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樂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6 23:02: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打擊樂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國打擊樂樂器品種眾多,多類風格之豐富可稱世界之最,我們的祖國各地都有著自己的不同風格的打擊樂音樂樂種與創作流派,就傳統風格的青少年打擊樂隊而言,比較突出的有京劇鑼鼓、評劇鑼鼓、粵劇鑼鼓、花鼓戲鑼鼓、越劇鑼鼓、廣東潮州大鑼鼓和小鑼鼓、蘇南十番鑼鼓、山西威風鑼鼓、福州十番鑼鼓、四川鬧年鑼鼓、陜北打谷鼓、上海十番鑼鼓、佛山十番鑼鼓及鑼鼓柜、福建南音鑼鼓、云南鑼鼓等,各邊遠之青少年鑼鼓隊伍更是多不勝數。上面所列舉的各種樂種的演奏隊伍。在既保留該樂種地方傳統特點的基礎上,都能與時俱進、大膽改革與探索創作出很多風格濃郁而又及時反映本地人文精神、反映幸福現實生活和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新風向的大量高質量的節目,得到觀眾們的贊揚與喜愛。
眾多成功的民族打擊樂團(隊)關鍵是三個大的方面。這也是音樂表演節目的重點。(一)有其地方獨特的民族打擊樂器,(二)創作出有高水平的音樂作品。(三)培養出有演奏基本功過硬的隊伍。
本文中著重就粵樂地區(珠江三角洲)的打擊樂器的特色和青少年樂手的培訓以及合奏節目中的特點進行論 證與小結,為粵樂地區的打擊樂器之運用發揮和發展作出一點學術方面的努力。
十多年的青少年和兒童打擊樂教學、創作探索,讓我感受最深和著力打做的是粵樂打擊樂器。也是我多年體會最深的其中重要一環。粵樂打擊樂一般是指珠江三角洲(鑼鼓柜)和粵劇伴奏打擊樂。它們從樂器制造、演奏技巧、到音色的演奏效果與音樂特質。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千萬眾多民族打擊樂器所沒有的,可謂是在打擊樂行業中獨樹一幟,其特質是任何其他樂種無與倫比的,也是我們珠江三角洲的前輩先人賦予我們一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繼承傳統、不斷創新是我們新一代音樂工作者應努力擔當和探索的歷史責任。
粵樂打擊樂器的使用,多年來讓我在打擊樂節目創作與演出中獨具珠江三角洲民族特點的成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少好褡宕蚧骼趾獻唷端鄉龍娃鬧金秋》獲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龍擂》《鼓越》等獲廣東省少兒花會金獎,《游夢三國》《覓龍》獲廣東省中小學藝術展演佛山地區金獎等。
珠江三角洲特色的民間打擊樂器在演奏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幾個獲獎節目濃郁的廣東韻味,根據打擊樂創作過程中的體會,本文提出一些看法和經驗總結。
一、粵樂打擊樂的樂器問題、種類與特點
粵樂打擊樂泛指珠江三角洲的民間打擊樂(鑼鼓柜及粵劇打擊樂器),種類很多,包括:廣東大镲、中镲(記譜為镲)、小镲(七)、廣東大文鑼(婆)、二鑼(太)、高邊鑼(丁)、單打(粵語-轟轟)、星鑼(空空)、廣東大鼓(龍)、格(擊鼓邊)、戰鼓又名堂鼓(冬)。近三十多年來,與多個能可通過調整鼓皮松緊度控制音高的排鼓合并使用,裙鼓(篤)因鼓面如女性裙子散開而得名,木魚(角的)長方形兩個分高低音。
廣東的大镲又叫大鈸,直徑有尺八、尺六、尺四、尺二幾種大小之分,在不同的配器中使用不同的尺寸,而少兒樂手由于人小體力有限,一般只使用尺二镲為宜,廣東大镲音色宏大、音墻反射寬闊、推力充足,在演奏中一般戰鼓與大鼓、大文鑼、高邊鑼一起演奏重音,是熱鬧、喜慶、宏偉的音樂樂段中必不可少的。如粵劇的《六國大封相》和武場打斗及宮廷喜慶等場景使用。
廣東大鼓(一般使用大的花盆鼓或獅子鼓)威力大、有氣勢、聲音厚實、富于重力。鼓心、鼓邊、響奏、弱奏、悶擊多種演奏手法效果各異,變化多端。大文鑼音色低沉,渾厚而高遠,使聽眾容易進入遐想。
高邊鑼發出高音和中音的丁丁之聲,盡顯莊嚴而又極富金屬性。鑼聲一響傳及遠方,明亮而又極具穿透力。單打又名轟轟(粵語)(民間十番鑼鼓柜)其造型實際上是微縮的高邊鑼,聲音獨特,在打擊樂合奏中與高邊鑼同樣是音色特別突出,再多的別樣樂器也不能將其遮蓋。
二鑼是比小京鑼略厚一點的小鑼,其(太太)之聲常與單打一唱一和,前后半拍的音色交替使用。再加上小镲的進入,在打擊樂器的高音區演奏,往往使樂曲表現出輕快、活潑又帶點滑稽的音樂形象。廣東音樂的木魚為長方形,既為粵劇掌板的主要樂器,在合奏中也是表現節奏形態與音樂積體的極佳手段,至于十番鑼鼓中的裙鼓所發出的(篤篤)之聲,也可作為樂曲主要節奏型來使用。音色可給人以略帶神秘之感。
星鑼又名乳鑼,鑼心向外突出,發出(空空)之音,又是另有一種跳躍活潑的韻味。
從十多年來節目多次獲獎的創作心得,本文認為除了處理具有技術訓練有素的隊伍和地方特色樂器之外,最重要還是需要有好的作品才能成功。合奏作品的主旋(或稱鑼鼓譜)與配器手段的創作是第一創作,演奏是二度創作。故作品的質量高低是打擊樂團能否表現良好水平的關鍵。
為青少年打擊樂團創作節目,本文認為必須注意有幾個方面的原則。首先,作品要具有童真、童趣、青少年年齡特點;其次,作品要有時代特征和藝術特色,第三,在樂曲的曲式結構和時間長度方面要把握好尺度。按照不同的年齡段在演奏技術的難度、情感表現、舞臺表演設計到樂器使用、每段每句的配器乃至燈光、服裝、舞臺裝置配合等總體設計各方面都要全面考慮。
(一)少兒節目一定要有少年兒童的特點,在排練與演出的全過程中,讓孩子們敲起來、舞起來,讓他們的興趣與天真活潑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的提高與發揮。在不斷的磨練之中孩子們在享受其中的樂趣,從而更熱愛打擊樂專業藝術,更熱愛自己學在其中、樂在其中的打擊樂團隊,也就是我們平常常說的樂團意識,讓他們每個人都感到自己必須在該團隊中自覺學習、自覺訓練、自覺提高技術、提高音樂感的重要性,才能讓每一位小樂手與樂隊同步前進。
(二)節目的時代特征和節目表演的特色也十分重要。我創作的《水鄉龍娃鬧金秋》他是表現現世紀、現時代在一日千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金秋時節一群水鄉的孩子通過“邊打邊鬧”的打擊樂與動態表演,折射出開放改革后的農村豐收新景象和孩子們天真活潑的幸福生活場景。達到了歌頌現實生活的社會主義頌歌主旋律的創作目的。而節目《龍擂》《鼓越》在創作目的意念方面力求表現現代精神,即龍的傳人―少年一代以中國龍的精神貫穿于整個節目的表演與音樂演奏之中。通過中西打擊樂器和加入豐富的合成器音響效果等讓節目以新時代、新節奏、新音色、新色彩、宏偉寬廣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使節目既有打擊樂的特色又能表現二十一世紀的時代情感,孩子們也從中體會到他們是真正的“龍”的傳人,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而歡欣鼓舞。
(三)在《游夢三國》的節目里,通過服裝、道具、燈光布景、定制樂器等有效配合,讓舞臺上展現愛好“動漫”的小朋友穿越時空,從今至古、從古至今的別具情趣的歷史與角色的變化,從中體現與享受現代舞臺高科技的美麗和亮麗與恢弘。在不同主題,不同表演方式的多年實踐中,本人和小演奏員們都體會到打擊樂器的多種表現形式功能,多種不同特點組合,更體會到青少年打擊樂團音樂節目創作幾種原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我國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打擊樂都各具特色,都有無法替代的魅力
地處珠江三角洲的嶺南地區的民族民間打擊樂器更是獨樹一幟,與眾不同,這是我國珍貴的音樂文化遺產,所以把這些民間民族特色樂器運用到我們的打擊樂創作表演中,是我們每個打擊樂創作者必須意識到并盡力為之的,多年的探索和嘗試讓人看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收益。每當節目在全國和全省少年藝術比賽中名列前茅,獲獎無數的時候,更堅定了以地方特色創作音樂作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的信念。
曾獲“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的民族打擊樂合奏《水鄉龍娃鬧金秋》的創作是我2007年為南海大瀝少年民族打擊樂團創作的民族打擊樂合奏曲。
為了突出粵樂中珠江三角洲打擊樂器的特點,在樂器配置方面使用了大鼓3個(花盆鼓)、特大鼓2個、五音排鼓一套、戰鼓4個(兼廣東木魚)、高邊鑼2面、大文鑼2面、中音文鑼2面(兼碰鈴)、十三面鑼一套(兼鈴鼓)、大镲2面、小镲2面、中镲2面(少兒運用)、二鑼2面、單打2面(兼刮瓜)。參加全國群星獎時按規定由十六人演奏,一專多能,樂曲主要是表現珠江三角洲金秋季節青少年活潑、歡樂、熱鬧的喜慶豐收場景,人物性格定位在龍的傳人--威武而活潑的刻畫,場景則定位在熱鬧而歡快的環境中。
1.引子以中镲與鈴鼓和十三面鑼的輕奏,表現水鄉潺潺流水的意境。接著是高邊鑼---丁--丁丁三聲,樂聲劃破長空,喜慶鐘聲由遠而近。緊接著大鼓、戰鼓、排鼓由慢漸快漸強,讓人倍感振奮。在三聲大、中文鑼(婆--婆婆)與高邊鑼的音色疊置,場上頓顯光芒萬丈、熱力四射,水鄉金秋一派豐收景象呈現眼前。
2.中速跳躍的中段以單打、二鑼、木魚、小镲、鈴鼓等各種節奏型與音色的交替出現來表現水鄉龍娃歡樂、崮幀⑻躍的舞蹈性場景,接著使用一套五音排鼓的小演員SOLO炫技來表現出水鄉龍的傳人那靈氣、向上的內心世界。SOLO后樂隊開始進入每分鐘160拍的快板和各種不同特色樂器音色的突顯和大三連音有力的節奏型演奏,讓樂曲逐漸推向。在全體數十件民族打擊樂以fff震撼力度的全奏手段及加入(嘿嘿)人聲的助力下,把樂曲推上了輝煌、有力的最而結束。
該曲達到了表現新時代青少年兒童奮發向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幸福生活的創作效果。其中獨具珠江三角洲特色的民間打擊樂器所產生的魅力功不可沒,配合精心設計的燈光、舞美、服裝與小演員們的精彩表演,該作品榮獲2006年廣東省少兒花會的音樂金獎與2007年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等榮譽。
三、關于青少年與少兒打擊樂團的演奏訓練
1.樂器的挑選:青少年樂團在不同的經濟條件下,要因地制宜、從小到大、從人少到人多,根據人力年齡、條件購買配套的打擊樂。有西洋的木琴、鋼片琴、馬林巴、顫音琴、鈴鼓、定音鼓、沙錘、管鐘等固定的以外,特別是民族民間打擊樂的挑選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們正在長身體的過程中,如鼓、鑼、镲等銅器要根據他們的身高、體能挑選,盡量選擇輕巧、有亮度、不要有過渡的體能負擔才能演奏好的樂器,而對于青年(高中以上)的樂隊均可以使用成人的常規樂器了。因為小樂手們一般在舞臺上都需要邊敲邊舞邊表演,如果手頭的樂器過重、過大則體力承受不起,達不到效果,適得其反。況且從視覺角度來說,演奏員的身高形態與樂器形象大小配合,舞臺才有良好的視覺效果。
2.現代青少年和少兒打擊樂團的打擊樂器很多,本文重談一下民族打擊樂的技術訓練問題的體會。民族打擊樂按其音質和制造材料可分為四類:①金屬類―鑼、鈸、鈴、鐘、方響等,②竹木類―竹板、拍板、梆子、木魚等,③皮革類―大堂鼓、小堂鼓、排鼓、潮州鼓等,④石頭類―石磬等,而以上樂器按音響效果和演奏方法又可以分為四類:①板類―如拍板、木魚、梆子、南木魚等,②鼓類―大堂鼓、小堂鼓(戰鼓)排鼓等,③鈸類―小鈸、中鈸、大鈸、碰鈴等,④鑼類―小鑼、二鑼、單打、高邊鑼、京鑼、大文鑼、乳鑼等多件。
不論是白丁、初學、還是有一定音樂素質的學員,在教學的過程中,作為老師一定要注意幾方面的訓練要素:
