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自主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9 01:37: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假期自主學習經驗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初中英語 自主學習 方法
一、英語教師要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
筆者認為,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必要條件之一。所以,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跟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友誼,跟學生“做朋友”,讓學生“不怕”自己,這樣在課堂上學生也就不會因為懼怕教師的威嚴而產生緊張的學習情緒了。然后,教師要盡可能地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夠學到知識,都能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最后,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鼓勵學生努力表達,表達錯誤也不能直接給予嚴厲批評,避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錯誤并改正。這樣就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也能在無形中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注重講授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很多初中生喜歡英語,上課也很認真,課后也很努力,但就是學習成績總不理想,漸漸地就會對英語失去興趣和信心,造成這樣的根本原因就是很多學生的學習方法錯誤。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就要善于去發現哪些學生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存在問題的原因是什么,要怎樣做才能改善這些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就要根據自己所發現的問題指引學生去發現問題,并讓學生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該怎么去做,什么時候去做等。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和水平。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和創新思維
筆者認為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靈活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即訓練學生看待問題要從多角度、多層面去分析,這樣也可以提升學生創新成功的幾率,進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在學生探索和求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與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在這個過程中也就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而且,學生的靈活和創新思維一旦被開啟,其學習效率和水平就會突飛猛進。
四、注重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的提問
筆者認為,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即提出的問題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讓優生和差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回答教師的問題;還應具有層次性,即教師所提的問題要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這樣學生才會有回答問題的興趣,也才能夠積極參與和思考。這樣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有一定的啟發性;對學生學習英語有一定的鼓勵性;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一定的促進性。通過這樣的提問方式,可以滿足英語水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讓學生都能學到知識。如教師在講解了初三英語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后,可以進行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的提問:
1.用適當的動詞形式填空。
a.下個假期你打算去哪里?( )wuuld you like to go(
)yournext(
)?
b.北京是一個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地方?Beijingis very(
).
2.你打算下月去旅游,根據自己的所需和所想用英語寫信向旅行社咨詢?
對于第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填空,并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釋;針對第二個問題,不同學生掌握的知識不同,思考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寫出的答案也會有差異。回答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檢驗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這樣提問的方式也可以在無形中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五、注重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適當的課外活動對學生學習任何課程都有促進作用。因為,對初中生而言,每天所面對的課程很多,課后的作業也很繁重,再加上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如果沒有適當的發泄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或是課堂剩余的時間,將英語知識點與各種活動結合在一起,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與學生適當的指引,或是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和發現活動中蘊藏的英語知識點,這其實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過程。如教師可以定時開展英語角的活動,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英語口語進行交流,錯誤的地方教師要及時糾正,但不能直接打擊學生,要采取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并改正;對與表現好的學生要給予獎勵和表揚。總之,不管是以怎樣的方式讓學生吸收英語知識點,其吸收的過程都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過程。
篇2
(一)在教材和教學內容上。學生所用的教材中往往都是一些陳舊的數據和案例,比如,引用的是2005年,2008年之前的數據,或者是很久以前發生案例,這些數據和案例,不能及時展現最新的電子商務發展狀況,使學生掌握的理論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即使是圖書館里面的藏書往往也很陳舊,如何編制出符合時代需要的又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材,這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教學內容上,由于電子商務這門課程本身具有鮮明的跨學科性,從而使課程內容多,難度大,難以取舍。
(二)在企業需求和操作實踐上。在現實中,往往是學校培養了大量的電子商務人才,而這些人才卻不是企業所需要的,從而導致大量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而企業卻找不到人才可用這一現象。由于學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沒有對企業的需求進行實際調查,所授的內容落后,與企業需求嚴重脫節。高校在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的過程中大多是采用模擬軟件模擬流程的方式進行教學,由于開發成本高,根據以前或現有的業務流程模式開發設計的軟件,不可能根據實際市場重新開發軟件進行實時更新。模擬軟件只能虛擬出一種模擬環境,學生不能真實體驗現實電子商務操作應用。
(三)在專業教師的培養上。只有提高授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才能更好的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在現實中,主要是由從事經濟管理類和計算機類的教師進行電子商務課程的授課,而他們沒有對電子商務的知識進行過系統學習,對電子商務的技術理論和商務理論理解不透徹,不能深入的分析案例。
(四)在評價機制上。在目前的高校學習評價中主要采用:平時成績+期末考試,這樣的測試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評價,這樣的考核方式片面,只注重理論,而在現實中,是需要學生能夠自行承擔任務,解決實際問題,因而,這種考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五)在教學方法上。目前電子商務上課采用的教學方法無非是采用課堂講授、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上習題課、軟件應用、課堂展示、課后答疑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很難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而現在高職院校學生收分低,接受能力差,根據這類學生的特點應強調“首崗勝任能力”,即能不能進入工作崗位即能勝任工作。為此,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至關重要。
