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經濟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21:11: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方經濟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參考文獻
[1]林娟娟,王勛銘.甘肅省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J].消費導刊.2007年08期
[2]張慶君.遼寧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吳錦峰.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長實證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07年03期
[4]戴德鋒.甘肅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陳淑蕓,尉浩,馬江波,王青志.天津市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價格月刊.2007年02期
[6]張冰,金戈.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研究綜述[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7]王正儒.寧夏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8]張洪峰.我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咨詢.2006年05期
[9]張玉明,聶艷華.對外貿易對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牽動作用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楊海水,趙大平,范方志.進、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作用的比較[J].統計與決策.2006年12期
參考文獻
[1]唐海燕.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作用機制與風險度量[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周帥,于淼,楊宜勇.我國價格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J].中國物價.2008年09期
[3]沈學楨,黃帥.美國經濟下行變動對我國港口(對美)凈出口的影響[J].港口科技.2008年07期
[4]陳丹丹,任保平.需求沖擊與通貨膨脹——基于中國的經驗研究[J].當代財經.2008年06期
[5]林劍平.中國歷次通貨膨脹的原因與啟示——基于貨幣因素和體制因素的雙向視角[J].世界經濟情況.2008年06期
[6]溫浩.論貿易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影響[J].金融發展研究.2008年05期
[7]周望軍,葛建營,王小寧,侯守禮.價格傳導問題綜述及量化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薛迎春.中國貨幣市場失衡與國際儲備波動聯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實證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7年10期
[9]程國平,方蘇立.關于我國邊際消費傾向的探討[J].商業時代.2007年26期
[10]魏杰.探求流動性過剩的化解之道[J].中國金融.2007年17期
[11]熊仁宇.成本推動型通脹考驗央行調控智慧[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013)
參考文獻
[1]唐海燕著.中國對外貿易創新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吳瑩等著.中國進出口貿易預測與分析[M].科學出版社,2005
[3](美)杰弗里·薩克斯(JeffreyD.Sachs),(美)費利普·拉雷恩(FarrainB.Larrain)著,費方域等譯.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M].上海三聯書店,2004
[4]范從來等著.通貨緊縮國際傳導機制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3
[5]李杰等編著.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6]程祖偉,韓玉軍編著.國際貿易結算與信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7]唐海燕編著.國際貿易學[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
[8]李曉西著.現代通貨膨脹理論比較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參考文獻
[1]樂平.2008年中國匯率大觀[J].中國自行車.2008年04期
[2]黨明燦.人民幣幣值高估或低估的標準分析[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5期
[3]葉莉,郭繼鳴.利率平價的人民幣匯率與利率關系的實證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4]宋磊.淺析我國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因素[J].硅谷.2008年16期
[5]周義,李夢玄.我國匯市和股市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科技與管理.2009年01期
[6]任兆璋,寧忠忠.人民幣匯率預期的ARCH效應分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12期
[7]王穎.我國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8]焦桂梅.通貨膨脹的原因及解決的措施[J].硅谷.2009年08期
篇2
【論文摘要】:計量工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在我國經濟面臨結構調整、改革發展的時期,計量工作若僅僅以傳統的方式來支撐并服務于經濟的發展顯然是力不從心。我們要積極探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推出有效的管理方法,促進量值溯源的正常進行,以達到更好為經濟發展服務的目的。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買方市場的到來,為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眾多企業紛紛通過體系認證來加強企業的管理和提高知名度。這些通過認證的企業無論在規模、產品質量、計量管理上,在當地都是位居前列的,通過對這些企業計量器具檢定情況的調查和分析有助于管理部門了解企業對計量工作的要求,切準技術機構為企業服務的重點和發展的方向,找到計量工作的突破口。
現在通過體系認證的企業已經為數不少,而在這些企業當中,計量器具的配備從數字上看起來也是非常讓人樂觀,而實際工作中,經檢定后使用的計量器具數量與顯示數據有很大差距。窺斑見豹,我們可以分析當前計量檢定存在的具體問題:
一是有很大一部分企業的認證是是受益方推動、受外界的壓力的結果,企業自己沒有加強企業管理的意愿,缺乏必要的自覺性。為獲得認證,企業常常突擊送檢計量器具,突擊培訓計量管理人員,突擊制訂規章制度,一旦通過認證,則對這些工作放任不管,等待下一次的突擊。在日常的檢定中,企業不送檢計量器具就想獲得檢定證書就是這類問題的表現。
二是企業的計量器具用來進行檢測的比較少,大量的是一些基本的工作計量器具(如卡尺、臺秤等),這從一方面說明企業不重視產品的檢驗工作,造成企業的檢測能力比較薄弱,制約了產品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說明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高新技術的產品,不需要高精度的計量器具來進行檢測。這一點也可以從電磁類計量器具的數量上反映出來。
三是部分認證機構的不規范操作導致了一些認證企業對計量工作不重視,對計量器具管理不到位。有的企業計量器具沒有建臺帳,有的甚至分不清什么是計量器具,全由認證機構說了算,企業對計量器具不送檢或者少送檢的情況時有發生。對一些溯源困難或者送檢麻煩的計量器具,企業干脆就放棄檢定了。
四是部分企業的經營者素質偏低,沒有意識到計量工作對企業增效節支方面的作用,片面強調檢定費用等支出,不愿花人力、物力來支持計量器具的檢定工作。
五是溯源困難,檢定時間長,以及企業連續生產等也成為影響企業計量器具送檢積極性的因素。
一、抓好外部協調,促進檢定工作開展
首先,抓好計量器具的檢定工作,關鍵在企業。技術監督部門要幫助企業加強計量法律法規的學習,一方面要使他們認識到依法檢定的重要性,特別是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企業必須要落實好檢定所需的各種資源,從“要我檢定”轉變到“我要檢定”的思路上來;另一方面,幫助企業把計量工作的著眼點放在提高產品質量、節能降耗上來,使企業明白計量工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起到基礎保障作用,要把計“量”變為計“錢”,把計量工作為企業帶來的效益算在明處,提高計量在成本核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計量檢定工作要注重實效。計量檢定工作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不能走過場,要幫助企業把計量工作融入本企業的工作目標方針中,使之符合自身發展的需要,對一些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更要加強引導,要增強企業領導的計量意識,樹立正確的觀念,從而提高計量檢定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我國的量傳體系是國家根據經濟合理分工協作的原則、就近就地組織起來的按區域管理的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檢定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的現狀,主要表現在高資源不足而低資源卻簡單重復。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技術機構應該多加強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從而使高準確度的計量器具和低準確度的計量器具都能得到量值傳遞,從這個意義上說,協調好省、市、縣三級技術機構的設置非常重要。
