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干部關于信訪工作心得感想

時間:2022-05-25 05:17:00

導語:信訪干部關于信訪工作心得感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訪干部關于信訪工作心得感想

編者按:這幾年信訪工作經歷了風風雨雨,闖過了道道難關。××同志說,信訪干部坐的是“清水衙門”的位,當的是“無權無錢”的官,干的是“機關第一難”的活。信訪工作給我的感覺始終是難度大、責任大、壓力大。信訪工作崗位上的干部,就像是一頭牛,這頭牛既要能拼命地耕地又要能不斷地產奶。但最能表達我的感受和體會的是這樣兩句話,叫做:“辛酸得想哭,快樂得想笑。”“既有慷慨悲歌的感嘆,更有感慨激揚的興奮。”從現狀來看,信訪干部有“三苦”、“五樂”。前沿壓力之苦。勞心勞身之苦。困惑之苦。一曰有價值。二曰行善事。三曰可交友。四曰積累人生。五曰歷練能耐。

這幾年信訪工作經歷了風風雨雨,闖過了道道難關。作為實踐者、經歷人、見證人,我深刻地感到在信訪崗位上工作,比在其他任何崗位上受到的磨煉更深刻、更艱苦。真是機會難得,終身難忘,難得一干,久干難干(身體吃不消)。××同志說,信訪干部坐的是“清水衙門”的位,當的是“無權無錢”的官,干的是“機關第一難”的活。這幾句話是對信訪工作艱苦狀況的高度總結和概括,同時也是認可、是鼓勵、是關心。

信訪工作給我的感覺始終是難度大、責任大、壓力大,幾年下來,一天不敢懈怠,一時不能放松。都說奉獻的收獲是幸福,磨煉的結果是提高,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用個不恰當的比喻,信訪工作崗位上的干部,就像是一頭牛,這頭牛既要能拼命地耕地又要能不斷地產奶。養牛用牛的人都知道,干耕地這個活,當這頭牛筋疲力盡的時候,是要趴下的;當奶牛被擠奶過多的時候,擠出來的已不再是奶而是血。信訪干部總有一個夢,就是憑自已對黨和人民的一顆忠誠之心和一腔熱血,多化解、快化解信訪矛盾,既減輕黨和政府的壓力,也減輕自已的思想負擔。群眾少堵門,信訪干部少堵心啊!為了圓這個夢,涌現了張云泉這樣的典型,也同時出現了一大批累壞了身體的干部。現在這些好同志依然在振奮精神,連續作戰,拼搏向前。我深為他們的精神所感動,為之敬佩,也為之感慨。感慨思索之余,我寫下了這樣幾句話:“慰撫萬家安寧,企盼再無紛爭。為了圓夢,腳步有些沉重。雖已身心疲憊,還要風雨兼程。”在“還要風雨兼程”中,有黨性、有良心、有責任,有人品,也有幾多無奈。有人問我,“你干了5年信訪局長的感受是什么?”細品個中滋味,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但最能表達我的感受和體會的是這樣兩句話,叫做:“辛酸得想哭,快樂得想笑。”“既有慷慨悲歌的感嘆,更有感慨激揚的興奮。”

從現狀來看,信訪干部有“三苦”、“五樂”。

先說“三苦”:一是前沿壓力之苦。有上壓:來自領導的壓力。對領導批示、指示、交辦,解決不了,群眾堵大門、圍領導、向上寫信,以上壓下。有下壓:群眾的壓力。纏著、鬧著、哭著、喊著、跪著求你解決問題,一雙雙企盼的眼睛在看你,哭聲怨聲總是縈繞在耳際、沉淀在腦海揮之不去。解決不好、解決不了,良心受到譴責,內心感到愧疚。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內心的愧疚。有外壓:外界的壓力。外界對信訪工作不理解、不知情,不知道其中難處,盲目責怪,片面指責信訪干部。有的說信訪群眾全有理,有的說全無理。有的信訪群眾責怪解決還不到位,而當事單位領導卻責怪太遷就。比如在企業軍轉干部問題上,信訪干部夾在中間兩頭為難。有的信訪問題雖然解決了,信訪人不但不感謝、不滿足,還責怪你解決晚了;一時無法解決的,還責怪你不負責任。

二是勞心勞身之苦。信訪工作既要勞其筋骨,又要勞其心智。化解一件歷史遺留老案,就像是一個工程,有的甚至需要做幾年的工作方可息訴。信訪工作忙人、煩人、纏人,有時為一件來訪,要纏你到深更半夜,為接待一批集訪要耗盡心血、講得嘴干舌燥。有時對上訪人陪著、勸著,受氣挨累不說,還要聽牢騷話,甚至遭到辱罵、毆打。遇上纏訪鬧訪的更是既生氣又痛心,這類事是常有的。

