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念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0 20:07: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低碳理念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層建筑低碳設計理念論文
1低碳設計理念對高層建筑設計的重要價值
建筑行業能耗占據社會總能耗一直處于占比較大的地位,特別是城市化發展逐步加速,生活和生產水平提升的背景下,我國建筑能耗的占比在2013年已經上漲為30.14%,成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最大的行業。在促進建筑行業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綜合發展目標社會環境中,建筑行業能耗和碳排放成為一道難題,發展離不開能源消耗,人民生活改善需要提高碳排放,而過高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反過來會導致環境的惡化和生活質量的下降,形成了相互關聯、相互嵌套的復雜矛盾。建筑設計是控制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關鍵性工作,在建筑設計中體現低碳思想在今天已經刻不容緩,應該立足于建筑設計的主要部分——高層建筑設計工作,通過低碳理念的全面滲入和體現構建高層建筑低碳設計的新形式,在發揮高層建筑集約化和規模化優勢的前提下,控制能耗的迅速擴大,降低建筑行業碳排放的持續增加,取得人們生活改善、環境重建、產業振興等綜合的平衡點,在提升高層建筑低碳設計水平的同時,做到對社會、行業共同進步的加速發展。
2低碳設計理念應用高層建筑的要點
2.1做好高層建筑圍護結構設計
首先,應該做好高層建筑圍護結構的布局控制,一般在嚴寒區域選擇高層建筑的外部保溫維護結構,在南方可以根據高層建筑的風格和功能選擇內外結合的保溫維護結構。還應該做好高層建筑維護結構的材料控制,應該選擇質地較輕的外側保溫復合材料構成高層建筑圍護結構。當前的圍護結構材料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缺點:整體性能較差、易松散、抗震能力比較差、不能承受裝修時或鑿或劉時的震動(剎斧石面層預留洞槽易出現冷橋)、不能承受外部裝修貼掛荷載(貼石材、安裝裝飾構件)、墻體的表面很容易出現裂紋。根據瀏定結果,高層建筑中出現的冷橋大約要占總體熱損失的5%~13%,正因為如此,這點非常受到設計者的重視,要采用有效的構造措施盡量使產生冷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除此之外,高層建筑外的圍護琦體消耗能源會比較多,大概占總體建筑能耗的25%。建筑外霉面積很主要的一個因素就形體變化。形體系數越大耗能也會越多,所以國外的很多高層建筑在設計時會設計成圓塔形。像是法國戴高樂機場的候機樓、美國洛衫磯的好運飯店,都是設計成了圓形或者橢圓形。眾所周知,圓的周長在相同面積的所有圖形當中是最短的,這樣能夠使建筑的外寡面積盡可能的小。所以說,為了減少能源損耗,高層建筑的形體變化不能太多,也不要過于復雜。
2.2綜合考慮高層建筑的風環境
低碳理念下禮品包裝設計論文
一、低碳禮品包裝設計概述
(一)低碳禮品包裝設計歷史。禮品包裝有千年的歷史,東西方對于禮品包裝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十分注重禮品包裝,常常采用十分名貴的包裝材料對商品進行烘托修飾,甚至發生了“買櫝還珠”這樣的歷史趣事。發展到現代,工業經濟、商品經濟高速發展,商家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往往在包裝上大下功夫,包裝華麗而內容貧瘠的商品屢見不鮮,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且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人們于是開始尋求一種融合平衡美觀、適度、創意、溫情等等不同元素的設計理念,繼而就研發設計出了低碳理念下的包裝風格。
(二)設計原則。低碳包裝設計要求符合國際的3R+1D原則,即保證包裝是輕包裝、可回收利用、可重復使用且使用材料可降解。3R+1D原則可以說從材料層面對包裝設計進行了規定。另外,包裝設計還要把握審美原則和適度原則,保證包裝設計能夠凸顯商品的賣點和吸引力,且符合受眾的審美習慣和年齡、社會階層。
二、設計材料分析
一個包裝樣本,能夠體現低碳元素的是其材料部分,低碳包裝可選擇的材料是非常豐富的,包括可降解材料、可食用材料、可重復利用材料和原生材料等等。采用可降解材料的包裝在其喪失使用效能之后,被丟棄后可在短時間內被微生物降解為有機物質,為土質增添營養或者用于再生產,不會使環境產生負擔。原生材料是使用自然界現有的材料雕琢美化后作為包裝,比如貝殼雕刻美化后可以當作項鏈、戒指的包裝盒,木料經加工雕刻成為木盒,木屑可用于造紙、建筑吸水等,巖石磨薄鑲嵌是很好的古董包裝盒,可食用材料常作為快餐食品的包裝材料,同時具備可降解材料的優秀品質,在無限的創意中,為食品提供優良的包裝。參考3D+1R原則,常用的設計材料具體有:
