組資料中110例患者均為我科自2005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顱腦損傷患者,男78例,女32例,平均年齡58歲。其中硬腦膜外血腫23例,硬腦膜下血腫17例,腦挫裂傷伴顱內血腫36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9例,合并顱骨骨折5例,患者均處于昏迷狀態。患者致傷原因有:交通事故傷86例、摔傷9例、打擊傷15例。患者傷后就診時間在30分鐘~3天,平均5.4小時。
方法:采用開顱血腫清除和去骨瓣減壓術等手術治療的患者有90例;采用脫水、激素、抗炎、營養神經等非手術治療的有20例。全部患者均行顱內引流術,用持續顱內高壓(ICP)監測:①患者取頭部水平臥位,固定壓力傳桿器與耳尖同一水平,顱內引流管連接1只三通管,側通道接引流袋,直通管接一次性壓力監測套,扣于模式壓力傳感器接監護儀,彼此緊密連接,持續監測顱內壓,直通道連接沖管用生理鹽水;②測壓時將三通管引流通道關閉,開通測壓通道,并將側口打開調為0后,蓋上即可,從監護儀顯示屏觀察到顱內壓波形及壓力情況。
評分標準: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標準,3~5分48例,6~8分62例,均<8分或對疼痛喪失定位能力。
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用X2檢驗。
結果
本組資料110例患者中,治愈64例,中殘18例,重殘14例,死亡10例,放棄治療自動出院4例。有效率為58%。
護理
術前護理:護士要正確連接監測裝置,監測前對監護儀進行性能測試,使各部件工作正常。在每次監測前均要校準“0”點,監護時患者保持平臥或頭高10°~15°為宜,妥善保護監測裝置的接頭導線,防止扭曲、折疊或脫出。要密切觀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體征、肢體活動情況,每15~30分鐘觀察并記錄1次,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由于顱腦損傷患者極易發生頻繁嘔吐,因此要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必要時置氣管插管,吸氧3~5L/分,以改善腦缺氧,減輕腦水腫和降低顱內壓[2]。對于急需手術患者,要在30分鐘內完成術前準備。及時評估患者傷前原有的慢性疾病。本組病例中,既往有慢性病的患者35例,顱腦損傷后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可加重原有疾病,如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術后護理:對昏迷較深的患者,應及早行氣管切開,并嚴格執行氣管切開術后護理。要及時叩背吸痰,操作動作必須輕柔,盡量減少刺激,吸痰時要施行無菌操作,常規行霧化吸入和氣道內給藥,根據培養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防止肺部并發癥的發生[3]。當顱內血腫、嚴重腦水腫、傷口疼痛、缺氧等時,患者可出現躁動不安,醫護人員應該及時查找原因,對癥處理。必要時使用鎮靜劑,讓患者平靜后再測量,以便確保顱內高壓監測的準確性。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合理使用脫水劑效果更好。由于顱腦損傷患者在急性期發熱很常見,我們必須要明白患者發熱的原因。一般中樞性高熱,主要是由于下丘腦功能障礙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我們可采用物理降溫,使患者的體溫控制在37℃以下。
一般護理:顱腦損傷患者,要注意室內溫濕度適宜,每天開窗通風2次,每次30~60分鐘。要定時為患者翻身叩背,每次翻身后用熱毛巾擦洗受壓的皮膚和骨突出部位,要保持床鋪的清潔與干燥,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對持續置尿管的患者,應加強會的護理,并為患者行早期膀胱訓練,縮短導尿時間和降低泌尿系感染率。本組病人置尿管時間在5~10天應激性潰瘍的預防及護理:顱腦損傷患者常伴有應激性潰瘍,本組發生率為62%。顱腦損傷后的患者應及時進食,可阻斷營養不良與免疫功能低下的惡性循環,對不能進食者要留置胃管,同時做好胃管的護理。危重病人因機體處于強烈應激狀態,體內兒茶酚胺大量釋放入血,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縮,使胃黏膜血液供應減少,局部黏膜水腫,因此插胃管時動作要輕柔,避免反復插管。