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公司稅務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3-04-11 08:40: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集團公司稅務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前言
稅務風險是每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都必然需要面對的,無論公司規模如何、從事何種行業,其經營過程中都會面臨稅務風險。而集團公司由于其規模較大,分支機構較多,有時候甚至跨多個地域和行業從事經營活動,因此其稅務風險的來源就更為復雜。并且由于集團公司在財務體系上的聯系性,一旦某一分支機構發生稅務問題,就會波及整個集團,從而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名譽損失等。因此,做好集團公司的稅務風險防控工作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將針對集團公司稅務風險現狀展開分析,以期能夠對集團企業的稅務風險規避和控制工作有所裨益。
■二、集團公司稅務風險現狀及成因
從風險的成因來看,稅務風險大體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個方面,而內外部原因又是由多種要素綜合構成的。
1、集團公司稅務風險的內部原因
(1)缺乏系統有效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國大型集團公司普遍缺乏完整的內部管理制度。一套系統的管理制度,應涉及企業內部各個方面的問題,對于集團公司而言,由于其由多個分支機構組成,其各部分能否良好的運轉,主要在于制度控制。可以說,企業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防范稅務風險的能力。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大多數集團公司,特別是有些上市公司在管理體系上存在很大的問題,普遍缺乏完整的稅務風險防控系統。
(2)人員素質難以滿足風險防控要求
目前,大多數集團公司都設置了風險控制崗,有些還設置了專人對涉稅風險進行評估和預測。但是,由于從體系上對稅務風險的認知存在偏差,很多稅務風險評估人員對稅收和相關財務法規缺乏深入理解,在具體流程的操作上也缺乏規范性,很多工作都是做表面功夫,難以從根本上防控住稅務風險。
2、集團公司稅務風險的外部原因
(1)國家政策調整引發稅務風險
由于我們目前尚處于經濟轉型期,在政策上相對缺乏穩定性,稅收政策調整十分頻繁。稅收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總是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作出相應調整,而稅收政策的調整將給企業帶來潛在的稅務風險。一旦企業稅務人員沒有及時掌握稅收政策變動情況,極易在運用中發生偏差,從而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2)稅法與其他法律之間存在沖突
我國目前有海關、財政、國稅、地稅等多個稅務執法主體,彼此之間在執法上存在很多重疊和沖突之處。如在收入確認上,稅收、會計準則和合同法三者分別有不同的規定。按照不同的標準來進行核算,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當期納稅金額等指標都會有所不同。企業一旦遇到這類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做出正確的涉稅業務調整,極易違反某一法規的規定,從而引發稅務風險。
■三、集團公司稅收風險防控對策和措施
1、提高集團公司稅務風險評估水平
首先,要立足企業內外部環境,對各類影響要素進行準確細致的評估,以便有效的識別各類潛在風險,確保企業經營過程的安全性。其次,企業在某些特殊經營區間內,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稅務風險評估,如企業在新領域進行發展的時候,應就該領域所處的經濟環境和其所涉及的政策環境進行綜合分析,以便明晰企業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所可能遇到的稅務風險,并對這些風險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妥善的規避稅務風險,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穩定性。再次,企業在進行稅務風險評估的過程中,應多層次全方位的對風險要素進行評估。如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要從企業所處的政策稅收環境、行業競爭情況等方面入手,提取宏觀和戰略層面上的稅務風險影響要素。而企業基層負責人則應從具體的工作流程和業務方面來識別和評估稅務風險。通過這種多層次的風險評估和識別方法,能夠使企業最大限度的獲取相關風險信息,以便從整體上提高自身的風險防控能力。
