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7 11:15: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青春舞曲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是有些教齡的老音樂教師了,經驗有一些,但有時“經驗也會害死人,它就是我的一個緊箍咒”。就拿《青春舞曲》這首簡短精小的樂曲來說,在聽其他老師上這課前,只是主觀單純地認為,《青春舞曲》是一首膾炙人口、大家都特別熟悉的,經王洛賓改編的新疆民歌,幾乎不用教,學生基本上就會唱了。但對于如何滿課時地深挖細掘,引導學生深層次感受和了解音樂作品的優秀內涵,是充滿了困惑和無力感的。按照我從前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能夠背唱此曲,了解青春歲月快如飛矢,要抓緊時間、把握時間,知曉樂曲是新疆民歌就可以了。但一年又一年教授這首樂曲,總覺得因為我,學生并沒有找到此曲的真正突破口,而癥結在哪里?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認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樂課程中,演唱這一教學環節被視為培養學生音樂表現技巧的最直接手段,演唱具有最直接、最具體的藝術教育方式。我也是給這節課如此定位的,但正是這樣,使我陷入了教學模式的瓶頸無法突破。
9月21日,我在縣一中聽了石河子師范的孫新鳳老師上的《青春舞曲》。孫老師以一種全新的角度詮釋了我一直困惑的教學瓶頸,我豁然開朗:音樂課原來可以這樣上!孫老師從新疆民歌的節奏訓練和學生發聲演唱的角度看似普通實則全新設計了這節課,使學生在充滿新鮮感的探求中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去了解未知。整節課,學生在孫老師的引領下,如一個個充滿探求的海綿,探索,自信,充滿張力。從這里可以看出音樂老師不僅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還應盡可能避免自身的弱點,從自己的長項著手,發揮自己和學生的潛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現在,當再教授《青春舞曲》時,我把重點重新做了調整。以下是這節課重新設計后的思路。我希望學生能夠在濃郁的音樂意境和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歌曲風格,體驗和表達歌曲的情感。
[教學目標]
1.感受新疆歌曲的情緒及風格,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清晰地吐字,用明朗活潑的情緒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這首歌。
2.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或自創打擊方式)為《青春舞曲》配伴奏,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特別是維吾爾民族特色的節奏的興趣。
3.了解王洛賓及其主要作品和新疆民歌整理創編的歌曲。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和風格,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編能力。
2.難點:自編打擊樂器,為《青春舞曲》配伴奏(可以是敲擊身體某部分,或教室中的課桌書本等等)。
[教具準備]
電子琴、手鼓、鈴鼓、課件、教學用書。
[教學過程]
略
[教后感悟]
這節課采用練習發聲保持演唱狀態,練習簡單打擊新疆民歌節奏型嘴巴唱眼睛看手腳敲擊全身心互動的方法。從學習的過程來說,按照簡―難―再綜合的模式進行此曲的學習,避免了把感受、體驗歌曲情感作為一個環節放到學習歌曲的最后階段去進行的缺點。這樣的學習方法比較符合初中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對歌曲的認識接受規律。在學習歌曲歌譜的時候,先從節奏入手,這種方法也值得提倡,因為它“先易后難”,切實可行。通過此次公開課,我將對多媒體操作的恐懼突破了,學生也更加接受這種教學方式。我把對學生的美感教育加入聲光電立體感受中,教學效果輕而易舉達到了。初中生生活閱歷不深,文化程度不高,對于今天這首《青春舞曲》耳熟能詳的樂曲,他們通過全身心感官互動,無形中體會到自我突破的,變得更加自信。
篇2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活用教材;生成性資源
音樂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并強調“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創新精神的培養,主要靠提高課堂教學利用率。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是有的放矢地、全方位地真正將素質教育引入課堂。對于教師來說現在的課堂教學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讓學生自主的掌握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及創造能力,這就需要提高教學課堂的有效率。筆者就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談談感想:
一、整合教材內容,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是構成教學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學的基礎和主要對象。要想上好課,就必須立足于教材,研讀教材,做好對教材的二度開發,并適度整合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的增刪、置換、重構、組合,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做教材的“奴隸”。這猶如品葡萄酒,一口下肚,并非只是過嘴癮,而是能夠通過酒味品出酒存儲的年代、產地等,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對教材的整合,即上課并非是對教材內容的簡單復述和直接意義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編者的意圖,并結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課程的理念,本著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靈活掌握教學目標,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即“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如《音樂鑒賞》花城出版社,它的單元教學內容比較豐滿,曲目涉及面廣,數量多,在中外結合、古今結合的同時,還選擇了一些現代氣息較強的曲目。另外,還有意識地加強了廣東地方音樂的曲目以突出地方性教學。那么在備課內容的選擇上就應該有所取舍,不能貪多,進行走馬觀花式的瀏覽性欣賞,而應該分析編者意圖,選擇最能體現編者意圖的作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充分挖掘教材,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整,進行有深度的鑒賞。