(一)紙。紙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包裝用紙分為再生紙和原漿紙,原漿紙價格比再生紙略高且環保程度不如再生紙,但原漿紙可以制作高品質的材料,顯圖效果也比再生紙強。包裝設計要根據客戶需求和產品效果綜合考慮選用紙的類別,當然,從實用和環保角度,還是建議用再生紙作為包裝設計材料。
低碳時代綠色設計理念論文
1低碳以及綠色設計概述
綠色設計的主要思想是:在進行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要慎重考慮產品設計對環境的影響和對能源的消耗,并將降低產品設計對環境的影響和對能源的消耗作為產品設計的中心主旨。綠色產品設計涉及產品設計的方方面面,例如材料選擇、產品制造、可回收性等,從設計流程的各個階段,考慮產品設計對環境的影響和對能源的消耗,最終目的是使產品設計更符合低碳環保的理念。綠色設計將產品與人類生存視為直接關聯的整體,在“綠色設計”革命中,不僅要創新廢棄物的處理方式,還要注重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對人體的保健性。
2低碳時代綠色設計的必要性
低碳時代綠色設計思想涵蓋整個產品設計過程,因此在不影響產品基本屬性的情況下,注重產品設計的可回收性和可降解性。綠色設計是當今時展下的產物,是低碳時代下的必然發展趨勢,是人們社會文明發展的一大進步。發展低碳時代綠色設計可以高效率地利用資源,結合設計產品的屬性和功能,對資源和技術進行有效利用。綠色設計降低了產品設計成本和環境成本,例如建筑工程的旅社設計,通過使用節能的墻體材料可以實現建筑體內的保溫節能,太陽能的使用可以進一步降低生活熱源的成本,建筑材料可以循環利用進而達到降低建筑的成本及降低環境的成本。另外,綠色設計可以推動落后工藝技術的淘汰速度,使新技術可以更好地得到發展利用。可見綠色設計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而綠色設計對未來的環保設計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3低碳時代綠色設計理念要點分析
3.1減少產品設計和產品使用過程中的能耗
低碳理念下高校檔案信息化論文
一、當前高校檔案信息化模式建設現狀
高校的檔案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將不同載體的資源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并通過互聯網連接,最終實現檔案查詢與利用的快捷化,實現資源的共享。雖然高校檔案信息化模式建設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但仍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發展不平衡。由于各高校對檔案信息化模式的重視程度不同,所以高校的檔案館發展程度存在較大差別。與其他學校相比,教育部直屬高校無論是在基礎設施還是基礎業務方面,都已經遙遙領先,早已經利用專業軟件和平臺管理檔案,檔案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快。而多數高校的信息化建設還在起步階段,甚至停滯不前,和發展較快的高校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由此看出,高校檔案信息化建設發展極不平衡。其次,信息化水平整體較低。雖然有些高校檔案信息化模式在不斷完善和發展,但與其他大型企業對比,高校檔案信息化建設水平整體較低。筆者認為,大型企業檔案信息化并不囿于檔案館本身,而是通過系統化。集成化的檔案管理平臺實現檔案資源的規范化管理,以檔案館為中心,輻射其他各業務部門。很顯然,高校檔案信息化模式只是限制在圖書館本身。再次,信息資源利用率較低。高校檔案查詢多數需要本人或者委托別人到檔案館辦理,沒有較為方便快捷的檔案查詢平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滯后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最后,高校對檔案信息化模式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人力和財力的支持。構建高校檔案信息化模式對資金需求較大,財政較差的高校很難拿出檔案信息化的建設經費,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更是少之又少。有些高校認為,檔案本身利用率較低,服務對象僅限于本校師生,因此構建檔案信息化模式意義不大,仍采用傳統的手工操作和手工業務。高校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年齡老化,缺乏相應的檔案專業知識,對檔案管理和利用技術不熟,缺乏創新觀念,無法對檔案信息化模式產生較高的認識,制約著高校檔案信息化模式的發展。
二、構建低碳理念的高校檔案信息化模式的對策
高校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項重要且復雜的工作,它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作。
