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機化發展對策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3 09:52:00
導語:縣農機化發展對策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樞紐環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農業的物質裝備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影響到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快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步伐,對推動全縣農業與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農機化現狀
*縣屬于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山區農業縣,耕地面積67.27萬畝,95%的村和77%的自然村通機耕道,有農業人口14萬戶54萬人,有勞動力32.39萬人。有承包耕地面積的農戶11.53萬戶,有經營耕地的農戶11.43萬戶,有1.85%的農戶將耕地租出、包出、轉出;有14.9%的農戶租入、包入、轉入。全縣有耕作機械2500臺,植保機械2187臺,加工機械35000臺,機械5360臺套,聯合收割機8臺,插秧機3臺,茶葉機械50臺,各類拖拉機806臺,水泵5000余臺,截止2008年底,農機總動力達到22萬千瓦,農機固定資產原值達到14782萬元,農機從業人員達到9萬余人,農機年產值39689萬元。農機行政管理、安全監理、科技推廣、教育培訓、技術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農業機械已發展成為農業的重要基礎設施,農機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農機化發展已形成一定規模,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農機服務效益穩步增長。
(一)農機化為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提供了動力
目前,*縣農機化綜合水平達到20%,其中,脫粒、、農產品初加工、運輸等方面機械化達到60%,耕作機械化水平達到15%,機收水平達到10%。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有效解決了農村飲用水困難、行路難、運輸難、增收難問題,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增強了動力,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活力,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實施農機補貼項目為發展農機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強“三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重大舉措。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四川省農業機械化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近幾年來,中央財政對農業購機補貼力度不斷加大,*縣抓住這一機遇,嚴格管理,陽光操作,充分發揮了補貼資金的政策引導和拉動作用。自2005年始,*農民購置農機時,在《四川省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目錄》規定的范圍內選擇自己所需的農機機型,可以享受政策的補貼。據統計,今年的500萬元購機補貼款在短短的35天內就落實到位126萬元,共有494個農機戶從中獲益。4年來,國家投入690萬元購機補貼資金,直接拉動農機投入近1000萬元,農機總動力大幅度提高,農機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20%。農機補貼政策的落實加快了農機化節本增效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購機負擔,緩解了農村勞動力短缺矛盾,有效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農機經營使用效益不斷增長,從而調動了農民購置農機、用農機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三)農機化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
農機化新機具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將人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從而替代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農村二、三產業或進城務工或從事多種經營,促進了農業的節本增效。2007年*縣在農村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13.78萬人,第二、三產業勞動力6.41萬人,比上年增長11.67%,在非農就業勞動力中,外出務工農民總數達到4.8萬人,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結構得到了顯著改善。
(四)農機服務體系為農機管理服務工作提供了保障
*縣目前已建立起了包括鄉鎮農機服務站、縣推廣站、縣農機監理和農機化學校在內的農機服務體系,屬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承擔農機作管理,試驗示范,推廣培訓,安全管理等技術服務,為發展狀大農機產業積極工作,為加速農機化進程提供了組織、技術保障。其影響較大農機專業合作社,是以農機操作手為主體,自發組織的、經工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合組織,承擔跨區作業信息傳遞,組織農機作業,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技術培訓,為發展農機事業,起到了率先垂范、典型帶動作用,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二、存在的問題
*縣農機化事業經過近幾年的較快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打下了良好基礎,但與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農機技術覆蓋率不高,粗放型生產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
農機結構裝備的嚴重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動力機械多,配套機械少;小型機械多,大型機械少;一般產品多,精品名牌少;農產品粗加工機具多,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新型機具少;加工、運輸、等機械化水平較高,農田作業機械化水平非常低。在農業生產的具體環節上,*縣目前只是在植保、脫粒、、初加工、運輸等環節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而在其他方面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水稻機插秧的推廣舉步維艱,水果生產的機械化、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技術還是空白,農機技術還無法覆蓋農業的整個體系,導致全縣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不高,農業還停留在粗放型生產階段。
(二)投入的相對不足,制約了農業裝備水平的快速提高
近年來,雖然國家實行購機補貼政策,贏得了農民的歡迎,調動了農民購農機用農機的積極性。但是我們還是應該看到農機補貼力度與農民購買需求間存在的較大差異,地方財政對農機化發展資金的投入還很不足。也就是說,盡管農機補貼每年大幅度增加,可是仍然趕不上農民需求擴大的速度,對農民購買農機熱情還不能滿足。*縣農機化資金投入主要以國家政策性資金和農機化項目資金為主,2005年—2009年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90萬元,機耕道和站建設項目、農機推廣項目資金總計120萬元,不能滿足農民需要,地方財政對農機的投入也非常有限,農機裝備主要還是依靠農民投入,導致農機裝備水平不高。
(三)推廣服務機制不夠健全,農機服務工作得不到很好的開展和落實