首先,俗語有云:“根要正,苗要直,小樹才能很好地快高長大”。那就是教學規范化,如不管是坐姿還是站姿,必須讓學員養成正確的演奏姿勢,平常的練習也要求如同在臺上表演的狀態,首先需要長期培養學員的內心素質,要有“我是一名演員”的表演欲望。
其次,在演奏各種樂器的基本功訓練方面,要循序漸進,特別是不同樂器的演奏姿勢,如坐姿、站姿、持錘方法,注意學員的手腕關節,手指運動,肘關節運動 ,肩關節運動配合等,一定要打好正確、規范化的基礎,這個“關”非常重要,他能直接影響到學員能否沿著正確的訓練提高、發展水平問題,作為教員是要十分重視的。
再其次,作為學員的必須學習知識,就是學會讀譜和視奏,由淺入深,與基本功的練習同步進行,再者是樂理知識等方面的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在嚴格個人技術訓練規范化的原則上,對學員的每一點進步都應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讓小朋友不斷地加強自信心與上進心。
第五,無論是任何曲目的訓練都要注意加強學員的音樂感,讓他們懂得自己是在演奏音樂,對樂器的不同音色、音質的演奏效果要有一種形象的思維,這樣對學員的訓練會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很多富于想像、音樂感好的孩子進步快,也就是這個道理了。
3.青少年、少兒樂隊的組建。
介紹了各類型的樂隊和樂器的演奏風格,那么要正視的一個問題:組建什么樣的樂隊。
十多年來的經驗,讓我意識到,我們地處南粵珠三角,樂隊的組建必須要從開始就要注意發揮地方風格特點為基點,因此在包括訓練用的樂器、每件樂器的人員分配和演奏作品、創作的風格等方面都要在開始的時候就全面地考慮清楚,這也就是說要給樂團(隊)的藝術發展定基調,有了這個基調上述所提及的問題,方能一一解決,成為一個有一定演奏技巧及地方特色的打擊樂團。
參考文獻:
〔1〕李民雄.中國打擊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2〕李民雄.民族打擊樂演奏教程(技巧與練習).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篇2
一、專家引領,思想震蕩
筆者利用課余時間,學習了6個模塊中專家的講座。學習中筆者在原課標中把新課改修訂的內容一一做出標記,并對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了記錄。每次學習的內容和體會筆者都會記在一個固定的記錄本上,這樣不斷積累,一是不至于隨便記記容易丟掉,二是有利于自己的持續性學習。其實,在新課改的實施中,自己也曾有很多體會。這次在專家的理論引導下,很多方面豁然開朗。比如,學生對于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課改中我們在音樂課堂中確實有所忽視,也一直感覺不對,這次經過學習,修訂版中又一再強調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再比如,課標中鼓勵學科的綜合,一時很多音樂課上成了其他的綜合課。這次學習又使筆者清楚,音樂課就是音樂課,要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筆者的理解是,音樂課的載體就是音樂,一節音樂課貫穿始終的應該是音樂。教師要用音樂來感化學生,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樂意去表現出自己所理解的音樂。在執教《魅力的打擊樂器》一課時,課堂開始,筆者就給學生展示了不同的打擊樂器實物,并且讓學生上來認認、打打、聽聽。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樂器,聽辨了音色。
學習中無論是報告還是授課,都讓人耳目一新。特級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教學風范,令人高山仰止。他們的教學觀給了筆者深深的震撼,那種對比鮮明的教學風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在腦海里浮現的還是特級教師上課信手拈來的精妙發問,形象生動的講解。筆者想,這充分體現了他們教學基本功相當過硬,所以才會達到教學隨心所欲的境界。各位知名專家、學者從自己切身的經驗體會出發,暢談了他們對教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在暢談中國教育的過去、現在的同時,給我們展示未來中國教育的遠景,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云見日,使筆者對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徹,為今后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在線交流,共同成長
本次培訓,每位參訓的教師都是來自一線的音樂教師,大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學習期間,我們不僅聆聽專家的講座,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成了每位參訓人員提高自己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培訓過程中,筆者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進行廣泛的交流,通過在線回答熱點問題的方式了解各學校的新課程開展情況,并且留意他們是如何處理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有時也會看其他教師的回帖,從中學習好的做法,吸取好的經驗。比如,某位教師的“不脫離孩子生活的教學情境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的觀點,筆者就很有同感。課堂的一切活動設計,都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脫離學生生活的課堂設計,是激發不出學生學習的興趣的,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筆者在教學中就會盡力設計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潛力的活動;還有教師提出農村教學的現實狀況,通過大家的交流感覺確實不容樂觀。很多學校的藝術教育得不到重視,音樂教師也很無奈。當然,回帖把自己好的想法或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印象較深的是關于農村中學音樂課中的樂器教學。說實話,農村中學能進課堂的樂器也就是豎笛了。筆者在教學中也曾做過嘗試,但沒有堅持下來。一上課,全班學生唧哩哇啦地吹起來,那聲音還真是不太好聽,而且課堂的秩序也不太好控制。但筆者把豎笛學習發展成興趣小組在學生中開展,效果還是不錯的。人數少,能逐一指導,再給學生充滿情趣的樂曲來吹奏,很多學生還是很樂意參與的。
三、觀課議課,提升能力
學習平臺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優秀的教學視頻,筆者基本都認真觀看,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確實精彩。在視頻學習中有一段戲劇教學的片段,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唱做,學生很興奮。從學生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節很成功的音樂課。但很多課堂,學生從開始到結束,表情沒有驚喜,沒有興奮,更沒有成功后的自信和喜悅。筆者想,這也是自己今后教學的一個標準,要圍繞這個標準去設計課堂活動,去確定教學目標,去落實課標修訂中的種種理念。
四、認真總結,促進學習
學習過程中培訓方每隔一個階段就會對近期的學習情況做以總結,并用簡報的形式展現給大家。筆者很榮幸地上了第一期簡報的表揚榜,這也給自己學習增加了動力。從表揚榜上筆者也看到了大家對這次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收獲。
篇3
基本現狀
本次在全區調查的中小學(完全小學以上)共62所,占全區農村學校的72.09%;應該配備專職音樂教師70人以上,實際只有12人。能按時組織開展藝體學科教研活動的只有1所,對藝體學科教師進行專門考核、有評價方案或意見的2所,學校領導的聽課記錄中有音樂課的只有1所,能開展傳統音樂活動的有15所,設有課外音樂活動小組的3所;在12名專職音樂教師中,音樂專業全日制專科以上學歷的2人,能經常參加市區教研培訓活動的有4人:近三年來,參加過區級以上的音樂優質課、音樂學科基本功、音樂教育論文寫作等比賽活動獲獎的有五人次,自己認為能夠勝任音樂學科各種教學內容的有4人;抽查的15節音樂課中,優秀課1節,合格課2節,其余為不合格課:除專職教師外,其余兼職教師均不能用風琴等樂器輔助教學,只能上唱歌課,并且發音不準、識譜能力差:只有-三四位教師能按時寫好教案,多數是無教案上課。
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音樂素質幾乎是空白。唱歌時音準節奏差,絕大多數學生不會識譜(極少數僅限于初識簡譜);器樂課堂教學均未開展,無A會演奏樂器。
各校由于專職教師嚴重缺編,音樂、美術等藝體學科教師多由主課教師兼任。調查發現,盡管有的學校教師還有相當多的富余人員,有的學校甚至讓教師專職管理學校伙食團、小賣部,但是音樂、美術教師卻是兼職。音樂、美術學科成了語、數教師為湊足工作量而增加的附屬“休閑課”,學生也認為音樂美術課是“耍耍課”。因此有些學校把藝體課當成可上可不上的課,隨意占用或調整,也就不足為怪了。
只有一本音樂教材,教師只憑一張嘴上課,其余輔助教學的音響、風琴、打擊樂器、“課標”和教師用書等都沒有,在農村音樂課堂上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由于生源的收縮,有不少空余的教室,但卻不設立專門的音樂教室的學校也不在少數。由于多種人為因素使然,有的學校常年不開展常規的課外文藝活動,難以聽到歌聲、鑼鼓聲和歡笑聲,顯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氣。例如,渝北區教委在2008年10月舉辦了一次全區性的“祖國在我心中”紅色經典歌曲合唱比賽,要求教師和學生分別組隊參加,但農村學校參賽的教師組只有8個隊,僅占9.3%,學生組有12個隊,占13,95%,學校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學校對音樂(包括美術)學科的評價管理中,因為不是中考、高考學科,便認為無足輕重、可有可無,領導評價學校只看中考上聯招學校、高考上重點本科的人數;中學教師在計算課時量的比例時,藝術教師每節課只占0,8,而主課教師卻占1,2,有的達到1,5;音樂教師的課外輔導工作包括節目輔導、組織演出、舞蹈、合唱興趣組活動等均不計算在內;學校的福利待遇、進修培訓、評職晉級、評先評優更是無望。這種評價管理的不公,造成了音樂等藝體教師嚴重的職業倦怠,其工作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對策及建議
