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生適應能力的培養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21 06:34:00

導語:中專生適應能力的培養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專生適應能力的培養調研報告

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總則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適應能力既屬于心理范疇,又涉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法律范疇,關系到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目標第7條要求是,使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樂觀向上,學會合作與競爭,提高應對挫折,匹配職業,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中專學生的適應能力,已經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被寫進德育大綱.中專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數將在未來走進生產一線,充實我國產業工人隊伍.他們素質的高低,適應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應該把提高學生適應能力作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一部分,納入到學校常規教學和教育工作中.

一,中專生適應能力現狀不容樂觀

大街小巷,村前屋后,到處都是人們議論的聲音,可見,社會各界對這一事件的關注程度有多高.我們發現,跳樓者都為一線員工,年齡多在二十歲左右,正值人生的黃金時期,他們選擇了一條與同齡人不同的道路,讓全社會為之震驚.富士康事件只是近些年來類似社會現象的一個縮影,只因為這是短時期內發生的相繼性群體事件,具有很強的社會轟動效應,才引起眾人的關注.其實,處于轉型期的我國,還有許許多多自殘輕生得個體事件因為影響面小沒有產生巨大社會影響.媒體所披露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不過,這些事件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已經引起了上下各階層的重視和深思,究其原因,固然有企業管理不合理等客觀因素,但現在的年輕人適應能力差這一主觀因素也起著根本作用.中專生作為未來產業工人的后備軍,其適應能力的現狀究竟怎樣呢?答案是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

1,學習方式不適應.從初中生轉變為中專生,學生會產生一系列不習慣,不適應現象,甚至會產生恐懼和畏縮心理,表現出明顯的文化休克.中專學校的培養目標決定了教育教學以及管理方式的巨大改變.目前,我國多數初中還是以中考作為主要指揮棒,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中考,導致德育退居其次,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僅成為一種口號.老師不遺余力研究試題,精選試題;學生被迫無奈地鉆進書山題海,忙忙碌碌.而中專,更看重學生自主學習,給與了學生更大的個人時間和空間.沒有升學壓力,沒有老師的強制.很多學生反倒無所適從,一時間,失落,空虛充斥思想,表現出了很強的不適應性.

2,管理形式不適應.如果說義務階段應試教育是主流,那么中專則搞的是名副其實的素質教育.然而,學生似乎并不買帳,他們的個人行為和思想并沒有像我們所期望的那樣跟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方式形成共振.相反,更多的學生表現出因不適應而抵觸的行為和心理.中專很重視養成教育,在個人行為習慣和衛生習慣,禮儀素養等方面有較嚴格的要求.但很多學生都無形我素,自以為是,常常與學校的管理發生沖突.

3,生活方式的不適應.一般的中專學校,生活條件較之初中有很大改善,學校希望學生學會過集體生活,能夠自理,學會與人共處.這只不過是學校的一廂情愿而已.我們發現,不少學生對集體生活很反感,覺得很不自由.尤其是時間的限制和紀律的約束,讓他們常常呈現出煩躁,怪癖,乖張,暴戾.于是為一點小事而大打出手,半夜翻墻上網,晚寢吵鬧等違紀行為屢屢發生,讓很多教師無可奈何,常聽到一些老師感慨;教育是無能的.不少學生干脆逃避集體生活,在校外租房.

4,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獨生子女多,多數家庭不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忽略了孩子心理健康問題,一味溺愛寵順,造成孩子心里畸變.俗話說:溫室里的花兒經不得風雨.錯位的家庭教育,培養了孩子強烈的個人主義和自我意識.加上初中教師單純追求升學率而讓德育工作流于形式,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心理在復雜的現實中很容易迷失航向.很多中專教育工作者面對學生的叛逆,怪癖,自私感到力不從心.中專生中,頂撞老師,逃學曠課,受批評后出走等現象層出不窮.

