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時間:2022-06-27 11:31:00

導語:茶葉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茶葉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近幾年來,*鎮按照縣委、縣人民政府提出的“林業立縣、旅游強縣、農業穩縣、工業富縣、科教興縣、依法治縣”的總體發展思路,以及本鎮提出的“農業抓調整,旅游抓環境”的發展思想,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抓好茶葉擴種和管護,把茶葉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經過這幾年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摸索,充分挖掘本鎮特有的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山高霧多的優勢,加快發展大瑤山特色優勢農產業,初步形成了山內特有農業產業結構模式,茶葉產業就是其中之一。茶葉給茶農帶來了收入,在保持水土、保護環境和改善生態方面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促進農民增收和促進全鎮經濟社會發展越發顯得重要,然而由于茶葉產業發展較為晚,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本文試著就茶葉發展現狀、優勢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一些粗淺的發展對策及建議,希望對今后茶葉的發展有一些參考價值。

一、*鎮茶葉發展現狀

*鎮位于大瑤山腹地,是縣城所在地,屬山內鄉鎮。全鎮下轄7個村民委2個社區和2個林場,共有53個自然屯,總人口1.7萬人,全鎮總面積299.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80公頃,森林覆蓋率為90.9%。*瑤族自治縣種茶歷史悠久,自唐代起就有了種茶的記載。清朝末年,瑤山的白牛茶和東溫茶還被列為了皇室貢品,但解放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瑤山茶葉一直沒有新的發展。1998年縣委、縣人民政府提出的“一縣兩策,八塊文章”的發展思路,重點抓茶葉林帶的建設。為響應縣委、縣人民政府的號召,*鎮充分挖掘本鎮特有的自然環境條件,在長二、六段公路沿線,大力發動群眾發展茶葉種植。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長二、六段、金田4500畝的茶葉林帶,今年又在長二、六段發展種植了380畝茶葉,目前全鎮茶葉種植面積達到了4880畝,占全縣茶葉總面積11000畝的44.36%。茶葉給茶農帶來了實惠,20*年僅茶葉一項農民人均增收70元。*鎮的茶葉品質優良、無毒無公害,深受國內外人士的青睞,產品銷往海內外。

二、茶葉發展優勢

1、生態環境優勢。*鎮屬南亞熱帶過度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點是“溫暖多雨,濕度大,霧氣天多”,年平均氣溫17℃,七月平均氣溫為23.9℃,極端高溫為32.6℃,出現氣溫零下的天氣較少,年大于10℃的積溫為5233.9℃,年日照時數為1268.6小時,年平均降雨量為1824毫米,年雨季集中在4月中旬至9月中旬,轄區內相對濕度為83%左右,年蒸發量為1208毫米,立體氣候明顯,森林覆蓋率達90.9%,遠離污染源,為茶葉優異天然品質的形成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這種氣候特點對茶葉的生長極為有利。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我縣生態環境優勢將更加明顯。

2、高山品質優勢。*鎮長二、六段海拔均在800米以上,山高霧多,所生產的茶葉香高持久,茶味濃厚,倍受廣大好茶人士的喜歡,尤其是清明前后所采摘的茶葉,茶嫩而清香,味道醇厚,品質極高,是我縣茶葉產業的一大亮點。

3、保護生態優勢。茶樹為常綠木本經濟作物,只要連續培育管理,經濟年限可達30多年,茶葉地發展有效地起到了保持水土和改善環境的作用,發展茶葉生產既能提高農業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又不會破壞生態環境。

三、茶葉發展存在問題

1、管理粗放,產量低,品質不高。由于茶農生活較貧困,所受教育比較少,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接受新知識、新技術能力較差,只注重茶葉的采收,而忽視施肥管理,使科學、高效的茶園管護方法難以推廣。茶農種下茶苗后,由于缺少勞動力或其他原因,未能對所種茶葉進行施肥、除草、防病蟲害等,管理很不到位,比較粗放,連最簡單的“黃板”都沒有,仍存在使用除草劑、高殘留農藥等現象,這不符合無公害茶葉和有機茶標準化生產的技術規程。管理不到位,導致了茶葉產量低,品質不優,無法上到高的檔次,低產量低品質影響了茶葉產量也影響了茶葉的價格,給茶農增收也帶來了一定的損失,也挫傷了群眾發展茶葉種植的積極性。

