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方法途徑問題報告

時間:2022-10-15 05:47:00

導語:人才方法途徑問題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才方法途徑問題報告

近年來,**區的經濟和社會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鄉土人才在其中,特別是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為了全面掌握我區鄉土人才資源的現實狀況,年初,我們成立了鄉土人才研究課題組,對**區內鄉土人才資源的總量、分布、結構、成長態勢、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積極探索并大膽實踐選拔、培養鄉土人才的方法途徑,為進一步挖掘出鄉土人才潛能,推進人才興區戰略實施,推動**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鄉土人才選拔、培養的重要性

從發達地區來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依靠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的效應越來越小,經濟發展的最終因素將取決于科學技術進步,取決于勞動者素質的提高??v觀**的發展歷史,在一個經濟欠發達的林區,單純依靠政策的扶持是無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F階段要實現經濟快速發展,促進職工增收,保持林區的穩定與繁榮,就要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就要有一大批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來做為實踐者。而在人才短缺,人才吸納力不強的狀況下,培養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技能具有一技之長的鄉土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首先,從**區人才隊伍狀況上看,迫切需要建設鄉土人才隊伍。全區現有在冊專業技術人員2496名,能夠發揮作用的不到53%,其余或退休或流失到外地,初步統計在**流失的7千多人口中,專業技術人員占有較大的比例;從知識結構上看,教師和醫務人員在專業技術人員當中占77%,工業、農業、企業等領域的僅占33%;從崗位上看,黨政群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人多,生產一線的人少,僅占23%。自實施人才興區戰略以來,**只引進了兩名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和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業耕作與畜牧獸醫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全區每年考走的大中專學生90余人,分配回來的只有30人左右,且絕大多數是中專畢業生,而這些人當中辦理就業手續的不到30%,還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畢業生或自謀職業,或滯散在社會上。

其次,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上看也迫切需要鄉土人才。**區是1958年建局的政企合一單位,曾單一以木材生產為主,經過四十多年的采伐,森林資源瀕臨枯竭,木材產量逐年遞減,使企業出現大量冗員。2001年以來我區在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基礎上,確立了“一精兩特三繁榮”經濟發展戰略,即:做大木材精深加工業,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繁榮商業、飲食、運輸服務業。引導扶持職工群眾轉變觀念投身到非國有經濟主戰場,一大批鄉土人才憑借其所擁有的技藝和才能,成為致富的領頭人,在全區出現了“培養一批能人,帶動一幫職工,搞活一片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應。也使非國有經濟在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五年前的57.9%上升到目前的77%,以木材精深加工為龍頭的工業增加值比五年前增長了248.9%;以“兩特”經濟為主的農業多種經營增長了30.1%;第三產業增長了53.7%,實現了企業增效,人民增收,區域經濟綜合實力穩步增強。實踐證明了振興經濟關鍵靠人才,**經濟發展迫切需要人才。但是在經濟不夠發達,條件比較艱苦,工資發放標準低,引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的情況下,我們就應把人才開發的重點放在做好鄉土人才的發現、培養和使用工作上,圍繞經濟發展戰略和支柱產業,面向全區所有勞動者選拔培養技能型和實用型人才,努力建設一支直接服務于經濟建設一線的鄉土人才隊伍。

二、鄉土人才的界定

鄉土人才顧名思義,是指在一個地區土生土長,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依靠科技勤勞致富的能手和在當地有一定影響的各類能工巧匠,具有帶動一片,影響一方的效應。在具體的選拔過程中,我們在強調其必須擁護黨的領導,遵紀守法,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思想品質,并積極運用科技知識和技術專長,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熱情幫助職工群眾致富等共性標準的同時,結合**實際制定了以下四條具體標準:

1、在種植、養殖等行業具有一技之長且連續三年產值在五萬元以上,在本地或更大區域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種、養殖能人。

2、在各類企業從事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能夠解決生產和管理中比較復雜技術問題的技術能手。

3、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具有一定經濟頭腦,善于捕捉市場信息,能在生產與銷售之間起橋梁和紐帶作用的經紀人。

4、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專業特長,在本區生產、加工、修理、服務等行業具有-定名望的能工巧匠和專門人才。

三、鄉土人才的選拔

在選拔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才觀、發展觀和“三個有利于”的要求,重實績,重效益,不唯學歷,不唯資歷,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面向全區進行選拔,凡在我區從事種植、養殖、運輸、林副產品購銷、商業、飲食服務和木材生產、加工等行業中的能工巧匠,不受學歷、資歷、職稱、身份、地域等條件的限制,均納入鄉土人才的選拔范圍。

1、堅持標準。在堅持思想政治素質標準的前提下,嚴格按照四條具體標準來衡量,走群眾路線,民主公開,擇優評選、寧缺勿濫。

2、逐級選拔。鄉土人才的選拔實行基層單位、主管部門、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三級推薦、把關、審核辦法,采取自薦和推薦相結合的方式,自下而上,層層推薦、層層選拔,最終確定人選。