有學者認為,將插管長度改為從發際到劍突(實測距離)至5cm時,對胃黏膜損傷較輕[4]。適當約束煩躁病人的雙手,可防止自行拔管,保持胃管暢通,防止堵塞。避免過頻更換胃管,防止造成胃黏膜機械性損傷出血。在鼻飼時應給予半臥式頭部抬高30°~45°,并觀察胃液性質、顏色,定時測定pH值,使pH值保持4~7。鼻飼時要調整“三度”,即濃度、溫度、輸液速度。一般溫度在35~37℃為宜,過熱可導致黏膜燙傷,引起出血;過冷則易致腹瀉。發生應激性潰瘍的早期,患者常有呃逆,一旦出現應激性潰瘍,除遵醫囑應用制酸劑、止血藥、擴容藥物外,還要嚴密觀察嘔血和黑便的變化,并記錄其量和性質,并做好監測血壓、脈搏、呼吸、神志、尿量等變化。準確記錄引流量及顏色,防止引流管堵塞、扭曲、脫出。
飲食指導:營養支持對腦組織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進食時應仔細觀察患者的吞咽動作及嗆咳。若有吞咽而無嗆咳,應先喂密度均勻的糊狀飲食,如藕粉、雞蛋糕、流質等;若病人無吞咽動作或嗆咳較明顯,要盡快進行鼻飼,使患者的鼻飼液更接近于日常飲食習慣,減少了腹脹的發生。本組有6例發生心衰、3例發生腎衰,其中4例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壓病史,這些患者心功能代償能力較差,當傷后處于高動力狀態時,心臟負荷增大,出現失代償。大量脫水劑的應用,易加重腎負荷,因此要及早補充和注意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康復期的護理:顱腦損傷后,患者易引起偏癱和失語,早期進行康復訓練能夠達到腦功能區的轉移或重組,使遭到破壞的運動反射在良好的條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來。因此,生命體征穩定后一般24~48小時即可進行肢體功能鍛煉。運動時應在護士的示范指導下,從大關節到小關節、運動量由小到大、時間由短到長,要求肢體的每個關節都要運動。我們對患者的每一點進步要及時恰當的給予肯定,堅定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討論
顱內高壓監測,能準確判斷顱內傷情及腦水腫情況,降低了因使用甘露醇不當而引起的腎臟的毒性作用,減少了電解質紊亂、急性腎衰等并發癥的發生,改變了顱腦損傷患者治療的盲目性[5]。在監測過程中,要求將預防顱內感染作為護理的重點,必須保持監護及引流裝置的全封閉,避免漏液,操作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因此,護士必須熟練掌握和判斷各種異常壓力波型,各項操作要嚴密遵守無菌技術原則,防止顱內感染。監測過程中盡量減少對患者的刺激,要及時準確判斷患者病情的變化,做好各項護理,提高搶救患者的成功率及生存率。
論文關鍵詞顱腦損傷顱內壓護理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效果。方法:對2005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110例顱腦損傷患者的病死率、致殘率以及臨床治療與護理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嚴重,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極高。本組110例患者,治愈64例,中殘18例,重殘14例,死亡10例,放棄治療4例。有效率為58%。結論:提高臨床救治和護理水平,加強患者術前和術后生命體征的監測,做好呼吸道和引流管的護理,早期給予營養支持,可以減少患者肺部并發癥,從而保證患者的生命質量。
顱腦損傷是腦外科常見急診,患者顱腦損傷后直接造成的繼發性損害一般都是顱內高壓(ICP),其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病死率和致殘率也在50%以上[1]。因患者自身的生理特點,加上合并損傷多和腦損傷嚴重,傷后昏迷時間長,因此傷后并發癥發生率很高。
參考文獻
1周燕,劉英.老年重型顱腦損傷病人的護理68例.中華現代臨床醫學,2004,(2)7:1039.
2周玉娟.老年顱腦損傷病人的臨床評價及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1,8:34.
3丹金秀,李淑迦,王軍.1例顱腦損傷合并多臟器功能受損患者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147-148.
