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范文

時間:2023-03-23 00:15: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狂人日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狂人日記

篇1

1、狂人日記梗概: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

2、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3、《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于1918年4月。該文首發于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他是柔和的、隨和的、單純的。在北京一家酒店的VIP室,他面對著屋里的10來個人,在攝影師的“要求”下將白色的紗簾高高拋起; 雙腳離地、飛揚地跳起,并把咖啡杯拋向空中; 他甚至擺出了太空漫游時的動作――那一刻,屋里所有的人都被他的“可愛”所感染,笑出聲來。

這似乎和我們之前聽到的描述不同。1999年,26歲的他將一手創建的安全咨詢公司Thawte Consulting以5.75億美元賣出,一躍成為南非最年輕的“本土富翁”; 2002年,他豪擲2000萬美元漫游太空,人們稱他為“冒險家”; 2005年投資1000萬美元,創立Ubuntu基金,成為自由開源世界的“旗幟人物”; 他屢屢尖銳地批評微軟,成為最受媒體追捧的“挑戰者”。

他就是目前最熱門的桌面Linux 版本Ubuntu的創始人馬克•沙特爾沃思(Mark Shuttleworth)。

2002年6月

狂熱的冒險家

“對那些相信地球是平的人來說,這是個非常不幸的消息。從太空上看地球,它確實是圓的、藍色的,非常漂亮。”他認真地告訴我,人類在地球上的一切活動都能在太空看得清清楚楚,比如城市建筑、農林田園。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上的污染。“最讓人吃驚的是,在地球上自然的東西已經很少,大部分都被人開發殆盡了。”

雖然已經過去了7年,且和所有的IT人一樣,出身南非、現居倫敦的馬克不得不為開源事業在全球奔波,但那次太空漫游的經歷對他來說實在是太刻骨銘心了,所以每次回憶起來他都格外地激動。“如果還有機會,我希望能重返太空。” 他說。

2002年6月,馬克搭乘聯盟號TM-34宇宙飛船,在俄羅斯國際空間站停留了10天,成為繼美國億萬富翁Dennis Tito之后的第二位太空游客,一下子名揚天下。南非當局甚至在2003年12月17日發行了一枚郵票,表彰他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非洲人”。雖然這趟太空之旅的門票花了他2000萬美元,可他說:“這筆投資太值了。”

這一次太空漫游如此震撼他的心靈,也改變了他的人生。“在太空才發現生命的短暫和世界的渺小。所以我回來以后,覺得更應該去做一些對人類、對世界有正面影響的事情。”馬克說,這就是創立Ubuntu的初衷。Ubuntu 在非洲祖魯語的意思是“以人道待人”。

Ubuntu是2004年10月首次出現的一個GNU/Linux 發行版本,作為后來者迅速獲得了大量原Linux用戶的喜愛,成為毫無爭議的第一發行版本。Ubuntu Logo下面有一行字:“為人類做的Linux操作系統。”目前全球有1000萬用戶在使用Ubuntu桌面端操作系統,至少100萬臺服務器采用Ubuntu的操作系統。惠普、戴爾、東芝、宏等都有基于Ubuntu操作系統的電腦。

2001年10月

狂想的“仁慈大君”

自創立Ubuntu之后,馬克最熱衷的事情就是為自由開源進行宣傳和演講。開發人員都懷著崇拜,親切地稱他為SABDFL(Self-appointed 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自封的仁慈大君”)。6月29日是馬克第三次來中國,在由中國開源推進聯盟主辦的“開源世界開源中國”論壇上,馬克演講的PPT第一頁僅有一個單詞“Heartbeat”(心跳)。

他解釋說: “本次論壇是很獨特的,有不同的競爭廠商參加,我不想在會上只談Ubuntu,而是希望大家有共同的語言,可以共同做一些事情。”馬克認為,大家應該、跨越鴻溝、精誠合作,使開源社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開源產品越來越專業。“Heartbeat讓人感覺更有激情,也更人性化。”

消除數字鴻溝,人人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是一種大膽的狂想,而馬克正在為實現這一偉大的夢想努力。南非是馬克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一個資源受到嚴重制約的國家。五六年前,這里一半以上的學校沒有電,甚至沒有自來水,絕大部分學校沒有計算機或互聯網。“尤其是在黑人居住區和棚戶區的學生們,他們不但面臨復雜的社會環境,而且非常貧困,如何繼續專心學習?”對于故鄉,馬克充滿牽掛。

