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4-08 14:12: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數據培訓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數據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業興于勤,譽贏于誠”,在集團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在集團領導們的帶領下,很榮幸能夠走進這百年名校武漢大學,進行學習體驗。首先感謝集團能夠給與這次彌足珍貴的學習機會,感謝集團領導們的大力支持和縝密的安排。這次武漢大學的培訓除了獲取到知識外,同時給與我工作和生活莫大鼓舞和啟發。

再次步入大學校門,尤其是走入這歷史悠久全國重點綜合研究型大學,使人心潮澎湃。他擁有全國優質的科研團隊和師資力量,也為我國培養出大量的知名企業家。在這環境優美,文化氣息濃厚的地方學習,不禁感慨集團領導們的用心良苦。不得不讓人靜下心來,端正學習態度,積極獲取知識,反思工作中的不足。

在這短短的五天培訓中,分別設置企業的戰略、投融資、管理、團建、法律及大數據時代相關知識一系列課程。眾位教授深層系統的講解和詳實的案例分析,無不彰顯出他們淵博的學識和對教學認真負責的態度。知識是改變命運的途徑,能讓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經驗需要不斷的摸索和實踐的累積。能夠把學到的知識真正做到從“知”變“會”,才能對工作起到提升的作用。下面簡述一下個人在這次培訓中理解到的程度的一些心得和感想:

一個企業的戰略的規劃、執行和管理,關乎企業的發展方向和命運。戰略的規劃靠公司高層對政策、社會發展的解讀能力和魄力,他的可行性也同等重要,執行實施情況同樣能改變戰略發展的方向,也需要激勵措施和防控措施,這樣才能使得戰略的思想得以實現。

能夠精通并運用資本運作的理念和方法,不單僅僅是把企業從資金的困境中擺脫出來,重要的是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收益。一個項目能夠正常的啟動,一個企業能夠正常的運轉是要靠資金的支持,這其中不失可以搞一些“小手段”,有了扎實的金融知識,結合政策條款和相關法律、法規,就能實現資金的共融,擺脫眼下的“窘境”,達到最終目的。

管理是一門藝術,他原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想把一個人的思想全部灌輸給別人,而且讓其接收信息那是教師的工作,企業的領導要和員工之間有共通的通道,才能走向人企公興。做為企業的領導需要是員工思想的統一性,協作性,進取性。這些除了熟知管理相關知識外,還需要提高個人修養素質,從而提高個人魅力來引領帶動員工。讓員工把“聽”變成“動”進而變成有思想的“動”,完全靠個人的積極性發揮是個體才能,力量是渺小的,能夠帶動整個集體來為公司謀發展促團結,才體現管理的真正意義。

團隊是人的群體,一個好的團隊不僅僅是人才的堆積,需要隊員對工作的匹配、互補、融合。一個好的團隊是積極向上的,他們的目標明確,思想統一,行動規范,相互扶持,積極創新。一個好的團隊會給企業創造無盡的價值。

篇2

1.一句話描述部門價值定位:

擁抱互聯網,緊跟大數據。

2. 做時間的管理人

——“學習與行動”心得體會

時間是一種特殊的、珍貴的、稀缺的資源,它不能再生,也不能被儲存下來東西,因此必須利用好每一天的時間,利用每天有限的時間完成足量的工作任務。時間管理好的人,是時間的主人,否則就是時間的奴隸。時間管理好的人,應該是一個忙而有序、忙而有效的人。所以自己通過培訓和學習,明白了不管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一定要做一個時間的管理人,能夠自由掌控和把握時間,做到得心應手,而不做時間的奴隸,被時間所束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聽到的關于時間的話有很多: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就是金錢等等。其實,時間不僅僅是金錢!時間遠比金錢更寶貴,更有價值,錢沒有了可以再掙,但是時間流逝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時間的價值遠遠大于金錢。所以管理好自己時間的真正意義便是為了避免浪費更多的時間,也就是盡量安排得讓我們能夠在同一時間做更多的事情,提高自己使用時間的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安排好時間的同時,也要高效率的利用時間,盡量在較短的時間內高質量的完成更可能多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篇3

——商業金融師崗位能力培訓有感

張建恒

2015年9月后半,我有幸參加了商業金融工作委員會組織的商業金融師的培訓,短短五天的時間,猶如白駒過隙,卻讓自己仿佛置身于另外的世界:居身菁菁校園,聆聽智者的聲音,那些未知的領域,聞所未聞的術語、故事…… 于我而言,這次培訓恰似干涸的土地迎來的一場春雨。我本人雖然步入社會的時間不短,但多在人事與行政部門任職,今年5月進入華銀集團后就職于資本運營中心,這才真正涉足金融領域。剛一開始就面對諸如擔保公司的可行性分析、金融服務中心的籌備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的設計等等難度極大的課題,而自己僅有的知識儲備根本無法很好地完成這些任務。就在這個時候,商業金融師培訓的機會恰到好處地出現了,對我而言簡直是及時雨,讓我既獲得了暫時擺脫工作困境的喘息之機,又迎來了急速補強專業短板的際遇。對此,我滿心感激。

這是一次尚未出發就讓人滿心期待的知識之旅。單看課程設計就讓我倒吸了一口涼氣,不是驚嚇是驚喜。授課者既有像陰宏老師這樣身具商業金融師、注冊會計師與保薦代表人資格的業界實干家,也有像李保民先生這樣曾任職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的政府高層,但更多的是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主的大學的教授博導們。自己真的就要成為他(她)們的學生了嗎?巨大的知識儲備落差曾讓自己有些不安。

但五天的學習讓這些擔憂煙消云散。這些老師,業精不欺人淺薄、富學不露傲人之色、位高卻又為人隨和。最讓我意外的是主講《商業信用風險評價與管理》的吳晶妹教授。她短發齊耳透露出干練,臉上的表情總是那么嚴肅,鏡片后的目光有幾分威嚴。然而五天中課堂上最爆笑的場面竟緣于她講述的案例,她在講個人征信時談到了用信用報告選女婿的趣事,讓人捧腹之余不免心生敬佩,這才是活學活用的典范!