教育部制定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規定了中小學必須開設藝術學科(音樂或美術)課程,這說明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一樣,應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為此,各級各地各校的領導應該本著“教育整體均衡、校園內部和諧、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全局思想,本著“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辦學基本原則,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教育的法律、法規,大面積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素質,確保農村中小學的音樂、美術等課程正常開展,使廣大農村兒童能享受到公平而全面的教育。
1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要想保證音樂課有專職教師任教,保證上課質量,只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己想辦法。從工作量來考慮,以一位語文老師一周18節的課時量為例:語文課6節,音樂、美術課3節,體育3節,綜合實踐3節,科學課3節。這種“一正多副”的現象在農村學校普遍存在,如果采用“一正一副”的方式來安排這位老師的課時量:語文6節,全校8個班的音樂課(每班每周1.5節)總數12節,總課時量也是18節。在工作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這樣的排課方式顯然減輕了這位老師的負擔,學校的音樂課也就有音樂老師任教了。這樣也就只存在如何選派有學科愛好或專長的老師參加各級各類分科專職教師培訓的問題了。通過這種“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方式,是可以解決沒有專職教師任教的問題的。
2 政策扶持――穩定隊伍
要解決好音樂美術教師安心并專心于本職工作的問題,首先應該為他們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和合適的工作環境。比如為音樂學科配置必要的教學設備設施:專用音樂教室(舞蹈教室)、鋼琴(風琴或電子琴)、VCD或DVD音樂播放機及音響、與教材配套的教學磁帶或音像資料、一定數量的打擊樂器或其他特色樂器等;在布置排練節目、對外演出、各類業余音樂興趣小組活動等工作任務的同時,每項活動均應設一定的專項經費、工作補貼等等,這樣教師工作就更有積極性了。
其次,在參加學科培訓、外出考察學習、學期工作量和工作待遇等方面,從學校管理者的層面消除學科歧視現象,應該機會平等、一視同仁。在評職晉級、評優評先時,采用定向定人數,予以扶持,并作適當傾斜。各級主管部門可以針對農村學校藝術教師設立專項政策予以鼓勵,讓他們有工作激情和動力、有敬業奉獻精神和職業幸福感、自豪感。
3 加強研訓――提升素質
農村學校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是關鍵因素。而現實中,真正從音樂院校畢業的、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極少,多數是音樂愛好者,會識一點簡譜、能唱準歌曲就相當不錯了,因此加強音樂教師隊伍基本素質的培訓和音樂課堂教學的研究必不可少。
首先是培養音樂教師的學科素養,包括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基本的歌唱方法、鋼琴入門(拜厄下冊水平以上)、歌曲配奏與自彈自唱、合唱與指揮、民族舞蹈基本知識、課堂樂器(豎笛、口風琴)演奏、音樂欣賞知識等。針對農村音樂教師流動性比較大、每年新增教師較多的情況,市區教研部門每年或每兩年應該舉行一期音樂學科新教師教學基本能力的全員培訓,每學期舉行兩次以上學科基本功專項培訓研討或單項、多項學科技能比賽活動,以此來保障和促進音樂教師的學科素養。
其次是加強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新課標的學習、備課、上課、音樂課作業的設計、學
生課外音樂活動輔導,其中要以常規課為主的上課基本環節的把握和音樂學科特點的體現作為重點。先上好入格課、合格課,再錘煉研究課、公開課,打造優質課、示范課,最后形成精品課、特色課。
再就是要實實在在抓好音樂學科的教研活動。農村學校的音樂教師較少,有的只有1人,常規的音樂教研活動難以開展,多是與綜合學科教研組中其他學科一起舉行,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教師主動研究的愿望不高。要改變這種現狀,可以先確定以課堂教學中產生的問題為中心的研究內容,以一學期一個專題,甚至以小課題研究的形式有步驟地開展音樂學科基礎性的、原本性的研究。再結合校本教研、校際教研、片區教研、聯片教研、網絡教研、空中課堂等多種交流研討方式,逐步形成教研活動的常規化、制度化,不斷加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擴大研究的范圍和視野,以此增強音樂學科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4 結對流轉――共同進步
師資力量、個體素質、環境條件、教學水平等方面,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教學資源的不均衡是顯而易見的。重慶市作為全國統籌城鄉均衡發展的試點城市之一,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城鄉中小學的結對幫扶,城市學校對口支援農村學校的教學基本設施、課堂教學指導、教師專業發展等,定時定期開展“送課下鄉”、“送培到課堂”等,農村學校也派老師“上掛”到城市學校鍛煉打造、學習提高等。這項工作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時間一長則流于形式,效果不很理想的弊端。
要想真正落實統籌城鄉均衡發展的戰略目標,沒有合理有效的措施推進和成熟配套的政策導向,是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的。比如我認為有效的措施是:每年教育系統招聘新教師時,針對藝體學科教師進門難的情況(有時一年只有1至2個),可以采用向農村學校定向投標、定員招聘的方式來逐步擴大藝體教師隊伍;同時,新招聘進來的老師必須在農村學校工作三至五年以上,才能憑教學業績申請向城市學校調動。這樣,可以保證農村學校藝體教師的起點,與城市學校的差距盡快縮小或者等同。其次,可以借用職業運動員轉會制度的辦法,來控制農村教師的流轉。比如,農村學校的音樂教師要想調到城市學校,除了要達到規定的服務年限外,還必須由本人或者接收學校交納一定數目的經費,作為原校多年來對其培養的補償,這筆經費又將用于下一個接替教師的培養。另外,城市的教師也必須人人到農村支教鍛煉一至兩年以上,作為評職評優的必備條件之一。采用這樣比較有力的流轉控制措施,才有可能逐步縮小城鄉師資的差距,逐步達到城鄉均衡發展、共同進步的目標。
5 評價監控――規范管理
篇4
明確音樂課程游戲化的意義
音樂課程游戲化是幼兒地快樂音樂之旅。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音樂課程游戲化,正是根據幼兒對游戲的基本需求,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用肢體、用心靈去感知、去體會音樂,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中國學前教育專家陳淑琴指出:“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就是用游戲化的方法來組織音樂活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他們也許沒有美妙的歌喉,沒有優美的舞姿,沒有靈動的演奏技巧,但是在孩子接觸音樂――融入音樂――品味音樂的過程中,能夠看到孩子是非常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并快樂地學習著,這是音樂教育的核心所在。所以幼兒園音樂課程游戲化要立足于兒童本身,能將音樂教育用游戲的方法和幼兒的學習、生活、玩耍融為一體,讓他們在自由、自在、自主的游戲化音樂活動中,享受快樂。讓游戲化音樂課程成為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審美教育、提高想象力和認知能力、豐富音樂才能的良好手段,讓游戲化的音樂教育成為孩子追求身心愉悅與成長幸福的快樂音樂之旅。
踐行環境與音樂的滲透
環境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資源。幼兒園通過創設結構合理化、美觀化、兒童化、教育化的顯性環境和在幼兒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滲透音樂教育的隱性環境,激發和挖掘幼兒的音樂潛能,感受音樂的真諦,在愉悅的氣氛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心靈、形成良好的個性。
創設富有音樂氣息的顯性環境 離開生活環境的教育是蒼白空洞的。幼兒園創設音樂氛圍的環境,包括幼兒園大環境和班級內的小環境。大環境,如:藝術樓設有開放式的“夢幻星空”小舞臺,幼兒園的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小舞臺上自由、自主地表演、舞蹈,真正實現“我的舞臺、我做主”。有專門的奧爾夫音樂教室,配置全套的奧爾夫樂器,每個班、每個年級都有專門的奧爾夫樂器,奧爾夫音樂教學活動已成為覆蓋全園范圍的常態教學。
每一層走廊墻壁的布置都賦予不同的音樂內涵。有世界各國音樂家的介紹,讓孩子們能耳聞目睹地接觸到一些音樂名人、世界名曲;有奧爾夫音樂故事繪本介紹,以其唯美的畫面、生動的故事,引導幼兒進入音樂作品的神秘世界中;有圖文并茂的樂教禮儀示意圖,怎樣正確使用樂器,看到是由小伙伴或自己展示的影像圖解,孩子不由自主地止步將注視于此;有親子互動園地,一個個親子小游戲介紹,親子自制樂器展示等,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然獲取相關的有益經驗。音樂環境的創設是提高幼兒音樂素養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幼兒情感和心靈接受音樂的陶冶。
在音樂環境創設中,除了幼兒園的大環境創設,班級內的音樂環境創設則是不可或缺的。各班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設計,有懸掛式“音樂是我的‘第二語言’”音樂活動剪影;有圖文并茂地介紹各類樂器的“樂器坊”;有親子互動的關于對幼兒音樂領域的“調查問卷”;有卡通可愛幼兒的好伙伴――“小動物節奏王國”等等。精致多樣互動的環境創設讓音樂教育不再枯燥,成為滲透到孩子生活、游戲中的快樂玩伴,讓音樂成為陶冶情操、美化心靈、激發靈感、啟迪智慧的無價良方。
體驗音樂區域活動自由的“玩”性 富含音樂元素的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是幼兒積極體驗與參與的伊甸園。在這里幼兒不需要按部就班地學習樂理知識,不需要學習高深的音樂技能;在這里幼兒的耳朵、嘴巴、手、腳,腿、肩,小屁屁等身體的各個部分都能成為可愛的音符,明快的節奏;在這里幼兒離不開一個“玩”字。如:《音樂魔盒》,一根線的長短就能形象地幫助幼兒去理解長音和短音;《好玩的小雨點》,是來自孩子平時觀察到的下大雨和小雨時的滴答聲,從中去發現聲音的大小;《呼啦圈節奏游戲》,就是將原本機械的節奏訓練轉變成幼兒易于、樂于接受的游戲,這一創意來自民間游戲“搶椅子”;《聽辨節奏》,聽一聽哪個音符寶寶不見了,靈感來自孩子玩的“捉迷藏”游戲。