篇5
1.1基礎護理
通過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意識障礙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瞳孔的變化可以反應患者的出血情況,瞳孔縮小說明出血的是患者的大腦半球,瞳孔散大,說明患者出血嚴重病情危急。通過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和深淺程度決定是否對患者進行通氣支持,一般情況下都需進行呼吸機通氣。患者容易發生惡心嘔吐的癥狀,對于此類癥狀嚴重的患者可以讓其保持側臥,并指導正確的咳痰嘔吐方法,在必要時可進行機械吸痰,及時清理口腔,減少肺炎發生率,如患者屬于深度昏迷,自主呼吸能力不強,可進行氧氣支持。
1.2并發癥的護理
腦出血昏迷患者常出現的并發癥有肺炎、褥瘡及尿道感染等,為防止此類并發癥的發生,急診護理中可進行相應護理,發生意識障礙的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吞咽與咳嗽,這樣造成口腔分泌物在口腔內的淤積,為防止發生吸入性肺炎可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吸痰護理;為防止褥瘡的發生需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護理,注意保持患者口腔衛生及床褥的清潔干燥,如患者病情嚴重,需多位護理人員協助翻身,動作輕柔,注意導管的固定;導管的留置是因為患者排尿失禁,為防止尿路感染放置導尿管。觀察患者的嘔吐物及大便的顏色,如嘔吐物顏色變深,大便顏色為黑色,則表示患者的胃部出血嚴重,需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治療。
1.3顱內高壓的護理
顱內血容量的增加會引起顱內高壓的發生,顱內高壓升高到一定程度,患者部分腦組織發生移位,進而壓迫神經或腦干,引起一系列的癥狀,也是腦疝發生的表現,應該及時給予藥物降低顱內壓,多是應用利尿劑及甘露醇治療,本組患者靜脈滴注25min左右的甘露醇0.25g/kg,并在間隔7h后再次滴注,如果患者心肺功能不全,可減緩滴注速度,防止患者發生胸悶心慌癥狀,如果患者年齡過大,可相應減少甘露醇的劑量。
1.4飲食的護理腦
出血昏迷的患者無法正常進食,為免患者發生營養不良的現象需及時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對于上消化道無出血癥狀的患者可鼻飼流質食物,食物主要以清淡高蛋白為主,觀察患者的營養狀況及胃液顏色,防止患者出現胃出血。
1.5其他護理
在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與并發癥護理之余護理人員需嚴格交接班制度,務必做到時刻有人監護,時刻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情況,保證護理的完全有效。在巡查病房過程中需注意腦出血昏迷患者的體動,看其是否有情緒不穩不安亂動情況的發生,為防止患者不自覺的動作引起病情加重,可適當應用保護帶,在護理人員巡房的同時囑咐陪護家屬注意患者的情緒及動作。保持患者皮膚的清潔舒適,為防止深度昏迷患者由于身體長時間處于同一位置而發生褥瘡,可定期對患者進行翻身按摩護理,促進血液循環與肢體功能的恢復,注意動作輕柔,防止用力過度造成患者的再損傷。
2結果
在對30例腦出血昏迷患者進行有效急診護理后有24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搶救成功率為80%,其中14例患者治愈出院,7例患者由于病情嚴重未能治愈。
3討論
篇6
關鍵詞:腦損傷;急救;護理
我院急診科從2003年以來搶救了8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現將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齡20~82歲。車禍傷67例,墜落傷6例,塌方砸傷7例,拳擊傷2例。格拉斯哥昏迷記分法(GCS)為3~8分,硬膜外血腫8例,硬膜下血腫伴腦挫裂傷38例,腦挫裂傷伴顱內多發血腫1O例,腦挫裂傷合并顱底骨折12例,腦干損傷8例。80例患者治愈55例,良好14例,致殘6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生存率95% .優良率86.2% .
2 急診處理
2.1 呼吸系統的處理: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由于意識障礙,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再加上誤吸血液、泥土、粉塵、嘔吐物及舌后墜等都可引起嚴重呼吸道梗阻。故接診后首先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將患者頭偏一側,及時清除口咽部的血塊、嘔吐物、分泌物。有義齒的取出,用舌鉗拉出舌頭并固定或置入口咽通氣管,并給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L/分。對呼吸困難或呼吸停止者,立即行氣管插管或配合醫生行氣管切開,使用人工機械通氣。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充分給氧。
2.2 傷情的觀察護理
2.2.1 意識的觀察:意識變化是判斷顱腦損傷程度及顱內壓升高與否的重要指征。重型顱腦損傷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可以根據GCS。評分越低,顱腦損傷程度越重,GCS評分逐步下降,提示有腦疝形成可能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應及時處理。
2.2.2 瞳孔的觀察:瞳孑L變化能反映顱腦損傷原發性及繼發性損傷情況,能幫助定位,是決定手術的重要指征。應注意觀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度。如有一側瞳孑L進行性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表示同側有血腫存在;兩側瞳孔大小多變、不等圓、對光反射遲鈍或出現眼球分離,表示有腦干損傷;一側瞳孑L忽大忽小、對光反射遲鈍,提示腦疝先兆;雙側瞳孑L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揭示腦疝已經形成,病情危重,接近死亡。急診室護士必須時刻觀察瞳孑L變化,捕捉病情動態信息,為搶救贏得時間。