第四,有關部門要加強認證機構的管理,使認證工作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企業要端正認證的態度,要把認證作為提高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克服為證書而認證的消極觀念,充分認識計量器具檢定作為企業基礎工作的重要性,促進企業計量器具檢定工作的健康發展。
第五、計量檢定工作的開展必須切入社會的熱點和百姓關心的主題,從而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支持,為檢定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抓好內部建設,提高檢定深度廣度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及其所屬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在創建“政府需要、企業歡迎、群眾信賴、社會贊譽”的部門形象時,要轉變職能,把服務的職能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服務企業,必須提升我們服務的能力、服務的手段和服務的水平。具體來說,以下幾方面應該成為我們工作的重點:一是要提高人員的素質。簡單、低水平的重復性檢定工作阻礙著計量技術水平的提高,當前,技術機構要為始終站在科技前沿作好準備。我們前些年還在為取締古老的計量器具——木桿秤而奔走,轉眼間我們就必須面對技術含量超越了幾個數量級的高新技術產業、信息產業、新能源等一些新門類學科中的“新新”計量器具。現代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技術機構必須正視技術更新帶來的挑戰,要制訂人員的長期培訓計劃,完善人員的考核、評價制度。培養或者引進開發型的人才和高端科技發展方面的人才,使技術機構有能力解決新技術應用中碰到的問題,這樣,才能樹立技術機構在企業中、在社會上的技術形象。
二是必要的硬件設施。對一個技術機構來說,精密的檢測設備是必需的,一邊是新型、尖端的產品不斷涌現,一邊我們的技術機構卻可能還在使用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的設備搞檢定,這就無法適應科技發展的要求。當前要增加現代化檢定手段,利用有限的經費購置專業性強且利用率高的通用設備,進行重點培育,同時對購置設備的更新換代要有好的計劃,使檢定設備能夠跟上技術的發展。
三是用良好的內部環境,營造單位文化。技術機構的內部環境是保證公正、科學、高效的必備條件,是體現一個單位的社會形象的本質要求。我們在用制度、用體系營造一個好的內部環境時,要體現自己的單位文化,技術機構也要有名牌思想,要打響自己的牌子。企業文化現象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技術機構追求的文化必須能體現單位內涵、產生強大凝聚力、有助于樹立良好形象??傊?,著手培養自己特有的文化,對技術機構的長遠發展非常必要。
四是抓好校準市場的開發。由于檢定規程是按各類計量器具制訂的,使一部分與產品質量檢測關系不大的計量器具也納入強檢工作范圍,增加了管理工作量。減少強檢項目,開展校準工作,增強企業的自主性在目前非常重要。技術機構要充分利用已開展的校準項目,抓好校準市場的開發,使計量器具在量值溯源方面也能獲得發展。
五是有計劃地進行項目開發。在日常的工作中,企業往往要求技術機構下廠檢定的要求,卻往往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針對企業連續生產和送檢不便的特點,技術機構要想企業所想,在開發檢定項目時應優先考慮能下廠的項目,減少企業檢定的成本。
篇3
1、缺乏足夠的經濟管理理念
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促使企業內管理者逐漸把目光轉移到了經濟管理對該行業的巨大作用上來。本著加快房地產業發展步伐的目標,為數眾多的房地產開發商已經非常重視企業內部的經濟管理工作。然而,現實的經濟管理工作存在著諸多的弊端,首先最為明顯的,就是行業管理者對企業內部的經濟管理工作還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大部分企業都認為經營管理工作僅屬于企業內部財務部門的業務范疇,而把這些繁重的管理任務都壓給了它們的財務部門。如此的做法很不利于相關部門工作的開展。因為經濟管理職責涉及到企業內部的所有部門和機構,并且它們彼此有著不能分割的密切業務關系。通過有效的經濟管理可以加強相關部門的有效協作,最大限度地施展每個部門的特有功能。故此種職能可以極大地促進各個部門的效率發揮,非常有利于房產行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及其快速發展的促進。因此,欲切實達到經濟管理的最初目標,第一,必須先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全體干部職工、企業的每一個部門都要給經濟管理工作以足夠的重視;第二,每名員工都積極地參與其中并為企業的繁榮發展獻計出力。
2、不具備有效的經濟管理體系
本著配合好經濟發展大趨勢的目的,我們國家已經對房地產行業的經濟管理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該行業的經濟管理政策和制度。但是這些法規的建立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更沒有見到所期望的實效。房地產行業的經濟管理狀況依然比較落后和混亂,絕大多數的政策實施都脫離實際現狀,并且不可能恰當地處理建設過程中發生的各類矛盾和問題。個別政策的落實過程僅流于形式或走過場,根本沒有深入到具體的房地產內容當中。從總體上說,其極大地制約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速度。另外,所制定的政策根本沒全覆蓋房地產業的很多具體內容,從而導致不同管理者對同一問題都各持己見,結果造成管理效果的大相徑庭。其根本不可能具備統一協調的經濟管理職能。房地產行業始終作為當地政府財政創收主渠道,在這種情況下,倘若地方政府不能夠實施有效地管理,那么國家的宏觀控制再嚴格亦不可能見到實效。從而,使沒有實施有效管理的房地產行業,在下一步的交接管理中更無法有序開展工作。同時。房地產行業的雜亂局面也會波及到其它相關行業,并引發國家對其他行業的管理失控。
3、缺乏房地產企業的遠景規劃
房地產企業發展進程中的短期行為,其已經構成了整個房地產行業普遍頑疾。不僅房地產開發商本身未制定長運的企業發展規劃,就連政府職能部門所制定的政策、制度,也沒有契合實際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更不具備長遠的約束性和可操作性。為數眾多的房產企業所擬定的經營目標均為眼前的目標,政府僅對房地產行業的部分運作內容給予了政策性的指導和調控,而且其中不乏較嚴重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這就嚴重地失去了對房地產企業經營的管理作用,且遠遠地滿足不了房產企業現實的經濟管理需求。由于房產企業管理的不規范,導致房地產市場的畸形發展,并造成相當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這已經造成了市場經濟體制的極大傷害。政府制定政策在一定范圍內的不完整和脫離實際,嚴重導致在其政策落實階段會屢屢發生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因為房地產行業的經濟管理會牽扯到很多的社會部門,況且,很多新問題的連續發生,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行業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甚者會因管理力度的增大反而給市場帶來更大程度的負面效應。故眾多的房地產開發商在經營規劃方面的短期行為已嚴重制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4、法律法規缺乏完整性
法律是限制和約束任何不當行為的有力武器??偟膩碚f,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是近些年才逐步形成的。到現在為止,給這一市場制定法律法規的進程還依然處于起步時期,而且尚未完整地制訂出一套對房地產經營行為有很強約束、規范能力的法規體系?,F實對房地產行業的管理還基本上停留在輿論宣傳階段,而缺乏具有鮮明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建設。所以,其仍不能圓滿地治理房地產市場的不規范行為。過去我國的法律法規建設就一直不夠完善,現實就更跟不上時展的需求。故當今的房地產市場出現局部的法律真空也屬于歷史的必然。但是,房地產市場這種不規范局面不能長久維持下去,否則,將嚴重阻礙市場經濟的發展,損害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我們必須完善相關法律、強化管理職能、加大執法力度,盡快扭轉這一無序的市場狀態。
二、房地產經濟管理問題的解決建議
1、做好房地產開發過程的經濟核算管理
當房地產工程完工時,要計算各項支出的單項額度,以便很快核算出工程的總投資規模。選取恰當規范的經濟管理措施,將總體工程的建設過程及交付環節做出深入、完整地經濟研討及評估;然后,再依托經濟管理的實施,檢查出超越預算支出和節約成本支出的相關項目,從而總結出造成工程投資升高和降低的原因所在,核對出每一單項成本管理的實施結果。據此,能夠在遵循成本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為更大程度地減低成本投入尋找路徑。并給下一步工程的目標成本管理奠定思想基礎。
2、搞好地產建設階段的成本運行管理
在搞房地產的經濟管理時,尤其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做好房地產建設過程的經濟管理。執行好此環節的經濟管理,能使材料成本消耗大幅度的減小。由于在整個工程的建設成本中,材料成本占相當主要的份額,其依具體的施工條件的變化而差異很大。故在此過程中,就必須對材料的消耗做嚴格地調控,且擬建一套完整系統的經濟管理運行體系,以保證對材料消耗的全過程實施必要的控制、管理和監督。
3、抓好房地產開發招投標環節的經濟管理
當實施房地產開發工程招投標環節時,擬定投標報價的管理人員必須對工程的建設方案和具體細節有深入的了解,并對工程的經濟評價和風險防控有準確的核算,以至于能夠把本企業的各項費用支出全面地把握住。在此基礎上,其才可以編制出適合本企業及該項工程特點的經濟管理方案。
三、結語
篇4
(一)網絡經濟的發展特色
