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賞析范文
時間:2023-03-28 20:42: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狂人日記賞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外國文學;審美
中學語文的教材中一直有著別樣的身影,那就是外國文學作品。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2003年《普通高校語文課程標準》分別頒布實行,新教材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外國文學的角度比較,中學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高中選修課更是開辟了外國文學作品研讀與欣賞的專題通道。我們以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高中語文必修系列為例,有歐·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葉》,勞倫斯的《鳥啼》,阿赫瑪托娃的《祖國土》,還有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等。可見這些外國文學作品的體裁也是豐富多樣的,除了小說、詩歌外,還有散文、戲劇、寓言等,而且所選作品的國度也變得廣泛。
本文就以2007年版的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為例,探討中學語文外國文學作品的審美作用。
一、外國文學作品特殊的審美作用
外國文學作品為什么能在中學語文中占得一席之地,而且在語文教材中的地位也不斷提升呢?其實,這是為了繼承“五四”以來語文教育的傳統,為了讓新時代的學生對中西文化兼收并蓄,為了讓中華民族更加偉大輝煌。外國文學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與中國文化截然不同的一面,提供給了讀者一種新的背景和思維方式。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大批接受了西方教育的先輩名人,他們將西方文化融入了自己的文學涵養中,中西合璧,創造出了不朽的經典作品。最重要的是,西方文化會帶來一種全新的潛在的感染方式,那就是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在這一點上,外國文學作品無疑是有著特殊的審美作用的。
新教材大量增換外國文學作品,正反映了人們對外國文學作品審美作用的肯定。
1.文學教育方面。外國文學作品作為中學語文教材的一部分,必定是有著文學教育的作用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學審美教育的作用,即通過文本閱讀和賞析培養審美的作用。值得提出的是,2007年蘇教版高中語文書中的外國文學課文都會附注一些文學常識,教師在上新課前也會先介紹作家和其年代背景,這樣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增加知識面。由于藝術品的欣賞和理解活動包含著增進認識的功能,因而,實施審美教育,還有主與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2]。所以,在學習了整篇課文之后,學生會在感嘆“歐·亨利式結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特時,也學會品析小說構思的精妙,從而達到了在文學教育方面的審美作用。
2.倫理道德方面。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出發,分析語文教材中的外國文學作品,發現這些課文在倫理道德方面也有著特殊的作品。如必修二中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通過安妮日記的記敘寫出納粹人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
3.社會品德方面。語文教材中大部分的外國文學作品都是偏向于社會道德教育方面的,包括堅強、愛國、珍惜生命等等。愛國、思想、信念、珍惜……這些都是美好的社會品德,都是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想要傳達給學生的品質。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一起構成了中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撐起了語文教育的負擔,但它在審美教育方面是特殊的。這種特殊體現在它獨特的異域風情,體現在它豐富的審美內涵,體現在它繁多的文化細節。外國文學作品描繪的是異國情調的生活姿態,無論是主題框架、情節構思、中心思想等方面都與傳統中國文學不同,這樣的異質文學在中學語文中擁有自己特殊的審美魅力。
二、因文制宜,發揮審美作用
外國文學有著特殊的審美作用,作為中學教師,就要充分發揮這種審美作用,力求塑造真正的“三好學生”。外國文學有自己的教學模式,審美教育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如何教好外國文學,并恰到好處地發揮起它的審美作用,就是中學教師的重任了。教學手段單一會造成學生的厭煩,也無法展示審美教育中蘊含的多重理解性,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可以說,要教好外國文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原因是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存在的巨大差異,學生會有心理隔閡,很難進入到文本,想象文章所展示的畫面和境界。除此之外,外國文學本事就是一個很龐大的系統。教師很難一下子就理清了外國文學的發展思路,學生們對于陌生的文學和歷史也會變得有點茫然。學生的慣性東方思維會習慣不了西方的思維方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