這也是一桌關于金融的饕餮大餐。短短五天,所學涉獵資本市場、金融改革、私募股權、商業信用、創新金融等諸多層面,讓作為業界新人的我如同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看花了眼。"一帶一路"、"新常態"、"互聯網+"這些熱點詞匯不絕于耳,但每位老師都是從自己的視角來解讀的。就拿"新常態"為例,胡波教授認為新常態的主題是改革與重構,而不是危機拯救,并以此作為背景分析了私募股權投資領域的機遇與挑戰;郭慶旺教授則認為新常態是今后工作的起點與基礎,并從全球、美國與中國三個層級闡述了新常態的特征,對于中國他從速度、結構與動力三個角度定義了新常態,并且從"雙倍增計劃"反推,認為所謂的中高速增長應在7.5%以上。不知不覺中兩種觀點在相異的時空碰撞出了美妙的火花。

而讓我腦洞大開的是宋華教授關于《互聯網經濟下供應鏈金融創新》的闡述。宋教授的教學案例詳實,引用的切入點恰到好處,讓初次聽聞物流金融、貿易金融、套利套匯金融等新型金融形式的我竟也對其中的邏輯知曉了幾分。而互聯網+產業供應鏈+金融的這種跨界融合讓我激動不已,仿佛已感受到它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將對傳統金融造成的沖擊,這給自己未來的金融創新工作也帶來了新的思路。其他老師的授課也各有韻味,北京工商大學胡俞越教授對7月份證券市場的股災以及證監會救市的分析,可謂是一針見血;講授國際金融的龐紅教授聲音柔美、觀點獨到,大有四兩撥千斤之妙;而李保民博士對國家經濟政策的頂層設計講得極為透徹,如果用四個字來評價的話,叫高屋建瓴。這五天的培訓好比一桌筵席,大盆小盆,甜酸苦辣,搭配整齊,色香味俱全,讓我大快朵頤。

這還是筑夢的開始。經過各位老師的悉心點撥,我就像那個偶入山洞的武陵漁夫,"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始見桃花源。初入金融界的我,曾是那么的一籌莫展,苦惱、彷徨、沮喪,加之與先生分居兩地,一度想要放棄。這次培訓,讓我對金融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原來金融形式可以這么豐富,金融市場里還有那么多未知的領域,世界的未來將由金融主宰。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已然落伍,我覺得應改為"學到老、活到老".未來的世界充滿挑戰,還好我并不孤單,除了家人,我又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金融事業的愛就這樣油然而生。"中國夢"不僅是實現民族復興之夢、強國之夢,更是實現人民幸福生活之夢,也是每個人心中的美好夢想。做一名出色的商業金融師是我的夢,而這次培訓是夢開始的地方。

學以致用 學無止境

——商業金融師崗位能力培訓有感

張熙凱

【導讀】在學員張熙凱看來,學習就是一個自我充電、收獲知識、轉變思維的過程,五天的培訓中,老師們的授課從基礎的商業金融理論知識講起,配備宏觀政策引導與大量的實際案例分析課件,內容既生動精彩又博學洽聞,既能有效開拓學員的思維,擴展知識面,對于崗位工作具有實際可操作性。

本人有幸參加了2015年9月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金融服務工作委員會在人民大學主辦的商業金融師崗位能力培訓,成為眾多來自全國各地學員中的一名。學習就是一個自我充電、收獲知識、轉變思維的過程,總結這次培訓學習,我的感想頗多。

在五天的培訓中,老師們的授課從基礎的商業金融理論知識講起,配備宏觀政策引導與大量的實際案例分析課件,內容既生動精彩又博學洽聞,來培訓的大部分學員都或多或少地從事著商業金融方面的工作,這種理論結合實際的授課方式開拓了學員的思維,擴展了知識面,對于崗位工作具有實際可操作性。舉例如《供應鏈金融》,這個課程教授的不僅僅是一種運營理念,還是一種商業拓展方式,在不脫離主體經營情況下,通過商業金融進行產業上下游的改良與升級,把商業金融是實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給予現下實業企業發展一種可行性參考。同時,老師們在授課當中,把當下一些經濟熱門話題、事件,如互聯網+、大數據、一路一帶、股市波動等融入到課件當中,與商業金融聯系在一起,用更為專業的角度、更為具體的實例加深了我對這些名詞、事件的理解,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使我更深層次地了解商業金融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

篇4

關鍵詞:勝任力模型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

勝任力模型是指個體對于所擔任的某個特定的職位所需具備的能夠勝任這個職位的特征總和。而高職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是指在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崗位的績效優秀輔導員所需具備的動機、態度、特質、價值觀、知識、技能以及能力等勝任特征的總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體系的構建。

一、高職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的定義

當前,國內不乏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探索,但是把勝任力與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相結合的研究為數甚少,系統性闡述專業化建設的理論體系建設、專業化平臺建設、培訓體系構建、考核制度建立以及激勵機制健全的更少,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探索

以筆者前文研究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為基礎,將其運用到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中去,從加強輔導員專業化理論體系建設、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專業化平臺、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培訓體系、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考核制度、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激勵機制等方面對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體系進行探索。

1.加強輔導員專業化理論體系建設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具有系統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高水平輔導員隊伍。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制定一個以高職院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人才為培養目標,以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為培養內容的專業化人才培養方案。

當前,本科教育R抵幸運枷胝治教育專業與輔導員職業要求最為貼近,但根據輔導員勝任力模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僅僅只能滿足輔導員職業所需要的一部分知識范疇。所以,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可以嘗試參照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開設對口輔導員職業的學生事務管理專業,結合輔導員職業所需的相關理論和知識要求,建立多學科交叉的輔導員隊伍建設理論體系,為高職院校培養具有職業規范、專業水準的擁有教師和干部雙重身份的輔導員提供相關學科和學術研究的強力支撐。

