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30 21:53: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二 調查過程及結果
此次調查活動我們采取了多種方式,多方面收集資料和數據,盡量獲得第一手資料,力求真實和準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在村里選點實地觀察并采取水樣;到幾家企業調查了排污及治理情況;走訪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對環境污染的認識及對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個地區的環境污染現狀并作出準確評價是很困難的,限于我們自身的能力,我們對家鄉的環境現狀、影響、趨勢作出一些粗淺的評價。
(一)實地觀察過程及結果
本次實地調查,我們進行了大氣和水污染狀況調查。觀察表明,唐坪村大氣狀況尚屬良好,晴天時大氣能見度比較高。個別地方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水體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渾濁,散發出臭味,水樣ph值測定表明,其ph為酸性。通過查閱資料我們了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體造成的。
(二)調查結果
據調查,很多人認為,目前唐坪村的環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時候村里的空氣質量也不能盡如人意等等。被訪者普遍認為,確實應該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被訪者就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紛紛提出了意見和看法,他們也表示愿意從自身做起,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為把我們唐坪村建設得更美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見人們對周圍的環境還是十分重視的,他們的環保意識也是很強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了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目前這種環境狀況,光靠環保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也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
(三)改進意見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節約用水。
2、慎用清潔劑,選用無磷洗衣粉,保護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營養化。
3、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地點。
4、盡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5、盡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積極向環保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為。
7、增強環保意識,愛護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篇2
一、把語文課變成語文實踐課
在教師和學生組成的學校這一特殊空間中,不僅是師生之間單純進行文化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而是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活動過程,它應充滿生命的活力。“新大綱”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這說明在由學生、教師、學科對象三方組成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灌輸對象,而是對于學科對象的主動自學的求知和探索者。語文課就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課。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文章在教學中僅靠教師講,不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去想一想,做一做,是不會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的,教學效果是難以讓人滿意的。學生必須真正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去,在學習科學小品文時,讓學生親身經歷一下科學發現的過程,親身體驗到科學發現的艱辛和獲取成功的喜悅;在學習游記類文章時,讓學生深刻體會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在學習人物類文章時,讓學生更多的從人物的情感與心理變化去做認真體驗。學生只有真正被當作了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情感得到真正的尊重,才會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見,只有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重視,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才會煥發出充滿生命意義的色彩。
二、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語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
學生需要大量的課外語文實踐來讓課堂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歷練自己運用語文的能力。培養學生語文能力不能僅僅拘囿于課堂教學,而應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必須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語文學習體系。
(一)圍繞課文內容讓學生多讀課外作品。大量的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選擇一些課外閱讀作品。如在每學期開學時交給學生們一個書單,羅列一些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每學期能讀幾本名著,幾十首詩詞,幾十篇文章,這就確保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提高了閱讀能力,語文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二)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寫。我們要鼓勵學生寫日記、周記和讀書筆記,或記錄文章中名詞雅句,或抒發內心所思所想,或進行文學練筆;定期組織作文比賽,比賽結束之后,互相交流,在共同學習中提高了語文能力。(三)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多聽、多說。有研究資料表明,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讀和寫占活動總量的 25%,而聽和說占了75%,可見聽和說是多么重要。因此語文的教學不僅要重視書面語言的訓練,更要重視口頭語言的練習。我們可以通過開展故事會、辯論會、演講比賽和聽廣播等語文實踐活動,來鍛煉學生聽和說的能力。
三、鼓勵學生投身實踐活動,自覺培養綜合能力
篇3
為了慶祝國慶____周年,歌頌偉大祖國繁榮富強,體驗家鄉變化,激勵廣大同學愛國,愛校,愛家鄉的情感,繁榮校園文化生活,提高綜合素質。特舉辦此次“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為主題的國慶實踐活動。
(一) “向國旗敬禮”網上簽名寄語活動
全校學生登錄中國文明網、央視網、或其他鏈接網站,以個人名義,也可以采取小組、團隊、班級或家庭等方式進行簽名,同時留言寄語。留言寄語內容要主題突出,健康向上,放映真情實感。
(二) 主題活動
七年級:開展“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主題實踐活動。
以“愛我家鄉,保護環境,為建設生態博望做貢獻”為主線,開展繪畫、攝影、環保小制作活動。(任選一種形式,展示活動成果),每班上交作品五份。
八年級: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手抄報比賽”活動。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明確“三個倡導”的豐富內涵,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要把“三個倡導、24個字”的基本內容體現在手抄報作品中,每班上報作品5份。
九年級:開展社會調查活動文秘站:
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去關心社會發展,去關注社會問題,去嘗試解決自己研究的社會問題,成為學生課余生活的有益補充,開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會實踐的新途徑。
