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文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7 18:54: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鄉文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家鄉文化論文

篇1

1.1設計階段工程造價確定

工程造價管理在其形成過程中要經歷設計階段、實施階段、結算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或多個可交付成果作為標志。針對各個階段工程造價管理的任務,需要分階段進行確定和控制。有效控制的前提條件是工程造價確定的準確性?;ろ椖颗c民用項目不同,是根據業主的要求及工藝包的要求進行工業化生產。所以不同的設計對于工程造價的影響極大,我們需要對建設規模,建設地區及建設地點,技術反案,設備方案,環境保護等眾多方面結合工程造價進行分析與選擇。設計階段對于工程造價的影響超過80%,所以這就要求工程造價要確定的合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盈虧平衡產量分析法、平均成本法、生產能力平衡法等。

1.2承發包階段工程造價的確定

承發包階段工程造價的確定對于施工方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承發包價格對于日后施工時的變更項單價的確定有著直接指導作用。化工項目在施工中存在著比民用建設更多的變更,所以就要求施工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建設管理水平和項目的具體實施地區環境來科學的編寫工程造價。因為,一個內容廣泛,重點突出,變更余地較為合理的工程造價,不但為施工創造了一個較好的施工成本管理環境,還可以為工程的最后竣工結算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打好基礎。另外,如果可以,施工單位盡可能要簽訂總承包合同,總承包合同更能有效地發揮施工單位的工程造價管理控制,施工造價管理控制空間越大,施工單位利潤空間也就越大。所以承發包階段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是化工建設企業在化工建設項目承發包階段必不可少一部分。

1.3施工階段工程造價的管理

化工項目工程造價管理最為重要表現在施工階段,因為施工階段與前面設計階段,承發包階段比較,更為復雜,周期也最長,也是建設方與施工方最容易產生矛盾的地方。另外化工項目又區別普通的民用項目,其建設時間更長,大型設備居多,安裝工程復雜,所以要求工程造價管理就更為重要。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闡述施工階段工程造價管理的重要意義。

1.3.1優化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是施工單位編制用以指導施工準備和施工全過程的技術文件,施工組織設計是將施工各單位、各工序之間的關系有機的協調起來,使施工建立在人盡其能,物資消耗更低,效率更高的基礎上,高效率地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1.3.2嚴格控制承發包合同以外的費用

承發包合同是按照設計的施工圖計算出的工程量,再根據預算定額采用相應的子目匯總計算出的。一般情況下,承發包合同是施工單位編制的,經建設單位審核雙方確認后實施的,一經雙方認定它就成為建筑安裝包干,簽訂合同,工程結算,考核工程成本的依據。所以在實際施工中,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承發包上的工程價格進行計價,對于超出部分要及時記錄現場簽證。例如,化工項目設備較重,基礎工程較多,在做一些隱蔽工程時,如開挖基礎時發現現場有一些障礙物、巖石等,這時現場施工管理人員與工程造價管理人員要及時到現場進行驗證,合理的確定地質勘探報告,按照有關計量規定,準確的核定圖紙以外的工程量,計算出額外工作的工程造價,寫好工程簽證變更單,最為結算時雙方共同調整合同價款的依據。

1.3.3設備材料價格的控制

化工項目設備材料的價格占整個項目的價格比例很高,大約達到70%。再加上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新型材料也層出不窮,設備材料市場不穩定,所以同一設備材料的由于進貨渠道的不同,進貨時間的不同,進貨地點的不同價格也不盡相同。所以施工單位應提前做好施工組織設計,采購部門應隨時關注物價、物資的市場行情,從建設開始,采購工作就應該合理地安排購買設備材料時間,做到經濟利潤最大化。

2竣工驗收階段工程造價管理

化工項目竣工驗收階段主要有兩方面工程造價管理:一,我們要對建設項目進行合理的結算,對于應收帳款進行重點的清算,盡快收回帳款,回籠資金,為下一項目做好準備,減少項目債務損失。二,我們應對這個在施工過程中的資料進行搜集、整理、歸檔、分析,對整個項目中各設備材料損耗,各項費用進行較為細致的對比與分析,實施工程竣工決算,取得經驗,為進一步做好以后的項目打好基礎。

3結論

篇2

小說中的四位母親均來自戰火紛飛的舊中國,她們出生并成長于舊中國,在大陸的娘家都曾有著不錯的家境,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長大的。她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早在她們赴美國之前就已經形成了,因此她們骨子里信奉的是儒家的倫理思想。她們的四個女兒均生于美國長于美國,在美國文化與教育熏陶下成長,與生俱來所信奉的大多是美國文化中鼓吹的個體與獨立,兩代人之間的沖突也就在所難免了。基于這樣的背景,四對母女間的代溝和隔閡沖突就與普通美國家庭的情形不同,反映了中美兩種文化的沖突。

本文主要從倫理學的角度討論由于中美價值觀的不同而導致的小說中人物間的性格沖突,從而揭示出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之間的文化沖突,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兩種文化之間的異同,促進不同文化圈的人們的和諧共處。

一、儒家思想與美國精神的差異

中國文化是東方文化的典型,美國文化是西方現代文化的代表。由于兩國歷史發展、文化傳統的形成和地域環境的差異,中美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倫理思想。一個文化體系的核心就是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不同的價值觀源于不同的倫理思想。

儒家倫理思想在中國兩三千年的封建宗法社會的歷史中,一直占主導地位,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因而,中國的傳統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倫理思想,提倡長幼尊卑有序,家庭中小輩必須服從長輩,子女必須絕對服從父母,不得有半點違背?!兜茏右帯吩唬骸案改附?,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狈駝t便是大逆不道,就是“反了”。

西方沒有像中國那樣一統數千年的傳統核心倫理思想,但我們依然可以追溯到其淵源。在早期的歐洲社會中,封建貴族的等級觀念很重。14世紀至16世紀在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其核心是人文主義,把人看作世界的主人,看作是命運的主人,這極大地推動了個人進取精神。另外,在歐美文化中,人們由于深受基督教的影響,崇尚個性?;浇探塘x的核心就是基督信徒“靠個人信念通過持之以恒的個人靈魂深處追求與奮斗而獲得新生”[1]。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就提出了“自由、平等”的思想。美國的倫理思想雖然起步較晚,但它繼承了以英國為主的歐洲倫理學傳統,形成了獨特的美國文化和美國精神,其核心是個人主義,“強調個人的特立獨行,而不是百般服從”[2]431。美國倫理思想雖然沒有悠久的歷史,卻富有“美國特色”。美國“遼闊的土地、獨立流動的氣氛、積極樂觀進取的精神等,為美國倫理思想注入了鮮明的美國特征”[2]427,培育了獨特的美國精神。

無論是中國儒家倫理思想,還是獨特的美國精神,都有極其豐富的內涵。

二、《喜福會》體現出的儒家思想與美國精神的沖突

小說中,隨著對這四位女兒成長的描寫,作者展示了四對母女間的代溝與文化隔閡。這些沖突集中表現了兩種文化價值觀的沖突。四位母親要按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塑造自己女兒的性格,按照自己的期望教育女兒,而在美國生長接受了美國文化的四個女兒要按美國的價值觀生活,無法接受中國傳統價值觀,兩代人無法溝通思想因而發生沖突;另一方面,四個女兒畢竟在華人家庭中長大,因此她們在無意識中接受的某些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念又與正宗美國人發生矛盾。在女兒方面,她們幾乎都不能理解她們各自母親的過去,而且常常為中國的習俗、規矩大傷腦筋。在母親方面,因英文的貧乏以及對美國社會的不甚了解,她們無法接受各自女兒疏遠自己這一事實。此外,因失落感和望女成鳳之心的膨脹,幾位母親都企圖控制她們女兒的命運,這無疑激化了母女之間的矛盾。

小說中人物之間的沖突其實就是儒家倫理思想與美國精神之間的沖突。這種沖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國家庭中的長幼尊卑和美國家庭中的平等觀念之間的沖突

小說中的母親龔林達一直試圖教會女兒韋弗利有關中國的氣質:如何服從父母,聽媽媽的話,凡事不露聲色,不要鋒芒畢露……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順從父母,做事中庸,“出頭的椽子先爛”。中國人認為,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給的,從小到大,每一個成長階段無不浸透父母的養育之恩。因此兒女必須對父母盡孝?!靶ⅰ钡牡谝粚雍x是不僅要尊敬父母長輩,物質上精神上還要無微不至地關懷父母,而且要養老送終、傳宗接代?!靶ⅰ钡牧硪缓x是順從?!绊槨本褪窃谛袆由媳仨氉鹬胤母改傅囊庵?。按照孔子儒家“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思想,子女必須服從父母。但是,韋弗利從小受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影響熏陶,強調獨立能力,自我意識和反叛心理強烈,所以她抱怨媽媽對她“管頭管腳”。當吳晶妹不愿按媽媽的要求彈琴時,媽媽說:“女兒只有兩種,聽大人話的和不聽大人話的。只有一種女兒可以住在這個家里,那就是聽話的女兒?!保?]145晶妹頂嘴道:“我不希望做你的女兒,你也不是我的母親。”[3]146她認為“我不是她的奴隸,這不是在中國”[3]145,表達了她強烈的獨立意識和無處不在的獨立自主觀念。媽媽的話一語道破了中美家庭中母女關系的區別。在中國,人們常用“女兒是媽媽的貼心襖”來形容媽媽和女兒的親密無間的關系。母女關系是諸多家庭關系中最和諧、最容易理順的。美國倫理則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家庭成員之間也是如此,子女和父母之間是平等關系,是朋友關系。美國人在家庭中的權利與平等地位意識極強。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不論長幼,在自己的事情上都享有不可侵犯的個人權利,其他成員無權干涉。美國人的個人權利意識使得美國父母把孩子作為平等的個體來看待,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小說中的四對母女之所以沖突不斷,就因為女兒已經美國化了,是典型的“香蕉人”。而中國媽媽仍按華人的傳統解釋母女關系