1.加大經費投入。高校領導應充分認識檔案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大信息化建設的經費投入。檔案信息資源作為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對構建低碳校園、推動校園的持續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領導支持檔案信息化模式的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支持檔案部門的工作。
2.轉變傳統觀念。有些高校認為檔案利用率較低,檔案信息化建設意義不大,使得檔案管理人員仍然采用傳統的手工操作模式。轉變觀念作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前提,檔案管理人員應及時更新管理觀念,提高自身認識水平,樹立低碳理念的檔案信息化管理意識,積極探索低碳理念的檔案信息化模式新思路,進而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
知識圖譜生態建筑研究趨勢分析
摘要:本文以CNKI數據庫為依據,以Citespace為數據分析工具,對2010—2019年生態建筑研究的1362篇“核心期刊”和13914篇“全部期刊”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分別從文章作者、熱點機構、高引用論文、研究趨勢等多個方面進行統計,并繪制相關知識圖譜。結果顯示,國內近年的研究熱點是生態城、可持續性、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化、生態文明和傳統村落等,有關生態建筑領域的研究各有側重點并呈現出多學科交叉的趨勢。
關鍵詞:生態建筑;知識圖譜;研究熱點;研究趨勢
1數據選取與整理
1.1數據來源
本文所選數據來源于CNKI數據庫中期刊收錄的文獻,數據獲取時間為2019年12月13日。檢索策略為CNKI數據庫中主題詞設定為“建筑”并含“生態”,時間段為2010—2019年,共檢索到13914篇,其中核心期刊1521篇。逐條對文獻進行檢驗,人工剔除征稿信息、新聞類信息、會議類信息、學者訪談及重復文獻等無效信息后,共在CNKI得到有效核心期刊1362篇,以此作為本文的主要數據。
1.2分析工具
低碳環保背景下產品設計新方向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環保問題,環保意識也得以提高,低碳生活的思想備受人們的推崇。在此背景下,一些產品設計緊隨時代的潮流,順應時代的趨勢,為契合大眾的喜好進行創新與改變。基于此,文章簡要分析低碳環保理念與現代產品設計的契合點,并提出了產品設計的三個新方向,即延長產品使用壽命、優化產品的動力源結構、選用新型環保材料,以期為保護我國的環境貢獻力量。
關鍵詞:低碳理念;產品設計;應用;環保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環境污染問題逐漸出現,環境保護問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實際上,環境保護是一個非常棘手又迫在眉睫的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人們越來越重視保護環境。為了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設計者必須在產品設計方面進行調整,要在產品設計中融入環保意識,要在產品的生產、包裝過程中盡量減少污染,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危害,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污染。低碳設計主要是全面地考量產品設計,使整個產品設計過程遵循低碳環保的理念,從而達到低碳環保的目的。
一、低碳與產品設計
低碳概念首次出現在英國,簡單來說,就是較低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低碳生活就是指盡可能地減少人們生活作息所消耗的能量,達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大氣污染的目的,從而防止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將低碳理念融入產品設計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傳播了低碳生活理念,使之逐漸被大眾接受。
二、低碳環保背景下的產品設計新方向
論當代建筑設計的新詮釋
一、當代建筑設計的新突破
