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設計畢業設計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7 08:18: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界面設計畢業設計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互聯網+;交互設計;教學方法
交互設計作為21世紀的新興學科,是一個多領域交叉性的學科,與眾多傳統互聯網專業不同,交互設計在分析研究產品時,更加注重“產品---環境---用戶”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也十分關注用戶的需求。交互設計對于從業者的要求不僅僅是在技術方面能夠靈活應用專業知識完成設計任務,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在實際的過程中與用戶溝通,獲取用戶的真實需求,從而提升產品的依賴性。當前,我國高校培養體系并不完善,特別是在高職院校的培養體系中,往往只側重于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容易忽視交互設計流程與用戶需求的關系,如此往復,無異于機械訓練[1]。為了使交互設計有一個更合理的教學方法,本文就此做探討與研究。
1交互設計與教學現狀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逐漸升溫,交互設計專業市場需求也不斷壯大。為此,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將交互設計專業方向設為了熱門專業,雖然各高職院校都明確了交互設計方向,卻忽略了交互設計的專業特點,結果教學模式照搬其他設計學科,如此便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交互設計與傳統藝術設計專業不同,創新對于交互設計并不是最重要的,交互設計更重視用戶的真實反饋,更多關注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真實體驗。在培養學生方面,藝術設計專業以技能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但是交互設計的培養只是把技術作為一種手段,學生更應該注重如何研究用戶,如何把用戶的需求轉化為交互流程[2]。如此一來,高職院校中偏重于技能訓練的培養模式,在交互設計的教學培養體系中就顯得有些失衡。在國際交互設計的發展模式中,交互設計的應用領域并不集中于互聯網方面,很多國外的交互設計更加重視用戶研究、交互方式、環境融和等方面,其應用領域則更加廣泛,不僅僅是互聯網虛擬交互,同時也在醫療、教育等實體領域發揮了巨大作用,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例如,SimoneM.DeDroog等人通過研究兒童在閱讀繪本時的認知行為特點,改進兒童繪本的交互式分享閱讀體驗,以增進兒童對胡蘿卜的攝入量。由此可見,當前歐美的交互設計在應用領域方面明顯領先國內。但是,單就互聯網交互設計而言,我國信息產業發展迅猛,并非他國可以類比。因此,交互設計教育方法改革,還是應該以我為主,國外為輔。
2教學改革的思路
專業教學培養體系并非固定不變,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應該根據社會實際崗位的真實需求來應對與改變,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社會發展需要怎樣的職業素養,高校就應該創造適應的空間。目前,交互設計發展較快,通過調研發現,對于學習交互設計的學生而言,首先需要具備一定的界面設計能力,其次需要擁有良好的用戶溝通和團隊協調能力,最重要的是設計者清楚交互設計的整個過程,明白產品開發設計的全部流程。而在學校培養學生期間,除了單一的基本課程學習外,如何將每個課程串聯起來,是能否讓學生體驗到整個設計流程的關鍵。以往的教學模式是根據所學習的課程分段式教學,這樣最大的問題是學習內容很難與實際課題結合,學生只知道所學習的內容,卻不知道如何在設計過程中去應用[3]。因而,交互設計必須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是開放式的,甚至是顛覆性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清楚每一門課程的作用和在交互設計中的位置。針對這一目標,新的教學模式應該具有如下特點:第一,化繁為簡整體教學。可以將關聯度相近的課程結合,減少課程之間的分割,如圖形軟件學習課程等。第二,課程設置前后關聯。每一門課程應該與前后課程呼應,增添課程之間的聯系,如交互設計課程之前就需要開設用戶研究課程。第三,設計流程循環教學。每一次課程學習都是一個獨立的設計過程,這樣學生長時間積累就可以對設計流程了如指掌。第四,重點內容重點突破。在一些重點難點的環節,需要開設專題訓練,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開設用戶研究方法的課題,就可以讓學生們在短時間內提高對用戶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執行力。按照這樣的改革思路,課程與實際項目接軌,高職院校則變為了企業發展的前沿陣地,課堂則成為了專業培養與設計實踐的橋梁。
3教學改革的方法
經過實踐調研發現,當前各互聯網企業普遍遵循一個較為詳細的交互設計流程(如圖所示)。根據上述的設計流程,可以推斷出目前交互設計崗位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設計能力,同時也需要設計者能夠參與用戶研究與產品編程,這樣對交互設計的學習者而言就需要具備較為綜合的能力:第一,界面設計能力。能夠從事最基本的界面設計工作,讀懂設計規范,按照標準完成界面設計任務。第二,交互流程設計能力。能夠將用戶需求與產品功能相結合,設計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框架圖。第三,用戶研究與分析能力。能夠通過一定的方法來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并根據用戶需求確定產品方向。第四,計算機編程能力。能夠看懂計算機編程語言,可以與程序員無障礙溝通。第五,視覺設計能力。能夠從事一定的視覺設計工作,對于視覺化的信息有較敏感的嗅覺。因此,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交互設計師,就應該擁有界面設計、交互設計、用戶研究、計算機編程和視覺設計等諸多能力。而對于高職院校而言,不但要在課程上開設與相關能力所對應的課程,例如:用戶體驗與研究、界面設計、交互設計、圖形圖表設計等[4];也要做好各個課程之間的銜接,巧妙設置課程前后順序,如用戶體驗與研究的課程需要在交互設計課程前開設與完成。當然,交互設計教學體系中最重要的是開展項目教學的模式,這種項目教學模式不但可以通過工作坊的形式進行,也可以加入到日常的課程學習中。例如,在《視頻剪輯與動畫制作》的課程中,一方面可以結合項目或比賽設置課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巧妙地與之前結束的界面設計課程相結合,做到平面界面的動態演示,從而讓學生們體會到如何從平面展示走向多媒體展示。通過具體案例分析與研究,現總結改革方法如下:
3.1專師輔導,小班化
教學交互設計需要學習者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能夠在用戶的言談舉止中發掘用戶的真實需求,這需要在平日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形成一對多的關系,盡量做到逐個輔導學生,手把手教授,與每一位學生溝通交流,傳授心得,因而小班化的教學模式對于用戶研究的課程而言十分必要[5]。
3.2集中授課,結合項目
設計類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稍有區別,其更加注重學習的應用能力,并且通常學生能夠立竿見影地感知設計效果,應用效果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驗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縮短課程的跨越時間,使得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和練習,并在練習中,盡量尋找一些實際的案例,通過實踐來檢驗教學的成果。
3.3開設工作坊,培養團隊意識
所謂工作坊式教學,指在短期內組建學生團隊,設立課題,讓學生自行完成設計項目,期間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工作,但是最終的任務應該由學生自行組織完成。工作坊式教學是類似于當前各大企業內部設計團隊的工作模式,這種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分工協作意識以及綜合處理人—事—物的關系等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就像一塊職場試金石,能夠及時發現學生面對職場競爭的優缺點。
3.4參與比賽,以賽代練
當前各種設計競賽層出不窮,以參賽的形式磨練學生團隊意識和設計能力不失為一種可靠而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比賽只是教學的一個環節,相對于比賽的結果,更應該注重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的成長,不能為了獲獎而盲目地參加各種比賽,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
3.5畢業設計,高度重視
畢業設計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是學生大學的最終作品。因此,畢業設計的教學對學生至關重要,但由于工作和實習的壓力,很多學生在大學的最后一年將更多精力用在了找工作或者各種職位考試中,畢業設計則逐漸成為雞肋。雖然老師會有節點要求,但是大多數學生卻并不會在意,這樣一來畢業設計就成了最后畢業前期臨時沖刺的作品,設計質量沒有保障,設計流程也完全被打亂。因此,各高校應該加強對畢業設計的要求與管理,提前做好畢業設計的工作與安排,讓學生能夠妥善處理畢業設計與工作實習等事項,從而為大學最后的作品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7]。
4總結
綜合以上幾點,高職院校在交互設計教學體系的建設中,需要更加注重課程的教學效果,最好能夠在相關課程的教學結束后有統一的項目實踐進行教學驗證。這樣既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機會,又找到了教學成果的試金石,可謂一舉兩得。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教學與項目結合需要有一個平穩的過渡,應該避免生搬硬套,生硬地將各種項目附于課程教學中,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此現象在當前高職院校各個專業教學中屢見不鮮,希望廣大的教學同仁能夠引起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杜京明.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初探[J].才智,2014(8):74.
[2]蔣蕾.交互體驗時代下的書籍設計教學改革探究[J].文海藝苑,2016(8):201.
[3]趙芳.“互聯網+”下交互設計的“微”教學改革[J].美術大觀,2016(6):163.
[4]丁亮.高職院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3(30):208.
[5]唐帆.高職院校包裝設計課程教學研究[J].湖南包裝,2015,29(3):93-94.
[6]張禎軍.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與學習,2017(3):95.
