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優秀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1 11:00: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班優秀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班優秀教案

篇1

1、學習區分物體的大小,并按大小進行匹配。

2、認識大小標記,能大膽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大象和老鼠的圖片

2、大小不同的兩座房子

3、兩扇大小不同的門和窗、大小花朵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森林里住著一對好朋友,看,它們是誰?(出示大象和小老鼠),你們覺得大象看起來怎么樣啊?(大大的),小老鼠看起來怎么樣(小小的),大象喜歡大的東西,小老鼠喜歡小的東西,它們都造了一座新房子。

二、區分大小,認識大小標記。

1、出示兩座房子。

師:瞧,這就是他們的房子,你們覺得哪一座房子是大象的,哪座房子是小老鼠的呢?為什么呢?(引導幼兒說出因為大象大所以住大房子…)

2、拿出大小不同的兩扇窗戶。

師:新房子是造好了,可是還沒裝修呢,我們先幫他們來裝上窗戶吧,瞧,我這里有兩扇窗戶,我們應該把哪扇窗戶裝在大象的大房子上呀?哪扇裝在小老鼠的小房子上呀?(引導幼兒說出大大的送給大房子,小的給小房子)

3、出示大小不同的兩扇門。

師:恩,窗戶裝好了,還有門沒裝呢,我這里有兩扇不同的門,誰來幫他們的房子裝上門呢?

4、認識大小標記

師:你們可真棒,幫它們的房子裝修好了窗戶和門,房子變得漂亮多了,有兩個標記寶寶也來幫忙了,瞧,一個是大標記寶寶,一個是小標記寶寶,你們猜一猜哪個是大標記寶寶哪個是小標記寶寶呢?

師:瞧,這個標記寶寶的小手是怎樣的?(展開的)這個標記寶寶的小手是怎樣的(放下來的)我們也來學一學標記寶寶的動作吧。你們覺得哪個標記寶寶大哪個小啊?恩,這個大標記寶寶就送給大象的大房子,小標記寶寶就送給老鼠的小房子,你們說對嗎?

三、操作活動,貼墻紙。

1、師:大象和小老鼠真開心,有這么多人來幫他們,可是他們覺得房子還不是很漂亮,希望我們小朋友能再幫幫他們,把他們的房子裝修的更漂亮,貼上漂亮的墻紙,每組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個小籃子,請你們選出一朵大花一朵小花,選好了嗎?大大的花送給誰啊?小小的花送給誰呀?開始吧。

2、檢驗,講評。

師:我們來看看小朋友的墻紙貼對了嗎?為什么呀?

師:大象和小老鼠非常感謝我們小朋友們,他們開心極了,邀請我們下次去他們的新家做客,好嗎?恩,和他們說再見吧。

篇2

嚴格要求自己,要遵守園里的規章制度,積極認真地投入工作。堅持正確教育觀,以正面積極教育為主,講明道理。平等對待每名幼兒。認真參加園中各類學習,以學習精神為工作的動力,不斷更新思想,以飽滿的熱情參加工作,時刻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二、優勢

(一)教育教學工作

1.能積極參與集體備課,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認同;在教研活動中認真參與,能詳細做好教研記錄。

2.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根據小班幼兒發展目標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及時作出調整以便幼兒更好的吸收;在活動中能關注全體幼兒,根據幼兒發展的不均衡性讓集體教學活動盡可能的面對全體幼兒。

(二)家長工作

1.能主動積極的與家長溝通,及時回復家長疑惑,給予正面解釋。

2.在入園及接園時間有選擇有計劃的告知家長幼兒在園的情況,盡可能的不忽略每一位家長。

3.在與家長溝通時謙遜有禮,不情緒化。

三、劣勢

1.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過于依賴PPT課件,疲于制作相應教具,都已圖片一替代。

2.在寫教案時,集體教學活動中重難點區分不夠明顯易混淆。

3.在組織幼兒一日活動中各環轉換不流暢,顯生硬笨重個別幼兒參與不積極;在環節轉換中易忽略細節性問題,忽略個別幼兒。

4.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語言領域,不能很好的抓住幼兒傾聽目標,在敘述相應故事情節中語言、動作不能配合,語氣生硬不富童趣性,導致幼兒興趣度不高。

四、本學期主要工作目標

1.加強自身教育教學能力,熟悉小班階段各發展目標。

2.在與家長溝通時,有預設有目的;不做無用功,學習相關的溝通策略。

3.提升自身組織能力,在一日生活中盡可能的做到關注每一名幼兒。

五、具體措施

1.認真學習《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熟知小班一學年發展目標,結合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并貫穿在一日生活中。

篇3

在這10多天的日子里,我收貨了很多,有很多感悟,進一步熟悉幼兒園的全面工作,加深對幼兒園教育任務的理解。在學校上學的我們早已習慣學校的作息與被別人教育的角色,到幼兒園后,每天的流程還是要經過一段時間適應,才能很流暢的進行下去,而且,當我站在教育者、老師這一崗位上時,我知道我的責任更重大了,快樂、威嚴和責任心,這些是幼兒教師必需的職業素養,對孩子負責,對工作認真,在實習中努力實踐,讓我們真正能夠經驗知識相結合,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努力,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更好為幼兒服務。

在這兩周與幼兒熟悉的過程中,我發現叫幼兒的昵稱(小名)可幫助幼兒減少分離焦慮。幼兒是工作的本質。因此,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了解幼兒。乘著早晨自主活動的時間,我逐一問了他們的名字和昵稱,也就是小名,我發現其實在幼兒園里叫他們的小名比叫名字更好,因為這樣會讓幼兒感覺很親切,尤其是對這些小班的幼兒。小班的幼兒容易有分離焦慮,若在園中叫他們的小名,會讓他們有一種在家里的感覺,增加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親密度,同時有利于減少分離焦慮。

10月2號 星期二

實習的第四周開始,我感覺我已經越來越喜歡這里的工作了,雖然之前也很喜歡,但是現在這感覺,和之前不同。

“幼兒園老師”,雖然有很多美麗的光環圍繞著這個名字,但它很重,因為她必須要有愛心、耐心、細心、事業心、責任心,所以她必須付出加倍的愛,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在幼兒園里,班上有二十八個幼兒,面對這么多的幼兒,要做到不落下每一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愿意接受這份挑戰,我希望我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平等的關心和呵護。

在這段時間,我班組織了一次家長會,通過這次家長會,我初步了解了家長會的流程以及如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真實情況,這樣能幫助家長更好的進行家庭教育。在家長會還沒有正式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簡單交流。如幼兒的自理能力,學習能力等,并適當對家長提一些要求及建議。家長會上,除了將近期主要事務告知家長外,對一些優秀幼兒的表現要進行適當表揚,對個別幼兒也要指出缺點及建議改進的方式方法。在會議結束的時候對會議內容進行總結,并對家長的支持給予感謝。教師與家長間,幼兒是溝通的橋梁,教師只有關注孩子,了解孩子才能給與家長正確的反饋,幼兒的發展是不斷的,無論是在幼兒園或是家里。所以家園有機的合作才能使幼兒得到很好的發展。

