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品質之城大討論活動交流體會
時間:2022-06-15 03:30:00
導語:生活品質之城大討論活動交流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話題一
經濟增長與市民幸福感
更新觀念:破除單純GDP增長觀、單純物質財富增長觀,以及盲目攀比、心理失衡現象,確立“生活品質”以人為本發展新理念。
討論重點:如何堅持以人為本發展觀,正確認識市民幸福感增強與物質財富增長的關系?
生活品質的客觀評價包含哪些方面?主觀評價包含哪些方面?如何樹立健康的心態,正確看待當下的生活待遇?
如何看待生活品質在不同區域、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如何認識生活品質的相對性和絕對性,進行生活品質的比較?
如何認識生活品質提升中“更多”和“更好”的關系,形成幸福感的目標追求?發達水平城市的生活品質究竟怎么樣?
話題二
“生活品質之城”與我們共創共建
更新觀念:破除把自己當作“局外人”、“旁觀者”的觀念,確立每一個市民都是城市主人翁、全體市民共創生活品質的理念。
討論重點:建設“生活品質之城”,如何從我們開始?我們該以怎樣的姿態、以怎樣的行動參與“生活品質之城”建設?
如何構建新型創業發展平臺,調動社會各方的主動性、參與性?如何建立行業民主協商機制,形成行業發展的自律體系和合作共贏格局?
各行各業如何在行業的發展中,提升行業品質、行業品牌,共創“生活品質之城”?
話題三
生活與創業的關系
更新觀念:破除把生活與創業、工作分割對立的觀念,確立生活與創業和諧的理念。
討論重點:生活與創業矛盾嗎?杭州方言中“生活”一語雙關,“做生活”就是“做工作”,其意義何在?
如何將創業精神融于生活,提升生活的品位和境界?
如何以生活的心態來創業,使創業成為人性化創業、和諧創業?如何使杭州的產業更加貼近生活,以生活引領發展?
話題四
生活品質與農村居民、外來創業務工人員和困難群眾
更新觀念:破除把生活品質當作奢侈、豪華,當作中高收入者的“專用詞”的觀念,確立全民共享生活品質的理念。
討論重點:怎樣認識“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杭州生活品質特色?追求生活品質一定是追求奢侈、豪華嗎?生活品質是中高收入者的“專用詞”嗎?
如何在日常的、平凡的工作中體現工作品質、創業品質?產品定位的精致與豪華有什么區別?
“危舊房改善工程”、市區河道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等重大工程,在提升困難群眾生活品質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如何提高農村居民、外來創業務工人員和城市中困難群眾、弱勢群體、低收入階層生活品質?
話題五
城市細節與市民生活品質
更新觀念:破除只關注城市功能框架、不關注城市細節的觀念,確立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
討論重點:如何樹立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
在城市建設發展大格局初具規模的背景下,如何按照“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城市人文精神要求,進一步完善城市細節?
如何看待城市細節在提高市民生活品質中的作用?建設“生活品質之城”,該關注哪些城市細節?如何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
話題六
文化生活品質與市民生活
更新觀念:破除文化發展局限于文化界小圈子的觀念,確立文化融入生活、提升生活的理念。
討論重點:如何看待文化在提高市民生活品質中的作用?市民需要什么樣的文化生活?文化人如何領銜創業?
如何把城市文化融入行業、企業發展中,培育行業文化、企業文化,打造行業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
如何把“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人文精神進一步體現在市民的生活和創業中?
如何把高雅文化融入群眾文化、民俗文化?如何讓杭州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機結合?
話題七
市民公德素質與“生活品質之城”
更新觀念:破除只看到生活品質中硬件、看不到生活品質中軟件的觀念,確立每一個市民都是“生活品質之城”的展示者、推廣者的理念。
討論重點:如何看待市民公德行為是城市品牌的鮮活形象?“生活品質之城”的市民該具備什么樣的公德素質?
目前市民的公德素質存在哪些問題?提升市民公德素質的重點和突破口在哪里?如何提升市民公德素質?
話題八
新農村建設和“生活品質之城”
更新觀念:破除“生活品質之城”只關注城市,不關注農村;只關注“小杭州”,不關注“大杭州”的觀念,確立“生活品質之城”城鄉覆蓋的理念。
討論重點:“生活品質之城”是否包含農村?如何提高農民生活品質?如何發揮城市帶動作用,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各區縣(市)該有什么樣的特色品質、特色品牌?
話題九
生活品質與機關工作品質
更新觀念:破除機關工作就是按部就班、不需要創新的觀念,確立機關創新服務、延伸服務的新理念。
討論重點:在“作風建設年”活動中,如何立足全市工作大局,樹立創新服務、延伸服務新理念?
機關如何做到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如何在規范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將創新成果及時進行規范?
在強化約束的同時,如何體現以人為本,完善激勵機制,調動公務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在履行崗位職責的同時,如何加強協作,形成機關整體合力?機關如何創工作品牌,提高為群眾、創業者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