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貿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4 10:02: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貿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國貿實訓總結

篇1

論文摘要:本文從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特點和實際出發,結合學科實踐性強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軟件平臺實訓的方式來模擬國際貿易流程,極大地解決了教學中實踐環節開展難的問題。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特點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作為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核心課程,同時也是許多商務類專業,比如商務英語、商務日語、國際商務等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的技能課程。既然作為技能課程來開設,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只介紹理論,而應該更多地介紹實務中的東西。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門課程的定位就是一門理論加實踐,實踐為主的課程。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實踐性強

這一特點是該門課程區別于其他經濟類課程最重要的特征。該門課程的建設與其他學科重理論教學不同,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對國際貿易業務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國際貿易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

(二)教學與職業資格證書結合

使國際貿易實務教學與外銷員考試、國際商務單證員考試、外貿跟單員考試、報關員考試、報檢員考試等職業資格考試接軌。學生經過本課程學習后,可進一步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

(三)實用性強

學好這門課程將會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的質量,從而有效提高就業率和優化就業崗位。

(四)案例教學特色明顯

本課程的案例教學獨具特色,本課程主講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內容,運用大量生動的、典型的真實案例進行講解。學生們普遍反映本課程的案例教學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實用性。不僅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了理論知識,更使他們學會了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中如何應用這些理論知識,以及如何處理和解決各種復雜的業務難題。

(五)實驗實訓教學突出職業特色

課程組始終把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放在本課程教學的最突出地位。為此,要求全體主講教師把日常教學的每一節課都當做實驗實訓課來上。通過課程內實訓、實驗室中的專業實訓課、假期學生的自主實踐、等實驗實訓課程和手段,使本課程的實驗實訓教學效果突出,職業特色明顯。

針對上述課程特點,教師在授課時針對不同章節采取了不同的實訓方法,本文主要針對軟件實訓進行闡述。

二、采用軟件進行實訓的必要性

(一)實訓環境逼真

軟件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興趣,并且清楚所學的理論內容在實踐中是如何操作的。

(二)授課形式靈活

教師采用軟件授課后,可以結合課程實際,有選擇性地進行操作。

三、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

(一)SIMTRADE外貿模擬軟件介紹

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外貿實習難的問題。

學生在網上進行國際貨物買賣的實務操作,能很快地掌握進出口成本核算、詢盤、發盤與還盤等基本技巧,熟悉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與業務流的運作方式。

SIMTRADE是模擬的外貿操作平臺,每個參與的學生都將按照實習計劃,扮演進出口業務中的不同當事人,共同組成模擬的貿易環境,除管理員與指導老師外分為五個角色,分別是出口商、進口商、工廠、出口地銀行以及進口地銀行。

(二)實訓環節設置

1.交易準備。首先由教師輸人學生信息,主要包括學號、姓名、以及角色選擇等,這項工作可以由教師來完成也可以由學生輸人完成。信息輸入完成之后,學生開始實訓。

開始實訓后,教師首先要明確整個實訓思路關鍵是選擇哪一個支付方式、選擇哪一個貿易術語,在支付方式和貿易術語選定以后接下來進行的是角色資料的選擇。學生首先要填寫出口商、進口商、工廠、進口地銀行、出口地銀行等實訓角色信息。

信息填寫完成之后,可以分別從進出口商的角色進人實訓平臺發送廣告,進口商發送廣告主要是需求信息廣告,而出口商在這里主要發送的是供給信息,發送給工廠的需求信息這里暫且不用。

2.交易磋商。在交易磋商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實訓了解如何來進行詢盤、發盤、還盤。本套軟件中詢盤、發盤的聯系是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的,郵件地址是系統分配的,學生可以用這些郵箱進行登錄、發送和接收詢盤、發盤信息。

3.合同的簽訂。經過發盤接受之后,買賣雙方簽訂外銷合同,合同的具體內容填寫可以參考在線幫助,合同建立好之后,填寫出口預算表,出口預算表的填寫也可參照在線幫助,以上兩項工作完成后,把合同發送給進口商等待確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聯系修改合同,直到最終簽訂這份外銷合同即可。

4.信用證業務。此部分實訓是在外銷合同建立之后,由進出口地銀行來完成的支付方式練習,如果采用的是電匯或托收就沒有此部分內容,但是由于信用證業務比較有代表性所以把此內容單獨作為一個實訓章節。通過這一部分實訓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指導如何進行開立信用證、修改信用證、以及如何進行審證等步驟。并且通過信用證業務舉一反三了解電匯、托收等支付方式。

5.國內采購流程。這一部分主要是出口商簽訂外銷合同后與國內工廠簽訂國內采購合同,合同內容在第二部分交易磋商中已經列明。這一部分屬于國內貿易部分。

6.出口業務單據繕制。組織貨源完畢后,進行貨物出口時主要通過單證的傳輸來體現出口的流程。因此,這一部分要結合制單軟件來進行組合運用,這樣效果更好,畢竟流程軟件所提供的單據模板較少,不利于學生掌握更多知識。

7.進口業務單據繕制。最后進行進口單據繕制,經過出口業務之后,學生對許多單據已經很熟悉了,在填寫進出單據時已經可以熟練填寫,因此這一部分學生可以通過自學的方式完成,教師只需進行輔導和點評即可。

上面七個步驟完成之后,學生已經對外貿流程有了一個很直觀的了解,這時教師可以更換支付方式以及貿易術語來重新進行實訓,重新實訓可以由學生通過自學來自我完成,因為不同的貿易術語下進出口業務流程大同小異,教師在實訓之前要提示學生注意不同貿易術語之間的區別即可。

不同的學生還可以通過組隊的方式進行實訓,比如三個人一組即進口商、出口商(工廠)、銀行(進出口地銀行),五人一組實訓就是每個角色由一個同學來擔任,完成之后進行角色輪換即可。

篇2

對師生來說,獲取的環境條件極其有限,而營銷工作最大的特點就體現在權變性,即在營銷中要根據組織所處的內外部條件隨機而變,針對不同的具體條件尋求不同的最合適的營銷模式、方案或方法。因此,以往的營銷實訓對學生營銷能力的培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全真營銷實訓是在完全真實的市場環境中進行的,產品、市場、消費者等都是真實的,需要學生在完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方案的策劃及實施,因此,對培養學生的營銷思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營銷是一門系統工程,戰略和策略,各種策略之間,戰略、策略和環境之間都應該是相互匹配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最終都會導致同樣的結果———營銷工作的失敗。因此,缺乏綜合實訓的學生無法真正有效理解和應用營銷理論,通過綜合實訓才能使學生對營銷理論融會貫通。以往的某些營銷實訓模式,例如在校內作促銷活動、銷售競賽等,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其運用的營銷要素有限,例如在營銷策略中非常重要且中基層營銷人員最常用到的渠道策略等就無法得到運用,從而影響學生營銷實踐能力的培養。

以往的營銷實訓側重于對方案的策劃,或雖有執行,但執行期太短,難以體現營銷的真實面貌,學生對營銷的理解也難以深入。而全真營銷實訓由學生在較長的時間跨度內執行其制定的營銷方案,在執行中學生自己就可以評價方案的好壞,了解真實的市場。感受市場的酸甜苦辣。通過執行,學生才能更好地總結經驗教訓,理解營銷的真諦。以往的營銷實訓主要由教師或企業營銷管理人員評價結果的優劣,主觀性比較強,而全真營銷實訓有具體明確的客觀指標來衡量結果,比如銷售額、市場占有率、鋪貨率、陳列情況、知名度等。這樣,一方面使評價更為客觀,另一方面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實訓的積極性。

二、全真營銷實訓的優點

正是因為有營銷教師和大量學生無償幫助企業作市場,所以,受到企業的熱烈歡迎,而學校無需為實訓付出任何費用。例如:武夷學院2010級國貿專業2012年秋的市場營銷課程綜合實訓與興華啤酒公司合作開拓武夷學院市場,企業除了提供必要的物料、宣傳費用支持外,還拿出一些獎品來獎勵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團隊,經過此次實訓,興華啤酒在武夷學院市場的知名度、美譽度和銷量也都有了較大提高,真正實現了雙贏。因為是全真的營銷實訓,是在完全真實的市場環境下進行的完全真實的營銷活動,和在企業中進行的營銷工作幾乎完全相同,因此,對于急切盼望實踐的學生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再加上企業獎品的激勵和教師平時成績的激勵,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非常高。因為是綜合實訓,需要學生提出策劃方案并執行,所以,學生的營銷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市場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中,學生也獲得了較大的收益。

