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3 13:06: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鐵道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鐵道實訓總結

篇1

【關鍵詞】高職院校 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084-02

隨著時代不斷演變,鐵道交通運輸業迅猛發展,社會急需要大批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但作為一門新興專業,鐵道交通運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專業建設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完善。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要綜合分析各方面影響因素,多角度、多層次深化改革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訓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優化調整理論與實踐課時,合理安排實訓教學內容,改變課堂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一、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訓難度較大。就鐵路而言,不間斷進行運輸生產,具有半軍事化管理特征,列車運行速度快、密度大,而工作場地特別大,環境艱苦,存在較多的不安全因素,這導致實訓教學效率低下。鐵道生產過程復雜,單一的作業項目都需要多個工種、多人在不同地點共同合作完成。以“接發列車作業”為例,參與作業的人員特別多,比如信號員、車站值班員、扳道員。在考慮到學生自身安全、管理隱患基礎上,在開展校外實訓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學生簡單地參觀、了解,實訓效果低下,而學生也無法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實踐中,實踐技能低下。

(二)專業指導教師較少。就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專業來說,理論與實踐水平較高的教師并不多,師資來源單一化,大都缺乏行業實踐經驗,不利于指導學生進行實訓。究其原因,高職院校在聘用人員時,并沒有要求該專業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企業工作經驗,而教師也并不清楚當下運輸崗位必須具備的實際操作技能。一些職業院校聘用企業實訓教師,但待遇并不優厚,崗位不具有吸引力,出現“實訓兼職教師難請”局面,不利于該專業實訓課程的開展。在對一線教師的培訓中,沒有開展最基本的分崗培訓、掛職培訓等,教師培訓工作難以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阻礙了中青年教師的成長,影響了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學的改進和辦學水平的提升。

(三)實訓教學條件有待提高。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的差距很大一部分在于硬件設施的差距。實訓硬件條件的差距導致學校在辦學理念、教育效果上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課程的開展,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實訓設備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已有的實訓設備都無法滿足學生的實習實訓客觀需求,校內實訓場地非常有限,經常采用觀摩或者幾人共同進行實踐操作的方法,師生、生生間的互動較少,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較少。目前90%的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沒有獨立的教學實訓場館,難以形成實訓氛圍和條件,模擬上崗的效果較差,畢業后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勝任本職工作。

二、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訓教學改革的途徑

(一)調整實訓教學的定位及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全方位分析國內鐵道交通建設和運營具體要求,以服務區域經濟為基點,隨時關注市場動態變化,不斷開拓思路,注重鐵道運輸專業師資的培養,優化實訓條件,加大該專業規劃、建設力度。要優化調整專業課程內容,降低實訓難度。要以鐵道交通運營崗位為基點,以培養學生能力與素質為中心,圍繞專業課程特點、學生具體情況,構建立足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適當增設專業課程。比如增設普通話、軌道交通服務禮儀課程,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做好鋪墊。在專業論證、定位中,職業院校要全方位深入學習、調查乃至研究,明確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崗位。圍繞當下軌道交通企業對運營專業人才提出的客觀要求以及高職教育特征,明確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必須掌握鐵道交通設備設施、鐵道交通行車組織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具備較高的客流組織、列車調度指揮等能力,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較強的服務意識、溝通意識,培養社會市場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二)重視校內實訓設備的投入和建設。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高職院校要認識到實訓的重要性,加大校內實訓設備建設,擴大實訓室規模。具體來說,高職院校要完善運模擬沙盤,直觀、形象地呈現不同類型的鐵路運輸設備、運輸作業,滿足相關運輸作業人員的客觀要求,尤其是綜合演練要求,比如調度員、信號員、調車長,促使鐵道交通運輸管理專業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鐵路現場。高職院校要完善車站計算機連鎖仿真教學系統,教師要結合鐵道交通運輸管理課程知識和班級學生已有的水平,合理模擬接發列車、調車作業的各個方面,模擬不同類型的信號設備故障,比如軌道電路、道岔,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在模擬的真實情景中得到更好的鍛煉、體驗,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其中,逐漸提高自身實踐技能。教師還可以借助駝峰調車仿真培訓系統,向學生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比如平面調車、自動解體作業,實現一體化教學,促使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職業院校要加大貨運崗位實訓設備建設力度,比如鐵路貨運運價里程表、測量設備、貨場模型,確保一系列實訓教學順利進行,而學生可以借助多樣化的訓練,掌握更多當下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崗位所需的技能,提高他們的實際業務辦理能力,畢業后能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

(三)加強專業師資隊伍的構建和培養。加大對相對薄弱的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幫扶力度,有計劃地開展區域范圍內優勢學校和普通學校的校與校“手拉手”幫扶活動,引導優質教育資源向普通高職院校、相對薄弱學校輻射與拓展。鼓勵優秀教師參加企業頂崗實踐,積累豐富的實訓經驗,促進教學工作開展。積極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加大職稱評定力度,對優秀學科帶頭人實行政策傾斜。在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內部組建名師實訓專業交流平臺,聘請專業名師和業務專家擔任實訓課程的指導教師,采取專家講授、案例研究、參觀考察、賽課評比等方式進行交流和培訓,使高職院校教師能開闊眼界、加強交流,提煉自身實訓教學風格,進一步向專家型教師發展。構建多層面、多渠道、多樣化的專業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網絡,狠抓教學及管理業務素質能力,大力培養具有高尚師德、教育教學特色的名師優師,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特點突出、風格鮮明、可持續發展的專業教師隊伍。

(四)加大校外實訓的力度。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學校要通過不同渠道多和相關的鐵道運營企業合作,借助其力量,共同建設校外專業化的實習基地,并簽訂《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合作協議》。鐵道企業要向職業院校提供所需的實習場所,對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尤其是管理和安全方面,雙方要多交流、溝通,共同制訂“科學化、合理化”的實施方案。在輪崗實習過程中,鐵道運營企業、職業院校要共同安排專業人員,建立考核小組,全方位考核學生的實習情況。在此過程中,鐵道運輸企業要根據鐵道段站安排適宜的實訓崗位,如運轉崗位、列車乘務服務工作,和職業院校構建長效互動機制。職業院校定期安排該專業不同年級學生深入生產一線,進行實訓或者定崗實習,要根據學生發展方向、自身已有水平,固定崗位,確定好師傅,進行跟班實習,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能夠獨立當班,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充分展現自身各方面才能,提高自身過硬的素質。

總之,高職院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準確定位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深化改革實訓教學,通過加大校內實訓設備建設、深化改革校外實訓、完善實訓教學評價機制、加大“雙師型”教師建設力度等,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專業實踐的重要性,在實踐中逐漸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重視德、智、體等全面發展,成為新時期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有效填補社會市場專業人才空缺。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要不斷總結實訓教學現狀,實現有效教學,不斷為我國新時期鐵道交通建設事業注入新鮮的血液,使其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汪武芽.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芻議[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

[2]黃蘭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3(7)

[3]侯立新.職業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5)

[4]馬駿.高職院校軌道交通運營實踐教學體系與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探討[J].科技資訊,2015(25)

[5]董奇,張剛毅,孟永輝.高職軌道交通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分析與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4(7)

篇2

關鍵詞 牽引變電所 實踐教學 電氣主接線 二次接線 故障處理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lectrified Railway Professional

Traction Substation Teaching Practice

YANG Dali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raction substation maintenance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 the main jobs of this course required, put forward the thinking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base, analyze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project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traction subst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specific projects and integrated project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with a strong operational.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electrified railway traction subst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traction substation; practice teaching; main electrical wiring; secondary wiring; troubleshooting