三是困惑之苦。信訪干部在接訪工作中面對群眾的訴求,出于真情真心真意,有時也迫于無奈,干了許多超出職責以外的事,如解決涉法涉訴問題;背了許多不堪重負的包袱,如非正常上訪問題;為別人干事,還要做別人的工作,倒過來請人幫忙,有時為了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還要做好有權處理部門的領導干部的思想工作;替別人幫了忙還要得罪別人。信訪干部長期工作在嘆息之中、求人之中,生活在上訪群眾的罵聲之中、譴責之中,總之千難萬煩。

以上是信訪干部的苦。但從人生的角度上看,往往苦與樂是相伴的。真正的人生應該是苦中有樂、笑中有淚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戰勝苦的干擾,才能結出甜的果實,只有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享受快樂的回報。在歷經艱苦的同時體味到的快樂才是難得的快樂。把艱苦與快樂看作同一義語,是人生的一個境界。信訪工作是苦的,但苦中也有樂,這樂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曰有價值。

­­­­——信訪工作忙碌,忙是快樂的。人生的痛苦不是大忙而是大閑。工作著的人是幸福的。由工作產生的疲勞,能使人在休息時感到愉快,而由怠惰產生的疲勞,只能使人在休息時感到煩躁和悔恨。人生在閑中求樂,必然是樂極生悲。以苦求樂,其樂無窮,苦中有樂,樂得坦然、實在,是樂在心中。

——被人需要,工作有價值。人生的價值是被別人所需要。被別人需要得越多,越有價值。被弱勢群體、困難群眾需要,就更顯得有價值。一個人如果任何人都不需要,那他就沒有價值了。

——構建和諧社會中能作出貢獻。總書記講,信訪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這是為信訪工作功能定位。“基礎性工作”的定位,表明是信訪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起點,是必需的,是不可或缺的。

二曰行善事。信訪工作承載著民眾的希望,擔負著匡扶正義、解困濟難之責,搭建著黨與群眾連心的橋梁。人行善事不問前程,多做善事積陰德,不報自已報子孫。善事慰扶人的心靈,善事長壽,善和諧。在為別人做善事時,也培養了自已的一顆善心。別人得到了幫助,你也從中得到了快樂,這對自己的身心很有益處。做好人、行善事,給別人排憂解難,看到別人幸福的時候,也能給自己帶來莫大的欣慰。善事難得,信訪工作為我們提供了機遇,提供了平臺。有的人做的是轟轟烈烈的事業,但未必不空虛;有的人做的是社會邊緣的事業,但未必不充實。關鍵是要有好心態,有一種向善向上的心態。

三曰可交友。托爾斯泰說:“財富不是永久的朋友,朋友卻是永久的財富。”朋友是人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信訪工作廣泛地接觸群眾,特別是弱勢群眾,包括進城打工的、外邊經商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同時,因工作需要,各級干部、各個部門領導都能接觸到。在這個廣泛的領域里,對上可交領導朋友,對下可交群眾朋友。就一般人來說,交群眾朋友比交領導朋友更好交,更為必要、更加可貴。現實中,有的領導干部往往是在權力光環下看不到觀眾,觀眾只能看到他;領導干部在位時周圍的人都是“朋友”,聽到的只是一片贊揚聲。比如講話,你講長了,別人會贊揚這是透徹;你講短了,就會為你喝彩說這是精辟;你講的拉雜了,也會有人說這是“知識面寬”。總之,都是好聽的話。領導常常聽不到真話,交不到真朋友。許多退下來的老同志深有感觸地說:“臺上是一盆火,臺下是一塊冰。人在臺上時,熱情洋溢、熱熱鬧鬧,門前車水馬龍;下臺了,冷若冰霜、冷冷清清,門可羅雀。”這種感嘆,一方面說明自己雖已不在其位,但不甘于寂寞。另一方面,對我們許多領導干部的人生也是個深刻的體會,這個體會就是:“在有權的時候朋友認識了你,在無權的時候你認識了朋友。”

