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藝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06:16: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版畫藝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版畫藝術論文

篇1

缺乏版畫藝術創作的思想性挖掘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對于版畫藝術創作語言的表達,更多流于版畫形式,版畫家缺乏對現當代藝術的來龍去脈的深層次研究和挖掘,沒有從國際藝術視覺去審視我國當代版畫藝術語言表達的深度和視覺藝術背后的思想和觀念支撐。很多對版畫藝術創作語言的表達相關的評論都處于冷漠和失語狀態,版畫藝術語言比較膚淺,不能滿足當前人們的心理需求。

相關理論知識的缺乏和觀念的老化

一種藝術的發展和不斷更新與觀賞者的眼光有很大的關系。但是當前,很多喜歡版畫的批評家都保持了緘默態度,使我國當代版畫藝術創作處于尷尬情境之中,如果版畫藝術語言的表達得不到大家的評論,那么,當前所謂的藝術家是不是已經具備了一些版畫藝術創作應該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先進的時代觀念?

對中國當代版畫藝術語言上的表達反思

(一)版畫家必須要提高自身藝術修養

中國當代版畫創作的發展和創新,最終還是要依靠熱衷于版畫事業的藝術家和版畫家。現在由于版畫藝術不能像我們的油畫到市場上一賣而空,受到群眾的追捧和關注,但是版畫還是要發展,找出一條適合版畫發展的路子來。我們知道,大部分版畫家都不愿與時代同步,但是時代也確實影響到了版畫藝術的發展。所以版畫藝術家也不要抱怨時代賦予了市場的競爭,應該靜心研究國內外藝術發展動向,在版畫藝術語言的表達方面,要向多元化進行超越,從版畫語言的多維度、多層面方面做出創新和探究,結合我國傳統版畫中的優勢,使版畫藝術在形式語言上,突出抽象和具體,以及唯美特征,尋找出我國當代版畫藝術語言表達的發展空間,爭取中國當代版畫成為時代藝術發展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語匯。

(二)讓藝術語言表達與時代貼近

版畫藝術語言的表達,其發展的土壤就是時代環境和社會生活所需。如果藝術語言離開了人們生活的視域和脫離了人們生活環境,那么,再好的語言也是非人類的語言。同樣,版畫藝術語言也是一樣的,要想讓版畫語言更具有豐富性和生動、趣味性,最重要的就是要關注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思想情感的波動。版畫家就要立足于時代,洞察人們內心世界,發掘版畫藝術所要表現的藝術精神和內在思想,讓藝術語言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讓人們能夠從這些語言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享受版畫藝術的魅力。

(三)藝術語言要整合其他藝術語言

版畫作為多種因素有機組成的藝術作品,它的創新決不是某一方面因素孤立的變革。如果把版畫的藝術創作孤立于版畫的領域,也許版畫的發展還要探索很長時間。作為版畫藝術創作者,要認真研究各種繪畫藝術語言的表達,從其他藝術語言中吸取精華,結合版畫創作自身的藝術語言表達方式,來改進和創新我國當代版畫藝術語言的表達技巧。

篇2

一、準確定位,確定新穎而富于時代性的活動主題

(一)核心力量

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定位科學與否,是任何活動獲得成功的根本,是成功的關鍵。組辦前期,學校多次召開行政會議研討,力求體現學校行政的各職能部門團結協作的特色。最后的核心力量定位為:由學校牽頭、教導處承辦、大隊部協辦、各部門大力支持、全校師生積極參與的全校性大型活動。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成立校園文化藝術節組委會,具體負責對校園文化藝術節各項工作的督導。

(二)明確主題

主題是凸顯特色、彰顯個性的基點。什么樣的主題,主題是否新穎,這往往會決定文化藝術節的質量和品位。例如實驗小學第八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前期,在2009年中國少先隊建隊60周年之際,總書記對全國少先隊員提出要爭當“四好少年”的殷切希望,有很強的時代性和針對性,是現代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前進的方向和迷失方向的指南,結合這個主題,組委會將本屆藝術節主題定為“做陽光少年,秀快樂自我”。

