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農民創業創新能力提升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09 05:16:00
導語:山區農民創業創新能力提升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要從根本上實現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創業創新,深入開展農民創業增收工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開拓新的領域,為農民增收開辟新的來源,加快奔小康步伐,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近年來,縣按照省委、省政府“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的要求,深入實施“小縣大城”核心戰略,扎實推進農民創業創新,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增長。
一、農民創業創新工作現狀
(一)基本情況。
縣地處省西南部,全縣轄4鎮10鄉,169個行政村,現有人口11.8萬,農村勞動力6.12萬人,其中外出勞動力3954人,占農村總勞動力的65%。縣域面積98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121萬畝,耕地7.3萬畝,人均耕地僅0.65畝,水域5萬余畝,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一個集老、小、邊、移、窮齊全的欠發達山區小縣。據統計,截止2010年底縣轉移的39549名農村勞動力中,從事一產農林牧漁的3068人,從事二產的建筑業、玩具工業有12855人,從事三產交通運輸、商貿、飲食服務業的有23626人(其中務工就業31865人,自主創業農民7684人)。2010年,全縣預計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5.80億元,同比增長9%;農業總產值達5.19億元,,同比增長6.8%;農民人均純收入6413元,同比增長15.4%。
(二)取得成效
1、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
近年來,縣在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不斷壯大食用菌、茶葉、水干果、蔬菜、畜禽養殖等特色產業發展。加大產業品牌整合力度,全力打造“山蘭”牌黑木耳、“雪梨”、“仙宮魚”等品牌。全縣茶園總面積3.03萬畝,總產量780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6萬畝,總產值達5700余萬元,每年食用菌生產穩定在7000萬袋以上。養殖業快速發展,存欄1萬只以上的養禽大戶已發展至20多戶,育繁母豬增至1254頭。6.8%;農民人均純收入6413元,同比增長15.4%。全縣農家樂經營戶發展到82家,成功創建2個農家樂特色村,6個農家樂旅游點,年接待游客近32.1萬人次,經營收入達1439.8萬元。
2、農民組織化快速推進
緊緊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發展,通過技術培訓、信息服務等方式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天恩茶葉有限公司、天峰茶廠、云藝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三家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順利被評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目前,全縣有龍頭企業25家,省級2家,市級15家,縣級8家,聯系基地6.89萬畝,創建或聯系基地3.2萬畝,帶動農戶2.2萬戶。全縣共有16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8家省級示范合作社和10家市級示范合作社,市級規范化合作社54家,入社農戶4351戶,社員入股資金3677.3萬元,擁有固定資產5299.2萬元,帶動農戶2.36萬戶,生產經營涉及食用菌、高山蔬菜、有機魚、雪梨等10多個產業。全年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累計銷售額8707萬元,農戶累計增收約722萬元。
3、農民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幾年來,縣涌現了一大批經過培訓的創業、創新、創富的新型農民典型。全縣已有100余人攜帶縣政府頒發的“師傅”證書,帶領本縣10000余名群眾到異地實行“組團式”開發,足跡遍布28個省、228個縣市,主要從事食用菌、茶葉、小水電、商貿等行業的綜合性開發。“師傅”商標還成為了全省第一個以勞務為主的商標。截止目前,全縣培育主導產業示范村50個,創建市農業科技示范村3個,創建省市級科技示范戶67戶,擁有各類農民技術職稱人數達4146人,其中農民技術員3488人、農民助理技師395人、農民技師258人、農民高級技師5人。
二、提高農民創業創新能力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1、農業內部創業范圍渠道不斷擴大,對農民創業能力提出
新要求。近年來,縣食用菌、茶葉、水果、蔬菜、畜禽等特
色產業迅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成為農民創業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隨著該縣旅游開發深入,“山水童話鄉村”建設的推進,全縣農村二三產業將會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產業鏈不斷延伸,農產品加工業、“農家樂”、“漁家樂”休閑觀光農業等新產業快速發展,為全縣農民創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時也對農民創業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農民創業服務激勵機制不斷完善,對農民創新能力提出
新要求。縣結合實際制訂實施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鼓勵引導農民創業增收,公共財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2010年全縣財政預算內安排“三農”資金2.1億元,其中:直接用于農業開發、農村經濟發展補貼達到7180萬元。如種糧補貼、科技項目補貼等等。同時各部門、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和支持農民創業。隨著完善服務農民創業的措施,農民創業創新環境日趨優化,越來越多的農民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一展身手。但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如何正確引導農民創業,確保農民成功創業,增強市場競爭力,這對農民創業創新能力和政府服務引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農民創業自身存在的問題,迫切要求進一步提高農民創
