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基地申報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14 06:14: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示范基地申報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示范基地申報材料

篇1

申報類別:畜禽綜合養殖技術

實施地點:**縣**鄉**村

申報時間: 20**年**月**日

一、項目實施村基本狀況:

**縣**鄉**村位于**縣南**公里,距離**市**公里,全村共有版圖面積***平方公里,人口***人,人均收入年約***元,耕地面積***畝。**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企業,成立于20**年**月,位于**縣**鄉**村村西,距**國道和**高速各**公里。公司工作人員**人,其中高中級技術人員**名。注冊資本**萬元,企業總資產**萬元,固定資產**萬元。20**年完成銷售收入**萬元, 20**年被評為*級標準化養殖小區,20**年被確定為*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公司占地**畝,建筑面積**平方米。目前,公司現奶牛存欄**頭,年產鮮奶**噸。擁有大型鍘草機**臺、意大利進口tmr飼料攪拌機**臺、利拉伐管道式擠奶設備**套、制冷設備**套,建有**個奶牛臥床,參加了dhi測定。還建有全縣惟一的大型沼氣工程,年產沼氣***立方米,沼渣、沼液***噸,基本實現了集奶牛養殖、沼氣生產、扶持種植于一體的無公害、立體化、環保型經營。

近幾年來,**有限公司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加強管理,強化經營,使公司效益得到了逐年提高,同時,公司為了提高科學養殖水平和科學普及范圍,十分注重與科研院所的聯系,與**大學建立了協作關系,成為**大學碩士研究生實習基地。幾年來,公司結合**大學的教授、專家,先后組織**余人次為附近奶牛養殖散戶和養殖企業提供業務指導、科技咨詢以及攻克難題等服務**余次,涉及村鎮**個、企業**個、奶牛**萬頭,提高產值**多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養殖和種植技術已日顯重要,產品的質量和增產的要求也越來越需要進一步得到提高。為了大力推廣養殖技術,公司決定申請成為奶牛養殖科普示范基地,以利于在全縣掀起學科學、用技術的熱潮,使全縣農民在致富之路上再進一步。

二、項目主要科普示范輻射作用和建設的必要性:

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改善當地及周邊生態環境,實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當地土地、人力、水利等資源,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和產出效益,輻射當地經濟發展,引導農民增收。截止目前,初步帶動了附近**個鄉鎮**個村相關產業的發展,使產業已初步形成氣候,為發展**的養殖業、種植業提出了一個新思路和發展方向。項目示范基地建成后,對改善當地經濟,推進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是一項富民工程。

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和對生活質量的重視,牛奶已經成為廣大群眾日常生活的必須品。每天喝奶的數量越來越成為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標志,牛奶市場需求量非常大,而且消費群體穩定。但是,由于XX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人們對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的要求更是尤為突出,加大科技養殖含量更為重要,加強科普教育更為必要。

項目全部投產后,再加上現有的規模,年可生產鮮奶**噸,實現收入**萬元。間接增加種植面積**萬畝,實現收入**萬元,為農民人均增收**元。

三、基地項目建設的基本內容:

一、項目建設基本內容:

1.科普培訓宣傳室及設備的建設:計劃以**大學實習基地為依托,增建科普培訓室**㎡,科普培訓室內配置電視及桌椅,可實施遠程教學及圖像操作,講授農業實用性技術,讓農民更容易掌握操作技術。

2.科普宣傳欄的建設:計劃以公司為中心,在全鄉主要路口設立**個科普宣傳欄,真正讓農民群眾了解到各項奶牛養殖和生產技術和農業生產信息,在全縣掀起廣泛的學習熱潮。

3.深化與**大學的合作,共同組建成科研團隊和服務團隊,將**大學研究的科學技術直接轉移給養殖戶進行對接,現場為農民群眾解決技術上的難題。

4.編印實用養殖、種植技術資料及致富項目資料,讓群眾從中學到更多的新技術。

5.加強基地生產建設,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增加信息網絡建設,做到讓附近村民能夠不出大門便知天下事。

6.進一步完善各項生產設施、設備,普及新的養殖技術、種植技術,改進生產工藝,提高操作水平及標準,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柴助力。

二、項目建設生產方案及工藝流程:

1.生產技術方案:建立科學養殖的關鍵技術是如何做好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廢物利用以及減輕污染。具體是:**原料與藥物選擇、排污系統建立、生態發酵、副產品加工利用、生態體系設計、系統間配套配合設計。

2.立體養殖流程:

牛豬糞、糞水沼氣照明、保暖、生活

沼液、沼液果木種植與增產

三、項目實施的有利條件

1、地理位置優勢:

公司位于**縣**鄉**村村西,距**國道和**高速公路分別為**公里和**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并且玉米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約25℃,是發展奶牛養殖的理想場所。

2、政策優勢:

**有限公司是*級龍頭企業,是**縣農業扶持珠重點企業,每年市縣兩級都有政策、科技、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并且得到了**縣發改、財政、環保、農牧等部門長期穩定的支持,可為基地長足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3、網絡優勢:

**有限公司已經建有固定的科研場所,也有一些科普基礎,與**大學的合作基礎牢固,技術支撐穩定。

4、市場優勢:

**有限公司生產的鮮奶質量穩定可靠,先后被新希望乳業、伊利乳業、蒙牛乳業等大型奶制品企業評為優質產品,在奶業行業擁有較高信譽,銷售渠道十分暢通。

5、科普基礎優勢:

**有限公司十分重視奶牛養殖科普工作,科普宣傳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科普配套設施設備也比較健全,科普網絡優勢明顯。現有科普實驗場所**平方米,各類科技人員**余名。

四、項目實施科普工作所需基礎條件:

增建科普活動站(室)(平方米):**

建設科普宣傳欄(平方米): **

聘請科普宣傳員(人):**

增加購置科普圖書(種):**

科普圖書(冊):**

購置科普專用電腦(臺):3

項目預算經費(請列出支出科目、金額、用途),經費預算合計:** 萬元,其中:

省科協、省財政專項經費預算:** 萬元。其中:

1、科普配套設施建設:***萬元

2、科普宣傳技術培訓費:***萬元

3、新技術推廣補助費:***萬元

經費來源:

申請省科協、省財政專項經費: ** 萬元

地方財政配套經費: ** 萬元

篇2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優化良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為中心,按照“高標準、高起點、效益為先、示范為主”的原則,根據區域特點和產業分布,重點建設一批符合產業化發展規劃且具有示范輻射帶動作用的科技示范基地。樹立一批生態科技型產業人、設施科技型產業、外向科技型農業的科技示范典型,逐步將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成為推動我市科技創新、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樣板,為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服務。

二、建設標準

良種必須符合名、新、優、特;新產品能著眼長遠,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發展前景好。

種植業:山地開發集中連片面積500畝以上;大田開發集中連片1000畝以上;設施栽培面積500畝以上;

養殖業:水產類人工開發改造內塘面積200畝以上;畜禽類,畜類年出欄量2000頭以上,禽類年出欄量10000只以上。

三、基本要求

(一)科技示范基地建設要符合我市產業政策,科技示范、拉動作用明顯,產業關聯度大,布局相對集中,具有區域經濟特色,能帶動一方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基地生產環境要符合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標準;基地生產的農產品質量符合無公害指標;基地主導產品要逐步培育自己的品牌,驗收時要提供有效證件。

(三)養殖業基地必須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出售商品購買方的單據;畜牧養殖的糞便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防疫必須達到規定標準。

(四)有一定的自我積累和投資開發能力,有較完善的配套服務功能。

(五)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推廣示范效應明顯,科技帶動作用強。

(六)基地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較完善。

(七)有一定的農業科技開發基礎。基地內應有專業承包人員、承包大戶或專業勞動人員,并有一定的種植、養殖技術基礎,同時應與相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110服務站建立緊密型的技術依托關系。

四、組織領導

為加強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成立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副市長任組長,市工業和科技信息產業局局長、市政府辦副主任科員任副組長,成員由市農業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林業局、市農技推廣中心、市熱作開發中心、市畜牧獸醫局等相關單位的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在市工業和科技信息產業局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兼任。

五、申報工作

(一)申報辦法:由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單位提出申請并填報《市科技示范基地申請表》(附件),申報材料一式二份報送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工業和科技信息產業局)。

(二)申報內容:申報材料中要有基地單位性質、所在地點、建設期限、建設規模、投資規模、資金來源、產出規模等情況介紹;提供營業執照、基地規劃書、技術依托協議書、環評報告書、產品質量認證書、吸納勞力證明等資料及復印件。

(三)申報時間:每年8月底前,逾期不予受理。

六、檢查驗收

對上報材料符合要求的申報單位,由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進行現場檢查驗收。對不完善的提出意見和建議,對達到基地建設規模和要求的,列為入選基地,上報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確認。

七、表彰獎勵

為推動科技示范基地建設的發展,經驗收合格及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確認的科技示范基地,報市政府給予命名授匾,獎勵3000元。

篇3

問: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什么?

