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生實習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31 15:17: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師范生實習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師范生實習調查報告

篇1

我們師范學院組織開展了師范生頂崗實習工作,就是為了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是落實我院辦學指導思想所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今年9月份,受師范學院的委派,由我帶領48位學生到基層小學邵東兩市鎮一完小和二完小2所學校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實習結束以后,感覺到收獲頗豐,現將自己的帶隊頂崗實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頂崗實習目的

通過分期分批組織師范院校高年級學生到基層中小學頂崗實習,可以有力促進師范院校進一步了解農村基礎教育現狀與需求,增強為農村基礎教育服務的意識與能力,全面提高實習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符合鄉鎮基礎教育要求的合格師范人才。同時從鄉鎮中小學置換在職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幫助鄉鎮中小學提高教師隊伍業務素質的教學水平,促進鄉鎮中小學基礎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因此,頂崗實習支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促進鄉鎮基礎教育發展,提高鄉鎮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農村教師的素質,為農村中學輸送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二是有利于推進我校師范教育的改革步伐,培養實用型師范人才,有利于我校更新傳統師范交易觀念及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三是有助于提高師范生實踐能力特別是教育教學能力、創新能力、就業和創業能力等四種能力,促進畢業生就業。

把師范生的培養放到實踐中去,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思想素質的全面提高。實習支教是教學實踐環節,是師范生的一門必修課。期間實習生需要完成教學、班主任工作、教育調研和科技創新活動三大任務。工作之余,實習生在駐地管理教師的帶領下,依靠臨時黨團組織開展形形的黨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生動的實踐使廣大實習生主動建構知識,在實踐中體市情、體教情,受鍛煉、長才干。頂崗實習是對師范生全方位的實戰演練,使之在身份轉換中健全心理素質,在艱苦環境中鍛煉身體素質,在教育教學中提高專業素質,在文明教育中完善人格素質。

頂崗實習期間,各級領導非常重視和關心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學校的院長以關心實習生的情況為重點,專程來實習地考查一次,。來之后,專門與這邊帶領我們實習生的領導進行了交流,開了一次座談會。會上,領導對2014級頂崗實習支教師范生提出以下幾點要求和期望:嚴格遵守紀律。在頂崗實習支教期間要自覺服從帶隊教師及實習基地學校的管理,嚴格遵守所在實習基地學校的管理制度。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實現自我尊重、自我管理,教書育人,愛護學生;要做到衣著樸素,舉止得體,尊重當地風俗習慣,自覺維護學院聲譽;虛心學習,努力工作。自覺接受學院指導教師和實習基地學校指導教師的業務指導,認真備課,虛心求教,盡職盡責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認真完成教育教學實習工作的同時,應積極參與實習基地學校的哦教育教學改革、調查研究和為當地服務的社會實踐活動;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定崗實習支教學生要發揚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努力培養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自覺增強艱苦奮斗的意志品質;最后一點,注意安全。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實習期間要注意防火、防電、防水、防盜、防騙。

市領導也在百忙之中蒞臨我們這邊實習地來考察,聽了2堂課,之后開了一個座談會。市領導對我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同時,也提出了要求。領導的看望,對于我們來說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更加堅定了自己做好頂崗實習管理的決心和信心。

二、頂崗實習情況

下去之前,根據學院領導的指示和要求,自己盡最大能力,為學生們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方便。在可能的、合理的范圍內,幫助學生解決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期間出現的一切問題。扶把學生的健康和利益擺在突出位置。學生的生命高于一切。堅持以人為本,在可能的條件下,給學生鍛煉的機會,讓他們適應環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同時盡量給予他們幫助。這是我們帶隊教師下去的主要職責。因此,自己首先清醒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是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對那些受援學校來說,我們的學生是教師。對我們的帶隊教師來說,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同學就是我們的學生,他們還是孩子,需要帶隊人員的悉心照顧。

自己協同管理教師對實習生進行思想、生活和心理上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指導,確保實習生“思想疙瘩有人解,生活困難有人幫,教學難題有人帶”,管理上不漏空,指導上不缺位,關心上不厭煩。

我們于9月日來到邵東兩市鎮一完小和二完小2所學校報到,正式開始了我們的實習生活。在個月的實習生活中,作為一名實習學生帶隊者,自己仍以一名正式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責任心、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實習管理工作中。我們全體實習學生的收獲主要有下面幾點:

(一)學習態度虛心刻苦,不斷積累經驗

48位實習學生在明確實習任務后,利用一周時間跟指導老師同步進課堂,熟悉上課基本模式,積累直觀經驗。第二周開始,在老師指導下上講臺實習授課。在上課期間,48位實習學生在副校長帶領下的聽課活動從未間斷過,每周至少聽課兩節,最多時每周達5節之多。他們既聽同學科老師的課,也聽其他學科老師的課。他們既從優秀老師的課中吸取寶貴經驗,也從其他老師的課中總結教訓。在老師的指導下,48位實習學生的教學技能迅速形成,教學水平明顯提高。

(二)積極探索管理方法,進行教學創新

在48位實習學生中,同學教數學課兼班班主任。在老師指導下,同學迅速進入角色。在班級管理中,該同學充分發揚民主,指導班委會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利用課余時間跟同學們談心,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德育處組織的班級文化評比活動中,同學和弟子們群策群力,一起動手,美化教室環境,增加文化氛圍,取得了優異成績。在教學中,她積極接受老師的教學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在期中考試中,該班數學取得了的好成績。

(二)服從學校安排,個個無私奉獻

在48位實習學生中,同學在上課前,充分備好每一節課,有時為了上好一節課,備課時間達到小時以上。正是這種不怕付出的行動,才有了課堂教學的成功,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同時,也受到院領導的高度評價。其他學生也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實習學校紀律,大局為重,愛崗敬業,一切行動聽指揮,不給我們師范學院整體形象抹黑。

(四)艱苦樸素生活,不搞特殊化

雖然2所學校條件比較簡陋,學校還是盡力安排好48位實習老師的生活。騰出通風較好的辦公室作宿舍,為他們購置了單人床,在飲食方面也盡量為他們提供方便。盡管如此,不方便之處肯定也在所難免,但是48位實習學生從未抱怨過條件苦,也從未向學校提過過分要求。實習學校有不少老師吃住都在學校,他們把48位實習學生當成自己孩子一樣照顧,問寒問暖,關懷備至,使出門在外的我們大家感受了家的溫馨

自己懷著對教育事業的赤誠,不辭辛苦,默默奉獻,給了學生一定的精神力量。濃濃的親情愛意讓實習學生信心倍增。自己做到牢記職責任,不負重托,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對學生成長負責,在校方、實習方共同努力下,形成和諧的團隊氛圍。

三、頂崗實習收獲

——實習生實際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參加過頂崗實習的學生在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技能、語言表達等各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頂崗”的實踐經歷,已成為我校畢業生向用人單位展示的“王牌”。如級“專接本”班,參加過“頂崗”學生的就業簽約率是%,沒參加“頂崗”的就業率是%,相差個百分點.。

——實習生科研創新能力得到明顯突破。在頂崗實習中,組織學生開展與專業相關聯的多種形式的教育調研和科技創新活動,大學生在基層取得了貨真價實的第一手資料,為本專業的學習研究拓展了領域。我們這批實習生中一名學生撰寫的《》的文章,對的現象進行思索,在雜志上發表。

——實習生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顯著增強。大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完成了角色轉變:來到基層中小學,成為中小學生眼中的老師,教師角色意識增強;從孩子變成了大人,開始全新的人際交往,與一起實習的大學同學、當地學校的領導、師生都要處理好人際關系,創建和諧的工作環境。實踐有助于大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確立,在實踐中他們學會了感恩,學會了處事能為別人著想,老師們反映學生頂崗實習回來后長大了許多,也成熟了許多。

——培養了實習生艱苦奮斗的作風和精神。由于基層生活條件比較艱苦,這批“80”后出生的獨生子女經受住了考驗,在實踐中鍛煉成長。他們在工作中可以自制教具,在生活中自己做飯、洗衣服,獨立生存能力大大增強。令人可喜的是,經過艱苦的生活,大學生們更珍惜現有的學習條件,更熱愛生活、善待生活。知道理解家長養魚他們的不易,更加尊重學院的領導和老師了。