二、大膽定格,開展有特色的活動,增添藝術節的無窮魅力

(一)“搶”藝術節的第一個精彩鏡頭,讓藝術節成為焦點

靚麗的開端,拉開校園文化藝術節的序幕。如我校第十屆校園文化藝術節以“勞動創造美”為主題,舉行現場美食烹飪大賽。師生興趣濃厚,情緒高漲,在活動中既有團結互助的精神,又有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的行為體現,同時還培養了廣大學生愛勞動的良好品質,該項活動是本屆藝術節的首項成果。隆重的開幕式集會上,組委會安排升旗儀式、領導致辭、教師代表發言、學生代表發言等,讓全體師生投入到熱身活動中。

(二)設定活動形式的多樣性,靈動性,讓學生在此風采無限

1.活動內容、時間的選定

讀書活動朗誦、講故事、書畫展示、手工制作、少先隊新隊員入隊儀式、紅領巾義賣活動和文藝表演以及特色班級成果展示等多項內容,形式豐富多樣,內容精彩紛呈,融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為一體。要綜合考慮學生參與的廣度、活動的覆蓋率,總之,體現一切文明向上風貌的活動均可。所有活動項目應循序漸進,時間的安排更要合理,體現人文理念,參與方式要個人、集體相融合、普及與提高相輔助,使整個活動聲情并茂,這是整個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的精髓,不容忽視。

2.“秀”快樂自我,讓藝術活動的魅力就此鎖定

盡情地舞蹈,放聲地歌唱,用一串串靈動的舞步,詮釋著素質教育的內涵;用一首首美妙的歌曲,增添全面發展的新亮點。在實驗小學第八屆校園文化藝術節中,增添了俱以往新亮點的文藝“三獨”(獨唱、獨奏、獨舞)比賽。在每一項專長比賽中,他們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舞臺,盡情投入地演繹著自己的風采。

許多孩子有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精彩的瞬間如此吸引人。

3.認定活動的“特色”和“品牌”,使活動真正“活”起來

筆者了解,陽朔縣實驗小學每年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至今已有優良的傳統和品牌項目。關注活動中孩子的參與面,是活動取得新成效的關鍵。例如藝術節中的“紅領巾義賣活動”,學生中不論成績好與壞,不論紀律嚴與淡,他們一個個在這里都是真實的、積極的。參與就是他們的快樂,乃至于人人都想爭當“愛心大使”,透出他們爭先、求高的優良本性。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所要追求的真理所在嗎?校園文化藝術節的宗旨,這難道不是最好的體現嗎?

(三)耳目一新的盛會,讓“校園文化藝術節”成為大家的期待

1.活動成果的精彩回放與展示。舞姿、歌聲可以靚麗登臺,那么那些栩栩如生的畫卷、生動活潑的手工制作是否任其默默地一張獎狀帶過?否!任何一項活動,一定要想方設法將他們的成果展現給大家。如辦一期專題“師生書畫展覽”“學生作文精粹集”等等,一定要讓大家看到他們的成就。“榜上有名”對他們來講是最有價值的榮譽,其他孩子也可從中深受啟發,心中拼搏奮進的種子暗自發芽。

2. 宣傳效應令廣大受眾零距離感受藝術節風采。首先,全程邀請家長參與節目的編排,更有效地激發了他們的表現欲望,做到這一點,我們其實就成功了一半。其次,精彩的閉幕式,讓社會、家庭一同來感受這臺藝術盛宴。把嘉賓席留給家長,這種新型的集隊方式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觀眾的口碑里,學校素質教育的評價得到了連連稱贊和一致好評。另外,書面、媒體的宣傳也必不可少。筆者認為,這是大力鼓勵藝術活動參與者的表現,也是有效促進藝術活動開展的積極手段。