篇2
0 引言
畢業設計是本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檢驗和總結,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前的最后一次實戰演習;并且,它是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考核學校本科教學水平和質量的重要內容。
軟件開發是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開發的軟件質量直接反映出畢業設計質量,而指導教師的指導和監控對學生開發軟件的質量高低有很大影響。本文首先介紹了軟件類畢業設計的特點、遇到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然后將敏捷軟件開發技術應用于指導和監控軟件類畢業設計,最后通過具體的實踐對其進行總結。
1 目前狀況及問題
1.1 軟件開發類畢業設計的特點
本科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中,軟件開發占很大比重。而軟件開發類畢業設計與其他專業的畢業設計以及商業化軟件開發又有很大不同,主要體現在:
(1)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要生成可運行的、實現一定功能的、錯誤率較低的實際軟件產品,而不僅僅是提交一份文檔報告。
(2)設計小組成員分工合作,要將各人的成果整合,形成完整的軟件;小組每個成員不是完全孤立的,每個人的工作都與其他人息息相關。
(3)項目小組一般只包括一個人或幾個人,人數較少,遠少于一般商業化軟件開發項目小組的人數。
(4)小組成員沒有足夠的團隊意識,沒有足夠的軟件工程經驗,一般沒有作為一個團隊的成員共同開發過軟件產品。
(5)項目開發過程不完全,編碼的結束即意味著項目的結束。項目不要求有完整的工程化的分析和設計文檔。
(6)有些軟件開發沒有與商業項目掛鉤,也就沒有真實客戶的需求對其進行功能和性能上的監控。
1.2 遇到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根據上面的特點可以看出,普通畢業設計的指導方式或是工程化的控制手段,并不能適應軟件開發類畢業設計,最終會導致畢業設計質量低下,學生得不到真正鍛煉。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項目組成員各人任務不明確,能力參差不齊,并且有時沒有充分地交流設計思想,最后導致軟件各個功能模塊無法有效整合。
(2)項目需求因為各種原因不斷改變,軟件不斷修改,最終完成的軟件產品達不到設計要求。
(3)編碼開始后,軟件的錯誤和缺陷不斷涌現、不斷累積,最終無法控制。
這些問題的產生,固然與設計選題、學生能力、實驗環境以及教師的指導力度分不開,最重要的還是與教師的指導和監控方式有關。應當采用恰當的指導和監控方式,最大化地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最有效地根據各個學生的特點,推動學生逐步達到畢業設計軟件質量和功能的要求。
2 敏捷軟件開發技術的應用
采用適當的指導和監控方式,實際就是要求教師對學生軟件開發應用適當的軟件過程模型,也就是軟件開發的工程化控制手段。
2.1 敏捷軟件開發簡介
傳統的軟件工程方法中的架構設計與程序開發在時間上是先后分離的,這種分離常常導致一些脫離實際的設計和脫離設計構想的編程,導致最終軟件開發的不理想甚至是失敗。鑒于以上問題,敏捷軟件開發技術應運而生。
敏捷軟件開發以交付而不是以構造為核心,它強調的是交付對客戶有價值的軟件,而不是用戶需求中所描述的軟件。簡言之,就是把一個大項目分為多個相互聯系,但也可獨立運行的小項目,并分別完成,在此過程中軟件一直處于可使用狀態。敏捷軟件開發方法提倡采用先進的技術和高水平的小型團隊,并輔以人性化的管理,充分發揮軟件開發者的才華,建立暢通的交流機制,使軟件開發團隊水平和軟件質量共同提高。
敏捷式開發采用適應性方法,而傳統的軟件工程學采用的是預測性方法。敏捷式開發是以人為主的,而傳統的工程學是以過程為主的。二者的主要區別存在于它們對軟件開發過程的描述中,也就是說,敏捷開發實現當前最需要的功能,然后根據變化來修正和改進;而傳統軟件工程學一開始就將軟件的各種架構預測好,然后采用固定的過程來實現這種架構。軟件開發中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通常傳統軟件開發的失敗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很好適應這種不可預知的變化),因此就要找到一種新的方法能夠更有效地適應變化,這其實也就是敏捷式開發方法所要達到的效果。
可以看出,上述的敏捷軟件開發的許多特點正是與軟件開發類畢業設計的許多特點不謀而合,例如,小型的開發小組,適應性(適應不可預測變化)的開發機制,短期的交付(畢業設計一般都在半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完成軟件的交付),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特點,建立暢通的交流機制等等。因此,將敏捷開發思想引入畢業設計中的軟件開發,不失為解決后者諸多問題的很好嘗試。
2.2 敏捷軟件開發應用 敏捷軟件開發技術包含若干的價值觀、原則和實踐方法。將其用于畢業設計的指導和監控,主要應包含如下原則的應用:
2.2.1 增量式開發
傳統軟件類畢業設計采用傳統軟件工程學指導方法,先進行需求分析,然后根據需求進行功能模塊劃分,接著開始編程。如果最初階段不能很好地完成分析和設計任務,后面的軟件開發將出現嚴重問題。
而在敏捷軟件中,采用的是增量式開發,對于難度較大的軟件設計,不是一步吃透功能,而是逐步添加功能,在改進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在筆者指導的一項畢業設計中,要求學生用Java編制網絡實時通訊軟件。采用增量式開發方法,先要求學生實現基本功能,即發送字符串到另外一臺計算機,使用 Windows的超級終端作為接收機進行測試;接下來要求學生實現程序互相發送和接收字符信息;然后,實現聊天室的多人聊天的線程控制;進一步可以實現數據庫存儲登錄用戶信息,并進行驗證;最后,實現其他功能,例如網絡硬盤,文件傳輸等等。在開發過程中,增量式設計能夠讓學生逐步進入高層次的內容,而不是一開始就進行高難度的開發。并且,通過逐步修改代碼,可以提高學生閱讀代碼和優化代碼的能力,學生的編程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
2.2.2 可持續的開發速度
敏捷開發技術不要求團隊一開始就盡全力完成任務,而是盡量保持一種穩定的、可持續的開發速度;團隊的成員必須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警覺的思想。
在很多畢業設計中,一開始學生就以極高的熱情和全力以赴的狀態去工作,然而隨著進度的延緩,錯誤不斷增多,以及越來越復雜的需求變化,學生的熱情迅速減退,最終影響設計成果。因此,指導老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能讓學生的精力過早地消耗,要保持一個穩定的進度。
2.2.3 簡單
敏捷軟件開發方法采用最簡單的方式實現當前最需要的功能。在畢業設計中,針對某一個功能,采用盡量簡單的方式去實現,不需要考慮為了將來的功能而進行“提前的準備”。因為這種“提前的準備”往往會讓學生考慮問題過多,反而忽略了當前最重要的內容。
然而,簡單并不代表著功能的縮減,當某些功能的實現成為必須的時候,敏捷軟件開發方法采用在代碼上改進的方式來完成,并且以此為機遇,充分進行反省,讓學生在改進中得到進一步提高。
2.2.4 結對編程
結對編程是敏捷開發和極限編程(XP)的重要實踐,它是指兩個程序員結對使用同一臺計算機完成編碼——其中一位控制鍵盤并輸入代碼,另一位觀察輸入的代碼并尋找著代碼中的錯誤和可以改進的地方。這種方式能極大地促進知識在團隊中的傳播,并有效降低代碼的錯誤率。
在畢業設計中,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結對編程方式,可以讓學生充分交流,互補所短,互用所長,互相學習。例如,在網頁制作類的軟件開發中,ASP腳本編程人員和界面設計人員結對,能夠充分利用二者的特點,將腳本程序和網頁界面元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功能完善,界面美觀的動態網頁。
2.2.5 適應改變
敏捷開發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能夠很好地適應改變,并且歡迎改變。這里的改變主要是指功能需求方面的改變。而敏捷開發對改變的適應,主要是通過增量開發,持續交付以及不斷地改進與反省來實現的。
在畢業設計中,設計題目一經給出,主要方向不能變。然而選擇題目的學生是變化的,個體能力有時候有很大差別,并且在開發中會碰到很多不能預知的技術問題。采用敏捷開發中的過程控制手段,可以有效地讓畢業設計小組更好地應對各種變化,不會因為突發因素導致軟件開發的失敗。
2.2.6 個體激勵和交流
畢業設計的重要目的是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采用的手段可以有很多。在敏捷設計中,強調個人能力在團隊中的充分展示。把這種思想應用于畢業設計指導中,可以采取定期召開小型交流會議的方式,讓每一個組員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以“頭腦風暴”的形式對系統當前狀態和改進方式進行暢所欲言的交談。通過這種形式的交流,能夠充分調動整個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及時發現系統開發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增強整個小組的凝聚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2.2.7 反省
好的團隊并不只是埋頭工作,他們會思考如何工作和為什么工作。在畢業設計指導過程中,指導教師應當在適當的時機提醒學生對開發工作中各項內容進行反省,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去辨別可能或已經發生的錯誤。反省不僅僅是簡單的思考過程,反省的后面應該緊跟著行動,學習是反省的行為,要能夠將錯誤造成的危害盡早地阻止,并從中學習,以免同樣錯誤的再次發生。
2.2.8 其他原則
敏捷軟件開發技術還包含其他一些原則,在設計中包含了面向對象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例如單一職責原則(SRP)、開放一封閉原則(OCP)等等。要將這些設計原則應用到具體的軟件開發中,需要學生熟悉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相關概念和技術。
將敏捷軟件開發技術應用到畢業設計的指導過程中,需要指導教師本身對它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并且勇于進行大膽的嘗試一畢竟敏捷開發的很多實踐是與傳統軟件工程學方法相悖的。指導教師可以先在某一門程序設計課的課程設計中采用這種思想,然后進行相應的調整,再將其應用于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
3 結束語
將敏捷軟件開發技術應用于指導畢業設計,能夠充分適應軟件類畢業設計的特點。在實際采用這種方法對我校的兩組畢業設計小組進行指導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這兩組同學在對語言工具和相關知識不是很熟悉的情況下,采用漸進的方式,逐步實現設計要求的功能,并且不斷對代碼進行改進,軟件完成的質量比其他小組明顯要高。畢業答辯中,小組成員能夠很清晰地闡述其軟件開發進程以及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并且,小組成員通過畢業設計加深了交流,團隊協作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小組成員個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較大的改變。
篇3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筑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筑物。建筑結構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梁、板、柱等,連接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臺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該規范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占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范內容的部分約占50%,規范全面總結了原規范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鑒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2.課題名稱:
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件開發
3.項目研究意義:
建筑中,結構是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筑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于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并且所涉及的規范和標準很零碎。并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復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筑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筑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件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棟建筑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于結構體系、結構布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施工圖的繪制、則是另令人辛苦的具體程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序代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代碼來實現,