例如,在韋弗利第一次婚姻期間,母親常常不打招呼,隨便來訪,這在中國人看來再平常不過了,可卻遭到了女兒的抗議。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在儒家的倫理秩序中,往往不允許晚輩直呼長輩的姓名,這也是長幼有序的要求,否則會被視為沒有教養,不懂規矩?!兜茏右帯分袑懙溃骸胺Q尊長,勿呼名?!倍诿绹?,人與人之間不論長幼都可以直呼其名,越親密越如此,體現了對平等的追求。小說中,瑞奇初次拜見未來的丈母娘,臨別時,他緊握兩位老人的手,說:“林達,庭姆,我相信我們不久以后還會見面的。”[3]189林達和庭姆是韋弗利的母親和父親的名字,除了幾個同輩的至親好友外,無人這樣直呼他們的大名。這個舉動在華人眼里就是“沒大沒小”!可瑞奇渾然不知,還覺得自己與未來的丈母娘挺談得來呢。但是吳晶妹和韋弗利等人由于從小受母親的影響,她們總是以“叔叔、阿姨”等稱呼長輩。簡單的稱呼,體現的卻是價值觀的差異。

(二)中國式的謙虛與美國式的直爽之間的沖突

為了得到母親的支持,經過精心策劃,韋弗利帶瑞奇來家里吃飯。因為她知道“烹飪是我母親表現她的愛意、驕傲和能力的一種方式”[3]186。誰夸頌她的烹飪,誰就會取得她的歡心。赴宴前,韋弗利反復叮囑瑞奇:“飯后一定要告訴她,她燒的菜是你吃過的最好的?!保?]186果然她媽媽燒了一桌豐盛的中國菜,包括她的拿手好菜梅干菜蒸肉。按照中國的習慣,老太太對自己的拿手菜總是先謙虛一番,說自己的菜

做得如何不好,其實意在獲得大家的表揚。那晚,她滿心歡喜地端出自己得意的梅干菜蒸肉,驕傲地放在未來女婿的面前,自己嘗了一口后故意謙虛地說:“唉,這菜太淡了,沒味,真讓人難以下咽?!保?]188那句話實際上是提醒大家快來嘗一口,然后稱贊她燒的菜如何美味可口。但是,在座的人還沒來得及這樣做,瑞奇就接著老太太的話說:“你知道,只要放點醬油就可以了?!保?]188說著就在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上倒上了一層烏黑的醬油,頓時老太太變了臉色,氣得目瞪口呆,弄得在場的其他人尷尬得不知說什么好。

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以謙虛為美德,對別人的贊揚、夸獎常禮儀性地予以否認,更不喜歡炫耀自己的成績;美國人崇尚自我奮斗,常會對別人的贊揚樂于接受并表示感謝,對自己的成績也樂于展示。瑞奇把一切都攪混了,可他自己還蒙在鼓里,因為他根本就無法理解中國人這種自貶式的謙虛。

(三)儒家倫理中的家族觀念與美國精神中的個人主義之間的沖突

韋弗利獲得全國象棋冠軍后,她媽媽喜歡到處炫耀,自己也跟著出名。女兒看不慣這一套,抗議道:“為什么您總是用我來炫耀呢?您想出名,自己學下棋好了?!保?]97儒家倫理重視家族的力量,一家人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母親們望女成鳳,把自己年輕時的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女兒們身上,無形中給女兒們施加了更大的壓力。女兒成名了,母憑女貴,當媽的當然高興??墒切≌f中女兒們崇尚的是美國精神中的“個人奮斗”。她們認為自己的成功純粹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與父母無關。韋弗利對母親行為的反感使她最終放棄了下棋。

(四)作為華裔的女兒與美國白人之間的沖突

小說中的四個女兒雖然沒有受過正式的中國傳統教育,但畢竟在華人家庭中長大,由于母親們的言傳身教、長期的耳濡目染,這些傳統還是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們的成長、思想及各自的婚姻,因此她們在無意識中接受的某些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念又與正宗的美國人發生了矛盾。韋弗利打算和白人男友瑞奇結婚??扇鹌姹软f弗利小幾歲,她擔心這樁美國式的婚姻會遭到母親的反對。盡管對母親心存怨恨,她還是想方設法試圖先得到母親的認可而沒有如瑞奇所說的“說一句‘媽媽、爸爸,我準備結婚了’”[3]189。母親總是對瑞奇挖苦諷刺。韋弗利向朋友瑪琳娜訴苦,瑪琳娜建議:“告訴她住手,別破壞你的生活,告訴她閉嘴!”[3]182女兒讓母親閉嘴,這在儒家文化中也是聞所未聞。韋弗利雖然對中國傳統倫理——孝道一知半解,卻深知作為女兒,是不能對一個中國母親說“閉嘴”的,“你會被指控為殺人幫兇”[3]182。韋弗利一方面討厭母親干涉自己的婚姻,堅決要獨立,另一方面又要顧及中國的孝道,這讓她處于矛盾之中,非常痛苦。

小說主人公之一羅絲是位性格溫順的姑娘,一次她受白人朋友泰德的邀請出席他父母的招待會。這是一個典型的白人中產階級家庭,泰德的母親婉轉地表示不同意羅絲和泰德結婚。羅絲聽后心里雖然不高興,但沒有公開表示反抗。當泰德得知此事時,他大為惱火。首先他對羅絲不為自己的權利斗爭感到吃驚和不解,然后他又當著眾人的面大聲斥責他的母親不尊重他的權利。婚后羅絲對泰德百依百順,因為她相信這是她愛他的表現。這是中國儒家思想中“夫為妻綱”、“夫唱妻隨”的倫理要求。然而事與愿違,泰德反而對她產生了厭倦提出離婚。這下震動了羅絲,經過痛苦的反思后,她終于明白了,在美國,作為一個人,她應該有自己的尊嚴和獨立的人格,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權利,夫妻之間也是如此。因此,她決心為自己在婚姻中的權利和平等地位而斗爭。泰德發現妻子原來并不是一個唯唯諾諾、毫無權利意識的弱女子,兩人竟破鏡重圓,生活得比以前更加美滿。在這里,先是泰德違背父母之愿選擇了亞裔妻子,而后一向沒有主見的羅絲學會了對丈夫說“不”。這兩件事都表現了美國家庭中的獨立意識。

女兒們在與母親們的不斷沖突中長大,經歷了各自的快樂、煩惱與痛苦,也希望能緩和一下母女之間的矛盾,試圖去理解母親。小說行將結束時,女兒們已意識到她們需要了解中國文化才能了解自己,克服自己的弱點,并使其變為優勢。吳晶妹的中國行從中國傳統倫理角度看,實際上是在盡“孝”,完成母親未了的心愿。母親們在遭到長期的反抗后,不再利用母親的權威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早已成熟的女兒們了,注意到在她們生活的基礎上女兒們正在譜寫更為美好的生活篇章。母女間的這種和解,不只是兩代人之間矛盾的化解,也是作家的希望,希望華裔的后代能在兩種文化間取長補短、和諧地融合。

三、結語

中國儒家思想和美國精神相比,無所謂孰優孰劣,各有所長。處在不同文化圈中的人們應該互相寬容、互相理解,取長補短。只有這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在一起才能減少沖突,和諧共處,最終實現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

篇3

自國際私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以來,國際私法法典化問題一直受到學者們的重視?;仡櫄v史,國際私法法典化并不是簡單地將原有的散落在其他法典中的法律適用規范、單行法律適用法、習慣規則或者國際慣例累積羅列,其精髓在于促進理論的不斷創新,交往的深化便捷,經濟的持續發展,文化的加深與進步。對于國際私法法典化,學者的爭論,派系的紛爭以及國家之間的博弈都使得這一問題變得更加的富有魅力。

國際私法法典化的價值取向即在國際私法法典化進程中應該把握的大方向,那么在國際私法法典化的進程中,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價值取向,筆者認為要想明確認知這一問題,首先應該明確如下幾對關系:

一、法律的確定性和靈活性

對于法律的確定性和靈活性,不同法系有著不同的追求。大陸法系彌漫著法律的確定性,歐美法系散發著法律的靈活性。然而,法律之所以為法律或者說法律的魅力就在于其確定性,對行為后果的預見性。因此對于沖突規范而言,其核心價值在于追求法律的確定性。但是,法律的確定性又會導致法律的僵硬與滯后,而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案件是復雜多變的,那么這里就存在一個問題,確定的法律能否適應多變的現實,或者說在法官審理案件時,一方面局限于法律的束縛,一方面有礙于實踐的靈活,那么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實現正義,如何利用法律促進民商事當事人的交往?簡言之,對于法律的確定性和靈活性,異議最大就在于,在制定沖突規范時是以確定性為主還是以靈活性為主。

如上所述,在筆者看來,制定沖突規范時,應該注意以下兩點:一方面,維護法律的價值,另一方面,適應現實的需要。在國際私法法典化的進程中,確定性作為基本條款,靈活性作為輔助條款,同時給予法官有條件的自由裁量權。在沖突規范的立法中融入以下觀點:

第一:軟化連結點,即在沖突規范中加入可替代的連結因素或者并行的連結因素,例如對于合同的準據法,如果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規定適用的準據法,那么可以適用合同的訂立地法、合同的履行地法、合同雙方當事人所在地法以及貨物所在地法等。

第二:規定例外條款,即如果依據原有的沖突規范所選擇的準據法僅僅與案件具有微小的聯系,而另一個國家的法律與案件有更為密切的聯系,那么則適用另一個國家的法律作為案件的準據法。

第三:法官的自由裁量,也即有條件的自由裁量,在當事人沒有選擇法律的情況下,法官應該在給定的兩種或兩種以上可以適用的法律中進行選擇。

總之,沖突規范的設立要以確定性作為原則,靈活性作為例外。

二、國家選擇、管轄權沖突和以內容為導向的法律選擇

國家選擇、管轄權沖突和以內容為導向的法律選擇,即沖突正義和實體正義。國家選擇、管轄權沖突也就是說在案件中如果選定了管轄權,規定了由哪個國家進行管轄,那么就適用該國家的法律,而不考慮適用后所產生的實體效果,這種方式更強調沖突正義。而以內容為導向的法律選擇,在選擇適用準據法時,突出強調法律適用后的結果,追求個案的公正,其主導理念在于“利益分析說”或“結果導向說”,在充分考慮適用各個潛在準據法對當事人影響的情況下,選擇最有利于當事人或者最有利于國家政策實現的法律作為案件的準據法。以沖突正義為導向的國家,選擇好像是在國家之間進行的而不是在實體法律之間進行的,沖突規范可以被理解為“國家的選擇”規則或者說“管轄權的選擇”規則。話雖如此,但是在追求沖突正義的同時不能忽視甚至排除實體正義的追求,大多數國家,在制定法律適用規則時,雖然強調沖突正義,但也規定了特殊情況,例如涉及到弱勢群體的保護時,就會相應的考慮實體正義,對實體正義做出讓步。