當然,也不是說要教好外國文學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教師必須立足于外國文學的“異”,根據具體的“文”,制定出適宜的教學方法,真正發揮外國文學特殊的審美作用。這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淡化隔閡。由于生長環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學生心里沒有對外國文學的知識儲備,就會很難理解外國文學的寫作心態、文本構思等,從而對外國文學存在著心理隔閡。因此,教師不能只是在課前簡單介紹作家的流派和思想,應該著眼于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的“同”和“異”,先讓學生學著接受外國文學,掌握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相同的地方,也理解不同的地方。在排除了學生心理的隔閡后,再通過文本的閱讀和賞析,讓學生在作家塑造的藝術形象、內在意蘊的情感理念中體會作品的美。因為心里要先接受了,才會想要去接觸和分析。而且作品所表達的感情是中外想通的,可以借助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的“同”,利用經驗遷移、情境體會等方式,對文章作深層次的理解。最后便能從文本的分析中體會到外國文學的美,學習到一種新的文學,得到一種新的審美方式。
2.合理聯想,深化情境。聯想是一種可以獲得身臨其境的方式。既可以幫助學生接近文本,又可以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旅程,把握到外國文學的審美價值。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有許多相同想通的地方。就題材而言,都有愛國主義、人生意義等;就思想感情而言,都有親情、友情和愛情。抓住這些共性,合理展開聯想,可以幫助學生深化文本所渲染的情境,加深理解文章。例如魯迅的《狂人日記》與伍爾芙的《墻上的斑點》,兩者都是采用了心理描寫的方法,且創作時間相近,魯迅對于學生而言又是極其熟悉的一位作家。在明白《狂人日記》批判現實社會“吃人”本質的基礎上,進行聯想,體會伍爾芙反對傳統,批判現實社會的感情。
3.拓展閱讀,博聞強識。課外閱讀的積累也是學好語文的一種有效辦法。中學教師在課堂中教授新課的同時,可以推薦一些適合中學生看的書籍,并且對這些書籍的大致內容作簡要介紹,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對課文進行拓展,在課堂上朗讀賞析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既可以幫助學生走進作家和文本,也可以拓展知識面。畢竟博聞強識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
外國文學特殊的審美作用是重要的。教師因文制宜,教好外國文學,讓學生學有所得,也發揮了外國文學作品的審美作用,讓語文不僅僅局限于文本知識的獲得,更有道德情操的陶冶。
結語
外國文學作為中學語文的一個部分,是知識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審美教育是必然和必須的,它與智育的培養,即與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分不開的。所以,外國文學與審美的結合是恰到好處的。特別在21世紀,外國文學越來越受到重視,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的種類和數量在不斷增加,學生學好外國文學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閱讀 寫作 語文能力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健全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有重要作用。葉圣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多數學生語文實際能力并不強,難以適應工作和進一步學習的需要。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很多,其中學習緊張無暇閱讀課外書籍,不能使課外閱讀很好地促進課內學習,也是重要原因。”這些見解非常好地表明了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
閱讀本質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創造,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那如何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升他們的語文水平呢?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興趣是吸引學生閱讀的基礎。據了解,不少高中生對我國現代的優秀作品知之甚少,而對于玄幻類、穿越類、愛情類、漫畫類的作品卻趨之若鶩,究其原因就是這類作者和出版商能把握現在中學生的心理趨向,投其所好,雖不見得對中學生有什么正面的促進作用,可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興趣對現代中學生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針對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投其所好”,引導他們熱愛和欣賞高雅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優秀圖書。像《讀者》、《中學生》、《意林》、《小小說》、《故事會》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清新雋逸的風格一直在高中學生中擁有眾多的讀者。據學生說,他們喜歡這些雜志是因為可以換換腦筋,輕松一下。高中學生正處在血氣方剛、蓬勃向上的時期,不能低估他們對充滿愛國精神的作品,對革命傳統教育作品的熱愛。1996年《“紅巖魂”――白公館、渣滓洞革命先烈斗爭史實展覽》在北京、上海等地展出,前往參觀的學生絡繹不絕。他們被這段浸透先烈鮮血的歷史深深打動了,教師如果借此東風,向學生推薦《紅巖》等優秀讀物,激發對好書的閱讀趣味,一定能取得實效。近幾年《建國大業》、《》、《亮劍》、《十月圍城》等眾多影視作品備受中學生的喜愛,如果此時能恰到好處地加以引導,推薦給學生相關的作品進行閱讀,相信也一定可以啟發學生對此類作品的閱讀興趣,在潛移默化中不但會加厚文化底蘊,而且會增強使命感和高昂的愛國主義熱情,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二、明確閱讀中的角色定位