2001年,馬克創辦了非營利性組織Shuttleworth基金會,致力于南非的教育創新事業。“這項工作非常成功。”馬克說,“但一旦開源得到了某種程度的證實,它就不再是我們的工作重心,因為基金會總是把目光放在下一個變革上。”

是什么給他提供永續的動力,使他不斷地向前,向前!馬克說,每次我去慢跑,到氣喘吁吁時就想: “見鬼,要是我身體棒一點,就不會跑得這么辛苦了。”但實際上,要是身體再棒一點,我只會跑得更遠或更快,到頭來還是會氣喘吁吁。我用這樣那樣的方式促使自己前進――探究更好的辦法是我的主要動力。

所以,馬克崇拜的偶像都是那些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追逐夢想的人,比如達爾文和圣雄甘地。“達爾文在提出進化論的時候,被認定是錯的,而且他一生都在面對各種各樣的批評,但是他堅持自己的想法,我非常欣賞。”

2009年6月

狂狷的斗士

“Linux創始人拒絕與微軟討論任何協議”; “Ubuntu創始人: 不和微軟進行交易”; “Ubuntu創始人: 微軟最好不要挑起戰爭”;“Ubuntu創始人: 要與Windows 7搶上網本市場”;“Ubuntu創始人批Windows 7太貴且沒本質提高”……有意無意之間,馬克被塑造成為開源世界的“旗手”、微軟的“挑戰者”。每次他都直言不諱地表達對微軟產品和策略的看法,有嚴厲的批評、強烈的質疑,也有公允的評價。

對于微軟的新產品Windows 7,馬克說:“它比以前的產品更輕盈、更簡潔、更干凈了。”然后他話鋒一轉,“但Windows 7在功能上并沒有很大提高,而且它并不是一個開放的、易協作的平臺,這方面優勢還是在我們這邊。”他還宣稱,Windows 7推出以后,微軟不再那么容易就能拿到上網本的市場份額了。“我們在低版本上有全功能的優勢,在高版本上,我們又有價格的優勢,我們一定會去競爭。”

在馬克的北京演講中,有一句話我至今印象深刻:“不要被他們的規則所玩弄。”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企業宣稱,“我們要成為微軟”、“我們要成為IBM”,馬克認為,這其實是誤入歧途,陷入別人制定的游戲規則中,不可能取得成功。開源是另一種能與以微軟為代表的“不開放的”軟件體系分庭抗禮的游戲規則,它完全顛覆了微軟那種靠壟斷、專有、賣許可為生的商業模式,強調共享、貢獻、免費和服務,真正代表了軟件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篇3

讀《狂人日記》有感

近幾天,我拜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這部小說,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當時舊社會的黑暗。

這部小說主要講了在舊社會中,魯迅來到了大哥的家鄉。但那里的人卻很奇怪,當魯迅一人走在路上時,路上的人都面色鐵青的議論著他,似乎怕他,似乎又想害他。當我讀到有個女人在街上打自己的兒子,邊打還邊說:“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看到這,我不禁嚇了一大跳,虎毒還不食子呢!況且這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人怎么會如此殘忍呢!但是,更可怕的還在后面。那天,一個人來告訴大哥說村里有一個大惡人死了,村里的幾口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拿來吃了,還說是可以壯壯膽子。直到最后,魯迅終于明白了大哥與那些人是一伙的,目的是想吃魯迅。才明白妹妹五歲時的死,是因為被大哥吃了,才知道這里是一個吃人的地方。

我想:舊社會實在是太黑暗了、太恐怖了。那些人太殘忍了,以為吃別人身上的什么就能補自己身上的什么這樣一個荒唐的謠言,就去忍心去傷害自己的親人。哎!可悲啊,可悲,舊社會實在太黑暗了。

篇4

陽光是慵懶的,可見太陽在伸懶腰。

太陽許久不這樣輕松了,突然伸起懶腰,是不正常的。我須小心注意才好。不然前日那些同窗為什么湊到一堆,見到我卻不自然了呢?還假意地笑笑。

我知道,他們已經成機器了,而我還是人。他們自然想將我變成機器。

我不怕人笑,我決不上你們的當!