——培養了實習生社會責任感。大學生參加頂崗實習,有助于了解國情、省情,了解社會,尤其是了解了基層基礎教育的現狀,這些都使大學生增加了一份社會責任感,認清了實現自身價值的所在。過去,這些大學生總是被家長和老師圍著轉,自己少有表現的機會;而今,他們成為中學生的主心骨,在三尺講臺上揮灑青春,并得到了中學生的認同和當地教育部門的認可,更加信心百倍。頂崗實習支教學生返校后:寫入黨申請書的多了,去圖書館的多了,選修教育技能課程的多了,就業簽約率明顯提高。

**同學在頂崗實習個人總結里面所寫道:實習是我們師范生即將踏上漫漫人生征途的標志,是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對我們的生涯規劃有著重要的意義。但這次頂崗實習對我們來說又有著特殊的意義,我們懷著一半欣喜一半忐忑的心情來到實習學校——。短短的個月實習生活轉瞬即逝,在這播種的季節里,我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績,獲得了寶貴的經驗。作為一名教師,首先上好課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實習前也有過一些試教活動,但真正的中學教學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從學生轉變為老師,這之間需要付諸很多的努力。在教學上,我認真地備好每一堂課,寫好教案,課后認真反思課堂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經常地旁聽其它老師的課,虛心請教其它老師的經驗,以及教法。在聽課的時候,盡可能地記錄下其教學過程,并在課后對該老師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建設方案。在經過多次地與別的老師溝通后,我發覺自己在教態、教師語言,語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篇2

我被分到xx中學進行教育實習,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課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調查的過程十分辛苦,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頗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還是很讓我滿意的。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于我實習所帶的兩個班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教的情況。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語文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尤其是語文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考試時都不會得太高的分,也不會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后去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么”,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篇3

關鍵詞 重慶市 師范生 能力

中圖分類號:G455文獻標識碼:A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Teachers' Education Ability

for Chongqing Chinese Normal Universities Students

WEI Jun, ZHANG Hongliang, REN Juan, HUANG Yuanyuan, REN Ling, ZHANG Mingjing

(Liberal Art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inese for education ability training normal curriculum system of teachers in chongqing, our current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four normal visit, draw the conclusion novel survey.

Key words Chongqing; normal; ability

為全面了解重慶市高校中文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體系現狀,我們對重慶市四所師范生教育本科院校進行訪問調查,(鑒于不便公開學校名稱,本文用“高校甲”、“高校乙”、“高校丙”、“高校丁”進行指稱)搜集了這四所院校2006級――2009級中文師范生培養方案共16套,并重點對2009級培養方案中的教師教育能力課程中的訓練課程進行分析研究。下面,我們將具體呈現四所高校教師教育課程中能力訓練課程的名稱、學段分布、在教師教育能力課程中的學分占比、學時(教師講課、學生實踐)占比等,以反映重慶市高校中文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開設的基本狀況。

1 四所高校基本狀況

表1開設情況

1.1 高校甲

(1)能力訓練課程名稱及數量。

①必修課(9門):中學語文教學設計、教師口語訓練、書寫能力訓練、心理教育能力訓練、教育技術能力訓練、課堂教學綜合能力訓練、藝術養成訓練(音樂)、藝術養成訓練(美術)、語文教學技能。

②選修課(5門):課堂教學技術、班主任工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學生行為問題與矯正。

(2)開設情況。(見表1)

從表1可見,該校中文師范生的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在必修課程中總量占比較大,為75%,學分占60%,但課時占比相對較小,為37.5%,并且以教師講課為主;選修課程中的訓練課程總量占比、學分占比和課時占比均為45.5%,全部以教師講課的方式展開。在學段分布上,訓練課程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均在大二和大三開設,其中必修課在大三集中開設,選修課則在大二集中開設。

1.2 高校乙

表2

(1)能力訓練課程名稱及數量。

①必修課(5門):教師口語、三筆字技能、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及應用、班主任與德育、語文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

②選修課(10門):語文學業評價、語文課堂教學技能、中學語文文學鑒賞與教學、學校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教育心理測評與診斷、中小學課堂教學與管理、微格教學與教學診斷、教師藝術修養與技能訓練、研究性學習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教學。

(2)開設情況。(見表2)

從表可見,該校中文師范生的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在必修課程中總量占略高于非訓練課程,為55.6%,學分占比和課時占比情況大致與總量相匹配,但略有降低;選修課中的訓練課程在總量占比、學分占比和課時占比方面均低于非訓練課程。在學段分布上,訓練課程的必修課均在大二和大三開設,其中在大三階段集中開設;訓練課程的選修課則在四個年級均有分布,但在大三年級顯得更為集中。

1.3 高校丙

(1)能力訓練課程名稱及數量。

①必修課:(0門)。

②選修課:(6門):演講與口才、語文教學設計、中學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文學文本解讀、唐詩品鑒與班級組織與管理等。

(2) 開設情況。(見表3)

表3

從上表可見,該校中文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這一模塊中,沒有開設必修課。訓練課程在選修模塊中占42.9%,與學分所占比例相同;在課時占比方面,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的課時占到總課時的42.9%,其中教師講授部分占87.5%,學生實踐占12.5%,課程實施大部分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實踐的部分比較少;從學段分布上看,有超過一半的選修課程是放在每個學年的第二個學期進行的。

1.4 高校丁

(1)能力訓練課程名稱及數量。

①必修課:(0門)。

②選修課:(9門):教師技能類課程、現代教育技術、中學語文教學論下(含微格教學訓練)、教師語言藝術、漢語語音基礎、書法藝術、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初中語文教材閱讀與練習和高中語文教材閱讀與練習等。

(2) 開設情況。(見表4、表5)

由于該校的課程設置比較復雜,因此我們在這里分成兩個表來呈現。從上面兩個表中可以看出,高校丙與高校丁關于教師教育能力訓練的課程,沒有形成完整的板塊,而是分布在學科專業課程的選修課中。從課程設置的總量上看,專業限選課中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所占的比重最大,達到了62.5%;而從學分比例上來看,專業限選課的比例也最大,達52.6%;從課時分布來看,學生實踐受到較高重視,所占比例達到64.4%。從學段分布上看,通識教育選修課程中的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集中在大二完成,專業限選課分布在大一、大二和大三,其中大三為50%,而任意選修課也集中在大三進行。

表4

表5

2 四所高校異同點分析

2.1 相同點

(1)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大致分兩大類:針對教師(在讀師范生)的和針對學生的。

其一是關于教師自身素質培養的課程,如教師口語、三字筆技能、現代教育技術、語文課堂教學技能、教學設計、計算機輔助教學、微格教學訓練等等,這些課程是訓練師范生自身素養的,通過這些課程的訓練,師范生能夠有效地掌握教學的基本技能,為以后走上教師崗位奠定基礎。

其二是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師范生通過學習這些課程,可以在進入教師崗位后,為他們的學生提供有效的引導和服務,如班主任工作、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學生行為問題與矯正、語文學業評價、教育心理測評與診斷、學校管理學、班級管理與組織等等。

(2)在同時開設了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高校中,不管是課程設置的數量還是學分所占的比重,必修課都比選修課多;而在課時安排上,教師的講授還是占很大的比重;課程大多安排在大二和大三這兩個學年進行,可以看出這兩學年是訓練教師教育能力的關鍵階段。

2.2 不同點

不同的高校對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體系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部分高校針對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訓練,專設了課程模塊,并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形成了體系。這樣的設置一目了然,既可以給高校教師明確的引導,也可以給師范生以明確的學習指向,讓學生明白哪些課程是專門訓練教師教育能力的,哪些課程是掌握專業知識的,哪些是拓展素養的,從而展開更有針對性的學習;部分高校有關教師教育能力的訓練課程沒有形成完整的模塊,而是將其散布學科(下轉第237頁)(上接第211頁)專業課程等模塊里面,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訓練課程體系稍顯松散,缺乏一定的針對性。