閱讀活動的核心是自主性,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體系。學生有了很強的自主閱讀意識,就會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適時創設一種專題閱讀的情境,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閱讀活動要創設一種類似專題科學探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現、體驗,對大量的語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創造力。這種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大得多。這種創設專題情境的閱讀活動更關心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也講求方法技巧,但更關注培養能力。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大家共同喜愛的某些篇目,深入閱讀,討論討論,切實理解其中蘊含的積極、健康的情趣和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以真正獲得閱讀的真諦。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定時定量地提出要求,像對材料的概括,對中心的把握,對語言的賞析,等等。最后,還要搞好閱讀成果的展示與總結。教師要設計多種展示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成就感。這樣一定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制訂閱讀計劃,擴大課外閱讀
由于現行教育制度的改進,教師在課堂講授的時間大大壓縮,語文課在每周的課時也大幅削減,這也間接造成現今中學生課外閱讀大多已徒有其名,這極大地限制了中學生的語言積累。只有“博覽”才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面的語言刺激,而且,在閱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業已形成的聯系系統更為完整、嚴密。當然,中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可能花過多的時間與精力,不可能拜讀大部的文學名著,這就要求學生能根據自己就讀年級的特點和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閱讀計劃,包括每天或每周用多長時間閱讀哪一類書籍,使閱讀更具有計劃性和可操作性。“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一定要指導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特點合理的利用時間,指導學生學會去見縫插針。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盡量選擇短小精悍的讀物,如《青年文摘》、《讀者》、《思維與智慧》、《遼寧青年》、《小小說選刊》等,使他們能夠在相對短的時間內獲得較有價值的信息資料。另外不得不引起語文教師重視的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形式,以豐富的內容體現出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在緊跟時代腳步的同時,提高自身修養,在時尚開放的網絡文化中汲取營養,在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中健康成長。教師要精心指導,時時監督,按時收查讀書筆記、組織課外閱讀交流比賽,等等,來提高閱讀效率。
四、加強指導,精選精品讀物,提升閱讀品位
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學生閱讀的資料需是積極健康、催人上進的。回首人類文壇,群星閃耀,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審視當今出版物,魚目混雜,美丑同在。怎樣從這既多又雜的作品中,選出品位高、質量好的書,使學生獲得有益的知識營養和精神食糧呢?教師要隨時了解書籍出版的信息,從中篩選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刊。推薦的讀物,一要對青少年有教育意義,二要有助于開闊學生視野,增加見聞,三要強調鑒賞性、趣味性,寓教于樂。特別要注意學生的閱讀取向,防止學生陷入武俠玄幻而不可自拔,防止學生隨波逐流而在靡靡文學中迷失自己。一般來講,大致可按這樣的選擇順序:古典詩文文學名著語文報刊社科讀物自然科學讀物,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充實自己。其實在語文課本的附錄中都有推薦學生閱讀的經典作品,教師要在課堂中適時地加以引導、介紹、推薦,甚至可以布置一定的任務,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閱讀的刊物,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向學生推薦與課文有關的文章或書籍,如教《記念劉和珍君》時,就讓學生看魯迅的《狂人日記》;教《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推薦他們閱讀《名人傳》;教《林黛玉進賈府》時,讓他們閱讀《紅樓夢》,等等。這樣學生能從這些書中擴大眼界,增長了知識,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嘗到課外閱讀的甜頭,就會主動找書閱讀了,有時候不必老師去介紹,他們就能把有關課文的章節內容了解得清清楚楚。另外也可以適時地進行一些閱讀作品的心得交流會,相互借鑒、相互促進。總之,在指導學生閱讀方面,既要端正他們的方向,又要適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既要有規矩,又要讓學生有自由選擇的余地。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體驗、思考與感悟中,潛移默化,獲得思想啟迪與教益,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從而實現“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五、讀寫結合,從寫作中積累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