5,貪圖安逸不肯吃苦.不少九零后的學生,家庭條件普遍有優越,在家里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電腦電視伴深宵日上三竿還覺早的生活,于家務絕緣與生產勞動相斥,嚴重喪失了勞動者的本色.在學校里表現為不思進取,百無聊賴,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睡覺不分早晚,小說隨身攜帶,手機上網聊天,零食永吃不厭,學習漫不經心,做事懶懶散散.”只是部分中專生的說生動寫照.6,時間觀念淡薄,紀律意識不強.中專學生難管理,這是廣大中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感言.重不得,輕不得.你管緊他就發跳,你管松他就發躁.要想在松與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還真是不容易.因此,在中職校園,遲到曠課是家常便飯,課堂之上是各行其是,打架斗毆防不勝防.理論學習一竅不通,專業技能難登大雅之堂.很多學生的表現與學校的管理格格不入.結果是學有所得鳳毛麟角,一無所成多如牛毛.“學會求知,學會技能,學會做人,學會合作”成了空頭口號,唯有少數學生是按著我們的培養目標獲得了發展.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直接導致學生就業能力差,對企業的管理不適應,對一線生產勞動的極度排斥.據統計,每年畢業參加工作的中專生,能夠在企業干滿一年的不到10%,一年內因不適應工作而跳槽兩到三次的大有人在.如果任其發展,不采取得力措施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勢必會影響企業用工的穩定,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二,中專生適應能力差的原因

造成中專生適應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復雜的.但歸結起來不外外乎以下幾點:

1,家庭原因.首先,部分家長教育觀念有缺陷.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長一般有足夠的財力維持子女幸福的生活.很多家長抱著“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生活得更好”的思想,溺愛嬌寵孩子,一味順乎其意,少有嚴管,更談不上吃苦教育和挫折教育.其次,有父母生沒有父母教的.隨著打工經濟的興起,很多家長離家棄子遠赴他鄉打工掙錢,將孩子或者寄托學校,或者托付親戚,或者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父母的親情的缺失,很可能在孩子心頭留下濃厚的陰影;親戚的教育管理往往顧慮重重;隔代教育存在先天性的缺陷.這些都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礙.2,社會原因.現代社會的多元化,開放性,自由性,有時對學生產生了消極影響.網絡的普及,讓學生的眼界更為開闊,接觸面更為寬廣.拜金主義的盛行,追星的社會潮流,腐朽社會生活方式在現實中的滲透,對教育產生了巨大沖擊.學校的正面教育面對社會現實的負面沖擊,顯得蒼白無力.中專生大多正處于十六七歲的年齡,已經具有很強的自主吸收社會信息的能力,社會的影響在他們頭腦中更容易烙下印痕.

3,教育自身的原因.一是現在的中專學校招生體制的局限性.中專學校招生對象是落榜生,他們大多是初中階段的后進生.這些學生文化基礎較薄弱,知識層次偏低,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入校后長時間不能適應中專學校的學習方式和生活規律,便不同程度地產生一些與中專生學習生活極不協調的心理障礙.二是我國中專教育體制的局限性.很多中職學校雖然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專業技術技能培養,但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卻沒有找到合理的解決現實中很多矛盾的具體措施.而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給予的關注較少.據了解,大多數學校沒有成立專門的心理干預機構.三是很多學校沒有正確地處理好德育工作,理論文化學習,實踐技能培訓三者之間的關系,常常是顧此失彼.德育方面,或者措施不得力,或者制度落實不夠,或者德育工作沒有常態化,或者忽略了挫折教育和就業教育.理論文化學習方面,教學常常脫離學生能力實際,不注意深入簡出和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對學生學習成績把關不嚴.實踐培訓方面,有的因財力不濟根本沒有相應的設備,有的設備進做擺設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訓時間,有的不安排專門的工廠實習或實習走過場脫離學生專業實際.

三,培養和提高中專生適應能力刻不容緩

首先,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這些年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隨著國際競爭的激烈程度增強,產業工人的素質不高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據媒體報道,同樣的汽車零部件,中國工人組裝的質量就是不如德國工人組裝的質量高;同樣的手表零件,瑞士工人能組裝成世界一流的手表,中國工人則遜色得多.我們目前還只能算是制造大國,里制造強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其中提高中國產業工人素質是一項偉大而又艱巨的歷史性工程.中專學校擔負著培養未來高素質產業工人的重任,必須樹立強烈的國家民族意識,以戰略性眼光看待自己身上的責任.二十一世紀能否變成中國的世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工人隊伍.