二、電子商務教學改革
我們針對電子商務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分析,通過反復總結、實踐,和學生、用人單位進行交流并查閱國內外在相關課程教學方面信息后,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教材和教學內容。首先在教材的選擇上要做到根據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培養定位,又要做到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使其能夠展現最新的電子商務發展的狀況。任課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相關教師組成一個團隊,編寫出符合高職特點,又突出實踐應用,滿足企業需求,方便學生進行理解學習的教材。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在深入研究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培養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內容,做到主次得當,切忌面面俱到。
(二)企業需求和操作實踐。首先,在企業需求上,通過讓老師利用暑假進行企業實踐,讓學生到企業實習體驗,加強校企合作,使專業教師的知識技能與企業所需趨于一致,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加強學生實踐能力。任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企業崗位需求,進行角色模擬實際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教師可以建立電子商務工作室,帶領學生一起完成承接的校外一些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網店設計、網店管理、網絡推廣等電子商務項目,引導學生對這些電子商務項目產生一些創新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實際創新和動手操作能力,為以后的就業打好基礎。如條件允許可嘗試把企業引入校園的模式,帶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根據企業的需求為企業培訓和輸送人才。這樣既解決了企業人才缺乏的問題,又解決了學生畢業就業問題,真正達到了雙贏。其次,在操作實踐上,不再是純粹的理論教學和軟件模擬,而是讓學生進行實際的網上操作,例如通過讓學生親自體驗申請電子郵箱、開通自己的網上銀行、進行真實的網上交易、運用ftp功能傳輸文件等一系列的實際操作,加深對電子商務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在學習了電子商務的課程后,要求學生能夠運用PHOTOSHOP、FIREWORKS等圖片處理工具,FLASH、FIREWORKS等動畫制作軟件,FRONTPAGE、ASP、、PHP、或DREAMWEAER等相關網頁制作工具,制作一個某商品的電子商務網站。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網絡、數據庫知識生成和管理動態網頁,用網絡營銷、營銷策略等相關知識為該網站進行推廣營銷,并要求在設計時體現創新意識。
(三)專業教師的培養。針對任課教師的電子商務系統知識缺乏這一情況,高校可以利用假期,讓該專業教師參加電子商務專業核心課程的系統學習培訓,也可以聘請電子商務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廣受好評的教師到本校來進行校內培訓,介紹教學經驗,提高本校專業教師的知識儲備水平。針對可用案例缺乏,授課教師對實際案例的真實情況缺少深入了解,教學效果欠佳這一情況,高校應組織相關教師,進入當今比較成功的有代表性的企業內部,對其經營管理過程進行深入的考查、研究和體驗,并將其編寫為案例教材,應用到電子商務的教學當中去。不管是外出進行培訓還是在校內培訓學習,高校應多給青年教師學習和培訓這樣的機會,因為青年教師的求知欲、創新性和可塑性較高,在思想模式沒有被固化之前,可發揮空間很大,專業知識技能提高會更迅速。
(四)評價機制。目前的評價機制里主要有傳統模式和項目化評價模式兩大類,但在具體的實踐里面,這兩種模式都存在著弊端,不能盲目照搬,傳統模式中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察,而企業看重的就是能不能為企業工作的能力,這種模式的缺點不言而喻。而項目化采用的是組間考評30%,組內互評30%,教師考評40%的考核方式,而這里組間考評30%,組內互評30%的評分方式并不合理。項目化雖然有一定的優點,但是不應該盲目照搬照抄,這種評分方式其中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學生可以隨意打分,分數的公平性不好控制。這里根據以往評價的弊端,可以通過提高實踐成績所占比重來完善評價機制,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可以改為由平時成績+高職教育探索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教學改革研究實踐成績+考試成績的模式,來強化學生對實踐能力的重視。
(五)教學方法。這里所說的課堂實操引導型教學方法,就較好地克服了以往教學存在的缺點,該教學方法采用以崗位為導向兼顧項目引導、任務驅動、分模塊,通過演示操作講解進行啟發式教學,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該方法的教學組織與實施一般過程為:1、實踐問題導入:告訴學生在現實的企業實踐中,通常都有哪些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做什么,而本次操作主要是針對哪個環節進行的練習。2、理論知識點介紹:進行必要的理論知識的相關介紹,使學生先大概了解自己需要知道的理論知識。3、明確操作任務:告訴學生接下來的任務是什么,最終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4、示范引導:采用引導法挖掘興趣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學生可以開展基于實驗課、討論課的拓展學習、基于資源利用的研究性學習。5、模仿試做:實際操作過程使用角色模擬、小組分工等形式進行協作學習。6、總結經驗:最后由任課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經驗總結。7、創新設計:讓學生自己去發揮去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采用行為引導啟發型教學模式,并根據內容的需要靈活穿插案例教學、角色模擬分工、啟發式教學、互動式教學、進行網上實際操作、任務驅動型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法等方法。比如,電子商務應用案例和網絡營銷案例采用案例教學結合網上實際操作、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網上問卷調查、網絡瀏覽、搜索引擎的使用、資料搜集等內容采用任務驅動、網上實際操作等教學方法;電子商務案例分析,采用學生主導,教師引導啟發即由學生參與、學生講授、學生評價,教師進行總結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方法的綜合應用不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學習的興趣、學習積極性和實踐操作技能。
三、實施效果、意義
篇3
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保證實踐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動手實操能力非常重要,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關于學校實踐周工作總結的文章,希望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
更多社會實踐相關內容推薦
社會實踐的心得體會
社會實踐報告范文10篇
中學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寒假的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
大學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500字
社會實踐工作總結1長期以來,社會實踐活動一向被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跨世紀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20__年暑假我院團委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繼續在全院同學中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現將總結匯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假期前,院團委向全院廣大同學發出了《關于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并印發人手一份的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各系學生會(分團委)進取響應、認真落實,根據自身專業特點,確定實踐方向,作好動員工作。廣大同學都以認真的姿態對待這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熱情的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從而鍛煉了廣大同學的社會交往本事,培養了廣大同學的綜合本事。