1.當代建筑設計手法的突破。傳統建筑設計與當代建筑設計之間的區分直觀體現在其設計手法的不同。要說兩者之間的關聯,那可能是從結構主義開始,強調那種“永恒”的來源于人與自然的內在統一的深層結構隨著時代的變遷依然沿用到了今天。就拿我們中國建筑設計的發展而言,上世紀50年代初,對于那個以解決群眾溫飽的年代來說,建筑這兩個字毫無疑問是強調功能主義至上的設計;再拿北京傳統的四合院來講,四方、規矩、板正是對自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北京建筑特色最中肯的評價。在這些傳統建筑設計中,更多的是遵照結構主義的設計原則,當代建筑設計則是更多的偏向于解構主義。個人覺得,解構主義是原有固有模式的一種大膽的設計思維的延伸,是對傳統建筑設計的大膽嘗試,這種嘗試并不是說隨意的進行設計創造,而是在傳統文化底蘊的基礎之上來進行對傳統建筑老套設計的突破,如果我們對后現代主義的評價是對現代主義的叛逆,那解構主義的存在便是對后現代主義的不安于現狀。所以人們對于建設設計中的解構主義的設計,有些爭議,它打破了形式與功能所必然存在的聯系,但我覺得這也正是當代建筑設計的所應該具有的精神。對于建筑設計的突破大多數我們是通過與傳統建筑不同的設計手法來進行創新,解構主義它不僅作為一種創作方法,它也作為一種設計美學,它的設計思維貫穿著整個設計的始終。在當代建筑設計中,解構主義是其中之一的設計手法。而與之不同一種設計手法——“折疊”也是建筑設計中作為常見的一種形式語言,也對設計的空間、風格、結構都有著全新的定義。折疊這一詞作為專業的建筑語匯,最早是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流傳并盛行起來的,德勒斯在他的《褶子》里特地為折疊這種設計手法而頌文,這也是最早的相關領域的哲學參考文獻,這一理論帶給了一批設計師的思維啟發:艾森曼認為,德勒茲的折疊這一概念打破了傳統設計中的內外結構之間的關系以及傳統的空間構成。克取斯蒂森則把折疊這一概念運用到城市肌理分析中,用以建筑設計對傳統文化恢復以及它在社會角色中的表現力,他認為折疊這一手法既囊括歷史主義中的再現色彩,又體現出了現代思想中的抽象兒何,是一種包容歷史、現在、將來的共生形式。“變形”是近些年對當代建筑評價中出現較多的字眼。在“變形”的建筑設計中,“折疊”是較為突出的設計手法,它是一種與解構主義理念所不同的一種當代設計理念,甚至有些排斥解構,也排斥任何形式的設計模仿,總結起來,就是它是一種具有連續性的、個性突出的、全新形式的建筑設計手法,這也是當代建筑設計的一種突破。2.當代建筑設計材料的突破。除此之外,建筑材料對于建筑設計來說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整個建筑設計的最終的成品風格。混凝土在近期優秀建筑作品的出現越來越多,相比起其他材料,混凝土更專注于建筑本體的精神體現。它沒有夸大的色彩表現,只是將單一、暗沉的混凝土加入到建筑設計中卻能產生一種微妙的化學反應,呈現出一種安靜、高雅的藝術氛圍。對于混凝土這種材料是一種非自然性質的混合材料,它的表現屬性具有著建造技術以及后期養護等一系列的眾多因素影響,在建筑設計中的造價也普遍偏高,但是混凝土材料,尤其是清水混凝土在當代建筑設計中卻是建筑師的新寵兒。它在建筑設計中對建構邏輯以及藝術表現都具有著特殊的魅力。對于當代建筑而言,像類似混凝土這樣的材料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出現又是一大創新所在,將建筑設計回歸到最樸實、自然的狀態才是它應有的狀態。3.低碳環保意識的加入。提到這里,低碳環保是當代建筑設計中值得關注的一大環節。自上世紀60年代,美國因工業污染掀起了綠色設計的風波之后,這一概念一直影響到今天。建筑設計帶給這個時代不同多樣的色彩,我們社會的中每一個人、每一天都能享受到建筑所帶來的的好處以及作用。但是,建筑設計在給我們大眾帶來種種益處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危害。這些危害主要是由于建筑設計在具體施工的發展過程中耗能多、碳排放量多引起的。所以低碳、環保、節能理念運用在建筑設計促使人們對社會環境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烈。以下是加強低碳節能理念在建筑設計中可采取的兩點中肯措施:一方面是針對于建筑內部設計,建筑各個不同環節之間要考慮到滿足整體低碳環保的要求而進行設計。充分考慮到建筑周圍的外部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因地制宜的進行合理的設計,將外部有利條件運用到設計中去來達到低碳環保的設計要求,同時也節約了設計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建筑頂部,在之上面加入低碳設計元素,屋頂的部分是與外部自然環境最直接的接觸,在屋頂的節能環保設計中必然要充分利用上外部自然條件這一有利因素,來設計與自然貼近的環保節能新型屋頂。上海自然博物館便采用這種低碳節能的設計路線,完美的詮釋了人與自然的內在統一,同時也和館內主題相一致。由拉爾夫•約翰遜的設計來源于一個“鸚鵡螺殼”,在這一基礎之上對總體形態以及組織形式來進行思維創造。整個設計的外立面是作為表達自然元素的媒介。其中建筑中部的“細胞墻”象征著動、植物的細胞組織;建筑東部的“綠化墻”意味著地球的表面天然植被;建筑北部的“石墻”則暗喻著活動的地殼板塊、被河流侵蝕過的峽谷巖壁。他將生物氣候學加入建筑中,來達到低碳環保的目的,由智能建筑外觀來接受陽光照射,以達到最大化的日光,最小化的太陽能獲得量。而橢圓形天井池的設計為整個建筑提供了蒸發冷卻,在建筑內部設計中采用地熱系統的調節來控制溫度。前面有提到利用建筑頂部來加入到節能設計中,自然博物館利用雨水等自然水資源從覆有植被的屋頂收集起來,將回收利用的雨水一起存儲在池塘里,整個建筑將設計與低碳環保銜接的恰到好處,設計與生活是相通的,可以說設計本身是來源于生活,此類設計意識的加入更重要的是可以時刻提醒著世人應該去關注自然,關注環境。