“牽引變電所的運行與維護”是電氣化鐵道專業的主干課程,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該門課程針對的主要就業崗位是變電所值班員、變配電檢修工。牽引變電所的運行與維護實踐教學如何有效開展,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學校所學與企業所需無縫對接,成為從事電氣化鐵道專業教學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

1.1 建設思路

校企共同建設集課程的實踐教學、技能培訓、技能鑒定于一體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分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兩部分。在校內實訓基地中開發建設“校中廠”(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在實驗室環境中實現在實際工作環境都難以完全展現的真實現場工作任務,培養學生應用相關理論知識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變能力。校外實訓基地則依托各個鐵路局供電段,開發建設“廠中校”,讓學生在現場掌握專業所需技能。

1.2 建設項目

校內實訓基地主要是建設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學生可以在在實訓周到模擬變電所進行電氣主接線的認知、模擬倒閘操作,仿真現場的各種生產操作和故障處理。有了這樣的“校中廠”,就能形成一個集生產、教學、培訓、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共享型實訓基地。模擬牽引變電所實訓基地主要包括高壓設備實訓室、模擬變電所主控室、仿真變電所實訓室。

校外實訓基地主要是根據企業生產進程,結合教學進程、教學內容,兼顧教學條件、職工培訓、學生就業等方面的因素,建立“綜合型”的校外實訓基地。“綜合型”校外實訓基地主要承擔課程綜合實訓和變電所值班員、變配電檢修工考證訓練,促進學生技能提升。

2 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

2.1 設計的總體原則

設計的總體原則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首先,讓學生對電氣化鐵道供電系統有一個整體認知,從而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整體了解,對各門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也會有一定認知。再從整體分解到局部,訓練學生熟悉牽引變電所值班員、變配電檢修工所需的知識點和實際操作技能點。例如:高壓設備的認知與日常維護、牽引變電所電氣主接線的識圖與倒閘操作、二次接線的識圖分析與安裝調試、牽引變電所主控室的日常操作與維護、牽引變電所常見故障的處理等。最后,設計牽引變電所綜合性實訓項目,滿足學生職業技能鑒定的需求。

2.2 實踐教學項目的具體設計

2.2.1 電氣化鐵道供電系統的整體認知

在高壓設備實訓室,采用實際設備和模型相結合的方式,選取可靠方便、操作性強的裝置,真正達到培訓學生的目的。綜合考慮教學與現場結合的真實性和實訓室建設的經費要求,為獲得盡量高的性價比,牽引變電所的整體構造采用仿真模型,直觀且能動態模擬牽引變電所整個送電過程,讓學生有一種整體的感覺。對于檢修比較頻繁、故障率高的設備采用和現場完全對應的實際設備,例如:斷路器、電壓電流互感器、電動隔離開關。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節約了成本。電氣化鐵道專業就業崗位和核心課程實際上就是圍繞電氣化鐵道供電系統的整體構造設置的,主要課程有牽引變電所的運行與維護、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與維護、高電壓試驗、接觸網的安裝與維護。通過本次實驗,學生能夠明確所學專業各門課程的內在聯系,本專業面向的就業崗位之間的關系。實驗中,要求學生了解電氣化鐵道供電系統有哪些主要電氣設備、功能、操作規程,并與實際高壓開關設備的安裝接線建立對應關系。

2.2.2 根據變電所值班員、變配電檢修工崗位需求,分步設計實際操作技能點

(1)高壓設備的認知與日常維護:在高壓設備實訓室,利用仿真模型進行一次設備的認知、巡視和日常維護;利用斷路器、電壓電流互感器、電動隔離開關這些真實的設備訓練學生進行一次設備的安裝、維護和故障處理。實訓時要能夠填寫一次設備巡視記錄表,判斷一次設備工作是否正常,對于工作不正常的設備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

(2)牽引變電所電氣主接線的識圖與倒閘操作:這項操作是作為變電所值班員、變配電檢修工和電力調度員必須熟練掌握的技能,應該重點訓練。在模擬變電所主控室,把電氣主接線圖板和主控室的測控保護裝置結合,讓學生熟悉牽引變電所各一次設備的符號功能、分析常見電氣主接線的結構,對比分析高鐵和普速鐵路牽引變電所電氣主接線的異同,以適應中國鐵路快速發展的需要。在學生了解倒閘操作含義、熟悉倒閘操作的要求步驟及注意事項、掌握倒閘操作的原則前提下,根據電氣主接線圖填寫倒閘操作票并在主控室測控保護裝置上實施倒閘操作。

(3)二次接線的識圖分析與安裝調試:在模擬變電所主控室,根據典型牽引變電所的控制信號回路圖紙,認知展開接線圖的構成及各符號含義,分析斷路器的手動合閘、手動跳閘、自動合閘、自動跳閘的動作過程和指示信號,再按照展開圖進行二次接線圖的安裝調試,利用萬用表測試和故障排查,直至調試成功。

(4)牽引變電所主控室的日常操作與維護:在模擬變電所主控室,判斷模擬盤與實際運行方式是否相符,試驗信號裝置和光字牌顯示是否正確;檢查下列幾項裝置,要求工作正常:表計指示、蓄電池切換器位置正確,浮充電流、自動記錄表計運行正常,交直流絕緣監視表指示情況正常;轉換開關、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壓板以及切換開關的位置、標示牌應正確,并與記錄相符;繼電器內部無異音,接點無抖動、位置正常,信號繼電器無掉牌,成套保護、故障點探測儀工作正常。

(5)牽引變電所常見故障的處理:此項操作通常在仿真變電所實訓室進行,在仿真平臺中實現在實際工作環境都難以完全展現的真實現場工作任務。學生在熟悉故障處理原則和方法的基礎上,在仿真平成牽引變電所的運行維護及事故處理和搶修實訓。實訓過程中要能夠填寫事故現象,進行原因分析,提出解決對策。

2.2.3 設計牽引變電所綜合性實訓項目,滿足學生職業技能鑒定的需求

近年來,電氣化鐵道專業面向的各個崗位都要求學生在畢業前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帶證才能上崗。“牽引變電所的運行與維護”課程針對的主要就業崗位是變電所值班員、變配電檢修工。通過對就業崗位的調研,分析職業技能鑒定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點。參照變電所值班員和變配電檢修工所需的技能,可以設計變電所值班員考證和27.5KV高壓斷路器檢修兩個典型的實訓項目,同時開發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方案和課件。在經過兩周左右的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后,學生考證通過率大幅度提高。

3 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的組織:分組法。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小組長應該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能夠帶動全組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訓任務。在實踐教學時,考慮到模擬牽引變電所各個實訓室的造價較高,所以一般高壓設備、模擬變電所主控室都只配一套實訓設備,在實施的過程中各實訓項目可以分組完成,同時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實訓指導書上任務資訊中設置與該實操項目相關的理論知識,先完成資訊任務的同學先實施,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既能把理論知識和實操結合,又能解決實訓設備套數較少的問題。

實施方法:按照“六步法”(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的引導實施,在評價時引進過程評價,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評確定最后得分。對于表現突出的小組長,給予一定的加分。在實訓過程中,強化“安全高于一切、責任重于泰山、服從統一指揮”的職業素質,對于不服從指揮或胡干蠻干的同學,進行嚴厲批評,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其明確不服從指揮的嚴重后果,從而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

4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針對“牽引變電所的運行與維護”的主要就業崗位所需的實際操作技能,這門課程實踐教學所需建設的基地主要是高壓設備實訓室、模擬變電所主控室、仿真變電所實訓室。實踐教學設計的總體原則是先讓學生對電氣化鐵道供電系統有一個整體認知,再從整體分解到局部,訓練學生熟悉牽引變電所值班員、變配電檢修工所需的知識點和實際操作技能點,最后進行牽引變電所綜合性實訓項目的訓練,滿足學生職業技能鑒定的需求。隨著國家對高職院校資金投入的不斷加大和對口企業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實習實訓的大力支持,相信“牽引變電所的運行與維護”實踐教學條件會越來越成熟,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也會不斷增強,學生在校所學就是企業上崗所需,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工程實踐能力訓練;實訓成績;PBL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9-0092-02

