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驅動智慧農業發展對策
時間:2022-10-17 15:26:22
導語:大數據驅動智慧農業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智慧農業代表著農業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服務,通過遙感設備和無線通信等科技手段對農業實行精細化、數字化、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決策。我國農業面臨著農產品多樣性需求增加、土地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安全薄弱等挑戰,亟需轉型升級。為此,應結合智慧農業的特點和我國農業產業升級的需求,做好科學規劃工作,積極探尋適合我國國情的、大數據驅動下的智慧農業發展道路。
關鍵詞:智慧農業;大數據;發展策略
一、引言
智慧農業主要指的是將物
聯網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它是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深度融合和應用的過程中全新誕生的農業技術,其起步時間與其他新技術相比較晚,而對于我國來說,也正處在建設現代智慧農業的關鍵時期。隨著人口增加和土地資源的限制,農業產業結構有待深化。為了將現代農業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我們必須以新生的智慧農業為核心,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實現農業發展的綠色化。
二、智慧農業發展內涵與現狀
智慧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而言是進一步地升華,它主要摒棄了傳統農業的狹隘觀念和停滯不前相對落后的農業意識,用和以往不同的方式,動態、全面、多維地看待未來農業發展,更加注重精細化、審美化、管理系統化、優質化和資源可利用永續化。其中,農業生產精細化是指運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以更加科學的管理手段和自動化的耕作方式,促進生產專業化、精細化和分工化。農業發展審美化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尊重、適應、保護自然,不以犧牲綠水青山作為發展的條件,始終把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放在首位。綠色、協調和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才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正確道路。農業生產管理系統化是指農業發展必須遵循系統的發展觀,一個完整的有機系統是生產與環境有機結合和統一的,只有保護好農業生產環境,才能生產出滿足人民群眾日常健康需求的農產品。農業生產優質化是指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數字化技術,保障農產品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和封閉性,以確保農產品的安全性和食用價值。資源可利用永續化是指農業生產中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主要是不僅要滿足當代人類發展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是智慧農業的核心技術、現代科學技術,利用生物降解技術和濕地系統的自我清理和恢復功能、套種和復種作物等可持續農業技術種植經驗,促進農業生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智慧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可充分利用物聯網的先進技術裝備,比如無線通信和掃描技術,建立一個無線監測信息系統,在第一時間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相關指標信息進行實時收集。使用云計算和其他技術來實現資源分配和管理的集約和動態效益,并創建一個現代化、科學化、集約化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技術應用平臺。利用大數據提取歷年數據,利用實證和案例比較給出參考性意見,使用農業數據來研究水資源、環境資源和中國農業面臨的其他問題,并提出具體措施。通過收集農業生產的數據和參數,對生態環境、農業生產條件和環境進行科學研究和系統分析。目前,我國在智能農業領域發展十分迅速。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信息的有效普及,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技術人員進入了智慧農業的領域,占領了新的農業市場。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93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8.8%,較2021年12月提升1.2個百分點。農村地區互聯網的普及和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使許多有遠見的知名傳統電子商務企業向農村地區延生拓展業務。比如,阿里巴巴戰略投資100億元在農村已經有四年左右之久,在縣級建立了1000個農業管理中心,在全國24個省份,30多個縣設立了特色農產品展覽館,并與京東商鋪合作,努力將農業資源進行整合,形成高效的生產流程,各產業鏈不斷發展。京東商鋪作為可信任和依賴的供應商,擁有獨特優勢,包括專屬的基本經營網點和成熟的物流配送體系。此外,隨著品牌意識的逐步加強,我國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開始重視自身品牌的建設。通過智慧農業方式,可以打造出屬于自身的農業產品品牌,幫助消費者更好地了解相關農產品,更好地讓農產品服務走出去。互聯網電商的迅猛發展也給農產品提供了新的供銷渠道,互聯網云支付等快捷支付功能也逐漸取代傳統的店鋪營銷,改變了傳統的營銷模式。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的不斷發展,智慧農業是傳統農產品商業化的基本要素,這些產品可以與價格水平相對應。優化和實現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提高對人類服務產品、一般農業產品和產品的價值,并使產品的整體效益達到原來的一半以上。同時可以提高產品的整體效益,擁有一條長久可靠的發展之路和可預見的優良發展前景。
三、智慧農業發展阻礙
(一)建設成本較高智慧農業的建設成本主要