答:發展目標可以概括為“四大一創新”:做大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大型龍頭企業集群;做大農業生產基地,建設一批與優勢產區有效對接的大型生產基地;做大農產品品牌,打造一批產品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影響范圍廣的大品牌;做大農產品流通,構建高效、便捷、快速的農產品大流通體系;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建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之間的新型利益聯結關系,探索發展農業投融資、科技研發推廣、風險保障等機制。

重點開展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推進龍頭企業集群集聚,培育壯大區域主導產業;二是強化上游產業鏈建設,帶動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三是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能力;四是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五是完善農產品市場功能,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六是支持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社聯合合作,增強輻射帶動力。

問: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的具體創建標準有哪些?

答:《通知》指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主要建在國家、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以及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區。具體創建標準有七點:具有一定發展基礎的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龍頭企業集群基本形成;規劃編制科學合理;加工轉化增值能力較強;產業鏈比較完整;農業組織化程度高;輻射帶動作用明顯。

問: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的申報及認定程序是怎樣的?

答:市、縣人民政府組織符合條件的園區進行申報,提出申請意見,并報省級農業產業化主管部門。省級農業產業化主管部門會同省級農業、畜牧、漁業、農墾等相關部門共同提出意見,經省級分管領導同意后擇優上報農業部。農業部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對各地申報材料組織有關司局和專家進行審核,符合條件并經公示無異議后,由農業部備案認定并授牌。

問: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將會享受到哪些政策扶持?

答:《通知》要求,各級農業部門要將現有的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向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重點傾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同時,抓緊研究龍頭企業和示范基地用地、用水、用電等相關政策。

問:在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的過程中,怎樣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并確保農民從中受益?

答:《通知》要求,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按照依法自愿有償,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引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規范管理設施農業建設用地,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嚴禁各種圈地和濫占耕地行為。

篇4

第二條省部產學研結合計劃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高等學校為技術依托、產業化為目標,強化部屬高校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推動部屬高校與廣東省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引導部屬高校科技創新資源與廣東企業的需求有效對接,結成產學研戰略聯盟,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解決廣東產業尤其是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急需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問題,全面提高廣東自主創新能力,使廣東成為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究開發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加快建設創新型廣東。

第三條省部產學研結合計劃項目是推進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合作工作的重要載體,是廣東省、教育部科技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省部產學研辦)負責組織實施和管理。

第四條省部產學研專項資金來源于廣東省財政撥款。省部產學研結合計劃項目實行廣東省專項資金資助,積極爭取國家科技經費支持,以及承擔單位、參加單位自籌和銀行貸款等多渠道籌集的投入原則。

第二章項目申報與受理

第五條省部產學研辦根據廣東科技、產業發展的需要和省部合作的要求,制定并年度《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申報指南》。專項資金一般每年申報一至兩次。

第六條圍繞廣東科技、產業發展布局和重點,省部產學研結合計劃堅持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程序規范、擇優支持、專款專用的指導原則。項目組織方式采取專項組織和自由申報兩種方式進行。

第七條申報單位要求:

⒈以部屬高校與廣東企業等組成產學研戰略聯盟聯合申報,項目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實施地在廣東;

2.高校申請單位原則上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國家重點建設高校;

3.企業必須是在粵注冊并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有較強的技術實力、較好的科技氛圍和較高的管理水平;

4.高校和企業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已簽訂明確的產學研科技合作協議;

5.項目承擔單位有較好的信貸條件,自籌配套資金不少于1:2。

第八條項目申報要求:

1.符合國家和廣東省的技術、產業政策要求,對支柱產業或新興產業具有帶動作用的技術和產業化項目;

2.項目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創新程度和成熟度高,產業關聯度大,具備商品化生產條件;

3.項目技術成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4.項目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較好的經濟效益和較高的投入產出比。

第九條申報程序如下:

⒈網上注冊。

申報單位登錄廣東省科技廳或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合作信息網進入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系統,按要求進行注冊。

2.網上申報。網上填報或下載填寫《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申報書》,連同必需的掃描附件材料,在網上提交申報材料。

3.申報材料包括以下內容:

1)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申報書(在線填報并打印形成的標準格式文本)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2)相關技術證明和其它相關證明。

有特殊行業管理要求的項目,須提供相應的資質證明文件。

3)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以及企業上年度財務報表。

4)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協議。

4.網上審核和確認。各地級以上市科技局、各高校科技主管部門通過網上申報中心獲取計劃項目申報中心用戶名及密碼,進入科技計劃項目申報中心業務審核系統,對本地區、本單位申報的項目進行業務審核,確定本年度推薦申報項目。按規定時間通過網上申報系統統一提交省部產學研辦。

5.書面材料的提交。在受理工作截止日期前,申報單位將網上填報完成的《項目申報書》和所有的附件材料打印一式三份(附光盤)提交各地級以上市科技局或高校科技主管部門審核。各地級以上市科技局、各高校科技主管部門審核后,將該年度的項目申報函(要求列出本地區、單位的項目清單,須加蓋公章)和項目申報書在規定時間內統一報送廣東省科技廳業務受理窗口。

第十條省部產學研辦組織具有良好的產學研合作條件,在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和自主創新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的地區、科技園區或企業建設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以下簡稱省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省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是推進廣東省產業界與部屬高校合作的一項重要措施,目的是以基地為載體,營造和搭建省部產學研合作的良好環境和平臺,引導部屬高校加強與廣東省各地區、各類科技園區和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構建不同領域、不同區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省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的建設和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項目評審和立項

第十一條評審方式。省部產學研結合計劃項目的評審工作實行網上評審和組織答辯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第十二條網上評審。省部產學研辦根據申報項目的情況按照技術領域及產業關聯性將項目進行分組,每一項目組由5~7名省內外專家組成項目評審專家組對項目進行網上評審。

第十三條項目初選。省部產學研辦根據每位評審專家的評審意見,按照計分原則,對評審項目進行綜合擇優排序,確定進入答辯程序的項目。

第十四條組織答辯。省部產學研辦根據網上專家評審結果并結合年度工作安排計劃,組織初選入圍的項目進行答辯,由答辯專家委員會對初選項目提出答辯綜合意見。

第十五條審批立項。省部產學研結合計劃項目審批實行專家評審與行政決策相結合的立項審批制度。省部產學研辦根據專家的評審意見和答辯綜合意見,提出項目立項建議,經省科技廳和省財政廳審核后,由省部產學研辦報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協調領導小組審批,確定年度省部產學研結合計劃立項項目。

第十六條項目下達。項目經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協調領導小組批準后,由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部產學研辦聯合下達。省部產學研辦與項目承擔單位簽訂《項目合同書》,并給項目承擔單位頒發《省部產學研結合計劃項目證書》。

第四章實施管理

第十七條項目承擔單位在得到省部產學研結合計劃項目立項通知后,要按照《項目合同書》的要求,認真組織實施。

項目各承擔單位對項目實施負有同等重要的責任,按照承擔單位之間簽定的合作協議對科研經費進行合理分配,明確權責關系。

第十八條項目承擔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廣東省產學研省部合作專項資金暫行管理辦法》,保證項目資金專款專用。

第十九條項目承擔單位自簽訂《項目合同書》起每年向省部產學研辦如實提交年度報告,報告的內容包含項目進展情況、經費決算和取得的效果等情況。各地級以上市科技局或各高校科技主管部門匯總后統一報省部產學研辦。

第二十條各地級以上市科技局和各高校科技主管部門是項目組織實施管理機構,要積極支持和監督項目的實施,協助項目承擔單位落實資金和有關扶持政策,協助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并協同省部產學研辦做好對項目的檢查和考核工作,督促項目承擔單位及時做好結題工作。

第五章鑒定和驗收

第二十一條項目驗收的組織工作,由省部產學研辦負責或者由省部產學研辦授權委托項目組織實施管理機構組織。

第二十二條項目驗收以批準的項目申請書、合同或計劃任務書約定的內容為考核的基本依據,對項目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水平、應用效果和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以及經費使用情況等,做出客觀的評價。

第二十三條項目驗收程序,一般應符合下列要求:

1.項目驗收工作需在合同完成后半年內完成;

2.項目承擔者在完成任務、做好總結的基礎上,按省部產學研辦規定的格式,完善相關驗收材料后,向項目組織實施管理機構提出驗收申請;

3.項目組織實施管理機構審查全部驗收資料及有關證明,合格的向省部產學研辦提出驗收申請;

4.省部產學研辦批復驗收申請,主持或委托項目組織實施管理機構組織驗收,同時也可委托社會中介機構評估;

5.省部產學研辦批準項目的驗收結果。

第二十四條項目承擔者申請驗收時應提供以下驗收文件、資料,以及一定形式的成果(樣機、樣品等),供驗收審查:

