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工作報告

時間:2022-02-17 11:39:00

導語:干部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說意見。

一、20*年工作回顧

20*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在**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級黨委政府和中共*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人民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實施“12345”工作思路,團結帶領全縣人民,致力經濟發展,大力推進改革,全力維護穩定,全面和超額完成了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預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屆首之年的新跨越。

——全縣完成生產總值39.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縣域經濟繼續保持健康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億元,增長3%;第二產業增加值14.93億元,增長23.2%;第三產業增加值14.12億元,增長8.4%;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6∶38∶36;

——完成財政總收入50059萬元,比上年增長35.24%,連跨4億、5億兩個大關,成為全市首個突破5億元大關的縣(市、區),位列全省第19位,躋身全省20強。其中一般地方預算收入28585萬元,增長52.45%,增幅為近年來最高。財政總收入實現三年翻番,榮獲全省財政收入翻番獎。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2.76%,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5.46%,財政收入質量逐步提高;

——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34億元,比上年增長29.2%;共實施重大項目26個,項目拉動作用明顯;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96億元,比上年增長12.2%;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6.5億元,增長18.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91元,比上年增加200元。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㈠堅持發展為先,著力優化產業結構,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

生態農業發展步伐加快。大力實施“1116”工程,編制出臺了蠶桑、茶葉、林業、畜牧業、水產業等農業主導產業發展5年計劃和10年規劃,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蠶桑全年養種12萬張,產繭9.5萬擔,蠶農售繭收入8300萬元。完成新擴桑園9000畝,引進彩色繭和雄蛾飼養試驗并獲得成功,啟動了蠶桑生態科技園建設,已完成百桑園園區征地、園區規劃及土地平整等工作,“綠冬絲科”被評為全國知名品牌;新擴茶園1萬畝,全縣茶園面積達6萬畝,新建百畝茶苗繁育基地1個,全年產茶3萬擔,實現產值5600萬元。茶葉生態科技園及附屬配套設施建設已基本完工。茶葉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在首屆*省茶葉博覽會上,我縣獲得“一金四銀”的好成績,占全市獲得獎項的全部;制訂并實施“212”林業發展戰略,各鄉鎮林業產業經營方案已全部編制完成。林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修河源五梅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獲得省政府批準,改變了我縣沒有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歷史,*植物園建設正式啟動。造林綠化步伐加快,完成新造林5.3萬畝,完成幼林撫育20.8萬畝,義務植樹200萬株,封山育林300余萬畝,榮獲全市唯一一個“全省造林先進縣”榮譽稱號。建立了林業產權交易中心,林業產權制度主體改革通過省驗收并進入全省先進行列。創新森林防火機制,全市第一宗、全省最大一宗11萬畝森林政策性林木火災保險在楊家坪啟動,全面推行森林“三防”,建立和完善了山林防火獎懲機制,全年森林火災發生率明顯降低。進一步加大林政管理力度,林區秩序保持穩定;大力發展畜牧水產業,新建良種豬二級擴繁場4個,建設畜牧養殖小區15個,實現生豬出欄28.45萬頭,家禽出籠125萬羽,山羊出欄22.1萬頭,水產養殖水面達8萬畝,在修河、東津水庫首次由縣財政投入實行人工增殖放流,投放各類魚苗520萬尾,加強漁政管理,對修河捕魚實行春禁,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漁業資源的行為;糧食生產穩中有升,全縣糧食種植面積66.7萬畝,水稻種植面積54萬畝,其中優質稻種植比重達88.4%,糧食總產量達22萬噸。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繼續提高,年銷售收入超500萬元的龍頭企業達23家,實現利稅9905萬元。培育省級無公害產地17個、有機食品品牌14個、綠色品牌9個、無公害品牌5個,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0家,神茶、寧紅、廣裕發被評為*省著名商標,霞森被評為*省名牌產品,黃坳等10個鄉鎮被農業部綠色食品辦和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工業經濟運行量質并舉。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2.63億元,增長24.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3億元,增長69%;實現利稅總額7.86億元,增長37%。加大礦產開發整頓力度,規范礦產資源的開采秩序,有效促進了礦業由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香爐山鎢業有限公司生產保持穩定,實現銷售收入7.15億元,上交利稅19831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39.6%。工業園區財政資金投入達5000萬元,楊梅山工業項目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江鎢贛北鉬業、久木木業、華恒勝5萬錠棉紡項目、*娜爾生物科技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紛紛落戶園區。一園四區現有企業56家(其中投產企業42家、在建企業10家、非工業企業4家),安置就業10200人。園區工業用電量11800萬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2億元,同比增長65%;實現稅收2.55億元,增長18.5%,占全縣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第三產業發展蓬勃升溫。旅游開發提速增效,旅游綜合收入近億元。成功舉辦了20*?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分會場大型活動,召開了*縣旅游推介會,“綠色、紅色、古色、特色”旅游資源對宣傳*的影響不斷擴大。與廣西大學合作,啟動了《*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工作。修河水上娛樂、水源漂流等5個旅游項目已正式投入運營,南山崖風景區等旅游景區建設加快。投入專項經費,對秋收起義*紀念館成功進行了改版復館,維修改造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部、一團團部舊址等革命舊址,紅色旅游逐步升溫。商貿物流經濟日趨活躍,成功舉辦了“湘鄂贛邊貿經濟論壇”,周邊縣、市商貿交流與合作日益深化。城鄉市場流通網絡更加完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扎實推進,建立商務部連鎖農家店76家,餐飲、文化娛樂、社區服務、物業管理等服務業不斷發展。消費市場繁榮興旺,商品供應保持穩定,物價監管調控力度得到加強,物價漲幅總體趨于合理。

