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文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13:18: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利文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利文化論文

篇1

當代山水畫大家孔仲起先生,以善于表現“云水”,尤其是江海潮水而翹楚于當代畫壇,其藝術具有相當的高度與深度。

山水畫直接面向自然取景,是“法自然”的,如清代畫家梅清所謂“筆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而自然界的水又分為江河湖海、飛瀑溪泉及水口等多種形式。依存條件不同,水的形態千變萬化,不盡相同,所以對描繪者而言須要理解和使用多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如宋代著名山水畫家、繪畫理論大家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所說:“水,活物也。其形欲靜深,欲柔滑,欲,欲回環,欲肥膩,欲噴薄,欲激射,欲多泉,欲遠流,欲瀑布插天,欲濺撲入地,欲魚釣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挾煙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輝,此水之活體也?!币驗樗撵`動與形制的不規則性,在山水畫創作中,水的表現往往有相當的難度。所以郭熙又說:“近世畫工,……畫水則波不過三五波,此不淳熟之病也?!奔词故窃谏剿嫀p峰時期的有宋一代,對于水的表現尚且如此難以把握,可見畫水之不易。

而在種種“水“之中,海水、潮水因其難以捉摸的動態和激揚特征,又是最難表現的。宋代山水畫理論家韓拙就在《山水純全集•論水》中提到:“夫海水者,風波浩蕩,巨浪翻卷,山水中少用也。”這其中的“少用”,主要是指廣闊如江海之水者、靈動之如海潮之水者,在創作中難以表現。

孔仲起說:“我愛行云流水,愛其生氣流動,無慮無塞,無礙無際。所謂云行雨施、海闊天空?!彼终f:“大海開闊,海納百川,具有廣闊胸襟的含義。海水千變萬化,驚濤駭浪,起伏不定,洶涌澎湃,給人以無窮的想象的余地,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啟迪……”通過這些語言可以看到,孔仲起先生筆下的云水,已不僅僅局限于形態上的描摹,而更在于注重精神氣質上的把握。他主張“作畫貴在氣質,而氣質并不抽象,首先要具備人類普遍的感情、達觀的氣度、開闊的胸襟,面對美好事物的靈敏性和表達欲?!毕Mㄟ^畫家筆底山水畫的描繪,“追求自我意識,民族意識和空間意識。從自我本真到民族本土到世間宇宙,由小及大、天人合一的意識,追求往復天地、回歸自然的意識完善。”他這樣做是為了表現以前少有人表現的大江大海的云水形象,也是為了達到個人修養與氣質的圓滿與完善,表現新時代的精神面貌,進而給人以大氣磅礴的陶冶,為歷史留下當代作風,當代氣質。

海水的難以表現,孔仲起是有深刻的認識的。他自己曾說:“千百年來畫山水的,山畫了許多,畫水的卻很少。畫水也停留在高山流水,畫江河、大海的比較少,一種講法,江河大海比較難畫,畫家故意避開,揚長避短?!北局@種知難而上的精神,在對于“云水”的描繪中,孔仲起尤其專于描繪江海潮水,而且善作山水巨制。江海潮水的神與態,于孔仲起的山水畫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如他的《大江東去》、《觀水》、《云煙海天》、《驚濤拍岸》等一系列的作品,或關山萬重,江河如練,或危峰聳峙,洪波涌起,或白浪滔天,噴珠濺玉。對于中國繪畫的新題材開掘和雄壯美學意蘊的拓展,具有重要意義。

自古至今,歷代大畫家在山水畫創作中無不重視“云水”的表現,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表現云水的技法與理論,發展至今,稱為“云水法”??字倨鹣壬鶎W⒂谔剿鞯慕@顺北憩F手法,是山水畫傳統中“云水法”的一個重要內容,并且在筆墨技巧和美學內涵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發揚與拓展?!吧綗o水則不靈”,“云水法”與樹法、石法作為山水畫表現手段的三個基本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伴隨著山水畫的確立而出現的。最早的卷軸畫作品之一的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摹本)還處于“水不容泛”的階段。及至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中,以極細的線條勾水波,開始有起伏蕩漾之勢。至唐代二李,山水畫確立,畫家也開始掌握了水的描繪技法。

馬遠居杭州,坐擁錢塘江與西湖,所以他所表現的水,無疑主要應該來自于這兩處。這一點與孔仲起先生可以說有相同之處。不同的是,孔仲起先生筆下“水”的取形與靈感,更多的來自于錢塘江,來自于聞名天下錢江潮水。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馬遠的《水圖》的12幅作品之中多數還是用筆細膩、以線為主的描繪方式。其中《云舒浪卷》、《層波迭浪》兩楨描繪有水的波浪起伏之勢,但是也依托于平面的水波。并無孔仲起繪畫中浪花飛濺、潮水奔騰神態描繪。所以在對海水、潮水奔騰激越氣勢與神采的描繪上,孔仲起筆下的水,多以高遠手法取景,將潮頭浪尖拉于目前,往往整幅畫面以浪潮作為主要表現對象,以粗短的“線條”或者“方點”寫浪花飛濺,輔助于濕筆淡墨渲染的云霧,大浪大潮,波濤洶涌,噴薄激射,如他在2000年所作的《驚濤拍岸》,2001年作的《大江東去》以及《沖浪千年傳》、《回頭潮》等一系列描繪錢江潮水的作品,描繪有“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壯美意境;而畫開闊的水面,他則多以平遠法取景,以關山萬重襯托大湖大海,,遼闊無涯,如1999年做《觀水》、《祖國萬歲》圖巨幅,平遠構圖,一反古人畫水細鉤線描之法,以墨法畫關山萬重迭嶂,云海蒼茫茫茫,大河源遠流長,奔騰入海的勢態,有“黃河之水天上來”開闊胸懷。相比較于馬遠的《水圖》,孔仲起筆下的水無疑是“變又過之”的典型。宋代韓拙在《山水純全集•論水》中總結說:“凡畫水者故宜天高地闊為佳也”,孔仲起的這一類作品可以說是深契此道。

篇2

1.1大壩施工管理數字化

1.1.1安全管理(1)纜機防碰撞系統。大崗山水電站大壩主體工程施工需用混凝土量322萬m3,鋼筋制安量3.5萬t,模板周轉量1.5萬t,其他輔助材料4.3萬t。壩體施工的主要吊裝設備為4臺平移式纜索起重機和4臺塔式起重機等設備。這些設備布置在狹窄的施工場地上,工作范圍彼此重疊,為了防止大壩施工現場施工設備的碰撞,避免由此產生的事故對人員、設備的傷害及施工進度的影響,大崗山公司于2013年5月開發建設完成一套大壩施工設備防碰撞預警系統。該系統可實時地自動檢測各施工設備及其相關部件(如臂架、塔架及吊鉤等)的位置、運動方向和速度,將采集到的信息通過無線網絡傳輸給基站;在基站經過防碰撞算法的分析和計算,得到各施工設備的空間位置(包括臂架、塔架和吊鉤等)及其運動趨勢,若設備間相互距離過近并存在碰撞的可能時,基站通過無線網絡將相應碰撞信息發送給相關設備;碰撞信息通過安裝在各設備操作室的工業用平板電腦實時顯示,提醒可能發生碰撞設備的操作人員采取相應措施提前避讓,避免碰撞事故的發生。大崗山大壩施工設備防碰撞預警系統自投入運行以來,報警準確及時,系統涵蓋的設備之間從未發生過碰撞事件。(2)纜機遠程監控系統。為采用最快捷的方式對纜機設備進行維護,減少維護時間,縮短故障停機時間,大崗山公司與杭州國電大力機電工程有限公司于2012年4月開發建設完成纜機遠程監控系統。該系統通過網絡將4臺纜機運行的所有參數實時傳輸到杭州國電大力機電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辦公室就能實時了解4臺纜機的位置、起吊重量、運動方向、速度和電氣等運行狀態。當發生電氣系統故障時,系統可通過檢閱故障代碼作出判斷,在系統恢復時直接對系統參數的設置進行調整。廠家技術人員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可及時發現產生問題的原因,彌補纜機現場維護專業技術力量的不足,通過電話指導將故障設備的處理方案及時通知現場維護單位,從而極大地縮短設備維護和故障檢修停機時間,提高了設備工作效率。1.1.2質量管理(1)拱壩施工期溫控決策支持系統。大崗山水電站大壩混凝土標號高,水泥水化熱大。澆筑倉達1700多個,設計埋設傳感器2000多支。根據拱壩的結構要求,橫縫須接縫灌漿,以形成拱圈受力,拱壩溫度控制的難點和重點是控制最高溫升和降至封拱溫度,需要一期冷卻、中期冷卻和二期冷卻3個過程才能降至接縫灌漿溫度。整個溫控過程歷時120d,且日降溫速率都有嚴格的要求,一旦超標極有可能產生溫度裂縫,所以,大壩混凝土溫控工作難度大,工作量大,過程控制風險大。由于傳統的測溫方法采集效率低、數據的實時性差、人為干擾因素多,因此無法滿足大崗山水電站精細化的溫控管理需求。拱壩施工期溫控決策支持系統由武漢大學于2011年5月研發投用。該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在數據采集中應用數字化方法,提高數據采集的效率、及時性與準確性,避免了傳統作業方式帶來的弊端。系統中應用的數字溫度計+數字溫度采集器+數字化溫控管理平臺的組合方案,實現了大壩混凝土數字測溫。該溫控決策支持系統能夠記錄混凝土從生產、入倉、澆筑乃至后期養護全過程中的溫度數據,形成每一倉的溫度檢測統計數據,包括出機口溫度、入倉溫度、澆筑溫度、最高溫度、環境溫度等。該決策支持系統能夠展示每組數據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通過對比標準,計算出合格率,也可以記錄各倉各支溫度計的實時溫度信息,繪制各倉平均溫度變化曲線及單支溫度計變化曲線,還可以記錄每天的氣溫監測數據,統計每日監測次數、平均溫度、最高與最低氣溫及最大溫差,并在圖表中繪制氣溫曲線,包括日平均溫度曲線和日最大溫差曲線。(2)拌和樓運行監控平臺。拌和樓運行監控系統由武漢英思科技公司于2013年4月研發投用。該監控系統通過與拌和樓生產系統的數據接口,可以實時采集拌和樓生產數據和配合比信息,主要內容包括:拌和樓編號、生產時間、總方量、使用部位、設計配合比、生產配合比、操作員等。通過對拌和樓信息的采集,可以實時跟蹤了解每一盤混凝土的拌和生產情況,分析其配合比水平;從拌和設備的維度分析拌和樓的出力情況;從時間維度分析拌和樓的生產強度(可間接分析出澆筑強度);從施工部位溫度統計混凝土的方量。1.1.3進度管理(1)大壩混凝土澆筑施工進度仿真系統。大崗山大壩混凝土月最高澆筑強度為13.5萬m3,工期緊、施工強度高、制約因素多,譬如,相鄰壩段高差不能超過12m,最大高差不能超過30m,壩段懸臂高度孔口以下部分不能超過60m,孔口以上部分不能超過45m,另外,深孔壩段結構異常復雜,鋼筋制安量非常大,異型結構多,備倉進度慢。為了解決上述施工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協調各個施工部位合理施工,緊密銜接各種工序,保證大壩各壩段連續、均衡上升,大崗山公司委托天津大學開發了大壩施工進度仿真系統(DGS-DamSim),并于2012年6月投入使用。該子系統主要包括九大模塊,即施工參數模塊、仿真計算模塊、對比分析模塊、圖形顯示模塊、數據輸出模塊、實際進度模塊、信息查詢模塊、數據庫管理模塊及幫助模塊。該系統支持壩體動態分層分塊、大壩施工過程動態跟蹤、實時仿真計算、施工進度預測分析與預警、大壩澆筑進度計劃制訂等功能。結合“數字化大崗山”集成平臺,系統可提供大壩基礎定義及現場的實際施工進度數據,并依此來綜合仿真分析大壩的施工進度計劃(澆筑、接縫灌漿等),提供并驗證綜合施工計劃方案,指導長、中、短期施工計劃的制訂。最終將大壩施工進度仿真計劃在系統中予以,為工程管理決策以及施工提供了有力支持。(2)視頻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由四川能信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已于2012年6月投用。該系統總共布置10個監控點位,各監控點將監控到的圖像信息通過光纖網絡遠程傳入數字化監控系統,經過數據轉化后,形成的圖像信息可在辦公室內安裝有客戶端的計算機上供有關人員瀏覽及查詢。