目前,世界各國都將“工程訓練”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現代高等教育對高校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專業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實踐能力訓練是高等工科院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合格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一項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方式。開設工程實踐能力訓練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學生的專業結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工程專業的興趣。以石家莊鐵道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工程訓練中心教學為例,目前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的主要內容包括傳統制造技術認知、先進制造技術認知、特種加工技術認知、典型機械產品拆裝、鉗工和創意制作、材料成型技術認知、電氣焊技術認知、電子工藝認知、電子產品制作、鐵路施工機械認知、辦公設備的使用與文印技術認知、機器人、機電組合認知、鐵道與信號控制認知等。

一、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的特點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的特點

(1)實踐性。通過實踐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去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

(2)技能性。每位學生的作品中都能夠體現出多種技能和知識的綜合運用。

(3)創造性。根據模塊訓練的目標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設計制作一項充滿個性的作品。

(4)工程性。建立產品由抽象到滿足生產應用的過程。

2.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部分學生出了家門進了校門,極少接觸過機械設備與生產實際,因而很少了解或不了解工程實踐能力訓練課程的作用,有些學生甚至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有的學生在實習中怕臟,怕累,有個別學生紀律松散,遲到、早退;有的學生實習時看到各式各樣的機器設備與零件,感到好奇,急于動手操作設備和加工零件,導致在實習中經常出現廢品或損壞器材,也有學生怕危險或者怕做不好影響成績,反而對工程實踐能力訓練失去信心或耐心。

二、工程實踐能力訓練教學改革措施

1.加強教育,提高思想重視程度

我校工程訓練中心在全面展開工程實踐能力訓練教學之前分批召集各個學院學生進行普及講座,分別介紹進行實訓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各個實訓模塊教學的基本內容、學生須知以及注意事項、各個實訓室的分布圖等,并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使學生能夠更加了解工程實踐能力訓練各環節的內容、目標、意義,從而提高學生思想的重視程度,有著“安全第一、能吃苦、不怕累”的思想意識,更加積極地配合各模塊教師完成實訓教學。

2.完善教學管理機制,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規定用來保證實訓教學各環節的順利進行,其中教師實習管理規定中規定了教師在實訓前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并提前五分鐘到中心門口引領學生,根據《工程訓練中心學生實習卡》核對學生出勤情況,實訓操作之前進行安全教育,實訓過程中必須加強巡視,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式,實訓結束之后及時、客觀、公正地評定學生成績。教師實習管理規定加強了對各個實訓模塊教師的監督和管理,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實習管理規定中規定了學生的安全制度、考勤制度以及評分規則,例如,“無故遲到10分鐘以上的學生禁止參加本次模塊的實訓”這一條規定杜絕了學生無故遲到的現象,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基本能嚴格遵守各條規定,教學秩序井然有序。

合理的實訓成績評分規則是實訓課程重要的部分。中心從學生實訓過程中動手能力、創新精神、作品質量以及課堂表現等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考慮,制定了評分規則:實訓成績由各模塊成績(含實習報告)按該模塊所占實習時間的權重進行評定。各模塊成績以“實習模塊完成質量”為主要考核標準,兼顧“實習紀律”、“設備使用”、“安全防護”、“環境衛生”等方面。教師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出勤、操作、作品質量、課后衛生、實習報告成績等進行加權評定后給出最終實訓總成績,以此全面客觀評價學生的實訓情況。通過這種綜合評分,既體現了實訓成績的公平合理,又提高了學生的重視程度,促進了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3.改進教學方法,注重教學效果

為了能更好地增強學生在工程實踐能力訓練中的實訓效果,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以豐富課堂形式,提高教學效果。以下對我校工程訓練中心實踐教學過程中根據工程實訓的特點所采用的幾種教學方法作一淺析。

篇4

2006年教育部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建議》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它不僅體現了高職教育辦學類型、人才層次及人才規格的定位,表明了對高職教育的高教性和職業性的雙重屬性的準確認識,也是高職教育觀念的深化,是高職院校辦學特色之所在。另外,以能力為本位的“基本素質+崗位能力(技能)模塊”課程體系是《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基本理論的課程體系。綜上所述,我國目前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都在朝著“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發展,而人才培養模式,最終只有在課程體系中才能得到體現。為此,該文的內容是以市場為導向,注重企業需求,來制定相應的課程,應用前景廣泛,符合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

1 設計思路

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多在第四學期就簽訂了就業協議,鑒于提前明確就業崗位使畢業生未來的工作內容具體化,特別是提前上崗,已經使學習和工作結合起來,進入“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的狀態。基于現狀,在充分聽取行業協會和企業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經過認真研究、反復論證,大量刪減了理論性過強且艱澀難懂的課程。同時,為強化畢業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加大了實訓課程和頂崗實習的比重,重構了“學作結合”課程體系。

2 課程開發與設計

2.1 設計依據

依托鐵道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委員會,針對專業培養目標,開展社會調研,總結歸納出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核心工作崗位(群),通過職業崗位分析,學生的崗位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線路工,主要工作內容有:作業防護;線路基本作業;鋼軌作業;軌枕作業;道床及路基作業;簡易測量和識讀工程圖;檢查作業及故障處理。

(2)橋隧工,主要工作內容有:橋面作業;橋跨作業;橋臺作業;涵渠、隧道作業;施工作業;橋隧檢測;橋隧巡守。

(3)施工員,主要工作內容有:鐵路路基工程施工、鐵路橋梁工程施工、鐵路隧道工程施工、鐵路軌道工程施工、施工現場管理。

(4)測量員,主要工作內容有:交接樁和施工復測;施工過程控制測量、構筑物施工放線、監控測量及數據分析;工程測量方案、監控量測方案編寫;建立測量儀器臺賬,按時對測量儀器進行維修保養。

(5)試驗員,主要工作內容有:各種原材料試驗;施工配合比設計;各種材料的取樣、送檢、試驗、化驗、檢驗、復驗工作及報告;路基、橋梁、隧道、軌道結構物自檢、抽檢等試驗工作。

2.2 構建基于“學作結合”的課程體系

面向鐵路工程施工與鐵路線路養護維修企業,按照鐵路工程施工與養護維修崗位技能要求,參照國內鐵路工程施工與養護維修規范、標準,與合作企業技術專家共同分析鐵路線橋隧工程施工、養護維修、施工組織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務,按照鐵路工程施工與線路養護維修過程確定行動領域、學習領域,依次設計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若干教學模塊,將相關的知識、模塊,通過對各教學模塊的學習,實現知識、技能、素質的同步提高,具備鐵路工程施工與養護維修工作的職業能力。構建“學作結合”的課程體系。其典型工作任務及對應的行動領域及學習領域如下。

(1)典型工作任務,主要包括:鐵路線橋隧施工、施工組織管理、鐵路線橋隧養護與維修三個方面。

(2)行動領域,主要包括:鐵路工程圖識圖、工程材料試驗與檢測、鐵路工程測量、鐵路路基施工、鐵路軌道施工、鐵路橋隧施工、鐵路橋隧養護、鐵路工程施工組織、鐵路工程概預算等。

(3)學習領域,主要包括:工程制圖、土木工程CAD、工程繪圖實訓、工程測量、工程測量實訓、鐵路軌道、鐵路工程施工、鐵路橋隧施工與維護、鐵路線路修理、鐵路線路修理實訓、養路機械實訓、高速鐵路軌道施工與維修、鐵路工程施工組織與概預算、鐵路工程預算實訓等主要課程。

以上學習內容的基礎部分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學期,專業課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學期,第四學期結束后學生應具備解決典型工作任務對應的行動領域相關問題的能力。

2.3 課程設計與教學準備

在整體課程設計過程中,從新生入學開始,便將兩年后自己能完成的工作內容發給學生,讓學生在對每門課程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明確具體的在實際中應用,同時將企業的考核標準及相關要求融入到具體的授課及考核中,激勵并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課程與課程之間要有過渡和協調,用到什么就學什么或補什么。這就要求在做教學準備時,把企業的東西或者相關專家確定下來,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及時的應用;另外,還要求任課教師建立制定工學結合的課程標準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大力推動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為主,其他教學模式為輔的多元教學模式改革。

篇5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job post, this paper first determined the typical task of work group, analyzed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or the job, and clarified action area. Then action area was converted into studying field which can be implemented by teaching. And the complete special course system was built. The article took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traction substations for example, determined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its description and guiding paper teaching method.