傳統沖突規范以實現沖正義為目標,不考慮所選擇法律的實體法內容。這種沖突規則指引的法律是根據案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并沒有考慮被指引的法律的實體內容,沒有查明實體規則內容潛在的沖突,沒有明確實體規則潛在的政策沖突以及它們自身所包含的利益取向。只有當所選擇的法律與本國的公共秩序原則相悖時才會被考慮。以“結果導向說”為主現代意義的沖突規范于傳統意義上的沖突規范相比逐漸占據了上風。例如,我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12條第2款規定:“自然人從事民事活動,依照經常居所地法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依照行為地法律為有民事行為能力的,適用行為地法律,但涉及婚姻家庭、繼承的除外。”就目前國際私法的發展趨勢來看,單單僅就追求沖突正義的國家而言,在立法過程中沖突正義也并非像一塊鐵板不可被觸碰,追求沖突正義時,也強調實體正義的實現,可以說沖突正義和實體正義二者并不是絕對的,也不是互相獨立的,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才是國際私法法典化的價值取向。

三、內國利益、外國利益以及國際利益

內國利益,也可以成為法院地國利益,經由沖突規范的指引適用外國法作為準據法違反了本國的公共秩序,那么則排除適用,內國利益可以理解為對本國的生存發展、本國的生態文明或者單純保護本國國民的利益都屬于內國利益。外國利益,即本國以外他國的利益,例如準據法所指引的國家的利益、與案件有關的第三國利益或者案件沒有關系的其它國家的利益。國際利益,也可以成為國際社會公共秩序,也就是維護人類本身生存和發展、超國界的維護國際社會的利益,例如沖突規范中關于弱勢群體保護的條款、消費者合同以及勞動合同中的強制性規定的條款均旨在維護國際公共秩序。

在國際私法法典化的進程中,各國立法的價值取向在于維護本國利益、保證本國對外政策的實現、最大程度的維護本國國民的利益,因此,在立法過程中,涉及到本國的重大利益的不允許外國法律有所損益,通常情況下通過直接適用的規范或是強制性條款的形式表現出來。對于外國利益,內國法院選法的時候很少予以考慮,換言之,是否違反外國利益并不在法官選法的考慮范圍。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在國際私法立法過程中都應該體現國際社會的公共利益。

因此,在國際私法法典化的進程中,各國的國際司法立法應該在尊重國際社會公共利益的基礎之上,充分體現內國利益,重點在于實現內國利益與國際社會公共利益相一致,二者相互促進。而對于外國利益,筆者認為則更多的應該通過雙邊條約來解決。

四、法律分割論和同一論

有關“分割論”和“同一論”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合同領域,并且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同一合同各個方面的法律適用問題,“分割論”主張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來調整同一合同中不同的法律問題,因為合同中不同法律問題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質;“同一論”主張適用同一法律來解決合同中不同的法律問題,因為合同是一個整體,這樣便于合同的履行,糾紛的解決。二是對不同類型或不同性質的合同,“分割論”主張采用不同的法律適用標準;“同一論”主張適用單一的統一的法律適用標準。

“分割論”和“同一論”之爭由來已久。對于第一個問題:早在法則區別說時期,巴托魯斯就主張對同一合同的不同法律方面適用不同的法律,如合同的性質,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行為能力,合同的形式、合同的生效性等問題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后來許多國家在國際私法立法中紛紛接受并采納了“分割論”的做法。例如,1988年《瑞士聯邦國際私法法規》對合同的法律適用的分割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對當事人的行為能力、合同的訂立、合同的實質內容等規定了不同的法律進行調整。第二個問題:不同種類和不同性質的合同,各國在立法中采用分別立法的方式加以規制。

但是也有學者反對“分割論”,認為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法律角度,合同都是一個整體,不應該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另外,在實踐中對于司法工作者而言,無疑帶來了沉重的任務量。同時,合同之于當事人雙方是一種合意,既然在合同中選擇了適用的法律,那么就代表了當事人雙方有意用一種法律來解決合同中的有關問題。并且對于不同種類性質的合同,也應該用同一種法律規范進行規制,因為,合同其本質來看就是一種合意,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產物,“同一論”可以保證合同關系的穩定。“同一論”的論述觀點并不是無懈可擊的,對于一項合同,如果能夠合理有效地解決沖突,滿足當事人的利益,那么實踐過程中的繁瑣也是在所難免的。另外對于不同種類、不同性質的合同采用同樣的沖突規范進行規制,那么則否認實踐的復雜性,增添了法律的滯后性。

但是“同一論”并不是沒有可取的地方,一方面,采用“同一論”維護了合同關系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保證了合同的整體性。應該說,合同既是一個整體,又可以根據不同的法律關系的性質分割成不同部分,所以對待“分割論”和“同一論”要采取辯證的態度,互取其長避其短,乃是當今國際私法立法該有的價值取向。事實上,在當今的國際私法法典化進程中,各國立法和條約也都在分割的基礎上,注意維護合同法律關系的完整性。

五、“客觀論”和“主觀論”

法律適用的“客觀論”,是指以某種固定場所作為連接點來確定法律關系適用的準據法。薩維尼的“法律關系本座說”是“客觀論”的代表論述,薩維尼所應適用的法律,只應該是各涉外民事法律關系依其自身的性質的“本座”所在地的法律來調整。法律適用的“主觀論”,也可以理解為“當事人意思自治”理論,根據當時人實現選擇的法律對法律關系進行調整。目前,理論在合同領域取得了主導地位,并且在侵權案件中,越來越多的采用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來解決選法的問題。

法律適用問題上,“客觀論”和“主觀論”都有其自身的優點。首先,客觀論者認為,在民商事交往過程中,“客觀論”便于當事人預見和遵守,有利于維護交易安全和穩定,便于國際民商事的交往。其次,主觀論者認為,國際民商事交往究其根本來看是私法活動,應該以當事人意思自治為主導,當無意思自治或者意思自治不能時,“客觀論”才得以適用。

主觀論者和客觀論者的表述均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客觀論者忽略了民商事關系的靈活性、復雜性以及自治性,進而導致僵硬,甚至不能有效地解決實踐中的我問題;同時對于主管論者而言,只看到了國際私法的私法性一面,而沒有考慮到國際私法潛在的國家利益,過分自治會引起實誠的混亂,最終也將不利于國際民商事的發展。

因此,在筆者看來,“主觀論”和“客觀論”不應該是完全對立的,在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宗旨在于促進國際民商事交往,精確選法過程,最終找到法律關系的“適當法”。因此,二者之間存在著調和因素,薩維尼晚年在論證合同的法律適用時,很明顯的關心當事人的“內心期待”。從這一點來看,在國際私法法典化的進程中“主觀論”和“客觀論”必將走向融合。

國際私法法典化進程中,應該衡量和處理好上述幾對基本價值觀念,針對以上幾種價值取向,不能以偏概全,顧此失彼,應該取長補短,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之上,全面衡量各種價值取向的利弊優缺。誠然要想制定一部全面的、完美的、一勞永逸的國際私法法典是不可能的,但是各國在制定國際私法法典或者單行立法時應該注意平衡以上各種價值取向,既不能固守原有的僵化的觀念,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靈活的適用方法。因此,筆者認為在國際私法法典化的進程中,

篇4

中國人的哲學是天人合一,而藝術歸于道的本性后就出現了東方黑白無色彩的景象。“天人合一”的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后來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并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莊子》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痹诘兰铱磥?,天是自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本是合一的。我們經常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么“道”是什么,“道”又從哪里來?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就是不勉強的意思,所以我們說“道”就是“無”,無為也就是自然。如果有為,畫畫就會匠氣。自然無為用事物表達就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的品格非常高尚,可以居卑處微,只要有縫隙就可以進去,而大海可以容納百川,擁有巨大力量,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所以不僅是在書畫中我們受到道家影響,在日常生活中,道家思想一樣影響著我們。追尋“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這是莊子的自由精神;惲格論畫講究“筆墨簡淡處,用意最微”,而意的境界是無意,與老子的“無為”不謀而合,所謂“至平至淡至無意而實有所不能不盡者”(惲向語,見《寶迂閣書畫錄》)為上乘境界。為什么中國的水墨畫是黑白的,是因為“道”,什么是道?平常心是道,道是無名、無象、樸素的,也就是中國書畫追求的一種平靜,平靜無欲是道家浪漫、飄逸的體現,而水墨畫則是在這種平靜中“減之又減,乃至萬物,”中國畫就是在減,減到只剩筆紙,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最深刻的內涵,這就是從哲學最高境界審美中國畫。我們常說中國人講體會“,體會”是修道的詞,王維在《山水訣》中說“:夫畫者,水墨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奔匆运嬜鳛楸憩F自然最得心應手又最理想而高尚的樣式。中國人對自然的體會使西方人無法理解,如中國人會去關心蝌蚪、苔點、草這樣微小的東西,關心自然到很微小的地方,把自然作為審美的最高境界,這是仁者以博愛為宗旨。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比伺c人,人與物,物與物,本來就是一。這就像一張普通的畫,上面畫有很多人、動物、植物,看起來每一種東西都是獨立的、分離的,但是,就一張完整的圖畫來說,它們又是一體的,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儒道一體,我們對道的追求成為全社會的取向,就連“有道明君”這個詞中的“道”也暗含了哲學思想,所以“道”的哲學思想是全民性的,以此來要求所有人去關心自然,因為傷害自然就是傷害我們自己,我們常常拿來用這句話卻不知道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2、虛實統一