業能力。
一是創業意識不強,創業勇氣欠缺。部分農民存在著觀念陳舊、創業意識較差等問題,存在著“安于現狀,不求改變”的心態,怕失敗、怕虧本、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傳統觀念還比較普遍,缺乏闖世界創事業的意識和勇氣。
二是綜合素質偏低,創業技能不高。農民創業創新能力不強,農民整體素質偏低,真正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還不多。具體表現在文化較低、技能缺乏,且農民自身技能培訓意識也不強,謀求一技之長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全縣農民取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的約有1萬人,但獲得中級資格證書僅800余人,占總勞動力的1%。同時農民對創業、市場信息接受能力不強,因此面向農民開展的創業培訓和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是融資渠道狹窄,創業資金缺乏。從縣農民創業實際來看,農民創業融資渠道來源主要有自身積累、借貸籌集、銀行貸款三種,融資渠道相當狹窄。從目前情況看,農民從事第一產業的種植、養殖業一般需要資金5萬元左右,從事第二產業的建筑業等一般需要資金10萬元左右,從事第三產業的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也需要資金幾萬元到數十萬元。農民創業的資金缺口一般在40%-70%之間。由于農村金融發展改革滯后,農民融資困難,導致許多農民的創業創新理想無法實現。
四是示范作用不大,創業帶動有限。從縣的情況來看,一些產業僅為單個重點企業支撐,產業鏈條短,集群發展水平低,加上相當一部分企業規模小,自身抗風險能力不強,難以形成對當地農民創業創新大規模持續有效的帶動。“企業+基地+農戶”的機制也比較松散,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化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影響了農民特別是種養殖大戶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雖然數量多,但大部分合作社實力不強,規模小、發展水平不高,服務層次偏低,市場競爭力弱,對農戶的帶動力有限。
三、提高農民創業創新能力的建議和對策
農民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創業創新能力。基于縣農民創業創新的良好基礎和制約因素,以開展農民培訓為抓手,通過
多渠道轉移農民、多舉措推動農民創業的途徑,提高他們的生
產生活水平,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是不可阻擋和無法改變的大方向。
(一)立足縣情,努力開拓農民創業新途徑
要從過去主要引導農民在二三產業領域創業,向一二三產業各個領域全面創業轉變,特別是要大力引導農民、農村各類人才、工商企業積極參與現代農業領域創業;要以深化“三強”工程等為有效載體,做大做強農業特色產業,爭取在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建設、農產品深加工、適度規模經營、農業基礎設施改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做大做強做精農業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擴大食用菌、雪梨、板栗、茶葉等主導產業的市場優勢和規模效益。進一步挖掘現代農業生產、生態、文化、休閑等多種功能,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生態養殖業和休閑觀光農業,促進農業產品結構、區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要鼓勵農民自主創業,讓更多的農民成為創業者,擁有創業收入和財產性收入。
(二)創新載體,努力提高農民創業新本領
是否具有較強的創業創新本領,直接決定著農民干事創業的成敗,決定著農民能否轉得快、轉得好、轉得穩。要按照“使走出去的農民有較強的務工技能,留下來的農民能掌握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搞創業的農民掌握一定的經營管理知識”的要求,進一步整合培訓資源,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農村兩創實用人才培訓工程”。要扎實開展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重點培訓種養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和“農家樂”經營管理人員等一批農村實用人才,把一批有技術和經營特長的農村能人培育成為新的創業者。
一是積極推動培訓資源整合。要改變多頭、分散、重復、低層次、低效能的培訓方式,大力實施培訓資源整合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統一協調、分工負責、相互協作的運作機制,拓寬培訓資金籌集渠道,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不斷提高農民培訓資金投入。
二是完善農村教育培訓網絡。目前,縣已創辦了56所村級新型農民培訓學校、14所鄉鎮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學校、5所縣轉移農民專業培訓學校、10大特色產業示范實訓基地,農民教育培訓網絡初步形成。下階段,要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校、職業學校、成人學校和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等教育培訓資源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中的主渠道作用,積極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開辦農民夜校、開展農業實用技術講座和文化知識培訓,培養農村實用人才。進一步建立健全以農民培訓專業網站為中心基地、縣5所農民培訓學校為主體培訓基地、鄉鎮農村兩創實用人才培訓學校為輔助培訓基地、村級新型農民培訓學校為補充的縣、鄉、村三級農民教育培訓網絡。
三是創新模式開展農民培訓。以農業專業技術培訓、新型農民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等四大培訓工程為抓手,開展全方位、多層次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全力培育各類農村實用人才。不斷創新農民培訓方式方法,積極采取集中培訓、專家輔導、基地實踐、導師幫扶、觀摩學習、經驗介紹、知識競賽、技能比武、赴外培訓等方式,有效提高農民創業創新能力。
