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藝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15:4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表情藝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雖然有些京劇劇目中的青衣角色會身著宮衣、女蟒,或者其他顏色的褶子,如《貴妃醉酒》中醉酒后的楊貴妃身穿宮衣,《大保國》中的李艷妃身穿女蟒,還有《金水橋》中的郭妃身穿帔,但這些穿著較為鮮艷服飾的青衣角色畢竟是少數的。一般來說,除了女蟒和宮衣有固定的花樣和花色,褶子和帔的都是比較素雅的色彩,而且京劇青衣行當不論穿什么樣的衣服,其樣式都是長衫,而不是上下衣可以分開的打扮。
二、京劇青衣的表演特點
(一)注重唱功,且唱演協調
戲曲藝術非常注重唱腔,京劇也不例外,唱詞中的咬字、吐字都需要在唱腔中進行和完成,特別是有些唱詞中的字句的行腔比較長,即某個字的拼音中的聲母和韻母并不是在一個節拍中進行演唱的,或許是兩個節拍,甚至是多個節拍,這樣的唱腔特點就決定了京劇藝術的咬字和吐字有自身獨特之處,也就是唱詞中語言的聲韻構成,比較明顯地區分為字頭、字腹和收尾三個部分。京劇青衣主要使用“小嗓子”來進行演唱,“小嗓子”俗稱“假嗓”,因為大部分京劇劇目中的演唱部分都是由青衣來擔任,因此要求演員具有非常好的唱功,而具備深厚唱功的基礎就是有良好的嗓音條件。青衣的演唱要求用丹田之氣,有了氣息的支撐聲音才會更響亮,其在咬字吐字方面講究“以字行腔”,,要求字正腔圓、字字入耳。這就要求演員掌握許多靈活多樣的演唱技巧。比如,運氣上的偷、緩,音量上的收、放、輕、重,以及行腔上的抑、揚、頓、挫,都要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二)善用眼神塑造人物形象
在戲曲表演中,通過眼神來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性格是演員必須要掌握的一個表演技巧,京劇青衣行當同樣也需要眼神來表現人物特征,但這并不表示只要瞪大眼睛就是有神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在舞臺上的出場環節從來都不是瞪著眼睛,而是眼睛含光,只在亮相的時候睜大眼睛,展現人物的精氣神,以此來引起觀眾的注意力。因此,對于京劇青衣演員來說,必須要掌握眼神的運用技巧,要根據不同的人物來使用不同的眼神,同時要帶給觀眾美的享受。京劇青衣代表的人物基本上是古代收封建禮教舒服的年輕已婚女子,她們的舉止端莊、談吐穩重,因此,眼神的運用要體現出她們小心謹慎、端莊穩重的特點。比如,武家坡》中的王寶釧在薛平貴面前總是低頭側面回避著對方的目光,偶爾正視一眼,目光也不能久停,這是封建禮教所決定的。這樣的眼神既特定時代的又能夠反映出人物的內心情感,所以這樣運用恰到好處再如,《貴妃醉酒》中的楊貴妃的眼神更是多種多樣:由驕傲、自負、矜持到失意、微醉以及隱痛又不肯外露感傷一系列的眼神變化運用都是深化“深宮怨”這一主題的重要藝術手段。常言說得好:“眼有戲,全身有戲”才能引人入勝,“眼無戲,全身無戲”就不抓人了,所以,京劇青衣表演非常善于運用眼神來塑造人物。
(三)身形端莊穩重
梅蘭芳先生在進行舞臺表演時的形體動作是美不勝收的。有的人說:“梅先生演戲,不論從什么角度攝下來都是美的都是很好的造型藝術。”一點不錯,即使很平常的動作經過梅先生處理都會舞蹈化,還以《貴妃醉酒》中上場的四句念白為例,手勢不是一句放下,一句又另起,而是連綿不斷,又不顯繁瑣,最重要的是加強了念白的感染力。此外,身段的美必須上下身合,又要穩重,腳步不能碎,才大方好看。設計動作要符合劇情,也要適合自己條件。梅蘭芳先生在《霸王別姬》一折的舞劍前的幾句潛臺詞大意是:“您那邊喝酒,我去更衣,去去就來”,是邊走著邊做手勢,接近邊幕一轉身再偷哭,而不是看著霸王很痛苦的下場。因為這時虞姬雖然很痛苦,但她為了不讓霸王發現,不愿意當著項羽的面表現出來,而是用自己的強顏歡笑來安慰霸王,然后再換裝舞劍。這一段表演需要演員深入透徹地理解人物的思想和心理,這樣才能自如地表現出來,而不會讓觀眾感到別扭和做作。
篇2
論文關鍵詞:《孔乙己》,言簡義豐