老子認為宇宙萬物又是虛實的統一,這種虛空不是絕對的虛無,虛空中充滿了“氣”,就像南朝謝赫六法論其中之一的“氣韻生動”一樣,正是這樣的“虛空”,才有萬物的流動,才有不竭的生命。老子認為任何事物不能只有實,而沒有虛,所以老子認為天地萬物是“有無、虛實”的統一,有了這種統一,天地萬物才能流動,生生不息。老子的這種思想對于中國繪畫有很大的影響“,虛實結合”形成了中國繪畫美學的基礎。莊子亦說“:虛室生白、唯道集虛”。萬象皆從虛空中來,又像虛空中去,此時無聲勝有聲,此處無墨勝有墨。一幅具有藝術魅力的作品所擁有的藝術空間是無限的,功力深厚造詣精湛的畫家或書法家所追求的藝術世界也是無限的,藝術必須要虛實結合,才能表現出生命,才能真實的反映真實的世界?!坝嫲桩敽凇本褪翘搶嵪鄳拿缹W形式之一,也是中國藝術中最迷人的部分。黑色與空白的辯證關系奠定了中國畫基本形式法則,使中國畫藝術筆墨高度簡練。一條馬鞭可以代替騎馬,一支船槳可以表示船在水中行《。三岔口》中大白天翻來撲去的搏斗,但沒有觀眾會誤認為是白天 山水畫幅上方的空白是天,下方是水,是地。齊白石老人的蝦,活靈活現,但沒有水,白紙即是水,也沒有人去質問說為什么不畫水,優哉游哉是群蝦已經足夠了。齊白石論畫也講氣,所重的是“靜氣”,即“融合之氣”:畫中要有靜氣。骨法顯露則不靜,筆意躁動則不靜,要脫盡縱橫習氣“??瞻住笨臻g成為其放置奔放感情和豐富想象的空靈之地“;無為”“、虛靜”的人生觀“,游心于淡,合氣于漠”在繪畫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畫家們會盡量利用空白,為了使整個畫面的主體突出。我們知道人的大腦和眼睛、耳朵會因為注意力的關系對我們視線中的物體和周圍的聲音加以選擇的接收。人的眼睛不能夠同時看清同一視野中不同的幾樣東西,人的耳朵亦如此,這是因為大腦注意力不能都分散的原因。例如,當人的眼睛集中在看一物體時,就不會在意旁邊的物體,所以人的眼睛由大腦的注意力決定。注意力所在意的物體,一定會清楚,注意力以外的物體可以“視而不見”,這是人們在觀看事物時的基本要求和習慣,而畫面所反映出來的就是這樣一個規律。黃賓虹先生晚年的山水,通常所表現的山是黑的,整個畫面都黑成一片,而滿片黑中畫了些房子和人,他所畫的房子及房子四周卻是很明亮的,房子里又經常畫些小人物,就會更亮更突出。人的四周也總是留出空白,使人與人的輪廓很分明,這樣人和房子都能很空靈的突出,而空靈的感覺正是東方審美的一種表現,這就是利用空白使主題突出而又讓人感受到東方美學的魅力。倪云林的作品,筆簡意繁的境地中寄托著他的感彩。同樣是畫面上的“空白”,基于這種筆調,更多導向的是他內心所特有的深層意念,我們從《漁莊秋霽圖》這一作品中可以看出,超脫空靈、淡泊清遠的意境給人以世外之感,大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仙界之像。作者將窮困潦倒的生活背景和一片扁舟漂江湖的出世態度,使之將畫中靜寂的“空白”和慘淡的筆墨化為“無為”境界的追求。塔式心理學在解釋這一現象時,曾舉例說明:被截去的三角形,對視覺的刺激仍然可以把人帶入三角形或類似于有三角形,對視覺的刺激仍然可以把人的理解帶入三角形態的組合中。例如,維納斯的斷臂,我們可以自由想象斷臂的各種形式,給觀眾留有想象空間,這樣作品才會耐看。換言之,空白所所圍繞的具體形態是“空白”內涵形成的誘因,對意識由“虛靜”“、無為”、“空”的認知轉入觀者內心深沉的思考,形成對空白意義的產生有著明確的引發作用。如果沒有這一誘導,“空白”歸于無意義,由此我們可以再次回到“無為”。老子不愧是哲學大師,后人恐怕再無此理論了。老子他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可以直接用于我們對書畫的研究,在書法中,如果說畫出的線條是“陽”的話,那么被留下來的空白即是“陰”,兩者相輔相成,猶如陰陽太極圖,缺一不可。當然我們由此會想起老子的另一句名言:知其白,守其黑。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譬如篆刻中的陰刻陽刻等等?!岸U家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道出畫中之白,即畫中之畫,亦即畫外之畫也?!保ㄇ?#8226;華琳《南宗訣密》)??瞻椎囊饬x是很重要的,它并不是被動留下的,當我們在畫出一道黑線的時候看到了它的白,這些白是為了界定黑而存在的,這似乎是被動的,但是空白可以給我們的視覺帶來空間感,線條越粗,這種感覺越強,所以空白絕不僅僅是平面上的,而是有縱深感的,中國的書畫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審美情趣就是淡泊、空靈、含蓄,而要達到如此境界主要通過空間感來體現。阿恩海姆在《藝術的視知覺》中寫道“:在紙面上畫一條直線,這條直線看上去就不象是位于紙面以內,而象是懸浮在這個平面上方的空間之中。”于是,平面變成了立體。襯托一道黑線的空白,并沒有與黑線處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在黑想之下。形成空間縱深的關系。一般來說,空白的面積越大,越顯出空曠,縱深空間可能越深,反之則淺。中國畫講究“水墨為上”,即使用色,也講求“意足不求顏色似”。這是因為它所注重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同時在方法上,也更容易配合以筆墨為主的表現和盡量利用空白以突出對主體的處理。王維的《山水訣》“: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碑嬛械摹翱瞻住眱群c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道”相攜,與周莊“彷徨忽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的無為觀相攜,成為寄托道德心靈和藝術觀的價值領域和自由空間“。計白當黑”在具體的形態刻畫中追求形式無限性,在中國畫的“空白”里,在深層的審美領域中,去提高、發揮我們的智慧,使我們的藝術通向無邊無盡,超越時空“??瞻住钡拇蠖瓤臻g顯示出巨大的包孕性和協調性,空白與墨線這種黑白、虛實關系在美學的形式范疇中也是一種陰陽互補的“道”的神奇所在。要想使黑白繪畫變成生命的藝術,必須在筆墨與空白之間產生內在的張力,只有在筆墨與空白之間具有張力時,繪畫在每時每刻才會處在一種息息相通、生生不滅的狀態之中。作為欣賞者,如果只看到筆墨、物象間的關系,就是沒有欣賞藝術的眼睛,因為空白與筆墨相遇才是繪畫。

3、忘形忘我

篇5

法家倫理思想中最具主題色彩的就是人性本惡論的主張。在法家看來,好利惡害,趨利避害是古往今來人人固有的本性,這種本性是不可改變的。

從傳承思想文化的角度看,法家的人性本惡論觀念是從荀子性惡論思想的繼承。荀子的性惡論思想主要表現為:人的感官欲望的無法滿足狀態。他在《荀子·性惡》說:“目好色,耳好聽,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p>

他認為,正是在人的本能的基礎上,產生了人的財產占有欲和好利之心?!盾髯印s辱》中寫道:“人之情,食欲有芻豢,衣欲有文秀,行欲有輿馬,又欲夫余財蓄積之富也。然而窮年累世不知足,是人之情也。”

同時還認為,人的共同心理是好榮而惡辱,從堯舜到庶民百姓沒有什么差別,而人世間最值得榮耀的就是掌握政治權利。

《荀子·王霸》里談到:“夫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名為圣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避髯诱J為人的這種本性是不盡合理的,這就應該借助于開展深入的社會實踐來矯正,即‘化性起偽’。

法家先驅及代表人物或先于荀子談到了或在荀子之后拓展了這一人性論思想?!豆茏印そ亍氛f:“夫凡人之性,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繼日,千里而不遠者,利在前也。漁人之入海,海深萬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淵之下,無所不入焉。”商鞅認為,人的本性是好利的,人性好利的主要表現為人的生存欲望和生存需要。

《商君書·算池》里指出:“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佚,苦而索樂,辱則求榮,此民之情也。”由于人有這種生存需要,因此,每一個人在利弊之間都要趨利避害?!渡叹龝に愠亍罚骸懊裰憾榷¢L稱而取重,權而索利?!?/p>

商鞅認為,人的本性與生俱來,人的一生就是追逐名利的一生,人的所有行為都受制于好利的本性。這種人本性論應用在政治上就是追求爵位,經濟上就是追求田宅。

《商君書·錯法》中指出了統治者恰恰可以利用此人性論實現自己的統治,“人生有好惡,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韓非的人性論,部分的受了荀子的性惡論的影響,同時,也繼承了商鞅的人性好利的觀點。

韓非認為,人的好利主要根源于人們的生存需要,他以為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每個人都有欲利之心,人的任何行為都受好利的本性支配,即使是父子、君臣之間,也是計利而行的。

韓非舉出了社會上的溺嬰習俗說明這一已經演化為自私自利的思想?!俄n非子·六反》:“父母之于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此俱出父母之懷衽,然男子受賀,女子殺之者,慮其后便,計之長利也?!表n非認為,儒家所說的君臣之間以忠信仁義相待,是不可靠的?!俄n非子·難一》:“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重爵祿以與臣市。君臣之間,非父子之親也,計數之所出也?!?/p>

篇6

【關鍵詞】士商交往 ;文人畫 ;明代中晚期

任何藝術的歷史都是社會生活與藝術家生活的歷史,將藝術家放在歷史現實生活的角度來研究藝術史,目的不是要掩蓋藝術家頭頂上的光環,而是要還藝術史一個真實。本文正是基于這樣一種目的,來研究明代中晚期出現的文人畫的商品化與畫家職業化現象,分析這一歷史現象得以在明代中晚期出現的具體緣由,揭示士人熱衷于繪畫領域的“末業治生”的社會根源,探討士商交往對其產生所發揮的紐帶作用,展示一個明代中晚期文人畫的創作――流通――消費的歷史剖面圖。