2、建立健全稅務風險預警制度
對于集團公司而言,稅務風險一旦轉行為現實危機,往往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名譽損失、股價下跌等嚴重影響,因此,有必要在集團內部建立一整套風險預警制度。企業財務部門和各個分支機構的相關涉稅部門應定期根據自身業務情況指定相應的風險預警報告,以便集團公司能夠全面掌握自身目前面臨的稅務風險,并從整體戰略和決策上及時的規避和化解重大稅務風險,以維護集團運營的穩定性。在預警報告的時間上,可以根據整體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予以區別,在政策變動較大的時期,可以一個月或者每季度出具相關的預警報告,而在政策和經濟環境相對穩定的時期,則可以每季度或半年出具一次預警報告。
3、完善稅務風險應急措施
由于稅務風險的不確定性,無論如何完備的風險控制制度和先進的控制手段也無法從根本上防范和控制集團公司的稅務風險。一旦企業遭遇稅務風險,最為需要的還是一些切實可行的應急措施。因此,集團公司有必要針對稅務風險的特性和可能帶來的影響,制定出一些具體的應急措施。從而降低風險發生時企業的商譽損失,保全其聲譽和維持其股票在證券市場上的相對穩定。
4、借助專業機構進行稅務籌劃和風險管理
由于集團公司的稅務籌劃工作十分復雜,財務人員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實踐中可以適當借助一些專業的稅務籌劃機構來進行稅務籌劃和風險管理工作。專業稅務機構的從業人員不但具有更高的專業水平,而且對法律法規有更深刻的了解,借助他們來進行稅務籌劃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納稅籌劃水平,減低企業所面臨的稅收風險。一方面,專業的稅收籌劃機構能夠作為外部監控人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和評價;另一方面,專業稅收籌劃機構能夠行使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部分職責,更有針對性的對企業涉稅事項進行監督,并在發現稅務風險后為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篇2
稅務風險的分析
在實施有效的稅務管理前,我們先要了解稅務風險,稅務風險是公司稅務責任的一種不確定性,是指公司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遵守稅收法規而導致公司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稅務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政策遵從風險――納什么稅的風險;準確核算風險――納多少稅的風險;稅收籌劃風險――納最少稅的風險;業務交易風險――何時何地怎么納稅,這是最難控制的一種風險。
如何進行有效的稅務內控管理
了解了稅務風險后,那么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有效的稅務內控管理:
設立有效的稅務管理架構及崗位職責。進行有效的稅務管理,企業內部稅務組織的建設至關重要,以集團公司為例,集團總部、二級公司和基層單位都需要參與稅務內控管理。從集團稅務管理架構來看,集團總部可設立稅務處,然后層層下設稅務經理、稅務會計等職位負責稅務管理。從稅務管理職能來看,集團稅務處可承擔建立稅務管理制度,重大稅務事項的溝通解決等職責;二級公司可承擔監督稅務管理制度的實施,稅務事項的上傳下達等職責;基層單位可負責落實具體的稅務管理制度及具體的稅務風險控制措施等。
對于涉稅崗位,有3層含義:第一,對于許多企業,單獨設置稅務部門可能是并不現實的,但是,合理的涉稅崗位安排是必不可或缺的;第二,無論是單獨設置稅務部還是僅設置專業的稅務專員,涉稅崗位是最基本的元素;第三,涉稅崗位不僅僅是指稅務部的人或者財務部的人,還包括公司與稅收聯系緊密的其他人員。