1.2灌漿施工管理數字化

大崗山水電站基礎灌漿工程中固結灌漿工程量約22萬m,帷幕灌漿工程量約48萬m,工程量大;河床壩段發育輝綠巖脈和承壓熱水,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質量要求高,管理控制復雜。“數字化大崗山”通過搭建大壩基礎灌漿過程管理系統,包括灌漿過程數據采集系統及灌漿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與灌漿施工相關的勘測、設計、計劃、施工過程、質量與成果的全面管理,提升了灌漿施工的質量與進度控制水平。

1.3安全管理數字化

(1)安全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安全監測綜合查詢系統于2011年1月投入使用。該系統可對安全監測數據進行規范的綜合統計、分析和展示,以便相關工作人員從整體的角度對大壩工程施工監測數據進行掌控與分析。綜合查詢系統對安全監測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后,可在監測結果查詢頁面中以成果曲線圖和統計報表的形式展現出來。通過成果曲線圖,有關人員可以掌握大壩施工過程中溫度、開合度、應力、應變、位移、穩定、滲流、滲壓、裂縫等參數的變化趨勢。通過安全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各類監測埋沒儀器信息、監測數據與成果全部進入數據庫管理,為監測信息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手段。

2“數字化大崗山”的工程應用成果

數字化集成平臺投用后,整合了各個專項系統資源,充分發揮了作用,實現了安全、質量、進度、計量等的全面有效管理。(1)大壩施工溫控管理。目前,大壩混凝土施工期溫控決策支持系統已在業主、設計、長江委大崗山大壩工程監理部、葛洲壩大壩項目部、中水八局大壩項目部等單位安裝運行,且系統運行正常,每日溫控數據按照規定時限錄入,對已澆筑的1000多倉大壩混凝土,錄入各倉21項關鍵溫控數據共400余萬條,發送溫控預警短信近2400次,提供各類仿真分析報告360余份。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合格率、最高溫度合格率與日降溫合格率從一開始的不足85%提升到95%以上,有效地防止了大壩危害性裂縫的產生。(2)大壩施工進度管理。大崗山水電站大壩施工總進度仿真計算及年、月度計劃進度編制全部借助大壩施工進度仿真系統進行,編制效率提高了50%以上,編制過程充分考慮了季節、資源、工序之間的干擾與制約等因素,計劃編制的科學性大大提高,實際澆筑情況與計劃的符合率在90%~110%之間。大崗山水電站大壩工程開工以來,每年均圓滿地完成了上級單位設定的進度節點考核目標,這與大壩施工進度仿真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密不可分。(3)灌漿管理。固結灌漿和帷幕灌漿涉及的所有廊道、單元、孔、段的設計信息及相關工序記錄及成果全部納入到系統平臺中管理,實現了施工各個工序的實時跟蹤記錄。大崗山公司、監理單位可以及時有效地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瀏覽、查詢,實時完成資料匯總、統計、分析、整理和成果輸出,完全滿足竣工資料成果整理的要求,相關工作量減少80%以上。系統可實時掌握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并通過預警設置,將灌漿參數或設備異常等信息以短信形式發送至用戶手機,有效降低了過程質量風險;統籌管理了灌漿各個過程,包括材料核銷、物探監測、灌漿進度及成果的三維形象化展示和成果評審,保證了帷幕灌漿施工的質量、進度與計量的準確性。(4)安全監測信息管理。截至2014年2月,大崗山水電站工區安全監測工程共安裝監測儀器2305支(套),儀器完好率為96.70%。大崗山公司、安全監測中心、監理及各監測施工單位等可通過安全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對安全監測數據進行查詢、對比分析、變化趨勢研判、整編匯總、觀測過程線繪制等方面的操作,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5)視頻監控系統。在大壩混凝土施工管理中,數字監控圖像信息采集系統可實現澆筑過程的實時監控和影像記錄,管理人員通過網絡即可在線了解現場澆筑倉的設備、人員、材料布置、施工、異常情況,為實時管理提供支持。同時,相關管理人員可通過數字化集成平臺進行錄像回放、定時錄像(工程管理員可以設定時間段對監控前端的某個攝像機的圖像進行定時錄制)、備份等操作。通過對視頻錄像的截取以及后期剪輯,為每個倉面的澆筑過程生成一個影像視頻檔案,統一存放,可隨時調閱,為歷史過程分析提供支持。(6)纜機監控系統。纜機監控系統包括纜機遠程監控系統、纜機防碰撞系統。防碰撞系統通過實時計算出各設備固定及運動部件(如塔架、臂架和吊罐等)的相互位置關系,根據各設備有可能發生碰撞的距離,綜合考慮設備的制動距離和安全裕度,判定是否需要發出警示及警示的級別,并存儲較長時間內的警示指令和位置信息備查,同時提供相應的歷史狀態回放和事故分析等功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發生,提高生產效率。遠程監控系統通過無線通訊網絡對纜機進行遠程診斷和監控,實現與現場完全同步、實時的圖像效果,可使廠家技術人員實時了解纜機運行狀態,當電氣系統發生故障時可通過檢閱故障代碼作出判斷,通過電話對現場進行指導,一般電氣故障可在10min內將問題處理完畢,在系統恢復時可直接對系統參數的設置進行調整,從而極大地縮短設備維護和故障檢修停機時間。

3結語

篇3

一、我國依法治稅與稅收計劃管理的現狀

我國稅務系統一直在強調要依法治稅,但是只要實事求是地分析我國當前稅收工作的實際情況,就不難發現,稅收任務仍然是一切稅收工作的“指揮棒”。衡量各級稅務機關工作質量如何,收入任務是否完成及超額多少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的指標。

現行的稅收計劃管理體制出現了兩個不適應:一是與市場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不適應,二是與依法治稅的原則不適應。由此導致了在稅源充裕之年,稅務機關考慮來年稅收計劃的完成,往往會打埋伏;而在稅源較緊時,稅務機關就有可能收“過頭稅”,增加企業負擔。完全以稅收計劃為中心的治稅方針將破壞稅收法治,損害稅法的嚴肅性、權威性,助長人治思想和風氣,體現不出公平稅負的原則,削弱稅收宏觀調控的職能,從而影響到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給強化稅收征管、推進依法治稅帶來極大的阻力。

二、正確處理稅收計劃與依法治稅的關系

依法治稅是稅收工作的靈魂,要求稅務部門必須具有法制觀念,按照法制的要求,規范稅收運行的各個環節,將各項稅收工作納入法制的軌道??傊?,稅收的基礎在于其法治性,要求稅務部門必須依法治稅。

(一)依法治稅與稅收計劃是對立統一體

表面上看,二者是矛盾的。依法治稅要求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但由于我國現行財政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稅收計劃編制是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的重要內容,而財政預算考慮的主要因素是一定經濟增長和財政支出的需要,這使得稅收計劃與實際稅源之間往往存在不小的差距,這種情況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突出,形成“寅吃卯糧”或人為的“蓄豐補欠”等種種與依法治稅精神背道而馳的現象。但從二者的實質來看,依法治稅與稅收計劃的對立只是表面上的對立,依法治稅離不開稅收計劃,稅收計劃起著促進依法治稅的積極作用;而正確的、對經濟的持續發展起積極引導作用的稅收計劃必須始終貫穿依法治稅的稅收工作靈魂,因此,二者是對立的統一體。

首先,從計劃的重要性來說,依法治稅離不開稅收計劃。計劃是對未來行動的事先安排?!叭藷o遠慮,必有近憂”。稅收工作千頭萬緒,內容紛繁復雜,但組織稅收收入始終是稅務部門的一項中心工作,是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這是由稅收的職能所決定的。要做好組織稅收收入工作,稅收計劃是重要的前提。這是由計劃工作的性質決定的。按照管理學的理論,稅收計劃的性質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即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和創新性。每一個稅收計劃都是旨在促使稅務部門的組織收入這一中心工作的完成,因此具有鮮明的目的性;稅收計劃的首位性在于相對于其他稅收管理職能而言,稅收計劃處于首位,而且,它影響和貫穿于組織工作、人員配備、指導和領導工作以及監督和控制工作;稅收計劃的普遍性體現在它是各級稅務人員的一個共同職能,只是隨著稅務人員職責分工的不同而具備不同的特點和內容;稅收計劃的效率性體現為正確的稅收計劃起著指導稅務人員“做正確的事”以及“正確地做事”的促進作用;稅收計劃是對稅收管理活動的設計,是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新情況而作出的,因而是一個創造性的管理活動的設計。

其次,“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的依法治稅要求,是稅收計劃存在的內在因素。這是因為,第一,我國稅法仍不夠完善,稅收立法層級不夠,造成了稅收剛性的弱化。目前我國經過人大立法的稅收法規、條例只有《稅收征管法》等4個,仍有20個稅種是以國務院的條例和暫行條例形式頒布的,其中不少稅收規定已經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有的條例甚至已經沿用了40年而沒有修訂。第二,我國現階段稅收征管實踐中存在征收與稽查脫節,應收不收或少收,責任不明。第三,稅務人員整體業務素質、法制觀念尚不盡如人意,稅收“人治”觀念仍未能被“法治”觀念完全替換。因此,加強稅收計劃管理,用具體的計劃性任務,督促稅務人員恪盡職守,強化稅收的剛性,在當前及相當長的時期內,有利于保證稅收的應收盡收,實現依法治稅。

再其次,稅收執法環境欠佳是稅收計劃存在的外在因素。勿需諱言,目前一是我國公民依法納稅觀念不強,社會誠信納稅的氛圍不夠,偷稅現象嚴重。二是由于納稅人的信息資源未能實現有效共享,工商、銀行等社會公共部門與稅務部門之間,甚至稅務部門的國、地稅機關之間未能進行有效的聯系和配合,對納稅人經濟活動的監控手段比較落后,同時由于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由于其在稅制設計方面的缺陷,未能涵蓋生產的全過程,再加上目前我國實行的增值稅未能覆蓋整個經濟領域(如涉及增值稅進項抵扣的交通運輸業征收營業稅,大量購進建筑材料的建筑業征收營業稅等),客觀上形成了增值稅抵扣鏈條的脫節,為不法經營者謀取不法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機。為了實現依法治稅,達到應收盡收的目標,我國的現實情況決定需要一個收入指標去約束征納雙方的行為。此外,社會上各職能部門依靠職權收取的名目繁多的各種費用嚴重地侵蝕了稅基,實行稅收計劃管理,有利于抵制非稅收入,有利于“費改稅”的進一步深化。