三、全真營銷實訓過程

產品應選擇在本地市場不太成熟或目前市場表現不太好的產品,因為成熟產品的市場定位及營銷策略已基本成熟,可供同學們選擇的余地非常小,最多只能作促銷策劃,而中基層營銷人員最常要運用的渠道等策略可發揮的空間較小。對于在本地市場不太成熟的產品,由于其市場未充分拓展,同學們有較大的發揮空間,能綜合運用市場定位及4P策略。而且,由于是處于市場開拓期或目前市場表現不太好的產品,企業的積極性也很高,愿意配合學校進行各種活動。例如:武夷學院2010級國貿專業2012年秋的市場營銷課程綜合實訓選擇2012年5月剛剛在本地開拓市場的興華啤酒公司合作,由于興華啤酒進入市場的時間非常短,還處于市場開拓期,產品知名度非常低,渠道還未有效建立,所以,對同學們來說需要在市場定位及4P策略方面都做出自己的決策。

篇3

    國際貿易;校中廠;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 楊軍安,河北政法職業學院國貿教研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服務貿易、國際貿易實務,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2)06-0106-0003

    一、概 述

    隨著我國進出口規模擴大,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融入國際市場。中小型外貿企業成為各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主要就業途徑。如何使得專業人才培養與中小外貿企業需求相一致成為各院校國貿專業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校中廠”模式能夠實現校企深度合作,把企業請到學校,讓學校的育人優勢與企業業務優勢結合起來,共同完成人才培養,促進就業。國際貿易專業畢業學生主要就業崗位是外貿企業中的業務員、單證員和跟單員。把中小型外貿企業引入到學校,把外貿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引入到教學,改變以往國貿專業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改革創新,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本文主要根據河北政法職業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近兩年的“校中廠”的建設經驗,結合專業多年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探討國貿專業“校中廠”人才培養模式。

    二、“校中廠”人才培養模式設計

    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在三年學習過程中,學生有切實的企業鍛煉經歷是至關重要的。而目前中小型外貿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和業務性質要求,不能大規模接受學生到企業實習。因此,“校中廠”模式就提供了一種有效解決辦法。學生不需要離開學校,也能夠到企業鍛煉。

    (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面向涉外經濟貿易部門、進出口企業,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創新精神,能從事外貿管理或在外貿第一線進行合同的簽訂、履行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國際貿易業務人才。人才培養目標分兩個階段共同完成。第一階段是“仿真外貿公司”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第二階段是到“校中廠”企業實習,以企業為中心。第一階段安排是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綜合培養時期,以培養外貿業務員、單證員和跟單員為目標。第二階段是學生到企業。由企業分派不同工作崗位,通過崗位輪換,應用專業知識,深化能力鍛煉及整體素質提高,以培養學生成長為外貿經理為目標。

    (二)“仿真外貿公司”教學

    在教學改革中,各個院校都強調教學內容和實踐項目均要求來自于企業一線實踐,與實際就業崗位相對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外貿專業知識,還要突出培養外貿業務操作能力。因此,要通過精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模式,讓學生對外貿行業能夠產生濃厚興趣,并進一步培養個人外貿職業素養,提升畢業后的從業競爭力。我們提出把情景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結合起來,改造國貿專業核心課程教學。2011年,河北政法職業學院與河北瑪世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協議,探索“校中廠”及校企“雙主體”合作教育培養模式。國貿專業與該公司附屬出口公司合作進行絲網出口人才培養。目前,已經有兩屆500多名學生到該公司參與絲網產品出口的實習實踐。在總結“校中廠”模式實施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把絲網產品出口業務融入到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把仿真絲網出口企業引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以真實外貿情景為基礎來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第一階段安排4個學期教學。從一年級開始對教學班級進行分組,每個班級成立10個左右仿真絲網外貿公司。外貿公司競聘產生外貿經理,自由招募組員。所有專業核心課程都按照項目教學法改造,以每一個仿真絲網外貿公司為中心開展教學。通過《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函電》、《外貿單證》等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改革,引入仿真外貿公司內部協作和公司之間競爭,實現知識學習與外貿人員從業技能培養的有效融合。課堂教學主要放在實訓室,打破了以往教學模式,在掌握知識,鍛煉技能基礎上,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競爭精神和團隊精神。《外貿綜合實訓》、《報關與報檢實訓》等實訓課程安排機房上課,通過專業外貿實訓實習軟件,模擬現實企業中外貿業務流程,從而加深掌握知識,鍛煉操作技能。

    (三)“校中廠”實習

    外貿企業工作性質更適合于到 學校開展校企合作。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有近十年時間,外貿進出口產品越來越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大量中小企業都有進出口需求,但缺少專業操作人才,特別是進入企業就能上手的外貿人才。并且有的畢業生到企業不到半年,剛剛了解產品和企業就會跳槽。“校中廠”模式能夠有效減少畢業生和企業雙方選擇的盲目性。通過在學校“校中廠”

    企業實習和實踐,有助于企業發現并培養儲備人才,減少人員流動性。而學生通過“校中廠”的鍛煉,能夠切實感受到現實社會對自己要求,有利于學生合理地選擇就業方向和就業崗位,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第二階段“校中廠”實習,安排1~2個學期。在前一階段熟悉特定出口產品——絲網基礎上,集中安排學生到對應的“校中廠”企業進行實習。由企業根據需要安排學生工作崗位,定期進行輪崗。同時第二階段也是深化學生外貿專業知識掌握,應用其工作能力的階段。以企業為中心,讓學生以一名真正員工身份來體驗企業管理與經營過程,為學生今后更好的融入社會打下基礎。同時,又可以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第二階段定位是學生今后在外貿行業成長目標——外貿經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不僅要培養知識、能力和素質,更要培養熱愛外貿行業的精神,能夠立志于投身這個行業中,為外貿企業和自身創造更高價值。

    三、“校中廠”人才培養模式過程控制

    (一)建設“雙師型”教學團隊

    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在專業不斷發展過程中,無論與企業交流溝通,還是日常教學活動,專業教師都要把服務育人的精神貫徹到課堂和實踐活動中。“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是教學改革和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雙師型”教學團隊重在教師服務企業的經歷。每年,教師都要花一定時間到中小外貿企業特別是“校中廠”去進行調研和座談,了解最新出口信息和政策調整,真正掌握外貿企業具體情況。只有在掌握一線實踐資料的基礎上,教師才能在教學中手把手地教會學生,才能保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改革專業課程體系

    以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缺乏實踐性,與企業崗位要求存在差距。要定期進行專業調研,邀請外貿行業專家召開論證會,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調整,突出實踐性和操作性,把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素質培養結合起來,注重育人。專業核心課程改革中,要使用項目引領模式、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模擬訓練教學法等多種現代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實訓室、多媒體教室等資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課程體系上,要注重前后課程銜接,專業知識銜接。適當增加專業技能課程,特別是校企合作課程,使國貿課程體系更加合理,緊扣時展脈搏。

    (三)“校中廠”協同管理與合作教材開發

    “校中廠”實習以企業為中心,其實習過程和內容要與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專業教師要與企業相關人員充分溝通,在企業崗位要求和人才培養模式之間尋找結合點,協助企業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專業教師要定期與實習學生進行座談,掌握實習情況,及時反饋給企業。同時校企要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共同探索合作育人新模式,爭取盡快開展訂單式培養。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很大程度依賴于教材內容選編。要充分利用校外實際基地以及“校中廠”等各種資源,與企業一同開發出適合本學校的國貿專業系列教材,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和廣度。

    (四)實訓室和軟件建設

    第二階段教學主要依托國際貿易實訓室以及外貿實訓軟件來組織教學。實訓室上課可以打破以往課堂組織形式,適于分組進行教學,能夠提供一個平等的寬松教學環境。各個仿真外貿公司通過一個平臺進行競爭與協作,能產生對抗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外貿實訓軟件教學作為人才培養重要手段,其選取和個性化修改就顯得格外重要。而且,機房實訓能夠讓學生較為全面的掌握外貿業務全流程,是實訓室教學重要補充,能夠把各門專業課程綜合起來,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四、創新與進一步思考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校中廠”人才培養模式依托校企合作,突出就業導向。圍繞構筑“校中廠”人才培養模式,來展開所有教學工作。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項目課程的開發、實習實訓環節教學等諸多方面,以階段性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宗旨,密切結合中小型外貿企業需求,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以此提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中,也同時出現校企溝通不順暢、師資和教材缺乏、實訓室建設滯后等問題。比如:學校和企業對學生“校中廠”實習的目標不同理解。企業更多的是看重學生能否創造經濟效益,而注重效率。學校則看重教育的公平性,要給所有學生提供一個公平教育機會。如果雙方溝通不暢,就不能正確貫徹人才培養目標,影響教學和實習效果。諸如此類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來逐步加以解決。

    [參考文獻]

    [1]李紅霞. 姜大慶. 家紡專業“校中廠”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2,(11).