四是努力提升師傅和農民專家品牌。進一步強化“師傅”品牌創優工作,著力推進“新型農民專家”品牌創建,努力加強“師傅”和“新型農民專家”隊伍建設。致力于師傅發展空間拓展,著重抓好扶持政策制定、異地組團開發組織建設和政府合作交流機制完善等工作,讓異地開發的農民更好地利用異地資源創業增收。
五是加快培育多元化新型主體。堅持內部提高、外部引入并舉,在積極培訓現有農民的同時,鼓勵和支持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外出務工返鄉農民、城鎮居民投資創辦農業實體或家庭農場。多渠道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和農民組織化程度。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民營企業投資開發農業,逐步形成以企業為龍頭、合作社為骨干專業農民為基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隊伍強化合作社、龍頭企業負責人培訓,多層次開展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基地對接活動,促進農業跨區域合作。加強農產品營銷服務,積極培育省農博會和網上農博會品牌,搭建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
(四)降低門檻,不斷拓寬農民創業融資新渠道。要在現有農民創業融資渠道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金融機構對農民創業信貸的門檻。金融部門要深入實際,積極開展調研,研究農民創業信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出適合農民創業的信貸種類,滿足農民創業信貸需求。
一是要創新貸款方式,改進信貸服務。探索引進商業超市管理模式,把貸前調查、貸款審批、貸款授信、合同簽訂等手續全部提前處理就續,使農戶只要用資金時憑農戶信用貸款證及身份證在柜臺就可領到貸款,縮短農戶辦貸時間,切實提高辦貸效率。
二是加強信用環境整治,推進信用工程。整頓社會信用環境,培育全社會的信用理念,樹立誠實守信的信用觀念,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及拖欠賬款等行為。加大依法收貸力度,以剎住惡意逃、廢、賴債風,維護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債權。建立農戶和小企業的違約通報機制,對信用缺失的個人和企業在一定的范圍內及時發出通報。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的評選工作,創新信用工程實施機制,促進城鄉信用工程建設。
三是拓寬擔保范圍,探索農戶擔保新模式。要積極尋求合法有效的途徑,化解農戶貸款擔保難問題,破解農戶融資的“瓶頸”。努力探索農民住房、宅基地抵押貸款的新模式。繼續開展林權抵押貸款,積極推行農戶聯保貸款,充分發揮農信擔保公司的作用,幫助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有發展前景的小企業和農戶解決貸款擔保難問題。
(五)多管齊下,努力優化農民創業新環境
一是提高農民創業創新保障水平。農業是個弱質產業,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同樣,農民創業也有其局限性,需加強農民創業的保障水平。首先,要積極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要通過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開展,為農民創業系上一根“保險帶”,避免農民因自然災害而出現“長期創業、一朝返貧”。其次,要積極探索將農民創業人員納入社會保障范疇,加大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力度。第三,要把農民創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政策實施范圍,并對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給予小額貸款貼息和稅費減免等優惠措施。
二是制定完善農民創業創新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創業農民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創業農民老有所養問題,逐步形成城鄉一體化養老保險格局。加大對農民創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創業農民興辦實體項目庫,實行財政“以獎代補”的政策。國土、規劃等部門要在城鄉總體規劃和用地規劃中同步考慮農民創業用地,制定完善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農民創業。要在就業、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讓進城創業農民安心在城里工作,從根本上解除后顧之憂。同時,要制定出臺扶持農民創業創新的相關政策,扶持農業種養銷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增強其帶動能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鼓勵有條件的特色農產品注冊證明商標和原產地標識,推動品牌整合,加強名牌農產品保護。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農戶”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模式,規范訂單農業發展,完善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
三是構建農民創業服務平臺。實行區域性、專業化管理與服務,切實保障外出農民創業的合法權益。加強創業信息服務。要切實加強與省、市以及相關縣市的聯系與溝通,強化對農民創業信息的收集、整理及編發,形成創業信息收集的系統化、流程化。用好用足現有的信息平臺,加強對農民培訓網、遠程教育、農民信箱使用維護的檢查監督,使來之不易的信息平臺能真正發揮服務農民的作用。
(六)加大宣傳,切實轉變農民創業新觀念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和多種方式,采取各種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教育和引導農民轉變陳舊觀念,破除“安貧樂道”的陳舊思想,克服“怕吃苦,不敢闖、不敢干”的畏難情緒和思想束縛,激發農民群眾主動學習技術,敢于走出家門去創造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要及時表彰樹立典型榜樣。要設立“人才發展專項基金”,重點用于優秀人才科研工作、生活補助和對有突出貢獻或創造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人才獎勵,每年評選一批優秀拔尖人才進行表彰獎勵。大力宣傳全縣農民創業創新致富的鮮活事例,營造創業齊動手、創新勇爭先的濃厚社會氛圍,形成人人踴躍創新、家家創業致富的良好局面。
- 上一篇:平面設計領域文字思考
- 下一篇:貫徹實行學前教育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