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黨政報告

時間:2022-02-17 11:44:00

導語:市政府黨政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政府黨政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精神,圍繞建設現代化大都市、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積極實施“富民強市、科教興市、依法治市、可持續發展”戰略,按照“科學發展、環境優先,關切民生、解決民憂”的工作思路,依靠全市人民,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就。

(一)綜合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結構不斷優化,質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去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50.78億元,同比增長14.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9302美元,同比增長11.3%。源于*地區的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2116億元,同比增長22.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523.79億元,同比增長22.6%。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都比20*年翻了一番多。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9870.57億元,新增產值1758.17億元,增長20%。汽車、石化、電子產品制造三大支柱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4.1%,其中汽車制造業增長37.4%。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20.93,同比提高27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33.08億元,同比增長36%。金融、物流、會展、商貿、信息、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072.8億元,同比增長14.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7.76%。金融業增加值280.47億元,增長16.1%,企業境內外上市11家,數量為歷史最多。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3095.51萬人次,躍居內地機場第二位,跨入世界大型航空樞紐機場行列;*港貨物吞吐量達3.41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達920.36萬標箱,同比增長38.3%。全市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達10996.5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9%。旅游業總收入798.15億元,同比增長13.9%,來*旅游觀光的客人突破1億人次大關。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地區進出口總值734.94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其中,出口總值379.02億美元,同比增長17%。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32.86億美元,同比增長12.4%,在*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160個。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4%,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4.24%,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二)節能減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啟動創建循環經濟試點城市活動,制訂節能定額和節能標準,建立健全節能減排責任制,嚴格新建項目能耗環保審批,重點抓好110多家用能大戶的節能工作。實施中心城區產業“退二進三”戰略,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力,引導企業在搬遷改造中實現技術升級。關閉水泥廠19家,淘汰落后產能533萬噸。大力推進工業企業脫硫工程建設,全市累計形成9.8萬噸/年的脫硫能力。各項節能減排指標控制良好,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2.2%和8.8%,節約標煤約20萬噸,節水300萬噸。

(三)創新型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制定了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若干規定及配套政策。自主創新條件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3家,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一批骨干企業相繼建立研發機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制逐步形成,創新要素加速向企業集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設立了“軟件和動漫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扎實推進軟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網游動漫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數字通信、平板顯示器和生物醫藥等一批高科技創新項目建設投產,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2963.09億元,同比增長28.7%,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0.02%。積極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全市專利授權量增長33.2%。