3、分類管理。根據行業特點,將我區鄉土人才分為四種類型,一是養殖型人才,二是種植型人才,三是從事木材生產、加工等行業的技術型人才,四是從事商貿流通、飲食服務、交通運輸、經濟信息、產品購銷等活動的服務型人才。

4、動態考核。鄉土人才每兩年評審一次,優勝劣汰,不搞“終身制”。考核中,業績突出者錄入人才信息庫,并享受相關待遇;不合格者由審批機關取消其資格。

截止目前,全區入庫鄉土人才達178人,其中:掌握林產工業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技術人才18名,以種植北藥和黑木耳為主的種植型人才112名,以養鹿、牛為主的養殖型人才17名,其他服務型人才31名。

四、鄉土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區是一個林業大區,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經濟和社會發展比較滯后,鄉土人才資源開發能力和水平較低,特別是在現有各類鄉土人才的盤活、潛能的挖掘上做的不夠,具體來說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鄉土人才總量不足。

**區雖然已有一批鄉土人才成長起來,但是鄉土人才總量仍然十分有限,并不能適應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據統計,**區人口5.2萬人,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496名,而這次經過選拔上來的鄉土人才僅有178名,占全區總人口的0.34%,占全區各類人才的7.1%。

2、鄉土人才專業結構不合理。

在選拔出的鄉土人才中,種植型和養殖型人才比較多,而服務型人才,特別是熟練掌握林產工業與木材精深加工的技術型人才偏少。在友春木業公司等木材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的重要技術崗位大多由溫州等地來的打工人員占據,而木材精深加工業是**工業立區的支柱產業,這充分反映出了技術型鄉土人才隊伍建設與現實需要之間的差距。

3、鄉土人才整體素質偏低。

據統計,全區178名鄉土人才中全日制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6%,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9.2%,由于受教育水平低,嚴重制約了鄉土人才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及鄉土人才隊伍的發展。

4、鄉土人才的培養難度大。

土生土長的部分林區職工群眾因文化素質低,總是墨守陳規和世俗習慣,思想不解放,觀念不更新,不愿意或難以接受新知識、新事物,更缺乏成才的愿望,致使現代科技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推廣常遇到阻力。于是,勞動者的素質難以很快全面提高,導致鄉土人才資源的開發難度加大。

5、培養人才觀念不強。

一些領導和部門對鄉土人才隊伍建設重視不夠,對培養、使用鄉土人才和鄉土人才在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在思想意識中重視資金、項目,重視優化高級專業人才環境,輕視鄉土人才的選拔、培養,不能很好地圍繞本地重大戰略地實施,面向廣大勞動者開發人才。最近幾年,我們雖然采取了一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措施,但只是針對教育、衛生等專業技術人員的,而在鄉土人才隊伍建設上沒有做任何文章。

6、管理體制落后。

調查中發現,**區鄉土人才的發展純粹是自發性的,沒有部門和人員去引導和開發,缺乏激勵措施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八十年代末改革開放之初,**區曾涌現出一批頭腦靈活、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致富能手,通過商業貿易,交通運輸等活動使**成為**北部商品集散中心,但是由于受文化、環境及自身素質的局限,加之對其開發、培養、管理工作跟不上,使他們基本上處于一種自生自滅狀態,嚴重阻礙了他們的進一步發展。

五、培養鄉土人才的方法與途徑

如今,我們各級領導干部和各單位部門要從思想上樹立起鄉土人才是林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由傳統林業向現代化林業轉化的骨干力量,是實現科教興區戰略的實踐者的人才意識。通過精心選拔,科學培養,使我區在未來的三年里建設起一支500人左右,各行業、門類較為齊全、結構合理,用得上、留得住、養得起的鄉土人才隊伍,就能為實現**工業強區、經濟大區的奮斗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強化管理,實現體制創新。一是明確職責,建立管理網絡。建立由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人勞、農業、林業、科協等部門實施業務管理為主,各基層單位共同參與,分工負責,各司其職,上下結合,齊抓共管的管理網絡,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為鄉土人才的脫穎而出和健康成長,積極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二是建立檔案,實行目標管理。對鄉土人才逐一進行分析評定,建卡登記,建立個人實績檔案,檔案中,不僅要記錄鄉土人才的政治思想情況,還要記錄鄉土人才的自然狀況、發展項目、專業特長和業務實績等。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實行微機化管理,對鄉土人才每兩年進行一次全面考核,滾動管理,鼓勵競爭,優勝劣汰。三是成立協會,加強內部交流。要在現已成立的林產工業協會基礎上,可根據**支柱產業和重點發展項目,建立家具、北藥、食用菌、鹿牛養殖、商業、飲食、運輸等各類鄉土人才協會,把鄉土人才隊伍管理由松散型向相對緊密型轉變。通過建立各種類型的群眾性、專業性、地域性的協會、研究會等,把本地鄉土人才組織聯絡起來,為職工群眾開展實用技術講座,提供生產技術指導和技術咨詢服務,解決生產、加工和經營中的實際問題。四是建立市場,促進人才流動。在區再就業平臺建立鄉土人才市場,強化服務,積極運用政策,推進各類鄉土人才進入市場,一方面為企業推薦選拔適應發展需要的鄉土人才,另一方面主動上門服務,鼓勵鄉土人才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走出各自為政的圈子,到更適合自己發揮才智的地方去發展。通過市場機制,促進鄉土人才的合理流動,推進人才結構的調整。五是加大投入,建立獎勵機制。把科技三項經費多投入到鄉土人才開發上,對在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過程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鄉土人才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鄉土人才進行的確有開發前景的科研實驗、攻關項目給予技術扶持和適當的資金幫扶;鄉土人才興辦、領辦各類經濟實體,工商、稅務等部門按國家有關政策給予優惠和扶持。