㈡堅持開放為重,著力實施項目帶動,縣域發展活力得到新提升

外向經濟質量持續攀升。努力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質量。積極參與贛臺經貿洽談、中國“五會”等一系列經貿活動,參與組織外出招商推介27次,擴大了*的知名度。與地區、企業、項目、院校所的對接取得明顯成效,先后與浙江圣萊特電子有限公司、香港雅芳婷集團、香港曼圖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全年共引進內資項目116個,簽約合同資金24.62億元,實際進資18.18億元,同比增長16%;新批外資項目6個,實際進資1134萬美元。外僑辦、臺辦、駐外機構、商會等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民營經濟實力穩步增長。“民營經濟發展年”取得實效,民營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全縣民營企業戶數達820戶,同比增長39.7%;民營經濟實現銷售收入33.9億元,增長17.7%;實現增加值14.5億元,增長22.8%。全縣銷售收入過千萬元民營企業達35戶,納稅100萬元以上企業達18戶;民營經濟實現稅收2.98億元,增長27.7%,占財政收入的59.5%。鄉鎮工業健康成長,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8億元,完成工業創稅2885.7萬元,實現利潤18917萬元,新增企業126戶,培植規模企業22戶,新增從業人員6812人。

重大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大力實施項目對接,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18個重大項目已開工建設,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5億元。贛北鉬業、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楊梅山項目區10千伏開關站項目、日供3萬噸自來水廠等重點項目已全面完成建設任務,110千伏開關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武吉高速公路即將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連接線完成了全部前期工作,已全線開工。香爐山鎢礦西部拓展工程項目、繭絲深加工項目、南山崖風景區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進展加快。

㈢堅持統籌為要,著力夯實發展基礎,城鄉整體面貌發生新變化

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突出村莊規劃,投入專項經費160萬元,完成了全縣所有行政村和364個整治建設試點自然村莊規劃編制。著力培育新型農民,大力開展“學政策、學業務、學技術”培訓活動,共舉辦各類培訓班43期,培訓人員10092人,健全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制度,廣泛深入開展農村“四項教育”活動,農民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以“三清六改五普及”為切入點,強化自然村莊環境整治,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說了城市建設“一河兩岸、六大板塊”的構想,各大板塊建設進展順利。南城新區建設步伐加快,行政中心大樓及市民廣場等一批重點工程已竣工并交付使用,文化體育中心和橋頭公園等重點工程已著手開展前期工作。城市道路管網體系日益完善,新增城市道路面積13.35萬平方米,大力實施城市美化、綠化、亮化工程,新增公共綠地面積5萬平方米,新修景觀帶3千米。房地產開發建設健康有序,濱江花園等住宅小區相繼建成。北城區改造力度加強,完成了東門路、鸚鵡街東段和黃嶺路路面改造1.2萬平方米,鋪設瀝青路面6600平方米,維修改造下水道12千米,投入資金270.7萬元。大力推進“五古”(古街、古巷、古建筑、古祠堂、古民居)維護工程,制定了古建筑保護建設規劃設計方案,搬遷古祠堂住戶8戶。東城區、西城區、修河旅游區和工業園區協調發展,城市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支持有積極性的鄉鎮搞好集鎮規劃,共投入集鎮建設資金2000余萬元,集鎮面貌變化明顯,全縣城鎮化率達36%。