孔乙己》從發表日到今天,快一個世紀了,她仍然沒有被我國的讀者所遺忘,一次次地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這足以說明她獨特的藝術魅力。小說僅僅通過魯鎮咸亨酒店的日常場景的一角,就展現了孔乙己悲慘一生和人世間的世態炎涼。筆者認為《孔乙己》之所以博得魯迅本人和后來讀者的熱愛,很大程度是因為它的一個敘事藝術特點——言簡義豐。僅僅用不到三千字的篇幅,高度濃縮的簡潔語言就包容了如此豐富的藝術含量。
一、“畫眼睛”法刻畫人物形象
他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1】這里所說的“畫眼睛”就是要傳神,以形傳神達到形神兼備。“傳神的寫意畫,并不細畫須眉,并不寫上名字,不過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2】。魯迅筆下的許多經典人物就是通過這種“畫眼睛的方法”完成的。《孔乙己》故事的展開是以“我”小伙計的視角完成的,對文中出現的人物語言、情態描摹的極其簡練,但其背后蘊含的意義卻是十分的深刻和豐富。文中對孔乙己的直接描寫有:“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文學藝術論文,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3】“身材很高大”說明孔乙己是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青白臉色”說明他沒有經歷過艱辛的風吹日曬的勞動。“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的長指甲又一次說明他沒有干比較粗笨的體力活。“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一方面說明孔乙己沒有參加直接的體力勞動,另一方面也說明孔乙己為了表現自己與短衣幫不同的讀書人身份,自詡為穿長衫的讀書人,這可以看出孔乙己迂腐的性格特點。作者緊緊抓住孔乙己身上最明顯的身份特征和真實心理意圖來表現出一個不從事粗活的讀書人孔乙己的形象:迂腐、好要面子。“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與后文出現的“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相對應,前面的事例在暗示著他后者的行為,這個細節的相互對比表現含蓄,但蘊含著作者謹慎的寫作態度,他們都是在指向孔乙己僅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才放下自己清高的讀書人身份去偷竊的。這就更加揭示出沒有進學的讀書人孔乙己的落魄,自認為讀書人身份的清高的心理滿足和實際的邊緣尷尬地位的反差,本質上反映了封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人害和摧殘有多么的巨大。
但身心備受摧殘的孔乙己并沒有變的人性冷漠,相反在自己落魄、失意的時候仍然是慈祥的,當孩子們趕熱鬧圍住孔乙己時“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4】彎腰下去一個簡單的彎腰動作蘊含了孔乙己作為長者面對小孩的憐愛和慈祥。雖然孔乙己自詡高人一等的讀書人,但面對天真的小孩子并沒有蠻恨的態度而以親切、慈愛的老人面目出現,這就看出孔乙己不完全是一個迂腐、清高的讀書人,他不是一個冷漠的人,他也有人性溫情的一面,他同樣也渴望與人平等、友善的交流。當孔乙己考“我”茴香豆的“茴”字的寫法時,孔乙己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賬要用。”,這里的孔乙己分明就是一個體貼、愛護晚輩的慈祥老人形象,他也并非單純地賣弄自己的學問,他也同時善良地想到“我”光明的未來,教給對“我”以后有幫助的一點點知識。他并沒有看輕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酒店伙計。單單從這幾句異常簡潔的話中就可以窺見最簡單的人物性格和情態。可見孔乙己本性是善良地,他是一個有著豐富人性的人物,我們從表現中看到幾千年的封建科舉制度侵害了多少像孔乙己這樣本性善良的人,當只有很少一小部分的幸運兒體會著金榜題名的揚眉吐氣和喜悅時,喜悅的背后卻有著更多像孔乙己這樣潦倒、破落失意者。孔乙己的命運可悲、可嘆!