學生以個人分散活動或由居住相靠近的4-6人組成社會實踐活動小組,自己推選組長,可以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師、學生家長等)為指導老師。參與社會實踐的學生,必須注意自身形象,認真參加活動,為學校和個人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假期過后的一個星期內以班為單位上交10篇社會調查報告。
參考主題如下(也可自選主題)
1)關于生活用水狀況調查研究
2)關于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可行性調查
3)白色污染調查研究
4)交通安全問題研究
5)村民交通意識及對策
6)中學生的消費觀念與行為研究
7)中學生的體育鍛煉現狀
8)中學生的飲食與營養問題研究
9)中小學零用錢數量的調查
活動時間:10月1日——7日;
活動前做好各種準備,并遵守以下原則
1.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活動期間要注意安全,保證活動的高質量,高效益。
2.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在學校周邊、學生家庭所在的城鎮社區或者鄰近村社開展活動。
篇4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目的:了解自己所在地出現的環境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時間:
地點:
調查人:
指導教師:
調查對象:
調查記錄:
一、幾年前村口有一條小溪,水很清澈,可以灌溉,洗衣服,可是由于人們隨意向里面扔塑料袋,農藥瓶,垃圾等一些不可降解的物質,而且無人保護,無人清理,現在小溪變得混濁不清,溪水流動緩慢,而時時散發臭味。
二、現在村口的山地要進行開發,一家大型公司將要在這里落成,致使大片的田地被掩蓋,而且大片的山地、樹木被破壞,以前郁郁蔥蔥的龍眼林變得所剩無幾,特別是施工的那幾個月里,沙塵溫天飛揚,嚴重污染了區居民和周邊的環境,現在夏天還未到來,氣溫明顯比去年同期的氣溫高,讓人有點受不了。
固體廢棄物該村還較少,空氣污染因為該村目前較落后,沒有引起大氣污染的工廠,所以空氣質量較好。 建議:
1、針對水污染,可以立一塊警告牌,時刻提醒人們不得隨意扔棄物品,不定期地清理水體,保護水清潔等。
2、針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可以號召大家在自己家多種植一些花草樹木,保護剩下的植被。
3、規定誰污染,誰治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做好宣傳工作,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就最近這幾年來看,隨著各地區的經濟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也成為了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為了社會更好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何為環境?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所謂環境,主要指我們所研究的主體周圍的一切情況和條件。對于人來說,環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響人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人的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進程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著巨大作用。
大氣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等,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資源、礦藏資源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發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污染環境的污染物,例如說:大量的生活廢棄品,塑料袋(也稱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飯盒,果皮紙屑。污染物對環境來說,毫無疑問,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動物的腐爛的尸體會影響環境衛生,而且還會滋生細菌。飯店、餐館認為很衛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隨便一扔,影響了市容,破壞了環境。。
現在像我們柳疃鎮、青鄉鄉,最近電網部門紛紛撤除噴水機器的使用。噴水機的使用對環境的污染更加惡化、污染了水資源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危害甚大。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說,我們北部渤海灣受到工業、印染廠的廢棄物排放大量魚蝦死亡,地區農民上海捕魚,魚的體內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危害。據資料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最近,我發現政府部門、昌邑環衛局開始大力整治環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鄉街也定點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來垃圾圍繞街道,臭氣熏天的狀況。各個村莊開始整治村內環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莊煥然一新!而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自覺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我們更為了我們的后代,樹立好榜樣,奠基好基礎,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更加豐富多彩!
所以呢!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衛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廢棄電池和塑料袋要處理好;多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護環境,我們有責!看你的行動嘍!
小建議: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裝飾品,可回收物品可以賣出,換來金錢買實用的東西豈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裝飾品,你也能開小店賺大錢了!化廢物為貴寶,讓自己的心情更舒暢,讓自己的心靈更純潔,讓自己的家庭更溫馨!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前言】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黨和政府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伴隨著“基本國策”、伴隨著新的世紀正邁著希望的腳步,作為地球村的重要成員,草木蔥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家園。地球是人類唯一居住的地方,人類要在地球上安居樂業,就要愛護地球,愛護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間唯一一艘載有生命的航船,我們人類是這艘船上的乘客。當船漏水的時候,誰能說拯救地球與我們無關?近年來,隨著地區經濟的
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然而在人們越來越奢侈的物質享受的背后,卻是生態的失調、環境的惡化。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到處可見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嚴峻的問題正在威脅著人們的正常生活,同時也嚴重影響著經濟的發展。防止環境污染,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環境的基本狀況】
寒假,學校大學生實踐調查的作業,因此,我對我家鄉的環境進行了調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讀書,很少回家,回家也從來沒有好好的了解家鄉環境的變化,這一次的調查和實地走訪,說實在話家鄉的環境讓我打吃一驚。小時候,經常從爺爺、奶奶那一輩聽到這樣的說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魚蟲絕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濫”。我記得小時候,家鄉的河水是清澈見底的,河里魚蝦成群結隊,傍晚時分河里的石頭上會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們就這樣一邊撿著螃蟹,一邊嬉戲,這里曾是我童年快樂的回憶,是我童年迷戀的地方。那時從來不曾想過這一切都會逝去。可是現在卻應征了“魚蟲絕代”、 “河水泛濫”的說法。河道里滿是廢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積,沒有清理,河水變得臭氣難聞,河里沒有了魚蝦,更別說小孩嬉戲了。而且許多水資源也因為人類的過度索取和開發已經枯竭。不僅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無得污染。今年來由于環境污染,天氣也變得異常炎熱,特別是在夏天令人難以接受。
