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群眾問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24 11:34:00

導語:干部群眾問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群眾問題調研報告

黨的十七大報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回答了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什么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做出了全面部署,對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了明確求,這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現階段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的清醒認識和準確把握。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應正確把握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內涵,采取有效措施把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好,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我國改革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醫療衛生、教育、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群眾文化陣地建設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強調要“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從另一方面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這不僅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而且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深刻認識這個重點,牢牢把握這個重點,扎實有效地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有助于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頭臺鄉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國務院32號文件精神,從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四個方面入手,對頭臺鄉干部群眾關注的熱點、存在的困惑和疑點進行了深入實際的調研,主要采取入戶調研和召開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干部群眾思想理論學習的真實情況和所想、所惑、所需。共入戶800多戶、召開座談會一次,主要有頭臺鄉市鄉兩級人大代表,黨代表、鄉直八個行政村“兩委”班子成員、七站八所負責人以及鄉副科級以上領導參加。通過各方面的調研總結認為,當前干部群眾關心的理論熱點問題就是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深刻認識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重要意義

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具體體現。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相信誰、為了誰、依靠誰,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是最緊要的。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帶領廣大人民為實現他們的利益而奮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高標準,堅持用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來衡量一切決策,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使各項工作真正有利于滿足人民的需要、實現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凝聚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人們的一切奮斗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群眾利益是具體的,人們只有首先解決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問題,才談得上從事其他實踐活動。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觀點。同志說過,解決群眾的柴米油鹽等問題,滿足了群眾的需要,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我們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歷來十分注重把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相結合,既注重教育人民群眾明確根本利益、長遠利益之所在,又注重不斷解決各個階段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而把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在一起,為實現共同理想而奮斗。在現階段,能否滿足群眾的具體利益要求,仍然是我們黨能否凝聚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而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正是滿足群眾具體利益要求的有效途徑,是當前干部群眾關心的理論熱點問題。

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在利益主體多元化條件下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切入點。在利益主體多元化的條件下,不同社會群體和個人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差異和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不斷協調利益關系、化解利益矛盾。目前,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醫療衛生、教育、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群眾文化陣地建設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就會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團結,最終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這就決定了必須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切入點。

正確把握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內涵

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具有豐富的內涵,不僅涉及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會利益,涉及個體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民族利益;而且涉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涉及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等。對此,我們應在實踐中加以正確把握和處理。

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全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現實利益、根本利益與具體利益總體來說是一致的,這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了基本前提。但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又需要正確把握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現實利益、根本利益與具體利益的關系。脫離整體利益、長遠利益、根本利益,追求局部利益、現實利益、具體利益,舍本逐末、因小失大,是難以長久的;不講局部利益、現實利益、具體利益,只講整體利益、長遠利益、根本利益,空洞抽象、脫離現實,是難以贏得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的。因此,既要教育和引導人民群眾從黨和國家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出發,做到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現實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具體利益服從根本利益,又要充分重視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

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三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人民群眾最直接的利益,往往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利益;而在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利益中,有一些是眼前利益,有一些則是長遠利益;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中,有的是現實的、能夠做到的,有的是暫時做不到、需要不斷創造條件才能做到的。在認識和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時,應把三者作為一個整體,全面地、辯證地加以分析。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還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比如,我市城鄉居民、少數民族群眾、貧富鄉鎮群眾的利益要求是不一樣的,他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立足具體的社會環境和實際情況,具體分析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下的利益問題,確定哪些是本地區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而為解決好這些問題奠定基礎。

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需要體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需要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特殊利益的關系,需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的要求貫穿于和諧社會建設的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應當建立在發展的基礎上。為此,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只有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決養老、失業、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問題;才能增加社會財富,加大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投入,從根本上解決上學難、看病難、公共文化設施缺少等問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鍵是轉變發展觀念,確立正確的發展目的,創新發展的思路、途徑和手段,提高發展質量;堅持以人為本,把一切為了人民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發展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完善體制機制,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障。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要不斷深化改革,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完善法律制度,夯實社會和諧的法治基礎;完善司法體制機制,加強社會和諧的司法保障;完善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以不斷改善人民生活為結合點,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不改革,就不能進一步調整好人民群眾的利益關系;不發展,就沒有解決人民群眾利益問題的物質基礎;不穩定,人民群眾的利益就得不到維護和實現。我們所堅持的改革,是著眼于消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提供制度保障的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改革;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的改革。我們所謀求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發展;是城鄉、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發展;是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發展。我們所追求的穩定,是建立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基礎上的穩定;是社會管理科學、社會充滿活力、人民安居樂業基礎上的穩定。這就需要我們以不斷改善人民生活為結合點,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

推進反腐倡廉,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如果社會沒有共同的道德規范,失去普遍遵循的行為準則,就無法協調不同利益主體的相互關系,也就無法實現社會和諧。堅決懲治腐敗,是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需要,也是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的需要。應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決糾正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特別是全面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努力實現領導作風的進一步轉變;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