10月22日 星期一

又過了一個周末結束了,這周末雖然讓我能夠在家好好休息調整一下,但是,在我心里,很是想念我班的孩子們,終于再次見到他們,我很是高興,開始還害怕兩天沒見,才幾歲的小孩,會不會變生疏,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早上到幼兒園,伴隨著孩子們和我親切的打招呼聲,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xx年幼兒園幼師實習日記

眨眼間,已經實習接近兩個月了,在這里,不僅與孩子們培養了深厚的感情,也每天給孩子們上課了,好動愛鬧是幼兒的天性,集中教育活動時間不僅要有好的備課教案,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控制課堂紀律,否則就是含破喉嚨也無濟于事,所以能讓小朋友在上課時候安靜的聽講,自己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每個集中教育活動我都認真備課:熟悉教學內容、結合幼兒年齡特點、精心準備各式各樣的教具,盡我最大的努力去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讓她們能快樂的學習知識。

當然,在教學活動中我也穿插一些小游戲,以讓達到幼兒在玩中學,游戲和充足的活動空間對小班的孩子很重要,這也是小班年齡段特點之一。。小班的年齡特點最突出的是模仿,因此在活動中應強調“可以„„還可以„„”或“有沒有和別人不同的辦法?,不斷引導他們發揮想象。小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是依靠行為的,因為他們處于直覺行動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階段。接納幼兒“邊做邊說”或“先做后說”的行為,給予口頭和肢體語言一同來表達思想的機會。

篇4

[關鍵詞]校本教研 學校發展 教師成長

[中圖分類號] G6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36-084

校本教研使我走過了一條艱辛而極具創造性的道路。有挫折后的困惑,有峰回路轉的激動,也有成功的欣喜。經過不斷的學習、反思、實踐,我受益匪淺,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教學效果顯著。我就這幾年的校本教研之路做如下回顧。

一、學習新理論,完善知識結構

由于我校處于貧困的邊遠山區,為了跟上課程改革的步伐,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我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每周四我校的“校本教研日”中自覺學習理論知識,邊學邊做好筆記。只要對教學有幫助的,我都如饑似渴,廣泛獵取。除此以外,我還利用課余時間觀看優質課教學光盤及專家點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會上網之后,我借助網絡,視野更開闊了。不但可以在網上獲取教學的許多信息,還會跟帖,就某個教學問題與網友展開討論。

除了在校內自學和與同組成員交流討論外。我還像蜜蜂一樣博采眾長,只要有教師上示范課、公開課、優質課或有專家講座,即使再忙、再遠,我也是盡可能做到場場必到。我認真聽課,做好筆記,并與優秀的教師面對面交流取經。有時候遇到特別好的,又特別適合自己學生的課例,我會經過原創教師的同意,拷貝好課件進一步學習消化。然后結合我所帶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創新。通過聆聽講座、觀看錄像等活動,我獲得了理論上的指導,再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進一步完善了我的知識結構,使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集體備課,同伴互助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過去我都是獨立思考,參考教學資料,利用早年的備課教案進行備課。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教學中,要寫教案、開展教學還要管理學生的日常生活,事情太多,什么都做不好。而通過集體備課,讓我在備課方面有了新的認識和新的收獲。

1.集體備課幫助我更全面地認識教材,把握教材

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在設計上更加新穎,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更加體現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集體備課,讓我更全面、系統地認識了小學階段的教材內容,學習到其他教師的優秀教案,以及教師如何預設課堂和如何處理課堂上出現的問題的,也讓我有了和教師相互交流的平臺,明白了如何設計引導課堂教學的展開,如何掌握教材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集體備課,不斷地督促我主動地去研讀課標、鉆研教材,從而更好地把握教材。

2.集體備課使我的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集體備課充分挖掘了備課的作用。通過與教師集體備課,在集體的交流、碰撞中不斷修改教案,形成了更完整、更全面的第二次教案。這樣的教案更有利于開展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根本保證。通過這樣的集體備課,使我的課堂教學逐步完善,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3.集體備課有利于提高我的教學業務水平

過去我對教材的把握不夠深入,沒有完全掌握課程標準的要求,認為自己有一定的教學經驗,知識儲備深厚,總憑自己的感覺去備課。這樣顯然達不到有效課堂教學的預期效果,也制約了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通過參加集體備課,促使我去認真鉆研教材,認真設計教學方案。每次備課后,我都認真去總結與反思。在這樣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悄然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教學反思,拓展自己

教師繼續教育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繼續教育是一個“學習―研究―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更是自身創新能力的拓展過程。

通過培訓,不斷反思,我在教科研方面的認識得以提高。我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研究活動,及時總結工作經驗,撰寫的《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等多篇教育論文在知名的教育刊物上發表,得到教育部門的推廣與獎勵。通過總結,我在教學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如組織實施“小班化教學”“快速記憶教學”“1對2幫扶教學”等方法,在較多地方得以推廣。我還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小學各科教學的整合,實現了網絡資源的高度共享等。每一樣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我在教學中對每一次失敗的反思,每一點進步,都是教學反思后不斷鞭策著我前進的動力。

篇5

課堂教學改革之教師角色定位基于尊重每個學生發展的需要,打造“玫瑰課堂”。“亦師”,即專業引領,提升人格魅力;亦友,即尊重學生,當孩子的知心人;亦伙伴,即教學相長,讓師生受益終身。在近三年的改革實踐過程中,學校課堂教學在“亦師亦友亦伙伴”的教師角色定位理念的引領下,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亦師,專業引領,提升人格魅力

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就無法落實課程目標,教學改革也無從談起。這些年,我們構建了清晰科學的教師團隊培訓網絡,把科組長隊伍建設視為培訓中最重要的一環。學校經常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層次的培訓,如骨干教師跟崗交流、各學科教師外出聽課取經、教導處組織的“培養可持續發展教師”等論壇活動,讓每位教師在分享交流中得到提高。玫瑰科組長專業水平較高,引領能力強,是一支能獨當一面的科組長隊伍。教師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標志就是能使自身的專業發展與各項教學常規工作相結合,達成師生共同成長、發展的共贏局面。

(一)抓好教師團隊培養

下放管理權到各教研組,以科組為基礎單位,充分發揮科組長的引領作用。抓好科組和備課組建設,每一次教學常規檢查后都由科組長及時組織科組教師進行反饋交流。每學期.學校教導處都組織“培養可持續發展教師”科組長論壇活動,讓學校的各位科組長積極分享交流,共同提高。

(二)變檢查為指導,變檢查為引領

1.每周對學校教師的各項教學常規工作進行不少于一次的檢查,在學校OA網上進行反饋,對于特別好的做法或不足之處在教師例會上重點強調。

2.加強課堂教學校本研修,預期達到以下目標:讓教師掌握“亦師亦友亦伙伴”的案例剖析模式;大幅提高我校教師的“備課與教案生成能力”“課堂上師生互動與溝通能力”,讓“亦師亦友亦伙伴”案例剖析模式成為教師專業提升的一條重要途徑;積累一些具有本土特色、有一定原創價值的研究成果;構建集教、學、研于一體的“亦師亦友亦伙伴”案例剖析研究模式。