由此可見,稅收計劃有其存在的理論基礎及現實需要,是實行依法治稅的重要輔助手段,但如不能正確擺正稅收計劃在稅收管理中的位置,過分倚重稅收計劃來保證財政收入的實現,則不可避免地出現稅收計劃與依法治稅的稅收工作原則的沖突。因此,在實際稅收管理工作中,要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趨利避害,充分發揮稅收計劃對依法治稅的促進作用,使稅收工作既有條不紊地開展,又嚴格實行依法行政,依法治稅。

(二)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矛盾,促進依法治稅

稅收計劃與依法治稅的對立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二者互為補充,互相促進。二者的沖突是客觀存在的,不容忽視的,處理不好二者的關系,會極大地損害依法治稅的稅收工作靈魂,甚至出現與依法治稅背道而馳的結果。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矛盾,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提高全民素質,營造誠信征納的氛圍,實現依法治稅。依法治稅內涵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納稅人誠信納稅,二是稅務人員依法誠信征稅,實質上是通過自然人的誠信行為實現依法治稅的目標。因此大力提高社會全員的素質,提高納稅人對稅法的遵從度,提高稅務人員的法治意識,營造誠信征納的氛圍,有利于實現納稅人應繳盡繳,稅務機關應收盡收,實現依法治稅。

提高人員素質需與制度建設雙管齊下,用制度來保證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稅務征管考核機制,大力推行人機結合,提高計算機在稅務征管中的運用程度,并加快建立稅收監控機制,在稅務、工商、銀行、海關等各職能部門實行納稅人經營情況的有關信息共享,從稅源產生的不同階段、不同環節實施監督,盡量減少稅收征管中的人為因素,實現由“人治”向“法治”的徹底轉變。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處罰機制,通過提高稅務稽查人員的綜合素質,實現有偷必能查的目的,增大偷稅被發現的概率,增大違法風險,同時用完備的處罰制度約束征納雙方,實現納稅人應繳盡繳,稅務機關應收盡收的依法治稅的要求。

2、改革現行財政預算體制。由于我國現行財政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稅收計劃編制是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的重要內容,而財政預算考慮的主要因素是一定經濟增長和財政支出的需要,這使得稅收計劃與實際稅源之間往往存在不小的差距。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實行中央大預算,即地方財政支出由中央財政全額撥付,從而解決地方實際稅源與地方財政支出出現缺口的矛盾。但這種辦法一方面不利于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容易形成小進則滿,安于現狀,停滯不前的局面,這既與時展的要求格格不入,而且實質上并未解決稅收計劃與實際稅源發生偏差的問題。因此,這種方法既缺乏現實基礎,又不能解決實質問題,只是將問題上交,將矛盾集中體現于中央財政。

3、提高稅收計劃的科學性。稅收計劃與實際稅源不一致,除了上面所說的財政預算因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國當前的稅收計劃編制方式不夠科學。長期以來,稅收計劃的編制一直采取“基數×(1+系數)+特殊因素”的方法,這種編制方法帶有深厚的計劃經濟體制烙印,為了保證稅收計劃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滿足依法治稅的要求,應考慮實行“零基”稅收計劃編制法,而且稅收任務應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必要的調整。同時應改進稅收征管業績考核指標,改變過去片面地強調稅收任務完成的“一票否決制”,將考核的重點放在是否應收盡收上。在現行稅收計劃的編制方法不變的情況下,要改變稅收計劃與經濟的發展存在較大偏離的客觀實際,迫切需要提高稅收計劃的科學性,減少計劃編制中的人為因素,降低稅收計劃的目的性,杜絕隨意性。要提高稅收計劃的科學性,一方面要求計劃編制必須立足于調查研究,開發行業稅負測算軟件,以科學的預測為基礎,另一方面要建立納稅人稅務信息資源的共享制度,全面、徹底地實現稅源監控管理,再次要建立和完善事中、后續監督體系,從而充分發揮稅收計劃對依法治稅的促進作用,避免不科學的稅收計劃的負面影響。

三、確立稅收計劃管理新思路

由于稅收計劃自身的特點,稅收計劃管理作為國家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客觀上不是要取消稅收計劃形式,而是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更好地發揮稅收調控作用和稅收計劃管理作用。目前,稅收計劃管理改革,一個重要的思路就是實行指導性計劃,取消指令性計劃。事實上,一項計劃是否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以及執行的實際效果是否與計劃預測相符,都是取決于計劃制定時是否科學合理。稅收收入計劃管理必須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符合從經濟到稅收的財政理論,使稅收收入目標決策科學化、規范化。

(一)做好稅源調查和稅收分析,提高稅收計劃的準確率。稅收計劃的編制必須借助于經濟稅源信息的準確、充分,它是稅收計劃管理的基礎,計劃的執行也是在及時有效地掌握和解決稅源信息所反映的問題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得以順利實施。全面、完整、連續的經濟稅源信息系統是稅收計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保證,它使計劃管理不僅具有事后分析功能,而且具備可靠的前瞻性。

(二)開展稅收預測,建立科學的收入預測模型。當前我國稅收計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稅收計劃的編制缺乏科學依據。其原因是由于我國財稅體制是以支定收,稅收計劃是根據財政部的收入預算制定的,而且在征收中稅收收入計劃必須完成,所以長期以來,在稅務系統一直未開展稅收收入的預測工作。缺乏稅收預測而編制的計劃,往往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和主觀隨意性,不利于稅收計劃管理乃至整個稅收管理工作的開展。而通過稅收預測的計劃,能夠使計劃中模擬的稅收環境和經濟稅源變化趨勢更加接近客觀實際,使稅收計劃更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

(三)用“GDP稅收負擔率法”取代“基數法”的計劃編制分配方法。通過對大量的有關稅收與GDP數據進行的實證分析表明,稅收收入的增長與GDP的增長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為制定科學合理的稅收計劃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基礎。GDP稅收負擔率相對穩定,又不受價格因素的影響,在橫向上,可以反映各地產業構成對稅收的影響程度和各地的征管水平,還可以進行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稅負比較;在縱向上,可以將各個時期的稅負進行比較,以反映一定時期內稅負變化趨勢。

采用GDP稅收負擔率法編制稅收計劃,代表了稅收計劃編制方法改革的方向。但目前在實際工作中,尚未完全采用這一方法,而是將之與基數法和彈性系數法結合起來,綜合測算編制稅收計劃。隨著外部環境的改善和這一方法本身的進一步完善,在不久的將來,GDP稅收負擔率法將徹底取代基數法,成為我國稅收計劃編制方法的主流。

(四)取消稅收計劃指標下達時層層分解的做法。當今社會經濟活動紛繁復雜,對每個納稅人進行準確的稅收預測幾乎不可能。在一個小的地域內,納稅戶少,個別納稅戶的經營變化都可能對整體稅收帶來很大的影響。因而稅收計劃是相對宏觀的概念,稅收計劃分配不應層層下達,甚至落實到人。如澳大利亞的稅收指標就只保留在聯邦稅務局總部,不下達于各聯邦稅務局。

(五)優化和完善稅收征管質量考核體系。長期以來,在巨大的稅收收入壓力下,收入任務完成情況成了評價稅務機關工作和領導干部業績的惟一標準。在完成收入任務的耀眼光環下,往往掩蓋了許多征管工作問題。推進稅收征管質量考核將會克服過去“一俊遮百丑”,只重視完成計劃任務、不重視稅源稅基全過程監控的現象。稅務機關的工作中心將會圍繞提高征管質量,抓漏征漏管、抓申報管理、抓稅款入庫、抓案件查處。

四、完善和加強稅收計劃管理的幾點設想

稅收計劃管理作為我國稅收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調動各級稅務部門組織收入的積極性,促進征管水平的提高,確保完成國家財政收入任務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稅收計劃管理中也長期存在著一些問題,甚至對稅收管理產生了一些負效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稅收政策的貫徹實施。改革稅收計劃管理,提高其合理性、科學性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實事求是,增強計劃管理的科學性。稅收計劃的制定,除了參考國民經濟宏觀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收入外,更應從經濟稅源的實際出發,緊密結合市場變化,遵循從經濟到稅收、積極可靠和留有余地的原則,以“發展變化”的總觀點來預測分析經濟稅源,使稅收計劃盡量與實際稅源相吻合。為做到稅收計劃的科學管理,要切實抓好涵養稅源建設,通過加強對重點稅源地區、重點稅源行業和重點稅源企業的管理,培植現有稅源,發展潛在稅源,形成梯級稅源,努力實現從經濟到稅收的良性循環。應按稅款100萬元、5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級次分別建立省、地、縣、分局(所)四級重點稅源信息網絡。為確保計劃制定和分配的科學化、合理化,一要根據不同行業、不同所有者結構確定相應的調查方法和參數依據,為科學編制稅收計劃奠定基礎;二要在具體編制計劃過程中,采取因素測算法與抽樣調查法進行綜合驗證,合理科學地確定每一因素,避免簡單推算,提高計劃準確度;三要開發設計出稅收計劃信息管理軟件,建立縱向可與各級稅務部門聯系的征管數據庫,橫向可與各部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互相交流的反映市場動態的數據庫,并科學地將這些信息分類、解釋、分析、轉換成編制、分配稅收計劃的正確依據。

(二)完善會計改革,保證計劃執行的準確性?,F行稅收會計核算辦法雖以申報應征數作為核算起點,建立了基層征收機關分戶分稅種明細賬,但由于諸多方面原因,在基層會計實踐中,除入庫數額外,其他數據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實性、完整性,影響了稅收計劃利用會計資料來計算稅收增減因素、測算稅收負擔和稅收增減幅度、預測稅源及其變化趨勢。必須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稅收會計改革,進一步提高計算機在計會領域的應用水平,全面真實準確地反映稅源和稅收收入以及欠稅情況。

篇4

乳化油,油滴粒徑較小,一般<10μm,由于其粒徑小、分散均勻和性質穩定,是石油污水污染物中最難處理的物質。其中乳化油混合液的油水難以分離,會使土壤、地表水乃至地下水遭到嚴重污染,破壞環境,從而危害人體健康和影響生態平衡,故處理乳化石油污水迫在眉睫。

2乳化石油污水處理技術

近幾十年來,乳化石油污水處理技術研究逐漸變為焦點,化學法、物化法和生物法等新的處理技術和工藝大量涌現。

2.1化學法

化學法是指通過添加一定量的能與污水中某種污染物發生反應的化學藥劑以輔助物理法達到更高的污水處理效果的方法[3]。主要用于處理污水中不能單獨通過物理法或生物法去除的物質,特別石油污水中的乳化油。2.1.1絮凝絮凝指通過向污水中投加絮凝劑,破壞水中穩態的膠體顆粒,膠粒之間不斷發生碰撞而聚集起來形成絮狀物質,使其水中分離出去。其優點有適用范圍廣、熱穩定性強和處理效果好等。戴彩麗等實驗得出采用0.5mg/L的CE-3090和90mg/L的硫酸鋁,處理后的污水含油質量濃度4.7mg/L,懸浮物質量濃度0.21mg/L,滿足油田污水回注的標準要求[4]。Zeng等使用聚丙烯酞胺陰離子(A-PAM)復合絮凝劑和聚合硅酸鋅(PZSS)處理含油污水,懸浮固體值小于5mg/L,油去除率高達99%,達到回注水的排放要求,但是此法會導致后續處理困難、藥劑的投加量大和價格昂貴等問題的出現,從而影響了此法在實際使用中的推廣[5]。2.1.2氧化法氧化法主要有光催化氧化法、濕式氧化法和臭氧氧化法等。針對不同成分的乳化石油污水,可以選擇不同的氧化方法,使之更為安全、經濟和有效。王亞軍試驗分別利用O3和ClO2氧化,從而去除水中石油類污染物,O3去除效果較好,對水中有機物的去除率可達到90%以上(堿性條件下),ClO2平均去除率達到50%[6]。鄒華牛等在煉油循環水中投加二氧化氯,現場對其進行了殺菌火藻、減緩腐蝕和除垢等試驗研究。得出二氧化氯的加藥量約lmg/L,24h后殺菌率達100%,可以有效地控制水中微生物的數量;并能減少在熱交換設備上的形成粘泥,達到除垢的效果,此時緩蝕劑也發揮作用,當腐蝕速率進一步減小到0.1mm/a以下時,循環水的出水濁度小于10mg/L[7]。

