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朗誦的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30 20:39: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適合朗誦的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適合朗誦的詩歌

篇1

胎兒的性別,有很多的醫學方法就可以鑒別,只是現在國家規定不能檢測胎兒的性別。這里介紹一個偏方給你,就可以知道胎兒的性別。將孕婦清晨第一次小便滴入兩滴醫用酒精,變紅者為男,無變化為女。

胎兒性別鑒定以前是可以通過B超檢查出來,現在是已經不提倡使用儀器鑒定胎兒性別,所以一般是要等胎兒出生之后才可以知道到底是男女,現在的社會沒有必要過于在意男女問題。

對于判斷胎兒的性別來說,最直觀的方法就是B超,B超下可以清晰的看清楚胎兒的各個器官和部位,包括生殖器,但是目前我們國家法律上規定,是不能擅自告訴孕婦胎兒的性別的。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詩人王寅有名句云:“謝謝大家冬天仍然愛一個詩人?!贝嗽娒麨椤独收b》,全詩如下:“我不是一個可以把詩篇朗誦得/使每一個人掉淚的人/但我能夠用我的話/感動我周圍的藍色墻壁/我走上舞臺的時候,聽眾是/黑色的鳥,翅膀就墊在/打開了的紅皮筆記本和手帕上/這我每天早晨都看見了/謝謝大家/謝謝大家冬天仍然愛一個詩人?!贝嗽姙楹胃腥?,是因為我們都已經預設了詩人已經沒有人鐘愛了。

奇怪的是這個冬天詩歌朗誦不斷―因為有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今年的主題是“詞與世界”,Words 和World相差少許,卻道出了一個詩意的秘密:正因為人類說出言詞,世界才獲得意義―太初有言。而詩的技巧就是完美安排字詞的組合的技巧,詩人安排字詞以構成意象,意象構成詩篇,詩篇說出世界的秩序、美與神秘。

這是一個神奇的儀式,更神奇的是它發生在香港,一個被認為毫不詩意的地方。不要再說香港沒有詩、香港是文化沙漠之類的廢話了,香港有詩,而且有好詩。無論本土、移民、過客或是訪者,無數詩人為香港帶來無數詩,香港也因為自身結構的豐富和矛盾,成為現代詩最適合不過的書寫對象―雖然這個城市并非一個適合安放一張寫詩的書桌的城市。

現代詩正好擅長于流動、不穩和沖突,并且以一種全新的美學去統一這“不美”的一切現代事物。本屆香港國際詩歌之夜邀請來的詩人,有不少正是善于此道的好手。來自斯洛文尼亞的Toma? ?alamun (托馬斯?薩拉蒙)、來自愛爾蘭的Paul Muldoon (保羅?穆耳頓),來自巴西的Régis Bonvicino (雷寄思?邦維希諾)和來自印度的Vivek Narayanan (維瓦克?那拉揚南),他們的國家都是所謂第三世界國家,近二三十年的政經動蕩不已,傳統的國家文化也產生變易,詩人作為最敏感的溫度計,必然用詩歌作出反應,但他們都不是裸的“現實主義者”,而是在前衛的文學手段中尋找最適合與這個奇怪的時代互動的方式,最后形成他們獨具一格的詩。

詩善變、求變,對付一個地區社會的變局理應綽綽有余。這些詩人的態度理應給予身在文化更復雜的港澳、大陸和臺灣生活中的我們一些啟迪,今年有四位大陸詩人(西川、于堅、田原、宇向)、三位臺灣詩人(羅智成、零雨、陳克華)、兩位香港詩人(王良和、葉輝)和一位澳門詩人(姚風)受邀,其中西川、于堅和上述詩人最相似。他倆都是早負盛名的中國第三代詩人,原來被分別視為學院派與民間口語派詩歌的代表人物,但近年風格變化頗大,西川日益潑辣疏狂,如詩魔附身,非如此不得道盡生活中荒誕似的,他原來的玄思向日常生活情景“迫降”,卻生出許多沒有道理的道理來―這就是詩的不講道理。于堅卻從日常生活出發,日益玄秘起來,但又不離他所關注的現實:云南的生態,就像他同時用紀錄片所做的一樣。

今年詩歌之夜有一特色是漢語詩人與外國詩人人數相當,前者大都是大陸、港臺詩歌節的中堅詩人,后者則多為享有國際聲譽但是尚未在漢語文化界廣為人知的詩人,關于當代世界文化的相互碰撞,他們有精彩的見解,化之于詩、或化之于文章與講演,詩歌之夜就提供了直接領教的時機。漢語詩人中的田原和姚風同時也是日語詩和葡萄牙語詩的著名譯者,在兩種語言中進出自如,帶給他們自己的詩歌另一種觀察的角度。

類似語言翻譯的,是性別的“翻譯”,女詩人對此尤其敏感―無論是自己的性別、抑或他的性別,書寫兩性之間的糾結很難,更難的是超越此糾結。本屆詩歌之夜請來六位女詩人:來自中國臺灣的零雨、大陸的宇向,以及土耳其的Bejan Matur(白江?馬突爾)、德國的Silke Scheuermann (西爾克?朔伊爾曼)、美國的C. D. Wright (卡羅琳?賴特)和墨西哥的María Baranda (瑪麗婭?巴蘭達),各有各的答案。其中零雨較為詩歌愛好者熟悉,隨著年齡的漸長,她的詩歌日益透明、內斂,在寂靜中控制著一種女性的緊張―但是在現場朗誦中,她仍不禁哽咽;與之相對的是年輕的宇向,稍微的輕松放肆,仿佛世界的糾結僅止于愛情。Bejan Matur和C. D. Wright教人驚喜的是自由,自由流露在字行意象的變換推進之中,讀之有爵士樂的―也有土耳其音樂的迷醉。

對于一般的讀者來說,現代詩令人望而生畏的,就是太多新奇和陌生的言詞,太多意外的表達方式。但當你把詞與世界放在一起打量的時候,你才會發現,是詩人的言詞更新著這個我們已經熟悉得不再有驚喜的世界,這個道理,也是這么多詩人來到香港、用許多不同的語言要告訴我們的。

篇3

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詩歌普遍進入了中小學語文教材,從目前通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已占課文很大比例。教材中收錄的有古詩詞、現代詩歌、兒歌、童謠等。詩歌進入教材后,教師要進行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改革,特別需要提高兒童文學修養。但現狀是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對詩歌教學重視不夠,兒童文學素養不高。兒童自創詩相對較少,能提供給學生閱讀的兒童詩集很少。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愛幻想,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記憶力強,正處于學習的最佳時期。教學中通過搜集整理、賞詩誦詩寫詩等途徑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童年充滿詩意。

正基于此,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賞詩誦詩、嘗試寫詩、編輯詩集等活動,對兒童欣賞詩歌、自創詩歌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培養學生詩性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促進教師的詩性智慧和業務素養的提高,拓展素質教育的語文新天地,實現教學由文學、到美學的升華。

一、引導學生與詩同行,掌握詩歌學習的基本方法

1.搜集詩歌。古今中外詩人創作的優秀詩歌,給我們美的熏陶。指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采訪記錄等信息渠道,搜集創作的詩歌或記錄當地流傳的民歌、童謠。也可以搜集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此活動的目的是了解古今中外詩人創作的優秀詩歌,給我們美的熏陶。

指導學生閱讀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閱讀唐詩、宋詞、元曲,再閱讀國內外優秀的現代詩。古詩語言凝練,內涵豐富。讓學生熟讀成誦,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讀懂詩歌,感受詩歌中包含的情感?,F代詩寫法自由,更適合抒發現代人的情感。

2.整理資料。通過閱讀詩歌,讓學生學會給詩歌分類,從不同角度搜集詩歌,整理詩歌。如:按題材分,有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等;按形式分,有格律詩、自由詩等;按體裁分有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等;還可以按國家和作者分。搜集詩歌時,要提醒學生不要局限于創作的詩歌,還要記錄當地的民歌和童謠。個人和小組將搜集到的詩歌進行分類整理,在小組和班級中進行交流,為下一步開展詩歌欣賞打下基礎。

3.欣賞詩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借助工具書了解大意,體會情感。在組內向同學推薦自己喜歡的詩,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首詩。在欣賞詩歌時,可以在小組內閱讀,看作家是怎樣欣賞詩歌的,重點是學會明詩意和悟詩情。

