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船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09 22:59: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白船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動。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敏銳地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點,才能演繹不曾預約的精彩。那么如何利用動態生成的資源,讓我們的課堂演繹不曾預約的精彩呢?
一、關注“錯誤”,展現精彩
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的教育秘訣之一,就是寬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錯誤”。學生天性好動、頑皮,有時甚至會搗亂或惡作劇,課堂上時不時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小插曲”,此時我們要寬容、理性地對待學生的錯誤。
如在教完《什么動物出來玩》歌曲后,我和往常一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伙伴,根據樂曲中的音樂形象進行表演。隨著輕輕的樂曲聲響起,同學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來,喜歡跳舞的同學,紛紛展現出或優美,或活潑的舞姿;喜歡畫畫的同學在圖畫紙上勾勒出春意盎然的春光圖;喜歡打擊樂的同學用樂器為歌曲伴奏;喜歡唱歌的同學手拿書本,好似拿著麥克風在歌聲中陶醉;還有些可愛的小蜜蜂成排地歇在凳子圍成的“花叢”中伴唱。正當我為學生的表現高興,為自己平時的教學感到自豪時,“轟-轟轟”一道不和諧的聲音傳入了大家的耳膜。“怎么回事?”“老師,呂明在搗亂!”有學生憤憤地喊道(呂明是他們班最頑皮的學生,學習習慣較差,而且喜歡搞破壞,在我剛接任這個班級時,班主任就向我提醒過他,平時的音樂課我都特別留意他)。我向發出聲音的地方望去,只見呂明扭動著腰肢,張牙舞爪要往花叢中擠,我看了有些惱,很想制止他,發火是不明智的。我看他的動作挺像狗熊的,于是靈機一動,微笑著對他說:“呂明你在表演狗熊嗎?”他以為我要批評他,歪著腦袋低著頭不吭聲,眼睛卻偷偷地往我這瞧,同學們都靜靜地注視著我們,看我怎么做。我笑著對舞蹈組的同學說:“小鳥們,原來你們請了狗熊來做客呀,你們還邀請了哪些小動物呢?”同學們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還有小白兔,”有位大膽的學生冒出一句。“請得不錯,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為這動物音樂會添光彩的!”我馬上鼓勵道。“還有布谷鳥,它的歌聲最美!”又有學生接道。“有天鵝,它會跳舞!”“小猴會演奏樂器。”……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進來,他們的興致上來了,依據往常的習慣,操起樂器模擬小動物。再看看呂明也不再搗亂了,跳得也是有滋有味,望著興致勃勃的學生,我突然有個感觸,這不是很好的第二次創作嗎?
二、捕捉“插嘴”,調整策略
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下,在如今這種輕松、活潑、沒有約束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插嘴”不是“亂”,而是一種“活”資源。面對學生的“插嘴”,我們可以提供一片空間,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一個自由想象的時空,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音樂課堂上的生成是真實而美麗的,稍縱即逝而可遇不可求的。如在教學歌曲《小白船》的時候我與生成問題“相遇”了。
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借助多媒體課件圖文聲像的直觀性,月亮的傳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教學鋪墊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緊接著三拍子的節奏練習中,難度較前幾課有了很大的加大,為了讓學生能感受3/4拍的強弱關系,能掌握得更牢固,我就讓他們一遍遍地反復練習,還變著法地做些身勢動作,很多學生的臉上流露出了無奈,和剛才聽傳說時的專注神情相比,我感覺到了壓力。這節課也許并沒有預計的那么容易上得好。不管怎樣,課都是要繼續的。
一段不算長也不算短的堅持后,新歌的教學正要開始,學生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發。我正想播放《小白船》的錄音,一只小手高高地舉起了,是尤逸龍同學。“你有什么事嗎?”我走到他面前,這是一個平時很乖巧的學生。“林老師,我會彈這首歌!我學習鋼琴的時候,已經學會了!”我瞬間豁然開朗,我怎么就沒想到用這個方法來導入呢?于是我說道:“是嗎?老師請你為大家來演奏這首《小白船》好嗎?”教室里一片沸騰。剎那間,我領悟到,動態生成型教學就這樣在課堂里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新課程實施到現在,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天下”,師生之間是平等而民主的關系,應該給學生“說”與“做”的權利,讓他們表達自己的看法觀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隨時捕捉學生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使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真正把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于是,尤逸龍開始了演奏,雖然沒有充分的準備且有些緊張,但是同學們聽得很認真,給予熱烈的掌聲。令我更驚喜的是,班級中還有三位學生也學過琴,他們也會彈這首曲子。于是,另外三位小朋友也相繼演奏了《小白船》,四遍音樂的相繼演奏,讓同學們對歌曲有了很完整的認知。于是,靈感繼續在我腦海中閃現。我繼續問道:“老師想請這四位小朋友做小老師,來帶領小朋友學習這首歌曲,行嗎?”“行!”教室里一片歡騰,歡樂在一點一滴地延伸。“下面老師就把課堂交給你們,老師也做你們的學生。”
四位小老師在一番討論后,開始分工合作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有領唱一句跟唱一句的小老師,有為歌曲設計表演動作的舞蹈小老師,更有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游戲的小老師,無論是擔任小老師的學生,還是其他學生,每個人都很投入,他們成了課堂真正的主人。
在翹首期盼中,新課程來了,帶著新理念來到了我們身邊,在我們的教學中,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空間,而是開放的、無限的空間。當課堂中出現了與教師原本的教學“套路”不吻合的地方,是“扼殺”學生的想象與觀點,形成某種既定的統一答案,還是鼓勵學生說完,教師給予肯定?是按照教參教案去上課,還是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我終于知道,讓學生去講,比教師給出標準答案的效果要好。教師及時地給予一個鼓勵的眼神或一句肯定的話,對學生而言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