二、優化音樂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優化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實施素質教育這一過程中,通過科學的設計,間接的認知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辯證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處理好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教與學、講與練、教學主導與學生主體、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以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效率。眾所周知:音樂教學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它是集唱歌、舞蹈、器樂、欣賞、表演以及音樂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一體的綜合教育。為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我在教學中緊緊依靠大綱,利用課堂這塊陣地,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特別注重視唱教學、到時初中畢業時,音樂的簡譜技能掌握比較嫻熟。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利用各種電教手段,通過對優秀作品的分析、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力。學生通過對作品的了解和老師的講解,能領悟《黃河大合唱》的宏偉氣勢,能感受《二泉映月》的悲憤情懷,能與《牧童短笛》同樂,健康優美的音樂會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能在審美過程中去偽存真,揚善棄惡,促進審美素質與藝術素質的形成。音樂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讓學生直接表現,但由于我們學校很多的學生來自農村,小學期間沒有經過系統系統的音樂學校,如果讓他完整演唱一首歌,也比較困難,卻經常跑調。對這些學生一定要多鼓勵,可以多幾個學生一起唱,久而久之,他們的自信心被激發起來,并能站在臺上高歌一曲。因此在課堂上一定要多鼓勵鼓勵學生。同時在教學上設計合理的內容,這樣使學生能參與各種活動,從而成為培養發展學生表現力的關鍵。
例如學習歌曲《青春舞曲》,為了豐富歌曲的表現內容,我在原有單聲部旋律的基礎上增加了領唱旋律、二聲部分合唱的學習,領唱由班長擔任,二聲部由男生擔任,主聲部則由女生擔任,演唱時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各負其責。在達到各聲部熟練并和諧得延長自己的的聲部時,在進行第二次分工,讓兩位同學上臺表演打擊樂器,其他學生敲打桌子,老師指導、調動大家的演唱積極性。最后,我讓舞蹈才能的學生即興上臺表演跳舞,隨著《青春舞曲》的音樂邊歌邊舞,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表現歌曲的活動中,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又使學生的表現能力得到了鍛煉。這種讓全體學生都參與的師生間的和諧、互動活動,可以使還好表現的學生更大膽,使不擅表現的學生也得到有效的鍛煉,增強其信心,發展其表現力。
三、借鑒奧蘇貝爾的認知結構理論――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將“學習”按照其效果劃分為“有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兩種類型。能否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這種聯系,是影響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是教育心理學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條原理。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
根據奧蘇貝爾提出的“有意義學習”帶來的啟示,在挖掘教材內容的同時,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已經知道的知識作為所教新內容與學生的切合點,為新課做好鋪墊,最大限度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力求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更好的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關系,因為“課”是上給學生的,只有讓學生樂意接受,他們才會接受的好,這猶如數學中的交集,公共元素越多,交集的范圍越大,對于教學而言,所教內容與學生最近發展區切合越多,學生越易于接受,課堂的教學目標就越易于實現,有效性也隨之提高。
四、教師――當好課堂的“導演”和課堂教學“生成性資源”的重組者
教學是實現教學效果的必要經過,這猶如劇本的演出,成功與否有一個好劇本外(教案),更重要的是導演以何種思路來更好地對劇本進行演繹(教學過程),如何讓演員以最佳的狀態對劇本進行表演。教學也正是如此,課堂是舞臺,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而一堂課能否實現好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導演”能否以獨特的角度、視野來演繹劇本、指導演員。