一、文人畫的商品化與畫家職業化現象

明人謝肇J在探索歷代書畫發展的軌跡時,發現了下面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自晉唐以及宋元,善書畫者,往往出于一些縉紳大夫,而很少有山林隱逸之士依靠技藝而得以顯名于世。但到了明代,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布衣處士以書畫顯名者相當之多。他認為這主要是富貴者薄文翰為不急之務,溺情仕進,不再留心,所以使這些山林之士獨擅其美。

令人欣慰的是,謝氏已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世變”,繪畫的主體身份有了轉變。換言之,出現了文人畫畫家職業化的傾向。這一事實,正好與美國學者列文森的判斷相左。列文森根據晚明畫壇文人畫的重新崛起,官僚本人就是畫家,籍此說明中國藝術存在一個“反專業化的文人傳統”。

筆者認為列文森的觀點是片面的。進一步說,雖然宮廷畫家存在于初期、中期,而晚明主要是被文人畫家所控制。列文森忽略的是,這些文人中,官僚僅是一小部分,而多數是布衣文人。這些布衣文人與以前的文人畫的創作主體文人士大夫的身份有了不同,不再具有官僚這層身份,而成為以賣畫為生的名副其實的文人職業畫家,這就否定了列文森所說的中國藝術存在一個“反專業化的文人傳統”。明人何良俊就對當時的畫家按照身份的不同,劃分為“行家”和“利家”。《四友齋叢說》卷二十九論到“我朝善畫者甚多,若行家當以戴文進為第一,而吳小仙、杜古狂、周東村其次也。利家則以沈石田為第一,而唐六如、文衡山、陳白陽其次也。”[2]這里所謂的“行家”是指宮廷職業畫家,“利家”就是指靠繪畫為生的文人職業畫家,他將吳門畫派列入了“利家”行列。吳門畫派是歷史上第一個文人畫商品化的成功案例,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以及后來的文彭、文嘉、陳淳、陸治、陸師道等都是靠賣畫為生。

我們可以從歷史文獻中查找到一些關于當時文人畫名家的銷售情況以及市場售價,以項元汴的藏品為例,因為他常在藏品的卷尾寫明購買時的價格以及他所估量的出售價格。

1.文征明《袁安臥雪圖卷》十六兩

2.唐寅《畫嵩山十景冊》二十四金

3.王寵《書離騷并太史公贊卷》二十兩

這里的“金”不是指黃金,而是貨幣的計量單位,一金等于銀一兩。其實在沈周、文征明、王寵在世時其書畫價格還遠沒有達到這個份上。沈周的畫價,現無處查考,但文征明的山水售價是有記載的。詹景鳳在《東圖玄覽》中說到:

“然太史初下世時,吳人不能知之也。而余獨酷好。所過遇有太史畫無不購者,見者掩嘴胡盧,謂購此烏用。是時價平平,一幅多未逾一金,少但三四五錢耳。予好十余年后吳人乃好,又后三年而吾新安人好,又三年而越人好,價⌒黎矣?!盵3]

這段敘述多少包含一些詹景鳳自詡鑒賞眼力出眾的成分,但吳人喜愛沈周、文征明的畫是無庸質疑的。不管價格的高低與否,當時文人畫的商品化已經普遍化確是事實。

二、明代中晚期的士商交往的新動向

清人沈在《落帆樓文集》卷二十四《費席山先生七十雙壽序》中說:

古者士之子恒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為士。此宋、元、明以來變遷之大較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然而睦A任恤之風往往難見于士大夫,而轉見于商賈,何也?則以天下之勢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焉。其業則商賈也,其人則豪杰也。此又世道風俗之大較也。[4]

這段文字近人曾屢引之以說明宋元以后商人地位的變化或科舉制度的經濟基礎,它透析出宋代以來的一種社會現象:商人的崛起。

在商業逐步提高的形勢下,出現了士人重商、行商以及與商人交往、混雜的現象。生活于嘉靖至萬歷初期的蘇州名士王世貞和安徽文士詹景鳳曾一起議論蘇州文士和徽商密切交往的情況:王世貞曰:“新安賈人見蘇州文人,如蠅聚一膻。東圖曰:蘇州文人見新安賈人,亦如蠅聚一膻,鳳洲公笑而不答?!盵5]對于這種士商相混的現象,歸有光在《白程翁八十壽序》中進一步解釋道:“古者四民異業,至于后世而士與農商常相混。今新安多大族,……皆以畜賈游于四方……君豈非所謂士而商者歟?然君為人,恂恂慕義無窮,所至樂與士大夫交。豈非所謂商而士者歟?”[6]這些都說明了明代中晚期的士商交往是非常流行、普遍的現象。

關于此時出現的士商關系的變化、士商交往的研究,學術界多有關注,并且頗有成果,在此不再贅述。本文關注的是士商交往在繪畫領域所產生的影響,旨在明晰士商交往對文人畫的繪畫商品化與畫家職業化的確立所起到的紐帶作用。

三、士商交往對文人畫的商品化與畫家職業化的影響

隨著商人經濟社會地位的提高,他們必然會在文化上尋求改變自己的形象。在談到商人的崛起對社會的影響時,余英時指出,16世紀以后商人已經逐步發展了一個相對自足的世界:“這個世界立足于商品經濟,但不斷向其它領域擴張,包括社會、政治與文化;而且擴張的過程中也或多或少地改變了其它領域的面貌。改變最少的是政治,最多的是社會和文化?!盵7]那么士商交往是如何影響文人畫的繪畫商品化與畫家職業化的?這是本文要思考的問題。

1、士商交往對束縛文人畫的商品化與畫家職業化的因素的突破

仔細閱讀中國古代畫論,就會發現明代中晚期以前,反對文人畫商品化的言論很少,而到了明代中晚期以后,反對以畫謀利的言論就突然多了起來,我想明代中晚期以前少的原因,不是評論家不反對,而是很少有文人畫商品化的行為,沒有人敢冒這種天下之大不韙的危險。為什么鄙視民間畫工的言論就屢屢有記載呢?這也從反面襯托出文人畫走向商品化將是曲折的道路。

而到了明代中晚期這些因素已經不構成阻礙了,首先是文人畫的創作者的身份由士大夫轉換為士人、學子,他們失卻了經濟的保障,選擇繪畫本身就帶有“治生”的功利性目的。再者,在商品經濟的沖擊下,對于“財”有了截然相反的態度,突破了“君子固窮”的狹隘觀念。還有欣賞文人畫不再是士大夫獨有的審美方式,而是廣泛地社會化了,這些轉化都為文人畫走向商品化掃清了障礙??梢圆豢鋸埖卣f正是由于士商交往,才促使文人畫的創作主體從“義利之辯”的選擇中走了出來,對于“末業治生”有了新的認識,以賣畫為生才變得名正言順,真正參與商品化中去。商賈對藝術的附庸風雅推動了社會各階層生活的藝術化,收藏、鑒賞之風漸盛,對文人畫的消費市場有決定作用。而商賈對文人畫的“貨取”、“潤筆”的交易方式也對文人畫走向市場化有積極意義。

2、士商交往對形成文人畫的商品化的原始產業鏈的作用

篇7

【關鍵詞】儒家;倫理文化;治未??;影響

1我國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內容

“治未病”思想的理論形成于《內經》(《黃帝內經》簡稱,下同),完善于《難經》?!秲冉洝肥状翁岢觥爸挝床 备拍?,形成了未病先防,患病早治的思想,并且提出了內容豐富的養生防病的原則和方法。《難經》繼承了《內經》的“治未病”理論,明確提出了防止疾病傳變的思想和方法,使“治未病”理論更加具有臨床實用價值?!爸挝床 崩碚摰男纬蓸酥局鴮膊≌J識的深入,標志著我國醫學的發展己從被動治療提高到主動預防的水平。我國“治未病”的理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未病先防,俗語說“防患于未然”就是這個道理,《老子?七十一章》:“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就是強調了預防的重要性?!秲冉洝分小爸挝床 币辉~出現了三次,其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主張在疾病發生之前就做好預防工作,一旦疾病發生人體就會受到很大的損害,到時候再進行治療就來不及了。其次是既病防變,要求在疾病發生以后防止病邪深入傳變甚至發生危變?!吧瞎ぞ绕涿妊俊鹿ぞ绕湟殉伞保ā端貑?人正神明論》)在疾病發生初期積極治療是上等醫生主看重的;《金匱要略》也有“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觀點,根據人體傳變規律積極治療,防止疾病傳染到其他臟器;《難經》也充分肯定了這個觀點:“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弊詈笠粋€內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防其復發,它主要是指在疾病治愈以后,要通過一些方法和措施,做好預后工作,防止疾病的再次發生,立足于扶助正氣,強身健體,防止疾病復發。

養生觀也是“治未病”理念的表現之一。養生觀的關鍵在于調和陰陽,“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是以圣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在四時調攝養生方面,《內經》提出“夫百病之生也,……大驚卒恐?!保ā鹅`樞?口問》),“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素問?移精變氣論》)。

2我國“治未病”的思想理念是以我國傳統倫理思想文化為背景形成的

2.1儒家學說為“治未病”思想提供倫理支持《內經》曰:“天復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薄渡袝?泰誓》曰:“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世界上最尊貴的就是人,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自身的發展,治療和預防疾病都是為了人類自身的健康,其作用對象就是人。

2.1.1儒家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和道德原則,“仁”貫穿于我國古今醫療活動始終。“仁”是孔子倫理思想體系的核心。

2.1.2中和思想被廣泛應用于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和理論。儒家認為人們的道德修養若能達到致中的境界,那么天地萬物均能各得其所,達到和諧的境界了,這是符合中庸之道的道德修身境界的一種原則?!盾髯?王制》:“公平者職之衡也,中和乾聽之繩也?!薄抖Y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端貑?瘧論》說:“有余者瀉之,不足者補之?!蓖ㄟ^損有余和補不足,使人體內環境和外環境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即“正氣存內,邪不可干”[1]。