2.2物理法

2.2.1氣浮法氣浮法是指水中懸浮的油粒粘附在注入水中的微小空氣泡,使其密度變小而上浮,形成浮渣層而被分離開來。目前該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處理石油化工污水、油田污水、食品油生產污水等,此工藝較為成熟,但是一般只能使污水中的懸浮物分離出來,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物質和膠體,故需進行后續處理。氣浮法是處理乳化油污水最有效的工藝之一,經氣浮后,水中油的質量濃度小于30mg/L,對微生物不再有毒害作用[9]。2.2.2吸附吸附是指廢水中的污染物附著在固體物質的表面,利用其多孔性去除廢水中的COD、色度和臭味等。劉春英等發現蛇紋石-Ni(NO3)2-H2O2吸附-催化氧化體系對石油類含量低于10mg·L-1,COD值≤800mg·L-1的污水進行處理可達到外排水標準。吸附-催化劑采用1~3mm蛇紋石載體,在25%Ni(NO3)2溶液中浸漬24h,120℃烘干2h,450℃固化4h。體系氧化劑采用污水中濃度為300mg·L-1的H2O2,在pH=5.0±0.5的酸度條件下,可使污水的COD值降至100mg·L-1以下[10]。2.2.3膜分離用于處理含油污水的膜分離技術主要包括微濾、超濾、反滲透和膜集成等。這些膜分離技術均是利用材料的多孔結構,篩分出溶液中不同大小的組分,將一定粒徑的顆粒雜質和尺寸較大的物質在物理截留和壓力驅動的作用下去除??低炔捎贸瑸V法對處理合成膠乳廢水進行了試驗研究。該結果表明:超濾法處理膠乳廢水效果較好,其污染物去除率可達80%以上,改善了該廢水的可生化性[11]。Yu等采用聚亞乙烯基氟化物膜(預涂無機納米級礬土)的方法來處理含油污水。試驗結果表明,出水中的固體顆粒平均直徑<2μm,油含量<1mg/L,懸浮固體含量<1mg/L,滿足了回注標準,進一步試驗得出加入納米級的礬土顆粒還能夠減緩膜污染[12]。

2.3生物法

2.3.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活性污泥通過曝氣或者機械攪拌均勻分布于曝氣池內,利用懸浮生長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機物質的生物處理技術。其中SBR工藝是改進傳統活性污泥法形成的一種新型和高效的廢水處理技術,在一定條件下是一種處理乳化石油污水的可行性方法[14]。2.3.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處理污水是使污水與生物膜充分混合接觸,交換固液兩相中的物質,污水中的有機物被生物膜內微生物分解和利用,微生物得以生長與繁殖,同時污水得到凈化。吳芳云采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對煉油廠的外排污水進行深度處理,此工藝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COD、氨氮的含量。但是經過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后,污水由于微生物的腐蝕作用和硝化反應作用,其腐蝕速率不降反升。由此可知,回用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后的污水時,應該考慮投加殺菌劑或采用其他殺菌方法,與此同時加入緩蝕劑,用以控制腐蝕速率[15]。胡保安采用曝氣生物濾池(BAF)法對某石化企業經純氧曝氣處理后的二級出水進行了中試規模的試驗研究,得出處理后的水質能達到回用水的標準要求[16]。陳洪斌采用懸浮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法對煉油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取得較好的效果[17]。劉景明采用活性炭曝氣生物濾池對二級生化后的綜合化工廢水進行深度處理,也取得較好效果[18]。2.3.3氧化溝氧化溝是一種延時曝氣法的特殊形式,一般采用橢圓形廊道,在溝槽中設有機械曝氣和推流器等。氧化溝工藝是活性污泥法的改進和發展,相比活性污泥法具有很多優點:工藝流程簡單,占地?。惶幚硇Ч茫蛇_到脫氮除磷效果;操作管理簡便,設備少等。燕山、廣州石化采取了氧化溝工藝進行處理。2.3.4膜生物反應器(MBR)MBR技術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應用于污水處理領域,經美國和日本等專家學者的不斷開發和研究,該技術逐漸成為廢水處理領域的主流處理技術之一[19,20]。國內環保專家們對MBR的應用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目前全國已有數百套MBR系統應用于各種廢水處理[21-23]。與傳統工藝相比,MBR具有如下明顯的優點:占地面積小、污染物去除率高、污泥濃度高、泥齡長且產泥量少、出水水質好且方便回收利用、抗沖擊能力強和控制比較靈活等。

3MBR處理乳化石油污水的研究

MBR用于處理乳化石油污水具有操作簡單、效果良好、無相變、能耗低和化學添加劑使用量少等優點,在處理乳化石油污水的研究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GrytaM等采用PVDF膜,通過超濾和膜蒸餾組合技術處理含油污水,結果表明該工藝對TOC截留率達到99.5%[24]。BilstadT等利用超濾膜處理油水,滲透液中油濃度為2mg/L[25]。Muller采用a-Al2O3陶瓷膜和改性聚丙腈膜處理含油污水,滲透液中TOC含量小于6×10-6[26]。XU等利用聚合非對稱膜處理含油污水,油截留率大于99%,TOC截留率為83.1%~92.7%[27]。王細鳳等用不同孔徑的炭膜處理含油污水,研究了跨膜壓差、料液濃度等因素對膜滲透通量的影響,并選擇幾種不同的清洗劑用來恢復膜通量,將其效果進行了比較研究[28]。張國勝等系統地研究了陶瓷超濾膜處理冷軋乳化液,考察了操作條件(壓差、溫度、膜面流速和料液濃度等)對膜通量的影響,以及高頻反沖和強化傳質對降低操作能耗和延遲膜的污染的影響[29]。李紅劍等研究了纖維素中空纖維非對稱超濾膜處理含油污水,其對油截留率達到98%以上,通量下降率則小于10%,而用0.1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純水物理清洗后的纖維素膜的通量恢復率高,且重復清洗穩定性好[30]。Patel等采用多室厭氧固定膜反應器工藝來處理未中和的酸性石油化工廢水,當有機負荷為20.4kg/(m3·d)時,污水的COD去除率達95%。并進一步通過分析有機負荷和溫度對反應的影響,研究上升流厭氧固定膜反應器[31,32]。韓志勇等對SIDMBR處理乳化石油污水最佳工藝條件進行了室內試驗研究,得出在最佳工藝條件下乳化石油污水中的COD、氨氮和石油去除率分別達到94.4%、93.7%和99.2%[33]。

4結語

篇5

信息化建設缺乏必要的規劃主要體現在信息化管理雖然已廣為人們所熟知,然而在水利水電企業的具體管理建設活動中,相關的負責人尚未明確自身的信息化需求。這主要是由于企業缺乏必要的專業性復合人才,無法針對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與經濟形勢來明確信息化建設管理的目標與方針。此外,水利水電企業在一些與信息化建設密切相關的方面也缺乏必要的規劃與重視。

二、水利水電企業強化信息化管理的具體策略

(一)有效樹立起信息化管理新理念,培養新思維

針對當前水利水電企業在管理上出現的思維僵化問題,相關負責人應當有效建立起信息化管理的新理念,培養新思維。這就要求企業負責人首先應當破除傳統觀念的限制和束縛,充分認識到在新形勢下現代化企業建立經營管理新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企業負責人可進行一系列的市場調研活動,以分析研究信息化管理對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性。著力培養新思維,關鍵是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來進行思想觀念上的更新換代。首先,以企業管理層為重心的管理者應當積極主動地去了解與掌握信息化管理的相關理念與主要管理模式,從觀念上轉變自身對傳統管理模式的一味推崇與對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若干偏見,從而在領導層中形成嶄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其次,企業領導者應當向下逐漸推行信息化管理方針,要求全企業學習信息化管理的相關理念,幫助企業職工著力轉變自身的認識與看法,從而在全企業范圍內形成一種革新自我思維,謀求管理發展新方式的良好氛圍,進而確保信息化管理新理念深入人心[2]。

(二)調整企業內部結構職能特點,確保信息化管理實際效用

針對當前水利水電企業在管理上出現的信息化推行效果不理想的問題,企業管理者應當著力從調整企業內部結構職能特點方面著手。由于水利水電企業內部繁雜的部門系統與各異的職能要求使得信息化管理在實際推行過程中面臨重重阻礙,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要對企業內部系統的結構職能進行合理地調整與改造,以確保各部門能夠順利推行信息化管理方針。具體來說,針對數據信息技術應用性較差的部門與業務系統,管理者可適當增設相應的技術團隊,加大該部門或業務系統在信息技術上的使用頻率,從而將其納入統一的信息化數據管理體系之中。

(三)合理規劃信息化管理建設的方針政策

針對當前水利水電企業在管理上出現的信息化建設缺乏合理規劃問題,企業管理為確保能夠制定出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狀況與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信息化管理建設方針,首要應當引起大批專業的復合型人才,通過人才聚合的優勢特點,對本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與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全方面地研究分析,進而幫助企業管理者對企業自身在新時期的信息化需求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認識,進而能夠制定出較為準確、客觀的信息化管理建設發展方案。

三、結語

篇6

研究水利水電工程網絡進度計劃標準化定義為: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網絡進度計劃的特點,以網絡計劃技術為基礎,對水利水電工程網絡進度計劃中的項

1網絡進度計劃生成標準化運用網絡計劃技術編制工程進度計劃的基礎性工作包括:項目劃分、邏輯關系確定和各個作業(活動、工序)資源的配置。這些工作的標準化是網絡進度編制標準化的前提工作,屬于網絡計劃編制初期階段工作。

2網絡進度計劃分析標準化1)對于常規的網絡時間參數計算和關鍵路徑分析,考慮常見的邏輯關系類型和工作時間約束、工作類型和工期分布類型,借鑒國家和行業標準,形成了標準的網絡計劃時間參數和關鍵路徑計算方法。2)對于網絡進度計劃工期風險分析,結合目前常見分析方法,如模糊進度計劃分析、隨機型進度計劃仿真分析方法以及有關研究結果,提出了一套網絡進度計劃標準化分析過程,如基于時間分布的Monte-Carlo仿真分析方法、基于因素的Monte-Carlo仿真分析方法、基于工期可控性的Monte-Carlo仿真分析方法等,指出了這些方法適用條件和需要參數等,形成標準化的分析過程和分析方法。3)對于常規的網絡進度計劃優化分析,需要明確其分析過程和分析方法。

3網絡進度計劃評價標準化在經過網絡進度計劃分析后,需要對編制的網絡進度計劃進行評價,即對網絡進度計劃總工期(完工風險)及其各作業的持續時間的評價。目前的網絡進度計劃評價方法主要有理論評價方法和經驗評價方法。理論評價方法包括模糊評價、隨機風險評價、施工仿真評價;經驗評價方法主要是基于工程類比的評價。網絡進度計劃評價標準化即是對網絡進度計劃評價方法和評價過程的標準化。