2.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專業化平臺

可以嘗試由輔導員工作沙龍、職業技能訓練團隊、科研項目研究團隊、信息化建設團隊等構成多元一體的輔導員專業化建設平臺。通過輔導員沙龍,定期分享學生管理工作典型案例和交流日常事務處理心得體會,提升輔導員解決實際問題和預防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職業技能訓練團隊,加強主題班會策劃、典型案例分析、學生談心談話等實踐項目的專門訓練,提升輔導員職業技能和工作能力;通過科研項目研究團隊,指導輔導員掌握國家相關政策方針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歸納實際工作中的共性問題和難點問題,幫助輔導員申報省部級以上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或項目,學會運用理論分析、調查研究等方法創新性地解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難點問題;通過信息化建設團隊,加強學生工作信息化建設,有序推進學生基礎大數據建設,探索對學生管理各類數據的綜合應用、深度挖掘,為學生工作不斷提升與創新發展提供輔助決策。

3.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培訓體系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中心任務就是構建基于提高輔導員勝任力的專業化培訓體系。基于輔導員勝任力模型的培訓體系,將輔導員的入職培訓、日常培訓、專題培訓和學歷提升有機地結合起來,強調根據輔導員崗位要求和現有人員的素質狀況,為全體輔導員量身定制培訓計劃,幫助輔導員彌補自身不足,有針對性地突出培訓的重點,逐步從常規的學習專業知識、錘煉職業技能轉移到提升輔導員個人素養、職業態度、工作能力等核心勝任力水平上來。對輔導員的勝任力培訓,在前期偏向于提升知識、技能等基準性勝任特征,以期提升輔導員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后期偏向于提升特質、動機、自我概念、社會角色等鑒別性勝任特征,以期提升輔導員的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和學生滿意度。每階段培訓結束后,相關部門要及時組織參訓輔導員進行培訓成果匯報交流,邀請相關專家對培訓效果進行客觀評估,對目前的培訓計劃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以便后續進一步提升培訓的效果和參訓人員滿意度。

4.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考核制度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就是制訂基于勝任力的輔導員工作績效考核制度。比之傳統的注重考察輔導員德、能、勤、績、廉的考核制度,基于勝任力的輔導員工作績效考核制度則更為重視個人動機、特質、興趣、品質和態度等內隱性的勝任特征;比之傳統的注重評價輔導員工作結果的考核制度,基于勝任力的輔導員工作績效考核制度則關注對輔導員工作結果和工作過程的雙重評價,采用主觀和客觀相結合、定量和定性、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比之傳統的僅僅考核輔導員工作實效的考核制度,基于勝任力的輔導員工作績效考核制度則同時考慮輔導員工作付出和工作實效,既考核了輔導員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又考察了輔導員崗位職責履行情況。每階段考核結束后,相關部門要及時將考核結果通過書面遞送、電子郵件傳送等途徑反饋給全體輔導員,并與每一位輔導員進行當面交流,要幫助測評結果不理想的輔導員查找工作績效不好的原因,促使其通過提升勝任力改進工作成效。

篇5

(一)不良思想的滲透和沖擊

在市場經濟的深度發展下,一方面,人們的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在不斷增強,出現了一大批商界人士及企業家,他們縱橫商海,誠實經營,成為了成功人士的典范;另一方面,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如拜金主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等,甚至誘發了更多的腐敗現象。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教育過程的功利行為和市場化傾向異常明顯,敬業奉獻精神受到了“實惠”的侵襲,加上因高考而出現的巨大教輔市場的刺激,不少教師出現了拜金主義傾向,他們是非標準含混不清,熱衷于下海、跳槽、從事有償家教和搞第二職業;他們很少再去談論師者的儀表和責任心,逐漸喪失了師者應有的德性品格和教育力量,逐漸形成了平面和平庸的人格,影響了教育的發展。

(二)低效考核制度的“掣肘”

面對師德方面的問題,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采取單一、僵化的師德考核制度,重形式而輕內容,考核方法簡單粗暴,如一味要求抄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嚴禁教師批評學生、嚴禁教師和異性學生接觸、規定教師開會簽到多少次等,達不到這些規定則視為師德不合格。此外,一些學校無視不同學生在認知發展水平及年齡、素質等方面的差距,將師德評價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而學生往往從個人的感性出發,無法對教師的師德作出一個科學、合理、恰當的評價和定位,致使原本和諧的師生關系變得緊張,使一些教師出現了“迎合學生”“遷就學生”“不敢管學生”及“放松對學生的要求”的現象。另外,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之下,一些學校將高考成績和師德水平簡單掛鉤。只要高考成績好,師德方面則“一俊遮百丑”;只要高考成績差,師德方面則“一票否決”,片面地助長了一些教師的功利化傾向。總之,上述這些“集權式”的考核制度低效而瑣碎:一方面,它無法真正確立師德高尚教師的地位,無法使其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尊嚴,相反,有時會嚴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使其逐漸喪失了師德發展的外在動力;另一方面,一些“得過且過”的教師卻借此“魚目混珠”,做起了“老好人”,認認真真地撰體會,一心一意追形式,三心二意搞教學,假情假意地和學生“交朋友”,逐漸喪失了懷疑精神和批判思維,流于平庸。

(三)專業發展的困頓和迷茫

1.從高中教育的地位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現實

需要橫向考察高中教育既是學生基礎教育的高級階段,又是學生走向高等教育的預備階段,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其既肩負著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人才的任務,又承擔著為高等學校輸送生源的重擔,上影響整個高等教育,下影響整個基礎教育。因此,高中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健康運轉的“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與小學、初中和大學教育相比,高中教育的應試特征更加明顯,社會關注度更高,加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師面臨的教育環境更加復雜,工作壓力也更大,知識更新的需求更為迫切,其專業化發展的現實需求也就更強。