    [2]戈雪梅.對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2,(1).

篇4

首先,本文對電子商務環境下商務英語人才職業能力要求的變化進行了分析,分別從交易準備階段:涉外網絡營銷能力及交易磋商階段:在線磋商談判能力這兩方面進行論述;接下來,對基于電子商務環境的商務英語綜合實訓設計展開了集中討論。

【關鍵詞】

電子商務;商務英語;業務實訓

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社會生產中的各個領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跨國貿易領域受到的影響尤為顯著和深刻,信息化的國際貿易時代已經拉開了序幕,使電子商務擁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國際貿易的走勢和發展動向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目前我國的對外貿易已十分活躍,為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贏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商務英語方面的綜合實訓正急需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使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能夠適應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需求。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商務英語人才職業能力要求的變化

(一)交易準備階段:涉外網絡營銷能力

在開展電子信息平臺支持下的國際貿易之前,應預先安排交易準備階段,主要工作目的在于對市場進行深入調查,完成市場開拓。對于進出口企業來說,這一階段應努力尋求合適的貿易合作方,從而為今后的緊密業務聯系提供保證。具體來說,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利用一切可行的渠道對相關企業及產品或服務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做到跟蹤式調查了解,對客戶、供應方以及競爭對手的各項信息內容進行動態的跟進了解,從而使企業充分掌握目前國際市場的走勢和行情,做到有備無患。由于處在電子商務的交易環境下,供求雙方均可利用互聯網作為技術依托,完成所需信息的和采集,對業務開展所需的各項信息進行互通有無的溝通合作,主要包括企業基本信息、產品或服務信息、供求信息等等。因此,對于商務英語人才來說,在交易準備階段需進行有效的跨國市場營銷工作。為了提高這一階段的營銷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應保證具備熟練的網絡應用能力,尤其是國外搜索引擎的操作能力,在操作中應準確查找到所需的客戶信息,完成信息的篩選。第二,必須能對阿里巴巴或e-bay等跨國貿易中常用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進行熟練的應用。第三,對于一些需面向國際市場的外貿網站,應做到良好的信息維護,并準確使用英語完成產品信息的和刷新。

(二)交易磋商階段:在線磋商談判能力

交易磋商階段屬于貿易往來中的核心階段,貿易雙方將通過詢盤、發盤、還盤和接受這四個基本環節的循環進行來完成業務合作細節的磋商,主要包括合同標的、價格、合作條件、結算方式、運輸方式、保險以及糾紛處理等多個方面。在電子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跨國貿易已無需采用傳統的郵寄或傳真等信息交換手段來完成業務磋商,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電子郵件或新聞組、實時討論組(主要指MSN、SKYPE等網絡工具)將為國際貿易的開展提供更優質的磋商平臺。其中,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可縮寫為EDI)能夠支持報價單、訂單或其他商業文件的實時傳遞。而當磋商雙方取得共識之后,電子商務平臺可謂貿易雙方生成一份電子訂單,從而無需簽訂紙質的貿易合同。在這一技術背景下,商務英語人才就需要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業務談判能力加以提高。首先,應熟練掌握E-mail等郵件形式的電子平臺,從而有效展開與外商之間的詢盤、發盤、還盤與接受等業務談判環節;其次,能能夠利用電子數據交換完成訂單簽訂,取得電子文件形式的貿易合同。

二、基于電子商務環境的商務英語綜合實訓設計

(一)綜合實訓項目一:交易準備階段的實訓

此階段的主要實訓要求在于使商務英語人才能夠熟練掌握以阿里巴巴或e-bay等為電子商務平臺的電子商務營銷。在這一階段的實訓中,應至少包括以下兩個實訓項目。

分類實訓項目一:利用模擬外貿網站作為實訓基地,展開網站設計、內容編輯以及英文產品信息的。與此同時,還應參與英文網絡推廣文案的創作,并將其在外貿網站上。

分類實訓項目二: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的信息收集優勢,認真篩選重要的國外客戶信息,確定合作對象,并向選定的客戶發送本企業的促銷外貿函電。

(二)綜合實訓項目二:交易磋商階段的實訓

此階段的主要實訓要求在于使商務英語人才能夠合理使用電子郵件、MSN、SKYPE等信息溝通方式,將其作為商務合作洽談的平臺,并使用英語來完成口頭或書面形式的業務磋商和談判。這一階段的實訓同樣包括兩大基本項目。

分類實訓項目一:使用電子郵件這一信息交流方式完成國際貿易中的詢盤、發盤、還盤及接受等一系列環節,并在這一過程當中配合使用MSN、SKYPE等在線溝通工具對業務洽談的細節部分展開討論,主要是就商品數目、商品規格、價格、支付手段、運輸手段、有效日期、保險、索賠方式、仲裁處理方式等多方面內容與外商進行談判。

分類實訓項目二:通過在線洽談的形式與外商進行商定合同的簽訂并對其中的具體事項展開執行,與此同時應完成電子發貨確認證明的制作。

(三)綜合實訓項目三:善后處理實訓

國際貿易合作中涉及到的善后處理同樣需專門展開一定的實訓,實訓要求在于能夠使商務英語人才通過網絡交易方式進行核銷退稅與交易糾紛的妥善解決。

分類實訓項目一:通過電子口岸將出口退稅、外匯核銷及進口付匯核銷等事宜辦理好。

分類實訓項目二:利用模擬航運電子信息平臺,對商品運輸情況、貨損情況進行準確統計,并將統計結果通過電子郵件或在線溝通工具與保險公司及發貨方進行協商,解決理賠方面事項。

三、結論

本文通過對電子商務環境下商務英語的綜合實訓設計進行分析研究,指出電子商務平臺的運用將在當前及今后的國際貿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商務英語人才必須認清當前發展形勢,努力使自己適應新的業務環境。本文對子商務環境下商務英語人才職業能力要求的變化進行了研究總結,同時也對基于電子商務環境的商務英語綜合實訓設計提出了建議。

參考文獻:

[1]謝凌江,王菁.國際商務談判雙語綜合實訓課程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17(23):278279

篇5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國際貿易實訓;Simtrade實訓平臺

1項目化教學的涵義

項目化教學就是以一個“任務”為驅動通過完整的項目工作來進行實踐教學和培訓的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以明確的目標為導向,學生圍繞目標來開展自主學習,教師在其中扮演監督員、輔導員和總結人員的角色協助學生圓滿完成任務,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對學習內容的充分掌握。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建設性將充分的得到發揮,而教師將從傳統的講授教學活動中脫離,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主導的教學模式。1)教師活動采用項目化教學,教師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僅對整個教學方法有深刻的認識,更要對所操作項目有全盤的掌握。期初,向學生說明項目的目標、具體完成任務的要求、預期的困難等,引導學生進入項目執行階段;中期,則主要圍繞學生出現的問題做好輔助和指導工作;后期,對學生的項目進行效果測評和總結分析,便于幫助學生從項目中獲取知識,并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最為關鍵的就是實現角色的轉變,教師不再是一部可供學生隨時查閱的百科全書或者滔滔不絕的傳道者,而要退居次要位置,成為為學生的向導和顧問。2)學生活動項目化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貫穿始終,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和最終的評價等都由學生全權負責。學生可以獨立的完成一項任務,也可以在團隊合作中扮演某個角色承擔某一部分的工作,但無論是哪種模式,都要對整個項目的全過程進行了解,并為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在這樣一路摸索一路總結的過程中最終實現項目化教學的終極目標——對項目背后隱藏的知識進行挖掘和消化。項目化教學起初理論的提出是在構建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并且多用于工科的教學改革和探索,但其后很多應用型學科在實踐教學的活動中也逐漸意識到項目化教學對于傳統教學的革新,因此也在近年加以嘗試和應用。國際貿易實務本身就是一門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學科,因而項目化教學引入到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實踐中也就勢在必行。