4網絡進度計劃審閱標準化編制人員編制的網絡進度計劃,到最終確定,往往需要經過有關的責任(專業)工程師或咨詢工程師的審閱。本文提出了網絡進度計劃痕跡管理概念,通過形成網絡進度計劃編制信息,如采用的案例和模板以及采用這些案例和模板時考慮的工程特征、主要影響工程進度計劃可行性的項目修改以及修改原因等,形成網絡進度計劃編制的痕跡信息,審閱工程師通過查閱這些痕跡信息,然后對網絡進度計劃進行審閱。

5網絡進度計劃輸出標準化網絡進度計劃輸出標準化是指網絡進度計劃輸出的形式和內容的標準化。目前國內外進度計劃軟件繁多,不同軟件進度計劃輸出形式也不盡相同。另外隨著新技術和各種工程軟件的發展,網絡進度計劃與這些軟件結合,形成新的進度計劃表現和表達形式,有利于網絡進度計劃分析、評價以及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實施。為此,本文結合國內外軟件特點、國內工程管理人員習慣和目前進度計劃編制常用軟件,提出了工程網絡進度計劃輸出標準化,包括輸出報告的標準化(借助P3e/c軟件)、網絡圖和橫道圖的AutoCAD輸出,以及相應報表等標準化輸出。

二、網絡進度計劃標準化系統SHAPS

1系統總體設計基于網絡進度計劃標準化內容,本文針對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網絡進度計劃生成過程中知識組織與運用以及工程進度風險評價等問題,綜合運用人工智能、知識工程、風險分析、計算機模擬、三維協同設計等有關思想、理論和方法,開展基于多源知識(專家經驗、工程案例、進度模板與模塊、工程三維模型等知識源)的網絡進度計劃輔助生成機理研究,以及綜合考慮風險因素、風險因素發生時間、計劃編制中影響進度的關鍵資源配置、工程控制中管理者的風險應對措施、行為等條件下的進度風險評價理論和方法,在MicrosoftVisualStudio平臺下開發水利水電工程網絡進度計劃標準化系統SHAPS,該系統共劃分為5大模塊,分別為網絡進度計劃輔助生成、輔助分析、輔助評價、可視化及成果輸出。系統總體結構。共包括五個主要區域,分別為:菜單欄、視圖工具欄、WBS信息顯示區、橫道圖顯示區和工作信息顯示與編輯區。其中菜單欄主要包括參數編輯、計算分析與評價、結果輸出、模擬與可視化等功能。視圖工具欄的主要功能為切換主顯示區的顯示內容,如單代號視圖、雙代號視圖、資源視圖等等。WBS信息顯示區用來顯示項目各個工作的工作代碼、工作名稱、預期開始時間和預期結束時間,用戶也可在此區域對工作進行編輯修改。橫道圖顯示區主要用來顯示工序間的邏輯關系和工序持續時間。工作信息顯示與編輯區主要包括:常用信息、分類碼、資源分配、約束條件、邏輯關系和綜合單價表資源分配六項內容,用戶可在此區域讀取項目相關信息并進行修改工作。

2系統功能實現

2.1網絡進度計劃輔助生成系統提供基于模板和基于案例創建項目兩種進度計劃輔助生產方法,其中基于模板創建項目的過程與基于案例創建項目的方法類似,這里詳細敘述基于案例創建項目的實現過程?;诎咐齽摻椖糠椒ㄔ试S用戶通過“行業類別”、“工程類別”、“項目類別”及“進度計劃類別”四大類別進行案例的初步篩選,然后運用模糊聚類分析方法計算其相似度并選擇與擬建項目相似度最高的案例作為擬建項目進度計劃的基礎。但是,檢索到的項目直接應用于擬建項目的情況少之又少,所以還需要對案例進行修改。案例修改過程中,例如“作業持續時間”、“作業類型”、“資源量”等信息的修改,都會保留到痕跡管理系統中,用作進度計劃審閱的依據。修改后的案例可直接進行進度計劃分析、評價等,也可以作為新案例存儲在數據庫中,基于案例創建的工程項目進度計劃。該系統通過案例和模板輔助生成水利水電工程網絡進度計劃,可以有效地提高網絡進度計劃編制質量,降低工作人員的編制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2.2網絡進度計劃輔助分析系統能夠計算加入日歷的時間參數,進行資源均衡計算以及工期的壓縮優化,其中資源均衡計算又分為工期固定資源均衡和有限制資源均衡兩種方法。以“工期固定資源均衡”優化計算為例。

2.3網絡進度計劃輔助評價輔助評價模塊主要分為工期風險模擬評價分析、工期風險模糊評價分析和基于案例的模糊綜合類比分析,其中工期風險模擬評價分析包括基于工期分布的評價分析、基于施工影響因素的評價分析和基于工期可控性的評價分析??偣て陲L險評價分析結果,說明模擬1000次、工期為885天的次數為114次。基于案例的模糊綜合類比分析計算界面,相應的模糊預測結果。該模塊通過基于MonteCarlo網絡計劃仿真、基于施工影響因素的網絡計劃仿真和基于工期可控性的網絡計劃仿真方法,為工程人員提供了多種輔助評價進度計劃的手段和方法。

2.4網絡進度計劃標準化輸出根據實際工程需要,系統能夠輸出多種成果圖表,主要包括三種網絡圖輸出模式:雙代號時標網絡圖、單代號網絡圖和橫道圖該模塊與NavisWorks、施工仿真技術、Auto-CAD、P3e/c等結合,為網絡進度計劃輸入、輸出提供了快捷、標準的途徑,有利于提高網絡進度計劃輸出質量和效率。與傳統的P3e/c軟件相比,該系統的主要優越之處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系統能夠基于已有案例和模板快速生成工程項目初始進度計劃,避免了重復、冗雜且依賴經驗的編制過程;第二,提供了更加強大的網絡進度計劃計算及優化功能,如繪制雙代號網絡圖、資源和工期均衡優化、風險分析和評價、仿真與可視化等。

三、結語

篇7

關鍵字: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管理;建設

中圖分類號:P641.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水文水資源信息化是水管理現代化的基礎

世界上各個國家尤其是發達的國家中,信息技術逐漸被應用在陸地及海洋水文測報、水利計劃編制和優化、水利工程建設及經管、防汛抗旱預警和指揮、水資源優化配備和調度各個方面。

1.1推進水文水資源信息化是實踐新時期治水思路的關鍵所在

1.2推進水文水資源信息化是提高防汛決策指揮水平的重要手段

水情、工情信息是防汛策略編制的根據和決策的根本,采用先進的信息科技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雨情、水情、工情、災情信息監測和傳輸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提高預測、預報的速度和精度,降低災害損失。

1.3推進水文水資源信息化是提高水文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的需要

水文是傳統的基礎性行業,科學技術革新和經管的創新工作是非常巨大的,經過推動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能夠創建完善的信息、查詢快捷、滿足不同需要的管理系統,改善管理手段,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服務水平,促使科學技術上的革新和經管創新。

1.4推進水文水資源信息化是水文職能轉變的基礎

通過組建水文系統信息網,可以實現水文系統內部信息資源的共享,進行數據、語音、視頻的網上傳輸,非機密文件和資料的網上交換等,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通過互聯網站,可以向各級政府機關與社會各界提供一定范圍的服務,進一步擴大水文的影響和社會知名度。

1.5推進水文水資源信息化是實現水利信息化和水利現代化的前提

水文現代化,就是運用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加強水資源、水環境的監測建設,水資源信息系統的監測管理,充分發揮水資源多功能作用,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環境與生態,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6推進水文水資源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水文部門為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要向各級政府、相關行業及社會各方面及時提供大量的決策信息。水文行業必須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2.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現狀

水文水資源信息化起步于70年代末,主要是引進和推廣通信、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近幾年開始開發和應用遙測、遙感和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技術,已經在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1水文資料整編與存儲

70年代以來,水文系統開始運用TQ—16型計算機、VAX小型機及微機進行水文數據整編和存儲。目前,已發展到采用客戶機/服務器模式進行數據處理,并初步建成了國家水文數據庫,研究開發了一批信息服務及洪水預報調度等軟件系統。

2.2水文遙測系統

我省建立了信陽、潢川、駐馬店三個分中心,實現了部分水文信息的自動采集和傳輸,初步改變了傳統水文的觀測方式。

2.3大型水庫洪水預報調度系統

河南省目前已有10多座大型水庫,應用遙測技術,通過計算機控制,實現了從雨情水情信息的采集、傳輸、接收、處理、監視到聯機洪水預報,提高了洪水預報和水庫調度的科學化程度。

3.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思路

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實時監控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3S技術等,建設專用廣域網絡,建立通用數據庫,開發各類專業系統(如防汛水情信息接收處理系統、水文預報決策支持系統、水質信息采集處理系統、水資源監測管理系統、水文綜合信息系統等),進一步提高信息采集、傳輸、處理的時效性和自動化水平,為防汛抗旱決策及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和優化配置提供高科技手段,為水利現代化提供信息保障。

3.1數據采集系統

數據采集系統是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的基礎。

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防汛指揮系統建設的大好機遇,努力按照“基層測站至國家防總的信息傳輸時間不超過30分鐘”的要求,力爭改變過去傳統的水文測報方式和運行模式。水位觀測、雨量觀測要逐步采用自記遠傳水位計和固態存儲遙測雨量計等進行觀測。

3.2信息傳輸網絡

建立依托郵電公網為基礎的水文水資源信息傳輸網絡,使自動采集的水文水資源基礎數據通過端站和分中心,進入省水文計算機網絡,要保證信息的可靠性、準確性、及時性和唯一性。同時還應該滿足防汛指揮、水資源管理及配置、水質及水土保持監測等對通信網功能的要求。如數據、圖像、聲音、視頻等。提高實時水文信息的處理精度和速度。

3.3數據存儲、處理及檢索服務系統

水文水資源信息通過自動采集或信息化處理后,其數據和信息量將是海量的,其存儲主要依賴于分布式存儲系統,各種數據庫都需要以字段編碼的形式按一定的表結構有效地組織起來,形成水文水資源信息數據庫。

3.4洪水預報決策支持系統

通過衛星獲取高質量的影像,配合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平臺,建立洪水預報信息的自動分析處理、預報參數的過濾計算、預報方案的優選比較、專家經驗的整合參考、預報成果的綜合分析、洪澇災害的初步分析預測、預報結果的綜合輸出及檢驗分析等洪水預報決策支持系統,以提高洪水預報的精度和預見期。

3.5蓄滯洪區洪水演進系統

由于3S和數字高程模型(DEM)技術的日漸成熟,傳統的洪水演進技術正在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在二維數字化地形圖上疊加各種水文要素、經濟社會及生態信息,借助數字高程模型(DEM)和遙感影像圖形成三維可視化模型,進行三維量測和分析模擬。另一個是直接建立三維數字模型,綜合地表達流域水文要素和各種地理實體的空間分布。

3.6枯水期徑流預報系統

目前,美國國家氣象局組織開發的“河流水情預報系統”,可以提供中長期(旬、月、季節)的水情概率預報,能夠較好地服務于水資源的管理。應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大力氣開展我省枯水期的徑流預報研究,并將其作為水資源綜合管理的重要內容進行建設。

3.7地下水觀測管理系統

地表水與地下水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為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科學調度,對地表水和地下水必須統一考慮,通過構造地下水水流測試模型,對區域水量平衡進行分析。

3.8水質監控系統

在河南省主要河道控制站和重要的入河排污口設置水質監測斷面,對各斷面水質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并建立實時監測數據庫。為用水戶特別是為城市居民用水的引水口作出水質預警預報。