1.項目合同書或計劃任務書;

2.省部產學研辦對項目的批件或有關批復文件;

3.項目驗收申請表;

4.項目研發工作總結報告;

5.項目研發技術報告;

6.項目所獲成果、專利一覽表(含成果登記號、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等)及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

7.樣機、樣品的圖片及數據;

8.有關產品測試報告或監測報告及用戶使用報告;

9.建設的中試線、試驗基地、示范點一覽表、圖片及數據;

10.購置的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清單;

11.項目經費的決算表;

12.項目驗收信息匯總表。

第二十五條項目組織實施管理機構在組織項目驗收時,組織項目驗收小組,項目驗收小組專家成員由項目組織實施管理機構提出,并經省部產學研辦批準后聘任。

參與項目評估工作的評估機構,應遵照《科技評估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項目驗收方式和驗收活動安排,應在驗收工作開始前15日由組織驗收的機構通知被驗收者。

驗收小組/評估機構應對驗收結論或評價的準確性負責,應維護驗收項目的知識產權和保守其技術秘密。

第二十七條項目驗收組織實施管理機構根據驗收小組/評估機構的驗收意見,提出“通過驗收”或“需要復議”或“不通過驗收”的結論建議,由省部產學研辦審定后以文件形式正式下達。

被驗收項目存在下列情況之一者,不能通過驗收:

1.合同或計劃任務書任務完成不到80%;

2.預定成果未能實現或成果已無科學或使用價值;

3.提供的驗收文件、資料、數據不真實;

4.擅自修改合同或計劃任務書的考核目標、內容;

5.超過合同或計劃任務書規定期限半年以上未完成任務,且事先未作說明。

篇5

一、工作開展情況

1、積極開展黨的*大精神學習

局黨組按照來組發(*)3號文件《關于認真組織開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大精神培訓工作的通知》要求,認真進行安排布署,成立了開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大精神的領導小組,制定了詳細的《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大精神實施方案》和《學習計劃》。通過學習,使干部職工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從而提高了執行政策和服務基層的能力。

(1)加強政治學習,緊緊把握政治方向。我局堅持每周一上午開展全局干部職工集中學習活動,要求人人做好學習筆記,并寫出心得體會。

(2)堅持業務學習,不斷增強科學決策與職能服務水平。科技局屬于一個綜合性的局,對各方面專業知識要求較高,為了使干部職工做到不說外行話,不干外行事,科技局確定了定期、定任務、定授課員的辦法來開展業務知識學習,每半年進行一次集中測驗,將成績納入年終考評的依據之一。

2、加大項目的申報力度

(1)積極向省、州申報項目。*年我局成立了項目申報專班,出臺了科技局項目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科技項目申報的方向和重點。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針對我縣特色產業的技術需求,抓好科技項目情況的摸底與調查,廣泛征集全縣科技攻關和產業發展課題,組織人員編寫項目申報材料,并始終把科技項目作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積極論證,嚴格篩選,認真實施,重點加大了對省、州項目的申報力度,做好科技項目申報的組織工作。年初向省科技廳呈報了科研項目5個,即:來鳳古楊梅高效種植及系列產品深度開發研究;利用桐籽餅粕生產生物有機肥料技術及工藝研究;來鳳縣脫毒生姜種植及系列產品深度開發研究;來鳳寶石花的富民強縣項目;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目前寶石花漆筷界面復合物綜合技術的研究課題已獲得湖北重大科學技術成果;寶石花的富民強縣項目通過省科技廳評審。

(2)規范使用“科技三項經費”。從年初開始,我局圍繞全縣支柱產業展開調研,了解我縣科技動態,掌握科技需求與技術難點,及時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幫助項目承擔單位協調各方面關系,針對我縣有可能立項的特色進行重點申報,全面鋪開來鳳縣的科技項目征集工作,組織實施好本級科技項目。堅持做到專款專用,利用有限的“科技三項經費”,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研發活力。

3、科技特派員創業活動的體制得到創新

*年在州人民政府和州科技局的安排下,針對我縣科技特派員創業活動試點開展情況,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取消試點,全面推廣。*年科技特派員創業活動得到縣人民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按照來政發(*)31號《來鳳縣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來政辦發(*)28號《來鳳縣科技特派員創業活動實施方案》通知的要求,并加強宣傳,及按照“企業要求、基層需求、本人申請、部門審核、公開平等、擇優聘用、組織選派、項目配套”的程序和原則,通過篩選先后從縣科技局二級事業單位和農業、林業、畜牧等涉農部門選派了10名符合條件的科技人員擔任科技特派員,分別派駐到寶石花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華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大興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古楊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6家科技型民營企業,幫助指導企業進行技術研究和基地建設,從而使科技特派員創業活動得到進一步加強和落實。科技特派員在企業、特色產業村和自辦經濟實體(或基地),通過“自主創業、技術入股、合作攻關、技術承包”等多種形式開展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4、扎實開展科技培訓工作

按照縣人民政府安排的科技培訓任務,認真擬訂了《科技培訓計劃》,培訓計劃緊扣主題服務“三農”,1-6月,我局會同涉農部門在三胡、百福司鎮、漫水鄉、綠水鄉、翔鳳鎮等鄉鎮認真開展了以農作物冰凍后的恢復和管理技術以及新農村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技術培訓,對農民迫切需要的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柑桔大實蠅防治技術、生姜種植技術、水稻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進行重點培訓,成農村實用技術培訓50期,共培訓3480人次。

在三胡開展的攜手共建綠色家園,恢復冰凍災害重建的活動中,咨詢臺前絡繹不絕,3000多份農作物冰凍后的恢復和管理技術資料被搶一空,農民對科技知識的迫切需求十分強烈。

特別是為做好全縣科技活動周的工作,專門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年科技活動周的通知》,制定了《*年來風縣科技活動周實施方案》,對活動內容細化分解,明確分工,責任到人。于5月18日上午9:30在來鳳縣漫水鄉集鎮舉行啟動儀式,組織召開以“攜手建設創新型國家”為主題的*年全縣科技活動周暨“農技110”活動動員大會。會上恩施州科技副州長、州科技局局長、縣科技副縣長都發表了重要動員講話,安排和布署本次活動周工作。縣科技局、科協、林業、團縣委、農業局、衛生局等單位共200余人參加了動員大會;展示科技成果掛圖50份及其他宣傳掛圖150多幅;后恩施州醫療、衛生、農業等方面的專家現場咨詢解答,并免費發放了2000余元藥品和4000份技術資料。

5、認真抓好科技信息平臺項目建設

2007年我縣被省科技廳確定為“省科技信息平臺建設試點縣”,并得到了省廳項目資金支持,為進一步鞏固和發揚。今年,我局把科技信息平臺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對來鳳縣科技網進行了改版,對原版面重新設計,使版面更加美觀;二是豐富科技網內容,使科技信息量更加豐富;三是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四是與聯通公司合作推行了“農村新時空110工程”。在全縣各鄉鎮設立了科技信息網點,目前掛牌、掛簿已啟動,開始服務于廣大農民群眾,通過科技信息平臺項目建設,我縣科技信息服務職能得到明顯增強。

6、加強科技示范基地建設

我局積極組織和參與我縣主導產業的科技示范基地建設,認真研究解決科技示范基地存在的問題,采取不定期上門指導,邀請縣內外專家上門集中解決技術難題或由科技局直接派駐科技特派員等方式,逐步完善示范樣板基地,以點帶面,輻射一片。今年,我局組織、聯系、參與和支持了三大示范樣板基地建設,具體:一是冬季農業開發項目——綠水500畝生姜連片基地;二是翔鳳鎮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建設;三是馬鬃嶺村千畝黃金梨示范基地建設。

7、重點實施了“科技引智”工程

(1)通過多方聯系,先后聘請了武漢大學的杜予民、楊建紅、西南農業大學的吳文彪、湖北民族學院的史佰安等專家、教授作為我縣重大項目的技術顧問,在一些重大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活動中參與決策。

(2)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聯姻活動,先后與武漢大學、西南農大、湖北民族學院、湖北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簽訂了“寶石花漆筷界面復合物綜合技術的研究課題協議”、“利用植物葉提取植物蛋白的技術合作協議”、“楊梅綜合加工技術研究”等多個重大項目合作協議,且來鳳古楊梅酒有限公司已成為湖北工業大學的教學實驗基地。

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局和我縣科技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與促進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1、抓項目申報工作的力度還不夠,到省、州跑得不多、匯報項目工作不夠。

2、在服務我縣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方面與先進縣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3、由于宣傳工作不到位,全縣重科技、抓科技的氛圍不濃,對科技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抓科技工作只停留在口頭上,縣里對鄉鎮、部門開展科技工作的情況缺乏一套系統的考核評價機制。

4、科技人才培養、交流、引進等工作還做得不夠,科技人才缺乏,特別是工業科技人才、農產品加工專業科技人才、高新技術科技人才奇缺,項目單位和科研機構承載科技項目能力和自主研發能力有限。

三、近期工作安排及下步打算:

1、深化“一優化兩提高”的學習和貫徹黨的“*大”精神,以“*大”精神統攬我局和全縣的科技工作,認真按照縣委政府各項要求,積極主動的開展科技工作。

2、繼續按照科技培訓計劃,完成全年8000人次的培訓任務,并分階段和季節的開展3-4次科技下鄉活動。

3、加強本級財政科技三項經費支持項目的跟蹤管理,確保項目的健康有序實施。

4、加強與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武漢市科技局的對口幫扶

篇6

創新方法 營造氛圍

記者:梁主任您好。遼寧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得很快,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您能給介紹一下詳細的情況嗎?