2國際貿易實訓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1)校外實訓條件受限國際貿易的學習需要與企業及相關部門的工作對接才有實際的意義,無論是貿易磋商、合同簽訂,還是報關報檢、外匯核銷,單純地依靠教師講授決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然而,云南省相較于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貿易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都處于滯后的狀態,尤其是我校處于滇中地區,不具備口岸帶來的地緣優勢。玉溪市內專門開展對外貿易業務的企業屈指可數,在為數不多的外貿企業中,其從業經驗、標準規范都成為了制約企業發展的硬傷。此外,相關的海關、銀行、檢驗檢疫機構等配套服務自然也大大受限。因此,受外貿企業數量和質量的影響學生想要進入企業和相關部門進行實習也就變得較為困難,尋找能替代或者彌補校外實訓的方法也就迫在眉睫。2)校內實訓軟件種類繁多,實訓教學方法與軟件設計不匹配近年來,受制于校外實訓的條件,很多高校紛紛青睞于校內模擬的實訓平臺和軟件。目前,國內包括Simtrade、TDT、億學等在線或離線應用總計多達100多種,種類繁多,而且偏重不一,這為學校在選擇合適的軟件時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此外,即使是采購了合適的外貿實訓軟件,很多學校由于沒有相應的師資,不重視教學方法的更新,使得軟件的作用大大折損。由此,探索一套科學合理并與軟件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就成了現階段解決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實習難、就業難的一條路徑。

3項目化教學應用于國際貿易實訓教學的意義

1)對教師的意義項目化教學的引入必然為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帶來全新的格局,教師需從根本上重新定位和認識本門課程的特點。國際貿易不再是拆分為函電寫作、合同簽訂、海運保險、報關報檢等部分來開展教學,而是將這一系列活動雜糅起來,綜合應用的一個完整項目。一方面,教師要適應課程組織形式的轉變,從原來逐個章節的講解到現在綜合問題的全盤規劃;另一方面,教師要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向學生的指導者、促進者、組織者過度。而這一系列的轉變必然為教師在教學方法的創新、課程體系的綜合把握上起到了推動的作用。2)對學生的意義于學生而言,國際貿易實務本身就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傳統的教師主導型課堂很容易使學生散失學習的興趣,進而大大削弱學習的效果。而項目化教學將學生放到一個任務驅動的環境中,使得學生必須要積極主動的轉變學習方式,自己設定目標、規劃項目、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在國際貿易模擬的平臺里就如置身于真實的國際貿易操作環境中。當他們面臨融資問題時,他們會想到從銀行貸款或者通過前T/T進行款項預支;當他們經歷海難或意外事故時,他們會更深切地體會保險險種選擇的重要性;當他們整筆交易完成盈虧狀況卻顯示為虧損時,他們會更重視下一筆交易利潤核算的準確性……這些問題由學生自己發現并設法解決讓他們對相應知識掌握的更透徹,學習的效果往往比老師直接提供答案更為有效。此外,在項目合作中他們也能親身體會團隊合作,利益博弈等帶來的樂趣。3)對學校的意義對學校,項目化教學為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提供全新的課程理念,提升學校相關專業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目標。通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探索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組織形式、活動內容、管理特點、考核內容、支撐條件等的革新,逐步完善和整合國際貿易實務這門課程的課程體系。

4Simtrade實訓平臺下項目化教學的主體框架

Simtrade外貿實訓平臺是國際貿易相關專業的教學練習和專業實習應用平臺,通過對整個外貿行業的流程和慣例的歸納總結,在互聯網上建立仿真的國際貿易虛擬環境,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國際貿易風險和樂趣的機會。參與Simtrade的貿易模擬的學生都將按照實習計劃扮演進出口業務流程中的不同當事人,承擔包括進口商、出口商、供應商以及銀行的日常工作,從而共同組成虛擬的貿易環境。他們互相競爭,同時又彼此協作,熟練掌握各種業務技巧,體會客戶、供應商、銀行和政府的互動關系,真正了解到國際貿易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運作方式,最終實現實踐中學習的目標。在項目化教學的基本構成條件中要求,項目要有清晰的任務說明,明確的成果展示,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與企業生產過程或商業活動直接相關。Simtrade外貿實訓平臺的設計高度的契合了項目化教學開展的必要條件,因而具有開展教學的可行性。1)確定任務在確立任務階段,教師首先需向學生說明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的設計理念以及完成方法,幫助學生宏觀上對即將面臨的任務和需要使用的軟件有所了解。其次,教師對學生進行角色分配,并說明各角色的義務和責任,使學生對自己負責的工作內容有清晰的認識。最后,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確定任務目標,包括掌握進出口的成本核算、詢盤、發盤與還盤等各種基本技巧;熟悉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與業務流的運作方式;切身體會國際貿易中不同當事人面臨的具體工作與他們之間的互動關系;學會外貿公司利用各種方式控制成本以達到利潤最大化的思路;認識供求平衡、競爭等宏觀經濟現象,并且能夠合理地加以利用。2)制訂計劃在這一階段,教師就應該退居次要位置,把項目完成的最低要求、時間安排說明之后,放手交由學生來自主制訂計劃。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被要求5周內完成至少4筆由不同支付方式、運輸方式和貿易術語組成的交易。此時,學生要妥善考慮團隊合作或者單獨完成的利弊,磋商階段應采取先發制人還是保持先行觀望、認清市場的態度,以及定價策略要走薄利多銷還是高報價高利潤的路線……這一系列問題都應交由學生來獨立完成,并最好能以書面計劃的形式提交,便于學生在其后的操作中有藍本可依。3)實施操作進入項目實施階段,學生按照計劃逐步完成公司注冊、函電寫作、合同簽訂、合同履行以及善后的各個環節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階段性檢查和小結,發現各角色在各環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4)檢查評估在Simtrade實訓平臺的成績考核中,每個學生都要從單據填寫熟練程度、業務流程熟練程度以及預算能力三個維度,包括基本資料、財務狀況、庫存狀況、供求信息、郵件管理、業務能力以及單據制作七個層面來進行評定。此外,受制于Simtrade軟件本身存在的一些漏洞以及在貿易糾紛中教師仲裁的結果差異,教師還應根據日常指導中對學生的觀察來進行非系統的分數調整。通過人工和系統的綜合評定給予學生實訓成績,并協助學生針對實訓成績進行總結分析。在這一階段,實驗報告就成為了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幫助教師進行統計分析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5)結果應用最后,教師應把各個授課班級的統計結果存檔并進行橫向縱向比較,根據不同班級的特點進行分析,更好的提升項目化教學的效果。

5項目化教學在國際貿易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提升

1)加強綜合應用國際貿易實訓是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前的準備課程,更是對國際貿易專業前期課程的綜合應用和檢驗課程。Simtrade外貿實訓平臺融合了國貿實務、商務英語以及電子商務等三個部分的內容,要求學生能夠將大一至大三所學融會貫通。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對前期所學內容的遺忘是影響和限制實訓操作效率的最大因素,此時,教師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回顧顯得至關重要。此外,學生過往章節拆分的學習使得他們對于整個流程感到陌生以及對各相關部門職能的關聯性缺乏認識,因此,妥善的應用Simtrade的幫助系統來幫助學生搭建整體框架、梳理整個業務流程也是提升國際貿易實訓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2)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項目教學法要求項目設定本身必須有實際應用價值,Sim⁃trade軟件的設計也正是實際外貿操作的仿真。學生要完成項目,就必須依托所學的知識和原理開始入手,分析項目和實施項目。而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又不斷的拷問學生之前所學是否真的符合現實操作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有效地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更發現脫離書本之外國際貿易有許多更深邃更有意思的活動。3)關注教學過程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項目化教學的核心,因此,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把更多的焦點放在對學生平時的觀察。學生填單的熟練程度是否隨業務筆數的增多而變好,利潤核算的準確性是否得到提升,財務和庫存的有效平衡能否掌握其中的竅門等等,這些都是項目化教學在國貿實訓應用中應該給予關注的地方。4)提升學生的創造性、主動性和協作精神學生通過使用Simtrade平臺應該逐步擺脫知識只能向老師索取的觀念。他們在獨立的完成多筆業務中會發現,系統提示成為了他們的導師、周圍有經驗的同學成為了他們的導師,甚至是他們犯錯誤之后遭受的損失成為了他們的導師。學生自主的尋找貿易合作伙伴、自己制定談判策略、自發的尋找融資渠道……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主動性和團隊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5)優化教學效果的可測評性通過軟件與教師的雙重評分可以大大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公正客觀性。國際貿易的實戰能力并非簡單的一張試卷和一份報告就能說明,而更多的是體現在日常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結合教學軟件與教師日常觀察的教學測評能更有效的衡量學生學習成果。

作者:夏晨兆 單位:玉溪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黃冬梅,湯天啊.基于外貿業務流程的《國際貿易實務》項目化教學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3(2).