“出去玩玩吧!”老媽倚著門說。

雖然我還不知道你們的陰謀,可我卻也不會上當。須問個清楚才好。

“你們都是一伙的吧!”我問老媽。

“什么呀?”她果然說。我知道她的心虛了,可是我還要問。

“你們想要將這世界的黑暗遮去,是不可能的。我已經看見了!”

她的臉上不安起來:“你病了,快睡覺去吧!”

我沒病,我怎么會有病?可是我去睡了。

我許久沒見她了,今天見了,但覺神清氣爽,再也不想回到污濁的塵世。“我們走吧。”我說。“去哪里呢?”她回答。是呀,我們沒有地方好去。“快回去吧,復習復習準備考試。”她說,竟然。

“你也來勸我?!”我突然想哭,就哭出來了。她惶惶然的樣子,“我也是沒有辦法,為你好呀!”

我想起一件事情,就問她:“空氣為何輕松了起來?”

“許是他們想讓你先栽倒,再自己爬起來。”她說。

有理有理……

離開了她,我還不想回家。就在街上轉轉。

“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一個人拿個酒瓶子搖搖擺擺向我走來。我一把抓住他,“你倒想得和我一樣!”

“喝酒,喝酒。”他說。

身旁的人拉著我去跳湖,我想起了她,就回家了。

老媽帶我去醫院。

我沒病為什么要去醫院?可我還是去了,想聽聽他們怎么說。

一看見那醫生我就知道了,他也是機器。

機器看病,又怎么能看好呢?

果然。他看到我,臉上露出驚恐的神態,拉了老媽走到一旁輕聲說話。一會兒,反過身來問我:“你在想什么?”

我想試試他還有沒有救,便輕聲唱起小齊的歌:“本來也可以/向這個世界舉起白旗/把眼睛閉上/走進隊伍里面/不看不想/不再爭辯和反抗……”

他驚愕地睜大眼睛,連連搖著頭:“沒救了,沒救了!”

我知道,他沒救了。

“本來也可以/依照人生的速度前進/像一個好人/準時戀愛求職/一成不變/按部就班地老去/只要當初沒聽見/遠方的鼓聲/我就不必尋覓/那是什么歌曲/既然我已經看見/另一條路上的美景/那是怎樣的崎嶇/我都不在意/本來也可以/讓我的呼吸不必費力/本來也可以/讓我的快樂比較容易/只要我甘心。”

“不要說了!”

“你們怕了?”我笑著,“可是我要說:你們可都改了吧?收回,收回你們沒有生機的面孔,不容新生的心靈。你們都老了,已是滿頭白發了!你們將人生虛度,你們的心靈成了廢鐵,你們都成機器了!按部就班地老去!”

似乎有人在撕扯,我也顧不了那么多:“你們是機器,按照規則生活,你們的靈魂,早已攥在了別人手中!”

我還是被他們關進了小屋, 可是這有什么關系。不與他們接觸甚好, 免除了把我變成機器的災難。可是, 我竟沒有一點廢鐵的心嗎?他們看我那冰冷的幾眼,未必沒有改變我的心。

不再想了。

篇5

此次“母機節”為諾展商城首創,一經推出立刻在機床工具界引發廣泛關注,“機床工具人自己的節日”的口號也不斷發酵。8月2日,“母機節”啟動,五湖四海的機床工具人齊聚一堂,將啟動儀式的舞臺圍的水泄不通。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機械行業分會副會長周衛東、中國機電產品流通協會會長尹魯章、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青島市分會副會長王建軍、青島金諾國際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文、青島諾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諾展商城)總經理王華威等20多位出席啟動儀式。

最受矚目的演出舞臺,一連4天多達12場的文藝表演輪番上演,勁歌熱舞給觀眾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最魔性的“小雞舞”是諾展商城為“母機節”專門創作的“節舞”,舞蹈配樂由音調不同的“雞鳴聲”組合而成,“duang、duang”洗腦!