根據以上目標,校本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1)“亦師亦友亦伙伴”案例剖析模式是指以“亦師亦友亦伙伴”的教學設計、研課、課堂評價項目的設計與思考三個環節為一個整體的模式運作機制,組織好這一模式的落實開展。

(2)關注“時效”“情感”“重構”三個維度,結合學科及任教班級的特點構建各科各班凸顯“生成”“互動”的“亦師亦友亦伙伴”教學設計研究。

(3)以“研課”為策略的“亦師亦友亦伙伴”研究:一師同課異班同設計教學后反思研究;.眾師同課同班異設計教學后反思研究;一師同課同班異設計教學后反思研究;眾師同課異班異設計教學后反思研究。

(4)以“課堂評價項目的設計與思考”為策略的“亦師亦友亦伙伴”研究:反思式評價項目設計與思考(教師自評);欣賞式評價項目設計與思考(教師評他);批判式評價項目設計與思考(教師把自己當成學生評價自己);品鑒式評價項目設計與思考(學生、家長評價教師);引領式評價項目設計與思考(專家、學校主管評價教師)。

在本研究中,重點是結合當前小學課堂教學實際,構建關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的“亦師亦友亦伙伴”課堂,研究出輕負高質的教、學、研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教師“備課與教案生成能力”“課堂上師生互動與溝通能力”的測量,并找出教師構建與優化“備課與教案生成能力”“課堂上師生互動與溝通能力”的內部機制。

(三)重視“送出去,請進來”,對學校教師進行專業培訓

校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處、科組長帶頭認真學習。外出學習的教師回校后要在教師例會上分享學習成果,校際間的交流活動也是我校教學改革的亮點。近幾年,玫瑰與深村、藻綿、河宕、高明更合、千禧小學和滄江中學附屬小學等組成了聯校,在聯校教研中,從閱讀、習作指導到各學科的課堂教學指導,教師們為高效課堂開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動。

(四)以競賽為契機,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主辦的各種教學、學生競賽活動整合到教師團隊培養工作中來。我們認為,一位優秀教師不僅要自身素質高,更重要的是能把培養學生和發展教師自身素質結合起來。任何一次比賽,教導處都帶領科組長在賽前精心策劃、認真組織,訓練時扎實到位,賽后及時小結,以達到玫瑰師生“一次競賽,一次提升”的目標。

二、亦友,尊重學生,當好孩子的知心人

打造孩子喜歡的學習平臺,第二課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成長。每學期我們都堅持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活動項目有:音樂科組的舞蹈隊、合唱隊、古箏隊;美術科組的絲網花制作小組和繪畫制作小組;數學科組的育苗杯小組;語文科組的小主持人小組;體育科組的田徑隊、毽球隊、足球隊、乒乓球隊;科學科組的科技發明小組;信息科組的信息技術奧林匹克編程小組、足球機器人小組及電腦制作活動小組。各年級還按學生的興趣組建了閱讀、書法、剪紙、英語課本劇等活動小組。教師用心耕耘的同時也讓孩子們收獲不斷,效果顯著。

(一)打破常規的課堂模式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以構筑“活動化”“兒童化”的課堂為目標,以小組合作為主要方式,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感想、困惑和收獲,把自主學習延伸到課堂上。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怎樣在活動中進行合作學習,怎樣進行調查,怎樣做好活動小結等。在實踐時教師也學會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接納和認同每一名孩子。做到“真情實意愛學生,真才實學教學生,真知灼見感染學生”。

(二)讓課堂成為學生的最愛

1.開學初領任務。分派也好、抓鬮也好,一個班負責一個課時的內容,每個單元的新課內容分下來,剩下的自由認領,注重引導和培養學生“不唯書”、常質疑的好習慣。 2.提前一周備課。提前一周做課件(高年段)、試教,每個小班成員都有自己負責的項目。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不耽誤學習。

3.課堂氣氛活躍,容量大。課堂上,講課的“小老師“頭頭是道,播放課件的人得意無比,因為課件中的圖片漂亮、內容豐富、音樂動聽,還不時會有搶答、小班競賽、上臺展示等環節,聽課的人特別專心,課上,“小老師”根本不用強調紀律。

4.每節課結束后都有小結,有反思。每堂課總會留下幾分鐘,要么教師小結,要么大家評議。表揚做得好的,指出做得不夠的,提出改進意見。

(三)把學生喜愛的綜合性學習更好地落到實處

關于綜合性學習,五年級以后都是以獨立的單元呈現的。因為有小班,所以每一次綜合性學習都會有很多收獲,有很多值得珍藏的東西。

1.“遨游漢字王國”課程:各小班制定活動計劃,到街頭找錯別字,辦手抄報,搜集謎語、歇后語等資料,最后形成活動展示匯報課。

2.“輕叩詩歌的大門”課程:經過一輪學習后,我們請每個小班出一本綜合詩集,包括對詩歌的分類搜集、賞析、創作等,很有意義。

3.“難忘小學生活”活動:以小班為單位回顧小學生活,包括照片、文字、習作等,形成一本書。

我們的“真情實意愛學生”不僅是一般意義的喜愛學生,更是深層次的尊重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相信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欣賞每一個學生的“習得”。教師做到了以下三點:一是尊重學生真實的內心體驗;二是尊重學生的選擇;三是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幫助后進生建立自信,選擇學生喜歡的切人方式,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從而培養其學習興趣,喚醒潛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三、亦伙伴,教學相長,讓師生受益終身

學校每年都舉辦的教學開放日“玫瑰節”,就是由教師精心設計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科學等科目的公開課,贏得了來賓的聲聲贊譽。英語科經常邀請外國朋友到校進行交流學習,圍繞英國的自然和人文、中國的龍獅文化、“行同濟”等習俗的交流互動,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為了與孩子一同成長,我們的全體師生每天都身穿整齊的運動服,踏著整齊的步伐,精神抖擻地參與大課間活動,以動作整齊的廣播操、動感流暢的跑操和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使孩子們享受到“我運動、我陽光、我快樂”的幸福。形體課程中,李燕平老師會精心地設計每一節課的內容,在鍛煉學生基本功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協調性、柔韌性以及節奏感。還有每年一期要求全校學生參與的隊列培訓,都是孩子們喜歡的項目。孩子們緊跟教官的步伐,認真地接受整隊、站軍姿、齊步走、排隊下梯等規范培訓,鍛煉了孩子們的意志,也讓大課間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各項體育比賽走在區的前列。