文中出現的短衣幫是一個獨特的群體,孔乙己和短衣幫一樣是站著喝酒的人,唯一的區別是孔乙己穿著長衫。孔乙己是“半個秀才也沒有撈到的讀書人”文學藝術論文,本質上也是沒有任何優越地位的人。短衣幫是做工的人,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和孔乙己是平等的,都是底層人物。但在小說中,高明的作者正是通過短衣幫與孔乙己的對話和較量烘托出雙方的性格特征和內涵。短衣幫是以取笑孔乙己為樂的,有的叫道, “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么?”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5】其中“有的叫道”一般平等的人們在談話時心平氣和的,不會用“叫”這個有某種特殊意義的詞,其一是蘊含著眾人故意讓別人聽到的意思,其二這個詞表明叫的人是和孔乙己不是統一戰線的人。“故意的高聲嚷道”“故意”二字表明了眾人的別有用心,“高聲嚷道”潛藏著眾人有意調侃孔乙己,以此引來笑料。從幾個簡短卻處處有意為難孔乙己的問話中,短衣幫們是把孔乙己排除在他們社會階層之外的,他們是沒有因為孔乙己未進學而窮困潦倒而同情他,反而用看似平和實則惡毒的話嘲諷他,他們?鑰滓壹菏搶淠的,僅僅把它當做酒后休息的談資和α隙已,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同情和理解他,沒有一個人能用勸說的溫暖來安慰孔乙己迂腐卻脆弱、敏感的心靈。這固然和孔乙己本身好喝懶做,偶爾的偷竊不良行為有關系,但文中的所有人對孔乙己都是嘲諷的,這里突出的表現了孔乙己所κ貝的底層民眾對孔乙己這樣的人是冷漠的,雖然作者的筆調始終是緩慢而平和的,沒有激烈的爭吵,辱罵,但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Γ從日常最平常的說話中窺伺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系。作者僅僅ü幾個對話場景,在如此簡練的語言中,就蘊含了如此豐厚的認識價值和感情,這是相當高超的敘事藝術?
文中的掌柜是精明的商人,作者對他的著墨并不多。“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掌柜是決不責備的。而且掌柜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笑”【6】掌柜和短衣幫的嘲笑是不一樣的,他是為了引人發笑文學藝術論文,為了調節自己酒店的活潑熱鬧氣氛而故意調侃孔乙己,這就讓人更感人情冷漠和陰毒。掌柜對孔乙己的念念不忘也僅僅是“十九個錢”。當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時,掌柜一見面,沒有對孔乙己慘狀發出任何同情注意,而是急著追回那“十九個錢”,或者說掌柜即使看到了也是視而不見的,因為他們早知道孔乙己是被打斷腿了的。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仍然同平常一樣,掌柜急著要自己應該得的欠款,還有合理的地方,但面對只能用手走著來酒店的弱小者孔乙己,掌柜沒有一絲的同情和不忍,仍然有意揭發孔乙己的身體和心靈的創傷,愉悅自己和麻木的眾人,這就是掌柜對孔乙己的極度冷漠。這么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掌柜的精神世界:冷漠、勢利,精明。這也是構成孔乙己所處時代的世態炎涼的一部分。
作者能用如此簡練語言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風貌,是因為抓住了人物最典型的特征,用最能突出人物精神且符合人物邏輯的語言來表現他們。
二、以笑寫悲的氛圍渲染
