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轉方式調結構調查匯報
時間:2022-06-12 10:00:00
導語:市委轉方式調結構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著眼于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堅持解放思想,迎難而進,開拓創新,不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產業優化升級,走出了一條在新起點上實現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路徑。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969.4億元,增長12.8%;財政總收入217.4億元,增長20.4%;地方財政收入102.5億元,增長9.5%。
一、把自主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第一動力,搶占行業技術制高點
市委、市政府認為,不發展沒有出路,不轉變發展方式同樣沒有出路。像這樣一個能源資源相對短缺、傳統產業比例較大、又直接面對國際市場的城市,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走高端高質高效的產業發展之路。為此,市委、市政府2011年提出了“以自主創新為第一動力,加快建設高層次人才聚集區、產學研結合密集區、科技成果轉化匯集區”的思路,制定了“三區”建設的意見和自主創新五年規劃,連續三年組織開展自主創新年活動,引導各級特別是企業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一是加快建設高層次人才聚集區。在千方百計解決來威人才的后顧之憂,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的基礎上,采取兩種靈活的引才方式:一種是不求所有,象威高聘請10名院士不定期來企業工作那樣,把引進項目和引進人才結合起來;另一種是不求所在,象藍星在杭州建立研發機構那樣,人才雖然在異地,但成果屬于企業。去年,實施國外引智項目62個,引進各類人才10387名,其中博士38名,碩士402名,目前擔任研發顧問的“兩院”院士達到42名。二是加快建設產學研結合密集區。產學研結合,企業是主角,政府的牽線搭橋也至關重要。市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引才借智、聯合共創、資金扶持”的產學研合作體系,以市政府名義與中科院、大學、哈工大等9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結成產學研戰略聯盟,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幫助企業達成了一大批產學研合作項目。凡是這幾年發展好的企業,象威高、三角、華東數控、光威、新北洋等,走的都是產學研結合的路子。三是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匯集區。在高新技術產業服務中心的基礎上,采取雙方共建的形式,先后建立了中科院技術轉化中心中心、哈工大技術轉移中心、山大技術轉移中心等,積極引進科研成果,加快產業化步伐,促進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全市現有高新技術企業80家,占全省的10%;去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782.2億元,增長19.7%,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4.7%,比年初提高了2.8個百分點。四是加快企業研發平臺建設。這是企業自主創新的基礎,也是承接產學研合作的重要載體。去年企業研發平臺建設實現了較大突破,威高和光威兩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廣泰空港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好當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獲得正式批準,新增7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全市共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開發中心44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8家,其中國家級1家。今年爭取再新增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家,其中國家級平臺至少新增1家,真正讓這些平臺在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生產一代上發揮作用。
二、把“兩區”建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統籌謀劃,高端突破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的決策部署之后,市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立足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加緊產業布局調整,率先制訂了“兩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總體規劃和分項規劃,成了藍色經濟區管理辦公室,科學統籌,全面發力。一是高點定位。市委、市政府經過深入調研,集思廣益,提出了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域的重點城市,海產品加工、船舶修造、新能源和濱海旅游休閑度假等產業的領軍城市,與韓國經貿合作的‘橋頭堡’和東北亞海上客運中心,濱海生態人居示范區”的藍色經濟區建設目標和“實現產業高端化、高端產業聚集化”的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目標。根據這兩個目標,到2012年高端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4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總產值的比重將達到38%以上,三次產業比重調整到5:59:36;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33%,以海洋產業為重點的藍色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60%以上。二是提升產業。藍色經濟區,集中建設海產品加工、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濱海休閑度假、新能源、石化“六大基地”。2012年全市海產品生產加工產值430億元,增長5.7%,精深加工比例達到78%;造船業逆勢上揚,完工量占全省的60%;新能源產業發展步伐加快,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高端產業聚集區,圍繞培植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培育威高集團以高端醫用植入器械為重點的醫療器械、光威集團萬噸碳纖維產業化、三角集團低碳綠色環保高效全鋼載重子午輪胎等“十大高端產業園區”,爭取3—5年內,將“十大園區”全部建成銷售收入過百億的高端產業聚集園區,使之成為拉動全市新興產業發展的強力引擎。三是深化布局。市在堅持把“兩區”建設落實到具體企業、具體項目的同時,改變平均用力思維,實施重點區域突破和帶動戰略,提升其產業承載、聚集、輻射和帶動能力。近年來,先后規劃建設了工業新區、南海新區、石島工業園、科技新城、臨港產業區等新型制造業園區。2011年4月,將文登市苘山鎮、汪疃鎮并入工業園,組建了工業新區。短短兩年時間,工業新區已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30多個,總投資650多億元,有4家全球500強企業、8家上市公司進駐,有4個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強勢板塊。