2.2.3 生命體征的觀察:患者出現進行性血壓升高、脈搏變慢有力、呼吸變慢而深呈鼾聲,提示腦受壓、顱內壓升高,應立即處理。如出現血壓下降、脈弱而速、呼吸淺而慢,多為腦干損傷或腦疝晚期或失血性休克。出現這些危急情況,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2.2.4 多發傷的觀察:重癥多發傷的特點是傷情嚴重復雜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變化快且死亡率高。顱腦損傷患者常合并嚴重的其他部位或臟器損傷。因此,護理患者時須樹立系統觀念,按護理程序實施完整護理措施。
2.3 顱內高壓的處理:脫水療法為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高壓的重要措施。接后應快速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其中一條為大號留置針頭,用于快速靜脈滴注甘露醇。另一條供使用其它搶救藥物。如激素和利尿劑等,同時注意限制晶體液輸入量。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如雙側瞳孔散大。是晚期腦疝的標志,表示腦干功能已經嚴重受損。有報,道若雙側瞳孔散大超過30分鐘,即使搶救也多呈植物生存或死亡。所以應積極配合醫生做好顱內高壓的搶救和護理。為挽救患者的生命贏得時機。
2.4 術前準備:重型顱腦損傷考慮有顱內血腫,必須立即行開顱手術,為縮短傷后有效救治時間,爭取手術時機,應在急診處理的同時緊急做好術前準備,如驗血型、配血、備皮、藥敏試驗、留置導尿管等,通知手術室做好相應的準備。護送患者進手術室。并與手術室護士詳細交接。
3 轉運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生命體征趨于相對穩定后,應轉運到神經外科治療或手術室手術。轉運前通知有關科室作好準備,轉運應及時迅速,如須緊急手術更應分秒必爭,不能在急診室延誤。因此我們制定了規范、科學、系統的綠色通道管理制度,轉運過程應保證各管道通暢,患者頭偏一側平臥在車床上,保持車身平穩,避免過多震動和搬動頭部,以免加重顱內出血、增加顱內壓、加重病情或引起嘔吐致窒息。
4 體會
4.1 科學規范的急救護理程序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保證:我們根據顱腦損傷患的病情特點,明確護士在搶救過程中的分工配合,指定專人負責呼吸道管理、循環系統及生命體征的監測管理、對外聯系和術前準備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通過規范化、程序化的搶救合理分工制度,確保搶救工作穩步有序地進行。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得寶貴時間。
4.2 熟練的業務技能是搶救成功的關鍵:護士快速、敏捷的應急能力和熟練的搶救技能是確保搶救成功的基礎。神經外科護理體現了“急、快”的特點,護士必須做到謹慎、細致,尤其對危重患者。護士短時間內必須完成監測生命體征、吸氧、吸痰、輸血、輸液等多項護理操作。重視培養護士敏捷、鎮定、忙而不亂的工作作風,確保準確無誤地執行醫囑,充分挖掘護士的工作潛能。體現了良好的應急能力和工作技能。
參考文獻:
1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65.
篇7
關鍵詞: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接觸性溶栓;尿激酶;護理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少見類型,占全部腦卒中不足31%[1]。病死率達10%~25%[2]。神經介入放射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靜脈竇內接觸性溶栓成為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療手段,大大降低了該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3]。靜脈竇微導管內接觸性溶栓治療我院已經開展3年,為5位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患者進行了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就此種治療的護理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情況 收集我院3年來所進行接觸性溶栓治療的5例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病例。5例均為女性,年齡為25~35歲;臨床表現為頭痛,個別伴有惡心、肢體活動障礙。
1.2方法 2例患者確診后行靜脈竇內接觸性溶栓治療。在導管室將微導管通過導引經股靜脈進入靜脈竇血栓內,采用脈沖技術以萬U/min的速度注入稀釋 尿激酶,隨著血栓溶解,不斷將微導管向前推進,直至靜脈竇主干通暢;將患者送回NICU后,小劑量持續泵入尿激酶(萬u/h)。溶栓治療過程中,護士遵醫囑進行血凝系列的檢查。數小時或天后拔出導管鞘,繼續予以抗凝治療。
1.3效果 接觸性溶栓治療將微導管置于血栓內,一方面可提高血栓內溶栓藥物的濃度;另一方面經微導管內持續緩慢泵入溶栓藥物,使藥物反復循環溶解栓子,增加靜脈竇再通率。5例患者微導管持續尿激酶溶栓治療后,于數天后栓子溶解,癥狀明顯緩解,治愈出院,無嚴重并發癥。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降低率內壓 靜脈竇血栓形成導致腦靜脈回流受阻、腦脊液吸收障礙,至顱內壓增高。患者臨床表現為頭痛、嘔吐、視水腫等顱內高壓癥狀,甚至患者有意識障礙發生。腦脊液檢查:多數顱壓大于320mmHg。在術前護士要遵醫囑使用脫水劑、利尿劑等降低顱內壓、控制腦水腫,并觀察、記錄出入量。另外,患者由于頭痛導致心理恐懼、煩躁,護士要正確評估,做好心理干預,給予心理支持。
2.1.2術前準備 詢問患者既往有造影劑無過敏史,基礎疾病情況。遵醫囑對穿刺術進行備皮、留置尿管、開放液路、術前8h禁飲食。術前予以完善的檢查項目:心電圖、胸片的檢查,肝腎功能、凝血系列、輸血前五項的檢驗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及疏導,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病情,告知術中的配合要點和注意事項,使患者身心達到術前的最佳狀態。