可如何當好這個“導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既需要在課前盡可能地對教學過程實施中學生可能出現的種種“可能”加以猜想推測,又要具備良好的教學敏感,敏捷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稍縱即逝的變化;不斷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信息,見機而作,適時調整教學進程和教學內容,形成新的教學步驟;使課堂教學更貼近每個學生的實際狀態,讓學生思緒飛揚、興趣盎然,使師生積極互動,涌現新的問題和答案,使教學過程呈現出動態生成的創生性質,引領學生共同進入 “發幽探微”的教學境界。
五、教學方式多樣化,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篇3
關鍵詞教學目標 敘寫 音樂課堂 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1)07-0124-03
上海名教師顧泠沅老師這樣說到:“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活動的結果或所要達到的標準,它強調教學目標的預設性,所以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對教師來說是教的標準,對學生來說是學的標準,在現代教學研究中,教學目標占據的地位日益重要,幾乎成了全部教學活動的依據”。
一、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的要求
現時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的要求跟課程改革前的教學目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傳統教學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而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傳統教學的教學目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所要達到的教學要求,強調教師的教學行為,而現時的教學目標是強調學生學的行為。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的敘寫受到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制約,不同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對教學目標的要求也不同。以往教學目的屬于傳統教育思想下的教學要求,依據的是傳統的教學大綱.在音樂課程標準的理念下,教學目標的設置要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力,提高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的敘寫就其本質來講,是音樂課程理念指導下現代教學觀的具體體現,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知識與技能上,而且還要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諸方面有具體的培養指向,現在音樂課堂教學目標敘寫要是體現現在新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例如:以往敘寫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或“把學生培養成――”,主體是老師,學生是被灌輸的被動學習,一堂課中是無法達到理解掌握到什么,更無法能把學生培養成為什么,要培養學生是要通過長期的教學才能達到的。而現在的教學目標的敘寫是體現學生為主體,既:“學生應該――”或“學生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敘寫存在的問題
教學目標制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當前教師在教學目標制定時還存在一些問題。
1.主體不明
在新課程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敘寫教學目標時還是或多或少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課程標準下的教育教學理念是要轉換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只能對學生實施主體性教學,積極優化課堂教學氛圍,充分引導、調動教學學生參與配合課堂教學,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要想培養出有意識的學生,使他們積極進取、主動求知,發揮他們學習的主體作用,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能在課堂教學得以實施和驗證。
例如:七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歌曲《游擊隊歌》樂教案主題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感興趣,結合《游擊隊歌》讓學生了解相關的音樂文化和歷史背景;2.感受體驗《游擊隊歌》的音樂內容、音樂情趣,認識歌曲的演唱形式及音樂的時代表現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注意熱情;3.積極參與歌唱、聆聽、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
此教學目標中“使學生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感興趣”“結合《游擊隊歌》讓學生熟知相關的音樂文化和歷史背景”“培養學生的愛國注意熱情”的目標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一堂課教師不可能讓學生就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感興趣,也做不到讓學生熟知相關的音樂文化和歷史背景,培養學生的愛國注意熱情,一堂課中怎樣“培養”,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手段等,這些行為都不是很具體,這些教學目標是很難達成的。
