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02:24: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月光曲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月光曲作文

篇1

月光曲

《月光曲》記敘了關于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有一次去各地旅行演出。一天晚上,他來到一間茅屋旁,聽到了有人正在彈他作的曲子,便推門進了去。由于他同情屋里盲姑娘和她的哥哥——個皮鞋匠,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譜寫《月光曲》的傳奇故事。《月光曲》音樂優美,柔和,又有點像催眠曲,只要聽過一次,永遠都會記得。

那么,這是真的嗎?許多人都說這是真的,難道,這件事是貝多芬親身經歷過嗎?不是的,這只是傳說!

事后,科學家們調查過,貝多芬一身中并沒有這樣的事情,而《月光曲》是貝多芬用了幾天的時間,修改過好多次,才完成的杰作。從這幾件事可以看出,《月光曲》并不是貝多芬即興創造的,而是貝多芬用了幾天的時間,修改過好多次,才完成的杰作。

這件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要分析清楚,不要胡亂下決定!

篇2

那個金色的背影……

這一切。

從千年前就如此凌亂。

——焚火地獄 我是不是不應該去打攪他們? 她到底在等待什么? 過去只會讓人痛苦。糾結的愛戀… ——蘇格拉

我和蘇格拉漫步在陽光下冷清的街道旁。

沉默。

各自懷著自己的心事。

我不是真正的自己嗎?

可。我要在哪里去尋找真正的自己?

我望向蘇格拉的側臉,他清澈而憂傷的眼眸扯痛了我的心。

不知道為何要心痛。

篇3

黑龍江省綏化市靖宇小學四年二班

李亞軒

我聽過蔡依琳的《完美》,也聽過林俊杰的《小酒窩》,但是更喜歡聽那首鋼琴曲《月光曲》。

我首次聽《月光曲》是在我4歲的時候,媽媽為我彈的。從那以后,我百聽不厭。聽媽媽說這首鋼琴曲是貝多芬為一個盲姑娘而作的,貝多芬是德國著名作曲家,他譜寫了許多名曲。其中有一首樂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一天夜晚,貝多芬去 演出,在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散步。聽到一間屋子里傳來鋼琴的聲音,他走進屋里看到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坐在鋼琴凳上,彈的正是他的曲子,但是很不熟練。于是他對那位小姑娘的哥哥說:“我來為這個小姑娘彈一首樂曲吧!”這時,月光從窗子照進來,照在這個貧窮的兄妹倆寒酸的家。在這個優靜的夜晚, 貝多芬浮想聯翩,隨即作了一首曲,并稱它為《月光曲》。

我一直被這首優美面奇妙的樂曲而深深陶醉著。

以后每當我聽到這首曲子,仿佛像走進了優雅而美妙的仙境,好像大海在為它贊頌,浪花為它鼓掌,海鷗為它吟誦。

《月光曲》,它是我悲傷中的安慰,高興時的朋友,是我黑暗中的一顆星,黎明中的一片霞,它也將伴隨著我成長。

篇4

彎曲的月亮掛在樹上

讓我聽見了蟋蟀的蒼涼

深秋的山岡被削得更低

月下的土地

把夜嵐牧向遠方的河流

誰在敲門?敲窗見霜

只有亡靈在影子里彷徨

我慢慢走回自己的心臟

篇5

【關鍵詞】小學語文 多媒體 整合

在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手段進入課堂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不僅能多渠道地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而且能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學生對學習時空的限制,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內化學生的素質,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畫龍點睛突破難點

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和控制語言、文字、聲音、圖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一特有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從而化枯燥為生動,化靜為動。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過程中的障礙就是我們教學的難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幫助學生解除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理解表達方面的困繞,使教學中的難點得以順利突破。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品詞析句體味語言美。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過作者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傳統的古詩教學采取的大都是“串講法”。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學習成為負擔。而電教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 “詩眼”,反復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實踐證明,在古詩教學中,應充分發揮電教媒體傳遞、變動、再現的作用,從而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體味詩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將學生帶入詩所描繪的境界中,因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自悟的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感悟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中介,是衡量學生是否讀懂課文的重要標準。如果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僅僅停留在層面上,那么這種感悟是淺層次的,不完整的。網絡的交互性使學習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發送者,為學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提煉出重點問題研讀,而后進行網上交流。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來安排學習方式和內容,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喚起情感體驗