2.從學科教育理論的研究進程及學科設置的角度

來縱向考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在各高等師范院校的專業設置上,中學語文教育、數學教育、英語教育等學科一般是在漢語言文學、數學、英語等學術型學科的基礎上,再增設一兩門《中學教學法》及《教心學》等科目,尚未完全獨立成專門之學;上世紀末以來,隨著對學科認識的深化和理論研究的加快,中學教育類各專業逐漸從和學術型專業“混雜”的境遇中獨立出來,其研究范圍、研究對象也逐漸得以明晰,外在表現便是逐漸有了學科教育碩士點和博士點;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科發展進一步加快,理論研究逐漸朝著更為精微和廣博的方向發展,在學科教育史、中外課程比較、課程改革、教材研究、課程資源開發、學科教育技術、課例研究、課堂教學研究、命題研究等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新的領域不斷開拓,成果不斷涌現,氣象漸開,專業化趨勢也更加明顯。學科發展的這種趨勢,對高中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他們來說,要出色地完成工作,“一本教參”和“一支粉筆”在手就游刃有余的情況已遠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了。

3.從當下高中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渠道來審視

我國目前還未建立統一規范的教師職后教育制度,職后教育的部分功能暫由各類型、各層次的繼續教育來承擔。但目前的繼續教育在經濟投入和時間安排上都不能滿足教師的需求,教師普遍缺少繼續學習和進修的機會,其專業化發展主要基于個人的自覺,也主要還是自主研修及小范圍交流研討的形式,更多的教師則由于職后教育的不足而在文化素質、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等方面落后于時代的要求,從而在專業發展上陷入困頓和迷茫的境地。當然,從主觀方面來說,個別教師教育觀念陳舊落后,法律法規意識淡薄,自身的知識結構也很不完善,既缺乏反思意識,也懶于學習,碌碌無為,平庸膚淺,其專業化發展自然是舉步維艱的。高中教師在專業發展上的困頓和迷茫,導致很多教師既沒有精力更沒有能力去追求更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和更為高遠的教育境界。他們只是將工作視為謀生的手段,在工作上要么被動應付,陷入艱難度日的境地,要么主動逃避,以便更好地經營自己的“小天地”,最終淪為學生“最熟悉的陌生人”,其最高“境界”便是追求“合格”以便逃避責罰,“全身而退”。這種隱性的師德失范行為,已成為高中師德建設亟須破解的難題之一。

二、高中教師消極作為的對策要破解

高中教師消極作為的難題,我們首先要對“師德”這個概念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在傳統上,一般認為師德“是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思想和行為應該遵循的道德規范和準則”。這種定義將師德描述為教師“行為上應遵守的規范”和“思想上應達到的水準”兩方面,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但重視區別而忽視了二者的聯系,也給師德建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不少教育部門一方面出臺詳細的“教師行為規范”或“考核細則”,似乎一出臺“規范樣本”就能有效應對師德失范行為;另一方面,則專門舉辦各種類型和層次的全員師德培訓活動:聽報告、聽講座、搞演講、撰心得……耗時耗力,收效甚微。實際上,教師群體是復雜的,教師個體是有差異的,教師行為是動態生成的,其具體行為無法做到都一一規定下來;師德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師個體的自覺追求,是一種內心的“默化”而非外在的“教化”,“任何道德規范,只有內化為每個人的內心信念、轉化為每個人的實際行為,并默化為持久的習慣,才具有道德力量。每個教師只有實現了道德規范的內化、轉化和默化,才能夠成為合乎教師職業倫理的教師”。過多的道德灌輸引起的是教師的逆反心理,其結果只能與師德建設的初衷背道而馳。事實證明,師德高尚的教師往往具有精湛的教育教學技藝,水平精湛、業務一流的教師往往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教育教學水平低下的教師往往帶有師德缺陷,而師德修養較低的教師也不大可能搞好教育工作。在現實中,師德高尚但在工作上一塌糊涂,或者教育成績卓著但師德低下的教師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師德建設的原點和歸宿都且只能指向于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行為,離開了教師個體具體而復雜的教育教學行為,孤立和抽象地談論師德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師德建設不是獨立于教育教學活動之外的一項工作,而應與日常的課堂教學、課外輔導、班級建設、學生工作、家庭訪問與接待等活動有機融合在一起,在成就學生發展的過程中,教師也實現了自身境界的提升,這種師生共同的發展,方能彰顯生命的本質要義”。因此,“伴隨著教師專業化進程的加快,加強師德建設,并使其從一般意義上的‘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轉換,是當前我國教師教育與教師倫理等領域必須直面的理論與現實問題”。綜上所述,從構建“專業道德”的角度來思考,把師德建設和教師專業發展緊密捆綁起來,將其滲透于教師日常教育教學行為的方方面面,不失為破解高中教師消極作為難題的有效策略。

(一)喚醒與激活

校本教研的定向整合校本教研作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具有多方面的內容,如深度閱讀、理論研討、課例研究、命題研究、課程資源開發等。從高中教師消極作為的應對策略角度考量,整合和開展具有明確指向意義的“定向”校本教研,可以收到“一石二鳥”之效。一是開展深度閱讀。深度閱讀起著“培根”的作用,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起點,也是師德建設的重要形式。經典的教育教學著作,即使是學科教學專著,也總會涉及師德素養方面的內容。閱讀這些著作,可以拓寬教師的理論視野,提升其思想境界,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和教育觀。二是開展課例研究。教師的“陣地”主要在課堂,課堂教學不僅僅展示了教師在教學設計、設問提問、教學媒介選擇等方面的技術和機智,更展現了一個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學生觀念等思想問題,其中有豐富的師德教育資源。因此,深入地開展課例研究,可以使教師真切地感受到隱藏在課堂表象背后的教者教育觀念,從而喚醒自我反思的能力。三是開展“學科講堂”活動。請骨干教師或班主任定期舉辦學術講座,以推廣其學術成果,傳播其教育思想。這一方面起到教育教學培訓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話語權的下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樹立骨干教師的地位。還可以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一線教師在教研活動、班主任例會、升旗集會等時間,適當發表學科教學及班級管理方面的感悟、心得、困惑、反思及見解,營造出濃郁的教育教學研究和研討的氛圍,激活和喚醒教師的創造力和進取精神,激勵他們追求更為高遠的教育境界。