4.動手寫詩。在學生賞詩誦詩后有了一定的積累,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只要我們有一顆童心,大膽想象,錘煉語言,就可以寫出有趣的童詩。推薦優秀兒童詩,想想他們是怎樣把自己的感受用詩歌表達出來的,再試著寫一寫詩,鼓勵學生之間交流自己寫的詩。

5.詩歌朗誦。可以朗誦搜集到的詩,也可以朗誦自己寫的詩,在班級里開展詩歌朗誦會。

6.知識競賽。將搜集到的詩歌知識編成題目,用比賽的方式看看哪些同學的詩歌知識最豐富。

7.編輯詩集。小詩集里可以編入收集到的詩和同學自己寫的詩,也可以編入詩人的故事或詩歌的相關資料或給詩配上插圖。給詩集取個好聽的名字,裝訂后在班上展示。教師將優秀詩集搜集起來,編訂出一本小學生詩集,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8.辦手抄報。舉辦“我愛詩歌”手抄報評比,通過“我愛讀”“我會賞”“我會寫”及詩歌知識答題等板塊,使學生愛上詩歌。

二、引導學生在詩里發現美,提高詩性文學素養

1.激發學習詩歌興趣,提高誦詩賞詩水平。教學中與詩同行,通過誦讀所傳達作品的情,所闡述的理。誦讀作品本身內容的新奇豐富,表現風格的多姿多彩,表現手法的精妙絕倫,吟誦品味之中,學生自然會被作者所抒發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觸動,自然會被作品高超的藝術手法而驚嘆折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強烈興趣,體會到詩歌學習原來是如此的奇妙而精彩。走進校園,常能聽到朗朗誦詩聲;看到孩子們在比著誰誦的詩多;時常能聽到學生在游戲中,在與人交流中不經意地吟詠出幾句蘊含詩意的話;孩子們經常通過“朗誦”“吟詠”“歌唱”“配畫”等形式表達對詩歌的理解。

兒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真摯的情感,富有鮮明個性。學生在一次次的美讀指導中,漸漸掌握了誦讀方法和技巧,激發了學習詩歌的興趣,詩歌誦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對詩歌更加喜愛,漸漸體悟到了詩歌的美,豐富和提高了文學素養。

2.加強學生詩歌創作指導,提升詩歌寫作水平。學生通過對詩歌的品讀、模仿、創作和評價,了解了有關詩歌的基礎知識,并初步學會了欣賞、寫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讀詩、寫詩興趣盎然,他們以此為樂,互相傳閱,互相品賞,積極進行詩歌創作。2011年出版了一本兒童詩集《花瓣飄香》,刊號為:ISBN978-7-204-10902-92011,詩集的正式發行,突破了目前國內兒童自創詩相對較少的現狀,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好反應。同年我校成立花瓣飄香文學社,至今出版六期《花瓣飄香》校報。2012屆畢業班優秀作文選《五彩斑斕》出版發行。2013年畢業班又編印了第二輯《花瓣飄香》詩集,共選入213首兒童詩歌。

3.構筑詩意校園,促進了師生和諧發展。有詩的人生一定會多一點精彩。我們通過滲透、熏染、陶冶、美化等形式,達育人、美育的效果。事實證明,受詩熏陶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的情感更細膩,更懂得關心人、體貼人,能更多地為別人著想。校園蓬勃生機,充滿詩意。

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經常通過“朗誦”“吟詠”“歌唱”“配畫”等形式表達對詩歌的理解。隨著詩歌閱讀量和創作的加強,在詩的熏染陶冶下,學生變得更純潔、更善良、更樂觀,涌現了一批校園小作家、小詩人。他們以自己獨到的筆觸描繪著自然、刻畫著生活、抒寫著情感,創作了大量優秀詩作,在各級競賽中獲獎。創作詩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發表與獲獎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積極性,使他們寫出了更多、更好的作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這悄無聲息中豐富并提高了學生詩性文學素養,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與詩同行教學相長

1.探討了有效的詩歌教學模式。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實踐,促使學生詩情激蕩,思維飛揚,使課堂詩意彌漫。經過實踐,總結了搜集整理―誦讀賞析―仿寫創作―成果展示的詩歌教學模式。

首先,指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搜集經典詩歌或感興趣的現代詩歌、民歌、童謠。小組搜集到的資料,按一定的類別把詩歌分類。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欣賞優秀詩作,指導學生把握優秀詩作的字音、節奏、輕重、緩急,讀出詩歌蘊含的感情,美讀成誦,促進學生理解詩作。對經典詩作誦讀、感悟、內化,真正理解和領會詩作的思想情感后,指導學生模仿寫出同類和類似的詩作。與此同時,有目的、有組織地帶領學生到大自然、社會中體驗生活,取舍素材,進行詩歌創作。教師將優秀詩集搜集起來,進行詩歌知識競賽,在班級里開展詩歌朗誦會,匯編學生創作詩歌,出版了一二輯兒童詩集《花瓣飄香》,優秀詩歌選《五彩斑斕》,內容富有生活情趣,編排更系統更科學,為學生搭建了展示的平臺,學生嘗到了寫作詩歌的甜頭,提高了閱讀和寫作能力。

篇4

1.借助圖畫增強美感,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古詩詞以它優美的意境,飽含情感的意象吸引著無數的讀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借助圖畫創設詩歌的意境。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描繪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樹、明月構成了一幅清麗優美的畫卷,通過媒體展示與詩文解讀,引導學生去觀賞、去體會詩中美景,在豐富多彩的情感空間里去體驗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去感悟詩人在這江天一色的月光下,內心變得澄明清凈,心與自然的靈流。學生在頭腦中就會逐漸構成一幅幅意境優美的畫面,刺激學生的視覺器官,濡染學生的心靈,誘發他們的審美情趣,從而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和向往,更深地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2.借助音樂營造氣氛,引發學生內心的共鳴

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用禮樂來教化學生,可見音樂的教育作用自古有之。在古典詩詞的教學中,借助音樂調動情感,烘托、渲染詩歌的內容,創造美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引起內心的共鳴。如《春江花月夜》的古箏曲,經常為教師教授詩文《春江花月夜》時所用,因為它以委婉優美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安寧的情調,描繪出人間的良辰美景,極具東方的詩情畫意。用這首古箏曲來營造詩歌的情調恰到好處,渲染了一種哀而不悲,美而不膩的詩歌意境。把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美好景致寧靜委婉地輕輕說來,把歲月流逝、時光短暫的感慨緩緩道出,把思婦游子的離愁淡遠在朦朦朧朧的月色之中,讓人嘆為觀止。

聽著這樣的曲子,讀著優美的詩篇,學生的心靈怎么會不被這寧靜而美好的春江花月夜所“迷惑”呢?這就是內心的震撼,這就是心靈的共鳴。

3.通過朗誦體會韻味,讓學生感悟詩歌的節奏

古詩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感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學生誦讀。古詩教學中,采取大聲朗讀、獨自朗讀、手勢吟誦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吟、誦中體味,更能感悟詩的韻律美。如李白的《將進酒》,以豪放的風格、灑脫的情懷,再現了詩人放浪不羈的個性和浪漫主義的詩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品讀,男生讀得酣暢淋漓、豪情萬丈。特別是配樂朗誦,讓學生感受到詩歌優美的旋律,跌宕的節奏,不羈的情懷。讓人內心生出一種豪情,想與詩人舉杯執酒,一醉方休。朱熹在談讀書時有這樣一段話:“凡讀書須要讀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而古詩詞的朗誦,更是要放開胸襟,用飽滿的熱情與詩人共情懷。所以在課堂上,要多進行比讀和品讀。讓學生在長期的朗誦中去體會詩人的情感,把握詩歌的節奏和韻律,感悟古典詩詞涵蘊的語言、委婉的情感。

隨著音樂的旋律,和著詩歌的節奏,學生一般都能體會出杜甫詩的沉郁頓挫,感悟到辛棄疾詞的悲憤激昂,沉浸于李清照詩的凄婉纏綿,向往著李白詩的瀟灑飄逸……并且能從朗誦中去體會古詩詞的美。

4.通過想象內化意境,讓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

“詩言志”,詩歌表現的是真性情,它是一種活潑而充滿靈性的文學樣式。而古典詩詞更是注重詩情畫意,注重情感的表達。部分詩詞詩畫結合,音韻和諧優美,營造出優美、幽深、凄清、磅礴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心靈的愉悅。所以,在教學古詩詞時,應讓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充分把握古典詩詞意象的內涵,內化于心,充分領略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從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痹娙讼胂蠼裣猛?,一葉扁舟臨岸,酒醒夢回,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頭,佳人遠去,情何以堪。意象簡潔,畫面飽滿,意境深遠,充滿了凄清的氣氛。人情之冷落,風景之幽清,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詩詞的意境之中。學生可以根據畫面的想象,進一步內化意境,把握詩人“離愁漸遠漸無窮”的痛苦和凄涼,與詩人達成共情。

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古代文化浩如煙海,古典詩詞充滿靈性,它的美,教師是永遠講不完說不盡的,只有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讓他們運用聯想和想象,調動自己的思維,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品讀、去鑒賞、去記憶、去創作,才能開拓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的靈性,滋養他們的心靈。

參考文獻:

[1]畢寶魁,艾麗輝.中國古典詩詞鑒賞[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3.