城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大力實施“三年打勝公路建設翻身仗”戰略,農村公路建設加快,投入公路建設資金1.5億元,完成路基改造443公里,鋪設水泥路面361公里,新增通油(水泥)路行政村84個,新建通村公路147.3公里,新增通公路行政村33個,全縣有238個行政村通油(水泥)路,通油(水泥)路率達53.3%。出境公路改造步伐加快,完成羅廟線、萬黃線鋪設油(水泥)路面12.9公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何市鎮勝利河、黃坳鄉黃坳河、山口鎮桃坪河、廟嶺鄉廟嶺河、黃港鎮安溪河等五河治理試點第一期工程進展順利,廟嶺河已進入第二期工程試點,西港鎮解放渠灌區、白嶺鎮上游水庫灌區、上奉鎮湖山與沙洲灌區、*鎮先鋒與高峰水庫灌區、四都鎮紅旗水庫灌區、黃沙鎮石咀水庫灌區等六大灌渠工程加快推進。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3000多萬元,維修山塘182座,修復水毀河堤26千米,維修灌溉渠道80千米,修復排灌站18座,實施飲水工程216處,解決了近4萬人的飲水問題。完成了70座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新增灌溉面積7500畝,改善灌溉面積13600畝,保護耕地3000畝。農業綜合開發取得新成效,圍繞農業產業、龍頭企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移民扶貧安置小區設施配套等方面,共爭取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222萬元,完成了9個移民安置小區的農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有力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㈣堅持民生為本,著力發展各項事業,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效

民生工程深入推進。就業再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創建再就業基地2個,新增城鎮就業人數3880人,凈增就業人員27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620人。安置零就業家庭就業79戶,零就業家庭就業安置率達100%。加強勞動力就業培訓,共完成勞動力再就業培訓338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5170人,創業培訓200人,全年勞務輸出共計18.8萬人。健全城鄉救助體系,加大救助力度,共發放城鎮低保金1000余萬元,農村低保金900余萬元,農村五保金690余萬元,各類重點優撫對象撫恤、優待資金886萬元,城鄉大病醫療救助金710萬元。*、溪口、黃沙、古市、山口、上奉等12所移民扶貧中心敬老院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87%。全年發放長壽補貼98萬余元。擴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全年擴面2618人,參保人數達19166人,共征繳養老保險基金3706萬元,發放養老金5160萬元。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全面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居民達25158人,發放補償金25.6萬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鞏固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參保職工14032人,企業及其它參保人員16564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扎實推進,試點三年來群眾受惠明顯,全縣參合人數達610542人,參合率為90%,被衛生部等八部委授予全國新農合先進試點縣(市、區)光榮稱號,楊澤旗同志代表*縣在20*年全國新農合工作會議上作了經驗介紹。移民扶貧取得新進展,開展了深山區群眾生存狀況調查,編制了《*縣移民扶貧規劃》和《水庫移民扶持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建成了60個移民安置點,安置移民10059人。爭取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1861.2萬元,發放后期扶持資金1346萬元,投入扶持基礎建設項目資金514.5萬元,70個省級重點村的扶貧開發工作得到加強。建立健全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制度,投放首期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已完成三通一平和地基建設工作,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會大局安定平穩。法制教育與依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依法執法、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兩所一庭”建設進一步加快,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建設逐步規范,法律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建立信訪綠色通道,開通“網上信訪”,切實解決群眾困難,妥善處置矛盾糾紛,越級訪、重復訪、赴京訪明顯減少,信訪秩序保持良好;認真執行《安全生產法》和安全生產“兩個條例”,安全生產長抓不懈,組織開展以“綜合治理、保障平安”為主題的第六個“安全生產日”活動,著力進行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加強交通安全監管,被公安部等四部委評為全國創建平安暢通縣區工作先進縣;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省級平安縣”創建活動,加大戶籍整頓和“三人一屋”管理,大力開展“打黑除惡”、反“兩搶一盜”、打擊“六合彩”、“禁毒”等專項斗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共破獲刑事案件743起,刑事拘留506人,抓獲各類逃犯131人,其中破獲吸毒案件17起,查處“六合彩”等賭博案件592起,有效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群眾安全感普遍增強。