【環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國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和村鎮住宅建設的激增,不僅城市,農村的生態環境也日趨惡化,許多地區的鄉鎮工業由于缺乏長遠規劃,一方面各種工業任意布點;另一方面又因經濟能力和技術力量的薄弱,企業無力處理“三廢”,污染問題相當嚴重。農村地區對自然資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興建的水利設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然災害的威脅。隨著生產的發展,化肥農藥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養殖業廢水、廢氣和廢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種污染物在農村地區內循環,造成大面積農村面源污染,水體污染現象十分嚴重。小城鎮衛生條件差,交通擁擠,居住緊張。村鎮或布局分散,或延展過長,于生產、生活和公共設施的安排都極為不便。村莊內部結構松散,空間混雜,生活用水不衛生,道路不規范等。但城鎮建設費用很少,無力改變這種現狀。通過調查發現造成家鄉環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幸好國家新出臺了“禁塑令”,但效果還不顯著。希望能有大的作為。)
4、盡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相當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壞,水資源污染嚴重:
1、森林面積減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還有就是認為造成的森林面積減少。人類大量開發森林資源,然而又沒有及時的進行補進;
2、由于森林面積的減少,土壤變得松散,雨水下來,泥土沖進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換新,形成污染;
3、森林減少,造成了水土流失問題;
(四)整治仍不徹底。在城區,雞鴨屠宰點和燒肉攤點污染嚴重;花盆和盆景中煙頭、紙屑較多;攤點商戶占道經營較多;車輛亂停亂靠現象依然存在;牛皮癬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傾倒垃圾依然嚴重,河水污濁。在鄉鎮街道,亂丟亂吐亂倒現象嚴重;農貿市場垃圾較多;車輛亂停亂放現象嚴重;小食店清潔衛生問題突出;存在重城鎮輕農村、重干道公路沿線輕邊遠村社的現象;部分鄉鎮對場鎮和主要公路沿線外的村社還未開始環境整治。在農村,農戶院壩散養家禽嚴重;柴草亂堆,垃圾亂倒較為普遍。
(五)設施不夠完善。一是環衛設施數量不夠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運車、路燈、人行道板等環衛設施配套不足,破損嚴重;二是部分設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車場、水果市場、畜禽交易市場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場交易秩序混亂,影響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設置、垃圾桶擺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環境污染和視覺污染。
(六)、交通工具(、車輛、輪船、飛機等)廢氣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廢水、廢渣
【境污染的危害】
人類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必須要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環境污染不利于人類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氣體,影響呼吸,影響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1、視覺危害,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2、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后,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保護環境的措施】
通過調查的我得了: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雖然家鄉現在在的環境狀況不是很樂觀,但是據調查,我們的政府正在努力進行環境保護的工程: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向老百姓宣傳環境保護,提高人們的環境白虎意識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為這片土地主任的人們,外面更應該努力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愛護它,保護它,從手上的事做起,不亂扔、亂折、亂吐;從身邊的是做起,共同把我們的家鄉建成美好的家園。
【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了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刮起時,空中就彌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牢記心中!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我們周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就像是魚和水那樣,密不可分,誰也離不開誰。為了我們能夠對我們身邊的環境進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對我們周邊受污染的環境進行有效的治理。我特意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對我們周邊的人進行了民意調查。本次調查是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和問卷是發電子版到受訪者的郵箱并提醒她、他進行填寫的方式進行的。本次發出問卷是35份,收回33份,最后有效的問卷有32份。調查的范圍涉及了個高校的在校大學生,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調查。
通過調查發現我們現在的學生或者是市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還是不夠的。調查顯示真正知道世界環境日或者有意識去關注環境污染指數的受訪者只有50%。主動去關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47、5%。然而在他們身邊環境的受污染程度是達到61%的。而這些污染的環境有 45%是來自工業三廢的影響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廢棄物造成的,主要是白色污染,由于伴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生活正向便利化、衛生化發展。為了順應這種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飯盒、塑料袋等也開始頻繁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使用方便、價格低廉包裝材料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這些包裝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隨手丟棄,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制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制造,最終歸結于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其主要的表現形式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筷子等難降解的化學物質做成的包裝材料。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后,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于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在去年奧運年的時候國家就已經實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調查數據中顯示35%的人群還沒有真正地去執行。不過我們知道這是需要一個過渡期的。對于政府社在環境保護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5%的受訪者的態度是政府的環保的監管力度還是有待提高和改進。
篇5
葉圣陶曾說:“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發抒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作文與生活這兩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看田間綠草,聽林中小鳥啾啾,寫封信,寫張請假條等都表明作文需要生活。小學生寫作文的過程,就是對生活的認識過程。教師教學生寫作文,要幫助學生樹立生活觀念,激發對生活的興趣,培養觀察生活的方法。