關鍵詞:工作過程;牽引變電所;課程設計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traction substations;course design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2-0269-02

0引言

《牽引變電所》是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授課72學時,2周實訓,內容包含開關電器、操動機構、互感器、電氣主接線、高壓配電裝置、接地裝置、二次接線裝置、直流操作電源系統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設備的維護和電氣設備選擇原則方法。內容繁多,課時數少;其特點是既有理論性較強的內容,也有部分實踐性較強的內容,教學難度大,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對教師也有較高的要求。幾年以來,我們雖然在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進,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學生的技能素養和崗位適應能力已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基于工作過程的《牽引變電所的運營與維護》課程設計,將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學科教學體系,重構以工作過程為目的的行動體系,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教、學、做”一體化,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1基于工作過程的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思路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強調職業工作的整體性,強調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與專業能力的培養融為一體,強調工作過程的完整性。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結合電氣化鐵路和我院的實際情況,設計了基于工作過程的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思路。

1.1 開發與設計思想

1.1.1 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構建相關理論知識,并發展相關的職業能力。課程內容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進行,同時又充分考慮高等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并融合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每個項目的學習都按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的活動進行,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理論與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

1.1.2 教學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等多種途徑,采取工學結合等形式,充分開發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

1.1.3 教學效果評價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

1.2 開發流程開發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必須要對工作過程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照工作過程的實際需要設計、組織和實施課程,突出工作過程在課程框架中的主導地位,盡早讓學生進入工作實踐,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1.2.1 調查分析,確定崗位群及職業綜合能力要求。通過到企業走訪及問卷調查、與企業專家座談、同行業專家和同類高職院校的骨干教師交流、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等方式,進行市場調研,共同分析確定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在市場中的崗位(群)需求與所必備的知識、能力和職業素質。確定了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的崗位分為變電值班員、接觸網工、電力調度員、變電設備安裝工、變電檢修工、電氣試驗工和二次安裝工。

1.2.2 根據不同工種的工作任務,確定典型工作任務。

1.2.3 按照不同的歸類原則,由典型工作任務轉換到不同的行動領域,分別為牽引變電所值班、牽引變電所設備檢修與維護、接觸網檢修與維護、牽引變電所高壓電氣設備試驗的組織與實施、牽引供電系統的監測與保護、牽引供電系統的事故處理、牽引變電所的施工和變配電所的運營、維護和檢修八個行動領域。

1.2.4 確定行動領域后,再對不同的行動領域進行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分析。

1.2.5 按照教學論要求,將行動領域歸納到適合職業院校的學習領域中。將八個行動領域歸納為七個學習領域,分別為牽引變電所運營和維護、接觸網維護與檢修、高壓電氣設備測試與防護、牽引供電系統的監控與保護、牽引供電系統的安全運行、牽引變電所的施工和變配電所的運營、維護和檢修。

1.2.6 設計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的學習情境總表。如表1

1.2.7 專業教學計劃的設計。

2《牽引變電所運營與維護》課程方案設計

在調研的基礎上,根據確定的職業綜合能力要求,提煉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課程的學習領域目標;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研究確定課程內容,設計課程學習情境。

①崗位描述,如表2。

②制定課程標準。

③學習情境設計,如表3。

④進行學習情境描述。

⑤教學組織,采用引導文教學。

⑥進行教學評估,采取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分三結合方式進行。

⑦注重過程考核,每進行一個學習情境的學習,都有相應的評估和考核方式,最后結合結果考核,評定成績。

3結語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通過現場調研,確定職業崗位,依據崗位群的主要工作過程,總結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務。再從典型工作任務中分析崗位應具有的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根據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行動領域,再將行動領域轉化為可以進行教學實施的學習領域,從而構建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確定牽引變電所運營與維護的學習情境,學習情境描述及引導文教學,滿足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所要求的課程內容,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今后將要做什么工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準備了充分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篇6

鐵道通信信號是一個交叉學科,本身以現代信息化技術為應用的基礎,又涉及部分自動化學科的知識。同時更加需要了解和掌握鐵路運輸專業本領。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收到實驗器材的限制,難以實現課程的實踐。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鐵道通信信號專業就業生的反饋信息中了解到,在走上工作崗位后,除了這些知識,還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良好的與人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寫作能力。

二、課程改革要做到校企共建,走入企業,實地調研

校企共建很多院校都提到過,但很多都是提口號。要實施真正的課程改革,真正了解崗位工作流程和崗位技能。就要走到崗位第一線,實地考查。嘗試進行鐵道通信信號專業崗位工作的能力分解。這里以調研實踐過程中的信號設備維護崗位為例。調研過程中,實際跟隨崗位工作。細化工作環節,在這個崗位的單位周期中提煉了主要工作環節有:信號機檢修、維護與故障處理;軌道電路檢修、測試與維護;.道岔轉轍裝置檢修、調整與維護;鐵路信號電源屏的檢修、測試與維護;電氣集中聯鎖設備檢修、維護與故障處理;信號專業業務管理及安全規章制度等。把這些環節在實際調研后轉化為能力。比如信號機的維護修理能力、操作方法、檢修方式等等。

三、課程改革的具體進行實踐中,要以培養目標為課程設置目的

通過企業調研后,把工作過程流程細化,得到崗位工作能力,轉化為學習中的分解的能力模塊。成為鐵道通信信號專業中培養的技能。課程設置不能脫離開企業和人才培養方案的需求。以他們的共同培養目標作為課程體系要最終實現的目的。

四、課程設計要體現規劃性,整體性

課程體系的改革,需要進行整體的課程設計,某項技能對應著幾門課程。那么所有的課程的開設都是符合計劃和要求的。同時課程之間應該是有聯系的。在實際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時候,要注意課程之間的聯系,不能簡單的根據分解好的能力模塊,簡單對應的開設幾門課程。每個學期,開設什么課程,課程先后的開設,都根據課程之間的聯系而產生。系統而科學。

五、具體到每門課程的實踐改革

在每一門課程的改革中,要推行鼓勵制度。鼓勵老師采用新的課程教授方法。要盡可能與職業崗位、工作情景相聯系。如采用實驗、試驗課程、仿真課程、實訓、實習課程、模擬實際工作的課程、面向企業的課程、面向證書的課程、社會實踐課程等等。通過不同的課程形式,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達到最佳效果。從宣傳和物質多方面進行鼓勵,提現課程改革的優越。教師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方法、項目式驅動授課方法的,要給予獎勵。當然在具體實施中要考慮和課程是否適合,不能盲目跟風。