2.難以操作
在日常教學中,教學目標敘寫不明晰、空而泛的現象普遍存在。例如:八年級下期《瀑布與溪流》與《日出》的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習音畫這種題材的音樂,并體會這種題材的表現方法及特點;
(2)想象并體驗音樂所表現的意境美。
目標中的“進一步”“體會”“想象”在教學中就很難操作,現在很多教師在敘寫教學目標時沒有層次性,操作性不強。我們知道,教學目標的特點之一是具有系統性、層次性。在教學目標體系中,并非各個目標都在一個層面上,而是分層次的,這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具體化、明確化,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操作性。
3.難于測量
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敘寫的教學目標陳述比較籠統,不便于檢測。從我們實踐中可以看出,教學所敘寫的行為動詞用得不夠正確,在課堂教學中用于表示學生應達到的目標程度的行為動詞只有“掌握”“認識”等。例如:教唱《當兵的人》一課中的教學目標:(1)讓學生掌握軍旅音樂節奏與旋律的一般特點。通過音樂作品來了解人民豐富的精神世界,養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良好品德;(2)學唱《當兵的人》,掌握歌曲中幾種不同的節奏型。并學會用激昂、飽滿的情緒演唱歌曲、較好地表達歌曲的進行曲風格和所反映的精神氣質。怎樣才算“掌握”、怎樣才算“養成”,無法衡量,不便于檢測。
4.條件不明
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等。在敘寫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到具體的教學條件,即教學環境、人為因素、教學設備、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課程安排、課堂課后學習音樂的時間等等因素。
例如:教唱歌曲《大海啊,故鄉》教學目標: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達對歌曲《大海啊,故鄉》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對祖國、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能背唱全曲。2.通過欣賞比較小提琴版與人聲版《大海啊,故鄉》,了解更多的演奏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緒異同及音響感受的異同。這個教學目標中的條件不明,教學條件有限,我們家鄉身邊沒有大海,學生對大海情感的概念不是很深,讓學生同過演唱《大海啊,故鄉》進一步加深對祖國、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這個目標我們這里的學生是很難達成,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這個情感。
三、教學目標敘寫的基本要求
音樂新程標準的制定和頒布以來,我們要拋棄傳統的教學思想和理念,根據現在音樂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觀念和理念來敘寫音樂課堂教學目標。
1.行為主體――學生
現在的課堂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能是指導者和引導者。教學目標是預期學生的學習結果,即預期學生通過學習后產生的行為變化,內在的能力和情感變化。學習目標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結果的預期描述,是以學生為目標行為主體,而不是教師。判斷教學有沒有效果的直接依據是學生課堂上有沒有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這是新課程教學目標與以往教學目的不同之處,是兩種不同的教學理念。如:在敘寫課時教學目標中出現了“培養學生,使學生,提高學生”,這樣敘寫的目標主體搞混淆,使教師為主學生為輔,而應該是“學生能,學生可以,學生會”。這樣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2.行為動詞――明確、具體、可操作
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不能是模糊、籠統、抽象、不可測的,否則評價無法操作。例如:目標敘寫成:養成、了解、懂得、知道等籠統、模糊,不夠具體的行為動詞,這樣一來就很難對學生檢測。有一位教師在欣賞《我愛你,中國》的目標中寫到“學生仔細聆聽這首樂曲,希望聆聽后能培養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感,從而提高學生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目標中的“培養、提高”就聆聽這一首樂曲是根本達不到的,也無法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檢測。新課程標準中有使大量的行為動詞,教師在敘寫教學目標時要以課程標準的行為動詞為依據,科學、合理、準確用詞。在敘寫教學目標時應該用列出、辨別、寫出等等行為動詞。
3.行為條件――特定限制或范圍
教學目標的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即評定學生學習結果的約束因素。包括教學環境、人為因素、教學設備、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課程安排、課堂課后學習音樂的時間等等因素。例如:“聆聽《青春舞曲》后,讓學生在音樂教室里根據音樂節奏進行表演”“欣賞《進行曲》讓學生用打擊樂器演奏行進中的步伐”“在老師樂器伴奏和音樂伴奏下,能有情感地背唱歌曲《搖籃曲》”等等。有些學生音樂行為受各種條件的影響下是很難做到的,可以通過別的行為條件去落實。如:聆聽《進行曲》音樂后,學生可以用拍手和跺腳的形式打節奏來體驗音樂情感。
4.行為表現――評判標準
學生的行為表現是評判該項能力的標準,是學生最終的學習目標。即新課程中學生對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而且應該是全體學生最基本、共同要達到的標準。如:通過學唱歌曲《游擊隊歌》,學生能簡單感悟歌曲中意境,能運用多種演唱形式進行演唱此樂曲。
四、教學目標敘寫的實踐