建立統一的內部稅務管理標準。內部稅務管理,是指企業通過建立科學的內部涉稅事務管理組織與標準,即建立“計劃、執行、控制、分析、評價”的一整套管理體系,以完善各環節涉稅鏈條,加強稅務工作的事前籌劃和過程控制,實現企業稅務價值的最大化。內部稅務管理標準既包括分稅種日常稅務申報、繳納管理流程,分稅種常見風險控制流程等稅務管理標準化操作流程,也包括獎懲制度、績效考評等稅務指標標準化考核管理。通過建立涉稅事務管理標準,完善企業各環節涉稅鏈條,加強稅務工作的事前籌劃和過程控制,實現企業稅務價值的最大化。具體操作上可通過編寫內部稅務管理手冊、制定涉稅事項的流程處理標準、建立內部培訓機制以及稅務業績考評制度等方式進行。
公司可以根據情況,建立適合自身的各種涉稅業務流程,包括管理層面與業務層面。管理層面包括稅務、稅務計劃的制定,納稅申報的流程標準等;業務層面包括采購環節、生產環節、銷售環節等的涉稅事項處理流程。
完善內部風險匯報及測評體系。風險匯報,包括匯報制度與匯報標準兩個方面,主要作用是明確各級涉稅人員的責任,提高公司對涉稅風險的反應速度。匯報制度以公司管理的高度,明確重大涉稅事項必須要進行匯報,哪些屬于重大事項,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地域很難一概而論,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分析。一般而言,稅務檢查、稅收籌劃、重大涉稅合同、重大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用等屬于必須匯報的事項。匯報標準解決公司各級涉稅人員如何進行匯報,是一個流程標準的問題,便于匯報在不同部門、不同人員的簽字流轉中的統一理解。比如,稅務專員在工作中發現公司存在重大不合規處理,可能存在較大稅務風險,他應該向他的稅務總監及時匯報,并以標準化的內部文本進行簽字流轉,稅務總監可能與其他部門的總監進行溝通,并向主管副總經理匯報。
對任何大企業而言,風險的防控永遠優于應對。因此,建立稅務風險測評制度對國有企業也至關重要。國有企業可以通過設定風險預警指標,評估涉稅風險的高低程度、影響面及發生的幾率,根據風險的不同特征采取相應的控制機制,如預防性控制機制、偶發事件的應對預案、外部稅務專家協助機制及重大事件的處理機制等。同時,還需要把稅務風險納入企業整體管控機制的體系內,真正讓稅務風險管理成為企業內控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
篇3
一、實行稅收風險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的必要性
1、實施稅收風險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可使稅收管理更具效率性和針對性。
稅收風險管理通過科學規范的風險識別、風險預警、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應對和處理)等手段,對納稅人不能或不愿依法準確納稅而造成稅款流失進行確認并實施有效控制。稅收行業管理主要通過建立行業稅收管理制度、行業稅收分析、行業評估模型等管理措施,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進行歸類和分析,揭示同行業、同一稅種稅負的彈性區間和行業稅收管理特征規律,以期達到控制行業稅負,防止偷騙稅行為發生,防范稅收風險的目的。因此,兩者的目的是殊途同歸,目標一致。將稅收風險管理與行業管理有機結合,應用到實際稅收征管實踐中,可使稅收管理目標更具針對性和效率性。
2、實施稅收風險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可使稅收管理更具透明性和公平性。
公平理論從心理學理論研究的角度主要著眼于公平感,而不是絕對的公平。公平感由三維構成: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動公平。分配公平指對資源結果的公平感受;程序公平則更強調分配資源時使用的程序、過程的公平性;互動公平關注的是執行程序中人際處理方式的重要性,即包括人際公平和信息公平。廣大納稅人特別是跨國公司、集團公司、上市公司等骨干、重點企業,通常對稅收政策和稅收征管的程序、辦稅事項的流程、環節等希望稅務機關在日常稅收征管和服務中更加公平、透明、高效。除稅收制度上的公平透明對待外,納稅人要求的公平、透明還包括對稅法采取不同態度的納稅人,如對依法納稅的企業、操作性失誤的企業、籌劃性遵從的企業和惡意偷漏稅企業進行分門別類的甄別,區劃對待,稅務機關采取相應的應對管理措施,進行必要的鼓勵和糾正。這樣更能創造一個公平、透明的稅收執法環境和納稅人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
3、實施稅收風險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可使稅收管理更具互補性和協作性。