2.2術后護理
2.2.1一般護理 ①嚴密觀察病情:在治療前應觀察并記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瞳孔和神經系統體征,作為治療后觀察對比的基礎[3]。觀察患者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患者有無頭痛、嘔吐現象,以便及早發現顱內高壓、顱內出血等并發癥。觀察患者四肢活動、語言狀況及足背動脈波動情況,如有異常,立即報告醫生,配合處置;②術后囑患者臥床繼續臥床休息,為防止管路脫出必要時要對患者進行約束;③由于臥床時間長、頭痛等原因,患者易煩躁,護士要給予心理疏導,取得患者的理解,積極配合治療;④鼓勵患者多飲水,促進造影劑的排泄;飲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并發癥;⑤留置導尿期間,要預防尿路感染。做好基礎護理。
2.2.2微導管及導引導管的護理 術后予以小劑量尿激酶持續微導管內泵入,是將微導管置于血栓遠端,進行長時間緩慢持續溶栓治療,增加靜脈竇再通率[4]。因此保證管路通暢,及時有效的使溶栓藥物泵入是術后護理的關鍵。護士要求重點看護,防止導管滑脫、扭曲、移位、堵塞,避免導管被牽拉、拔出。要給與患者合適的,必要時予以肢體約束,做好解釋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保證輸液泵及折射泵的正常運轉[5]。
2.2.3 并發癥的觀察和處置 ①顱內出血:溶栓后,顱內出血為致命性的,原因可能有:⑴血管內尿激酶溶栓治療理論上有增加出血的風險;⑵靜脈竇閉塞引起的顱內靜脈血液循環受阻,使顱內靜脈壓增高;⑶操作粗暴,反復推送導管、導絲;⑷在術后護士要嚴密觀察患者的血壓和意識狀況,如有血壓急劇升高、意識障礙加重、頭痛加劇可能發生顱內出血,要及時報告醫生,配和搶救;②下肢血管栓塞,觀察穿刺處肢體有無遠端皮膚顏色、溫度、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做好記錄[6]。
2.2.4用藥的護理 在后期抗凝治療過程中,要注意監測凝血功能,注意觀察患者有無皮膚、粘膜、消化道出血,有無發熱、皮疹、惡心腹瀉等不良反應。
3 小結
對經血管內接觸性溶栓治療的 5例腦靜脈竇血栓患者的護理進行總結,體會到:術前健康教育、準確收集評估患者資料和對患者應對能力的個體化護理是順利完成治療的基礎;保持正確、避免導管脫出堵塞、及時發現出血傾向,可防止顱內出血和下肢血管栓塞等并發癥的發生,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熟練使用輸液微量泵、準確應用藥物是順利完成治療的保證。
參考文獻:
[1]Masuhr F,Mehraein S,Einhaupl K.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J].Neurol,2004,251,II-23.
[2]邢成名.缺血性腦血管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35-241.
[3]吉訓明,凌峰,謬中榮,等.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血管內治療[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4,3:100-105.
[4]張清,李建民,賈長寬,等.內外科護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9.
篇8
【關鍵詞】顱腦外傷;顱內出血;護理
【中圖分類號】R5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3-0124-01
對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40例顱腦外傷顱內出血患者認真、細致、全面的護理和觀察,不僅及時發現了患者的各種病情變化,為其贏得了更多的救治時機,而且還預防了多種并發癥的發生,降低了顱腦外傷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并深刻體會和總結了顱內出血患者的護理要點及相關因素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40例顱腦外傷患者均經頭顱CT確診為顱內出血,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21~65歲;交通事故24例,打擊傷10例,墜落傷6例;血腫量50ml以下23例,,50ml以上16例;硬膜外血腫20例,硬膜下血腫12例,腦挫裂傷伴腦內血腫8例;入院時神志清醒14例,嗜睡狀態16例,淺昏迷狀態4例,深昏迷6例。
2 結果
本組40例患者均收治入院。其中行顱腦手術34例,保守治療6例,10例行氣管切開術。經治療,痊愈32例,好轉8例,死亡0例。
3 臨床觀察
顱腦外傷患者的病情觀察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包括對患者意識狀態、瞳孔、顱內壓、生命體征以及神經系統體征的密切觀察。在病情觀察的同時也要做好記錄工作,如發現有臨床意義的病情變化,應及時匯報、及時處理并記錄相應的處理結果。
3.1 意識狀態的護理觀察 意識變化是顱內損傷患者最常見的變化之一,正確識別意識障礙的程度,對患者的治療預后都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3.2 瞳孔變化情況的護理觀察 瞳孔是反映重型顱腦外傷病情變化的窗戶,一般急性期應每15~30min觀察1次,并做好詳細記錄。如傷后一段時間出現一側瞳孔一過性縮小,很快進入一側或雙側瞳孔進行性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提示有腦疝可能,如伴有對側肢體偏癱,意識障礙加重,則進一步提示腦疝,如雙側瞳孔不等大,忽大、忽小、忽下、忽右、不圓、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則提示原發性腦干損傷。發現上述情況應迅速通知醫生以贏得手術時機,挽救患者生命。