篇6

一、研究背景

(一)網絡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緣起

1.為緩解農村中學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的狀況

邊遠地域背景造成了教育要素性障礙與城鄉教育一體化的社會發展要求之間的尖銳矛盾。農村學校地處偏僻,優秀師資和生源流失較多,信息流通不暢以及其他資源相對短缺,城鄉教育要素的平衡難以實現。借助網絡進行教學,就能從根本上突破以上教育要素的限制,可以讓農村孩子擁有世界最大的資源庫——Internet,讓他們享受到與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

2.為把握農村學校教育高起點發展的機遇

2002年原陶莊中學、汾湖中學兩校合并為陶莊中學遷入新校區。我們陶莊中學地處嘉善的邊緣,是地道的農村初中,師資與教學資源與城鎮中學無法相比,新的學校如何把握現代教育發展的機遇,是亟需思考的問題。在教育局的科學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我校2003年開始進行網絡教學實驗,以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打造“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主”的網絡教學模式,以此把握農村學校教育高起點發展的機遇。

(二)小班化教學研究的起因

我校地處江浙交界,轄區個體經濟較為發達,讀“貴族學校”、城區學校之風盛行。如2013學年,轄區兩所小學六年級所有學生只有245人,從本地生源176人中流出59人,其中考試成績前50名占了32人,我們最終招到的本地生只有117人。我校辦學規模是每個年級6個班,在將轄區所有新居民子女全部吸收的情況下,班額平均也只有32.7人,何況還有一部分去縣城學校甚至縣外的。接下來的幾年,我校生源將基本和2013學年相當。所以從生源看,我校已自然形成小班,同時優質生源短缺。面臨自然小班的現狀,我校積極開展小班化教學研究,在2012年先后成為嘉善縣和嘉興市的第一批小班化教育試點學校。

近幾年,現代網絡技術迅猛發展,大大改變了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敦促我們去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模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我校從2003年起開展了網絡教學的相關研究,主要探究網絡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有個性地發展,這一研究也廣受同行及專家學者的關注和認可。那么如何使小班化教學與我校網絡教學研究的成果有效結合呢?我們積極踐行基于網絡技術的農村小班化導學課堂的實踐,探索網絡技術在小班化教學的運用,使小班化教學更具操作性,提升了課堂效率,并形成了一定的區域特色。

二、模式建構

我校作為嘉善縣和嘉興市的第一批小班化教育試點學校,經過不斷的學習和一年多的實踐、探索,對小班化教學有了一定的經驗。我們通過行動研究的方法,把我校十來年網絡教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到現在的小班化教學中,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網絡交互平臺,規范課前導學、課中研學和課后復學,形成了基于網絡技術的農村初中小班化導學課堂,其結構如圖1所示。

三、實施要領

(一)網絡技術在小班化導學課堂課前導學中的運用

預習猶如敵情偵察,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重、難點,帶著疑問上課,這是提前學習、主動學習。以前的預習方式主要是看課本、查圖書資料、聽家長講解,費時費力,效果不好。同時教師檢查預習難度大,也很難獲得有效信息,更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造成很多學生的預習流于形式。而運用了網絡技術后,在課前導學中,學生可以把課件、視頻、網絡上的相關資料和課本結合起來進行預學,速度快,形式更加新穎,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預習的效率。關鍵是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建立專門的導學平臺,讓導學形成系統,真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1.建立“新空教室”

利用網絡技術建立“新空教室”(我校原先使用的“天空教室”網絡交互平臺,沒有導學專門欄目,不利于學生預學的開展),在“新空教室”里規范導學程序。比如語文課的導學應包括:

基礎性知識:①寫出生字;②列出新詞、標出難句;③列出本課文史常識;等等。

理解性內容:④給課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⑤概括全文中心思想;⑥寫出問題(每課不少于2個);⑦嘗試自答(鼓勵為主,不做強求)。

這樣預學有章可循,教師檢查學生也非常方便,真正實現導學。

2.實施“前置性學習”

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在“新空教室”里進行前置性學習。在新授課前,教師通過“新空教室”把新課學習資料(視頻、課件、教案等)和導學作業發給學生,學生通過學習資料的自主預學之后在“新空教室”上完成導學作業,“新空教室”自動批改。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主反饋進行糾錯質疑;教師可以通過查看“新空教室”的自主反饋了解學生前置性學習情況,分析學情,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前置性學習作業有三部分內容:復習舊知、嘗試新知、質疑問難。前置性學習為學生個性化表達對新授內容的理解提供了空間。根據學生的前置性學習情況,教師可在二次備課中進行課前調整,重點設計有針對性的提問和學習活動。

(二)網絡技術在小班化導學課堂課中研學中的運用

盡管我們都懂得“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但面對課堂里幾十個(小班一般也有二三十個)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基礎和接受程度快慢不一的現實,教師很難實現個性化的教學。我們把網絡技術運用到小班化課堂教學中,通過合作解疑、反饋展示、拓展提升和反思小結等學習環節的開展,就能夠擺脫傳統教學中“一言堂”的被動局面。網 絡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生能較為獨立地參與學習活動,不同程度、不同特點的學生都能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獲。

1.全體參與和個別關注

網絡技術運用到小班化導學課堂中,能真正實現學生全體參與。我們的小班化課堂這樣操作:教師提問→每個學生上機答題→師生在線瀏覽全班同學答題情況(能關注到全體學生)→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答案(可能一個或幾個)請有關學生闡述或點擊呈現于大屏幕→組織學生討論。這樣,可以確保每個學生參與思考,并獲得呈現答案和接受評點的機會。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一是教師直接瀏覽網絡平臺查看學生的完成情況和回答情況,真正確保每個學生的參與;二是可以個別關注,確保師生及時互動,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2.多點互動和無聲交流

在這樣的課堂流程中,學生完成任務后可以瀏覽其他同學的回答情況并及時反思自己的回答,同時還可結合同學的評價和教師的點評,進行生生、師生的多點互動。這一過程也培養了學生共同行動、傾聽與分享的能力,這種無聲的交流有助于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3.五步協同和及時反饋

借助于“新空教室”,可以做到教、學、練、批、改基本同步,實現“即時反饋”,大大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網絡技術在小班化導學課堂課后復習中的運用

一般說的復習無非就是做題目,但在運用了網絡技術的小班化導學課堂中,復習的內涵有了很大變化。即使在課內無法同步,學生在課后也可以通過下載資源庫或在線鏈接,獲得遠程同步輔導,也即獲得了圍繞同一內容進行“多次學習”和“反復學習”的機會,以此克服“一次學習”帶來的種種弊端,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教學方式。從這一意義上看,運用了網絡技術的小班化導學課堂可以成為緩進生和學困生的天堂,同時,它也是“吃不飽”的優秀生超前學習和領先發展的天堂。

(四)網絡技術在小班化導學課堂資源獲取中的運用

網絡技術運用到小班化導學課堂中,除了傳統文本資源外,還可以運用下載的網絡資源和鮮活的在線網絡資源;同時,教學主導流程也無法抗拒非知識課程系統資源的進入,原來課堂的“單一資源”由此變成了“多元資源”。對資源價值的體現而言,在網絡教學環境下,資源失去了獨享和隔離的天然屏障,在公開共有的前提下,資源共享成了不可違抗的價值取向,包括《教參》在內的所有教學資源,都無法成為特定群體專屬的私有財產。