一、開展活動,豐富素材
“作文來源于生活”。教師可有意識組織活動,讓學生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春天來了,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到郊外去欣賞春天的美景,去感受春風的溫煦、春光的明媚、春雨的滋潤、春雷的震響……可以組織學生深入農村,了解百姓生活的艱苦,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可以深入市場,進行市場調查研究;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游覽名景圣地,開展攝影等活動。也可以在教室里開展各種活動,激勵學生豐富自己的語言,為作文積累素材。例如,可以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演講賽、辯論賽、專題討論會等。通過討論交流,相互激勵,不斷地積累作文素材。
二、融入社會,走進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古跡、自然風光等語文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讓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等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收集資料。比如面對污水橫流、亂砍亂伐、廢氣污染、溫室效應等問題,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了解它們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將會帶給人類的危害。針對這類問題,教師可以引導高年級的小學生寫調查報告,利用互連網和書本查找相關資料,寫成真實可靠的文章,為自己的家鄉甚至社會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寫調查報告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它是自己和小組成員艱辛勞動的成果。教師帶領學生融入社會,走進生活,進一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提前接觸各種社會現實,為其走進社會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三、學科整合,拓寬視野
新課程標準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學科之間都是相輔相成的,作文教學可以通過學科整合拓寬學生寫作視野,多體驗多感受。如:在校運會上,讓學生都做做班里的通訊員;美術課后,讓學生寫寫想象作文;數學課后,讓學生談談游戲過程;實驗課后,讓學生介紹實驗步驟。這些作文素材都是可以隨手從生活中拈來的,學科的整合為學生開辟了一片廣闊的天空。
四、滿足欲望,收獲喜悅
篇6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三學段新增“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內容,這對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小學語文教師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缺失,彌補教師非連續性文本的專業素養、提高其教學與教研能力將成為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關鍵詞]
非連續性文本;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標”)在第三學段(5~6年級)的“閱讀目標與內容”中明確提出:“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非連續性文本”的首次引入,賦予語文課標新的時代氣息,也豐富了學生的多元閱讀體驗。筆者曾對宜州市某城區小學39名小學語文教師就“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情況進行調查,能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4%,不知閱讀指導的教師占18%,不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師占28%。通過深入訪談,筆者了解到,大多數一線教師對非連續性文本的內涵、課程實踐價值及有效教學缺乏認識。彌補教師非連續性文本的專業素養,提高其教學與教研能力將成為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開展“非連續性文本”的校本研修,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隨著語文新課改的縱深推進,“教研修三位一體”成為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經驗與舉措。作為學校,應扎根教師的內在需求,以課例為載體,開展實施非連續性文本的校本研修活動。
(一)結合案例分析,引導教師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概念及教學實踐價值
“非連續性文本”是數據表格、說明書、地圖、時刻表、公交站牌等類型的具有直觀、簡明、實用特點的閱讀材料,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使用頻率較高。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閱讀能力之一。
(二)通過表格形式,引導教師梳理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非連續性文本”的呈現方式
如語文S版教材主要有兩種呈現形式:一是純非連續性文本,如三年級上冊看漫畫《父與子》后習作、五年級上冊《七律?》的中國工農路線示意圖等。二是含圖表的非連續性文本,如四年級下冊“我喜歡的動物寓言故事”的表格式讀書卡、五年級上冊“文明公民”調查表、六年級上冊“今日家鄉”表格式調查報告、六年級下冊“小產品大推介”產品說明書、“旅游大使”中的游覽路線示意圖、“告別母校――我們的成長”中的請柬、海報等。通過梳理發現,這些非連續性文本多出現在語文大課堂(即綜合性學習)、閱讀與習作平臺及課文中地圖、指南針等板塊內容中。教師也可從日常生活中收集非連續性文本,如藥品說明書、超市小票、旅游導覽圖等。
(三)結合課例分析,引導教師掌握“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指導方法
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材料多樣,閱讀的方法也因材料不同而異。比如閱讀地圖或繪制家鄉景點旅游路線示意圖,可指導學生按照“確定位置――找準路線――認清方向”的步驟完成;閱讀產品說明書,可按照“抓關鍵詞――圖文對照――簡單推論――讀寫結合”的教學流程進行;閱讀圖表,可采用“讀標題、看圖表、比數據、得結論”的閱讀策略。通過案例解讀與內化,提升教師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專業素養。
二、開展“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實踐,提升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
校本研修,教師的認識還停留在認識層面,教學中如何操作,還需要教師躬身實踐,在實踐中研磨,才能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
(一)開展非連續性文本推進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例如,在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故宮》第二課時的教學中,筆者運用非連續性文本――旅游示意圖,有效推進課文的閱讀。筆者先讓小學生匯報自己搜集的故宮知識與圖片,再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文中主要介紹的宮殿及介紹的順序,畫一畫故宮示意圖。分4人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如太和殿,模擬設計導游詞,再上臺根據故宮示意圖模擬導游,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的語句、數據。學生在形象的示意圖和導游的模擬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和寫作順序的理解。在語文教材中,像移步換景的課文如《頤和園》《記金華的雙龍洞》《長城》等,教師都可以恰當融入導覽圖,既幫助學生直觀理清文章游覽順序,又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二)開展非連續性文本推進習作教學的實踐探索
例如,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小產品大推介”教學時,首先展示“清涼油說明書”,要求學生看懂說明書,提取有效信息,并了解廠家寫藥品名稱、主要成分、藥品性狀、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項、貯藏、有效期、批準文號、生產企業時,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讓學生從中體會說明書語言簡潔、實用的特點。其次,讓學生學習藥品說明書的表達方式,寫《小產品××的說明書》,可以按照“品名、外觀描述、特色、功能、作用、注意事項、廣告詞”等內容把自己制作的小產品(如筆筒、布娃娃、花籃、不倒翁、傳聲筒等)向同學進行推介。以非連續性文本為范例,在閱讀中習得這類文本的語言風格、內容形式、寫法遷移,嘗試習作練習。通過讀寫練習,學生在熟悉、內化、運用中提升了“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素養。