二、緊密結合實際,多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今年我院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堅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礎上,充分研究各社會實踐點的實際情景,各系因地制宜,根據實際需求開展不一樣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有兩種形式:
1、分散活動。
其資料豐富多彩,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從區域劃分,有農村的、有城市的、有內地、有沿海的;從資料上劃分,有期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險的,有房地產開發的,有市場營銷的,有廠礦、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的,有科技扶貧、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產勞動的等等。
2、團體組織。
組成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共派出6個小分隊和1個大篷車,他們分別是桂林工學院黨員大學生赴河池地區的"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分隊,旅游學院赴陽朔縣社會調查小分隊,資環系赴桂林柘木鎮社會實踐小分隊,土木系赴興安縣白石村社會實踐小分隊,材料系赴三街村社會實踐小分隊以及由桂林工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的文藝大篷車。
(二)從社會實踐的類型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便民服務。
各小分隊利用當地的圩日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理發等便民服務點,盡己所能,不怕臟、不怕累,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好評,同時也努力實踐著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
暑期不僅僅中小學放假,并且正是夏收農忙時節,中小學生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之中,大學生們將這些學生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文化輔導。
3、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如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組對荔浦縣部分鎮、村產業現狀進行了調查,來分析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并寫出幾分調查報告。
4、開展義務勞動,幫忙缺少勞動力的軍烈屬、五保戶收割莊稼。
下鄉期間,正值夏收時節,許多軍烈屬和五保戶因家里缺少勞力,莊稼熟在地里而無人收割,同學們進取幫忙這類家庭,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5、文藝下鄉。
由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文藝大蓬車到村鎮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巡回演出,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6、開展大學生勤工儉學活動。
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學在學院的組織下開展各種各樣的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了解社會,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環境保護。
組織學生進取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進行生態環境調查,宣傳倡導環抱觀念,治理環境污染,裝扮母親河。
8、考察實踐。
我院集中部分學生黨員(干部)、入黨進取分子組成"三個代表"服務團,赴河池地區開展考察實踐活動,加強對黨史、革命史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9、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
今年全院共確定了大學生科研課題一百多項,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動周,提高我院科技學術水平,各個課題小組紛紛利用假期時間收集數據,抓緊實驗。
總之,今年的社會實踐的資料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以提交報告的總體情景來看,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有幾個特點:(1)社會熱點問題調查;(2)結合專業進行社會實踐。
三、總結經驗,評比表彰
寫經驗總結、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8月份院團委下發了關于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團委、學生會在內部交流的基礎上,對今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資料、方式、特點、規模、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提交一分總結報告。同時,在全院將對表現突出的社會實踐先進團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評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評選出優秀的社會實踐報告,召開社會實踐交流會,同時,全院共推薦出60多篇不一樣資料和形式,具有必須層次和水平的社會實踐報告。
四、經驗和收獲
1、學院各級領導的重視,廣大同學的進取參與,是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
多年來,學院黨政領導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社會實踐,并組成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并把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構成制度加以保證。全院廣大同學自覺把社會實踐作為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改革、鍛煉才干的重要渠道,進取深入生產第一線,體驗生活。
2、各級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
多年來,各級地方政府把理解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自身的一項重要工作,給予了我們極大的支持。在食宿、安全及活動的開展方面盡量為大學生供給各種便利,保證了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學院注重社會實踐的基地建設,與地方開展長期結對合作,把扶貧工作、科技服務、文藝下鄉等活動與大學生理解鍛煉、成長培養緊密結合在一齊取得良好效果,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3、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和提高。
經過深入農村,使不少同學真正認識到我國廣大農村的落后狀況和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認識到國有企業改革的艱巨性和幫忙下崗職工解決再就業問題的必要性。雖然是短短的二十天,可是客觀現實給同學們的教育卻是課堂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實踐使他們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現實。同學們在向社會供給服務的同時,使自我所學的理論知識得以運用于實際,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本事,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
社會實踐工作總結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一名大一學生的我,抱著貼近社會,鍛煉自己的愿望,參加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希望在進入社會之前,積累多點社會經驗,提早與社會來個零距離接觸,學習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學習如何與人合作等知識。實踐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鍛煉著、成長著,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陰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奮進的號角與激昂的樂譜,也許每天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來,也許每天都要為了完成當天的任務而焦頭爛額,也許每天都要為了明日的采訪做著準備,但我們是快樂的!
通過這次部分地區漢服旅游資源開發現狀的調查實踐,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漢服的歷史文化以及旅游價值。在杭州絲綢博物館我們知道了從那剝繭抽絲到制成華麗飄逸的漢服的步步艱辛,在西湖湖畔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旅客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然而,讓我最受益匪淺的是:這次暑期社會實踐,使我更好的了解社會的點點滴滴,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