篇5

【關鍵詞】詩歌節律圖譜;教學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12)09-0046-05

【作者簡介】謝瑩(1975-),女,浙江象山人,寧波市江東區中心幼兒園副園長、中學高級。

一、問題的提出

詩歌作為“文學中的文學”,承載著民族獨有語言的節奏韻律、思想情感和綿延不息的文化,是兒童感知民族語言和文化的重要窗口。詩歌教學作為幼兒園語言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獨到的教育功能不可忽視,尤其在培養語言的敏感性方面有其獨到性。

審視今日的幼兒園語言教育,隨著繪本教學的興起和流行,加上區域自主活動量的增大,幼兒園在課后間隙已經難覓詩歌朗誦聲,出現詩歌教育式微現象。許多教師在教授完詩歌后,遺忘的速度比孩子還要快,往往在日常教育中缺少后期的跟進練習,其他個別化的自主游戲也會迅速地替代這類活動,導致孩子即便詩歌教學現場感受體驗好,但由于缺乏后期跟進體驗練習,遺忘也很快,學習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為改變這種現狀,本研究從探索詩歌節律圖譜的特點和功能出發,通過現場教學案例的觀察、定性與定量的分析,總結了詩歌節律圖譜教學的相關指導策略,為幼兒園詩歌教學提供相關借鑒。

二、詩歌節律圖譜的特點與功能

(一)節律

又叫聲律或韻律。語言中除了音素之外,附著在音素上的“聲音的高低、輕重、長短、快慢,間歇和音色”造成語言的節律?!罢Z言的節律是人們為了準確地傳達詞句的內容,表現說話人的思想感情,以求達到互相了解的必要手段?!痹摾碚撌钦愦髤菨嵜艚淌诔袚膰疑缈苹鹧芯砍晒1狙芯扛鶕變簶酚谀7赂兄奶攸c和他們在語言學習中能感受的節律元素,借鑒吳教授創設的節律符號,根據幼兒認知特點重新進行了設計,主要有: 表示聲音的上行和下行;“”表示頓音;表示延音;“”表示重音等。

(二)詩歌節律圖譜

是將詩歌書面語言中的關鍵詞或全文,用小圖片的形式替代相應的關鍵詞語,添加節律符號,變語言視覺符號為聲碼、形碼結合的語言音樂、圖畫統一的多重碼信號。運用詩歌節律圖譜開展教學除了精心選材外,還要根據幼兒不同年齡進行精心設計,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圖代文

這種形式主要用于小班,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容形象為主體的大圖,一種是小圖卡組成的結構圖。因為小班幼兒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喜歡形象鮮明的圖案,其記憶帶有很大的無意性,因此小班圖譜要力求突出中心,簡單明了,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圖譜進行朗讀。剛開始階段幼兒會喜歡大圖,但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結構圖,一幅小圖代表一句詩,帶領他們學習點圖朗誦,逐步培養有意注意,增強朗讀的節奏感。小班圖譜有少量節律符號出現,只是供幼兒初步感知了解,他們的朗讀節奏更多地來自于模仿和動作。至于角落里的小文字是提供給成人指導用的,以彌補圖畫為主的內容了解不全的缺陷。

2.圖夾文

中班幼兒有意注意開始發展,出現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的趨勢,他們的記憶特點是無意中進行的記憶較多,但能進行一定的有目的的識記,而且在引導下能夠手口一致地點讀,因此中班的圖譜以“圖夾文”為主,整體感受詩歌的內容和結構,通過點讀加強有意記憶,節律符號的適量出現起到朗讀提示的作用。

3.圖配文

大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識字量也明顯增加,他們能亦讀亦猜地來閱讀一些圖畫書,而且能根據要求結合圖文進行有目的地記憶,因此大班的詩歌圖譜除了“圖夾文”,還有“圖配文”。根據詩歌內容插入情境性圖畫,為幼兒理解詩歌提供線索,知道詩歌除了內容結構外,還有節律符號提示的節奏韻律,要注意語調的變化。除此之外,還有以文字符號為主的片段結構圖譜,一般根據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使用。

(三)詩歌節律圖譜的功能

圖譜閱讀法是早期閱讀中的一種指導策略,在詩歌教學中運用圖譜進行教學也是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詩歌節律圖譜”正是把動態的以聽覺通道為主的詩歌學習轉化為視、聽、誦結合的多通道學習的靜態材料,促使幼兒在大腦中產生如下聯系:口語與圖形的聯系――口語與已有經驗的聯系――口語與文字實際意義的聯系,具有豐富的內涵價值。

它的功能在于:

1.采用圖、文、符號相結合的形式向幼兒呈現完整的閱讀材料,能為幼兒提供書面語言和文字的直觀形象,實現口語向書面語(圖譜)的轉換,通過“以圖閱讀”方式,激發幼兒學習詩歌和前識字興趣,為幼兒今后逐步過渡到文本的獨立閱讀奠定基礎,促進早期閱讀習慣養成。

2.圖、文、符號聯系有利于幼兒識字和閱讀理解,通過視、聽、誦結合,能增強記憶,幫助幼兒很快地在圖片、文字和有表情朗誦之間建立對應的聯系,從而更好地了解詩歌內容、情感,借助符號提示進行聲情并茂地朗誦,提高語音敏感性和視圖轉換能力。

3.詩歌節律圖譜的運用能激發好奇心,集中注意,有意傾聽增強,還有助于幼兒了解詩歌結構,幼兒在看圖譜點讀過程中,視聽說同步,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閱讀的方法、習慣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

4.“節律圖譜”是教師運用于詩歌教學中的一種方法,在示范與指導的過程中促使教師進一步分析詩歌內涵,提高教學有效性,提升自身的語言藝術修養。

三、詩歌節律圖譜教學指導策略

人們學習時,會把所學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從而提高記憶效果,這是一種重要的認知策略。幼兒還不能自發地產生認知策略,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教學幫助幼兒逐步學習和掌握。圖譜作為幼兒的學習材料,通過教學前的精細加工,使詩歌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但不同的詩歌圖譜使用的時機會有所差異,需要因課因人靈活把握,使用中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指導策略一:“詩歌節律圖譜”之進行式――邊看圖譜邊學習

所謂“進行式”是指在詩歌學習過程中,將圖譜出示使用糅合在詩歌學習的過程中,即邊看圖譜邊學習,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結構與情感。這在詩歌教學指導中是使用最廣的一種方式,適用于有一定內容含量的兒歌和有一定情節的兒童詩。至于呈現的時機可以在示范朗誦之后,可以在提問之中,也可以在集體練習之前,沒有具體的規定可言,需要教師根據詩歌教學的進程和幼兒的學習需要來定,在于教師要有著良好的教材分析設計能力和對教學現場的靈活把控。

在邊看圖譜邊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運用以下方法進行指導:

1.點讀法

點讀法就是我們常說的“手指點讀”,是圖譜使用中最常見的形式,只要教學中用到圖譜,這種方法基本都會使用到。教師引導幼兒從題目開始,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用手指點讀畫譜上的畫面和文字,可以幫助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和指向到詩歌的主要內容上,而手指點讀的過程隱含著詩歌的節奏和輕重,在朗誦上起到暗示作用,使之更具節律感。

例如:詩歌《金花銀花》,在出示圖片討論比較過南瓜和冬瓜的生長特征后,教師引出詩歌并示范朗誦,出示圖譜進行一些相關概念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在學習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依次點讀方式進行引導,在“吹著吹著”有輕重音的地方,點擊落指稍重,放慢一拍,就可以很自然地帶動朗誦的節奏,再通過提問“為什么吹著吹著做個夢會慢下來呢?”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的情感,使朗誦更加聲情并茂。