梁洪軍:好的。遼寧省自1990年開始發展綠色食品,經過25年的努力, 綠色食品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無論是數量質量還是體系建設都取得了一些成績。目前遼寧省綠色食品已涵蓋糧油、蔬菜、水果、畜產品、水產品、飲品等六大類。截至2014年12月底,全省共認證綠色食品企業137家,綠色食品產品290個,全省有效綠色食品企業達到334家,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736個,分別比2013年增長10%和6%。生產面積346.69萬畝,實物總量225.53萬噸,年銷售額81.3億元。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0個,面積達到360萬畝;遼寧省綠色、有機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26個,面積106.4萬畝。隨著綠色食品的發展,整個產業在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企業效益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記者:結合綠色食品的快速發展,我們在工作中做了哪些調整與創新?

梁洪軍:因為遼寧省綠色食品產業是從無到有做起來的,所以很多工作都需要我們去創新。可以說,我們的工作是在遼寧省的綠色食品產業不斷發展中總結摸索出來的。

首先,我們結合各地的自然條件,集中發展優勢產業。考慮到綠色食品生產成本較高,政府加大對綠色食品產業的扶持力度,將綠色食品產業納入各地財政支持范疇。在各類項目建設中,我們也優先考慮綠色食品企業。通過這樣的努力,我們有計劃有目的建成一批高標準、規模大、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綠色食品基地。其次,我們還全力推進綠色食品產業化經營,以食品加工為主要方向,引導大型龍頭企業加入綠色食品產業。針對那些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和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龍頭企業我們進行重點扶持。通過產業化經營,不但帶動了周邊效益的發展,擴大生產規模,還加快綠色肉、蛋和水產品的開發速度,從而滿足人們日益擴大的需求。

最后,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也認識到了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所以持續不斷地加強市級綠色食品工作機構建設,健全縣(市、區)級工作機構,逐步推動綠色食品工作向鄉(鎮)基層拓展,也成為了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如今,遼寧省的各級農業部門結合本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已經逐步將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工作體系建設一并納入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范圍。針對企業員工流動大等不利因素,我們強化了企業內檢員制度建設,及時對內檢員進行培訓。

嚴字當頭 優中選優

記者:遼寧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如何開展綠色食品認證后的質量監管工作?有哪些經驗?

梁洪軍:遼寧省綠色食品質量總體良好,在頻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中,綠色食品企業以過硬的質量、規范的管理、良好的信譽經受住了考驗,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發揮了主導作用。這些年來,我們在綠色食品包括無公害和有機食品的認證上,始終堅持“嚴字當頭、優中選優”的原則,積極引導綜合素質好、自律能力強、誠信聲譽高的主體進行申報。按申報資質和條件,對申報主體的誠信記錄、質量管理水平、投入品管控、標準化生產能力等開展評估,把好認證工作的第一道準入門檻。

從2011年起,連續五年遼寧省農委和省財政聯合實施“遼寧省綠色、有機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要求各基地按照綠色有機食品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進行實施,實現基地生產、質量管理、科技推廣、農業投入品控制等全過程標準化管理,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目前遼寧省年檢實地檢查率已達100%,并連續多年產品抽檢合格率在98%以上,這樣的結果體現了我們認證產品的質量安全穩定。為此,我們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資金對綠色食品檢查員和企業內檢員進行培訓,使遼寧省綠色食品檢查員和綠色食品企業內檢員的隊伍穩定在一定數量,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認證工作中,我們不光看申報材料,更加注重現場檢查。當然,我始終認為認證是監管,更是服務。知曉企業所需,幫助企業解難,是我們在認證工作中給自己的新任務。例如一家養殖企業申報綠色食品標志,在申報過程中,飼料方面出現了問題,買不到綠色食品豆粕。我們多方打聽,終于幫助企業在黑龍江購買到,解決了申報中的難點,使企業成功取得綠色食品標志。通過這樣的工作,不僅拉近了與企業之間的距離,方便日后監管,也學到了企業的管理和文化,對檢查員隊伍素質的有效提升起到助推作用。

目前,遼寧省已經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監管體系,即:產品抽檢、市場監查、企業年檢和公示公告,同時推行屬地化管理。在年檢過程中創新進行互檢,從各市抽調骨干檢查員進行異地檢查,發現問題決不手軟。2013年,在檢查撫順一家綠色雞蛋企業時發現該企業違規使用綠色食品禁用的飼料,果斷下達檢查通知書,取消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維護綠色食品品牌公信力。今后我們將逐步加大抽檢力度,擴大市場監管范圍,完善年檢制度,加快公示公告頻率。嚴格打擊假冒偽劣產品,規范企業用標,維護消費者權益。

加強宣傳 提升認知

記者: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最終要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雙贏。遼寧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宣傳上做了哪些工作?

篇7

一、2011年工作總結

(一)積極爭創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推動科技工作上水平

五月份,接到省科技廳關于申報2009-2010年度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考評通知,我局立即組織落實。各科室按照考評細則要求,收集兩年來的工作實績材料,經過一個多月的認真工作,申報材料匯總裝訂成冊,報省科技廳并通過考核,待國家科技部審批。

(二)優化服務,科技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1、積極開展科技政策宣傳工作。不斷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科技網等給類媒體,及時轉發省廳和市局的文件,引導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深入企業宣傳科技政策,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邀請省市專家對我縣企業負責人進行培訓,引導企業轉型升級,發展高精尖產品,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減少能源消耗。

2、著力做好科技項目申報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科技項目,扶持企業發展,深入經濟開發區、循環經濟園、龍塘工業園等企業集聚地開展項目申報工作。指導豐華、中南光電等4家企業申報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燕之坊的天然高鈣及五谷益生等專用雜糧粉加工與產業化示范項目列入省2011年度科技計劃;華星、環瑞等8家企業申報了高新技術企業。并推薦燕之坊、景坤、華星等10家企業申報市爆發性增長企業,推薦的中南光電、鴻匯、景坤新能源等10家企業成功申報了市高新技術企業。

3、努力打造企業研發平臺。積極申報各級各類企業研究中心,搭建企業研發平臺,加強與高校聯系,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薦凱利、特立潔、華星3家企業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薦美菱太陽能等8家企業參加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培育,其中鴻匯、海源2家企業成功申報市級技術研發中心,獲得10萬元獎勵。

(三)精心組織,科技下鄉及技術服務呈現新氣象

1、廣泛而深入地開展了“科技活動周”活動。5月15日上午,我縣在一中舉行科普知識講座,拉開了科技活動周的序幕。活動周期間,利用縣電臺、電視臺、報、科技網等宣傳媒介大力宣傳省市《科技進步條例》、市政府《市承接產業轉移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若干政策措施(施行)》合政[2011]54號文件、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方案》東發[2011]1號文件、《縣科技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文件;在縣城主要街道路口懸掛條幅,展示宣傳畫板40多塊,介紹我縣科技成果、科技進步工作;并與縣科協、衛生局等縣直單位合作開展送科技下鄉、科普趕集活動,接受群眾咨詢達2000多人次,散發宣傳材料3000多份,宣傳了環保、防震減災、安全自救、農業技術、知識產權保護、申報專利、節能減排等相關知識,活動的開展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2、邀請專家學者進行知識產權培訓等活動。根據“知識產權助推經濟轉型”活動主題,在科技活動周期間,我局組織了華信知識產權機構的技術人員深入凱利、佳寶、亞龍化工等多家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專題培訓宣傳活動,向企業通報了2010年及“十一·五”期間市及我縣知識產權事業取得的成就。

(四)嚴格管理,知識產權工作取得新成績

1、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進專利申請工作。為促進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深入開展,縣科技局把知識產權服務作為工作的重點。我局邀請華信知識產權有限公司配合我局工作人員到企業幫助申請專利,截止9月底,全縣專利申請353件,專利授權501件。對所到企業負責人、技術人員就省、市、縣專利申報獎勵的有關內容進行了說明,并就申請事宜進行了講解。4月15日,在我縣岱山湖召開了全市縣區知識產權工作會議。