3.9墑情監測服務系統

墑情監測預測系統的建設目標是利用遙感、水文、氣象、農業等信息,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合理選擇,通過綜合判斷,估算各類干旱指數及其綜合指數,形成標準化的墑情監測預測業務流程,建成業務運行系統,以圖表和統計數據的形式按日、旬、月、季等不同時段輸出,反映旱情實況和未來短期旱情發展變化的信息,進行全省及地方的旱情監測預測,為指導抗旱、水利建設、水資源調配、農業生產等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

3.10水文水資源管理系統

水文水資源管理系統是集水文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業務管理、網站管理、科技管理、設施設備管理和財務管理為一體的綜合管理系統,以提高整個水文行業的管理決策水平。

4.實現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的措施

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技術含量高、涉及面廣的新工作。水文水資源信息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礎,水文的地位決定了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的發展。實現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必須緊緊依靠各級水文行政主管部門,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發揮后發優勢,加快建設步伐。

4.1科學規劃是實現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的基礎

水文水資源信息化涉及水文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須遵循“三統一”的原則,即: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實施。在建設過程中,要先急后緩,急用優先,逐步建設,形成體系。

4.2增加投入是實現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的保證

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科技含量高,資金投入大。水文是以社會效益為主的基礎行業,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的資金來源應以省級財政投入為主,也應當納入各級水利信息化的基本建設計劃,逐年投入,分步建設,逐步完善。

4.3培養人才是實現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的關鍵

信息化是涵蓋了當代建設整個局面的戰略措施,實現水文水資源信息化,人才是根本。要針對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的嚴峻匱乏問題,確立有效可行的人才培養計劃是需要解決的事情。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RO(反滲透);ED(電滲析);混床;離子交換樹脂

1RO、ED等膜法水處理的問題

反滲透(RO)、電滲析(ED)等膜法主要適用于高含鹽量的水。

國外及國內山東省某企業的資料表明,從一次投資費用和運行費用總費用看,離子交換法低于反滲透(RO)、電滲析(ED)法;離子交換法的酸堿廢水的處理比反滲透(RO)、電滲析(ED)法排出的濃鹽水好處理,因此,所謂反滲透(RO)、電滲析(ED)法避免了使用酸堿,但是另外會有濃鹽水對環境的污染,且不易處理。

2除鹽系統的RO、ED等膜法直接加混床的問題

除鹽系統混床的混合與出水顯酸性的問題。

試驗表明,混床出水最好、陽床—陰床串聯其次、陰床—陽床串聯最差。

補給水處理混床在兩種樹脂的交叉污染嚴重得多等較惡劣的條件下,其出水水質基本都能合格,主要原因是因為該混床的進水是經過“陽床—除碳器--陰床”組成的一級除鹽后的水,其水質很好,只含幾十μg/L的SiO2和Na+,pH值為中性(7左右),電導率≦5μs/cm。

此時的離子交換反應即使在上層為強堿陰樹脂、下層為強酸陽樹脂的極端情況下也能進行:

上層強堿陰樹脂的離子交換為:

NaHSiO3+ROH=RHSiO3+NaOH(1)

反應(1)較難進行,有部分NaHSiO3會泄漏到下層與RH發生離子交換反應。

下層的強酸陽樹脂的離子交換為:

NaOH+RH=RNa+H2O(2)

NaHSiO3+RH=RNa+H2SiO3(3)

反應(2)很容易進行,所以,混床出水的水質應該較好;但是,反應(3)生成H2SiO3,使得混床出水呈微酸性,pH值在6.0--6.5之間,SiO2≦20μg/L,電導率≦0.3μs/cm。

交叉污染生成的RCl、RNa樹脂與進水中的NaHSiO3的離子交換反應,由于是動態離子交換反應,所以,雖然NaHSiO3濃度很低、HSiO3-的離子選擇性差,但是NaHSiO3+RCl=RHSiO3+NaCl也能部分進行,生成的NaCl與下層陽離子交換樹脂RH發生離子交換反應產生HCl,會影響混床的出水的pH值。

將取自運行混床且已再生好的D001MB強酸陽樹脂(RH)和D201MB強堿陰樹脂(ROH)以1∶2的體積比,按下層為D201MB強堿陰樹脂、上層為D001MB強酸陽樹脂和下層為D001MB強酸陽樹脂、上層為D201MB強堿陰樹脂分別裝入2個有機玻璃交換柱中,并并聯到陰床出水口,投入運行,測定出水pH、DD、SiO2與Na+。測試結果如表2-1。

注:1.上層為RH、下層為ROH。2.上層為ROH、下層為RH。

但是,如果沒有前面的陽床—除碳器—陰床的一級除鹽,當預處理(包括RO(反滲透)等)來的水達不到一級除鹽水水質要求而直接進入混床時,由于上層主要是強堿陰樹脂(ROH),基本不與中性水發生離子交換反應,而直接進入下層的主要是強酸陽樹脂(RH),則發生如下離子交換反應:

Ca(Mg、Na)Cl(SO4、NO3、SiO3)+RH=RNa(Ca、Mg)+HCl(H2SO4、HNO3、H2SiO3)

生成的HCl(H2SO4、HNO3、H2SiO3)會使出水電導率、SiO2和Na+大大提高、pH值大大下降,嚴重惡化出水水質。尤其當除鹽系統運行半年以上,樹脂發生污染后更為嚴重。

因此,反滲透直接加混床的水處理方法要慎重。如要采用反滲透直接加混床的水處理方法,必須采取措施,保證混床的陽樹脂和陰樹脂每次都能充分混合。

3凝結水處理系統的問題

3.1雙塔、三塔混床系統

都是在陽再生塔中分離二種樹脂,由于沉降速度大的強堿陰樹脂和沉降速度小的強酸陽樹脂總會在二種樹脂交叉層互相混雜,因此,總是分離不凈,再生時發生交叉污染。從而降低二種樹脂的再生度,惡化混床出水水質。

3.2三層床混床系統

三層混床主要是由強堿陰樹脂、惰性樹脂和強酸陽樹脂組成。由于對三種樹脂的密度和顆粒大小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樹脂在反洗、沉降后,能清晰地分為三層。

當在體內再生時,中間排水裝置位于反洗后惰性樹脂層的中間,惰性樹脂成為緩沖層,可避免酸和陰樹脂或堿和陽樹脂接觸,從而消除了交叉污染。

在體外再生時,惰性樹脂層可防止輸送陰樹脂過程中將陽樹脂帶走,也可避免交叉污染。普通凝結水處理混床的出水Na+為1.5~2.8μg/L,氫電導率為0.11~0.15μs/cm(25℃);三層混床的出水Na+為0.1~0.2μg/L,氫電導率為0.08~0.10μs/cm(25℃)。三層混床的周期制水量比普通混床增加25%~38%。

由于惰性樹脂易吸附油等雜質,密度發生變化,惰性樹脂污染后就起不到將二種樹脂隔離的作用,同樣也會發生交叉污染。

3.3T塔混床系統

在體外再生系統中,當混床的失效樹脂在陽再生分離塔中反洗分層時,在陰、陽樹脂分界面處有一層混脂層。將上層的陰樹脂輸送到陰樹脂再生塔,將中間的混脂輸送到空塔,陽樹脂則留在陽再生分離塔,這樣,可使陰樹脂輸送時不攜帶陽樹脂、陽再生塔中的陽樹脂層也不殘留陰樹脂,保證陰、陽樹脂得到良好的分離,減少再生時的交叉污染。

采用中間抽出法的凝結水處理混床的出水電導率為0.07~0.09μs/cm(25℃)。

這種將雙塔、三塔混床系統中陽再生塔中會給再生和運行帶來麻煩的二種樹脂交叉層取出的方法,是解決交叉污染的好方法。但是,由于陽再生塔直徑較大,存在二個問題:一是在輸送強堿陰樹脂時不可能完全水平輸送,因此,塔體周圍的強堿陰樹脂不易輸送干凈,可能會殘留到下面的強酸陽樹脂中,仍然導致交叉污染;二是如反洗分層的反洗速度太大,部分強堿陰樹脂會沖出去,如反洗分層的反洗速度太小,部分強堿陰樹脂會夾雜在強酸陽樹脂中,也會導致交叉污染。

3.4高塔分離法(Funsep法)

該設備由樹脂分離塔、陰再生塔、陽再生塔組成。高塔是該系統的專門分離樹脂的設備,其特點是上部直徑擴大為錐體,從而可以保證下面的陽樹脂可以充分膨脹,而陰樹脂在上面不會被沖出,保證兩種樹脂可以得到很好的分層。

通過反洗分層分離后的樹脂,首先將陰樹脂從分離塔的陰樹脂排出口送出(陰樹脂排出口高出陰、陽樹脂的混脂層,以保證陰樹脂在輸送過程中不帶走陽樹脂),然后,將陽樹脂從分離塔底部送出(在分離塔底部裝有樹脂層高控制報警點裝置,將混脂留在分離塔內)。這樣可以使兩種樹脂得到很好的分離,將再生時的交叉污染降到最小。

高塔分離法可使陰、陽樹脂得到較徹底的分離,美國U.SFilter/Permtek公司提供的資料認為,此系統可使陰樹脂在陽樹脂層中的含量和陽樹脂在陰樹脂中的含量小于0.1%,其混床出水水質良好(見表3-1和表3-2)。

高塔分離法將交叉污染降到最小程度,但還是要注意混床內的樹脂的混合問題。混床最好還是設再混合裝置。

3.5錐體分離法(Conesep法)

采用錐體分離法的原理也同樣是將強酸陽樹脂和強堿陰樹脂徹底分離,而將混層樹脂留在交接面混層樹脂隔離塔中,減少交叉污染。

該技術關鍵是用電導率儀表指示出二種樹脂的分離界面。

錐體分離法將交叉污染降到最小程度,但還是要注意混床內的樹脂的混合問題?;齑沧詈眠€是設再混合裝置。

3.6三室床法

三室床的三室合并在一個床內,上、下室為第一級、第二級陽樹脂室,中室為陽樹脂室。三室床從根本上消除了混床兩種樹脂的分離困難和混合不易的問題,從而也就解決了交叉污染的問題。

當三室床采用體外再生時,先將上室陽樹脂輸送到再生塔,清洗干凈后,再將下室陽樹脂送到再生塔,采用順流再生方式,使位于上部的下室陽樹脂得到最好的再生。陰樹脂則在陰再生塔中再生。這樣,可完全避免交叉污染。

國外某電廠采用三室床,在凝汽器無泄漏或少有泄漏(凝結水含鈉量小于20μg/L)時,三室床出水含鈉量為0.1μg/L,氫電導率為0.064μs/cm(25℃)。

3.7單床法

采用陽床、陰床串聯運行(還可再串聯一臺陽床)代替凝結水處理混床,也從根本上消除了混床兩種樹脂的分離困難和混合不易的問題,從而也就解決了交叉污染的問題。德國某電廠采用單床運行,效果很好。與混床比較,單床具有以下優點。

(1)再生劑用量小。

(2)再生次數少。單床的比制水量為31400m3/m3·R;而混床的比制水量只有12000m3/m3·R.