三、定期小結,積極反思

篇3

【關鍵詞】圖像藝術;傳統;沖擊

圖像藝術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那些以視覺為中心,重點突出視覺感受的藝術文化現象都是廣義上的圖像藝術。狹義上的圖像藝術是特指當下世界范圍內正在日趨發展的一種獨特的藝術文化現象,也可以稱其為“圖像時代藝術”(The art of towards the image)。此種藝術文化現象,多使用仿像、圖像、形象等基本方式,輔以現代化的傳媒技術,著意營造虛擬性的時空形態,從而表達多元化的審美取向和價值取向。圖像藝術雖然具有鮮明的當代特征,但卻保留歷史文化的痕印。就流行范圍來說,盡管圖像藝術產生興盛于西方,但在經濟文化全球化一體化的當下世界,它在中國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和長足的進步。

圖像藝術與東西方美學傳統及美學資源

說到圖像藝術就不得不先提及西方的美學傳統。因為圖像藝術來自西方,所以就西方傳統而言,古希臘人提出以模仿論為基礎的形象理論。從柏拉圖到達芬•奇的鏡子說,滋潤和養育了西方的現實主義美學傳統,這是圖像時代藝術的一個來源。鏡子在美學的意義上有三種作用,其一,鏡子可以客觀地反映現實;其二,鏡子使人對自我的認識更加深刻;其三,鏡子可以識別人的無意識活動。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認為,鏡子不僅能夠輔助鑒明身份和自我再現,而且能夠征顯出嚴重的精神問題。由此他提出,人們所認識到的形象是客體的一個變形,是人們想象中的形象,想象的東西與象征的東西結合起來就是現實。

而中國的圖像藝術除了被西方美學傳統的影響外,也被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影響,圖像、形象這類問題,不僅存在于繪畫、雕塑、建筑等空間藝術中,同時也存在于其他文化領域。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圖像和形象不僅存在于像建筑、雕塑、繪畫這類空間藝術中,他們也同樣在其他藝術領域中存在。從文學領域來說,中國的古人曾寫道“圖,經也,書,緯也。一經一緯,相錯而成文。”在歷史學領域也離不開圖像,宋代學者鄭樵曾說道“古之學者為學有要,置圖于左,置書于右,索像于圖,索理于書。”在藝術中,圖像的意義也備受推崇。《論語》中記載孔丘說過的話:“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在這句話里“文”指的是圖案、花紋和圖像。在孔子的話語中,它與“質”相對,意思是表象;“文質彬彬”是質和文的統一,孔子認為有了質和文的統一才是完整的表現。從客觀作用上來看,“文質彬彬”這一思想不僅肯定了作為圖像的“文”的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對后世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以上簡要論述東西方美學思想,并不能代替東西方有關圖像藝術的全部美學理論的思想資源。但可以認為,這些美學資源,在當今圖像時代的藝術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像藝術對傳統美學和文化的反撥與沖擊

圖像時代的藝術受到傳統美學的影響無疑,但這種影響并不能說明它就是傳統美學的繼承者;也就是說他繼承并發揚了美學傳統,但并未發揚傳統美學。反而圖像藝術的出現和發展對傳統美學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這種沖擊在許多具體方面得以體現:

第一,就是它對傳統美學觀的顛覆。傳統美學觀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真”,即真實。在中國的美學傳統中,“意”和“真”作為兩個重要的命題貫穿始終。“意”指的是意向和意境,“真”的意義便是真實與自然。所以“真”不僅要反映自然,而且還要通過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來對“意”進行體現。而圖像時代藝術過于強調“意”,而忽視“真”。媒體傳播行業的急速發展和大量機械復制的出現是的藝術作品原有的本真性遭到嚴重破壞。

第二,是對藝術作品價值意義的顛覆。圖像藝術的宗旨是消解價值,解構意義。圖像藝術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清晰透明確卻不穩定的世界。形式替代價值,符號替代意義,符號與形式雖然加速生長,但他們有以更快的速度發展的內爆。鮑德里亞所認為的后現代社會最顯著的現象就是此二者。