這無形中使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正確的定位,還增強了自身努力學習知識并將之與社會相結合的信心和毅力。這次暑期社會實踐,讓我了解到團隊的重要性,我們小隊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分工合作,有條不紊進行著任務。從分配工作到完成工作,我知道了只有大家都做好,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我覺得在團隊合作中,不僅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他人,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奮斗,才能把工作做好。團結是一個優秀團隊的靈魂。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加深了與朋友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了朋友之間的友誼,也很大程度提升了自己辦事能力。
這次實踐活動,豐富了我們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使我們通過這次實踐更加了解社會,從中獲得的經驗與知識讓我用一生。社會實踐引導著我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并投身社會;我們要抓住這個培養鍛煉才干的機會;提升我們的修身,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與意識。
社會實踐工作總結3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我們已不再是當初那個閉關鎖國的封建的腐朽的清朝,我們的社會正在日新月異的發展,隨之而來的激烈的競爭也擺在我們的面前,當今社會已不再是單單需要知識型人才,它更需要的是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型的人才,中國大學網范文之工作總結:雙休日社會實踐個人總結。這種被時代所賦予新意義的復合型人才不但要能夠駕馭新科技,也要具有創新意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將科技應用于實踐的能力。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不能只是禁錮在象牙高塔中,不能只是捧著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古訓,抱著愚昧無知的做著日后事業有成,飛黃騰達的白日夢。我們應該打破以前的束縛,走在時代的尖端,打破我們教育中的缺陷,走出中國教育的象牙塔,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一名大學生的我,抱著貼近社會,鍛煉自己的愿望,參加了大學生雙休日社會實踐。希望在進入社會之前,積累多點社會經驗,提早與社會來個近距離接觸,通過實踐,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與人交流,團結合作等等。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與歷練,我體會到了在課堂中無法學到知識與交際技巧。在社會實踐中我與同組的成員一起相互合作,一起團結一致,一起在合作中完成分配的工作,在這雙休日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實踐都充分的認識到社會實踐與我們課本中知識的差別,課本中的知識是死板生硬的但社會卻是變化萬千的,它是變化萬千的。通過實踐,我們可以在社會中成長,可以增長社會歷練,讓你以后進入社會中不會迷茫。
社會實踐可以讓我們以后在社會中更加應付自如,不會膽怯,不會害怕。這次實踐,我想我們的每一個成員都清楚這一點——我們是一個緊密的團隊,我們需要互相合作,才可以完成目標而且這樣可以鍛煉與人合作的能力。當然一個好的團隊是需要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同時它也需要我們這些成員的精心準備與實踐的完美安排,并且要在大家合作的基礎上才能將我們組的任務完成好。我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選擇所做的事情中去,并且學會在做事中學習、得到經驗。在調查的過程中,調查并不是十分順利,我們不僅要面對天氣所帶來的困擾,也要面對在調查過程中被調查者所帶來的阻撓,心中的滋味并不是很好。天氣不好總會是我們的調查變得十分棘手,雖然如此,我們從未放棄過,我們一直在堅持,我們相信自己可以。我們要學會相信,它是我們互利互信的基礎和橋梁。
我們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不斷努力才可以完成。在調查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才能體會到一些之前無法體會到的東西。做調查問卷最困難的應該就是如何去找人填問卷了。填寫問卷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并不是因為被訪問者不愿意填寫問卷,是因為我們沒有勇氣去問路人,不敢張開自己口,有些害怕自己被拒絕。有時因為問卷太過繁瑣,有的被訪問者因為沒有耐心就會放棄填寫問卷,在這時,我們會因為自己缺乏經驗而式問卷作廢。有時因為我們所選擇的被訪問者臺過集中化,沒有區分性,這已使我們的問卷在惡劣的天氣環境下,我們更能有所感發。
正是因為這樣惡劣的環境,使我參加雙休日社會實踐的決心更加堅定。我想看一下自己能否在惡劣的環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口才和行動去完成任務,證明自己的價值。同時,也想通過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與世界接軌與社會接軌,讓自己更加具有實踐性。社會實踐是我們學習與實踐的良好平臺,它可以讓我們充分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使我們得到全新的價值觀念,讓我們與時代同步,與社會同步,而不是關在象牙塔中的人一樣,只是一只井底之蛙。我們要時刻與時代接軌,這樣才可以說明我們是一個合格的21世紀的大學生。
社會實踐工作總結4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教會的精神,進取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有關目標,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結合本校的特色,加強學科間的整合,進取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使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我校的辦學特色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本事,幫忙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書,并在教學中培養自我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各種研究采用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個體與群體相結合、小組與班級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帶有學科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引導學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事,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
1)賞識活動:即經過多種形式開展賞識活動課,能夠幫忙學生學會正確賞識自我、賞識別人、賞識自我,幫忙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進而關注個人專長、本事、樹立自信心,賞識別人,讓孩子發現別人長處,學會與別人合作,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溝通本事。
2)學會關心:經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自我、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經過設計系列化的實踐活動、學校文化活動體系。
3)主題教育:經過每月一個主題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本事。
4)體驗教育:讓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本事、增強社會職責感。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此刻的學生不再是只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我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期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學校,指導他們采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我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經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飼養、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結合學校的常規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秋游)進行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到達的。所以,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鑒、互相滲透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如結合國旗下的講話資料、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禮貌道德系列、防震減災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工作總結5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讓小學生們親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我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現就我校活動情況做一總結。