“母機節”期間,諾展商城推出“機床名品團購會”,參與團購活動的60余家廠商中,不僅有友佳、沈陽機床、大連機床這樣的國內機床大鱷,更有哈斯等世界級巨頭,國際范十足。

當高品質碰撞上低價格,百款機床名品團購會讓“母機節”綻放巨大魅力,許多采購商在“母機節”開幕之前就已經在線上關注了參展產品,形成購買意向,因此現場成交的效率都更高。“母機節”啟動僅僅3個多小時,現場便有了2起成交,活動5天,成交量達20多單,成交額達800多萬,被觀眾盛贊為“會下單的母機節”。

現場,主辦方還通過“諾小雞快跑”和“水果達人”兩款小游戲以及答題得好禮等游戲給大家“發福利”,光紅包就送出了30000元。

展會各處都布置了幫助大家贏取紅包的“掃碼小雞”。

篇6

10月6日,我和姐姐去了柯巖風景區。柯巖風景區是名勝古跡。

走進大門是一座大橋,橋下的水清澈見底,水里的水草綠油油的,往里走是一棵棵金黃的桂花樹,飄來陣陣香氣,桂花樹旁是一個大池,池里養著觀光魚,池里的小魚多么的讓人心曠神怡。走著走著看見一處依山旁水的美景。那山有多么的清秀挺拔,水倒映山,飛流而下的大瀑布,在瀑布周圍是無數個小水滴結合成了霧,瀑布旁邊風很大,小水滴都吹到了我的臉上了,聲音也很響轟隆隆。再往里走有一座打石碑,上面寫了“我是紹興人”我和姐姐在石碑旁拍照,做紀念。繼續走是魯鎮,魯鎮是魯迅的家鄉舊紹興,魯鎮有許多娛樂館比如:堵銅錢。狂人日記等等,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狂人日記,在門口是一張血盆大口的嘴里面既恐怖又黑暗我嚇的不敢睜眼,讓我知道那是個食人部落,我們隨后來了傾斜小屋,整個世界都是傾斜的。

這里既有山水的自然美景也是魯迅的故鄉,是我們紹興人的驕傲。

篇7

[關鍵詞]啟蒙;特征;魯迅

在魯迅小說《狂人日記》中,瘋癲為狂人提供了探尋隱藏在常人世界外吃人秘密的契機。作為一名啟蒙者,雖說狂人的反抗失敗了,但他的特質卻是揭示啟蒙特征,了解魯迅啟蒙觀的重要窗口。

一、啟蒙的視角——西方規訓的結果

《狂人日記》較為清晰的展現出狂人與吃人者的二元對立。吃人者又可以根據他們在狂人眼中的作用劃分為以狂人大哥為代表的統治階級和包括青年和眾多看客在內的被統治階級。在被統治階級中,狂人又以他們的覺悟程度劃分為兩類:“一種是以為從來如此,應該吃的;一種是知道不該吃可是仍舊吃,又怕別人說破他”[魯迅,魯迅著譯編年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P26)。這種二元對立與鐵屋子敘述中清醒者與沉睡者的關系有可比之處。狂人/清醒者在“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魯迅,魯迅著譯編年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P652)鐵屋子中受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被統治階級中的第一類恰如鐵屋子中的沉睡者,他們愚昧、不追問歷史,也沒有能力承擔摧毀鐵屋子的使命;第二類可稱為裝睡的人,他們軟弱、不抗拒現狀,不愿承擔摧毀鐵屋子的使命。魯迅以鐵屋子作為對舊中國啟蒙環境的批判,鐵屋子的萬難摧毀,即是對啟蒙前途的推斷。鐵屋子的存在,澆滅了內部打破鐵屋子的希望也排除了外力沖破鐵屋子的可能。這表明,對魯迅而言,無論是否有外部侵略,中華民族的內部劣根性都使其難逃亡國滅種的危險,是“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木里的木乃伊”[[德]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P324)。

在《狂人日記》與鐵屋子寓言中,敘述者都是站在敘述環境之外。但無論是小說的閱讀者還是“金心異”都沒有對這種舊中國的隱喻產生懷疑,說明交際雙方均對這一隱喻表示認同。游走于常態社會邊緣的瘋癲為狂人認清傳統倫理的罪惡本質提供了契機,鐵屋子的敘述者魯迅因站在鐵屋子之上看鐵屋子,覺察到鐵屋子的萬難摧毀。二者對舊中國啟蒙環境的批判和對啟蒙可能性的否定正是來自于對主流社會的游離,而由此游離產生的批判視角實際上來自于西方,是敘述者在自覺與不自覺中接受西方規訓的結果。[關于這一點,張慧瑜在《從“幻燈片事件”到“鐵屋子”寓言:啟蒙者的位置》中,已對啟蒙者的位置和視角做出詳細論述,本文在此不予贅述。原文載于《魯迅研究月刊》,2009年第4期,77-85頁。]前,清政府以天朝上國自居,這一定位也影響了士大夫(知識分子)的心態。打開了中國的國門,民族危機伴隨著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而這一落差對以天下為己任的知識分子的沖擊尤為顯著。痛苦來自比較之中,在今昔對比、中外對比中,他們接受并認可了資本主義世界對中國的描述。