3 總結

這四所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關注中文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的培養,并設置了相關的課程進行不同程度的訓練,可見,發展中文師范生的教師教育能力是中文師范專業的基本要求。但是各個高校設置的訓練課程、數量、分布各有側重,有的學校設置的課程中必修課多一些,而有些學校則選修課多一點;有些學校關于教師教學技能方面的課程多一些,有些學校關于學生身心方面的課程則多一些;有些學校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有些學校則更重視教師的講授。可見,怎樣更加合理地設置中文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的訓練課程、進而建構更為科學的課程體系是值得進一步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篇4

2009年9月至10月,我將在陜西師大附中進行為期8周的計算機科學科目的教育實習,根據《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實習工作條例》的要求,特別制定如下計劃:

一、教育實習目的和要求

1、通過教育實習,使我們(實習生)基本熟悉《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掌握一堂課的教學環節、教學環境、教學技巧,初步具有中學相應的教學工作能力。

2、通過教育實習,提高師范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完成基本的教學工作。

3、通過教育實習,使師范生全面了解中學教育的現狀,根據現狀讓我們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

4、通過教育實習,最關鍵的是進一步樹立人民教師的責任感是使命感,鍛煉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

我對自己的要求:

1、必須尊重實習學校的領導和教師的指導、

2、必須遵守實習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地遵守紀律。

3、要接近、關心、熱愛學生,對學生要有耐心,熱情幫助。

4、要按時作息、上課、聽課、開會不遲到不早退。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力求成為學生的表率。

二、實習內容

(一)、教學工作實習

根據相關的課程標準,開展教材研究、備課、編寫教案、說課、試講、上課、評課、課外輔導、批改作業等各個環節的教學工作。

實習期間,必須堅持互相聽課和參加教學評議。

(1)、聽課

聽課不少于10節,做好聽課記錄,實習結束要上交聽課筆記,以備檢查。

(3)、備課 要認真

鉆研教材,參考有關教學參考資料,同學之間要共同研究,要根據班級情況確定教學方案。教案抄正后交指導教師審批。 (4)、上課

(二)、班主任工作見習

如果有幸能擔任班主任的工作,我將做到以下幾點:

1、做好熟悉新生的工作,爭取多到班級中走動,了解班級情況以及熟絡學生。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組織組織和管理好班集體,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常規管理工作,開展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各種活動。

3、努力常見班級文化,通過提高板報、墻報質量,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4、定期與學生談心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即使疏導學生的問題。

(三)、調查研究

在努力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同時,定好調研題目,搜集相關資料。注意了解實習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情況,研究與工作相關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寫出有一定水平的調查研究報告。

要求:必須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報告須理論聯系實際、內容翔實、嚴禁抄襲、剽竊他人成果、調查研究報告一般不少于3000字。

(四)、實習時間

四、 總結

篇5

師范大學是培養教師的搖籃,其課程設計直接關系到教師人才培養質量。二十一世紀,“教師教育走向開放性……教師教育的專業化”[1]。北師大中文學科在制定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方案時,努力遵循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研究學校修訂教學計劃的總指導精神,對兩方面信息進行調研,一是對北京市重點中學一線優秀教師關于新型中學教師培養的標準與要求調研;,二是對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深入研究,廣泛征集教師建議。基于以上認識構建中文學科課程設計體系。

(一)課程設計模塊的構建

我校中文學科免費教育師范生的培養定位于“培養一批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堅實的專業基礎,能引領中國中學語文教育改革方向的高水平中學語文教師”;定位于“培養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綜合素質優良、漢語言文學專業基礎扎實、有較強中文教學實踐能力與拓展能力、富有創新精神、樂教適教的漢語言文學基礎教育高級專門人才”;定位于“培養新型中學語文教育人才和教育專家”。圍繞以上3點定位,設置課程,其三大模塊課程類別及學分比例為:“通識教育課程(26℅)”、“專業教育課程(54℅)”“教師教育課程(20℅)”,其中“專業教育課程”包含“文學類方向課”、“語言類方向課”和“師范類專業方向課”。第一學年以公共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為主;第二學年學習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及教育教學基礎理論知識;第三學年以實踐性較強教師教育課程為主,同時修讀學科專業選修課;第四學年開展教育實踐課程,包含教育見習、實習,畢業論文寫作。其中教師教育類課程中的“職業信仰與養成教育”課程貫穿整個大學四年學習。上述分析可見,該課程體系既注重學科專業知識掌握,又注重教師教育技能培養,提升師范生綜合素質。

(二)實踐性教學的加強

“教育是實踐應用性職業。教師要善于把自己掌握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就需要有教育的技能與技巧。這種技能與技巧要通過教育理論的學習和實習應用才能獲得。”[2]我校中文學科課程設計順應這種先進教師培養理念,加強實踐性教學,突破傳統師范生教學模式。實踐性教學加強體現在實踐性課程大幅度增加、學時加長以及教學方法、評價方式靈活多樣。

1、實踐性課程包含:(1)公共類課程,如:計算機應用基礎、信息技術應用、數理統計;(2)教育類課程,如:教學法、現代教育技術基礎、教育教學思想解讀、教師語言藝術、教師媒介素養概論和職業信念與養成等;(3)學科專業類課程:語文課程設計、語文教材研究,以及與中學教學聯系密切的中文學科師范類10門課程。這些課程的教材均基于對中學語文課程進行調研,參考中學語文所選篇目編寫,如中國古代作家作品導讀、中國現代作家作品專題等。這些課程無論從中學語文教學方法還是學科深層次把握上均有很強的實踐性指導意義;(4)第二課堂活動、環節,如書法競賽、教師教育技能大賽、支教活動等,這對提高師范生教育技能水平,提升綜合素質起到積極作用。

2、教育見習、實習時間的加長

現代教育理念表明,“教師職業有其自身特點,其職業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職業的內容和任務不僅教書,更要育人;職業方式也與其他行業不同。”[3]教師職業需要經過較長時間專門職業訓練,師范生是未來中學教師,為加快師范生角色的轉變,在職前培養過程中,我們加長強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時間。大三見習,大四在中學實習。通過加長見習、實習時間,拓展師范生的實習內容,進而增強其在校期間的實踐經驗與個體經驗。在實習前見習,形成“實踐一反思一成長”的循環模式;再次,為增強師范生對中小學教育現狀的了解,以教育實習為主、見習為輔,開展教育調查研究,不斷增強師范生實踐性知識的比重,使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增強各種能力。這一環節在免費師范生課程改革中表現尤為明顯,也是免費師范生課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

3、教學方法、考核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隨著社會進步,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技術提高,我校中文學科免費教育師范生的培養,注重教學方法、考核與評價方式的多樣性。教學上,如“微格教學”的應用,貫穿于整個大學四年培養中,應用于教育類課程、學科教學法課程及學科專業課程的實踐性教學上。該方法也是目前各國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來培訓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教學技能的系統方法。考核評價方式靈活多樣,如教案設計、課件制作、模擬教學、調查報告、小組辯論、演講、課題設計等多元化的方式進行考核。這都是注重實踐性教學體現。

二、中文學科免費教育師范生與傳統師范生課程設計比較

我校中文學科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注重學生寬厚的學科專業知識掌握、教師教育技能的訓練、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與傳統師范生培養比較,具有如下特點:

(一)二者均注重中文學科專業知識的牢固掌握

“教師的專業性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的。我們這個時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知識創新時代,也是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因此對教師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4]教師專業化包含“教師掌握較高的專門(所教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體系”[5]中文學科,無論是傳統師范生還是免費師范生培養都應必須牢固掌握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基礎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學科知識。傳統師范生專業學科課程占所有課程學分的64%,免費師范生則占54%。這是我們課程設計的基礎——掌握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免費師范生課程設計既傳承傳統師范生課程的優良積淀,又充分吸收當前學術領域前沿的成果,將傳統師范生教材內容中至今仍有價值的理論、觀點和方法保留下來,形成新的體系。