2.1.3孝道觀對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影響。孝道觀是中華文化與中華倫理的所特有的內容,在傳統儒家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一種親子之間的倫理規范,也包括宗教、醫學、政治等諸多方面的文化內涵,可以說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核心觀念之一[2]?!缎⒔?開宗明義第一章》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闭J為孝道最基本的就是保證自己的身體不能有絲毫的損傷,因為身體肌膚毛發都是父母給予的,保持機體的完好無缺是對父母最基本的孝順;在此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對自己的身體都是非常愛護的,通過各種方法盡量保證自己的身體免受病邪的侵襲,及時制止疾病的進一步傳播和傳變,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強調了“治未病”的重要作用,使“治未病”思想有著肥厚的生存土壤。

2.1.4儒家其他思想對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影響??鬃釉唬骸熬佑腥?,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彼鞔_地告訴人們,應當根據不同生理時期的體質和心理特點,陶冶情操,養護體魄;青少年時,身心發育不成熟,不可戀色早婚;人到中年,精力充沛,仍須勞逸結合,修身養性,不可過度疲累;人老時,體質虛弱,更要淡泊名利,超脫俗念??鬃釉粝隆叭收邩飞剑钦邩匪钡母袊@。他欣賞清心寡欲,樂觀開朗,剛毅堅強的性格,反對怨天尤人 [3] 。孟子則更注意養心葆神,提倡“寡欲”,“養浩然之氣”。孟子說:“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儒家的經典著作《周易》中明確提出:“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這和中醫“治未病”思想是不謀而合的。

參考文獻

[1]佟子林,劉俊.中醫學防治亞健康的機制與方法研究[J].醫學與哲學.2008,29(1):13-15.

篇8

關鍵詞 家庭倫理劇,人性特點;原型理論,符號標簽

一、文化與電視劇

美國學者A?克羅伯認為現代意義上的文化應該包含五個方面的涵義:(1)文化包括行為模式和指導行為模式。(2)模式不管是外觀還是內涵,皆由后天學習而得,學習的方式是通過認識構造的“符號系統”。(3)行為模式和指導行為模式物化體現于人工制品中,因為這些制品也屬于文化。(4)歷史上形成的價值觀念是文化的核心,不同質的文化,可依據價值觀念的不同進行區別。(5)文化系統既是限制人類活動方式的原因,又是人類活動產物的結果。從這一定義可以看出,文化作為我們生產、生活、思想、行為的內在精神骨架,從政治、道德、倫理、審美乃至哲學的諸多層面滲透、積淀、泛化在我們身上;它將決定著我們的思想信仰、道德評判、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等。隨著信息化生活的活躍,而文化也隨之空前繁榮起來。

電視文化是人類社會中最社會化、最豐富和最貼切的符號系統,同時也是在電視傳播的高度參與下所形成的新型的群體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盡管是以視覺和聽覺為基礎,但是它所透露出來的文化意識卻包羅萬象,深深植根于社會文化。而電視劇是高級文化和低級文化、個人經驗與公眾經驗、藝術作品和神話創造、個人表現與計劃生產、神圣的和褻瀆的混合體。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它已經成為中國大眾最喜愛的一種方便快捷的消費故事方式,也是當代人生活、情感和社會演化的見證,在我們的文化傳承方面占據相當獨特的重要歷史地位。

二、家庭倫理劇、女性符號標簽與原型理論

家庭倫理劇最早定義為family melodrama,這個類型的電視劇大多處理倫常關系以及日常家庭的人際關系等等。最初的家庭倫理劇被稱為女人戲、哭泣劇或催淚劇,因為很多人覺得家庭與女性以及各種情感密不可分,便采用女性主義的敘事方式來表達。它有兩個重要的特點:第一,非常重視情節,而且情節緊湊(stong plot),不會松散(loose plot),也不會采用綴段式、因果關系不明顯的敘事方式。第二,以人物為中心展開情節,最終達到情節和人物的兩相結合。

家庭倫理劇凸顯了女性角色,并且彰顯了一些主流價值觀下的女性心理,比如《春風秋雨》中黑人女主角受到歧視所反射的社會民族問題;《苦雨戀春風》中觸及的家長父權制使欲望壓抑的家庭教育問題;還有諸如此類的一系列劇本。

事實上,家庭倫理劇一方面為大眾生活提供生活的真實演繹,帶給大家一種具有生活氣息的源泉滋養;另一方面又集中反映了大眾的生活模式和生活婚姻問題,生產了一種大眾文化。作為最現代的信息載體和最直接的觸摸婚姻家庭的信息傳播方式,它便成了影響社會文化發展和個體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對于女性的婚戀觀念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我國,家庭倫理劇是最具傳統和民族特色的敘事方式,或者可以稱為一種婚姻家庭的智慧面具,是存活于現實世界的虛構性的敘述加入了人們的想象、幻想、情感和欲望等而組成的一種凝聚物。具有社會文化功能,它包含了某種象征、形象和主題,向我們透漏了婚姻家庭中某些特定人們普遍關切和特別重視的價值、秩序和問題。每一部家庭倫理劇都對應著某種心理原型。要想了解當今人們對待婦女的態度、婚姻模式以及婚姻中所出現的種種問題,就必須觀察思索這些電視劇。例如《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家庭暴力,《愛了,散了》中的無性婚姻,《我們倆的婚姻》中對家庭交流方式的思索等等。還有王海鎢的婚姻三部曲,幾乎涵蓋了整個婚姻倫理劇的敘事結構和類型。她用一種“冷靜而近乎殘忍”的手法,對婚姻這個最新鮮也最陳舊、最溫馨也最慘痛、最豐富也最乏味、最給人安定感也最折磨人的話題進行了深度的審視和質疑?!稜渴帧返牡谌卟遄隳J剑吨袊诫x婚》的女主人公性格失衡造成婚姻破裂的模式,《新結婚時代》展現了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錯位婚姻,把現代婚姻放到了城市、農村兩個截然不同并且互相沖突的大背景中進行了一次現實的探討。這些都具有了廣闊的背景空間和一定的現實意義,同時也給女性貼上了一種標簽和符號,有青春玉女型、賢妻良母型、無私奉獻型、獨立自我型、邪惡欲望型、溫柔善良型、嫉妒精明型等等定位,觀眾和媒體對這些倫理劇所反映出的家庭和婚姻問題的關注程度遠遠超過了對劇本本身的關注。

這些劇本所塑造的形象表面看起來似乎有幾分虛擬超脫的成分,然而期間所能體會的種種思想和理念卻是不容忽視的。不同形象的代表雖然有些許的夸大,卻也不失為一種女性自我的內心吶喊,其實愛情于一個女人有著無法言說的意義。女性的心理素質本身就是最顯著的情感型,她要比一般的男子更懂得愛。記得冰心也說過:上帝創造了她就是叫她去用愛來維持這個世界。女人是為愛而生的,愛是女性生命的內核,生命是她們愛的載體,兩者缺一不可。然而女性在接觸了種種女性角色之后或許也明白這種愛也是不可多得的,因為它的不可多得,因為追尋它的艱難,因為一切的不可確定,便出現了形形的女人,有些開始包裹堅強的外殼去追尋愛之外的所獲,有些人開始用盡各種方式傾盡所有的智慧去尋愛,有些人干脆用自己夢幻的思維去締造愛的童話,有些人甚至為愛喪失了最起碼的做人原則,這期間的種種或許并不能丟棄愛的影響。愛于女人的價值和意義又有誰可以褻瀆。而觀眾在欣賞劇本時有一種同感的觸動,都喜歡去尋找自己的符號標簽,而產生某種潛移默化的學習和影響。

通過劇本描述的女性形象和所展現的對待女人的態度以及女性看待這些形象時所表現的種種思考,其實是人們在目前的社會結構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榮格認為,它是通過某種形式的繼承或進化而來,是由原型這種先存的形式所構成。原型是人類原始經驗的集結,他們像命運一樣伴隨著每一個人,其影響可以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感覺到。原型賦予某些心理內容以其獨特的形式,具有一種與所有地方和所有個人皆符合的大體相似的內容和行為方式。由于集體無意識具有這樣一種普遍的表現形式,因此他就組成了一種超個人的心理基礎,普遍地存在于我們每個人身上,并且會在無意識和意識的層面上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心理與行為。用榮格的這種理論分析,現代社會的婚姻家庭模式觀念不管升華到科學、哲學還是倫理道德的角度都必然能回溯到一種或幾種原型。家庭倫理劇的演繹也只是其原型觀念的不同表現,是人們有意識無意識地把原型觀念應用到生活現實的結果。因此這種電視 劇便用一種符合的形式向歷史和文化注入一種心理化的自我和人格色彩,對于知識女性的自我角色認同和歸因以及形象模擬都有一種潛移默化的象征性引導,但也蘊涵著一些潛意識的成分,也可以破譯這種現實人物和原型人物之間某種意識契合的心理現實。

三、人的本性與意識基礎

在談及家庭倫理劇追溯的原型對知識女性婚戀觀有意識無意識影響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提及一下人性。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性的特點也構成了這種原型動力性影響的前提基礎。何謂人性?“核桃性捶打吃”或者“響鼓不用重錘”?其實整體來把握人性,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討論。

首先就是生物性,要有求生的欲望和存活的前提,自然也在不斷消耗著能量,同時還是趨利避害的,還時常表現出某種情緒反應。人類生物性的滿足在人類日趨成熟的價值觀、道德觀掩蓋下變成了一種隱藏式的替代性滿足,這種情緒的發泄和欲望的彰顯、滿足變成了一種最原始的驅動力,而這一切為家庭倫理劇的演繹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同時這種潛意識的推動有利于意識的接受。

再者就是社會性,人與人行為之間是互相學習的,存在參照性的特點,通過與他人的交往交換取得一種自我意識,即有互動性。在一個社會環境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文化制度的影響和制約,也正因為這交流受到制約,他們取得一種比較穩定的情感體驗,比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等。從這一點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這種交互式的學習、模仿決定了人類的生活是一種相互重塑的過程,集體重塑你,你也在重塑著集體。