簡單的來說,網絡經濟是一種借助于計算機網絡作為其發展基礎,進而進行生產、分配、交換活動的經濟關系。所以網絡經濟的基本工具就是計算機網絡以及高新科技,當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呈現信息化的特征,無論哪個行業都離不開知識和科技的創新,知識經濟正在向全球化的范圍發展,主要還是依賴網絡這一便捷的高科技途徑,它作為知識經濟的一個分支從出現以后就獲得了飛速的發展,滲透進了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去,細致的分析和研究網絡經濟內涵以及特點有助于對它進行更好的利用,實現網絡經濟的最大化發展作用。另一方面網絡經濟也可以說是一場現實意義重大的經濟形式的變革,在這一次變革中我國的經濟生產關系的各個方面都在發生著實質性的改變,它是知識經濟與網絡科技的重新搭配合作,是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削弱了阻礙經濟發展的各個因素的影響力,使得經濟發展更加自由。
(二)房地產經濟的發展趨勢意義
對于現有的國民經濟來說,房地產行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行業,對于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這一行業并不是相對獨立于社會經濟中的,房地產行業與多方面的經濟發展因素都有關聯,涉及面比較廣,對于我國的社會生活以及經濟效益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房地產經濟的興起時間雖然不長,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不斷改革它的發展速度卻是驚人的,這與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在房地產行業的初期發展階段就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其中,會很大程度上為房地產市場的活躍提供了人力財力的支持,在近幾年的發展隨著房價的不斷攀升以及住房需求的持續減少,房地產行業中呈現了減弱態勢的階段特點,同以前的高速發展狀態相比,現階段房地產行業處于一個平穩的發展階段,而隨著網絡經濟的不斷干預,房地產行業的生產力關系勢必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二、網絡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推動作用
(一)網絡經濟的信息科技化推動作用
網絡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發展的技術上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房地產經濟的發展中,無論是項目的開發還是房地產的經營活動,都能夠利用網絡能夠獲得最新的信息。在某一方面進來說房地產行業是屬于服務行業的范疇,有了網絡科技的支持就能夠對服務對象的各種信息進行統一的管理,而對于房地產企業內部的發展也具有同樣的作用,比如可以把不同地區的房產信息、交通狀況、周圍環境等全部的進行網絡數據化的編輯操作,根據客戶的要求輸入關鍵信息就可以找到相應的房源,在第一時間把房屋基本情況和全景照片呈現在客戶面前,節省了時間和資金投入,一目了然更加客觀的反應企業情況,能夠贏得客戶的信賴。同時網絡經濟的介入還可以幫助房地產經濟進行信息技術的升級和改版,對施工的質量實行更加嚴格的監督和檢查手段,在房地產的交易過程中,提供比傳統交易方式更加方便、靈活的交易平臺,能夠有效的增加房屋的成交數量。
(二)房地產經濟在網絡經濟推動下的資源變動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房地產行業信息已成為其諸多資源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行業能否健康持久發展,直接取決于其對信息資源的重視與應用[4]。傳統房地產行業的資源存在以及管理方式,在網絡經濟的干預下都將發生變動,因為網絡技術的便捷化能力,使得傳統房地產資源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不斷減弱,另一個層面上來說就是傳統資源對房地產企業發展的局限作用降低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房地產的發展靈活性,可以向外擴展到更廣闊的發展領域中去,在生產力、發展空間等方面都會獲得更大的進步,處于一個更加強大和獨立的行業地位,在這種狀況下可以加快房地產行業與其他行業的不斷合作發展,擴大自身企業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不僅限制在房地產這一個行業,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也有著促進作用。
三、結束語
篇5
作者:張頌心
從全球競爭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低碳技術的擁有作為其未來產業發展的制勝點和殺手锏,其核心技術的引進和購買,已經成為臺州企業遙不可及的奢望。因此,要實現低碳經濟,臺州市科技的綜合能力表現將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在低碳道路上的進程。而2010年臺州市在科技表現(表略)上卻實在差強人意。其綜合排名僅居全省第6,且與排名第一的杭州相差非常之大。其科技/GDP之比為88.53%,更是遠遠低于排名第一的杭州市。從而證明,其科技發展水平與GDP發展情況并不協調,也即意味著臺州市在依靠科技發展提升產業效益仍留有空間。產業創新的綜合環境現狀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會增加企業創新的主動性,提高創新的成功率。產業創新環境主要包括國家財政對企業創新的支持力度、政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及創新融資環境。近年來,盡管臺州市政府對企業的科技撥款逐年增加,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總量仍然不足。此外,原本有限的科技經費管理較為分散,并且在立項過程中存在大量的非重點項目或“關系項目”,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直接降低了總體投入效果,影響了全省重大項目的投資力度,忽視了基礎研究的低碳技術儲備和共性低碳技術的開發推廣,導致創新的基礎和后勁日趨匱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市產業創新能力的充分發揮。政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是構成創新環境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臺州市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企業往往選擇簡單的仿造,來節約開發成本,大量的侵權案件在仿造過程中產生。據統計,2010年,臺州市專利執法,共出動執法人員900余人次,檢查超市、專業市場170余家次,查處侵權商品近萬件;另一方面,擁有知識產權的企業卻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極為薄弱,在科技成果研究出來后,往往不會第一時間去申請專利、尋求保護,而往往被其他仿造者捷足先得。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到位,也直接影響著企業對產業創新投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融資難一直是困擾臺州市中小企業創新的一個難疾。中小企業作為一個存在較高風險的借貸群體,沒有穩定的收益和確定的償還能力,一直以來是銀行趨利避害而舍棄的首要人選。而產業創新投入,尤其是低碳技術的研發,作為“高風險、長周期”的一種項目,往往短期內效益不明顯且回報率不確定,這一特性,更加決定了企業難以從銀行貸款的途徑獲取資金支持。尤其在今年以來,中央一再提高銀行準備金率,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為艱難。產業創新的管理創新現狀管理創新作為產業創新的重要因子是將產業創新成果轉化為市場需求的關鍵因素,也是將創新投入轉化為創新成果的重要橋梁。企業只有通過有效的科學管理,才可能把科學技術知識物化為新的產品和設備,才可能形成或創造出新的生產工藝和方法,從而掌握行業領先的核心低碳技術。它是企業把握市場能力和對創新產品營銷能力的綜合體現,是企業將低碳創新成果轉化為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然后,臺州市大部分企業管理還停留在“家族式”、“家長式”的管理模式,大部分管理者缺乏科學的管理理念。在創新管理上,則體現在缺乏一個科學且獨立的科技投入、科技計劃及項目評估的管理機制,未能全面采用科學的事前評審、事中監控、事后考評的有效和規范的管理制度。很多時候,企業的創新投入在沒有得到充分調研就盲目啟動,或是事中監督力度不夠或不到位,更缺乏事后的科學評價,因此難以保證產業創新投入的績效。
數據來源及處理本文的數據采集均來自于1999-2009年度的臺州統計年鑒,本文用單位能耗強度代表低碳經濟發展現狀(Y);用科技產出代表產業創新的科技綜合能力(tech),用政府對科技的撥款(gov)、知識產權的申請數(knw)和中小企業融資比例(fina)代表產業創新的綜合環境;用成本費用利潤率(mag)代表產業創新中的管理創新程度。基本分析框架及模型這么我們用代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利用上述的變量,對低碳經濟的函數表達關系可表示為:Y=f(tech,gov,knw,fina,mag)利用EVIEWS軟件分析得到方程式(1)Y^=2.3-0.052tech-0.526gov+0.024knw-0.005fina-0.329magR2=0.72D.W=2.25從回歸結果可看到,R2=0.712,說明模型的總體擬合水平顯著,但是解釋變量中代表產業創新環境的金融環境和知識產權這兩個因素沒有通過檢,并且知識產權保護符號代表的含義與假設相違背,因此我們剔除以上沒有通過檢驗兩個因素再重新對剩余的四個變量做回歸分析。得到如下模型:Y^=2.26-0.516tech-0.532gov-0.362magR2=0.712D.W=2.15結果分析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臺州市的低碳經濟是受許多因素影響,其中科技綜合實力、創新環境中的政府支持度、管理創新與我市能耗強度之間的關系較顯著,并且都于之呈負相關關系,符合現實意義。且模型擬合度達到了70%以上,這足以說明產業創新在降低我市能耗方面確實存在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上述模型可知科技綜合實力對于能耗降低的作用低于管理創新和政府支持度,這是因為臺州市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技術的能力不足,導致了我國的技術創新成果并未能實現產品和市場的進一步創新,從而并沒有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而實現對我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和提升,從而未能起到降低能耗強度的作用。從結果中,我們也發現了政府對創新的支持度對臺州市的能耗降低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這是因為在我國的國情下,宏觀調控在各個領域仍然發揮著重要影響作用,可以說,在我國,任何一項產業的發展和強盛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并且在以中小企業為經濟主力的臺州市,更鮮有企業可以自主承擔起自主創新的人力、物力、才力的投入。正因為如此,我市的產業創新對于政府支持的依存度也就愈加高。
