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電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25 06:24:00
導語:農電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有共性的幾個難題。
1、農村電網建設缺少后續資金,部分地區面臨“缺電”考驗,出現矛盾加劇趨勢,開始形成新的“瓶徑”。
應該肯定,國家出政策,企業拿貸款,巨額資金的投放,才在全國范圍實施了大規模的農網建設與改造,農村電網從電源增設到配網布局,確實今非昔比,低壓線損和農村電價大幅度降低,夯實了農電安全基礎,農村供用更加可靠,對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農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保證作用,同時也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電力企業得到較好落實的充分體現。但是,由于欠債過多,導致積重難返,雖然投放了大量資金,前后經歷了兩期改造,問題卻遠未徹底解決。就拿我們鹽城來說,改造資金根據上級的安排,原則上只能按村分配,但基層情況十分復雜,村與村之間地域大小、人口多少、經濟窮富差異很大,客觀上無法平衡,因此,在電源布點、配電供電半徑、農戶室內改造及三項四線架設等方面,仍存在許多缺陷,根本達不到技術規范的要求。更為緊迫的是: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中心城鎮和行政村建設的加速、招商引資、項目推進的全面鋪開和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特別是建設“全民奔小康”偉大戰略工程的啟動,農村用電量增長較快,增幅就達到10%以上,新增和需要擴容的客戶越來越多,勢頭不減,部分地區,特別是經濟環境較好的農村地區,履行后的農村電網早就無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急需增加配電變壓器,架設新的線路或加粗導線。面臨這類矛盾,客戶都了解國家已經取消電力增容費的政策規定,應由供電企業投資,而基層供電企業本來就虧損嚴重,也拿不出這筆經費,因此,專項費用沒有出處,我們又不能拒絕客戶的合理用電需求,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長期以往,難以為繼,不僅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損害供電企業形象。同時,我們還應考慮電網其他設備,包括電力企業接收的原農村集體電力資產的維修和更換,這些費用都是我們必須負擔的沉重包袱。
2、電能表計急需更換,巨額費用很難籌處,“秤桿子”問題至關重要,矛盾如不及解決,后果勢必十分嚴重。
據筆者統計,農村電能表使用情況很不樂觀,就從我們鹽城來看,全市現有各類電能表近300萬只,基本上都是農民在農網改造過程中委托供電企業代購或自購的用戶資產,當時,由于工期壓得緊,這些表計購自20多個廠家,安裝前做過首檢的還不到10%,后來雖經抽檢,檢則率也只有30%左右。一方面,部分產品的質量本來存在問題,再加上又普遍安裝在室外,沿海地區氣候環境的影響,使得這些表計運行中難免出現誤差。經計量監督部門檢測,隨機抽檢了20只電能表,普遍慢走,其中,有2只誤差還較大。“秤桿子”反向失靈,后果嚴重可想而知,給企業造成的損失不容忽視。對于故障表計的處理,除少數大廠尚能應諾外,許多小廠早已關門或轉產,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另一方面,電能表使用周期有限,第一期農改時新換的電表,特別是機械表,很快也就需要更換了,再要農民掏錢顯然很不現實。因此,在省物價和計劃部門的支持下,年前我省出臺了新的政策,今后,農村用戶更換電能表,由供電企業承擔并收回產權,計劃分五年逐步解決,據有關方面估算,其需資金11個多億,而目前全省每年只能安排5000萬元,分配到70多個各縣(市、區),每家能有多少?可說杯水車薪,且遠水不解近渴。現在,基層供電企業只能以應急的做法,從緊缺的自有資金中擠出少許,墊支于備用表購置,長期以往,何堪重負?毫無疑問,這對農電管理而言,又是供電企業面臨的一個難題。
3、農村電價不斷降低,供電成本合理上升,低壓維管費明顯不足,供電企業入不敷出,虧損加大難以消化。
眾所周知,實施“兩改一同價”的最大收獲莫過于農村電價的不斷降低,在我們鹽城市,占農村用電總量一半還多的生活用電的電價,硬是從農改前的每千瓦100元以上,逐步下降到現在的052元,僅此一項每年即減輕農民負擔35億元,再加上其他電量的城鄉并軌,每年減輕農民負擔6億多元,即使剔除線損降低的因素,供電企業實際減少電費收入也在4億元。與此同時,由于體制上的變化,農村電工人數雖然減少了,但隨著他們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的調整,及其各類保險的辦理,再加上規范管理后,供電所的相關費用的合理增加,農電經營成本不斷上升,2002年共達2億元,而低壓維管費提留空間十分有限,全市全年也就8500多萬元,而今年由于城鄉用電全面同價,數額則更少,收支相抵,入不敷出,經省、市物價部門核定,包括農電體制改革所需費用在內,去年卻貼補我市低壓維費113億元之多。今年,電力體制改革力度更大,電網“分灶”吃飯,內虧勢必損加重,無法自我消化,一旦失去政策保護,縣維供電企業很難維持簡單再生產,更不要說農電人員的經濟收入得到保障與增長了。
4、農電體改情況復雜,造成若干遺留問題,矛盾懸而不決,具體處理非常棘手,可能影響局面穩定。