(二)免費師范生更加注重教師教育技能的培養

“教師專業化體現在既掌握學科知識和技能體系,又掌握教育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并需要經過“臨床”實習。”[6]為培養21世紀師資,北師大中文學科免費師范生課程設計更加注重教育技能的培養,教育調查、見習、實習等實踐環節大幅度增加。其教師教育課程較傳統師范生多60%,有極大提高,這與世界發達國家優秀教師培養水平更加接近。

免費師范生的培養,其教學方法、考核與評價方式更靈活多樣,在這方面傳統師范生的培養顯得更單一些;注重免費師范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有關教師教育技能比賽、支教活動等“第二課堂”的開設,提升師范生綜合素質,進而提升了師范生一畢業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教師崗位的相關工作能力。這也是較傳統師范生培養不同之處,也是注重教師教育技能培養的體現。

(三)免費師范生多模塊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

中文學科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以“能力、素質培養”為宗旨,建立了多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多模塊實踐教學環節包含:一是獨立的教學實踐環節,如社會實踐、教育調查、見習、實習;二是貫穿理論教學中的基本技能訓練,包括學科技能、教育技能;三是“第二課堂”社會的開展。實踐教學體系的設置,體現了理論教學與專業技能訓練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原則,有針對性的鍛煉免費師范生的崗位技能,更好的滿足社會對這一專業人才技能的需求。

綜上所述,免費教育師范生課程體系優于傳統師范生之處有三:1、加強教育類課程,重視教育實踐活動,教師教育課程數量多,而且細、精、透;2、緊密結合中小學教學實踐;3、授課、考核、評價方式靈活多樣,有利于教育技能的培養;4、課程設計體現教師教師職業專業化。

三、我國高等師范與各國高等師范課程體系比較

為更好了解發達國家師范課程體系,筆者按照師范生課程結構列表如下,數據來源我國研究成果及法國本科培養教學手冊[7][8][9][10]:

上述可見,我國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較傳統師范生接近發達國家師資培養水平,特點是:

第一,教師的學科專業培養和教師的職業訓練并重;

第二,加強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技能以及教育實習、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

第三,發達國家教師教育課程在課程體系中所占比例高;

第四,發達國家非常注重教育實習,尤其是法國,實習時間長。

各國教師的職前培養方案把教師培養專業化,符合教師是專業性職業特點,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

四、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的幾點思考

基于對中文學科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近4年動態追蹤實踐研究,以及對其課程設計體系進行多方位比較分析,筆者對我國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提出如下思考:

第一、教師教育類課程是免費師范生培養重點、難點,也是課程改革重點部分,因而對授課教師提出更高要求。試想,如果我們的學科專業老師如果教師教育水平一般,又怎樣培養高水平免費師范生?

第二,免費師范生的畢業論文多撰寫學科專業領域內容,缺少對基礎教育的深層次研究或教育實習階段發現問題的探討,不利于學生教師教育技能、綜合素質培養;

篇6

關鍵詞: 教師專業發展; 實踐課程結構; 師范綜合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3-0101-01

一、西部升格師范學院教育實踐課程現狀

教育實踐課程為師范生的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真實的教育情境,促進教育理論在真實情境中的具體運用。它是職前教師教育階段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形式,是培養合格師資的重要途徑。調查結果表明,西部升格師范學院職前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主要問題仍然是缺少綜合課程,實踐環節薄弱。張立昌認為專業化教師的知識結構除學科專業知識(所謂的本體性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所謂的條件性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性知識[1]。因此,有必要對職前教師教育實踐課程進行合理的規劃和整合。

在中小學工作期間,筆者曾對中師畢業生、師專畢業生和師大畢業生進行過對比研究,發現就其教學基本功和教學適應性而言,確實存在著師大畢業生不如師專畢業生、師專畢業生不如中師畢業生的情況。進入高校工作后,從固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寧夏師范學院的發展歷程中,筆者的這一結論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令筆者感觸最深的是,隨著學校辦學層次的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的實踐環節日趨薄弱,實踐課程趨向弱化,學校辦學的師范性不斷弱化,師范生的整體素質并沒有隨著學歷層次的提升而得到同步提高。

西部地區的師范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以后,加強了教師教育的學科專業建設,在課程設置上借鑒了一些本科師范院校的做法,主要是以體現學術性的各種學科專業課程為主,而教育教學方面的實踐課程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二、師范綜合實踐活動的設置意義及其主要內容

(一)師范綜合實踐活動設置的重要意義

第一,有利于提高職前教師教育實踐課程的實效性。西部升格師范學院職前教師教育實踐環節的薄弱,導致了師范生的實踐性知識的缺失。師范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有利于職前教師教育實踐課程內涵的豐富和理論教學與教育實踐之間聯系的加強,有利于提高職前教師教育實踐課程的實效性。

第二,有利于促進師范生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教育實踐課程是提升師范生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師范綜合實踐活動以整合和實踐為顯著特征,有助于師范生開展實踐性學習,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師范生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二)師范綜合實踐活動建構的主要內容

1.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教師職業技能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訓練形成、鞏固下來的迅速、準確、流暢、熟練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一系列行為及智力活動方式的總稱。[2]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是師范院校辦學特色的重要體現,也是師范綜合實踐活動最基本的組成部分。結合原國家教委師范司的相關規定和西部升格師范學院職前教師教育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教師職業技能訓練主要包括通用基本功訓練、課堂教學技能訓練、使用現代教學媒體技能訓練和班主任(團、隊)工作技能訓練等方面的內容。良好的教師職業技能是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是教師的教育影響能否引起學生積極反映的重要條件,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能否取得教育實際價值的重要前提。[2]因此,西部升格師范學院要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師范生進行專門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

2.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與高等師范教育的融合不僅彌合了基礎教育與高師教育之間的種種疏離,并使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成長。[3]中小學教師只有自身要具備較強的研究能力,才能較好的幫助與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因此,西部升格師范學院要在職前教育階段就讓師范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第一,開展以提高師范生綜合素養為目的的著作研讀;第二,開展以了解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為重點的專題研究;第三,開展以提升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水平為目的的教育研習。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實施研究性教學;其次,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開展教育研習活動;再次,開展專項活動,引導研究性學習。

3.教育見實習。教育部原部長周濟指出,“各類實習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創業能力等尤為重要。但是,當前的實習環節非常薄弱,嚴重制約了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高。要培養高素質人才,就必須重視這個環節。”[4]西部升格師范學院在職前教師教育中增設具有師范特色的、能夠體現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師范綜合實踐活動,目的就是要讓師范生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實踐能力。

教育見實習是職前教師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佳切入點,對于加強師范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師范生專業能力、鞏固師范生的專業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當前西部升格師范學院的教育見實習還普遍存在著管理松懈、時間偏短、指導不力等問題,因而不能充分發揮教育見實習在師資培養中的作用。將教育見實習納入到師范綜合實踐活動之中,可以加強對教育見實習的管理,增強教育見實習的系統性。第一,教育見習時間上的經常化和內容上的序列化;第二,教育實習系統化。通過師范生在教育見實習過程中的研究與反思,“形成他們專業領域中有效發揮作用的實踐性知識。”[5]

4.社會實踐。學校有計劃有組織地、扎實有效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提高師范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職前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勢在必然。職前教師教育中社會實踐的價值在于能夠提高師范生的知識水平,增強師范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形成師范生的專業思想和服務意識。社會實踐一般安排在節假日,不同年級的內容側重點應該不同。如讓師范生結交一名學生、走訪一位教師、聯系一所學校、撰寫一份調查報告。當然,師范生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自主參加其他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社團活動、社會調查等。

社會實踐活動要融“學知識、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于一體。師范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其教師職業技能水平、研究能力、教育實踐能力等都會得到一定的發展。因此,西部升格師范學院必須將社會實踐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研究性學習和教育見實習等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師范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轉化成為師范生應用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的過程。

綜上所述,立足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性知識這一核心內容,尋求師范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意義,改革教育實踐課程結構,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和理論探討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立昌.自我實踐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7):2-5.

[2] 楊國全.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概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l.

[3] 劉玉靜.研究性學習:搭建基礎教育與高師教育的橋梁[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25(11):38-41.

