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10 08:58: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月光曲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月光曲教案

篇1

讀課題,你覺得《月光曲》應該是一支什么樣的曲子?

從名字猜想

我們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聽一聽。

咱們今天是語文課,我們語文課首先要從語言文字中聽出音樂來,瀏覽課文,從什么地方你可以聽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細讀課文

自由讀9自然段,你從課文中聽出了月光曲怎樣的旋律。

她好像面對這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讀。

齊讀,一二兩句。讀初平和、舒緩的旋律。

范讀:月亮也越升越高,穿過一律一律輕紗似的微云。

聽出音樂正在向發(fā)展。

你還聽到了什么樣的樂曲。

激動人心的。情緒高漲的。我是從“忽然……”聽到的。讀。

板書:

旋律舒緩起伏激越

齊讀。讀初令人振奮的旋律。(是令人振奮嗎?)

指讀第九自然段。

從文字中聽出了月光曲旋律的變化,聽得對嗎?讓我們來聽一聽。

在這段話前還有一句話,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咱們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靜靜地聽。播放音樂。

(這時候不要介紹樂章,讓學生靜靜地聽,就不要打斷學生)

有同學笑了,為什么笑?為我們鼓鼓掌。

我們都有一雙音樂的眼睛,我們聽出了音樂的旋律,音樂的旋律都是表達的作者的情感。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創(chuàng)作中去,自讀第二自然段,讓我們來體會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過程,創(chuàng)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平靜。

仔細讀第二小節(jié),你就能體會到不同的心情。抓關鍵詞語。

談感到欣慰,因為人家談得是她的曲子。

從幽靜體會到平靜。

高興,因為他的曲子被廣泛的流傳了,在這么僻靜的地方都能聽到他的曲子。帶著這樣愉快的心情,走進了小屋。

有句話說,彈琴知音,談話知心。你能通過他們的談話知道他們的內心嗎?

他們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讀一讀,在哪兒知道的?

很想聽到貝多芬親自彈奏。

有點無奈。

這個哥哥比較難受,因為他不能滿足妹妹的愿望。

指讀哥哥說的話。

沮喪的心情。因為小姑娘很想聽聽。

要從文字中體會,

我覺得他們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們家太窮了。

貝多芬聽了他們的談話,心情如何?

同情他們,想給他們談。

貝多芬走進門去,心情會有什么變化?

指讀。

他會十分的感動,進入房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小女孩的眼睛瞎了,還在刻苦的學習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動。

為什么說彈一首,怎么又彈了一首?

因為他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懂音樂的姑娘,所以要再彈一首。

因為他覺得這個小姑娘是她的知音,聽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碼?

能從音樂中聽出就是貝多芬;從談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從音樂中能知道就是貝多芬,難道還不是知音嗎?

能聽到貝多芬親自為自己的彈奏,

貝多芬在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個詞叫作“知音難覓”,是多么的高興?課前我們查找過資料,知道了貝多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性格狂躁,脾氣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獨,在這里激動的何止是盲姑娘呀,還有貝多芬。(出示課文圖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動萬分,欣喜若狂,這時候“一陣風……”

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情思,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這情思由指端匯聚到琴鍵上,讓我們再來聽……《月光曲》

誰來在月光曲的樂聲中,再來讀課文第九自然段,這一遍讀,你可能聽到的不僅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國有一句諺語,說音樂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給了盲姑娘一雙耳朵的眼睛,那是心靈的眼睛,齊讀“皮鞋匠看著妹妹%+……

一首的樂曲誕生了,讓我們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你從飛奔中體會到了貝多芬怎樣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歡自己剛創(chuàng)造出來的曲子。

十分激動,因為他幫剛剛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著急,怕忘了。

欣喜,因為自己一下子就創(chuàng)作出來了這樣地曲子。

激動,創(chuàng)作成功的激動。

這就是一《月光曲》創(chuàng)作成功的傳說,這時音樂史上最動人的傳說。這個傳說最打動人的事什么?

指讀:

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人……

聽到的是曲,體會到的是情。像月光曲這樣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品味,細細地去讀。

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幻燈)

板書設計:

月光曲情感旋律

愉快舒緩

篇2

關鍵詞:初中語文 綜合性 策略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背景

2001年7月,由我國教育部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中,首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這一個概念。在此之前我國的教育歷程中,我國語文界從未有過對綜合性學習系統(tǒng)的研究。經過筆者的調查,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代表作品有黃輝霞的《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初探》、胡耘《初中語文教材綜合性學習活動實施研究》等,但是因為世界觀的差異,文獻綜述的結果類目較多,但是從實施內容來看,其分類還是比較清晰,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分為教學目標策略、教學內容策略、教學過程策略和教學評價策略。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實施誤區(qū)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材的重要地位不可否認,在課程改革經歷之后,教材就僅僅作為一種資源而存在,為學生服務是第一位,但是,這樣的改革后,教師的教育理念并沒有發(fā)生改變。無法用新理念去從事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教師抱著根深蒂固的理念,把課本當成教學的主體,甚至把綜合性學習中的問題,當作課堂作業(yè)、學習規(guī)定來要求學生完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僵硬的知識點是教學的任務,這些知識點應適合于學生,而不是要求我們的去學生適應知識點的學習,生活中存在的這些知識點,有的通過外顯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但是更多的知識點,是隱藏在一些現(xiàn)象之后的,像情感認知領域。情緒態(tài)度等。筆者以人教版的戲曲藝術賞析中的綜合性學習為例,教師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設置問題如下:(1)享有“中國戲曲之父”的稱號的人是誰? (2)所謂戲劇的表演藝術有哪些技法? (3)戲曲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生活的基本手法是?這樣的問題甚至真的表現(xiàn)出初中語文的綜合性了么?我們不難產生這樣的疑問。雖然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相關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比如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閱讀資料,小組單獨或合作完成討論、學生個人口頭演講等,但是這些教學活動不單單是語文可以用,其他的科目也一樣進行。

2、目標設定不明確

由于綜合性學習所追求的,是體驗性目標的一種,所以這樣的教學目標往往給人一個誤解,就是學習的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由于把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對立起來,在教案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設定不明確,容易模糊化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許多新穎而空洞的量化目標來規(guī)定學業(yè)目標,如學生感悟、親身體驗、自主探究、多元學習等,學習目標的制定一旦被這些空疏的概念所占據(jù),教學內容必然無序拼湊,教學過程將不好控制,學生的學習的成果評價就不好進行,這樣得不到教學反饋。

筆者在講授《月光曲》這篇課文時,曾經試圖引進音樂史的一些知識,試著制作了大量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在課前也讓學生也在課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在課堂上,學生的介紹可謂豐富多彩,學生的辯論異彩紛呈,在小組分別討論交流的主題就是月光曲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和成就,結果一堂課下來,學生真正用于閱讀的時間很少,課下我對學生的學習感悟進行記錄,學生紛紛表示聽的很興奮,但是學習的東西確不知所云。

三、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指導策略

1、明確主題,縱向深入

人教版的語文教科書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板塊的設置在形式上采取單元主題的類型。單元主題的綜合性學習主題范圍跟本單元的其他模塊的主題范,作為圍是同一系列的不同程度的表現(xiàn),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確定探究主題時,一般可以采取圍繞主題,縱向深入的角度挖掘。比如人教版初中的教材,學生開始大量接觸古文,學生剛開始對此不僅提不起興趣,對于這樣的課業(yè)內容有一定的逆反情緒,認為身為現(xiàn)代人,學那么多的古文用處不大。掌握了學生的厭學心理后,筆者就充分利用我們當?shù)氐牡胤饺宋馁Y源,主張他們利用周末到市民免費公園參觀,讓學生對當?shù)氐奈幕睢v史沉淀的博大精深有個感性認識,結果顯示,這種以學生身臨其境,結合地方人文資源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興趣,更加能培養(yǎng)他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對故園文化的親近之感。

2、開發(fā)課程,選用信息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實施以來,在理論上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一綱一本”的不利局面,倡導各級教育政府部門、教師都參與到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建設中來。我國幅員遼闊,文化歷史資源豐富,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不同地域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等都不相同,但是都可以作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資源。篩選可用信息后,作為學生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內容。首先,調動師生已有的內在知識經驗,開發(fā)課程資源并篩選有用信息。其次,教師依靠教科書、圖書資料和大眾傳媒等外在知識積累,作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主題內容服務。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戲曲大舞臺,這一課時綜合性學習的教學中,筆者帶領學生學習了七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中的寫作和口語交際。賞析了有關當?shù)孛袼椎拿危纭短K三起解》《女駙馬》引起了學生對中國戲曲的濃厚興趣,讓學生了解了中國戲曲特有的文藝形式,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在之后的小組分組討論中,進行了同組辯論,充分的利用了教學資源,開發(fā)了新的課程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反響。

3、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對于語文綜合性的學習評價,教師應把評價的著重點放在綜合性的學習過程過程上,評價標準的設定既要看綜合性的確立是否有價值,學習內容設計是否具有可探究性,探究的方法是否科學,又要看課堂的實踐活動是否做到所有同學都得到體驗,以及在課程的活動中,是否掌握了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其思路和方法的正確性,對不同的聲音和打破常規(guī)的思路和方法,教師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客觀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禹文萃.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

篇3

關鍵詞: 語文課堂 動態(tài)生成 課堂實效

我們平時在聽課時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執(zhí)教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會被學生的“節(jié)外生枝”而打亂,有的老師會順勢而導,借機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把課堂推向;有的便會手忙腳亂,草草收場;有的則置之不理,返回自己的教學思路。其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情況很多,教師如果巧妙地利用就會使其成為動態(tài)的課堂生成。葉瀾教授說:“課堂教學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性。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是開放、靈動的,煥發(fā)著鮮活的生命氣息。教師必須以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認識課堂教學,根據(jù)教學中的生成因素,隨時能夠接住學生拋過來的“球”,或回應,或反擊,或再擊——組織、參與、引導,使師生雙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從而有效地推動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駕馭課堂。