(二)熏陶與浸染

校園文化的多維構建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其不僅在培養學生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也在熏陶和浸染教師良好的師德方面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因此,多維度構建網狀和立體化的校園文化傳播渠道,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對師德的正面影響,是破解消極作為現象的重要策略。一是在輿論上占領道德高地,樹立正面典型,以引領正確的師德潮流。如可從學校、學生、同事、家長的視角出發,利用校園網、廣播站、校報校刊、宣傳欄、展示牌等媒介,開辟“名師介紹”“名師訪談”“課例研究”“解題指津”等欄目,激勵廣大教師踴躍撰文,獻計獻策。這一方面可以培育良好的閱讀研究的文化氛圍,促使教師以讀促寫、以寫促思,提高專業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推薦一批師德模范,介紹其事跡,傳播其思想,頌揚其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培植教師的良好師德。二是重視藝術教育,充分發揮其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可以多舉辦一些音樂、舞蹈、書畫、攝影、戲劇等方面的藝術活動,讓教師參與其中,滌蕩掉鄙俗之氣,熏陶和浸染出高雅而從容的精神風貌。

(三)訴說與傾聽

篇6

關鍵詞 移動教室; ICT; 資源評估;配置模型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4)03-0078-03

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融合而成的一個新的概念和新的技術領域。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ICT在越來越多的場合被提及和重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ICT逐漸被運用到教育領域,并對教育教學產生日益深遠的影響。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無一不在沖擊著傳統的教育理念。未來教育究竟走向何處,教育領域內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呼之欲出。

英國教育發達,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教育樞紐之一。北愛爾蘭地區緊隨時展潮流,極其重視學生在新世紀新環境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在北愛爾蘭,課程將“使用ICT技能”和“思考與個人能力”視為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將學生在校內獲得“數字素養”視為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學校要求每位學生都具備能利用數字技術在多種環境下獲得、理解和建立溝通的能力。建立和發展移動教室是北愛爾蘭地區對未來教室的積極探索與實踐。

移動教室的概況

1. 什么是移動教室

寬泛地說,移動教室就是提供互動學習的地方,課堂學習的內容都能夠通過移動設備進行傳遞。移動教室不僅是教學方法的一種新鮮嘗試,也是對學校中移動技術應用的探索。教師在移動教室中構建互動學習樂園,與學生共同經歷探究旅程,扮演引導者的角色。[1]

2. 移動教室對教學的影響

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的引入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產生重大影響,學校和教師需要及時對課程設置、課程計劃、課堂管理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的課堂環境。

移動教室區別于傳統教室,無線網絡方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形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如小組合作、實驗操作等,將移動教室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移動設備并非適用于所有課程或課外活動,因此,教師不應拋棄已成功實踐的教學方式。其次,課程中融入應用程序是要達到教學目標,科技的應用并不是教學的重心。教師需要設計一節“無技術”課程,以防意外的技術困難出現。

移動教室的實施方案

1. 明確實施目標

新技術的實施需要有清晰的目標,具體包括:實施計劃應位于“學校發展總規劃”中的核心部分,計劃應以課程為核心而不是技術;要不斷完善現有的電子學習平臺和ICT發展戰略;明確科學技術促進學生學習的具體方式;對未來幾年可能引入的新技術的可應用性進行充分預估,以為今后的決策指明方向;保證信息在教師、家長、學生、政府和其他相關人員間共享,綜合各方力量以期達到最佳效果。教育部的重要方針為“讓每所學校都成為優質學校”,即注重提高所有學生的學習成績,尤其是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所以具體的技術目標以學生為中心,主要包括:提供高質量的數字化資源;支持學生學習方式的個性化發展;支持學生通過技術獨立學習;提供有助于文件編制、搜索、創新的軟件及應用程序;支持學生在課外拓展學習;能夠通過數字化途徑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2. 現有資源評估

在新技術引入前,學校需要對現有的ICT配置情況進行評估。還要注意ICT配置與各課程結合的效果,以及與培養數字素養、激發學習興趣相協調的程度。[2]

(1)無線連接

雖然移動裝置沒有無線網絡仍可以工作,但是無線網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移動裝置的潛力。同時,一些應用程序可通過因特網獲取即時信息。因此,學校最好每間教室都裝有合適頻帶寬度的無線網路,以滿足平板電腦等裝置同時連接網絡的需要。如果要引入另外的無線上網方式,還需參考DE循環2011/12。[3]

(2)存儲和文件共享

由于大多數用戶會對自己的平板電腦和手機進行個性化設定,這就給學校的統一管理帶來一定困難。例如,iOS系統不容許設置多個用戶賬戶,那么移動裝置中的內容共享就需要耗費時間來備份。在基于云計算的存儲系統中,師生可以將文件上傳并存儲在“云”中,或者存儲在可以共享的在線存儲領域中,如Google文件,微軟網盤,網絡隨身碟等。

(3)ICT的教師支持與項目團隊

優良的技術設備離不開經驗豐富、飽含激情的教師。一般來講,現在的ICT教師需要培訓,因為他們對于移動技術的配置并不熟悉。大部分ICT技術員可以熟練操作PC系統,但是對于iPad這樣的移動設備卻缺乏經驗。學校培養教師的投入將對移動設備的首次引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從學校的長遠發展角度考慮,還應設置長久的專業化培訓計劃。值得一提的是,北愛爾蘭的創造性學習中心(The Creative Learning Centers)提供數字素養和科學技術創造性使用方面的培訓項目,它和教育部合作,每年對2000多名教師進行培訓,使其掌握必備能力,同時還為幾千名年輕人提供各類涉及數字化技術的項目,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

對于組建項目團隊,需要考慮如下問題:由哪些人員構成?這些人是否具備足夠的熱情、經驗和時間?現有的ICT合作者是否具備引入移動設備的應有技能?是否有教師可以擔任講師?當裝配或管理出現問題時,是否能獲得完備的技術支持?以及ICT合作者設計和更新ICT項目的時間保證。