六、做好課程評價工作

用多元化方式進行評價,課程采用老師、學生、家長、企業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這樣能夠增強學生主體意識;鍛煉學生評價能力、自信心理;能夠引導學生自我總結、增強責任、不斷攀登。具體包括:教師公開、公平評價。根據評價標準,教師考評學生的學習成果與表現;每份作業的考評結果都要求學生反饋意見,給予學生提出質疑的機會。學生參與評價。學生可以根據評價標準評判教師評分是否合理,有權提出質疑;企業加入評價。可以由企業評價。企業評價應該采用實際工作表現、給出技能和實踐評語方式進行評價。社會考證評價。高職課程評價還應要求學生把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參加社會考證,在校期間爭取獲得多張技能證書,來增強就業資本和競爭優勢。

七、要構建課程教學資源庫

篇7

關鍵詞:高速鐵路施工測量 課程內容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U238 文獻標識碼: A

1 引言

隨著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高速鐵路因其安全、舒適、快捷的獨特優勢,已成為大多數中國居民遠足的首選交通方式。高速鐵路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馳騁于華夏大地,修建高速度、高精度、高平順性的中國高鐵,是我們鐵路一線建設者執著追求的目標。《高速鐵路施工測量》 課程作為交通類高職院校高速鐵路技術專業和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在校學生的主修科目之一,該課程是在十一五期間我國高鐵鐵路迅猛發展和高鐵施工測量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的社會背景下,根據社會需要應運而生的一門實用型及針對性極強的專業課程。結合本人近幾年對高速鐵路施工測量課程的教學實踐,在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2 更新課程內容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蓬勃發展的新世紀。隨著高速鐵路速度的一次次提升,高鐵測量新技術和新儀器的不斷涌現,這就對高職教育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鐵路施工測量是一門實用性和針對性極強的專業課,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因此,高速鐵路施工測量課程必須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新形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適應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現代化人才。

課程內容是落實人才培養的主渠道,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方向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目前已有的高速鐵路施工測量教材,要么針對本科教育編寫,要么內容有很多跟不上目前高鐵測量技術的發展狀況。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鉆研教材和認真備課的同時不斷加以完善,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本課程具體教學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

1)我國傳統的鐵路測量方法是按照切線上的轉點和曲線上的交點、副交點來控制線路線,設計單位提供的測量樁點主要有直線上的轉點、曲線上的副交點。這種采用定測中線控制樁作為施工單位的線路平面測量控制基準,存在極大弊端。一是實際工作中,由于設計單位線路定測的測量精度很低,施工單位要對誤差的調整、曲線的調整等做大量工作。二是工程開工后,這些中線控制樁均不復存在,鐵路的平面測量控制基準也就不復存在,這為后續的測量工作及線路竣工和運營階段的線路復測造成極大麻煩。現在鐵路設計不再采用傳統的鐵路測量方法,設計和施工單位普遍采用全站儀或GPS測量技術進行線路的定測和施工復測。勘測、施工放線均使用CP I、CP II平面控制點或加密控制點來測設理論中線,中線控制樁已不再作為勘測、施工放線的控制基準。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或GPS_RTK進行放線,中線樁是從CP I或CP II控制點上用極坐標法放線,現場放出交點或副交點對施工測量已經沒有作用。極坐標法放線的誤差不會積累,中線樁的誤差不影響中線測量的精度,不必進行中線樁的貫通測量。為了驗證中線樁的可靠性,采用不同控制點用極坐標法放線進行驗證。因此,任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可重點講述極坐標法或GPS_RTK放線的原理并安排實訓課程加深學生對此原理的理解。

2)高速鐵路工程測量精度要求高、軌道平順性要求高、運營檢測周期長,因此采用勘測設計控制網、施工控制網、運營維護控制網合為一體的“三網合一”

控制測量技術。任課教師在講授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內容時應按照高速鐵路測量新標準執行。

3)高速鐵路線路變得更直、曲線長度變得更長 高鐵相對于普鐵速度快了好幾倍,所以曲線半徑加大,緩和曲線加長。普鐵的曲線測量由于誤差會很大,將不能再適應高鐵的需要。我們知道,曲線外矢距F=C2/8R式中C為弦長,R為半徑。若按10m弦長3mm的軌向偏差(即用20m弦長的外矢距偏差)的軌向偏差來控制曲線,則鋪軌時一個大彎道由幾個不同半徑的曲線組成,且半徑相差幾百米。由此可見,只采用10m弦長3mm(有碴)/10m弦長2mm(無砟)的軌向偏差來控制軌道的平順性或許不構嚴密的,因此有人提出采用相對控制與坐標絕對控制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軌道鋪軌控制。絕對坐標的應用涉及到全站儀坐標放樣及GPS定點的大規模使用,我們將課程內容及訓練方式進行調整,加強了全站儀和GPS的學習和使用。

4)由于高速鐵路線路變直,曲線變長,同時為了保護有限的土地。在客運專線、高鐵的建設中,橋梁和隧道所占的全線比重在加大。京津城際鐵路有86%的線路建在橋梁上;武廣高鐵全線共有橋梁648座,總長度468公里,幾乎占到線路總里程的一半,全線有隧道226座,總長度177公里。同時高鐵的路基橫斷面加大,也使得橋梁和隧道的橫斷面尺寸加大。為滿足列車高速通過隧道時產生的空氣動力效應要求及旅客舒適度的要求,隧道斷面凈空有效面積達到100平方米,施工開挖斷面達到160平方米。這些要求我們高職鐵道工程類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橋梁和隧道的施工測量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新技術、新規范、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都是我們要更新和關注的問題。

5)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定位基本位于施工一線,因此,在加強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任課教師也應制定同步的實訓計劃,如平面控制測量實訓、電子水準儀二等水準測量實訓、智能型全站儀實訓、GPS測量實訓等與本課程理論內容和高鐵施工一線所用測量技術緊密聯系的新儀器操作課程。

3 改革教學方法

教育是一種充滿了辯證法的科學,又是一種帶創造性、藝術性的事業。一所學校整體的教學水平主要決定于教師的學識水平和教學方法的水平。

為了提高高速鐵路施工測量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教學方式作出調整。靈活運用傳統教學、多媒體課件、現場演示、觀看視屏等多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高速鐵路施工測量平面控制網是按照CPI、CPII、CPIII的順序分級布網測量的,其控制網的布設、測量、數據處理等既相互聯系有各有特點,采用多媒體手段能展現其測量過程中的前后聯系,是現場需要經歷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過程在較短時間展示出來;又如。CPIII測量是高速鐵路工程測量的新技術,無論使用現場演示或教學錄像都不能準確突出放映其測量細節和關鍵步驟,而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清楚地將其測量的原理、方法、過程和細節敘述清楚。

高速鐵路施工測量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有些內容不僅需要講述其原理和方法,還需要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其要點。例如高速鐵路軌道施工和軌道精密測量交替進行的現場實況錄像,才能直觀地認識到軌道精密測量時配合軌道精調施工的關鍵所在。

4 體會與建議

中國已經進入高鐵時代,一方面,隨著高速鐵路建設的持續進行,我們正在面臨又一次新的變革,從事高速鐵路施工測量課程教學的任課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及時關注高鐵發展最新動態,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勇于探索才能在教學中取得預期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隨著高鐵測量新儀器的出現,任課教師還需將GPS接收機、自動測量全站儀、電子水準儀等新儀器的使用及其數據處理作為重點內容,同時新增軌道精密測量的內容。高速鐵路施工測量是一門要求任課教師對測量學基礎知識掌握既深又廣的一門學科,想要教好這樣一門課程,任課教師還需傳授坐標系轉換,高程歸化等屬于大地測量學的知識,以便學生更深入的對此課程進行系統認知。

[參考文獻]:

1.《新建時速度300~3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設計暫行規定》(上、下),鐵建設[2007]47號,鐵道部,中國,2007.