四曰積累人生。信訪工作都通過吃苦耐勞,委曲求全,甚至是忍辱負重,歷經磨難,可以有效地積累人生,升華人生。

——做信訪工作可以培養干部一顆善良之心。善良是一顆慈愛的心,是一種寬厚的胸懷,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對于社會來說,善良是一座華光四射、光澤千古的大廈;對于人來說,善良是人性光澤中的一束亮點。信訪工作者雖然坐的是冷板凳,手中無權,腰里無錢,但只要有一顆善心就能對困難群眾、弱勢群體有所作為。有一首詩很好地表達了信訪工作者的善心:“善良就像那顆綴于葉尖的露珠,也許它很小,但它可以滋潤一朵花,并讓它美麗地開放;善良就像那座茅屋,也許它很破,但它可以讓疲憊無助的旅人過一個平安的夜;而更多的時候,善良就是一座橋,也許它并不寬,但它可以聯絡所有相隔已久的陌生與期盼。”這是因為信訪干部把信訪工作作為做善事的大舞臺,堅持用善意去理解和體味人民群眾的疾苦,用善念去看待弱勢群體,用善心去為人民群眾著想,用善舉去為人民群眾辦實事。正是因為懷著一顆善良之心,在孤寡無助、孱弱貧困的老人面前,信訪干部是“親人”,為他們送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在弱勢群體、困難群眾面前,信訪干部是“仁者”,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在突發事件、復雜矛盾面前,信訪干部是“智者”,一次次地化干戈為玉帛。在這些善事中,一顆同情之心、惻隱之心、關愛之心就會逐漸地被培養起來,成為一個人終生受用不盡的資本。

——做信訪工作可以培養干部對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意。真情無價,是一個人心靈深處的真實。事情事情,就是說做事要用情。做事有了情,就會有感覺,做出滋味來。帶著情去做事,就會把別人感到沒意義的事變成有意義的事,把有意義的事變得更有意義。用情深,則做事深。情之所至,做事必成。情到深處無怨尤,情到濃處心自細。有了這個“情”字,即便再苦再累的活、再難干的事,都能做得令人滿意、令人贊嘆、令人佩服。正如××同志評價張云泉同志那樣,信訪干部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三個代表”,是“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人民群眾把他記在心中”的共產黨員。群眾敬愛他、信任他、支持他,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對群眾情真義重。領導的培養,可以引發一個人的崇敬之情;同事的幫助,可以引發感激之情;家人的關愛體貼,可以引發溫馨的親情。而信訪干部對既非領導、也非同事、更非家人的普通老百姓,仍然一以貫之地付出真情,以同志之情待群眾、以親人之情想群眾、以公仆之情幫群眾。帶著深厚感情,就能用心投入地去做信訪工作,就能做到“接待時熱心、傾聽時耐心、辦理時誠心”。

——做信訪工作可以培養干部的寬容心胸。寬容是一種修養、一種心態、一種智慧。學會寬容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更是一種“胸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的氣度。在化解信訪矛盾中,信訪干部是代表黨和政府做群眾工作的,接觸的大多是弱勢群體,困難群眾,每當看到群眾一雙雙期盼的眼睛,聽到群眾一次次求告的聲音時,就會產生心靈的共鳴。信訪干部對群眾的疾苦、群眾的訴求、群眾的愿望都了然于心,最能理解群眾、諒解群眾,能夠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著想,從不計較群眾的行為、語言,即使遇到個別無理取鬧的上訪群眾,也“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接訪的同志經常受到無故指責謾罵,衣服被撕爛,身體被抓破,從沒任何怨言,這都是因為他們理解信訪人的難處,懂得寬容。寬容可以使人間少一些仇恨,多一點溫情;少一些矛盾,多一點和諧;少一些隔閡,多一點溝通。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人際交往,如果能常懷寬容之心善待他人,周圍的人必然會將同樣的愛反饋給你,你的付出將會得到更加豐厚的回報,那么你生活的人際環境必然會更加和諧。

——做信訪工作可以培養干部的在愛之心。人世間有多種愛,有個人私愛,有家庭小愛,有蒼生大愛。愛是人類樸素的情感,愛是每個人身上最不可或缺的因子。愛是催人奮進的力量源泉,愛是促人高尚的精神支柱。如果一個人心中無愛,他的為人處事就會是冷酷無情的,他的生活一定是虛偽、灰冷的,他的人生一定是蒼白無力的。相反,我們的心中如果充滿了愛,特別是充滿了對弱勢群體、困難群眾的大愛,我們就會變得善良,對工作就會富有激情、充滿動力。

信訪工作需要的是大愛,要用一顆大愛之心去對待每一位信訪群眾。這大愛之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大愛無垠。信訪干部要“心懷天下、心懷蒼生”,心里始終裝著群眾,時刻把群眾的甘苦冷暖掛在心間,真心實意地去關愛幫助信訪群眾,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二是大愛無私。信訪干部懷有一顆為別人著想的心,甘愿為信訪事業無私奉獻自己,不計名利得失,始終清正廉潔。信訪干部只求耕耘,不問收獲,真正做到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三是大愛無畏。信訪干部為了解決問題,必須有無畏的精神,敢于講實話、真話,敢于較真碰硬,敢于與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作斗爭,敢于對那些嚴重侵害群眾利益而又漠視群眾疾苦的人拍案而起,敢于在發生群體性事件的時刻挺身而出。特別是敢于善于抓黨政領導的信訪工作責任落實,能夠做到:堅持現場會辦,把黨政領導“請”到信訪工作第一線;實行聯合接訪,把職能部門“調”到信訪工作第一線;加大通報力度,把責任領導“推”到信訪工作第一線;強化責任追究,把懈怠的干部“逼”到信訪工作第一線,使那些不作為的干部不能怠慢,也不敢怠慢。