(4)輔助設備評估

學校在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前,要充分考慮各類細節問題。如供學生延長使用移動設備的充電站、移動設備的維護用具、移動設備管理車等。

3. 移動配置的選擇

考慮移動教室的配置時,要詳細了解各個裝置,并結合具體的項目要求做出選擇。情況雖因學校而異,但均需要考慮以下幾點:移動設備的整體價值;移動設備要能夠提供并且支持應用程序的運行,即應用程序可編輯更高端的內容;移動設備是否與現行的網絡基礎設施相協調;移動設備的壽命以及保修時間;是否有可升級的空間;是否與現階段的學習資源相吻合。

對于移動平臺,現階段的技術主要有三種:iOS、安卓、Windows RT。這三種平臺各有利弊,要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但要注意,移動設備的配置多為以消費者為主體的方式,這就不可避免地與在線銷售和社交網絡相關,而這些顯然不適用于學校的教學環境。學校需明確,所選用的移動設備平臺是否與學校的硬件相協調,以及如何管理和控制平臺。還應對相關法律條款有充分的了解,如應用程序商店的使用是有限定的,只有達到規定年齡的學生才可進入。

4. 設計和選擇配置模型[4]

關于學校教室內移動設備的配置,主要有四種模型,需視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1)自帶設備(BYOD)

這種模型是指教師和學生把自己的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拿到學校使用。它的優點在于,符合師生的習慣用法,可以提高效率;可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責任感;拓展學校資源;教師可以注重知識內容和教學法,學生自行解決設備的技術問題。缺點在于,就網絡接入和用戶設置而言,不同類型的設備的操作系統難以統一;師生交換資源時,文件格式的變化會引起問題;無法確定所有裝置具備相同的應用程序;難以確定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中,哪一方應該承擔應用軟件的費用;怎樣實現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公平使用;設備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

(2)僅教師使用

這種模型是指所有教師使用相同的移動設備。它的優點在于,成為學校中使用移動設備的良好開端;有利于教師增加自信心;教師間可以分享心得體會;教師間可通過具體應用程序展示內容,實現資源共享。缺點在于,限制了學生使用移動設備進行探索和創新;難以確定學校和教師哪一方應該承擔設備和應用軟件的費用;如果教師自行購買移動設備,學校怎樣實現對其的管理;設備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

(3)共享設備

這種模型是指學校統一購買移動設備供學生共用。它的優點在于,這種模型可以作為“僅教師使用”模型的下一步,即當教師靈活掌握設備的使用后,將設備提供給學生;學校對設備具有完全的控制管理權;學生能夠自行利用設備進行學習探索;方便某些專業領域的教學;可被作為跨學科研究或使用ICT技能的基礎;可用于評價移動設備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并為推廣做準備。缺點在于,不易實現學生間的公平使用;對于針對個人設計的設備,難以實現資源共享;需要時間和人力對設備進行統一管理;不便于學生帶回家中使用;需要配備相關規定以確保安全使用;怎樣實現循環使用。

(4)1:1配備

這種模型是指每一位教師和學生都擁有一臺移動設備。它的優點在于,設備可以公平使用;全校使用相同的移動設備以便管理和配置;如果家庭付款或貢獻則會減少學校開支;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管理能力,激發學習興趣;緩解設備在充電、儲存等方面給學校帶來的壓力;拓展學生課外學習。缺點在于,校方耗資巨大;如何對待有購買能力的家長和無購買能力的家長;難以確定校方和家庭哪一方承擔應用軟件的費用;移動設備遭到破壞、遺失時怎樣處理;設備的統一管理問題;需要配備相關規定以確保安全使用。

5. 初始設置

設備的質量和管理人員決定了設置和管理的方式。在進行初始設置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設備的儲存和充電、設備的設置和限制。前者依據不同模型而變。后者需要注意,設備對師生有不同的設置和限定,對不同年級的學生也有所區分。如,設置一臺iPad很容易,但如果有許多移動設備而且都需添加個性化設置和限制的話,工作量無疑增大,此時就需要考慮使用蘋果配置器或者其他管理系統。可供選擇的方式有:iTunes(小范圍的適用)、蘋果配置器(大范圍適用)、其他的移動設備管理系統(全校范圍或者1∶1比例的使用)。

6. 宣傳與交流

從規劃階段開始,學校需向家長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學校的ICT計劃和目標、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財務公開等,確保家長對移動教室的認可。一些家長最初對校內使用移動設備存在誤解,但當其了解了全校計劃、設備使用情況和安全性保障后,觀念都大幅改觀。同時,移動設備為學校和家長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無論家長是否承擔設備費用、學生是否將設備帶回家,都需要家長簽訂一份協議,同意學校相關條款,承擔相應責任。[5]

除了家長,學校還應重視與社會的交流,如召開商業團體或者社會團體展示會、校園時事通訊、在本地報紙上發表新聞稿、在校園網站上張貼信息等。如果移動設備的大范圍引入引起媒體的關注,學校要恰當處理,并合理解決可能出現的負面反饋信息。

移動教室的評價

以學生為本,不斷完善設備的使用情況、基礎配置和在移動技術的應用中提升學習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1. 以學生為評價標準

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可以從如下途徑獲得:出勤率;課堂參與積極性;讀寫能力和運算能力的提升;電子讀寫能力和ICT技能的發展;外部評價手段,如普通中學教育證書考試(GCSE);教師和學生的反饋;破損程度。另外,如果整個ICT規劃的重點在于尋找科技使用的最有效途徑,還應評價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的使用對學生的影響。