2.懸讀法

懸讀法指的是讀譜預測,進行猜測朗讀。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中大班,而且相對而言適用于分段體的兒歌。幼兒看著圖譜進行預測,會出現兩種可能:一種是“預料之中”,印證了預測,認知水平得以提高,有意記憶得以鞏固;另一種是“不如所料”,與猜想結果不一樣,可以使幼兒自覺反思,對自己原有的想法進行補充與調整。使用懸讀法涉及到上、下段圖譜分別出示的時序問題,要先看先問先想,再來看圖譜印證猜想。當然同一張圖譜也可以使用懸讀法,但事先需要教師對圖譜進行一定的遮蓋和提問設計,激發幼兒不斷猜想的興趣。

例如:大班兒歌《睡覺覺》,運用第一張圖譜可以充分展開討論,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猜想,并說出自己猜測的依據和理由,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發展辯析性思維,第二張圖譜則是驗證幼兒的預測,促使幼兒自我調整認識,通過指向性的觀察點讀,起到增強記憶的作用。

3.演讀法

演讀法是指幼兒在看圖譜朗讀時,一邊根據教師提示朗讀一邊根據內容做動作,從而加深對詩歌的記憶與理解。演讀法的使用與兒歌內容相關聯,里面的主要內容適合表演,才能做到邊讀邊做動作,增加練習的趣味性。這種方法適用于游戲性強的兒歌,在托小班使用比較多,放在看圖譜學習兒歌的后期進行比較適宜。

4.提示法

提示法是指用圖譜把詩歌結構有的規律呈現出來,幼兒根據圖譜提示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詩歌學習的效率。在這個過程中,圖譜起到的是歸納提示作用,呈現的往往是一個片段,而且不同于前面圖文結合的方式,往往會用符號來代替,體現的是結構間的規律。這種方法多用在較長篇幅、特殊形式的兒歌學習中,比如數字歌、問答歌、連鎖調等,適用于大班。

例如:兒歌《走金橋》是一首融問答歌與連鎖調于一體的兒歌。問答歌采用設問作答來引導幼兒認識事物情理,連鎖調采用“頂真”修辭手法,將上句末尾的詞語作為下句的起頭,義不相貫,純游戲性質。整首詩歌共有18句,整個記憶容量較大,在短短的一個課時里面運用各種手段與方法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能記住詩歌,有節奏、連貫地朗誦對幼兒而言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學習過程中,小朋友通過傾聽和觀察,能很快發現“問答句”的特點,通過閱讀圖片能用三個字來回答。難點是圖像之間缺乏有機聯系,幼兒很難聽出“問”的第一個字和上個“答句”的第一字是一樣的,通過圖譜的呈現,幫助幼兒發現、了解這個規律后,他們就可以根據圖譜提示進行對照,解決“如何問”的難點,為后面的自主觀察、學習奠定基礎。這樣的學習既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也充分發揮了圖譜提示作用,有助于幼兒進一步了解詩歌特點,加強記憶。

(二)指導策略二:“詩歌節律圖譜”之過去式――學習在先,圖譜在后

所謂“過去式”是指在詩歌新教的過程中,先不出示圖譜,而是充分地感受理解詩歌之后,再在課余用圖譜進行跟進復習,進一步激發朗誦的興趣。這種策略多適用于游戲性兒歌與意境優美、想象豐富的散文詩,或是情感主線明顯、意象朦朧的抒情詩等,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先學習后圖譜

開展詩歌教學,首要的是分析教材,從詩歌本身特點出發,運用豐富多樣的手段,幫助幼兒學習理解。有的詩歌內容動感很強,學習過程中只要輔以圖片、動作等,不用圖譜也能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這種情況下,圖譜就不必課堂上呈現,在后期的復習跟進中出示,加強練習,進一步幫助幼兒鞏固,通過符號的自由擺放,感受朗讀的多樣性即可。

這種學習形式多適用于有較長篇幅,需要集體教學來完成的游戲兒歌、繞口令,或是語言動感強烈、意向優美的兒童詩等。

2.先游戲后圖譜

皮亞杰認為:“兒童的語言習得過程就是頭腦中建構客觀實體的過程,只有嬰幼體主動發生的動作才能對客體建構?!毕扔螒蚝髨D譜,可以讓幼兒在理解兒歌淺顯內容的基礎上,在邊朗讀邊動作的過程中,完整地再現詩歌,進一步激活朗讀情感,產生學習的愉悅情感。后期的圖譜朗讀跟進,是一個幫助幼兒持續“內化鞏固”的過程,畫譜能引發幼兒關于內容動作的回憶,通過點讀進一步鞏固朗讀的節奏,了解整體結構,體驗朗誦的美妙感覺。內容淺顯的游戲類兒歌、手指謠等適合先游戲后圖譜,在托、小班相對使用較多。

例如:傳統兒歌《小耗子上燈臺》(小耗子/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哩咕嚕滾下來)這首三言體兒歌內容淺顯,可以結合手指動作進行表演,在日常組織環節中,結合手指動作進行兩三遍就能被幼兒學習掌握,不需要以集體教學的形式進行。而學習后的圖譜提供起到引發回憶的作用,小朋友看見形象的圖片可以朗誦表演,同時可以提出注意朗讀語調變化或者加快速度等要求,提高朗誦的趣味性。

3.先欣賞后圖譜

詩歌欣賞作為詩歌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本質上是通過幼兒想象將語言材料轉換成他們頭腦中的視覺的、聽覺的表象過程。相對一般詩歌而言,詩歌欣賞作品往往段落更長,內容更豐富,情節更生動,意境更優美,因此,大多數的詩歌欣賞是需要通過多元化的手段,如動作、教具、音樂、開放性的提問等多方位結合,進行多通道地感知欣賞。因此,欣賞的過程中較少會用到圖譜,而圖譜作為欣賞活動后的跟進,起到的是“以圖閱讀”的功能,促進早期閱讀習慣的形成。幼兒的記憶力往往是驚人的,即便是很長篇幅的詩歌,只要稍加提示,他們看著圖譜常常可以連貫地朗誦出來,帶給你許多教學之外的驚喜。

(三)指導策略三:“詩歌節律圖譜”之將來式――圖譜在前,指導在后

所謂“將來式”是指在幼兒形成一定讀圖能力的基礎上,先呈現畫譜供幼兒自學在前,教師引導在后,從而習得詩歌,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

心理學家加涅所說: “隨著學習者不斷的學習以及不斷地貯存智慧技能及其他技能,他們也發展了用以提高其內部學習過程的自我調控的方式。”在教學中如果經常使用圖譜學習詩歌,在這個過程中能不斷積累幼兒讀圖讀文的技能,獲得有效的策略來調節自己的內部過程,發展幼兒自我學習的反省和分析性思維。有了這種基礎,在大班后期,我們就可以開展這種方式的學習。但要注意兩點:首先詩歌選擇要注意突出形象性和趣味性,有許多詞匯是能用圖片進行轉換的,讓幼兒在讀圖猜字的過程中串聯起思考的線索;其次,出示圖譜之前能讓幼兒多方位感知詩歌內容情境和特點,為后面的圖譜自學打下基礎。

例如:《小熊過橋》描寫了小熊從膽怯到勇敢過橋的轉變過程,是一首篇幅較長的七言體兒歌,適合大班幼兒學習。我們在第一環節先請幼兒看“無聲動畫片”,把PPT從頭至尾播放給幼兒看,教師不作解說,只是幫助幼兒了解兒歌的角色和內容梗概,接下來就出示圖譜供幼兒自己學習,在熱烈的討論和碰撞中,教師對個別問題稍加引導,就很順利地解決了詩歌第一遍學習問題。之后,通過幾個開放性的問題,“小熊過橋以后心情是怎樣的?朗讀時候表情可以怎樣?”等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朗讀的情感,達到自學詩歌的目的,突出幼兒的主體性。

(四)指導策略四:“詩歌節律圖譜之發散式”――圖譜的創意衍生

所謂“發散式”指的是進一步發揮圖譜在日常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一些與圖譜、讀寫等相關的創意衍生活動,促進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這些活動的開展適用于意義性較強的圖譜,強調與日常生活及幼兒經驗進行充分的整合,提供給幼兒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促進習慣潛移默化地養成。