篇7

關鍵詞:信息技術;動物學;學科素養

學科素養(subject literacy)是學生、學者具備的本學科基本專業素質,是通過長時間的專業訓練所形成的專業思維,通過這種思維促成基礎知識的積累,增加基本專業技能,形成專業基本經驗,從而達到學科的基本目標,包括學科基礎知識、技能、經驗、品質、態度等幾個方面。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對學科素養的定義既體現了這個學科的基本特性,更表達了PISA所期望的一種教育理念。PISA首先給我們傳達的是,學科素養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在新情境中應用知識的能力。學科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對這一學科興趣、良好的態度顯得更為重要,這也是我們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

動物學是一門內容廣博的基礎學科,它研究動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命活動與環境的關系以及發生發展的規律。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教學采用的教材是由劉凌云、鄭光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普通動物學》第4版。動物學概念較復雜,多為用語言表達枯燥的知識,加之動物結構很復雜,使得傳統教學方式下的動物學教學過程沉悶、單調。動物學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學生在電視、電影或紀錄片中看到的精彩生動的動物世界感受不同,長期處于這種教學這種氛圍下,不但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會磨滅學生對動物學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包含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隨之快速發展,對人類社會、經濟與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滲透到社會每個角落。采用信息技術和動物學課程整合的教學方式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可以彌補動物學教材、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的不足。

結合本校課程資源和鄭州市自然博物館的優勢,我們在建設網絡課堂和建設數字自然博物館的有益嘗試之后,在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提升師范生學科素養方面,我們在以下兩個方面又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1. 建立微信公眾號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現在大學生更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機能夠隨時隨地上網,這是計算機時代的互聯網所做不到的。在“讀屏時代”的今天,手機閱讀成為閱讀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度越來越高,中國新聞網報道2015年12月北京的一則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大學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機超5小時。微信作為一款重要的手機軟件在大學生中普遍使用,成為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手段,而微信閱讀也成為獲取信息的途徑之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大學老師能夠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主流媒體,占領通訊交流高地,達到師者目的,既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又引領學生發展,達到教育目的,不失為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在我校師范生動物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申請建立了微信公眾號,主要功能是實現動物行為學、動物學實驗管理。學生登陸微信公眾號回答問題進行簽到的方式取代了另學生反感的上課點名,學生感到新穎有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建立了及時的師生之間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平臺,在該平臺有最新通知安排,作業布置及反饋。老師和學生之間可以有一對一的交流,實現有針對性的答疑。采用微信公眾號的形式與建立微信群比較的好處是避免了垃圾消息的煩擾。

在動物學微信公眾號平臺有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共享可供下載,老師可推送學科相關消息和最新學術進展及相關新聞、知識等。目前在該公眾號主要有課程資料、教師教學計劃、動物學野外實習資料、實習常見物種照片、歷年實習情況和動物組織切片、動物解剖圖片等動物學實驗操作資料等。通過微信公眾號使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師范生的動物學學科素養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時微信公眾號作為考試輔助手段,并可進行成績查詢,開辟了考察課非卷面考核的新途徑。

2. 數碼互動顯微鏡

我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了數碼互動顯微鏡實驗室,在動物學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引入數碼互動顯微鏡系統。每臺顯微鏡和電腦相連,實驗室所有電腦和教師電腦組成網絡,師生之間和互動,學生之間可互動,由肉眼觀察變觀看電腦屏幕,減少了顯微鏡強光對眼鏡的傷害。實踐證明不僅有效提升了實驗教學質量,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進行電子考試,有助于建立更為完善的實驗考核方法。

該數碼互動系統能夠提供清晰、高分辨率的多畫面實時顯示。教師用電腦可控制學生端多臺數碼顯微鏡的圖像顯示、捕捉和放大;并可對每一臺數碼顯微鏡的實時圖像進行單獨調整。教師端可以把自己的圖像、屏幕及聲音傳送給學生,達到示教作用。同時,老師可隨時對圖像添加箭頭、標記、指示、文字等,有效提升老師動顯微圖像態演示效果;教師也可以把任意一名學生觀測的顯微圖像傳送給全體學生電腦上,達到示范作用。教師可以同屏監視多個學生機屏幕并直接取得任意學生機的鼠標控制權,用以輔導學生操作或防止學生進行電腦進行違規操作等,還可以統一打開學生端軟件,啟用遠程關閉所有學生計算機功能,便于教師統一管理。

學生和老師對觀察的動物玻片標本或組織裝片進行動態、靜態的圖像采集,存儲到硬盤;也可對視頻圖像進行錄像。并對圖像進行管理和處理、校準與測量、分析及統計,對選定區域進行細胞計數及分析,統計結果可導入Excel進行統計分析。

學生將完成的實驗報告等以文檔形式提交給教師,師生間可以實現圖片+標記+文字“彩信”交流功能,真正滿足形態圖片交流討論。另外,數碼互動系統具有網絡影院功能,可以在網絡上播放教學VCD、DVD等視頻資料等輔助教學。

通過以上軟、硬件兩個方面信息技術的切入提升了動物學的教學時代感,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師范生的動物學學科素養有了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袁一.“讀屏時代”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探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6,(3):90-94.

[2]柳俊,付茂嬌,裴宵鵬,等.大學生手機依賴程度比較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6).

[3]曹寶龍.PISA的學科素養定義的教育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3(7).

篇8

 

化學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在化學教育實習中不僅要求實習生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要求實習生有著良好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這是對化學專業師范生專業理論知識、表達能力以及實驗技能等方面的多重考驗。近年來實習工作中我們發現,教育實習管理與監控不到位[1-2]、實習生存在著被動實習、專業理論知識不夠扎實、教學技能水平低、執教能力不強的情況,給學校的聲譽帶來了一些影響。

 

1教育實習現狀分析

 

1.1教育實習模式

 

目前大部分的高等師范院校的實習模式主要是學院統_組織的單科定點教育實習模式和學生自主式的教育實習模式。單科定點教育實習模式的實習基地是由學校提前聯系確定下來的固定實習場所,按照實習學生的專業和班級分成若干小組,由指導老師帶隊,在集中的時間段內和集中的幾個實習學校進行實習。學生自主式的教育實習是由學生開具證明由實習生自主聯系實習學校,在規定的實習時間段內完成實習工作。單科定點教育實習有利于學院統一組織安排和對實習生的管理,也有利于學院選派指導老師對實習生進行指導。這種模式能夠較好的保證實習質量。這種模式由于沒有把實習生的畢業去向聯系起來,不利于調動實習生積極性。

 

自主式的教育實習模式有利于激發實習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這種模式也有利于減輕學院的人力和財力的壓力。其缺點是不便于學院對實習生的統_管理和指導,也很難保證實習的質量。有些實習生可能是因為考研或者是認為自己以后不想當老師,可能沒有聽過一次課,也沒有上過_次課,甚至連實習學校都沒有去過。只是在實習結束的時候通過熟人在實習手冊上蓋章簽字。這種模式不利于監控實習生的實習狀態以及對實習成績的評定,不適合大規模采用。

 

1.2教育實習時間

 

教育實習的時間安排大部分是在大四上學期,這樣的目的是可以讓實習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好的應用于實踐中。但由于這個時間段剛好是畢業生的復習考研關鍵階段,對于這部分準備考研的同學來說很難保證實習的質量。另一方面,_般實習的總時間大概是6~8周,然而在這6~8周內,由于實習學校擔心實習生影響教學質量和升學率,實習生真正能夠走上講臺授課的時間可能只有1~2周,有的甚至只有兩節課。由于實習內容并不多,為了充分講好這兩節課,我們的實習生往往采取背教案的方式。盡管背的很熟練,但這很不利于實習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在“背”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綜合運用,也不利于全面的把握教材和深層的理解教育實習的目的。

 

1.3教育實習基地建設

 

普通高等師范院校培養的是未來的中小學教師,然而我們與中小學平時的接觸并不多,只是在臨近實習時才會加強溝通和聯系。近年來重點中學不太愿意接受實習生去實習,主要是擔心實習生的到來會打亂原來的教學秩序,影響到教學質量和升學率。所以我們往往只能多選擇一些較偏遠硬件條件一般的中學。要改變這一現狀這就要求把我們實習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提升的基礎上,加強和師范高中的聯系和溝通,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2提高化學教育實習質量的幾點建議