2、茶葉發展參差不齊,未能形成較大規模。由于政策引導的原因,群眾發展茶葉起步晚,導致了我鎮茶葉產業發展較為緩慢,加上地理環境的限制,茶葉種植分布于全鎮的各村屯,除長二、六段、金田3個村委的村屯所種植的為優勢茶品種外,其他村屯所種的茶葉品種多為甜茶葉和絞股蘭茶,而且分布比較零星,沒有形成成片發展,很難形成規模種植。目前雖然已初步形成了長二、六段、金田4500畝的茶葉林帶,但規模還不夠大,發展規模仍需進一步加強。

3、茶葉企業規模小,茶廠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少行業龍頭帶動產業的發展。雖然我鎮擁有茶葉加工廠5家,但規模都很小,且多數設備陳舊、老化,綜合實力不強,產品開發欠缺,科技含量低,所加工出的茶葉品質多屬中檔水平,低檔茶葉占到了50%,優勢不明顯,沒有一家茶廠能形成行業龍頭。

4、茶葉品種比較單一,高品質茶葉少。*茶葉品種主要為至今還沒有真正形成品牌茶葉的系列產品,市場上的茶葉名品烏龍、鐵觀音,由于技術跟不上,未能加工高品質茶葉。目前全鎮的茶葉品種僅限于高山云霧茶、銀針、毛峰、碧螺春、甜茶等,珍品較少,加上茶葉加工的技術、設備等因素的制約,所有茶廠生產的都是中低檔的毛尖、毛峰等,雖然茶葉內質好,但外觀、色澤上不了檔次,因此市場價格低,總體競爭力不強,茶葉品質未能達到“龍井”的檔次,在全國市場上的出名度不高,未能起到名牌效應。

5、缺乏必需的茶葉專業技術人員。由于群眾多為小學畢業,掌握茶葉種植、管理技術知識的能力比較低,目前能真正掌握茶葉種植、管理技術的村級技術人員還比較少。這使得茶葉遭到病蟲害侵襲時,由于未能得到及時的處理,茶葉受到了損害,也給群眾生產帶來了負面影響。全鎮乃至全縣目前還沒有一名茶葉專業畢業的技術人員,廠從業人員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茶葉生產管理及相關專業技術培訓,茶廠的一線操作人員多是生產季節就地臨時聘請的農民工,他們對茶葉生產加工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僅憑經驗和習慣對初級茶產品的生產加工進行簡單操作,先進實用的茶葉生產技術很難推廣,茶葉產品質量也就很難得到提升。

6、群眾缺乏市場意識,思想比較閉塞。部分茶農對市場認識不夠,沒有認識到茶葉價格是隨著市場需要的變化和茶葉品質的好壞而變動的。茶葉價格有高的時候也有低的時候,茶農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價高時采茶積極性很高,在價低時部分茶農不愿采茶青去賣給茶廠,茶葉留在那不采就會變老,時間過了也就沒有什么價值了。群眾的市場觀念還比較落后,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懂得市場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和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才能根據市場的需要發展茶葉生產,促進增收。

7、茶廠間的無序競爭還比較嚴重。由于茶葉生產和加工起步晚,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在茶葉投產期時茶廠之間的無序競爭還比較嚴重。這影響了茶農采茶的積極性,也影響了茶葉的加工,阻礙了茶葉的發展。

四、茶葉發展對策及建議

1、首先要確立*大瑤山茶葉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根據我縣“打基礎,興產業,發展特色經濟”的具體要求和農業農村工作總體思路,指導思想擬為:以茶農增收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基地建設為依托,以財政增收、農民致富為目標,遵循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的原則,在商品生產基地、名牌茶葉產品、精深加工和茶資源開發帶動上實行區城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加快茶葉生態資渾優勢向綠色產業優勢轉化,以無公害茶葉、綠色食品茶開發全面帶動有機茶生產,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打造大瑤山茶葉知名品牌,力爭5年內把我縣建設成為全國有機茶、綠色食品茶的重要產銷基地之一。

2、根據縣茶葉產業今后發展的指導思想,政府要做好引導作用,提高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政府要做到“領跑人”的作用,充分認識到發展茶葉產業是提高我鎮農民收入的一項比較有成效的途徑之一,并把茶葉產業發展列入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茶葉發展當作支柱產業來抓。利用六段村茶葉示范基地的作用,輻射其他村屯的茶葉種植,充分調動群眾種植茶葉的積極性,引導群眾發展茶葉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種植。