二、啟蒙的方法——先禮后兵的本土方法

狂人的啟蒙視角實為西方規訓的結果,而他的方法則帶有國人的行事色彩。首先,狂人的勸轉歷來備受詬病,認為這一方法與狂人反封建的戰士形象不符。陳思和在《現代知識分子覺醒期的吶喊:》中,將狂人勸轉的原因解釋為以下三點:“狂人是被迫害狂而非迫害狂”[陳思和:現代知識分子覺醒期的吶喊:《狂人日記》,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P33);狂人在感情上雖不想承認,但在幻覺里已經把大哥歸入吃人者的行列;狂人意識到自己與吃人者擁有同樣的遺傳因子。我認為這三點都是狂人采取勸轉方式的具體原因,而究其根源,實為封建禮教先禮后兵觀念教化的結果。“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P7)[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狂人的勸告是很委婉的,由遠到近,由古及今,由理論到事例,由他人及自身,娓娓道來,很有古代君子感化教導的風范。

“我只有幾句話,可是說不出來。大哥,大約當初野蠻的人,都吃過一點人。后來因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變了人,變了真的人。有的卻還吃,——也同蟲子一樣,有的變了魚鳥猴子,一直變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還是蟲子。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慚愧。怕比蟲子的慚愧猴子,還差得很遠很遠。

“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還是一直從前的事。誰曉得從開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

“他們要吃我,你一個人,原也無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們會吃我,也會吃你,一伙里面,也會白吃。但只要轉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人人太平。雖然從來如此,我們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說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說,前天佃戶要減租,你說不能。”(P25-26)

啟蒙視角下的生存危機,使狂人選擇了反抗;禮教弊端的無法擺脫,使狂人在無意中選擇了勸轉的斗爭方式。狂人堅信自己秉持的是正義,這種堅定使他在斗爭時勇氣十足,信心百倍。他的勸轉有如君子一般磊落,就像古人開戰前的通牒。然而,這種方式存在的前提是雙方具有共同的觀念信仰和行為準則,狂人堅信吃人有罪因而要改正,狂人大哥為代表的吃人者則對吃人的存在表示無能為力。承認吃人有罪,堅持的是一種以實物為依據、以求真為訴求的科學觀念,而對這一吃人歷史現象的視而不見和辯護則是一種以描述為依據、以求善為追求的倫理觀念。二者的沖突使狂人“要改”的吶喊淪為堅信“改不了”的吃人者眼中的滑稽之舉。“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魯迅,魯迅著譯編年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P108)無法擺脫禮教和家族的弊端使狂人“先禮未兵”,而這一點其實在他對自己處境的分析中已露出端倪。

假使那老頭子不是劊子手辦的真是醫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他們祖師李時珍做的“本草什么”上,明明寫這人肉可以煎吃。他還說自己不吃人么?(P23)

狂人批判吃人者屈從于歷史的描述,而他判定醫生吃人的依據,恰恰是本草什么上記載的人肉可以煎吃。這一伏筆的埋設,使狂人的反抗愈發酸澀。狂人的勸轉,體現了西方科學觀念與傳統倫理方法間的深層矛盾,昭示著狂人反抗過程的不徹底性,預示著狂人反抗的失敗。

三、反抗后的沉思——對自身戰斗的合法性的懷疑

讓戰士停止戰斗的不是斗爭后的寂寥,而是對自己戰斗合法性的懷疑。勸轉前的狂人雖然是被害者,但他對自身正義性的認可是他面對吃忍者毫不畏懼,正氣凜然。“我未必無意之中吃了我妹子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P27),使狂人陷入原罪的痛苦和懺悔。吃人的罪惡正如影子一般揮之不去。此時的狂人陷入沉思:吃人有罪,有罪就要改,他所堅持的信念沒有錯;然而,這一信念的宣揚者本身亦是吃人者、迫害者,使狂人認為自己的的戰斗缺乏行動上的說服力,在理念的光輝與自身的陰影中對自我產生了懷疑。