(三)開展非連續性文本推進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探索
例如,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百花園二的語文大課堂,教材以表格形式呈現了調查報告,要求學生搜集反映家鄉發展變化(交通工具、居民住宅、公共設施的建設與保護、特色推銷等)的資料,把調查記錄和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對比、匯總、分析與整理,完成“今日家鄉的×××”表格式調查報告。教學時,教師先做示范,然后引導學生將收集的數據信息,用非連續性文本“條形統計圖”或“數據表格”,簡潔、直觀地表達數據,最后引導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或數據表格做出簡單的比較判斷,得出結論。學生繪制的統計圖或數據表格,就是重要的非連續性文本,教師可讓學生將自己怎樣“獲取原始信息――整合有效信息――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與大家分享,不僅提升學生“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素養,還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三、開展“非連續性文本”的行動研究,提升語文教師的教研能力
“非連續性文本”作為“語文課標”小學高段新增閱讀內容,如何在教學中采用有效策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如何使非連續性文本更好服務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發揮其課程價值,需要教師開展行動研究。例如,語文特級教師張祖慶以《給地球新生兒的一封信》為課例,對非連續性文本群(漫畫、地球千瘡百孔圖文、保護地球節日清單、世界人口增長統計圖等)的讀寫進行了有益探索,其成果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教師也可開展“非連續性文本的主題閱讀策略”的探索。再如,說明文《鯨》《新型玻璃》《太陽》等,是否可借助非連續性文本(表格)推進說明文的閱讀,非連續性文本在教學中使用和教學后使用所起的教學效果如何,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需要教師開展“非連續性文本推進說明文閱讀策略”的微型課題研究。再如,非連續性文本讀寫結合課型研究,非連續性文本《旅游導覽圖》閱讀指導策略,日常生活中非連續性文本資源的有效利用,非連續性文本的學法指導,非連續性文本的命題與測試,非連續性文本的試題評析,等等,都需要一線教師付諸實踐,在課例與案例的研磨中,提高自身的教學研究能力。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篇7
調查內容:農村留守兒童
調查時間:2021年2月
調查目的: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情況的調查,對問題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調查地點:古路口中學
調查方法:班主任調查、走訪、訪談
調查報告一、基本概況
我校是相對較貧困的農村地區。這個地方生活條比較艱苦,自然環境也較為惡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為了改變這中現象,在社會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紛紛外出到沿海發達地方打工。在這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這一類型!年輕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給父母和親戚來照顧!這就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的來源!
我校有12班322個學生,其中就有173個孩子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有一半是班里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偏差、作業常常不按時完成、有孤獨感和失落感的傾向,不愿與其他同學交流、有嬌縱、任性等壞脾氣……
調查報告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這些孩子由于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作為臨時監護人,由他們照管孩子的一切,當然其中還存在家中無人看管的現象。根據留守兒童家庭狀況,家庭環境及臨時監護人的文化素質,年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無能為力,只管“吃”的放縱型。
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護人監護能力低的家庭。這些人群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種一大家人的田地、喂養豬牛等,他們天天忙于農活,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了。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特別到了農忙季節,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飯或挨餓。許多孩子還承擔起家里全部家務事,有時,連十幾歲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兒。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對于“聽話”的孩子很滿意,不聽話的孩子只是說說而已。關心學習更無從談起。對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沒想到要關心。其實,這一現象在留守兒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們的父母忙于掙錢,自己和祖父母忙于農活、家務,對自己的教育、成長都無人關心,使自己本應得到溫暖、關愛的童年變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顧“給”的溺愛型。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著。由于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寧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于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重的說說而已。這樣,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寵愛,家庭教育的艱巨性由此加大。寵壞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學習懶散……。
(3)寄居他家,無法管的放縱型。
農村留守兒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養在親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因為他們畢竟不是和自己的親人一起生活起居。他們中有一些人總感覺在親戚家里畢竟沒有在自己家里那樣自由,束手束腳的,看起來膽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離開了親戚,就像老鼠離開了貓,他們就無法無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膽子很大,親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親戚頂撞,親戚稍微說重了,就懷恨在心或是逃離出走,使得親戚無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這個群體的孩子通常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學生成績不佳,在校表現不優。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中,小學階段的學習興趣還比較濃,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還較好,優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階段,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極少的留守兒童能表現為優秀,我們調查中發現,初中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優秀的不到15%,良好的不到35%,學習和生活習慣都很差且行為出現問題的兒童卻占了近40%,而且在所有“問題兒童”中,留守兒童占70%。
2、親情缺失嚴重,心理發展異常,。青少年期是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們由于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著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