各項事業全面繁榮。“科教興縣”戰略深入實施,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成功申報國家富民強縣專項計劃,認真開展科技對接活動,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普工作深入推進,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舉辦各類科技培訓,啟動實施科普陽光工程,建設科普書庫和科普長廊,被評為全國科普示范縣;教育事業得到加強,“兩基”成果繼續鞏固,“普實”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大力實施“兩免一補”,全面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為困難學生減免雜費、書本費和發放生活補貼2243萬元。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投入學校建設和危房改造資金2450.9萬元,新建校舍面積4.2萬平方米。全縣高考二本以上上線人數共計908人,縣職業高中成功申報國家重點職業技術學校;衛生事業加快發展,計劃免疫通過省級驗收,“降消”項目順利實施,農村衛生網絡體系不斷完善,白嶺鎮等15所鄉鎮衛生院、153所村衛生所實現達標驗收。愛國衛生工作扎實開展。中醫藥事業加快發展,得到了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和省政府的表彰和好評;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辦了九江(*)紀念秋收起義80周年活動,攝制了《秋收起義》電視專題片,舉辦了“革命精神代代傳,*徒步上井岡”和“重走秋收起義路,*井岡千里行”活動,擴大了“紅色*”影響力。大力實施“政府買單、農民看戲看電影”工程,廣泛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放映電影2338場,送戲下鄉306場,購送圖書9899冊。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保護和宣傳工作,“全豐花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寧河戲”、“一圣仙娘花燈”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確定和公布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啟動了革命遺址遺跡和舊址舊居調查,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得到加強;體育事業加快發展,舉辦了全縣第四屆老年人體育運動會等群眾性體育活動,組團參加了市第十屆運動會,獲得了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認真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完成了全縣公務員登記工作,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順利完成;大力開展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對縣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進行了統一經營管理和調配。加強新聞外宣工作,在市級以上媒體上稿1246篇(條),其中中央級媒體21篇(條),并實現了中央三報頭版頭條的突破;人口計生工作不斷加強,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為13.8‰,計劃生育率為79.3%,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5∶100。大力推進“國土資源管理年”活動,著力實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完成土地開發3000畝,完成土地整理1.1萬畝,并已初步驗收。進一步加快“綠色生態縣”建設步伐,加強環境保護,加大修河及飲用水源保護力度,保障居民飲用水安全。大力推進“長治”工程和“農發”水土保持防治工程,營造水保林2.2萬畝,綜合治理面積4.8萬畝,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全縣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加強政府法制建設,不斷推進依法行政,被評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單位。認真履行復議職責,切實化解行政爭議,全年受理行政復議申請52件,已審結案件50件。加強民主政治建設,認真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重大問題廣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72件,政協提案254件,辦結率達100%;深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和普法教育,扎實開展干部隊伍“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宗旨教育、認真履職教育、廉潔自律教育”四項教育活動,“機關效能建設年”活動和政風行風評議評價活動深入人心;工會、婦兒、老齡、殘聯、統計、審計、監察、編制、征兵、氣象、地震、檔案、民族宗教、質量技術監督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工作都取得良好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我們堅持科學發展,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年;是我們堅持提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的一年;是我們堅持和諧發展,人民群眾普遍得到實惠的一年。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歸功于上級黨政和縣委的正確領導,歸功于縣人大、縣政協的依法監督和鼎力支持,歸功于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齊心協力和頑強拼搏,歸功于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和通力配合。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派和社會團體、駐縣部隊官兵、公安干警、駐縣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首過去的一年,我們為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起好了步,開好了局。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經濟增長較為粗放,資源開采帶來的環境保護壓力較大;財政收入增長后勁不足,收支矛盾比較突出;交通等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發展環境還有待改善;招商引資上項目質量還不夠高,工業園區建設和一些重大項目推進滯后;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仍比較困難;全民創業氛圍不濃,少數基層組織軟弱渙散,政風行風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等。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精神,加快實施“**”發展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大力推進“12345”工作思路,營造新環境、提升軟實力、打造增長極、引領新發展,為全面建設美麗富裕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而努力奮斗。今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完成生產總值43.9億元,增長12%;完成財政總收入5.51億元,增長10.07%,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968億元,增長3.83%;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達12%以上;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83億元,增長30%;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億元,增長13%;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4∶39.8∶36.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86元,增長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6‰以內。