3.3 顱內壓變化的護理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可能提示顱內高壓的各種陽性體征和臨床表現。如血壓逐漸升高,脈搏慢而有力,呼吸深大提示顱內高壓,多見于腦水腫、顱內血腫、急性腦腫脹等。在顱腦損傷患者治療中,控制原發或繼發性顱內高壓,是治療成敗的關鍵,在維持有效循環的前提下及時有效地控制患者的顱內壓,對降低顱腦外傷殘死率有重要意義。
3.4 生命體征的護理觀察密切觀察并記錄顱腦外傷患者的脈搏、血壓、呼吸、體溫等情況,觀察各種生理、病理反射。顱腦損傷病人往往處于昏迷或意識障礙狀態,只有細心觀察才能避免遺漏和延誤診治。
4 護理要點與相關因素分析
顱腦外傷顱內出血為腦外科急癥,患者病情在短時間內可發生急劇變化,因此對患者實施認真、細致、全面的護理觀察顯得十分重要。筆者通過長期的臨床護理經驗與總結,認為其臨床護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入手,以提高顱腦外傷患者的生命質量,減輕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4.1 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徹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或血液;從口腔、鼻腔或氣管插管處進入氣管內吸痰,吸痰動作宜輕柔,頭偏向一側,定時翻身拍背,如痰粘稠可行霧化吸人,同時氣管內滴入慶大霉素,持續低流量吸氧,吸痰前后應加大氧流量,吸痰過程中注意無菌操作,病室定時通風,降低空氣中的細菌密度,從而降低肺部感染的發生率。
4.2 各種引流管的護理:①保持引流管通暢,若切口處血性滲出較多,而引流量極小,應考慮引流不暢;②嚴格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及性質,若引流液顏色鮮紅,并有凝血塊出現,應及時檢查處理;③預防感染,定期換藥,保持引流管部位的清潔干燥和引流管道密閉,引流液及時處理,引流裝置應始終處于切口部位以下,以防引流液逆流人顱內引起感染。
4.3 預防并發癥的性狀:①嚴格記錄24小時出入量,注意觀察尿液尿量及尿比重等,并定期抽血、留尿、大便標本送檢,同時注意合理補充水、電解質,以預防水、電解質紊亂,防止尿崩癥的發生。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通風2次,紫外線消毒,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做好氣管切開術的護理,口腔護理每日2次,用2%~3%硼酸溶液涂擦口腔,合理應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肺部感染。③自傷后或術后1~2天均常規留置胃管,定時抽取胃液觀察以及留大便做潛血試驗,連續3d~4d,并觀察患者是否有原因不明的呃逆、血壓下降等癥狀,以預防應激性潰瘍的發生。
4.4 心理護理:對于患者強烈的心理反應,護理人員要理解,耐心傾聽患者訴說,細心觀察,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給予心理疏導。在協助患者康復訓練的同時進行有關專科疾病健康知識教育,強調意志、毅力在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性。
4.5 護理:重癥顱腦損傷病人,咳嗽、吞咽反射減弱甚至消失,應采取平臥位,頭偏向健側,病情穩定后及顱底骨折者床頭應抬高15-20C0,減輕腦水腫和防止腦脊液逆流。耳鼻出血時患者取頭高足低位,以防血液倒流增加顱內積血,禁止耳道填塞及鼻漏吸引或填塞,避免因不當而造成的并發癥。
5 討論
本文通過對收治的顱腦外傷顱內出血患者的病情觀察與護理進行全面分析,并從多方面總結該病的護理要點。筆者認為:在臨床治療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瞳孔、顱內壓以及各種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在護理工作中應著重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定時對引流管及患者進行護理,并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和必要的營養支持,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和控制患者的病情。這些對顱腦外傷患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韓春玲,王寶珠.重型顱腦損傷155例急救體會.護理研究,2002;16(5):289
篇9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體吸入一氧化碳后,吸入的一氧化碳與體內的血紅蛋白相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影響血液攜帶氧的功能,使機體、組織出現嚴重缺氧的情況,表現為呼吸、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的病變。如果治療不及時,機體處于長時間缺氧狀態,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出現許多并發癥例如肢體癱瘓、智力障礙、遲發性腦病、精神障礙等,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的發生[1]。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早期應采用高壓氧治療,有助于患者機體受損組織和機體功能盡快恢復,并且獲得良好的預后。在應用高壓氧治療一氧化碳中毒時,護理人員的工作同樣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獲得良好預后的關鍵。本研究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高壓氧治療的臨床療效與護理進行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16-80歲,平均年齡(49.2±23.4)歲,其中9例為輕度中毒,16例為中度中毒,5例為重度中毒。觀察組1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17-82歲,平均年齡(46.2±25.6)歲,輕度中毒11例,中度中毒15例,重度中毒4例。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與觀察組均給予常規一氧化碳中毒后治療,清除干凈患者口鼻分泌物,保持氣道通暢,當患者出現休克時,及時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同時給予患者輸液、保暖、高流量吸氧治療[2]。給予高壓氧療法,使用空氣加壓艙,壓力為2.0ATA,面罩吸純氧60min,升壓20min,減壓20min。重度中毒患者前3天可給予每天2次的治療,以后每天1次,10天為一個療程。