第一、宣傳啟動
1、搞好了宣傳動員。
班主任利用班會的時間進行宣傳發動。做好班級內部宣傳。
2、舉行啟動儀式。
結合學校要求安排,組織每位學生回家后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本次活動的內容,實行家庭文明承諾,共建和諧家庭。
第二、落實活動
開展校園實踐活動。在學生中推行校園文明,堅決不亂丟垃圾。倡導文明舉止,積極營造文明氛圍。設立“文明監督崗”,由中隊輔導員擔任“文明監督員”,加強監督檢查。同時把身邊講文明、講公德的人物和事情寫成文章,向墻報、手抄報、小廣播投稿,營造講文明禮儀的良好氛圍。
第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掰玉米和刨地瓜等活動。活動中隊員們,不怕苦、不怕臟,場面十分感人。活動結束后,我們還號召學生利用節假日和家長積極勞動。首先,要選取貼近生活的課題,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
小學綜合實踐課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注重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掌握與情感教育相結合,陶冶情操,培養興趣。因此,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于兒童生活實踐經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選取學習課題,建立與生活目的的聯系,使學生產生情趣,這是維系學習的原動力。因此,選取學習課題時,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統一搭起一座橋梁,使它們得以溝通。例如:在教授三年級《我眼中的秋天》時,可以讓學生們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秋的變化,秋的氣息,這毫無疑問比書本中的描述要更有說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時空的多元,實現學生樂學的需要。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圈于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的活動網絡,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動的組織形式要根據時空的特點,或班級,或小隊,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同時獲得發展。例如:在教授三年級《我與學具》時,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簡單的觀察、調查鍛煉和提高調查、探究及搜集資料的能力,學會討論與合作。從而讓學生們在自主學習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發展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最后,要發揮時間上的近距離效應,實施學生生活中的教學。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論,大力倡導生活教學。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要使學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由此他認為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教育應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從中可以看出他極其重視學生在生活中的親身經歷、實踐和創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歸。因此,理論聯系實際是小學綜合實踐課的最大特點,當今世界的社會現象千變萬化,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信息的社會里,適當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目標的有效達成。
由此可見,小學綜合實踐課先有系統性知識教學是不夠的,學校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生活事件隨時發生,因此,教師要注意把握時機,抓住教育的切入點、結合點,針對學生的思想和具體表現找準時機,然后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地滲透,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教育,從而促進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的統一,生活與發展的統一。
篇4
關鍵詞:高校教師 教師專業化 內涵
一、教師專業化發展內涵闡釋。
教師個體的專業性發展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從專業思想到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發展過程,即由一個專業新手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或教育家型教師的過程。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并不意味著他是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當了一輩子教師也并不意味著專業性都得到了發展。教師專業化過程雖然與時間有關,但不僅僅是時間的自然延續,更是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專業自我的形成,最終真正成為教育世界的創造者。教師個體專業性發展的具體內容是:
1.專業知識的拓展。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師職業區別于其他職業的理論體系與經驗系統。教師的專業知識拓展包括三個方面:(1)量的拓展,即教師要不斷地更新知識,補充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2)知識的質的深化,即從知識的理解、掌握到知識的批判,再到知識的創新。(3)知識結構的優化,以廣泛的文化基礎知識為背景,以精深的學科知識為主干,以相關學科知識為必要補充,以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為基本知識邊界的復合性的主體知識結構,是專業性教師追求的目標。當然,知識結構的優化過程還包括教師個體獨到的感悟、體驗和經驗總結。
2.教師專業技能的嫻熟。教師專業技能主要包括教學技能、教育科研技能、組織管理技能、人際交往技能,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教育藝術和教育機制,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教書匠”形象,使自己從“經驗型”教師向“學者型”、“專家型”教師發展。
3.教師專業情意的健全。教師專業情意主要體現教師的職業道德中。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品德。它主要包括對教育的忠誠,愛崗敬業,做到樂業、勤業、精業,這是教師專業情意的事業基礎。關愛學生,誨人不倦,這是教師專業情意的對象基礎。教育本身要求摯愛和真誠,教育中充滿并洋溢著愛。黑格爾認為愛的道德是“一個沒有統治,沒有屈從的道德,即作為愛的特殊樣態的道德”。別林斯基說過:“與其把注意放在消滅兒童缺陷方面,不如把注意放在用生氣蓬勃的愛來感染他們方面。有了愛,缺陷就不存在了。”[1]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同舟共濟,這是教師專業情意的集體基礎。我們應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嚴謹治學,勤于進取,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是教師專業情意的人格基礎。烏申斯基曾說:“教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二、教師專業化的標準
教師專業化應該有自己的標準,對于教師專業化的標準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各國圍繞教師專業化的標準產生了形形的議論和方案。英國教育家霍勒教授對教師專業化的標準提出了六條要求:履行重要的社會服務;需要持之以恒的理論與實踐訓練;系統知識訓練;高度的自主性;經常性的在職進修;團體的倫理規范。[2]伯爾布斯等人則以分類方法將教師職業化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職業上的自;知識基礎界限明確,高深博大,專業性強,深具理論性;對新到者的培訓、證書和執照有控制權;有自我管理和自由制定政策的權威(尤其在職業道德方面);忠實于公共服務等。
《教師專業化標準大綱》明顯隱含了教師是“反思性實踐家”的觀點,從而規定了教師的專業屬性第一條標準顯示了教師第一位的責任不是消化課程,而是參與并幫助兒童的學習成長,這就說明了教師是把孩子的幸福放在最高價值的專門職業。第二和第三條標準顯示了構成教師職域中心的教學的專業內容及其知識基礎。第四、第五條標準則進一步增添了以上標準中所表達的“反思性實踐家”的專業性特征的色彩。尤其是第四條標準采用了相當于“反思性實踐家”概念的表述構成實踐性學識的本身就是教師專業化的標準之一。第五條標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師的形象,教師被看作是學習共同體的成員。但是從“反思性實踐家”觀點出發,《教師專業化標準大綱》在把握專業化概念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的問題,如教育實踐的概念,主要是從文化實踐的角度來看,社會實踐的意識很淡薄,倫理實踐與政治實踐的性質淡化,但這并不影響到人們對《教師專業化標準大綱》的好評。這一標準大綱正式地表達了教師專業化的標準、職域,為教師專業化的社會認同打下了基礎。無論從哪一個方面看,它對于我國的教師專業化成長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現狀