圍繞上述總體目標,我們將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㈠壯大產業支撐,夯實發展基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著力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強化產業支撐。堅持以農業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為龍頭,依托蠶桑、茶葉、林業、畜牧水產業等特色主導產業,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1116”工程。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布局,著力推進“一村一品”,加快建設蠶桑萬畝(5000畝)重點鄉鎮和千畝基地村,著力打造茶葉千畝專業場和百畝專業戶,加快培育畜牧生態養殖小區和養殖大戶,大力開發以水庫庫區為重點的水產養殖區,形成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生產的產業發展格局;進一步擴大產業建設規模,新擴和低改桑園各1萬畝,實現全年養種12萬張,產繭10萬擔。新擴茶園1萬畝,加快茶葉品種改良,推進茶葉無公害化、標準化生產。加快發展畜牧產業,擴大養殖規模,逐步實現畜禽產品自給自足。突出發展水產業,使水產業在全市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加快林業產業化經營步伐,構建“212”林業發展格局,完成生物能源林500畝光皮樹苗木基地建設,實現全縣造林綠化苗木自給。落實林改配套改革,實現“林農致富,林區穩定,林業發展”的目標;進一步打造產業知名品牌,做大做強綠冬、逸家等絲綢織造品牌,叫響叫亮寧紅、雙井等知名品牌,大力培育*黑山羊、*杭豬、*銀魚、黃羽烏雞等畜禽水產品牌,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提升主導產業效益;進一步加大產業技術支持,加快組建蠶桑、茶葉、中藥材和畜牧業技術指導總站,恢復建設漁種場,遷建杭豬場、水稻原種場,增強科技支農力度,以科技促效益;進一步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糧食生產,促進糧食流通,保障糧食安全。

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著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大力實施修河主要支流“五河治理”工程試點,堅持整體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加快推進勝利河、黃坳河、桃坪河和安溪河治理第一期工程試點,扎實開展廟嶺河治理第二期工程試點,嚴格工程質量,強化資金監管,確保“五河治理”試點工作取得實效;大力實施主要水利樞紐“六大灌區”維修改造工程,加大西港鎮解放渠灌區、白嶺鎮上游水庫灌區、上奉鎮湖山與沙洲灌區、*鎮先鋒與高峰水庫灌區、四都鎮紅旗水庫灌區、黃沙鎮石咀水庫灌區等六大灌區的維修改造力度,增強農業抗御風險能力,提升農業灌溉能力,保障農業增產增收;大力實施“71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紅旗水庫、紅色水庫、先峰水庫、車源水庫、沈坊水庫等病除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大力實施“八萬畝水面綜合開發利用”工程,使我縣水產在全市占有一席之地;大力實施“七大農業生態示范區”建設工程,在*鎮、*鎮、四都鎮、杭口鎮、征村鄉、竹坪鄉、廟嶺鄉等7個鄉鎮建設農業生態示范區,在全縣各建制鎮和縣城周邊地區開展農業生態示范基地建設,著力打造一批蔬菜基地、禽畜養殖基地等農業產業化基地;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新修公路300公里,加快實現“三年打勝公路建設翻身仗”目標;大力實施“沃土工程”,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新增耕地1萬畝,確保永續利用、持續發展。

加快推進村莊環境整治,著力改善農村面貌。進一步完善村莊規劃編制,以規劃為指導,優化村莊布局,加快民居民房改造,推進特色民居建設。以“三清六改五普及”為切入點,抓好自然村莊環境整治,進一步加快村級公路建設步伐,提高村莊通自來水、通廣播電視、通電話等普及率,使農民群眾“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凈水、用上衛生廁、住上整潔房、用上潔凈能”,提高生活質量。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倡導四旁植樹,廣栽林果,形成四季常綠、瓜果飄香的農村庭院特色,美化生活環境。健全農村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擴大基層群眾自治范圍,完善“一事一議”和村務公開等制度,提高農村民主管理水平。著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作用,深入開展農村“四項教育”,大力倡導農民群眾破陋習、樹新風,形成科學、健康、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