區域活動注重幼兒自主的嘗試、操作、探索和交往,每個幼兒都能在自由、寬松的心理環境下,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進行活動。如:“我的舞臺我做主”紅地毯走秀、隨心境舞動感知“音樂中的色彩”玩色游戲,日常生活用品作為樂器的現代爵士王等,還有專門培養孩子樂感的“動感地帶”,讓幼兒在動感小天地里充分調動各種感官,自由、自主地“玩”音樂。當然材料的投放不是“一擁而上、一成不變”的,如:專用打擊樂器和自制樂器,有節奏卡片、奧爾夫節奏圖譜、柯達伊聲勢練習卡片、音樂符號,以及一些節奏很明顯的幼兒歌曲、樂曲。材料的投放是根據幼兒的情況不斷調整的,讓幼兒在適宜的材料支持下最大限度表現自己,也能夠深刻體會到環境作為幼兒發展的第二老師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
啟動滲透一日生活的“樂教模式” 音樂是生活,它能激發人內心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積極向上的情操。幼兒園在一次次探討、實驗中初步形成一套園本的適宜全園孩子的“樂教模式”。即:在幼兒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滲透音樂教育。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并從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境地。
入園、離園:播放耳熟能詳的經典童謠。晨間活動:是各班級的區域游戲時間,老師可以利用談話時間和孩子們商討,也可以征求每天入園比較早的孩子的意見來播放音樂,這樣孩子為了擁有音樂的選擇權,會帶著愉悅的心情早早入園參與活動。整理區域:區域活動結束后,老師會選擇和之前播放節奏不一樣的音樂,當孩子們聽到變化的音樂旋律,無需老師提醒,就會自覺整理、收拾區域活動材料了。進餐時分:會播放進餐歌或有關幼兒園禮儀歌。比如:小飯碗扶扶好,小調羹,拿拿牢,一口飯,一口菜,不撒不漏,送嘴邊。孩子聽著進餐歌,不需要老師單一枯燥地說教,大多就能很好地進餐了。散步午休時分:午后散步幼兒園一般會選擇輕音樂或鋼琴曲,午睡時班級會選擇經典曲目《搖籃曲》或舒緩的曲子讓孩子在輕松安靜中自然入睡。不同的時間段,播放不同的音樂,當孩子一聽到特定的音樂,就知道某個時間點到了。
幼兒的音樂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就讓音樂成為一種習慣、讓音樂成為一種素養、讓音樂流淌在每個孩子的生活中。
推進音樂教學與游戲的有機融合
適宜、有效的音樂課程游戲化追求的是幼兒、音樂與游戲的有機融合,倡導是音樂教育過程中以幼兒為主體的游戲方式,其快樂來源于幼兒在游戲化音樂活動中的各種合理需要得以滿足,追求的是“游戲音樂,健康成長”的主旨。
教學內容上滲透游戲的理念 游戲既是課程的內容,又是課程的實施途徑。無論是歌曲、韻律、欣賞、還是打擊樂,都可將內容情節化,趣味化,將它描繪成一種情緒,設計成一種情景,讓單一的內容有更多樣的展示空間,激起幼兒對每個音樂活動感興趣。游戲既不是學習之余的犒賞,也不只是認知疲勞后的放松,好的游戲本身就是學習活動。幼兒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能夠樂由心生,能夠專注投入,從微笑到嬉笑,再到創造后的歡笑,那才是追求游戲化音樂活動的效果。
教學方法上融合游戲的特色 音樂課程游戲化,并不是游戲與音樂簡單而生硬的黏合。比如:傳統教學中,老師習慣于將游戲安排在音樂教學之后,習慣于割裂游戲與其他音樂教學活動的界限,表面看上去熱熱鬧鬧的,實際上沒有引起幼兒多少思維火花。教學中老師應注意設計易于表現游戲化的教學內容,選擇利于創造的游戲化教學方法,注重研究幼兒在自然游戲狀態下的音樂學習方式,使幼兒在游戲化的活動中真正獲得藝術的享受。
如:中班歌唱活動的《咕呱呱》是一首旋律歡快活潑、節奏鮮明的歌曲。孩子們在青蛙寶寶跟青蛙媽媽散步的情境中熟悉了音樂旋律,學會嘗試用打節奏講故事的方式記憶歌詞,在走走、跳跳、玩玩中感知節奏的快慢,還以角色扮演、圖譜、樂器、游戲多種元素的介入不由自主地學會了歌曲,還能創編歌詞。這樣游戲化的音樂活動與單一重復的教唱,誰能引起以幼兒共鳴,激起幼兒興趣不言而喻。
教學形式上體驗游戲的內涵 音樂課程游戲化重點在于“化”,即“轉變”,如何讓幼兒在“轉變”了的音樂教學上樂此不疲、流連忘返。在幼兒園音樂教學內容中,有唱歌、韻律活動、打擊樂演奏、音樂欣賞,針對同一個教育內容,轉變應該是多元化的,如欣賞教學中,可讓孩子去演繹,去玩音樂,“滾動的旋律”“音樂中的色彩”“音樂中的手工”“快樂小樂隊”……多元的形態中,幼兒完全是在不知不覺的游戲狀態下學會歌唱、學會律動、學會演奏,并享受隨樂舞動以及與同伴間的快樂交往。
提升教師音樂課程游戲化能力
合理建構音樂教研組合 教研組是教研活動開展的基本組織單位,是開展教研活動的基礎。幼兒園根據教師的個性、特長、能力、年齡等方面合理組合教研網。建立園所音樂教育管理網絡:成立課題研究小組;以年級為單位劃分年級教研組;成立“園內名師工作室”即學科領域教研組;開啟青藍結對等。在有了靈活自如的教研組合、主題明確的教研活動、安排便利的教研時間的條件下,逐步形成一個能滿足教師個體需要的學習共用體,引導教師發揮其領域優勢,培養一批音樂學科專長的特色教師。相信這一策略一定能成為有效促進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
以研促教,拉動教師音樂課程游戲化能力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要素,高水平的幼兒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為了讓音樂教育有益于每個幼兒,本園根據教師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做好不同層次的專業培訓,為每一個教師搭建“領域教師”“骨干教師”“潛力教師”等不同的發展平臺,通過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教科研活動,促進教師音樂素養及專業能力。
以園本音樂課程為依托,由專案負責人牽頭帶領園所教師進行優化組合,在音樂課程游戲化實施過程中,以年級組為單位對質疑內容進行梳理、匯總,通過觀察、對比、反思等方式,對音樂課程方案進行游戲化、生活化、適宜性的改造,進行有效的課程游戲化組織策略調整,在不斷的實踐、調整、再實踐中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專業能力。
以課題為載體,在實踐中進行音樂課程游戲化的研究,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總結音樂教學經驗,探索音樂游戲化教學規律,尋找獨特的研究視角。這樣的課題研究,能夠從教師的實際工作出發,也能使課題研究更深入更有價值,讓教師們逐步從“實踐型”向“科研型”轉變,使教師不僅能運用理論來解決自己的實踐問題,而且能利用理論來對自己的實踐加以思考。
篇5
設施齊全的校舍、寬敞明亮的教室,十幾個男孩女孩站成三排,正在快樂音樂教室中合唱。他們仰起稚嫩的小臉,齊聲唱著一首思念爸媽的歌。歌詞里爺爺奶奶年歲已大,爸爸媽媽卻遠在外鄉。歌曲勾起了孩子們對親人的思念,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些微憂傷浮現在他們臉上。
但這種憂傷很快隨著后續打起的非洲手鼓而漸漸散去。
孩子們每人拿一面手鼓,和著節奏拍打鼓面,臉上也露出了輕松愉快的笑容。教室里歡聲笑語與鼓聲交織成一片。
這是今年4月的一天,四川省什邡市回瀾慧劍寺梅賽德斯?奔馳小學的孩子們在快樂音樂教室上課。
這所小學全校6個班級,每個年級一個班,共195名學生。學校原校舍在5?12汶川地震中損毀嚴重,在戴姆勒的援助下進行重建,2010年汶川地震兩周年前夕正式落成使用。
同年9月,全國首個“梅賽德斯?奔馳快樂音樂教室”在這所小學落戶。當時,希望工程快樂音樂大使羽泉組合、國際打擊樂大師李飚的青年打擊樂團,以及來自奔馳的志愿者們共同走進課堂,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難忘而又有趣的音樂課。
也是在那一年,125所“樂動未來”梅賽德斯?奔馳快樂音樂教室在河北、遼寧、新疆、安徽、福建、四川、甘肅等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陸續建成,為孩子們的音樂素質教育提供了硬件基礎設施支持。
在很多偏遠鄉村小學,由于缺少音樂器材和師資,孩子們無法像城里的同齡人一樣享受專業的音樂教育,感受音樂的魅力。梅賽德斯一奔馳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啟動快樂音樂教室項目,就是想給這些孩子提供一個平等接受音樂教育的機會。
今年4月末,《汽車商業評論》記者來到四川省什邡市回瀾慧劍寺梅賽德斯?奔馳小學和雅安市天全縣始陽鎮梅賽德斯一奔馳希望小學,探訪兩所學校的快樂音樂教室。奔馳不僅援助這兩所學校在地震后進行重建,還資助學校分別建立了快樂音樂教室,讓音樂素質教育在這里生根發芽。
在這兩所學校,很多學生的家長都在外出打工,孩子則成了留守兒童。始陽鎮梅賽德斯?奔馳希望小學三年級的學巧就是其中的一個。由于爸爸媽媽在不同的地方打工,她現在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快樂音樂教室一同唱歌的同伴當中,她顯得比較安靜。家里墻上貼的除了她獲得的三好學生獎狀,還有她喜歡的歌星的照片。一款舊手機里,她下載了很多歌曲。想爸爸媽媽的時候,和伙伴一起唱唱歌、聽聽那些音樂總能給她帶來安慰。
音樂給孩子們帶來溫暖,也給他們以戰勝困難的力量,陪伴他們一路成長。在什邡的快樂音樂教室,我們還認識了小學三年級、喜歡吉他的董浩。他和吉他結緣是因為音樂陪他度過了生病不能下床的幾個月時光。現在他的病好了,吉他也成了他不能割舍的愛好。從前靦腆的他現在能抱著吉他在陌生人面前談定地彈奏一曲,人也因此變得開朗了許多。
在什邡梅賽德斯?奔馳小學的快樂音樂教室里有一行大字,“用美麗的音符編織燦爛的人生樂章”。音樂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歡喜憂愁都能在音樂中找到共鳴,它安慰和充盈了幼小的心靈,豐富了鄉村兒童的童年生活。
除了為孩子們資助音樂器材,打造音樂教室之外,奔馳還進一步與高校合作,建立了“音樂教育?星愿基地”,為受助小學提供常態化的音樂教師培訓。梅賽德斯一奔馳小學教音樂的高老師告訴我們,他已經在成都的星愿基地參加三次培訓了。
截至目前,奔馳已經在全國為500所學校建立了快樂音樂教室,并建立了8個“音樂教育星愿基地”。
為了給孩子們搭建一個長期可持續的展示音樂才能、實現音樂夢想的舞臺,每兩年,奔馳和青基會都在受助學校中選拔音樂才藝突出的孩子,組織他們到北京來,在最大的舞臺上展示才華。
今年六一兒童節來臨,奔馳攜手青基會為孩子們準備了特別節日禮物一一“2016星愿基金夏令營”。450余名來自奔馳快樂音樂教室項目支持小學及經銷商資助學校的孩子齊聚北京,成為夏令營為期四天活動的快樂營員。
5月31日,中山公園音樂堂,第三屆希望工程.梅賽德斯?奔馳快樂音樂匯在此演出。孩子們歷經幾個月的排練,終于登上了夢想的舞臺。歡快的山西民歌《大紅公雞毛腿腿》,孩子們唱出了小雞相互嬉戲的生動畫面;“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這是貴州孩子們唱出的侗族大歌一一《歌唱美好生活》;《羊角花兒云里開》則唱出了災區孩子們的快樂與希望……孩子們在臺上盡情歌唱,臺下的聽眾也陶醉在稚嫩純凈的童聲中。
除了音樂匯表演,孩子們還被邀請到北京的國家大劇院觀看了木偶劇《大鬧天宮》和中外經典曲目合唱音樂會,到奔馳北京總部參加童趣嘉年華等活動,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節日。