3、全面實施茶園標準化生產。實施有機茶標準化生產是我縣茶葉產業的今后發展方向,我們要按照縣委、縣人民政府的要求,對全鎮20*年以前的茶園面積全面實施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和對今年新種的茶園全面實施有機茶標準化生產,重點建設標準化有機茶園、名優茶園示范基地,以此輻射帶動廣大茶農參與茶園標準化生產。

4、加大科技培訓力度。一是選送農業技術人員到桂林茶科所培訓,提高茶葉生產建設隊伍素質。二是加大鎮干部的技術培訓工作力度,把鎮干部培養成為“三員”—宣傳員、組織員、技術員,使廣大干部成為推動茶葉產業化發展的生力軍。三是抓好茶農的技術培訓,聘請茶葉專家和茶葉技術人員對茶農進行茶葉種植和管護知識培訓,引導茶農對原有的茶園區全部按照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要求進行整改,對今年新種的茶園按有機茶標準化生產規程進行培訓,讓新老茶園區的茶農全面了解、掌握無公害和有機茶生產的技術規程。同時給群眾講解有關市場經濟的相關知識,克服茶農的小農經濟意識,組織群眾到外地考察,學習外地先進的茶葉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群眾種植茶葉的知識水平。

5、優化茶葉品種,打造精品茶葉。不斷提高茶園管理水平,改變茶樹品種單一的局面。加強肥水管理,解決有機肥源問題是茶葉生產至關重要。茶樹品種單一容易造成病蟲害的大面積危害。品種單一、茶產品拼配性差,也不利于質量的提高,同時品種單一,造成茶產品品種少,抗市場風險下降,不利于新市場的開拓。因而我們要充分利用我鎮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優勢,引進烏龍系列青新烏龍、鐵觀音、臺茶12#,臺茶1311和綠茶系列龍井43、梅占、川311、川313,蒙131,名山早、烏牛早等名優品種,努力打造我鎮茶葉精品。

6、進一步加強茶葉加工企業的建設。到目前,我鎮經過幾年的招商引資,已引進5家茶葉加工企業,但由于茶葉規模不斷擴大,茶葉加工廠已不能滿足茶葉的需要,加上有的茶廠設備比較落后,生產出來的茶葉上不了檔次,導致了茶葉價格未能得到應有提高。這些都需要我們有必要引進更先進的茶葉企業到我鎮投資建廠,生產出更高品質的茶葉,帶動我鎮茶葉發展。

7、擴大宣傳,拓展市場。茶葉是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一種飲料,目前茶葉產品在市場上有著廣闊的前景。我縣的茶葉產品以白牛茶和瑤山茗香醇較出名,白牛茶屬廣西名牌產品,瑤山茗香醇近期也獲得了茶葉博覽會金獎,但這兩種茶葉產品產量目前極少,根本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雖然這幾年來我們引進的福鼎大毫、福云大號等品種,從某種程度上提高了我鎮茶葉的品牌,也為我鎮茶業生產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我們仍需進一步發展我鎮精品茶葉種植,利用優質的茶青和先進的加工設備生產出高品質的茶葉,并利用新聞媒體、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加大我鎮茶葉產業的宣傳力度,同時要做好市場拓展和銷售工作。一是在*縣城、柳州市等地建立茶葉產品銷售批發點,促進產品銷售渠道的暢通;二是通過舉行展銷會等形式,向區內、國內推廣和介紹我鎮的高品質茶葉,不斷擴大我鎮茶葉的出名度和擴大區內、國內市場;三是通過外貿部門或與外商聯系將產品銷往國際市場,出口創匯;四是建立營銷信息網絡,適時調整營銷措施。

8、充分挖掘和開發茶葉附帶產業。茶葉基地綠綠蔥蔥,宛如一棟棟碧綠的梯田,其中蘊含著濃厚的綠色旅游資源。因而我們可以發展農業觀光旅游這個陽光產業,將美麗的茶山風光與濃郁的茶山瑤風情有機的結合起來,以回歸自然為發展主題,開發旅游項目,實現農業與旅游業“雙贏”,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經常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