㈡狠抓項目建設,打造發展平臺,不斷提升工業經濟實力

舞動龍頭,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把發展落實到項目上,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有效推進“四個對接”,牢固樹立“加快發展看項目”的觀念,深入研究國家投資政策,以礦業精深加工、能源業、生態農業、商貿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為重點,精心規劃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企業效益好的拉動型和后續型項目,加快項目儲備庫建設,做好項目的認證和包裝,為招商引資、爭取投資提供項目保證和支持。加大“跑部進廳”工作力度,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著力抓好項目的洽談、簽約、落地、建設等各個環節,提高項目的履約率、開工率、投產率。著力抓好一批在建重點項目的建設,加說度,優化服務,加快贛北鉬業、贛北石英、武吉高速公路連接線、南山崖風景區、*電站等重點工程的建設進度,強化項目跟蹤服務和督查力度,確保上項目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創新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上項目工作力度,創新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加強與發達地區、優勢項目、大企業和院校所的對接,擠時間、出實招、走出去、引進來,著力引進有實力、有效益的企業和項目。著力破解制約我縣發展的突出問題,出臺更為優惠的政策,在土地、工業用電、企業規費等方面讓利于投資者,堅持打造九江市最低規費區不動搖,增強投資吸引力和區域競爭力。對引進企業開辟綠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務,最大限度地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牢固樹立誠信意識,著力打造誠信政府,依法維護投資者權益,加強項目跟蹤服務,努力營造最佳投資環境。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上項目工作力度,把鄉鎮、部門招商引資工作重心放到引進億元大項目、落實工業用地上來。進一步健全招商引資上項目工作調度機制,切實提升我縣招商引資上項目工作水平。

拓展平臺,全力提升工業園區品位。加快工業園區東擴進程,拓展工業發展新平臺,舉全縣之力,著力建設楊梅山工業項目區和太陽升工業項目區,打造工業發展主陣地。加大建設資金投入,加快楊梅山工業項目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為企業落戶園區加快生產提供有力保障。創建太陽升工業項目區,實現*工業園區的大拓展,促進*工業整體質量水平的大提升和大飛躍。進一步加快園區用地環評、立項等前期工作和項目區拆遷安置工作,加快項目區“水、電、路、氣”建設步伐,盡快為項目順利進入提供先行條件。大力加快蘆塘、吳都工業小區的優化升級,不斷完善園區功能,提高園區集聚水平,提升寧州工業項目區品位。逐步實現*工業園區“五個一”目標:新增就業人員1萬人、入駐企業100家、投入建設資金10億元、實現產值100億元、實現利稅10億元。

激活主體,不斷壯大民營經濟實力。深入學習浙江精神,沖破思想束縛和體制障礙,激活民營經濟主體,大力倡導全民創業,營造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良好氛圍。加大全民創業宣傳力度,積極引導群眾爭先創業,大力支持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鼓勵支持干部職工下海創業,形成百花齊放全民創業新局面。切實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和扶助力度,開放創業領域,降低準入門檻,鼓勵民營資本積極進入。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民營經濟發展優惠政策,先予后取,多予少取,扶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加強銀企合作,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辦好*村鎮銀行,擴大融資渠道,實現雙贏發展。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強經濟“110”建設,堅決查處對民營企業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檢查等行為,呵護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大力加快鄉鎮工業發展,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后續支持,扶持鄉鎮創業園發展壯大,鼓勵鄉鎮依托自身優勢資源,積極引進相關企業落戶園區,促進鄉鎮工業發展和財政增收,進一步加快鄉鎮經濟發展。

㈢拓展城市規模,構建發展格局,全力塑造城市特色品位

打造“六大板塊”,優化城市布局。進一步加快城鎮特色化進程,拉大城市建設框架,拓展城市規模,合理優化布局,著力構建以東城區、南城區、西城區、北城區、工業園區和修河旅游區為支撐的“一河兩岸、六大板塊”城市發展新格局。延伸發展東城區,建設集居住、旅游休閑、物流、勞動力密集型高科技型企業為一體的延伸發展區;重點建設南城區,打造城市建設主戰場,建設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環境優美的集居住、行政辦公為一體的行政中心區;大力拓展西城區,形成城市建設未來主方向,著力發展茶葉、絲綢等農產品商貿集散專業市場,逐步建設為環境優美的集休閑、商貿、居住為一體的核心綜合區;著力美化北城區,抓好城市改造和創建,加強對古街古巷古建筑的保護和搶救性修復,建設具有古城風貌的商住綜合區;突出壯大工業園區,大力拓展園區規模,提升園區質量品位,打造工業發展的主平臺;著力開發修河旅游區,以修河沿線26公里沿岸為依托,加強原生態保護,重點發展旅游產業,打造休閑、度假精品旅游區。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統籌推進北城老區、南城新區建設,著力打造山水園林特色城市。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道路管網體系,著力推進重點市政工程建設。加大城市創建管理力度,深入鞏固“四創”成果,以開展國家級衛生城市、園林城市、文明城市、生態城市創建活動為契機,強化城市環境衛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綜合治理,提升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水平,嚴格落實“門前五包”、劃行歸市等管理規定,重點整治臟、亂、差等不良現象,健全城市環衛保潔運行機制,為市民提供潔凈、舒暢的良好生活環境。加大城市“穿衣戴帽”力度,扮美、點亮、披綠*,著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加快集鎮規劃和建設,增加集鎮人口,擴大集鎮規模,提高集鎮管理水平。