二、當代建筑師對建筑設計的新看法
設計與藝術之間的微妙的關系奠定了建筑設計是同樣賦予了藝術形式的存在。多年以來,建筑一直是被看做是工科的一門學科,對它的定義更多的是來自于技術層次的詮釋,嚴謹、邏輯是我們對于建筑設計的定位。但是建筑設計它是有生命的,當代有些這樣一批人去改變著人們對于建筑設計的印象,他們用實際行動去告訴人們建筑設計在藝術領域可以附有新的生機。“我知道你在看到我的作品時,你會哭。不論你們怎么看我的作品,只要每個人在看到這些作品時油然而生的切身感受,才是最后的評斷標準。”這是林瓔對自己的建筑所作出的評價,比如林瓔所設計的越戰紀念碑,以極簡的造型來傳達出豐富復雜的意象,由一面刻滿著陣亡戰士姓名的大型V字形的石碑從兩端低、中間高逐步上升,而那些陣亡戰士的名字也由此逐步增加,來帶給沿著石碑行走的人們所不由言說的一種的心理感受。但是其設計并沒有高聳入云的宏偉,但是華盛頓憲法公園的盡頭,大地開裂,一道觸目驚心的傷痕在陽光與黑暗的交匯處,講述著無法被忘卻的哀傷,這些是她的設計所帶給人們的心理體會。類似林瓔這樣的建筑設計難道還是被認同成單一的工科作業嗎?這樣的一批建筑師更注重的是對生命的詮釋,更多的是在他們的設計思維之下,去創造出賦予生命的建筑藝術設計,在他們的設計詞典中,設計本該是純粹的,宇宙間生生不息的生命才是藝術的本源。他們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一個在現代主義階段被看作是技術性的學科,也在被認同為藝術。
三、結語
總而言之,當代建筑設計正在逐步以一種樸實、素雅的姿態展示在人們面前,不管是設計手法還是所運用的材料都是當代設計師對這個時代所賦予上的新的標簽,在經過實用主義年代的洗禮之后,它正在以自己特殊的語言由建筑形式來帶給我們一種視覺享受,從外表到內在的幫助人們心靈以及這個社會的凈化,我們當下也應該對充滿藝術性的建筑設計產生一個新的定義。
當代低碳技術經濟的構想
本文作者:安文邵敏工作單位:河海大學
0引言
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問題[1]的京都議定書締約方會議和哥本哈根世界峰會召開以來[2],世界實體經濟的低碳化正在壓過全球金融危機,成為人們尋求危中之機的最重要方向[3],科技教育界也迅速將熱點轉向低碳技術經濟。河海大學已將低碳技術經濟管理作為重點學科培育,建立了低碳技術經濟研究所,正在申報低碳技術經濟管理省級重點實驗室。本文對建設低碳技術經濟實驗室的必要性、基本內容和主要措施的認識,加以敘述。
1建設低碳技術經濟實驗室的必要性
1.1低碳經濟時代正在到來(1)全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挑戰。人類生存過程,就是消費能源資源、向自然排放CO2等危害環境物質的過程。在正常情況下,自然界碳排放和吸收的循環是平衡的,但工業革命以來,隨著世界工業經濟發展、人口劇增、消費欲望無限上升和無節制追求生活方式升級,人類大量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破壞森林、濕地和水體等碳吸收轉化載體,打破了生物圈碳循環平衡,導致溫室效應,威脅人類生存[4]。200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發表的第4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是毫無爭議的事實,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性是90%[5]。日益清晰的全球氣候變化威脅使人類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形成廣泛共識。1997年12月,149個國家和地區代表通過了《京都議定書》,目前已有190多個國家加入,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形式協調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抑制全球變暖,并首先限制發達國家CO2排放量的國際法案。2007年12月,IPCC大會產生了“巴厘島路線圖”,確認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核心就是進一步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重點解決減緩、適應、技術、資金問題[6]。(2)發達國家搶抓低碳經濟機遇。歷史經驗表明,當前金融危機像以往一樣,都孕育催生結構升級和產業變革的新機遇[7]。奧巴馬在2009年世界地球日上的講話稱:我們已不再是在保護環境和刺激經濟中做出抉擇,而是在繁榮與衰退中進行取舍。哪個國家在清潔新能源技術上領先,哪個國家就將引領2l世紀的全球經濟[8]。