4.文獻研究概況
在不同類型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筑結構設計統一標準(gbj68-84)該標準是為了合理地統一各類材料的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荷載規范、鋼結構、薄壁型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木結構等設計規范以及地基基礎和建筑抗震等設計規范應遵守的準則,這些規范均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具體規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規范時,可參照此標準規定的原則。本標準適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構筑物)的整個
結構,以及組成結構的構件和基礎;適用于結構的使用階段,以及結構構件的制作、運輸與安裝等施工階段。本標準引進了現代結構可靠性設計理論,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分析確定,即將各種影響結構可靠性的因素都視為隨機變量,使設計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統計數學的基礎上,并以主要根據統計分析確定的失效概率來度量結構的可靠性,屬于“概率設計法”,這是設計思想上的重要演進。這也是當代國際上工程結構設計方法發展的總趨勢,而我國在設計規范(或標準)中采用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是迄今為止采用最廣泛的國家。
結構的作用效應常見的作用效應有:
1.內力。
軸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壓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彎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內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構成的力偶矩。
2.應力。如正應力、剪應力、主應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中某點位變(線位移)或某線段方向的改變(角位移)。
4.撓度。構件軸線或中面上某點在彎短作用平面內垂直于軸線或中面的線位移。
5.變形。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中各點間的相對位移。變形分為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
6.應變:如線應變、剪應變和主應變等。
極限狀態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超過某一特定狀態就不能滿足設計規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狀態稱為該功能的極限狀態。極限狀態可分為兩類:
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或達到不適于繼續承載的變形的極限狀態:
(1)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作為剛體失去平衡(如傾覆等);
(2)結構構件或連接因材料強度被超過而破壞(包括疲勞破壞),或因過度的塑性變形而不適于繼續承載;
(3)結構轉變為機動體系;
(4)結構或結構構件喪失穩定(如壓屈等)。
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使用功能上允許的某一限值的極限狀態。出現下列狀態之一時,即認為超過了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1)影響正常使用或外觀的變形;
(2)影響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損壞(包括裂縫);
(3)影響正常使用的振動;
(4)影響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狀態。
結構設計的基本任務,是在結構的可靠與經濟之間選擇一種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價,使所建造的結構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使用期限內,能滿足預定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為達到這個目的,人們采用過多種設計方法。以現代觀點看,可劃分為定值設計法和概率設計法兩大類。
1.定值設計法。將影響結構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載、材料強度、幾何參數、計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隨機變量,而且采用以經驗為主確定的安全系數來度量結構可靠性的設計方法,即確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況下結構的荷載效應s(內力、變形、裂縫寬度等)不應大于結構抗力r(強度、剛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前,我國和國外主要都采用這種方法。
2.概率設計法:將影響結構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隨機變量,而且采用以統計為主確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標來度量結構可靠性的設計方法,即非確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觀念來設計結構,也就是出現結構荷載效應3大于結構抗力r(s>r)的概率應小于某個可以接受的規定值。這種方法是20世紀40年代提出來的,至70年代后期在國際上已進入實用階段。我國自80年代中期,結構設計方法開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過渡。
面向對象編程
使創建windows程序較為容易的關鍵技術是面向對象編程,或oop。這種技術可以創建可重用組建,它是程序的組成模塊。
幾個定義
控件提供程序可見界面的可重用對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標簽和命令按鈕。
事件由用戶或操作系統引發的動作。事件的示例有擊鍵、單擊鼠標、一段時間的限制,或從端口接收數據。
方法嵌入在對象定義中的程序代碼,它定義對象怎樣處理信息并響應某事件。例如,數據庫對象有打開紀錄集并從一個記錄移動到另一個記錄的方法。
對象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義其特征的屬性,定義其任務和識別它可以響應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體是visualbasic中所有對象的示例。
過程為完成任務而編寫的代碼段。過程通常用于響應特定的事件。
屬性對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顏色或文本。屬性決定對象的外觀,有時也決定對象的行為。屬性也用于為對象提供數據和從對象取回信息。
5.設計主要內容
本軟件適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的框架的設計。畢業設計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鋼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對結構力學教研室版平面鋼架分析程序進行修改和補充。要求:
(1)編寫自動生成節點坐標和單元節點編號的程序,或以圖形方式輸入計算簡圖。
(2)修改程序,使之適合多工況內力計算;(3)根據輸入、輸出數據的特點,設計適當的人機界面。輸出應可選的顯示各構件端力和內力圖。
2.編寫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機構的構件設計程序
(1)根據有關的規范,應明確計算的各種荷載(恒載、樓屋面活載、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等)的計算方法,在次基礎上編寫自動生成各種荷載作用下的結點荷載和單元荷載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確定。自振周期用經驗公式確定。
(2)計算各種荷載單獨作用時框架各桿件的內力。計算結構存放在各自的桿端力(隨機)文件中。
對豎向荷載下的梁端彎距進行塑性調幅。
(3)在(2)中產生的桿端力文件基礎上,分別計算各種可能的荷載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內力。計算結果存放在適當的文件中。
(4)從(3)生成的文件中選出最不利組合,同時給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確定應考慮抗震設計的要求。(5)部分編程較熟練的同學可根據計算結果和構造規定,用auto-cadvba繪制梁、柱配筋圖。
5.成果形式
本畢業設計的成果應包括:
1.可運行的、并能給出正確計算結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軟盤中,應至少有一個算例的數據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鍵入數據的前提下,顯示正確地運行結果。
2.軟件使用手冊
這是為用戶準備的關于軟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驟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軟件說明書
這是軟件作者的工作檔案,是軟件維護的基本資料。其中應包括:
(1)軟件所依據的工作檔案、力學和工程結構模型的較為詳細的描述,主要的計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號的含義,重要算法的文字說明:
(2)程序的結構:模塊的劃分的情況、各模塊相互之間的關系及各模塊的功能;
(3)帶有較為詳細的注釋的源程序文本。其中應注明各標識符的含義(盡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號)。各程序段的功能、相應的數學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說明;(4)為使他人根據軟件說明書讀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資料。
(5)部分編程較熟練的同學可遞交梁、柱配筋圖紙一張。
4.對自己所編程序的評價
(1)對算例計算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必要的分析;
(2)總結軟件設計過程中的經驗和及教訓,提出設計改進意見。
以上各項資料處源程序文本以軟盤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計算機打印。
6.進度計劃
第一周畢業實習,參觀工程,收集資料。
第二周需求分析:描述計算機模型,編些初步的軟件說明書。
第三周軟件設計:選擇模塊劃分的方案
第四周模塊設計:數據輸入界面設計(梁柱截面數據)
或數據輸入界面設計(可視化圖形輸入)
第五周數據輸入界面設計(框架數據、附加荷載)
第六周模塊設計:荷載計算(恒載、活載),相應的內力計算
第七周荷載計算(風荷載、地震作用),相應的內力計算
第八周模塊設計:梁配筋計算
第九周梁荷載組合,確定梁配筋
第十周梁荷載組合,確定梁配筋
第十一周模塊設計:柱配筋計算
第十二周柱荷載組合,確定柱配筋
篇4
花店禮品銷售系統概述
網上商店是實現電子商務的形式之一,一般歸類為B2C形式,具體是指通過商城系統,集合眾多商家的產品利用互聯網進行在線銷售的虛擬商城。它通過商家將商品按照類目科學分類后展示在網頁上,展現給消費者全方位的商品信息,以此滿足消費者理性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網絡快速普及的現在,每個行業都想方設法地參與到電子商務的這場競技游戲當中來,但是對于像鮮花店這樣的線下服務實體企業這樣的,在國內外能夠進入互聯網行業的并不多見。其主要還是在于鮮花屬于鮮活產品,在運輸和存儲的過程中對保鮮的要求特別高。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服務行業網絡話,信息化的趨勢也是必然的。現如今已經有打車、美甲等服務業已經進軍互聯網了,而且發展迅速。所以像鮮花禮品店這樣的行業進入互聯網是很有前景的。
對于鮮花店來說,由于傳統的銷售模式對于時代的發展來說有著天然的局限性和只能在地面進行交易,目前已經有部分商家加入淘寶、天貓等大型C2C平臺,但是這樣會顯得不專業,因此急需開發一個鮮花店相關的B2C網上銷售系統用于開展鮮花或者其他禮品的電子商務活動;系統將結合傳統模式和電子商務的各自優點,使鮮花店的銷售模式得到完善,更重要的是彌補了以往電子商務分銷模式的空缺。相信該系統能夠幫助鮮花店等類似商品的電子商務活動取得成功,同時方便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活動。
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與需求分析
J2EE體系結構。J2EE技術是java的輕量級企業開發框架,目前很受人們所青睞,在目前軟件開發工具市場占有很強大的地位。目前比較流行的,如Struts、Spring等等框架。
JSP技術。JSP其實就是JAVA語言為了展示HTML頁面效果而發明的一種UI界面的語言,他嵌入到靜態的HTML語言中,可以實現網頁的動態展示,同時也隱藏一些頁面的處理邏輯。
其他相關技術。本系統除了使用以上技術外,還使用了MVC開發模式,Struts框架、MYSQL數據庫開發技術,前端頁面如HTML、CSS以及其他一些腳本語言,如JavaScript(一種和java沒有關系的腳本語言)。