目前我國教師的專業化程度還處于舉步維艱階段,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教師專業化程度還有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化意識不強:當前我國不少教師還沒有形成“教師職業專業化”意識,沒有把教師職業當作是一個實現自我的職業。不少教師從事教師工作的熱情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呈下降趨勢。相當一部分教師將教師職業僅僅當作是一種謀生手段,把教學工作當作是一種枯燥的、重復性的勞動,工作缺乏主動、創造精神,更有甚者是得過且過。
2.專業化能力薄弱:部分教師教育基本能力不足,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改革。部分教師按部就班,安于現狀,缺乏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對于作為教師應提高的基本能力,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教育手段,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組織教學與管理的能力、與學生交往的能力、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班級偶發事件的能力等不能主動地去學習和掌握,甚至將其理解為會給自己的工作增添負擔。
3.專業化知識陳舊:當前我國教師隊伍的主要來源還是依靠師范院校的培養,由于較強的專業性劃分,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在從事教學工作后,只關心本專業的知識,對于教師所必需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既不愿去學也不愿去用。新教師如何從事教學工作、如何能夠做好教學工作,主要是從老教師那里汲取經驗。對于那些已步入正軌的教師來說,由于日常繁忙的教學工作,巨大的教學壓力,他們只能憑以往經驗開展教學,對于自己專業化知識的更新和研究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往往關注不夠,導致教學中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日益加快,社會對教師工作質量和效率的要求也空前高漲,因此這種通過經驗的傳授逐步掌握專業化知識的做法顯然已跟不上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
4.專業化研究不足:大部分教師教育科研意識較弱、教育科研能力較差,只重視教學任務的完成,重視上課、備課、批改作業、課外輔導等教學常規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搞教育科研,甚至把教育科研與課堂教學對立起來。不少教師每學期的教學總結流于形式,質量低下,缺乏理論指導,教學論文的寫作也是敷衍了事。對于那些旨在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教師再教育與培訓,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或避免、或勉強應付,根本沒有將其作為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的機遇看待。
四、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
1.政府加大對教師教育的投入與管理。目前,我國正面臨師范院校調整與高校合并改組時期,政府對教師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認識將直接影響其生存與發展。根據我國教育發展的現狀,我們認為應保留師范院校的地位,三級師范向一級師范過渡要因地制宜,不能統一要求,更不能一刀切,全國要有基本的規劃布局,確保教師教育的持續穩定,特別是便于教師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協調統一。各級政府在經費緊張的前提下,應優先考慮師范院校的投入,同時積極建立師范院校教育質量的評估方案,切實加強教師教育。
2.樹立全新的教師教育理念。伴隨著學習化時代的到來,終身學習理念已經為人們所廣泛認可和接受,全民學習思潮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教育培養的目標,新時期我國各行業需求的是自主學習型的人才,因此教師教育的培養目標應是研究型教師。應以問題研究為中心,采用參與和反思的培養方式,使行動研究貫穿教師的成長過程。除了通識文化課的學習,還要加強教育科學的研究。
3.大力倡導教師的教學反思。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借助于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法等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的一種方式。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最可靠的途徑,是所有專家型教師必備的品質。目前,反思性教學已成為我國教師發展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反思的內容包括目的、過程、態度、情境等,反思的方法包括札記、案例分析、檔案評鑒、行動研究等。
4.積極推進“校本培訓”。“校本培訓”是目前我國教師教育的新理念,它是針對原有的它校(即教育學院培訓或教師進修學校培訓)提出來的。所謂“校本培訓”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的規劃與指導下,以教師任教學校為基本培訓單位,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把培訓與教育教學、科研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這種培訓改變了理論與實踐脫節、培訓效率低、費用高的弊端,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直接結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自身的資源,是一種比較經濟的培訓方式。實施“校本培訓”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名師與新教師結成師徒,假期短訓班,校際觀摩,開展課題研究,相互聽課,自編教材等。
5.健全有關教師教育的法律。我國目前擁有《教育法》、《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及《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但總體上顯得單薄,特別是對教師培訓的標準、條件沒有系統規范的規定;教師的合法權益(如工資等)尚未得到根本保證。因此,迅速組織專家修訂或制定教師教育方面的法規,使之完善化,成了當務之急。
當然,教師專業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自身不斷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懷。
參考文獻:
[1]顧明遠等.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柳海民等.試論教師專業化及其專業化培養[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
[3][日]佐藤學著.鐘啟泉譯.課程與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篇5
論文摘要:教師的發展是教育發展的前提或基礎,沒有教師的發展,素質教育就是一句空話,也談不上有教育的全面發展。改革開放30年來,江西高中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專業發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如學歷合格率低,專業水準不高,職稱結構不合理,教育理念與手段滯后等。筆者認為,改變這種狀況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構建教育科研機制,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注重教師反思習慣與能力的培養,建立教師主體的發展體系;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學校軟硬件設施;構建良好的學校內部支持系統,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加快師范教育改革,培養適應素質教育的高素質高中教師。
改革開放以來。江西省普通高中教師隊伍建設得到了很大的加強和發展,至2008年底,專任教師有47512人,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但從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要求看,江西省的普通高中教師隊伍還不盡如人意。首先,從教師隊伍的現狀看,學歷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根據我們最新統計,高中教師的學歷合格率為86.6%。在具備合格學歷的專任教師中,有相當部分是為“順應”國家對教師學歷達標的要求,通過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實施的“三溝通”教育而突擊完成的,其中“學”非所用者不在少數。另據我們調查發現,有48.6%的教師把教師作為養家糊口的職業,僅有9.3%的教師將其作為專業或事業。
本調研.筆者在全省選取了l0個經濟發展狀況不同的縣市高中學校作為樣本.通過座談和問卷等形式對學校進行現場調查。座談和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對教師繼續教育的必要性認識;教師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式;教師使用教學資源及信息技術情況;教師的學生發展觀;教師的課程觀及對學生學習評價的理念和策略:教師對新型教學方法采用的認識與實施等,以期深入了解全省高中教師的專業發展情況。
一、調查情況與分析
調查采用座談、問卷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在查閱有關教師專業發展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問卷收集數據,然后進行歸納和分析處理。在調查中.采取教師自評的方式填寫問卷.問卷內容共包括30個項目,調查對象為10個樣本市、縣、區的20所城鄉高中教師。問卷采用分層抽樣法,共發放問卷1021份,收回980份,其中有效問卷953份,占93.34%。