篇6

關鍵詞:國際貿易 人才培養模式 商學結合 外貿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4-0067-02

近年來,國際貿易專業在全國的辦學規模先擴后減,這與全球經濟下行的現狀分不開,但從長遠來看,怎樣培養高技能應用型外貿專業人才,樹立專業培養特色,并起到示范輻射作用,是國際貿易專業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對“以行領知、商學結合”的國際貿易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建設的使命所在。

1 當地外貿企業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分析

2003-2013年,株洲市外貿進出口累計142.02億美元,全市外貿增長幅度在2006年達到峰值,2007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后外貿發展受到極大打擊,2009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此后又逐漸恢復增長勢頭。進入十二五時期以來,全市外貿出口從注重量的增長轉向注重質的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持續提高,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逐年增加。本市對外貿專業的人才需求是比較迫切的。

從調查的情況來分析:株洲市的外貿企業除了南車集團等幾家大型企業之外,基本上集中在中小型企業,外貿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外貿業務員、跟單員及單證員、報檢員上,外貿跟單員、單證員和報檢員是依次排名前三位的崗位。用人單位對外貿相關的基層工作崗位更傾向于選擇動手能力強的高職畢業生。尤其是株洲市蘆淞服飾城,自上線電子商務平臺以來,對線上的外貿從業人員也有較大的需求。從調查數據來分析,獨立進行進出口成本、價格核算、用英語進行交易磋商、撰寫英文函電、跟單履行外貿合同、網絡貿易操作、外貿單據制作及審核信用證等實踐能力是外貿企業普遍看重的國貿專業技能。社會能力主要集中在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此外,受訪企業對網絡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后續學習能力等也很重視,普遍認為剛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在與人溝通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方面比較欠缺,而且對就業地點要求過多,而外貿業務員崗位則可能要求畢業生能夠適應差旅較多的工作。

綜合分析,企業對國貿人才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理論基礎要夠用,在外貿跟單、單證繕制、價格核算等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要嫻熟,最好是一進入企業就能進行基本獨立的操作,以減少企業的培訓成本。這就對高職學院在該專業的培養目標上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那就是必須緊密結合外貿行業、企業和地域需要,把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于能在涉外企業單位從事外貿跟單、單證制作、報關報檢、國際貨代等崗位工作,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并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靈活進行動態調整。

2 “以行領知,商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2.1人才培養模式的界定

為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培養符合地區行業需求的高端技能型國貿人才,我們通過專家會議、實地調研、畢業生訪談等方式,積極對國際貿易行業、企業和人才培養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在此基礎上充分結合外貿專業特點,綜合考慮國際貿易實際業務操作中的共性,以貿易流程為基點構建外貿實習專業平臺,在專業平臺基礎上以職業崗位為切入點,構建“以行領知,商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2.2以行領知,商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學院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中,有1-2名在外貿企業中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專家,在各級教學會議中,來自外貿一線的企業專家與業務骨干定期與學院專業教師共同研討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市場的變化動態修訂專業教學計劃。對不同經濟時期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反復論證,對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不斷的修訂和完善。

以行領知,主要是指依靠校內的外貿實訓平臺,將外貿知識與職業技能訓練相融合,針對外貿技能的各個模塊設置專門的實訓周進行配套、集中的專業模擬實訓;通過與相關外貿企業合作,充分利用企業豐富實踐資源,以培養實戰技能為主線,開發真實環境下的實踐項目,學生在學完專業核心課程后可進行基地實訓;學生完成全部校內課程后,到校外進行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

商學結合的實現在較大的依賴校外實訓基地的有效開發和校企合作的實質性開展。具體來說要實現人才培養與實際工作崗位的深度融合,就要使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的具體要求、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緊密結合,盡量做到將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相關外貿職業崗位標準相統一,專注職業能力的培養,根據職業崗位標準,重構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真正做到課證相融,校企深度融合。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任務驅動、案例教學、項目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加強教學做融合。

國際貿易的專業特性,決定了探索工學結合培養方式存在著不小的難度。所以,基于外貿典型工作任務的學習領域核心課程開發與實施顯得尤為重要。

以國際貿易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外貿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與株洲本地外貿公司的企業實踐專家共同敲定了《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制作》、《國際商務談判》、《商務英語視聽說》等課程的教學內容。

課程中學習情境由企業的真實工作情境轉化而來,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按照企業真實的工作任務來設計學習性的工作任務,以崗位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分教學模塊,結合具體的外貿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識,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融“教、學、做”為一體,實現課程與工作一體化,通過企業專家參與課程內容改革,盡可能及時反映外貿行業的最新發展,吸收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和技巧,將課程內容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及崗位技能進行有效銜接,以順利實現教學向工作崗位的遷移。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理論課與實踐課交替進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企業兼職教師為主導進行實訓指導。在考核方式上,將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將學習過程考核與實踐結果考核相結合;積極探索教室與實訓室、課堂、實習地點的一體化,充分利用校內模擬實訓平臺和校外實訓基地,在實訓室實現操作技能要求高的課程,在業務現場實現職業情境要求高的課程,使學生所學即所用,能夠在“用”中進一步理解知識,在“學”中切實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此外,從該專業成立之初即強調了在校期間需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實現課證融合。要求學生在畢業時能夠取得跟單員證書、單證員證書、報檢員資格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中至少一種。同時在教學中還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靈活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角色體驗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所取得的成效、不足及對策

3.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目前,該專業正在深入開展校企互通,整體推進以外貿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學習任務的制定與實施,以基于真實工作任務和場景的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頂崗實習基地建設為載體,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外貿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逐步完善以外貿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力求學習與企業外貿業務實際工作的一致性,采用行動導向模式主導教學過程,實現課堂與實訓室的一體化。

經過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我院國貿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具體來說,在師資隊伍上,構建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在校企合作中建立了一批本地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在課程與教材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據相關的典型工作任務,結合培養目標和湖南省信息化教學改革的要求,對該專業核心課程進行了課程改革,立項教改項目3項,空間課程資源建設6門。目前主審公開出版了十二五規劃教材1本,主編副主編教材4本。

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學生的職業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聲譽進一步提高,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在英語證書、單證員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的通過率均居前列,同時,結合湖南省的技能競賽和技能抽查的常態機制,充分發揮了這兩項機制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組織本專業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競賽活動,把“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真正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在2014年參加全國外貿技能競賽項目中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為更好地服務社會,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我們還通過與麥肯錫公司合作,堅持進行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活動,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評價較高,認為他們工作表現踏實、適應能力強、工作有潛力,目前已有部分學生成為基層單位的業務骨干。

3.2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

人才培訓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校企合作上還不夠深入,企業的經營活動首先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接收沒有實際經驗的實習生到企業實踐,對于許多企業而言,對他們進行培訓是需要占用他們大量時間與經費的,因此,企業的合作意識不強烈,對學生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外貿企業的商業機密讓企業不放心讓實習生接觸到企業的核心業務,這對于培養學生真實的風險防范意識是最大的障礙,因此,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完善“以行領知,商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各種運行機制需要長期探索、總結。基于這些原因,在校企合作中往往學校表現的更為積極,而企業相對冷淡,導致部分實訓基地沒有實質上的深度融合。

同時,課程改革及教材建設力度也不夠。部分課證融通課程的課程標準制定已經有一定的時間,現在國際經濟形勢在變,相關貿易規則和慣例也在變化,還需要根據最新的職業資格標準進行修訂和完善。在信息化教學改革中,新興的MOOCS資源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部分老師不愿意參與。教師教育觀念沒有完全轉變,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增強針對性與實用性,將課程改革落到實處。大部分青年教師缺乏實踐教學能力,可通過企業掛職鍛煉、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讓他們深入到外貿一線,全面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儲玲.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平臺+方向”人才培養模式――以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6).

[2]石國華.基于“校企合作”的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46).