四、實踐反思

基于網絡技術的小班化導學課堂具備了以下特征:第一,教學方式是網絡的,即強調網絡環境的構建,搭建起互動交流和多向交流的交互網絡平臺;第二,教學技術是網絡的,即強調在基于網絡技術的小班化教學中,師與生都必須將現代計算機操作技術和信息網絡應用技術作為日常教和學的基本手段;第三,教學資源是網絡的,即強調資源的無窮性和開放性,教學過程中教和學的資源大都通過網絡查找、鑒別、篩選而呈現,而不像傳統課堂那樣,一切資源通過教師選定,再呈現于學生面前;第四,教學的管理機制是網絡的,個人和班集體的各種信息資料(包括成長檔案,學習成績等)都必須進行數據化處理與分析,然后貯存,班集體的管理方式由過去那種從上而下的直線型模式轉變為民主、平等的網絡型模式;第五,教學培養的品質目標是網絡的,強調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網絡社會發展需要的核心能力——信息鑒別能力和自主選擇能力,強調應使學生獲得知、行、意綜合發展的拓展素質,而不再是只會讀書和考試,不會創造、不會合作與交流的書呆子。

總的來說,基于網絡技術的小班化導學課堂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能力,加快了教師的成長。它有助于提升農村初中的教學質量,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區域特色的小班化的教學。但同時,我們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困惑:

篇7

關鍵詞: 個體差異 分層教學 因人施教 初中英語教學

一、小班化“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分層教學,是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都得到充分的提高和發展。

學生在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學習風格、學習潛能、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小班化分層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讓陽光普照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由于小班人數較少,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關注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思想可以得到充分的實施。

二、分層教學的具體措施

實施小班化分層教學,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學習主體的分層

教師通過科學、客觀的觀察、測試、家訪等方法,認真調查研究,全面真實地了解學生。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成績、學習英語的動機、興趣、習慣、毅力、智力水平及內在潛力劃分學生層次,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以30位學生的班級為例,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基本功扎實,成績優秀,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強,學習自覺、主動,并有超前的學習愿望。B層次的學生基礎不扎實,成績中等,接受能力差,但有進取心,有發展的潛能。C層次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成績很差,存在學習障礙,學習興趣不高,主動性差。

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性格、座次等因素,把不同層次的學生編排成五到六人的英語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確保至少有A層次的學生一人,B和C層次的學生各兩到三名。A層次的學生為組長,負責B和C層次學生的作業的監督和檢查,單詞、短語和課文的背誦,疑問的解答等。每位組長記錄組員的作業和默寫、背誦的完成情況,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和抽測。

另外,學生的層次和分組是動態的。在教學中,我們采用競爭機制,依據學生發展的情況隨時調整,鼓勵學生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激發學生內在潛力、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教學目標的分層

因人施教,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逐步樹立和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取得應有的進步。

在教學中,教師對A層次的學生,主要是拓展、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四會能力”。對B層次的學生,要求掌握教材內容,消除缺、漏、忘、記憶混亂等現象;注重學法指導,培養興趣,增強信心,挖掘潛力,使“四會能力”得到提高。對C層次的學生,要求掌握最基礎、最實用和常用的知識,運用一定的應試技巧,重點是提高學習興趣。

在《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Speakup部分,教師要求A層次的學生進行自編對話,詞匯要高級,語言要流暢,有創新的能力和吸引力。要求B層次的學生識記其中的“四會詞和習慣用語”,用信息替換,力求語言流暢,無語法錯誤。要求C層次的學生記憶詞匯和習慣用語,看懂課本上的對話內容,鼓勵他們多講英語,重點是激發他們的興趣和信心。

如果學生達到本層次的目標,還顯得學有余力,教師要鼓勵他們挑戰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并且提供針對性的指導,以保護其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施教內容的分層

教師實施小班分層教學,要充分重視每一個個體,對上課前的備課、課堂中的提問及所用的教法都要進行分層。

(1)設計教案時就要突出層次性,精細備課,備課到人,因材施教。盡可能做到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而學困生通過努力,跳起來也能摘到果子。

(2)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層次設計課堂提問,由簡單識記到理解變通,直至綜合運用,由易到難,使所有學生都能回答相應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教學因全體學生的參與而變得生動活潑、精彩紛呈。

(3)課堂教學既有面向全體的“合”,又有因材施教,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及課后的分層輔導。適度放手,讓A層學生自主發現、解決問題,培養英語思維能力,少講多練,提高解題技巧和綜合運用能力。引導B層次學生,通過精講巧練,向A類學生轉化。直接輔導C層次學生,主動答疑,幫助他們達成教學目標。

4.作業布置的分層

作業是檢驗教學目標實現程度的重要反饋指標,是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延續。不同層次的學生,所學內容、所設計的作業也應有所不同。

一星題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以強化基礎、鞏固技能為主。二星題指變式題或簡單綜合性題,稍有靈活性,直觀性強。三星題著重反映思考性、開放性、創造性方面的要求,綜合性及靈活性相對較大。有的放矢地按層次布置作業,避免抄襲作業的產生,激勵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5.評價的分層

新課程理念要求,評價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設計出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方法,強化評價激勵、調節作用,注重過程的評價。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體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終結性評價的次數和比重,真正引導學生提高自身能力,激發學生的信心,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有效的幫助。

三、結語

小班化分層教學是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它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對教師備課的深度、廣度和精細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堅持和完善小班化分層教學,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是英語教師今后一段時間內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篇8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教育廳等部門《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的通知精神,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優化教學、減負增效”為主題,以提升教師素質為抓手,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線,強化教學過程的精細化管理,認真開展“有效教學”研究,努力構建有效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主要工作

一、嚴格執行課程方案

本學期,將嚴格執行省教育廳有關“五嚴”的規定,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嚴格按照上級課程計劃的要求,開足開齊全部課程。加強體育藝術類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保證師資和課時。認真落實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規定,認真組織“跑操”和“健美操”活動。

二、聚焦“有效課堂”

認真學習落實秦淮區《關于開展“有效課堂”活動的實施方案》文件精神,以“優化教學、減負增效”為主題,努力構建“有效課堂”,扎實開展校本研究,形成秦淮外校的校本研究特色。

1、明確“一個中心”

“教學質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題,“五嚴”規定是為學生“減負”,“增效”就是要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關注“二個層面”

關注課程標準的“執行力”。要求教師從本學期開始認真解讀細化課程標準,科學合理地設定教學目標,按照學校“列出目標點,梳理知識點,把握重難點,找準中考點”的備課要求,制定學科達成細目表。

關注學生的“學習力”。“有效課堂”的核心就是教學的高效益,其有效性體現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獲取知識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上具有良好的參與、交往、思維的情緒狀態,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3、兼顧“三個方面”