小說篇幅短小,不足三千字,“笑”字出現了12次。笑字是一個表情動詞,形容人內心愉悅,但因為人類有其復雜的社會性,這個簡單的表情動詞并非只具有她本來的含義,如小說中出現的“哄笑”“取笑”,眾人以揭穿孔乙己的傷疤而故意侮辱,取笑他,從而獲得一種自我,這是極其不道德和殘忍的行為,但作者正是通過“笑”,通過眾人笑孔乙己的畫面揭發孔乙己的迂腐和眾人對孔乙己的冷漠,從笑中總結孔乙己悲慘的一生,從笑中闡發眾人對弱者的冷漠和麻木,從笑中窺視中國舊時代社會的世情和人情的冷漠。“笑”是小說的整體氣氛,我們讀者也會被文章一開始的快活氣氛所感染,“我”一個百無聊賴的酒店小伙計,就因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7】 就因為眾人故意揭孔乙己的缺點、傷疤而引起孔乙己緊張焦慮、可笑無力的辯駁而引人發笑的場面,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是孤立無援的文學藝術論文,可憐的窘迫和眾人的哄笑、欺凌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文中出現兩次“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這些做工的短衣幫在辛苦的體力勞動后,在熱熱地喝了酒休息中,需要一個供人玩笑的東西,來慰藉疲憊的精神,通過欺凌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獲得自我滿足感和。在看似快活、輕松、愉快的空氣中,孔乙己沒有笑,“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他緊張著,爭辯著,“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他凄慘著。孔乙己在快活的空氣中是焦慮的,不安的。作者就通過孔乙己的幾個面部表情的變化就揭示了孔乙己可憐的處境和眾人不顧孔乙己感受肆意凌辱他的殘忍和冷漠。“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這是一句敘事發展中承上啟下的話,飽含作者濃濃的同情,一句話揭穿了孔乙己對于眾人的作用,僅僅是眾人調笑的精神工具而已。這句話相當的簡潔,但背后蘊含的意義相當的豐富,用文章下來的故事發展來證明著這個真實的存在。即使面對折了腿的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的慘狀,所有人向往常一樣沒有一點惻隱之心,最后孔乙己“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眾人一直鑒賞著孔乙己的悲慘和弱小,不管孔乙己處境多么艱難,眾人對他是從始至終的麻木和冷漠。孔乙己從“笑”中出場,也從“笑”中離開。作者就是通過“笑”來反襯孔乙己的悲,這樣更加強烈地揭發了小說的悲劇主題,通過十二個“笑”簡潔地勾勒了孔乙己的“慘”和眾人的“快活”,從笑和慘的巨大反差中烘托作品的悲痛、沉郁的滄桑感。“《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薄涼”【8】正是此小說的主題,這深深地觸動了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主題的闡發也正是通過作者異常豐富的言簡義豐的敘事藝術完成的。
三、四個畫面鏈接的敘事結構
《孔乙己》有13個自然段,文章的敘事結構異常簡短,分別選取了孔乙己被嘲笑,孔乙己教伙計“茴”字,孔乙己給孩子散吃茴香豆,孔乙己折退后來酒店喝酒四個畫面,作者就是通過這四個輕描淡寫的畫面,卻刻畫了有鮮明特征而真實的人物,也表達著深刻的社會意義?以最少的事例刻畫了孔乙己讀書未中舉的悲慘一生和可悲可嘆的悲劇性格?