從教師的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來看,教師的年齡結構比較合理.主要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占教師總數的73.8%;在學歷結構方面,城鎮高中教師本科率達到91.4%,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包括在讀研究生和參加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獲得結業證書)重點高中為11.6%;農村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82.5%,碩士研究生學歷幾乎為零,專科學歷比例占l1%,其余為中師學歷。需要說明的是,這里計算的本、專科學歷均包含在職函授或脫產進修等方式獲得的學歷資格,城鎮高中教師中第一學歷為本科的比例不足55%,農村不到15%。
從教師的職稱結構和學科結構來看,高級職稱教師比例較小.尤其在農村高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更小,大多數教師現有職稱為中級和初級,職稱結構很不合理。在學科分布方面,英語、語文、數學三個學科教師數量比例最大,配備較齊全,而政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師數量相對較少,并呈均勻分布態勢,美術、音樂、體育、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數量很少。甚至短缺。綜合實踐活動課和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師基本上屬于零設置狀態。另外個別農村高中學校還存在著所教學科與所學專業不相符的現象。教師中94.7%畢業于師范院校或其他學校,均取得高中教師資格證,在教學基本技能和教育理論方面有比較扎實的基礎。
從教師對繼續教育的必要性認識來看,教師自身有不斷提升個人能力的要求,有自我提高計劃的教師占87.5%,在本科學歷教師中.39.7%的教師有進一步提高自己學歷至研究生層次的愿望,47.8%的教師愿意選擇短期培訓形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而專科及專科以下學歷者則愿意選擇函授等形式提高學歷。所有被調查教師認為自己有接受繼續教育的必要,不過希望形式能更加靈活方便,并且不流于形式;69.3%的教師對教育教學改革持肯定態度.對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效果也比較滿意。但同時表示壓力很大。
從教師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式來看,教師對自身素養的提高不僅體現在學歷提高上,一部分教師還經常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比如寒暑假期的培訓,對教材、教法的討論,教學觀摩和經驗交流,教師問的合作和自我反思,就自己的教學體驗撰寫論文與其他老師共同分享等等,但以縣或學校為組織主體的區域和校本培訓過少.遠不及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培訓。在這方面南昌市做得較好.市里和區域間組織的培訓達到年平均8.2次.且已常態化;多數教師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大都停留在經驗總結的水平上,理論性不強,有明確科研意識的教師不足50%。
從教師使用教學資源及信息技術情況來看.城鎮高中教師獲取教學資源的途徑呈多元化,但以網絡和圖書館為主。農村教師主要通過教學參考書獲取,較少使用網絡和圖書館。被調查教師在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方面的能力普遍不高,熟練掌握的比例不足46%,農村教師比例更低,不到30%。城鎮高中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平均占37%。而農村只占課時的9%,且網絡教學條件基本不具備。
從教師的學生發展觀、課程觀及對學生學習評價的理念和策略方面來看,93.3%的教師認為應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創造性人才作為教育的目標和發展方向,把學會做人和學會生存及學會學習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學生發展的重要內容和評價的主要方面,這是對以往學生發展觀和評價體系的突破和發展,為學生的發展注入了理性的養分。但遺憾的是,由于目前學校內外評價機制的滯后和不完善.這種理性的學生觀和對學生的評價策略還更多地停留在觀念層面。在實踐中仍不能很好體現。
從教師對新型教學方法采用的認識與實踐來看.近95%的教師在教學中一切為了高考,仍以傳統的講授法為主,加班加點,實施題海戰術,新型教學方法如合作、探究等方法幾乎不用。但可喜的是已有27.6%的教師開始有意識地在教學中通過各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以師生互動、實際操作、情境教學或實習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直至問題解決,達到鍛煉學生能力的目的。另外。農村高中學校教師由于專業意識不強,加上學習環境條件不足,學習或培訓機會少,存在部分教師知識水準較低,結構不完整,知識老化,且知識更新比較慢,參加脫產學習和外出課程進修的比例不足10%,教育碩士如鳳毛麟角,專業不相符的情況也導致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底蘊不足.這明顯不適應當前高中新課程改革需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從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來看,教師專業發展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教學資源獲取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較弱.79.7%的教師仍然靠教學參考書獲取教學資源.獲取教學資源的渠道單一.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和課程改革的需要: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掌握不夠,利用較少;教學方法更新能力不足;反思意識淡薄,反思能力較弱,從事教育教學科研的能力有待提高。
從教師的專業情感來看。當前有61.4%的高中教師存在專業情感欠缺。由于高中課程結構、內容、評價、管理等變革大、要求高,教師普遍反映不適應,教學工作繁重,身心疲倦,壓力很大.職業倦怠感很強。有l1.4%的教師由于對新課程無法適應,失去信心,產生畏懼心理,存在不良情緒,缺乏職業期望和職業成功感。無法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個人價值實現的需要。
從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來看,有28-3%的教師其專業發展意識不強。被調查教師的專業發展程度不同.既有45~59歲專家型或經驗型的老教師,30歲正處于教師職業發展鼎盛期的骨干教師,又有20多歲剛畢業的新手。由于長期以來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是外在于教師主體的發展模式.即“外控式”的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自身在其專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視,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淡薄,自主發展的能力低下,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空間被剝奪.以至于47.8%的教師沒有明確的專業發展意識.專業自主性不夠,專業信念缺失或不足,64.7%的教師是在被動接受或適應著教育教學的變革而不是主動去迎接,這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和速度。
二、思考與建議
教師的發展是教育發展的前提或基礎,沒有教師的發展,素質教育就是一句空話,也談不上教育的全面發展。國運興衰系于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才素質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面對這一迫切的現實需求,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將教育改革的重點轉向教師隊伍建設。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教師專業發展指的是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及改善自身專業地位的過程,是外部客觀環境的支持與教師自身內部的努力相互作用共同促進的結果。一般來說,教師專業發展表現為兩種形式:教師個體專業發展與教師群體專業發展。具體地說.教師專業發展包含以下幾個層次:首先,教師專業發展強調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要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發展歷程。師范生畢業即獲得任教資格,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在教學上足以勝任,更不能說明他是一個成熟的教育教學人員。教師專業發展有一定的周期,也遵循一定的規律。其次,教師專業發展強調教師作為發展中的專業人員,其發展的內涵是多層次多領域的,既包括了知識的積累、技能的嫻熟、能力的提高,也涵蓋了態度的轉變、情感的發展。教師的專業化過程是教師專業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也是教師質量提高的過程。再次,教師專業發展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師專業發展首先離不開教師教育制度及教研制度的配合。更為重要的一點,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教師自身的努力教師專業發展歸根結底是教師主體的專業發展,是教師作為主體的主動發展過程。因此教師在自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視。最后,教師專業發展既包含教師個體專業發展,又包含教師群體專業發展。教師個體專業發展是教師群體專業發展的基礎,教師群體專業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終極目標。教師專業是一個內在的包含著無數個體的群體組織,只有首先實現教師個體專業發展,教師群體專業發展的目標才有可能最終實現。