篇7

關鍵詞:國際貿易人才崗位標準培養模式

河北政法職業技術學院從2004年起開設國際貿易專業,向河北乃至全國輸送了大量的國際貿易人才,他們主要從事國際貿易業務員、跟單員、單證員、國際貨代員、報關員、報檢員等工作。

2011年4月,筆者承擔的院級課題《面向河北民營經濟的我院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正式啟動。此次參與調研的是本課題研究團隊老師及我院08級國際貿易專業5個班的部分畢業生,歷時6個月,針對河北省內30家外貿企業中對外貿崗位的人員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需求進行問卷調查;同時還針對我院08級國際貿易專業5個班部分畢業生基本素質進行了調查。通過對外貿企業對員工專業知識需求和我院職業教育課程現狀分析、總結,設計出適合市場需求和我院學生情況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1 企業需求與我院畢業生素質情況調查結果對比

1.1 企業外貿崗位實際需求

通過我院08級國貿畢業生所在省內30家典型民營中小型外貿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和典型企業的實地走訪,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河北外貿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是什么?二是按照外貿企業的要求,這些崗位需要的技能是什么?為我院國際貿易專業工學結合人才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據。調查結果顯示 :

①對于企業需求是什么這個問題,企業負責人認為他們在招聘員工時重能力,輕學歷,對學歷普遍要求是大專。最注重的是員工對企業忠誠度、吃苦耐勞、積極主動工作學習、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所調查的企業中,有80%以上的企業認為,與專業知識相比較,企業更看重學生的這些能力,這是畢業生盡快適應社會、適應工作崗位的必備素質。因此我們教育的重心應放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上。

②對于外貿崗位所需要的技能這個問題,調查顯示企業認為學生應擁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外貿實務操作能力,能熟練書寫函電,繕制各種單證,企業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會更注重外貿基本技能的考核,一些情況下會參考學生在校考取的技能證書,如單證員資格證書、商務英語等級證書等。

1.2 我院畢業生的實際情況

我們也對我院08級國際貿易專業5個班的部分畢業生及其就業單位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顯示,我院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已經學過外貿函電、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外貿單證、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電子商務等課程,及外貿綜合實訓,他們已經能熟練掌握外貿流程,相對來說適應新工作較快,這對實際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但學生也普遍認為,我們的理論課程偏多,雖然也加入了一定的實訓環節,但課時較少,在實際工作中,對書寫英文函電能力、外貿單證制作能力、跟單能力和商務談判能力有較高要求,我們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同時也應該注重增強學生對抗壓力的能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

根據河北中小外貿企業外貿崗位的需求和我院國貿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現狀調查對比,我院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的知識和能力與企業的要求之間有一定差距,我們應著重從社會需求角度對我院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以適應河北民營經濟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2 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2.1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在此次調查的過程中,各個外貿公司都提到了人員流失嚴重的問題,社會進步、科技發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都離不開人才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高的人員流失現象將嚴重制約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外貿企業在使用人才的過程中,對人員的專業技能的滿意度要遠遠高于對職業道德和素養的滿意度。

要做事,先做人,因此我們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并把素質考核納入學生的成績考核之內。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吃苦耐勞、遵守紀律等職業道德,把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各門課程中去,尤其要強化實踐環節的職業道德教育,結合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態度,任務完成的情況,實訓操作是否符合行業規范等進行測評,真正使學生成長、成人、成才。

2.2 開發就業崗位職業能力標準,逐步形成面向外貿崗位的“課證融合”的教學體系

針對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與企業需求不相匹配現狀,我們需要重新根據市場要求建立以外貿行業職業生涯的成長規律為主線進行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的構建,我們的整個教學分為第一至四學期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模塊、第五學期在安平瑪世等“校中廠”的工學交模塊和第六學期的頂崗實習模塊組織教學,設置相應課程完成模塊任務,真正滿足企業與社會要求。

結合行業準入(職業資格證書)標準,細分中、小型企業國際貿易業務鏈中的主要工作任務,并進行分類,形成外貿從業人員的典型工作任務及其工作能力分析體系。通過與行業企業專家一起開發外貿行業就業崗位職業能力標準,按照外貿行業對人才需求,探索建立以外貿職業生涯的成長規律為主線的多元課程體系。重點抓好《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外貿函電》、《國際結算》、《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等專業課程的精品課程建設。以外貿公司實際工作流程為主線,進行課程設計與改革,突出實訓環節,強調教學做一體化,縮短學生上崗時間,實現學習與工作的零距離,以進一步適應我院建設省級示范校的要求。

2.3 推動多元化實踐教學,探索專業實踐特色

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構建是高職創新的切入點。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相統一,在于校內實訓、校外實訓、頂崗實習三個關鍵環節。構建 “工學結合”的三位一體立體化實踐體系。校內的實驗:第一學期到第四學期,我們要求學生在已建成的國際貿易實訓室基礎上,加大實訓課時,增強外貿單證教學系統、SimTrade 外貿實習平臺操作訓練的功能;進一步推動專業實訓室建設,開發《外貿單證》、《國際貿易實務》、《外貿綜合實訓》指導書和實訓手冊,并舉辦學院外貿技能大賽。校中廠的實訓:通過直接引進安平瑪世公司,建立“校中廠”。要求我們學生第五學期能在教師和企業外貿業務人員指導下開展業務,真正實現做中學;校外的實習:第六學期繼續緊密的與我院校外有一定規模的中小型典型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拓展穩定且運行良好的校外實訓基地,強化實訓基地頂崗實習功能作用。繼續大力開拓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爭取能與外貿公司、工貿一體化企業、國際貨運公司等簽訂校外實習基地協議,滿足我們學生實習的要求,也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我們的教學。

2.4 構建多元的“課證融合”模式

基于我院畢業生工作的方向多為我省中小外貿企業,這些企業要求員工“一人多能”,勝任外貿公司多樣性工作,所以我們也應該鼓勵學生考取多個外貿相關證書,如單證員、外銷員、報關員、報檢員等,以適應外貿公司的實際工作需要,也為我們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出路和機會。

2.5 提升師資是保障

作為高職院校,我們要求教師既具有比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既是教師,又能做工程師、商務師、會計師。目前我院國際貿易專業的專業教師,比較普遍的是從學校到學校的純學術型教師,沒有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所以,加快國際貿易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已顯得十分緊迫。學校應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促進“雙師”素質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一方面,學校要求教師率先取得各種職業資格證書,并定期輪流選派教師到企業一線熟悉業務,把握最新的外貿動態;另一方面,學校可聘請外貿公司業務人員到校參與授課,進行指導實驗實訓,建立一支穩定的校外兼職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江文.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市場論壇.2010(10).

[2]竇建華.論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8(1).

[3]曹娟.對培養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的思考.對外經貿實務,2008.(5).

[4]姚志毅.國際貿易專業人才供需失衡原因及對策分析現代商業.2009(10).

[5]沈王仙子.基于就業為導向的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科技咨詢.2010(16).

篇8

關鍵詞:技能大賽 技能教學 實踐途徑

“普通教育看高考,職業教育看技能大賽”,這是教育部提出的辦學口號。目前,幾乎所有中等職業學校,每年都參加各級各類的技能大賽。從賽事級別來看,涵蓋了縣、市級師生技能大賽,地區級、省級乃至國家級別的技能大賽。從時間的跨度來看,基本都是一年一次,這一屆剛參加完比賽,又得籌備下一屆的師生技能大賽,期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各個職業學校都想通過技能大賽提高自身的技能教學水平,提高辦學的實力和學生的升學、就業競爭力。以旅游專業為例,通過參加各級各類的師生技能大賽,把旅游行業技能操作當中最精華的部分展示和發揮出來,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師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充分展示了中等職業學校的師生技能水平和職業精神面貌。

但當前職業學校技能大賽還存在覆蓋范圍小、參賽規模小、重精英、重獎牌、競賽和教學“兩張皮”、賽教異化、影響正常教學等問題。這反映了中職技能大賽與常規教學缺乏有效的銜接,技能大賽的引領、示范作用沒有全面體現在常規教學當中,對教學、教改的促進缺乏應有的深度與廣度,基本上還停留在為賽而賽的階段,大多數學生還是無法分享到職業技能大賽帶來的好處。我們應該嘗試建立、完善常規化、可持續的以賽促教、賽教深度融合的銜接機制,以大賽促進旅游專業技能教學改革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鑒于以上幾種情況,筆者提出以職業技能大賽促進中職學校旅游專業技能教學。實踐的途徑如下。

