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思想感言提綱
時間:2022-08-17 06:20:00
導語:改革開放思想感言提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又一歷史新時期,經過30年的深入探索和不懈努力,中國成功地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轉變,推動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模式”、“中國經驗”、“中國道路”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中國的經濟改革模式,也是根本特征和基本經驗。中國經濟改革的模式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經濟改革的目標和主線
改革的過程與改革的目標是分不開的。中國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布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引導著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支配著中國經濟改革的歷史進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改革過分集中的經濟體制,開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原則”,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展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心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進一步提出了“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經濟運行機制,進一步確認了市場機制作用的中樞地位。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確認我國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飛躍。1993年12月,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心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全面闡明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總體框架和具體任務。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心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出了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和具體部署。十七大報告提出,要著力構建布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中國經濟改革的歷史實質上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支配中國經濟改革歷史進程的一條主線。
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核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市場經濟,如何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非凡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實踐發展中的核心和要害,也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和要害。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心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已經提出,“增強企業的活力,非凡是增強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業的活力,是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十四大以來中心的許多重要文獻對這一問題有更明確的論述。十四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并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心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繼續探索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途徑和方式”。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心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運行特點,自覺遵循客觀規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十七大報告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時,將“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當作重要的經驗之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市場經濟,它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既有共同之處,又有本質區別。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說,“社會主義”這幾個字“畫龍點睛”,點明了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創造性和特色。
中國的經濟體制模式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和要求
經過30年的深入改革,我國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模式,這一體制模式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要求,其主要特點有:
1、以公有制為主體與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相結合。所有制結構的改革是建立和發展市場經濟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根據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要求,中國逐步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國有企業改革思路,一方面,要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對國有企業實行抓大放小的改革,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產權清楚、權責明確、政企分開、治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從總體上看,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既要充分考慮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又要充分體現市場機制的要求,把計劃與市場、宏觀效益與微觀效益有機結合,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其主導作用。
2、國家的主導作用與市場的基礎作用相結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中國的經濟體制是處在發展與轉型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這一體制中,國家不僅是宏觀調節的主體,也是公有制的主體、經濟發展和市場化改革的主體,是推動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的主導性力量。從國家與市場的關系看,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以市場機制為基礎、以國家調節為主導、以發展為導向的國家主導型的市場經濟體制。
3、提高效率與促進公平相結合。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實現效率與公平的統一,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則。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包括以下基本原則:第一,完善收入分配體制,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第二,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依法逐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通過制度建設實現效率與公平的統一。第三,把效率與公平的統一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第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效率與公平的統一貫穿于社會生產和分配的全過程。
- 上一篇:幼兒園負責人個人匯報
- 下一篇:科學發展結合感慨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