系統總體分析。根據對網上鮮花禮品店禮品的需求進行分析,我們將系統分為前臺和后臺,前臺主要為游客或者用戶使用,在前臺系統用戶主要有花店鮮花瀏覽、鮮花花籃管理、在線下單、訂單查看、會員中心等功能,而后臺主要是給我們系統管理員用的,主要有商品類別管理、商品管理、友情鏈接管理、訂單管理、花店公告管理、會員管理等功能。
功能分析。根據對網上鮮花禮品店禮品的總體功能,我們對管理員的功能進行分析,其各模塊功能簡要描述如下:公告管理:對系統的公告進行更改刪除等操作,提醒用戶需要了解的信息;會員管理:管理用戶的信息,對會員的一些信息進行修改和刪除等操作;商品管理:提供對花店里面的商品進行信息修改、刪除和添加等操作;管理員管理:對系統管理員的賬號進行維護等操作;訂單管理:對系統中已經生成的會員訂單的狀態和信息進行修改和刪除操作;友情鏈接管理:對系統下方的友情鏈接網站的網址進行修改或者刪除操作;
對于用戶來說,在系統里面的權限比起管理員來說要低得多,對于很多信息只能查看,對于商品的話,只能進行瀏覽和下單,一個良好的信息系統在用戶權限上面必須做到很好。其各模塊功能簡要描述如下:查看商品:不管是游客還是會員,都可以對商品進行瀏覽,但是不能進行下單和購買;購物車管理:對于成功登錄的會員,可以查看自己的購物車;訂單管理:成功登錄的會員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訂單信息,以及訂單詳細信息;個人信息管理:對于正常的會員來說,我們當然可以對自己的信息進行管理,比如更新用戶名,用戶密碼什么的;公告查看:不管是游客還是會員,都能查看花店里面的公告信息;友情鏈接管理:不管是游客還是會員都能查看花店里面的友情鏈接,并能夠進行點擊。
花店禮品銷售系統設計
結構設計
系統開發設計經過慎重考慮,主要采用JAVA EE相關技術來實現,選擇這些技術來做,綜合考慮到穩定性、準確性、安全性等。MYsql是一個輕量級的數據庫,使用資源很小。Myeclipse開發環境自帶有JDK、Tomcat,所以使用它我們不必再去選擇JDK環境。整個操作內部流程為,頁面提交請求、action層對發送過來的請求進行處理調用底層的方法,進行處理,或者操作我們的底層數據庫,然后將結果返回給JSP頁面,如圖1:
圖1 花店禮品系統的系統架構
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設計是對我們網上鮮花禮品店進行詳細設計之后,將我們需要保存到數據庫的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出數據實體,對這些數據實體進行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主要關心實體,也就是我們保存的一些信息,像用戶信息,商品信息等。根據數據實體的設計,我們得到以下實體件的關系:花店禮品銷售系統中應該具有多個商品的類別;花店商品包含多個公共屬性,如價格,編號,類別等;系統會有用戶信息和選購的商品信息;用戶在選購鮮花禮品后、購物車、訂單、以及鮮花禮品后都應該關聯起來。
本系統基于WEB和J2EE的設計模式,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能適應網上鮮花禮品銷售的需要。使用Java開源語言使系統適應性較強,能夠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下運行,有很強的應用價值。
在系統設計與開發期間,我遇到了很多技術上的難題,通過翻閱資料和向同事請教解決了大部分的難題,但有些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需要自己清楚的思考,有時換個方向思考便能豁然開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雖系統的設計和開發過程很艱難,但當問題解決后會獲得很大的成就感。由于軟件的開發周期的不長等各種主客觀因素,系統的開發仍存在許多不足,有些前期預想的功能都因為時間關系而沒有實現,這些不足之處還有待改進。
篇5
開題報告填寫要求
1.開題報告(含“文獻綜述” )作為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委 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 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 署意見及所在專業審查后生效。 2.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或按此電子文檔標 準格式(可從教務處網頁上下載)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紙上后剪 貼,完成后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簽署意見。 3. “文獻綜述”應按論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書寫(或打印) 在本開題報告第一欄目內, 學生寫文獻綜述的參考文獻應不少于 10 篇(不包括辭典、手冊) ,其中至少應包括 1 篇外文資料;對于重 要的參考文獻應附原件復印件,作為附件裝訂在開題報告的最后。 4.統一用 A4 紙,并裝訂單獨成冊,隨《畢業設計(論文)說 明書》等資料裝入文件袋中。
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
1.文獻綜述: 結合畢業設計 (論文) 課題情況, 根據所查閱的文獻資料, 每人撰寫 2500 字以上的文獻綜述,文后應列出所查閱的文獻資料。 軟件項目開發管理系統
進入二十一世紀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的各種觀念開始發生驚天巨變,各行 業也開始轉向信息化。而隨著Internet的普及與發展、隨著電腦及網絡技術的大范圍 應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都在不同領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隨著IT 產業的不斷膨脹,各種各樣的軟件項目被飛快的開發出來。各種應用軟件,各類實施 項目不斷被推出,在世界高速發展的今天,在各類軟件項目層出不窮的今天,如何規 范的,系統的,安全的,高效的管理好各類軟件項目,成為了當前各軟件項目開發公 司的最大難題。要想去逐步解決這些問題,則需要應用到軟件項目開發管理系統。 軟件項目開發是一件非常復雜的工作,他需要各種軟件開發人員投入到這個開發 大軍來,相互協調配合,相互提升。而對眾多的軟件公司或開發團隊來說,有效的管 理和控制軟件項目是非常重要的。為了給這一復雜而重要的工程帶來可操作性的簡便 和準確的數據信息。Software Projects Exploitation Management System就是為著 這一目的開發出來的。 軟件項目管理系統主要用來幫助軟件公司架構規范的軟件項目開發管理過程(項 目計劃管理、監督與跟蹤、需求管理、測試管理、缺陷管理…)包括: 1、幫助軟件公司進行有效的項目數據度量管理(針對SEI CMM3/CMMI3的標準) ; 2、幫助各軟件公司長效實施組織過程體系規范(ISO9001、SEI CMM/CMMI) ; 3、幫助軟件公司建立項目過程數據庫和知識庫等。故本綜述分別從基于B/S模式 數據庫的設計方法、分析,設計對軟件項目管理系統進行綜述。 4、提高過程透明度,加強對項目的監督和管理(針對項目的進度、成本、質量、 資源、活動等) ; 5、支持軟件公司的多級管理模式,包括:企業高層、質量部、項目經理、程序員; 6、支持項目組內、異地的開發組間、異地的客戶與組間的協同工作模式,突破地 域障礙; 關健詞:數據庫軟件、軟件工程、C/S模式、B/S模式、JAVA 關健詞
數據庫技術是數據管理的技術,是計算機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幾年來,數 據庫技術發展越來越快,在多種應用領域對數據管理的需求越來越多,數據庫技術的 重要性已不斷的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數據庫技術是數據管理的技術,它也是計算機科 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不僅在大、中、小、微各種機型上都配有數據庫管理系統, 各行各業的信息系統,甚至是國際互聯網上的信息系統都離不開數據庫的支持。因此, 數據庫已成為信息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 從計算機技術和數據庫的發展過程來看,計算環境和數據庫技術基本保持著一種 同步發展的狀態。現階段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就是基于 B/S 模式或者基于 C/S 模式的數 據庫. 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可以定義為:“ 數據庫管理系統是用于管理數據的計算 機軟件。數據庫管理系統使用戶能方便地定義和操縱數據,維護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 性,以及進行多用戶下的并發控制和恢復數據庫。隨著 B/S 模式與 C/S 模式數據庫的 發展,數據庫系統也出現了嵌入式數據庫系統和移動數據庫系統。嵌入式移動數據庫 可以定義為:嵌入式移動數據庫系統是支持移動計算或某種特定計算模式的數據庫管 理系統,數據庫系統與操作系統、具體應用集成在一起,運行在各種智能型嵌入設備 或移動設備上。目前這已經成為一個十分活躍的研究和應用領域——嵌入式移動數據 庫或簡稱為移動數據庫(EMDBS) 。 其中 C/S(客戶機/服務器)結構,即大家熟知的客戶機和服務器結構。它是 軟件系統體系結構,通過它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件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 Client 端和 Server 端來實現。實質就是客戶端運行應用程序,并向服務器數據庫發 送 SQL 請求及取回結果;服務器數據庫偵聽基于 TCP/IP 的網絡,響應請求并返回 處理結果。兩層結構最大的優點在于系統結構簡單。 一個良好的軟件項目開發系統對 C/S 結構需要完成以下功能: a) 數據庫的維護功能包括數據的備份、恢復等功能 b) 權限分配管理功能。 c) d) 基本數據的維護。基本數據指的是軟件項目的基本信息。 動態數據錄入、編輯、修改、查詢等。動態數據指的是檢測到的信息及其改造 后的一些相關的信息。
B/S(瀏覽器/服務器)模式數據庫系統。是 WEB 興起后的一種模式,WEB 瀏覽器是客戶端最主要的應用軟件。這種模式統一了客戶端,將系統功能實現的核 心部分集中到服務器上,簡化了系統的開發、維護和使用。三層結構是把應用邏輯 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層是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 ,提供用戶與系統的友好 交互。第二層是應用服務器,專司業務邏輯的實現。第三層是數據服務器,負責數 據信息的存儲、訪問及其優化。 基于上述數據庫系統特點,軟件項目管理系統是在 WINDOWS 環境下,采用 C/S 模式,使用 JAVA+SQL Server 語言設計。其優越性體現在: (1) 非過程化語言 SQL 是高級的非過程化編程語言,允許用戶在高層數據結構上工作。它不要 求用戶指定對數據的存放方法, 也不需要用戶了解具體的數據存放方式, 所以具有 完全不同底層結構的不同數據庫系統,可以使用相同的 SQL 語言作為數據輸入與 管理的接口 SQL 以記錄集合作為操作對象,所有 SQL 語句接受集合作為輸入,返回集 合作為輸出, 這種集合特性允許一條 SQL 語句的輸出作為另一條 SQL 語句的輸 入,所以 SQL 語句可以嵌套,這使他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強大的功能。 SQL 不要求用戶指定對數據的存放方法,這個特點使用戶更易注重于要得到的 結果;所有 SQL 語句使用查詢優化器,它是 RDBMS 的一部分,由它決定對指定數據 存取的最快速度的手段,查詢優化器知道存在什么索引,在哪兒使用索引合適,而 用戶則從不需要知道表是否有索引、有什么類型的索引。 (2)是所有關系數據庫的公共語言 由于所有主要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都支持 SQL 語言,用戶可將使用 SQL 的技 所有用 SQL 編寫的程序都是可 能從一個 RDBMS(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轉到另一個, 以移植的 (3)統一的語言 以前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為上述各類操作提供單獨的語言, SQL 將全部任務統 而
一在一種語言中。SQL 可用于所有用戶的 DB 活動模型,包括系統管理員、數據庫 管理員、應用程序員、決策支持系統人員及許多其它類型的終端用戶。。 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證明,建立在B/S或C/S模式下的數據庫設計基礎之上的軟件 項目開發管理系統具有穩定、高效、可靠的特點,同時擁有良好的可伸縮性,能夠充 分適應未來系統的擴展需求,出色的可重用性則大大降低了構建新系統的成本。
參考文獻 1、 《VB+SQL Server 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與實例》 2、 《Visual Basic編程技巧:網絡與數據庫篇》 3、 《數據庫系統原理》 李站懷 著 李曉黎、張巍人民郵電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4、 《Visual Basic 6 數據庫編程大全》 弗洛克維克(美)電子工業出版社(2000) 5、 《Visual Basic 6 數據庫程序設計高手》 溫賢發 科學出版社(2001) 6、 《Visual Basic 開發指南:SQL Server 篇》邱仲潘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0) 7《Visual Basic 編程技巧:網絡與數據庫篇》 清宏計算機工作室 版社(2001) 機械工業出
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
2.開題報告:一、課題的目的與意義;二、課題發展現狀和前景展望;三、 開題報告: 課題的目的與意義; 課題發展現狀和前景展望; 課題主要內容和要求; 研究方法、 課題主要內容和要求;四、研究方法、步驟和措施 一、 課題的目的與意義