2、加強培訓,提高業務能力。一是實施全民素質教育,擴大鄉土人才規模。這是我們在具體工作中容易忽視的,只有通過學習使全民的科學文化知識得到豐富,使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才能使鄉土人才的本領得到提升,鄉土人才的規模得到擴大,我們應結合創建學習型社會活動,倡導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全面普及基礎教育,掀起講學習、愛學習的高潮。二是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業務培訓。堅持學以致用,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和不斷創新的原則,從林區發展的實際出發,以實用、高效為目標,分層次、分類別、分專業地定期進行,近年來,我們采取聘請專家授課,播放實用技術電教帶等形式對全區鄉土人才進行了黑木耳種植、奶牛、梅花鹿養殖等方面的培訓,收到較好的效果,除集中培訓理論外,我們還應采取現場傳授技能、專家上門輔導、外派進修交流等更直接明了的培訓方式,積極鼓勵鄉土人才到科研部門和大專院校進修,系統地學習科技知識。組織鄉土人才到科技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增長見識,拓寬思路。支持鄉土人才參加各種學會、研討班,啟迪思維、開闊視野。通過多種形式并舉,多管齊下,使鄉土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得到更大提高。三是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引帶作用。要利用黨校陣地,對鄉土人才進行政治理論培訓,提高他們的政策理論水平,引導教育鄉土人才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遵紀守法,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思想品質,帶頭完成各項任務,普及科技知識,破除封建迷信,維護社會安定。致富思源,根據鄉土人才的專業特長,每人聯系一定數量的職工群眾,開展結對聯戶活動,通過結對子傳、幫、帶,使聯系戶掌握一門實用致富技術和創收本領。

3、提供舞臺,加強實踐鍛煉。一是加強實驗基地建設。隨著“兩特”經濟的發展,我們相繼在湯林林場建立了北藥種植基地,北溝林場建立了梅花鹿養殖基地,在紅林經營所建立了黑木耳種植基地,在鎮內建立了奶牛養殖基地,為鄉土人才隊伍建設起到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今后應繼續鞏固和擴大實驗基地的建設,為一大批身懷一技之長的鄉土人才搭建舞臺,提供用武之地,通過培養一批科技致富人,促進一批特色產業的形成。二是激勵鄉土人才自主創業。對列入人才庫的鄉土人才實行信息、項目、技術、資金四個方面的傾斜,支持鄉土人才創辦或領辦經濟實體,鼓勵他們先富起來。三是開展實用技術大比武。繼續推廣工會組織的實用技術大比武活動,并把這一活動從單純的林產工業企業領域,延伸到全區“一精兩特三繁榮”經濟發展戰略所涵蓋的所有產業中,最少每兩年舉行一次,通過定期開展實用技術大比武,激發職工群眾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為大批鄉土人才的成長提供賽場和舞臺。

4、關心愛護,激發創業熱情。一是建立激勵機制。利用電視等輿論媒體,大力宣傳鄉土人才致富“絕活”和帶動周圍職工群眾致富的先進事跡,增強鄉土人才的影響力,營造尊重鄉土人才的良好氛圍;通過典型示范,從而形成宣傳一個能人,帶動一方百姓的效應。在鄉土人才使用上,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層,對政治條件成熟的,及時將他們吸收入黨,積極從鄉土人才當中推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優先選拔優秀鄉土人才進入基層領導班子。二是建立服務機制。建立區級領導聯系鄉土人才制度,堅持每年與鄉土人才聯系一次,通過走訪,召開座談會形式,實現經常溝通,了解他們思想、工作、學習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積極協調解決鄉土人才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保護優秀鄉土人才的正當權益。力爭為他們多辦好事、實事,真正為鄉土人才排憂解難。以此來激發鄉土人才創業和帶領職工群眾共同致富的熱情,使鄉土人才成為帶動一方致富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