大力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基本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規范的事業單位津貼補貼制度,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改革穩步推進。進一步規范國有資產營運監管,建立了國有資產損失問責制和企業經營預算管理制度。加快國有企業資本結構調整和重組步伐,積極推進企業改制上市,國有經濟活力、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四)城市環境建設與管理進一步加強。白云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按計劃推進,南沙港區二期4個10萬噸泊位建成使用,*鐵路新客站建設進展順利。7條在建地鐵線路及街北高速等一批高、快速道路建設全面推進。收購東南西環高速路并停止收費,優化了道路交通網絡功能,節約了土地并緩解了交通壓力。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城市供水、供電和公交等市政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飲用凈水服務人口達216.54萬人,天然氣置換已完成22.3萬戶。新建和改造港灣式公交站154座。為內環路沿線民居、醫院、學校等建筑共安裝67478平方米隔聲窗,建成總長18公里的隔聲屏障,環境噪聲平均值下降0.2分貝。*亞運城及各項亞運場館工程和配套建設全面展開。人民防空體系進一步完善。“青山綠地、藍天碧水”二期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林區林帶及城市綠地系統加快建設,全市新增綠地28.46平方公里,239萬畝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保護。城市水環境治理力度加大,沙河涌等7條河涌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新鋪設截污管線136公里,新建的4個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已完成,全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91.8萬噸,中心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2.34%。大型環衛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市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無害化處理率達82.8%。新建和改建公廁130座,全市環衛公廁全部免費開放。加大飲用水源保護力度,特別是開工建設白云湖和推進實施西江引水工程,對改善我市水環境和市民飲水質量,保證我市水資源戰略安全具有重大意義。綜合整治大氣環境污染,嚴格實施機動車排放國Ⅲ標準;逐步推進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中心城區全面禁行摩托車;全市85%的公交車和100%的出租車已使用清潔能源。繼續開展餐飲業油煙污染整治工作,強化對各類污染源的監管。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穩定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以上。動員全市力量,推進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順利通過國家愛衛會的暗檢和技術評估。認真貫徹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全面開展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的部署,強化對食品、藥品和重點企業、重點區域、重點產品的監管,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較好地完成了專項整治任務,保證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五)“三農”工作取得新成績。各項支農惠農措施得到落實,市財政共安排涉農資金37.77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85.4億元,同比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613元,同比增長10.6%。都市型農業發展迅速,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對15.69萬畝農田、2.1萬畝魚塘進行標準化改造。“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全面推進,日用消費品農家店行政村、鎮覆蓋率均達100%,提前三年完成省下達的任務,為農村提供了7000多個就業崗位。對生豬生產給予補貼。免費對7000名農民進行農業科技培訓。繼續推進農村基礎教育工程建設,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學雜費、課本費,繼續實行“持證”困難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書雜費和寄宿生補助生活費政策。投入超過1億元,改造改建4所中心鎮醫院、20所鎮衛生院和433所村衛生站,區(縣級市)、鎮、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參合率達99.4%。進一步加大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力度,共完成5.6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全市中心鎮完成了總體規劃編制,全面開展了行政村的規劃編制工作。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快實施“兩規、三清、四有、五通”工程,730條村開展了村容村貌整治,農村面貌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任務累計完成90%,防御水旱災難能力進一步增強。

(六)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市本級共投入教育事業經費29.39億元,占年度一般預算支出15.3%。全市12個區、縣級市全部創建成為省教育強區(縣級市),我市順利通過省教育強市督導驗收,教育整體實力和水平邁上新臺階。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取得新進展,首批25所創建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學校已通過省的初期督導驗收,示范帶動效應逐步形成。中等職業學校完成布局調整。市屬高校堅持內涵發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推進依法落實教師待遇工作,市屬各類學校、教育機構教師待遇進一步提高。文化建設不斷加強,以“構建和諧社會,創建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廣泛開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興旺,雜技劇《西游記》和音樂劇《星》在第八屆中國藝術節上雙獲文華大獎。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事業取得新進步,文化市場執法成效明顯。群眾體育更為普及,競技體育成績突出,體育產業穩步發展。我市在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上獲獎牌和總分兩項第一,成功舉辦40多項國內和國際重大賽事,開展了60項全市性大型群眾體育活動。啟動亞運城市行動計劃,第十六屆亞運會籌備工作扎實推進。民族宗教工作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成功承辦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展示了*的良好形象,為促進民族團結作出了重要貢獻。加強了流動人口的計生管理服務,開展了出生缺陷干預,全面完成了省下達的人口計劃。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救災救濟、慈善捐助、優撫安置、婦女兒童、老齡工作、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創建國家信息化示范城市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城市信息化綜合指數達87%。對口扶貧工作力度加大,泛珠三角省會城市合作取得新進展。“雙擁”工作、國防教育和后備力量建設進一步加強,*連續六次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反走私和海防建設深入推進。外事、僑務工作成績突出,國際友好城市達20個,我市行政首長當選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聯合主席,進一步擴大了*的影響力。統計、參事、文史、檔案、保密、修志、氣象、科普等工作有新的進步。