1.加強教育科研機制建設,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
“研究是教師產生新思想、獲得支持的最佳途徑。”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在于教師主體的專業發展。教育科研過程.是教師重新學習的過程。是使教師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改善并趨于合理的過程。教育理論與實踐表明.高中教師具有從事教育研究的能力基礎和優勢.知識結構較為完善,同時在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有關教學情境的知識,對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有著最真切的體會.能夠在教與學的互動中,解決新問題,實踐新理論,總結新經驗。進行教育研究,教師不僅可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水平.還是克服職業倦怠、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學校要建立教師教育科研機制,加強教研組建設,做好校本教師培訓計劃,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如選派教師外出短期進修、舉行各種專題講座、交流研討、師帶徒活動、合作學習、課題研討、網上論壇等,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形成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念,尤其是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在實施校本培訓中也可以根據發展的需要隨時調整培訓的形式與內容,以真正達到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推動學校發展進而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目的。另外要加強校本教研制度建設,消除研究的神秘化,使研究民主化,轉變教師的職業生活方式.真正使研究成為每一一位教師的職業特征,在教學反思、改進行動中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尤其要鼓勵和引導教師抓住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開展研討工作,在研究中發展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欲望,在研究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教師反思習慣與能力的培養.建立教師主體的發展體系
反思是一個能動的、審慎的認知加工過程,是對個體觀念行為的再加工過程。反思性教學理論認為,反思性教學不僅可以使教師通過審視、反觀自身教育實踐,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育實踐合理性,從而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反思性教學的過程還可以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因為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地體現雙重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要成為研究者和反思型的實踐者.教師不僅要做教育教學的主體,而且要做教育教學研究的客體,把自己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自身的教育觀念及實踐.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通過反思、研究,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對教育現象及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使自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動性、盲目性。而且,教學與反思相結合,還可以幫助教師在勞動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的愉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位,從而改革教師的生活方式,使教師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誠然,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外部環境的支持,但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專業發展歸根結底是教師主體性的專業發展。即“內發式”的教師專業發展。離開了教師內在的自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這一動力源泉,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目標就難以實現。學校要建立教師反思與自主發展的推動機制.打造一個“一切為了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的服務型教育管理系統,改變現有的封閉性和強制性管理模式,給教師專業發展以自,充分激發起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性.使教師的成長由被動性轉向自覺性,由個別性轉向群體性。因為“人只有把自身的發展當作自己認識的對象和自覺實踐的對象。人才能在完全意義上成為自己發展的主體,獨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可以把個體對自身發展的影響提高到自覺的水平。”
3.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學校軟硬件設施
由于高中屬非義務教育,政府投入少,很多學校在負債運轉.尤其農村高中.設備的添置與更新無法滿足新課程教育教學的需要。因此.政府要加大對高中學校教學設施建設的投人.加快圖書資料、網絡設備建設和高中教師隊伍建設,尤其對農村高中教師隊伍建設,要提供傾斜性的培訓政策.加大區域間的行動性區域培訓和校本培訓,縮短專業支持的距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針對數字信息資源匱乏這一問題,學校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與其周邊的圖書館或信息服務中心達成協議.進行合作,即由這些圖書館或其他信息服務機構向學校提供各種網絡、數字和圖書資源。這不僅可以解決學校資金緊張的困難,也可使信息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既可節約社會資源.又可為師生發展提供獲取豐富教學資源的平臺。另外,可由地方政府牽頭,縣域內高中學校結對子,成立教師專業發展協作體.建立教師流動機制,形成資源共享,發揮各縣優質教師資源的帶動作用,促進農村高中教師專業發展。
4.構建良好的學校內部支持系統.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要基于自身和學校的具體情況,植根于教師職業的應然需要,學校要注重喚醒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自主意識,確立教師在學校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探究、反思教育教學實踐。最終促成教師專業發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要使這一目標真正化為行動,除了靠內驅力以外,還要靠外在機制的保障。一要建立人性化的彈性學校管理制度。教師專業發展勢必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來規范約束,但由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個性化和自主性等特點,要求學校相關規章制度避免“剛”性.體現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具有人性化的特點。同時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心理輔導或疏導工作。避免因高考壓力和實施新課程給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帶來不良心理或消極情緒。二要改進教師評價制度。傳統的評價是評價者對教師的獎懲性的、終結性的、靜態的評價,是外在于教師主體的評價,教師在評價活動中處于被動的地位,不利于發揮教師的積極主動性,也不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
為了更好地發揮評價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應對傳統的評價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改變傳統的獎懲性評價,實施發展性評價。同時在評價主體上,凸顯教師的主體地位,由教師自己來評價自身的專業發展情況。自我反思、自我評價是發展性教師評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通過自評、互評,找到問題.明確方向,獲得發展的動力。另外,教師評價方案的形成必須結合教師教育教學、教育研究的實際和教師本人的情況,形成個性化的教師評價方案,有針對性地提出每位教師的改進建議、專業發展目標以及進修需求,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主動創新。
- 上一篇:高中知識學習經驗總結
- 下一篇:初二學習個人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