(一)不識廬山真面目――《渴望春天》教學目標的第一次書寫敘寫
教學目標:
1.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由學生課外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3.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嘗試。在表現中體驗和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造的快樂。
該目標體現主體混亂,學生和老師的地位不明確,根據教學目標敘寫的四個要素來看這個目標存在著幾點不足:
1.學生主體不明確,行為主體混亂不明晰,目標中的“培養,喚起”,通過這一節課就能培養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嗎?不可能,更不可能馬上就能喚起學生對春天的熱愛。培養和喚起都是教師的行為,學生是被動接受。行為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
2.行為動詞用詞不當,目標中所寫的“了解,引導,實現”,行為動詞含糊、籠統,老師很難對學生進行課堂檢測,學生通過這堂課真的就能了解作品的結構嗎?了解程度如何無法操作檢驗。唱一下這首樂曲就可以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造快樂嗎?
3.行為條件的情景化很難體現,引導學生進行簡單創作嘗試,學生有這個知識技能嗎?學生連創造是什么大部分學生可能都不懂,學生只能在下面隨便寫兩個音也叫創造。這種行為根本就違背了初中音樂教學的范疇。
4.在目標中看學生的行為標準有點高,在這個教學目標中“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和簡單的創作嘗試”是不能體現學生基本的、共同的學習標準。
(二)暗香浮動月黃昏――《渴望春天》教學目標的第二次書寫敘寫
敘寫教學目標的四個要素,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這四個要素不一定都能具體顯現,但在敘寫教學目標時一定要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要改變過去使用的《教學大綱》、《教師教學用書》等舊觀念的影響,教學目標的敘寫主體一定要明確,要以學生行為為主,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在音樂課程標準理念下,我對《渴望春天》的教學目標進行了第二次敘寫:
教學目標:
1.在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說說你心中的春天景象。
2.學生簡單了解歌曲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3.學唱《渴望春天》后,學生分小組用你們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情景隨伴奏進行表演唱。
五、教學目標敘寫的成效
1.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要以教學目標為導引,可以將對學生的評價融會于教學設計之中,最終能讓我們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運用達到我們的美好愿望,從而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
2.新課程下教學目標的敘寫,應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理念,學生通過一定的學習活動后,其內在的能力或情感的變化,并盡量使這種變化可觀察和可測量。
3.敘寫教學目標時,在目標中要盡量體現“主體行為、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行為表現”這四個要素。即,以學習者為行為主體描述學生的行為,行為動詞要選用那些描述學生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詞語,影響學生學習結果的限制條件與范圍,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
六、教學目標敘寫的啟示
1.教學目標敘寫不能生搬硬套
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是復雜多樣的,不能機械地按目標敘寫的四要素來套用。可以根據特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情景的需要,而制定較為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敘寫在不同的情景中有著不同的敘寫方法,但不管如何,在教學里一定要體現音樂課程的教學理念。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的目標敘寫,不可能都包含目標敘寫的四個要素,根據教學內容,個別敘寫要素是可以省去的,但行為主體一定要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2.應充分發揮教學目標敘寫的功能
敘寫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是使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能發揮出其應有的功能。敘寫教學目標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教學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尤其是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敘寫教學目標,更能充分體現教師的專業性和教學思想的時代特點,對于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和敘寫是個復雜的工程,也沒有具體的格式,敘寫的過程有很多因素制約,每一個課堂教學目標的敘寫并不是唯一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設置自己的教學目標。敘寫課堂教學目標是要通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這個敘寫過程是任重而道遠的。但無論怎樣敘寫課堂教學目標,一定要符合新課程學習目標設計的基本理念,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