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常規護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精神狀態,入氧艙前做好宣教工作,嚴格按照醫囑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入艙前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幫助消除患者的恐懼、緊張心理,并和患者家屬做好解釋工作,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準備工作:為患者更換好衣物,去除易燃危險品,保持靜脈通路,備好搶救物品和藥品。艙內護理:指導意識清醒的患者正確的鼓氣、吞咽動作,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對于意識不清醒的患者給予嚴密監控。出艙后護理:密切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及時詢問患者有何身體不適,叮囑患者家屬相關事宜[3]。
1.3 療效判定
無效:中毒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病情較前加重。有效:中毒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恢復正常生活能力。顯效:中毒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可以正常生活、工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
2.結果
2.1 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當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后,機體會出現缺氧的情況,誘發不可逆的損害,出現諸多不良并發癥例如癱瘓、遲發性腦病、精神及智力障礙等,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4]。高壓氧治療是臨床針對一氧化碳中毒治療的一種特異性療法,可以增加機體的血氧含量,提高體內氧的彌散度和血氧分壓,促進體內一氧化碳的排出,加速離解碳氧血紅蛋白。高壓氧還可以促進顱內血管收縮,對減輕腦水腫狀態和降低顱內壓有較好效果。高壓氧可以促進腦組織內毛細血管再生,建立側支循環,改善腦組織的血液供給狀態,促進腦組織的修復,改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神經系統的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治療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采取入艙前護理、艙內護理、出艙后護理,嚴密監控患者的生命體征,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構建和諧的醫護患關系,減少了醫患糾紛的發生,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降低了患者一氧化碳中毒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在給予常規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及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和有效溝通,讓其知曉高壓氧治療的有效性,在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治療效果的同時也增加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敏.高壓氧治療一氧化碳中毒護理模式的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2):363-364.
篇10
【摘要】目的:總結重型彌漫性軸索損傷(DAI)治療過程中的護理體會。方法:對80例重型彌漫性軸索損傷患者,在綜合治療的前提下,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并總結臨床護理經驗。結果:本組存活75例,死亡5例,存活率94%。結論:重型彌漫性軸索損傷(DAI)雖然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但在藥物及手術等綜合治療的基礎,配以精心細致的護理,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 重型彌漫性軸索損傷;護理體會
彌漫性軸索損傷(DAI)屬于彌漫性腦損傷,是頭部遭受加速性旋轉外力作用時,因剪切力而造成的以腦內神經軸索斷裂和毛細血管損傷為主要特征的原發性腦損傷,多數病情危重,是顱腦損傷后植物生存,重殘和死亡的最常見原因之一,也是臨床救治的重點和難點[1]。本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DAI患者80例,經臨床救治及精心護理,效果滿意,現進行回顧性總結,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80例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21―72歲,平均44歲。其中交通事故傷58例,墜落傷13例,打擊傷9例,均行頭顱CT及MRI檢查確診,合并顱內血腫48例予以手術治療,術后均帶有頭部引流,所有患者均給予鼻伺飲食和留置尿管, 17例行氣管切開,56例合并偏癱,27例并發嚴重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合并硬膜下出血者7例,彌漫性腦水腫15例, 39例患者行保守藥物治療。結果80例中自動出院5例,治療痊愈及好轉出院43例,植物生存22例,死亡5例。