 

2.1改革教育實習模式,讓見習實習貫穿整個大學

 

把學生的實習時間安排在大四的上學期,本來是希望學生去實習時能夠專業知識更扎實,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更高,能更好的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培養師范生獨立從教的能力。然而實際情況是,由于就業的壓力很多同學選擇了考研,考研復習準備的重要階段剛好和教育實習重合,很多同學也能夠認識到實習的重要性,但是精力畢竟有限,很難處理好考研和實習的關系。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對人才培養方案重新修訂,比如把《化學教學論》等課程的時間要重新修訂。

 

2.2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

 

近年來我們的實習生到中學(尤其是師范中學)實習時,由于實習學校擔心影響到教學質量并不是很歡迎,或者即使實習生去了也不能走上講臺,得不到鍛煉。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可以采取以上提到的改革實習時間,可以讓師范生進校從大一開始就聯系一個師范中學作為固定的實習基地,剛開始在實習基地可以采取為中學化學老師當“助教”的形式,多和中學教育、中學老師、中學生聯系。比如每周要固定的去一次以上實習基地,為中學老師批閱作業、輔導作業、輔導實驗等形式。這一過程要對師范生要有考核,考核合格才能拿到學分。這樣中學老師也比較歡迎我們的實習生去,因為不會對他們的正常教學和他們的學生成績有影響,又減輕了中學老師的平時工作強度。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同學提前接觸了中學教學的過程,了解了中學老師,了解了中學生,又能對教材有一定的把握。同時和中學老師又建立了比較好的感情基礎,等到真正實習走上講臺時,中學的老師也不會有過多的擔心。這個過程中無形的加強了我們的師范中學的實習基地建設。

 

2.3努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一個合格的現代化教師應該具備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學能力、實驗操作與指導能力、教研科研能力、革新能力、與學生同事交往能力等方面。我們的有些實習生由于平時學習不夠扎實,知識積累不足,細節注意不夠,經常導致一些簡單的錯誤發生,給中學老師和同學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也影響了學校的聲譽。比如化學方程式書寫不規范,反應條件隨意寫;化學實驗演示不規范等。化學是一門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中學教學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又可以加深學生的理性認識。所以必須努力提高我們實習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2.4加強教育實習成績的考核與評定

 

通過成績評定,可以客觀地反映實習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為實習生畢業后走上教師崗位提供較為可靠的依據,有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實習成績的評定可以以化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為依據,培養具有化學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化學教學、化學教學研究的教師。以往的實習成績考核評定往往存在“人情分”評定不夠客觀等問題,必須加強教育實習的考核評定。評定的內容可以從四個方面展開:見習階段(包括校內見習階段和實習基地的見習階段),化學教學工作階段,班主任工作見習,教育調查報告或化學教育改革研究論文等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的分值比例分別是15%,55%,15%和15%,同時制定具體的評分細則表[5]。而成績的評定者包括學院指導老師、實習小組同學、實習基地的指導老師以及原班主任,同時結合學校實習領導小組的檢查情況綜合打分,以使評定結果客觀真實準確無誤。

 

參考文獻

 

[1]曲中林,王革,林浩亮,等.高師院校教育實習管理的理性思考IJ.當代教育論壇,2005(9):64-67.

 

2]涂珍梅.高師混合編隊模式下的教育實習質量監控J].高教探索,2005(5):59-61.

 

3]鄭東輝,施莉.國外教育實習發展概況及啟示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3,15(5):70-74.

 

4]陳俊珂,徐彥偉.國外高師教育實習改革的特點與趨勢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8(4):99-102.

篇9

關鍵詞:PDS;產生與發展;特點;啟示

一、專業發展學校的產生與發展

美國專業發展學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chools,以下簡稱PDS)是20世紀80年代末在美國興起的一種由大學的教育學院與地方公立中小學或學區合作來進行教師教育的學校。PDS融教師職前培養、在職培訓和學校改革三大功能于一身,其目的在于改善教師職前培養的水平、鼓勵教師專業發展以及促進學校和大學的發展。

美國教師教育經歷了由中等師范學校到高等師范學校,繼而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過程,到20世紀60年代形成了以綜合大學的教育學院、研究生院為主的開放的教師培養體系。一個世紀以來。美國的教師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不斷受到國內教育界內外的質疑與批評。1983年美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公布《國家處在危機: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調查報告,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該報告疾呼,美國教育正在被日益嚴重的平庸成績所侵蝕,國家正處于危險之中。報告還指出美國教師教育存在嚴重問題是造成上述狀況的原因之一。這份報告的主要內容就是針對教師教育存在的問題,要求強化學校的教學水平。對教師進行能力評價制度和實行專業報酬制度。1986年,卡內基教育和經濟論壇工作小組發表了《以21世紀教師裝備起來的國家》的報告,指出教師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核心與關鍵,并提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此外,霍姆斯小組于1986年和1990年分別發表了名為《明日之教師》與《明日之學校》的兩份報告。《明日之教師》提出了明日教師應該具備的種種能力和五項基本改革觀念及具體建議,其中第四項是密切大學與中小學的合作,并且在這份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專業發展學校”(PDS)的概念。另一份報告《明日之學校》闡述了有關專業發展學校的詳盡研究以及建立這種學校的原則和改革教師培訓課程的建議。自此,PDS這種運作模式很快在霍姆斯小組的多數大學中被具體推廣,得到了全美各個學校和大學的支持,PDS也逐漸成為美國加強教師教育的主要模式。

PDS產生至今也不過短短20年時間,但其發展卻非常迅速,1997年全美共有600多所PDS,到2002年已達到1000多所,幾乎遍及美國各州。據統計,在教師培養認證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ofTeacher Education)認證的525所大學中有30%都參與了PDS學校。在PDS迅猛發展的同時。與之相關的法案也陸續出臺,《美國挑戰教師優異之法案》(Teacher ExceHence in America Challenge Act of 1997,S.1169)便是其中之一。該法案“為建立PDS促進教師培養和專業發展建立學校――大學伙伴關系提供競爭性的資助”,其目的在于為PDS快速增長提供便利。目前,美國很多州級教育行政部門都對PDS非常重視,如明尼蘇達州教學董事會規定在其教師許可改革項目中,教師在PDS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馬里蘭州的高等教育委員會,要求該州的師范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必須在PDS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PDS還得到了很多基金會、教師教育國家認證委員會(NCATE)和教學與美國未來國家委員會(NCTAF)的支持。

二、美國PDS在發展中體現出的幾個特點

(一)合作――PDS的根本支點

合作是PDS的核心概念,是PDS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核心觀念,PDS的一切活動都要基于合作的基礎上進行。PDS是大學與中小學合作建設的,建設PDS的大學與中小學雙方共同協商,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職責和義務。大學向共同合作的中小學派遣指導教師和師范實習生,指導教師定期前往中小學根據中小學的實際需要進行相應的教師教育;中小學負責向大學的師范生提供實習和撰寫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及實踐機會,同時與大學教師一起,組織實施本校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大學與中小學在雙方共同參與、互相合作的過程中制定出PDS的建設方案、活動計劃、實施步驟、具體內容等。不僅如此。PDS組織的嚴密分工,使得對PDS學生實習的合作管理成為可能。在這種密切合作的關系中,大學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方案制定者、實驗過程控制者,而是現代意義上的指導者和咨詢者;中小學教師也不單純是消費者和執行者。而是問題的發現者、計劃的參與者、行為的檢查者和成果的評價者。雙方在PDS結成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共享彼此的專業技術、技能、信息資源等,共同承擔教師教育職責,共同參與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發展――PDS的最終目的