1.朗讀創意

一首優美的詩歌就是一首動聽的語言音樂,在日常練習中我們還可以運用圖譜進行節奏的添加,或者其他朗讀形式的變化,增加朗讀的趣味性。在朗讀創意上可以通過節奏自由擺讀、增加朗讀變化等形式開展。比如,詩歌《落葉》音樂性很強,我們可以在“秋風秋風吹吹、樹葉樹葉飛飛”后面添加疊詞節奏型“×××”“×-×-”,采用輪組伴讀的形式進行練習,增加朗讀的意趣。比如,嘗試用方言來朗讀《走金橋》,感受頂真手法的變換樂趣,進一步激發了小朋友朗讀的興趣。

2.組詞創意

在學習詩歌,點讀圖譜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有一定規律可循的詞語和文字,通過圖文的對應,幼兒可以優化記憶效果,還能引發一些相關的猜測。到中大班后期,幼兒對漢字開始關注,經常會主動地去認讀,我們可以抓住這種興趣,將圖譜認讀經驗結合衍生,開展一些“看圖找字”“一字開花”“部首聯詞”等游戲,可以放在區角中讓幼兒獨立操作,也可以在生活組織過程中用“開火車”或小組競賽方式進行,培養幼兒前識字興趣。

3.詩畫創意

經過圖譜教學熏陶的幼兒進入大班對讀寫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作為幼兒早期讀寫活動的引導者、示范者、支持者,可以利用圖譜的創編,結合書寫,進行一些詩畫創意活動。比如,我們學習了詩歌《新年》,鼓勵幼兒用詩畫結合的形式進行創作,給新年爺爺寫信,說說自己的心愿,體驗“畫字”的樂趣等都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篇6

關鍵詞:新詩 能力 導 學 評

《語文課程標準》將學生的能力培養提到了首位,在7—9年級的課程目標中說:“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薄皩ψ髌返乃枷敫星閮A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辈⒁蠼處煛獙W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①

初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都是新詩,屬于文學作品單元。新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文字淺顯,明白如話,形象鮮明,意境深。教學中,很容易將作品分析得支離破碎,于提高學生能力不利。怎樣貫徹“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這一教學目標,教學中怎樣去實施能力培養,歷來是一個難點。筆者就這一單元的教學所得,從“導”“學”“評”三個階段談一談教學體會。

第一階段:“導”,它包括“學前導”和“學中導”。

一般“導”,往往是教師給學生介紹詩歌的背景材料,向學生簡介該詩的主題、情感。但如果只是教師一味向學生介紹,很容易形成一言堂,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更談不上能力培養了。詩歌教學要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導”法也應生動活潑多樣。教材所選的詩歌,大多是一些名家之作,現在學生手里有關這些作家和作品背景方面的資料很多:教參(我從不反對學生手里擁有語文教參)、課外書籍、網上資料,比比皆是。應激發學生自己做課前準備,自查資料,課上向大家展示自己查得的成果,大多數學生都有極強烈的表現欲,做起來非常起勁。學生自查資料,能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整理資料的能力。教師也應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資料,并向學生介紹自己的資料來源。“導”中教師可以創設教學的情景,將學生引入詩歌所描寫的意境;也可以向學生提出若干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有些詩歌,教師一上來就可以范讀,將學生“導”入詩歌的意境中。 “范讀,教師范讀,尤非講究不可?!雹诮處煹木实姆蹲x,常常會使學生躍躍欲試,急于模仿?!皩А钡姆椒ǘ喾N多樣,應選擇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能讓學生去讀書、查資料、動腦思考的方法,靈活運用。

第二階段:“學”。這是詩歌學習的主要階段。這個階段學習有多種方法,主要有:讀、悟、述、品、評、誦等等。

“讀” 是熟悉詩歌。任務是大體把握詩意,初步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讀文章一樣,學習詩歌也要整體把握詩歌的基本內容,整體構思,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讀,可以是學生自讀,也可以是教師的范讀。

“悟”是感悟詩歌。感悟詩歌的形象,感悟作品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詩歌的特點——凝練性、跳躍性、模糊性,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產生障礙。詩歌“往往是跳躍式的,要由讀者憑想象去聯系起來?!雹?“好的有分量的詩,往往只說出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沒有說出來,待讀者自己去體會,這就不容易看了。咱們必須把可以體會的體會出來,才算真能了解?!?④教師怎樣引導學生領悟詩歌所抒發的感情是學習詩歌的關鍵。要在誦讀的基礎上,反復琢磨品味,激發學生自己去想象,去發揮,通過想象領悟詩歌形象,猜測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走進詩歌的情境,去感悟、去體驗,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述”要強化形象描述,讓學生深切感受詩的形象??梢允墙處熯\用富有感情的有響聲有光彩的語言形象描述,引導學生進入詩境;更應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悟用優美的語言表述出來。教師在“導”時,要根據詩的不同基調變換不同的情緒、語言和語調,把握描述的節奏,繪聲繪色的展示詩的情境。對學生的“述”,教師應教給以方法,如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抒寫入手,抓住具體的形象,用語言將這一形象描述出來;再如引導學生借助想象,將自己頭腦中那幅幅畫面描繪出來。這一步既培養學生思維的連貫性,也培養學生“說”的能力?!笆觥必灤┯谡麄€學習階段。

“品”是領悟詩歌的神韻,品味語言。清代詩人吳修齡把作者的思想情感喻之為米,認為一般的文章只是把米煮成飯,詩則是把米釀而為酒,“飯不變米形,酒則盡變”。⑤詩歌教學就應引導學生去“品酒”,在“品”中去發現、去把握、去挖掘、去想象、去發揮,從而領悟到詩歌的神韻,領悟到詩歌的美,這一點,和“悟”相一致?!捌贰备匾氖且龑W生去品味詩歌的語言,教師可示范性地講一些精妙的詞,讓學生學會“品”的方法;更多的要讓學生自己去“品”,以提高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

“評”是談自己對詩歌的認識,談自己對詩句字句的看法,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它有利于提高學生評價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誦”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入角色誦讀詩歌。通過詩歌的停頓、節奏、重音、語調等,體味并表現出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朗誦時要求朗誦者“進入到原作品所具有的那種精神狀態中去,即所謂‘進入角色’,把原作品創作時燃燒著的思想感情,在朗誦中再一次燃燒起來?!雹捱@一階段,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味詩歌,真正進入詩歌的情境,再現詩歌的激情,和詩人產生共鳴,并用好“高低,強弱,緩急”這三類語調,讓學生真正領悟詩歌蘊含的美。學生在練習“誦”中進一步學會學習,大大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第三階段:“評”。

傳統的對詩歌的考查方法,也和其它文體一樣,往往只停留在筆答試卷上?!缎抡n程標準》強調“根據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強的特點”,可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并指出:“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边@一單元,我和學生商量,采用了非筆答的形式考查:全班同學,每人選一首新詩(可幾人合誦,可分角色),自配音樂,利用配樂詩朗誦的形式進行。并由大家選出十位評委,制定了評分標準,進行打分。標準如下:1.內容思想健康,流利背誦;2.普通話標準,聲音清晰響亮;3.能準確把握作品情感基調,溶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富有藝術感染力,準確、鮮明、形象地表現內容;4.注意到詩歌的節奏停頓,語音的高低輕重、抑揚頓挫,重音,拖音,顫音等;5.儀態舉止(包括上下臺)、表情自然大方,恰到好處地輔以動作語言;6.配樂恰當。學生興味盎然,運用課堂上學到的詩歌知識積極準備。朗誦會上,較為準確地再現了詩歌意境。朗誦準備、臺上表演以及相互評價,無疑使學生的理解、欣賞、表現、評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總之,詩歌教學,要讓學生真正學會欣賞詩歌,品味詩歌,教師適當的精當的“導”只是起到一個引路的作用,學生的能力培養才是第一位的。

附:參考書目

① 《語文課程標準》

② 葉圣陶《授與和啟發》(《葉圣陶集》第14卷)

③ 葉圣陶《授與和啟發》(《葉圣陶集》第14卷)

④ 葉圣陶《教學舉例》(《葉圣陶集》第14卷)

篇7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愛上讀書

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要讓學生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指導學生表演戲劇,在角色中體驗人生。鑒賞戲劇《雷雨》《羅密歐與朱麗葉》《長亭送別》等戲劇作品的時候,我們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分組比賽,賽后展評。學生參與熱情高,既獲得閱讀體驗,又獲得人生的體驗與感悟。

2.誦讀經典詩歌,感受詩歌魅力。在詩歌教學過程中,我們利用其適合吟詠誦讀的特點,舉行班級詩歌朗誦會,讓學生選取更多風格和題材的詩歌配樂朗誦,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體驗到詩歌的美感和魅力。