心中有教材。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明確教材中的重點章節(課文)和學習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注意補充現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新成果等資料,整合教學資源,做到思路清晰,容量恰當,難易適度,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貼近學生。

眼中有學生。了解所教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水平、興趣愛好和需要、思維特點和學習能力、思想狀況和學習習慣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點以及個性差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打好基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手中有方法。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研究教學內容與培養學生“雙基”的關系,精心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選擇教學方法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于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能力提高,實現在教師組織指導下的學生有效學習。在方法運用上,學生會的不講、不需要講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重視情感在教學中的能動作用,關心每一個,關注每一個,關愛每一個。

4、落實四個“精”字

教學設計精巧。其“精巧”表現在:教學目標明確、資源開發充分、教材鉆研透徹、主體地位突出、教法合理有效、過程設計縝密、教案規范完整。

課堂講課精煉。其“精煉”表現在: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準確、教學方法科學、信息反饋及時、教學行為規范、教學藝術精當。

作業布置精心。進一步明確我校作業的布置和批改“五項要求”:

(1)作業設計“四句原則”:量有適度、質在其中、精心選擇、效益當先。

(2)作業設計“四性”:針對性、遷移性、延伸性、整體性。

⑶作業布置和批改的“四精”:精選、精評、精練、精批。

⑷作業布置和批改的“四必”: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

⑸作業布置和批改的“四提倡”:提倡教師“面批精批”;提倡教師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作業和作品進行評價;提倡教師收集整理學生作業中的錯題,建立學生“錯題冊”;提倡分層類布置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分層教學精當。按照學校“分類指導,分層教學,分檔提高,整體推進”分層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個性,認知能力、思維類型等差異,實行分層設計、分層教學、分層指導、分層訓練,使全體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5、強化“五個盡量”。

盡量讓學生自己觀察、盡量讓學生自己思考、盡量讓學生自己表述、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盡量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三、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

本學期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教研組建設,開展“深度教研活動”。加強學習、反思,重視總結交流,繼續發揚已形成的一個教師上公開課,全組教師出謀劃策;一個關鍵問題,全組共同商量探討;一個成功典型,全組學習推廣的好風氣。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努力在全區、全市創建優勢特色學科,英語要進一步完善“教學形式小班化、口語教師外籍化、教材使用復式化、英語活動生活化”的英語特色;語文組要進一步凸顯“在活動中學語文”的特色,鼓勵和支持學生在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數學組在分層教學,“錯題冊”建立上要彰顯特色;理化組在“主題性復習”、“情景設置教學”上要做好文章;政治組要在“案例教學”上有所建樹。

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注重集體備課的實效。在集體備課組織形式上,繼續堅持備課組活動統一安排,要求校長、教務主任、教研組長均深入備課組參與備課,共同研究。學校領導既要為集體備課活動策劃,更要為集體備課活動服務。在備課內容上,要關注熱點,突破重點,聚焦難點,有效地把備課內容轉化到教學實踐中。堅持“個案——交流——反思”三級程序備課法,努力營造“同成長、我快樂”教研氛圍,促進廣大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體驗集體的力量,分享集體的智慧,進而提高自己,提高質量。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教師培訓。請有關教育專家、領導、骨干教師來校進行專題講座,通過講座學習教育教學新理念、新思想和發展趨勢。通過專題講座、示范課等發揮學校骨干教師的積極作用。

以秦淮區開展的第四屆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為契機(第12周),開展“師苑杯”教案設計競賽活動,培養和造就學校教師骨干。認真開展“四課活動”,即開展展示課、匯報課、達標課和公開課,為青年教師、骨干教師搭設進一步提高和展示才華的舞臺。

做好語文、數學、物理教師的網絡培訓工作,通過自主學習、網絡交流、專家在線、任務驅動等形式,有針對性幫助相關教師解決教學中實際問題。本學期根據市、區文件的要求,開展第六屆市、區學科帶頭人的推薦評選工作。按照區教研室要求(第14周),積極開展教師做中考題、研究中考題活動,以適應中考命題的發展趨勢。

五、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加強過程管理。

進一步完善教師教學工作定期檢查制度、課堂教學隨機調研制度、上課評課制度、教師考核制度。實行教案進行定期檢查。教研組長對組員的教案每月檢查一次,教務處每學期至少檢查二次,并做好記錄。查是否按教學進度授課;查教案是否齊全,是否規范。要求教師認真備課、教案完整全面。要求35歲以下教師必須是手寫教案。

加強課堂教學情況撿查。校長室、教務處領導有重點地對青年教師和新進教師進行推門聽課,對教案、板書、課堂管理等各方面進行檢查與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嚴格教師聽課節數,要求教齡在3年(含3年)內的青年教師和新進教師聽課不少于20節,校長室、教務處領導、教研組長聽課不少于30節,其他教師不少于15節。繼續進行學生問卷調查,檢查學生對老師教學的滿意程度。

為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規范學生學習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初

一、初二政治、歷史、地理、生物要有單元反饋。

加強理化生實驗教學、信息技術教學和音體美課堂教學的管理工作,規范教學行為,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保障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改進教師績效評估方式

以推進素質教育為導向,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為宗旨,以教學評估為杠桿,進一步強化教學工作,改進教師績效評估方式,完善績效評估體系,采取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方法,積極穩妥地做好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工作。

七、以“十一五”省級課題為支撐,培育科研型的教師群體

本學期將組織有關人員就省級課題《錯誤,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開展研究,進一步調整和落實研究方案。充分發揮錯誤“反例”功能,讓學習錯誤這一資源為教學服務。繼續建立“錯題庫”,挖掘糾錯中蘊藏的創新因素,使學生獲得適合自身特點的糾錯策略,為教師提供一份由理論到實踐的、操作性較強的糾錯實施指南和糾錯方法體系,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

篇9

2017年高中教研組工作總結【1】

本學期中本教研組堅持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在學校教導處和教科室的領導下,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地完成各項任務。以學習和研究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教育教學中實施新課程為本學期的工作重點。不僅進一步提升了全組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也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須的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獲得充分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現對本學期的教研組工作做簡要總結。

一、主要工作

1、學習新課標,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繼續加強健全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學習。本學期我們全組教師繼續以學習新課標為主要的學習內容,主要以《課程教材教法》、《走進新課程》等書為主,組織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教育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們把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教學中注重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為主,注重尊重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另外參加課題研究的老師結合各自研究的課題,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和研究,提高了教師們的課堂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的能力,牢固地樹立評價要以學生發展為宗旨。在教師們學習、總結經驗的時候,教師們也在此基礎上積極參加各類比賽和向各級各類雜志投稿,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2、教學工作繼續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主。

教師們以新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溝通和對話中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努力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

本學期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主,提倡研究性學習、發現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地轉變,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教師們努力抓好了培優補差工作。抓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教師們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后進生,都以良好的心態接納他們,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適合的知識,讓他們在學習上有所進步,以提高學校的成績合格率。

3、切實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在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的同時,提高全組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