2、積極組織兌現《縣專利資助辦法》的相關規定。為貫徹《市承接產業轉移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合政[2011]54號)文件精神,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根據《關于印發縣專利申請補助暫行辦法》(東政[2008]42號)的相關規定,我局積極開展專利申請補助的兌現工作,已向20家企業及個人兌現專利申請補助費36.49萬元。

3、繼續開展打擊侵犯專利權和假冒專利專項行動。自2011年3月,國務院和省先后召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以來,我局迅速啟動了“雙打”專項行動,成立領導小組、制定行動方案,確定目標、任務,通過開展宣傳、舉辦培訓班和執法檢查活動,重點打擊“群體侵權”和“假冒專利”行為。

(五)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提高防震減災能力

1、加強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建設。在各鄉鎮的積極支持下,我縣于4月底完成了18個鄉鎮、2個開發區的防震減災助理員的選配工作。

2、加強抗震設防監管。一是嚴格審批,按照程序,上半年依法核準了50個單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二是嚴格執法,我局組織人員對重點工程進行了執法檢查。

3、加快白馬山地震監測中心建設步伐。我局于5月份2次向縣政府上報《關于要求解決地震監測中心建設用地的請示》,經李向陽副縣長、宋琪副縣長批示,國土局已安排建設用地,目前正在進行規劃設計。

二、2012年工作安排

1、進一步加強科技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落實力度。利用一切輿論宣傳工具,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大力宣傳科技進步法等科技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執法水平。

2、集中力量組織科技攻關。繼續做好自主知識產權工作,進一步激發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引導企業轉型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抓好科技項目申報工作,爭取國家、省、市科技資金,扶持企業進一步發展

3、進一步加強技術市場管理職能。做好服務工作,引導具有科技潛質的私營企業,申請民營科技企業和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壯大民營科技企業和民間科技組織隊伍,形成一支振興經濟的主力軍。

4、加強農科教工作。進一步做好科技進村入戶工作,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大力普及和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積極引進科技人才,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發揮政府資金的扶持和引導作用,利用農科教統籌協調職能,促進我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進一步完善農科教示范基地的建設。

篇8

一、發展多種經營,走產業結構調整之路。

從現實狀況看,xx村的傳統農業結構不合理,單一的糧食種植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靠過去的老辦法致富奔小康是不切合實際情況。這就需要轉變觀念,發展多種經營,走出一條適合本地農業發展的新路。

1、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提高村民經濟收入,由村支部帶頭種植白蘇子*公頃,僅此一項就收入*萬元。種植西甜瓜*公頃,收入達*余萬元。種植大豆、玉米、藥材,發展畜牧業這幾項,收入就達*余萬元,種植蔬菜收入*萬元,使全村的人均收入較去年相比多收入*多元,達到人均收入*元。

2、要想真正使村民致富奔小康,僅做到這些是不夠的,不能使農村經濟有長遠的發展。因此,根據本村的氣候特點,利用種植瓜果技術上的優勢,率先在松江屯村建立了瓜果示范基地,在村中發展了*多戶,擴大種植瓜果的面積,當年收入達二百余萬元。

3、大力發展養牛、養豬大戶的跟蹤服務和扶持工作,提高黃牛冷配質量,鞏固牛存欄數,發展養牛大戶5戶,存欄達*頭以上。有2個養豬大戶,年存欄生豬*頭,出欄*頭。

4、發展壯大村中經濟人隊伍建設,讓真正有價值的經濟作物走出去,把有實力的中介人,以中介組織的形式,為村民提供中介服務,辦實事、好事,實實在在地幫助村民將經濟收入提高上升,更快更有效地發展壯大了現有產業的規模。

農民嘗到了發展畜牧業的甜頭,經濟發展了,老百姓得到了實惠,發展瓜果產業的積極性更高了。

二、解放思想,走管理效益之路,努力建設平安村和和諧社會。

為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同時為了加快和諧社會建設步伐,xx村制定了對村干部管理的規章制度,加強財務紀律,嚴格實行村務、政務公開制度,實行透明管理,做到帳目清晰,使村民放心。經過不斷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使廣大村民真正對村干部放了心,鍛煉出了一支一心一意為村民服務的村干部隊伍。在此基礎上對村民進行分類管理,通過摸底將村民分類:一是經濟狀況較好的;

篇9

一、智囊作用日益凸顯。

經貿發展局作為全區經濟工作牽頭部門,始終定位于黨工委、管委會的決策“智囊”,著力在規劃、產業研究、項目謀劃等領域深入開展工作。在2012年10月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范園區獲省政府正式批復后,立即啟動了《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范園區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前期工作,2013年3月規劃正式起草,6月規劃完成全部編制工作。同時,持續加大針對重點產業、重點領域的研究和追蹤,強化與拓墣產業研究所、賽迪顧問、電子視像協會等專業機構和媒體的溝通聯絡,及時掌握國際、國內產業發展趨勢和政策變化,撰寫《深耕產業鏈,培育價值鏈,完善服務鏈——關于區平板顯示特色產業發展道路的思考》等調研報告,建立動態謀劃項目庫,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已列入了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批準的《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實施方案》,以我區為主導的平板顯示產業區域集聚發展成為國家試點。

二、項目管理科學規范

一方面,積極建立健全項目管理流程,嚴格執行項目立項審批、節能評估、境外投資等方面政策法規,完善受理、轉報和存檔程序,截止11月4日審批企業投資項目備案42件,企業投資項目預審62件,政府投資項目核準51件,外商投資企業審批10件,轉報17項,全面落實限時辦結。另一方面,對支柱產業、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建設、運營情況的實時監測,深入調查研究,以產業、投資為維度,建立產業數據庫系統,強化對重點項目的交叉管理。2013年,納入省861計劃項目9個,計劃投資122.13億元,前季度完成投資126.11億元,占全年計劃103.2%;納入市重點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調度項目6個,計劃投資141億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資143.7億元,占全年計劃101.5%;納入市1346行動計劃項目33個,投資198.42億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資174.3億元,占全年計劃87.8%。全年央企新簽約項目、新開工項目、當年實際完成投資、新竣工項目、新簽約項目個數、新開工項目個數等目標任務預計可全部超全年計劃完成,并被省重大項目領導小組授予“2012年實施861行動計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第三是認真研究和精確把握國家、省各類扶持產業發展專項政策,提前了解資金導向和政策范圍、流程,主動對接省、市相關部門尋求指導和幫助,積極組織園區企業提前謀劃儲備項目,按照申報節點精心編制項目申報材料,統籌做好項目申報溝通協調,突出項目申報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當前國家、省對產業扶持重點政策資金逐年減少,資金導向偏向民生、基建的不利形勢下,全年共申報各類專項20項,受理各類項目資金申請61個,篩選符合條件轉報項目10個,其中鑫晟8.5代線獲得2012年度省戰略新興產業資金5000萬元,藍光LED項目獲得2012年度省高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300萬。第四是加大國債項目監管力度,實時關注區內國債項目建設進度,配合財政部門做好國債資金使用監督,落實各級督查整改措施。

三、企業服務創新模式

2013年,經貿發展局緊緊圍繞“一切為了項目,項目就是一切”的理念,主動探索服務新模式,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服務路徑。一是常規問題系統化處理,連貫流程。進一步健全快捷、高效反映和解決問題的綠色通道,創建“企業問題臺賬”,規范處理流程,形成全面的服務素材,編制成《區企業服務導航冊》,為企業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指南。同時,定期“企業服務月度匯報材料”、《企業服務期刊》等形式,與管委會各部門進行信息傳遞,建立跟蹤服務機制。二是發動企業抱團聯動,集中服務。牽頭組建了區企業聯盟,先后組織區內企業參加21場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展會、3個高峰論壇以及多場企業上市培訓會等活動,持續擴大企業聯盟的影響和合作領域,深入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宣傳、融資、上市、交流等問題。目前,聯盟已擁有112家企業成員,企業間交流合作活動頻繁,企業凝聚力和整體競爭實力逐漸增強。三是依法兌現政策、協議,為企減負。全面落實工業項目行政事業收費和小微企業行政收費減免政策,統籌安排管委會自持的宿舍、廠房,合理調配和協調企業閑置廠房、辦公樓等資源。同時,本著尊重歷史,以協議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兌現政策、根據協議約定進行財政獎勵返還,積極妥善地處理原瑤海工業園、三十頭及工業園孵化區歷史遺留問題。

四、基地功能持續完善

始終將完善基地功能作為促進開發區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抓手,圍繞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提升綜合配套能力。2013年,不斷加強與海關的聯系,與省市相關部門多次赴京推進綜保區申報工作,第一輪征求部委意見已經結束,各相關部委會簽正在進行,待報國務院審批,綜保區規劃設計工作業已啟動,將在項目獲批后按照“高起點、高標準”的要求盡快開工建設。“國檢局綜合實驗樓”設計工作即將結束,正在申報“2014年市公益性項目”,力爭2014年開工。168中學東校區已開學一年,在2013年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已開工建設,將于2015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教育、醫療等配套資源效應快速顯現。