(七)民生福利不斷改善。高度重視解決民生問題,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全面實施“66條”惠民政策措施,取得階段性成效。大力推進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建立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公共服務機制,實施*生源特困高校畢業生就業扶助制度,就業形勢保持穩定。20*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3%,城鎮失業人員就業率為70%。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調整提高了全市50多萬名企業退休人員月基本養老金和生活補貼,人均增加253元,同比提高22%。加快解決社保歷史遺留問題,在全國率先將早期離開國企人員納入養老保險體系。積極推進農轉居人員和城市規劃區內全征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全市已有17.96萬人參保。去年市本級安排0.76億元解決國有困難企業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安排1.89億元資助社會申辦退休人員繳交過渡性醫療保險金。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人數達162萬人,同比增長57%。將非本市城鎮戶籍職工納入本市生育保險范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取得明顯成效。先后六次向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發放臨時性生活補貼。維護市場價格秩序,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3.4%,低于全國4.5%和全省3.7%的水平。全面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和五保供養水平,農村低保金月人均增至202元,提高1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和“平安鐘”呼援系統建設全面展開。262個社區獲得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稱號。積極構建服務價位低、覆蓋面廣的城市公共衛生體系。制定出臺了《*市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政策,建立了政府對社區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的補償機制和大型醫院對口幫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制度,啟動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品統一配送試點工作,市區兩級籌資7.62億元,對64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建設和改造。疾病防控工作成效顯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高。衛生監督執法逐步加強。中醫藥強市建設穩步推進。高度重視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制定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抑制房價過快增長的七條措施。加快建設由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和商品房構成的多層次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加大住宅建設土地供應量,依法收回閑置土地,全面整頓房地產市場,有效緩解了住房供需矛盾,房價過快增長勢頭明顯放緩。去年底已全部解決了5643戶20*年登記在冊、人均居住面積10平方米以下的雙特困戶住房問題。全市20*年在冊的91.1萬平方米危破房改造已完成90.8%。完成21項排水改造工程,解決了群眾反映突出的68個地段“水浸街”的問題。繼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嚴打整治斗爭,重點打擊“兩搶一盜”和黑惡勢力犯罪,大力整治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治安視頻系統基本覆蓋市區范圍。加強對流動人員、外籍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出租屋安全隱患大幅減少。全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5.8%,其中“兩搶”和盜竊案件分別下降37.3%和12.8%。流花火車站廣場等重點地區的治安整治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明顯提升。加強了人民調解和人民內部矛盾排查調處工作,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法律服務、基層建設等各項司法行政工作取得新進展。城市應急機制逐步完善,妥善處置了禽流感等突發疫情。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安全生產形勢平穩趨好,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4.1%和5.3%,連續四年沒有發生重特大火災事故,森林山火面積同比下降78.8%。加快發展公共交通,新開通公交中(小)巴、水上公交試驗線和常規公交接駁地鐵專線共60條,積極推進公交地鐵票價優惠改革,抓緊中心城區公共停車設施建設,方便了群眾出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去年,全市職工年人均工資達40187元,同比增長10.6%,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9元,同比增長13.2%。

(八)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穩步推進。堅持向人大報告工作,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協、各派及社會各方面的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達100%,辦理質量和效率逐步提高。創新立法工作方法和機制,擴大公民有序參與行政立法工作,完成地方性法規草案4項,審議通過政府規章14項,清理市政府規章145件,廢止、修改市政府規章74項。落實執法責任制,完善行政復議工作機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政務服務中心加快建設。積極實施多種形式的公務員知識和技能培訓,公務員綜合素質有新的提高。穩步推進法制宣傳教育,扎實開展反腐倡廉工作,強化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廉政監察和預算執行審計,加大查處大案要案力度。認真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行政效能有新的提高。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績,是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駐穗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建設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尚未根本轉變,結構調整的任務仍然比較艱巨;節能減排任重道遠,環境保護的壓力仍然比較大;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還不強;城鄉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社會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問題與市民要求還有差距。我們務必高度重視解決這些問題。