篇7

論文關鍵詞:信息傳播;大學生;就業

一、引言

大學生被視為國家培養出的優秀人才,是祖國未來發展的棟梁,大學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擁有雙向選擇的自由,而如今這些天之驕子同樣也面對著就業問題,并且就業形勢越發嚴峻,這一現象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創紀錄的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增幅接近13%,預計之后三年內還將以每年50萬人的速度增長。截至2007年9月1日,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有超過140萬人未能如期就業,往年積壓的未就業大學生將加入今年的就業大軍,與559萬新畢業生“搶飯碗”。由于解決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歷史遺留問題的任務仍然很重,新成長勞動力已進入高峰期,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近年增量多、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再加上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美國次級貸款危機以及往年積壓未就業畢業生的存在等因素,2008年大學畢業生就業更難。在中國畢業生網最近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中,使用了“就業寒流”來形容大學生就業形勢,而根據今年的大學生就業情況來說只能用就業的冬天來描述。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教育部部長周濟在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要求,高校要全面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努力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落實就業指導人員、機構、經費“三到位”,提高就業指導服務的“全程化、全員化、信息化、專業化”水平,所有高校要從2008年起開設就業指導必修課或必選課。社會、學校、學生本人是整個就業環節的重要因素,而高校則是培養學生的重要場所,是前置解決就業問題的關鍵一環,因此,研究如何切實、有效地在大學內進行就業輔導,提高高校就業指導的服務水平,對于解決實際就業問題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

而在多年從事就業指導的過程中,筆者與學生有很多接觸,尤其是那些成功找到工作的學生普遍認為,信息的獲得是就業的關鍵,貫穿整個就業過程。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生獲得信息的成本降低,時效性高,信息的來源不只局限于校園內,信息的傳播和獲得信息的渠道越發廣泛。就業活動最終還是落實到學生個體,能否順利就業和學生本人的各方面情況息息相關。因此,對于大學生獲得與就業有關信息的渠道的研究,可能是學校能夠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就業問題的良藥,但這是以往眾多大學生就業問題相關研究文獻中極少提到的。

二、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和傳播的渠道分析

2700萬大學生,相對中國l3億多人口也許不是大數字,但就是這個群體從信息傳播的特點上來看形成了一個獨特的信息傳播圈,能夠廣泛而迅速地獲得信息,并散發出巨大的信息輻射能量。

從信息傳播方式看,大學生的信息傳播呈現雙重特點。一是,大學生群體內部的信息傳遞,這種信息傳遞的速度極快,尤其是在通訊發達的現代,從過去的書信到網絡、手機的普及,最典型的莫過于各大高校的論壇,僅水木清華bbs的在線人數都在20000人之多。而且由于大學生的群居性,信息的傳遞者往往成為同一條信息的接收者。因此,在大學生中,從信源發出的一條信息,很有可能在大學生中形成多次的重復性影響,從而強化了同一條信息的影響力。

另一個渠道則是外部輻射。作為代表國家未來的力量,大學生的一舉一動往往會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這也使得大學生容易引起社會關注。例如,當年的一部《大話西游》在最初上市時,寂寂無聲,然而由于受到了大學生的追捧,而迅速成為了整個社會的關注熱點。與此同時,接近2000萬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特別是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從拿到錄取通知書,走人大學校園的那一天,他們的聲音會成為影響一個地區的聲音,他們的選擇會影響一個地區的片斷。因此,大學生獲得的信息會呈幾何倍數地在各地和各行業擴散。而google、baidu的火暴預示了一種趨勢:面臨信息的劇增和技術的實現,社會以及個人需要創建新的知識構建與管理方式。當代大學生正在自覺、不自覺地跟隨技術的脈搏,調整個體的信息管理方式。

雖然大學生就業信息的獲得與其他各方面信息獲得和傳播的渠道相似,但是在每個方面信息的內容、途徑、有效性不盡相同,以下將一一進行分析。

(一)校園網絡

1.高校bbs論壇。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bbs,這些bbs工作版面,是畢業生求職、找工作的重要信息來源途徑,也是被普遍認為學生自己找工作中最為有效的途徑。

以浙江大學縹緲水云間bbs為例,work版從9月份開學就開始火暴,每天登陸的次數常年居論壇前三。招聘信息來講,bbs上及時了最新的招聘信息,一方面學生通過各種外部渠道獲得的信息自發地公布到版面上,與更多同樣面臨找工作的“戰友”們一起分享;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和獵頭將所需人才的信息直接到論壇上,有針對性地選擇人才,目標明確,成功率也高。

從招聘流程上來講,學生可以通過bbs上與用人單位招聘相關人員實現對話,了解用人單位的信息,此次招聘人員的需求以及流程等細節問題,一些常年來學校招聘的用人單位的信息也可以通過查找前幾年的論壇記錄獲得。論壇上有很多關于就業問題的精品文章,就拿簡歷的制作來講,在論壇上除了中英文模板,還有往屆學生的制作心得,幫助后來者在制作自己的簡歷時突出重點,避免常見的一些問題,一些英文專有名詞在這里也可以找到,這些經驗對于學生來說,不只是節約了時間,更可以少走彎路。隨著就業問題的加劇,用人單位在人才選擇上面對的困難同樣加劇,很多招聘人員都說自己3秒鐘就看過一份簡歷,為了有效選擇到合適的人才,除了安排簡歷篩選,還會有筆試、面試,許多知名公司安排面試輪次甚至達到4次甚至更多。論壇上重要資源之一就是在巨大壓力下找工作的心得體會和針對各個公司的考試經驗,這些“筆經”、“面經”能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整個招聘流程,提早做好知識、心理、著裝等準備,有助于順利進行筆面試,這些新的經驗又被寫成“筆經”、“面經”與后來者分享。

這種學生間通過網絡論壇平臺的無私分享機制,在學生圈中是最為寶貴的信息財富。“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吃水不忘挖井人”。大學生在論壇上自主學習獲得想要的知識,同時不忘把自己的收獲,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留給后來者加以借鑒,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2.高校就業指導網站。各大高校都建有自己的就業指導中心,一些提供有性格和職業能力測試的軟件,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輔助工具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興趣,從而選擇可能會適合自己的工作類型。另一些學校接待的有人才需求公司的信息都會通過該網站進行,學校相關招聘宣講會的時間地點安排、各大招聘會的時間地點和參與公司的情況等都會及時地在網站上公布,方便同學了解學校方面的就業信息,而這類公司往往規模比較大、知名度高、提供的崗位待遇高、入職培訓完善等等,更符合學生的就業期望。能到學校招聘的公司,需要花費一定人力物力,更期待能在學校盡快找到合適的人才,針對性也很高,有利于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達成就業意向,雙方滿意度往往也會很高。