三、把大項目建設作為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強化支撐,儲備后勁
市委、市政府認為,項目建設是經濟工作的牛鼻子,是實現轉型升級的主要抓手,也是企業膨脹發展的重要支撐。他們在全市上下大力營造“抓項目就是抓調整、抓發展,抓符合政策導向的項目就是抓科學發展”的濃厚氛圍,各級各部門集中力量抓項目,聚精會神搞建設,千方百計上新項目、上大項目、上高端產業項目。2012年全市共開工建設1759個項目,總投資1538億元,年內完成投資1166億元,竣工906個。市在項目建設中注重發揮好“兩個作用”:一是政府的促動作用。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對當年所上項目進行匯總和篩選,每年都有上百個項目被納入到全市重點調控范圍之內,對所有重點項目實行領導分包和部門責任制,全力以赴抓建設、促進度,力爭盡快投產、盡快見效。一年進行兩次項目建設觀摩活動,既看新開工了多少項目,更要看在建項目進展得怎么樣,有多少投產、達產了,年底進行考核督查。去年全市調控的100個市級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871.1億元,當年完成投資350.5億元,有59個項目建成投產。今年確定的總投資1079.5億元的100個市級重點項目,當年計劃投資283.6億元,截止3月底,已有91項開工建設,完成投資69.6億元。二是企業的能動作用。市通過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上項目,促進技術更新產品換代,加快規模膨脹步伐,培植新的增長點,促進骨干企業做大做強,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威高集團連續三年開工建設了威高工業園一、二、三期工程,總投資達到83億元,共確定投放高端產品50多個,部分產品為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三角集團集中財力、物力,高標準建設了以“低碳、綠色、環保、高效”為主題的三角工業園,現已形成70萬條高性能卡客車子午胎生產能力。華東數控公司與中國二重集團合作,開工建設了重型數控機床工業園區,一期工程進入設備安裝階段,今年再投資8億元,建設大型精密鍛鑄件加工項目。2012年,市僅“十大高端產業園區”企業就實施過億元項目38個,過10億項目16個,完成投資115.2億元。持續有效的項目建設促進了企業的快速膨脹發展,全市企業中,形成了內涵擴張型、資本運營型、嫁接改造型、整體引進型、多元經營型、品牌擴張型等企業膨脹模式,造就了一批“行業巨人”,實現了工業由“群山無峰”向“群山爭峰”的嬗變。2011年和2012年,全市共增加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39家,占全市銷售收入過10億元企業總數的51.3%。三角集團2011年銷售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100億元,去年達到130億元。威高集團2012年銷售收入達到75億元,今年將突破100億元,2013年將達到230億元以上。
四、把優化環境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創新理念,深化服務
近幾年,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上,市講得最多的是“企業創造財富、政府營造環境”,“院內的事企業干、院外的事政府辦”等服務理念,做得最多的是簡政放權、提速增效、減負讓利、排憂解難的事情,千方百計為企業和基層提供更主動、更有效的服務。一是著力為企業發展提供貼心服務。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目標同向、工作同心,帶頭搞服務、抓協調、促落實,每名領導包一個企業、一個村、一個建設項目。各級各部門切實克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作風,跳出部門利益小圈子,該審批的加快審批,不該收的費用堅持不收,該收的公開透明,能少收入的盡量少收,做到特事特辦、急事快辦。市里建立了聯系企業特派員制度,去年選派了110名處級干部聯系112家重點企業,今年增加到126名處級干部聯系111家重點企業和100家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積極主動地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做到了“企業需要時無處不在,企業不需要時無影無蹤”。二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行政審批中心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等文件,通過實行集中辦公、責任授權、大項目聯審服務等機制,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共削減市級行政審批事項827項,審批時限平均縮短70%以上,中心項目集中率提高到70%以上。在全省第一個建成了較為完備的市縣鎮三級行政審批服務體系,實現“一張大網蓋全市”;在全國率先建設了行政審批電子服務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被中紀委、監察部推廣。三是千方百計減負讓利。2012年全市共取消調整收費項目262項,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1.2億元,減免緩社會保險1.2億元,落實支持企業發展的財政資金11.5億元,提供臨時還貸扶持資金30.7億元,通過降低用電、用氣價格減少企業支出1.6億元。大力推進銀企對接,去年新增金融機構貸款217.5億元,是上年信貸增量的2.1倍。出臺了穩定外需的扶持措施,落實了33億元出口貨物退免稅,設立了9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出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 上一篇:鎮政辦鎮村規劃建設規定
- 下一篇:濱海旅游帶旅游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