其次,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行業部門對人才需求標準的逐年提高,中專生面臨社會偏見和競爭壓力,因此,在目前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新形勢下,中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家庭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應當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如果對已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不加以正確引導,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下去就會形成嚴重的心理疾患,影響學生自身發展,對和諧社會構建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富士康事件雖然過去,但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度應該提高警惕,要有壓力感,如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是一個關系到國泰民生的重大課題.

再次,這是社會平安穩定的需要.中專學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也是隱患最多的一個群體.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穩定和平安是第一要務,離開了穩定和平安,經濟發展便失去保障,和諧文明便失去了基礎.中專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要面臨更多的挑戰和壓力.國家這幾年大力支持和發展職業教育,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對每一位在校中專生給予國家資助,今年又出臺新政對部分家庭貧困生追加一年兩千元的補貼,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中職教育的高度重視.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從維護社會平安穩定出發的.增強每個中專學生的適應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道德品質,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合作能力,做人能力,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糾正他們偏向的一世情感和價值觀以及心理,穩定他們的就業行為,知道他們正確的進行人生角色定位,對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平安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四,明確中專學校適應性教育基本內容

“適應”主要是指人的生理和精神隨著外界情況變化而進行調節的狀態,以使個體同外界環境保持協調.人生來就有自發地適應環境的本能,同時蘊含著逐步適應復雜環境的潛能.這里所說的適應性教育,是指進一步開發人的潛能,讓中專生能夠適應學校的管理,學習生活,以及來的工作環境和發展變化的社會.中專教育的目標可以概括為四個“學會”,即教育個體“學會求知,學會技能,學會合作,學會做人”,這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1,自我認知教育

人要適應環境,首先要熟悉自我,認知自我,建立自我意識,對自我準確定位.要教育中專生客觀地自我評價,既要看到有點,找準專長,又要明白缺點.自尊而不自傲,自強而不逞能,自信而不自負.然后要有針對性地發展自己,注意揚長避短,有意識地培植自己的閃光點,積累自信和發展的資本.要正視缺點,孔子說,知不足而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總之,要有自知之明,這對自己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2,心理適應性教育.

心理往往影響行為,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適應性教育的主要內容.現代社會對人的影響絕大部分是心理層面的.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喜怒哀樂可以說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外在表現形式.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但青年時期,人的心理素質尚不穩定依然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造學生的心理,就是要輸入理性,增強個人定力,培養學生心理的穩重性.所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就是心理素質的較高境界.

3,身體適應性教育.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過硬的身體素質,顯然難以適應快節奏高負荷的現代社會.很多學生出去就業后發出感慨:身體吃不消.這是個嚴重的問題.求知學習技能培訓需要也能夠狼的身體,當工人跑推銷搞管理需要強健的體魄.我們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合格人才.學校應加強學生的體能訓練,每天安排充足的鍛煉時間,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4,情感適應性教育.

中專生的情感是復雜的.他們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也有向善的思想傾向.但是在自我意識的注主使下,有不少學生情感不穩定,很脆弱,易沖動,好宣泄,意氣用事,不顧及后果.教師要注意正確引導學生的情感傾向,多與學生交流,走近他們的情感世界,了解更多的實質性東西,有的放矢,采取合理的措施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培養健康的情感,就是要培養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讓愛的元素融入思想,讓博愛寬容的意識主導行為,以實現個人和周圍環境的和諧.

5,行為適應性教育.