文中前三個自然段敘述了咸亨酒店的經營情況和“我”的經歷文學藝術論文,為敘述孔乙己做好了背景鋪墊。接下來敘述了孔乙己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面,孔乙己一道酒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孔乙己在這個世界里是被排擠的,沒有真正溶入短衣幫的世界。短衣幫們故意戲謔著他的傷疤和痛苦。我們都知道文中的“我”小伙計是小說的敘述者作者正是通過“我”的敘述來完成故事的展開,但“我”是一個學識不高,地位低下的人,他的敘述卻有條有理,有著強烈地讀者意識,這個小說中的人物有著很強的作者意識的,雖然本質上所有的小說的人物都是作家的一手創造。“我”選取的事例無疑是最能表現孔乙己性格和命運的。不但如此,甚至“我”的敘述順序安排也異常的精巧,有著明顯的精心安排痕跡。在孔乙己被嘲笑的畫面中,前部分(第四段)寫眾人嘲笑孔乙己的偷竊行為,在眾人嘲笑孔乙己的后半部分中是眾人質疑孔乙己的讀書能力,中間卻插入一段孔乙己的背景描述,這是作者根據讀者的閱讀心理而設置的,一般讀者在讀到孔乙己被嘲笑的場面時,會產生好奇心理,這個孔乙己為什么要偷書而不承認偷,被眾人群起而攻之,所以作者就在這個大的場景中插入這一段,正好滿足了讀者的閱讀心理需求,而且這樣安排也不會有突兀的不適感覺。不僅如此,也為讀者能容易理解下文中眾人嘲笑孔乙己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原因。
參考文獻:
【1】魯迅雜文精編,《南腔北調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張秀楓選編,—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5,第182頁
【2】《且介亭雜文二集》中五論文人相輕—明術,魯迅雜文全集,魯迅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6第173頁
【3】【4】【5】【6】【7】魯迅小說全編,張秀楓選編,—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5,第13頁,第14頁,第15頁
【8】《魯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孫伏園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7
篇3
關鍵詞 聲樂教學 技能 非技能
在音樂藝術中。聲樂可以說是一種最古老的音樂形式,也是最受歡迎、最讓人感動的基本音樂表演形式。聲樂是由詩歌和音樂結合的產物,它在表達人的感情時更具體。更能引起共鳴。從古至今,它在人類的音樂實踐中一直占有突出地位。聲樂藝術表現離不開聲樂技能,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的發展,聲樂技能在音樂表現中也承擔起越來越重要的任務。因此在聲樂教學中,聲樂技能的培養就成為了聲樂學習的重要內容。
因為聲樂技能、技巧是可聽、可感、可操作的,所以往往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與思考。然而,在“為技巧而技巧、為聲音而聲音”理念指導下的聲樂教學卻收效甚微。這就告訴我們,實際上,影響聲樂教學的,不僅僅是技能素質的培養,還存在著其他一些素質的培養,在這里我們稱之為非技能素質培養。例如,學生的知識結構、理論修養、個性特征、情緒狀態等,這些因素像空氣一樣隱性地影響教學。只有將兩者很好的統一在教學中,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本文就此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技能素質訓練是聲樂教學的基本立足點
人聲是一個特殊的樂器。這種“樂器”的塑造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其中聲帶是整個樂器中的發音體,它的性能是影響歌唱音色的關鍵。聲帶有寬窄、厚薄、色澤之分,也有光滑、整齊、閉和優劣之別。聲帶長而薄,色澤光鮮自然,邊緣整齊光滑,閉和好。產生的基音干凈,明亮。一件樂器除了產生基音的發音體外,還有強大的共鳴系統。歌唱者身體的各種腔體,就是這件樂器的共鳴系統。小腹、腰、背處以及橫膈膜處的呼吸肌肉群又組成了歌唱的動力系統。要使這些“部件”相互匹配,發出美妙動聽的聲音,就要求歌唱者進行必要的歌唱技能訓練。
聲樂教學是一門非常強調技術、技巧傳授的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有著很大的區別。它是一種培養和訓練學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培養人對音樂和藝術的感受、表現及創造能力,培養人們高尚藝術情操的教育活動。聲樂學習,十分講究基本功的訓練。離開了基本功,聲樂學習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由此,強化學生基本功訓練就成為聲樂教學中必須高度關注的重點教學內容。要把基本功訓練貫穿于聲樂教學的全過程。