二、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是我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加快推動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一年。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增強,我國改革開放步伐和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發展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也面對許多困難與挑戰。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以世界眼光,在全省發展的大局中謀劃*新的發展,努力在全省新一輪思想大解放、實踐科學發展觀上闖出新路子、邁出新步伐,當好排頭兵。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兩個關鍵,大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大力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大力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推動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外貿出口增長10%;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9%;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35%;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0.9%和10.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45%。以內。重點抓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堅持穩中求進、好字優先,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從實施城市發展戰略的高度推動區域發展。根據人口分布、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基礎、發展潛力,進一步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優化功能區和生產力空間布局,促進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銜接。加快推動東部、南部和北部三條產業帶發展,增強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效應;充分發揮*開發區和南沙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的示范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區域加快發展;充分利用中心城區的獨特優勢和有利條件,突出發展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強化中心城區的核心作用和綜合服務功能;推動番禺、花都發展保持良好勢頭,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與效益;加大對從化發展的扶持力度,增大其經濟總量;推動增城加快發展,開辟*新的重要發展區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區域良性互動、基本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趨向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從改善城市環境的戰略全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著眼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繼續壯大汽車、石化和電子產品制造三大支柱產業的同時,積極吸引符合環保要求、發展前景好、處于產業鏈高端的先進制造業項目落戶*,促進工業向高科技、高集聚、高附加值發展。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抓緊推進一批重大生產力項目建設。廣泛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實施以質取勝和名牌帶動戰略,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制定政策措施,加快推進中心城區產業“退二進三”工作,逐步搬遷改造對環境影響大、資源耗用多的工業項目,騰出空間和環境容量發展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產業,使經濟發展建立在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工業質的飛躍,促進產業升級和城市環境優化。

從提高城市綜合服務水平的高度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把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大力發展金融業。加快市屬金融機構改革重組步伐,完善金融產業政策體系,優化金融發展環境,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和后臺服務中心落戶*。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推動更多的企業上市。建設國家級區域性產權交易平臺,探索發展債券市場。二是加快發展物流業。發揮空港、海港和區域鐵路樞紐優勢,推進國際物流園區建設。整合城區物流市場,擴大發展規模,提升發展水平。三是加快發展會展業。進一步優化會展業布局,做強現有會展項目,加快引入國際知名會展品牌,促進會展業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培育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四是加快發展商貿業。發揮*“千年商都”的優勢,培育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連鎖企業集團,按照現代展貿市場的模式,推進批發市場升級改造,促進商貿經濟的繁榮興旺。五是優化發展飲食服務業。加快餐飲配套設施建設,打造特色鮮明的美食街,進一步提高“食在*”的知名度和“美食之都”的品牌效應。六是加快發展旅游、文化和體育產業。打好“亞運”牌,發展“亞運”經濟,舉辦更多的國際性體育賽事和文化交流活動,開發更多旅游品牌和旅游產品,吸引更多的中外客人到*旅游和消費,不斷提高*國際知名度。

從增強城市發展協調性的要求統籌發展內外源經濟。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進出口結構,引導企業擴大技術含量高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出口。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積極拓展國際服務外包。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加快發展總部經濟,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和國內優勢企業在*設立地區總部或研發、運營和采購中心。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在生產、銷售和研發等方面實施國際化經營。落實和完善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營資本進入公用事業、基礎設施和金融服務業等行業。培育一批前景好和競爭力強的民營工業企業,推動民營工業優化結構,加快發展。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增強全社會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意識。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統計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抓好全國首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繼續推進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項目的立項審批,淘汰落后產能。突出抓好重點項目、重點工程、重點工業企業節能和減排達標監管工作。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效率。推進環境資源價格改革,建立健全環保價格體系,利用價格杠桿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抓緊制定和啟動新能源計劃,大力發展和鼓勵使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替代能源。逐步關閉常規小火電發電機組,大力推進脫硫工程,堅決實現今年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減排控制目標。

(二)推進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向創新驅動轉型。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決定和配套措施,緊緊圍繞重點領域和產業戰略發展方向,加大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和投入力度。重點發展電子產品制造業、生物產業、信息服務業和數控裝備制造業,著力發展新材料、環保新能源、軟件和創意產業,大力推進數字家庭建設。按照建設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的目標,高標準規劃建設*科學城、天河軟件園、國際生物島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強化產業集聚效應。加快推進國家級電子信息、軟件、網游動漫及生物四大產業基地建設,積極申報建設國家特色新材料產業基地,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領先優勢、發展前景好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集群,盡快做大做強,使高新技術產業在我市現代產業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整體提升經濟發展后勁和競爭力。