篇8

關鍵詞:高職 鐵路運輸 用人需求 人才培養

目前,國家大力建設鐵路新線,并進行原有線路的技術改造,鐵路的跨越式發展帶來了旺盛的人才需求。面對鐵路運輸企業校園招聘的洶涌浪潮,高職院校要保持應有的冷靜,一定要在了解鐵路運輸企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在提高鐵路專門化人才培養質量上下工夫,這樣才能更好地為鐵路運輸企業輸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一、專業設置要合理

1.要有拳頭專業

現在的鐵路高職絕大多數都是由原屬于鐵道部的鐵路中專學校升格而成,而原來幾所重點中專都有自己的拳頭專業,比如原濟南鐵路機械學校的機車車輛專業,原天津鐵路工程學校的工程類專業,原鄭州鐵路機械學校的電力機車專業等等。現在的鐵路高職從過去的鐵路中專繼承了這些專業的教學優勢、師資隊伍、實驗實訓設備、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等這都是學校的寶貴財富,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這方面的優勢,做成全路知名的品牌專業。比如渭南鐵道工程學院的工程類畢業生最近幾年非常受用人單位的歡迎,每年的畢業生供不應求,在該校20多個專業中與工程專業相關的占一大半,這種拳頭專業不僅滿足了鐵路企業對高質量畢業生的需求,也大大提升了學校在全路,甚至全社會的知名度。

從就業方面來講,拳頭專業對其他專業的帶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就像顧客到超市買只燒雞,往往會隨手捎帶兩瓶啤酒一樣,企業雖然是奔著學校的拳頭專業而來,但是往往會順便招聘一些其他專業的畢業生。

另外拳頭專業往往對相近專業的輻射影響比較大,一個拳頭專業可以帶動幾個相近專業的發展。前幾年,社會上都在討論高職專業同質化嚴重的問題,有一些專業在各高職院校都有開設,比如計算機、國際貿易、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結果造成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困難,使熱門專業變成了黃牌專業。相對而言,鐵路類高職具有先天的優勢,面對鐵路運輸企業這個用人大戶,我們就少了很多競爭者。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在鐵路類高職之間,鐵路專業也存在同質化的問題。因此利用各學校的傳承優勢,大力發展各自的拳頭專業,是避免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

2.合理控制規模

根據近幾年鐵路運輸企業的總體用人需求,合理規劃各軌道交通專業的招生人數。招生人數過多,會造成一些畢業生,特別是就業方向過于狹窄的鐵路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以山東職業學院為例,根據連續幾年鐵路企業在學校的招聘人數,我們決定將軌道類專業的招生規模控制在1800人左右。如果鐵路企業用人量增加,我們可以從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道橋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在校生中進行調整,這樣經過一定時間的培養,就可以轉為鐵路類專業畢業生。

3.“地”“鐵”專業兼顧

為了應對鐵路企業(包括生產企業和運輸企業)的用人需求量的波動,我們在專業設置上做到“路地兼顧”,圍繞核心專業組建專業群,擴大學生的就業口徑,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和學生的意愿,對學生進行轉化分流。比如土木工程系的鐵道工程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和道橋工程技術就是一個“路地兼顧”的專業群,這3個專業的基礎課完全一樣,專業課基本一樣,只是三年級的專業課程有所差別。根據對未來一年就業市場的預測和各鐵路局提前招聘的要求,我們可以對這三個專業的學生進行合理分流,如果鐵路局、鐵路工程局等單位用人量大,那么進入二、三年級學鐵道工程技術的學生多一些;如果鐵路企業用人需求縮減,而建筑產業興旺,則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習。簡言之,一切為了學生就業。同樣道理,鐵道機車車輛(檢修方向)和機電一體化、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等都可以結成“路地兼顧”的專業對子,讓學生在面對就業市場需求量的波動時,擁有更大的自由度,這也體現了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宗旨。

二、企業回訪到位,提升培養質量

工作崗位的要求就是學校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畢業生是否適合企業的需要,只有深入用人單位進行回訪才能獲得全面準確的答案。山東職業學院常年堅持“8215”回訪制度,即對80%的畢業生進行為期2年的跟蹤回訪,對10%的畢業生進行為期5年的跟蹤回訪。回訪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電話回訪,可以通過深入企業回訪,還可以通過第三方調查公司對畢業生回訪。通過回訪,了解了企業對畢業生的滿意度以及對學校教學的要求,為提升畢業生培養質量找到了方向。

三、校企合作提前共建“訂單班”

合作培養畢業生是校企合作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校企共建“訂單班”,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近幾年,各鐵路局的招聘陸續提前,有的甚至提前到二年級剛開學,還有的鐵路局要求學生最后一年到段上實習,這就為鐵路高職和鐵路企業在人才培養上開啟了新的模式。鐵路高職應該抓住這一時機,和鐵路企業一起探索提前合作培養的“準訂單班”模式。對企業來講,可以在學生畢業前參與到學校教學中,根據企業崗位的要求建議學校開設哪些課程;可以縮短從學生到熟練工人的培養時間,減少了用工成本,這一點類似于德國的“雙元制”高職培養模式,有利于迅速提升學生的技能和職業素養;在崗實習過程中,可以近距離觀察了解實習的學生,并通過實際工作、技能大賽等過程,選拔優秀的學生進入合適的崗位,如果有的學生因身體條件或者個人素質不能勝任崗位時,還可以提前轉崗或者淘汰。對于學校來講,學生提前進入企業,減少了一部分實驗實訓設備的投資;在與企業的合作培養過程中,能夠了解到企業的需求和自身的差距,適時修改完善教學計劃,提升教學水平。對于學生來講,提前進入工作崗位,鍛煉了動手能力,掌握了必需的工作技能,縮短了晉級的時間。高職院校應該抓住有利時機,主動與鐵路運輸企業溝通,創造有利條件實現提前招聘,提前進組班,提前上崗,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制定完善的合作協議

協議內容應該包括崗位描述、選拔條件、培養流程、安全保護等主要內容,其中尤其是要注意學生人身安全的保護,這也是學校和企業都非常關注的環節。在實踐過程中,學校往往通過為學生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彌補學生沒有工傷保險的不足,這樣既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又免除了實習學生的后顧之憂。

2.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

學校要根據企業的要求,在保證學生理論知識達標的前提下,適當修改教學計劃,增加企業需要的知識模塊,增加專項技能訓練的內容,壓縮一部分校內實習內容,以企業真實工作環境的實習來替代。

3.專業課老師現場參與

學生在企業現場實習時,學校要派有責任心的專業老師帶隊參與,協助企業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深入現場一線,學習最先進的技術,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四、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

篇9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列車速度不斷提高,鐵路設備不斷更新,要想使這些設備更好地為鐵路運輸服務,就需要一批高技能人才操縱、控制、維護這些設備,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來源,是由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所謂的高技能人才,主要有三個特征;一是技能操作型,而非研發型;二是工藝型,而非設計型;三是實干型,而非領導型。從這三個持點出發,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是,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熱愛本職工作,能夠勝任本專業的工作,確有一技之長的人才。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深入理解,正確處理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關系,把學習知識,訓練技能,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更好地協調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掌握知識是提高操作技能的基礎

知識是被人們認識的客觀規律,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和概括,是從實踐中來,又應用到實踐中去,從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發展來說,知識是操作技能的載體,知識是操作技能的基礎,知識是提高操作技能的前提條件,沒有學習知識這個前提,操作技能就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掌握相應的文化基礎,專業理論知識,再經過一定的訓練與實踐,學生在技能的形成和鞏固的過程中,才能通過對所學知識的聯想與綜合,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快捷提高的效果。

三、了解新技術在鐵路上的應用,建立與現場設備接軌的實訓室,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礎