一、借鑒大賽項目構建技能教學的項目體系,在技能教學中分項目開展情境教學

技能大賽要比的項目都是本行業前沿和一線的實踐內容,這也是本專業學生必須掌握和完成的教學任務。以客房服務與管理這門技能課為例,近幾年技能大賽所列比賽項目都是“酒店中式鋪床”環節,這也是酒店專業學生客房中級工考核的內容,所以把技能大賽的技術文件和操作課的內容相銜接,可以制定出“中式鋪床項目教學”“中式夜床服務設計”“走客房衛生清潔”“查房和對客服務”等環節。關于教學情境,我們借鑒技能大賽和企業實踐的要求,將技能教學從簡單到難、以崗位工作流程的順序在教學模塊下設置不同層次的學習情境,以客房中式鋪床技能教學為例,將客房專業教學內容由易到難分成甩單、包角、套被套、放枕頭等四模塊。在每個模塊的教學中,前后設置不同層次的學習情境,如:單人床鋪床、大床房鋪床、標準間鋪床等教學情境。在每個學習情境下,以項目為載體,將客房專業學習內容,貫穿于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中。

二、以技能大賽為導向,注重技能教學中的實踐能力培養,并規范教學過程的考核內容

在技能實踐課的教學中,教師先示范教學,然后是學生親自動手去操作實踐,在不斷嘗試和摸索中得到經驗,這種理論和技能真正結合的教學過程,需要學生自身有嚴謹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協作和溝通能力。在技能教學中,教師邊巡視,邊指導技能實踐,讓學生在看中領悟,在聽中記憶要領,在摸索中嘗試,在做中實踐,而對每一個學生,需要明確每一堂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并將每個人的技能操作過程和結果進行一個考核和量化,制定詳細的考核實施細則,明確考核要求。比如我們利用技能大賽的行業比賽規則,借鑒全國技能大賽的評價標準,建立與酒店企業相掛鉤的行業技能操作評價標準。

以客房中式鋪床項目為例。在技能課當中,教師示范規范的鋪床動作,學生再分組進行強化訓練,參考《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酒店服務賽項客房中式鋪床項目評分標準》,對學生的技能進行評定,按照國賽的標準來開展技能教學。在國賽的考核標準當中,規定學生在操作當中跨床頭、跑動、跪床、手撐床每次扣2分,這在酒店的入職培訓和工作當中可能不會有此規定,但我們在平時上課時需要嚴格要求學生。

三、配備技能大賽相配套的設施設備,改建(新建)實驗實訓基地,添置設備

結合新制定的旅游專業技能課程標準,編制對現有的相關實驗實訓基地的改建方案并進行建設,添置比賽和實訓設備,以滿足教學和技能大賽需要。以筆者學校為例,學校現有前廳、客房、中餐廳、西餐廳、導游、茶藝等實訓場(室);與企業合作,由臨海國際大酒店、華僑大酒店、國貿大飯店共同投資建成標準化的酒店服務實景實訓室,其中前廳大堂1間、標準客房3間、中餐包廂2間。學校先后與遠洲酒店集團、華僑大酒店、國貿大飯店、花園山莊、鳳凰山莊、金川飯店等10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客房中式鋪床教學中,學校更新配備了1.2米的標準床和配套棉織品,具備了舉辦客房中式鋪床技能大賽的設施設備條件。良好的實訓室條件為技能課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在實訓室建成之時,就制定了嚴格、規范的使用制度,遵照7S的相關規定,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四、倡導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將技能教學與行業生產零距離對接

技能大賽開展的項目都是與行業一線生產與實踐息息相關的技能項目。酒店專業中的中餐宴會擺臺和客房中式鋪床項目就是來源于酒店一線員工要掌握的技能,既有基礎性的內容,又有高標準宴會設計等高層次的內容。在比賽過程中,我們必然要考慮酒店目前的生產特點,顧客需求變化和審美的流行趨勢等問題。在技能的訓練和比賽當中,我們也邀請酒店業內的專家和精英來學校指導和交流。這些專家和評委將酒店目前技能實踐當中的常識和行業人才培養目標寫進比賽規程當中,作為專業的內容和人才培養的目標。學校同時在舉辦和承辦各項技能比賽當中,會接觸到一線的企業專家,這些專家會進行賽后的點評和總結,這對職業學校來說,不失為一次與現實崗位近距離接觸和學習的機會。通過建立學校與行業、與企業對接,進一步密切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讓職業學校培養出企業一線所需要的人才。

五、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

技能大賽的關鍵還是教師的技能和指導水平。技能課教師既要自己會動手操作,又要把自身的實踐經驗教給學生,所以教師必須要強化自己的技能水平,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不斷鉆研本行業的技能教學規律,通過多種形式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有些項目還要求師生共同組團來參加技能大賽,這就對教師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獲獎的教師還可以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也是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有利條件。

總之,通過技能大賽促進旅游專業技能教學的提高,真正培養行業前沿需要的、技能過硬的人才是我們中職教師不懈努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梁國勝.技能大賽引導企業待業深度參與[N].中國青年報,2010-6-28.

[2]劉焰.國家級職業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的影響力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0(3).

篇9

關鍵詞:模擬公司;教學法;國際貿易

1“模擬公司”教學法

“模擬公司”指的是人為創造虛擬仿真的商務經濟環境,供各經濟類專業例如會計專業、營銷專業、國貿專業等進行實踐的教學場所或者組織形式。它最早起源于德國,通過這種虛擬仿真商務環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扮演各種商務角色,并進行相應的業務活動,最終獲得虛擬貨幣和虛擬貨物。“模擬公司”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模擬企業各崗位工作人員,參與教學全過程;教師通過云班課提前將理論知識發送給學生,并負責課程的組織和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不理解的理論部分,教師再進行講解。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打破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

2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運用“模擬公司”教學法的必要性

2.1學生需求

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生大部分英語水平比較薄弱,在課堂上,單純老師教授理論,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有的內容會覺得難以理解,伴隨著網絡的發展,他們便會將注意力轉向手機。他們更樂意自己動手參與,在“做中學”,而“模擬公司法”正好可以解決這一需求;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畢業后,他們大多數從事的是與外貿相關的工作,課本上的理論學習得再扎實,他們沒有經歷過具體的外貿流程,心里還是沒有底,通過“模擬公司法”進行教學,學生可以熟知外貿具體流程,并可通過模擬公司接觸外貿進出口相關的行業和部門。

2.2企業需求

近幾年,外貿企業的人員流動性高,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需要具有一定工作經驗或實踐經驗的畢業生。國貿專業畢業生雖然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由于他們沒有經過具體的實踐,很多內容是紙上談兵,招聘來企業需要對他們進行培訓,并找“師傅”以老帶新,但是往往在工作一兩年后,會出現人員流動,所以企業希望能夠招聘具有一定實操能力的國貿專業學生。通過“模擬公司法”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虛擬的各外貿部門進行業務操作,進一步鍛煉了他們的實操能力。

2.3教學需求

國際貿易專業課程一般都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外貿技能。近年來通過校企合作開展實踐性教學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由于外貿業務的特殊性,它外貿流程步驟多、涉及的部門多、周期長,短時間的實習無法接觸到實質的外貿業務,而實習單位出于對本企業商業秘密的保護也不會讓學生接觸到實質的業務。而利用“模擬公司”法開展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做中發現問題,教師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在這三者的推動下,采用“模擬公司”教學法成為高職院校國貿專業課程教學的必然,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國貿專業素質,增強外貿行業各部門的協調能力,學生通過扮演“模擬公司”各崗位工作人員,熟知各外貿崗位的具體職責和工作流程,對于以后走上外貿工作崗位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3運用“模擬公司”教學法提高高職學生國際貿易能力的具體措施

3.1籌建外貿“模擬公司”

以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我院在國際貿易專業發展過程中,學院領導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建立了專門的國際貿易外貿“模擬公司”綜合實訓室,實訓室按照外貿流程需要設計了相應的外貿部門,如外貿企業、報關行、貨運、保險公司、報檢行、銀行等部門。可以說“模擬公司”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學生可以輪流擔任各部分具體業務工作。

3.2模擬業務拓展

教師采用“模擬公司”法授課時,將學生3-4人一組,分配在各個工作崗位,并給定相應的業務背景案例。例如:大連凱美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從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商務參贊處得知英國的ADAMINDUSTRYCO.,LTD.欲求購中國產的消聲器(MUFFLER)。

3.2.1模擬外貿公司交易磋商、商務談判與報價核算

“模擬公司”以出口貿易為例,通過email表達想與對方建交的熱切愿望等,并進行了交易磋商;組成國際商務談判小組,進行國際商務談判,就消聲器(MUF-FLER)的質量、價格、包裝、運輸、保險等一一進行了洽談,最終談判成功,簽訂合同。這個階段,老師全程觀看、記錄,把國際商務談判過程中的錯誤環節和需要注意的問題記錄下來,結束后給學生一一指出。