3、父愛母愛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務工的父母由于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經濟較為寬裕,對這些孩子生活的經濟支付能力較強。因此,他們往往對孩子采取物質補償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全部的愛,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輕易的得到什么,從不遲疑也從不打半點折扣。這種愛的方式,在兒童的心理邊逐漸形成了兒童的“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他們沒有任何勤儉節約與艱苦奮斗的概念,沒有人情味,沒有正確的取向與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軌現象嚴重。我們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監管,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都不好。在家里,他們不講求個人衛生,早上不洗臉漱口就吃飯,晚上不洗腳洗澡就往被子里鉆;在學校,他們的學習沒有計劃,沒有興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業現象嚴重,不遵守校紀校規,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曠課現象經常發生。在社會上,他們缺乏禮貌待人的常識,他們中抽煙的有,賭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網吧的更是不乏其人,還有談情說愛的現象。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沒有發育完全之前,對社會上的各種復雜、不良現象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卻無法給予,從而導致留守子女極易產生犯罪和越軌行為。
留守兒童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
1.監護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責任意識不強。在除父母外的監護人眼里,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應對孩子更多的愛,否則會使孩子產生扭曲心理,覺得不是自己親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愛自己。二是監護責任不明確。監護人往往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問題,重吃飯穿衣輕學習教養;重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關心兒童在學校和家里的表現;忽視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三是監護精力跟不上。由于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有的甚至同時要監護幾個留守兒童,放在每個留守兒童身的精力就不夠。再加上自己身體狀況差,本身需要人照顧,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監護人自身素質較低。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來照顧兒童,不知道從法律、安全、衛生知識等方面教育他們,也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從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當今,一方面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卻相對滯后,尤其是邊遠山村。因此,農民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讓自己孩子擺脫這種祖祖輩輩都無法擺脫的困境。當最基本的生活問題都無法解決時,他們只能選擇進城務工賺錢來養家糊口,從而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因此,我們認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兒童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長缺乏家庭可持續發展觀念。我們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雖然經濟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窮困潦倒、無處安身,他們大多是可以在家鄉通過辛勤勞動來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們卻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給孩子成長提供充實的經濟支持,不惜拋家棄子,離鄉背井而進城打工。他們唯一的收獲就是讓他們感到滿足的紙幣,而他們失去的是家庭的親情,犧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這些都是他們用金錢無法買到的,更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發展。
社會因素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就是:歧視農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門利益至上的緣故,各級政府已經制定的有關進城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實,進城農民工子弟無法享受與當地兒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權益。
調查報告三、思考與建議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單是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問題或者是留守兒童自身的問題,更是一個全社會都不容忽視的綜合性問題;不單是一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是一個其自身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關注和解決,家庭與社會都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各個家庭、整個社會乃至各級政府都應該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以人的生存與發展為本,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穩妥地加以解決。我們調查組從近期和長遠兩個方面提出我們的落實措施。
鑒于目前留守兒童群體客觀存在的現實,我們學校近期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1.馬上全面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在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中標識,全面掌握留守兒童信息,并及時更新。
2.完善建立寄宿管理、安全管理、衛生管理、餐飲管理、控輟保學等相關工作制度,滿足留守兒童生活、學習需要。
3.動員全體教師參與,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學校建立留守兒童之家或其他活動場所,加強關愛服務。
4.全面開展結對幫扶,對特殊困難留守兒童采取針對性幫扶措施。
篇8
我們的校歌是發動全體教師集體創作的。師生們履行校訓,佩戴校徽,高唱校歌,有一種自豪感和責任感。
時機和效果的統一,是一個教育原則。1985年2月20日,“中國南極長城站”屹立在神秘的銀色寶庫一一喬治島上,中國人民為南極勇士們的這一偉大壯舉而振奮不已。學校請來了南極考察隊的黨支部委員給同學們報告英雄們的光輝業績,隨后又舉行了“學習南極精神”?演講會。?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前后,學校圍繞著“我為亞運做貢獻”、“弘揚亞運精神”等開展各項活動,使學生樹立亞運意識,發揮亞運精神,為振興中華而拼搏。
活動是一種符合青少年心理、性格特征的動態教育。我們學校每年都要組織學生到甘肅、青海的名山大川去游覽,或開展夏令營活動,使學生對這些美麗的山川名勝產生一種傾心的愛。學校還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組織他們參觀蘭州科學院、蘭州大學、蘭化公司的生產廠、劉家峽水電站和龍羊峽水電站,讓他們了解祖國科學技術和生產建設的偉大成就。
體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這幾年我們逐步探索出三條教育途徑。
一是學校對優秀運動員采取鼓勵政策。1986年,我校田徑代表隊主力運動員郎秀花選入國家青年女子壘球隊,又于1987年到美國參加國際比賽。出賽前,校長和體育教師都先后寫信鼓勵她為國爭光,并用她的事跡教育全校學生。二是由體育教研組編寫了《中國現代體育簡史》,作為體育室內課的愛國主義教材。三是從1979年開始,學校每年舉行一次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象征性長跑。如1979年開展了“由蘭州經西寧過唐古拉山口登上世界屋脊一一珠穆朗瑪峰”的象征性長跑,198l年開始“從蘭州到臺灣”的象征性長跑,1985年開始“從蘭州到香港”的象征性長跑,1989年開始從“蘭州到北京亞運村”的象征性長跑,激勵同學們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統一大業貢獻力量。