改革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在校內建設與現場設備相當的實訓室。以前,我國鐵路在新科技的支撐下,經過六次大面積提速,帶來了鐵路運輸質的飛躍。為了確保提速后列車運行的安全,提高運輸效率。與行車安全密切相關的鐵路信號設備必須更新,以前的交流計數自動閉塞,移頻自動閉塞設備被淘汰,換上了從法國進口的UM71行車自動控制系統,但法國UM71在國鐵上使用,出現了“水土不服”,因此出現國產的UM71,即ZPW-2000A。區間設備得到了徹底更新。以前的6502電氣集中,被主要干線淘汰,換上了微機聯鎖,鐵路列車調度指揮系統(TDCS)覆蓋了全路主要車站和線路,新一代分散自律調度集中系統也已經在部分線路上建成并投入使用。鐵路信號設備得到飛速發展,職業院校要想培養高技能人才,首先是建設與現場設備接軌的實訓室,利用先進的實訓室,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進行訓練,才是現場直接可用的人才。因此,實訓室是職業院校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培養職業素質的重要場所,也是職業教育提高辦學質量、突出辦學特色的基礎性建設項目,加強職業院校校內實訓室建設,是新時期職業院校實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新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培養現場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

四、高動作技能和高智力技能是通過反復實訓取得的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能夠勝任本專業工作,并確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技能的訓練和鞏固,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所謂技能,是指人們運用有關知識,順利的完成某項任務的各機體活動方式或智力活動方式,技能又分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動作技能的訓練和鞏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有較大的比重,現在我們強調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大實訓教學比例、強化提高操作技能教學等,就是從動作技能的形成過程和培養目標出發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維活動為導向,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技能,是用所學理論知識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智力技能是在不斷的認識過程中形成的,如感知、想象和思維等,是以思維為主要成分,正確掌握思維方法是智力技能的主要特征。智力技能與動作技能一樣,是在大量的、反復的練習中得以形成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智力技能在實際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操作技能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而智力技能是以理論基礎為支撐。在實際教學中也應重視知識的傳授,在實訓中重視智力技能的培養。而智力技能比操作技能更難以掌握。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應著重智力技能的培養。

五、培養學生自我提高職業技能的能力

現代的科技在飛速發展,即使在校學習的都是新知識,新操作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廣泛應用,鐵路設備還會更新,所學的知識也會落后,這就要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激勵學生把新知識轉化為操作技能。使學生的知識、動作技能、智力技能跟上科技的發展。

篇10

【關鍵詞】移動教學模式鐵路特色應用教學

目前,在我國大部分城市。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已經具有相當規模,計算機、網絡等基礎IT建設比較充分,建設了比較豐富的校園信息化系統。但是,在校園內工作、學習、生活具有很強的移動性,靠辦公室、教育、宿舍的固定電腦遠遠不能滿足學習、生活的需要。學生們渴望隨時隨地的獲取到相關的專業信息、能隨時向老師提出疑問并快速得到解答。老師們也希望能隨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

隨著我國智能手機用戶量的不斷提升,到2012年12月據官方統計,我國的智能手機用戶擁有量已經超過5億。這其中,以年青人居多。而對高職院校來說,主要的學生年齡層大概處于17-20歲之間,根據調查,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也是智能手機的主要消費人群之一。因此,面對這樣特點的學生人群,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和授課方式也必須要跟上時代的變化、社會的進步,與時俱進地加以完善和修改,以便能用學生所適應和習慣的方式完成對知識的傳授和對學生所提問題的解惑。目前,在國外的一些學校,已經開始使用一種被稱為“移動學習”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是利用無線移動通信網絡技術以及無線移動通信設備(如智能移動電話、個人掌上電腦等)獲取教育信息、教育資源的一種新型學習形式。這種新型的學習形式也正是考慮和迎合了目前年輕學生普遍都有智能手機、IPAD等新興電子產品的現狀,通過技術手段將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以這些電子媒介為載體進行講授和傳播。

本文主要從下面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1)介紹目前教育界公認的移動學習的概念和國內外移動教學的發展現狀;(2)鐵路特色專業所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學要求;(3)如何將移動教學模式有效地運用到鐵路特色專業的教學過程中,以期提高教學質量。

一、移動學習的概念和國內外移動教學發展現狀

所謂的移動學習,目前業內對其公認的定義是:移動計算與數字化學習的結合,它包括隨時、隨地的學習資源,強大的搜索能力,豐富的交互性,對有效學習的強力支持和基于績效的評價。它是通過諸如掌上電腦、個人數字助理或移動電話等信息設備所進行的數字化學習。

移動學習是在數字化學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數字化學習的擴展,它有別于一般學習。Sun公司的e-learning專家針對移動學習提出了他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移動學習并不是新鮮事物,因為在傳統學習中印刷課本同樣能夠很好的支持學習者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從另一個角度想,其實印刷的課本本身也是一種移動學習的工具,所以移動學習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作為移動學習,最突出的三個特點有:(1)簡化了傳統教育方式對師資、費用、教育環境等稀缺資源的需求;(2)結合新經濟時代網絡的優勢,以多媒體和網絡社區的形式呈現;(3)學習者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學習,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4)學習者可以自由自在、隨時隨地進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學習,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增加了學習群體的自由組合;(5)移動學習將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根本改變教學結構和教育本質;(6)移動學習拓寬了接受教育的對象。現代的社會對學習者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人們不斷的學習、充電,但是作為早已走出校園的社會人來說,如何有效、快捷的獲得教育機會,也是個頭疼的問題。而移動學習的模式將教育理念和技術無縫連接起來,無時無處不在學習,學習也不再是在校學生的專利,所有的人,無論學生與否、無論年紀大小,都可以通過移動教育體系來獲得知識、自我提升,從而有利于構建終身學習的體系。

由于受到移動技術等發展的制約,對于移動學習體系的研究與建設,我國的起步比較晚。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研究的規模還是研究的深度都有較大差距。比如在2001年英國的Ultra lab實驗室就主持了M-learning項目,主要研究移動教學,其外還有2007年歐洲的“移動游戲學習項目”等,參與研究的國家的美國、瑞典、英國、愛爾蘭等多個國家。我們國家將移動學習作為一個項目研究,最初是從2001年由教育部高教司的試點項目“移動教育理論與實踐”開始的;隨后國內大專院校教育院系、部分企業等對這種新型學習方式的探索開始不斷的加深和積累。到今天,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后,我國移動學習的研究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同時與之配置的各種應用技術和教學手段也在不斷的成熟。

目前,在移動教學建設方面,我國主要有下面這些做法和成果:

1、通過參與和舉辦各類移動學習相關會議,了解和學習目前世界各地移動學習的經驗和成果。近年來在我國承辦過的幾項大的會議的有:2008年北京師范大學承辦的第五屆WMUTE,2010年華中師范大學承辦的MULE2010,都是國際知名“移動學習”相關國際會議。

2、開展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移動學習研究應用。比如:中國移動為農民提供農業百科、科學知識和市場信息的農信通,為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做出了表率。

3、通過與發達國家或跨國公司合作研發移動學習產品和服務,共同推進移動學習的研究及應用。典型的如1999年4月研發的多媒體移動教學網絡系統CALUMET由國內SCC公司及南開大學與日本松下公司合作。