新約圣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眾人將一個行時被拿的婦人帶到耶穌的面前,說:“這婦人是正行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人們在吵嚷聲中對做出了處置。耶穌對所有人說:“你們誰認為自己到現在為止沒有犯過錯,就可以先用手中的石頭打她,直到打死她為止!”那一刻,所有人都不說話了,他們看著自己手中尖銳的石頭,誰都沒有動手。過了很久有第一個人扔下自己手中的石頭轉身離去了,慢慢的所有都離開了。

而狂人的所思所想與圣經中的人很像,都是因自己的罪過停止了對他人的規訓。而狂人流離于常態社會的的特殊身份,使他的離開意味深長。他發現雖然自己被認定為瘋子,仍然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以整體的形式共同承擔罪惡,無法逃脫。“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P27)。進一步講,即使是大家都改好了,聽從了“我”的規勸不吃人了,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吃人嗎?自己所秉持的信念難道具有絕對的真理性嗎?人類吃人的歷史已有四千年了,雖然形式不同但本質從未改變,由人形進化為真的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人自出生起就坐上了社會的列車,通過行駛中見識過的事件和教化建立自己的世界觀。成人的原罪使他們不能真正放開手腳,“救救孩子”(P28)也就成為最真切的呼喚。

篇8

1、因為魯迅原名為周樟壽,后來改名周樹人。魯迅只是周樹人在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并不是其真實姓名,所以魯迅本名姓周,其后人也姓周。

2、魯迅的后人有周海嬰和周令飛,分別是魯迅的兒子和長孫。兩人都姓周。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1、魯迅1881年生屬蛇。

2、人物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歌劇《詩人李白》更像交響詩。

觀劇前聽說郭文景的新歌劇主角是李白,還有酒、月、詩,我異常興奮。多么狂放的構思!將酒、詩、月擬人化地寫,這太符合李白的浪漫性格和孤傲人生了。我想,在這樣的戲劇張力下,郭文景的音樂空間該是無邊的,不僅是創作方法,還包括音樂元素。

觀劇后,做為舞臺戲劇沒有達到我的預期值,但做為一個音樂作品,當交響詩來看,郭文景是成功的。整個作品,樂隊部分寫得非常出采,充滿著戲劇沖突,聲樂部分,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多是為李白詩歌譜寫的曲。散場時,有人說這是李白詩歌聯唱。我覺這種說法太簡單了。李白的詩歌確實刺激了郭文景的靈感,再加上郭文景又鐘愛李白,20年前的交響合唱《蜀道難》和12年前的竹笛協奏曲《愁空山》都取自李白的詩歌,但這次,郭文景將李白詩歌的竟境展現得更加立體、變幻。通過樂隊,竹笛準確精致地捕捉郭文景內心的想象。可以看出,郭文景技術老道得已經達到了心想筆到樂隨的境界。

可這畢竟是歌劇,做為聲樂角色,也就是舞臺上的人物,戲劇沖突太少了。這四場再加上終場戲就是五個意象,只有《李白與酒》第一場還有一點戲劇沖突,但不激烈。在我的想象中,用酒、月、詩做為與李白對峙的角色,實際就是李白潛意識、狂想、創作力的化身,李白能創作出那么棒的詩,其生命內在的沖突一定比得上《哈姆雷特》、《培爾?金特》的戲劇沖突。但舞臺上呈現給我的除了意象如《李白與月》,就是簡單的敘事,如《李白在宮中》。缺少那種每個角色都讓人同情但卻不可避免地沖突讓觀眾揪心裂肺的激動,如像卡門和唐荷塞似的矛盾。李白生命里有這樣的底色,或許編劇要的就是交響詩的結構。

歌劇主角李白,田浩江飾,整出戲,他在舞臺上時間最多,唱得也最多,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合唱《黃河之水天上來》,其次是京劇小生江其虎飾的詩,再次是美聲女高音周曉琳飾的明月,然后是混合男高音遲黎明飾的酒。真像交響樂隊里的貝司,男低音田浩江打了很好底色。襯托著酒、月、詩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