五、科技創新成效顯著。

不斷加大對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定期召開專場培訓會,受訓人員達200人次以上,共計50多家企業60多個項目進入科技企業庫和項目庫。大力支持企業制訂標準和培育品牌,鼓勵企業積極承擔和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企業科研實力和自主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全年全區預計新增專利申請數突破1000件,同比增長35%,其中新增發明專利申請數達300件以上,同比增長60%;新認定市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4家,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家,新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新增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5家;全社會研發投入(R&D)預計超過5億元。預計至2013年底,全區將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70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70%以上。5月份,省政府再次授予我區“省創新型園區”稱號,這是我區連續兩屆獲此殊榮,也是全省連續兩次獲此表彰的五家園區之一,園區企業綜合競爭力快速提升。

六、外貿發展領先全市

積極開展外貿企業包保服務、推動信用保險、組織開展外貿政策宣講會等多項舉措,推動外貿工作快速發展。2013年1-8月份,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42185萬美元,同比增長98.5%,其中,出口38350萬美元,同比增長53%;進口103835萬美元,同比增長122.8%,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3%,預計全年可完成17.5億美元,增速、目標完成進度均遙遙領先各開發區,區已成為市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

七、市場建設穩步有序

一是進一步做好民生商務工作,積極推動農貿市場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時間完成標準化改造,完成7家社區蔬菜直銷店和4輛蔬菜流動車的布點,新增10輛早餐車定點供應,切實保障便民惠民菜籃子體系建設執行到位,滿足區內居民的生活需求。二是完善價格監測預警機制,重點突出對糧油、豬肉、蔬菜等日常民生價格的監測和巡查,建立監測臺賬,完成了重點領域成本調查,從而全面掌握和了解各項經濟活動真實運營成本基礎數據。三是強化市場流通監管,圍繞文明創建、衛生創建工作,認真做好各類市場的清理整頓,完成我區生豬屠宰審核清理和肉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單位建設任務,轄區市場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八、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調整

2013年,圍繞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產業化深入實施的目標,著力做好項目運作、土地流轉、秸稈禁燒,以及惠農政策落實等工作,全區農業、農村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1、扎實培育優勢特色產業。以農業園區建設為重點,全年共引進現代農業項目26個,戈斯曼、綠神花卉、本亮合作社、卓茵農業等行業龍頭相繼入駐,建設各類農業園區面積11630.16畝,現代都市型農業格局基本形成,以紡織服裝、木質家具制造為主體的農產品加工業初現規模,預計全面可實現加工產值為52.2億元。截至10月底,已完成新增高效特色農業面積2.2萬畝,新增特色農業產業基地5個,新增農業示范園區3個、新增設施工業1000畝。

2、有序推進土地流轉。繼續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全面推進土地流轉工作。2013年三十頭社區新增一次流轉土地3193.89畝,全區已累計完成流轉土地82672.84畝,為農業產業化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3、秸稈禁燒取得佳績。禁燒期間,全區共出動流動宣傳車33輛,撥付農戶油菜秸稈搬運離田集中堆放補助、小麥秸稈粉碎還田補助53.36萬元,確保順利實現“不燃一把火,不冒一處煙”目標,有望實現“秸稈禁燒先進縣區”四連冠。

4、惠農政策高效落實。為確保惠農補貼及時、安全、準確無誤兌現,從政策執行、基礎數據錄入、表格數字審核、公開公示評議、資金撥付兌現、銀行打卡發放、資金監督檢查七個方面嚴格把關,累計兌現“糧食直補、農資綜補”、水庫移民直補、政策性農業保險、退耕還林補助、財政獎補等各類政策資金743.42萬元。

九、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隨著平板顯示產業基地和產業新城的快速建設,2013年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可控,全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生產安全事故9312起,同比上升34.7%;死亡3人(道路交通2人、工礦商貿1人),同比下降17.4%。圍繞制度體系建設、隱患治理、打非治違、宣教培訓等系統工作,著力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安全生產投入、落實安全生產任務、創建安全生產社區。出臺了《區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導則(試行)》等規章制度,規范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上報、治理工作流程,明確主體責任,積極推動化工集中區整體性安全風險評價。全面實施各節日、“隱患集中排查月”、安全生產集中專項檢查、百日安全生產大檢查等專項行動,擴大隱患排查范圍和力度,共檢查企業187家,排查隱患共計297處,整治292處,整改率98.2%,掛牌督辦重大事故隱患13處,年底前全部整改完畢。大力開展宣教培訓專項工作,“安全月宣傳咨詢日”、安全生產知識競賽、安全生產監管人員春訓班、職工安全資格證培訓等活動深入人心,發放各類宣傳培訓材料10余萬份,組織宣傳報道近百篇,實現了宣教培訓范圍全覆蓋,安全生產監管人員業務技能和素質大幅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專業水平跨上新臺階。巡查執法與群眾舉報查處相結合,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職業危害和工礦商貿等重點行業領域打非治違成果顯著。深入開展企業標準化創建,指導試點單位科學構建隱患排查治理體系,企業開展職業危害控評自覺性不斷提高,安全社區創建工作實現突破。

2013年,經貿局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步、新成績,但部分經濟指標完成情況不理想,經濟轉型面臨新的困難,發展后勁有所減弱。

2014年,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進一步強化載體優勢,積極推動開發區更名升級。

近年來,區先后被評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省創新型園區”,以及“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范園區”,隨著產業新城和平板顯示產業基地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開發區原有名稱和架構已無法適合發展需要,推動更名和升級工作勢在必行。要在2013年國家相關部委開展的新一輪開發區清理整頓工作基礎上,積極謀劃、主動對接,嚴格按照要求開展前期,力爭取得實質進展。重點推動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綜保區(北區)盡快獲批、開建,加速形成產品檢測、認證、通關等進出口業務的便捷服務體系,提升綜合承載能力。

二、進一步抓好項目謀劃,加強項目管理。

緊緊抓住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范園區建設機遇,按照產業規劃布局要求,深入挖掘已入區重點項目潛力,積極整合存量資源,圍繞京東方、中國電子集團(彩虹)、中航科技(樂凱)、南車等大型央企、國企,著力推進鑫晟8.5代線項目實現量產,確保OGS觸摸屏、智能制造裝備基地、南車軌道車輛維修基地、安醫大四附院項目、京商商貿城項目等重點項目順利建設,按照彌補產業鏈薄弱環節,做強優勢領域,提升整體競爭力的思路,再精心謀劃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同時,要不斷擴大對已存量企業的監督和扶持,跟蹤了解企業建設、生產、運營情況和質量,全方位做好企業與各級各部門的溝通紐帶,及時將企業的需求和困難,各類政策和規定傳達到位、宣傳到位。加大對工業發展的有效投入,強化工業經濟運行監控及投資調度,圍繞電子信息振興專項、平板顯示集聚試點資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等重點政策資金的組織申報工作,加強對項目的在謀劃、前期審批、資金落實、建設進度等多個環節的監督和服務力度。進一步完善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監督管理,主動對接各級投資審批、財政、審計等部門,從項目申報源頭嚴格規范,在資金使用過程依法監督,保障項目建設實現預期效益。

三、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推進無障礙服務

以推動項目快落地、快投產、快出效益為工作目標,服務型政府職能轉變,繼續堅持定期分組調研企業,將生產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在源頭收集,在第一線解決,定期印發《企業服務期刊》,更新《區無障礙服務導航冊》等。重點圍繞“土地、資金、用工、技改”等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突出瓶頸,充分發揮政策把握精準、信息渠道暢通、對企關系良好的先天優勢,引導潛力企業增資擴產和開展合作,助推企業與金融資本積極對接,為有條件的企業搭建上市平臺。持續發揮政策性資金和獎勵的扶持作用,按照“責權利對等,財政引導,雙向約束”的原則進一步規范兌現程序。篩選一批社會機構服務企業,積極構建多元化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企業服務層次,不斷擴大企業聯盟影響力和輻射力。

四、進一步提升創新實力,建設科技產業高地

緊緊圍繞“工業引擎、創新高地”的新定位,以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為抓手,不斷提升創新型園區檔次,努力建設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繼續圍繞京東方、彩虹、海潤等龍頭企業,加大產業鏈培育力度,抓住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集聚試點獲批的歷史機遇,扎實做好專利申報、研發平臺建設、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基礎工作,協調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構建“官產學研”對接平臺,有力保障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全面、高效。繼續完善區本級自主創新扶持政策,加大國家、省、市相關政策的宣傳、推廣和執行力度,圍繞科技人才、項目、資金等方面營造有利于創新型園區發展的政策環境。