篇6
要弄清房地產業與泡沫經濟的關系,首先要搞清泡沫經濟的涵義。
什么叫泡沫經濟?《辭?!罚?999年版)中有一個較為準確的解釋。該書寫道:“泡沫經濟: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日益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金融證券、地產價格飛漲,投機交易極為活躍的經濟現象。泡沫經濟寓于金融投機,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最后必定泡沫破滅,導致社會震蕩,甚至經濟崩潰。”
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泡沫經濟主要是指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而言的。所謂虛擬資本,是指以有價證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給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資本,如企業股票或國家發行的債券等。虛擬資本有相當大的經濟泡沫,虛擬資本的過度增長和相關交易持續膨脹,與實際資本脫離越來越遠,形成泡沫經濟,最終股票價格暴跌,導致泡沫破滅,造成社會經濟震蕩。
(2)地價飛漲,也是泡沫經濟的一種表現。如果地價飛漲,脫離土地實際價值越來越遠,便會形成泡沫經濟,一旦泡沫破滅,地價暴跌,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危害。
(3)泡沫經濟寓于金融投機。正常情況下,資金的運動應當反映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運動狀況。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機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機交易過度膨脹,同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成長脫離越來越遠,便會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形成泡沫經濟。
(4)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既有區別,又有一定聯系。經濟泡沫是市場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所謂經濟泡沫是指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地價和金融投機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中,對活躍市場經濟有利。只有當經濟泡沫過多,過度膨脹,嚴重脫離實體資本和實業發展需要的時候,才會演變成虛假繁榮的泡沫經濟??梢?,泡沫經濟是個貶義詞,而經濟泡沫則是個中性范疇。所以,不能把經濟泡沫與泡沫經濟簡單地劃等號,既要承認經濟泡沫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又要防止經濟泡沫過度膨脹演變成泡沫經濟。
二、經濟泡沫的利與弊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經濟泡沫之所以會長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觀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決定的。
一方面,經濟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資本集中,促進競爭,活躍市場,繁榮經濟。
另一方面,也應清醒地看到,經濟泡沫中的不實因素和投機因素,又存在著消極成分。
三、房地產業與泡沫經濟的關系
在搞清了泡沫經濟的涵義以及泡沫的利與弊之后,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研究房地產業與泡沫經濟的關系這個主題了。研究的結果是:
1、房地產業本質上是實體經濟和實業部門,其本身決不是泡沫經濟。
首先從房地產的屬性來看,房地產是不動產,房地產商品兼有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雙重屬性,是以實物形態存在的實實在在的實體產品,同金融證券(包括股票、債券)僅僅是收益權利證書相比,根本不同,它本身并不是泡沫經濟。
其次,房地產業部門是實業部門。它同金融證券等虛擬資本也是根本不同的,談不上泡沫經濟。
再次,房地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屬于先導性、基礎性產業,處于主導產業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發達國家內生產總值中,房地產增加值一般要占到10%左右。房地產業以其產業關聯度強、帶動系數大的特點,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事實已經證明,現階段我國房地產業的興旺發達,是我國經濟繁榮的標志之一,并不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所謂虛假繁榮的“泡沫經濟的第二次”。
2、房地產業也含有某些經濟泡沫成分,如果任其膨脹,也存在著發展成為泡沫經濟的危險性。
應當承認,房地產業成長過程中,確實存在著一些經濟泡沫,主要表現在:
(1)地產價格泡沫。如前所述,土地價格由于其稀缺性和市場需求無限性的拉動作用,及其土地市場投機炒作,會出現虛漲,這種虛漲的部分就屬于經濟泡沫。如果土地價格成倍、甚至幾十倍地飛漲,就會發展成泡沫經濟。如日本的地產價格暴漲就是鮮明的例證。日本六大城市的地價指數,在上世紀80年代的10年間上漲了5倍,地價市值總額高達4000萬億日元,相當于美國地價總值的4倍,土地單價為美國的100倍。1991年以后地價暴跌,泡沫破滅,至今經濟尚未恢復過來。地價虛漲是不能持久的,在一定階段便會破滅。
(2)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中,商品房供給超過市場需求,超過部門的供給增長屬于虛長,構成經濟泡沫。按照通用的國際經驗數據,商品房空置率達10%以內時,這種經濟泡沫是正常的。如果超越過多,引起嚴重的供給過剩,形成泡沫經濟,導致房價猛跌,開發商遭受巨大損失甚至破產倒閉,失業率上升,經濟混亂,社會動蕩。
(3)房地產投資泡沫。一般規律,房地產投資增長率應與房地產消費增長率相適應,力求平衡供求關系。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起飛階段,百業待興,房地產投資增長率略大于消費增長率,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場局面,對促進房地產業的發展和刺激經濟增長是有利的。只有當房地產投資過度膨脹,商品房嚴重滯銷,造成還貸困難,連帶引起金融危機時,才形成泡沫經濟破滅。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的泰國就是一例。
(4)房價虛漲泡沫。房價是與地價相聯系的,房價泡沫與地價泡沫密切相關。此外,開發商對利潤的期望值過高,人為抬高房價,也會形成經濟泡沫。如果房價飛漲,開發商攫取暴利,購房者難以承受,由此也會形成房地產泡沫經濟。
可見,房地產確有經濟泡沫,存在著發展成為泡沫經濟的可能性。但絕不能把房地產業等同于泡沫經濟。
3、房地產經濟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關鍵在于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避免出現泡沫經濟,導致大起大落的波動和震蕩。適度的經濟泡沫,例如土地價格微幅上揚、房價穩中有升、房地產開發投資高于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和商品房供給略大于市場需求等等,對活躍經濟,促進競爭,推動房地產發展和國民經濟增長是有利的。同整個國民經濟一樣,沒有一點泡沫房地產業是不能繁榮的。而如果泡沫過多,過于膨脹,造成虛假繁榮則是不利的。關鍵在于要控制這些經濟泡沫過度膨脹,不致形成為泡沫經濟,帶來嚴重危害。
四、辯證地看待當前上海的房地產市場形勢
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形勢究竟處于什么狀態,是否已達到泡沫經濟程度?這不是憑印象可以判別的,而是必須按照實際數據科學地進行評價。
衡量房地產市場形勢必須樹立一些基本標準。筆者認為,首先要看房地產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狀況的適應度;其次要看商品房供給與需求的均衡態;再次,要看商品房價格的波動狀況及其走勢。只有抓住了這些基本標準,才能進行正確判別。
以上述基本標準來衡量,當前上海房地產市場,適應全市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要求,主流是處于持續發展的繁榮階段。其主要標志是:
(1)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基本平衡,求略大于供,呈現出供求兩旺的態勢。據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上海市統計局的2002年1~6月房地產市場信息數據匯總資料,已登記的商品房預售面積1230.14萬平方米,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9.9%,批準的預售面積(1138.86萬平方米)與實際預售面積之比為1∶1.08,實際預售面積略大于批準預售面積。已登記的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19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5%,大大超過商品房竣工面積(468.51萬平方米)。不少優質樓盤,出現少有的排隊購房現象。前幾年累積的空置房逐步消化,大幅減少。住宅市場旺盛的需求,拉動著上海房地產市場出現繁榮的局面。