(3)再生操作簡單。

(4)出水水質與混床相近。

(5)單獨再生,沒有交叉污染。也沒有混合不好的問題。

單床的缺點是系統復雜、投資較高、阻力比較大。

綜合上述分析可見,凝結水處理混床系統中,樹脂的分離采用“高塔分離法(Funsep法)”“錐體分離法(Conesep法)”最好,但是混床的混合問題應盡量設計有二次混合裝置。如有足夠的投資和土地,則采用陽床、陰床、陽床串聯運行,可以將混床的樹脂分離、混合的矛盾較徹底地克服。

4粉末樹脂過濾器的問題

粉末樹脂過濾器用于凝結水處理可去除凝結水中鐵等腐蝕產物,有利于凝結水的凈化,但是基本不能除鹽,和銨型混床(RNH4/ROH)一樣,只能將純凈水更加凈化。

對粉末樹脂過濾器幾種概念的分析:

(1)所謂“交換速度快”。粉末狀樹脂的表面積大,易接近,當然離子交換速度快;但是,數量少,失效也快,僅能工作幾個小時。而離子交換樹脂混床可運行數天、甚至數星期。

(2)所謂“交換容量大”。粉末狀樹脂的表面積大,且是干的,而離子交換樹脂含水分50%左右,因此,粉末狀樹脂比離子交換樹脂的交換容量大是應該的。

(4)所謂“可在高溫下運行”。這是一次性使用,可不考慮粉末樹脂的使用壽命。離子交換樹脂如一次性使用也可滿足要求。

(5)所謂“出水水質好”。粉末狀樹脂的表面積大,當然離子交換速度快,出水水質好,但是它僅能維持4小時左右。

(6)所謂“無再生設備,投資低”。實際上凝結水處理混床樹脂也可不要再生設備,請離子交換樹脂生產廠家再生,將一次投資降下來。

(7)所謂“可去除腐蝕產物”。凝結水處理混床樹脂也能去除腐蝕產物。

篇9

根據多年從事江蘇沿?!八拇蟾坶l”工程管理的實踐與體會,筆者認為就具體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而言,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可以理解為:具有創新順暢的管理體制機制和系統健全的規章制度,各項工作正常、有序和規范開展;采用先進技術及手段對水利工程進行科學控制運用,保證工程安全高效運行;創造水利工程管理良好的法制環境,在維修經費投入、工程設施保護、涉水事件維權等方面均能得到充分的法制保障;注重和追求水利工程管理的工程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復合化”,提升水利工程整體運行水平;確立以人為本理念,打造水利工程管理文化,促進水利工程管理事業科學、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概括起來,實現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就是要實現“五化”,即水利工程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效益化和人文化。

二、水利工程管理“五化”的主要內容

對于類似江蘇沿海射陽河閘、黃沙港閘、新洋港閘和斗龍港閘“四大港閘”的擋潮閘工程,水利工程管理“五化”的主要內容可作如下描述:

1.工作開展規范化

體制完善,職責明確。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分類定性準確,機構設置合理;維修經費落實,實施管養分離;全員競爭上崗,職責明確到位;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績效考核。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控制運用、檢查觀測、維修養護以及行政管理、財務管理、檔案管理、設備管理、安全管理、崗位責任制等制度健全完善。單位各項工作開展有章可循,按章辦事,有條不紊,井然有序。運行規范,安全高效。貫徹水利部頒布的《水閘技術管理規程》,修訂擋潮閘《技術管理實施細則》,嚴格執行啟閉機械、電氣系統和計算機控制等設備操作規范,同時不斷完善和及時啟動防汛防臺和反事故等各類預案,確保工程安全高效運行。

2.運行控制科學化

智能守潮,運行預警準確。運用傳感技術和自動報警系統取代人工肉眼觀測,進行智能守潮,準確把握潮水規律和水情變化,適時發出開關預警,隨時投入閘門運行。中央操作,閘門啟閉及時。工程運行實行中央集中自動化控制,并有一機一柜單臺就地手動操作作為備用。中央操作系統迅捷可靠,閘門啟閉次序可控,實現對稱開關,改善流態,維護閘身安全。遠程監控,調度運用科學。建立工程運行信息網絡系統,對閘門開啟狀態、上下游水位變化、排水流速流量等圖像及數據實行遠程適時監控和傳輸,工程管理人員和上級主管部門隨時隨地掌握獲取第一手資料,對工程運行作出科學判斷和合理調度。清淤保港,港道排水通暢。實施《江蘇沿海擋潮閘防淤減淤運行規程》,加強閘門運行科學控制運用,采取帶水位差、開孔流和利用潮汐等水力措施沖淤,必要時輔助以機械清淤,保持閘下港道排水通暢。

3.維權保護法制化

法制宣傳有陣地。開辟水法律法規宣傳畫廊、板報專欄,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活動,通過喇叭廣播、散發材料、設點宣講等形式,喚起全社會水法制意識。水政監察有隊伍。配備專、兼職水政監察員和必要的水政執法裝備,加強培訓,提高水政監察隊伍的思想業務素質和執法辦案能力。維權保護有力度。完成水利工程用地確權劃界,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明確,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加強平時日常巡查、節假日重點巡查和汛前清障等工作,把可能引發的水事糾紛案件和安全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4.工程運用效益化

保持工程完好,發揮工程效益。按規定開展工程經常檢查、定期檢查、特別檢查和安全鑒定工作,加強工程位移、閘身裂縫、河床變形等項目觀測,搞好工程設施設備的日常維修、防汛歲修、應急搶修和除險加固,始終保持完好狀態,充分發揮工程效益。立足防災減災,發揮社會效益。顧全大局,服從調度,關閘保水灌溉時杜絕跑冒滴漏,開閘泄洪排澇時堅持爭分奪秒,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降低工程控制流域范圍內干旱、洪澇等災情可能造成的損失。堅持人水和諧,發揮生態效益。貫徹“水量與水質并重”的水閘管理原則,合理調配和調蓄水源,在滿足生產生活用水和防汛排澇需要的同時,適時進行群閘調度排水補水,保水活水,改善水質,修復生態。利用資源優勢,發揮經濟效益。加強水土資源開發管理、固定資產效益管理和政策法規性收益管理,在保證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的前提下,發展水利工程管理經濟,獲取一定經濟效益。

5.管理環境人文化

建設精神文化,職工情趣健康。建立文化活動場地,配備體育健身器材,開展職工運動會、技能大比武、歌詠大會、演講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陶冶情操,激發活力,提升能力,推進工作。建設物質文化,條件不斷改善。守潮室、控制室、值班室等場所具備良好的工作條件。對于地理位置偏僻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達到職工吃有食堂、住有公寓、行有“廠車”。建設環境文化,管理環境優美。按照“園林式單位”標準,搞好工程范圍、管理院區的綠化、美化和亮化,創造整潔、優美、怡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建設行業文化,團隊形象良好。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和團隊精神培養,加強愛崗敬業和愛閘如家觀念教育,職工情緒穩定,單位風清氣正,社會形象良好。

三、水利工程管理“五化”與現代化的相互關系

水利工程管理“五化”的主要內容與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完全統一。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猶如大廈,離開了規范化的體制機制、規程規章,就失去了根基成為“空中樓閣”;以科技為先導的水利工程管理是現代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對水利工程進行精準控制運用的客觀需要;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離不開健全良好的法制環境,只有喚起全社會的水法制意識才會有保障;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建設的成效如何,必須接受防災減災、生態經濟等“復合效益”的考量,否則現代化就沒有意義;水利工程依賴人的管理,建設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應堅持以人為本。綜上,在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大范疇內,規范化是基礎,科學化是體現,法制化是保障,效益化是考量,人文化是根本。水利工程管理“五化”構成了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完整體系。

四、建設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五化”)的初步實踐

近年來,江蘇沿海“四大港閘”工程管理單位貫徹《江蘇水利現代化規劃(2011-2020)》,并且創造性地把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建設與實施水利部“1000分制考核法”結合起來,以水利工程組織、安全、運行和經濟“四項管理”作為建設水利工程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效益化和人文化“五化”的基本載體,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以射陽河閘最為典型。該閘建成運行已近60年,素有“江蘇沿海第一閘”之稱。在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研究、探索和實踐中,射陽河閘分別把住“四項管理”的4個關鍵,起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科學促進水利工程管理整體水平的全面提升,使“老工程”煥發了“新活力”。2012年通過水利部專家組考核,成為全國第60家、江蘇第12家、蘇北第一家國家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

1.組織管理以文化引領

競聘上崗、分配激勵、技能競賽、文體活動,激發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熱情,閘管所連續被評為省、市水利系統文明單位,運行班獲“工人先鋒號”和“五一文明班組”稱號;將啟閉機房深厚文化底蘊和現代風格氣息相互交融,射陽河閘建筑群被鹽城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射陽河閘賦》、《老閘門》等雕塑小品和“觀瀾臺”“、聽潮亭”等親水景觀星羅棋布,生態環保警言、古今名人詩句隨處可見,洋溢著濃郁的水文化氣息;院落整潔、鳥語花香,是當地唯一的“市級園林式單位”。

2.安全管理靠預防為主

工程安全鑒定、實施加固改造,“防”字當頭,一絲不茍,工程運行基礎牢靠堅實;管護范圍明確、界樁標志明顯,工程管理擁有“防”地,工程安全更具保障;建立水政隊伍、加強水法宣傳,堅持查防結合、制止違法行為,獨創《水政考核手冊》在全市推廣,水政中隊被評為鹽城“十佳”;安全網絡健全、安全責任明確,防汛措施可靠、防汛搶險有力,閘管所被授予“鹽城市抗洪救災先進集體”,工程幾十年安全運行無事故。

3.運行管理需效益考量

4次修訂《工程管理工作規范》,2次完善《技術管理實施細則》,工程管理規范有序;組織工程檢查,開展工程觀測,及時資料整編,注重成果運用,工程狀態隨時把握;土工石工混凝土精心養護,閘門電氣啟閉機及時維修,工程設施完整完好;服從防指調度,強化控制運用;堅持科技先導,實現智能操作,工程效益發揮充分。年均排水量達40億m3,占“四大港閘”總排水量的50%以上,為江蘇蘇北里下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水工程支撐。

4.經濟管理由規劃主導

制定資源開發規劃,科學劃分三類區域。禁止開發區域搞好水土保持,控制開發區域發展經濟林木,可供開發區域實行招商引資。資源規劃主導,綜合經營齊上?!扒М€銀杏園”、砂石建材場等項目頗具規模,特種種植養殖、船舶維修制造等項目初見成效,水利工管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閘管所被評為“江蘇省水利綜合經營先進集體”。在江蘇沿?!八拇蟾坶l”工程管理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射陽河閘創新“四項管理”推進“五化”建設的做法樹立了良好的示范。受其影響和帶動,新洋港閘、斗龍港閘成功創建江蘇省一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基礎條件相對薄弱的黃沙港閘也通過了江蘇省二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考核驗收。

五、結語

篇10

論文關鍵詞:水資源;水環境;規劃;可利用量;承載力;短缺;合理配置

2002年,水利部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頒發了<關于開展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隨后又陸續了指導水資源綜合規劃的若干技術文件。這些文件對于指導水資源綜合規劃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新時期國家治水思路和理念的改變,文件中出現了部分新名詞術語,部分原有名詞術語(或計算方法)也賦予了新的內涵。在水資源綜合規劃的技術文件中,有一部分名詞術語比較模糊。本文根據國內專家、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水資源綜合規劃技術文件的規定,對他們的內涵進行分析,對現行的確定方法提出個人看法,對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提出建議。

一、水資源

到目前為止,什么是水資源還沒有一個公認的非常嚴謹的文字描述。<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水資源定義為:自然界一切形態(液態固態和氣態)的水都算水資源。直到1963年英國國會通過的<水資源法>中,改寫為“具有足夠數量的可用資源”。即自然界中水的特定部分。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INEScO)和世界氣象組織(WMO)定義水資源是“作為資源的水應當是可供利用或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夠數量和可用質量,并且可適合對某地為水資源需求而能長期供應的水源”。