通過上述幾種方式和途徑,國內的移動學習也蓬勃發展起來;通過項目合作吸取發達國家的優秀經驗,并結合自身國內的發展特點和需求進行本土化和改進。

二、鐵路特色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特點

目前,在我國的鐵路類高職院校,普遍都帶有著濃厚的行業背景和特色。大部分的鐵路類高職都是曾隸屬于原鐵道部管理的學校,本世紀初,由于鐵路行業主輔分離,鐵路類學校移交地方管理并升格為高職的學院。而這些鐵路高職院校的特有專業就是指為軌道交通行業企業培養所需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所涵蓋的專業,具體專業包括鐵道機車車輛、機車車輛檢測與維修、鐵道通信信號、鐵道工程技術、高速鐵道技術、電氣化鐵道技術、鐵道交通運營管理、鐵道乘務、鐵道運輸經濟、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城市軌道交通控制、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這些鐵路特色專業有著較強的行業特點和對辦學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讓現代化信息教學技術溶入到這些特色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是一個讓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目前,在鐵路特色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這些特點:(1)行業背景濃厚。(2)教學、實訓、實習條件要求高。(3)由于內容相對枯燥、技術性強、與外界豐富的教學理念、模式脫節。(4)教學方式、方法普遍跟不上現代信息化的教學要求。

因此,對于教育一線的老師來說,如何讓我們枯燥的教學內容能夠以一種輕松、便捷的方式溶入到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學習當中。能夠對他們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呢?結合目前年輕學生當中已經普遍流行使用的智能手機和微信通訊工具,我們提出了一種移動式的教學方法,在此,我們稱之為“微信課堂”。在這個教學方法中,我們主要用到了下面這些信息化方式和手段。(1)智能手機,現在在年輕的學生人群中基本上人手一臺。(2)搭載在智能手機上的微信通訊工具。(3)我們制作了自己的“湖鐵科公眾訂閱號”。(4)我們基于世界大學城空間上開發的微信教學與管理平臺。我們的“微信課堂”就是基于這些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的基礎上開展我們的教學指導工作。

三、“微信課堂”-移動教學方法

為了能更加詳細的說明我們對于“微信課堂”的設計思路,下面我們以學校信息技術系鐵道通信信號專業《鐵道通信信號基礎設備維護與檢修》這門課程為例進行設計。

《鐵道通信信號基礎設備維護與檢修》這門課程的特點是:內容多、雜、涉及面廣。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果單靠課堂內的45分鐘教學,很難完成我們的教學內容。并且,就算完成也是填鴨式教學,無法有效的達到我們原本的教學目標和計劃。因此,為了讓這門課的教學能有趣、形式豐富且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對這堂課的教學進行了重新的設計,分成了課內講授部分和課外移動教學部分。下面我們著重介紹的是課外移動教學部分的教學設計。

1、根據工種特點制定學習任務:鐵道通信信號專業在鐵路上的工種定位是中級信號工。我們根據中級信號工的職業資格能力要求,在結合了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制定了本課程的移動學習任務單。

在移動學習任務單中,詳細地說明了這門課程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幾類設備以及各設備需要了解的工作原理和參數。由于,我們正常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在課堂中,老師和學生的精力主要用在對設備作用、原理圖、動作程序進行分析。而對于這些設備的檢修參數,由于量大,面廣,是無法靠正常的課堂講解完成的。因此,這一部分的內容,我們就通過移動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課后的消化和解決。

2、微信平臺反饋、收集學生日常學習問題。學生們在課后學習過程中如果出現學習方面的問題、困惑,可以通過學校的“微信教學與管理平臺”,向老師提出問題,來向老師進行詢問。通過“微信教學與管理平臺”,老師能把學生們通過手機的各種問題和情況進行收集、分類、匯總,然后根據問題所隸屬的不同任務來分別編制出相應的《移動學習問題清單》,并把有關的參考資料作為學習的儲備資源放置在自己的個人空間,方便學生上網預習、查閱。

3、靈活組織微信課堂,組織學生隨時開展課外輔導。針對前面形成的“移動學習問題清單”中的疑問,老師會統一時間開展課外的教學輔導,當學生們完成問題的預習后,就可以通過微信課堂進行課外的集中解答和討論。

4、教學監測。“微信課堂”的實施是基于微信平臺開展的,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我們需要做到能對這種教學實施過程進行觀測和體現。借助我校開發的“微信教學與管理平臺”,我們將學生的提出的問題、交流紀錄永久性地存儲在服務器,對于“微信課堂”中產生的數據(文字、圖片),也能以文檔的方式上傳到服務器,方便進行必要的數據分析。以作為本門課程教學效果的輔助評價之一。

四、“微信課堂”-實施經驗總結

我們在信息技術系鐵道通信信號專業13級的部分班級當中使用了“微信課堂”教學法進行了課外的移動教學指導。通過為期一個學期的試點以后,在此,我們主要就實施過程中積累的教學經驗和體會做說明。

1、“微信課堂”對任課老師的專業綜合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微信課堂”教學法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主要是對大量的檢修參數和指標進行介紹和講解,是對課內教學的教學補充。因此,這對專業老師的專業綜合能力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專業老師除了要非常熟悉課內知識(比如:原理、電路動作),也需要了解不熟悉的其他專業知識。

2、邀請部分學習積極性高的同學參與教學指導,及時公布實施后的教學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門課程中“微信課堂”的目的是對課內教學的補充。但是,老師的精力畢竟有限,在完成課內教學的基礎上還要承擔課外移動教學的任務,有時也感到力不從心。同時,為了鼓勵大家參與“微信課堂”的積極性,在實施過程中可以邀請部分學習興趣高的同學,參與主導“微信課堂”的實時講解、討論。以此,希望來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

3、重視課外移動教學環節的教學評價。“微信課堂”這種移動教學方法是對課內教學時間有限、老師精力有限的一種補充。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必須要包括教學過程實施完后的教學評價環節。但是,這種教學評價制度又于傳統的課內教學評價制度有著很大的區別。如何對課外移動教學環節進行教學評價呢?根據我們的課外教學內容,我們對《鐵道通信信號基礎設備維護與檢修》這門課程進行了如下的評價設計:(1)根據同學們使用“微信教學與管理平臺”進行教學互動的參與程度;(2)根據“微信課堂”環節實時討論,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3)在《鐵道通信信號基礎設備維護與檢修》課程結束之時,針對課外的檢修參數等學習內容,我們會進行一次隨堂測驗,測驗內容與課內講解知識無關,而是與移動教學環節的內容相扣,以此,作為對課外移動教學的一種考核評價方式。

微信課堂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微信工具的方式,將課外地點分散的學生通過平臺組織成虛擬課堂,由老師對課內無法完成和詳細解答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的教學方法。它不要求學生一定在集中在課堂內完成,只需要學生開通微信,登錄微信教學與管理平臺,按照老師的課堂內容和要求參與學習即可。

目前,這一教學方法在我校鐵道通信信號專業13級部分學生的《鐵道通信信號基礎設備維護與檢修》這門課程中進行了試點使用。初步的實行后,學生們的反應良好,但是由于是試行階段,在制度和政策上還有設計思路上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對這一教學方法進行完善和充實。爭取在聽取學生、授課老師等多方面的建議后,能不斷豐富這一種移動式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崔健.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式研究.河北大學,2009(06).

[2]時榮.移動學習的發展和應用狀況綜述.信息與電腦,2012(12).

[3]張玲.中國高速鐵路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0).

[4]馬云云,吳飛燕.淺談微學習環境下高職教學改革.高等教育,2013(9).

[5]宇善良.多媒體技術的鐵路專業理論信息傳遞模式.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3(7).

[6]錢吉奎.加強專業建設培養高速鐵路高技能人才.教育管理研究,2010.

[7]戴勇山.鐵路網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理論學習與探索,2009(2).

[8]張翠榮.移動教學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天津大學,2012(5).

[9]王倩.面向移動學習的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011(5).

[10]藍丹.移動教學平臺組建的需求及現實分析.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7).

[11]李國強.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對教育的影響與前景展望.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8).

[12]王鍵.運用云計算探索新機制開創教育信息化建設新途徑[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09).

[13]劉洪宇.空間革命―高職院校開發發展的新起點[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