(2)存量房交易大幅增長,向著房地產市場主體的方向發展。2002年1~6月,已登記的存量房買賣面積達到811.23萬平方米,同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1%。日漸接近增量房交易,部分區內存量房產交易量已超過增量房交易量。預示著上海的房地產市場逐步成熟。
(3)房地產開發投資更趨理性化,市場基礎扎實。與20世紀90年代初那種不顧市場需求、盲目開發的情況不同,如今的房地產開發商普遍比較重視市場調研和目標市場定位,使房地產投資開發牢固地建立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可以說屬于市場需求拉動型投資擴張。2002年1~6月的上海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達到355.3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5.3%,預計全年將超過700億元,這對拉動投資需求,平衡供求,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是有益的。
(4)商品房價格穩中有升,基本合理。2001年上海的房價上升了8%左右,2002年上半年上漲了5.8%。從其成因來分析,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樓盤品質提高、環境改善,成本推進型上升:二是居民收入提高,消費結構轉換形成的需求收入彈性促進型上升;三是商品房階段性、暫時性供不應求的需求拉動型上升。2001年上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9.9%,而房價的增幅仍低于收入增長幅度。從長期發展趨勢看,房價穩中有升是符合市場經濟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也是合理的,它恰恰是房地產業景氣的重要標志之一。
通常人們喜歡用“冷”和“熱”來形容房地產市場狀態,這種通俗的說法容易引起誤解,是不科學的。正確的提法應當用繁榮還是衰退,即景氣度來表示。當前的上海房地產市場處于正常發展的佳境狀態,如果從房地產經濟周期角度看,則是繁榮階段的高峰期,筆者預測還會延續二三年時間。那種把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扣上“泡沫經濟”的帽子是站不住腳的。
當然,也應當看到當前的上海房地產市場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出現了一些泡沫過多的現象。主要表現在:
(1)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過猛,隱含著再次出現供給過剩的危險。從現在開始就應適當控制土地供應量和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
(2)商品房開發結構過于向高檔房傾斜,中低檔住宅開發不足。要積極引導開發商多建中價位住宅,避免結構失調。
篇7
(1)投資項目決策存在問題
房地產行業的熱潮使得很多企業的決策者迷失了方向,在一些項目的投資上,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盲目投資。很多情況都是幾個企業投資,其他的很多企業都蜂擁而上,也絲毫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企業在當今市場的大環境下求生存,必須以市場為立足點。但是很多企業的決策者對市場形勢認識不足,對市場獲取的信息缺乏準確性和實效性,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場的形勢和動態,從而導致不能很好的將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圍。更有甚者所開發的項目根本沒有回報可言,這樣只能使得企業虧損甚至面臨破產的危險。
(2)財務管理程序不健全
在企業當中無法形成一套健全的系統的財務管理程序。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程序不夠專業,很多流程都存在著疏漏。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工作效率,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財務分析的準確性。同時,對市場信息的獲取無法做到準確及時,信息往往已經失真,這樣就使得決策者無法制定出適合本企業發展水平的最優方案。使得企業發展無法遵循螺旋式的上升。此外,監督體系不完善也是財務管理程序中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甚至財務管理的不透明還致使造價的現象,導致了公司財富的流失。
(3)成本控制觀念淡薄
成本管理是對各個環節資源消耗的估計。當代很多企業缺乏成本控制的管你那,沒有專業人士制定一套適合本企業的成本管理方案,導致在財務管理上混亂,并且存在著相當大的漏洞。很多企業無法對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成本估計,只能在整套環節結束后有個大體估計,這大大降低了成本預算的準確性,導致支出超過預算。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有強烈的成本控制觀念顯得尤為重要。
2財務管理工作創新策略
(1)創新合理有效的投資計劃
企業應當通過分析支出與收入,投資和回報的比率有選擇的進行投資,切忌盲目從眾。根據企業自身的優缺點,資金的程度來制定適合自己的投資計劃。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制定創新式的投資計劃,按照一定的比率進行投資來規避風險。
(2)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
企業要啟用高素質的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應當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和成本管理理念,必要的話應當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特殊培訓,增強其管理能力。盡可能多的調動起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去主動學習,增進專業知識水平,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不斷的豐富完善自己。財務管理人員應有靈活的頭腦,將自己所學應用到財務管理當中去,并且盡可能的創新工作流程,完善各個工作環節,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
(3)創新財務管理程序
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電子等高科技產品。將高科技產品運用到各個程序中去。制定的制度應當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等特點,財務管理程序必須符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水平。加強管理程序的監督機制,完善監督機制,將錯誤的情況降低到最小。要對每個程序進行嚴格的把關,并且制定相應的業務流程。以保證企業能夠穩步前進。充分利用網絡化的信息平臺,實現便捷快速的信息查詢與處理,及時掌握企業各部分的動態,防微杜漸。完善企業的業務鏈,運用好網絡這一渠道。
(4)創新式的人員分配
將財務管理人員的分配狀況進行創新,淘汰傳統的人員分配,根據管理人員的不同特點,進行分配。根據工作人員的長處,將管理人員分配在適合自己的部門,按照輕重緩急將管理人員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合理劃分。在監督管理科研等方面應當安排較多的人。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監管科研等方面強大了,成本管理、項目預算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企業自身的實力才能得以提高,以便在市場競爭中表現出強大的戰斗力。才外,企業應當細化分工,將每管理人員的任務落實好。
(5)在規避風險上進行創新
由于房地產行業在項目的開發和具體實施方面存在著較大的風險,這就要求企業懂得防微杜漸,懂得規避風險。企業應當在財務管理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預警體系,加強全方位的管理,使得預警系統更加敏感,促使企業能更好的應對風險。必須要對企業建立起創新性的風險管理方式,將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進行識別歸類預計,并且預先設想出一套應對風險的方案,只有做好充分的預警準備,企業才不至于在風險來臨時亂了分寸,手足無措。
(6)創新性資金管理
首先應當加強財務管理中對成本的控制,成本在市場競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之下,將成本降低到最小,是企業應該為之奮斗的首要目標。其次應當細化每一筆資金的涌入和流出,針對每個項目,制定好資金分配方案。對資金的籌備,使用等方面進行最優選擇。制定精確的財務報表。實現最優化的目標,收益最大且成本最小。
3總結
篇8
關鍵詞:房地產;國民經濟;關系
一、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房地產投資有效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近年來,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長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顯現。以江蘇為例,江蘇省2002年完成房地產開發的投資額達702.35億元。1991年~2002年,江蘇房地產投資以年均39.87%的速度增長,明顯快于全國年均21.04%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以及本省年均19.75%的GDP增長速度。江蘇房地產業對全省經濟增長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2.房地產業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據世界銀行資料,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發展中國家的房地產投資對相關產業的乘數效應約為2倍,并對以房地產為主導產品群的房地產業鏈下游和上游50多個物質生產部門產生感應或影響。