PDS建立的最終目的是促進發展。發展不只體現在PDS的師范實習生和在職培訓教師的進步上,還體現在PDS的其他參與者身上。在PDS中,大學教師經常到中小學授課和開展講座、報告,給PDS的學生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從而提高了PDS學生的專業知識與理論素養,同時,中小學又給大學教師提供了鮮活的教育教學案例、生動的教學情感體驗,這將無疑有助于大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且同時也給他們提供了理論聯系實踐的機會。對于PDS的學生,也就是在PDS中學習的師范實習生和進修教師而言,一方面他們可以接受到來自大學教師豐富理論知識的滋養,另一方面中小學又為他們提供了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的實習機會,在實踐中掌握教學技能、鞏固所學理論知識、積累教學經驗,加上中小學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的指導,一定會讓他們更快更好地向高素質的教師邁進。對于中小學教師而言,這是一次更新陳舊教育教學理念、追求素質提升的絕佳機會。

(三)以人為本――PDS的基本理念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PDS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首先,在PDS教育內容上。改變了傳統的“知識本位”模式,由以往只注重強制性地為師范生安排學習內容轉變為更多關注人的需要。PDS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其次。在組織層面上,PDS的組織目標更加人性化。PDS注重人的因素,將目光由單純面向工作任務的完成轉向對人的關切,注意發揮組織成員在PDS中的主體作用,滿足其合理需要,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最后,在教師管理層面,PDS更多地依據教師的職業化特點致力于:創造和激勵教師的人力資源開發工作;豐富教師的工作內容,鼓勵進行行動研究,與大學教師共同合作進行課題研究;增加教師工作的自主性,使教師更多地參與工作的決策,通過“分享權利”幫助

教師釋放更多的潛力。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PDS成長的始終和方方面面。

(四)績效責任――PDS的動力源泉

PDS合作伙伴間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是共享的資源,并且他們依據績效責任來合理地配置共同的資源。對PDS而言,績效責任指在獲得優質資源的同時,必須要優質地完成所擔負的責任。也就是說,PDS合作伙伴中的哪一方優質高效地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就可以分配到優質、充足的各種資源;如果其中一方沒有很好地在規定條件下完成自己的任務,那么它本應該得到的資源就會減量,甚至被取消。而足夠的資源是任何一所學校存在與發展的基本保障,在這種情況下,PDS的成員都會充滿責任意識與積極性,努力完成分內的任務,促進學校的發展。由此可見,績效責任是推動PDS開展優質教育的動力源泉。

三、幾點啟示

(一)教師教育要在大學與中小學的密切合作中進行

我國目前的教師教育基本上還是“終結性教育”,即由師范院校一次性完成對師范生的培養。職前教育與職后培訓分割,大學與中小學之間互不相干。在這種情況下,大學對師范生的培養嚴重脫離中小學的教學實際,對師范生培訓時間短且流于形式,導致師范生從教后不能勝任中小學的實際教學工作。另外,中小學教師由于缺乏重新系統學習提高的機會,面對新課程改革中不斷涌現的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教學理論以及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感到束手無策,無法深入學習體會,這已經成為提高教育質量和阻礙教育改革的一大障礙。在美國PDS里,大學教師和中小學教師共同負責師范生的培養,參與合作的大學教師將會在中小學參與各種教師集合,觀察實習生工作,組織師生討論,有時也走上講臺執教或做報告,他們給中小學帶來新思想,同時也能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帶回大學做研究。參與實習的師范生在與有合作關系的中小學做一年的實習教師,在實習過程中,他們像正式教師一樣參與學校的全部活動,美國PDS培訓模式對教師教育的有效促進,促使我們反省我們當前教師教育改革也應密切大學與中小學的聯系,使其對教師教育發揮各自最大限度的作用。

(二)教師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參與與支持

綜觀美國PDS興起絕非偶然,背后有強烈的輿論支持和國家政策一系列的保障,美國聯邦政府及州政府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用撥款資助等形式來督促教師的繼續教育,教師救育認可機構(NCATE)、教師晉級和加薪等都和教師教育緊密關聯。事實上。美國教師教育改革贏得了全國上下廣泛的參與,從大學到中小學,從教育各個協會到社會團體,從政府機構到非政府機構,都對其投入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全國建立了許多研究教師教育的學術團體,他們為PDS的創立和發展傾注了巨大的精力。而我國的教師教育則僅僅停留在教育系統內部,而且還各自為政,缺乏聯系,國家的支持政策有限,社會團體的參與就更為鮮見。美國PDS成功發展的事實告訴我們,教師的成長不應只是教師個人的責任。而應成為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沒有國家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與支持,教師教育就難以取得成功。

(三)確立教師教育一體化的理念

我國現有的教師教育仍然是以教師職前培養為中心的一次性“終結性教育”,忽視教師的入職教育和職后培訓,導致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教育與職后培訓存在嚴重分離的現象。現有的師范院校負責培養新教師,教育學院和教師進修學校負責教師入職教育和職后培訓,這種兩相分離的格局,使得教師教育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情況。同時,在部分進修院校內,教育教學效果也不理想,這些都不利于我國教師素質的提升和教師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美國在延長職前培養年限提高學歷的同時,從終生教育的觀念出發,通過PDS成功實現了初任教師的入職教育和職后教師的培訓教育,保持教師職前培養、入職救育和職后培訓的關聯性和連續性,推進教師教育的一體化和專業化。因此,我們可以采納借鑒美國PDS的模式,建立將教師培養、入職教育和教師培訓融為一體的教師教育機構,使師范生和進修教師在這里學習到他們所需要的技能與新知識、新理念,使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與發展成為一個動態的、持續的、無止境的過程。

篇10

關鍵詞 中文非師范生新聞技能就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一、培養和提升地方高校中文非師范生的新聞技能,符合人才市場需求,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拓寬事業發展空間的必然要求

1、當前中文非師范生的應用技能欠缺,影響就業和職場發展。

目前,高校中文專業有兩類培養模式,一類是中文師范類,一類是中文非師范。中文師范類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往往比較明確,就是培養他們的師范技能;無論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師資配備,還是教學實習,都較好地突出了對學生師范技能的培養。

相對來說,中文非師范生的實踐技能則比較欠缺。雖然這幾年全國中文教育普遍認識到培養學生應用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但到底培養學生具備哪些技能的認識還有較大的局限、較大的缺陷。“這種缺陷固然有教學內容陳舊等因素,但更多的表現為學科專業與社會實踐相游移,不能積極有效地直接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來,缺乏一種面向實踐的靈活性。”

在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下,中文學生的基本操作和應用能力的欠缺,大大削弱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也直接影響了他們今后的職場發展。暴露出傳統中文非師范專業在人才定位和培養模式方面的突出問題,亟須進行改革和調整。

2、突出培養和提升新聞技能,符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本文所表述的新聞技能主要指新聞應用和操作能力,如較好的口頭表達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較強的新聞敏感、職業敏感和快速反應能力,掌握新聞采、寫、編、評等技能以及熟悉現代各類傳媒運作特點、善于與傳媒打交道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宣傳與廣告文案寫作以及宣傳與廣告創意策劃的能力,具備多媒體環境下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傳播的能力。

雖然中文非師范能力的培養方向可以多種多樣。但如果突出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上述新聞技能,往往比較適應當前就業市場高度競爭的大環境,符合地方高校所在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對中文人才的基本要求。當前中文本科非師范生畢業除少數通過高度競爭的考試方式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和升學讀研之外,絕大多數學生要進入企業和民間機構工作。進入企業工作的主要崗位如企業領導秘書,行政管理人員或辦公室文員,企業營銷和廣告策劃人員,宣傳和廣告文案、軟文的創作人員,企業報或企業雜志、企業網站的采編和管理人員。不管上述哪個崗位,都必須具備上述幾種基本的新聞能力。況且我國地方性企業一般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秘書、文員、廣告宣傳往往一人身兼數職;即使做秘書,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書、檔案管理、文件收發等簡單的工作,而是兼做企業宣傳、廣告等工作。所以,突出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新聞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拓寬事業發展空間。

3、培養和提升新聞技能,符合地方高校的辦學思想和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國地方性院校基本上找到了自己的發展定位。國內有學者曾對全國111所地方高校校長做過問卷調查,大多數校長認可這樣的定位,“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區域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服務。所以,地方高校不再唯部屬大學或重點大學馬首是瞻,而是將學校發展立足本地,服務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初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教學型大學的框架;由人才培養向人才培養、科技文化創新、社會服務并舉轉變;由基礎學科研究為主向基礎學科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協調發展轉變。人才培養將著力突出地方特色,培養應用型、服務型人才。