隨著坎昆會議標志的后《京都議定書》階段到來,發達國家正憑借其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的領先優勢,推動“碳關稅”等世界經濟新門檻和秩序的形成,將通過影響國際貿易與投資引發新技術革命,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引起以低碳產業興起為重點的世界經濟增長格局的新變化,導致一場涉及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工藝、國際標準、消費文化、居民意識的全面社會變革[9]。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這種變革必然導致世界各國經濟角色的重新洗牌。那些低碳理念先進、低碳技術領先、低碳產業體系健全的國家,將在新國際經濟秩序中獲得制定標準、搶占市場等發展先機[10]。2009年全球低碳市場價值為3萬億英鎊,到2015年可能增加50%[11]。因此,發展低碳經濟不僅能構建下一輪國際競爭的長期戰略優勢,還有效刺激本國經濟,增加國內就業,應對目前經濟危機可一舉多得。從近期看,也有相當的戰略價值。(3)我國對國際社會的莊重承諾。我國GDP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但我國人口是日本10倍,人均GDP僅為其1/10,而單位GDP的能耗和排污更是其十幾倍、幾十倍。這不僅使我國承受著巨大的國際壓力,而且自身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艱巨挑戰[12]。我國政府莊重承諾,以2005年為基數,到2020年碳減排40%~45%,意味著今后相當長時期,我國將貫徹科學發展觀要求,大力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根本上改造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傳統產業,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的低碳經濟之路。1.2低碳技術經濟正在成為當代人才的通識由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的《斯特恩報告》指出:全球如果每年在低碳經濟上投入GDP的1%,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5%~20%的損失。相反,如果繼續以高碳方式增加GDP,那么現在每年獲得1%GDP,將來每年得付出GDP5%~20%,仍無法逆轉的地球生態災難[13]。在這種“鎖定效應”的警示下,教育界有識之士認識到,當代教育培養的任何學科的科技人才,必須以具備主動減少碳源、增加碳匯、降低生態系統碳循環中的人為碳通量、抑制全球氣候變暖,維持生物圈碳平衡,促進世界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意識和技能。在世界各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科學通識教育中,低碳技術經濟地位凸顯。教育部批準清華大學等開設了新專業,河海大學也設置了面向本科各專業的低碳技術經濟講座和研究生培養方向,低碳技術經濟教育將是大學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內容。1.3建設低碳技術經濟實驗室是創新人文社科實踐教育可行路徑自然科學技術素質不高導致人才綜合素質偏低,歷來是我國人文社科人才培養的瓶頸,這與其基本沿襲“一本教材、一塊黑(彩)板、一支粉筆、一張考卷”的傳統教學方式有很大關系[14]。近年來,人們認識到理論與實踐、教學與實驗相結合,是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文社科人才的重要途徑,但對如何建設較偏重于工業工程技術的低碳技術經濟實驗室,目前仍在摸索中。作為新興學科,低碳技術經濟學理論的成熟性需要經歷實踐的推動及檢驗;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分支,低碳技術經濟學在高校實驗手段卻又幾乎為零。低碳(LowCarbon,LC)意即較低或更低的(CO2)等溫室氣體排放。低碳技術(LowCarbonTechnology,LCT)相對那些產生較高碳排放的傳統技術而言,是指能源供給側的光伏、風能、水電、核電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技術,以及能源需求側的替代傳統能源或節能減排的生產、流通、服務、消費和廢棄物處理等能源使用方式。同樣,狹義的低碳經濟(LowCarbonEconomy,LCE)相對低碳社會(LowCarbonSociety,LCS)而言,特指能源供給側的低碳化,即通過利用新能源和提高能效等方式,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溫室氣體減排;LCS強調能源需求側的低碳化,指人們通過轉變理念和行為方式,杜絕浪費,減少能源需求,實現生活消費的低碳化。而廣義低碳經濟則既強調低碳生產、又強調低碳消費,是狹義“LCE”和“LCS”的融合,要求政府以低碳社會為建設藍圖和管理標本,企業以LCS為發展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為消費理念和行為特征,因而是針對碳基城市化的不可持續性提出的城市化發展的新載體和新途徑[15]。