第三是思維性,包括能動性、意識性、主觀性和智力創造性。對一些經驗的所得、行為的體驗以及價值文化的構建最終形成一種自我的認知模式,進而指導自我的現實生活。最后就是整合性,對待各種變化進行整合統整,以此調節、應對各種刺激來指導生活。

人性的這一切特點形式為文化構建和自我認知整合奠定了一定的意識基礎。這也要求在劇本的創造過程中深刻地構建著男女兩性的性別意識和行為準則以及價值規范。對于知識女性而言,這種電視劇中所創造的種種女性形象似乎很多還是被妖艷化的、性感化的欲望客體,似乎更多的是一種觀賞符合或者是被人們心中美化了的愛神,抑或是被丑陋化了的魔鬼。這也是人性價值評判的一種重新演繹。這種角色的認同似乎還存在一定的偏頗,讓知識女性的思索更多了些復雜的成分。

一部分知識女性同時也認為,電視劇所構建的社會真實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女性的真實生存。那種情感倫理劇中所展現的“做善良女人最好”的演繹模式,遮蔽了社會中所存在的諸如成為男性消費品、樂品而獲得某種地位身份的社會事實。更為重要的是,家庭倫理劇的巨大影響力將“決定并直接影響我們如何認識自己以及我們在社會中如何‘像女人一樣’行動”。正如塔奇羅指出的:“大眾媒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主導社會價值標準。它們所關心的不是社會的真實情況,而是其‘象征性的表現’,是人們如何看待它本身。”“媒介通過不在場、譴責或者淺薄化而把婦女們‘象征性地殲滅’了。”這種“婦女象征性的殲滅”進一步確定了妻子、母親和家庭主婦的性別角色,從而有助于再生產與傳統性別角色的文化陳規相一致的女性形象。似乎知識女性很容易透析到這樣的事實。

篇9

論文關鍵詞:少數民族

生態倫理

文化功能

人與自然

自然生態環境是各民族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它影響和制約著各民族生產、生活方式的選擇。

少數民族生態倫理思想將生態系統視為一個整體,創造出適合當地生態環境的獨特的生存方式,構建出內容豐富的生態文化。這些包含著豐富生態倫理智慧的思想,對于保護民族地區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物種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本質上是種工具裝置,通過它,人可以把自身置于一個較好的處境中去應付周圍環境以及在各種需要的滿足中所面臨的各種具體而特殊的問題?!鄙贁得褡迳鷳B倫理思想是在整個人類文化發展變化進程的實踐中體現出來的,發揮了其特有的社會作用,并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承載了多方面的功能。

一、對民族心理的整合凝聚功能

一個民族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造就特殊的生態文化,人類的歷史就是人類與自然環境協調相處的歷史。“萬物有靈”是這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概念,蘊含其中的樸素的自然觀,為少數民族生態倫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哲學基礎。生態倫理文化是少數民族先民與大自然“互動”的升華,當人們由于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對很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時,他們就會通過神話和史詩等形式對宇宙的生成、萬物的起源、演化和人類的起源進行極為生動的猜測和描述,認為可以通過求助或控制超自然力量實現人們的愿望,以此表達人類對自然養育之恩的感激。

北方民族先民對太陽的崇拜在喪葬習俗中也表現得非常明顯。鄂溫克人非常愛惜和重視馴鹿;滿族視鷹為神,捕鷹時不說“捕”要說“請”或“拉”,捕鷹之前要拜祭鷹神,鷹神同時還是滿族的生育神、氏族守護神、薩滿巫祖神;鄂倫春族也對熊、虎、狼等曾是崇拜的圖騰或保護神的名字充滿敬意,不許直呼其名,在狩獵前通過繪畫或泥塑等形式進行祈求收獲的儀式;柯爾克孜族在居室飾物上繡有刀劍的圖案。這些信仰和儀式形成了敬畏、崇拜、關懷、感恩等各種心理,對團結部族成員、增強安全感,維護民族心理的整合凝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對人際行為的協調和規范功能

“適度”、“知足”的倫理思想是少數民族生態倫理思想中的重要一環。“凡事不可超越界限,超過了限度會適得其反。凡事均有相應的尺度,只有適度,百事才會圓滿。”少數民族生態倫理思想通過對人際行為的協調和規范,號召人們各安本分、各盡其責、容忍、謙讓,強調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人積極投入社會生活,為自己、也為別人造福;倡導人們從宿命論和超自然力量中去尋找人間災難的根源,用自己的善惡觀、道德觀和戒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有效地減少了部族間的摩擦,使已有的沖突得到緩和;要求只要每一個成員都做部族認為正確的事,他就會贏得一切神靈和部族成員的贊賞,反之,就會受到神靈的報應、懲罰和部族成員的譴責;主張部族對神靈承擔特定的道德義務。赫哲人族對烏蘇里江、黑龍江、松花江,蒙古族對鄂嫩河、克魯倫河、嫩江、遼河,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對伊敏河、諾敏河、海拉爾河和多布庫爾河等都十分崇拜。他們視神山是神靈的化身,從不亂打神山上的動物,也不砍神山上的樹木。維吾爾族很重視打獵的季節,盡力避免打到正在懷孕或哺乳的野生動物、不許虐待自己的牲畜、宰牲畜吃肉時不許宰殺未滿周歲的牲畜。鄂溫克族以鳥作為氏族的圖騰物,每個部族都十分尊敬自己的圖騰物,不打、不恐嚇它,更不許外氏族的人傷害。他們認為污染大自然是極大的罪孽,會給自己和部族帶來災禍。

這種規范將宗教和道德融為一體,集精神和文化于一身,具體的行為標準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部族成員的日常行為。使人們自覺地將自己置于某種超自然力量的控制和保護下,只有克制、知足、行善、奉獻才能獲得幸福報償。在人與人的相互交往中,促進了人與人關系的和諧發展。強調個人的道德責任和奉獻精神,設計出符合部族文化利益的行為標準和價值體系,逐漸成為民族或區域文化傳統的部分,具備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功能。

三、對信仰、禁忌的解釋功能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少數民族生態倫理思想盡管沒有形成一套完備的、系統的理論體系,但是,它通過各民族長期傳承的神話傳說、宗教信仰、習慣法及日常生產、生活習俗流傳下來,影響至今。

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分別創造和流傳下來了《格薩爾王傳》、《江格爾傳》和《十二木卡姆》等大量的傳說故事。《魏書·高車傳》記載:“匈奴單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國人皆以為神。

(單于)筑高臺,置二女其上,將以與天之(天不至)而狼來,女下為狼妻而生子,后遂滋繁成國。”在突厥的起源上也有“其先國于西海之上,為鄰國所滅,男女無少長盡殺之。至一兒,不忍殺,刖足斷臂,棄于大澤中。有一牝狼,每銜肉至其所,此兒因食之,得以不死。其后遂與狼交,狼有孕焉”的傳說,反映了突厥的狼祖崇拜;蒙古族崇奉蒼狼和白鹿,《蒙古源流》就記載了不許傷害蒼狼、白鹿的故事,實際上這些圖騰崇拜都源于生存的需要。突厥人崇拜狼是因為狼對游牧經濟影響很大;通古斯人崇拜熊,熊是狩獵中遭遇的最兇猛的動物之一;蒙古人崇拜馬,馬在蒙古人的游牧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鹿則是鄂溫克人得力的運輸工具,他們的生活用品和打到的野獸完全依靠馴鹿馱運,鹿成為鄂溫克人的“森林之舟”,這些流傳至今的創世史詩和神話傳說包含著少數民族樸素的生態自然觀和生態道德觀。這種對自然的敬畏、崇拜反映出人在面對自然關系時的倫理選擇以禁忌、崇拜的形式表現了出來。

春天是許多動物產崽的季節,對于那些產崽的動物少數民族先民不僅不準打,還要加以保護。

東北鄂倫春族不準打正在孵卵或哺乳的雌『生禽獸,他們相信打了以后再也不會打到獵物;要求在特定時間,對特定區域的森林實行封山育林,禁止濫砍濫伐樹木、隨意捕殺動物,避免驚動動物、植物的神靈;認為對一只動物的善行等同于對人的善行,對一只動物的惡行等同于對人的惡行,違犯禁忌會給本人和部族帶來災難。因而禁止人們對野生動物亂捕濫殺。維吾爾族也很重視打獵的季節,無論是在信仰佛教、摩尼教或是伊斯蘭教的環境下,維吾爾族都要求不能為滿足自己的私利隨意獵殺、捕捉飛禽走獸。保護、關愛動植物成為少數民族共同的傳統美德和生活習慣。這種出于對自然的敬畏之情、把大自然看成是神格化和人格化的觀念體系、反對對草原、森林、湖泊、河流的濫墾、濫伐和污染,是少數民族生態倫理道德和生活方式的出發點?!熬次诽煳铩薄⒆⒅嘏c自然環境的融合,在客觀上減少了對自然的破壞,保持了生態資源的多樣性。

四、對生活習俗的保存和傳遞功能

我國的許多少數民族,歷史上都曾經歷過一段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時期,同各種鬼神思想也通過祭祀節日、風俗習慣的形式保存下來。狩獵民族的舞蹈內容多是以象征性的方式捕捉動物。“逐水草而居”的少數民族形成了住氈包、帳篷,吃牛、羊肉,以奶茶、奶酒為飲料的習慣,從事畜牧業的少數民族有著穿皮毛衣褲、扎皮腰帶、紅白喜事、節日吉慶都離不開牲畜的生活習俗;而生活在綠洲農業區的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則以米、面、肉食為主,穿棉、綢、布衣,腰間扎布巾,“逐漸形成了新疆民族充滿生氣與活力、豪邁剛直、慷慨激昂的民族精神和深層文化結構”。鄂倫春族崇拜樺樹,樺樹木材堅硬,能用來蓋屋、造船,制作食具、飲具、盒箱?!洱埳臣o略·物產》中記載:“鄂倫春地宜樺,冠覆器具廬帳舟渡,皆以樺皮為之?!敝Z魯孜節是現在新疆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少數民族的隆重節日,也稱為“春分節”,每年諾魯孜節要舉行拜水、拜樹、敬土地、敬自然等一系列活動;將一盆象征春天的青苗放歸河流,讓它順流而下,希望將綠色播撒大地,給人們帶來吉祥、豐收。塔塔爾族在6月過“撒班節”、蒙古族在“夏初節”舉行預祝畜牧業豐收的慶?;顒?、塔吉克族有“祖吾爾節”和“鐵合木祖瓦斯提節”,這些節日都是為了期盼風調雨順,獲得大自然的佑護而舉行的農事節日。它保持了各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中最有價值的各種技巧和方法,象征性地強化了文化意義上的各種活動。