五、進一步優化外貿服務,構建現代市場體系

借助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重要載體,深入開展對口包保服務,加大外貿市場研究和對接力度,積極為企業提供外貿市場發展的信息和資源。進一步優化服務網點規劃,鼓勵發展社區超市、便利店、專利店等新型業態,持續推動準化菜市場改造、惠民菜籃子工程,嚴格執行民生價格采集監測點定期報送,確保數據采集的準確、及時。全面推行物業服務收費標準及服務內容“雙公開”,細致梳理和查驗轄區幼兒園收費備案相關程序、資料,依法履行價格行政執法職責,促進價格誠信環境不斷完善。

六、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繼續推進土地流轉,引導農民逐步退出傳統農業,依托區域資源優勢,加大農業招商力度,力爭二次流轉土地5000畝,新增高效特色農業面積5000畝,新增特色農業產業基地5個,新增農業示范園區3個,新增標準農田面積5000畝,新增設施農業1000畝,新增經果林300畝。做好三十頭社區金有鎖無公害蔬菜項目500畝、卓茵蔬菜種植園項目400畝、綠神花卉種植園項目300畝,磨店社區本亮合作社草莓項目400畝等農業項目申報省、市支持農業發展相關獎勵政策的服務和指導工作,調動、吸引農業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的主動性、積極性。確保確保“不燃一把火、不冒一處煙”的全年秸稈禁燒工作目標完成。實現年動物防疫免疫率達到100%,血清抗體合格率達80%,保障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及時發放2014年土地流轉租金、良種補貼資金、水庫移民直補資金及退耕還林補助資金。

篇10

一、20*年農業生產形勢與工作成效

(一)、糧食、經作生產發展穩定

今年糧食面積498010畝,對比去年增1.1%,總產206380噸,對比去年增0.95%。水稻種植面積調整為36.3萬畝,對比去年35.6萬畝增0.7萬畝,水稻總產17.5萬噸,對比去年增0.7萬噸,畝產484公斤,對比去年增11公斤,糧經比例全年達4:6,二級谷以上的優質稻達90%以上。蔬菜面積216000畝,對比去年增4.9%,總產達4*000噸,對比去年增6.5%。果蔬型玉米種植面積53000畝,占95.5%,畝產260公斤,總產達13553噸。其中甜玉米3800畝,總產760噸。今年共發展梅花柚、甜玉米、無籽西瓜、南瓜、烤煙等訂單農業4.2萬多畝,總產值達5680萬元(其中我局訂單農業:香芋種植500畝,苦瓜100畝,茄子100畝);

(二)果茶生產持續增長

水果總面積達45*30畝,對比去年增9396畝,主要新種臍橙等新優品種。全年水果總產達414330噸,對比增10815噸,其中柚類面積263000畝,總產預計28*10噸,對比去年增490噸。其中沙田柚面積201266畝,減800畝,總產229010噸,與去年持平。茶葉面積1.86萬畝,總產10*噸,增5.7%。

(三)、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區域布局日趨合理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各級農業部門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充分發揮區域、資源、產品優勢,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和相當規模的主導產品,建成以雁洋為中心的生態旅游觀光農業,以程江、扶大為中心的城郊農業,打好綠色、外向兩張牌,發展無公害蔬菜、優質水果等高值農產品和出口創匯農業,以梅西、大坪為中心的山區農業經濟區,繼續抓好臍橙、板栗、柿等優質水果示范基地;以畬江為中心的工藝編織、水產畜牧養殖農業經濟區建設,發展形勢良好。各行政村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結合農民的種植習慣,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引導農戶調整品種結構,先后發展了"金柚專業村"、"毛瓜專業村"、"蔬菜專業村"、"大蒜專業村"、"枇杷專業村"、"西瓜專業村"、"生葛專業村"、"茶葉專業村"等共有

57個,其中該專業收入占全村人平收入50%以上的就有19個。形成了各具特色,名符其實的"專業村",全縣逐步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格局。

(四)、農業龍頭企業日益壯大

全縣目前有省、市、縣掛牌農業龍頭企業17家,其中省級3家,市級4家,縣級10家。積極扶持鼓勵一些符合縣、市、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標準的農業企業申報上一級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調查論證,分別幫助梅雁經濟發展總公司、廣東華銀集團公司、*泰和園實業有限公司、*永生貿易有限公司等編寫*農產品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南藥種植建設項目、臍橙分級包裝、冷藏保鮮項目、金柚打臘、包裝、展銷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多份,積極向市、省主管部門申報。

全縣共培育發展各類龍頭企業72家。在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方面,充分發揮雁南飛茶田有限公司、梅雁經濟發展總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的資金、信息、技術優勢,以金柚、茶葉、玉米、蔬菜等大宗優勢農產品為依托,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同時,立足現有加工能力的改造,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加快農產品的加工、貯藏、保鮮技術開發。目前,我縣在金柚深加工方面發展良好,梅雁經濟發展總公司從金柚中提取柚黃酮(柚皮甙),制成具有調節血脂的金柚片和清咽潤喉的金柚含片、*新泓基發展有限公司研制生產的金柚酒、龍偉公司生產的金柚茶等年均加工金柚共6000噸。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執法嚴格,依法行政

1、加大對農藥、肥料、種子市場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銷售假劣、農藥、化肥、種子的違法行為,有效地整頓我縣農資市場。據統計:20*年共出動30次,156人次檢查銷售化肥、農藥、種子等門店225間,立案查處違法案件30宗,結案30宗,沒收假劣水稻種子5

00公斤,假劣農藥1000公斤。

2、對從事農藥經營的單位和個人組織參加農藥上崗培訓,經考核合格后發給上崗證,并辦理農藥經營許可證后方可經營。全縣共培訓上崗人員3000多人次,辦理上崗證300多份,辦理許可證280多份。

3、縣農業執法部門,大力開展多形式的農資市場執法檢查,重點對盜證和擴大使用范圍的農藥進行了查處,加大對農藥、肥料、種子市場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銷售假劣、農藥、化肥、種子的違法行為,有效地整頓我縣農資市場。據統計:20*年共出動30次,156人次檢查銷售化肥、農藥、種子等門店225間,立案查處違法案件30宗,結案30宗,沒收假劣水稻種子500公斤,假劣農藥1000公斤,有效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在全縣開展毒鼠強專項整治行動,堵住毒鼠強等劇毒殺鼠劑的流通渠道,并通過實行定點銷售制度,規范經營行為,凈化殺鼠劑市場。

4、漁政執法方面:全縣進行檢驗登記的漁船79艘,檢驗合格的漁船74艘,受檢率達100%,檢驗合格率達93%。對檢驗不合格的5艘漁船,責令船主限期內進行自行報廢。為了漁民安全作業,今年全縣共簽訂74份安全管理責任書。據統計,今年共查處非法電魚案件12宗,違規捕撈漁船23艘(次),沒收電機12臺,柴油機2臺,罰款1400元。共查處違規經營中華鱘、花鰻鱺等國家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案件2宗。查處污染死魚事故7宗,涉污水面161畝,成魚損失5300公斤,苗種損失2.5萬尾,直接經濟損失6.01萬元。經查處共索賠或挽回經濟損失5.6萬元。另外,今年我大隊共對40艘漁船依法辦理了捕撈許可證的年審簽證手續,征收資源費3210元。全年共對15艘魚船依法辦理了捕撈許可證的年審簽證手續,征收資源費1500元。同時積極配合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今年放流魚苗500萬尾,做好梅江水產的增殖保護工作。

(六)、農村經濟管理規范、農民減負顯著

積極抓好全縣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通過審計,進一步樹立了農村審計的權威性

。推動廣大農村深入開展"民主管理、民主理財、民主監督"三個民主的工作開展。認真做好嶂下村中央農村固定觀察點的常規調查和專題調查工作和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調處工作。一年來,我們共接待來訪30多人次,調處和督辦糾紛25宗。與各鎮政府及縣直涉農收費單位、鎮與村重新簽訂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責任書"共420份;向全縣12.5萬農戶每戶發了負擔監督卡,要求向農民征收農業稅、"一事一議"籌資情況如實登記。通過稅費改革,全縣農民一年可減輕負擔3194萬元,減幅為78.33%,人均減負68.62元,人均負擔從87.6元降至18.98元。

(七)、精神文明建設面貌煥然一新

通過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六大"

精神,貫徹同志重要講話,學習法律法規知識,全體農業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轉變作風,提高機關辦事效率;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自覺加強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干部生活作風建設,以新的精神風貌,開拓進取,扎實工作,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八)農業機械化發展勢頭良好

農機總動力21.2萬千瓦,增長2%;小型拖拉機4620臺,排灌機械9375臺,聯合收割機33臺,農副產品加工機械2*0臺,農用運輸車輛1260臺,完成農機作業總量954萬標畝,比增2%,完成機耕面積12.5萬畝,機收面積1.2萬畝。機電灌溉面積6萬畝,加工糧食28萬噸。