本教研組中,近三年來的新教師占了50%,特別是高一和高二8位英語教師中有6位是近兩年來的新教師。因此,如何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事實證明,切實有效地開展集體備課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途徑。各備課組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商議。

在集體商議的基礎上,形成統一的、系統的教案和學案。教案和學案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師生互動的形式撰寫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要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每節課后教師都認真地反思教學過程,及時地把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感受寫下來,重視二備和反思,從深層次上去考慮自己的教學工作,寫出有質量的教學反思和二備。

根據學校要求,骨干教師上好示范課、教研課,年輕教師上好匯報課,加強了研課、磨課的力度。為了使青年教師快速勝任高中英語教學,我們還積極配合學校,組織發動好校青年教師的評優課活動,對我組的7位青年教師進行了粉筆字、說課、上課、專業和理論考試等評比,促使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理論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取得的成績

通過組員們的不懈努力與團結協助,老師們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高一備課組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為工作重點,開展了英語書法比賽和默寫比賽等活動,激發了大多數學生的學英語的熱情。高二備課組以英語能力競賽為契機,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英語方面的培優工作,使得十多位同學順利地進入了決賽。高三作為全組的領頭羊,以高考為目標,扎實備課好、上好每一堂課。形成了系統的一體化教案和學案,對全組的備課工作具有借鑒意義。

在全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完成了校本課程的選題和和初步編寫工作,已經交付學校審稿。

全組老師積極學習英語教育教學理論,特別是新課程理論,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和反思、案例、教學設計等,并在各級各類評比中得獎。具體如下: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教研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著不足,在新的一年新的學期,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更加扎實的工作態度投入工作,迎接高考和高中英語新課程的到來。

2017年高中教研組工作總結【2】

2017年即將結束,回顧本學期,語文教研組在教學處、教科處的指導下,能夠積極探索高效課堂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切實開展導學案編寫及使用研討活動,在全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較好完成了本學期教研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研討高效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研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扎實而有效地推進語文622211課堂教學實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挑戰自我的舞臺,是落實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有效途徑。

1、認真開好互研會,夯實集體備課責任,加大集體備課力度。本學期,高一高二高三各召開集體備課會19余次,每次均有明確主題,有中心發言人,每人精心準備課時教案、導學案、課件,為提高本組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奠定了堅實基礎。

2、配合教學處、教科處認真組織高效課堂評比活動,共有19名教師參加賽教初賽。在此基礎上,評選出李*、王*、王**、張**、康**、樊*老師參加學校復賽活動。通過聽評課活動,研討高效課堂教學中的優點與不足,提出整改措施,達成共識,有效提高本組教師的執教水平。

3、結合學校深入推進導學案備寫安排,教研組課題如何有效備寫語文導學案制定,認真組織教研主題研討活動,提高本組教師導學案備寫水平。本學期,語文組教師積極參加學校導學案備寫培訓7次,分年級集體編寫高質量導學案6份。在學校組織的導學案編寫評比活動中,樊*老師編寫的導學案被評為一等獎;***、王**老師編寫的導學案被評為二等獎;王*、姜**、李**老師編寫的導學案被評為三等獎。王**老師參加學校鄜州講堂導學案編寫交流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教師對學案導學高效課堂模式有了新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了導學案編寫質量。

4、積極參與大課堂專題講座,突出學科知識融合。10月8日,樊潔老師給高一小班學生做了《網絡熱播中的傳統文化》專題講座。通過大課堂活動,學生學到了靈活多樣的語文知識,學會了思考總結語文學習方法,提升了知識總結融合能力,也感受到了語文學科知識的魅力。

5、進行學期分析,促進年級語文成績整體提升。教研組在11月5日進行了中期學情分析,各互研組從試題結構、學生答題情況、存在問題、改進措施等方面對考試進行有效分析,總結得失、交流看法、總結提高,有效鞏固教學成果,促進了語文成績的有效提升。

6、開展高質量教研主題研討活動,以研帶教,穩步促進我校語文教學質量提升。9月16日,王智斌老師利用多媒體對20XX年陜西高考題出題模式及題型,與全組教師進行交流。10月15日,姜崢嶸老師主講《高效課堂模式提問藝術》,10月29日,樊潔主任對導學案編寫進行專題培訓11月25日,分年級進行導學案編寫討論修改活動。這些活動準備充分,形式多樣,針對性強,教研探討氣氛濃郁,效果良好。

7、加強高三復習備考工作,科學規劃一輪復習內容,合理安排進度積極參加聯考,以考促學,提高我校語文復習備考水平。9月16、18日聽取王**、崔*老師研磨課各兩節,通過聽評課,肯定教師復習備考優點,客觀指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進一步提高復習備考效率。高三備課組精心備考,共進行周考13次,教師通過網上閱卷、分層總結、試卷分析,引導學生規范答題,每分必爭,為提高20XX年高考語文成績打下堅實基礎。

二、舉辦高一詩歌朗誦比賽,搭建學生展示平臺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強化學生的中國夢責任意識。10月22日下午,語文組、高一年級組在學校操場開展百人誦經典書香飄鄜州之詩歌朗誦比賽活動。比賽按個人組和集體組兩項標準進行評判。其中個人組獲得一等獎的是高一8班***;獲得二等獎的是高一10班***;獲得三等獎的是高一5班***。集體組獲得一等獎的是:高一12班;

獲得二等獎的是:高一1班,高一14班;獲得三等獎的是高一11班,高一13班。

這次活動,豐富了學生語文學習實踐,提高了學生詩歌朗誦水平,讓高一學生對品讀詩歌、鑒賞詩歌有了更深刻認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三、辦好文學社,抓好校刊《鄜州月》出版。

篇10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教學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傳承社會文明、探索未知世界更加任重道遠。然而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如何使高校青年教師盡快適應角色轉變和崗位需求,既是高校青年教師的迫切期望也是高校管理者不斷追求探索的目標。當前形式下高校青年教師來源主要是兩方面:一是轉入新教師,即從社會其他崗位轉入的;二是就業新教師,即從高校結束學業直接走向教師崗位工作的[1]。就筆者單位近10年的情況看,兩類教師的共同特點是學歷學位至少是博士學位,部分教師有海外留學經歷,專業知識寬厚,而且新轉入教師社會實踐經驗豐富。但不可否認,兩類教師在掌握和運用教育教學規律、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欠缺或至少可以說存在一個蛻變的過程。如何將青年教師廣博的專業知識完美轉化為大學生易于且樂于接受的授課形式,從而使之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甚至優秀的高校教師,這是一個亟待解決且須長抓不懈的課題。