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行為適應性主要體現在對環境的適應性上.環境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這是一個人正常生活在世界上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生存環境.每個人生活的環境是不同的,且每個人對其所處環境的感知和認可度都不一樣.我們這里強調的是對社會環境的適應.如果說自然界是人類的母親,那么社會就是人類的搖籃.社會環境個人所接觸的環境中是復雜的.如果把社會環境抽象為一個系統來看,這個系統是一個動態的開放性系統.包含了許多社會要素,如紀律,制度,道德,法律,習俗等.這個系統的主要由學校,家庭,社會等單元組成.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學校.因而,學校的教育方式及相關條件如何對學生起著較大的影響.培養行為的適應性,就是要讓學生樹立“入鄉隨俗‘的觀念,要學會改變自我,調整自我生存狀態.這是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的生存之道.蕭伯納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不明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適應自己.”蒙田說:“既然不能駕馭外界,我就駕馭自己;如果外界不適應我,那么我就去適應他們.”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五,實施適應性教育的基本舉措

培養和提高學生適應能力是一項長期復雜而且艱巨的工作,急于求成則會適得其反.中職教育工作者必須做好長期抗戰,耐心細致工作的準備.結合學生實際,筆者認為可以嘗試采取以下措施:

1,思想教育促轉變.

思想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靈魂,思想通則行為通.從新生入學開始,就應該有意識地進行思想教育促使學生觀念的轉變.要讓學生認識到中專生活的實質,對生活方式和內容的巨大轉變提前做好思想準備.同時,老師還要適時地做好安撫和引導工作.對表現出明顯不適癥的學生重點跟蹤疏導.充分發揮班級宣傳欄和主題晚講以及班會活動的作用,積極創造條件進行適應能力的大討論,使學生明白“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懂得學會適應就是學會生存之道的道理.

2,完善制度保落實

學校應該建立健全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制定出切合本校學生實際的階段性培養目標,配套完善考核考評制度,確保學生學有所成,習有所得.藝高走天下,藝短寸步難.過硬的知識技能本身就是最強的適應力.因此,學校要從教學教研入手,強化校本教研,有針對性地定內容定形式定方法.首先,管好老師的教,把好課堂教學觀,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益.因中專生基礎太差,學習能力欠缺,這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必須力求深入淺出,化難為簡,同時要努力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形象性,讓多數學生聽得懂,學的著.其次,要把好實訓關.實訓最講究實用性.必須注意與企業生產實際接軌.中專生普遍對動手操作有較高的興趣,應該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性,安排充足的實訓課,然學生在練習中提高技能.最后,規范考核制度.既考老師又考學生,對老師的理論教學和實訓指導應以硬指標來考核,獎優罰劣;對學生也應引進競爭機制和獎懲機制,優化考核指標,突出激勵機制,慎用懲罰措施,既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要保護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

3,開展活動促發展.

中專生活應該豐富多彩,用活動陶冶人,以活動培養人,用活動提高人,讓中專生活成為中專生人生歷程中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美好時光.兩操陣容壯觀,鍛煉熱火朝天,歌聲嘹亮悠揚,廣播陪伴課間,比賽好戲連臺,表演精彩紛呈,籃球場上喝彩陣陣,圖書管理人頭攢動,應該成為中專生活得樣板.學生在活動中可以獲得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本領,如交際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同時還可以開闊心胸,陶冶情操,頤養性情,培養意志,而這些,正是學生構成適應能力的重要因素.

4,創新方式促提高.

首先,創新辦學方式.目前,一般中專學校都是嚴格執行“兩年在校工讀,第三年頂崗實習”的學制方式,這種方式具有普遍的適合性.近年來有部分學校大膽改革,在執行中央總的方針原則不變的基礎上,采用先頂崗實習后回校工讀的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筆者認為,只要有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只要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高,靈活變通,結合本校實際走特色辦校之路是完全可以的.如創辦校辦工廠,引進外包業務,讓學生半工半讀以工養讀,提前適應企業管理,積累經驗,磨練意志.其次,適度滲透挫折教育提高承受能力.科學研究證明,一味的賞識教育并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適度進行挫折教育,是提高學生抗敲打能力的最好方式.畢竟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而殘酷,只有具備百折不撓的鋼鐵意志,愈挫彌堅的樂觀精神,才能從失敗中積蓄重整旗鼓的勇氣和力量,進而步步走向成功.

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勞動者不僅要有適應勞動的能力和理論知識,更要有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中職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全面的教育觀,把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當做貫穿教育教學始終重要工作來抓,這將讓中專學生終身受益,對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維護社會的穩定穩定與和諧都將不無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