在二十一世紀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 網絡的普及使網絡和企業很自然地走到了一 起,而如今通信最杰出功勞之一,則是軟件項目開發管理系統的廣泛應用與飛速發展。未 來個人或企業管理可以很方便,快捷,高效的進行管理。 隨著 Internet 技術的發展,它對我們工作和生活顯得更加重要,尤其是現在項目軟 件,應用軟件不斷推陳出新的今天,各企業對管理不同項目,來應用軟件迫切的需要高 效性,規范性,安全性、及時性。而基于 B/S 模式下的數據庫所設計而成的軟件項目開 發管理系統剛好提供了這些功能。本系統就是一個能夠讓用戶能及時有效地對軟件項目 開發管理系統進行操控,并且是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在網上實現對軟件項目的任何 時間,任何地點安全有效的管理這是軟件項目開發管理系統的發展方向。
二、 課題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展望
因特網是一個巨大的全球性的信息服務中心。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上交易、電 子商務的逐漸繁榮,各行各業的規模不斷發展與狀大,這就更需要一個安全的,可靠的, 高效的管理系統來管理,因此,軟件項目開發管理系統的設計就變得尤為重要。 各個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和公司的具體情況提出對應用軟件的需求,通 過我們的軟件項目的特定開發服務,不但可以解決企業當前面臨的困境,還能夠提高信 息中心的軟件開發維護水平,為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隨著企業信息 化水平的提高、網絡的快速發展,已經有很多企業意識到了使用軟件項目管理系統可以 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資金使用率、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現有業務接軌。 隨著現代社會節奏不斷加快,各企業之間的竟爭也日益激烈。隨之也給企業帶來了 巨大的壓力與挑戰,為了能適應殘酷的市場競爭,為了能便捷管理,各軟件項目管理系 統已經成為一種當前各大企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而要分析設計出一個實用簡單,安 全高效的管理軟件,其前提必須在基于 B/S 模式下的數據庫設計與分析。軟件項目開發 管理系統做為一種新型的網絡管理系統,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及其各大企業的重視,它 已經成為一家企業的管理支柱,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軟件系統的開發,如果缺少一個好的
軟件管理系統,則不僅不能讓操控者感覺到安全,方便,高效,而且會帶來資源的浪費。 然而,現有的軟件存在嚴重的功能不足,開發出一種新型便捷的軟件項目開發管理系統 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三、 課題主要內容和要求
1、此課題設計任務特點及分析主要是通過對該數據庫軟件設計與分析,使學生能夠 熟練運用一門程序設計語言來掌握 C/S 或 B/S 數據庫設計的方法和過程,以及為設計其 它應用軟件提供幫助,進行提高軟件設計能力。 2 、課題主要任務與要求 (1)初步方案:通過查閱資料,首先對我的課題進行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提出 相應的設計方案并進行方案論證,然后對該課題進行模塊劃分并找出模塊之間的關聯關 系,畫出系統流程圖,在此基礎上進行源代碼編寫和調試,最后撰寫畢業論文。 (2)主要任務 a 使用 C/S 或 B/S 模式設計該系統,并要求系統完成后操作簡單,功能完善,界面美 觀。 b 系統用戶管理模塊:包括文件操作,普通用戶和系統管理員不同身份口令密碼修 改,系統退出等。 c 登錄界面設計:要根據不同的用戶設計不同的口令密碼,并且進入系統后,根據 用戶不同對該軟件使用權限也不同。 d 項目流程管理模塊:包括項目基本信息的錄入、修改和刪除;申請立項;批準立 項;項目工程分配;項目中止等功能。 f 項目實施管理模塊:包括成立項目組;劃分功能模塊;書寫項目報告等功能。 e 項目文檔管理模塊:包括項目文檔信息的添加、刪除、修改和查詢。 g 項目測試管理模塊:包括測試工程師添加、修改和關閉報錯記錄;開發工程師查 看、解決報錯記錄。 h 項目驗收管理模塊:包括提請驗收項目;測試工程師,質量控制工程師,業務主 管,項目主管簽字等功能。 i 項目總結管理模塊:包括項目總結記錄的添加、修改和刪除等功能。 j 信息打印模塊:能實現對各種報表的打印
四、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和步驟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 選取幾臺中等配置電腦, 在操作系統為 WINDOWS XP 的環境下, 使用 VFP, DELPHI, VB, JAVA 等程序設計語言開發該軟件系統。 C/S(客戶機/服務器)結構,實質就是客戶端運行應用程序,并向服務器發送 SQL 請求 及取回結果;服務器偵聽基于 TCP/IP 的網絡,響應請求并返回處理結果。兩層結構最 大的優點在于系統結構簡單。只要把客戶機和服務器在網絡上連通,利用一些快速應用 開發工具,就可以很快地開發出一些部門級的小規模應用,同時開發和運行的環境都相 對簡單。 B/S(瀏覽器/服務器)模式數據庫系統。就是建立并配置 WEB 服務器及 PowerBuilder 應用服務器,以實現通過瀏覽器來訪問數據庫。B/S 結構設計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為 了解決兩層結構中原發性的問題。其最主要價值在于產生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把 客戶/服務器結構下的應用可靠地推廣到企業級的關鍵任務環境中,并利用這一技術所 帶來的高效率、多功能與靈活性,增強企業信息網的性能和擴展能力。三層結構是把應 用邏輯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層是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 ,提供用戶與系統的友 好交互。第二層是應用服務器,專司業務邏輯的實現。第三層是數據服務器,負責數據 信息的存儲、訪問及其優化。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包括:文獻調研、課題考察、實踐總結、實驗分析、調查統計等 設計進度安排: 設計進度安排: 1 第 1 周任務:布置任務,學生進行資料查詢。 2 第 2 周~第 3 周任務:軟件需求分析并畫出結構流程圖。 3 第 4 周任務:系統模塊功能劃分。 4 第 5 周~第 13 周任務:模塊源代碼編寫及調試。 5 第 14 周任務:系統檢測并通過最后測試。 6 第 15 周任務:畢業設計論文編寫。 7 第 16 周任務:指導老師論文審閱、修改及學生畢業答辯。
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
指導教師意見: 1.對“文獻綜述”的評語:
2.對本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和對設計(論文)結果的預測:
篇6
【關鍵詞】職高; 美術設計; 現代教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196-02
本人作為一名職業高中的專業教師,親身體會到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日益發展。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加大對職業高中的財政投入,學校的教學設備大為改觀,微機房、多媒體教室、教學網絡、教師備課專用的微機室,包括監控設備配備一新,每位教師還配備了高端的筆記本電腦。教師的教學熱情大為高漲,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必然會大力推動教學的發展,大大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對這配備一新的高級設備,大部分教師的使用能力還是個問題,特別是老教師的計算機水平跟不上發展,這就迫切需要學校要對全校教師進行培訓,并且要重新審視現代職業教育的新思路。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和系統科學提高教學效益、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理論和實踐的技術,它通過研究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來解決教育教學問題。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集聲、光、電等于一體的多媒體技術,以其高效、快捷、全面傳授知識和在保存收集資料、便于交流等方面的優勢,極大地促進了整個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其中,在形象直觀的美術教學領域產生了深刻變革,現就職業高中的美術專業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 促進職高美術教學模式的變革
傳統教學形成了教師集體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固定模式。這種模式注重教師、教材和課程內容,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與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背道而馳的。而現代教育技術引入教學,必將使美術類專業的教學模式發生前所未有的新變化。教學要走出黑板、粉筆時代,呈現出多媒體式、交互式新面貌。例如:網絡時代課前資料搜集變得更為方便和豐富;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教師的講解更加生動、形象和直觀;課后的總結、評價、反饋、指導更加迅速和有效。上述環節中,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在獲得大量知識信息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有利于形成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養成,使教育成果能實現整體優化。
同時,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也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例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國際互聯網的資源共享性,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把世界各大美術博物館的館藏作品和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運用于美術教學,大大豐富了學生知識面和信息儲備量,這是傳統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實現的。
二 優化職高美術教學的課程結構和內容
高職美術類專業的課程設置要接近現代社會行業發展的需求。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的迅猛發展,高職美術類專業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密切結合已成為必然趨勢。以設計類課程為例,影視動畫、平面設計、書籍裝幀、室內設計、效果圖制作、廣告設計、CI設計、網頁設計等課程的發展都要依賴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來完成。視覺媒體技術必然成為美術類專業學習、研究和應用的對象,而現代教育技術更是為美術類專業提供了現代化教學裝備。如: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設計史等史論課程,引入視頻、音效、動畫、影像等多種現代教育技術后,就變成了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同時,現代教育技術與職高美術專業的交叉影響,又導致了更多美術類應用性新專業和新課程的產生。如:動畫藝術與計算機的結合產生了動漫專業,造型藝術與新媒體的結合產生了電腦繪畫專業;環境藝術的三維立體與動畫的結合,產生三維動畫設計專業;美術專業與網絡的結合產生了網頁設計、界面設計等課程。而且應用性美術類專業的大部分課程練習和畢業設計都要求用計算機來完成。可見,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美術教學中得到了全面滲透和廣泛應用。
三 改變職高美術教學的方法
第一,激發學習興趣,誘導學習動機。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使越來越多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隨著課堂教學中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使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產生了質的飛躍,生動形象、多元化、豐富新穎的內容,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從內部誘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學生通過自己在網上論文搜集資料,體驗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學生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同時,現代教育技術有利于創設情景教學。其教學信息的顯示方式呈現出圖像、視頻、語音、動畫等多種方式,通過連續的畫面、聲音、文字等對視聽感官的刺激,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了直觀的認識中介,拓寬了視野,再現了復雜情節,變抽象為形象,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使有限的課堂得到了無限的延伸。