發展第三產業,增強城市活力。突出發展旅游業,抓住武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的有利先機,利用獨特的區域優勢,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加快旅游產業發展。完成《*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編制,整合全縣旅游資源,化零為整,形成合力,做活全縣一盤棋。以修河旅游總體規劃為指導,著力發展生態度假休閑旅游,加快修河水上游、峽谷漂流等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重點建設南山崖風景區等一批旅游景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景點的包裝宣傳和對外推介,提高景點知名度。著力抓好*饣肖子等地方風味小吃、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休閑購物等旅游相關產業發展,拉動消費,擴大就業,把旅游業打造為我縣新興的朝陽產業。積極發展商貿物流業,整合市場資源,扶持培育商貿物流龍頭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實力。加快物流園建設步伐,做大建材、五金、食品等專業市場,大力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提高便民服務能力。積極發展健康文化娛樂、社區服務、物業管理等現代服務業,提升城市人氣指數,增強縣域經濟增長拉動力。

㈣堅持以人為本,共享發展成果,努力開創和諧社會局面

保障改善民生,促進人民群眾幸福安康。繼續加強改進特困群體調查工作,不斷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優化民生,努力使全縣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高度重視就業和再就業,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規模,加大對“零就業家庭”及“4050”人員“一幫一”扶助,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及時幫助解決就業困難。加大職業教育培訓力度,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增強就業本領。加快轉變就業觀念,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繼續選聘優秀人才到農村中小學和農村衛生院工作。健全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大力推進養老保險,鞏固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升非公有制經濟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率;完善城鄉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大力推進醫療保障工程,進一步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提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水平;健全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加強敬老院建設和管理,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確保五保集中供養率達87%以上;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退盡退、應保盡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做好優撫工作,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老齡工作;扎實推進省級重點村的扶貧開發工作,繼續做好移民扶貧工作,實現移民搬遷7000人,繼續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加快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設步伐,積極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讓民生工程深入人心,溫暖民心。

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秩序安定團結。堅持安全生產,進一步增強安全生產責任意識,繼續推進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健全安全生產責任機制,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和處罰力度。強化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提升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水平,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信訪工作,進一步健全人民內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長效機制,暢通信訪訴訟渠道,依法規范信訪秩序,改進領導接訪制度,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切實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困難和問題,妥善處理群眾內部矛盾糾紛。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提升法律服務水平。著力推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不斷加快基層民主法治進程。以“平安創建”為平臺,進一步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大力開展“打黑除惡”、反“兩搶一盜”、“禁毒”等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地下“六合彩”、“二八杠”等各類賭博活動。繼續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堅決打擊危害社會的各類刑事犯罪,以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保民安、促民和。

堅持統籌發展,推進各項事業全面繁榮。加快發展科技事業,認真實施科技富民強縣項目和科技支撐計劃,積極推進科普陽光工程,加大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力度,積極開展科技對接、科技培訓和送科技下鄉活動,加快引進科技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大教育資金投入,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繼續落實“兩免一補”教育優惠政策,促進教育公平。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優化教育結構,重視發展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加快發展高中教育,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和職業教育,推進現代遠程教育加快發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合理優化師資配置,優化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創建教育強縣。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推動文化活動創新創優,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歷史文物、文化古跡、革命舊址遺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啟動“全紅縣”和黃庭堅紀念館“國保”申報工作,著手重建文峰塔,改造擴建*縣烈士紀念館,籌建湘鄂贛中心革命烈士紀念館。大力實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開展鄉鎮綜合文化站試點建設工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政府買單、農民看戲看電影”和送圖書下鄉工作,加快體育場館(所)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豐富城鄉人民群眾文化體育生活。積極倡導社會新風,弘揚社會正氣,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加強公共衛生建設,不斷完善縣、鄉(鎮)、村三級衛生醫療服務網絡,加強醫技人員培訓,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扎實開展愛國衛生和婦幼衛生保健工作,建立健全疾控預防體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積極推廣和發展中醫藥事業,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認真落實計劃生育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穩定低生育水平,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別比,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水平。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狠抓第二次土地調查、土地規劃修編等土地管理工作,落實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確保占補平衡。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促進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加強環境保護,繼續開展綠色生態建養,加大生態補養和修復力度,最大限度地減輕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著力實施“農發”水土保持防治工程,大力推進水保生態示范區建設,搞好水土保持,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打造山清水秀的綠色生態*。大力發展工會、婦女、兒童、共青團事業,認真做好統計、審計、物價、編制、征兵、氣象、檔案、對臺、僑務和民族宗教等工作,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三、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黨的**說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新要求,我們要以開明開放的工作理念、創新求進的工作思路、爭先進位的工作意識、融通有效的工作舉措、止于至善的工作追求、高效廉潔的工作紀律,立志有為,履職盡責,為民服務,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理解力、操作力、執行力、轉化力和公信力,打造“親民為民、創新求進、誠信務實、高效廉潔”的政府新形象。