3.房地產對GDP的貢獻。以江蘇為例,1991年房地產業對于GDP的直接貢獻率為6.34%,1991年以來,房地產業對江蘇GDP的直接貢獻正在逐年加大,至2002年其貢獻率已超過10%。因此,房地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4.房地產業對居民居住條件改善的貢獻。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房地產業的發展,居民的居住條件有了較快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從1985年的5.60平方米增加到2002年的10.87平方米,增加了5平方米,年均增長4.36%。計算1991年~2002年房地產投資與人均居住面積之間的相關系數高達0.9363,說明房地產投資或房地產業的發展與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
5.房地產業對社會財富的貢獻。房地產業是國民財富的主要構成部分,是構成整個社會財富的重要內容,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穩定而長遠的影響。房地產業一般會先于國民經濟發展而發展,并帶動關聯產業群的快速發展。因此,房地產業的發展會促進或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目前我國城市建設用地約1.34萬平方公里,加上建制鎮,城鎮存量土地已達2.5萬平方公里,如果以每平方公里5億元資產計算則約有12.5萬億元,如果再加上幾十億平方米的房屋資產,房地產業是我國國民財富的主要構成部分。
6.房地產業能夠為城市積累資金,改善城市的投資環境。城市是經濟社會在空間上聚集的地區,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上聚集了大量的財富。城市土地的開發和再開發,城市的各種公共建筑物和構筑物,城市巨大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城市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投入都應當通過利潤、稅金、地租等經濟杠桿收回投資,有些還可以取得一定的利潤,然后再投入城市的基礎設施和社會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城市投資環境,把城市建設管理納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7.發展房地產業可以吸引外資、促進對外開放。中國巨大的房地產市場、不斷改善的投資環境和較為豐厚的投資回報,使房地產業成為外商競相投資的重要領域。以江蘇為例,2003年1~10月份外商投資房地產共計1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7.86%。目前,中國的房地產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數量逐年增多,利用外資金額逐年加大。
二、影響房地產業發展相關因素的分析
1.政府政策。房地產業是一個受政府政策影響,對政策敏感性極大的產業。由于政府嚴格控制著房地產一級市場中最重要的資源——土地。使得它對整個房地產市場有著絕對的控制權。它決定了市場供求關系平衡位置,決定了價格走向。作為在政府宏觀調控下的房地產業的發展與整個社會經濟制度緊密相關,政策是決定房地產開發企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從上述國民經濟與房地產的關聯度可以看出,只有促進房地產業的發展,才能加速國民經濟的發展。
2.市場規模。市場規模即市場需求量,市場需求量的大小是房地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
房地產主要包括住宅、商業用房、辦公用房、工業廠房等。其中住宅、商業用房、辦公用房占其總量的97%以上。特別是住宅占整個房地產市場需求量的70%以上,因此居住人口越多,對市場需求就越大。同時市場越繁榮,流動人口越多,對商業用房需求就越大。商業用房占整個房地產市場需求量的20%以上。因此國民經濟越繁榮,房地產市場規模就越大。
3.市場范圍與開放度。市場范圍與市場規模是密切相關的。市場范圍大,市場規模也隨之擴大;反之,市場范圍小,市場規模也會隨之縮小。市場范圍,即房地產企業開發商品房的銷售范圍,它是一個市場空間概念。由于房地產所特有的地域性強,使用其開發建設的商品房一般不會超出以地級市、縣級市銷售的范疇。因此,在某一地的房地產開發隨該城市地域的擴張,城市化的進程隨市場范圍擴大而加快。
同時,由于各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科研、社會發展、對外開放程度的不同,因此其房地產市場范圍不盡相同。對外開放程度越高,政治、經濟、文化、科研、社會發展水平越高,其城市吸引力越強,人口流動性越大,人口聚集性越強,市場范圍就越大。
三、制約房地產業發展的因素分析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的經濟發展正在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這為房地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但現實中,仍有一些因素制約房地產業的更快發展,這些因素包括:
1.城市化率偏低。2002年,我國城市化率僅為37.8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但與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相比明顯偏低,較低的城市化水平嚴重制約了對房地產的需求規模。
2.房價相對偏高。世界銀行研究結果表明,住宅價格與一般家庭年收入之比(即房價之比)在3:1至6:1之間時,居民方有支付能力,若高于收入的6倍,住宅則難以形成消費熱點。雖然從全國而言,房價收入已從1991年的7.32:1縮小到1998年的5.66:1,但不少城市的房價收入比仍然偏高,使許多居民難以承受。近日對江蘇各市的房價收入比進行的調查表明,南京的房價收入比高達6.7:1,蘇州房價收入比6.03:1,已超過警戒線,無錫房價收入比已接近警戒線,較高的房價使許多居民只能望樓興嘆,潛在需求無法變成有效需求。
3.房地產市場稅費政策不盡完善。目前全國的房地產市場稅費政策不盡完善,房地產開發建設中的稅費收取有重復之嫌。房地產開發包括土地成本、建設成本、配套建設費。其中土地成本中已經包含契稅,配套建設費中已經包括各種配套建設費用,但是營業費的收繳是上述各項費用的總和,這種費上加稅,稅上加稅的稅費政策必然使得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制約了房地產業的發展。同時租賃市場灰色交易嚴重。隨著商業、餐飲、娛樂、商務、居住等不斷擴大,房地產租賃活動異?;钴S,但由于目前房地產租賃市場的稅費負擔過重,使大量房地產租賃活動以灰色交易方式存在。以南京市為例,房地產租賃市場的稅費占租金收入的22.5%左右(17%房產租賃稅+5.55%營業稅),這在客觀上制約了房地產租賃市場的發育。
4.經濟實用房建設不足,拆遷矛盾日益增大。近幾年來,安居工程的實施對加速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實施中卻明顯“變味”。由于安居工程不僅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而且需要無償投入土地資源。各地政府為提高經營城市的能力,對經濟適用房采取壓縮甚至停止建設。同時由于近兩年住宅價格上漲過快,加上我國宏觀經濟調整步伐,許多職工退二進三,下崗職工增加,造成拆遷安置戶無法利用拆遷款購買所需房屋,給國民經濟、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
四、房地產業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1.加快城市化建設的進程。我國城鎮規模普遍較小,農村城市化水平低,吸吶與擴張能力弱,嚴重滯后于工業化水平。一般認為,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70%以上,城市化進程才會穩定下來,而我國這一比重才37.8%左右,因此,城市化的潛力很大。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要求進行城市化建設。
2.調整稅費政策降低房價。房價與土地開發成本、房屋建筑成本以及房地產租賃價格有關。目前,房價偏高是與各種稅費分不開的,因此,政府應在繼續削減房地產有關稅費的基礎上為房地產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3.進一步加快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步伐。目前,由于各城市體制改革的深入,企業改制成為趨勢,國家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住房分配貨幣化補貼到位情況較好。但是少數城市改制企業還不夠理想,影響了個人購房的全面啟動。因此,應強化落實住房分配貨幣化的政策措施,特別要落實企業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措施,促進房地產業的發展。
4.完善房地產金融體系。一是完善住房金融制度,具體包括:(1)規范公積金運作,住房公積金信貸、結算等具體業務可委托商業銀行辦理,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轉變為具有融資和貸款職能的政策性非銀行金融機構;(2)構建住宅儲蓄機制;(3)建立股份制、政策性、專業化的住房金融機構,促進公積金的保值增值。二是建立房地產共同基金。房地產共同基金的建立,有助于解決房地產開發資金的短缺,穩定房地產投資規模,解決房地產開發企業股份制改造中的規模問題和資金問題。三是促進房地產企業上市籌資。房地產企業的上市有利于房地產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也有利于企業無形資產及信譽度的提高,能為企業籌資及實現規模經營打下良好的基礎。
5.大力發展經濟適用房。政府在住房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應在大幅降低經濟適用房價格的基礎上,將經濟適用房賣給真正需要補助的低收入者,對一些連經濟適用房也買不起的無房者,政府應提供額外補助。
參考文獻:
1.胡榮華,韓健,張曉鋒.江蘇省房地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01年4月.