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李宏鵬已經擔任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三年多,談到快樂音樂教室,他很有感觸:“讓更多的孩子可以在音樂的熏陶下快樂成長,是星愿基金持之以恒努力的方向之一。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這些有才藝、有夢想的快樂音樂教室孩子們把最棒的節目帶到了北京,在最大的舞臺上展示才華。通過孩子們的表演,我們看到他們在音樂教育方面得到的培養和鍛煉,也能看到我們的公益項目對于一個孩子未來的影響。未來,我們也希望帶動更多的志愿者和參與者,借著這樣的平臺加入到公益活動中,關注貧困地區孩子們的成長、關注鄉村素質教育話題。”
為了提升公益項目的成效,奔馳與公益合作伙伴一起不斷總結項目問題,探討創新的發展方向。
在硬件方面,今年奔馳還會開展音樂教室的翻新項目,為之前的幾百所學校維護、更新音樂器材。
在軟件方面,奔馳發現在鄉村老師普遍稀缺的大環境下,老師全職擔任音樂教學對學校來說也是個挑戰。未來,在師資支持上,奔馳將和青基會探討如何進行下一步工作。
而在公益項目的長期規劃方面,經過幾年來的摸索,奔馳已經在教育支持、環境保護、駕駛文化、藝術和體育以及社會關愛這五大領域做出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首先得益于公司管理層的大力支持。奔馳把企業社會責任納入企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公司幾乎每一次管理層會議上都要討論公益話題。
其次,穩定的資金投入也是保證公益項目長期發展的原因之一。從2007年起,奔馳從售出的每輛車里面提取一定的公益基金,納入到專門的公益賬戶,從而保證了公益資金的穩定來源。2010年,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成立,建立了更專業的基金管理體系,讓公益基金更加透明、公正。六年以來,奔馳在五大公益領域的投入近1億元人民幣。
未來,奔馳在開展公益項目的時候,將更加關注國家政策導向以及社會熱點,并注重星愿基金公益項目之間的聯動、拓展。
以500所音樂教室覆蓋學校為依托,奔馳將素質教育拓展至體育教育領域,加深與勞倫斯的合作,完成對體育老師及志愿者的培訓,全面拓展希望小學素質教育。
篇6
關鍵詞:音樂;律動;幼兒;節奏感;能力
1實行音樂律動的必要性
對于幼兒教育來說,音樂和運動教育是其啟蒙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和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有利于兒童人格的塑造。一般來說,幼兒感官運動發展的最關鍵時期是從出生起到四五歲之間,在兒童時期,要特別注意對兒童感官運動的訓練。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幼兒通常會在音樂的身體律動中對音樂的情感情緒有更強烈更直接的感受,其表達方式也會更自主。在幼兒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通過自身的肢體動作對音樂的基礎要素進行感知,他們能很準確的分辨出音樂節奏的快慢、音調的高低、音樂力度的強弱以及段落之間的劃分。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注重對音樂律動的教育,能培養幼兒的聽覺能力,使其在聽覺方面更專注,從而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動作即興反應能力。動作是一切感官教育的最終目的,它對人類感性與理性的融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促進幼兒節奏感的培養,幫助幼兒更輕松的理解音樂音調的高低,加強幼兒對音樂開始和結束的感知能力,對幼兒抽象思維的培養和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2音樂律動對節奏能力發展的影響
節奏是組成音樂的重要元素之一,能夠增加音樂的美感,使得音樂充滿活力,包含情感和抒情意義。所有的音樂節奏都必須通過肌肉和動作才能反映和感知出來,這就意味著只有通過運動才能培養節奏感。眾所周知,體驗和感受節奏感最佳的年齡階段就是兒童時期,因此必須在幼兒階段采用音樂律動對幼兒節奏感進行培養。達爾克羅茲對體態律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人天生都具有節奏本能,但這種本能需要在幼兒階段就誘發和培養,通過做身體運動或者聽音樂的方式,都可以激發兒童的音樂潛能。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可以將音樂與運動相結合,通過具體的運動、聲音和節奏加強兒童對音樂的理解。此外,還要注意將音樂表現出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等與兒童運動時的感受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從而讓他們更透徹的理解音樂的情緒,鍛煉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音樂節奏通常是通過身體運動表現出來的,通過身體運動能夠更好的更準確的感知音樂節奏,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一定要重視節奏感的培養。
3音樂律動對幼兒節奏感的培養方式
3.1激發并提高孩子對音樂節奏活動的興趣
在幼兒音樂教學中,要想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孩子在幼兒階段大多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很難集中注意力。因此,相同的學習環境或氛圍會使得孩子學習枯燥無味,要激發孩子對音樂的學習興起,必須采用情境交融的方式,通過聽、看、動、辨、唱等多種形式使幼兒體會到音樂節奏活動的樂趣。2)注重音樂選材。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對教材的選擇,在音樂律動課堂上選擇《海鷗》、《小燕子》等歌詞,更加具體形象,也會加強幼兒對這些動物的了解。3)給幼兒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根據其興趣和需求,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他們充足的自由的活動空間,讓他們在節奏感的學習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主探索,這樣既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又能使其學到知識。
3.2加強幼兒對音樂節奏的認識
要想使得幼兒很好的掌握音樂節奏,就必須讓孩子了解節奏的類型,明白節奏的節拍。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的下雨“沙沙”聲和鬧鐘的“滴答”聲作為幼兒感知音樂節奏的材料。兩外還要通過鼓聲的變化讓幼兒知道音樂節奏是多變的,這些常見的音樂教材可以讓孩子體驗到節奏的奇妙,增強孩子的好奇心,使其對節奏進行主動的探索和認識。
3.3重視并加強對幼兒語言節奏感的訓練
加強幼兒語言節奏感的訓練就是加強對幼兒說節奏能力的訓練,在幼兒音樂節奏教育中,要多讓幼兒唱一些兒歌,這是對孩子進行語言節奏教育的基礎。語言節奏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既能說又能唱,培養孩子的節奏感,讓孩子在鍛煉說和唱的同時體驗到節奏的類型。在教孩子唱兒歌的同時,可以先教孩子按照歌曲的節奏說出這首歌,并且在說的同時用小手拍出兒歌的節奏,這樣孩子在說出節奏的同時也掌握了歌曲的節奏,對幼兒語言節奏感的訓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4重視并加強對幼兒動作節奏的訓練
眾所周知,音樂節奏和音樂一樣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幼兒的思維通常具有形象的特點,他們對音樂的節奏不能準確理解和掌握,可以通過運動覺來感受節奏,因此,在幼兒節奏感培養中要讓肢體運動參與到其中,使得幼兒對音樂節奏的理解更透徹,假設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受和體驗。幼兒動作節奏訓練具體有以下幾種形式:1)通過做游戲的方式讓幼兒感受節奏。幼兒可以在運動過程中感受到節奏,在訓練幼兒節奏感的時候可以讓他們玩拍皮球,他們通過拍皮球的高度和速度可以感受節奏變化的快慢。幼兒可以在運動游戲中感知節奏,并不斷提高他們對節奏的感受力,增強他們對節奏活動的興趣。2)通過練習舞蹈讓幼兒感知節奏。舞蹈是一種非常優美的動作體系,幼兒們對舞蹈都充滿了好奇。教師在進行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可以教孩子跳一些簡單易學且節奏感強的舞蹈,讓孩子按照節奏來跳舞,這樣能讓孩子在跳舞的過程中牢牢掌握音樂的節奏,感知到音樂節奏的魅力。3)通過感覺器官綜合游戲讓幼兒感受節奏。所謂感覺器官綜合游戲就是在游戲中將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活動起來,在游戲的過程中,讓孩子將身體的各個感官都調動起來,培養孩子參加節奏活動的興趣。
3.5運用打擊樂器增強幼兒的節奏感
在幼兒節奏感訓練和培養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打擊樂器對其進行訓練,更直觀的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得幼兒音樂課堂的氣氛更輕松、更活躍。由于幼兒都具有好動的特點,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這一特性,引導他們用樂器進行演奏,在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的同時,讓他們更好的掌握音樂節奏。教師可以先進行敲打示范,讓孩子了解到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然后再引導他們按照熟悉的歌曲節奏進行簡單的演奏,也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去創造和改編節奏,增強孩子學習音樂 的信心,并使找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從小就讓幼兒接觸樂器,能很好的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并掌握樂器的使用方法,在培養孩子音樂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了孩子文化水平和動手能力,為孩子以后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總結
在長期的幼兒音樂教育中,有效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培養他們的節奏感一直是一項重要且繁瑣的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孩子學習和創新。此外,還要對音樂律動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革,不斷的創新,找出適合幼兒音樂學習和節奏感培養的最佳教學模式。通過身體運動和游戲的模式對幼兒進行音樂節奏感的訓練,加強對幼兒節奏感的培訓,能夠有效拓寬幼兒音樂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李娟.淺談幼兒的音樂教育[J].幼兒天地,600.