我們認為,LCT經濟學研究對象既不是純低碳技術,也不是純低碳經濟,而是一門把低碳技術與低碳經濟結合起來,應用自然科學和經濟學基本原理,研究低碳技術領域經濟問題和經濟規律、低碳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之間相互關系、低碳技術領域內資源最佳配置,尋找低碳技術與經濟的最佳結合方案,以求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其中,LCT是能源供給側的光伏、風能、水電、核電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技術,以及能源需求側的生產、流通、服務、消費和廢棄物處理等節能減排技術的交叉與集成;而LCE則研究微觀和宏觀層面低碳領域技術與經濟資源最佳配置問題。因此,建設低碳技術經濟實驗室,開展低碳技術經濟科學實驗,為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文社科人才提供了理論與實踐、教學與實驗相結合的重要載體。
2低碳技術經濟實驗室教學的基本內容及方法
剖析低碳經濟的未來模式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低碳經濟;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
論文內容摘要:文章在分析低碳經濟深層內涵的基礎上,提出應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政策框架,為加快建立我國低碳經濟體系提供參考。當前,碳能源大量消耗使溫室氣體排放量與日俱增。同時,對資源過度開采也導致生態環境劇烈惡化,迫使人類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這一概念應運而生。
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概念首先由英國政府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書《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中提出。就其內涵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轉變現有能源消費、經濟發展及人類生活方式
首先,現在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能源消費方式為一次能源占絕大比重,而可再生能源及核能使用率比較低,這樣的能源消費方式加速了環境惡化,同時也帶來激烈的一次性能源爭奪。低碳經濟推行的途徑就是在原有一次能源得到高效利用的基礎上,大力開發清潔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和海洋能,并同改善環境相結合。
石油行業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考
摘要:本文闡述了我國石油行業的碳排放現狀,分析了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對我國石油行業產生的影響,提出了推進我國石油行業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建議。要大力實施節能減排,降低能源消耗;加快清潔能源開發。
關鍵詞:石油行業;低碳經濟;影響因素;對策建議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各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目前,我國石油行業的大量污染源排放問題仍然十分嚴峻,所以在石油行業當中急需發展低碳經濟,這樣不僅能夠減輕國內石油供應方面的壓力,也可以調整石油行業的產業結構,從而為未來的石油行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堅實基礎。
一、我國石油行業的碳排放現狀
近幾年來,環境破壞的程度十分嚴重,大氣溫室效應是其中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二氧化碳作為構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它的排放量占據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77%,而大部分的二氧化碳都是由于石油石化行業燃料燃燒產生的,這也是導致我國碳排放量增加的一個方面。雖然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而言,石油行業不可或缺,但是石油燃燒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也不容忽視。
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對我國石油行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