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職寧波學習體會
時間:2022-08-20 05:32:00
導語:掛職寧波學習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2008年的上半年,自己很榮幸的成為教育局外派寧波學習的四名校長中的一員。在短暫的一個學期的掛職學習期間,我通過參加邱隘鎮中心學校的校務會議、教師會議、聽課,學習邱隘鎮中心學校的有關管理制度,和學校的史校長探討管理的藝術,以及在參觀邱隘鎮實驗學校、鐘公廟中心小學、姜山中學等學校時,與一起外出學習的校長、教師交流,感觸良多,收獲累累。寧波教育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一是政府、社會、家庭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形成教育的合力;二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樂于探索的好學精神;三是每所學校不急功近利,幾年如一日,堅持以內涵建設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下面,我還是簡單總結一下寧波各學校在內涵建設帶給我們的啟示吧。
一、強化教師個體反思,促進課堂效率提高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普通人要反思,作為具有職業特殊性的教師,更需要反思。反思是校本教研中最重要的一環,應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近幾年來,我縣在教育局的指導下,也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但說句實話,大多數的學校對教師的教學反思究竟怎樣操作才有實效還存在許多的困惑。在學習期間,我覺得有邱隘鎮實驗學校對教師反思的具體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1、教前設計的對話反思。反思以往教學經歷,包括教學內容、方法以及評價,尤其是學生已有知識和技能,情感和態度,凡是與當下教學有關聯的內容都可以回想、整理和重構。這種反思類似于溫故知新,形式是個體和與年級組、教研組的學習小組、學校的專家組,進行教學設計的對話,通過“備——評——議——再備”的活動交流,反思自己的觀念,進行思維碰撞。
2、教學過程的錄像反思。把教師的家常課制作成光盤,讓教師以旁觀者身份冷靜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已發生的教學實踐,主要反思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否基于學生的需求和教材特點,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有助于達成目標,教學策略的開發是否適當,等等,通過對教學的預期和實際教學情境的比較,尋找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之間的差距及原因。當然在回顧中,教師們反思視角從關注自己的教學法預設,轉向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成,并有意識地為成功的策略提供解釋和證據,尋求理論支撐,力圖分析策略有效性背后的原因。這樣的反思使教師跳出了具體的教學事件,對學科課程本身進行了一定的探究和建構。
3、教學后的微格反思。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個成員帶一定的任務進行聽課,抓住教學的每一個日常環節進行微格評課,引導教師進行反思。
“微格反思”,使用微格技術,執教者可以看到自己執教情況的再現,結合他人的評議,更有利于促進對自己課堂行為的反省。教師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微格”案例的類型進行學習,研討、反思。這樣做,首先可以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討論、開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讀的過程中,提高教師教學設計的能力;同時也架設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其次,通過案例學習,在分享別人成長的經驗,積累反思素材的同時,積極反省,思考自己的案例,探索并作出理性的選擇。
4、推行一周一回頭反思制度
學校每學期初下發一本冊子,要求教師每過一周記下自己教學中出現,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自己教學中最滿意的地方,再通過自我學習,自我分析等形式,思考下一周應該怎樣。這樣定期總結、定期回顧、定期寫案例,引導教師養成不斷反思、研究自己教學觀念、教學行為的習慣。培養教師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不斷積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疑惑問題,值得反思的問題,為教學改革積累素材。
二、讓有效的教研活動形式更加豐富
在學校管理中,每個校長都要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校本教研的主體,樹立讓鮮活有效的校本教研成為每位教師的工作方式和生命體驗的理念。而鐘公廟中心小學開展豐富多樣的教研方式則實現了校本教研的多元性、整合性和有效性。
他們學校主要的教研活動形式有以下幾種:
1、案例交流式
新課程的落腳點在課堂,教學的新理念集中反映在課堂上,教師的課堂教學面貌理應成為我們研究關注的對象,為此,學校開展了“新課程教學開放日”活動,對不同學科不同類型的課進行了案例式的研討。投身新課程改革的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反復試教修改。課后,上課教師進行說課,聽課教師進行評析,從教學目標的達成到教學設計的創新,從學生課堂表現到教師臨場應變,從教學設計到教學理念,方方面面進行剖析。在此基礎上,還組織一次全校性的大討論: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是什么?促使教師去思考、去實踐。