風險管理的核心環節是風險預警和風險控制。行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是同行業同稅種稅負彈性區間。兩者的共性特征是整合分析納稅人各種涉稅申報數據指標,包括各項銷售收入指標,各項財務分析指標、投入產出指標、物耗、能耗指標等動態、靜態指標,利用稅務機關構建的信息管理平臺,通過一定的數理模型來計算、分析、預測和評價一個企業的各項指標是否符合或背離正常的指標體系,判斷和分析企業可能存在的稅收風險,并為納稅評估、檢查、審計、反避稅等提供案源和線索。為此,將稅收風險管理和行業管理有機結合,更能體現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監控管理的互補性和協同性,同時,也符合“兩個減負”的根本要求和稅源管理聯動運行機制的根本宗旨。
4、實施稅收風險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可使納稅人更具稅法遵從性,納稅服務更具普惠性。
納稅人對稅法的遵從,一般可概括為自覺性遵從、籌劃性遵從和對抗性遵從。從這幾年的稅收實際工作來看,廣大納稅人隨著納稅意識的不斷提高,稅收宣傳和稅收征管力度的不斷增強,考慮到自身的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以及稅收風險帶來的稅收成本等因素,往往選擇自覺性遵從和籌劃性遵從的納稅人越來越多。但采取對抗性遵從的納稅人還有一定的比例,偷、騙稅等違法行為還時有發生。因此對于依法遵從度高的企業,授予a級信譽等級,提供綠色通道服務,在辦理有關優惠政策審批、發票增量擴版等方面,應給予更為便捷的鼓勵和扶持。對于采取對抗性遵從的納稅人,則應給予強有力的監管和打擊。但不管是對稅法遵從度高的企業,還是遵從度低的企業,納稅服務的普惠性原則必須堅持,政策引導和查漏糾錯必須并舉。在日管中,更應體現對存在稅收風險的企業,通過及時預警提醒,下達管理建議書、限期改正通知書等管理措施規范稅收征管,提高稅法遵從度,規避征納雙方稅收風險。而實施稅收風險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可促使納稅人增強納稅意識,提高對稅法的遵從性,納稅服務的普惠性。
二、實現稅收風險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1、建立稅收風險管理和行業管理相結合的長效管理機制。
首先要從市局到分局到科建立起在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目標要求下的專業化管理體制。根據不同的稅種,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經濟類型進行分門別類的監控和指導。基層稅務部門根據上級的要求和工作目標,形成稅收風險管理和行業管理相結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走勢,對同類型、同稅種、同行業的企業的全面納稅情況、稅負狀況和稅收風
傳奇小法師絕世游戲籃球,風云再起的歲月高中籃球風云一劍驚仙重生之官道險隱患特征特性進行歸類、剖析、評價、整改,探索行業管理和風險管理相結合的新路子、新方法、新措施。其次,要在現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上進行整合和創新。目前無錫市局在跨國公司稅收風險管理、流轉稅行業分析、所得稅行業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制度管理基礎和管理實踐,要將現有的管理制度進行有機整合再創新,形成符合無錫工作實際、基層工作實踐的長效管理制度體系。第三,要將長遠目標和近期工作統籌安排,既能體現階段性工作措施和成效,又能展示長遠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引領工作方向。
2、構建稅收風險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的信息化管理平臺。
結合無錫國稅現有的跨國公司稅收管理信息系統、無錫國稅行業管理系統(行業評估模型)、企業所得稅管理平臺、涉外企業所得稅管理系統的應用情況,逐步構建稅收風險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的信息化管理統一平臺。可分三步走來實現這一目標。第一步,充實、完善跨國公司稅收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無錫國稅行業管理系統,設計科學、合理的符合無錫經濟行業特點的預警監控指標和行業稅負區間值,實施實時重點監控。第二步,隨著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稅制的統一,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管理平臺進行歸并整合成一個管理系統平臺,這樣既有利于管理的統一性,又能為明年的匯繳工作奠定基礎,同時為開展所得稅行業管理鋪平道路。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將現有的跨國公司管理信息系統和無錫國稅行業管理系統進行歸并整合,優勢互補,建立既體現風險管理特征又展示行業管理特性的行業風險管理模型,全面提升稅收管理水平。第三步,在實踐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管理平臺,融入風險管理特征與行業管理特性的行業風險管理系統再進行大整合、大調整,全面形成對各稅種、各行業、全方位、有重點的稅源稅基監控系統。