篇7
[關鍵詞]圖書情報教育;教育改革;ischool
1引言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縱深發展以及人力資源市場競爭、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劇,我國圖書情報教育面臨的挑戰在不斷積聚。近年來伴隨高校院系調整、課程重組,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去向多元化的同時,卻明顯感覺專業教育與職業發展的分化、偏離,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降低,對專業課程的興趣和滿意度下降,沒有形成顯著的專業核心能力。學生對未來發展感到茫然,專業教師也不乏憂慮。如何應對挑戰、改革創新,擔負起為社會培養合格專業人才的歷史使命,一直是我國圖書情報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關注的熱點。為此,有學者發起了讓學科之樹長青的教育討論,有學者試圖從社會對圖書情報專業人才需求結構及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等角度探尋原因和對策。還有學者在研究國外圖書館界新的職業核心能力標準對專業教育改革的借鑒價值。2005年,美國興起的“信息學院運動”(iSchoolmovement)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研究。作為長期投身圖書情報教育的專業教師,筆者關注在轟動一時的iSchool品牌造勢后,國外的教育同行做了哪些具體努力以推進專業教育的改革創新。經過近一年對北美圖書情報院校的調研、考察及與國外同行的交流,筆者深感教育創新的根基源于科研創新,教育改革則直接體現在培養目標、課程結構、教學方式的改變上。以下將從幾個方面分析國外圖書情報教育發展的新動向,期望歸納總結出值得我國圖書情報教育改革所借鑒的經驗。
2培養目標的提升
圖書情報學教育的改革源于信息技術、社會信息需求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等外部因素的驅動。近年來為了取得與現實信息環境的默契,滿足社會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圖書情報教育機構無論從名稱和內容上都進行了許多改變。在圖書情報學院更名潮的背后,更應關注其內容和實質的改變。其中培養目標的改變是具有根本性和指導意義的,因為培養目標的改變決定了課程結構、教學方式等其他教學方面的變革。通過調研北美各圖書情報學院對辦學目標、培養標準或畢業生專業能力等方面的描述,筆者發現盡管各家在表述上會有一些措辭的差異,但都表現出了圖書情報教育培養目標的某種轉變和提升,即著眼于專業知識、專業人才應用領域的拓展,發展提升專業核心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從傳統的面向圖書情報機構培養工作人員過渡到面向更廣泛領域和機構的信息管理培養信息專業人員(informationprofessional),再發展到面向各類用戶更高層次的管理水平、更多樣的信息需求和更復雜的信息行為培養知識管理人員(knowledgeprofessional)。傳統的培養目標面向圖書情報機構的文獻管理,專業核心能力圍繞文獻的采購、分類、編目、典藏、流通等文獻信息管理與服務知識與技能展開。面向更廣泛領域信息管理工作培養的信息專業人員,其專業核心能力則圍繞更廣泛類型信息的信息采集、信息分類、信息描述、信息組織、信息檢索和利用、信息系統設計與評價等的知識與技能展開。而在信息管理的基礎上走向知識管理的知識專業人員則更關注信息活動的主體及其信息行為,為滿足各類機構或個人用戶更多樣、更高層次的信息獲取及學習、運用、創造知識的需求,掌握知識組織、知識管理和知識傳播的能力,在各類組織機構中發揮更大作用,保證組織的戰略思考、規劃、探索、創新、交流等活動得到全面、有效的信息支持。
應該指出,培養目標的提升為專業課程的改革及形成相應的課程體系提供了指導方針,而與之相配套的課程體系改革則是一個更為復雜艱巨的工程,只能以漸進的形式發展。
3設立多種教育層次培養適用人才
為滿足社會對信息管理人才的普遍需求和教育消費的多樣化,北美圖書情報教育的層次日益豐富。在提供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同時也提供本科學士學位教育、雙學位(dual/doubledegree)、輔修課程(Mi-nor),還有各種專業證書、高級研修證書(CertificateofAdvanceStudy,C.A.S.)、碩士后(post-master)課程等非學位教育。加拿大的Langara學院還配合加拿大圖書館協會(CanadianLibraryAssociation)對圖書館技術員(LibraryTechnicians)的需求,專門開設了兩年制圖書館與信息技術證書教育(相當于國內的高職或大專)。
筆者調研了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News&WorldReport)2009年圖書情報院校排名中處于前十位的13所院校,其中有8所提供本科學位教育,這些本科項目面向信息產業領域中的多種職業和各行業領域的信息要求,培養內容涉及信息科學、信息系統與信息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服務。包括信息構建、數據庫設計和開發、網絡設計和實施以及網絡支持、信息咨詢等。有些院校還以輔修科目、雙學位的形式向已有一定其他學科專業背景的學生提供此類課程。如2009年排名第一的北卡羅來納大學圖書情報學院的信息科學專業本科課程要求學生學習10門專業核心課外,還要在信息技術、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設計等領域修讀一系列選修課。該院還面向其他專業的學生開設了信息系統設計與利用輔修課程(包含5門課程,該校已修完大二第一學期課程的學生都可以申請),幫助學生了解用于解決各領域信息問題的計算工具、網絡、多媒體和各種電子信息資源等。雪城大學信息學院的信息管理與技術本科教育要求取得學士學位必須修滿120學分,其中40學分在本學院學習,其余學分則從修讀該校其他8所學院的本科課程中取得。信息學院約有10%的學生會選擇該院與Whitman管理學院建立的雙學位課程,既獲得企業管理的知識,又擁有信息技術的系統培訓。這使得他們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學院或商學院學生,在人才市場上具備了一定競爭優勢。該院設立的18學分輔修科目“全球企業技術(GlobalEnterpriseTechnology)”幫助學生了解怎樣開發和管理全球企業的信息系統。由于目前銀行、商業零售、娛樂、保險、醫療等行業的全球企業都依賴大規模的信息系統來開展業務,相關專業的學生可受惠于這一課程,將其與原有的專業背景相結合而發展未來的職業生涯。另一輔修項目“信息管理與技術”則面向更廣泛專業的學生,傳授信息、信息資源、信息通訊和信息技術相關知識,使學生在當前信息密集的工作環境下有更多的職業選擇。
許多院校還設立了高級研修證書(Certificate0fAdvancedStudy——C.A.S.)項目,其課程一般屬于碩士研究生層次或碩士后培訓,面向希望通過繼續教育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在職人員,或在專業工作某一領域有深造愿望、想打造某種專業特長的在讀學生。C.A.S.因各校提供的課程不同呈現了多樣化的發展,如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圖情學院提供的高級研修證書有:數字圖書館,圖書館和信息中心管理,專業圖書館服務(如兒童服務、政府信息、科學技術信息服務)等;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圖情學院提供的高級研修證書項目有:管理與領導,博物館研究,參考服務,網站設計、學校圖書館和青少年信息服務等。許多可通過網絡學習的方式取得,有的還可以根據學員個人的專業發展興趣設計個性化的修讀計劃。
4精心設計課程體系
培養目標的實現要通過課程教學中的知識傳授及應用實踐才能得到落實。為打造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各圖書情報學院精心設計了各具特色的課程體系。盡管各校學術淵源的差異或在培養目標上的不同側重,導致了具體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的不同,但仍有一些共同特征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4.1提高課程廣度
配合培養目標的提升,各校的課程都在面向更廣泛領域信息管理、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方向上有所拓展。各校課程體系中基本都會有一門旨在引導學生專業入門的必修基礎課。該課名稱各異,如“Under-standingInformation”或“IntroductiontoInformationStud-ies”,但都力圖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在多樣化信息環境中信息管理專業人員的不同角色,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才能來選擇與發展不同的學習計劃以達到相應的職業目標。課程廣度的提高還體現在關注更廣泛信息環境中的信息管理與技術問題,如:數字圖書館、電子商務、e-Learning、eGoverment等,還設立了信息政策、信息道德、信息管理中的法律問題等具有較新研究視野的課程。
4.2加強課程深度
為形成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打造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各校將相近研究領域的教師組成研究教學團隊,在核心專業方向上建設系列課程,以加強課程的深度。如:威斯康辛大學密爾沃基分校信息學院就由資深教授領銜成立了“信息組織研究組”和“信息檢索研究組”,其目的就是合作開展研究計劃、組織學術交流并推進課程建設。如信息檢索研究組所涉及的領域有:信息行為,信息檢索系統的人機交互,信息檢索系統評價,信息檢索系統設計,信息可視化和多媒體信息檢索。各校致力于在傳統信息管理知識基礎上增加新技術的內容,以深化課程內容、強化某一項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如,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圖書情報學院的“信息組織與知識描述”模塊下就集中了20多門相關課程,除了傳統的書目、索引、文摘、分類與敘詞、數據庫課程外,還增加了多項新技術課程,有:多媒體信息、信息構建、文檔建模、元數據、本體、知識網絡的可視化與導航、信息系統界面等。
4.3實現課程的模塊化及課程組織的靈活性
即在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基于對信息專業人員的職業能力分析及課程教學和管理功能分析,將課程內容按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編排為合理的課程模塊。模塊化課程體系的特點是:①每個模塊相對獨立,學完一個模塊可以獲得一項專業技能、知識或能力;②模塊的內容依據專業能力需要確定,針對性、實用性強,比較深入;③模塊之間以及模塊課程之間可以靈活組合,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④課程模塊可及時更新,以反映行業發展所產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系統。
如: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圖書情報學院就將碩士學位研究生的所有專業課程組織成7個范疇模塊,即:信息組織與知識描述,用戶與信息資源利用,信息系統,歷史、經濟與政策,管理與評價,社會、團體與組織信息學,青少年文獻與服務。每個模塊都由10-20多門相關專業課程組成。模塊化課程體系建立了一個“寬口徑”的專業知識平臺,每個模塊對應打造某項專業技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興趣及職業傾向,進行模塊之間課程的選擇和組合,以形成自己的學習計劃。有較寬視角的學生可以廣泛涉獵各模塊中的課程,而對發展某項專業能力特別感興趣的學生則可集中在一兩個模塊中深入學習相關課程。模塊化課程體系保證了課程組織的靈活性,使學生學習的選擇度更大,滿足了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幫助學生在形成廣泛知識基礎的同時,也能發現更多新的、動態的職業路徑和就業目標,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專業人才。
5以科研促進教學發展
科研是教學的后盾,是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北美圖書情報學院在科研方面一個重要趨勢是,拓寬研究視野,關注社會各領域的多元信息機會,與其他學科合作開展領域廣泛的跨學科研究。研究范圍從圖書館到信息科學與各學科交叉的各領域,不僅涉及信息組織、信息檢索與利用、信息系統和人機交互的設計,也涉及對經濟、社會和各類組織機構信息環境的分析研究,探討利于信息社會和諧發展的政策、法律問題。還注重研究信息、技術與人的相互關系,以信息行為主體為中心探討信息系統的優化等。可見,研究范圍和角度已遠遠超越了傳統圖書情報學的范圍,同時又充分發揮傳統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特長,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探索信息管理、信息開發與利用、知識組織、知識管理與傳播。