馬克思說過:“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要想使學生得到更多的藝術享受,教師必須對作品進行鑒賞,深入文章挖掘情感因素的基礎上,抓住語言訓練重點設計教學,以有效的引導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情境之中,感受語言文字所提供的情感信息。如在教學《月光曲》一課時,我用多媒體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讓學生在《月光曲》的情境中,欣賞、品味,激發學習的欲望。課文重點段內容含蓄,我用精心制作的軟件,把寧靜的大海,皓潔的月光、輕紗似的微云,狂風巨浪,雪亮的浪花展現在學生面前。隨即播放貝多芬的鋼琴曲《月光曲》。這時,優美的曲調、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學生。隨著逐步展示的直觀畫面和高昂激越的樂曲節奏變化,學生眼前出現了一望無際的大海。教師伴隨樂曲的進行,運用富有感染的語言講道:現在我們所聽到的是鋼琴曲――《月光曲》他的曲作者是被人們稱為”音樂巨人“的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他的父親是一位宮廷歌手,自幼就受到音樂的熏陶,對音樂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由于家境貧寒,貝多芬11歲就被送到一座劇院的樂隊當演奏員,22歲時他來到了音樂之鄉的維也納,從事教學和創作活動。他的音樂作品反映了資產階極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表現了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隨著教師的講解,學生領悟到了貝多芬遇知音時的激動和對盲姑娘兄妹倆同情,以及對不平等的社會制度的的憤恨。

五、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寫作的樂趣

篇6

一, 在教學中找準教學突破口,引導學生認識“具體”的內涵

六年級上冊課文《月光曲》,可以作為引導學生寫具體的很好的范例。

在教學《月光曲》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弄清事情發展的順序,對于指導學生如何“寫具體”,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課文在寫貝多芬如何譜寫成《月光曲》這件事上,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

事情的發展變化 人物的情感變化

(貝多芬)夜晚散步—聽到琴聲 (好奇)

走近茅屋—聽到對話 (同情)

走進茅屋—看到情形 (驚訝)

彈奏曲子—聽到贊嘆 (震撼)

創作《月光曲》

上課時,學生看到這樣的課件展示,聽到老師的引導,不僅弄清了這就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而且還明白,隨著事情的發展變化,貝多芬的情感也在變化。這樣,讓學生很直觀具體的認識到,可以像這樣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一件事,把事寫具體,準確地表達情感。學生練習時,不僅能把一件事寫具體,還能把自己的情感在字里行間真實準確地表達出來。

寫人的文章,主要是讓學生懂得如何通過人物具體的語言、行為、心理活動來塑造人物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描寫具體化。如《窮人》一文中: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他搔搔后腦勺”這一簡單的動作說明漁夫在考慮問題,刻畫出了他極端矛盾的內心世界----即想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過來,而又覺得自己無力撫養。“得把它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這是從簡單的做人道理出發考慮,孩子同死人在一起是不行的。“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表明漁夫在心理上已做好了吃更大苦頭的準備。記事的文章主要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事情發展的過程一步一步具體寫出來的,使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具體化。狀物的文章,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如何抓住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等,把事物的特征反映出來,使事物形態具體化。上述主要指的是描寫對象的角度,幫助學生如何寫具體的一般方法。

二、引導學生融入生活,豐富學生“寫具體”的表象

首先,學會觀察,把人和物寫具體

作文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寫作主體地位,指導學生寫真實的作文,表達真情實感的作文教學理念。為此,我們必須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學會觀察,抓住特征和細節描寫,把人和物寫具體。

客觀世界里的人和物千差萬別,各具特色。要具體地、惟妙惟肖地再現某個人、某一物,首先要把握住這個人區別于那個人,這一物區別于那一物的主要特征。因此,我注意指導學生抓住人和物的特征觀察、描寫。如寫“我喜愛的玩具”,第一步指導學生抓住玩具的外形特征(形狀、顏色、質地等)觀察。第二步指導學生觀察構造,了解用途。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從整體到部分,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地分步描述以后,再指導學生把內容連起來說一段話,寫下來。

再如寫“我最崇拜的人”,指導學生抓住人物外貌特征來寫,即抓住身高、長相、衣著來寫,寫出他不同于別人的特征。經過這樣反復訓練,學生不僅能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而且能抓住特征,把人和物寫得栩栩如生。

其次,體驗生活,把親身感受寫具體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到語言的活水源頭去旅行”。就是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讓學生到社會生活課堂里去體驗生活,使學生從實踐中提高對生活的認識,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形成自己的感受,文章才會內容充實、具體感人。因此,我經常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