3.利用多媒體資源等有聲書,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經典。選用一些名家朗誦或是介紹名家及其作品的視頻使用多媒體播放,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經典的魅力,在音畫的視覺與聽覺的沖擊中體驗美感,從而激發學生閱讀和朗誦的興趣。

4.閱讀名著和觀賞電影相結合。學生平時上學期間很難拿出大量的時間閱讀大部頭的世界名著,我們在假期為學生推薦世界名著閱讀書目,建議學生到圖書館閱讀名著。引導學生去欣賞世界經典名著所改編成的電影或演出,開學后組織他們討論原著和改編后的作品有何不同。

5.分享閱讀體驗,適時表揚。分享經典作品的喜悅有利于學生增強自信。有些學生因為不會閱讀,或是不會表達,就會缺乏自信。久而久之就會對閱讀產生畏懼心理,甚至厭惡閱讀。因此,我堅持與學生一起讀書,分享閱讀體驗,適時表揚肯定學生特別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暫時落后的學生的閱讀成果,使他們樹立自信心。

二、深度閱讀使學生獲得更多的人生思考與體驗

高中時期是學生正處于思想快速發展與成熟的時期,是人生觀形成的極其重要的時期,所以信息和觀點的注入與融合將會決定其人生的發展方向。淺層次的閱讀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所以他們更需要的是深度閱讀,深度思考。

1.引領學生拓展閱讀的視野。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拓展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根據課本中的名篇內容或作者去聯系課外的相關文章或書籍。例如,講授蘇軾的《赤壁賦》的時候,讓學生去讀他的《后赤壁賦》以及其他人寫赤壁的詩文,搜集他的詩詞及其生平資料。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向學生介紹他的作品及其風格。

2.有機聯系課內與課外。課內的文章有時不一定給我們以全面的認識,利用課外閱讀對課內知識的補充可以使我們的認識更全面。魯迅主張痛打的“落水狗”――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校長楊蔭榆,讀者往往因為她開除劉和珍而對她產生厭惡之感。但如果學生閱讀了王開林的《女校長的剛烈》一文,便會對她的“昧于大勢,不知權宜變通”有所寬容。她在抗日期間為了保護女學生,正氣凜然痛斥氣焰萬丈的日本獸兵,讓我們感到她正義剛烈的一面,她晚節無虧,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值得我們敬佩。

3.閱讀體驗的分享與碰撞。學生的閱讀需要深入的思考,思考之后要想做到深刻,就必須有交流。學生讀完莫泊桑的《項鏈》,我組織學生分享閱讀體驗,在層層深入的交流與碰撞之后,我又提出新的問題,請把瑪蒂爾德跟簡愛兩個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比較。學生各抒己見,談論和交流步步深入,受益頗多,在這樣一次次的閱讀體驗的分享和觀點交流碰撞中,學生的思想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4.個性化解讀。有時候學生在閱讀經典的時候會受別人思想的影響,從而對作品的主題或是對人物形象有傳統或狹隘的理解。例如:莫泊桑的《項鏈》中的瑪蒂爾德常常被看做是愛慕虛榮而不得不承擔十年艱辛。然而讓學生從人性的角度來進行個性化解讀,全面分析課文,學生提出了另外的觀點,發現了主人公可愛善良、真誠和堅強誠信的一面。

5.閱讀收獲的內化與外顯。學生閱讀的內化既包括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包括觀點的借鑒和吸收。閱讀的外顯既包括學生因閱讀生成新觀點的表達,也包括對待處理認識事物的方法與態度。樂于閱讀的學生能和身旁的世界產生聯系,最后具備超越現階段想象范圍的思考能力。他們會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間建立聯系,并且把它當作做決定時的參考。

篇8

在淘寶上“賣故事”

在行形形的淘寶店中,商品琳瑯滿目,可你聽說過“買”故事甚至不用付錢的店鋪嗎?“CY故事”和“逆時光故事”,就是這樣賣故事的店鋪。進入這些店鋪,一股清新的味道撲面而來,一個個擁有專屬鏈接圖片的原創故事,或講親情,或述愛情,展示比小說更加精彩的現實生活,借助網絡在不經意中傳遞著正能量。

在這些店鋪的鏈接中,記者發現,除了店主自己的故事,售賣的更多的是別人寄存的故事。“寶貝們”雖然篇幅都不長,卻都是真實的,標價皆為1元。任何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將自己的原創故事寫出來,發到店鋪的指定郵箱,被選中的寄存故事,經過店主的文字編輯,配上精美的原創圖片后將作為商品標出,故事一旦賣出,網店收取20%的租費,剩下的80%完全歸賣家所有。

其實只要點開鏈接,故事就已經完整地顯示在寶貝詳情中。即使不付這1元錢,也一樣可以閱讀所有的故事。付錢還是不付錢,完全靠讀者“自覺”。

曾經有人問過:“買了這些故事有什么用呢?”“CY故事”店長叢平平的回答頗為文藝:“我不知道有什么用。看書有什么用?聽音樂有什么用?看電影有什么用?談戀愛有什么用?是的,買故事同看書、聽音樂、看電影、談戀愛一樣,或許有些事情并不遵從理性,情到深處時,―份感覺便足以將你淪陷?!?/p>

也有很多人質疑,怎么會有人傻到為免費的東西付款呢?親朋好友們也勸說店主不要這樣,可以免費試讀,看完需要付款??勺罱K兩位做著同樣的“文藝夢”、同為80后理科生的店主卻始終堅持免費閱讀。

在叢平平眼中,“掏錢買故事的都不是傻子,就算是,也是有情懷的傻子?!蓖瑯拥?,“逆時光故事”的店主李楊也認為,“總會有一位讀者,為自己心靈產生的啟發、感動、共鳴等任何一種感覺埋單?!痹谒麄兛磥?,如果讀者不喜歡,拍下這1元錢對他們也沒有太大意義,和開店的初衷不符。講真實的故事和免費閱讀,是他們最初也是一直的堅守。

如今,“CY故事”在線售賣的故事已有316個,“逆時光故事”也有115個,盡管單個故事最高的銷售額只有53元,他們依舊很知足。

與孩子們一起讀詩

數字化時代閱讀的改變不僅在于文字、圖片的在線瀏覽,也包括對圖像、色彩、聲音的接收領悟。與“CY故事”和“逆時光故事”賣普通人的故事不同,“給孩子的詩”APP和“為你讀詩”微信公眾號,則為更廣泛的受眾提供了共享高尚文化藝術品位的平臺,在虛擬空間里聆聽、分享、交流詩歌體驗。

作為起源于民間歌謠的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用奇妙的詞匯組合,闡釋了人類心靈最美好的想象。因此,北島在《給孩子的詩》的序言中這樣寫道,“遇上詩歌,就像遇上心中的情人,當青春遇上詩歌,往往會在某個轉瞬之間,內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來。”在時刻噴涌著海量信息的數字化時代,讀詩并不算什么難事,關鍵是認真地讀好詩,并記得與孩子們分享。

詩集《給孩子的詩》,可以說,最早緣起于4年前,北島剛上一年級的兒子帶回了一首準備朗誦的詩歌《假如我是一支粉筆》,這樣文筆粗糙且想象力匱乏的詩,令北島氣憤難忍。于是,北島花費3年,為所有“不想做粉筆”的孩子們選編了一本詩集《給孩子的詩》,收入了70首外國詩和31首漢語新詩,期望孩子們在詩歌的密林中如卡瓦菲斯在《伊薩卡島》里寫的那樣:“你的道路漫長,充滿奇跡,充滿發現?!?/p>

孩子們是天生的詩人,也是語言的天才,他們未經磨損的赤子之心,對世界有著獨特的感受,單純率性的詩意,珍貴也脆弱。當然,讓孩子們通過多樣的渠道盡可能地接觸到詩,是和讀什么詩同等重要的命題。

在孩童都能操作手機的時代,一款合適的詩歌APP,也是一次讀詩的有益嘗試。與《給孩子的詩》相繼問世的同名APP,在原詩集的基礎上,借助現代媒介設備專門為孩子們挑選了一些適合閱讀的“有聲”的詩,同時提供給與讀者為自己的孩子錄制詩歌的機會,讓父母與孩子進入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一起愉快地讀詩。如讀詩這么好的事,怎么都不嫌早。