鄉鎮機構綜合配套改革后,鄉鎮農機站納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農機人員65%是黨政干部兼職,致使基層農機服務體系中技術力量嚴重缺乏,后備力量不足的形勢嚴峻。農機推廣服務機制的不健全致使農機管理、保養維修、安全監理、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抗災救災、社會化服務等許多工作不能切實到位,制約了全縣農機化發展。
(四)農機執法力度不強,限制了農機化發展
一方面,農用機動車的高覆蓋面無形中加大了基層執法的難度,但取消“三權”,監理人員只能源頭加強管理;另一方面,農田作業機械的安全管理執法費用開支大,財政又無執法工作經費,制約了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開展。另外在農機產品質量監督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示范引導力度不夠,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機化的發展。
(五)農機使用信息網絡建設有待加強
相對于農機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縣農機信息化程度還很低,農民信息獲取的渠道單一,因為農村家用電腦很少,更不用談及網上查詢,目前農民獲取農機市場的信息主要依賴于電視臺,信息化程度低還直接導致了農機經銷商的惡性競爭,影響了農民的購機熱情和農機效力的發揮。農民購買的目的首要是為了走市場道路,通過為其他農戶提供機械服務來實現自己創收,更快的收回成本,其次才是為了滿足自身種田的需求。
(六)柴油價格上漲制約了農機的使用效率
農機一般都使用柴油機,柴油緊缺與價格上漲,使得農機作業成本不斷攀升,從而極大地束縛了農機的使用效率。
三、對策與建議
隨著農業產業化的形成與發展,農機化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發展*縣農業機械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推動農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要求。*縣的農機化發展應當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圍繞建設現代農業,以促進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為目標,努力實現*農機加快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科學發展。
(一)優化結構,突出重點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農田作業機械化。在主要農作物的主要生產環節,重點推廣使用是在機耕、、植保、施肥、收獲等農機化技術。在穩步推進保有量增長的同時,積極采取措施盤活現有農業機械存量,尤其要大大提高現有農機動力的機具配套比,努力提高農業機械的利用率和作業質量。
二是要進一步提高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積極引進先進高效的農機加工技術設備,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業經營效益。
三是要進一步提高經濟作物和養殖業機械化。引導支持重點向推進優質、高效經濟作物機械化傾斜,向推進農業機械化設施傾斜。
(二)創新機制,促進發展
一是要實現農業經營體制的創新,鼓勵農民自愿流轉土地,實施土地整理項目,為農機化創造條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30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現有的耕作模式極大地束縛了農機的推廣和農業機械的高效率,不利于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因此,應當在保證農民合法經營承包權的基礎上,鼓勵農民轉讓承包經營權,鼓勵耕地向農機大戶、種田能手集中,這樣就有力提高生產效率。
二是要實現農村勞動力布局的創新,拓寬就業渠道,加快剩余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必須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加快小城鎮建設,積極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使之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農民從土地上被轉移出來,減少了直接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數量,相應增加了農業勞動力的自然資源占有量,為實現農業的規模經營、推廣農業機械、提高農民收入創造了條件,也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奠定了基礎。
三是實現農機服務機制的創新,繼續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發揮好市場在農機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繼續引導、鼓勵和扶持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積極探索農機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強化農機執法力度,做到安全管理源頭化、專項治理經常化、示范創建標準化、平安農機普及化,保證全縣農機的安全生產;以“人才興機”為目標,努力抓好農機人才隊伍建設,重視和加強農機操作手和農機戶的培訓和教育,多層面、多渠道培養農機鑒定、推廣、維修等方面專業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專業技術隊伍;以農民培訓項目為依托,讓“陽光工程”和“職業技能培訓”落到實處,加強對農機駕駛、操作和維修等從業人員的培訓,培養他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解決農機人才力量不足的問題;以農機信息上網為平臺,推動專業農機網絡的建設,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提高組織化程度,降低農機服務成本,拓寬農機作業范圍,促進農機服務向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和產業化發展,培育和規范農機化技術信息等重要市場,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和及時可靠的信息。
(二)落實政策,加大投入
近幾年,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并逐年加大了對農業的補貼力度。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的農機優惠政策,一方面,對農業機耕、、病蟲害防治、植保免征營業稅,對從事田間作業的拖拉機免征養路費,對農機跨區作業實行免費通行;另一方面,對灌溉、農產品初加工、農機推廣、農機作業和維修等服務業項目免征企業所得稅。這些政策充分表明,國家十分重視農機化工作,這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密不可分的。
一是認真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積極爭取農機補貼資金,推動節本增效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使用,確保農民充分享受到各種優惠。
二是加大對農機化資金的投入。設立年度農機化技術推廣專項經費,對重大農機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給予重點支持,給予基層農機技術推廣系統事業經費保障,改善推廣條件,提高工資待遇,設立培訓經費,同時應對農機作業及農機燃油、新技術推廣、農機化示范區、農機合作組織建設給予資金扶持。
三是積極爭取農機化項目投入。通過項目投入,加強農機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機化提供條件。
四是農機作業用油專項補貼。可由農機部門調查摸底,統計上報用油需求,政府出臺政策予以專項補貼。
總之,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推動*縣農業機械化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緊圍繞*縣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以改善裝備結構、提高農機化水平、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為主要任務,充分調動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機的積極性,發展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有快發展。
- 上一篇:微耕機作業調研報告
- 下一篇:農機安全監理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