堅持開拓創新,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始終抓住發展第一要務、民生第一事務,增強發展的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落實意識。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中央和省、市、縣的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遵循客觀規律,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不切實際、不顧民力、不計長遠的“形象工程”,著眼于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實際問題,掌握運用現代經濟手段,形成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推展工作的方法、破解難題的路徑、領導工作的本領。掌握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既突出重點,又兼顧其它,堅持從全局出發,集成思考,系統設計,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局部與全局、局部與局部最優互動;深入調查研究,求教于群眾,問計于基層,借智于專家,在集思廣益中做出科學決策。重大決策尤其是關涉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集體決策、慎重決策和陽光操作,重大問題注重聽取人大、政協意見,報縣委審定,并接受多方監督。切實提高決策水平和實施效果;倡導操作到位是真本領,落實到位是硬功夫。堅決防止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定下來的事情就雷厲風行、一抓到底,部署了的工作就緊盯不放,跟蹤督查。大力提倡“一線工作法”,沉到基層,面向群眾,直面矛盾,破解難題,不斷取得又好又快發展的實際成效。

切實履行職責,著力加強政風行風建設。秉持“政府創造環境、人民創造財富”理念,突出“為發展、為基層、為群眾”服務,以提高服務質量為主題,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提高年”活動。增強大局觀念和服務意識,解放思想,融通辦事,只要是有利于發展的事情,就要視為已任,一路綠燈。對基層和客商的訴求,必須積極主動的回應和落實。對群眾和企業的實際困難,要設身處地、帶著感情設法解決。進一步提高機關辦事效率,簡化辦事程序,變申請人跑為機關工作人員跑,變被動坐等上門為主動提供服務。堅決消除工作中遇到好處“搶籃球”、碰到矛盾“傳排球”、推諉責任“踢足球”的現象發生。深入開展政風行風評議評價工作,再添措施,強化力度,整治環境。對損害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人和事,堅決查處,決不手軟,努力營造同心、同向、同力服務發展的濃厚氛圍。

突出勤政為民,竭力辦好利民惠民之事。牢記“人民政府為人民”的宗旨,勤勉理政、執政為民。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大代表的監督,加強與縣政協的聯系和協商,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嚴格按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做到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學行政。以民生為第一事務,做到重大決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應民而出,工程設施為民而建,安危冷暖唯民所系,改革成果由民共享。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政策支持的重心、財力保障的重點,進一步向社會事業發展傾斜,向公共基礎設施傾斜,向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困難群眾生活傾斜。建立健全群眾反映訴求的通暢渠道和回應機制,關注群眾日常生活,察民情、知民意、釋民惑、解民憂,從解決群眾“最盼”、“最急”的問題入手,體現人民政府的真情和作為。在社會管理方面,更多地體現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做到干部可親,政府可信。

加強廉政建設,大力推進“陽光”施政。注重廉政和法制建設,引導政府工作人員筑牢思想道德防線,樹立法治觀念,依法辦理,按規矩辦事,做到敬畏事業,增強工作責任心;敬畏權力,善待人民賦予的公權;敬畏群眾,積極為百姓排憂解難。推行“陽光政務”,深入實施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辦事公開,擴大群眾有序參與。認真履行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質詢制度、問責制度和民主評議制度。規范權力運行,加強對土地使用權出讓、建設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產權交易等重點環節的監督。加大對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督,推進源頭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機制制度建設。做到行政權力運用到哪里,職能監督就到哪里;公共服務提供到哪里,績效評估就到哪里,努力從制度上防止權力尋租,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傳統,從領導干部和機關做起,勤儉辦一切事業,反對大手大腳、鋪張浪費。深入開展執法監察、效能監察、糾風治亂工作,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各位代表,美好藍圖已經繪就,發展形勢催人奮進。讓我們在黨的**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級黨政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縣人民,以堅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撓的精神、埋頭苦干的作風、勤政務實的干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建設一個美麗富裕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