一、教學目標的動態(tài)生成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完成與否,往往是以教案為依據(jù)的,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稍有“出格”表現(xiàn),就會被立刻拉回到既定的教案上來。學生的思想被禁錮在一個封閉的教學框架之中,活動受到制約,個性難以張揚,致使課堂上缺少探索的沖動和創(chuàng)造的激情。

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語文課堂呈現(xiàn)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學生在與復雜多變的教育情境相互作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其他領域產生興趣,產生新的問題。這些生成目標實際上是一個指向不同個體不同時期的目標群,教師應及時捕捉這些生成性目標,并將此作為教學進一步展開的契機。如在教學《月光曲》第2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備課時,我的預想是讓學生從“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中體會曲子的難彈,為下文的教學做好鋪墊。但學生卻不大在意“斷斷續(xù)續(xù)”,他們從“茅屋”與“琴聲”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鋼琴很貴,茅屋里的人怎么買得起這么昂貴的鋼琴?他們不是很窮嗎?這顯然不是教參上所列的目標,但正是學生在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的目標之一。于是,我及時調整了教學目標,結果學生不僅明白了兄妹倆對音樂的熾愛,還了解了德國民眾對美的普遍追求。這樣的教學,顯然是學生所神往的。對學生而言,課堂上生成的目標是著眼于其自身內在需要的,這些動態(tài)生成的目標更具誘惑力,更具生命的張力,也更容易達到。

二、教學資源的動態(tài)生成

課程不是靜態(tài)的文本,課本不是語文教學中固定的不容變更的唯一課程資源。語文教學資源包括靜態(tài)的語文教學資源和動態(tài)的語文教學資源。對于靜態(tài)的語文教學資源,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取舍增刪,作適當?shù)摹安眉簟保瑢滩倪M行二度設計,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出發(fā),拓展拓深語文學習資源的內涵與外延。對于動態(tài)的語文教學資源,教師要善于抓住并很好地利用這些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

如教學古詩《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采用了以答代問的手法。課上,學生根據(jù)預習、交流、討論,基本了解了全詩的意思。這時,我發(fā)現(xiàn)同桌兩個同學正在講“悄悄話”。我剛想批評他們,又改變了主意,而是讓他們其中一個人上來將剛才說的話再說一遍,全班同學根據(jù)這個同學說的話來猜另一個同學說的話。接著,我把學生引到課本上,讓學生發(fā)現(xiàn)詩的后三句是“童子”答復詩人的話。學生根據(jù)這三句猜測詩人是如何問童子的。學生的答案可謂千奇百怪。其中,有一位學生竟說出了“師往何處去?”“師在山何處?”等妙句。教室里,你答,我問;你一言,我一語,個個讀得津津有味,好不熱鬧。我站在講臺旁,聽著這一句句頗有詩韻的“佳作”,我對自己說:“你能肯定他們當中就不會出現(xiàn)第二個李白嗎?”

可見教學中,教師要從知識傳授者的權威地位中走出來,以更寬更高的眼光關注學生的言行舉止,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動態(tài)生成課程資源。

三、教學流程的動態(tài)生成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無論老師預設得多么充分,也難以預料課堂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課堂充滿了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蘊含了豐富的生成性。教師應該靈活地根據(jù)情況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敏銳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點,才能演繹不曾預約的精彩。因此,語文教學不應游離于教學情境之外,教師要擺脫既定課程計劃和課程目標,執(zhí)行人的角色,真正賦予學生語文學習的自,和學生共同建構教學流程,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有這樣一例:一位老師在播放課文朗讀的錄音時,錄音機里忽然傳來了嘰里呱啦的一串怪音——磁帶被卡住了。大家都以為老師會花費時間擺弄錄音機,或是自己范讀,出乎意料的是老師沒有這樣做。她急中生智,神秘地說:“小朋友們,知道錄音機為什么卡住磁帶嗎?”孩子們茫然地搖搖頭。老師接著說:“那是因為錄音機害羞了,它沒有小朋友們讀得好。你們有信心比錄音機讀得好嗎?”“有!”孩子們興趣大增,信心百倍。一堂課快要結束了,孩子們依然讀得意猶未盡。

生成是美麗的,又是稍縱即逝而可遇不可求的。它讓課堂充滿智慧和挑戰(zhàn),這就要求教師有撥亂反正的膽識,有取舍揚棄的智慧,及時捕捉一些有用的問題,順勢引導,讓有價值的資源漸入佳境,別有洞天;讓看似平常的資源峰回路轉;練就一身揚沙揀金的功夫,使學生能在活而不亂、趣而不俗、新而不謬的空間里暢所欲言。這樣具有動態(tài)生成性的語文課堂才具有生命的價值,才能實現(xiàn)師生生命在課堂中的真正涌動與成長,語文課堂也會因為有了生成而精彩紛呈,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