篇9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地方經濟
對研究生教育來說,導師水平、科研能力、基地建設是制約研究生教育水平的3個重要因素。教學研究型高校,一般來說,它的導師雖然不乏佼佼者,但與綜合性大學相比,整體素質稍遜;其科研整體實力也存在較大差距,在國家級、高層次項目的競爭上力量還有些欠缺;并且,由于研究生教育的規模普遍不大,對研究生的基地建設投入不夠,使學生得不到更多動手能力的鍛煉。筆者認為,只有根據學校自身的發展定位,結合學??蒲袔熧Y和條件建設等諸多因素,將培養目標落在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具有一定知識創新能力和較強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上,才能發揮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優勢。進而擴大研究生實踐平臺,為研究生提供鍛煉機會,為研究生就業打下堅實基礎,最終實現自身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特征
教學研究型大學以知識應用與社會服務為價值取向。教學研究型大學一般是從教學型大學發展而來的。在由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型的過程中,突出和強調的是科學研究工作在學校上層次和水平過程中的地位。以爭取科研項目為目標,通過科研任務來整合科研資源,集聚科研力量,從而帶動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通過各種政策來引導學科建設,以增強學科建設的意識。從管理學的角度看,這類大學有點類似于“中等規模企業”——沒有“行業領先企業”的壟斷優勢但要有與其類似的組織結構,高不成低不就,容易陷入低效率和低效益的困境。辦學和服務面向主要為國家大經濟區域、部分省市及特殊行業。
教學研究型高校并沒有最高水平的教學和研究質量,只是在部分學科保持優勢。從人才培養類型來看,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高級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從科學研究的貢獻看,主要體現在技術的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研究上;從社會服務的功能看,主要面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有能力開展知識應用和科技服務工作。從社會經濟需求角度看,知識應用和技術創新領域量大面廣,發展潛力巨大。
從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特征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應堅持實用性,以碩士層次的研究生培養為主要目標。對于致力于發展為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高校而言,擴大研究生規模的同時,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研究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實用型人才。失去了正確的培養方向,培養對象就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學生就業困難,大學也就失去了辦學的基礎。
二、研究生教育質量與研究生就業競爭力下滑及其原因
近年來,研究生就業不僅成為關注的焦點,而且還成為部分地區、高校以及社會的突出問題。以前被用人單位爭搶的研究生,今日為何遭到如此冷遇?很多人簡單地認為是擴招導致的結果,事實上,我國研究生畢業人數還不足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的5%,因而從人力資源角度考慮,研究生人才還屬于稀缺產品,不應該存在如此大的就業難題。并且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僅占全國總人口比例的5.57%,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研究發現,研究生培養過程缺乏有效的實踐性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下滑,是造成研究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近幾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數量持續增長,但相比之下研究生導師數量的增長遠跟不上招生人數的增長。許多高校都存在一位導師帶十幾名研究生的狀況。要提升研究生的就業競爭力,最有效的是為研究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和平臺,部分高校有一些實習基地或教學基地,但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擴大已經滿足不了需求,因此,如何為研究生的就業競爭力拓寬載體,成為教學研究型大學研究生培養過程的關鍵。
三、立足服務地方經濟,重塑人才培養過程
立足服務地方經濟,重塑人才培養過程,其實就是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滿足社會對科學研究的需求,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的同時提供研究生教育載體,讓學生們參與更多的課題研究,多動手、多思考,能提高其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從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由于學生有較多機會在企業實習、就業,因此在完成了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之后,學生又有機會到企業中實際工作,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這樣就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第二次結合。通過以上兩次理論聯系實際以及工與學的結合,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將得到加大提高。研究生教育服務地方經濟,革新研究生培養模式,具體要做到以下方面:
1.理論課程教學時間設置要具有一定彈性。以往的研究生理論教學往往集中在研究生入學第一年或第一學期,填鴨式的灌輸理論知識??荚嚦蔀闄z驗理論知識掌握的唯一工具,這種體制下,研究生往往死記硬背應付考試,一知半解地完成了理論學習,然后投入到閉門造車的“科學研究”中,完成論文畢業。簡單的課程教學時間的設置,使得理論得不到有效的消化,因此,要適當改變教學方式,將部分理論教學融入到實踐中去,在具體實踐活動中完成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考核方式也可以更加靈活有效。
2.采用雙導師制。研究生培養基地采用雙導師制培養模式,學校聘任企業中有著扎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帶頭人作為學校的兼職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由學校和合作單位分別指定導師,按校方的要求,共同指導研究生。研究生在學校完成專業理論課程學習后,進入培養基地,由合作單位的兼職導師進行指導,形成了一種開放式的教育模式,使學生在深入一線參加研發的實踐中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3.畢業論文應該聯系實際。要使論文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的理論成果,成為檢驗學生實際能力的重要考核標準,有2種方式能較好地達到預期目的,一是企業擬定課題,有相關專業研究生以標書形式進行投標,中標者去該企業服務實習,完成課題的同時即完成學位論文;一是由學生自己擬定研究方向或內容,由企業進行科學的評估后選擇相應學生去企業完成課題。這兩種方式均可實現雙方的共贏,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
教學研究型大學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發展目標、辦學性質和服務方向,將研究生教育作為教學研究型高校的辦學重點,努力探索面向基層的高質量的具有創新思維、復合型、開放型和應用型人才。在人才培養的模式構建中,必須適合社會對人才知識面寬、應變能力強、開拓能力強、具備多種素質特征的要求,立足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積極努力打造教育實踐平臺,實現高校培育人才、服務社會的辦學功能。
參考文獻:
[1]王建華.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提升高校服務社會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6,(17).