學校以多種形式開展國情教育,陸續舉辦了“中國歷代著名科學家”報告會,從祖沖之的圓周率講到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認張衡的地震儀講到李四光的第四紀冰川,從四大發明講到人造通訊衛星上天,教育學生不能數典忘祖。
學校還舉辦了“我國歷史上著名愛國人物和事件”專題講座。“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報告會,“一二,九”報告會,觀看“老山英模報告團報告”錄像等,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開展評論活動,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文化遺產學校通過文學藝術的評價活動,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教育。l986年有一段時間,學生中流行歌曲特別盛行。于是,我給全校學生作了一個以談音樂美為主的藝術報告,從《蘇武牧羊》講到《阿里山的姑娘》,從《鮮紅的太陽永不落》講到《十五的月亮》……。我們審定了40首富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古今中外的優秀歌曲,錄制成《校園歌聲》專輯。每天在校園播放,并提倡學生學唱。
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忱中學歷史教材中有不少章節的史事記述,我們采用正反歷史人物及其活動的比較和對照方法講述,不僅使學生辨善惡、明愛憎,而且可以激發他們繼承前輩的愛國主義傳統,為民族興旺,國家富強、祖國進步獻身的精神。還如初中語文課本中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講演》就是愛國民主志士的宣言書和絕命書。他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的視死如歸的忠誠的愛國之心,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珍寶,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材。
開展軍事訓練,樹立國防觀念
軍事訓練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真刀真槍的刻苦訓練,體驗軍人的生活、軍人的感情和軍人的追求,?從而樹立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思想感情。我校從1985年夏開始了學生的軍事訓練。軍訓學生與部隊官兵同吃、同注同練,不僅受到了正規的軍事訓練,而且受到了艱苦奮斗的教育,增強了國防觀念和愛國意識。
形勢教育也要以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的前途命運,國家的安危進退為宗旨,使大家經常了解國家所處的環境,國家的發展變化,把自己的成長和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教育的方式要多樣,要廣開言路,平等對話,要置疑解難,點撥誘導。
篇9
現代地理教育強調學生的探究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自主能力和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地理活動課正好順應了這一要求,地理活動課是地理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地理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更是一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它是更廣闊,更生動的課堂。
一、在地理教學中開展活動課的意義
1、開展地理活動課有利于學生個性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完美個性,健康心理,優良品質,是課堂教學中不易實踐的內容,在教師帶領下的活動課中,教師與學生打成一片,有互動交流,有互動影響。學生在活動中的言行舉止都比在課堂上更自然、更真實,他們的思想、情緒、觀點、行為、個性、品質、心理活動更易表現。地理活動課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探究能力。地理學科綜合性強,涉及面廣,課堂教學受時空限制,教材中的地理知識,學生不可能在課堂上完全掌握,如教材中講到地球一章時對其中涉及的天文知識,只憑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枯燥乏味,學生不愛聽。應有計劃的安排天文知識講座,組織學生進行天文觀測等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地理活動課中創設道德感情境、美感情境、理智感情境和綜合情境,讓學生發現、欣賞自然和人類經濟建設的美,對祖國、家鄉、人民產生深厚的愛,對前人做出的巨大貢獻表示由衷的崇敬之情,以此激發為祖國、為人類作貢獻的理想。家鄉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民諺所包含的豐富知識,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經濟建設成就,均可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鄉土地理內容成了創設好活動情境的主要陣地,讓學生深入鄉情調查研究,發現、欣賞、贊美家鄉自然之美,經濟建設之美,風土人情之美;同時也找出家鄉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尋找解決的辦法,培養主人翁精神。
地理活動課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如尋找北極星、四季星座及其行星,日食、月食的觀察,氣候現象的觀察,到野外進行地質地貌觀察,測定氣溫、氣壓的變化,記錄天氣變化的過程等。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激情,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知道從最熟悉的現象來思考自然的奧秘、探究科學的道理。養成勤動腦的良好習慣和細觀察、善始善終的品質。把這些觀察與生產生活的實際聯系起來,逐漸發展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有利于培養獨立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組織學生對野生動植物資源、土地利用、水資源、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方面的調查性活動。把家鄉當作調查的主要陣地,通過調查使學生在調查中學習,把廣闊的自然和社會當作學生學習的課堂,使學生懂得欣賞家鄉的美,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實現在調查之中獲取信息的目的,并在調查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社會責任感。然后每個學生寫一份調查報告,這樣學生就必須查閱大量的資料,調查性活動能促使學生去博覽群書,這種學習的意義是無法用分數衡量的。如果學生深入實際調查,能夠使他們更加了解社會,也使他們處理事情的能力得到鍛煉。
“集體組織,自由活動”的活動方式可以是個人的活動,也可以是小組的活動。自由活動能使學生從心理上徹底擺脫對老師的依附,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能力,也避免了教師有意無意的干涉,培養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參與意識,形成獨立人格;學生自由組織學習群體,有助于在群體中培養交往能力與合作精神,自由組織的活動群體會使他們感覺到輕松,互相信任。小組活動中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有不同意見的進行辯論,使活動達到,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
二、設計地理活動課的四個原則
1、趣味性原則
趣味是學習的先導,它給學生以全新的感觀刺激,吸引學生。活動課通過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能克服傳統教學的單調乏味感,使內容豐富多彩,有形、有色、有物,增加趣味性。寓智于趣,寓學于樂,使學生在寬松、愉快活潑的氣氛中開展活動,獲得新知識,發展能力,從而獲得學習成果。
2、知識性原則
地理活動課設計應以教材的知識為基礎,適當拓寬、延伸和深化,即源于教材,落實于教材,加深擴展學生知識領域。注意知識的縱向發展和橫向聯系,因此地理活動課,有時可以是地理單學科的,有時也可以是多學科集為一體,使知識不僅得到縱向遷移,也得到橫向遷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
3、實踐性原則
地理活動課的設計還要提倡多實踐,不僅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活動,而且要倡導每一名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能力,發揮其創造性和想象,動手設計,這有利于學生突出個性,表現特長,為教師進一步因材施教打下基礎。同時,學生自主自立能體現其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的組織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提高。
4、有序性原則