3、實施稅收風險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的實例分析、應用推廣。
其實,無錫市國稅系統在這幾年實施稅收風險管理與行業管理的應用實踐中,已積累了不少經驗和實例,如江陰三分局的毛紡化纖、紡織行業評估模型、宜興局鑄鋼用廢行業風險模型管理、無錫市局的涉外稅務審計行業指南、市局稽查局的行業檢查指南、跨國公司稅收管理信息系統中稅源監控與風險管理模塊以及流轉稅行業分析系統等,基層稅務機關在應用這些模型、指南、系統過程中,則是各側重點反映的效果和程度不同,但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加強稅源稅基監控力度,減少和防范稅收風險。因此,我們要在稅收征管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練實施風險管理與行業相結合的、形成管理合力和效應的實例,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網上交流、演示剖析、點評講解、推廣應用,使整體稅收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篇4
關鍵詞:內控;ERP綜合管理;稅務管理內控體系的建立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02
一直以來,在企業管理中企業內控問題是人們不斷探討的對象。同時如何更好地做到企業管理的內控也是人們不斷努力的目標,在現代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斷什么,管理思想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也孕育出很多管理領域的典范。ERP綜合管理模式即是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思想結合的產物,ERP綜合管理的實現也使得企業內控工作得到了更用力的落實。
一、內控和ERP綜合管理的含義
(一)內控
內控,是指保持企業作為一臺機器的每一部分正常運作及活力的所有實踐總和。在工作層面上是指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相互制約和協調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總稱。
(二)ERP綜合管理
ERP綜合管理系統是一種信息化和管理思想集合的技術與管理新思路。同時就理論而言,ERP綜合管理是面向供應鏈的管理思想。在該管理思想中,公司與企業的人、財、物諸方面在公司運營中的情況和實施動態都得到了體現。同時,對于市場營銷的各個子系統即分銷、制造、會計、質量控制、售后服務、人力資源、材料等各方面,ERP綜合管理系統都有相應的部分予以呈現,而且基于其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我們還能在這各方面的管理中實現很多預測功能,這也正是傳統管理所不能達到有極其向往的。
二、ERP財務管理
(一)ERP財務管理系統的構成
ERP管理系統包含了企業的各個部分及企業運作之中的各種資源。在企業的各個組成部分中財務既與企業的其他部分相區別又與其相互滲透相互聯系。同時對一個企業來說,財務所代表的資金發揮著一個有機體血液的作用,所以財務管理也在ERP管理體系的建立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每一個企業的運營過程中不外乎包含三方面的內容,即物流、信息流、資金流,ERP財務管理系統即是以對這三方面的管理思想為依托建立起來的。ERP財務管理系統能夠充分利用財務工作對這三方面的表達作用來完成除記錄財務本身的功能外的預測及信息管理功能,從而形成一個動態的管理系統。
1.報表
報表是ERP管理系統在財務管理上最基本的呈現部分。當然ERP財務管理系統和傳統管理系統一樣也有總賬、成本費用等的記錄,這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財務的基礎。但在ERP財務管理系統中由于信息系統高度的集成性,我們除了能實現報表和成本費用等的記錄功能外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報表分析等相關功能,同時也便于各管理階層為各種不同工作目的查詢。