篇7
關鍵詞:奧爾夫教法;智障兒童;音樂教育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針對智障兒童身心、智力等各方面發展不健全等問題的基礎上,對這些兒童進行音樂教育的一種教育方法。這種方面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老師教譜、學生唱譜的模式上,而是通過加強節奏訓練,去培養這一類孩子音樂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自覺性,通過樂器教學以及音樂游戲教學去增加課堂互動,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在提高音樂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去增強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1奧爾夫教法在音樂課堂教育中的特點
1.1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奧爾夫教法在其音樂教育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了“人”的因素。在很多的教學課堂上,教師擔任唱譜的角色,發揮在課堂的主導作為。但是在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之下,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他們可以在課堂上表達自己與音樂有關的任何想法,在這樣的音樂課堂上,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自我意識都得到了很大鍛煉,音樂的課堂也就成為了他們自我表達的課堂。對智障兒童實施這種音樂教育法,對智障兒童心理素質的提高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1.2寓教于樂,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加入“游戲”環節
無論是在音樂課堂還是在其他課程的課堂教育中,單純的理論教育會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不僅對于課堂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制約,而且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打破了這一傳統的教育理念,寓教于樂,在音樂的課堂上加入了很多游戲的環節,一次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能力。“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對智障兒童來說也是同樣如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融入游戲的部分,減少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逆反和抵觸心理。
1.3運用包括“人體樂器”在內的各種樂器
單一的唱譜練習會使得整個音樂學習的過程枯燥乏味,奧爾夫教法也意識到了傳統音樂教法的這一不足,因而在其音樂課堂上運用包括“人體樂器”等眾多樂器。比如用手打拍子等,這樣的人體樂器對音樂技巧和學習能力沒有很高的要求,也十分適合智障兒童的音樂學習。各種打擊樂器可以幫助學生去找準音樂節奏,提高音樂學習的能力。“人體”樂器的應用較為廣泛,也能夠被普遍學生所接受,豐富了課堂的內容,因此這也成為了奧爾夫教法的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和內容。
1.4音樂課堂以及音樂教育思想的開放性
開放的教育課堂以及開放的教育理念會使得整個音樂教育充滿活力,這不僅是智障兒童唱游與律動課堂所需要的,在整個音樂教育中都顯得十分重要。音樂的教育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更加親近生活,就拿智障兒童音樂教育這一點來看,奧爾夫教法則提倡主動與這些智障兒童交流,不再用傳統的一套教育理念去禁錮孩子的思想,而是真正去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與開設音樂教育這門課的初衷相吻合。
2奧爾夫教法在智障兒童唱游與律動課堂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2.1專業化的師資力量有限
奧爾夫教學法并不只是簡簡單單的通過寓教于樂等各種形式去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一種教育方法,只有接受過專業的奧爾夫教學體系培訓的老師才能真正掌握這種教學法教學的精華。專業化的師資力量不足已經嚴重阻礙了奧爾夫教學法在智障兒童唱游與律動課堂應用的發展,很多老師只是掌握了一點這種教學體系的皮毛,一旦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雖然我國很多機構會經常請一些國外著名專家開展講座,進行專門的指導,但專業化師資力量有限的問題并沒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
為了很好得解決專業化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我們要加強這種教學體系的培訓,多以地方培訓為主,注重師資力量的建設。鼓勵教師通過實際的課堂教學實踐,總結和創新這一理論體系,從具體問題出發,了解這一類智障兒童對音樂的心理需求,從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2.2樂器等相關配套設施不夠完善
各種樂器在音樂課堂上的應用已經成為奧爾夫教學法的一大特色,但是我國很多地區樂器等相關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由于樂器的采購成本比較高,很多地方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在采購這些樂器的時候不能根據實際的需要進行采購,這也是目前存在比較普遍的一個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國家需要加大相關教育經費的投入,做好各類樂器的購進工作。此外,可以通過手工制作簡單的樂器來緩解樂器等設備不足的現狀。
2.3對音樂學習的重視程度不高
很多人對于音樂的重要性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單純地認為音樂只是用來享受和放松的工具。由于智障兒童本身在的學習能力就比一般的人要低,其家長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度不夠清晰,因而會忽視孩子音樂的學習。由于奧爾夫教學法的有效開展需要家長、學生以及教師三者的有效配合,孩子和家長對音樂需誒的重視程度不足問題也會阻礙奧爾夫教學法在智障兒童唱游與律動課堂中的應用。我們要加大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宣傳力度,改變家長傳統的教育觀念,提高整個社會對于智障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奧爾夫教學法有其自身的特點,對智障兒童的唱游以及律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在宣傳和推進這一教育理念的過程中,不斷對這一理論創新完善,提高智障兒童的音樂學習能力和身心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洋.奧爾夫聲勢音樂教學對促進智障兒童音樂課堂同伴互動的成效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4.