在美國信息科學與技術學會(ASIS&T)2009年會上,北卡羅來納大學信息學院展示了其近年來的研究項目和成果。該校研究人員將研究視角置于當今世界各類信息查詢與利用中的各種社會、組織和技術問題。許多跨學科項目所涉及研究領域的廣泛和豐富性正切合了該屆年會的主題:“蓬勃發展的多樣性——多元化世界中的信息機會”(Thriving0nDiversity-Informa-tionOpportunitiesinaPluralisticWorld)。如:與國家癌癥學會(NCI)合作的簡化個人健康記錄的研究項目,與該大學醫務人員共同工作開發的緊急醫療文本處理軟件系統等項目,都旨在探索有效輸入病人醫療信息并易于后續者檢索和閱讀的方法,以改善民眾的診療環境,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并支持長期的醫學研究、公共衛生管理與監測等。該校信息與可視化實驗室(IV-Lab)與遺傳學、放射學、生物化學、生物工程等領域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醫學圖像的三維顯示,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診斷;IVLab還開發了醫學圖像及信息交換的國際標準。該校交互設計實驗室(IDL)承擔的國家科學基金會項目GovStat則面向公眾利用政府信息與服務的迫切要求,力求通過對政府信息的集成、開發創新性的用戶界面,使公眾能夠更加便利地查找、獲取政府信息資源,更有效地利用政府信息服務。而元數據研究中心(MRC)則是致力于結合各領域的需求研發各種更有效的元數據,以支持搜索引擎改善檢索效果、開發支持生物多樣性和自然歷史研究的數字圖書館,還將元數據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物信息學、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等許多領域。
正是在廣泛關注社會各領域的信息需求、發現各種信息工作機會,積極開展跨學科研究的合作中,信息管理專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得以充分展示;加上各領域對專門信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于是各種跨學科的雙學位教育項目(Dual/CoordinatedDegree)應運而生。如密執安大學信息學院的雙學位項目有:商業管理與信息(MBA/MSI)、法律與信息(JD/MSI)、醫學與信息(MD/MSI)、公共政策與信息(MPP/MSI)、社會工作與信息等。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圖書館與信息學院的雙學位項目有:法律與圖書館信息學、音樂與圖書館信息學。
6重視開展實踐性教學,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為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工作技能,各圖書情報院校都非常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各種實習、實訓課程等專業活動,使學生投入到真實的信息環境,接觸到切實的信息需求,并在專業人員或教師的指導下,嘗試探索解決現實信息問題的方案。各校開展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形式豐富多樣,除了穿插于各專業課程中的調研、實驗、實習外,還有各種課外學生社團活動或社會實踐,更有與企業及其他社會機構相結合的專門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實訓活動等。例如:
北卡羅來納大學圖情學院大力倡導其學生面向社區、結合專業特長開展技術開發和服務。該校學生積極運作籌款和藏書捐獻,為當地無家可歸者庇護中心建立了圖書館;開發的植物信息中心(PlantInformationCenter,PIC)網站收集了北卡和美國東南部375種植物的標本和相關信息,為中小學生探索自然、學習相關生物知識、識別植物品種提供服務。PIC已成為北卡植物園、當地中學和公共圖書館的合作伙伴。還與專業圖書館合作開發了北卡健康信息(NCHealthlnfo)網站,幫助居民查找當地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及各種疾病和康復中心的醫療條件、服務項目等。學生們還經常在本社區公共圖書館組織親子閱讀、社區閱讀等活動。學院還與美國環境保護局(EPA)簽署了多年的實習合同,每個學期EPA圖書館和國家環境健康科學學會圖書館會雇用該校的在讀研究生作為實習生在圖書館各崗位輪崗工作,如:編目、聯機檢索、館際互借、參考服務等,已有300多名學生參加過實習。其他合作過的實習機構有IBM、Cisco、SAS及GlaxoSmithK—iine等著名企業。
德雷賽爾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則通過帶薪實習計劃(Co-op)為學生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專業實踐機會。Co-op項目使學生有機會在財富500強中的微軟、CIGNA和西門子等著名企業公司中工作,既獲得了寶貴的專業工作經驗,又可與業界人士和公司建立聯系,為求職就業提供便利。信息學院學生所任職位涉及:局域網絡工程、系統分析、數據分析、網站開發、用戶界面設計與分析等許多方面,其平均6個月薪水為17082美元,是該大學CO-OP項目中最高的。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信息學院重視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教學活動,為“專業體驗計劃(Profes-sionalExperienceProject,PEP)”等系列實踐課規定了專門的學分和輔導制度。PEP課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基于真實的信息環境,做出學術嚴謹、有專業水平的項目。PEP項目可以是開展系統的分析和評估,系統建檔、保存數字信息和記錄,或評估一項館藏或信息存儲,建立和執行推廣方案的成果。其成果可以是一個詳細說明該項目的論文、網站、數據庫、數據集、手冊或社區服務項目。
篇8
關鍵詞: 建筑結構; 概念設計; 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在建筑結構設計的不斷改革和創新中,前人積累了非常多的技術和經驗。其中,概念設計作為打破設計理念墨守成規,將結構設計進行優化和創新的方式方法,在我國建筑結構設計行業越來越重要。工程師良好地運用概念進行結構設計,對于建筑方案的設計和優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概念設計概述
我國在概念設計方面還不十分完善,在整體設計的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說,在我國傳統的結構設計中,在設計內容上很多都進行了假設和簡化。這就讓工程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進行自主的選擇和判斷,照搬設計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而是應該將規范當作一種工具,為自己的設計提供思路。所以,工程師應該將概念設計運用到實際的設計中去,將自身對結構設計的理解和創新將結構設計進行得更加完美。概念設計在整體結構體系方面的理念的運用相較于傳統設計更加深入。分體系力學方面也是。尤其是在結構破壞機理的理解和運用方面有很強的宏觀性。在規范不能規定以及不能精確分析的情況中,概念設計可以從整體的視角來處理問題。運用類似估算的方式,將設計方案進行改革。使其能夠在結構體系方面的設計更加直白,方便理解和計算。這種設計通常在概念方面的定性準確,沒有歧義。在設計的時候能夠避免某些不必要的計算,安全可靠性高。同時,也是能夠對計算機得出的數據結論進行判斷。例如,在底層框架的計算中,傳統的結構設計途徑很多。可以通過多、高層結構三維空間分析程序來進行。某些工程師習慣設置抗震墻。這樣不僅在底層框架的承受能力上沒有得到真實反映。在剛度比上也不能滿足。這個情況的癥結在于結構概念設計沒有在不同的結構體系的不同之處著想。而且,對計算機的過度依賴也會造成一定的后果。如果沒有能及時地發現計算機結論的錯誤,那么還不如不用計算機程序來進行設計。否則,發生事故是遲早的問題。結構設計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例如在傳統結構設計中,對結構抗力的關注度很高。要對其進行提高,就需要相應地提高混凝土等級、配筋量。這就造成工程的成本提高。工程師在這方面的注意力只在于不超過最大配筋率。往往就造成肥梁、深基礎。與我們要的良好的經濟性、適用性結果不符。概念設計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概念設計的優點不僅在于提供設計的新思路,也能夠一定程度地避免舊的設計理念的干擾。
二、建筑結構設計中概念設計的重要性分析
在傳統的建筑結構設計中,結構工程師依據以前的設計施工經驗,經過不斷的總結和追求完善,設計經驗與理念也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進步和創新。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不斷豐富,設計理念不斷完善,設計的作品逐漸成熟。但是,由于很多工程在創新方面的努力不夠,習慣于依據規范和設計手冊等傳統書籍,只是借鑒以前的設計風格和設計手法。不僅對于國外、國內的先進技術和理念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設計中進行改進和運用,也過分依賴設計程序,忠于傳統設計,因為害怕創新和手工的設計作品不符合設計的要求造成不好的后果。還有的工程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因為依賴設計程序的運用,對于程序給出的運算數據不質疑,大膽用,沒有足夠的認真和質疑的精神來對待設計結果,造成沒有發現程序設計中的錯誤。而且,結構設計需要運用的知識涵蓋建筑學的很多方面,很多知識是在工作經驗中總結的,或者是自己的想法和領悟,并不是在學校學習的系統知識,相對的分散,不容易記憶,因此在設計中也不容易進行運用。概念設計的重要性不僅在于概念設計在傳統設計理念的優點結合,并在傳統設計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將計算理論的漏洞從整體的角度來進行解決。例如,混凝土的結構設計。雖然內力計算的理論支持是彈性理論,但實際上,界面設計的計算支持卻是塑性理論。這個不同就會造成計算得到的結論與實際的情況相距甚遠。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就需要進行良好的概念設計的把握。計算機的特點在于計算精度高,計算速度快。
但工程師又會因此對結構性能產生不明白的地方。因此,工程師有良好的概念設計技能,才能正確的理解結構工作性能。設計的初期,所有的準備工作是計算機不能勝任的,需要手工進行。概念設計在這個階段就顯得非常重要。結構工程是良好地運用概念設計在結構設計中,能夠讓設計的方案更加的合理,性價比低,更加符合實際情況。因此,工程師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地完善概念,盡自己的能力去了解結構設計內容和理念,爭取良好地進行運用。
三、建筑結構設計中概念設計的問題分析
雖然概念設計在我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一設計理念也在工程師的設計之間經常見到。但是,在我國的高校相關專業科目的教學中,在力學概念的教授方面還比較片面。大多數比較重視單獨構件和孤立分體系的學習。特別是在高校的專業課中,教師的講課內容多是圍繞單項計算進行。在綜合練習的方面比較不足,這對于學生在整體上對設計進行把握不利。而且,教師的這種教學理念通過考試等方式的結合,深深地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讓其對這樣的思維方式進行強化。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變得只會在解題的時候將公式帶入進行計算,而不知道為什么。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畢業設計也過于依賴計算機。計算機對設計思路的屏蔽,讓學生在手算方面顯得更加不足。這樣的教學就會造成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下降,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足。這些將會成為工程師的學生的設計思路會因此受到影響。
四、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
人們對建筑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設計也要進行創新。建筑架構設計應該建立在計算機的良好運用的基礎上,還要結合概念設計,將結構設計進行優化。環保、優質建材的使用,只是建筑結構設計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對概念設計的理解。通過對結構設計的創新,才能夠將建筑設計的創新和發展進行得更加順利。所以,可以說,推廣概念設計,將其深刻的進行理解,是工程師的首要任務。結合教育機構對于教材和教學方式的改革,將概念設計在學生時代就進行培養,對于我國的建筑結構設計方面的進步非常重要。
五 、結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國的建筑行業在建筑結構方面的設計也在改革發展。在國外先進設計理念的影響下,我國結構工程師也在總結自身的設計經驗,利用概念設計的新理念來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概念設計是指在沒有經過計算的前提下,特別是在沒有條件進行精確的力學分析,或者在設計規范中沒有定義的情況下,從整體的角度來進行結構設計。通常包括整體的設計布置,以及抗震方面的細節設計。通過整體來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宏觀調控。本文以上談了談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希望同行業工作人員參考。
參考文獻
[1]林同炎,S.D. 思多臺斯伯利 .結構概念和體系.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德虎.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的若干問題.建筑結構,1999
[3]吳慶福,王仁君.淺議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概念設計.科技博覽.