其實,類似于“給孩子的詩”的中文詩歌APP也有不少,但大都形式簡單。英文類有幾款詩歌APP很值得學習。如《趣味童詩》,用小朋友實實在在能感受到的各種生活畫面詮釋詩的內容,詩里的每個詞語都能在生活的情境里找到對應,真正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像成人和孩童都能讀的《荒原》,則把文本精讀、手稿展示、朗誦和表演視頻等豐富元素縫合在一起。與其浪費時間在“憤怒的小鳥”、“保衛蘿卜”等手機游戲中,流淌著詩韻的APP更益于孩子們的身心。

微信里的詩歌黃金時代

詩歌是最精煉有力的語言創造,也是最易在網絡廣泛傳播的文體。從論壇、博客,到微博、微信,新興的自媒體讓詩歌在短時間內傳播得更加快捷。如今,許多人已經習慣了在微信上“享受詩歌”,那些經過精心編輯的文字、應景別致的圖片,加上抑揚頓挫的真人朗誦,帶給讀者的不只是文字的審美和情感的共鳴,還有全新的視覺和聽覺的立體盛宴,完全有別于之前單一的紙質瀏覽。在“為你讀詩”微信公眾號上,幾乎每篇推送的詩歌的閱讀量都在10萬以上,成就了一場盛大的網絡閱讀奇觀。也難怪有人感嘆詩歌的黃金時代又回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為你讀詩”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團隊,并非專業的詩歌機構,而是一家名為“BeMyGuest(尚客私享家)”的文化公司。它與20位中國各界精英翹楚共同發起“為你讀詩”公益詩歌藝術活動,致力于倡導詩意生活和呈現詩意中國。

2014年4月25日,與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共讀安徒生經典童話《丑小鴨》的段落,是“為你讀詩”推出600多期以來最特別的一次,首次實現國家元首在新媒體朗誦文學作品,也喚起了更多人對詩歌的關注。這個擁有百萬粉絲的微信公眾號,默默堅守詩意的情懷,每晚10點,讓人們在自媒體語境下與詩歌重新結緣,打開了人們接觸詩歌的多種感官,豐富了我們對詩歌的體認和想象,悄然撫慰著忙碌一天的疲憊心靈,給予人們希望和力量。

時代在不停地變化,媒介和出版物的變化令人目不暇接,不變的是詩歌創作和閱讀“有感而發”的抒情本質,以及人類對內心本源訴求的探索。

如果說在這個工作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擠壓出較長的時間手捧紙質書埋頭閱讀可能只是一個奢侈的愿望,但至少我們可以抽出幾分鐘聽一首詩、讀一個故事,摒棄浮躁與虛榮,回歸沉靜與真摯,用詩意的閱讀充實我們的生活,如同德國詩人荷爾德林說的那樣:“人,充滿勞績,但仍詩意地棲居?!?/p>

鏈接

大師們的閱讀觀

魯迅:讀書應博覽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科的,偏看看理科書,看看別個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在博的基礎上,要漸擇而入于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

培根:書亦可請人代讀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有只須讀其部分者,有只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而無味矣。

錢穆:讀書應先定“旨趣”

讀書應先定“旨趣”,否則“莫談方法門徑、書籍選材以及其他等等”。讀書旨趣有兩途,一是為謀職業、溫飽、聲名等私利;一是純粹為一種求知的興趣和熱忱,即為己而學。

林語堂:讀書須有膽識,有眼光,有毅力

讀書須有膽識,有眼光,有毅力。讀書全部之主旨,讀出自己性靈來。膽識二字拆不開,要有識,必敢有自己意見,即使一時與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說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要腳踏實地,不可舍己耘人。

毛姆:為樂趣而讀書

不論學者們對一本書的評價如何,縱然他們眾口一致地加以稱贊,如果它不能引起你的興趣,對你而言,仍然毫無作用。別忘了批評家也會犯錯誤,批評史上許多大錯往往出自著名批評家之手。你正在閱讀的書,對于你的意義,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叔本華:絕不濫讀

讀書之前應謹記“絕不濫讀”的原則,不濫讀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論何時凡為大多數讀者所歡迎的書,切勿貿然拿來讀。

篇9

關鍵詞:兒童詩;人教版;低年級;小學生;表達興趣

在教學兒童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讓學生隨意說幾句詩不難,很多學生甚至可以順利完成背誦任務,但是,想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內心體驗,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堂妙趣橫生、又能讓學生受益匪淺的高效兒童詩課堂,對教師的教學藝術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教師要善于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詩歌感悟能力,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

一、什么是兒童詩

兒童詩指的是以兒童為閱讀群體,使用流暢自然的文字、凝練分行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內容來表達豐富情感的一種文學藝術。兒童詩是詩歌的一個分支,從閱讀形式上來說,這種詩歌更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審美特點,它所反映的內容和情感契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適合兒童唱頌和朗讀。

在低年級學生邁入語文大門的起步階段,借助兒童詩展開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語文情感,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愛好與興趣,對于積累語言素養、陶冶學生情操、增長學科知識有著重要意義。

二、如何運用兒童詩激發學生表達興趣

1.創設趣味情境,吸引學生關注課堂

我國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果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能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兒童詩的魅力,對教學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想象,在這善于想象的時期,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詩歌情境,創造真實逼真的環境。

以動物兒童詩的閱讀活動為例,小學生平時閱讀的詩歌有很多都與動物有關,教師可以組織一次“森林聯歡會”,為學生創設聯歡會情境:黑夜來臨,外面一片寂靜,森林里卻燈火通明,熱鬧異常,原來是獅子大王在舉辦聯歡晚會。請你選擇一種自己喜愛的動物進行角色扮演,并在聯歡會上表演一首與自己有關的詩歌朗誦節目。扮演螢火蟲的學生可以朗誦《螢火蟲詩歌》:“提著小燈籠,飛來飛去,因為不知道要把燈籠放在哪里,所以,到處亂跑,這棵樹也不好,那棵樹也不好。”扮演燕子的學生可以朗誦《小燕子詩歌》:“不論是什么時候,身上總是帶把大剪刀,是替我剪頭上的雜草,還是替彩虹小姐做衣裳?!?/p>

兒童詩內容活潑有趣,蘊含著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非常適合情境創設。教師可以幫學生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動物詩歌,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感興趣的學生,還可以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將詩歌改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在“森林聯歡會”上表演給同伴聽。通過“森林聯歡會”這一情境活動,學生對動物兒童詩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也加深了學生對所閱讀詩歌的印象,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關愛小動物、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兒童詩的基本特點。

2.利用多媒體課件,降低學習難度

小學生性格活潑,在課堂上尚未養成良好的紀律意識,喜歡動來動去,注意力難以集中。教師要善于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坐得住。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相比起教師的言語敘述,學生對圖像信息、視頻信息、音頻信息更為敏感。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結合兒童詩教學實際,為學生制作形象生動的動畫課件,能將抽象的文字轉變為形象的圖片動畫,降低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難度,幫助學生準確掌握詩歌所表達的內容。在備課時,教師要挖掘詩歌教學資源,選擇適合制作成動畫的詩歌,通過課件的方式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從課堂導入階段就吸引學生關注所要學習的內容。

例如,在《蘑菇》這首詩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在課件上展示蘑菇的圖片,提問學生:大家認識圖片上的植物嗎?你知道這種植物叫什么名字嗎?你們都在哪里見過它,你喜歡它嗎?你覺得它長得像什么,談談你對這種植物的了解?通過課件的展示,學生很快就能回答:圖片上的植物是蘑菇,它長得像一把雨傘,還有點像公園里面的涼亭,我很喜歡它,因為蘑菇很美味,我經常在家里的餐桌上見到它。學生七嘴八舌議論之際,教師趁著活潑積極的課堂氣氛,在屏幕上鏈接《蘑菇》這首詩:“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來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根據畫面和詩歌的提示,教師可以在“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一句上標紅,指導學生了解比喻的修辭手法,并引導學生根據剛剛同學給出的提示,蘑菇像雨傘,進行仿照造句。教師可以課前在課件上準備一些優秀造句,在學生造完句之后再通過屏幕展示,深化學生對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理解。

幾乎每個教室都有多媒體設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使用這些電教手段,將生硬無趣的文字詩歌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呈現出來,能降低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難度。小學生識字水平和學習能力有限,借助多媒體課件教學,既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特點,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后續詩歌的學習做好鋪墊。

3.采用多種方法,嘗試詩歌創編

在激發學生興趣、降低兒童詩學習難度的基礎上,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品讀、體會、感悟的過程中學習積累、創作、表達。兒童詩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詩歌內容的反復朗讀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感悟的過程中體會詩歌表情達意的形式,了解詩歌所反映的生活內容,采擷藝術構思,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調動語言積累和文字經驗,對詩歌進行二次創作,將閱讀與寫作相互結合,創作出語言凝練、想象豐富的詩歌。

例如,在《兩只黑貓》詩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一次綜合運用環節,鼓勵學生對這首詩歌進行自主創作。根據詩歌內容,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夜深了,樓頂突然傳來一陣爭吵。悄悄走上去一看,原來是兩只黑貓在爭吵,他們吵起來了,他們是怎么爭吵的呢?配合教師語言,多媒體展示改編部分,“兩只黑貓不睡覺,一只說:“ ?!币恢徽f:“不要 ?!闭埻瑢W們想一想,橫線上可以填哪些內容?