篇8
新學期開始了,這學期到目前有30位孩子與我們共同步入小班的生活。我們本著同一目標: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愉快地生活,全面發展成為會學習、會思考、會交往、有創造性的新一代兒童。以“尊敬幼兒、尊敬家長、一切以幼兒利益為優先的原則”開展各項工作。以幼兒園教學工作計劃和教研計劃為依據,制定出以下的班級工作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及工作重點
這學期幼兒人數30人,男孩14名,女孩16名。個別幼兒以前上過幼兒園,在生活自理能力、語言交往能力及其它能力都有一定基礎,但大部分幼兒在常規習慣、自理能力、適應性、語言發展等方面較弱。針對以上情況,這學期我們將重點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音樂素質的培養。在工作中加強個別幼兒的指導,通過把主題探究活動與日常的保教工作結合起來,讓幼兒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二、幼兒發展目標
1.健康領域
(1)逐步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情緒基本愉快。
(2)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餐,保持愉快情緒;初步培養幼兒良好
的進餐習慣,懂得就餐衛生;培養幼兒愛吃各種食物和主動飲水的習慣。
(3)不把異物放入耳、鼻、口內;懂得不親信陌生人的道理。
(4)在成人的幫助下學習獨立喝水、進餐、洗手、入廁,學習穿脫簡單的衣褲、鞋等。
(5)愿意和同伴參加體育活動,發展走、跑、跳、鉆、攀爬等動作。
2.語言領域
(1)學習普通話,樂意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喜好與需求,學習用普通話與人交流。
(2)學習安靜地聽他人講話,不隨便插嘴,能聽懂語言指令并按其行動。(3)喜歡念兒歌、聽故事、看表演、看圖書等,學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3.社會領域
(1)愿意上幼兒園,能參加幼兒園的活動,愿意親近老師或熟悉的成人。(2)樂意和同伴一起游戲,嘗試學習分享等待,體驗其中的快樂。(3)在成人啟發下學習關注他人明顯的情緒表現,學習關心他人。樂意招呼熟悉的人,學習求助和感謝。
(4)學習在性別、外形等外在特征上比較自己與別人的不同。(5)學習接受老師的建議和批示,學習在集體生活中遵守基本規則。4.科學領域
(1)在成人引導下,學習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物。
(2)樂意用多種感官感知周圍的物品、現象,了解物品顏色、大小、形狀等明顯特征。
(3)喜歡操作、擺弄。
(4)親近大自然,喜愛與學習愛護周圍的植物。
5.藝術領域
(1)在成人引導下,能逐漸注意和親近周圍環境中熟悉的諸如花草樹木,小動物等美的事物,并產生愉悅的情緒。
(2)喜歡聽音樂,能借助動作,語言等表達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3)嘗試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材料和工具進行美術活動,學習用畫、剪、貼、撕、等技能。
(4)學習用自然的聲音唱歌,學習用身體動作自由地進行歌表演、做律動,喜歡打擊樂活動,學習和老師、同伴一起做音樂游戲。
三、教育教學工作。
1.做好新生入園的情緒安撫工作。由于大部分孩子第一次入園,因此他們會產生哭鬧、不愿來園的情緒,我們教師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開學前做好家園聯系工作,接待孩子入園,召開家長會,介紹班級情況,讓家長填寫一份幼兒家庭生活調查表,使家長、教師、孩子三者之間能盡快熟悉,減輕孩子來園的消極情緒。
(2)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舒適、有趣的教室環境
(3)教師以親切、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消除他們的陌生感。
2.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做到生活有序。
(1)認識自己的標記;
(2)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
(3)能安靜午睡,不吵醒別人;
(4)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能學習自己吃飯等。
3.培養良好的學習常規。
(1)愿意參加各項集體活動,注意力集中;
(2)愛護幼兒園的玩具,不與人爭搶;
(3)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愿;能將玩具歸類收好;
(4)學習看書的正確方式,培養幼兒良好的前閱讀習慣。
4.深入實踐園本課程,將主題探究活動與區域活動結合進行,從他們的興趣入手,讓孩子主動學習,從而獲取各方面的經驗,提高綜合能力。
5.注重活動區活動的計劃,做到學習有序。在活動時,教師將加強對孩子的觀察與記錄,及時發現問題、了解孩子。
四、家長工作
1.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各方面情況,以及幫助幼兒消除入園焦慮的有效方法,并增強家園協作,共同開發教育資源的意識。
2.向家長推薦有價值的家教經驗,并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園的活動內容、周教育目標等。
3.向家長開放半日活動,為家長提供了充分參與、互動的機會,增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
4.不定期的做好家訪工作,并做到有記錄。
5.請家長配合老師收集家里的廢物支持教學,參加園內的各項親子活動。
五、衛生保健
1.認真落實衛生保健制度,確保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2.為幼兒創設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
3.提高教師及幼兒的安全意識。
(1)參加保健知識培訓。
(2)真搞好班級衛生,定期消毒、清洗。
(3)做好晨檢及全日觀察,并認真填寫記錄。
(4)在生活中教師與家長一起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5)提醒幼兒剪指甲,要求幼兒早晚刷牙、飯前便后洗手,保持衣服、手臉干凈。
(6)配合做好體檢及疾病預防工作,避免傳染病的發生
(7)加大活動量,加強密度和活動的形式要多樣化,對幼兒進行全方位的鍛煉和培養。
六、每月工作安排
9月份
1.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各方面情況,幫助幼兒消除入園焦慮情緒,讓幼兒盡快熟悉、適應環境,愿意上幼兒園。
2.環境布置做好各項工作,做好各種計劃。
10月份
1.常規教育,初步建立盥洗、用餐、午睡常規2.秋季“花樣童年”體操活動
11月份
1.家長半日公開活動
12月份
篇9
一、“毓正教育”的推行背景
“傳承”與“創新”是四海小學辦學一直推崇的發展觀。2009年,我校結合實際確立“毓正教育”的辦學文化,以期在周邊學校林立的環境中凸顯自身品牌,培養具有“正”素養的學生。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毓正教育”在四海小學已經扎下根基。學校在管理、教學方面融入“毓正”理念,在環境教育、藝術、科技等方面形成鮮明特色,如“浩然正氣太極隊”“防震減災活動”等已成為學校重點項目,語文、英語、體育、音樂等特色課程在天河區已有一定知名度,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海小學在特色辦學探索中堅持傳承“毓正教育”中的“正”精華,并在現有學校資源的基礎上,創新思維,歸納升華“毓正”理念在管理、教學中的實踐經驗,應用到學校各方面建設中,提出打造“毓正教育”特色辦學文化。通過對原有“毓正教育”的豐富與創新,校園文化形成一股強大的“正”氣場。校領導和教師在管理、教學中實踐“毓正之法”,并率先垂范,將“正”精華、“正”能量傳遞給學生,使學生“不令而行”,達到“毓正教育”知行一致、自覺而為的效果。
二、“毓正教育”的內涵創新
1.以“正”為核心的“毓正教育”特色文化
“毓正教育”的核心為“正”。“毓”,同“育”,指教育、培養。“毓正教育”在心靈氣度層面可詮釋為“正心、正德、正氣”;在習慣養成層面,可詮釋為“正身、正行、正學”,即習慣良好、行為端正、好學善思;在學識才藝層面可詮釋為“增識長智、興趣廣泛、特長鮮明”。
具體來說,“毓正教育”包含以下兩個層次的意義:一是萃取“正”精華,打基礎、樹根基,堅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基本素質;二是堅持發展與創新思維,依托科技、體育、藝術特色項目,滲透“毓正教育”內涵,使教師、學生有一技之長。
2.“四海毓秀、正心精藝”的辦學理念
圍繞“毓正教育”的特色文化,我校將辦學理念定為“四海毓秀、正心精藝”。其中,“正心精藝”是育人手段,“四海毓秀”是育人目標。“四海”是四海小學的簡稱;“毓秀”即讓學生成為人才;“正心”是德行品格的匡正;“精藝”是學生不僅要學識豐富,還須身懷技藝,這也是建立特色學校的內在要求。
總之,該辦學理念可詮釋為:四海小學以培養優秀人才為目標,關注學生成長的每個環節,塑造學生正德包容、仁厚有愛的心靈,為其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毓正教育”的路徑探索
1.推進“四化工程”,美化育人環境
校園環境建設是體現“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外部途徑。基于以“正”為核心的育人元素,我校積極推動“四化工程”,即綠化、美化、文化、凈化,為師生營造一個優美舒適的教學環境。四海小學是首批“廣州市綠色學校”,并于2005年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校園內樹木郁蔥,為學生閱讀、活動提供了“正”能量的“綠化”環境。優美怡人的校園環境充滿了書香味,每個教室精致典雅的圖書角,教學樓一角以小屋為模型的流動書吧,都成為學生的閱讀樂園,“文化”味濃郁。學生徜徉在干凈明亮的校園里,奔跑在7 110平方米的運動場上,求知在寬敞的教室中,這些環境“凈化”的生態空間、人格健康發展的心理空間、具有“毓正”底蘊的學習空間,成為師生共同追求的校園氛圍。
2.堅持“正身管理”,營造公正氛圍
(1)讓領導班子“動”起來
學校領導班子的特色管理方式,是實踐“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內在助推力。我校在“毓正教育”引領下,總結出“正身管理”理念。學校管理者需要“動”起來,率先垂范,身正行端,只有正己之身,才能上行下效、同心合力、事業進步。為此,四海小學成立特色辦學領導小組,由校長帶頭探索創建特色學校管理方式,為全體教職工創設一個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圍。
(2)讓科學決策“多”起來
我校領導班子強調“正身管理”,構建多層次的科學決策體制,建立健全“專家咨詢委員會”“校務委員會”“教職工大會”和“黨支部”的科學決策體制,倡導和實行校內民主。全面梳理各項規章制度,制訂切實可行的特色學校規劃方案,建立有效的教師個人專業技術發展制度,如建設教師檔案袋,記錄教師的成長歷程,促進教師對教學經驗的積累、教育得失的反思、教學工作的交流。
3.實施“精細教學”,培養毓正之師
(1)加大校本培訓力度,積極開展科研活動
為適應“毓正教育”的需要,我校不斷加大對教師的校本培訓力度,如定期開展師德培訓、信息化培訓、專題討論、學習等,使教師更新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學校不斷加強對教學工作的指導與檢查,規范教學過程,重新修訂課堂教學評價表,引導教師把“正”品質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之中。目前,我校青年教師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都有高的追求和目標,“比、學、趕、幫、超”蔚然成風,形成了具有“正德”和“正藝”的教師群體。
學校在加大校本培訓力度的基礎上,引導教師積極開展“人人有專題”的科研活動。鼓勵教師在科研中自主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注重提高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合理安排各學科組的選題,跟進過程管理,培養科研骨干,創建學校科研特色,帶動全校教師投身于教科研的行列之中,逐步形成“人人有專題,個個搞科研”的新局面。
(2)教師貫徹“精細教學”,強化質量意識
“精耕細作”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方法。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是人一生發展的基奠,這就要求教師既精于業務,又能細心、耐心教導好每一名學生,這也是四海小學“精細教學”理念的宗旨所在。因此我校教師在特色學科建設中,將教學環節和教學評價精細化,把“毓正教育”的思想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尊重教學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端正的態度、正確的方法,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
四海小學致力于“毓正教育”進課堂的教學模式研究。如語文課力求將“毓正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成立研究小組,對語文科新課堂模式進行探索,構建“關注學生成長”的課程評價標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4.依托“四藝工程”,建設特色課程
四海小學在創建“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過程中,總結出學校的四大特色項目,并以此為載體開展特色課程建設。四大特色項目又稱“四藝工程”,分別是“科技之光”“體育之星”“韻律之靈”“雅言之美”。圍繞“四藝工程”,我校努力打造“精藝課程”,在特色校本課程開發上,以引導學生才藝發展方向為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據,立足優勢項目,打造特色課程。