在我國,對水資源的理解也不盡相同。1991年<水科學進展>編輯部組織了一次筆談,就水資源的定義和內涵進行了討論。最后認為:水資源是水體中的特有部分,即由大氣降水補給,具有一定數量和可供人類生產、生活直接利用,且年復一年的循環再生的淡水。

從上述文字表述可以看出水資源具有如下特征:水資源包含在水體之中,并且是水體的一部分;而水體中的其他部分,在特定的條件下還可以轉化為水資源;水資源如果保護不好也可能轉化為無法利用的水體,而危及社會的安全。根據自然資源的定義及綜合以上各家的觀點,水資源是能夠被人類開發利用并給人類帶來福利、舒適或價值的各種形態的天然水體。

因此,不是所有降水都是水資源,只有其中能夠被人類開發利用的部分才稱之為水資源。對于特定區域而言,降水總量是可以獲得的,但是這些天然降水中到底有多少是人類可以利用的——即該地區到底有多少水資源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

二、水資源可利用量

關于水資源可利用量有很多種定義和解釋,下面介紹幾種:

<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技術細則>中規定水資源可利用量l2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在統籌考慮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用水的基礎上,通過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措施在當地水資源中可資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雷志棟等認為,水資源可利用量是指經濟合理,技術可行和生態環境允許的前提下。通過各種措施所能控制引用的不重復的一次性水量。胡振鵬等認為,水資源可利用量是指針對不同設計水平年,在一定的來水頻率下,考慮對水量、水質的需求,天然儲水體和水利工程設施可以為人類生活、社會經濟活動提供的水量。翁文斌等認為],水資源可利用量是指在流域水循環過程中的水文條件不發生明顯改變的前提下,從流域地表或地下允許開發的一次性水資源量。夏自強等認為,水資源可利用量是從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出發,在扣除維持生態環境用水和水資源總量中部分不能或難以控制的水資源量后,人類可以利用的最大水量。

分析上述定義,理論上比較清晰完善,但實際分析計算時很難操作。水資源可利用量確定要考慮的條件有生態與環境需水量、技術上論證可行、經濟上分析可行。從這3個方面來分析,內涵和外延都很大,很難具體操作。

同時,水資源可利用量的影響因素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科學技術進步情況、水污染狀況、生態與環境狀況、天然來水狀況、以及技術經濟因素等。由于這些因素是動態的,隨時間變化的,導致水資源可利用量也是動態的;同時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水資源的可利用量,尤其是水與生態環境系統的關系,受認識水平限制,現階段較難量化。

三、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力

承載力是一個起源于古希臘時代的古老概念,在生態學中一般被定義為“某一生境所能支持的某一物種的最大數量”,它包含著極限思想,并有2個層次的含義:第一是所承受的力來自于某一生境以外的某一物種;第二是某一生境自身不遭受破壞,因為生境一旦破壞,再重新修復是不可能的。

關于水資源承載力和水環境承載力研究成果較多,目前普遍接受的定義如下:

水資源承載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和技術水平下,當水管理和社會經濟達到優化時,區域水生態系統自身所能承載的最大可持續人均綜合效用水平或最大可持續發展水平。水環境承載力是指某一區域、某一時期、某種狀態下的水環境條件對該區域經濟發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閾值。

從上述概念出發,水資源承載能力、水環境承載能力的承載體可以是人口總量,生物總量,也可以是經濟總量。這個概念有4個層次的內涵。一是生態內涵,它表現為這些承載力具有極限含義,它所承載的綜合效用具有生態上的極限,對其開發利用應以不超過這個極限為前提。二是技術內涵,這些承載力并非一個純粹客觀的概念,而是與人類作用有關,具有主觀性的一面。它與特定的技術水平有關,隨著不同時期總體技術與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這些承載力具有跳躍性,表現為時間上的技術動態性。三是社會經濟內涵,通過社會經濟系統結構的優化,社會經濟容量或規模會有所不同,從而提高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力。四是時空內涵,表現為水資源承載的綜合效用及其約束因素具有區域性;不同的時空尺度,相同水資源和環境條件的承載力是不同的。

水資源綜合規劃技術細則中提到了水資源承載力和水環境承載力這2個專業術語,但是關于這2個參數如何確定沒有提出相應的方法,因此該參數的確定方法值得研究探討。

四、生活和生產需水的預測方法

目前用于需水預測方法較多,如定額法、趨勢法、彈性系數法、人均綜合用水量法等。分析這些方法,各有特點。

定額法需要確定每一行業不同水平年的用水定額、發展規模、以及水的利用系數。要在需水預測之前先要預測這些參數,由于這些變量較多,其影響因素更多,這些參數的預測比需水的預測更復雜,從而導致預測結果誤差較大。我國以前若干個五年計劃的需水預測成果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趨勢法、彈性系數法需要較多的歷史資料,受歷史資料的可收集性限制,這些方法應用起來有一定難度。另外發達國家用水的經驗表明:用水量與人口、發展規模之間的關系不是單一的遞增或遞減關系,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有所差別,不同發展階段有所差別,不同產業結構有所差別。因此利用這些方法進行需水預測也有一定困難。

人均綜合用水量法主要應用于城市需水量的預測。由于城市的產業結構十分復雜,要想弄清楚每一個行業的用水定額及其發展規模難度較大,因此為簡化計算,采用人均綜合用水量法來進行需水預測。但是這一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因為人口不是區域消耗水資源的唯一指標,尤其是現在隨著現代化程度的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而對人力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少。因此到底用哪一種方法進行需水預測能夠得出一個可以接受、誤差較小的成果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五、生態環境需水量

生態環境需水是指為維持生態和環境功能和進行生態環境建設所需要的最小需水量。實際上,生態需水與環境需水兩者之間存在著交叉和重合的部分,生態需水主要側重在生物維持其自身發展及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環境需水則主要體現在環境改善方面。

楊愛民、鄭紅星、王浩、劉昌明等認為“:生態需水應該包括環境需水,所以也稱為生態環境需水。生態需水是指在一定的生態保護、恢復或建設目標下,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其生態系統維持良好的穩定狀態時所需要的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鑒于現在對生態環境認識的不斷深入,前述界定中的“在一定的生態保護、恢復或建設目標下”的“建設”二字應該去掉。生態環境需水量是目前國內外研究的重點,基本理論和方法也較多,其中大多建立在多學科交叉研究的基礎上,現階段可操作方法主要是基于水文學基礎的幾個方法,如最枯10月法、Tennant法等。最枯10月法:我國在《制定地方水污染排放標準的技術原則和方法》(GB3839--83)中規定:一般河流采用近10a最枯月平均流量或90%保證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作為設計水文條件。該方法原來用于計算污染物允許排放量,而現階段把它作為生態環境需水量。實際操作上該方法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現為部分季節性河流、現階段斷流河道的生態與環境需水量為零,其允許污染物排放量為零(設計水文條件為零)。

Tennant法似:是以預先確定的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數作為生態環境需水量。Tennant提出,以年平均流量的10%作為水生生物生長低限,以年平均流量的30%作為水生生物生長的滿意流量。Montana以年平均流量的10%作為最小生態需水量,最佳范圍為年平均流量的60%一100%。該方法適合于大江大河等較大流域,而沒有考慮河流流量的年內變化和年際變化,因而有其局限性。此外還有日均流量法、Texas法、N6PRP法、Basiclfow法、月年保證率法、最小月年徑流法、ABF法、FDCA法、40%準則等。這些方法計算方便,基本上是經驗值,各有其實用性。

因此,分析總結前人的成果,提出適應不同對象的水文、生態、環境等條件的生態環境需水量估算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六、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短缺是一個貌似簡單但又存在許多異議的概念。目前國際上通用的判別標準是以人均水資源量進行缺水程度劃分。但是這個劃分標準下面隱藏著許多問題。首先人口不是區域消耗水資源的唯一指標,尤其是現在隨著現代化程度的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而對人力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少。其次生態需水與人口沒有直接關系,用人口作為評價標準也不合適。因此,對于水資源短缺的辨識采用單一的標準或指標是很難概括的。

實際上,水資源短缺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具體對于一定區域來說,它所描述的是一定經濟技術條件下,區域可供水資源量和水質的時空分布不能滿足現實標準下的區域人口、社會經濟、生態與環境等系統對水資源需求時的狀態。因此對缺水的界定應當拓展到水資源系統承載的主客體兩個方面同時考察。

在水資源系統承載主體方面,人類社會已經從最早的逐水而居,發展到現在的資源水利、可持續水利等理性思索,水資源系統的外延不斷被拓展,內涵不斷被豐富。同時人們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范圍應由最初單一的地表水系統拓展到地下水、大氣水、海水、劣質水(包括污水、微咸水和咸水)等多個系統,水資源系統承載主體多元化特征日益突出。

水資源系統承載的客體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更替改變,在無人類活動干擾作用下,天然水資源系統在其循環過程中滋養了豐富多樣的天然生態系統。自從人類社會行為作用于水資源系統伊始,水資源系統承載客體的純自然屬性便開始發生改變,水循環系統的社會驅動力持續加大,農業和工業經濟系統的需水量和取水量不斷上升,水資源系統承載的客體逐漸演繹成生態環境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其社會經濟功能得到充分體現。由于水資源系統承載客的多元化,水資源利用過程中就存在著競爭與分配的問題從水資源系統承載的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來分析,不簡單地將水資源供需平衡的認為不缺水、不平衡的認為水。且不說水資源系統與生態環境系統的關系目前尚未清楚,就是科學合理地確定一定社會經濟系統需水量及其節水潛力也存在一定的難度,更有社會經濟系統的產結構問題。

因此,對于特定的區域和范圍,如何科學合理地界定其水資源是否短缺值得研究和探討。

七、水資源合理配置

配置是指配備、安排。資源配置是指生產性資產在不同用途之間的分配;資源分配之所以成為問題,一方面是由于社會的資源供應有限,而人類欲望通常又無限,另方面是由于既定資源具有多種不同可供選擇的用途。

水資源合理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區域范圍內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續性原則,通過各種工程與非工程措施,考慮市場經濟規律和資源配置準則,通過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積極保護生態環境等手段和措施對多種可利用的水源在區域間和各用水部門間進行的調配。

通過以上概念界定可以看出,水資源配置問題提出的前提是水資源有限性而導致的供需不平衡矛盾以及不同用途之間的分配矛盾,關注的重點是多種水源在區域間和各用水部門間的分配。實際上,水資源區別于其他自然資源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的時程上分布的不均勻性,因此水資源合理配置不僅體現在空間上,同時也體現在時間上;不僅體現在某一水源上,同時也以現在多種水資源的聯合配置上。

因此,研究和探討水資源合理配置的技術和方法,對于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科學高效地利用水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八、水資源配置的一般原則

前面已經敘及水資源配置問題提出的前提是水資源的相對短缺,即資源有限而需求持續增加導致的供需失衡。當水資源有限,不能滿足所有用戶的用水需求時就存在著分配水量的優先順序問題。

從水資源方面分析,它具有流動性、隨機性、易污染型、利害兩重性等不同于其他自然資源的特有屬性。在用水戶屬性上分析,從平面位置上,它們分布在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甚至跨流域;從用水時間上,他們可以是現在的用水戶,也可以是將來的用水戶;從用水戶的性質上,他們可以是人口、工業、農業、生態環境等;從用水的主體上,它們可以是自然人、社會法人、社會組織、社會公眾(如生態環境用水)等。這些屬性決定了水資源分配方式較其他自然資源的分配方式更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