加快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圍繞建設創新型城市目標,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建立工程研發中心和技術中心,加大研發和技改投入。支持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設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積極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搭建服務平臺,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體系。規劃和建設一批共性和關鍵技術創新平臺,支持和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大力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吸引國內外研發機構落戶*,建設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發基地。深入開展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活動,依法保護智力成果,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法制和市場環境。

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進一步落實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完善發現、培養、引進、使用、集聚優秀科技人才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為*建設創新型城市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以重點產業、重點學科、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為依托,培養造就一批科技領軍人物和科技骨干。加快引進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高層次人才,以及文化、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各類人才。繼續辦好中國留學人員*科技交流會,實施“萬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完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一流科技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來*創業發展。

(三)大力建設生態文明,進一步提高可持續發展的承載力。

調整完善城市規劃布局。貫徹《城鄉規劃法》,按照*城市發展戰略,從增強城市發展承載力和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產業布局出發,認真做好功能區規劃、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關系,節約集約使用土地。在繼續抓好*鐵路新客站、蘿崗新城、南沙、空港新區、從化新溫泉等區域規劃建設的同時,突出抓好中心城區四個重點區域的規劃建設:一是完善以會展經濟為核心的琶洲地區及作為珠江新城延伸區的員村地區的規劃和建設;二是加快城市新中軸線區域和珠江新城的建設,同時做好電視塔以南新中軸線地區的規劃工作;三是研究完善白鵝潭經濟圈和芳村大道等地區的規劃功能和布局,逐步搬遷工業企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四是加快完善白云新城及周邊地區的詳細規劃,打造新的商貿文化居住區。

繼續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白云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南沙港三期和出海航道三期疏浚工程,協調*鐵路新客站建設,提升海陸空交通樞紐承載能力。加快推進地鐵和城市高快速道路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交通網絡。加快新電視塔、大劇院等標志性建筑建設。繼續推進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努力改善人居環境。

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態體系建設。繼續推進“青山綠地、藍天碧水”二期工程。實施森林圍城計劃,加強礦山地質生態環境恢復和城區綠化、林區林帶建設。保護好萬畝果林,逐步改造、建設成為果樹生態公園。綠化美化城市主要出入口、主干道沿線、亞運場館周邊等重點地段,推進主要道路中間綠化隔離帶建設,構建廣覆蓋、多層次的城市森林綠地系統,鞏固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繼續抓好公交車、出租車使用清潔能源工作,對在用機動車全面實行環保達標管理,制定限制高排放車輛行駛的措施。嚴格控制工業廢氣和飲食服務業油煙污染。積極開展防治灰霾天氣研究。加快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垃圾處理能力。加大水系治理力度,強化飲用水源保護。繼續推進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全面展開河涌綜合整治工程,力爭到2010年把市內八區主要河涌整治好。加快推進白云湖和西江引水工程建設,確保市民飲用水質量和我市水資源戰略安全。

著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認真總結三年城市管理年活動經驗,加快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有效整合管理資源,促進城市管理制度化、規范化。鞏固擴大“創衛”成果,建立環境保潔長效機制,毫不松懈地抓好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努力實現“創衛”目標。健全食品藥品監管,籌建市食品安全動態實時監控中心,規劃建設*食品物流配送基地,建立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確保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繼續加強出租屋和流動人員、外籍人員服務管理,進一步提高服務效能和管理水平。