第三,是對傳統的人文知識分子觀念的顛覆。在古代的歷史條件下政治和道德是合而為一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所崇尚的是“善道”。但自進入近現代社會以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文人心態被前所未有的顛覆,這來自于它們不斷遭到討伐和沖擊。這種顛覆即可以促使以人文知識分子為主的中國知識分子接受現代的思想文化的影響,把自己融入到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中去。

第四,對傳統的語言和文學“正統”的顛覆。儒家強調“詩言志”,語言和文學都是德行的體現,但是在現今中國,由于圖像文化和圖像藝術的發展以及圖像時代的來臨,語言和文學的正統地位受到了嚴重挑戰。這種挑戰至少造成三種結果。一是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不再“唯我獨尊”;二是文學語言與日常生活語言之間出現語言“亂碼”現象;三是藝術上的雅與俗的界限在模糊和淡化。

美術作為一種圖像藝術在中國的發展

美術是與圖像藝術和圖像時代藝術關系最為密切的造型藝術。尋根究底的看來,美術特別是繪畫藝術以圖像為其存在和表現形式。所以,圖像學這個學科在造型藝術史上的形成就是專門針對圖像本體進行研究的結果。另外,圖形藝術發展經歷也告訴我們,圖像藝術的產生和繁榮,和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的內在聯系。

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始于西方,在改革開放之后漂洋過海來到中國。1985年,我國一些美學家和美術理論家通過《文藝研究》和《外國美學》等刊物,詳細地闡述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以及這一思潮同的現代主義(這種主義在當下中國十分興盛)的關系問題。其實際影響所及,也波及到后來的后現代美術在中國的發展。總體來看,中國的后現代藝術具有比較超前的理論和與之不相稱的滯后的實踐;在國際上尚未占據主流地位。“后現代主義美術在中國的理論和實踐給了我們一個‘超前的眼光與異樣的視角’,使得中國美術界在追趕世界美術潮流時,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和正在接受著后現代主義的一些美學主張”有業內人士如是說。所以盡管在中國美術界存在著較少像“廈門達達”那樣標準的后現代作品,但是其美學走向卻與后現代主義的觀念吻合頗多,比如從從“宏大敘事”轉向“凡人瑣事”,從“英雄主義”轉向“平凡世界”,從傳統至上轉向波普藝術,從“文以載道”向純客觀表現,從“守死善道”轉向市場化的“商品畫”,從筆墨至上轉向與新型媒介結合等等。另外一個事實是,一些民族性突出的后現代美術作品出現,這是因為一些青年藝術家從中國文化和中國傳統藝術當中尋找到了與“后現代”相吻合的因素;呂勝中的剪紙作品《彳亍》和的大型版畫裝置作品《析世鑒》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在中國當下美術界,以現代信息媒介為表現手段的后現代作品,也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還有一個無爭的事實就是圖像藝術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媒介和載體和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手段是相同的。所以,圖像藝術與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之間的糾結關系必須被關注。同時我們又不能回避另一個事實,那就是當前中國的文化走向呈現為兩種態勢和兩種途徑。第一種途徑就是以后現代思潮正在以不可小覷的威力,進一步推進藝術的商品化和大眾化(以圖像藝術為代表)。第二種就是以極力維護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價值標準,千方百計地抵抗西方文化壓力的后反殖民主義思潮。這述兩種文化格局并非冰火不容。筆者根據自己所見以及理論問題在想,可否以民族文化和本土精神為基礎,給圖像藝術穿上“唐裝”,重新來一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變革。針對這個問題歡迎大家一同討論。

參考文獻

[1]洪潔松,. 圖像藝術的歷史傳承及其在中國的發展[J]. 理論界,2010,(5).

[2]鄭玉明 主編. 數字媒體和游戲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論文[Z]. 中國動畫年鑒: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