[2]蔡克勇.論教學、科研和生產聯合體[J].高等教育研究,1986,(4).
[3]劉力.美國產學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經驗[J].教育發展研究,2006,(7):16-22.
篇10
關鍵詞:現代農業新型工業化安徽
安徽工業化發展現狀
對于安徽省工業化發展狀況,目前已有部分專家和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如:王秉建(2008)對安徽工業化水平進行了評價;胡亭亭(2007)對安徽工業化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余華銀(2006)對安徽工業化的進程進行了評價等。通過對研究的梳理可知,安徽工業化的發展狀況為:安徽省工業化進程慢于全國,安徽省工業化已處于工業化的實現和經濟高速增長期的初期,但與全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工業高度化水平低于全國,高度化進程也相對較弱,安徽省工業處于由重工業化階段向高加工度化階段轉變時期,工業高度化水平不斷提高,但工業高度化水平明顯偏低:輕工業中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比重低;重工業中加工工業比重低;重加工工業內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業的比重低。
現階段安徽工業化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分析
(一)外部環境
1.有利條件。新型工業化道路為安徽農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在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新區域工業化模式下,人們開始重視農業地區和農業的發展。一方面,工業化的目標從單純的經濟增長轉向人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大力發展農業和農業地區經濟;另一方面,技術進步成為經濟增長的最主要驅動力,使得農業的價值得到了重新認識。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工業化的內容不再是狹義的,而是通過包括農業在內的各個產業的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實現全面發展。因此,農業不僅是加速工業化的一種工具,而且本身也是工業化的目的;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和人們消費結構升級促生新機遇。雖然面臨這一系列約束條件,但是,仍然存在有利于安徽省工業化的機遇: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一部分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逐步向內陸地區轉移。安徽省可以選擇適合本地比較優勢的產業,通過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積累工業化的資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消費品的需求日益多樣化,特別是對綠色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就為安徽省發揮其優勢,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提供了機遇。
2.不利外部條件。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最近一個時期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加深,對于安徽省來說尤其明顯,主要表現為:一是農產品價格全面下行。二是農村就業和增長局面趨于嚴峻。三是質量安全事件對農民、農業產業的沖擊不可低估。民以食為天,我國有13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面積只占世界的10%,糧食安全現狀面臨嚴峻考驗。安徽省作為糧食主產區,在糧食安全體系中承擔了重要責任,2008年安徽省平均糧食產量為6047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5.78%。因此,安徽省在選擇新型工業化道路時絕不能以損害農業、減少糧食產量為代價。
(二)內部條件
豐富的資源條件。安徽省處于我國腹地,蘊藏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煤炭、有色金屬等。同時擁有大量的水資源。以中部五省為例,不僅擁有長江、淮河等水系,還擁有鄱陽湖、洞庭湖和巢湖等三大淡水湖。豐富的農業資源,有利于農、林、牧、漁的全面發展和形成較高的農業生產率,為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建設現代農業,提供了廣闊的資源配置空間和環境。
優越的地理區位。從地域優勢看,安徽位于長三角腹地,東臨江蘇、浙江等發達省份,西連廣大中西部地區,承東啟西,地跨江淮,交通發達,發展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安徽可充分利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信息、資金,接受輻射,又可面向全國,推廣自己的優勢產品。特別是隨著東部地區產業的升級換代,將逐步淘汰一部分落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安徽作為重要的勞務輸出人口大省,積累了相當的技術和資金要素,安徽已完全有能力承接長三角產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的產業轉移,這些都為安徽農業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較強的科研優勢。從科研優勢看,安徽的高校、科研單位眾多,合肥是全國四所科技城之一。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各類研究與開發機構1057家,其中國有獨立科研機構116家(包括20家中央在皖科研院所、96家省屬及省以下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科研機構154家。這些科研機構特別是一批中央在皖科研院所,是安徽省科技資源優勢的集中體現,強大的科研優勢為安徽省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研條件。
良好的生態環境。安徽省由于長期以農業為主,工業化進程相對緩慢,因此高污染、高能耗的傳統工業較少,這使得安徽省的自然生態環境得到較好的保護。安徽省可以充分利用生態優勢,跨越重化工業階段,直接進入高起點發展對環境要求高的生態產業。
不利的因素?!叭r”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安徽省面臨嚴重的“三農”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生產、生活條件較為惡劣。農業比較效益低,市場化發育程度低,小農生產的特點導致農業省在農業中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無法發揮出來。農民收入水平不高,且商品意識、創新精神和經營能力不足,無法滿足農業省工業化發展的需要。“三農”問題對安徽省工業化發展來說,依然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安徽省城市化發展水平相對滯后。轉現代農業驅動型工業是安徽工業化的現實選擇
綜上,結合安徽省實際,筆者認為安徽省應選擇現代農業驅動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即依托區域比較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圍繞現代農業這個核心,把農業資源深度開發產業確立為區域主導產業,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以勞動力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進入市場的工業化道路。這一選擇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現代農業驅動型工業化模式符合安徽省新型工業化的特點。由于符合本階段安徽省的資源稟賦結構,可以充分發揮其比較優勢,在此戰略下建立的產業體系能夠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發展壯大。通過產業的發展,利益的積累可以逐步改變安徽省的資源享賦結構,實現由農業省向工業省的轉變。在資源稟賦結構變化后,現代農業有可能不再占主導地位,而是由更符合區域資源稟賦結構的產業取代,從而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促進安徽經濟的發展。
有利于形成現代農業區域聚集優勢,獲取重要資源?,F代農業與傳統農業不同,具有要素投入集約化、資源配置市場化、生產手段科技化、產業經營一體化的特征,產品附加值高,有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樣就可以吸引區域外資金、人才等要素的流入。通過產業聚集主動吸收資源的作法,改變了安徽省以往被動等待資金、技術支持(即簡單的工業反哺農業)的引資方式;改變了安徽省因傳統農業效益低下而出現資源凈流出的局面。通過市場化競爭吸引要素的方式,可以實現安徽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有利于發揮比較優勢,找準定位,確立主導產業。首先,安徽省的比較優勢在農業,安徽省新型工業化的重點應放在農產品加工業。其次,如果不發揮安徽省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比較優勢,提供更為豐富的農產品和深加工品,發達省份就會將需求轉向國外尋求替代供應者,這樣,安徽省就會失去發展的外部市場。區域工業化理論認為,有競爭力主導產業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關鍵。而現代農業正是安徽省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因僅使用傳統生產要素的農業是無法對經常經濟增長作出重大貢獻的,但現代化的農業能夠實現。
可以有效克服資金瓶頸的約束。一方面,農產品加工業所需資金少、投入門檻低,是一種適合安徽省的勞動力密集型工業。另一方面,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形成良性聯動關系,可以通過加工增值農副產品,進而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戶積累能力,為加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積累資金。
能夠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由于現代農業驅動型工業化模式強調工業與農業的聯動關系,必然促進農業生產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在農業內部吸收大量勞動力,緩解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動帶來的負面影響。傳統工業限制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而新型工業化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根本保證。
參考文獻:
1.胡亭亭.欠發達地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路徑選擇與創新—以安徽省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07(5)
- 上一篇:鄉鎮干部學法用法總結
- 下一篇:干部學法用法守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