(四)以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為根本,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高標準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農產品基地和“專業鎮”、“專業村”,完成15萬畝農田、魚塘標準化建設任務,提高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水平。推進科技興農,著力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大力培植農業優勢產業,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積極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村服務組織。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建立健全現代農業保障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完善重大動植物疫情監測和預警機制,保證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大“三農”投入,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性互動機制。加強農業經貿合作和農產品市場開發建設,大力開發農業觀光休閑旅游產品。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廣辟農民外出務工經商渠道。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繼續加強農民轉移就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增強農民文化科技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中心鎮基礎設施,增強中心鎮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提高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覆蓋面,著力解決制約農業生產、農村生態、農民生活的基礎設施問題。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生態文明新農村。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權益。加強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抵御自然風險能力。加大對從化以及北部6個山區鎮的幫扶力度,增強山區鎮自我發展能力。

推進農村社會事業建設。加快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增強農村基本醫療服務能力。按照二級綜合性醫院規模推進中心鎮醫院建設,完成村衛生站新建和改建任務,加強對現有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的培訓,做好對山區鎮衛生院的幫扶工作。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提高參合率和籌資水平。落實農村免費義務教育政策,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抓好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建立農村義務教育校舍維修長效機制,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發展農村文化事業,改善農村文化體育活動條件。優化農村客運班車線路,方便農民出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健全村務公開和農村民主管理制度,抓好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五)深化經濟領域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現代化大都市建設提供動力和體制保障。

大力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以深化公司治理機制改革為重點,著力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實現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積極支持國有企業改制上市。繼續推進國有經濟的優化和重組,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集中,不斷提高國有經濟的活力、競爭力和帶動力。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逐步將全市經營性國有資產納入統一監管,理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探索建立長效激勵和約束機制,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進一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適應城市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城市管理體制,按照重心下移、權責一致、能放則放的原則,精簡放權,擴大區一級管理權限。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經營性公益事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水務體制改革,實現政府對水務的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加快建設市政務服務中心,推進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建設。深化公共財政體制改革,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繼續精簡和規范行政審批,提高政務服務效率。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崗位設置,健全崗位管理。探索建立公務員考核體系和政府績效考核體系。

(六)大力推進文化和社會建設,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加強文化建設。著眼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現代公民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廣泛開展城鄉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和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大力推進理論創新,繁榮發展哲學和社會科學。深入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努力創建文明示范村、文明社區、文明行業和文明單位,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文化人才和文化品牌。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和網絡文化建設,繁榮文藝創作,提高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版權工作的質量與水平,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創辦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活動。高標準推進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加強對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進一步彰顯歷史文化名城風采。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鞏固和擴大創建省教育強市成果,促進我市教育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發展。加快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的辦學差距。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促進教育公平,全面實施城區免費義務教育,逐步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充分發揮示范性普通高中的作用,促進普通高中優質、協調發展。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水平。推動市屬高校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對民辦學校的扶持和管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增強學生體質,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建立健全扶貧助學機制,保障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

加快發展體育和其他社會事業。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管理,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全力辦好2008年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和其他國際性、全國性體育大賽。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計生工作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質。高度重視婦女兒童工作,依法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積極主動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和宗教工作,進一步促進民族關系、宗教關系的和諧。繼續加強外事、港澳臺和僑務工作,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做好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進一步提升統計服務水平。增強國防觀念,搞好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推進“雙擁”工作創新發展。全面落實優撫政策,認真做好軍轉干部、軍隊離退休干部和復退軍人的安置工作。進一步做好檔案、保密、修志、參事、文史等工作。

全力做好亞運會籌備工作。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辦會與后續利用相結合,積極推進亞運城和運動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帶動周邊地區改善環境,促進發展。組織實施亞運城市行動計劃,動員、整合全市資源,全面提升各項工作水平,確保亞運會辦出“中國特色,廣東風格,*風采”。

(七)著力改善民生,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努力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繼續抓好市委、市政府“66條”惠民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對民生的投入,確保當年財政超收的80%以上用于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不斷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強公共設施建設,增強政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著力改善收入分配關系,加快建立健全包括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各類企業職工在內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繼續完善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全面推進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健全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認真貫徹《勞動合同法》,大力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認真做好退役士兵和在穗就業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努力實現全市城鎮凈增就業人數20萬人的目標。