2、現場診斷方式
學校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學期研究小課題,圍繞這個小課題,每個學期都要探討一堂嘗試課。執教嘗試課時請電教老師拍攝教學的原生狀態。在下一次教研活動時組織教研組成員逐段逐塊地觀看,選擇其中最有研究價值的,開展課例化研究、微格分析,通過組內成員的交流和研討,提升了老師們的認識。執教老師反復試教打磨,收獲一堂賞析課。每位老師的課堂錄像,見證了教師成長的足跡。
3、專家引領式
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有專家的參與,教師會少走彎路。學校經常聘請市、區各學科的專家來校講座、聽課、指導。在與專家零距離的交流互動中,開闊了教師們的視野。
4、研賽互動式
怎樣讓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快速成長?好的方法就是經常進行一些教學或相關素質技能的比賽。每年由校長室牽頭、教導處、教科室具體操作,分別開展教壇新秀選拔賽、創新課比武、現場論文比賽、中青年教師教學比武、青年教師現場課件制作比賽等。一系列教學比武活動的開展,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外出各類教學比賽,許多教師載譽而歸。
5、論壇參與式
利用網絡這個新平臺,鼓勵教師在論壇上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一種是教師自主討論,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設立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轉發自己在網上看到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
6、教育隨筆式
以隨筆形式記錄教育生活的點滴,有助于促進教師的反思與進步。在教研活動中安排了教育隨筆的撰寫和分享,要求老師們根據“教育有道”、“教育有悔”、教育有樂、“教育有悟”這四個專題撰寫。老師們撰寫的教育隨筆內容精彩紛呈,那一個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生故事,那一段段教后有聽頓悟的教學插曲,折射出老師們在教學生涯中的智慧和思考。
三、以評價發揮師生潛能
正如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評價項目組核心成員蘆詠莉博士所談到的:“評價的內涵與外延遠遠豐富于考試,對孩子產生影響,能促使其發展的不僅僅局限在考試方面。”在平常的教育教學中,學校各位教師善于動腦和交流,拓寬評價的內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觀察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學生的行為表現、學習態度、課堂表現、課外作業、與他人交往態度、學習興趣等等,均可以成為評價的內容。評價的內容在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無處不在、隨處可見。評價是新課改的重點,也是難點。而邱隘鎮中心學校在這方面的探索,能帶給我們關于師生評價改革新的啟示。
1、教師評價制度的創新。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從“師德、師知、師能、師體”四個方面指導教師專業進修。同時結合學校自身條件,創新了教師考核制度,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專業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同的學科類有不同的量化標準,并分別從“師德”、“師能”、“師體”、“師績”等四塊提出不同的星級要求,以詳細的條文引導教師的自我學習,自我研究,自我提高和自我評價。
案例:為確保考核的質量,實行了“三個結合”:一與校內人事制度改革結合,堅持優勝劣汰原則,實際高職低聘、低職高聘;與分配制度結合,低勞低酬,優勞優酬;三是與獎罰制度結合,堅持獎勤罰懶的原則,每年7月份,通過教師自查自報,年級組和教研組考核,學校專家組審核,評出各檔先進教師,舉行表彰會,鼓勵先進,鞭策落伍者。
2、學生評價方式創新。在實踐中我們是們通過拓寬評價主體,把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的研究。新課標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在以往的教育中,評價的主體往往是教師或家長,而學生則常常是被評價的對象,是處于評價的被動地位。而事實上,只要教師適當加以指導和引導,學生是有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的能力的,而且學生自我評價及學生間產生的互相評價遠比家長評價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變評價的客體為主體,變被動為主動,消除評價中學生的逆返心理,既能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與客觀他人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在評價中以積極、主動的狀態改正錯誤和缺點,很好地消除由不當評價引發的負面影響,才能使評價真正成為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發展過程。
一個學期的學習中,寧波地區的先進教育帶給我觀念沖擊是很大的,給我在教育教學上的啟示也是非常多。我想,我縣的學校在辦學硬件設施、師資力量、學校規模上和寧波學校的差距很大的情況下,只有通過加強學校的內涵建設,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敬業精神,我們景寧教育也能迎來一個火紅的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