2.預算
預算是公司各個部門都要做的一項工作,不管是公司哪一個部門要開展一項什么事務,預算都必須是先期計算好的。ERP財務管理系統中的預算則是費用歸屬各部門整合起來,然后利用信息系統實時跟蹤預算的執行情況,并讓各個部門能夠根據實際情形來做出預算調整和修訂。
3.資金管理
資金管理是ERP財務管理系統的一項綜合功能。它是在綜合企業各項報表與預算的基礎上進行的管理,其目的是為解決企業的收支兩條線問題服務,從而加快了資金的審批和撥付速度。
(二)ERP財務管理系統的特點
ERP系統統領企業整個業務過程,圍繞價值鏈管理,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集成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財務管理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在宏觀層面ERP架構在不斷擴張;二是在微觀層面ERP物理模塊在不斷細化。這兩者互動,推進了會計作業模式的變化,具體體現在:
1.實時與動態性
在ERP狀態下,企業的報表信息及預算相關信息都同意在信息技術系統中,同時該信息與各項生產計劃進行反饋與互動,從分體現了財務與業務信息的實時性,這也ERP財務管理系統成為了動態的企業管理。
2.集成性
ERP管理系統的實施過程中數據的采集和獲得達到了高度集成,從而使預算規劃更為精確,管理控制更為容易與快速,進一步實現了決策的科學化。
三、基于ERP財務管理的稅務內控策略
(一)稅務內控需要關注的風險
稅務問題是財務管理重要的一部分,在ERP全面管理系統中要做好財務管理就必須建立良好的稅務內控機制。良好的稅務內動機制的建立需要我們首先考慮到稅務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包括:未設立竹管稅收的專門機構從而使稅務問題被擱置;未明確稅收部門中各個崗位的職責與要求從而導致稅務申報上繳混亂;不能實時關注政府機關部門倡導的稅收優惠政策,從而使得無法及時調整稅收結構,從而阻礙企業稅后的利益最大化。
(二)稅務管理的內控策略
1.稅務管理制度及組織
企業應當從自身經營情況出發,建立稅務管理組織,從而可以對公司各項有關稅務問題做專門的日常監控。另外對稅務整個管理過程建立統一管理、分級核算、屬地繳納、各負其責等多種管理方式。集團公司財務部門是稅務內控管理的組織、領導機構,負責組織、指導各單位正確辦理涉稅業務、合法進行稅務籌劃、定期進行納稅風險評估等工作。
2.稅金核算的內部控制
規范相關業務所涉稅金的計算,嚴格審核制度,保存好涉稅資料,這樣既有利于稅務資料的備案又有利于稅務工作有據可查完善管理。稅金核算的內部控制在明確按月、季度或年度繳納的各稅種基礎上,收集涉及各個稅種的計算資料,確保每項稅金的計算都有詳盡的資料清單。
3.納稅申報繳納的內部控制
稅務應進行及時的申報,納稅申報工作要在明確申報主體的基礎上及時準確的申報繳納稅金。納稅主體通過網上申報系統向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稅金,應確保網上申報系統用戶名、密碼由專人管理。
4.發票管理的內部控制
完善發票收取及開具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環節監督等是發票內控制度的日常事務。比如在收取發票時,嚴格審查發票的內容、印章等信息,確保收取的發票合法有效,并及時認證等。
5.稅收優惠籌劃
稅收優惠政策市政府機關為了促進某一方面的發展而進行的稅收方針。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能夠盡可能的降低稅收成本,最終實現利潤最大化。一般地在稅收管理工作中稅收優惠政策籌劃方面是稅收管理當中最具策略性及吸引力的地方,其中蘊含的商業利潤和契機不容每位商業經營者忽視。
綜上所述
企業內部的有效控制方面,信息技術中的ERP綜合管理模式具有強大的功能,我們應該充分運用該系統的強大優勢來進行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尤其是在財務管理方面,該系統在數據處理與分析的獨特優勢為公司的市場預測和計劃制定提供了保障。同時在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們要做好稅務管理工作建立一個良好的稅務內控體系,從而使企業公司在ERP綜合管理模式的作用下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與壯大。
參考文獻:
[1]陶海映.ERP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影響[J].財務與管理,2009.