積極做好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工作。貫徹分類施保、擴大覆蓋、保障基本的原則,逐步構建共享型社會保險體系。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妥善解決基本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調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將沒有辦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戶籍人員納入醫療保險范圍。建立和完善適合農民工、農轉居人員和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繼續推進農民工先行參加工傷保險,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提高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低收入困難家庭認定標準。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和基本醫療制度,實施城鄉困難群眾重大疾病醫療救助政策。加強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大力倡導社會互助,加快發展慈善事業,鼓勵發展民辦福利機構和義工、志愿者組織。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和老齡事業,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做好老年人優待工作。

加快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進一步完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大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口幫扶工作,逐步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繼續抓好中醫藥強市建設,推動中醫藥發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普及健康教育。加強衛生監督執法,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加強婦幼衛生工作。穩步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努力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把解決群眾住房問題擺上重要位置,堅持一手抓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一手抓房地產市場調控。建立健全保障型住房財政投入政策和優先供地機制,不斷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加快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逐步解決符合有關規定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根據房地產市場情況,合理確定商品住房用地供應規模,重點保障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應,適度發展限價商品房,進一步改善住房供求關系和結構,抑制房價過快增長。繼續推進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加強土地市場管理,推進閑置土地處置工作,堅決打擊囤積土地行為,調控和維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積極推進舊住宅區綜合整治和危破房改造,逐步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和環境。進一步做好村鎮、村莊規劃,用三年時間幫助困難農民改造危破房。

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加強“菜籃子”工程基地規劃建設,扶持生豬等“菜籃子”產品生產,并加強采購,切實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不脫銷、不斷檔。建立和完善重要商品物資儲備制度。加強市場監管,及時信息,確保“菜籃子”產品價格穩定。嚴厲查處串通漲價、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行為。

加快發展公共交通。完善公交地鐵接駁,推進快速公交系統建設,努力緩解中心城區交通阻塞問題。大力推進公共交通站場、港灣式停靠站建設。加強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設,優化交通組織管理。引入社會資金開發停車場建設,重點抓好火車東站、天河體育中心和琶洲會展中心等地下車場建設,力爭今年新增5萬個停車位,緩解停車難問題。

大力推進“平安*”建設。繼續把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動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擺在突出位置。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各種黑惡勢力犯罪和其他嚴重暴力犯罪,大力掃除“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推進城鄉社區警務工作和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完善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積極創建“六好”平安和諧社區。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安全執法。強化對道路交通、市政設施、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和特種設備等領域安全監管,嚴防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全面完成城鄉水利防災減災18項工程建設任務。抓好地質災害預防工作。加強消防、防疫設施和隊伍建設。認真總結今年春運工作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健全城鄉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完善各種應急預案,提高政府應對復雜局面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組織編制新一輪人防工程規劃,做好人防應急準備。構建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長效機制,暢通信訪渠道,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銜接配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健全維護群眾權益機制。

(八)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

積極推進依法行政。抓緊制定和完善政府規章,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提高依法管理社會事務和其他行政事務的能力。建立和完善決策項目預告制度和重大事項社會公示、社會聽證制度,以及新聞制度。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進一步強化監督行政執法行為,規范行政執法裁量權,促進合法合理行政。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不斷改進政府工作。充分發揮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的參政議政作用,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讓人民群眾更廣泛地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大力加強政風建設。深入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建立健全行政部門績效管理考核體系和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規范各類行政行為。加強對公務員的教育、培訓、考核、管理和監督,堅決糾正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現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進一步精簡會議、文電,改進會風、文風,加強調查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發展、抓落實和為基層、為群眾服務上。

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工作。加強理想信念和廉潔從政教育,嚴格執行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從政行為。以確保行政權力正確運行為重點,不斷深化行政監察、財政監督、審計監督和政府督查工作,完善對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進一步加強生產要素市場建設和管理,積極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領域,扎實推進反腐倡廉工作。繼續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努力建立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長效機制。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各位代表,在新的起點上實現*的新發展,是時代和全市人民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讓*人民過上富裕安康的生活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