聲樂基本功是一項頗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從氣息的運動、喉嚨的打開,到聲音的共鳴等等這一系列技術動作。都是由人體各部位的具體動作來執行的。然而,一個正確而有效的歌唱動作,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或上千百次不斷反復才能得以掌握和鞏固。像運動員一樣,只有在上千百次不斷反復動作中,才能掌握完整、準確的技術動作。并在此基礎上表現得更美、更自如。比如學生學習“放松”技巧時,往往出現“松”而“垮”的現象,聲音不興奮,缺少感染力,平平淡淡。懶洋洋的毫無生氣。這種現象的產生就是因為學生沒有辯證的理解“松”和“緊”的關系。以為“放松”就是哪兒都不用勁,是身體的完全放松。實際上這里的放松是相對的。有的地方該“松”如喉嚨周圍的肌肉,有的地方該“緊”,如聲帶和喉咽肌。還有腰部周圍的肌肉。為了使學生正確掌握這個技巧。我們可以讓學生對著鏡子練習喉咽肌。張嘴到能看見小舌,喉兩邊的肌肉向外擴張,咽肌拉緊。聲帶拉直,就像生活中大吃一驚或驚喜的狀態,注意不要使很大的力。這個力要用得恰當,不然就僵了。練到這個動作能基本形成習慣后,可用短的或長的“a”音發聲。訓練腰部周圍肌肉,則可以讓學生模仿狗喘氣的動作,體會腰肌在吸氣時一剎那的積極的給力的運動狀態。然后保持幾秒鐘,感覺有力了(給上就行,不可過),再張嘴發聲。通過這種動作訓練,結合喉咽肌和聲帶的緊張度練習,學生就會感覺到一個通暢結實且有感染力的聲音從嘴里發出。像這樣的技能訓練,只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才能逐步被學生所理解和掌握。
由此可見,在聲樂教學中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和培養是很有必要,也是必須的。正如沈湘教授所說:“這種會辨別,會使用嗓音的歌唱能力一定要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而且不是幾年而是一輩子去獲取。”技能、技巧是聲樂教學中的重要特點,沒有了技能、技巧的特點,聲樂教學也就不是聲樂教學了。
二、非技能素質訓練是使演唱超越技術層面,上升到藝術層面的重要保證
聲樂教學必須強調重視基礎技能的訓練。如對發聲方法(包括呼吸、共鳴),咬字吐詞,藝術表現等這些方面的訓練。但如果只強調這些技能素質的訓練而忽視了其他非技能素質的培養,那么這反過來會影響整個歌唱技能的掌握,影響到歌唱藝術的完美發揮。
聲樂藝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技巧,從而獲得好的歌唱效果。技巧是手段,把歌曲所包涵的情感和意境表現出來是目的,完美地演唱離不開技巧的支持。也離不開非技能素質(如合理的知識結構、一定的理論修養、突出的個性特征、健康的情緒狀態等)的支持,二者并不矛盾。如果聲樂教學僅僅重視歌唱技能的訓練,那它培養出來的學生充其量只不過是一位歌唱技工而已。而這樣的“重技”不可能讓學生真正地掌握技術。
早在我國古代《樂記》中就有記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樂者,言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之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瞧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咩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這說明,在古代人們已經認識到歌唱的聲音是內心情感的反映或表現形式。初步體悟到情感、心理這些非技巧因素對聲音的調控規律。1847年,聲樂理論和聲樂教學方面的卓越研究者,巴黎音樂學院聲樂教授加爾西亞出版了《歌唱藝術論文大全》一書。這本書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思考”、“內心活動”、“精神狀態”、“意圖”、“想象”、“控制”這樣一些非演唱技巧的因素。這說明現在聲樂理論、聲樂教學方面的研究者對技巧以外的因素,如心理、情感等因素越來越重視。這也提醒我們聲樂教師,要將技能和非技能素質的訓練統一在教學之中,更科學地培養我們的學生。
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同學在課堂上一些演唱技能、技巧都掌握得很熟練了,但登上舞臺,就出現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什么狀態都沒有,甚至拘謹到不知自己在做什么的現象。究其原因,缺乏鍛煉、怯場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忽略了對學生的非技能素質的培養,比如學生的文化底蘊不厚,就無法理解作品的實 質性內容,挖掘出其中的內涵。也就無法啟發自己的音樂想象力,進行生動而富有表情的演唱。再如,學生的心理素質不過硬,上舞臺時就容易出現畏難情緒,處于缺乏自信的心理狀態,無法保持正常的歌唱心理,從而影響歌唱技能、技巧正常發揮。而學生平時一味注重模仿,忽略個性特征培養,演唱時就沒有“閃光點”。就形不成有個性的演唱特色,失去擴展自我發揮的空間。這些問題的出現正是我們在教學中。忽略了非技能素質培養的結果。
2002年,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的夜鶯――迪里拜爾在北京舉辦了一場獨唱音樂會。迪里拜爾高超的發聲技巧和她那樸素而又真摯動人的感情,在演唱中達到完善的統一和協調。她對演唱的每個歌曲和歌劇中的人物性格都有深刻的理解。這告訴我們,當技能、技巧達到一定高度時。唱的就是修養了。所以。努力掌握必要的歌唱技能、提高知識、文化、心理等綜合素養,才是攀登聲樂高峰的階梯。