如指導寫《這次活動真有趣》之前,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三個有趣的活動:“吹蠟燭比賽”、“夾彈子比賽”和“給熊貓畫鼻子”。開展這樣一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又一個具體而生動的情境。學生親自參加了活動,就有真切的感受,再指導把活動過程具體地寫下來,就容易多了!如吹蠟燭比賽結束后,我首先指導學生敘述自己或同學吹蠟燭的動作、神態,再指導學生說說當時的心情和感受,最后讓學生把活動過程具體寫下來。

三、展開想象翅膀,重點突破“寫具體”的關鍵

在教學中我努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把話寫具體。如給學生一個句子“教室里靜極了”,要求學生回憶生活實際中教室里靜極了時的情景,展開想象把這句話寫成一段通順的話。先要求每個同學心里想一句話或一個詞語,用以表達“教室里靜極了”這句話的意思,可是要說的話里不能有“靜”字。起初大家打不開思路,不知道怎樣說。我提示他們從教室的環境、人物的表現以及教室里有哪些響聲出現等方面去思考、想象。一個學生馬上說“有的同學在認真地看書”。接下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下說出了許多。“有的同學雙手托著下巴,眼睛盯著黑板,可能在思考難題吧”,“教室里清楚地聽見同學們翻書的嘩嘩聲,寫字的沙沙聲,還有老師來回巡視鞋底與地面磨擦發出的嚓嚓聲”……我把這些話一一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給這些語句“排個隊”,凡屬寫環境的句子編到第一組,寫人物表現的編到第二組,寫響聲出現的編到第三組。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很快在每句話前面編好了序號。最后讓每個同學練習講一段話,先講“教室里靜極了”這個總起句,然后講分述句,按照三組序號依次講下去,大部分同學都能講上一段話。再要求他們寫在本子上就輕而易舉了。

篇7

關鍵詞:海量閱讀 學生閱讀 能力培養

美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有這樣一句名言:“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他把書對人的影響力,對人的心靈塑造說得形象而深刻。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更是語文之根、學習之母、教育之本。只有通過融聽、說、寫于一體的閱讀,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會在閱讀“雨露”的滋潤下逐步提高。那么,如何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并通過積極自主而富有成效的閱讀來使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呢?

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

讀,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詩文,無論是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無不蘊含著迷人的美。教師要緊緊抓住文中每一個真、善、美的折射點,去激發學生咀嚼、品位、感悟、欣賞,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使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靈得到凈化和提升。這些名篇佳作,之所以傳誦不衰,有常讀常新之感,是因為它們本身就具有示范性,是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主要目的的、科學的、嚴謹實用的讀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朗誦、誦讀、泛讀等方法進行引導。其次,教師應在教授教材時抓住教材與生活的聯系點。如在教學《飛向月球》時,我利用神州5號飛天的插圖,讓學生邊看圖,邊聽我朗讀。我以激動、自豪的讀書聲,創設了一種情感氛圍,學生的情感在教師的范讀中得到了共鳴,受到了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仿佛置身在了發射現場,竟情不自禁地歡呼出“我們成功了!”“祖國萬歲!”可見,教師的范讀,以聲傳聲,以情激情,可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葉圣陶提出作文應“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并表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由此可見,語文的學習不能局限在課堂上,而應樹立起大語文觀,通過課外閱讀、語文實踐活動等來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二、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多思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可見,思考是讀書的靈魂。多思可以幫助人們更深刻、更準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在課堂上,教師不能總是自己講,還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要放開手腳,多啟發、多引導,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一旦學生產生了讀書的興趣,即使遇到困難,也會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從而不斷提高閱讀的能力。在教學《月光曲》這篇課文時,由于學生對《月光曲》所處的環境和創作背景比較陌生,所以我采用“體驗探究法”讓學生閱讀課文,讓他們通過讀、思、感、悟,來感受《月光曲》清幽、洶涌澎湃的意境,而這正是課文教學的難點。教師在教學中可先讓學生自由地讀,邊讀邊想象畫面;接著利用媒體資源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感受《月光曲》的魅力;再讓學生閉眼聆聽《月光曲》;讓他們把在腦海中所形成的畫面與之前想象到的畫面進行對比,并在文中找到與畫面相對應的內容進行對比,以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然后,通過指導讓學生把人物的“感情線”和音樂的“樂曲線”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巧妙地化難為易,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既理解了樂曲的發展層次,又弄清了貝多芬感情波瀾的推進,還在發現美、感悟美的閱讀中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感情共鳴,完成了學習語文與欣賞藝術的完美結合。