通過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對兒童詩進行創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兒童詩的欲望,使學生深刻體驗詩歌充滿童趣、想象奇特的特點。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多種方法,合理安排改編重難點,設計教學流程。改編部分要符合學生興趣,在學生語言表達范圍之內。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特點,大膽想象,在習作中運用自己積累的好詞好句,特別是那些新穎有趣的詞句對詩歌進行創編。部分教師誤以為兒童詩的教學很簡單,沒有將過多精力放在這方面,實則是大錯特錯。有策略地組織學生進行兒童詩改編,可以潛移默化地滲透寫作目標,將閱讀目標同習作目標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創作活動中噴薄表達的欲望,在智慧與靈感之間實現思維的完美跨越,進一步激發低年段學生表達的興趣!

兒童詩的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邁入語文課堂的初次嘗試,如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全面培養語文素養,是所有語文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兒童詩的教學可以還孩子一個思維飛躍的天空。小學階段是學生自信心形成的關鍵時期,在詩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肯定,讓學生在課堂評價中發現自身價值,產生學習興奮感,愿意參與到詩歌學習中來,激發表達的興趣,提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現代詩歌;鑒賞能力;高中語文

詩歌教學是一種培養學生鑒賞能力、人生感悟力、表達能力、審美觀的教學科目??梢哉f它是一種不實用且不具備功利性的文學教育,它體現的是人們內心的世界,是一種具備智者、仁者思維的精神活動。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準確地掌握現代詩歌的特征,不斷地學習和鑒賞現代詩歌作品,從而尋求出合理而有效的詩歌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鑒賞現代詩歌?,F代詩歌鑒賞可以突破時代的隔閡、語言的阻礙,但仍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它的表現手法和表達內容較其他類型的文體要繁雜很多,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領悟詩歌的內涵,掌握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本文將以鑒賞現代詩歌《再別康橋》《雨巷》為案例進行探討,以總結出有效的現代詩歌鑒賞方法,從而提高詩歌鑒賞教學的課堂效率。

一、介紹詩歌作品的相關信息

在進行詩歌學習時,教師可以先講解與詩歌相關的知識,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現代詩歌,并以客觀的態度去理解詩歌。要讓學生認識詩歌的作者,包括作者所處的時代、作者的家庭背景,讓學生能從整體上認識詩歌,從而易于進入詩歌鑒賞的狀態,并結合作者的相關信息,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詩歌。比如,在對《再別康橋》這篇現代詩歌進行鑒賞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作者徐志摩的相關背景信息及個人概況:徐志摩生于1931年,逝于1987年,隸屬于新月派,是中國最瀟灑的現代詩人,他在短暫的人生中,一直追求愛、自由和美,在他的這些詩集中可以體現出來,他的詩富于想象,富于浪漫色彩,能給人一種清新秀麗的感覺?!对賱e康橋》是他的名作,也是他所有詩中最具代表性的著名詩作。他曾經留學于英國劍橋大學,對劍橋充滿無限的愛,康橋在作者的心中深深地埋藏,它是作者心中愛、自由和美的化身,在徐志摩三次游劍橋大學后,他帶著無限憧憬、愛意和眷戀寫下了這篇千古詩作。通過對詩的產生背景進行鑒賞,讓學生了解作者的作品風格,從而易于接受詩歌的內容,進而從詩人的角度出發去理解感受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為詩歌鑒賞做好鋪墊。

二、運用誦讀的方法讓學生去領悟詩歌的意蘊

誦讀是依據聲音、語調閱讀詩歌,讓學生去領會詩人的情感。它可以將無聲化為有聲,將簡單的視覺效果化為情感的綜合,從而理解和掌握詩歌的語言。它可以加強學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欣賞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聯想,增強學生的語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故在進行現代詩歌鑒賞時必須要對學生進行誦讀訓練。具體可以將誦讀分為幾個環節進行訓練:(1)進行讀前指導,教師通過播放錄音,讓學生通過聽錄音感知詩的內容,掌握詩的感情基調,然后讓學生帶著感情去朗誦詩歌。比如在進行《雨巷》這篇詩歌鑒賞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即將開始前,播放《雨巷》的朗誦音頻,讓學生去認真感受、認真聽全詩,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嘗試模仿詩歌進行朗誦,這樣不僅讓學生易于接受,也能加深學生對朗誦詩歌的印象和美感。(2)進行初讀嘗試,讓學生在自由朗讀后,描述出自己誦讀的感受,并引導學生一起評價誦讀的質量,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朗誦,大膽誦讀,還可以表演誦讀,與同學進行比較誦讀等等,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再以《雨巷》為例,教師在學生聽完誦讀后,可以通過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描述自己的感受,如,雨巷這首詩的意境是什么樣的?通過聽這首詩,你眼中會展現出怎樣一幅畫面?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去抒發自己的看法,然后進一步讓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朗讀,并大膽地展示自己,然后全體學生一起參與評價。(3)教師品讀,教師對文章有著更深的理解,通過品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更快地掌握詩歌的主題,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進而誦讀詩歌,起到了好的示范作用。(4)齊讀,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進行朗讀,便于學生更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情感,從而領悟詩歌的蘊意。

三、推敲詩歌中的詞、字、句,為鑒賞詩歌奠定基礎

讀書的次數多了,文章的意義自然就會顯露出來。反復地閱讀詩歌,不僅能讓學生慢慢地去認識詩歌,認識生字、生詞、生句,積累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對詩歌中優美的字、詞、句產生推敲的意愿,從而去理解感受作者思想,進而理解詩歌。詩歌具有極強的凝聚力,簡短的語句就能寄寓作者深邃的情感,這就要求讀者用心去分析詩歌的每一個詞句。如《再別康橋》中的“長篙”和“笙簫”等等。另外詩歌中的押韻、換韻也會反映作者的情感,比如《再別康橋》中的“輕輕地”“悄悄地”的反復使用,讓全詩蘊含了音樂的美,讓讀者產生余音繚繞的感覺,這可以體現出作者對康橋的依依不舍之意和惜別之情。還有閱讀推敲時,可以依據文章中的句子、情境去揣摩作者情感的變化,通過體會這種情感的變化,讓學生慢慢融入作者的思想,從而產生情感。如《再別康橋》中第一節的詩每行有六七個字,句子都相對平整,內容起伏不大,可以反映作者比較沉寂的感情;后面緊接著的詩句“康河的柔波里”,反映了作者情緒的變化;最后“悄悄地我走了”中的“走”“悄悄地”更是體現了作者告別康橋時心情的低落感。如此這樣,通過反復推敲詩歌中的字、詞、句,讓學生在推敲中自然發現詩歌的特點,從而結合全文內容情境進行分析,為詩歌的鑒賞奠定好的基礎。

四、通過藝術手法讓學生領悟詩歌的玄妙

詩歌是用少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涵,因此,它擁有多種表達技巧,如比喻、借代、擬人、夸張等手法。每一首詩歌都有自己的表達技巧,它可以包含一種、兩種或是多種,還可以交叉運用,這就加大了詩歌鑒賞的難度。因此,教師在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必須多為學生介紹常用的表達手法的特征、用法和意義。比如在《再別康橋》中的“軟泥上青荇的招搖”就使用了擬人的表達手法,形象地表達了康河的寂靜。在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演繹的方法進行詩歌鑒賞,先對詩人的作風和特點進行認識,然后去分析作品。

總之,進行現代詩歌鑒賞教學,教師必須先對相應的詩歌進行自我解讀和分析,并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方法去提升詩歌鑒賞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能真正參與到詩歌課堂學習中,并真正參與到現代詩歌鑒賞的課堂實踐中,這樣學生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感,從而真正提升自己的鑒賞能力、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隋本吉.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顧建峰.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詩歌鑒賞的教學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劉銀.高中語文現代詩歌選修課程教學方法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4]張真毓.高中語文現代詩的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河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