體現在農業機械設備的成本較高,以及信息化建設需要高額的成本費用。無論是物聯網、云計算還是大數據,都需要一批先進的設備和相關技術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較高的信息成本延緩了農村信息化的發展和建設,從而阻礙了智慧農業的發展。有關部門要充分考慮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投入,全面考慮投入產出關系,盡可能實現要素的優化配置,促進農村信息需求與供給的平衡。
(二)專業人才不足,培訓效果不顯著
智慧農業的發展需要整合現代農業技術資源、信息技術和農業管理經驗,這些都需要相關的先進人才做支撐,而對于我國來說智慧農業生產方面ChanYeFaZhan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吸納和組建,我國一直把以自主培養、自主學習作為最主要的有效方式和途徑。近年來,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不斷鼓勵和支持高校大學生和農民工回鄉發展創業,然而城鄉之間在經濟、醫療保健、教育等方面差距較為明顯,回鄉村創業缺乏絕對性優勢,很難吸引適合智慧農業發展的新時代人才。與城鎮相比,農村的互聯網和機械化生產應用技術相對落后,新興技術產品知識的接收和吸收水平有限,這已成為目前的堵點淤點。這些方面阻礙著智慧農業的健康發展。
(三)實時共享難以實現,信息安全存在隱患
信息和數據的支持貫穿在智慧農業整個流程并涵蓋于各個環節,因此信息安全和數據安全是整個環節的關鍵性因素,決定著是否能夠促進和影響智慧農業順利發展。但從分析智慧農業的整個發展過程來看,智慧農業信息安全標準化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數據搜集和整理不夠全面、缺乏時效性等,智慧農業長期發展的根本性基礎首先是要保障農業信息的基本安全,與此同時,智慧農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面臨信息超載問題,同時,信息的未知性以及無法有效識別真偽性成為智慧農業健康發展過程中的一道無形屏障,并且會對其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大數據助力智慧農業發展對策
(一)打造農業大數據綜合發展平臺,降低發展成本
應當做好具體的農業發展規劃,打造綜合性專業性的農業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針對目前我國農業大數據發展薄弱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加強各部門之間交流溝通與合作,充分調動農業部領導下的地方農業研究機構和其他單位的積極性,攜手打造為農民服務的農業大數據開發平臺。從市場整體來看,統籌規劃布局,全面統一設計,將使農業大數據更加細化和規范,這不僅有利于農民增產增收,同時也有利于我國信息化建設。數據庫創建不能一成不變,應根據不同的農業品種和統計尺度建立不同的數據系統,以提高基礎設施的應用性和可行性,滿足科學研究的需求。當然,在大數據平臺構建的同時應當充分考慮成本費用原則,不主張鋪張浪費,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充分貫徹落實節約資源的理念。二是加強立法保護和司法保護。農業大數據的發展需要相應的法律環境,應加強立法程序,并為宏觀數據提供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建立一個全面的立法體系。該體系的建立從數據的制作到數據的最終分析和綜合利用,技術要求非常高。因此,農業大數據法律制度的建設必須學習現有的法律文獻,并在實踐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逐步完善。還可以向一些相對發達的國家學習,以形成適合中國農業建設的法律體系。三是加強政府領導在農業信息大數據平臺建設中的作用,加強農業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初始資本投資,并協調各級農業部門和公司的協調與合作。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稅收政策補貼或稅收減免來鼓勵公司積極參與,還應根據企業不同的情況因地制宜的制定適合本公司的政策,進一步有力推進農業大數據的建設。
(二)打造高水平農業技術團隊,充分吸引人才
人才是農業大數據發展的基石,特別是高科技人才。農業數據處理和實際應用不能與相關專業人才分開。為促進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以及良性循環,可以實施學校、相關培訓機構、企業三大專業的產學研一體化培養模式,結合高校、招生機構、培訓機構共同培養高素質人才,挖掘信息數據方面的人才。另外,學科創新作為一種為大數據提供服務的方法,可以與相關的農業院校合作,開展試驗,并將其向外推廣。與此同時,必須建立農業大數據產業標準,以促進農業數據的建立與共享。標準化工作主要包括數據的收集、傳輸、存儲、交匯等。農業大數據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其發展需要傳統的農業企業和互聯網公司的支持,需要將傳統的農業企業和網絡企業中的專業人才組成一個行業聯盟,作為主導單位,共同制定大數據的標準。最后,建立科學和農業技術示范園區,以促進宏觀技術創新。充分發揮示范園區在科技成果開發、試驗和示范中的作用,積極推動農業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推廣。科技示范園區的建設可以嘗試從農業發達地區或互聯網技術入手,以充分促進其他地區的發展,充分發揮區域農業技術的優勢。根據此模式運行后的情況,還可以因地制宜根據地區的優勢和特點,建立適合不同農業生產方式的科技示范園區。相關部門應積極向農民宣傳發展智慧化農業大數據的優勢和良好前景,使農民有更大的參與意識和有效獲取農業大數據的途徑,從中真正受益。農民作為從事生產活動的主體,教育水平、思想觀念、現代機械農業和科學施肥知識的掌握程度等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大數據的開發和實際應用。因此,讓農民感受到智慧農業的價值十分重要,培養他們的大數據思想和意識,加強大數據在農村地區的推廣勢在必行。
(三)大力發展互聯網技術,推進智慧農業建設互聯網科技作為助力農業
信息安全的保障和重要一環,為促進智慧農業建設,從國家高層布局和企業集團鏈兩個視角提出建議。從國家視角高層布局來看,為農業創新發展提供信息服務平臺,創造可智能化,逐步建成農業生產、市場管理、信息監控、物流運輸為一體的推進智慧農業建設的一體化平臺。平臺能調動當地農業生產資源,整合當地智慧農業的全面發展。在企業集團鏈中,做到確保農業市場穩定的同時,加大保護農民的根本性利益。減少集團鏈應用的解密特征,保障信息安全能發揮最大效益的同時,讓互聯網成為大力推進智慧農業建設道路上的堅實基礎。
作者:張蒙蒙 汪來喜
- 上一篇:城市軌道交通牽引供電及電力技術分析
- 下一篇:口腔科中成藥應用現狀與管理對策
精品范文
10大數據學習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