因此。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新聞技能作為中文非師范教育一個重要培養目標,與地方院校的辦學思想和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相互一致。

在中文專業學科背景下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新聞技能,不能只看到其不足之處,而是要看到其天然的學科優勢;關鍵還是在人才的就業定位上。

在新聞專業院系不斷擴招、學生就業壓力急劇增大的情況下,中文學生培養新聞技能的必要性在哪里、優勢又在哪里?不少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疑問的提出不是沒有道理的,關鍵是找準定位。

首先,地方高校中文非師范畢業生與新聞院系專業畢業生沒有可比性,他們的就業意愿和就業方向更有很大不同。地方高校中文非師范畢業生的主要去向不是新聞機構,學生畢業后更多地要走向企業、走向市場。

很多中小城市都有大量的中小企業、各類行業協會,在那里特別需要有實際應用技能、特別是具備新聞技能的學生許多新聞院系的學生、特別是大城市新聞院系畢業的學生不愿意到中小城市、中小企業里工作;地方高校中文非師范類畢業生經過一定的新聞技能的教育和培養,正好能夠勝任這類崗位工作,起到了在人才市場上“補漏填缺”的作用。因為,當今人才市場并不完全是供大于求,很多屬于供需不對接的結構性問題。地方高校只要面向市場、辦出特色,就完全能夠解決這類結構性問題,讓學生在就業市場找到自己的位子。

當然,通過新聞技能的強化訓練,我們每年都有畢業生通過激烈的競爭進入新聞機構,也有學生在內部企業報、行業報工作一段時間、經過進一步的實踐鍛煉后具備新優勢轉到新聞單位工作。

其次,中文專業培養學生的新聞技能,有著天然的學科優勢。中文專業學生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文學創作能力以及文化思想涵養,都是新聞采訪和寫作的必備基礎;新聞用人單位常常抱怨新聞專業畢業生上手快而后勁不如中文專業畢業生,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的寫作根底和文化思想涵養不足。中文專業對口頭表達和演講能力的培養,也是新聞技能培養中十分需要的。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記者在新聞會上嗦的提問比新聞發言人的回答還要冗長,可從一個側面看到新聞專業培養中的缺陷。所以,像北大、復旦等全國重點的新聞院系都提出要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和文科基礎,其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中文學科背景的教育。

二、地方高校培養中文非師范生新聞技能的途徑、方法與探索

首先轉變教育理念。要更好地培養和提升地方性高校中文非師范生的新聞技能,首先以教育理念的轉變推動教學改革,課堂教學努力貼近實際、貼近學生。

教育理念是關于教育教學的哲學觀,教育理念的繼承與創新,必定會帶來教育教學過程的重大變革。老師應接受蘇格拉底“老師是知識的助產婆”理念,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特點,對傳統的課堂教學進行大膽的變革。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師”到“教練”。使“單調乏味的課堂”變為“進行互動和探討的生動場所”。

由于新聞學具有較強的實務性特點,作為育人主渠道的課堂教學,理應做到理論密切聯系實際。這個實際應該包括國情、社情與民意,也包括地方經濟文化和風俗民情。我們的新聞課堂應該從實際出發,在教學中滲透這些實際內容,

使學生身在校園,卻能了解社會、認識外界。這樣,學生畢業后就能夠盡快地適應社會和工作實際。

由于溫州大學新聞學不少老師有過在媒體一線工作的經歷。因此我們積極嘗試了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對話式練習、課堂訓練和課后實踐等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實踐能力明顯提高。

在創新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我們扎扎實實地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摸索和改革,其目標是,改變長期以來以傳授知識原理為主的教學內容和忽視學生主動性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注重內容的實用性和操作性,方法的新穎性、多樣性和互動性。

運用案例教學法。適當借鑒經濟學MBA案例教學法,通過來自新聞實踐第一線的案例,讓學生親身感受新聞采、寫、編、評等方面的具體操作,能夠使學生更多地接觸成功或失敗的文本,了解和認識其中的緣由和甘苦,為學生今后的實踐活動提供借鑒。

采用情景教學法。適當地通過播放新聞電視片或采訪素材,讓學生學會觀察新聞現場,感受記者采訪,并嘗試撰寫新聞稿件。這種再現新聞現場、回放采訪過程、最后完成作品的做法,不僅使學生感同身受,而且激發了學習的熱情。通過類似的情景教學,還能讓學生真切了解新聞會、記者招待會等具體新聞活動的結構、過程和注意事項。

學生參與教學法。無論案例法還是情景法,都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真實的生活情境或事件為題材,提供學生相互討論之用,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增加課堂的討論和互動: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加新聞實戰經驗。

注重教學內容改革:教材編著和出版總有一定的滯后性,而新聞實踐的創新層出不窮。因此必須把新聞業界的新鮮活動引進課堂,課堂上介紹的案例大多數必須是當年的、甚至是當月、當天的新聞現象和作品。教學內容上還必須突出安排現編教材中沒有或者語焉不詳而學生今后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問題。比如,如何正確對待已經上版的稿件被總編臨時撤換下來;有什么辦法讓再三拒絕采訪的官員和名人接受采訪;所在單位碰到突發性事件、怎么樣通過傳播和公關的方式來處理危機;企業新聞會的操作流程和內容安排等等;都應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和新聞技能傳授給學生。

教學實習改革。要強化新聞實踐和實習活動,安排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實習活動。短期活動主要結合課堂教學,通過布置課后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進行新聞采訪、廣告調查等活動;中期實習是結合暑期社會實踐到新聞單位、廣告公司、各類企業中實習;長期實習是學業結束前的大實習。

無論是中期還是長期實習,都鼓勵有條件的同學到大城市、大新聞單位和大公司實習,這些單位在安排大學生實習方面比較有檢驗,傳幫帶比較規范,能夠給學生提供更規范、更多樣的實際鍛煉和學習的機會。平時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媒介條件,比如校報、電臺、網站和各種刊物,讓我們的學生成為這些同地的主要成員和中堅力量、現在的大學媒介環境已經今非昔比,媒介類型豐富、媒介數量繁多,為學生的實踐學習和實戰鍛煉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可以充分利用

課程設置與考核體系改革,以溫州大學為例,中文非師范教育十分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并安排了模塊式的課程設置。前幾屆中文非師范教育安排了新聞、文秘和中學教育三個模塊,但三個模塊的選擇,方向過多,課程安排過于分散。所以,應該減少模塊方向,不妨只保留文秘和新聞兩大模塊。因為學校已經有中文師范專業,有志于中小學語文教育的同學可以通過轉專業的選擇機會到師范專業學習;減少模塊后就能相就能加強中文學生的文秘或新聞能力的培養。

同時,溫州大學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了新聞與廣告實驗室。實驗室總面積為1440平方米,已完成網絡與平面廣告、攝影棚、攝影暗房、公文處理、學生DV工作室的建設并投入使用;非線性編輯室、音頻工作室、廣告報刊室、視頻編輯室的建設也即將完成,為學生的實驗實踐提供了較好的條件。除此之外,對新聞模塊學生的考核進行必要的改革,考核中應該加強實踐能力的考核,比如只有正式發表作品的學生,才能參加像新聞采訪與寫作、廣告創意與策劃這樣課程的考試;實踐活動和發表作品應該在課程成績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教改探索的基本成績。通過教學改革,使選擇新聞模塊的中文非師范學生,具備多方面的新聞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特長鮮明、具備一技之長,在就業壓力中有競爭優勢,在職業生涯中有發展潛力。

參加項目的新聞學老師真正按照項目的實施方案進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課題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效果良好,突出了對學生新聞能力的培養。

所有學生參加了各種形式的實習活動,并成為學校主要宣傳傳播媒體的積極參加者和中堅力量。

大多數學生都正式發表了新聞作品。有的還寫出了專題調查報告或廣告和宣傳作品。使選擇新聞模塊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新聞能力,真正掌握一技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