三、非問無以廣識――多問

課堂教學中的感悟就是讓學生緊扣語言,通過聯想和想象,將自己的人生體驗摻進文章的解讀中,以實現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有所感觸和領悟。作家和詩人常常通過語言文字,并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藝術地表現他們的感悟。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以課文為例,讓學生剖析這種感悟,以達到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的目的。具體到閱讀教學中,就可以概括為“讀、思、品、悟”四個步驟。前三步是“悟”的基礎,這幾步做扎實了,學生自然就能夠對作品有所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獨到的理解、領悟。這個過程不是學生準確客觀地再現作者的創作本意的過程,而是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積極的思維活動,創造性地發現作品中的種種意義,并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閱歷、文化素養等來吐故納新,形成新的價值取向,完成閱讀過程的感悟。

要想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質疑,創設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至關重要。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以親切的微笑迎接學生的每一個提問,以寬厚的胸懷容納每一個幼稚無理的問題,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利于質疑的環境為每一個敢問而不會問或會問而不敢問的學生解除后顧之憂。其次要擴大質疑的空間。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質疑,課外也可以質疑;不僅可以對教師質疑,還可以對家長、親朋好友提出質疑;不僅可以對語文知識質疑,而且可以對其他相關知識、相關學科提出質疑。

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多寫

篇8

一、 利用電教創設作文教學情景,激發寫作興趣。

小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這就要求作文教學,以引導學生感知為基礎,盡可能運用直觀手段,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通過放錄象,幻燈片,播放錄音,幻燈片,播放錄音等手段創設特定教學情境,通過形象、光色、聲音激發寫作興趣。

我在指導學生寫一個運動場面時,我借用了電教站錄制的25屆奧運會孫淑偉跳臺跳水最后一跳時精彩的片段錄像帶。上課時,我導入課題后,我按計劃有步驟地放錄象,學生他們看到孫淑偉高超,精彩的技藝折服了。當他們看到孫淑偉被教練拋入水中的有趣鏡頭時,大家都笑了。聽著激昂的音樂和有感情的解脫,學生的情緒很快被調動起來了。運用電教“創設情境”,教師教得自如,學生學的輕松,越教越有趣,越學越愛學。

二、 利用電教指導學生觀察事物

我在指導學生觀看《精彩的場面》時,為了教會學生有順序的觀察,我讓學生看到孫淑偉跳水動作,并思考他是分幾步完成的。為了讓學生觀察得細致,我放慢鏡頭,定格,讓學生仔細觀察孫淑偉的每個動作和神態。再如指導看圖作文《公園一角》時,我教學生按地點轉移順序觀察景物。以噴水池為中心,指導學生由近到遠,有順序地對噴水池的前后左右進行整體觀察,為使觀察更加細致,我甚至遮住片中其余景物,只留“噴水池”部分,引導學生從下到上按順序觀察,并且口述。經過多次指導和觀察,學生觀察事物由籠統變得細致,也學會了先觀察整體,再觀察局部,還懂得運用順序法、分類法、比較法等提高觀察的質量。

三、 利用電教開拓學生思維,啟發想象

電教媒體有極豐富的表象力,通過具體的形象再現各種事物形象,情景過程,有效地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開拓學生的形象思維。

如小學生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加上觀察時往往籠統不精確。電教媒體則能再現生活情景,比較持久地吸引學生,只要教師認真指導,學生的思維狀態就大不相同。如上《左江石景林》,教師在課堂上放錄像,一塊塊形態各異的山石像什么?老師定格讓學生細看,有的像奔騰的野馬,有的像吃草的老牛,有的像釣魚老翁…….學生在老師具體引導下一邊觀察,一邊描述,一邊想象,思維十分活躍。

十一冊作文訓練內容:描寫一處景物或一件東西,要突出重點,把由這處景物或這件東西聯想到的也寫進去。這是十一冊作文訓練的難點,也是把文章寫生動的關鍵。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在上《月光曲》時,我用幻燈片,《月光曲》的音樂,讓學生在聲、情、畫的激發下,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引導學生開展合理想象,從多方面幫助完成這次作文訓練,使作文更加具體,內容更加充實,感情更加真摯。

四、 利用電教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

篇9

今天的學生中有很多人在寫一件充滿趣味或感人至深的事情深感困難,習作有的三言兩語,言之無物,有的邏輯混亂,索然無味。讀來令人毫無興致。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怎樣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重拾習作快樂,培養他們的敘事能力?我以為可做如下嘗試:

一、激發活動興趣,加強生活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是理想的課堂。興趣能充分調動人對事物的好奇,讓人樂于參與其中,激發出熱情與靈感。教師應巧妙地設計出具有游戲色彩、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進來,加強親身體驗,為習作訓練做好鋪墊。教師強調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要認真留心不同角色的表現、現場的活動氣氛及活動的整個過程。這樣既深入到了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又在充滿趣味的活動中達到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讓學生學習的課堂生活化”的相關要求。如開展“摸象”、“釣魚”、“爬山”等活動,就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活動氣氛異常熱烈,學生有了親身體驗,頭腦中所留下的印象就很鮮活而深刻,再作文就言之有物了。

二、理清事情經過,完善思維訓練

思維能發散思考,而認識事物本質、完成工作的過程,需要清晰、具體的流程的。訓練學生,應力求二者的統一。在學生完成游戲后,教師就應讓學生靜下來回味,像放電影似的在頭腦中慢慢回放,既理清事情的經過,又讓學生注意活動中不同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情、自己的心理活動及現場氣氛,要有具體的表述,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應互動交流,力求說清楚,說明白。這是讓敘事作文生動具體、內容充實、吸引讀者的根本。這一階段的訓練,教師應持贊賞與激勵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交流,充分培養他們對于習作的自信心。

三、悟讀文本范文,學習表達方法

兒童的天性就是善于模仿。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文本中的經典文章或優秀例文的模范作用,讓學生學習名家高超嫻熟的表達方法。對于教材上的精讀文章,師生共同精細品讀,感受別人是如何對環境、語言、心理、動作、神態、表情、細節等方面所作的精彩的刻畫與描寫的。也許就一件平常的小事,但經過別人的精心構思,細致描寫,就可以寫的生動傳神,感人至深。如《老人與海鷗》中海鷗為老人送行,《月光曲》中貝多芬創作名曲《月光曲》的過程就寫的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學生進行多元化、個性化的閱讀,從一般精讀到深入心靈的悟讀,充分挖掘閱讀對于培訓學生的敘事能力的無盡潛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經過入情入景、品味方法的悟讀,學生定會受益匪淺。

四、拓寬閱讀視野,提高表達欲望

《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在每一學段的閱讀與習作都提出明確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實際中,可以向學生推薦介紹國內外優秀的名著,包括童話、寓言、故事、中短篇小說,闡明他們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對促進人類的進步的重大影響。無論古今中外,這些優秀的作品都是文化瑰寶,其本身的精神價值與表達技巧都是學習的榜樣。在閱讀的基礎上,融匯貫通某些表達方法在自己的習作之中,也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如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寫的多是學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當貼近,在作家的筆下,寫得是多么生動感人。這是學生學寫敘事作文的典范,多讀多問多練,就完全能提升學生敘事的能力。

五、觀賞優秀影視,感受藝術魅力

篇10

高一(10)班林彩虹

風兒拔動著心弦,奏出一首神奇的月光曲。

在那兒幾乎干裂的琴管上,似乎昨天還是霜痕累累。

今日,陽光下的它,卻愈發的精神抖擻。尋覓不到昨日的凄婉,也收斂了昔日的蒼白。

原來,雪化了便是春!

在干癟的大地上,突然蓬松地炸出了一絲綠。這淡淡的可愛的綠,在母親蒼黃的臉上劃下了一個微微的筆。

在異地飄遙的人兒,跨過了萬水千山,經歷了艱難險阻,而今卻又無端地被帶到了這——他的故鄉,一個魂牽夢繞的家園!是何種神奇的力量在束縛著他?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被故鄉的情牽系著,對故鄉的土依戀著!若重新獲得了生命,他們又開始在生活的大舞臺上一展歌喉。

冰封的寂寞,不能隨心愛的浮萍飄游的無奈,終于打破了這死一般的無寥。在妍麗的陽光下,她們又開始了新的航程。涓涓細流,仿佛一條平鋪大地的白綢帶,又如一個潔白如瑕的少女。風掀動著她的衣裳,她只是婉爾一笑。

藍天下的這片熱土,似乎也為之動容!參天古樹,也在瘋狂地搖曳著枝桿。他們是在歡迎著姑娘帶著嫁妝勝利到達。五彩的花兒——這群嬌羞的紅娘,卻躲在了夜間暗暗示懷:鳥兒——這群成功的媒人,卻整天都在歌唱著新生命,歌唱著未來。

這是一個萬物涌動的季節,而她又豈只是一個簡單的季節?

在這春天里,蠕動著青春的活力,隱埋著新生的氣息。衣著彩裝的學子,在這兒匍匐前進。迎著霞光燦爛的方向,他們在奮進著!

春天的風,編織著一個永遠也寫不完的綠色之夢,在夢里高飛,在風里放歌……

一切;原來是如此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