五、對人類與生態環境關系的調控功能

人類作為社會存在物同自然界發生關系,生存是必須滿足的基本需求,生產方式從來都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的支配作用極大。少數民族生態倫理思想為人們提供了一套有組織、有系統的宇宙觀念,為人和環境建立起相互榮辱與共的聯系。

生態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大多與其生產生活的資源有關。它最初表現為群體的信仰認同,眾多的少數民族認為自己是由某種動植物變成的,演繹了各種各樣的源于具體自然物的族源傳說。在薩滿神諭中,柳是生命的象征。滿族神話中也說:在很久以前,祖先居住的河突然變成了虎爾罕海,大水淹沒了萬物生靈,只剩下了一個人。他在大水中隨波漂流,眼看就要被水吞沒,這時候水面漂來一根柳枝,他抓住柳枝,柳枝載著他漂進一個半淹在水里的石洞,化成了一個美麗的女人,并和他生下了后代,柳樹就做為滿族的始祖,被予以祭祀和保護。①鄂溫克族把熊視為祖先;哈薩克族認為自己是白天鵝的后代;侗族先民認為萬物起源于“霧”,并自覺地將這些作為人類本原的東西加以保護,希望得到超自然神力的認同和庇護。這種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體現在生態倫理思想上,就是各少數民族最初的“天人一體”的自然生態倫理思想的具體表現,它以直觀的形式反映出人與自然物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包含著深刻的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倫理智慧。

篇10

關鍵詞: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價值取向 路徑創新

大學即文化,所謂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等,說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文化是一個大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脈,也是大學之間相互區別的重要標志和特征。但是,對于當前多數高職院校而言,校園文化建設還處于一個自發的摸索階段,沒有形成自身成熟的校園文化。筆者認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必須堅持校園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企業文化、品牌文化相互滲透、協同發展,以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持續健康地發展。

一、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

(一)人本: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

以人為本是歷史主體理論的創新。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這個哲學命題蘊含著發展的主體是人,發展的動力是人,發展的尺度是人,發展的目的是人。也就是說,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要擺脫外在功利目標的束縛,逐漸向教育本質回歸,即回歸到發現人、發展人這個使命上來,并以此作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價值觀。

(二)特色: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

高職校園文化是學校個性的彰顯,特色是高職校園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高職院校由于在人才培養方向、專業定位、生源層次等方面的特殊性,決定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與普通本科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在內容、形式等方面存在差異,這在客觀上要求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突出自己的個性,形成鮮明的特色,并緊緊圍繞職業特征,構建體現高職院校特點、適合高職學生成才需要的校園文化。

(三)效能: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

效能本指事物所蘊藏的有利的作用,這里是指高職校園文化發揮某些積極作用的能力及其實際結果,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包括質與量兩個方面在內的優秀校園文化成果;二是高質量的校園文化組織實施和多元發揮;三是通過改革創新而實現的對形勢變化的適應能力。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效能性特點,體現為既重視教育教學等組織行為的效率,又重視組織行為的效益,同時還密切關注學校師生內在結構和素質的優化,它標志著對科學發展所確立的新的價值尺度。

二、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重形式輕內涵,特色性不夠。

一些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過于注重淺表,把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物質文化建設,等同于文化活動開展,等同于規章制度制訂;過于追求載體和形式,則導致形式過度,缺乏深刻的精神內涵。從物質文化看,雖然多數高職院校都有氣派的大樓和完善的校園設施,但并沒有完全和學校的內在文化融為一體,缺少應有的人文氣息;從制度文化看,高職院校目前的機制和模式,既帶有其升格前母體(如中專校)的痕跡,又帶有模仿本科院校的印記,沒有真正形成自身特有的體制和模式;從精神文化看,高職院校近十年來大多經歷了合并、升格和外延擴張的過程,反映學校底蘊和風尚的精、氣、神尚未完全積聚起來,難以真正起到凝聚校園人心的作用。

(二)重移植輕融通,包容性不夠。

在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很多院校過于強調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過多地簡單移植企業文化,忽略了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性質區別,逐漸將校園變成簡單工廠,將學生變成企業員工,學校教書育人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膚淺功利的心態甚囂塵上,學校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學生的人文素質、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培養拓展不夠。這樣的企業文化引進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通,校企文化只是簡單的兩張皮,缺乏相互滲透、相互借鑒,共同發展成為一個相互包容的整體。

(三)重建設輕提煉,品牌性不夠。

作為我國高校新興的一種辦學類型,高職院校絕大多數都存在歷史短、基礎弱、起點低、缺少歷史文化積淀等問題,校園文化建設缺少理論指導,在對待各種文化交流中的差異和碰撞容易產生極端。在高職校園中,淺層次文化比重頗高,高雅性文化開展較少;娛樂型內容居多,啟迪型、思考型的內容較少;學生課余時間活動單調,沉迷網絡現象嚴重??傊?,缺乏校園文化的品牌,師生的認可度不高。

三、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

(一)注重凝練,強化和突出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工程。一是要確立正確的辦學理念。它支配著高職院校的發展方向和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二是要重視“三風”(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它關系著高職教育的質量、改革方向和前途命運。三是要加強校訓、?;蘸托8杞ㄔO。校訓最能反映一所高校辦學歷史、文化傳統和特色。?;帐菍W校辦學理念和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校歌直接反映了師生對母校的理解和熱愛。四是要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學生的情感、需求之中,實現學生品德修養“四化”,即化天性為德性,化知識為智慧,化情感為情操,化良知為良行,把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誠實守信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育人的方向。

(二)注重創新,規范和優化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設屬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機制建設,具有導向、約束和規范作用。由于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歷史較短,基礎薄弱,學歷層次不高,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故而創設以人為本的高職校園制度文化則顯得尤為必要。制度文化建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校對外辦學方面。如產學研一體化、校企合作、專業建設顧問委員會、訂單培養、社會調查、畢業生跟蹤調查等有關方面機制的科學建立與運行;二是學校內部教育教學、學生管理、行政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規章制度的保障。如改革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制定“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管理辦法、制定教學管理規程、制定學生學籍管理和頂崗實習規定,等等。制度文化建設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一是要與國家精神和高職教育特點和規律相符,與社會現實和學校現時情況相適應,注意與時俱進,創新建設工作;二是注意重制定,更要重執行,還要重監督和評價反思。

(三)注重實效,加快和提升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載體。高職院校在建設物質層次的校園文化時,應處處突出“職”的特點。高職院校不一定有雄偉氣派的教學樓、體育館,但必須有科學先進的實驗樓、實訓樓;不一定有一流的專業,但必須有一流的專業實驗實訓室。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施建設始終應該擺在首要和突出的位置,應盡可能地將教學環境設計為教學工廠模式,建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專業教室,融教室、實訓、實驗、考工、技術服務與生產于一體,使專業教室具有多媒體教學、實物展示、演練實訓、實驗、考工強化訓練和考工等多種功能,營造出良好的職業氛圍和環境。在校園景觀上,要加強校企合作與文化融通,營造“職業性”的校園文化環境與氛圍??梢愿鶕嶋H情況,以職業人士和有業務往來的企業命名校園內的樓、路、燈、教室、實訓基地和設備儀器,增刻職業名人石雕,樹木應標明樹種及其特征特性和樹齡等,給校園文化增添多元的職業色彩。

(四)注重融合,培育和塑造企業文化。

高職教育因為其職業教育特征,校園文化建設要特別注重企業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投射,形成一種具有企業管理和學校教育雙層文化背景的高職特色校園文化。一是在培育與塑造學校精神時可以借鑒和導入CIS(企業識別系統),以幫助建立高職理念識別系統,對體現高職精神的校訓、校徽、校歌等理念識別載體進行精心提煉與系統設計,彰顯職教特色。二是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戰略。指學校引入企業文化,其途徑有邀請業界精英來校講座或開設企業文化課程,用企業先進工作者的優秀事跡感染學生;積極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來校擔任兼職教師,直接參與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的制訂;在規章制度構建方面融合優秀企業管理文化,以企業的組織模式構建班級、寢室、設置管理人員、約定規章制度,并以項目承包的方式來開展學生活動等。后者指學生入企體驗企業文化,如學生利用入企實習、實訓機會感受企業文化氛圍,定期選派專業教師和管理人員入企學習等。三是把IS09000質量認證體系引入到學校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后勤保障等日常管理中,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確定各項工作的程序,依靠嚴格的管理制度控制管理過程,使學生、家長和用人單位對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五)注重品質,鍛造和創建品牌文化。

要結合本校發展的實際情況,借鑒商業領域的品牌發展戰略,進行有意識的品牌經營。一是提升校園文化品牌的精神內涵,要通過建設校史館、校風校貌宣傳、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技能大賽獲獎者表彰、杰出校友宣傳等方式,回顧學校辦學歷程,展示改革成就,樹立先進典型,提煉出學校自身發展的精神之魂。二是提升校園文化品牌的競爭力,整合校園文化活動資源,對校園學術、科技、文體活動等進行整體規劃,借鑒公司運作模式,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全校學生,通過校內公開招投標和答辯的方式,確定校園文化活動資助項目及資助金額。所有活動由學生自主策劃、自主組織、自主參與,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打造具有校園本土特征的文化品牌。三是發揮校園品牌文化的熏陶作用,將校園品牌文化建設與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通過舉辦各類學術講座、專業競賽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把技能節、外語節、藝術節、體育節、心理健康節等辦成學校最有影響力的活動,逐漸形成學校的經典文化品牌,做到師生滿意、行業認可、社會矚目。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