2 護理體會
2.1 病情觀察:①意識的觀察 重型DAI病人于傷后有不同程度的原發性昏迷,昏迷較深,呈持續性,時間長,部分病人有長短不等中間清醒期或意識好轉期,因此必須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以免延誤病人搶救機會,同時意識的觀察也是預防腦疝形成的重要環節。②瞳孔的觀察 GCS評分低的病人常發生瞳孔的變化,在CT診斷中的重型DAI病人中,34%―51%病人入院時有瞳孔改變,可表現為雙側瞳孔不等大,單側或雙側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同向凝視或眼球分離。③生命體征的觀察 重型DAI病人通過監護儀監護,出現呼吸節律紊亂,先淺快繼而深慢,最后出現病理性呼吸,心率增快或遲緩繼而出現心律不齊,應嚴密觀察及時報告醫生做好搶救。④肢體活動的觀察 重型DAT病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或交叉癱,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等。
2.2 顱內高壓護理:DAI 急性期因顱內出血、水腫等原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顱內壓增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除了采用有效的藥物及手術減壓等治療措施外,積極而規范的護理措施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抬高患者頭部15―30°[2], 使患者處于頭高腳低位,以利顱內靜脈回流。準確記錄患者每小時液體出入量,定時監測患者電解質及肝腎功能變化。
2.3 呼吸道護理 :DAI患者常伴有意識障礙,常累及呼吸中樞,臨床表現為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誤吸等。因此,及時徹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確保有效供氧。對昏迷程度較深、呼吸減慢或不規則的患者或有肺部感染者應盡早行氣管切開術,氣管切開后每日進行霧化吸入,并定時濕化抽吸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
2.4 中樞性高熱護理 :由于DAI常傷及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加上容易并發肺內感染,故常出現高熱,且不易控制,而高熱會進一步加重腦組織的損傷,應及時進行亞低溫治療。在進行亞低溫治療時應注意溫度要嚴格控制,切忌過高過低,盡管冬眠低溫療法對腦保護的確切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其能減輕顱腦創傷后的病理損害程度,而且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3]。
2.5 營養支持 :傷后48h內為觀察期,以靜脈內補充糖,氯化鈉溶液為主。48h后,排除腹部臟器損傷及胃腸蠕動恢復后,即可實施胃腸道內營養。經胃腸道營養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干的原則。對昏迷者采用鼻飼,注意監測患者血糖,持續的高血糖狀態將嚴重影響患者的恢復和預后,將血糖控制在6―8mmolL。
2.6 基礎護理 :患者病情較重,加強基礎護理對預防并發癥尤其重要。①因DAI患者大多行氣管切開術,應嚴格做好氣管切開護理。②鼻飼患者取半臥位,每次鼻飼前應抽取胃液,以觀察其顏色,性狀及量,還要觀察大便的情況,以免出現應激性潰瘍。進食后如無不適可適當加量,如出現腹脹、嘔吐,解柏油樣便應立即禁食,通知醫生及時處理。③留置導尿管者早期膀胱訓練,每天尿道口及會用0.05%碘伏溶液消毒2次。③保持床單干燥、平整、松軟、透氣,可使用氣墊床或在骨隆突處墊氣圈,以減少骨隆突處皮膚受壓,每2h為患者翻身1次,做好患者皮膚的清潔工作,防止壓瘡的發生。④對躁動者,用約束帶把易摩擦破損部位包裹起來,減少這些部位的摩擦強度。⑤眼部覆蓋凡士林紗條,預防角膜炎。⑥加強口腔護理,防止口腔感染。
2.7 高壓氧護理 :高壓氧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能提高氧分壓,對昏迷患者有促醒作用。一般認為它可以使腦損傷后處于缺氧狀態但尚未死亡的腦細胞得到氧供,有利于腦組織生理功能的恢復,同時使椎基底動脈系統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激活上行網狀系統,恢復腦干功能[4]。因此常對DAI昏迷患者使用高壓氧治療,伴有顱底骨折,腦脊液漏的患者,禁忌做高壓氧治療。
3.7 心理護理:彌漫性軸索損傷患者受傷突然,病情危重,昏迷時間長,恢復慢,患者家屬應對能力下降,容易產生消極及煩躁心理。因此應注意做好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給予信心,使其能配合治療護理工作的進行。對清醒患者常有心理恐懼感,對周圍環境不適應并有智力的下降,常不配合治療,需予以心理安慰及人文關懷。
3.8 康復期的護理 :早期進行促醒康復,除了使用腦組織營養藥物及促醒藥物外,還可通過在患者耳邊播放音樂、戲曲及家庭成員的聲音,眼前遮擋物定時放置,身體敏感部位電針灸刺激等方式,逐步對患者進行聽覺、光覺及痛覺刺激。傷后3周即進入康復期,外傷后早期進行包括肢體功能等康復訓練,有助于改善腦功能,促進運動反射的重新建立,提高生存質量,減少傷殘。
參考文獻
[1]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84.
[2] 高淑平,張靜,李征.彌漫性軸索損傷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2007,7( 2) : 379 - 380.
[3] 江基堯,朱成,羅其中.顱腦創傷臨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3:1412150.
- 上一篇:工程監理檔案管理制度
- 下一篇:調查報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