實踐證明:非技能素質的培養在聲樂教學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的知識結構、文化底蘊、理論修養、個性特征、情緒狀態等和歌唱技能一道組成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的培養。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因此,聲樂教師應該認識到非技能素質的培養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適時地應用各種手段。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合理的知識結構、深厚的文化底蘊、較高的理論修養、突出的個性特征、健康的情緒狀態等對唱歌技能的促進、升華作用。只有綜合素質提高了,唱歌技術才有可能轉化為歌唱藝術。這樣的聲樂教學,學生才能既學會了唱歌的本領和技能,又獲得了豐盈的審美愉悅和享受,使心靈得到了凈化,情操得到了陶冶。體現出音樂審美教育的本質力量。
三、兩者的結合是“新課標”的要求
隨著國民教育思想的轉變和學校教學體系的調整,加強和推進素質教育已日益獲得人們的普遍共識。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國家教育部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學校藝術類《音樂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的頒布,帶來了包括在音樂科目中擴充感受音樂、突出實踐、師生互動、提高科目分值等一系列新動態的出現。它充分說明美育在基礎教育中已得到了高度重視。這也使我們聲樂教師形成了共同的認識:只有轉變舊的思想觀念、開拓視野,用新的理念和以發展的眼光去進行聲樂教學改革才有出路。如過去不注重師生互動、只著眼于提高演唱技能而不注重培養研究和實踐能力的做法,已極不符合當今社會的需要。
可喜的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開始突破傳統的聲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不僅重視訓練提高學生的演唱技能。而且比過去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教育能力與綜合音樂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這種綜合能力應當包括全面、系統地掌握聲樂基礎理論知識以及發聲的技能技巧、情感表現技能、講課教學能力、組織編排節目能力等幾個方面。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許多高校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值得我們大家共同探討和借鑒。
1.把德育放在首位,培養學生健康人格。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起點,聲樂教學也不例外,聲樂教學除了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專業水平外,還應該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致力于學生人格的塑造。藝德比技藝更重要,在教學中通過古今中外優秀音樂家的高尚情操和音樂中所傳送出的美好情感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才固然重要,而藝德尤為重要。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合格的人格修養,就不能正確理解音樂的美妙情感,更不能創作出高雅的具有時代氣息的音樂作品。只有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才能培養出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德藝兼備的藝術人才。
2.合理的設置課程體系。
部分高校開始改變聲樂教學單一的課程結構,建立多層次的課程結構,采取多種渠道,加強通識教育力度。如既開設了技巧課,讓學生學習掌握歌唱發聲的基本方法與技巧。還開設了理論課,讓學生了解學習聲樂理論知識。還有語言訓練課,使學生提高歌唱語言表達能力及對作品的分析處理能力。表演實踐課,鍛煉學生歌唱表演能力及組織編排節目能力。教學法課,提高學生聲樂課教學能力。作品賞析課,提高學生聲音辨別能力及賞析水平,開闊眼界。聲樂課課型的多重性,豐富了教學內容,適應了學生全面成長的需要。
總之,突破傳統的聲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注重技能和非技能素質培養的統一,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時代對聲樂課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