(二)校外網絡

1.招聘網。各找工作的主流網站,這個比起bbs就難說多了,因為它確實有很多,并且優劣不一,如中華英才網、前程無憂、智聯招聘、應屆生等,都是目前比較常用的求職信息網站,上面了大量的招聘信息,同時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簡歷詳細填寫在上面,比如,chinahr(中華英才網)的簡歷可以簡單修改后投給不同的企業,減少了很多的時間,并且中華英才網還外包公司招聘的簡歷篩選甚至筆試面試服務,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對于應屆畢業生求職或者大三的學生尋找大牌公司的實習機會豐富自己的簡歷是非常有幫助的。而對于大一大二仍處于迷茫時期的學生來講,關注各大招聘網,一方面可以了解目前的就業形勢,尤其是與專業對口或相關的公司和領域,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有計劃地提升自己的經驗和能力。

2.訂制服務。隨著博客和et歷等互聯網服務的興起,谷歌、雅虎等都推出了博客或者日歷的訂制服務,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訂制相關新聞,比如說,對于應屆畢業生求職,用googlereader或者其他訂閱器訂閱求職相關的網頁,每天從這里你可以得到30個左右的職位空缺信息,并且都是針對畢業生的,大大提高了信息接收量,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同樣可以通過rss訂制自己所關心的與求職就業有關的內容,實時了解就業市場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從心理和信息上提早做好充足的準備。

3.公司網站。目前畢業生期望求職的公司都建有自己的公司網站,像寶潔、摩根等公司的招聘就直接在公司網站上進行的,對于想要就業而沒有面臨就業的同學,可以經常登陸公司的網站,了解公司招聘時問表和流程,金融、快速消費品、咨詢等公司的招聘往往都有一定的難度,但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提早準備突擊練習而得到提高的,所以想要就業的同學可以制定一份學習計劃,專門針對自己期望求職的行業、領域、公司來準備面試知識,這對于非專業對口但期望從事這一領域工作的同學有很大的幫助。

對于大部分公司,人員招聘計劃可能跟應屆畢業生關系不大,往往都是需要什么樣的人、需要多少人單獨招,也就是按需招聘,這樣很可能不會專門組織大規模的人員招聘活動,這些信息在校園的招聘網站和大的社會招聘網站都是看不到的,但是都掛在公司內部網站上招賢納士這部分類似的板塊中。對于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之前的幾種信息方式,hr經常會收到大量的招聘推薦書,但是公司內部網站上的相對比較少,如果投放及時獲得面試機會成為正式員工的概率也會大些,而這部分信息也是最難關注的,信息收集量比較大,容易被人忽視。但是對于那些已經對自我有明確分析的人,有明確的求職意向的同學,可以選取幾個有意向的該領域的公司,經常登陸公司的招聘信息,這樣獲得期望范圍內工作的可能性也會大。而對于非應屆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實習的方式,提前到期望的公司內工作一定時間,一方面學習和了解期望的工作內容和環境,并且和期望值相比較,避免過于理想化或悲觀化,另一方面為畢業工作積累同領域的工作經驗和人脈,可能的話畢業后仍能留在這個公司工作,避免面臨畢業而急于奔波找工作的困境。

(三)組織信息

1.學校、學院、專業。近些年來面對學生就業困境,全國各高校都意識到校企關系的重要性,學校都會與一些企業達成良好的學生推薦意向,每年企業都會在學校招聘一定量對口專業的學生,一些規模大的學校,下級的學院甚至各專業、教師手上都會有一些企業資源。雖然這些資源未必很多,也不是對所有專業所有學生都適合,但是對于就業崗位和畢業生的匹配來講也是很重要的信息資源。了解這部分信息,學生擴大了就業選擇的余地,成功率也會很大,長遠來看在公司工作的校友之間情誼關系也是開展工作的寶貴財富。學校通過了解企業的需求,在課程上也不斷進行調整,使學生學習和社會工作的內容不至于過于脫軌,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及早為社會作出貢獻。

2.社團組織。社團組織狹義來講,是指那些以一個共同目標而聚集起來的學生組成的學校團體,這些團體有些是藝術性社團,有些是興趣喜好類社團,有些是對外交流活動的社團,也有些是針對于就業指導鍛煉甚至是某些知名公司在學校設的學生俱樂部。與就業有關的社團組織能夠幫助學生提早地適應就業環境,不斷與社會企業接觸,選擇自己理想的就業范圍。而其他社團組織同樣使學生的抗壓能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得到鍛煉,并且為求職增添豐富的生活素材。

三、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解決就業難的對策

經過上一部分的分析,我們發現盡管目前就業信息非常不對稱,但是學生仍然有很多渠道接觸到與就業相關的信息。目前許多學生面臨的是“想找工作或者為找工作準備些什么,但是不知道怎么辦”的困境,因為現在人才市場是一個嚴重的買方市場,作為賣方的學生處在被動的位置。學生很希望努力,但是卻不知道怎么去做。所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可能就是解決就業難的關鍵一環。

對于找工作的人,任何時候找工作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壓力等待未知結果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這個時候如果只顧著焦慮,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了。平和的心態是求職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不僅會影響你的心情,對你的面試表現都會有比較大程度的影響。雖然現在看到別人一個個都定了工作,但是自己要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這樣的心態在平常就要開始鍛煉,學校應該開始相關的就業指導課程和心理輔導課程,讓學生及早做好心理準備,并且學會自我調節。對于學生找對位置是關鍵,要了解自己,不要盲目找。其實你只是在找一個合適自己的工作,不要過度追求薪資、解決戶口之類的問題。了解自己了,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工作,當你發現它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工作也在找你。當然,這點很難。其實求職也是個認識自我的過程,但在學校的教育中有嚴重缺失,教育部門和學校需要不斷地在工作中改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