毋庸諱言,實施農電體制改革,在取得成績和收到效果的同時,由于相關政策是省里幾個問題聯合制定的,他們對基層情況的復雜程度未必全部了解,再加上改革就是對個人既得利益的調整,許多問題非常敏感,因此,從總體上講,這項工作基本結束,但實際上還有若干遺留問題亟待解決,諸如:部分原全民或集體企業正式職工,經縣級以上勞動部門辦理手續調進農電系統工作,又被清退的所謂編外職工,強烈要求落實政策;少數因年齡關系未被招用的編內職工,只能列入三產人員,享受不高于農村電工的待遇,在收入上縱向和自己過去比,橫向與所內別人比,都覺得反差過大,難以接受;還有部分對政策不理解,又不甘心離崗的農村電工,不停地上訪、告狀或圍攻領導,有些問題在現有政策下確實難以處理,因此,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各級的機關政府和供電企業工作,影響了基層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這類遺留問題處理不妥的話,都有可能激化矛盾,引發事端,直接影響到安定團結的大局,切不可等閑視之。
5、農電人員待遇偏低,“同工同酬”反差過大,分配失衡不容忽視,欲求消除負面影響,必須理順工資關系。
過去,農電人員屬系統和地方雙管,經濟收入由所在電管站自從經營收益中我消化。改革以后,用工性質發生變化,他們成了系統內區別于主業和多產的“另類”人員,承擔著繁重的供電任務,安全生產、電力營銷、線損管理、優質服務,任務一樣不少,要求一點不低,而且,由于農電工作的特殊性,在某種程度上難度更大。但是,他們的收入卻與系統內其他人員懸殊太在,且有差距繼續擴大的趨勢,明顯有違社會主主國家同工同酬的分配原則,不利于調動這部分同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種局面暫時尚可維持,長期以往,應該也必須改變,起碼也得不斷縮小相互之間的差距。這又是供電企業在現實情況下,依靠自身努力所無法解決的難題之一。
二、難題形成的主要原因。
從客觀上講,既有歷史的原因,國家本不富裕,地方經濟落后欠債過多,積重難返;又有政策上的原因,由于政策研究相對滯后,不面反映情況不及時,上級出臺政策不配套,以至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從主觀上講,也有若干原因,諸如:社會發展速度之快,出乎我們的預料;宣傳工作不到位,相關方面不理解;自身努力還不夠,內部尚需多挖潛等等。
三、解決難題的初步思考。
1、超前思考,研究政策。
從主觀上說,我們的政策研究,尤其在省公司這一與政策出臺關系最為敏感的層面上,對農電系統的政策研究是明顯滯后的。比如,《電力法》明確規定,電價的審批權限在省級物價部門,省公司正是與其關聯緊密,接觸最多。因此,我們必須把調查研究工作做在先頭,勤聯系,多反映,常溝通,才能據理力爭,贏得主動,以求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實踐當中,有關方面往往都要等問題完全暴露,或積重難返之時,才著手處理和解決,從而使工作陷入被動。又如,在農電體制改革過程中,我省對農村電工(指村電工)實行了一管到底的做法,不僅對改革本身帶來若干矛盾,還使供電企業因各種待遇和福利的落實,背上了長久性的經濟包袱,實話實說,基層許多同志對這樣的改革不理解。如果有關政策出臺前,我們的工作再過細一些,有關矛盾就可能大大減少,這方面系統的教訓確實很多。政策研究還必須立足于超前,從戰略的高度,以發展的眼光,認識和分析問題。
2、實事求是,統籌兼顧。
就拿農村電價來說,兩改一同價前后,已經降低了一半左右,有的地方甚至降低得更多。基層供電企業,在經濟捉襟見肘,入不敷出,難以為繼,許多政策規定的支出失去渠道,經濟相對發達的蘇北地區尚且如此,其他地區我想日子也不一定好過多少,有的肯定更加難過。因此,農村電價并不是越低越好,也要承認現實,否則,諸如上面所說的電網發展瓶徑、更換電能表計和農電成本增加等問題,就不可能得到應有的解決。這方面,尤其是電力主管部門,要在了解基層實情的基礎上,實事求是,統籌兼顧,研究和出臺配套政策,切不可急功近利,做出殺雞取卵的蠢事。
3、多方努力,共同挖潛。
不可否認,改革就是對各方面既得利益調整,面對農電管理中的各種難題,我們一定要確立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堅強信念,在研究和爭取政策的同時,也要強化內部管理,多方挖掘潛力,說千道萬,發展才是硬道理,要立足開流節源,首先,要抓住全面實施小康社會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努力增供擴銷,千方百計把供售電量搞上去,同時,在降低線損、電費回收和農電多產,特別是降低經營成本,節約一切可以節約的費用上做文章。最近,江蘇省全面推行農村用電“雙月抄表”,僅此一項,全年可望節省票據費150多萬元,由此可見,在管理方面確實還有許多潛力可挖。
4、加強教育,宣傳疏導。
上述問題的存在,并非都是政策性原因,有的跟我們的宣傳教育不到位也有一定關系,比如,農電體制改革中的許多遺留問題,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政策工作,是可以妥善處理的。我認為,只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政策規定,我們就應該執行政策,堅持原則,加強教育,積極疏導,絕不讓步。當然,如果確實屬于政策上的差錯或疏忽,有關方面也要設身處地,站在當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改進作風,正視矛盾,接觸實際,解決問題。
- 上一篇:農網改造設施被盜思考
- 下一篇:供電兩改一同價調研報告