五曰歷練能耐。這里的“能耐”有兩方面含義:一是“能”,指的是本事、水平、技能;二是“耐”,指的是受得注禁得起。一個人首先要有做事的能力,比如,要有認識問題的能力,幾事能看明白,想清楚,理出思路;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知道怎么去干、怎么干好;要有協調關系的能力,善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等。同時,也要有做事的耐力,比如,要有耐性,沉得住氣,禁得住煩,耐得住苦;要有耐心,不急躁,不浮躁;要有耐力,能承受,能持久,有韌勁;要耐勞,能吃苦,能受累等。如果有“能”無“耐”,這種“能”只能是一時之能或一事之能,這種“能”就無以依附,就沒有根基,干事的扎實、穩妥、持久就沒有保證。反之,如果光有“耐”而無“能”,那是一種無奈,就談不上干事的效率、效果和質量,根本就不可能達到目的。

對信訪干部而言,直接面對日益復雜、多元化的矛盾糾紛,要勝任工作必須具有較強的能力:一要有把握全局、善于謀劃的能力。要善于把信訪工作放在全省工作的大局中來思考,放在改革發展穩定的大背景下來謀劃,放在切實維護群眾利益的大前提下來落實。要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思路,以思想觀念的與時俱進推動信訪工作的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敢于實踐,解決好信訪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在抓信訪具體工作上,要站在黨委、政府的角度上看問題;在解決具體信訪事項上,要站在群眾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二要有較強的依法辦事能力。國務院《信訪條例》是信訪工作的重要依據和準繩。信訪干部要成為熟悉《條例》的專家、貫徹《條例》的表率、遵守《條例》的典范、落實《條例》的楷模、解釋《條例》的權威。三要有較強的解決問題能力。這個能力主要體現在處理信訪事項、化解信訪難題上,要能夠做到:快速處理好合理信訪事項,善于處理好無理信訪事項,規范處理好鬧訪纏訪事項,依法處置好違法信訪行為,穩妥處理好各種集體訪。四要有較強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把解決問題與教育引導相結合,善于從解決信訪人的思想問題入手解決實際問題,向信訪人講清政策,說透道理,通過扎實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爭取群眾的支持和理解。五要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要善于分析問題,研究形勢,總結規律,提出工作建議,提供綜合性預警信息,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當好參謀助手。六要有較強的抓基層的能力。信訪工作的基礎在基層,化解矛盾的主力靠基層。做好信訪工作必須堅持抓源頭,發現在“早”、解決在“斜,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在化解信訪矛盾問題上,特別是在解決復雜疑難信訪問題上,基層有很多實用有效的辦法。信訪干部必須要有幫助基層、提高基層、依靠基層、運用基層的能力,充分調動并發揮基層組織和干部的力量和智慧解決好各類問題。

從“耐”上講,信訪干部的“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要耐得住壓力。當前信訪工作面臨很多壓力,解決一個問題往往遇到很多困難,信訪干部必須能夠正視困難,頂住壓力,變壓力為動力,發揚釘子精神,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直到問題得到解決。二要耐得住清貧。信訪部門是“清水衙門”,與其他黨政機關相比,工作條件較差,做的是纏、難、煩、苦、累、怨的差事,是求官、求民的活,信訪干部必須有吃苦奉獻精神,不怕苦、不怕難、不怕煩。三要耐得住寂寞。這一條尤其重要。我從切身體會中把信訪部門面臨的寂寞概括為“五個沒有”、“五個只有”:沒有貴客臨門,只有群眾上門;沒有迎來送往,只有案結事了;沒有熱熱鬧鬧,只有吵吵鬧鬧;沒有導演排練,只有現場直播;沒有酒宴款待,只有耐心接待。辦信接訪工作比較枯燥,信訪干部要習慣默默無聞,埋頭苦干,如果沒有這種清苦之耐、寂寞之耐、奉獻之耐,是干不好、也干不了信訪工作的。廣大信訪干部必須要有以苦破難、苦中求樂的品格和追求,要以金子一般的愛心、火一般的熱情、鋼一般的堅韌、海一般的寬容,盡心盡力、滿腔熱忱地為群眾排憂解難,樹立可親、可敬、可靠、可信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