在地理活動課設計中,教師最重要的職責不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應當致力于學習活動的設計,使所有學生在活動中都加快發展自己。因此,關注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特點尤為關鍵。必須運用有序性的地理教學原則,設計地理活動課系列,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
三、開展地理活動課的具體操作
1、結合教材設計活動課。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一節的活動課,安排了“小型演講會”,主題是:正確了解地球在變暖;好好愛護地球,因為只有一個地球。
2、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課。
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的內容,主要包括資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自然現象、社會問題等。例如,七年級《天氣與氣候》這一章節,布置學生搜集天氣預報資料、觀察記錄天氣變化的過程。
3、設計網絡活動課。
篇10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前言”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要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的互相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新課標的“課程性質”里也指出:“化學科學的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在教學中應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化學與環境、化學與資源、化學與人類健康的關系,逐步樹立科學發展觀,領悟科學管窺的方法,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在面臨和處理與化學有關社會問題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思考和判斷。”從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保護好我們的環境”是初中化學的內容標準之一,引導學生認識化學與環境的關系,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是化學教學一個重要的目標和內容。
難么,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呢?筆者在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對策措施。
一、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環環境保護教育
在中學化學教材中,可以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知識點很多。比如,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煤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發生的條件,了解防火滅火、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重大意義,認識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樹立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意識;收集化學物質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氣體、誤食有毒物質、家居裝修材料釋放物的污染物等)的資料,提出防止這些危害的建議;觀看錄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質的危害;觀看禁毒展覽或影像資料,了解對個人及社會的危害;認識處理“三廢”(廢水、廢氣和廢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則;了解典型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物的來源及危害;認識合理施用化肥、農藥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初步形成正確、合理地使用化學品的意識,認識化學在環境監測與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等等。
筆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新課標教材內容進行環境保護教育。例如:(1)在空氣的組成一節中,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空氣的污染和防治;(2)結合金屬元素的教學,介紹污水中的重金屬對水的污染;(3)結合同位素的教學,介紹美國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所投下的貧鈾炸彈對當地人民所帶來的危害;(4)在聚氯乙烯教學中,認識白色污染;(5)結合《硫酸》、《硫酸的制法》和《硝酸的工業制法》等內容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由于工業廢氣的排放,使大氣中有害氣體不斷增多,形成酸雨和溫室效應,嚴重影響著生態平衡。
通過這些教學活動讓學生意識到環境對于人類的重要性,關心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性開發和利用等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樹立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保護環境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成為意識形態中的一部分。 通過教學,很多學生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盒用餐了,并且都能自覺的節約用水、用電,學生在接受基礎知識的同時又具有了一定的環境保護知識。
二、緊密聯系實際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初中化學課程基本理念提倡化學教學“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據此,筆者根據環境保護教育不但具有知識性,還具有開放性、社會性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科特色,理論聯系實際,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例如,組織學生參觀造紙廠,了解造紙廠排放的污水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情況;參觀水泥廠、冶煉廠,了解這些廠礦排除的有害氣體和粉塵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思考。通過教學,使學生清醒的認識到嚴峻的現實,從而轉化為自覺行動,具有了一定的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三、在各種形式的環保活動中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為了讓學生親身感受生活環境的現狀,讓學生到生活中,到網上查閱資料,在課上讓學生交流心得體會,從而達到環境保護教育的目標。
第一,開展社會調查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對家鄉江、河、湖的水質污染情況進行調查,了解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對廢水的排放有哪些要求?(2)開展“我家里的合成材料制品”調查;(3)調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這類污染的建議。(4)水土流失情況調查:水土流失對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哪些危害?對水土流失如何防范?當地水保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通過上述調查,最后要求學生寫出調查報告,開展主題班會演講活動。
第二,設置環境保護宣傳欄。粘貼有關環境保護的報刊,簡報資料,學生的社會調查報告等。
第三,宣傳環保知識,促進學生環保意識的提高。比如,利用趕集日開展環保宣傳活動。主題內容可以是組織學生向社會各界宣傳環境保護知識,也可以是節約用水用電、垃圾分類、綠色衛士,禁止使用塑料袋,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等切合中學生實際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
第四,開展化學與環境保護知識競賽,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通過課內有關知識的教學,課外理論聯系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環境保護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增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使環境保護教育的思想體現在化學教學中,為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保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