篇5
【關鍵詞】新企業所得稅法 解讀 籌劃空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企業所得稅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實施細則已經于2007年11月28日公布。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細則在稅率、稅前扣除、資產的稅務處理、稅收優惠、征管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稅負,甚至會導致企業經營戰略的調整。如何深刻理解新企業所得稅法的精髓,有效規避企業的涉稅風險,是稅收籌劃必須考慮的問題。
一、新企業所得稅法縮小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籌劃的空間
在傳統的企業所得稅籌劃中,企業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籌劃的空間有三個。
1、企業身份優惠的籌劃空間。由于過去生產性外資企業、福利企業等具有特殊身份的企業可以享受減免稅以及低稅率的優惠,因此企業想方設法創造條件,通過嫁接或改變身份來謀取稅收優惠。新企業所得稅法取消了上述優惠政策,由通過改變企業身份就能享受稅收優惠的籌劃空間已經不復存在。
2、新辦企業優惠的籌劃空間。舊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新辦的從事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的企業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一免一減半”,以及新辦的從事咨詢業、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等優惠政策,因此企業可以通過利用不停地新辦、關停、再新辦企業的方法規避企業所得稅。新企業所得稅法取消了上述優惠政策,因而這一籌劃途徑已經封堵。
3、地域性優惠政策的籌劃空間。如“設在經濟特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在經濟特區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營的外國企業和設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設在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24%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設在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或者設在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屬于能源、交通、港口、碼頭或者國家鼓勵的其他項目的,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等一系列規定,且生產經營企業經營期在十年以上的,還可以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而新企業所得稅法已經取消上述優惠。由于這些地域性優惠政策的取消,原來僅靠在特定區域成立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包括通過打球、貼上高新技術企業標簽就能獲取稅收優惠的籌劃空間已經壓縮。
雖然上述三個籌劃空間已經關閉或壓縮,但并不意味著利用稅收優惠進行籌劃就沒有了空間。總體來看,新企業所得稅法構筑的稅收優惠體系以“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因此企業在進行稅收優惠政策的籌劃時,必須將視角從投資地點的稅收籌劃向投資方向的稅收籌劃轉變。如:農、林、牧、漁業項目,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項目,符合條件的微利企業,以及符合條件的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等等。如果企業有條件及時轉變籌劃方向,一個新的籌劃空間必將被打開。
另外,《國務院關于實施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的通知》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稅率優惠政策的企業,在新稅法施行后5年內逐步過渡到法定稅率;原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等定期減免稅優惠的企業,新稅法施行后繼續按原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及相關文件規定的優惠辦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滿為止,但因未獲利而尚未享受稅收優惠的,其優惠期限從2008年度起計算;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將繼續執行。與此同時公布的《實施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表》還顯示,涉及原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和具有行政法規效力的文件有30項,這些優惠主要是此前的一些區域優惠和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等。通知還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稅率優惠政策的企業,在新稅法施行后5年內逐步過渡到法定稅率。其中,享受企業所得稅15%稅率的企業,2008年按18%稅率執行,2009年按20%稅率執行,2010年按22%稅率執行,2011年按24%稅率執行,2012年按25%稅率執行;原執行24%稅率的企業,2008年起按25%稅率執行。需要強調的是,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與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規定的優惠政策是存在交叉的,由企業選擇最優惠的政策執行,不得疊加享受,且一經選擇不得改變。上述規定事實上還是給了這類企業一定的籌劃空間。
二、新企業所得稅法擴大了成本費用的籌劃空間