二、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目標

[2]1.掌握和運用教育心理學的能力。即教師通過學習和掌握教育心理學知識,在按照科學規律組織教學的同時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機能,激發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2.語言表達能力。即教師用清晰、流暢、簡練、完整的語言表達理論知識。語言是一門藝術,同樣的內容有的教師講來,深入淺出,生動流暢,讓學生能輕松愉悅地接受新知識,而有的教師講課呆板、生硬、枯燥乏味,讓學生覺得晦澀難懂,這就是語言藝術的體現。3.課堂管理能力。即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能有效控制課堂氣氛,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調節學生情緒,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4.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能力。即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水平。教學反思是通過對他人及自己的教學經驗、理論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經驗進行觀察、分析,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己,反思舊思想,并積極尋找新的思想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并對這種新的思想策略積極地進行驗證,去其糟粕,存其精華,進而提高教學水平。以上這些只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但是要在短時間內完全做到并非易事。

三、培養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具體措施

1.進行系統教學崗位培訓。(1)青年教師入職之初,學校對非教師專業的青年教師集體組織參加全北京地區的高校教師崗前培訓,課程包括《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法規》和《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基礎知識》等,旨在彌補其教育專業知識的空白,促進高校教師的專業化。(2)每年學校教務處、人事處及相關部門通力合作不定期組織“青年教師教學能力集中培訓”,邀請國內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名師及往屆脫穎而出的青年教師與新教師面對面分享教學感悟、探討教學藝術。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幫助青年新教師夯實教學基礎理論;提升教學認知能力、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評價能力;培養責任意識,增強職業道德修養。(3)學院領導及各系所聯合把脈,選派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在教學方面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對其進行為期一年的助課培訓指導。2.建立短期助課培訓與長期跟蹤督導相結合制度。短期助課培訓主要指新入職教師助課考核制度,即入職第一學年新教師跟隨指導教師從寫教案、備課、制作PPT、上課、判作業、為學生答疑等各個環節全方位入手參與教學,跟隨主講教師助課。助課完畢,由學院組織專家組對青年教師進行助課驗收,經過試講、專家點評,考核合格方能上崗。而長期跟蹤督導指的是助課考核完畢,對于本科教學工作不滿2年的新任課教師及根據督導專家反饋意見需要指導的青年教師實施導師制,長期跟蹤督導。導師的配備,由系所推薦思想覺悟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副教授以上的教師擔任指導,并由學院退休反聘德高望重的教師、學院黨政領導、系所領導及知名教授組成的專家組每學期隨機聽課,聽課打分匯總,聽課意見集中反饋給青年教師以利于及時調整聽課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3.搭建平臺,建立教學梯隊,實現教學的傳幫帶。學院根據學科基礎課開設情況共建有16支教學團隊,團隊建設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老教授在“怎樣做人、怎樣做學問、怎樣傳授知識”等方面的指導和示范作用;鼓勵青年教師承擔教學與科研任務,勇于探索教研教改,并在實踐中給予及時的指導。學院注重對教學團隊建設的實效性工作進展的考核,定期聽取團隊負責人匯報,根據團隊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給予建設性指導意見或資金支持。學院鼓勵青年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并提高教學水平。學院、學校教務管理部門定期在相應層面組織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競賽成績通過評比教案設計打分、專家打分、學生打分產生,勝出的優秀教師推薦到北京市參加市級比賽。通過基本功比賽既增進了青年教師間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又讓青年教師深刻體會到課前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越充足,課堂四十五分鐘的展示才會越精彩;此外,為鼓勵青年教師加大教學投入,注重積累教育教學成果,學院積極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獎申報;通過組織全國多媒體課件和微課比賽、積極支持優秀青年教師參加國內外交流與培訓擴大教師視野,增強校際甚至國際的交流與合作。4.新任課教師實行小班授課制。青年教師剛剛講授一門新課,在對教材把握的廣度和深度的尺度上難免有偏差,小班教學有利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學生的情況展開教學;小班教學有利于教師觀察學生的聽課反應,根據學生的聽課狀態做出及時調整,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小班教學有利于教師把控課堂和學生的前提下,更深層次地挖掘教材,設計教學。

四、青年教師整體教學水平持續改進措施探索

青年教師培養不是一個獨立的環節,它與教師的選聘、考核、晉升等環節密切相關,只有關注相關環節的滲透、協調、一致[3]才能確保青年教師培養良好的實效性;此外,為了從整體上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推動專業教育質量的逐步提升,必須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青年教師培養制度。根據已有的措施和效果,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本校優秀畢業生留校及外校優秀人才招聘引進相結合,形成青年教師遴選的源頭活水。本著本人自愿、政策吸引本校優秀畢業生留校任教,這種方式有助于將本校最優秀的教育資源、教學優勢和傳統留在本校,盡管有的研究人員認為本校畢業的留校教師同學校的學術創新之間有一定的副相關性,存在“近親繁殖”帶來的學科視野不寬,研究方向偏窄等問題[4],但就本單位留校的青年教師發展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留校的教師在教學、科研上有足夠的發展后勁,因此,筆者認為,適當比例的本校優秀畢業生留校任教在教育優勢資源傳承上優勢明顯。統籌考慮解決青年教師工作待遇以及建立公平發展的培養平臺。青年教師事業剛剛起步,同時面臨家庭生活的壓力,必須解決青年教師全身投入教學的后顧之憂,從而激發青年教師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的內動力;另外,要樹立榜樣激勵青年教師投入教學。許多年富力強的中老教師多年如一日,在教學上兢兢業業,面對學生始終精神矍鑠、風采熠熠并且深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很好,學校應著力制定相應政策將這樣的教師推選出來并充分給予精神和物質表彰、獎勵,從而為青年教師樹立榜樣激發教師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教學工作是一個良心活,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和精力但短時期內很難見到成效,如果青年教師感覺長時期投入很多但回報很少,就很容易形成疲沓的面貌從而對教師自身發展及教學本身不利;反之,對肯于投入和創新的青年教師采取擇優扶植,破格提升高級職務等措施,無疑有助于增強其榮譽感和自信心,激發其熱愛本職工作甘于奉獻的內動力。擴大教學督導范圍至學生。院校督導專家對青年教師跟蹤聽課是必須的,但聽課的隨機性難免帶來片面性,克服這種片面性最有效的途徑是擴大教學督導范圍至學生,給學生一定的發言權。學生上完一門課收益大小,對老師教學有什么建議或意見,可以由學院集體組織學生和青年教師的座談會,也可以由青年教師自己組織跟學生的非正式的會談形式,總之多方面聽取意見,青年教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具體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督導的選派應注意出勤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而且可以不事先通知,時間上以期中、期末兩次為宜。開展以教學方法和工程背景為主導的系統培訓。多數工科青年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知識和能力不同程度存在欠缺,因此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如畢業設計、實習等)明顯力不從心,長此以往,很難根本上擺脫課堂灌輸式教學模式,這就需要學校與相關企業建立內在聯系機制,為其拓寬參加生產、設計、施工單位實踐訓練的機會,從而優化工科青年教師的工程背景。

五、結語

總之,高校青年教師培養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不是簡單的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個長期學習、探索和實踐的過程,需要整個學校相關部門或環節協調聯動,共同為青年教師成長保駕護航。

作者:汪金英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慶志,國鳳蘭.高校新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措施探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6,9(1):141.

[2]鄧曉燕.提高高校新任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思考[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2(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