第一,在“科技之光”工程上,我校將“防震減災”項目作為一項長期推行的特色項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依托該項目,我校開展了以科技環保為主的發明和技術技能訓練活動,讓學生對科學有了正確的認識。四海小學地處廣州瘦狗嶺、佛山三水市交界處的東西向斷裂帶,具有研究地震減災的地緣優勢。學校一直致力于“防震減災”“群測群防”的實踐,校科技小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編寫了《地震知識知多少》等校本教材,并應用到地震觀測綜合實踐課程中,成為特色課程的代表。我校在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與推廣中,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同時加強引導和指導,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和創新,啟發學生由單純的地震觀測轉向觀測與預防并重的研究。
第二,在“體育之星”工程上,我校依托“浩然正氣太極隊”等,開展以體育健身為主的特色項目活動,將“毓正教育”培養學生“正之人格”的理念融入學生的運動中。太極拳作為一種亦靜亦動的運動,可以讓學生在一招一式中體會“正”之內涵。
第三,在“韻律之靈”工程上,我校旨在通過音樂和舞蹈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學校成立校藝術團,包括合唱隊、舞蹈隊、語言藝術隊、打擊樂隊,均取得優良的成績。學校藝術團參加廣州市各項比賽斬獲頗豐;定期舉辦的科技藝術節,穿插大型文藝展演,并將藝術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不僅使藝術教育得到全面落實,也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依托音樂、舞蹈課程的優質教師資源,開展藝術類特色活動,開展“音樂之星”“藝術之星”等評選活動,通過激勵措施培養學生的興趣及特長。
第四,在“雅言之美”工程上,我校將毓正教育與傳承經典文化相結合,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深入每個學生的心靈,依托“國學經典誦讀”項目,開展傳統文化素養訓練等活動。規定每周開設一節經典誦讀課。每天大課間,通過練習“太極拳”“太極加吟誦”,落實“經典教育”培養學生的浩然“正”氣,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而能以史為鑒以“正身”。
5.堅持“正心德育”,滋養學生心靈
“正心德育”是學校“毓正教育”特色文化在德育方面的實踐總結。塑造品格,滋養心靈,這是德育的意義。在“毓正教育”的引領下,四海小學的學生恰需這種由“正”而萌發出來的優秀氣質。
(1)德育管理
圍繞“正心德育”,我校在管理上成立了三個層面的德育隊伍:以校長、德育主任和工會主席、大隊輔導員為核心的管理隊伍,以班主任和思品老師為骨干的實施隊伍,以班級學生干部為橋梁的自我監督隊伍,形成了系統的德育工作格局。
在上述德育隊伍的帶領下,我校積極開展德育主題活動,將“毓正教育”內化至學生的道德實踐中。如開展“四海之星”特色評比活動,當中不僅有“學科之星”,還有“藝術之星”“孝順之星”“誠信之星”“環保之星”等;進行班級文化建設一班一特色的活動,有書香班、創新班、活力班等,將“毓正教育”貫徹落實到實處。
(2)家校合作
為更好地完善“正心德育”工作,我校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每學期有計劃地開展兩次家長委員會會議,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引導家長共同參與對學生的“正心德育”;加強與社區之間的合作,如針對校園周邊環境治理難問題,通過各種途徑,與附近的派出所和居委會等有關部門成立共建單位,共同整治周邊環境。
篇10
作為一名幼兒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者,雖然我們無法改變整個社會大的教育環境,無法代替家長的教育行為,但我們應該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讓孩子在幼兒園度過快樂的童年,獲得身心健康和諧發展。不要讓孩子長大后回憶童年時,留下的只是教師的教誨,只是完成不了的作業……多年來我園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堅持“寓教于樂”,讓孩子留下“最炫身影,最美歌聲”,讓教師和孩子共同成長是我們的目標。現將我園在教學管理方面的幾點做法與大家分享、交流。
一、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規范教學行為,克服小學化傾向
自2009年安徽省教育廳下發規范辦園的文件以來,我園嚴格執行文件精神,不使用任何教材,不辦各種興趣班、實驗班,不進行蒙氏、珠心算、識字、英語等違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的教學教研活動,克服小學化傾向,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區域游戲的開展方面下足功夫。
(一)以培訓、學習為載體,轉變家長和教師的觀念
記得在執行文件精神之初,許多老師有疑慮有困惑,沒有教材,我們老師將依據什么上課?如何上課?家長更是不能理解,沒有教材,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干什么呢,整天就是玩嗎?尤其是我園地處城鄉結合部,家長們的教育觀念保守。為此,我們多次召開家長會,邀請專家給家長講座,告訴家長幼兒發展的規律,強調游戲活動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并借助家長開放日,讓家長觀摩幼兒的半日活動,感受孩子在游戲活動中的快樂,讓家長明白什么是“玩中學,學中玩”。
與此同時,我們還對教師進行了專項培訓。幾年來,我園教師的學習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活動,轉變了教師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素質,樹立教師信心,消除教師的畏難情緒。
(二)以園本教研為依托,促進游戲活動內容與形式的多樣化
“一人獻一課”是我園傳統的教研形式。自我園辦園至今,每學期每位教師都要上一節公開課,自制定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目標以來,我們要求教師所呈現的教研課內容必須以游戲活動為主。幾年來,我園的音樂游戲活動、體育游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教師們設計、挖掘出了許多新穎、有價值的游戲活動內容和形式,教師對游戲活動的組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師組織的音樂游戲和體育游戲活動均在市級優質課大賽中獲得名次和獎項。
(三)以孩子發展為宗旨,利用區角環境,實現主題教學與區角活動的高效融合
區域活動的創設是主題開展的切入口,也是教學活動的有效延伸。所以,區域活動的創設利用,一定要根據主題的開展進行及時地填充和更新。創設中要開動腦筋,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采取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創設區角,投放豐富的材料,對幼兒實施興趣強化和行動誘引,真正發揮區角活動的功能價值,讓各區域都“活”起來、“動”起來。
(四)以大自然為課堂,拓展幼兒游戲的空間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都會組織孩子走進大自然,讓孩子們呼吸戶外新鮮的空氣,感受春天絢麗多姿的美景,讓孩子們在大自然這個廣闊的游樂場中自由嬉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五)以競賽為平臺,提升游戲活動的內涵質量
通過幾年的實踐摸索,我園的區域游戲活動已實現常態化。為了提升區域游戲活動開展的質量,我們經常開展競賽評比,促進教師設計出許多新穎的、有價值的游戲內容和形式,教師們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進步,在進步中成長;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在快樂中體驗,在體驗中長大。
實踐證明,只要樹立正確的游戲活動理念,認真組織好每一次游戲活動,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需要,創設適合本班幼兒的區域活動,并根據活動中幼兒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就會看到我們每位孩子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夯實教科研活動,以課題為引領,以活動為載體,提升幼兒園教科研水平
早在2006年,我園就開展了市級《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研究》的課題研究,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老師們摸著石頭過河,積極探索實踐,于2008年順利結題。通過課題的研究開展,老師們的多篇論文獲得市級等次獎,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在市、區級幼兒說話比賽活動中,我園幼兒分別獲得 一、二等獎的好成績。
教師們在課題開展的過程中獲得了成長的快樂,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提升辦園質量,2010年,我們又申報立項了省級課題《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主體性的實踐研究》。幾年來,我園不斷豐富教育內涵,提升管理水平和辦園質量,圍繞著音樂課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知識素養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理論基礎,因此 我們在開展課題研究時,更主要的是先更新教師的觀念。為此,我們組織教師集中學習了與課題內容相關的理論書籍,觀看了有關音樂教學的光碟等。為了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幼兒園領導還特別邀請了市群藝館館員兼市導演協會會員袁老師蒞園任教,利用每周日上午的時間,組織幼兒園全體教師參加黃梅戲唱腔培訓。我們還要求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教育書籍及報刊雜志,做好學習筆記,相互進行交流。同時,為了促進教師學習的主動性,積極選拔教師參加市級優質課大賽,在園內開展一系列教師基本功比賽活動,現在,彈、唱、跳等比賽活動已經成為幼兒園的常規活動。以上活動的積極開展,豐富了教師理論知識,提升了教師專業素養。
(二)立足課堂教學,開展“一人獻一課”活動
在業務園長的組織下,課題負責人帶領課題組成員,立足課堂教學,開展課題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總結、反思,努力實現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主體性。每學期,由教研組牽頭,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一人獻一課”活動,全程參與課堂觀摩、課后評議、教后反思。此舉促進了音樂課堂教學策略的改進和幼兒主體性的發展。
(三)開展園際交流和幫扶活動
為了讓更多的教師走出去、取真經,我園經常組織教師觀摩市教研室組織開展的幼兒園公開周活動及優質課大賽等,并要求每次外出學習的教師返園后及時匯報學習收獲,不斷將吸收的先進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方式、成功的教學行為自覺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專業素養,實施于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有效地培養了幼兒的主體性。同時,為發揮我園在區內的示范引領作用,根據開發區教育中心的建議,我園與老峰中心幼兒園結對幫扶,多次派教師前去聽課、授課、評課、開專題講座,同時,在本園向她們開展示課。在幫扶活動中,我園教師們的專業素質也得到了提升。
(四)借助專家引領,促進課題有效開展
為了讓教師們更多地接觸學前教育的前沿信息,拓寬教育視野,我園多次安排教參加各級機構組織的培訓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園在組織教師走出去的同時,還采取“請進來”的方式,聘請專家、學者來園指導,專家的指導為我們課題的深入順利開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專家的引領,幫助我們解決了教學中的諸多困惑,也使我們的研究活動避免落入形式化、平庸化的窠臼。
(五)搭建各類舞臺,讓幼兒充分展示自我
為了使音樂活動更加豐富,我園以班級為單位,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創設了有利于幼兒主體性發展的音樂區域,讓孩子們有了更多、更自由的機會按自己的意愿無拘無束地表演,在開放的音樂區域活動中,孩子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另外,我們還經常組織家長走進課堂與老師、幼兒一起同演同樂。
以上活動的開展,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幼兒以及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隨著課題的順利結題,教師們在研究實踐中總結出了六種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即韻律活動:創編――提煉型,示范創編型;打擊樂活動:故事表演型,小組匯報型;歌唱活動:填充創造型,圖譜記憶型,并結集成冊為音樂園本教材。課題組獲得了市先進教研組的稱號,課題負責人獲得了市教科研先進個人的稱號。課題研究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熱情,大家紛紛拿起筆來,寫出了自己對幼兒教育的獨特感悟,多篇論文和心得在幼教雜志上發表,在市級論文比賽中獲獎。
- 上一篇:腫瘤專科護士培訓總結
- 下一篇:醫院培訓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