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是決定企業稅負的兩個要素,在收入確定的前提下,稅前可扣除成本費用的增加,必然會減少應納稅所得額。如新企業所得稅法取消了計稅工資的扣除標準,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合理的職工工資薪金,準予在稅前扣除”。又如統一和部分提高了廣告費扣除標準,“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這些規定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將產生不同的影響,稅收籌劃的效果是不同的。
新企業所得稅法以公司法人為基本納稅單位,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機構不是獨立納稅人。如果企業把設立在各地的子公司改變成分公司,使其失去獨立納稅人資格,就可以由總公司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由于各分公司間的收入、成本、費用可以相互彌補,實現均攤,就可以避免出現各分公司稅負嚴重不均的現象,尤其是當集團公司中各子公司有虧有盈時,這種方法更為有效。新企業所得稅法還統一了加速折舊的規定,為設備更新頻率較快的企業提供了籌劃空間。但是新企業所得稅法中關于業務招待費、大修理支出費等的規定使原來的籌劃思路受到了限制,納稅人必須對原有思路進行調整。
總之,成本費用的稅收籌劃涉及面廣,籌劃技術要求高,企業需要準確把握稅法的規定,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才能順利實現成本費用的最大化扣除。
三、國際稅收籌劃將成為焦點
首先,外國投資者到我國投資已經有近20年了,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投資模式和稅收籌劃安排,但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迫使這些企業必須重新考慮投資方式和稅收安排;其次,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國際稅務籌劃也在情理之中。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后,外資企業的稅負會有所增加,而稅負增加是投資者進行稅收籌劃的重要動因。尤其是新企業所得稅法關于納稅人和預提所得稅的規定,會直接推動企業進行新的稅收安排和籌劃。
新企業所得稅法引入了居民企業的概念,規定中國的居民企業需要就其全球所得在中國繳納企業所得稅。而對于居民企業的判斷標準,由過去單一的“登記注冊地標準”改為“登記注冊地標準”和“實際管理控制地標準”相結合,即: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都將構成中國的居民企業。如果企業不想成為中國的居民企業,就不能像過去那樣僅在境外注冊即可,還必須確保不符合“實際管理控制地標準”。這一變化對于在外國注冊、但實際按稅法規定屬中國資本控制的企業,特別是“返程投資”的企業至關重要,必須重新審視。
另外,按照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預提所得稅由10%稅率提高到20%稅率,同時,取消了外國投資者從投資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免征預提所得稅的政策,直接影響到外國投資者的投資利潤和將來投資退出的稅負。預提所得稅的增加,迫使投資者進行國際稅收籌劃,其中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利用國際稅收協定進行籌劃。目前,我國已與80多個國家簽訂了稅收協定,投資者應該關注這些協定并進行恰當的投資安排,因為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外國政府訂立的有關稅收的協定與本法有不同規定的,依照協定的規定辦理。而在一般的稅收協定中,預提所得稅的稅率不超過10%。也就是說,投資者選擇在與中國簽訂有稅收協定并且預提所得稅的稅率較低的國家登記注冊企業,再由該企業對中國進行投資,就可以有效規避較高的預提所得稅稅負。
四、轉讓定價的稅收籌劃要三思而后行
轉讓定價是跨國公司普遍采取的策略,雖然其目的主要是實現其全球的經營戰略和逃避有關國家的外匯管制,但實際上轉讓定價已成為跨國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重要手段。大量稅收優惠政策的取消以及外資企業稅負的增加,將進一步刺激企業通過轉讓定價規避稅負。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之前,進行轉讓定價安排的主要是外資企業,可以預見,內資企業特別是大型內資企業集團,開展轉讓定價籌劃的會越來越多。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而按以前規定,如果被投資方適用的稅率低于投資方,則投資方分回的股息、紅利需要補稅。此條規定為居民企業通過轉讓定價安排將利潤轉移到適用低稅率的關聯企業,從而有效地減輕企業集團的總體稅負提供了籌劃通道。
新企業所得稅法既為企業進行轉讓定價創造了機遇,也強化了對轉讓定價的稅收管理。轉讓定價是把雙刃劍,企業必須審慎行使。新企業所得稅法新增了“特別納稅調整”一章,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企業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就其與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附送年度關聯業務往來報告表;企業從其關聯方接受的債權性投資與權益性投資的比例超過規定標準而發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上述規定為稅務機關強化對轉讓定價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
總之,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既關閉了過去稅收籌劃的部分途徑,同時也提供了新的籌劃空間。企業應仔細研讀稅法及細則,適時調整籌劃思路,盡力規避稅收風險,謀求最大的經濟利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 上一篇:辦公室后勤管理工作總結
- 下一篇:工作總結及來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