3.2.2模擬制單過程

外貿單證的制定是外貿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本次模擬出口業務環節中,教師扮演銀行角色,進口方同學找到銀行,根據合同內容,教師開立信用證,信用證中故意出現一些錯誤,買方收到信用證后,仔細審查信用證并草擬改證函,最后進出口方按照信用證要求制作相關單證,如果本次貿易采用的是CIF貿易術語成交,則出口方要完成出口托運訂艙、出口貨物投保、出口貨物報驗、出口貨物報關、出口制單結匯等工作,而進口方主要完成開立信用證、進口貨物報關、進口付匯等工作。這個階段,其他模擬部門的業務開始繁忙起來,例如貨代部門、銀行、保險公司、報關行等。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負責引導和總結,讓學生掌握外貿制單的要點。

3.3分組輪流操作

經過一作后,學生大體了解了模擬外貿公司交易磋商、商務談判、報價核算和模擬制單過程,隨后教師再將學生重新進行分組,并重新設計外貿業務案例,將學生安排在不同的外貿部門,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外貿流程。

4“模擬公司”法在實際運用中注意事項

在“模擬公司”教學法在國貿專業課程的事實施過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項。

4.1師資欠缺

大部分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教師本身對真實的外貿業務缺乏了解,具體也難區分書本理論與真實外貿業務之間的區別。學院需求加強校企合作,鼓勵更多專業課教師進入外貿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4.2初級模擬跟現實有一定差距

“模擬公司”法畢竟是模擬,無法真實體驗外貿業務,例如在模擬過程中,銀行的資金流通、各部門之間的單據往來,只能通過人員傳遞進行初級模擬,跟真實外貿業務相差甚遠。

篇10

論文摘要: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現階段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方向,面對工學結合給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師帶來的新挑戰,教師們應該適時進行知識調整,積極學習,自主發展,以期自如應對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的更高要求。

一、引言

總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機制,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因此,職業教育應具有開放的辦學理念。主要包含了體系開放、機制開放和模式開放三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教育要真正面向全社會,要求高職教育體系的開放;二是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要求高職教育機制的開放;三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要求高職教育模式的開放。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在國外較為廣泛,比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以美國(社區學院)、加拿大為代表的CBE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等,是當今世界上較流行的工學結合模式。在我國,“工學結合”職業教育的模式可追溯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讀,至今也形成了多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工學結合”模式。

二、我國在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學的現狀

1.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教師雖然有較好的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功底,可一旦置身于工學結合的教育改革之中,與他們原有的教育教學觀念便存在著很大的反差。首先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觀追求的是“以學生為本”“以就業為本”“以能力為本”而傳統“三中心”的教育觀強調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學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兩者在教育目標、理論基礎、教育要求、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其次傳統教學倡導的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工學結合倡導的是“教、學、做”合一的教學觀。

2.近年來,許多職業院校進一步探索這種實訓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當前我國缺乏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的制度環境,對企業吸引力不足,外貿工作又是政策性、操作性、連續性很強的工作,外貿崗位相對于生產企業崗位所需的工作人員較少,種種因素導致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國貿專業的校企合作多數是流于形式。

3“雙師型”教師和具有商務背景知識的教師不足。現有的師資教學任務繁重,幾乎沒有機會在企業進行較為長期的頂崗鍛煉。教師實訓技能指導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國外三種職教培養模式

1.德國的“雙元制”模式。“雙元制”是一種國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辦學制度。“雙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這種“雙元制”模式針對性較強,重能力,能充分調動企業辦學的積極性。在這種制度保證下,企業不僅會制訂完善的培訓規劃,促進專業理論與職業實踐相結合,強化技能培養,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訓經費,使教學有足夠的物質保證。這種模式對德國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產品的高質量以及保持其經濟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2.以美國(社區學院)、加拿大為代表的CBE模式。“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CBE)”產生于二戰后,現廣泛應用于美國、加拿大等北美職業教育中,也是當今一種較為先進的職業教育模式。其主要特點是:首先由學校聘請行業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專家組成專業委員會,按照崗位群的需要,層層分解,確定從事這一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明確培養目標,然后由學校組織相關教學人員,按照教學規律,將相同、相近的各項能力進行總結、歸納,構成教學模塊,制定教學大綱,依此施教。其科學性體現在它打破了以傳統的公共課、基礎課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崗位群所需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保證了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3.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澳大利亞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體系是完全建立在終身教育理論之上的教育和辦學體系。其全稱是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是澳大利亞一種獨特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是澳義務教育后最大的教育與培訓組織,國家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主要提供者。TAFE相當于中國的職業學校、技校和高等專科學校的綜合體。TAFE學院前身是技術學院,澳大利亞最早的技術學院距今已有100年歷史。至1973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成立了技術與繼續教育委員會,明確提出將技術教育與繼續教育相結合,把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聯系起來,實行柔性的教育培訓方式,專門從事技術人員的學歷教育。經歷30年的發展,澳大利亞的TAFE體系已成為全球成功的特色鮮明的教育體系之一,并且在澳大利亞國民經濟發展中愈益起著重要的支柱作用。

四、國外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示和借鑒

了解以上三種模式,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1.職業教育與培訓模式多樣化。世界各國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模式基本上可分為三種:一是以企業為本,按崗位要求培訓;二是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教育主體進行職業教育和培訓;三是雙軌制教育,由學校和企業合作進行各種培訓。除這三類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外,還有多種新的培訓方式與之并存,如產學合作培訓、國際聯合培訓、駐外培訓、崗位輪換培訓、逐層選拔培訓、互聯網絡培訓等。

2.職業教育堅持以能力為本位。國外職業教育和培訓特別重視能力的培養,重點培養的能力主要有:組織實施工作業務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運用學習和工作方法的能力;獨立性與責任意識的能力;對外界壓力的承受能力及創新能力等。

3.職業教育要高度重視市場的需求與變化。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需密切關注當地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根據當地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狀況來決定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及課程內容。

4.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各發達國家非常重視這一領域的師資培訓,為解決師資問題,各國在培養高質量的專職教師的同時,也形成了較高質量的兼職教師隊伍。特別對于從企業聘請的專職教師,其職稱、待遇應與其在企業所獲職稱無縫對接,無需從教師系列重新評審。

5.職業教育重視職業指導。為解決職業教育和培訓與就業的矛盾,各國均重視職業指導,設立職業指導標準,部分發達國家設立專業職業指導員考試,頒發職業指導專業證書。

6.普遍采用“模擬實驗室”的教學方法。模擬公司或模擬工廠的理論基礎是行為導向的教學理論,其目的是注重職業經驗的直接獲取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邊學邊用,十分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職業教育需要政府的重視。一方面在宏觀政策上要給予傾斜,另一方面在資金的投入上,如征地、基建、實訓設備等主要硬件設施建設都應由政府提供專項經費支持。

五、工學結合模式下我國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師自主發展的途徑

1.自主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實現教師發展理念的創新。在新形勢下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師本身應從個體完善、自身發展的角度樹立正確的發展觀,高職院校教師盡快從“要我學習”轉變到“我要學習”的理念上來。

2.自主參與教學研究。實現教師發展、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研究是一個艱辛而又復雜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自覺的認識和自覺的實現。自覺的認識是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認識高度,去接觸理論,理解理論,讓其更好地為自己的研究作鋪墊;自覺的實現是要教師積極地開展各種具有開放、動態、深厚和豐富意義的教學實踐和研究活動。

3.自主參與工學結合教學研究。使“研究”不再是紙上談兵,使教師真正看清自己所經歷的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在研究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成為自己的發展主人。

4.自主反思教學。學會自我發展、反思教學是現代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教師自我發展和自我更新的核心因素和動力之源。工學結合迫使老師們不得不重新有針對性地思考和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表現,積極主動、認真細致地進行教學反思,探索和嘗試“教、學、做”三者合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外一體化等教學模式。

5.自主培訓。自主培訓沒有固定的形式,主要是高職國貿實務專業教師根據自身的情況閱讀相關材料,請教他人或進修學習;提高專業技能或到企業和相關單位實踐學習;記下學習所獲或參加相關培訓。每位高職國貿實務專業教師都應該邊工作、邊學習或工作一段、學習一段,使教育和工作相互交替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