[4]張元.建筑結構中的概念設計初探.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
篇9
中圖分類號:G642
摘要:針對普通高等院校工程能力培養過程中實效性差的問題,提出以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的自主學習模式和一種漸進式工程能力培養的訓練模式,以C語言編程能力訓練和數據庫工程能力培養為例,從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方式上進行探索與實踐,通過案例驅動編程能力的訓練和“初步體驗、獨立項目實踐、從業實踐與實訓”的漸進式實踐教學模式,達到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自主學習;工程能力培養;漸進式;案例教學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快速擴大,高等工程教育培養規模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但培養學生的質量和工程素質一直存在問題。現行工程教育模式中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如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重理論教學、輕工程實踐、重過程形式、輕能力培養、評價考核機制不科學等問題。普通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和自學能力弱等問題。
浙江傳媒學院電子信息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中,計算機工程應用能力是該專業的能力培養目標之一。為此我們在多年課程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針對計算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數據結構、Java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技術與應用的計算機類課程群,以增強工程意識、提高工程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為具體目標,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根本宗旨,以4門課為基礎提出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自主學習模式和漸進式工程能力培養訓練模式,就整個教與學的管理過程及評價機制開展深入的探索與實踐。
1 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自主學習模式
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力圖實現本科教學模式的3個轉變——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以課堂教學為主向課內外結合轉變、以結果評價為主向結果與過程評價結合轉變,這3個轉變歸結起來就是以能力提升為最終目的。因此,我們對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的教學模式進行大膽改革,探索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自主學習模式。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主要講授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和程序設計方法,使學生了解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的結構,掌握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基本的程序設計過程和技巧,具備初步的分析問題和利用計算機求解問題的能力。目前,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課程的教學模式仍然是重教輕學和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內容的組織也往往是以語法知識為主線,考試內容偏重語言而不是編程,而編程能力的培養只能通過加強實踐達到。
1.1 強化實踐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的課程教學都是采用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學生課后做作業,然后進行幾次課內實驗的模式。對于這種學習模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要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必須進行大量的編程練習。針對傳統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模式的弊端,我們徹底改變原來以理論教學和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并將其轉變為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自主學習模式,將目前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的64總學時(其中理論44學時,實驗20學時)改為96學時(周學時為6學時,課內實驗4學時,課外實驗2學時);全部采用實驗課授課模式,將教學地點從教室移至實驗室,不再進行理論授課,而是由學生自學理論知識,然后上機編程,通過這種形式迫使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在每次上實驗課前或在課余時間都要自學實驗所要求的理論知識,在課內實驗中,根據教師給出的實驗指導書驗證案例,對案例進行改寫,進而模仿案例完成實驗要求的內容。對于程序中出現的語法等問題,我們要求學生自行查書或資料解決。實驗過程中,我們要求每名學生自主完成實驗內容,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每個班可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在課內外可合作學習,相互交流討論和解決問題,一方面提高學習效率并開拓思路,另一方面也可培養團隊合作能力,遇到疑難問題時再由教師答疑。
實驗平臺可采用任一C語言的開發工具,鼓勵學生采用在線判題系統(Online Judge,簡稱OJ),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學生可利用OJ系統在課內外隨時學習。教師也可通過分析學生提交的程序實現代碼,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間形成互相競爭的機制和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另外,課程還提供網絡和視頻教學平臺,便于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
學生通過自學和進行大量的上機訓練,逐步熟悉并掌握c語言的基本語法和使用,具備基本的C語言編程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很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培養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程序設計的興趣和學習專業的興趣。
1.2 以案例驅動教學,轉變教師角色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始終充當主角,大多數教師都會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想方設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事實上,學生在課堂上卻往往感到枯燥無味,收效甚微,而在實驗課上面對編程題又無從下手,因此教師必須改變觀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當更多地承擔引導角色,改變教學模式,令學生變為主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課程教學完全是以學生上機實驗自主學習為主,但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擬作2~3次課的講授,一是為整個課程作入門鋪墊,主要介紹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習方法、課程概論、課程主要知識點、程序設計思想以及程序的基本結構,使學生了解課程的要求以及課程的教學組織形式,了解C語言程序課程概況;二是講解如何上機調試程序,讓學生掌握判斷和定位錯誤,學會分析、解決錯誤和測試程序的方法;三是對課程學習過程進行控制并進行總結歸納。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在實驗課開始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在實驗過程中適當給予提示或幫助學生答疑,在每次實驗課程結束后略加小結,然后布置下一次的實驗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師要精心設計實驗案例和實驗課程組織方案,給出能利于并引導學生自學的實驗指導書。
實驗內容的組織以程序設計為主線,以編程案例為驅動,側重以編程引導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深入理解。實驗指導書主要包括實驗目標、知識點預習要求、實驗內容等方面,實驗內容包括驗證案例程序的詳細內容和步驟、要求進行改寫的程序以及要求仿寫和完成的實驗程序。此外,教師還可以另設計一些提高性的內容以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
2 漸進式的工程化實踐教學
數據庫技術及應用是與各專業應用結合比較緊密的應用技術基礎課程,是一門工程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課程,因此我們主要以工程化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課程的教學,根據“初步體驗、獨立項目實踐、從業實踐與實訓”3個層次實行漸進式實踐教學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意識,從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實驗環節的設計到課堂教學案例和實驗教學的開展,都圍繞工程素養的培養進行遴選。
2.1 采用工程案例驅動的理論教學模式
在理論課講授方面,我們以工程案例驅動模式進行教學,以網上書店的開發案例貫穿教學全過程,將數據庫基本原理和設計技術融于案例教學過程。同時,根據浙江傳媒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傳媒行業特色,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增加與新媒體應用相關的多媒體數據庫等新技術內容,加強數據庫工程應用設計及網絡數據庫應用技術能力的培養。在各章的教學中,我們用案例進行分析,逐層引導,全過程地闡述數據庫系統原理及應用中的各類概念和技術問題。
2.2 實行漸進式的工程化實踐教學過程
1)初步工程訓練體驗。
課程的教學除了理論教學外,還有相應的課內實驗教學。實驗內容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數據庫技術的基本實踐,主要包括特定DBMS的使用、SQL語言的編程練習以及數據庫的連接技術;另一部分是小型數據庫應用系統的開發,采用工程化的基本思想,組織學生分組設計實現一個初步的工程項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初步的工程實踐能力。
在初步工程訓練體驗階段,教師提出工程設計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包括系統界面設計、基本的數據操作和查詢統計功能設計、性能指標設計等基本要求。學生可自由組成小組,根據教師要求自主選題并自主選擇開發工具和數據庫環境,在完成基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結合自己的工程項目設計實現一些特色功能模塊,然后完成項目設計的總結報告。最后,教師對每個小組的作品進行項目驗收,要求每個小組制作PPT進行項目工作匯報并演示所設計的作品,由學生推選出的若干學生評委負責項目評分。工程項目設計成績作為該小組成員平時成績的主要評分依據。
2)獨立工程訓練實踐。
獨立工程訓練實踐要求學生在課程設計階段完成。該階段要求每個學生自主完成一個真實的或模擬的項目開發實踐,以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從事工程實踐的能力、基本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課程設計階段要求學生自學數據庫開發工具和環境,強調獨立設計,強化學生查閱資料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設計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此課程設計階段,教師除了提出項目設計的基本能力訓練要求和設計作品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外,還給出一系列參考選題讓學生選擇。學生也可以自主選題,但需征得教師同意,以保證選題的質量。為避免抄襲等行為的發生,每個學生的題目和內容必須不同。同時,課程設計階段會要求學生采用與上一次設計不同的工作模式(C/S或B/S),采用工程化的手段和方法完成基本的設計實現工作。
課程設計完成后,指導教師組織學生評委(7人)對學生作品和設計方案進行檢查,最后通過匯報答辯的形式評定作品設計成績。作品設計和匯報答辯成績由學生評委給定,教師在設計過程中負責答疑,在答辯過程中負責點評,但教師有權對成績進行微調。另外,在課程設計結束后,學生要完成課程設計報告,教師對課程設計報告批注評語并給出成績,課程設計的最終成績由作品設計成績和設計報告成績組成。
經若干次實踐證明,上述實踐教學方法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任務,同時又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并取長補短,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和實踐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課程設計報告,學生提高了撰寫規范的項目設計方案的能力和設計總結報告的水平。
3)從業工程訓練實踐。
從業工程訓練實踐主要指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以行業一線的真實工程項目為背景,參與并完成相應的工程項目設計實現工作(或作為其畢業設計),培養數據庫工程應用實踐開發和運用數據庫技術從事服務外包等實際應用開發能力。
第3階段主要是結合實際數據庫工程項目,尤其是與傳媒應用密切相關的數據庫工程項目的設計與實現工作,如電視節目查詢點播系統、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影視資料編目系統等。這一階段的實踐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幫助其盡快適應社會需求,在離校前具備應對復雜工程實踐的基本能力。通過3個階段的實踐教學,學生能夠初步具備到一線從事數據庫工程及服務外包等項目開發的基本能力。
3 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考核評價機制
教學方法和手段中的一些不足之處,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考核評價機制不科學和不公平現象的發生。多數課程的考試都采用期末筆試形式,課程考試無法真正做到考核學生的實際工程能力,為此改革評價方式宜與教學模式改革相配套。
- 上一篇:環境藝術設計畢業總結
- 下一篇:廣告畢業設計個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