(九)農科所拆遷安置井然有序

為貫徹縣委號召的"工業梅州"的發展戰略,抽調大批人員參加扶大工業園區的原農科所的拆遷安置動員工作,為確保工業園區的順利發展作出努力。

二、農業工作特點和措施

(一)抓好糧食生產,提升品種結構

水稻方面:主要引進推廣的新品種組合有培雜青珍、粵雜122、華優桂99、天豐優998等一系列新組合優質稻。優質稻的比例增加,據統計,今年我縣二級米以上的優質稻占水稻總面積的85%,一級米以上的優質稻占40%,對比去年分別增長5個百分點和10個百分點。

玉米生產方面:繼續推廣以蘇玉糯、香白糯等果蔬型優質玉米共計4萬多畝。同時與市種植業科合作早造在葵崗良種場,搞一個由36個玉米新品種展示,晚造在石扇有6個甜玉米新品種展示,為我縣玉米新品種推廣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果茶方面:協助做好以色列柚和美國柚的新品種引進工作,在松口饒志章果園及雁洋華銀墾殖場進行高位嫁接獲得成功。在茶葉方面,引進推廣金仙、桂露等高香型茶樹品種。

(二)推廣農業科技,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加快實施

"綠色證書工程",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今年我縣先后在荷泗、畬江、大坪、松口、南口等鎮分片開辦了果樹、蔬菜、烤煙、茶葉、西瓜、糧作六個專業七個綠色證書培訓班,共培訓學員419人,獲證學員419人。全縣計舉辦各類型培訓班132期,培訓1*00人次。開展送科技下鄉35場次,發放資料3.2萬份,接受咨詢1.8萬人次。共推廣"蛀果蟲"綜防面積9.65萬畝,增值效益760萬元;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16萬畝,增值效益2080萬元;推廣金云系列生物農藥1.5萬畝,增值效益120萬元;推廣水果套袋面積1萬畝,

增值效益100萬元。同時,抓好玉米新品種及高產栽培配套技術、水稻控釋肥料一次性施肥技術、秸稈還田機械化技術的示范推廣。

(三)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促進農民增收

推廣"畜-沼-果"生態模態,今年新建沼池386個,重點在大型養禽場建"畜-沼-果"綜合利用示范點。無公害技術推廣,20*年推廣面積15萬畝。同時今年針對*養豬場較多的特點,積極動員養豬場建沼氣池。其中*泰和園養豬場、城東種豬場、畬江養豬場等全部新建了沼氣池,這些養豬場周圍均種植了大量果樹,通過建沼氣池很好的達到了"畜-沼-果"生態農業的良性循環,減少了污染,節約了燃料,利用了能源,提高了效益。

提供無公害農產品的技術服務,積極推廣"金云系列"生物農藥和生物有機肥,定期檢查指導企業無公害生產栽培措施。設立了扶大鎮、石扇鎮、程江鎮、城東鎮、四個沙田柚生態示范園加強沙田柚健身栽培。開拓無公害農產品市場,高于市場價格收購一部份無公害金柚進行銷售,同時對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企業積極幫助聯系銷售渠道,及包裝設計,擴大宣傳等產后服務。

目前,我縣已獲綠色食品認證的有"梅嶺牌"金柚、雁南飛金單叢烏龍茶、梅雁螺旋藻、*泰和園千畝臍橙基地;經省農業廳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企業7家,基地面積2萬多畝。今年獲得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企業產品有:*芳華種養場龍眼,*康夫特茶業有限公司茶葉。

在推進農業標準化,發展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率先執行國家制定的農產品質量標準,積極爭取通過國際相關組織的質量認證、安全衛生認證、環保認證。如*雁南飛茶田有限公司高度重視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質量安全,對茶葉生產、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銷售和衛生檢疫等進行嚴格的標準化管理,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進入國際市場,擴大產品的銷售,取得了可靠的保障。如梅雁經濟發展總公司加大投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技術創新機制,設立了技術開發中心、梅雁生物工程研究所、藍藻高科技研究所,重點圍繞螺旋藻、金柚等主導產品的精深加工進行研究開發,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加大良種良法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力度

近年來,縣農業部門加強與農業科研教育、推廣機構聯系和合作,及時掌握良種發展動態,共引進水稻、玉米、蔬菜、瓜果等良種80多個品種(組合),對適合我縣種植的良種加大繁育和推廣力度,加快品種更新換代。同時,加強在縣農科所的全省首個柚類基因庫的管理,并建立了優新水果品種示范基地、良種苗木繁育基地。目前,我縣推廣種植中、優質稻的比例達90%以上,推廣種植糯玉米、甜玉米等果蔬型優質玉米的比例達95%以上;水果生產上,我縣在鞏固提高25萬畝金柚主導產業,提高金柚內在品質和產后分級、包裝、貯藏、保鮮技術水平的基礎上,加快名特優新水果品種的引進推廣。茶葉、蔬菜等經濟作物向無公害生產方向發展。

(五)、做好病蟲監測防治

1、完成了中央、省、市布置的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紋枯病等到病蟲的監測工作,建立了病蟲觀察圃和千畝示范區,定時定期進行調查。并設立程江鎮、西陽鎮、雁洋鎮等到七個測報網點。向中央、省、市發出模式電報份,書面材料1*份,并發出農作物病蟲情報九期、植保土肥動態8期,為領導決策提提供了準確依據。

2、強化植檢工作,服務農業生產

認真做好危險性病蟲的監測工作。有針對地開展"蛀果蟲"、蔗扁蛾、香蕉枯萎病、稻水蟓甲、假高粱等危險性病蟲的監測工作。

3、抓苗木、果實的產地檢疫和調動檢疫工作。指導育苗100多萬株,指導水果蔬菜檢疫性病蟲防治65萬畝,共進行果實調運檢疫4批35000公斤,苗木調運3批25000苗。

(六)、同心協力抗災保豐收

5·17災情發生后,按照縣委縣府指示精神,我局迅速行動,立即組織糧產、經作、植保等業務股的同志深入到災區,針對災情,及時指導群眾開展生產自救,組織人員及時與受災鎮聯系,做好災情累總及時對口上報;編寫災后復產技術措施意見并傳真至各受災鎮。種子公司等部門調配好種子、種苗及其它農資,指導和幫助群眾盡快抗災、復產。把受災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七)強化服務體系,增強自身活力

1、積極做好農產品的產中、產后服務,特別是參與金柚產后銷售服務,擴大甜玉米、東升南瓜訂單。

2、針對農村信息閉塞,農戶銷路不順暢的情況,建立信息網絡,搜索農產品價格,及時供求信息,做到了為農民所想,為農民所急。

3、加強農業信息服務,今年印發《*農業信息》8期,《病蟲情況》9期,各種技術資料6萬份。

4、做好*金柚梅嶺牌商標、金柚包裝箱的供應服務,以名牌闖市場,提高金柚聲譽。

5、協助成立了*水果流通協會。加強與金柚銷售大戶的信息返饋聯系,在縣水果公司設立金柚購銷信息返饋中心,盡力為廣大金柚銷售戶提供購銷信息服務,并幫助銷售大戶辦理通行證。

6、辦好農業招待所,強化招待所的經營管理。充分利用該所條件,開展各項培訓和繼續再教育工作。搞好機關工作人員的工資晉升、職稱評定、綠化美化等工作,讓全體干部職工安心工作。

(八)抓好農情調查、收集、整理、匯報

農情工作是農業部門一項必不可少的綜合性工作,搞好農情匯報是農業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當好參謀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通過深入了解調查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系和溝通,在各相關業務股室的支持配合下,掌握第一手材料,努力做好農情匯報工作:一是做好農情對口上報,累計上報文字材料20份,各類統計報表92份。二是針對今年農業生產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如開展抗災、改種,發展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防治蛀果蟲等方面,及時深入調查、了解、提出解決的措施,報縣委、縣政府有關領導部門,以供領導決策,指揮農業生產時參考,全年累計16份,在報社發表3篇。三是收集準確的農情信息提供給*農村經濟信息網,全年共3份。

(九)、做好產后服務、推進金柚產業化進程

為實施農產品的品牌戰略,提高*金柚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今年,我縣向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申請命名*為"中國金柚之鄉"完成了相關申報材料和現場認證的各項工作。同時,負責與中央電視臺第七頻道聯系,簽訂播放*金柚廣告合同,于11月3日晚開始在CCTV-7播放*金柚廣告。

(十)獲獎情況

今年,我局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省農業技術推廣獎1項,市科技成果進步獎2項,縣科技進步獎5項。

三、存在問題

(一)、我縣水果種植面積已達45萬畝,總產達42萬噸,目前尚缺乏專業水果批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